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十篇

2024-09-02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篇1

关键词:茶吧,幼儿教育,游戏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 与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 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 决嫌疑别同异, 明是非。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代人的心态变得浮躁而品茶需要我们细察细品, 需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对待, 这种心境是现代人所缺少的。

在幼儿园的自主游戏中, 现在已加入了许多的时尚元素例如:奶茶店、火锅店等在我们生活中被幼儿熟知的休闲场所, 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一些内容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其实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 能够了解国家的一些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这能够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绪, 我们在设计游戏时可以加入一些民族特色的内容, 让它们与时尚相融合, 碰撞出更亮丽的火花。

在游戏中创设茶吧这一区域后, 幼儿的关注度之高出乎我们的意料, 说明他们对于这个我们平时不太接触到的话题其实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如何将茶吧很好地融入整个自主游戏中,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发现茶文化?

一、古朴典雅, 玲珑剔透———背景的创设

确定了要开设茶吧, 首先要有好的背景和材料。就像在泡茶的过程中, 需要符合的茶具。《纲要》明确地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在设置活动区时, 不仅要注意提供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类型和区域, 还要考虑各区域及活动之间如何相互适应和协调的问题。一般来说, 我们设计的茶吧需要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在风格上要接近中国风, 这样在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对中国的文化有更深切的理解。另外, 茶吧最主要的是要有各种各样的茶叶和漂亮的茶具。我们就在游戏区域收集了很多茶叶盒子, 让幼儿通过盒子的特点分析各种茶叶基本特征。

二、品种多样, 甘醇浓稠———种类的多样

品种多样的茶叶是游戏的必需品, 然而当这些茶叶大量投放到游戏区, 幼儿对他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一些死的方式记忆, 那么幼儿兴趣肯定会大减。既要让幼儿自主探索, 又要让他们对每一种茶叶的特征有详细的了解。我们利用课余时间, 让茶吧, 如茶香蔓延一般渗透在生活中。每一个星期开展一个品尝活动, 对两至三种茶叶同时进行观茶、泡茶、品茶, 让幼儿在真正的体验中感受多种茶叶的不同, 这也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

三、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能力的提高

好茶用好水, 古人对此非常讲究。“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 这副楹联说明了名茶伴美水, 才能相得益彰。在游戏活动中 , 为幼儿准 备了好的 背景、适宜 的材料 , 但如何促 使幼儿提高水平, 这就需要幼儿在游戏时积极探索, 挖掘游戏的价值, 让茶吧更好地“经营”。刚开始玩游戏时, 参加游戏的幼儿都是按照学习过的泡茶过程, 点一杯茶, 然后喝喝就走了。一段时间过后, 大多数幼儿就失去了兴趣, 他们的茶吧和其他小吃店一样, 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开买一点点心, 好像“茶”存不 存在已经 不是很重 要了 , 这样就失 去了茶吧 真正的意义。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变大, 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好, 很多商家会组织许多吸引人眼球的促销活动, 现在大部分幼儿对这些比较熟悉, 我们利用幼儿这方面的经验, 以让茶吧经营得更好。在一次的游戏讲评中, 让茶吧的服务员提出最近茶吧生意不好的现象, 并且很多人都是去买点点心就走了。让幼儿针对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汇总。在总结这些方法哪个最好时, 出现了大家都不肯承认自己不好现象, 于是我们制作了一个方案表, 每天采用一种方法。有促销、买一送一教客人泡茶等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 我们进行了总结让幼儿思考到底哪个最好时, 很多幼儿都说不同的方法都有好处。确实如此, 限不同的模式才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尤其是学习泡茶的方式, 有那么多茶具, 真正让幼儿使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程度就像是茶水, 如果水不好, 那么再好的茶叶都无法飘出最好的茶香。

幼儿自主游戏中有许多不同区域, 作为指导者的老师应思考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 在开展的过程中, 要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老师和幼儿要共同努力, 发掘游戏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茶的发展简史.中国网.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篇2

关键词:游戏环境,幼儿园,玩教具,创设,配备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幼儿园被赋予了新时期的教学特性,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解决了家庭在培养幼儿时所受到的来自空间、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事物与行为的基本认识, 同时还能够帮助幼儿从小适应集体生活, 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我们可以说, 幼儿园教育教学是我国当前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基础中的基础, 关键中的关键。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同样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 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充分体现游戏活动的主导性, 将各种教学任务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在高质量的游戏环境的作用下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那么, 如何在幼儿园教学阶段创设有效的游戏环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物质环境的创设

首先, 幼儿园需要准备各种类型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作为游戏活动最基础的保障, 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工具与载体。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材料过于单一或是对游戏材料设置有诸多的限制条件, 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信心与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 进而严重影响游戏活动教育目的的实现;其次, 幼儿园要不断补充与更新游戏材料。只有从游戏材料上加大更新与补充的力度, 幼儿园所开展的游戏活动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完善, 进而持续提高幼儿对于课堂游戏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二) 心理环境的创设分析

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 有效的游戏活动心理环境的创设能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安全、和谐、平等以及自由的氛围当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与探索性。首先, 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保持参与地位上的平衡,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与他们一样都是这个活动的参与者, 不会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带给他们的压抑感;其次, 幼儿同样需要以一个和谐、团结的关系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幼儿阶段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表现还不明显, 大部分幼儿的智力、思维、兴趣、能力都是一致的。因此, 教师可以加大幼儿合作式游戏活动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教学中的比重, 从而使其能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 并在交流中强化合作, 在合作中提升能力。

二、幼儿园玩教具的科学配备应注意的要点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光依靠有效的游戏环境的创设是远远不够的, 它还需要幼儿园玩教具的科学配备。玩教具的科学配备需要以幼儿园生活实际为出发点, 并与幼儿社会生活与行为认知的方方面面相联系, 从而使幼儿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与智力的开发。那么, 怎样的玩教具配备才能够称得上是科学的玩教具配备呢?我认为这一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学的玩教具配备需要注重目标设定与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本次游戏活动的目标与教学任务合理选择玩教具, 充分考虑所选取的玩教具的配备的合理性。当前一些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玩教具, 种类繁杂, 形式多样, 幼儿有限的接受水平与玩偶、卡片、头饰等多样化的玩教具配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却始终未见教学成效。这也就意味着科学的玩教具配备不宜过多也不宜过简, 教师只有从课堂教学任务出发, 找准玩教具的使用时机, 才能全面发挥玩教具的教学功能。

(二) 科学的玩教具配备需要以幼儿现有水平为出发点, 对玩教具配备的适应性加以特别关注

一般来说, 中小班阶段教学中的玩教具配备应以故事图片与卡通人偶为主, 而大班阶段教学中的玩教具配备则需要以应用卡片的操作与头饰的佩戴为主要方式。这种具有差异性的玩教具的选择是由各教学阶段幼儿不同的能力、思维及兴趣取向所决定的。只有以幼儿园各教学阶层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出发点, 选取与幼儿能力、兴趣、发展水平相当或是略高于其发展水平的玩教具, 才能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与完善, 进而达成幼儿园教育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幼儿园作为学前教学机构的一大表现形式, 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集中的保育与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要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玩教具的科学配备这两个方面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晓燕, 陈世联.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

[2].方建华.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开始阶段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基于骨干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比较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 2008 (04) .

[3].缪周芬.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双性化人格[J].常州工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8 (04) .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学;活动材料;心理环境;正确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40-02

近年来,活动区活动日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当然,要开展好活动区活动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其教育功能。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活动区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主要都由教师决定。这两种极端都没有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有失活动区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指导活动区活动呢?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使用活动材料的指导

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操作性。皮亚杰研究的“知识的建构”理论提示我们,幼儿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采用直觉行动性思维方式,在通过对物体的反复操作中,才逐步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说没有操作就没有活动,也没有幼儿的发展。同时,让对幼儿的操作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动脑操作、动口语言操作等,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材料既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又是幼儿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技能的源泉。所以,在每一个活动区域,教师都必须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和认识发展规律,分层次地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成品、半成品及废旧材料。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这些材料。成品活动材料,如操作区的剪刀、餐厅的炊具等,应先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幼儿自由选择,通过操作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发现问题,从而获得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优化心理环境的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区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短句,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行为,如:进活动区的规则(该活动区人员已够,就应另选活动区),分配角色的规则(自愿选择,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等),使用材料的规则(不在朋友手上夺取)等。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同时还应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使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3~6岁幼儿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稳定,并伴随情感进行。活动中,只有当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才会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针对这一点,我们教师以强烈的“激趣”意识,掌握相应技巧,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因人制宜,以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与带动幼儿,并自始至终以鼓励、欣赏的态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留意捕捉能力差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以新颖有趣的提问让幼儿身临其境,萌发相应情感,或通过师生角色“互换”,消除幼儿心理的紧张感,让幼儿更积极主动投入活动之中。

三、深入活动区指导

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情况积极参与,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以参与者角色身份指导活动,这是最自然、最有效、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尤其新出现的活动区,幼儿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玩,这时,教师就应深入活动区进行指导。对于不同的活动区,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参与,灵活机智地指导活动的开展。如交往性的活动区(餐厅、医院等)教师就可以以服务员、顾客、医生、病人等身份参与进行指导;益智区、美工区之类的活动区,可以以教师身份深入指导。这样,既加深了幼儿对活动区性质的认识,又促进了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

四、细心观察,针对性指导

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观察是教师进行活动指导的起点,通过观察,教师可及时掌握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动向。如:幼儿的活动兴趣是什么?活动中是否积极地投入?能否遵守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是否得到了发展?以及活动区的设置情况等等。通过对这些的观察,教师就能从中获取有关活动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所实施的教育作出评估,以此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教育目标和活动区,更换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在活动中观察到部分幼儿有破坏玩具、独点玩具的不良习惯,教师就应在玩具角开展“爱护玩具”、“玩具大家玩”等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懂得爱护玩具的道理,体验到大家一起玩的愉快情感。这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五、因人施教,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存在着年龄和个体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我们每班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了各类活动区,每个区中有多种活动内容,有的侧重于粗浅知识的学习,有的着重于简单技能的练习和掌握,还有的则可让幼儿满足兴趣、好奇心等。

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到因人施教。所以教师在指导活动区活动时,应依据目标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幼儿园。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教师就应先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作客、到商店去购物,鼓励他们大胆和朋友说话,当他们能够和朋友交谈时,又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扮演“爸爸妈妈,到商店去扮演‘售货员”。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使其在原有水平是得到发展。

六、把握好教学与游戏结合的时机和度,努力追求教学与游戏的最优化结合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篇4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幼儿来自街道、农村,多数家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只要孩子多学知识就好,所以我园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家长,偏重于知识的传授。

通过“国培”学习,看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在区角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能力表现,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回来后听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刘洪霞的《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与指导》讲座,又让我感触颇深。

讲座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特点和教育意义;区域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释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孩子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的各种能力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同事告诉我们没有游戏,孩子们就没有童年的道理。

对于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成不变式”或“随意式”。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适宜、要适应已有经验、要适应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适应孩子的发展性、材料要随时调控、整体性、材料要综合利用等原则,为我们今后区角活动的开展提供课科学的依据。

对游戏活动的评价和教师介入时机上,讲座也用详实的案例和精准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模版,为我们提出了老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强调老师是孩子探究过程的观察者;老师是孩子操作进程的支持者;老师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引导者的观点,让我们再今后的工作中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适时的介入,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幼儿愉快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交往、提高能力。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篇5

一、明确指导重点,选择观察流程

(1)伞状式流程。教师以某一区域为中心带动周围区域来实施观察,新出现的主题或矛盾较多的区域是教师观察的中心和重点。如我班新出现的游戏主题 “出版社”中,图书出版的页面分工和故事主题、页面内容等,对幼儿的协调合作性要求非常高,而且还涉及制作后的销售问题。“经理”管理起来问题纷杂烦多, 幼儿易各持己见,难以开展活动。因此, 笔者则对这一主题实施定点观察,引导经理带大家通过讨论协商开展工作,逐步解决各个问题。先讨论“画什么故事? 是现编还是用以前听过的?故事里该画些什么情节更吸引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故事分几页画,每页画什么?由谁画哪一页?最后由谁收集装订?”在图书制作成功后,再讨论“由谁销售?可到哪些地方销售?该如何推销才能让客人买?”通过协商讨论,帮助幼儿把复杂的问题一步一步简单化,进而深入解决,在这基础上,对其他的游戏主题进行扫描观察,在“中心”与“四周”的关系中,分清主次,同时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2)钟摆式流程。在各个游戏主题都玩到一定熟悉程度的基础上,教师以几个相关主题为观察重点,来回于既定的两三个区域实施定点或追综观察,而对其他区域也进行远距离扫描。这适用于几个不同的游戏主题,也适用于同一游戏主题的不同方面。如大酒店游戏玩到一定程度时,笔者便以设计师、厨师、服务员为观察重点,引导他们创新设计、烹煮、宣传服务互相配合,如设计师将设计的新菜谱及时送到厨房烹饪, 并及时与服务员商量如何向客人介绍、宣传新菜; 服务员及时将客人的要求反映给厨师、 设计师,以便尽快满足客人的要求,使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大大提高,而对于娱乐室、温泉室、小卖部、收银台等实行扫描式观察。这样教师可以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了解幼儿在这些联系密切的游戏中的互动情况,为进一步指导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作准备。

(3)卷地毯式流程。在活动中教师对每个游戏区域都给予关注,巡回进行扫描或追踪观察。这一流程可以综合了解各区域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测查时常用到。这一流程的特点是面面俱到,但在具体实行的情况下,在面面俱到的同时应有条不紊追踪观察的线索,使观察有所侧重点。如在测查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就应针对幼儿使用的语言,在各个游戏间进行巡回扫描或追踪观察, 有系统、有重点,如厨师与服务员的对话、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顾客与收银员的对话,否则会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使观察结果流于表面。

(4)自由式流程。在游戏开展中,某个游戏玩了一定阶段,常出现游戏的发展、情节停滞的现象,这时,教师可用“自由式”流程观察。主要是为了让我们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趋势,促进游戏发展。教师可以不受线路的限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 如大酒店游戏玩了一定时间后,生意渐渐冷清,大家都被新的游戏所吸引去了, 大酒店游戏出现了停滞状态,但我却发现厨师们仍热衷于煮菜,只是一盘盘美观漂亮的菜煮好后放在厨房无人问津, 于是笔者引导幼儿回忆参观酒店自助餐的情况,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服务员把这些煮好的菜一盘盘在餐厅的大餐桌上摆成“花”“火车”的形状,开展自助餐活动。 这一新的活动形式马上吸引了不少幼儿,使大酒店的生意恢复了红火,促进游戏发展。

在上面这些流程中,较常用的是伞状式、钟摆式、自由式这三种流程,它从新游戏开始—游戏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游戏进一步深入发展等一系列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游戏的观察指导,为促进游戏发展,开发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二、引导游戏主体,巧妙指导游戏

(1)游戏介入法。这也是大家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即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法又可分为“平行式介入”和“交叉式介入”。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的游戏材料或情节,提供示范作用,常用于游戏能力弱的幼儿。如与能力弱、游戏意识弱的幼儿一起到旅行社当游客,随导游到机场坐飞机,到处游玩,使他们在了解掌握每个游戏的游戏玩法、坐飞机的程序等的基础上,了解集体游戏的游戏规则,感受到集体游戏的乐趣,引导幼儿从每次游戏的无所事事,从破坏型人员逐渐转变为合作型、参与型游戏人员。交叉式介入是指教师主动参与或接受幼儿邀请参与游戏,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来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这也是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如教师作为顾客到大酒店点菜、到超市买东西,教师作为游客到旅行社游玩,作为观众观看民俗表演团的表演,这些都能让作为工作人员的幼儿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并隐性地指导幼儿游戏,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发挥幼儿创造性、 主动性,促进游戏的发展。

(2)材料提供法。这种方法是教师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如我在大酒店游戏中提供了纸和彩笔,便有孩子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画画,那画些什么呢?在我的鼓励下,幼儿设计起新菜,于是,大酒店游戏中便多了个设计室,使幼儿的合作难度系数又进一步提高,从厨师与服务员的两方面合作到设计师、厨师与服务员三方面协调,为他们的协调合作提出新的更高难度的要求,即设计师新设计的菜谱要与厨师交流,请厨师烹饪;也要与服务员交流,告诉服务员该如何向客人宣传介绍;服务员要将客人的要求及时告诉厨师、设计师,请他们设计、烹饪。这同时也为大酒店游戏注入了新的创造力和活力。通过材料提供法,游戏情节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 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和迁移经验,提高游戏水平。

(3)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鼓励”“邀请”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例如在开展 “地瓜干加工厂”的游戏活动中,刚开始时,幼儿扮演“地瓜干加工厂”的工人,他们生产了大批量的“地瓜干”,后来却不知道如何处理了。而老师则在这时扮演一个参观者的角色,问幼儿这些地瓜干是否要进行包装,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卖? 于是,游戏的情节进了一步,一部分小朋友开始包装“地瓜干”,一部分则把包装好的“地瓜干”送到即将开张的“闽西八大干店”中卖,而有些小朋友则当上了售货员和顾客,一系列的活动把游戏推上了高潮。幼儿玩得开心、玩得快乐。由此可见,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语言的有机引导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角色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与幼儿的互动,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三、畅述游戏体验,积极游戏讲评

游戏的讲评是组织指导游戏的重要环节,它能对游戏起导向作用。教师对游戏的成功讲评可为幼儿下次活动时发展游戏情节,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提高游戏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游戏的讲评中,可把游戏的评价变为“分享快乐”,重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尽量做到注重游戏过程而不注重游戏结果。从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愉悦的程度看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体验;对游戏的想象力、创造性的表现和反映的知识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从与伙伴交往中看幼儿是否具有组织能力。在评价中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实际体验出发, 展开讨论。

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思考 篇6

一物理游戏环境创设

创设一个适合幼儿游戏的物理环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好奇心, 能让幼儿感觉到良好的游戏氛围, 能为幼儿游戏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推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好奇心和学习心, 幼儿在游戏中能积极、主动地吸收环境中的一切来逐渐建构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 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至关重要。

1. 室内物理游戏环境创设

第一, 适合的活动空间。幼儿所处的环境能促成、鼓励游戏的发生。空间的大小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活动, 如果空间密度值过高, 会让幼儿的游戏无法正常进行, 并且幼儿与幼儿之间更容易出现争吵, 甚至身体上的攻击性行为, 如果空间密度值过低, 虽然看似让幼儿有足够的空间来开展游戏活动, 但是实际情况是会影响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 从而影响幼儿游戏的进行。因此, 合理的分隔教室空间, 为每一个活动区域安排适当的面积, 是在室内游戏环境创设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第二, 合理的活动区设置。一般情况下, 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是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很少干预, 幼儿的游戏有较大地自主权, 因而在区域中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所以合理的活动区设置能对于幼儿游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区分为常设活动区和临时活动区, 常设活动区是指幼儿园中常见的区域设置, 如美术区、数学区、益智区、娃娃家等, 这些区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 也是幼儿游戏的重要舞台。临时活动区是教师根据幼儿需要, 临时创设, 一般规模较小, 容易调整和撤换。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儿童不同的兴趣爱好, 应设置至少五个活动区, 并且区角的类型、功能要各异, 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活动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幼儿游戏中人际交往、自由活动的需要, 在创设时区域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隔, 又要有一定的关联, 保证幼儿在活动区中可以独立游戏或进行合作游戏。

第三, 动态的游戏环境。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应尽量体现动态性和开放性,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和幼儿随时进行互动, 有效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有的幼儿园的区域设置、墙面设置一个学期几乎没有变化, 并且缺乏层次递进性, 缺乏挑战性, 很难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环境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可变的空间, 在区域设置中多用带有轮子的矮柜、轻便的隔板、栅栏等作为间隔, 幼儿可以根据需要移动。二是体现在材料的变化上, 教师及时根据需要更换材料, 在材料的投放时讲究层次性, 以动态的材料维持幼儿游戏的兴趣, 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游戏需要。三是体现在游戏规则的变化上, 同样的区域和材料, 可能因为游戏规则的变化而导致幼儿游戏的变化, 从而给幼儿游戏以新的体验。

第四, 投放适当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数量要适当, 能满足大多数儿童的需要, 尽量让儿童能进行亲自实践操作与探索, 但不宜太多, 游戏材料太多会让儿童养成浪费游戏材料的习惯, 要让儿童珍惜、爱护游戏材料。投放的游戏材料不以价格来判断, 要追求丰富性与可操作性, 最好以半成品为主, 还可以充分利用废旧物品, 鼓励儿童自制游戏材料。无论什么样的游戏材料必须要保证安全性, 不能存在任何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室外物理游戏环境创设

大量的实践证明, 幼儿园创设安全的、精心设计的室外游戏环境能促进幼儿社会化, 发展幼儿的感知运动能力, 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室外游戏环境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规定, 幼儿园的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能低于2个小时, 寄宿制幼儿园不能低于3个小时。因此室外游戏环境的创设应被投注更多的关注。

第一, 充足的游戏场地。幼儿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是在室外进行游戏, 场地是儿童游戏首要的空间条件, 幼儿园在室外游戏环境创设时需要按照国家要求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场地。《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 (试行) 》规定室外活动场地应该包括分班活动场地和共用活动场地两部分。分班活动场地每生平均2平方米;共用活动场地包括设置大型活动器械、嬉水池、沙坑以及30米长的直跑道等, 每生平均2平方米。

第二, 环境创设的多样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丰富性和持久性的重要保障。室外游戏环境创设应提供多样的形式、结构, 多样性的游戏场提供不同的游戏活动, 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引导游戏的开始、给予兴趣的选择及鼓励幼儿的探索, 并使其感官经历更为丰富。这种多样性体现在地面设计、器材安置等多个方面。地形、地面与器材安置的变化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因此, 幼儿园的游戏场地可以有坡地、土堆或垄沟, 也可以有沙坑、水池, 还可以有石头铺成的小路等。可以设置独立游戏器材和团体游戏器材, 既有适合男生进行较大的团体活动或规则游戏、冒险游戏的设施, 也有适合女生小团体活动的、平行游戏、静态的建构游戏等设施。要顾及全园的幼儿, 必须要有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游戏需要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设施。

第三, 保证安全性。室内的游戏规则更多强调秩序与安静, 而户外游戏则不同, 充满了刺激性和挑战性。幼儿在室外游戏时运动量更大, 危险性更高, 因此室外环境创设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 包括场地安全、器材的安全和器材使用时的安全维护, 也包括对游戏器材的定期安全维护。在安全的前提下, 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 如钻、爬、跑、跳等的需要。以器材安全为例, 首先, 选购的游戏器材本身安全耐用;其次, 在器材的安装上要注意动态性的游戏器材和静态性游戏器材的具体安全要求;再次, 需要考虑阳光曝晒、器材间隙口等隐性的安全问题;最后, 定期安全检查和维护, 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二精神环境创设

随着人们对幼儿园环境要求的提高, 现今的幼儿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游戏物理环境质量创设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从游戏空间、游戏材料的投入等方面看物理环境创设已不是最大的问题。反而因为过分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 而忽视了精神环境的创设, 造成许多幼儿园在硬件方面花费巨大, 让幼儿园成了漂亮、美丽的城堡。其实, 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对幼儿游戏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 幼儿游戏需要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精神环境。游戏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 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 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 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

一方面, 这种精神环境的创设取决于教师, 教师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 正确认识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处理好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要多鼓励、积极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第二, 处理好自身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定为,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应是一个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行为的观察者、游戏过程的支持者;第三, 创设让幼儿感觉温馨、自由、平等的班级氛围, 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友爱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 在幼儿游戏中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另一方面, 园长要发挥重要作用。整个幼儿园的人际氛围也是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主要精神环境之一, 园长要创设和谐的幼儿园氛围, 处理好园长与员工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形成良好的园风, 创造属于本幼儿园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周赛琼.创造性游戏和幼儿园环境关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11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篇7

但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对游戏环境的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本位出发, 存在游戏环境教育目标显性化、游戏材料追求精美和高结构化、注重室内游戏环境创设而忽略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等问题。其中对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 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是甚少。大部分幼儿园把户外场地的功能划定为“操场”的功能 (有既定的大型器具和塑胶场地) , 让幼儿进行体育锻炼、集中做操、组织规则游戏等活动, 其缺点为:环境利用率低、活动材料少和活动功能单一。由此, 我园以“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为切口, 通过对原有“操场”的空间拓展、低结构材料投放和改变环境创设主体等策略, 实现了从原有“操场”向“游戏场”的华丽转身。

一、环境面积由小变大, 拓展游戏场地空间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的首要条件是户外要有充足的场地。但小小的户外活动场地连同时容纳全园幼儿做操都有困难, 那又怎么能同时满足幼儿园几百位幼儿在户外进行游戏?

1.开放改造操场闲置景观带。通常幼儿园拥有一些精致的绿化带、小景观等设计, 是一个幼儿园美观的象征。但这些景观带除了能让幼儿欣赏之外, 不能动、不能进, 在无形中限制了幼儿探究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机会,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空间。为此, 我园秉承《指南》中“让每一处环境有用”的理念, 对幼儿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改造再利用并对幼儿进行开放。例如:在幼儿园东边的120平方的小树林被一排密密麻麻的黄杨树给圈了起来, 幼儿无法进出其中, 小树林中的四季变化和小秘密幼儿无从知晓。但如今, 黄杨树隔断中间被打开了许多进出口, 原有封闭的小树林开放在幼儿的眼前。小树林从此热闹起来, 今天有人用小树林中的落叶来烧烤, 明天有人用小树叶养小动物;后天有人拿铲子挖土打年糕、做调料, 小树林成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场所。除此, 幼儿园中厅后面90平方的假山园被清理了部分植物铺上草坪后, 变成了幼儿的玩石区等。幼儿园因改造和开放景观带就为幼儿游戏空间增加了100个平方左右。

2.原有场地的多功能开发。当老师眼中树立了“以幼儿为本”的资源观后, 单一功能的场地就能变化成多功能场所, 游戏空间就会再一次升级。例如, 我园户外的800平方米大型玩具区, 在传统的观念中, 它就是单一的运动组合器械, 它的价值也是单一的基本动作发展。但当教师在大型玩具区周围投放垫子、绳子、布料等低结构材料, 孩子们马上就会在这里产生奇妙的角色类游戏。孩子们利用大型玩具中自然隔成的空间, 用布或席子围成了“娃娃家”“小舞台”“医院”等, 在这些情境中扮演妈妈、演员、医生等角色并进行装扮游戏, 大型玩具的运动器材在孩子的眼里变成了“家”“舞台”“医院”等替代物, 其单一的运动功能也被富含了新的功能。再比如, 我园门厅口400平方左右的场地原有功能是供家长接送幼儿时停放非机动车辆, 其余时间都是闲置不用。为此, 为了有效利用这块场地, 我园在门厅场地出口处设置了栏杆, 要求家长在早晨9:00和下午4:00之间不能把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在门厅通道处。同时, 教师在这里投放了大量的建构区材料, 一块大型的建构区便应运而生了。

3.闲散自然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在每个幼儿园到处都有, 关键是不是能做到有效利用。例如:我园操场四周都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 这些树经过多年的生长, 已变得枝干粗壮。教师们便在这些树上做起了文章, 游戏场上, 一眼就能看到几棵树之间都拉上了二道悬空的粗绳, 形成了一个空中“摇摆浮绳”挑战区, 孩子们在浮绳上感受空中身体的平衡和手臂的悬吊力量, 体验自我挑战的乐趣。再例如, 教师们在一些树的粗壮枝干上, 悬挂各种适合幼儿游戏的软绳梯、秋千等, 幼儿在这里学习攀爬、平衡之外, 也体验到合作游戏的乐趣。我园的游戏空间拓展逐步从地面走向空中, 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游戏空间创设策略。

二、材料投放由高变低, 树立教师朴素资源观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高度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 提供丰富的操作性材料, 创设多样化、有选择性活动环境。因此, 材料投放作为环境创设的重中之重, 被格外关注。但是, 在传统的户外操场上, 几乎是看不到材料的, 这些材料还往往被摆放在所谓的玩具储藏室里, 幼儿只有在晨间活动中或者是教师组织的规则游戏中才能玩到这些材料, 这些材料往往是高结构的, 玩法单一, 不能满足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针对这些传统材料投放现象, 教师们从材料的性质和结构入手, 实现了从操场材料到游戏场材料的华丽转身。

1.材料性质由华丽向朴素转变。追求低成本、高效益是游戏场材料投放的目标。为此, 我园在材料投放过程中, 摈弃原有从玩具商手中高价买来的成品活动器材, 选择本土自然资源竹、木、石、泥、沙、稻草等;本土企业中废弃的货箱、木板、木块等;家庭中的锅碗瓢盆、板凳、梯子等生活用品, 作为游戏场的游戏材料。例如:在野战区, 我们用当地的黄泥在游戏场中砌成了迷宫样的战道, 用麻袋灌沙制作成沙包, 用竹子做成单梯、双梯、同时投放木板、竹棍、密度板箱等材料。孩子们在这里拿着竹棍当枪, 背着沙包造战壕, 把密度板箱当基地, 在迷宫战道中上下穿行, 不亦乐乎。这些本土材料随处可见, 随处可得,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不需要教师花时间花精力去精心制作, 这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朴素资源观让教师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2.材料结构由高级向低级转变。中国游戏专委会主任华爱华教授曾说:对游戏材料进行低结构开放投放, 将会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幼儿控制材料;而对材料进行封闭式高结构投放, 将诱导幼儿个别化作业活动, 材料控制幼儿。材料的结构关系到幼儿活动的性质, 因此, 以幼儿游戏为目的的游戏场中材料理所当然应该是开放的、低结构的, 为此, 我园在游戏场中大量投放低结构材料, 例如:同样是一块正方形的木块, 在孩子们不同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的映衬下, 其玩法是不一样的, 材料受孩子控制, 在“娃娃家”中, 这木块有可能是餐桌上的豆腐, 有可能是娃娃的枕头, 还有可能被当成了凳子。这种替代行为在不同的游戏区表现得就更为充分, 例如:在运动区, 多个方形木块排成一条, 就是一座桥;在建构区, 多个方形能造成一座房;在沙水区, 它是漂浮在水上的一艘船。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不仅适用于“拓展”游戏, 还适用于“角色”游戏、运动游戏等等;同时, 我们也从案例中看到多元材料的投放确实是满足了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

三、教师主导由多变少, 让幼儿做环境主人

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同样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提供幼儿自主感获得机会, 把环境交给幼儿,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正真主人。

1.环境的创设由教师转向幼儿。以往, 环境的创设往往是老师一手操办的。而现在, 教师的角色由环境的主导者转变为环境创设的支持者, 幼儿成了环境创设的主人, 材料该如何摆放和分配, 场地该如何布局, 角色该如何分配等等问题都成了幼儿探索和学习的环节。同时, 也让我们看到, 不同年段、不同个性的孩子对材料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也都是不一样的, 原本单一的环境也因此变得百变生动, 富有灵性。例如:在小树林休闲区的“野外垂钓区”, 原先, 老师们把鱼塘搭建好, 还在鱼塘的周围搭建了四通八达的木板桥, 这些鱼塘和木桥还被钉子一个个定在了地上, 孩子到这里什么也不用做, 只要进行钓鱼练习就可以了。但, 当我们把环境创设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后, 情况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孩子们就地取材, 把材料自由组合, 搭建了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材料使用不一的鱼塘, 在搭建的过程中, 孩子们探索形状、感知数与数量关系及不同的模式排序。除此, 孩子们每次到这个区域, 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玩出不同的内容, 有时是钓鱼游戏, 有时是烧烤游戏, 有时是娃娃家……

2.材料的整理由教师转向幼儿。幼儿3~6岁阶段是大臂肌肉动作发展的最好时机, 同时此阶段的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为此, 幼儿园应该提供幼儿大臂肌肉锻炼和主动意识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由此, 教师们把游戏后材料整理的主体交给了幼儿, 幼儿园的游戏场上, 出现了许多适合幼儿低矮的、开放性的材料摆放架, 方便幼儿能顺利地摆放材料。在收拾整理材料的过程中, 幼儿抬、拉、扛、推等大臂动作得到积极的锻炼和发展。同时, 教师也意识到, 搬运材料和分类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过程, 孩子在搬运材料的过程中, 不仅能动脑想出多种搬运的办法, 还能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出搬得多、搬得快的方法;同样, 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 学习不同的分类, 并引发多种合作行为。例如:幼儿建构游戏结束后, 幼儿开始整理材料, 有的幼儿借助推车进行搬运, 有的幼儿骑着带货箱的自行车来搬运, 有的用人力, 运到积木摆放处, 他们根据材料的形状进行分类摆放。

幼儿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篇8

关键词:游戏环境;幼儿园;玩教具;创设;配备

[中图分类]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97(2012)01-0108-01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幼儿园被赋予了新时期的教学特性,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解决了家庭在培养幼儿时所受到的来自空间、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事物与行为的基本认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幼儿从小适应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我们可以说,幼儿园教育教学是我国当前整个教育教学体系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同样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充分体现游戏活动的主导性,将各种教学任务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在高质量的游戏环境的作用下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园教学阶段创设有效的游戏环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首先,幼儿园需要准备各种类型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作为游戏活动最基础的保障,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工具与载体。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材料过于单一或是对游戏材料设置有诸多的限制条件,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信心与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进而严重影响游戏活动教育目的的实现;其次,幼儿园要不断补充与更新游戏材料。只有从游戏材料上加大更新与补充的力度,幼儿园所开展的游戏活动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与完善,进而持续提高幼儿对于课堂游戏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分析

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有效的游戏活动心理环境的创设能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安全、和谐、平等以及自由的氛围当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与探索性。首先,幼儿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保持参与地位上的平衡,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与他们一样都是这个活动的参与者,不会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带给他们的压抑感;其次,幼儿同样需要以一个和谐、团结的关系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幼儿阶段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表现还不明显,大部分幼儿的智力、思维、兴趣、能力都是一致的。因此,教师可以加大幼儿合作式游戏活动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教学中的比重,从而使其能够在活动中加强交流,并在交流中强化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能力。

二、幼儿园玩教具的科学配备应注意的要点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使我们认识到,好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光依靠有效的游戏环境的创设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幼儿园玩教具的科学配备。玩教具的科学配备需要以幼儿园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并与幼儿社会生活与行为认知的方方面面相联系,从而使幼儿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与智力的开发。那么,怎样的玩教具配备才能够称得上是科学的玩教具配备呢?我认为这一问题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的玩教具配备需要注重目标设定与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教师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次游戏活动的目标与教学任务合理选择玩教具,充分考虑所选取的玩教具的配备的合理性。当前一些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玩教具,种类繁杂,形式多样,幼儿有限的接受水平与玩偶、卡片、头饰等多样化的玩教具配备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却始终未见教学成效。这也就意味着科学的玩教具配备不宜过多也不宜过简,教师只有从课堂教学任务出发,找准玩教具的使用时机,才能全面发挥玩教具的教学功能。

(二)科学的玩教具配备需要以幼儿现有水平为出发点,对玩教具配备的适应性加以特别关注

一般来说,中小班阶段教学中的玩教具配备应以故事图片与卡通人偶为主,而大班阶段教学中的玩教具配备则需要以应用卡片的操作与头饰的佩戴为主要方式。这种具有差异性的玩教具的选择是由各教学阶段幼儿不同的能力、思维及兴趣取向所决定的。只有以幼儿园各教学阶层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出发点,选取与幼儿能力、兴趣、发展水平相当或是略高于其发展水平的玩教具,才能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与完善,进而达成幼儿园教育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幼儿园作为学前教学机构的一大表现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集中的保育与教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玩教具的科学配备这两个方面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晓燕,陈世联.儿童游戏·游戏文化·儿童文化——基于文化学的探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方建华.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开始阶段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基于骨干教师和新手教师的比较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08(04).

3.缪周芬.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双性化人格[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4).

谈大班幼儿游戏进展的指导策略 篇9

游戏主题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生成

缘于将课程与游戏整合为目的,我们将游戏与主题教学很好地融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并在游戏中得到反应。

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我们要组织大班幼儿开展多个主题教育活动,在开展主题教学的同时,适时引发幼儿的主题游戏。例如:主题游戏《商店》便是在主题活动《各行各业》中生成的。

在主题活动《各行各业》中,幼儿了解了各行各业劳动的特点,熟悉了多种职业,有了自己想开店的想法。有人要开小吃店,有人要开服装店,有人要开理发店,有人则要开宠物店。为此,以商店为主题的游戏陆续开展起来。

记得宠物店开张的第一天,店里的生意特别兴隆,前来购买宠物的顾客排起了长队,有买小狗的,有买小猫的,更有买小猪、小熊的。宠物买回去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上医院注射疫苗,以防狂犬病一类传染病的发生,小医院一下成了动物医院了。宠物要洗澡,去哪儿呢?理发店是个好去处,洗个澡,吹干毛发,还可让理发师给小动物打扮一番呢。接着抱着宠物来到服装店,挑一件穿着合适的衣服欣然回家去,还不忘去超市买来牛奶、蔬菜,按时喂宠物们吃。陈亦寅小朋友的宠物是一只可以牵着走的玩具狗,当时,他正像模像样地在遛狗哩……孩子们的这番真实写照是他们在主题教学活动中习得的经验展现,也算是活学活用吧。

游戏材料在师幼共同投放中活用

在创设游戏环境、准备游戏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可以改变幼儿一方被动地接受环境、材料的局面,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的发挥。

以往我们不难发现,在游戏中,幼儿习惯于运用现有的游戏环境,摆弄已准备的玩具材料,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很少自己动手去添加与布局,这似乎成为一种定势,改变这样的状况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这种情形之下,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与幼儿共同成为材料投放的主人。每个新游戏展开之初,我们就和幼儿一起收集玩具与材料,服装店的服装有孩子们小时穿过的衣裤,理发店里有女孩子从家里收集来的丝带和发夹,眼镜店里有孩子们收集来的老花镜、近视镜和太阳镜,宠物店里的宠物几乎都是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长毛绒玩具和布制玩具。另外,超市里有老师和孩子们不间断陆续带来的食品、物品外包装……有了这么多丰富的材料,孩子们就能根据需要自己到材料箱去选材,这样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收集工作量,而且使得游戏的展开一开始就能进入状态。现在,孩子们缺什么能自己想办法、动脑筋,找材料替代、动手自制添加成了他们自己的事。

游戏创造在教师智慧渗入中发挥

游戏中幼儿要不断地再现成人的生活,由于自身能力受限,使得游戏进展出现停滞,难以深入,幼儿会觉得这样不好玩。此时,教师的帮助能给游戏带来生机。

去商店购买、到医院看病都需要用钱。以往我们较多地使用银行的练功券,券面单一,在使用的过程中,幼儿想到哪用到哪,十分随意,小银行领钱缺乏规则,出现混乱。到了大班,孩子们开始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与加减,在钱币的使用上也可以考虑让其发挥教育的价值。我们一起和幼儿确定了钱币的面值:1元、2元、5元、10元,其中的相互兑换出乎我们的意料,如:3元可以用3个1元来兑换;4元可以用4个1元或两个2元或1个2元和两个1元来兑换,等等,孩子们竟很熟练。钱币定下来了,主题游戏“小银行”要顺利地开展,还存在着如何存储钱币的问题。模仿成人的操作程序对于“银行管理员”及“客户” 来说都有操作上的难度。我们思索再三,终于找到一个简易的能为全班幼儿所接受的方案。每个孩子需有一张存储卡,我们就用废旧磁卡为孩子进行了专门设计,一面封上白纸,另一面贴上孩子的姓名。用圆圈表示存款数额,1个圆圈表示1元,存取款时用添加圈和去掉圈的方法来表示,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将存储卡插放在墙上自制专柜内,使用时幼儿可以随时取放,小银行的柜员只需用上一支笔,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一时间,银行开张十分顺畅,和平行班统一了做法后,他们班的小客户也到我们的“小银行”来取钱、存钱了。事实证明,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同样可以挖掘自身存在的潜能,创造性地为幼儿游戏所用。

游戏经验在各类资源整合中拓展

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我们越来越重视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合各类资源,既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更能给幼儿游戏提供深层经验。

论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 篇10

关键词:幼儿,游戏,指导,教师

一、幼儿发起游戏, 教师在平等参与中引导

过去, 小班的集体游戏往往都由教师发起, 当教师把游戏的权利真正交还给孩子时发现:小班幼儿也可以引发许多有趣的集体游戏。这时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并在与幼儿共同游戏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一次, 正在活动区游戏的青青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给您做羊肉串吧!”青青的父母是开餐馆的, 所以他的“羊肉串”做得特别专业。他不停地“翻烤”用香泥捏成的“羊肉串”, 还问我:“您要不要来点辣的?”我和青青游戏的情景吸引了其他的幼儿。许多孩子围上来, 都说要吃“羊肉串”。“大家都要吃, 青青一个人做不过来怎么办?”我向大家提出了问题。“我们自己做!”孩子们回答。我们找来许多冰棍杆儿和香泥, 并立即投入“生产”。大家有的揉、有的捏、有的往棍上粘, 玩得可开心了。在幼儿的提议下, 我们又玩起了“卖羊肉串”的游戏。孩子们用拼图插片当钱, 每片当1元。我们同时约定, “羊肉串”也是每串1元。这个游戏一直持续了好多天, 有时没有人买“羊肉串”, 小朋友还送货上门……

在这个幼儿发起的游戏中, 孩子们真正做了主人。而老师的平等参与和引导, 又使他们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并自然地学起了一一对应……

二、幼儿发起游戏, 教师用行为影响法丰富孩子的知识及经验

过去, 丰富幼儿有关娃娃家的知识经验时, 教师常常请孩子回家观察后, 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孩子怎样做才像爸爸妈妈, 然后让孩子照方抓药地去玩游戏。孩子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模仿, 游戏玩的很像, 但却失去了孩子的童稚和想象。今天, 我们不再采用集体示范而尝试用行为影响法,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让孩子了解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我国崇高的传统美德。如大班娃娃家的小朋友邀请我去做客, 饭菜已摆了一桌子, “爷爷”在扫地, 见我一进门, “妈妈”和“孩子”都招呼我坐下吃饭, 而挂爷爷牌的磊磊还在忙, 我忙站起来说:“爷爷岁数大了, 您先坐这儿吃吧!”我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增强他们孝敬老人的意识。看到我这样尊敬爷爷, 当孙女的荣荣赶紧过来说:“爷爷, 您辛苦了, 我帮您捶捶背吧。”说完伸出小手给磊磊捶背, 磊磊乐得眉开眼笑, 他也从中意识到了在家应该尊敬长辈的道理。

三、对不遵守游戏规则幼儿的指导

在一次户外游戏中, 幼儿玩“小鱼小鱼哪里游”的游戏。被选中当小鱼的小朋友, 在老师和孩子们围成的圆圈内开心的游来游去。和我拉手的丁丁小朋友很想当小鱼, 说他一次也没当过, 我被缠得不耐烦了, 就松开他的手说:“去吧!”没想到他竟然兴奋得跳了起来, 大声喊到:“我终于可以当小鱼啦!”又对我深深一鞠躬说:“谢谢老师!”我一时愣住了, 有些接受不了, 同时也很内疚和惭愧。升入大班的丁丁有些淘气, 不是打那个一下, 就是踢这个一脚, 每天有许多小朋友告他的状。为了安全, 也为了班内有个良好的纪律, 丁丁成了我们老师严管的对象。在室内他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 外出散步时, 老师紧紧地拉着他的手。游戏时, 由于他不遵守游戏规则, 极少成为游戏的“主角”, 基本上都是“群众演员”。我仔细想想, 开学两个多月了, 他真的一次也没当过小鱼, 难怪他刚才那么激动!仅仅因为他好动, 不遵守这样或那样的规则, 我们就剥夺了他游戏的权利, 这对他是多么大的伤害啊!想到这里, 我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教育丁丁以及与其相似的孩子, 不能光靠“堵截”与限制, 关键还得“疏通”引导, 要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 只有这样, 才不会伤害他们的心灵, 不会压抑他们的个性, 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情。

四、幼儿提出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后, 教师给予及时指导

这种方法适合于小班孩子。一天, 小班的玲玲抱着布娃娃装哭, 嘴里还说着:“宝宝生病了, 她要死了。”我没出声, 想看看她后面要做什么。见她并不知道做什么, 我问:“玲玲, 宝宝生病了怎么办呢?”她说:“打针、吃药。”我又问:“谁给宝宝打针吃药呢?”她回答:“医生。”“怎么才能让医生知道, 打什么电话呢?”她回答不出来, 旁边的文文说:“打120。”我肯定了文文的回答, 又赶紧催促玲玲, 玲玲拿起话筒拨起来, 放下电话, 她告诉我救护车一会就到。于是, 我们又假装医生给宝宝治病, 又是压心脏, 又是打针, 宝宝的病终于好了, 孩子们又继续玩医生治病的游戏。我的这次引导丰富了孩子的经验, 使孩子增长了知识。

五、当幼儿发生争执时, 教师用反馈法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一次离园前自选活动中, 中班的小洋和亮亮为一本动画书争执起来。开始我并未马上介入, 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 可谁知正处于激动状态下的两个孩子互不相让, 竟要大打出手。我赶快走过去, 果断地将动画书拿到手里, 对他们说:“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干脆放我这儿吧!”他俩见状都噘着嘴摇摇头, 后悔地看着我。我又故意的说:“反正你们抢来抢去, 谁也看不到, 还是我看吧!”王洋说:“我们不抢了。”亮亮也期盼的看着我, 我缓和了口气问:“怎样才能不打架呢?你们商量一下。”他们一起说:“我们一起看。”由于我的话适时介入, 不仅解决了矛盾, 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意识到, 不谦让的后果是俩个人谁也看不到书, 从而让幼儿学到了谦让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六、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用启发引导法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次, 我看到中班的小轩在建筑区用积木搭高楼。开始, 他不注意积木的大小, 一个挨一个, 一层挨一层的往上搭。可刚搭到第三层就倒了, 他又继续搭了几次, 结果都失败了。这时小轩的小鼻子尖上渗出了汗珠, 他想放弃自己选择的游戏。我赶快走过来说:“高高的大楼真漂亮, 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能搭得更高?如果把大块积木放在下面, 小块积木放在上面能怎么样?”听了我的话, 小轩又动手搭了起来, 这一次他成功了。这是一种通过问题启发幼儿动手动脑, 探究解决问题, 获得新的认识和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追求真知的态度, 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上一篇:标准煤系数下一篇:蹴鞠运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