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消耗四篇

2024-05-02

蛋白质-能量消耗 篇1

1 PEW的定义和最新诊断标准

PEW是CKD进展过程中伴随的体内蛋白质和能量储备下降的状态,临床表现为一组以营养和热量摄入不足、低身体质量指数、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微炎症状态、进行性骨骼肌消耗为特征的综合征[3]。 患者通常伴随明显的消瘦、虚弱和疲劳感,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等相关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或严重心血管疾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并增加死亡率及其他合并症危险。

2008年ISRNM根据新近的CKD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明确定义了肾脏相关PEW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生化指标、非预期的身体质量降低、肌肉量丢失、饮食蛋白质和/或热量摄入不足4个方面, 并规定当患者在四组参数中有任意三组存在至少一项指标低于推荐值即可诊断PEW[4]。 具体指标如下:1血清生化指标: 血清白蛋白<38 g/L、 血清前白蛋白<300 mg/L (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对于CKD2~5期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血清胆固醇水平<1 g/L;2体重:基础体重指数<23 kg/m2、3个月内体重下降>5%和/ 或6个月内>10%、体脂比例<10%;3肌肉质量:肌肉消耗(3个月内肌肉量减少>5%和/或6个月内>10%)、 上臂围下降>同类人群上臂围中位数的10%、 净生成肌酐水平(受肌肉量及饮食中肉类量的影响);4饮食摄入量:非故意低蛋白饮食,透析患者<0.8 g/(kg·d)或CKD 2~5期患者<0.6 g/(kg·d)至少持续2个月,非故意能量摄人量<25 kcal/(kg·d)至少持续2个月。

2 CKD患者PEW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

目前PEW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有研究表明与疾病本身、透析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等[5]多方面因素相关,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蛋白质、能量代谢。 疾病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微炎症状态、食欲减退或厌食、能量摄入不足、能量消耗增加、胰岛素抵抗、 内分泌紊乱、氧化应激、代谢性酸中毒。 透析相关的因素:透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丢失、生物不相容性耗材的使用、透析不充分、腹膜炎等。 并发症相关的因素: 胃肠道功能紊乱、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抑郁等。

3 CKD患者PEW的营养干预

大量研究证实PEW能增加CKD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6]。 CKD患者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容易受很多因素影响,需联合多种方法来预防、治疗PEW,包括改善饮食营养摄入、合理治疗代谢紊乱、优化透析方案以及一些新的治疗方法:食欲刺激、抗炎、应用新的合成代谢产物等。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7]表明,改善营养状态的血清标志物水平与提高生存率有密切的联系,但尚缺乏大型随机试验证实营养治疗与改善发病率、死亡率的关联性。 营养治疗主要是防止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通过合理的营养评估[8]、营养风险筛查以及正确的诊断,为患者制订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3.1营养状态评估、监测

早期发现PEW并准确判断其严重程度, 对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十分重要,遗憾的是至今仍缺乏理想的单一指标判断PEW并反映病情转归[9]。

3.1.1物理学测量1身体指数:体重指数、中臂肌围、 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等测量。 此方法简单、方便,其中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反映患者的皮下脂肪含量,中臂肌围能反映身体肌肉消耗程度(中臂肌围:男性24.8 cm, 女性23.2 cm),测量值波动10%~20%为正常,降低> 20%但<40%为轻中度消耗状态, 降低>40%为重度消耗。 2生物电阻抗仪和多能X线吸收仪:可直接测定体内水分、脂肪含量和骨密度,但需要特殊仪器,价格昂贵。 3功能学测定:握力测定。

3.1.2综合营养评估1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包括体重改变、进食情况、胃肠道症状、功能异常及体检情况。虽然该方法粗糙、主观性强、误差较大,但因方法简单、无创、经济,易于开展,是国内专家治疗共识推挤的量表[10]。2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是一种全量化的评分方法,较传统的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简单、敏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良好的营养评价作用,是一种有潜力的营养不良早期筛选工具。3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是由Kalantar-Zadeh等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营养不良炎症评分在透析营养不良评分的基础上增加了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总铁结合力。在美国已经有超过10万例透析患者应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评估PEW,被认为是可以对PEW进行早期发现、准确评估和动态监测的较可靠评估方法。对中国人群是否适用还需要大规模临床研究[11]。

3.1.3生物化学指标1酪氨基酸代谢产物。2线粒体复合物和线粒体柠檬合成酶活性。3氧化应激的生物标记。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是常用的蛋白能量营养不良的较早指标,测定简单方便,但并不稳定。5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是临床常用的观察指标,测定简单可靠,但白蛋白易受炎症、体内容量负荷增多等影响,转铁蛋白容易受体内铁储备的影响[12]。

3.1.4基础能量消耗是临床医师及营养师们进行营养治疗的重要依据,充足的热能摄入有助于改善蛋白质平衡和临床症状,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延缓患者病情发展[8]。

3.1.5营养风险筛查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发表了一种新的营养评定工具(NRS2002),它可以结合人体测量、疾病严重程度、近期体重变化和营养摄入变化等四项指标,采用评分的方法,评分≥3分作为营养不良风险的标准[13]。

3.1.6监测临床上可通过食谱调查法来监测患者的膳食摄入情况,临床上常用三天饮食日记法。 让CKD患者每个月做1次3 d饮食记录, 即将连续3 d内(必须是2个工作日加周末1 d)每天摄入的所有食物名称以及估算的重量完整地记录下来,由医护人员利用饮食分析软件计算出患者平均每天的营养摄入量, 包括总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矿物质的重量,结合患者病情,指出其饮食实际摄入与饮食医嘱之间的差距,不断调整优化饮食结构。

3.2蛋白、能量摄入量

2007年Fouque与Aparicio荟萃分析7项对照研究共计超过1400例患者的数据, 结果显示每天减少0.2 g/kg的总蛋白摄入能降低ESRD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约49%[14]。 因此,目前认为低蛋白饮食可以有效延缓CKD进展,改善预后,但减少这类患者蛋白质摄入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怀疑。 目前认为导致CKD患者肌肉消耗的主要机制是蛋白质合成、分解的不平衡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15]。 两项针对接受低蛋白饮食[0.6~ 0.8 g/(kg·d)] 或极低蛋白饮食[0.3~0.6 g/(kg·d)] 并辅以酮酸患者的安全性研究中无一例发生营养不良[16]。 这为低蛋白饮食应用于CKD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CKD患者合理应用低蛋白饮食不仅不会引起营养不良,反而有益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CKD维持肌肉体积是控制PEW的最终目标, 应保证营养物质摄入充足,现将CKD患者的饮食推荐汇总[7]。 对于CKD 3~5期病情稳定的非透析患者予摄入蛋白0.6~0.8 g/(kg·d) (优质蛋白>50%),能量30~35 kcal/(kg·d),可加用 α 酮酸或必需氨基酸。 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炎症刺激,氨基酸和白蛋白丢失等都可促进蛋白分解。 在一次标准的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大约8 g游离氨基酸被清除, 腹膜透析患者每天丢失1~3 g氨基酸,发生腹膜炎时丢失量可进一步增加,导致PEW的发生[17]。 因此透析患者蛋白和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2 g/(kg·d) (优质蛋白>50%)和30~35 kcal/(kg·d),可加用 α 酮酸或必需氨基酸。 在血液透析中心给高危患者提供高蛋白餐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增加ESRD患者蛋白摄入的同时磷的摄入也会增加。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降低血磷和增加蛋白摄入能改善预后,反之临床预后差。 所以,膳食推荐中增加蛋白质摄入时应考虑蛋白来源中磷的含量和其他高磷营养品[4]。 加工食品中磷含量较高。 一项小型随机对照(RCT)研究表明,蔬菜来源的蛋白质有利于CKD患者血磷的控制[18]。

3.3营养干预措施

当常规饮食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时,可通过加强饮食指导、口服营养剂或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方式进行补充。

3.3.1加强饮食指导定期对CKD患者进行营养、饮食及食欲全面评估[19],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可增加机体蛋白质的合成,避免PEW的发生。在实施饮食指导时,应当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知识的理解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临床特点(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消化系统症状、透析情况等),制订综合且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内容, 包括每日摄入食物的质量、数量、热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 制订该饮食指导内容时,务必做到合理、具体、方便,使得患者有好的依从性,让患者认识到营养状况与预后的紧密联系。

3.3.2口服营养剂或肠内营养支持尽管有多种预防措施,但仍不能阻挡PEW的发生,对高危患者需给予营养补充。 口服营养品可以改善血透患者的PEW,包括在家或透析中心的营养餐、氨基酸药品,治疗周期从3个月到1年不等[20]。 不能忍受口服营养剂补充的患者,如厌食症、抑郁可以选择鼻胃管、经内窥镜空肠造瘘管等管饲。 一项纳入了18项研究的META分析[21]显示口服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改善白蛋白(使血清白蛋白平均上升0.23 g/d L)、 电解质水平, 增加饮食和体重。 最近一项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22]认为与未给予营养干预的对照组比较,给予营养干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较高, 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尽管上述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该研究指出了营养支持对改善临床预后的有利影响。

3.3.3肠外营养支持虽然肠内营养是最佳的途径,但是对不能耐受口服或肠内营养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也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方法。 多项研究[23]表明对于伴有PEW的血透患者, 予透析肠外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黄琳等[24]报道,肠外营养制剂主要有碳水化合物制剂、氨基酸制剂、脂肪乳剂、维生素制剂、 全静脉营养制剂等。 临床上主要采用经深静脉置管和经浅静脉置管两种营养干预措施,但是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护理的问题是透析肠外营养应用于临床实验的最大障碍。 使用氨基酸透析液对患有PEW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有不同的观点,一项代谢实验认为[25]使用氨基酸透析液是有益的,但是长期的RCT并没有得出相同的结论,患者明显改善了低白蛋白血症,但尿素氮浓度、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症状均增加了。 但总的来说,使用氨基酸透析液仍是腹透伴有PEW患者的一项选择。

4小结

PEW在进展期慢性肾脏疾病中普遍存在, 且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诊断可依据ISRNM制订的国际标准。 PEW的发生与炎症、代谢性酸中毒、激素水平紊乱、透析等相关。 早期筛查和系统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跟踪随访PEW, 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对PEW的治疗干预有重要意义。 因此,有必要不断探索透析患者饮食状况,优化营养治疗方案,纠正营养不良及钙磷代谢紊乱, 提高CKD患者的存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临床上应该将营养评估、监测作为CKD患者诊疗的常规项目,尽早诊断和采取各种措施防治PEW, 最终提高透析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摘要:蛋白质-能量消耗在慢性肾脏病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病机制复杂,是不良预后和高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一旦发病,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目前蛋白质-能量消耗诊断依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提出的标准,包括生化指标、非预期的身体质量降低、肌肉量丢失、饮食蛋白质和/或热量摄入不足4个方面。针对蛋白质-能量消耗采取的首选治疗方法为适当补充营养物质,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其他药物治疗的效果尚待证实。本文对国内外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诊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拓展医生对本病的认识,造福患者。

蛋白质-能量消耗 篇2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肥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2]。本研究通过测定7~14岁儿童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特点,比较肥胖和体重正常青少年能量代谢的差异,为制订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标准、制定儿童青少年合理运动指导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北京市某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7~14岁人群为抽样目标,以1岁为1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抽取体重正常和肥胖学生各4名(男、女各半),排除心肺肝肾有重要疾病史或病理性肥胖的学生,因缺少1名11岁肥胖男生和2名11岁肥胖女生,最终共选择7~14岁8个年龄组6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4组受试者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要求[3],研究对象早上空腹进行体格测量,分别使用身高计、杠杆秤测量身高和体重,测量误差分别精确到0.1 cm,0.1 kg,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4]判定学生体重正常或肥胖。

1.2.2 身体活动能量消耗测定

使用Cortex便携式气体代谢仪(Cortex, MetaMax 3B, Germany)测定研究对象静息、写作业、慢走、慢跑时的能量消耗。气体代谢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中的定比关系,通过装有呼吸活瓣的口鼻罩,测量受试者一定时间氧气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计算呼吸商,根据氧气或CO2的热当量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5]。每次测试前进行气体代谢仪标准气体校正和周围气体校正,所有测试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为12.0~19.5 ℃,湿度为16%~53%。受试者同时佩戴心率表(Polar,RS800,Finland)测定各项身体活动时的心率变化。

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参与测试,每组2人。受试者测试前24 h内,严禁剧烈活动、吸烟、饮酒及饮用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饮料。测试当天,受试者穿舒适服装,食用研究者统一准备的早餐,餐后2.5 h后进行能量消耗测试。测试前由研究人员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训练,每项活动结束后休息至心率恢复正常再进行下一个项目测试。各项身体活动规范要求:静息——在水平床上平卧,保持清醒,避免四肢活动、摇头和说话;写作业——采取正确坐姿写作业,同一年级学生使用同一科目、中等难度的作业;慢走——在水平路面上进行直线往返运动,速度4.8 km/h,保持匀速运动,由研究人员口头提示控制速度;慢跑——在水平路面上进行直线往返运动,速度8.0 km/h,保持匀速运动,由研究人员口头提示控制速度。

静息状态连续测试10 min,取后4 min数据用于分析;写作业连续测试7 min,取后4 min数据用于分析;慢走连续测试5 min,取后3 min数据用于分析;慢跑连续测试3 min,取全部数据用于分析。

1.3 数据分析

使用气体代谢仪配备的软件Meta-Soft 3.9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选取摄氧量、相对摄氧量(摄氧量/体重)、CO2呼出量、相对CO2呼出量(CO2呼出量/体重)、呼吸交换率、能量消耗、相对能量消耗(能量消耗/体重)等指标进行分析。将每个研究对象各项身体活动能量消耗量,分别除以静息代谢能量消耗量,得到各项身体活动的代谢当量(MET值),用于评价活动强度[6]。

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方差分析进行均数之间的多重比较,使用SAS 9.2软件包绘制三维趋势图。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使用协方差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结果显示,4组对象仅安静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使用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肥胖男、女生的体重和体质量指数均高于体重正常男、女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静息能量消耗

由表2可见,7~14岁体重正常男生、体重正常女生、肥胖男生和肥胖女生的静息能量消耗分别为(1.29±0.22),(1.23±0.14),(1.56±0.32),(1.26±0.24)kcal/min(1 kcal=4.18 kJ)。体重正常男、女生之间以及体重正常、肥胖女生之间静息能量消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肥胖男生静息能量消耗高于体重正常男生和肥胖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学生和肥胖学生静息能量消耗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年龄有所下降。见图1。

以体重校正能量消耗得相对能量消耗(能量消耗/体重),肥胖男、女学生静息代谢的相对能量消耗均低于体重正常男、女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体重正常和肥胖学生相对能量消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注:1 kcal=4.18 kJ。

2.3 写作业能量消耗

由表2可见,肥胖男生写作业能量消耗高于体重正常男生和肥胖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正常男、女生之间以及肥胖、体重正常女生之间能量消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正常男生和肥胖男、女生写作业能量消耗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体重正常女生写作业能量消耗则随年龄变化的波动较大,12岁以后有明显下降;肥胖学生写作业能量消耗总体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见图2。

2.4 慢走能量消耗

由表2可见,肥胖男生慢走能量消耗高于体重正常男生和肥胖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正常男、女生之间以及肥胖、体重正常女生之间能量消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慢走相对能量消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走能量消耗10岁以前缓慢增长,11岁出现下降,12岁时上升,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肥胖男生慢走能量消耗从7岁到8岁明显下降,之后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肥胖学生慢走能量消耗总体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见图3。

2.5 慢跑能量消耗

肥胖男生慢跑能量消耗高于体重正常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慢跑相对能量消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正常男生和肥胖男生慢跑能量消耗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前者在11岁组有明显下降,后者则在9岁组有明显下降;体重正常女生慢跑能量消耗在12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升,在12岁以后则出现下降;肥胖女生慢跑能量消耗在10岁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之后则出现波动再上升;肥胖学生慢跑能量消耗总体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见图4。

2.6 各项身体活动强度比较

3项身体活动的MET值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肥胖男、女生慢走的MET值分别高于体重正常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男、女生慢跑的MET值分别高于体重正常男、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身体活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儿童青少年活动变化较大,且其神经系统和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育,准确测定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能量消耗难度较大。本研究使用的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是近年来能量代谢研究领域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具有轻便易携带、可遥控、测量范围广、测量结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日常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的测定,是目前国际上能量代谢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7]。

在使用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时,由于不同身体活动强度存在差异,且受试者的运动能力和对实验的依从性存在个体差异,在保证数据稳定性的同时应当考虑受试者的承受能力。本研究发现,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个体差异较大,低年龄学生负重能力、对呼吸面罩的适应能力和持续运动的能力相对较差,每项活动的测试时间建议为3~7 min,跑步等强度相对较大的身体活动测试时间不宜超过5 min,否则受试者易疲劳且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影响测试结果。

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 BEE)指人体在清醒且极端安静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消耗。BEE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BEE的测定操作复杂、对测试条件的要求较高且其临床实用意义有限[8]。相比BEE,静息能量代谢(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REE)测量人体安静而不是完全基础状态的能量代谢,对测试环境条件和测量时间的要求较宽松,在实际能量消耗的测试中, 通常测定REE来代替BEE[9]。本研究发现,以kcal/min表示的静息能量消耗,肥胖男生高于体重正常男生,而肥胖女生与体重正常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以kcal/(min·kg)表示的相对静息能量消耗,肥胖学生要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可能与肥胖学生的体重基数较大有关。张彩霞等[10]对10~12岁儿童能量代谢的研究以kJ/h表示,肥胖儿童的基础能量消耗和静息能量消耗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本研究发现,以kcal/min表示的静息能量消耗,肥胖男生要高于肥胖女生,而体重正常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10,11]。提示肥胖儿童能量代谢存在性别差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显示,肥胖男生3种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均高于体重正常男生,其中慢走和慢跑的测试结果与国外报道一致[12];而肥胖女生和体重正常女生则无此差异。余丹等[13]对我国体重正常成年人7种常见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的研究发现,男性各项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均高于女性。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正常学生3种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不存在性别差异,与成年人研究结果不一致。肥胖学生中,男生写作业和慢走的能量消耗高于女生,而运动强度相对较大的慢跑则不存在性别差异。目前国外相关研究中步行等常见身体活动能量消耗与性别的关系尚无定论[14]。本研究受试者包括青春期前和青春期的儿童青少年,男、女生在体成分等方面的发育存在差异,男生瘦体重增长比女生显著,而女生的体脂增长比男生迅速。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主要由肌肉活动产生,身体成分的差异会对其造成影响,身体活动能量消耗也受遗传、体育锻炼、能量摄入、疾病等因素影响[15],其他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近年来,静态活动增加导致身体活动不足、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已成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16]。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不足问题严重,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9~18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 h的报告率仅为22.7%[17]。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体力活动强度分类标准,3 MET以下为轻度身体活动,3~6 MET为中等强度身体活动,6 MET以上为高强度身体活动[18]。根据本研究结果,写作业的能量消耗水平较低,接近静息能量消耗,属于轻度身体活动;慢走的能量消耗为静息能量消耗的2~3倍,对于体重正常青少年属于轻度身体活动,而对于肥胖青少年则属于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慢跑属于能量消耗相对较高的运动,尤其对于肥胖青少年,属于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工作中,应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写作业等静态活动的时间,鼓励学生尽量用步行代替乘坐交通工具,多进行慢跑等方便、安全且能量消耗较高的运动,增加能量消耗,以便更好地控制体重。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能量消耗特点及肥胖和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能量代谢的差异,为制定合理运动指导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rtex便携式气体代谢仪,对从北京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抽取的61名7~14岁儿童静息、写作业、慢走、慢跑进行能量消耗测定,根据性别和是否肥胖分为4组进行测试结果比较。结果 7~14岁体重正常男生、体重正常女生、肥胖男生和肥胖女生的静息能量消耗分别为(1.29±0.22),(1.23±0.14),(1.56±0.32),(1.26±0.24)kcal/min(1 kcal=4.18 kJ),肥胖男生高于体重正常男生和肥胖女生(P<0.05)。肥胖男生写作业、慢走和慢跑的能量消耗均高于体重正常男生,肥胖和体重正常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和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存在差异。肥胖干预工作应注重减轻课业负担,鼓励儿童多进行慢跑等能量消耗较高的运动。

运动消耗多少能量 篇3

首先计算运动热量消耗

老张每天走10公里,按健身走的步速,即每分钟90米的速度行走,10公里路需要约111分钟,也就是每天运动近2个小时。

不同有氧运动项目的运动强度可以用梅脱(METs)来表示。1METs为安静坐位休息时的热量消耗率,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消耗3.5毫升氧气,1METs=1千卡/千克体重/小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指3~6METs的身体活动。

知道了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体重就可以计算运动消耗的热量了。运动强度即不同运动项目对应的梅脱值。

老张采用步行的运动方式,以健身走为例,运动强度取4.0METs,体重70千克,运动2小时,则消耗的热量是:4×70×2=560千卡。将近占一日总热量摄入的1/3。

如果老张其余22小时处于安静状态的话,还需要消耗的热量是:0.9×70×22=1386千卡,这是理想状态,因为老张除走路运动外,其他22小时不可能全部处于安静状态,也就是说其余22小时消耗的热量较1386千卡还要多。

由此可见,老张运动消耗热量和安静状态下消耗的热量之和(1386+560)大于热量摄入的1800千卡。这也就不难理解,老张为什么总是饥饿了。

老张该如何调整运动方案

人在饥饿状态下很容易吃多,导致血糖升高。这种血糖波动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鉴于这种情况,老张应该降低运动量,每天步行1个小时即可。或将111分钟的运动时间分成几种运动,如锻炼关节柔韧性的伸展运动10~20分钟,锻炼肌肉的抗阻运动20~30分钟,步行50~60分钟。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调整药物。

蛋白质摄入的来源和消耗 篇4

蛋白质不仅为肌肉提供构建模块,更会触发和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肌肉蛋白质合成(MPS)是肌肉蛋白质被注入新的氨基酸的生理过程,是肌肉生长的主要机制。

运动员一般会摄入大量蛋白质来帮助恢复、提高训练适应性。下面我们将对比一下高水平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习惯与基于证据的蛋白质摄入建议。另外,我们还将讨论一些超前的假设,帮我们更上一层楼。

评估高水平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

我们最近收集了553位各个项目的荷兰运动员的食物摄入数据(Gillen,)。这些运动员全都至少是国家级运动员,其中还有很多奥林匹克运动员。他们的饮食数据来自于3次24小时回忆(两次在工作日,1次在周末)。我们将运动员分为力量、团队和耐力运动员。注意,力量运动员中并不包含健美、力量举或举重运动员这些可能会格外注意蛋白质摄入的人群。然而,作为举铁爱好者的你不需要担心什么,这篇文章仍然与你息息相关。

数据有多可靠?

24小时饮食回忆会问一些特定的问题来确定前一日的食物摄入。相对于做饮食记录来说,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这样不会由于主动意识到饮食而改变饮食选择。如果用饮食记录的话,可能会让你意识到你吃了多少没吃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使得得来的数据无法反应你日常吃的东西。

然而,这样的饮食数据收集免不了会犯错。相对于其它营养摄入,热量摄入和蛋白质摄入通常不那么随机或容易每天都波动。再有就是系统性错误——忘了报告某种食物、错误估计进食数量等。

然而,我们通过24小时氮分泌验证了蛋白质摄入的数据(Wardenaar,2015)。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回忆的方法会低估25%的蛋白质摄入。

每日蛋白质总摄入

我们首先观察的就是每日蛋白质总摄入。

每日蛋白质摄入大概为1.5g/kg/d(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5g蛋白质)。这与1.3-1.8g/kd/d的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建议相符(Phillips,),如果我们考虑上通过回忆得到的数据会低估25%的话,那么平均上运动员都达到了建议标准的上限。

我接着想起了一个在网上很火的研究。这个研究确定了健美选手的蛋白质需要平均为1.7g/kg/d(Bandegan,)。同时还计算了有95%的人估计的平均需求为2.2g/kg/d(健美选手的“多吃点总没错”)。研究健美运动员挺好的,但实际的数据与肌肉增长的关系并不确切,很可能高估了肌肉增长所需的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摄入建议的单位一般是g/kg/d。这听起来很符合逻辑,更重的人有更大的肌肉量,所以需要更多蛋白质。然而,只有一个研究直接比较了蛋白质摄入对一组瘦体重大的研究对象与一组瘦体重小的研究对象的MPS的影响。而得到的结果是,MPS对蛋白质摄入的反应与瘦体重无关(Macnaughton,2016)。

这可能说明了大块头未必比小个子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因此,给一个绝对数值作为摄入建议(比如每天摄入120g,不管体重多少)甚至可能更加精准。比如说,1.5g/kg/d代表着一个50kg的人每天摄入75g蛋白质,但这对很可能对他并不够。这听起来可能不那么直观,但记住蛋白质对肌肉的这两个作用:蛋白质不仅为肌肉提供构建模块,更会触发和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即使是较少的蛋白质似乎也足以提供足够的肌肉生长的原来,不管你块头大小。然而,你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了最大化MPS触发功能(之后你的身体才能利用其构建模块),而这一功能似乎与你的体格大小没什么关系。

不同性别的MPS对蛋白质摄入的反应似乎也没什么差别(Smith,2016)。我们的数据显示,女性一般由于体重较轻而摄入比男性更低的蛋白质,因此,女性可能摄入的蛋白质并不足量。

蛋白质摄入与热量摄入相关

一般人群中,健康的饮食中的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5%(Fulgoni,)。这显示,蛋白质摄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热量摄入。确实,我们也发现了蛋白质摄入与总热量摄入呈强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吃得越多,蛋白质摄入一般就越多。

这显示出,在整体热量摄入较低的时候,蛋白质摄入一般也比较低。因此,如果热量摄入较少(比如说体型较小的女性、与体重有关的运动员、减重期间等),需要刻意的注意一下蛋白质摄入。事实上,有证据显示在热量缺口时,蛋白质摄入需要更高一些(Phillips,2011)。

蛋白质类型和来源

接下来我们分析了这些运动员的蛋白质摄入来源。

首先发现的是,植物性蛋白质占了总蛋白质摄入的接近一半。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植物性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效果一般逊于动物性蛋白质(Van Vliet,2015)。植物性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而必需氨基酸是对蛋白质产生合成代谢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

不过,多吃一些就能部分弥补植物性蛋白质的低合成代谢属性(Gorissen,2016)。然而,这意味着蛋白质摄入建议不应当看做一个死板的数据。你需要的蛋白质的确切数量取决于你饮食中的蛋白质质量。如果你吃的植物性蛋白质比较多的话,你很可能需要多摄入很多蛋白质才能弥补下低质量。

面包是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荷兰早午餐中,面包必不可少。荷兰饮食中还有大量的牛奶和乳制品。不同文化中的食物组合也不同,植物性与动物性蛋白的比例也会不一样。

蛋白质分布

我们还看了下蛋白质摄入的分布情况。

大部分蛋白质在三餐中摄入。晚餐中蛋白质摄入较高,这是荷兰和美国的典型特征,但在西班牙,午餐则是最重要的一餐。

有研究表明,蛋白质在一天内的分布情况会影响合成代谢反应(Mamerow, )(Areta, )。因此,蛋白质摄入建议不仅仅应当建议每天总摄入。

5g蛋白质就足以刺激MPS。20g会带来接近极限的MPS,因此有时候每餐最好摄入20g。观察发现,在休息、训练后、一夜过后断食状态下、富含蛋白质的一餐的4小时后,20g来自于鸡蛋或乳清蛋白的蛋白质能带来接近极限的MPS增长(Moore,)(Witard, 2014)。然而,摄入增加到40个以后,MPS只增加了10-20%(Moore, 2009)(Witard, 2014)(Macnaughton, 2016)。

有58%的运动员早餐摄入蛋白质不足20g,36%的午餐不足20g,8%的晚餐不足20g。记住,建议20g是高质量蛋白质,而早午餐有一半的蛋白质是来自于植物。另一方面,蛋白质摄入被低估了25%。因此,大部分运动员在三餐都达到了20g,但有些运动员的早餐可能有不达标的风险。

上一篇:反思写作论文下一篇:工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