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资料翻译十篇

2024-05-02

外宣资料翻译 篇1

受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两个过程的刺激, 世界进入全球传播时代。全球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国际间的新闻及相关评论的传播, 政府 (也包括许多非政府组织) 把全球传播和对外宣传当做维护本国利益、推行对外政策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由此, 政府愿意并主动倾注大量人力、财力, 并鼓励各种传媒机构为国家利益服务。我国外宣翻译担负着维护国家利益, 反映我国真实发展情况和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 对外宣传的重要性愈显突出。本文通过实例阐述政治外宣翻译的主要特征, 提出针对其特征的翻译策略。

2政治外宣翻译的主要策略

2.1 “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

政治外宣翻译中有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中国特色词汇与中国的特有事物、现象密切相关, 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而这些事物、现象正是对外宣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政治外宣翻译的难点所在, 但这些问题又是可以解决的。凡是能用一门语言表达的就能用另一门语言表达;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 以适当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来进行交际 (谭载喜, 1999) 。针对政治外宣翻译中存在的特色词汇, 我们以“以我为主”作为政治外宣翻译的基本立场。“以我为主”就是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 旗帜鲜明、逻辑清晰、完全正确地向国外读者介绍说明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方针政策。译者应自觉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 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确立自己的文化价值中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问题并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在这种背景之下, 中国英语应运而生, 满足了政治外宣翻译的需求。

信息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是外宣政治翻译的首要要求。对于政治外宣翻译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事物的翻译, 外交部外语专家王弄笙说:“有些汉语的词句和表达方式, 在英语的语库中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在此情况下, 不可能修改原文来迁就英语。唯一的办法便是依据英语的语言规律, 创造出新词或词组。”这些新词和词组译成英文可以称为“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 。

例如:“八荣八耻” (socialist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eight dos and don’ts) ;“十一五”计划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

虽然存在文化差异, 但因中国英语符合英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 外国读者也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这种翻译方法不同于只考虑逐字对应的“硬译”, 因其不仅遵守词法和句法规律, 而且尊重语境。中国英语是以语义翻译为主, 同时利用交际翻译优点的翻译方法。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汉语的语言表达功能, 客观、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特色文化, 从而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

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 适当采用中国英语进行翻译是可行的, 这种翻译手段可以归结为“异化”手法。但要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综合运用其他翻译策略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总体来看, 归化、异化并举, 直译、意译兼用才是正确的翻译策略。张健教授在《新闻翻译教程》一书中指出:“归化是文化特性的诠释, 而异化则是文化特性的保留, 即译文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说了什么’, 而且要尽可能展示原文是‘怎么说’的, 以便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换句话说, 归化是指以原文化为归宿, 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 用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是指以原语文化为归宿, 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 采用相当于作者所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体现了向目标语言的倾斜, 旨在发挥目标语的优势, 并充分利用其文化因素, 使译文更好地被异国读者接受, 具体翻译方法上有意译的倾向。但在政治外宣翻译中, 对特色词汇的处理应更多地采用异化及直译方法, 这是由外宣的根本目的和性质决定的。外宣就是要向国外宣传中国、介绍中国, 为此, 异化翻译和直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2.2 兼顾“交际功能”和“读者意识”的翻译策略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在《翻译问题探讨》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一书中称其对翻译的主要贡献在于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重视原语文化和内容的传真;而交际翻译则强调目的语文化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的交际效果。交际翻译认为译者可以增加帮助读者理解的词汇, 还可以对原作进行必要的修改整合, 使原作屈从于目的语与目的文化。

事实上, 政治外宣翻译也不例外。它一方面需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 侧重于语义翻译;另一方面还要达到宣传目的, 实现交际功能。因此, 政治外宣翻译就是要本着李长春同志提出的“三贴近”原则 (即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要, 贴近国外受众的习惯) , 通过沟通介绍, 使在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上和我们有着显著差异的国家的人们关注、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中国, 吸引国际社会对中国更多地关注, 塑造温和、友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对外交往。

如果说“以我为主”强调的是政治外宣翻译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译文的政治忠实性, 那么“交际翻译”则侧重于研究如何满足读者的意识需求。因此, 政治外宣翻译需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读者的心理思维模式, 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 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读者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根据国外读者的思维习惯, 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 比如删减或增加背景内容。

很显然, 如果机械地翻译涉及我国政治体制的内容, 很可能引起误解。张健教授指出:“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 离开读者, 翻译是没有意义的。既然如此, 译文必须至少要让读者读得懂。为了让读者读懂, 为了让读者获得原语的信息 (包括隐含的信息) , 译者要依据译语的语言习惯和读者的接受能力对原语的文字进行必要的加工。加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词性转换、增词与减词、正译与反译等等。所有这些方法实际上都是在对原文进行解释。可以说, ‘解释’也是一种加工, 使译文能够为读者所接受。”

例如, 有文章说, “在中国, 共产党是执政党, 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由于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地负面报道, 那里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共产党不讲民主, 他们会很自然地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一对儿反义词来理解。因此, 当他们读到这样的译文:“In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 Besides, there are also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他们的错误理解是“中国实施的是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事实上, 中文“民主党派”一词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 但是直译产生的后果就是这样严重。译者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对译入语读者的了解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活动, 可以把这句话中的“democratic parties”译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 就会淡化译文读者头脑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对立的错误印象。政治外宣翻译应该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译文读者进行调整, 使其了解真实的中国。如果译文有悖于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读者的思维习惯, 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而且势必会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

2.3 坚持“译者主体性”原则

政治外宣翻译要求译者要清楚中国的文化背景, 尤其要具有厚重的中外政治、经济知识基础, 才能准确地宣传我国的国家政策。同时, 译文还要在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符合该文体在译入语中的习惯。胡庚申教授曾提出“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 明确了译者的中心主导地位 (胡庚申, 2004:4) 。他强调翻译实践可以采取“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 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原则之下, 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 2004:133) 。也就是说, 译者的主体性可以界定为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 为实现翻译的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 其本质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和人文品格, 最佳的翻译就是与原语适应度最高的翻译。

译者的主体性可以表现在方方面面, 但最为明显的还是表现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过程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环节, 也是译者主体性表现得最为显著的层面。政治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 取得良好的宣传目的。

译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能动地表达上。能动地表达不仅是译者主体性的彰显, 使译者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而且是政治外宣翻译中最核心的环节, 是最终决定译文优劣的关键。

3结论

政治外宣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文字、文化背景和翻译技巧, 而且事关国家利益、国家形象、方针政策、领土和主权等方面的政治问题。因此, 译者需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 明确汉英语言风格差异, 熟悉中西思维方式区别, 了解社会政治背景, 提高政策水平, 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中心主导作用, 既要保留政治外宣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同时又要反映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既要传达原文的风格特点, 还要考虑译文的行文习惯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忠实地传递原语信息的内涵和外延, 避免不必要的漏译和误译, 在对外宣传中发挥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外语工作[J].中国翻译, 2004, (6) .

[3]刘雅峰.译有所为, 译者何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及其译者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报, 2008, (3) .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5]伍永花, 王慧娟.论中国英语在政治外宣资料翻译中的合理性[J].科技促进发展, 2007, (12) .

[6]王弄笙.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 2004, (1) .

[7]张健.新闻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

[8]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外宣资料翻译 篇2

一、构建框架

所谓构建框架, 就是对原文进行整合, 使原文的语义服从于英文的表达方式, 做到形散意不散。翻译时切忌受原文形式的牵制, 否则译文零乱。

例如, 原文:近年来, 江阴还开辟了以徐霞客故居仰圣园为主的人文景观游, 以华西村为主的江南田园风光游, 以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为主的工业考察游等线路以及人民路步行街、黄山湖公园、中山公园等旅游新景点。可以将其翻译为如下译文:In recent years, several tourist routes have been opened up, characterized by humanistic scenes with Xu Xiake’s Residence, Yangsheng Garden, as a representative, Huaxi Village’s southern Yangtze idyllic scenery and the industrial investigation tour into such key enterprises as Sunshine Group, Hailan Group and so on.In addition, Renmin Road Pedestrian Street, Huangshanhu Park and Zhongshan Park, etc.have also been opened up to the residents.

原文告诉读者两层意思, 一是近年来我市旅游线路的开辟, 二是增加旅游新景点。翻译时, 应首先将旅游线路的开辟置于首位, 借助characterized by过去分词短语将一连串的旅游景点按序列后, 然后添加in addition这个介词短语作为层次的推进, 译出新景点, 完成全段翻译。

又如, 原文:江阴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5年顺利通过创建全国生态市省级调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和省农业生态市验收。江阴大力推进“清水、蓝天、家园、绿色、宁静”五大工程, 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译为:In 2005, JiangyinsuccessfullypassedJiangsuprovincial investigation and inspec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state ecological city, the re-examination for the state model eco-friendly city and the examination for the Jiangsu provincial eco-agricultural city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oth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The five projects such as“clean water, blue sky, happy life, green space and peaceful environment”havebeengreatlypromoted, thus effectively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Jiangyin.

原文体现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国家、省对江阴三个方面的调研、复查和验收, 其次是江阴市推进“五大工程”。若翻译第一部分时按原文走势, 译文定会零乱。译者将需要调研、复查和验收三者来个“三合一”, 借助副词respectively说明时间的先后关系。至于原文中“全国生态市省级调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和“省农业生态市验收”三者的顺利通过, 则得益于due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oth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这个事实。之所以将其置于首句尾部, 是考虑到方便后续“五大工程”的连接, 朗读时显得响亮、自然。最后则以副词加现在分词作伴随的手法结束整段翻译, 显得顺理成章。

二、鼓励创新

通常情况下, 外宣材料报告或领导人讲话是非常体现时代精神的, 具有官方语言风格。许多用语虽不陌生, 但译者很难从自己的语料库中找到对等的答案。这就需要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但创新的目的是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创新的原则应是服从原文, 但又不拘泥于原文。

例如, 原文:抢抓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机遇, 以建设临港新城为牵引, 依托港口开发, 加快培育新港区, 新商务区、新产业区、新生态区, 进一步推进区港城联动和跨江联动开发, 促使沿江开发向纵深化、宽领域、高层次推进, 着力打造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可以译为:Shanghai will be turned into a world shipping centre soon.Jiangyin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build the new harbor city and quicken step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ort area, new business area, new industrial area and new ecological area, further promoting port-city as well as crossing-Yangtze River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towards a higher level, thus a new economic growth can be nurtured.

译文的第一句Shanghai will be turned into a world shipping centre soon似乎是多余的, 但没有这句话作铺垫, 整个译文顿显唐突, 给读者的印象是后一句中的机遇不知从何而来。

又如, 原文:临港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港兴诚、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按照18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 高起点打造集临港产业、仓储物流、先进制造、商务贸易、居住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 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译文:The overall ai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harbor city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 prosperity of the port and the new city is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in pursuit of honor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within 188 square kilometers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pla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igh-level harbor industries, warehousing logistic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oreign trade, leisure industry and sightseeing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harbor city with sustained competitive power.

原文“以港兴诚、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是典型的领导人讲话风格, 采用四字排比手段, 若按原文翻译, 肯定读后不知所云。这段文字的首句核心是“临港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因此, 译文将“临港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作为无灵主语, 然后借助于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这一谓语词组加介词宾语作同位语的手段, 展示原文中四字排比内容。既照顾到语义的连贯通达, 又体现了创新原理和从属关系的结合。

三、以意定译

《英汉翻译津指》编者陈生保先生在书中写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确定翻译方法, 按照什么标准确定词义的选择、句子的长短形式、加字减字、分句合句, 只能根据原文的意思需要, 按照中国语法、句法把原文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英译汉是如此, 反之亦然。成功的译者应能避开字面用意的迷惑, 准确地分析理解原文在语境中的“言外之力”, 因为字面表达出来的用意有时不是原作的真正用意。

例如, 原文:以建设“生态江阴”为目标,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利用和合理利用, 积极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译文:Building ecological Jiangyin is the task we are aiming at, 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quicken the transform of economic growth mode.The recycl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uses of them in an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way have become a necessity to raise the level in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the improved population quality and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n be made possible.

原文中“大力”、“积极”这些非常中式化的用词完全可以避免, 只要确保其涵义尚存即可, 而且原文中的三个“水平”在译文中仅用to raise the level in the aspec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就能全部表达出来。

又如, 原文:江阴充分发挥长江优势, 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 已逐步形成江阴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靖江园区、临港新城, “两岸三地”开发与开放互动对接的新格局。IT、钢铁、电力能源、生物医药、金属材料、石油化工、包装新材料、物流等已成为沿江地区8大主导产业。译文:As Jiangyin has taken advantage of Yangtze River and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along the River has been carried out, a new interactive structure has taken shape in the form of High-Tech Park of Jiangy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gjiang Industrial Park and a new harbor city along both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ere IT, iron and steel, power, bio-medicine, metal materials, petrochemicals, new packing materials and logistics have become the eight leading industries.

翻译时若受制于“两岸三地”这一称谓, 就不能做到自然、通顺, 译文的整体结构就会受到影响。“两岸三地”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发展区域构建形式, 译者用a new interactive structure has taken shape in the form of+A B C结构, 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两岸三地”的实际内容, 完全体现了英文的表述习惯。

四、文法精准

按汉译英常规, 原文若有几个动词同时出现, 即汉语的连动式和兼语式, 译文则可选择一个主要的动词作谓语, 其余的则根据其自身在句中的作用, 选用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短语或介词短语等形式。

例如, 原文:以政府服务国际化、行政行为法制化、服务效能高效化为原则, 大力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快建立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译文:The local government shall exercise its function in respect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international in government service, legal in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t in service, improving its capacity against unexpected events and all sorts of risks, and quickening the steps tow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vernment of legality, responsibility and service.

这是一段不完整的文字, 它需要添加一个主语, 这个主语就是地方政府。政府的职能就是改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并要体现国际化、法制化和服务高效化的特点。至于“提高……, 加快……”, 则是政府改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后的必然结果。因此, 译文将突出两个短语, 一个是以characteristic of引导的短语表现形式, 另一个则以improving…和quickening…并列的现在分词短语作为伴随行为。这样, 整个译文彰显紧凑, 一气呵成。

又如, 原文: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规范产权交易行为。积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上市, 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不断培育和扩大上市企业后备队伍。译文:Jiangyin government shall continually perfect the property transaction market and ena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a better performance, giving active guidance to the qualified enterprises in an attempt to go public on the domestic stock market, meanwhile encouraging those advantageous enterprises to be taken public abroad, furthering and enlarging the industrial reserve forces supposed to get listed on the stock market.

译者在处理原文时, 将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作为这一段的主干部分用谓语动词, 而将其他部分出现的动词用非谓语 (giving, encouraging, furthering and enlarging) 形式表示, 并巧妙安排supposed这个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 暗示企业后备队伍上市的不确定性。

五、合理被动

英译汉时应尽量少用被动语态, 而汉译英时, 视情况适当运用被动语态和被动体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甚至更能突出动作承受者的分量。

例如, 原文:加大对科教的投入,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不断培育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译文:Great efforts should be pu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everyone should be made to kn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and talented personnel are the first resource, therefore the talented personnel of all expertise must be introduced.Meanwhile, it is a must for any enterprises to nurture creative power.Moreover, cultivating the creative power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in an effort to activate the enterprise’s motive force and vitality.

译文采用较多的被动语态, 使得原文中的“科教投入”、“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核心内容得到充分展示, 突出了重点。

又如, 原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深入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培育出口名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境外投资, 着力提高我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译文:As the competition in the world market is getting acute, it is necessary to execute the strategy of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trade growth mode, gaining more market share by quality and rejuvenating trade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exported products and nurturing noted brands for exports.Also, the strategy of“going out”must be implemented and the qualified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 do business and invest abroad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Jiangyin’s enterprises.

译文突出了“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去海外投资, 为了提高江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两个要素。

再如, 原文:在“十一五”期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各类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积极推进资本经营, 促使一大批优势成长型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不断扩大“江阴板块”的阵容和影响。译文:During the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 comparatively sound market economy system shall be established.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shall be set up in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capital of all types is encouraged to be merged so that a mixed-ownership economic structure can be formed.Also the capital management should be promot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competitive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 be taken public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expand“Jiangyin block”in the stock market and enjoy a great reputation.

同理, “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各种资本的融合”、“资本经营”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上市”等内容一一展现在读者或听众面前。

翻译与语言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缺乏对原文的透彻理解和良好的母语基础便无法写出自然贴切的译文。要真正做到在两种语言中自由穿梭, 不能满足于只言片语的对等翻译, 非得经常关注两种语言的异同, 以求表述的统一。翻译也是受制的写作, 学习翻译会督促学生自觉地研究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文体乃至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翻译又是艺术, 这种艺术就是将原文的形式, 经译者的理解思考, 再用译文的形式, 将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这种再现不是机械地逐字对译, 而是对原文“意美”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陈生保.英汉翻译津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7.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4]周芹芹.英汉口译中的语用对比与语用失误研究[J].科技英语学习, 2007 (2) .

[5]王莲生.谈英语比较形式及翻译技巧[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3) .

外宣资料翻译 篇3

【关键词】外宣翻译 政治性 信息等值性 文化性 三贴近原则

一、外宣翻译的特征

1.政治敏感性。在外宣翻译中,有些内容并不能机械地直译,而是应该根据 外国受众的政治文化背景,使用适当的策略,变通地达到交际、宣传的目的,塑造我国友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如果译做“In China, 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 Besides, 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由于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国受众很容易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作一对反义词来看待“,共产党”就被扭曲为缺乏民主精神的专政党。但事实上,在 中国,“民主党派”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如果将“democratic par?ties”改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就会避免外国受众对我国政治党派的错误印象。

2.信息等值性。在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遣词造句的特点 和规律不同,外宣材料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如若逐字逐句进行英译,反而会降低信息传播的效果。例如,“圆满结 束”不必译成“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可直接译为 “conclude”或“end”;“不幸遇难”不必译为“be unfortunately killed”,可直接译为“be killed”,因为“killed”已经有“不幸”之意,若加上“unfortunately”则显得多余,给受众的感觉是还有“幸运的”遇难;

3.文化性。由于中文和英文读者的社 会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具有一定差别,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情、文化等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于某些信息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希望工程”可直译为“Hope Project”,但对此政策毫无了解的外国人面对这种译文就会不知所云,我们可以为其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译为“Hope Project, a program to collect money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areas”,由此,这一信息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再者,外国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与中国人不尽相同,外国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而我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一些我们认为是“正面典型”的报道,可能 会与外国受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

二、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本文将从政治文体和旅游文体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没有实现有效翻译的翻译案例。

1.政治文体外宣翻译。

例:中国政府决定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 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译文: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s Rrepublic of China has decided 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with effect from 1 July 1997.

分析:有些学者认为直接 译成 “resume th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就可以了,加上 “exercise”后反而有了累赘之嫌。实际上,此处 “行使”两字恰恰是最 重要的核心。众所周知,香港在第一次鸦片战 争后便割让给英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割让香港的合法性,但香港在回归前一直是由英国实际霸占,直到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才真正恢复了对它 行使主权。故而“行使”二字在此处是不应该删去的。政府的这种改写行为恰好体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政府(赞助人)操控并影响外宣文本的翻译,同时担负着协调目标 读者接受能力的使命。因此翻译应该贴近中国的国情,贴近最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旅游文本外宣翻译。汉语旅游文本属典型的“呼唤型”功能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英汉互译时应注意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等,即应采用归化手段,由原文“体裁规约”转到译文“体裁规约”,必要时可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写。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

三、结语

在我国外宣政治文本的翻译中,要尽可能地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并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更为客观和科学,使翻译达到最佳效果。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可以为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考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胡芳毅.操纵理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政治文本翻译的改写[J].中国科技翻译,2014,27(02).

企业外宣资料的翻译实践 篇4

姓名:王琴

学号:14021201013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对外宣传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对外宣传是一个国家对外宣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窗口,对提升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意义重大,而外宣翻译则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对迅速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公司外宣资料《湘潭市特种电机厂有限公司简介》为例,拟从句子层面,分三个方面:语序调整、状语成分的处理、with结构的频繁使用分析,谈谈对外宣翻译的一点心得体会。语序调整就是根据两种语言的不同语序特点对句子成份进行调整安排。两种语言在时间、地点、逻辑等表述顺序上常常存在一些差异。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合乎英语语法和语言习惯,需要改变语序。汉语中很多前置的定语、状语和修饰语,在翻译中的位置变化是英汉翻译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现象。状语成分的巧妙处理和with结构的使用也是译文的特色和一大亮点。

如原文这句:公司拥有资深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二十余人,专业生产特种电机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译成Having specialized in special motor manufacturing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the company boasts of an experienced R & D team with over twenty researchers and developers included.译者将前半句话处理成状语成分,采用having 结构-现在分词做伴随状语,后半句用with 结构做伴随状语,补充说明。

原文:生产的“YBK”系列特种电机,具有体积小、转速高、噪音小、性价比高,经久耐用等特点,译成With a high cost performance and a durable service, the YBK series special motors manufactured by the company are small in size, high in speed, and low in noise.译者调整语序,将定语“体积小、转速高、噪音小、性价比高,经久耐用等特点”中的性价比高,经久耐用拆分出来,用with结构处理成伴随状语,避免定语太长,拖沓之感,并突出了句子重点。原文:依托湘潭市优秀的电机机电行业环境及长株潭良好的产业集群优势,湘特电机成立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公司获得了高速发展,成为特种电机行业中的佼佼者,其技术和设计制造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译成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Xiangtan Special Motor Co.Ltd.,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any, with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y in Xiangtan an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has achieved a rapid development, leading technology and design & manufacturing in domestic special motor industry.由于原文状语成分过多,顺译将造成头重脚轻之感,译者将状语在句中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并将表时间的状语从句放在句首,其他的状语成分后移,放在主语的后面。使句子更符合英语语法和语言习惯,逻辑更紧密。

以上是本人就公司外宣资料《湘潭市特种电机厂有限公司简介》在句子层面做的分析。中国译学构架中外宣翻译研究一直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实践函待加强,为这个虽起步较晚,但不可忽视、函待加强的重要 翻译研究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文献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 [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李莉,外宣翻译与责任感[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2006: 11-12。李运兴,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J].《中国翻译》第4期,2003: 60-61。

李克兴,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和成因 篇5

关键词:外宣翻译,对外宣传,传播效果

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 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我国的外宣翻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外宣传的信息达到海量, 内容包罗万象,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各种媒体或渠道呈现给受众, 需求的激增难免导致供给品质的下滑, 一时间, 外宣翻译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 不足之处比比皆是, 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 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黄友义曾指出:“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 其中的错误与缺陷会被放大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外宣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因此, 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值得关注。

外宣翻译的定义

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对外宣翻译进行了定义。张健教授曾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指出“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 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 以汉语为信息源, 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 以各种媒体为渠道, 以外国民众 (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 为对象的交际活动。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前提下, 外宣翻译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外宣翻译, 即“包罗万象”的, “只要信息源是中文”的翻译都属本文的研究对象。

我国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

当今我国的外宣翻译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在各方面取得成就的同时, 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现将一些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加以梳理, 归纳如下:

生搬硬套。生搬硬套这种翻译错误是指完全不考虑措辞、语法, 基本遵循逐字翻译的原则, 并将其胡乱堆砌起来, 往往导致语句不通, 白字连篇, 错误百出。请看下面来源于一个食品外包装的示例。该食品品名为“唐纳兹”玉米粥, 产地为浙江杭州, 生产许可证号为QS33010701 0046, 开发商为香港唐纳兹国际实业有限公司。其产品说明如下:

A.中文说明:“唐纳兹”牌玉米粥, 是选用东北优质玉米为原料, 经脱皮去渣后, 采用现代先进的工艺设备精制而成。保持植物中的色、香、味和自然营养成分, 具有自然纯正、美味可口、食用方便之特点……

B.英语译文:“Tang Na Zi”corn congee prepared by adopting high-quality corn of north-east as raw material through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prescription curing.It keeps the lolour, fragrance, taste and natural nutrition constituent of plant.Its feature is pure natural, delicious and convenient to eat……

这样错误百出的译文不仅以红色字体醒目地印在商品外包装上, 而且每个内含的小包装 (每大袋中含8小袋) 也都白纸黑字地印有这段文字, 真不知道外国读者看了这样一则食品说明会作何感想。姑且不去评价译者的英语水平如何, 可以看得出译者苦心追求对原文的忠实。殊不知, 这样的忠实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按功能将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 (expressive text) 、“信息型文本” (information text) 和“呼唤型文本” (vocative text) 。上述食品说明属于呼唤型文本, 其核心在于受众, 其文本的重点是信息传递并与受众进行情感互动, 其目的是为了让受众去行动, 即购买该产品。在翻译此类文本时一定要贴近受众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 以便于其理解。完全被原文束缚, 不敢越雷池半步是不可取的。其实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外宣翻译的其他文本。正如张健教授在谈及英语对外报道时曾指出:“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

“望文生译”。过去, “望文生译”这种翻译失误常常会发生在初涉译坛的新兵身上, 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复杂性, 个人视角、专业领域的局限性, 科技文化发展的动态性, 使资深翻译人员也不时会掉入“望文生义”的陷阱里。

在饭店的菜谱里, 有许多菜品的翻译都犯了此类错误。例如, “芙蓉鱼片”是一道传统菜肴, 这里的芙蓉不是莲花的别称, 而是蛋清, 因此有些菜单上译成“fish slices with lotus”是错误的。“龙虎斗”是一道特色菜, 很多饭店都将其译成“the fight between dragon and tiger”, 如是翻译, 不知道有哪个外国人敢点这道菜呢?Dragon本来就是一种想象中的动物, 更何况在英语文化中多是邪恶的化身, 如此不负责任地“望文生译”, 后果不堪设想, 且很难挽回。

另外, 外宣翻译也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 隔行如隔山。举个简单的例子, 中文的手机通常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被译成mobile phone或cell phone, 但是手机对于牙医而言, 还有一种可能性, 是指常见的口腔器械hand drill, 用于治疗龋齿等疾患。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将牙医的手机译成mobile phone或cell phone就会贻笑大方了。

生活中此类错误也很普遍, 比如自动铅笔, 学生常译成automatic pencil, 其实英语的表达习惯与汉语不同, 应该为propelling pencil。描述一个人的身高、体重, 在中国习惯用米、斤等单位, 而在美国, 却多用英尺、磅, 同样是说英语的国家, 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在英国, 大家习惯用单位stone表示体重。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 就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其实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目的论”学者认为, “目的决定策略”、“目的决定手段”的目的论对于外宣翻译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张冠李戴”。“张冠李戴”指译文对原文的混淆、失察, 导致甲乙不分, 甚至黑白颠倒。以下示例来自笔者的英语和法语课堂教学。

1. 英语课堂

原文:战士们个个勇猛超群。

学生译文:All the soldiers are as brave as tigers.

译文的错误在于用tiger来形容战士们的勇猛, 其实英语文化中勇猛的形象是狮子。典型代表查理一世, 其勇猛被描述为lion—hearted。

2. 法语课堂

原文: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学生译文:Rome ne s’est pas fait en un jour.

如果目标语是英语, 译成Rome (罗马) 无可厚非, 但因为法语中有自己的表达方式, Rome (罗马) 就应该替换成Paris (巴黎) , 译作:Paris ne s’est pas fait en un jour.

当然, 此类错误不能与达意和传神的翻译画等号。例如法国的纪德在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时, 把“静得连一只老鼠的声音都没有”, 译成了“静得连一只猫的声音都没有”。傅雷先生认为这个绝不是错译, 而是达意。如果译成汉语, 恐怕“鸦雀无声”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从某种角度看, 翻译其实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进行翻译实践时, 必须考虑到不同语言及文化的差异, 译语要尽量贴近受众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因此翻译过程中不得不对原文进行调整修改, 甚至是重写。Susan Bassnett和AndréLefevere在为《翻译研究系列丛书》评写的总序里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翻译, 当然是对原文的重写。所有重写, 无论目的为何, 都必然要受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的影响。”

其实, 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 由于篇幅所限, 仅能选取比较普遍的错误简单地加以分析。

我国外宣翻译问题背后的成因

西强我弱。以新闻传播为例, 长期以来, 外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都不够客观, 使许多外国读者对中国存有偏见。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西强我弱”的格局, 信息优势越来越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 其主流媒体覆盖了世界近九成的新闻传播。另外, 我国保守的传播观念和形式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 使得中国的对外宣传受阻。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历来是外宣翻译的一个障碍。不同文化间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商务惯例, 有太多的差异使翻译陷入困境。旧愁未解, 又添新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 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不断催生新词新义。如今的流行话语“给力”、热点事件“我爸是李刚”、新闻人物“凤姐”, 岂是寥寥数字就能解释得清的, 总之外宣翻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监管不力。我国外宣翻译监管乏力。由于翻译需求强劲, 一时间行业出现了大干快上的热闹景象, 但是鱼龙混杂。外行人认为会几句英语就可以从事翻译工作, 殊不知翻译是一个职业化、专业化很强的领域, 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没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没有丰富的翻译经验, 就无法从事这项工作。既然是专业领域, 就需要有行业监管。而我国的外宣翻译门槛过低, 缺乏管理, 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监管不力。同时, 由于监管不力, 使得一些译员以牺牲译品质量为代价追求金钱回报, 无形中不仅影响了传播效果, 也伤害了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形象, 这是令人痛心的。因此应该加强监管, 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译品质量。

基础薄弱。我国外宣翻译起步较晚, 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与文学翻译相比, 依然显得势单力薄, 学术性较弱, 人才、资金短缺。理论研究方面, 多数停留在随感式、经验性总结, 视角不够丰富, 缺乏宏观理论视野和微观的剖析论证, 更缺乏实证研究, 至今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特色。实践方面, 人才匮乏, 观念落后。比如在对外宣传的内容方面, 对民情、民意不够重视, 忽视在中国的外国人, 策划不够全面, 角度缺乏新意, 标题缺乏趣味性, 传播策略不够灵活。总之, 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 利用高校的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技术落后。技术方面, 我国外宣翻译中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还不成熟, 使传播手段受到了束缚, 例如新闻网站仍以文字报道和单向传播为主, 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其与受众的互动。当今的对外宣传迎来了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的特殊历史时期。客观、公正、平等的原则在信息传播与交流中成为公认的准则, 如果我们依然故步自封, 必将遭遇危机, 因此必须迎头赶上。

结论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 中国的崛起, 外宣翻译将有一个更大的舞台, 也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 我国外宣翻译的现存问题应该得到各界重视, 针对问题, 分析成因, 对症下药, 同时要顺应市场需求, 放眼未来, 加强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 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和谐发展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Basnett, Susan&Andre Lefevere.General Editiors’Preface[A]in Gentzler, 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London:Routledge, 1993:ix—×

[2].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3].Nord, E.A.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Vermeer Hans J.A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 (Some Argument for and against) .Heidelberg:TEXTcon Text-verlag, 1996

[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焦点问题》, 《中国翻译》, 2004 (6) 。

[6].许建平:《翻译中的望文生义与张冠李戴》, 《中国科技翻译》, 2010 (8) 。

[7].辛莹:《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 《语言文字》, 2009 (5) 。

[8].叶兆言:《怀念傅雷先生》, 《中国翻译》, 2008 (4) 。

[9].张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探析企业外宣资料英译的语用失误 篇6

一、英汉企业外宣资料的基本特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结构体系,英汉企业外宣资料在内容、行文结构和语言表现形式上有其不同之处。

内容上,汉语企业外宣资料,尤其是企业简介,表现为平铺直叙,长篇大论,喜欢用概念式及空洞夸大的描述性套话,喜欢罗列权威机构的认证及所获的各种奖项。而英语企业外宣资料注重突出企业形象及产品,充分表述事实,传输真实信息。

语言表现上,汉语企业外宣资料倾向于“雅”,企业宣传资料中大量使用三字、四字、五字等结构,讲究工整对仗,喜欢使用华丽词藻。而英语企业外宣资料倾向于“白”,措词以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的日常用语为基础,使用鼓动性语言,句式多样,善用修辞。

汉语重意合,在表达上注重以“神”驾“形”,在行文结构上,汉语少用显性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靠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而英语重形合,注重以“形”驱“神”,在行文结构上,具有高度的形式化和严密的逻辑性,使用明显的形式标记。

二、英译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用失误

但凡涉及到语言的使用与交际的场合,都要讲究语用。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不同文化的两种语言进行交际时,语用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些差异会对交际造成影响,出现信息误导、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这样的语用失误往往也会体现在企业外宣资料翻译中,因此,企业外宣资料尤其要注意语用等效,达到交际目的。语用翻译是一种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2]。语用语言等效翻译强调最切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而社交语用等效翻译则强调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惯。

引起语用失误的原因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通常是因为外语学习者使用目的语不符合目的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或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不了解或忽视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导致的。托马斯(Thomas, 1983)则把语用失误分成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3]下面将从这两方面分别阐述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用失误现象。

1. 英译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语言障碍所致,即指所说的英语不符合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语言习惯套入英语。[4](P227)具体表现如下:

(1)词义误译

英语词语在意义上并非一一对应,翻译时必须根据特定的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避免词语翻译中出现因词的语义结构相同而词义并非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而导致的曲译或误译[5]。比如大街上的垃圾分类回收箱上常看到的“不可回收”和“可回收”的译文分别为“unable recovery”和“arable recovery”。事实上,这里的“回收”的英语对应词并非“recovery”而是“recyclable”,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non-recyclable only”和“recyclable only”。又比如在就餐的时候会发现“一次性筷子”被译成“one time chopstick”,其实,这里的“一次性”是指用完之后就不再使用的意思。因此,正确的译文应该是“disposable”。因此,翻译的时候要正确把握词义,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2)套用汉语语言表达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英译时,如果照搬汉语的表达形式不能表达出源语的意思,甚至会引起误会。例如某航空公司推出一项新的服务项目:一小时内免费上门送票。英译为:Drop in to Give Ticket Free of Charge in an hour.西方人会理解为“上门送免费机票”,这样翻译的话会令英语人士感到费解。又比如“地理位置优越,从金辉大夏到北京首都机场经二环路只需半个小时。”(金辉大夏简介),英译为:Conveniently situated, trafficfrom Jin Hui Tower to Beij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takes only 1/2hour via the Third Ring Road.这样的译文使得西方人不知所云。因此, 翻译的时候不能呆板地套用源语的表达方式, 而要正确把握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来交际, 避免语用失误。

2. 英译企业外宣资料的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谈话双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社会准则所造成的失误[6](P234)。

(1)不同文化里的联想差异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个物体、同一个词等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联想。在进行企业外宣资料英译时,尤其是企业的品牌的翻译更要形象、生动,并能使消费者产生好感,这样的产品才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我们国内的一些产品品牌名称译成英语后,没有体现产品的优点和特征,又没能引起国外消费者的好感,更有甚者,还会适得其反,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反感和误解。如中国出口的“白象”电池,曾经被译成“white elephant”,令西方消费者啼笑皆非。因为在西方,“white elephant”是“昂贵而又无用的意思”。这样翻译的话,达不到译文所要达到的预期功能,甚至会适得其反。

(2)不同文化里的价值观念差异

由于中英文化背景不同,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面向国外消费者的企业宣传资料一定要迎合国外顾客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达到其预其目的。但是,在一些企业外宣资料中却没有考虑到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宣传效果。例证如下:

在汉语企业外宣资料中,我们常看到企业罗列出所获得的一系列国内外奖项来证明企业的实力。同时,在英译企业的宣传资料中直接把这些奖项一一译成英文。例如:Fushen haswon many honors and awards for its excellent quality, such as“China’s top Ten Shirt Brands”,“Ten Most Famous Gentlemen’s Garment Brands in China”,“Famous Trademark in GuangdongProvince”...(富绅集团有限公司简介)。殊不知,把所有的奖项一一译出来,这样不但起不了积极的作用,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给国外读者留下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西方消费者更倾向于接受那些受过国际权威机构标准论证的产品。

三、结语

汉语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在转换时,不仅要做到语言对等,更要做到文化对等,使汉语企业外宣资料更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习惯,从而达到企业外宣资料的预期功能。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

[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0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5]张健.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J].上海科技翻译, 2001, (4) :25-27.

外宣资料翻译 篇7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有着与国同名的美誉。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文化值得向全世界大力推介。近年来, 中国主要陶瓷产区如景德镇、德化、宜兴等纷纷挖掘陶瓷文化内涵, 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慕名而来,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外宣翻译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基于此, 笔者拟对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特征作一探讨, 提出相应的外宣翻译策略, 以有效地传播中国陶瓷文化,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特征

(一) 陶瓷文化旅游的概念

陈雨前[1]认为: 陶瓷文化是指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的过程中和在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文化面貌。陶瓷文化旅游, 是陶瓷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即以陶瓷文化为载体, 通过提供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 促使旅游者运用自己的审美情趣, 体验到陶瓷文化的内在魅力, 获得对陶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享受[2]。

(二)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特征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是一个集合概念, 它指的是所有与陶瓷文化旅游相关的宣传资料, 包括景区景点介绍、旅游小册子、导游词、政府门户网站、陶瓷博览会和国际会议资料等。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文本, 它有着鲜明的特征。

1. 词汇特征: 专业术语繁多, 内涵丰富

陶瓷文化旅游以陶瓷文化为载体, 因而俯拾即是的陶瓷专业术语便构成了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一大特点。如以下对景德镇制瓷历史的介绍, 专业术语多达12个 (以下划线标出)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宋真宗景德年间, 为皇家制造的御用影青瓷深得皇帝喜爱, 因而被赐名为‘景德镇’。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主要产品是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绘瓷。明代永乐和宣德的青花瓷、成化斗彩、嘉靖和万历五彩, 为中国陶瓷史写下了辉煌篇章。清代康、雍、乾三朝, 新品种有珐琅彩和粉彩, 此外, 清代仿定窑、官窑、汝窑、均窑和哥窑等产品纷纷出现。20世纪初, ‘珠山八友’勇于创新, 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新中国成立后, 景德镇的瓷业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又如对陶瓷工艺流程的介绍, 涉及到的术语有“拉坯, 利坯, 画坯, 施釉, 烧窑”等, 史书记载多达72道工序。这些丰富的陶瓷专业术语对普通游客来说既陌生又新奇, 能够激发他们到景点一探究竟, 或欣赏美轮美奂的各色陶瓷制品, 或现场观摩传统制瓷表演, 或探访历史悠久的陶瓷古迹……

2. 语篇特征: 极尽渲染之势, 注重意合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有着独特的语篇特征。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 往往引用大量的咏陶诗词, 激发人们对灿烂陶瓷文化的向往, 如有描写景德镇制瓷盛况的“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 有描绘陶瓷珍品的绝妙比喻“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此外, 还喜用四字词组, 极尽渲染之能事, 如描绘现代陶艺作品特色的“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 蕴含丰富, 光彩照人”。为了证明旅游景点的高水准, 往往列举各种荣誉, 如“景德镇古窑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最后,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也充分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 即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主要依靠语义和逻辑关系来实现, 多用简单句, 少用或不用关联词[3]。如“中国, 由国家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是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文化交流、陶瓷产品交易为一体的国际化陶瓷专业博览会, 自2004年以来, 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陶瓷盛会、国际交易平台, 促进了世界陶瓷在商贸、文化、技艺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整个段落靠语义连接, 一气呵成, 即为典型的汉语意合语篇。

3. 文化特征: 中华文化载体, 意蕴深厚

陶瓷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 与中国宗教、建筑、哲学、文学、神话传说和民俗有着不解之缘。佛教、道教和儒教素材经常作为陶瓷创作题材, 包括宗教人物和故事, 常见的有观音、罗汉、八仙、老子以及孔子等的塑像以及与他们有关的故事, 如瓷塑作品《飞天天女散花》、《三个和尚》和《情趣罗汉》等。此外, 中国经典建筑如长城、故宫、园林、楼塔等, 也在陶瓷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如巨型釉上彩瓷板画《长城万里长》和《中国十大名楼》就是典型之作。再如, 中国哲学思想讲究节操和志气, 爱国志士和志行高洁的人如屈原、苏武、关羽、李白在陶瓷艺术都有生动形象塑造。松、竹、梅、荷、兰、菊象征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 经常被用作陶瓷纹饰, 寄托了艺术家们的追求和情操。陶瓷与文学的关系更是难分难解, 在陶瓷作品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 或是重温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梁祝化蝶、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也产生了许多陶瓷方面的神异动人的传说。如关于瓷祖赵慨的传说、高岭土神的传说、窑神童宾的传说等, 十分引人入胜。最后, 陶瓷与民俗也有着很深的渊源, 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追求。比如, 表现喜庆和幸福的祥瑞题材, 一直是陶瓷创作的重要题材, 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子 (婴儿抱莲花) 、福寿双全 (蝙蝠寿字) 、竹报平安 (小儿放鞭炮) 、喜上眉梢 (梅花喜鹊) 等。

三、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外宣翻译策略

张健[4]认为,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 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 以汉语为信息源, 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 以各种媒体为渠道, 以外国民众 ( 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 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它更加注重外国受众和传播效果, 因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大有可为。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外宣翻译的目的在于激发外国游客对陶瓷文化的兴趣, 使他们付出旅游行动, 了解和接受悠久的中国陶瓷文化。以上对陶瓷文化旅游文本文学特征的分析说明, 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汉语语篇特征是其主要特点。然而, 由于汉英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 中国陶瓷中体现的丰富文化信息在外国文化中找不到对应物, 造成文化真空。另一方面, 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修辞传统, 也使得汉英旅游语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前者重意合, 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 而后者重形合 (即句子的连接主要靠词汇和语法手段来实现, 多用连接词, 句子结构比较复杂) , 文字质朴自然, 重客观事实和信息。因此, 在陶瓷文化旅游文本外宣翻译中, 应采用二元共存的策略, 即在语言表达层面, 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归化翻译策略; 在文化层面即在文化承载词或语句的翻译上, 采取“以我为准”的异化翻译策略[5]。

(一) 在语言表达层面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归化翻译策略

例1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 始建于明洪武二年 (1369年) 。据清乾隆二年《浮梁县志·建置·景德镇厂署》记载“御器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 明洪武二年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考古资料表明明洪武二年, 朱元璋在元朝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它是我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 在长达近六个世纪的时间里, 荟萃着无数陶艺精英和能工巧匠, 生产烧制出了数不胜数的精美绝伦的瓷器。

建议译文: Jingdezhen imperial kiln factory was thevery place for producing porcelain exclusively for theimperial court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 it was set up in 1369 byEmperor Zhu Yuanzhang of M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Fuliang Porcerlain Bureau in Yuan Dynasty. As an officially - run porcelain factory with the longest firing period, the largest scale and the most refined art in theChinese history, it collected countless skilled ceramiccraftsmen and produced numerous exquisite porcerlain inabout six centuries.

分析: 原文在介绍御窑厂的历史时, 引用了史书和考古资料 (划线部分) , 但这些渲染信息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属于冗余成分, 会构成他们的阅读负担, 译文将之简化为“根据历史记载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record) , 既简洁明了又传达了客观信息, 符合外国游客的阅读习惯。此外, 根据英语重“形合”的特点, 译文增加了According to, by, on the basis of, As, with, in等短语和介词, 构成叠床架屋的典型“大树型”英语句子, 易为外国游客所接受。

(二) 在文化层面采用“以我为准”的异化翻译策略

例2 (制瓷工艺和原料) 拉坯; 修坯; 高岭土; 高岭石

建议译文: throwing; trimming; Kaolin; Kaolinite

分析: 对于国际通用的陶瓷词汇, 通过直译能完美地传达原文信息。

例3景德镇古窑瓷厂有镇窑、四大名瓷成品展示、瓷行等景点

建议译文: In Jingdezhen ancient kiln works, thereare Jingdezhen kilns, exhibition of four famous ceramics (blue and white, blue and white with rice patterns, colorporcelain, famille rose ) , porcelain shops.

分析:“镇窑”指“景德镇窑”, 是中国传统名窑之一, 不可望文生义译为town kiln, 应译为Jingdezhenkiln。“四大名瓷” ( four famous ceramics) 指景德镇四种著名的瓷器, 即青花瓷 (blue and white) , 青花玲珑瓷 ( blue and white with rice patterns) , 颜色釉瓷 ( colorporcelain和粉彩瓷 ( famille rose ) , 译文采用直译加注释, 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文化信息。此外, “瓷行”是指规模较小的瓷器商店, 应将信息明确化, 译为porcelainshops即可。

例4萧何月下追韩信 (作品名)

建议译文: Xiao He (the Prime Minister) Riding aHorse in a Moonlit Night Chasing and Persuading the Stayof Han Xin ( a Most Significant Member of the Brain Trustof Liu B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Han Dynasty)

分析: 译文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很有必要, 对萧何和韩信背景知识的补充, 有利于外国游客在欣赏精美瓷器的同时增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摘要:陶瓷文化旅游文本具有专业术语多的词汇特征、重渲染和意合的语篇特征以及意蕴深厚的文化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 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的外宣翻译应注重外国游客的反应和传播效果, 因而应采用二元共存的翻译策略, 即在语言表达层面, 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归化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即在文化承载词或语句的翻译上, 采取“以我为准”的异化翻译策略, 以更好地传播中国陶瓷文化。

关键词:陶瓷文化旅游文本,特征,外宣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陈雨前.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4.

[2]胡娟.中国陶瓷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陶瓷, 2010, (8) .

[3]司显柱.汉译英教程[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9.

[4]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 2013, (1) .

企业文案外宣翻译的接受性研究 篇8

摘 要: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以海尔集团外宣材料为语料,从目的语受众的角度,就企业文案外宣的接受性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译出更符合英语受众心理认知的外宣文案。研究发现,企业文案外宣翻译应该遵循三个原则:术语准确性;句法规范性;篇章连贯性。

关键词:企业 文案外宣 接受美学 目的语读者 翻译原则

一、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企业外宣文案对树立企业形象,吸引潜在顾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企业外宣文案的汉英翻译现状来看,大多数讨论仍停留在纯语言文本和翻译技巧上。丁衡祁(2005:44-46)在《对外宣传英语质量亟待提高》一文中总结了十三种该类文本翻译质量不高的原因,其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翻译过分拘泥于“忠实”与“等值”,出现大量“Chinglish”译文,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文军、陈梅(2015:14-18)认为企业文案翻译有四个显著的特点,分别是:综合性、科技性、实效性、社会性。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真实有效的商业营销价值,根据接受美学理论,译者应该站在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翻译活动,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究企业外宣文案的英译,提出应遵循以下三点:术语准确性;句法规范性;篇章连贯性。

鉴于企业外宣材料种类繁多,很难划定一个明确的范围,本文将重点讨论企业以推销产品为目的而完成的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产品推介、广告宣传等材料,以及为招商引资而散发的有关宣传材料。

二、问题发现

(一)中式表达

1.术语中式

在企业文案外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术语英译的问题,若不能准确使用地道的英文表达方式,则容易出现带有中式烙印的英文术语(如下表)。

在笔者收集的企业外宣英译材料中,中式英语并不少见。表1原译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文案中出现“Chinglish”的表达会让英语受众感到不知所云,这种完全忽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和目的语受众想要得到的信息的翻译是无效的。

2.句型中式

汉英句法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目的语的接受性,严格遵守英语句法的规定和英语篇章的推进模式。

(1)自1990年,公司已连续三年在中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外贸企业中进入前30位。

(1)a. Since 1990,our company has entered the top 30 enterprises among Chinas 500 largest foreign trade companies in import-export volumes for three continual years.

(1)b. For three continual years since 1990,our company 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top 30 enterprises among Chinas 500 largest foreign trade companies in import-export volumes.

不难看出,译文(1)a是译者过分拘泥于原句的产物,出现多处“Chinglish”,如“进入前30位”直译成“entered the top 30”。像“进入”这个词,译文(1)a使用“enter”必然会让英语受众曲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企业外宣文案的英译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英语受众能从译文中了解企业所要表达的信息,而这些所谓的“Chinglish”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英语句法的表达。反观译文(1)b,将“进入前30位”处理为“has been listed as one of the top 30 enterprises”,既符合英语思维,又很传神地表达了原文之意。

(二)逻辑混乱

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关注文本表层结构,而忽略深层结构,则容易呈现出翻译腔浓重的译文,从而失去原文的逻辑解读。

(2)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2)a. Haier group was founded in 1984,is the world's first brand of large home appliances.

(2)b. Founded in 1984,Haier is the world's first brand of large home appliances.

由于中国人的思维重直觉,重整体,如例(2)原文中,既讲到海尔集团的创立时间,也提及它目前所处的地位,我们很容易明白该句表达的重点是后面半句,但像例(2)a这样翻译,对于无汉语言背景的英语受众来说,无法辨别出所要表达的重点。与之相比,译文(2)b对原句句序进行了重组,使用了非谓语形式将公司成立时间提前,既丰富了句式,又强调突出了句子的表达重点。译文在句法层面更加规范,更符合英语受众的阅读习惯,从而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

三、接受理论与企业外宣文案翻译原则

(一)接受理论

接受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联邦德国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是以Robert Jauss(1982)为代表的德国康茨坦学派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具有未定性,都不是决定性和自足性的存在而是一个未完成的图示结构。它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相对的、为我的。正是接受美学的创立,导致了文学研究中心的转移,即由过去的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这种“读者中心论”强调读者的能动作用,阅读的创造性,强调接受的主体性,实际上是大众人道主义的觉醒,把文学“生产”从某些个人手中解放出来,这不仅是方法论的革新,还是一种新的理论成就。

期待视野(Robert Jauss,1982)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里的期待视野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企业外宣文案英译材料在没有被英语受众阅读之前,它的价值是未体现的。因此,对于充当连接译文和译文接受者之间的桥梁的译员来说,要想翻译出更加容易被英语受众接受的译文,就必须充分考虑英语受众的心理,去想象英语受众的“期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外国潜在顾客认同进而诱导他们购买的目的。

(二)翻译原则

接受美学要求译员从受众出发,从接受者出发。作为企业外宣翻译的接受者,英语受众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但是由于中外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译员在英译企业外宣文案时应该特别注意英语受众的“期待视野”。笔者根据接受美学,得出企业外宣翻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术语的准确性

在翻译企业外宣文案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一些概念术语:一是中国政府有关法律和对外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方面的术语,如优惠关税(preferential duty);二是国际贸易通用术语,如撤销信用证(Revocable L/C);三是特定企业有关的行业术语。

涉及中国政府有关法律和政策的概念术语,有着特定的内涵,而且大多有权威的译法,译者翻译时应参照《中国日报》《今日中国》《北京周报》等英文报刊,或《中国翻译》封底上提供的译名以及国家有关法律的正式英语译本。而国际贸易通用术语以及特定行业有关的术语一般都有其标准的翻译,译者应了解所涉及的术语,细心查阅其通用译法,切不可望文生义、闭门造车。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更好地满足英语受众的“期待视野”。译文中错译的术语无法引起英语受众的共鸣,当他们无法了解企业所要表达的信息,译文也就无法达到企业外宣文案最初宣传企业、诱导购买的目的。

2.句法规范性

翻译并不是纯粹的创作,译者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企业外宣文案作为一种以交流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在力求准确的同时,不可过分强调“忠实”而使原文与译文貌合神离。受母语负迁徙的影响,在运用英语表达时,很容易形成生搬硬套的表达习惯,造成英语句法结构的语用失误。由于中英两国受众的“期待视野”不同,加之企业外宣文案是作为激发国外潜在客户购买欲的一种文本,译员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句法层面的规范性,从英语受众的期待视野出发,翻译出符合目的语受众期待视野的译文。

(3)“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是海尔创造用户价值的动力。

Rights and wrongs sense of“Users Are Always Right,While We Need to Improve Ourselves”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Haier to create values for users.

为了达到句法规范性,让英语受众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义,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并没有完全依据中文的句式把是非观的内容先翻译出来,而是以“rights and wrongs sense of…”引出该句,这样的表达符合英语受众“意合”的思维。

3.篇章连贯性

企业外宣文案篇章语意的连贯性是决定国外潜在顾客是否真正了解产品并被产品吸引的关键所在。接受美学指出,译作的价值是等到其读者阅读后才完整呈现的,因此译者必须站在目的语接受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和翻译。译者在翻译中要尽量读懂汉语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色,翻译出符合异域文化并且准确、言简意赅的文案。

(4)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30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Haier was founded in 1984 and developed in the waves and tides of the reform and open-up.Over 30 years,having always aimed to create value for users,and by pioneering work and innovation,Haier has entered the fifth development stage,namely Networking Strategy.Currently,Haier ranks the first among the brands of white goods all over the world.

由于汉语讲究“意合”,即表达意思主要通过语境或语义的联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上下文来体现内涵逻辑。而英文讲究“形合”,即为了体现句子结构的逻辑性,将英语句子中各成分、意群连接起来。例(4)是海尔集团各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原文只是平铺直叙地说明各个阶段的战略,但是,由于中英两国的受众文化预设(文化预设指的是国家文化氛围所孕育出来的认知视角和国民价值观)不同(包通法、孙玲,2005:53-57),英语受众对我国的企业文化知之甚少,英语受众将无法理解这些文案语意,因此,译文中只出现了“by pioneering work and innovation,Haier has entered the fifth development stage,namely Networking strategy”,省译了“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是为了突出现阶段所进入的第五阶段。此外,译文也较好地体现了语篇连贯性。源语篇是由两句话构成的,“海尔”作为主语共出现三次,而译文则巧妙地采用“having always aimed to create value for users”这样一个非谓语动词形式,很自然地连接了两个句子,避免因主语多次出现而影响读者的阅读,易于英语受众进行阅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外宣文案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展示特点、树立形象、激发需求、扩大销售”(徐勤,吴颖,2003:59-60),属于“感染”文本类型。接受美学理论对企业外宣文案的翻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翻译企业外宣文案时,译者必须格外关注目的语受众。Nord(1992:39)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这正是对接受美学“期待视野”最完美的诠释。本文在接受美学视角下,通过分析海尔集团外宣文案英译,提出了企业外宣文案汉英翻译应遵循的三条规则:术语准确性;句法规范性;篇章连贯性。这三条原则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只有同时满足这三者,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为企业争取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Jauss,H.R.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M].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2.

[2]Nord Christiane.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2:39.

[3]包通法,孙玲.认知接受视域与营销案本翻译范式研究[J].中国

翻译,2005,(6):53-57.

[4]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翻译,2002,

(7):44-46.

[5]徐勤,吴颖.经贸外宣资料的翻译探索[J].中国翻译,2003,

(3):59-60.

[6]周宁,金元浦.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7:1-10.

从意识形态看外宣翻译中的误译 篇9

意识形态(英语:Ideology)就是具有普遍性的共识集合在一起,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刘金玲(2014)认为:“意识形态”是指某一阶级、政党、职业(通常是知识分子)的人对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简介,它是某一国家或集体里流行的信念,潜藏在其政治行为和思想风格中:哲学、政治、艺术、审美、宗教、伦理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同时,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一整套或有系统的社会文化信念或价值观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Lefevere(2004)指出影响翻译的要素有两个,即意识形态(Ideology)以及诗学观(Poetics)确切来说,意识形态是一直指导我们行为的形式、习俗和信念。

外宣翻译作为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其体裁几乎包括所有的三大文本类型:具有“表达型”(expressive)的官方文告类文本(authoritative statements);具有“信息型”(informative)的新闻发布与报道类(news release and reports)文本以及具有“呼唤性”(vocative)的公共宣传品(propaganda,publicity)类文本。通过这些不同功能的文本的译文,一方面将本国的各种意识形态通过受众输出和渗透到其他文化中,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本国文化中的各种意识形态与异国文化中的各种意识形态相冲突和抗衡。也正是因为这种冲突,常常导致外宣翻译中的误译。因而,外宣翻译中的增添、删减、调整、重构,并非只是出于文本因素的考虑,而是基于意识形态因素操纵下的改写。

二、从政治意识形态看外宣翻译中的误译

外宣翻译中的政治意识主要体现在一些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的文本中。如在一些政治文本中将“台湾问题”译为Taiwan issue,显得不合适,因为“issue”指“有争议的问题”或“值得商讨的问题”。然而,台湾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根本不允许有什么争议。因此,将其译为Taiwan Question较为妥当,体现了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以下是某企业宣传片中一段中英文对照:

原文:“…以‘跟党走,求实效、创经典’为座右铭…”

译文:Taking be grateful for the Party,follow the Party,seek practical results and create history as the motto…宣传片中的口号“跟党走”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权力差异是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体现。权势在中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国等级制度森严,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因此,在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是开展各项社会事务的前提。“跟党走”就是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在中国的生动体现。但是如果将此直译为“follow the Party”,却让英美读者觉得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似乎只会“人云亦云”,因此为了兼顾原文所承载的“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译文所应迎合的价值观念,建议改译为“led by the Party”。

三、从经济意识形态看外宣翻译的误译

经济意识形态是指以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达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切身利益观念体系,为特定集团的经济利益提供直接的辩护。对外宣传中国的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模式乃至中国的产品时,译者一定要有意识形态的意识,尽量为目标受众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增加解释性的文字,以帮助目标受众理解宣传材料。如某文本是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信息,其中提到“以‘五丝’促‘五通’”,将其译为“Wu Si”,“Wu Tong”。这两个概念无疑是中国在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出的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译成英文是应加以解释,即Wu Si“(namely online silk road,silk road Expo park,silk road exposition,silk road culture street,silk road culture innovation project),”Wu Tong(namely policy communication,fast transportation,efficient trade,currency circulation and public communication).

四、从审美意识看外宣翻译中的误译

翻译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的语言活动,不同的民族存在不同的心理审美取向,包括审美标准、性格情感、宗教信仰等。不同的心理取向和审美形态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及各自的语言表达。在外宣翻译中,英汉公示语的运用透视出不同民族的心理取向和审美意识。在中国的很多公共场合,“女卫生间”已经逐渐代替了汉语文化中的“厕所”,这使得语言的表达显得文雅了许多。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旅游场所,其译成英文时却用了toilet这一词,译文虽准确翻译了要表达的信息,但却缺失了一种美感。为了迎合受众的审美意识,可译为Ladys(或Gents),这样固化的句式显得更为雅致,并且能够体现西方民族重功能、讲实用的审美心理。

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特别强调平衡美,这种审美意识会较多地体现在汉语语言的句式结构上。除了极为频繁地使用对仗这一修辞格,汉语还大量使用四字词组。如在很多公共场合,我们都可以看到“保持安静”和“请勿喧哗”的公示语。这两组四字短语体现出其内部的逻辑关系,前一句是提出要求,后一句则提醒人们该如何去做,前者对后者做出铺垫,从而使得读者很容易接受后者的指令,两组词组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而英美读者则更倾向于简约的审美形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翻译成英文时无需重复同一信息,只需直接译出其指令性功能“请勿喧哗”即可,因此,可译为“Please keep quiet!”。

五、从文化意识形态看外宣翻译中的误译

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直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外宣翻译中,文化意识形态始终应是要解决的如大型山水历史舞剧《长恨歌》的宣传手册上有一幕介绍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其中一句为:“……明皇与贵妃仰望银河,互诉衷肠,焚香盟誓,情长谊深……”

译文为:…The couple look up at the Milk Way in the sky,and then burn incense to express their vow of love…原文用“焚香盟誓”来表现唐高宗和杨贵妃之间忠贞的爱情。而译文直译为“burn incense”会让译入语读者对“焚香”和“盟誓”之间的关系感到混乱,无法理解。焚香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习俗,它庄严又神圣。焚香者以此来向神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并且人们相信,这会给焚香者带来幸福和追求。这在西方文化中是没有的,且考虑到西方人在表达情感时更为直接,因此建议省译“焚香”,只译为“express their vow of love……”

六、从其他意识形态看外宣翻译中的误译

影响外宣翻译的意识形态还有其他很多方面。如在汉语文化中,公益活动主要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社会援助、青年服务、文化艺术活动等等。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和中心的价值观,也就是突出“利己”的思想。这种思维方式的出发点是实现个人利益,维护个人尊严等,且以此支配着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进行价值评价,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也就是说,西方人常常从利己的角度看待自己利他的行为,因此“nonprofit”已经是一种利他的行为;而中国数千年历史形成的民族价值观倡导“利他”精神,强调集体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开展公益事业最终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强民族内部的统一,这也生动地体现了“公”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从这种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来看,某外宣资料中将“公益活动”译为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是不恰当的,应译为“nonprofit campaign”。

七、结语

外宣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输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这有利于国外读者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而在审美和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则应更多地顺应译入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外宣翻译应把握适度的本土化和异域化策略;同时,也应注意意识形态对于外宣翻译的影响具有相对性,不可过分夸大而忽略了对翻译本体的研究。

摘要:外宣翻译作为正式的语篇形式,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译介输出。它承载源语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也与受众文化里的各种意识形态相抗衡。本文从政治、经济、审美、文化等意识形态分析了我国外宣翻译中的一些误译现象,从而对外宣翻译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外宣翻译,意识形态,误译

参考文献

[1]Levefere,A.: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马强和.外宣翻译中的意识形态及翻译策略[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3).

[3]刘金玲,李楠.外宣翻译意识形态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4):211-212.

[4]陈顺意.外宣翻译:意识形态的较量[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3(5):90-92.

[5]胡兴文,张健.外宣编译的受众意识[J].编辑之友,2012(7):39-40.

外宣资料翻译 篇10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依据,以国内高校网页的中英文简介为语料,通过对比亚洲其他高校和英语国家高校的英文简介,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校外宣文本中的评价资源在译文中的实现,以及以期为英汉外宣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二、英汉语篇态度资源之对比分析

1.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研究的启示。作为语篇分析的工具,评价理论对语篇翻译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态度分析是语篇翻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理论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态度分析工具。在翻译实践中,对于源语语篇整体态度的把握及其在目的语篇中的再现一直是困扰译者的一个问题。应用评价理论,我们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析源语语篇的整体与局部态度,也可以通过分析对比源语语篇与目的语语篇中态度对译文进行评估。此外,评价理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对于语篇翻译理论也可起到补充作用。

2.态度资源的评价阐释。笔者搜集了国内外各高校的简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评价意义较为集中,都是以态度资源中的判定资源为主。目的在于阐明其在学术界和世界高校中的地位,以达到宣传目的。

结合五所大陆顶尖高校网站的中英文简介的情况,可进行如下分析:1.国内大部分高校英文版的简介都是由原文直接翻译而来,即英文版的简介是中文版简介的译文。该现象容易导致的问题是,由于中英文版简介的受众不同,不同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各有差异,用同一逻辑思维形式传达同一文本信息,容易导致信息传达的失重和失误。因此笔者并不推荐按照中文原文直译的方法。具体情况将在下文结合亚洲其他高校和英语国家高校的情况再做分析。2.中文版简介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内容冗长,包含了历史发展演变,学科门类细分,学科发展现状等等详细且多方面的介绍,最后的评价资源总结往往单一而笼统,显得单薄。3.英文版的简介,在受中文版简介的影响下,字数普遍较多。且以广而大的分类介绍为主,在篇章末尾加上小段的评价资源描述。评价资源描述注重翻译的意美和形美,而忽视了译文的表达在译文读者中的接受程度,且缺乏事实合数据的结合论述。

为了明确英文读者对高校简介的阅读期待,笔者又挑选了几所英语国家高校的简介作对比分析:

笔者首先搜集到了哈佛大学的简介,发现其简介部分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类似,只是罗列了其创办地点、办学宗旨、校训等基本信息,而没有进行篇章式的阐述。牛津大学、杜伦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约克大学等英语国家顶尖高校的简介都是言简意赅的用一段话对其办学特色、特长和学术水平进行了评价性的描述。针对其发展历史和具体学科发展和其他数据等,英语国家网站通常采取分类另开专栏进行介绍,既有利于读者针对性的查找材料,又有利于清晰化逻辑化的展示成果。

我国国内高校的英文版简介的受众者即是国外的英语读者,如果在英文版的高校简介构建中,只简单的对原中文版简介进行形式化的翻译,而不考虑其在英语国家受众中的接受程度,就很难达成英文版简介的预期目标。英语国家的英文版简介中的风格,主要是评价资源与办学特色和学术水平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概括总结。而国内高校的英文版简介撰写过程中,就不得不将其受众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加之进去,由其受众的视角和思路来构建语篇,以期达到其宣传效果。

三、总结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国内外高校网页的高校简介进行了对比,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英汉外宣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借鉴。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高校简介中“判定”占有较高的比例,主要涉及对高校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阐述,“情感”资源偶有出现,频率不高,“鉴赏”在既得的语料中没有出现。2.国内大部分高校英文版的简介都是由原文直接翻译而来,内容冗长且逻辑重点不突出,评价意义往往出现在篇章末尾作为总结,较为突兀且缺乏事实的结合而说服力不强,略显单薄。结合亚洲其他国家高校和英语国家高校的简介分析,笔者初步分析出其英文版简介中的一些共性特点,例如结合评价资源有针对性的介绍高校特色和学术水平,言简意赅,专栏分类进行某方面的详细介绍等等。本研究同时指出,英汉高校简介中态度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实现手段的异同表明,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这不仅反映在文学语篇里,同样也反映在外宣文本中。

摘要:评价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依据,以国内高校网页的中英文简介为语料,通过对比亚洲其他高校和英语国家高校的英文简介,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高校外宣文本中的评价资源在译文中的实现,以及以期为英汉外宣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关键词:评价理论,态度资源,高校简介,外宣文本,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Martin,J.R.,&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London:Continuum,2003.

[3]徐珺.评价理论视域下的商务翻译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88-91,109.

[4]徐珺,夏蓉.评价理论视域中的英汉商务语篇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2013(3):16-21.

上一篇:快递包装下一篇:语文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