唐山地区论文十篇

2024-09-12

唐山地区论文 篇1

1 当前电价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电网维护费提取标准不统一

唐山供电公司属于冀北价区, 其供电区域为所辖5区10县, 2010年10个县上划完成, 但购售仍维持趸售关系。唐山供电公司直供范围还涉及部分城市与农村交界部分即城郊结合部, 对于城郊结合部用户在同网同价前, 执行价格部门批复的过渡电价, 对于实现同网同价的用电类别, 执行国家目录电价, 提取相应农村电网维护费。

1.1.1 城郊结合部提取农村电网维护费标准与趸售县不同

根据河北省物价局冀价工字 (2004) 18号《关于唐山市城郊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后的农村电价的批复》, 唐山市城郊农村农业生产电价中农村电网维护费每千瓦时0.143元, 农村工副业电价中农村电网维护费为每千瓦时0.173元。

而根据冀价工字 (2001) 第60号《关于丰润县等九县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后的农村电价的批复》, 丰润、丰南、滦县、滦南、乐亭、迁安、迁西、玉田、唐海等9县农业生产电价中农村电网维护费为每千瓦时0.163元, 农村工副业中农村电网维护费为每千瓦时0.20元。

即同一电价类别农村电网维护费城郊结合部与趸售县每千瓦时相差0.027元。

1.1.2 各趸售县农村电网维护费提取标准不一致

如表1, 唐山地区有10个趸售县, 由于农村体制改革首先从遵化县试点, 因此遵化县的农村电网维护费标准在2000年首先出台, 而其他9县在2001年出台, 时间的差异导致遵化县与其他9县的农村电网维护费标准不同。根据冀价工函字 (2000) 第7号, 遵化县农业生产电价中农村电网维护费为每千瓦时0.16元, 农村工副业中农村电网维护费为每千瓦时0.198元。而根据冀价工字[2001]第60号《关于丰润县等九县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后的农村电价的批复》, 其他9县农业生产和农村工副业农村电网维护费的标准相应为每千瓦时0.163元和0.20元, 遵化县相应行业低压维护费标准略低于其他9个县相应行业的提取标准。

农村电网维护费主要包含农电工工资、农网维护管理费用以及农网综合线损和变损, 其收取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农村电网的维护和建设, 更关系到农村电网的科学健康发展。在居民生活用电农村电网维护费全省统一核定平衡的背景下, 农村工副业用电低维费一县一核定的方式与居民生活用电采用标准明显相悖, 双重标准的背后是对电价合理性的质疑。

1.2 高供低计客户现行电价政策存在差异

根据冀价工字[2003]46号《关于禁止向转供电单位加收变损等费用的通知》和冀价管字[2007]3号《河北省物价局关于明确电价管理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第二条:对供电企业向农村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类的专用变压器用户收取电费时, 按表计电量和对应的电压等级价格执行。先后有关变损收取的两个文件说明:对于居民生活用电以及农村一般工商业专用变压器用电, 高供低计时不再加收变压器损失。

另一方面,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第七十四条:“当用电计量装置不安装在产权分界处时, 线损与变压器损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均须由产权所有者承担”。因此对于坐落在城市的高供低计非居民客户在结算电费时要加计变损, 而居民客户以及用电地址坐落在农村的一般工商业专变客户则无需加计变损。

电价反映的供电成本并为客户提供明确的经济信号, 能够促使电力客户节约用电、提高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这种因为地理位置或者说用电地址不同而造成价格政策的不同, 在电价执行过程中极为少见, 农村的一般工商业专用变压器客户无需承担使用高损耗变压器增加的电能损失, 不仅不利于节能产品推广, 而且对该类客户释放出扭曲的价格信号, 与国家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严重背离。

1.3 同质客户电价行业界定有别

根据计价格[1994]1538号《国家计划委员会、电力工业部、国家计委、电力部关于京津唐电网峰谷分时电价实施办法的批复》中“关于商业用电适用范围的说明”相关规定, 对于商场、商店等用电执行商业电价。

而河北省物价局冀价工字 (2004) 18号《关于唐山市城郊改革农电体制后的农村电价的批复》规定, 城郊农村依附于住宅建设的小卖部用电, 执行居民生活电价。这与“关于商业用电适用范围的说明”相关规定存在出入, 造成同样性质客户用电, 因用电地址不同, 执行价格有别的现象。

2 电价政策调整建议

2.1 规范农村电网维护费取费标准

根据冀价工字[2003]43号《河北省物价局关于冀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低压电网维护费管理标准的通知》,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一地区低压电网维护费提取标准均为每千瓦时0.14元, 显示同一地区居民客户用电承担相同的电网运行维护成本。

作为冀北价区的一部分, 唐山地区在实现各类用电价格同网同价的同时, 农村工副业低压电网维护费的提取应与居民生活用电一致, 而不是呈现同一供电营业区内执行不同标准现象, 而未来将要实现同价的农业生产用电也应遵从同样的规则。即:在同一供电营业区一致的基础上, 同一价区同一行业类别低压电网维护费的提取标准应一致, 继而体现同网同价的真正含义。

2.2 规范销售电价分类

销售电价分类反映的用户的用电特性和供电成本, 对于相同用电性质的用户, 理应秉承一致性原则, 综合平衡承担相同的供电成本, 执行相同电价。

城市客户与城郊结合部客户商业电价行业界定有别, 形成同一用电特性的客户在不同用电地址, 执行不同电价现象, 使得客户因不合理的成本分担降低节约使用能源的积极性。不利于销售电价分类管理, 也对电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构成挑战。

2.3 亟待规范终端电价政策差异

在终端电价政策差异方面, 涉及变压器损失的电价政策表现尤为突出, 因为地理位置或者说用电地址不同而造成价格政策的差异, 不仅增大了电价执行成本, 也混乱了《供电营业规则》确定的变压器损失由产权所有者承担的规定, 割裂了变压器损失与产权所属者的关系, 传递了错误的价格引导信号, 对此亟待规范。

3 结束语

唐山地区论文 篇2

剪切波速是反映土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并为计算岩体有关参数、判别砂土液化及划分工程场地类别等提供依据[1]。目前剪切波速测试方法主要有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测试。其中现场原位测试一般采用单孔法,由于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是现行最常用的剪切波速测试方法,但受现场环境影响较明显[2,3];而室内试验测试可以克服现场测试的诸多不利因素,但土样的扰动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显然二者互有优缺点,有时可以相互补充验证,但二者的关系还存在令人困惑的地方。

目前国内也有学者对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张立等[4]研究了地面激振法测试与室内剪切波速测试结果的差异,发现二者的差值与土层的埋深、黏粒含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该文主要是从不同土的沉积状态等方面来研究二者的关系,但未充分考虑土样扰动的实际情况及现场土层状态。基于此,本文在唐山地区选取2个典型场地,进行了剪切波速的现场原位测试,并对获取的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剪切波速测试,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最后分析讨论了造成差异的原因。

1 典型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本文所选取的两个典型场地均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在地貌上属滦河水系的冲洪积平原,河流地貌发育,河道变化频繁,遗留大量的古河道。已有勘探成果表明,典型场地所在地区地表为第四系所覆盖,主要由陡河冲积作用而成,岩性以粘性土和砂类土交互沉积为主,沉积韵律明显,局部夹圆砾,局部场地地层底部可见卵石。

其中典型场地1位于唐山南湖区,钻探工作表明,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在120m左右,岩性以粉质粘土和砂土交互沉积为主,粉土夹层较薄;典型场地2位于唐山市区,钻探工作揭示,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在50m左右,岩性以粉质粘土和砂土交互沉积为主,深度53m可见全风化泥岩。

另外,为了进行室内剪切波速测试,在两个典型场地均使用薄壁取样法分别采集了10个和7个原状土样(高20cm、直径10cm),土性为粉质粘土和粉土。

2 剪切波速测试方法

2.1 现场原位剪切波速测试

本文现场原位剪切波速测试采用的是单孔法中的孔内激振法,使用的仪器是日本OYO悬挂式波速测井仪。该仪器使用的小波分析法能大大提高判断S波的初至时间准确性[5],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

测试方法如下:首先将三分量检波器放入孔中,并且对零;然后将检波器一直垂落至终孔,且每下垂10m激发一次震源,保证仪器能正常运行;最后在检波器触底之后,每1m激发一次震源,由下至上测剪切波速。

通过公式Vs=ΔH/ΔT可计算钻孔每米的剪切波速。其中ΔH为两个检波器间的距离(m),此处为1m,ΔT为剪切波传到两个检波器的时间差(ms)。

2.2 室内剪切波速测试

本文所使用的室内剪切波速测试装置是在HX-100电气伺服控制振动三轴仪的基础上,将剪切波传感器置入上、下压力帽中,主要由三轴压力室、剪切波发射与接收传感器以及DB4型超声测量仪组成,如图2所示。其原理为依据试样的轴向长度、剪切波通过试样的时间确定试样的剪切波速。

测试方法如下:首先将制备好的原状土样(直径3.91cm、高8.0cm)套上橡皮膜并安装在三轴压力室内;然后依据土样所代表土层的上覆有效压力,确定施加在试验土样上的等向固结压力并使土样排水固结;最后根据剪切波通过土样的时间和土样固结后的高度确定其剪切波速[6]。

该剪切波速试验装置在海域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前,应对试样进行饱和水处理,给土样施加等向固结压力,并使土样排水固结。

采用公式Vs=L/t可计算通过土样的剪切波速,其中L为土样的最终高度,t为剪切波在土样中传播时间(μs)。

3 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分析

现场原位和室内试验两种剪切波速测试方法的结果如表1、表2和图3、图4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室内试验土样高度仅为8cm,但一般工作中都将其认为是该层位的剪切波速,为了方便后文的比较,表1中室内测试结果的深度和现场测试深度保持一致。另外,为了进一步分析,统计了土样的自然状态含水量和室内试验含水量,并列于表1和表2中。

从表1、表2和图3、图4可以看出:

(1)现场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大部分小于室内剪切波速测试结果,仅在典型场地1的47m和49m埋深处前者大于后者;

(2)两种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最大为38%,其余均保持在20%以内,这相互验证了两种方法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3)现场剪切波速测试结果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和室内测试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二者所反映的土层性质变化类似。

4 讨论

现场剪切波速测试能很好地反映土层的自然状态,但是受人为因素及现场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室内剪切波速测试主要受土样扰动程度的制约。分析造成前文所述剪切波速现场测试和室内测试差异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土样的含水量变化

土样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反映了土样的密实度和密度。已有研究表明,含水量越大、土样剪切波速测试结果越小[7]。土样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易失水,虽然在进行室内测试前会采用饱和水及排水固结等手段来还原土样含水量至原始状态,但从表1中可以看出,现场土工试验中土样含水量和固结后土样含水量有一定差异,且前者几乎都大于后者。只有在47m和49m埋深处,土样天然含水量小于固结后土样含水量,这也和该埋深处的两种方法的剪切波速测试结果差异性相吻合,所以土样的含水量变化应该是造成剪切波速室内测试与现场测试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2)土样的结构变化

土样在采集及运输过程中不仅会造成含水量的变化,土样的结构也会产生变化。土在长时间的自然沉积中逐渐具有一定的胶结作用,但在取样及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会造成土样变得松散。在进行室内剪切波速测试之前,会根据土样密度及埋深对土样施加一定的围压,以便使土样达到自然土的状态,但是很难接近,所以施加的压力会导致土样较自然土松散或密实,从而导致室内剪切波速值与现场测试值的差异。

(3)软硬夹层的存在

由于室内测试土样的最终高度不大于为8 cm,而现场试验得到的却是厚100 cm土的剪切波速,不能避免的是现场层位可能存在硬夹层或软夹层,进而拉高或拉低该层位的正常波速值。现场剪切波速测试结果与室内测试结果相对误差最大值是38%,发生在典型场地2的15m埋深处,应该是取样位置正好处于硬夹层,导致室内测试值很高。

(4)现场测试环境因素

虽然现场测试不受土样扰动的影响,且能直观反映土的自然状态,但是非常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地面震动等,特别是对于浅部地层即便是微小的震动,也会造成波形的变异。这种影响必然会对剪切波速测试结果产生误差,从而导致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唐山地区两个典型场地剪切波速的现场测试和室内测试结果的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测试场地内剪切波速的现场测试结果大部分小于室内测试结果,仅有两个埋深处前者大于后者;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相对误差最大为38%,其余均保持在20%以内;两种方法测试结果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互相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

(2)土样含水量和结构的变化、软硬夹层的存在以及现场测试环境等因素造成了剪切波速现场测试结果和室内测试结果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78.Chang Shibiao,Zhang Sumin.Manu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4th Edition)[M].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Press,2006:278.(in Chinese)

[2]郭明珠,贾连军,铁瑞等.剪切波速测试方法的现状分析[J].西部地震学报,2011,33(增刊):21~23.Guo Mingzhu,Jia Lianjun,Tie Rui et al.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shear-velocity measurement method[J].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2011,33(supp):21~23.(in Chinese)

[3]鹿子林,付海清,胡超等.钻孔剪切波速测试两种方法的对比[J].华北地震科学,2014,32(2):45~49.Lu Zilin,Fu Haiqing,Hu Chao et al.Comparison of two shear wave velocity test mothod[J].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2014,32(2):45~49.(in Chinese)

[4]张立,王建华,程国勇.土样现场和室内剪切波速的实验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2003,(4):15~17.Zhang Li,Wang Jianhua,Cheng Guoyong.Study on field and laboratory test of shear wave velocity of soil specimen[J].Site Investig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4):15~17.(in Chinese)

[5]陈旭庚,田家勇,王恩富等.基于小波分析的场地波速测量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27(1):163~159.Chen Xugeng,Tian Jiayong,Wang Enfu et al.Wave-velocity logging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J].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07,27(1):163~159.(in Chinese)

[6]王建华,程国勇,张立.一种在三轴压力室内测试土样剪切波速的新装置[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4,37(2):152~156.Wang Jianhua,Cheng Guoyong,Zhang Li.A new device to measure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soil samples[J].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ion),2004,37(2):152~156.(in Chinese)

唐山地区鱼塘越冬管理 篇3

一、封冰前期的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增强鱼类体质、改善水体环境,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投喂保健饲料

为了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在养殖期投喂了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饲料,给鱼类肝、胆等脏器增加了不同程度的负担,个别鱼甚至存在脂肪肝、胆肿大等症状,为此应在停料前15天左右投喂添加了保肝护胆、复合维生素CAE及抗菌药的保健饲料3~5天,以修复鱼类肝、胆等脏器及杀灭体内的病原体,增强鱼类体质。

2、换水

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期,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残饵、粪便、腐烂植物及动物尸体等,致使池水的水色较浓、透明度较低、耗氧率增大。因此,应在停食后进行大换水,以降低水体中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3、杀虫、消毒

养殖后期水体中的轮虫、水蚤及原生动物的数量一般较多,鱼鳃及水体中亦存在较多的有害细菌,为此应在换水后施用硫酸铜、敌百虫或菊酯类杀虫剂等进行杀灭,并泼洒碘制剂、氯制剂或生石灰(pH偏高的地区慎用)等进行水体消毒,以减少水体中的耗氧因子及防止疾病的发生。

4、培肥水質

根据池塘的水色、透明度、溶氧等水质状况,应施用适量无机肥料,以增加水体中藻类的数量,提高溶解氧含量,使池水在结冰前的溶解氧达到10 mg/L以上。

二、封冰期的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保障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明冰

封冰后鱼池中溶解氧的唯一来源是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下雪后要及时扫除冰上积雪,尽可能的让阳光透过冰层照射入水中,以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面积较大的池塘可每隔1~2m扫一条宽2m的通道。

2、坚持打冰眼

通常封冰后看不到鱼类活动,但当冰下缺氧或池水中有害气体增多时,水生昆虫及小鱼、小虾等会首先密集于冰眼处,为了及时观察鱼塘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等情况,并排出池水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应每天坚持打冰眼。一般每亩水面打5 m2的冰眼,并把碎冰捞出。

3、监测溶解氧

封冰期池水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 mg/L以上。由于冬季池水的溶解氧下降速度较慢,不象夏季变化突然,一般可每周监测1次。若发现溶解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低于3 mg/L时,应采取注入新水、开动增氧机及施肥等措施。冬季施肥一般采用挂袋法,一般施用尿素3~5 mg/L,分数袋均匀悬挂于冰下10 cm左右,约7~10 天后,池水溶解氧可达到5~10 mg/L。

三、化冰期的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防止气泡病的发生。

唐山地区环境地质问题 篇4

唐山地区环境地质问题

由于特殊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唐山地区的地质环境灾害突出.对唐山地区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且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为唐山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 者:李琳 李昌存 LI Lin LI Chang-cun 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唐山,063009刊 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0(3)分类号:X821关键词:地质环境 防治措施 唐山地区

唐山地区论文 篇5

西北地区大风区如新建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新疆境内的百里、三十里、烟墩、达坂城四大风区, 最大风速达60 m/s, 风季风力普遍在8级~13级, 远远超过铁道部铁建设[2006]113号文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 (预) 算编制办法对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的计算规定:“指在内蒙古及西北地区的非固定沙漠地区施工时, 月平均风力在四级以上的风沙季节, 进行室外建筑安装工程时, 由于受风沙影响应增加的费用, 本项费用按下列算法计列:室外建筑安装工程的定额工天×编制期综合工费单价×3%。”目前, 国内铁路工程还没有统一的大风区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计费标准。本文通过对新建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新疆境内百里风区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大风区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费率测算的方法, 希望为国内类似项目制定大风区的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计费标准提供一些思路。

2沿线大风区概况

新建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正线全长1 776 km, 其中新疆境内线路长度710 km, 建成后将是亚欧大陆桥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通过新疆境内百里、三十里、烟墩、达坂城四大风区, 风区长度共计580 km, 占新疆段线路总长的64.8%。大风区内自然条件恶劣, 人烟稀少, 多为戈壁, 风速高, 风期长, 起风速度快, 尤其是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是内陆风力最为强劲的地区之一。大风曾多次造成既有兰新、南疆铁路翻车、停轮, 给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根据既有资料, 新疆铁路沿线大风地区主要有风速高、风期长、季节性强、变化速度快的特点。

风速高:据现场实测, 百里风区最大风速达60 m/s, 新疆铁路风区是全世界铁路内陆大风风速最高的地区。百里风区风速分布以十三间房附近为最大, 东西两端递减。

风期长:上述主要风口一年中的大风天数也相当高, 大于8级风的大风天数基本上都超过100 d, 大于12级的概率约在10%~1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 大风天数增加十分明显。据2002年~2007年乌局大风监测资料统计, 兰新线百里风区大风天数约131 d, 兰新线三十里风口地区大风天数约121 d。

季节性强:每年冬春交替季节大风最为集中, 占全年大风天数的30%以上, 风速也最大。秋冬交替季节大风天气也较多, 但最大风速小于冬春交替季节。由于近年地球环境变化的因素, 夏季大风有增多的趋势。

风向稳定:风区大风主要受寒潮天气影响, 因素单一, 加之区域辽阔平坦, 每次大风所经路线较为固定, 主风向主要在NW0°~NW40°范围内。

起风速度快:风区大风天气起风速度约在15 min~40 min内风速可由0 m/s~5 m/s迅速增加到19 m/s~20 m/s以上。以2008年4月17日开始的一场大风为例, 十三间房西测风点风速从22:37~22:54由0.8 m/s迅速增加到了19.1 m/s, 只用了17 min;铁泉西2测风点风速从1.2 m/s增加到20 m/s只用了15 min, 其后用了不到1.5 h风速便达到了32.7 m/s (12级) 以上。风区起风速度之快实属罕见, 大风突如其来, 具有较强的破坏性。

3计算依据

在风区中建设铁路项目, 大风对施工中的人工和机械的效率影响非常大, 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费率已经远超过铁建设[2006]113号文规定的基本费率。以气象部门和路局调度所统计的近几年来风区风力和持续时间为基础资料, 结合铁道部工管中心编写的《客运专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附录A中主要工程施工进度综合参考指标, 对百里风区施工路基、桥梁等工程劳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各级风力对劳动效率的影响测算见表1。

4风区气象资料

根据新疆境内沿线新设的大风观测站原始数据进行整理, 得到计算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费率所要的气象资料, 百里风区气象资料统计见表2。

5计算说明

根据百里风区统计的气象资料, 风沙地区施工增加费费率的计算可以有两个方案:

唐山地区论文 篇6

一、榆林市金融支农现状分析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的最北端,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凭借其丰富资源优势, 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 榆林市实现生产总值2292.26亿元, 同比增长15%, 其中一次产业增加值111.91亿元, 增长了六个百分点;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29.66亿元和550.68亿元, 速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农民纯收入为6520元, 较陕西省平均水平高出1520元。

1. 涉农存贷款规模

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农村金融规模发展迅速, 1990年榆林市农业存款仅0.53亿元, 2009年已达89.22万元, 农业存款占比二十余年间增加了3个百分点, 但整体偏低, 2009年农业存款占比为8%。贷款方面1990年农业贷款1.5亿元, 2009年已增至172.5亿元, 农业贷款比重增幅较大, 从1990年的10%提高到2009年25%。值得注意的是榆林地区农业贷款的规模一直大于其农业存款规模, 长期以来学界的资金外流现象是否在榆林地区并不存在, 反而是农村地区能够大量吸引外部资金?首先是与国家战略向西部转移有关, 长期以来对欠发达地区经济支持力度巨大, 其次是榆林地区资金规模十分巨大, 近年来榆林市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加大对农业, 尤其是现代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根据资料显示, 2010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2966笔, 贷款余额达22.46亿元, 对养殖、种植、农产品购销、农资供应等各个领域的资金需求给予满足, 区域资金积聚以及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视使得农村的贷款远远高出其农业存款。

为了进一步分析榆林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借鉴戈登史密斯的金融相关比率, 以农业存贷款总额/农业GDP这一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来分析榆林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这一指标的计算结果显示, 榆林1990年农村金融相关比率为1.36, 2009年为6.38, 根据戈登史密斯金融发展水平的有关论断, 榆林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达到工业化初期的金融发展水平, 但事实并非如此,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 资源开发之前一直依赖于传统农业, 受自然环境影响, 传统农业的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 农户人均纯收入一直偏低, 因此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偏高也能反映出农业资金投入效率偏低, 也就是农业投入资金规模大, 但是农业产值产出偏低, 导致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指标出现“伪高”现象。这一点可以从其资金运用效率进一步分析。

2. 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分析

金融机构借贷资金效率可以贷存比和单位农业资本产出两个指标来加以衡量。贷存比指标由农业存款与农业贷款的比值衡量, 单位农业资本产出等于农业产值与农业贷款额的比值。对1990-2009年榆林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单位农业资本产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显示, 榆林地区金融机构农业存贷款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998年之前每四年出现一次下降变动, 1999-2008年存贷比持续下降。与陕西平均水平相比, 除个别年份外, 榆林金融机构农业存贷比均高出陕西平均水平, 而且除了1994年, 农业贷款远远超过农业存款,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榆林地区长期以来并不存在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的现象, 而且金融机构涉农贷存比虽然不断下降, 但是对涉农贷款的投入增加速度远高出其存款增加速度。为了分析涉农贷款投放的效益, 进一步分析单位农业资本产出的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显示, 1994-1998年期间榆林地区单位农业资本产出远远高于陕西平均水平, 但1990-1993和1999-20009年期间榆林地区单位农业资本产出低于陕西平均水平, 而且发展趋势来看, 不论是陕西整体还是榆林地区, 单位农业资本产出都在不断下降, 甚至2009年榆林单位资本农业产出小于1。虽然榆林近年来对农业, 尤其是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十分巨大, 但受制于当地自然条件制约, 资金投入效益不断下降, 而且效益极低。农业投入效益低今后可能会制约农业资本的积聚效应的出现。

二、榆林金融支农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 涉农金融机构脱农现象明显

尽管数据显示涉农贷款余额占比呈现出上升现象, 但从信贷投向来看, 涉农金融机构脱农现象逐渐显现, 国家对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比重作出限制, 但农业投入的低效益使得农村金融并不愿意涉猎其内。尽管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开放, 已经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并存的态势, 但是业务互不交叉, 目标客户并不一致导致了多层次、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并未形成, 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商业化的倾向日益明显, 脱农现象日益增加。

2. 农村合作金融一家独大, 农村金融体系效率低

截止2011年12月末, 榆林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数为331个, 占涉农金融机构总数的67.55%, 从业人员达到3015人, 占涉农金融机构总数的63.11%。从存贷款余额来看, 存贷款截止2011年12月末,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98.37亿元, 占涉农金融机构总量的53.89%, 各项贷款余额占涉农金融机构的比重均过半, 农村金融机构一家独大, 不仅不利于农村金融主体信贷需求渠道窄, 而且也不利于自身经营效率的提高, 这应该也是农村金融支农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

3. 农村金融发展动力不足

首先财政政策支农缺乏稳定的增长机制, 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投入的补贴和优惠力度较大, 但是对农村金融机构, 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制缺位, 地方政府投入力度不足, 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将资金逐渐转移到利润更高的城市资金需求及建设资金需求, 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投放金额虽然增加, 但是将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局限于种植业领域, 忽略农村经济主体对非农产业资金需求愈强烈的现实,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效率低的局面。

三、资源富集地区金融支农策略选择

1. 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引导金融机构开创基于农村金融需求的一揽子金融产品, 改革现行信贷产品的期限结构, 简化信贷手续, 通过开展信用工程和允许土地、房屋、生物质资产等进行抵押担保, 信用担保和创新抵押担保产品降低农村信贷风险, 吸引金融机构服务于农村。

2. 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多种方式, 低成本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 逐步拓展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的覆盖范围, 加快农村支付网络建设, 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为农村提供安全、高效的资金清算服务。

3. 构建多层次有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

通过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榆林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与发展, 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形成多层次, 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体系, 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特别是种粮大户、产业大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 改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 提高农村金融效率。

参考文献

[1]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 2006 (4) :22-29

[2]王新志, 赵洪茜.构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9 (2) :56-61

[3]杨胜刚, 朱红.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2007 (5) :35-37

[4]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经济问题.2005 (10) :55-59

唐山地区论文 篇7

关键词: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互动关系

民间体育是指非官方的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 它不一定具有世代相传和延续的特点, 可以在某一时期出现, 又可能在某一时期消失。按照“民间”是指民众中间、非官方, 存在于广大中、下层民众中的几个定义来理解, 那么“民间体育”就包括了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 甚至包括外来的西方体育[1]。康巴地区是指包括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青海玉树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康巴地区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在世代的演变和传承中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康巴文化。康巴地区的民间民俗文化构成了康巴文化的主要成分, 康巴民间体育资源是指在康巴地区民间流传和推广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 它具有康巴地区的特有的内涵, 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游人到此参观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人们对旅游这一休闲娱乐方式变得不再是奢望和梦想, 在游历完全国知名景点后, 把游历的足迹瞄准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康巴地区因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路线, 康巴地区俗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随着交通日益方便, 人们出行不再受阻, 不久的将来康巴地区也将失去吸引游客旅游的自然条件因素,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不断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资源, 通过与本地区旅游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方式, 在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得到发展的同时, 本地方的旅游业得到发展, 地方经济也取得效益。

1 研究方法和对象

1.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1.2 研究对象

据资料显示, 康巴地区境内主要有藏族、彝族、羌族、回族、纳西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康巴地区涵盖了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的一部分、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州和云南迪庆州等地区, 是中国第二大藏区。从各民族人口数来看, 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主要以藏族、彝族为主。千百年来, 康巴地区各族群众在不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历史继承中, 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 众多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体系, 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宝库。

2 结果与分析

2.1 康巴地区各个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分类

在康巴地区长期流传着许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的、深受游人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有表现生产的、生活的, 有反映宗教、祭祀活动和军事武技的, 如藏族的转经轮、庙会、马上的藏戏, 羌族的舞麻龙、跳盔甲;纳西族的东巴跳等等;有表现民俗风情习俗的, 也有满足民族群众文化娱乐的, 内容十分丰富, 如藏族赛牦牛、晒佛;回族的武术等等 (如表1) 。根据康巴地区传统体育的内容及活动性质, 可将这些民族体育划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节会类和养生类等六大类型。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 为建设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旅游市场奠定了基础。从资源分布来看, 康巴地区各个民族的民间民俗体育资源集中在甘孜州的川藏线上, 从泸定、康定、川藏线连线上, 呈线形分布, 较集中, 且资源组合状况良好, 特色鲜明, 有利于综合开发, 实施“以泸定或康定地区为突破口, 采取重点开发, 以点促线, 以线带面”的战略思想。

2.2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现状

2.2.1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不被外人所知, 面临濒临失传的威胁

在商品经济社会, 没有利益价值的产品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康巴地区民间体育在挖掘和开发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体系, 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开发的力度不够, 人们对某些项目了解仅限于图片和宣传图片, 亲眼目睹项目风采的机会较少, 这就给民间项目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跟大多数的传统体育项目一样,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被本地人所认识和接受, 受到他们的喜爱。但因为受到先进生活方式特别是体育项目的冲击, 使得民间民俗项目受到频临失传的威胁。

2.2.2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展现形式单一, 宣传力度不够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跟大多数的传统体育资源一样,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被本地人所认识和接受, 受到他们的喜爱。这些民间民俗体育项目成为一定民族或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参加锻炼、表达某种思想内涵的方式, 使得这些展现的方式只能是在节日、纪念日或是某种庆祝活动时的展示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现状存在较多弊端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跟大多数的传统体育资源一样,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被本地人所认识和接受, 受到他们的喜爱。但因为受到先进生活方式特别是体育项目的冲击, 使得民间民俗资源受到频临失传的威胁。同时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展现形式单一, 宣传力度不够。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因为在一定范围内被本地人所认识和接受, 受到他们的喜爱。这些民间民俗体育资源成为一定民族或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参加锻炼、表达某种思想内涵的方式, 使得这些展现的方式只能是在节日、纪念日或是某种庆祝活动时的展示活动。

3.2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与本地区旅游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机整合。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作为本地方文化内涵的结晶, 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的结果。作为该地区的特色应该通过旅游业这种渠道得到推广和传播, 同时本地区旅游也应该通过这一结合得到发展。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通过旅游景点的宣传、加上节目表演、旅游产品、旅游活动等等方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 使体育项目和本地区旅游都得到提升。

3.3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资源开发与本地区旅游互动关系的途径

3.3.1 转变观念, 努力挖掘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康巴地区民间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转变现有的靠自然条件吸引游客的营销模式, 使旅游管理部门和投资商充分认识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 充分认识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深挖资源。对现已开发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对未使用或未发现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一方面, 不能抛开民族内涵资源优势去寻找其他的所谓特色, 另一方面, 不能只着眼于现有的资源, 要科学地、事实求是地对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进行评估筛选, 真正弄清其潜在价值并推断出它的发展前景, 然后设计出多层次、高质量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开拓市场, 加大对民间民俗体育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宣传, 吸引更多旅游者前来参观游览。最后还应注意重视人才, 筹措资金, 保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2]。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只有转变现有的依靠自然条件吸引游客的营销模式, 以川藏线为基准线, 以泸定或康定地区为突破口, 采取重点开发, 各个突破, 以点促线, 以线带面的战略思想, 充分挖掘和整理康巴地区现有民间民俗体育旅游资源, 与本地区旅游互相作用, 协调发展促进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和本地区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

3.3.2 通过动静结合的展示, 加大对康巴地区其民间民俗体育资源的宣传

在康巴文化的发源地甘孜州建立康巴地区民间民俗文化陈列馆, 馆内的资源凝聚了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相关“视频”和“物品”的精华。在陈列馆内, 利用民间民俗体育进行动静结合的展示:如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项目的“3D”放映室, 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展现出活态的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运动场景;或是将民间民俗体育的器具进行静态展示;或是进行真实的表演, 与游客互动, 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或是将康巴地区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通过制作成各种式样的旅游商品, 向游客进行推销, 可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这些措施可达到使康巴地区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向人们展示康巴文化的内涵, 更能促进本地方经济的发展的目的。

3.3.3 结合康巴地区本土资源开发民间民俗体育旅游产品

有效利用康巴地区的本土资源促销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旅游产品。包括在已建立的民俗村寨中举行民间民俗体育的展示活动, 它可与各个少数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礼仪等一起进行集中的展示, 让游客在参与娱乐中领悟到康巴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另外与自然风光结合, 利用康巴地区天然的民俗村寨举行民族体育表演活动。旅游者在游览完自然风光后, 可参与到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中, 自然风光和民族体育得到完美结合, 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附带型民族体育旅游产品, 附带型的民间民俗体育旅游产品是指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在与其他旅游产品的组合中所占的地位较弱, 起附带性的作用。如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 掺入民族体育活动的知识, 或者是组织游客进行民族体育活动表演, 均是一种可资利用的开发方式。

3.3.4 康巴地区民间体育资源建立“挖掘—包装--宣传—促销”产业链

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 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 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有着内涵的复杂性, 供求关系与价值的传递性, 起迄点的一致性和路径选择的效率性四个显著特性。康巴地区的民间体育建立“挖掘—包装--宣传—促销”产业链, 包括首先成立康巴地区民间体育的挖掘和整理机构;其次, 康巴地区民间体育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进行包装和宣传, 达到促销的目的;最后, 康巴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在“挖掘—包装--宣传—促销”产业链的基础上建立“品牌”, 让其走出康巴地区这一区域环境, 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实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及其关系——兼与涂传飞、陈红新等商榷[J].体育学刊, 2008, 15 (9) :101-104.

[2]陆元兆.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06, 42 (3) :65-71.

[3]张冰松.康巴藏族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9) :108-110.

[4]杨志强, 孙德朝.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以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138-141.

唐山地区论文 篇8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部;优势

一、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国家的政策支持等,积极引进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但是随着劳动力和能源原材料指向型产业不断向东部地区拥挤,东部出现了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逐步凸显,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看,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产业梯度有低向高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目前在国际经济分工位置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为获得竞争优势、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利用东部地区已有的基础,推进高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将决定其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向外转移。

(二)东部地区成本上升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廉价的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资源以及政策优惠等优势,是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但随着要素的不断集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地位不断消失,低端制造加工产业面临着来自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发展中激烈的竞争。如果继续维持现有产业结构,那么将无法维持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增长,因此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能源资源消耗为主的产业转移出去,为高科技和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要素供给。2012年以来,东部地区企业不断加薪,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趋势将还会继续。另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仅仅是劳动报酬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在增加,这是都是东部企业隐形的成本负担。土地价格飙升也是制約东部地区维持现有产业的因素。

(三)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河南和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位置,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中部六省人口3.57亿人,约占全国人口26.6%。同时中部地区也是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中部不富强中国不算真正的富强、中部不崛起中国不能真正崛起。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工作。

如果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主角是东部地区,那么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经济的主角就必定是中部地区。如果没有崛起的中部地区发挥衔接和中转站的作用,全国其他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通和产业的大规模转移也将变得困难和不经济,同时各地区也无法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相反,如果中部顺利快速崛起,必然会起到一个衔接枢纽作用,撬动全国各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二、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邻近

东部地区过去30年的发展主要是制造业的发展,而对外贸易是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外交通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因此而获得了发展的先机。中部与东部地区毗邻,这对于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及与母公司形成企业内部分工的产业转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东部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仍然要参与国际分工,在其他投资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运输成本就成为影响产业转移选择区间的重要因素。如果所转移的产业只是把不符合本地比较优势的某些生产环节向外转移,那么所选择的区域离母公司越近,越具有吸引力。因此,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具有非常大的区位优势。

(二)劳动力和能源原材料禀赋

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劳动力竞争优势。虽然中部人口在受教育水平方面低于东部地区,但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使得中部的劳动力素质要高于西部。另外,中部地区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五省都是向东部劳动力输出的大省,这些外出劳动力近几年带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就业产业者越来越多,这对当地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相比之下,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只有四川才是劳动力的输出大省。另外,中部地区资源禀赋优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和输出基地,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同样丰富,拥有长江、黄河和淮河;在全国五大淡水湖中,拥有鄱阳湖、洞庭湖和巢湖。优异的资源禀赋优势决定了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将承担重要的角色。

(三)政策支持

自2006年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决策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央政府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和中部六省地方政府强烈的发展愿望,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城市群发展、对外开放等很多的专项政策,编制和实施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公布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六大城市群”一体化概念。安徽省与2011年8月宣布,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撤销地级巢湖市,其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这是安徽省近年来首次撤销地市级行政区。这一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将促使中国中部又一个特大经济圈合肥城市群诞生。对东部的发展起大极大的拉动作用。(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可云.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R].人民日报,2004,03,17(l).

[3]马福祥,等.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中部怎么办?[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周起业,刘再兴,祝诚,张可云.区城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导学案 篇9

【学习目标】

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组成、气候特点、主要动物。

2、掌握两极地区的人类活动、极地科考情况。

【学习重点】

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南极气候严寒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冰雪世界:

1、北极地区指_______以北的区域,包括___ _洋、__________和_______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

2、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储藏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的__________经过北极上空。

3、南极地区包括_______大陆及其沿海________和陆缘冰,还包括南______洋、南______洋和南______洋的一部分。

4、南极大陆上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________,大陆架还有丰富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资源。

5、气候:极地_______、多___风、降水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温度最低的地方。

6、地球上68%的淡水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7、动物:北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居民: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人为__________人和____________人。南极则无常住人口。

二、极地科学考察:

9、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1985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________

2009年中国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的南极__________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南极大陆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建立的唯一科学考察站。

10、2004年,在_______的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合作探究】

1、北冰洋和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北冰洋属于______带,南极洲属于_____带(温度带)

2、北冰洋四周的大陆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读课本63页资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气温______,风______,降水_______。

4、我国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2.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点位于厚厚的冰层上该处海拔2000多米 B撞沉“泰坦尼克”号巨轮的浮冰来自北极地区

C.北极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属白色人种D.北极地区矿产资源贫乏

3.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寒冷B.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区

C.南极大陆覆盖着巨厚冰盖,因此降水比北极地区多D.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4.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是

A.南方B北方C.前北后南,左西右东D.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5.关于南极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洲出现极昼时,我国是冬季B.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位于南极洲

C.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寒冷D.南极洲冰雪覆盖,降水丰富

6.从地图上看,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A.大洋洲B.南美洲C.非洲D.亚洲

7.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

A.袋鼠B.鸭嘴兽C.企鹅D.北极熊

8.从白令海峡向东,环绕北冰洋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B北美洲、欧洲、亚洲

C亚洲、欧洲、北美洲D亚洲、北美洲、欧洲

9.关于南北两极地区差异的叙述

A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最低气温更低

C北极地区有漂浮的冰山,南极地区则没有D南极地区有常住人口,而北极地区没有

【知识扩充】极地探险

北极探险者

荷兰人威廉 巴伦支(1560-1597)是一位早期的北极航海探险家。1594-1597年间,他曾5次带领探险队去巴伦支海,并因受到冰块的阻隔而停航。后人为了纪念他,把他航行所经过的一片水域称为巴伦支海。

美国探险家罗伯特 皮尔里(1856-1920),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徒步到达北极的探险家,为此他累计花费了23年的漫长时间。他率领的探险队对北极共进行了四次探险,前三次都没有成功。1909年,他率队第四次远征北极,探险队共有24人、133条狗、19架雪橇和2950千克物资。皮尔里把18人编为辅助队,精选6人作为冲击小组。3月初探险队向北极进发,到3月底他们距北极点只有246千米。4月1日,皮尔里和一个名叫马特 亨森的黑人、4名因纽特人正式向北极点冲刺。经过5天多的充满危险的艰难行军,他们一行6人于1909年4月6日10时胜利到达了北极点。他们在北极点欢呼三次并逗留了30多个小时,才返回营地。皮尔里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我很满足。”

南极探险者

1768-1775年,英国著名的航海家詹姆 库克率领探险队,驾驶“果断”号和“探险”号两艘帆船,3次驶入南极圈内。1772-1775年,库克船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南太平洋的航行。1774年他以高超的航海技术,冲破了风暴的阻挠与冰块的封锁,把462吨重的“果断”号帆船开到南纬71度,这也就是目前叫作阿蒙森海的地方,距离南极大陆海岸只有200多千米了。1775年库克还发现了南乔治亚岛和桑德威奇岛等岛屿。

唐山地区论文 篇10

随着深圳特区外经济发展, 人口快速增长, 近年来建设用地急剧增长, 剩余可建设用地日益减少, 部分街道中心及开发较早的地区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⑴用地结构严重失衡, 空间拓展的潜力有限。

该类地区中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占绝对主体, 道路广场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地严重不足, 用地结构严重失衡。而在极为有限的现状空地中, 除了需要保留的水域、林地等非建设用地和推平已出让的土地外, 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缺乏, 空间拓展潜力有限。

⑵产业结构落后, 增长方式粗放, 经济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该类地区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工业用地主要为原镇和村集体兴建的工业厂房, 并出租给以“三来一补”为主体外来企业, 租赁经营, 这些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根植性不够,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使得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的能力较弱, 有的出现厂房闲置, 有的厂房出租它用, 有的则开始改造。

⑶建设新老混杂, 良莠不齐。

该类地区建设新老混杂, 年代较早的旧村旧厂建筑质量差, 缺乏绿化, 防火、通风、采光条件差, 道路交通压力大和安全隐患多, 需要进行旧城改造;近期新建的建筑则较为规整, 与规划基本相符。

⑷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服务负荷大。

该类地区现状公共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服务范围小等方面;在设施配套的级别上, 新建的居住小区级配套设施设置相对齐全, 居住区以上级的配套设施较为缺乏;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配套数量和规模也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整体呈现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部分设施配套档次低, 服务负荷大的特点。

⑸道路系统不健全, 密度不足, 功能混杂。

该类地区由于处于中心地区, 周边道路等级一般教高, 对外交通便捷, 但片区内部道路建设严重滞后, 等级低, 系统不完善, 功能不明确, 路网密度和面积比例严重不足, 达不到相应的建设标准。

目前此类地区 (以下称为旧改地区) 一方面急需增加配套设施, 以缓解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 另一方面在周边地区产业提升、交通环境改善和城市化推动下, 房地产势头强劲, 在土地资源缺乏的情况下, 公共设施及房地产的建设, 大多只能通过对旧村和旧工业厂房的改造来实现, 两者之间矛盾较为突出。

在罗岗地区、横岗中心地区法定图则中, 为落实旧改地区的配套建设、提升地区建设质量, 提出了“捆绑改造”的方式, 在法定文件的文本中增加了“改造控制”内容, 划定改造单元, 明确在改造中需落实的配套设施内容、规模、等级, 并在图表备注中增加了捆绑要求。

本文通过对现有法定图则中的“捆绑改造”方式进行研究, 探索旧改地区的控制和开发规划技术手段。

2 捆绑旧改手段分析

2.1 捆绑改造的必要性

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旧改开发商可优先对现状建筑较少的旧区进行改造, 并在旧改区域划定中避开规划为配套设施的用地。这种小地块的局部改造, 按单个旧改单元计算, 大部分达不到需配建学校等配套设施, 而政府财政无法保证配套设施在建成区落实, 现状配套设施又无法满足多个小地块局部改造后增加的人口, 旧改后地块周边依旧环境较差, 即未能达到城市面貌, 提升地区建设质量的目的, 反而带来环境与配套压力问题。

深圳罗湖区旧城改造的演变充分说明了无序改造的危害:1993年深圳市房地产业日渐兴旺, 而旧城问题日益严重, 罗湖区旧城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 由于旧城改造工作缺乏较权威的规划管理控制和引导, 以及体现局部利益和无序的旧城改造方式, 使得原有的规划被活生生地拆散, 凡是和开发商利益相关的规划要求都被调整到符合他们的目标上来, 与开发商无关的规划内容就维持不变。于是, 出现了道路还是原来的规划断面, 地块容积率却大幅度上升, 使得旧城的问题变得更复杂, 环境更糟, 市民意见也更多, 这些损害旧城整体商业环境现象的出现给罗湖旧城地区的商业衰退埋下了伏笔[1]。

因此, 在现有旧改政策条件下, 必须增加旧改地区的规划控制力度, 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

2.2 现行法定图则捆绑要求的可实施性分析

罗岗地区与横岗中心地区法定图则中尝试增加了旧改控制内容, 意图通过捆绑旧改单元来控制无序旧改建设, 增设公共设施, 该方式有助于改变在旧改中规划控制力度不够的情况, 但由于该方式为一种新的规划控制手段, 未经过实践检验, 本文仅从理论上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2.2.1 图则未充分论证旧改单元的经济可行性

按龙岗现行的旧改模式原则为“政府不出钱, 业主不吃亏, ‘老板’有钱赚, 规划有档次, 配套有保障”[2]。政府在改造项目中提供部分地价优惠:“改造项目建筑容积率在1.5及以下部分, 免收地价;建筑容积率在1.5至3.0之间的部分, 按照现行地价标准的20%收取地价;建筑容积率超过3.0的部分, 按照现行地价标准收取地价”。

在罗岗地区和横岗中心地区的法定图则, 仅罗岗地区对其中一个明显无利润可图的旧改单元提出了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要求, 其余旧改单元未进行论证。部分旧改单元的经济可行性并不高, 如罗岗地区法定图则的旧改I单元, 该单元范围内用地面积135790平方米, 现状建筑面积155900平方米, 如按法定图则旧改后建筑面积175041平方米, 其中归开发商所有的住宅建筑仅133392平方米, 在现行“政府不出钱, 业主不吃亏”的政策下, 其经济上可行性不高, “老板”是无钱赚的。

2.2.2 存在交叉捆绑, 可能导致配套无法落实

在横岗中心地区法定图则中提出:“地块3-3的高中由地块5-1, 5-2, 5-3, 5-4, 5-7, 5-8, 5-9捆绑建设。”, 而地块5-1、5-2、5-3、5-4属于改造单元A, 地块5-7、5-8、5-9属于改造单元B, 这种交叉捆绑的方式, 在实施中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两个单元可能会对负责拆迁比例的有争议, 或仅改造了其中部分单元后, 其它改造单元无法实施, 公共设施依旧无法落实。

2.2.3 未按实际情况控制容积率

按组团规划, 横岗中心地区配套设施实际能够支撑9.5万人, 水、电、气的极限容量为12.8万人, 图则规划人口仅7.4万人。而图则设定旧改后居住容积率大部分小于2.4, 对比现有招标拍卖居住用地基本大于3.0的容积率, 在深圳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作为街道的中心地区, 捆绑改造后规划容积率明显过低。

2.2.4 图则文本中条文存在不一致, 实施执行较复杂

横岗中心地区法定图则与罗岗地区法定图则文本中关于改造控制的条文存在不一致地方:

对零星开发的控制不一。横岗中心地区图则文本7.2规定:“本片区不允许零星开发改造”, 而罗岗地区法定图则文本8.2规定:“本片区不宜零星开发改造”。

道路与市政设施拆迁建设主体设定不一。罗岗地区图则文本8.2中规定了“政府主导本片区道路和市政设施的拆迁和建设, 创造改造实施的条件。”, 而横岗中心地区图则文本无相关规定。

更改捆绑建设条约门槛设定不一致。罗岗地区图则文本中规定, 更改捆绑条约后“各地块捆绑的配套设施必须保持内容、规模和等级不降低”, 而横岗中心地区图则文本中则为“必须保障各设施规模、等级及内容不变”。

3 法定图则捆绑旧改手段探索

3.1 其它捆绑改造方式借鉴

3.1.1 香港政府“统筹兼顾”, “连系地盘”的尝试[3]

香港政府面对旧改中业权分散、安置资源不足、土地征集困难、重建利益的分享不均、旧城改造潜力明显减弱、成本攀升等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设想, 其中一个对策为连系地盘的试验:“对于财务可行性不佳的“土发”项目, 政府按照私人协约方式另外批出空置用地给‘土发’, 无利可图用地改造所引起的亏损可由开发有利润的用地所得利润来抵消”。

连系地盘的做法是旧城改造的重要策略, 在“地尽其用”的原则下, 香港选择高密度发展的模式, 规划控制和商业利益的矛盾, 公众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矛盾, 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旧城改造中长久探讨的话题, 处理这些矛盾的重要思路是“统筹兼顾”, “连系地盘”的尝试是一种有益的行为, 这种做法, 将旧城改造的无利润项目和新区开发的有利润项目捆绑在一起, 这种“肥瘦搭配”的方式应借鉴[3]。

横岗中心地区、罗岗地区法定图则中将配套设施与经营性旧改地块进行捆绑, 与“连系地盘”的方式相似, 在配套设施与周边经营性旧改地块进行捆绑后经济可行性依然不足时, 可与新开发的有利润项目进行捆绑。

3.1.2 进行生地招标、拍卖

对一些旧城改造项目, 也可以采取出让生地的办法进行。由规划主管部门提供旧城改造片区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设计要求, 由相关部门对拆迁量进行调查摸底, 或委托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拆迁成本评估, 测算拆迁安置和市政配套成本。生地招标或拍卖的底价相当于以熟地出让市场地价扣除拆迁安置和市政配套成本。

深圳盐田区在对海滨的一宗旧城改造地块就成功地进行了生地招标出让。招标出让的底价为2.4亿元人民币, 最后由一家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以4.1亿人民币的高价中标。

以生地形式进行招标或拍卖出让最大的弊端是可能导致拆迁工作难于实施, 从而导致开发改造的进度受阻, 开发改造资金大量长期沉淀, 既增加了开发改造单位的风险, 也不利于旧城改造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 这种出让方式比较适合于开发潜质较好、拆迁量小、被拆迁房屋的权属关系明晰、拆迁安置工作易于实施的地块[4]。

2001年国务院15号令明确指出, 除经济适用房外的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必须采用公开拍卖、招标的方式出让, 旧城改造中多涉及经营性用地, 因此, 采用公开拍卖、招标的方式是必然的趋势, 法定图则中的旧改单元及捆绑配套设施, 则可成为招拍项目。

3.2 图则中捆绑改造模式探索

3.2.1 强调法定图则职能, 明确规划控制范围

法定图则可控制用地规划, 也可以通过规划技术手段, 控制建设时序。

在横岗中心地区和罗岗中心地区的法定图则中, 增加了捆绑手段, 起到了规划对建设时序的控制目的, 这些都在规划职能内, 但在罗岗地区法定图则文本中, 规定“由政府部门主导本片区的道路和市政设施的拆迁和建设”, 限制了建设的主体, 超出了法定图则的职能。

在法定图则对旧改地区的开发控制中, 需明确其规划职能, 法定图则中的旧改控制不能替代旧改专项规划, 也不能替代相关旧改政策, 控制手段必须符合上层次法律法规, 在法定图则的职能层面进行控制。

3.2.2 提高图则编制技术, 优化规划捆绑措施

首先, 图则中应明确捆绑的定义。捆绑可以是多个地块打包给一个建设主体在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建设, 也可以是多个地块捆绑在一个时间段内由不同建设主体建设。从规划的职能考虑, 图则中的捆绑应是在对建设时间的捆绑, 本人认为, 为落实旧改地区的配套建设, 图则应从严控制旧改地区的建设时序, 规定捆绑配套设施即为优先建设必需的配套设施, 在完成经营性用地旧改前, 应完成相应捆绑配套设施的建设。

其次, 应合理确定旧改单元及捆绑设施。捆绑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规划配套设施, 改善旧改地区现状配套设施缺乏状况。因此, 在确定旧改单元捆绑设施时, 需保证捆绑设施可满足旧改完成后旧改地块上居住人口的配套需求, 同时, 应在满足规划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集约利用土地, 提高容积率, 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并根据土地价值, 适当地落实其它配套设施, 改善本片区配套建设。因此, 图则在确定旧改单元及捆绑设施时, 需在规划规模控制下, 进行经济可行性测算, 提高规划的可行性。

再次, 应明晰图则中的条文规定。法定图则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规划, 其条文应明确、简练, 不同图则对同类的规定不应存在过多的冲突或不一致。

4 结语

罗岗地区和横岗中心地区法定图则中增加改造控制内容, 是对深圳市在法定图则编制方式的一种尝试, 如上述图则实施, 将成为旧改地区开发控制的有力手段, 但其成效有待于实践检验, 本文对其中捆绑手段中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探索方向。

深圳存在大量与罗岗地区和横岗中心地区类似的旧改地区, 在目前大量地区需编制法定图则的情况下, 应针对此类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强化法定图则在旧改地区的控制及引导职能。

摘要:深圳市正在编制罗岗地区、横岗中心地区法定图则, 在该两个图则中, 首次加入了改造控制内容, 尝试通过将旧城改造与配套设施捆绑来控制和引导旧改地区的城市建设。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捆绑方式的的存在问题, 探索如何改进上述法定图则提出的旧改单元和捆绑技术手段, 加强规划在旧改地区城市建设的控制和引导能力。

关键词:旧改,捆绑,法定图则

参考文献

[1]朱荣远, 深圳市罗湖旧城改造观念演变的反思, 城市规划, 2000年第24卷第7期

[2]余晖鸿, 在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三届六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的讲话, 深圳市龙岗区科技信息网, 摘要加入时间2005年2月18日

[3]林坚、杨志威, 香港的旧城改造及其启示, 城市规划, 2000年第24卷第7期

上一篇:校本教研效率下一篇:农村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