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十篇

2024-08-30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 篇1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动因和目的

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 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 主要包括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 通常表现为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其他企业的活动。收购是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资产, 以获得对被并购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动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生存下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斯蒂格勒曾做过论断:“纵观美国著名大企业, 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了兼并、收购发展起来的。”二是发挥协同效应。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具有极重要的战略价值, 协同效应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最基本目标, 是实现并购预期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三是加强市场控制能力。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获取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也可以控制供应商和零售商, 从而间接控制整个市场。四是获取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五是降低经营风险。当然并购有时也与以上目的无关, 如可能仅仅为当龙头老大或是盲目追求企业扩张等等。

二、企业并购的可行性要素分析

企业想要成功实施并购, 不仅需要从并购企业的选择、对拟并购企业的评价、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规划这几个环节把控好, 并且还需要对目标并购企业的财务因素加以准确具体地分析, 对并购可行性进行分析, 这些环节是实现成功并购的稳固基石。

(一) 全面考虑并购的成本构成

企业并购所需要的成本主要包括:并购整合成本、并购完成成本、并购机会成本和并购退出成本。在对企业进行并购成本分析时, 要以如何降低成本作为主要对象, 同时还要对其他所涉及的流程进行全面、详细地考量, 避免造成分析目标的疏漏, 从而使得具体实施时并购成本过高, 不能达到企业既定的并购目标。

(二) 拟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

在对拟并购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 要将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加以区分。拟并购企业为非上市公司的, 其价值评估方法可以采用收益法、贴现现金流量法和资产价值基础法;对于拟并购企业为上市公司的, 价值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市场模型和收益分析法等方法。

(三) 企业并购的风险因素

企业并购是一项极其复杂而且高风险的运作过程, 虽然投资活动必然涉及到风险, 但是风险如果在并购方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而且有很好的控制措施, 那么并购行为就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风险和危机主要是信息风险、营运风险、融资风险、法律风险、体制风险和反收购风险等。

(四) 企业实施并购所需资金的筹措和支付

企业实施并购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少则百万, 多则上亿。企业实施并购将造成企业大规模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出, 这种资金需求不同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银行存款和现金等价物是不能满足的, 需要通过内部筹措和外部筹措两种方式予以解决, 具体有股票支付、债券支付、杠杆收购支付等不同形式。

(五) 企业并购效益衡量

成功的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行业和产业机构的优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于企业并购前其原有的经济价值而言, 并购企业的原有股东增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效益的增加来源于并购企业所支付的不同形式溢价;而对并购企业来讲, 其收益大多是通过企业并购促进资产流动、实现资本和生产的集中, 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和税收上的纳税优惠来实现。

四、对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的探讨

(一) 通过适当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值

在实施并购前, 拟实施并购一方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客观评价, 并聘请经验丰富、口碑良好的投资银行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价值和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 并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价。

(二) 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 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

在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 应更加注重我国各类投资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培育, 同时给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 利用它们的信息资源、信用优势和资本实力, 为企业并购开创更多的运作空间和融资渠道。

(三) 严格实行政企分开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 篇2

一、当前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

通过企业并购, 可以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实现资本超值和资本的多样化,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在市场发展的时间还较短, 在复杂的并购活动中还缺乏经验, 所以导致企业并购时财务整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 对并购前的财务调查不够重视

任何一项企业并购案, 其并购活动开始前, 都需要并购企业对其目标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 特别是目标企业的财务资源。企业并购后是希望实现经济的规模化, 从而使其在交易过程中降低成本。这就需要对目标公司的财务进行全面调查及评价, 同时还需要对并购后的新公司财务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使并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但当前许多并购活动中, 都缺乏对财务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 因此很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 致使并购失败。

(二) 对财务资源整合的能力缺乏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 需要及时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 因为企业并购后财务资源整合的迅速直接关系到企业其他资源的整合进度和质量, 很多失败的并购活动, 主要都是由于没有及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而导致的。

(三) 盲目自信应对财务资源的整合工作

企业在并购交易过程中, 存在着对财务资源整合工作存在着盲目自信的情况, 这也是导致财务资源整合失败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行业其财务资源进行整合时有自身的特点, 所以对于不熟悉的行业不能盲目的对其财务资源进行融合, 而是需要专业的、有经验的人员及机构, 在专业人士和机构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财务资源整合工作, 这是由于这些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能够很好的面对整合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性问题, 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合计划, 并能保证各项财务资源整合计划能够得到具体的实施, 从而保证财务资源融合的成功, 否则财务资源整合失败的机率则较大。

(四) 没有意识到目标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态度

企业并购的成功还需要考虑到目标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持的态度。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供应商、销售商和员工, 供应商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关系, 而销售商是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保证, 所以在并购信息公开后, 需要及时将目标企业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表明态度, 消除其观望和怀疑的态度, 保持与供应商长期稳定的关系, 明确销售的各项策略, 从而保证目标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还要及时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从而保证并购交易的顺利完成。

二、企业并购中进行财务整合需要配合的有关方面

(一) 并购工作要知己知彼, 从自己的实力出发

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并购企业在从事并购时, 要量力而行, 在符合本企业战略目标要求的前提下, 开展对目标企业的选择、调查、评估和最终确定工作。千万不能为了求扩张、贪做大。那样, 就会使并购工作事与愿违, 走向事物的反面, 并将并购企业拖向泥潭而不能自拔。

(二) 更加重视内部控制

强化对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利用内部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对并购后的新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严加防范和控制, 风险可能会来自各个方面, 但主要是财务管理方面的。因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核心一旦缺乏控制, 就会影响企业全局。

(三) 注重培养熟悉财务整合的人才

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特殊地位, 并且财务整合工作又具有许多鲜明特征, 因此, 它必须由熟悉财务整合的财务经济人才来进行。这些人才熟悉财务整合, 具有丰富的经验, 能镇定地处理整合过程中发生的突发情况和特殊状况, 从而提高财务整合乃至全部整合的成功率。

(四) 十分重视目标企业中或有负债部分的整合

一个企业负债可能有多种, 但对外担保则是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外担保 (含互保) 行为涉及的金额大、时间长、不可控因素多、不确定成份复杂, 存在风险的可能性很大。当被担保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 担保方将无条件地承担连带偿还责任。为此在并购时, 必须摸清情况, 全面掌握并利用协议的形式将已知的或有负债数量固定下来。

(五) 重视企业文化的整合企业

要生存发展, 就要有自己的高质量主打产品, 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要占领市场, 就要有和谐的高素质创新团队, 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还要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积淀的共同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 以及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探索与建设企业的理财文化, 吸收或渗透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 顺利实施财务资源整合, 更好地处理企业的财务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三、结束语

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投资的重要方式, 也是企业权利主体进行不断变换的过程, 当前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 企业并购的数量不断增多, 所以加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资源的整合能力, 从而保证并购的成功, 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自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后, 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当前经济危机已过去好几年了, 整体经济形势都处于恢复阶段, 这给众多企业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各大有实力的企业在此机遇下开始进行企业并购活动。但随着企业并购的进行, 在并购活动中却存在着财务资源融合的问题, 从而使企业的并购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需要对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的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 从而使并购活动得到顺利进行。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李金田.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经济研究导刊.2012.01.

[2]宋成阳.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研究.华章.2012.11.

企业并购后财务问题的处理策略 篇3

关键词:并购;财务问题;策略

一、企业在并购以后整合财务方面所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重视度缺乏。在以往的一些并购案例中可以知道,企业在并购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整合方案,但在财务的整合方面却仍旧不够完善。也有许多企业在并购前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了很详细的调查,委托专业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对财务方面进行评估,然而在这之后并没有继续执行下去,有的可能连财务整合计划都没有拟定出来,即使有的公司拟定了,但却没有付出行动。可见,对财务整合重视程度不够。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企业在并购后期很多不利的财务信息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可能会导致企业并购后的失败。

(二)企业并购后缺乏合理的资本结构安排,对存量资产整合效率低。企业并购过程中,通常被并购方在经营效率和经营状况不尽理想的情况下,为了寻求企业的发展,才会去选择被并购。那么它们的资产结构,财务状况一般都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债务多,资产负债率高,坏账多。如果在并购后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对存量资产的整合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计划去实施,那么并购方很可能造成自身不良资产的加大,资产负债率高,从而影响自身的财务风险,那么这样的并购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有益发展,反而会加大自身的负债。

(三)企业并购后对财务管理体系的整合效果薄弱。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企业财务整合的基础,只把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工作做好,那么财务整合就事半功倍了。企业并购中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方面各项制度的建立,财务中各个职位的设置等等。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并购中得到被并购方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高资产安全程度,是企业在并购后能够得到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现在大多数的并购企业重市场,重业务,轻管理,所以造成并购企业不重视被并购方的财务相关信息,对其实际情况不太了解,对并购以后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没有具体的计划。

(四)并购后对绩效考核的整合缺乏同步性。在企业里面,绩效考核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在评价与考核员工时如果缺乏一个清楚的界限,没有详细的区分,那么员工的积极性很难的调动,很难对员工做到科学正确的引导,并且企业在实现目标价值时也缺乏一定的评估因素,企业的管理也只会停留在表面。而大多数企业在并购后基本上不会整合业绩评估考核,而是沿用原来的体系,导致企业在考核时缺乏公正的标准,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得不到合理的评价。

二、企业并购后财务问题的处理策略

(一)充分认识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财务整合方案。企业并购主要是为了是并购企业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并购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形成规模效益,协同效应。要想完成这些,就必须要有合理科学全面的财务整合方案,将并购企业与被并购方整体联系在一起,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在制订整合方案时要完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一致。

因此,并购后,可以建立专门的财务整合部门,制订详细的财务整合计划,从而形成全面的财务整合方案。

(二)提高资产结构的使用效率,整合存量资产。被并购企业的存量资产是企业并购方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財务整合方面,它关系到企业如何利用被并购方的资产,业务来达到协同和规模效应,因此资产整合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鉴别被并购方的资产情况。将被并购方的各项资产进行统一清查盘点和归类,搞清楚存量资产的具体所属情况,将资产分类为高效资产和低效资产。

2、合理利用存量资产。对于被并购方的存量资产,要规划统筹好如何进行双方企业的存量资产的分配与使用,使并购方到达协同,规模效应,节约企业的成本,提高被并购方的资产使用效率。

(三)在并购后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整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企业在财务整合方面的基石,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建立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财务整合至关重要。进行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整合具体包括:一是制定统一的符合并购方的会计核算要求的会计制度,要确定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货币计量,会计期间。这样有利于并购双方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统一性与准确性,防止财务报表的舞弊错报风险。二是针对并购企业业务特点,规范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建立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财务管理控制点,收集关键控制点财务信息,分析控制点指标数据,以便防范会计核算风险。三是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会计核算电算化的覆盖面,使得并购双方在信息方面的及时性和通畅性,以便于管理当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财务机构和岗位职责进行整合。被并购方在财务机构方面可能并不能满足和符合并购企业的财务要求,因此要对其财务机构进行整体的整合,对各个岗位职责明确划分和分工,切实落实岗位的责任。对于整合后的财务机构要保证被并购方内部的关系得到妥善处理。整合后还应注重对企业财务人员后续业务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或并购完成后,都需要对被并购方的原有的内部控制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进和了解,对被并购方的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完善和监督,使其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更符合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被并购企业的主要业务活动特别是对资金,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要落实到实处,使用切实有效的手段保证实施。确定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有效性,权威性。

(四)并购后财务整合要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整合。企业在并购后在对并购双方进行全面整合的同时,要加强对绩效考核体系的整合与建设,使得被并购方达到与并购方的同步性与整体性。

对于整合被并购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要结合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管理体系。财务指标主要包括确定获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要注重中长期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根据每年度的业绩完成情况来调整指标和指标考核权重。在选择指标时要注意业绩指标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有些指标在短期可能发挥不出效果,但在长期的实施中可看出其指标的适用性。

第二,对于被并购方的业绩考核要依据在并购企业的绩效考核范围内去进行。对于指标的选取也依照并购方的指标范围选取,对于其管理层的考核要有明确的对应考核指标。对被并购企业的盈亏情况要有严格的考核,具体到责任人的责任范围。从而使并购双方在绩效考核中达到无轨对接。

三、结语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问题是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若处理不当,那么很可能影响企业并购的效果,从而影响企业的战略实施。因此,在企业并购后,要认真、正确、合理的处理财务问题。(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万胜.国有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问题与策略思考[J].财经届,2015.

[2]赵晓丽.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之问题及对策研究[J].投资理财,2014.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 篇4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文献综述,这个论文我能帮你完成,QQ

四零二八一零七零四(402810704)

://

lwenwang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兴旺国家100多年的开展史上经久不衰,其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以及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当然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试从企业并购财务角度对此问题做一探讨。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首先,企业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即假设A公司和B公司并购,那么两公司并购后价值要高于并购前各企业创造价值的总和。〔V[,AB]>V[,A]+V[,B]〕V[,AB]与“V[,A]+V[,B]〞之差就是“协同价值〞-协同作用效应所产生的增量价值。它应是协同效应所产生的未来增量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协同作用效应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1.经营协同。即企业并购后,因经营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其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并购能产生合理的规模经济〔尤其对经济互补性企业〕,这里的规模经济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规模经济是由于某种不可分性而存在的,譬如通过企业并购,企业原有的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如品牌、销售网络等〕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营销费用等投入也可分摊到大量的产出上,这样有助于降低单位本钱,增大单位投入的收益,从而实现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2.管理协同。即企业并购后,因管理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如果某企业有一支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其管理能力超出管理该企业的需要,但这批人才只能集体实现其效率,企业不能通过自聘释放能量,那么该企业可并购那些缺乏管理人才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管理队伍提高整体效率水平而获利〔这种解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管理资源的使用价值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只能对特定的行业发挥作用,相对而言,该理论对横向一体化较具有解释力〕。3.财务协同。即企业并购后对财务方面产生的有利影响。这种效益的取得是由于税法、会计处理惯例、企业理财以及证券交易的内在作用而产生。主要表现在:〔1〕合理避税。税法一般包含亏损递延条款,允许亏损企业免交当年所得税,且其亏损可向后递延可以抵消以后盈余。同时一些国家税法对不同的资产适用不同的税率,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资本收益的税率也各不相同。企业可利用这些规定,通过并购行为及相应的财务处理合理避税。〔2〕预期效应。预期效应指因并购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由于预期效应的作用,企业并购往往随着强烈的股价波动,形成股票投机时机。

其次,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看,企业并购有以下驱动因素:1.追求高额利润的结果。由于一个经济部门的资本集中总有一定的限度,各个经济部门的利润水平也有差异,资本的本能驱使少数垄断资本,千方百计介入多个经济部门,获取更大范围的垄断利润,积累更多的资本,以谋取更高的利润。2.减少风险,减轻由于危机所受的损失。经济危机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各经济部门在危机期间的利润率也不同。即使在非危机期间,各经济部门的经营风险也有差异。因此,采取多部门经营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经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减轻在危机中所受的损失。

二、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问题分析

1.现金方式并购。一旦目标公司股东收到对其拥有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对原公司的任何权益。现金方式并购是最简单迅速的一种支付方式。对目标公司而言,不必承当证券风险,交割简单明了。缺点是目标公司股东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确实认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上的优惠,而且也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对于并购企业而言,现金支付是一项沉重的即时现金负担,要求并购方有足够的现金头寸和筹资能力,交易规模也常常受到获利能力的制约。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各种金融创新的出现,纯粹的现金方式并购已越来越少了。

2.换股并购。即并购公司将目标的股权按一定比例换本钱公司的股权,目标公司被终止,或成为并购公司的子公司,视具体情况可分为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母子公司交叉换股等。换股并购对于目标公司股东而言,可以推迟收益时间,到达合理避税或延迟交税的目标,亦可分享并购公司价值增值的好处。对并购方而言,即使其负于即付现金的压力,也不会挤占营运资金,比现金支付本钱要小许多。但换股并购也存在着不少缺陷,譬如“淡化〞了原有股东的权益,每股盈余可能发生不利变化,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稀释了原有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等。

3.综合证券并购方式。即并购企业的出资不仅有现金、股票,还有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种混合形式。采用综合证券并购方式可将多种支付工具组合在一起,如果搭配得当,选择好各种融资工具的种类结构、期限结构以及价格结构,可以防止上述两种方式的缺点,即可使并购方防止支出更多现金,以造成企业财务结构恶化,亦可防止并购方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从而控制股权转移。

4.杠杆收购方式。即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和将来的现金收入作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再用贷款资金买下目标公司的收购方式,杠杆收购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靠负债来完成,收购方以目标企业作为负债的担保;〔2〕由于目标企业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得投资者需要相应的高收益作为回报;〔3〕具有杠杆效应,即当公司资产收益大于其借进资本的平均本钱时,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可大幅度提高企业净收益和普通股收益,反之,杠杆的负效应会使企业净收益和普通股收益剧减。很明显,这种方式好处在于,并购方只需出极少局部自有资金即可买下目标公司,从而局部解决了巨额融资问题。其次,并购双方可以合法避税,减轻税负。再次,股权回报率高,充分发挥了融资杠杆效应。缺点是资本结构中债务比重很大,贷款利率也较高,并购方企业偿债压力沉重,假设经营不善,极有可能被债务压垮。

【本文来自】:诺贝尔毕业论文网(://

lwenwang)

1.工程背景〔各种资料〕

2.财务风险现状〔各种资料〕

3.管控风险的相关理论和可验证的方法

4.实际应用案例

5.个人分析及结论

答案

摘要:企业并购对其财务框架会发生重大影响,相应带来财务风险:最正确资本结构的偏离,造成企业价值下降,财务风险高涨;杠杆效应使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益和财务风险都相应放大;股利和债息政策也随负债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和流动风险贯穿企业并购的始终。因此,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并有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目前,并购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日益活泼于资本市场。1990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还只有4000亿美元,而到2000年,就上升到3.5万亿美元,并购浪潮可谓风起云涌。国内企业间的并购亦是如火如荼。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为企业所推崇。本文是对企业并购的含义、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一、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M&A〕,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Merger〕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现金或股权收购〕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企业并购的直接目的是并购方为了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或全部产权和完全控制权。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用方式,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并购对公司财务框架的影响及其带来的财务风险

〔一〕资本结构偏离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决策对企业的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并购所需大量资金的融资渠道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以及认股权证等。由于并购的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使得企业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企业并购所借入的大量债务和新发行的债券、股票往往造成企业资本结构失衡,形成资本结构偏离,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资本本钱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的暂时背离是以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代价的。债务资金的规模庞大和新发行债券、股票的沉重压力使并购方不得不考虑融资决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杠杆效应

债务的存在是财务杠杆发生作用的根本原因,也是产生财务杠杆效益的源泉。同时,正因为财务杠杆效益存在,使得债务的存在合理。随着债务增加,杠杆效益亦是水涨船高,高财务风险的背后是投资高回报的预期。研究说明,企业并购导致杠杆率增加,特别是在杠杆收购案例中。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流量归还负债的并购方式。杠杆收购旨在通过举债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并购企业的自有资金只占所需资金的10%,投资银行的贷款占资金总额的50%~70%,向投资者发行垃圾债券占收购金额的20%~40%.所谓的垃圾债券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发行的利息很高,但评级很低,存在较大违约风险的债券。高息垃圾债券的发行及大量投资银行的贷款使企业资本财务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并购企业必须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使并购中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抵消财务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股利和债息政策的影响及偿债风险

三、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确实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根底。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以下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导致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更多的股权进行交易。并购企业可能由此造成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目标企业不能带来预期赢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mg乖乖

答复采纳率:43.5%

2021-09-08

18:58

·

您已经评价过!

好:0

·

您已经评价过!

不好:0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响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平安性降低。假设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那么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

〔三〕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到达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本钱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假设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归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比方用短期融资来维持目标公司正常营运的流动性资金需用,用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来筹集购置该企业所需要的其他资金投入,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本钱,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并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降低财务风险。如何躲避和减少财务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采用恰当的收购估价模型,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目标企业的估价风险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防止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开展战略进行全面筹划,审定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在此根底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账面价值法、市盈率法、同业市值比拟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二〕从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以后,就应着手筹措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资金筹措压力最大。

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摊薄、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比方公开收购中两层出价模式,第一层出价时,向股东允诺以现金支付,第二层出价那么标明以等价的混合证券为支付方式。采用这种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于交易规模大、买方支付现金能力有限的考虑,维护较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收购后的巨大还贷压力;另一方面是诱使目标企业股东尽快承诺出售,从而使并购方在第一层出价时,就到达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的目的。

〔三〕创立流动性资产组合,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但假设降低流动性风险,那么流动性降低,同时其收益也会随之降低,为解决这一矛盾,建立流动资产组合是途径之一,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四〕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在财务杠杆收益增加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归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目标企业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杠杆效应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结构能否真正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取决于此。高额债务的存在需要稳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来偿付,而增强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必须:〔1〕选择好理想的目标公司,才能保证有稳定的现金流量。〔2〕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3〕在整合目标企业过程中,创造最优资本结构,增加企业价值。只有未来存在稳定的自由现金流量,才能保证杠杆收购的成功,防止出现不能按时偿债而带来的技术性破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本钱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2]田 进等。兼并与收购。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陈共荣等。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3

[4]邬义钧。企业兼并及美国企业五次兼并浪潮的启示。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 篇5

(一)并购企业对财务整合缺乏重视

有的企业只是盲目地扩大其企业营运范围,以为资产经营是支撑其长远扩展所能运用的唯一可行方式,缺乏对并购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只是想从并购活动中获得直接的利益,而不考虑并购财务整合和并购后如何发展和整合资源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并购后不但没有增值反而造成企业资产的贬值。

(二)并购企业忽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兼并和收购行为是企业期望将原来的项目整合在一起形成优势,并在企业并购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财务整合影响不如预期情况下,其核心竞争力基本都是下滑走势。所以,并购后的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并购企业能否取得较好的财务整合效应。

(三)并购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发展能力与企业的利润、资产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企业不重视核心能力的培育将使其获取利润的实力减弱,资产构架不合理也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该企业的财务整合结果不如预期,偿债能力将会大幅下降,由此也说明了偿债能力的变小会让投资人在债务上的投资提高,增加了并购企业的运营风险,造成整个资本结构不合理。因此,产生不合理的资产构架,延缓了财务整合的作用,令并购企业最终的财务整合过程不得不以失败结束,并购企业由此将遭受巨大的亏损,无法实现企业并购的预期目标。

二、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应对措施

(一)重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一大批并购企业成败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是处于并购后期施行的在财务方面的整合,所以一定要把财务整合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并购是容易的,但并购后的整合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及时和有效地对企业并购实施财务整合。财务管理不单单影响着企业并购规划是不是能够达成,更影响着并购企业是否可以对被并购企业达成真正的控制,因此它成为一个企业组织管理构造的中枢核心。开展并购活动的企业对财务进行整合是为了在并购后期通过对相关财务整合知识的积累在企业内构建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体制,将其在营运、投资融资等财务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逐步实现企业受益最优方案。因此,提高对后期财务整合的关注度是极其必要的,不然的话将影响到并购方后期整合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使最终无法达成预期目标。

(二)提高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和实力不一定都可以形成长远有效竞争实力,其核心实力必须是其所独有、当前和潜在的对手所没有的特殊能力;核心能力一定要是在客户注重的资本上有重大价值;它不能是别的竞争企业利用借鉴模仿就能轻松学到的一种实力;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竞争优势。通过合并和收购活动所需的元素,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将这些元素对并购后新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成为关键问题。国内大量企业依托着经济资本在近年间不断提高,就投身于合并浪潮中,筹集资本、人力,扩充企业实力,但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资源、企业的特点及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并购来升华这个空间。要想使企业核心实力得以提高,要先对并购企业处于顶层的财务资产进行整合,贯穿并购始终应注重企业核心实力发挥优势,有效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经过重新制定的发展规划指导,逐步发展和改善企业核心的竞争实力。企业并购后整合与优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联系。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获得的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独特资源、知识和技能,通过合并和收购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兼并和收购,兼并和收购是互补的,通过合并和收购整合新的企业竞争力,使此次成功地完成收购整合。站在并购企业的立场上,假设某企业目前拥有创造了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利用一系列的并购行为,它就能获取被并购企业拥有的文化及资本,企业就能因此方便于融入之前曾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力,继而持续使之扩大蔓延,最终为其并购战略目标实现以及成功完成整合提供了根本保障。因此企业并购完成后,应该把如何增强核心实力放进其经营规划中。

(三)加快并购后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

在并购后的企业,由于接管企业的并购债券,也为了筹集收购资金,会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和其他债务发行方式。这样可能会加重并购后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并购后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本结构更加不合理。因此,企业并购活动完成阶段需要对该企业的资本与债务开展整合,完善资产构架、改进财务现状、拉低资产负债比例。首先,加快实施资产整合。企业并购是为了利用并购来减少成本支出,拉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内资源进行更合理有效的设置。并购的结束,不能意味着并购方目标获得实现,一定要经过对并购企业两边开展各方面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取得既定的目标。在这当中对资产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经由资产整合之后资产的营运水平及效率、处置不好的资本、分离非核心的任务、再构优良资本能力均可以得到增强。其次,加快实施负债整合。在收购完成后的企业,兼并和收购因为接管企业兼并重组债务,或合并后的发展,采取贷款的形式和发行债券及其他融资,导致并购企业债务重组增加。如果并购企业自身资产构造就不合适,将导致其财务运行情况更加不好,加大了财务风险,导致整合效应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加快资产整合就是为了联系起并购方的资产状况,利用改善并购方资产构造及财务运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债务偿还能力。

财务整合说的是并购方监控被并购方的财务体制系统、对其会计核算编制合并监管,使其按并购企业现有的财务体制运行,从而使该企业营运、投资融资等行为运行能更合理掌控,实现利益回报最大化。企业扩展要求其进行财务整合,财务整合作为企业并购整合后能施展财务协同作用的根蒂,是并购方实现更好控制被购方的基础路径,同时也保障了能够达成并购战略目标。通过财务整合,企业可以建立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一体化管理,使所有的信息、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能最大化。在财务整合过程中,整合的内容基本有整合财务方针导向、整合财务成果和管理体系、整合会计核算系统和绩效评估系统。财务整合得以更好实施是依托了财务控制,缺少了财务控制这一环节的财务整合基本不会获得目标收益。

摘要:企业并购之后的整合过程是并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并购战略目标的保证,是凭借外力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的途径。分析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并购后财务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与优化,并购风险,财务整合

参考文献

[1]王妍.浅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J].中国商贸,2009,(15).

[2]甘庆华.浅谈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效应的实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6).

[3]姬书堂.浅议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J].经营管理者,2013,(31).

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探析 篇6

关键词:企业,并购,账务效应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普遍的经济活动。并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进入其它行业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 企业并购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企业并购有成功案例, 也不乏失败的案例。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存在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系、财务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差距, 在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账务效应是影响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 对企业并购的财务效应进行深入探析就变得非常重要。

1 企业并购能够产生的账务效应

1.1 企业并购可能加大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过程中, 财务整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财务整合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 需要对并购企业、目标企业的财务情况、外部经济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企业在并购过程中, 虽然丰富了产业结构, 取得了足够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设施, 但是如果企业并购战略目标与实际操作的并购无法达成一致, 就会给企业带来各种无法避免的财务风险。这种财务整合风险很容易影响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 进而导致企业不得不重新修定财务战略。但是企业如果重新修定财务战略, 对企业原有的整体布局也会产生直接影响, 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另外, 如果企业的并购进程比较缓慢或停滞不前, 那么企业并购的意义就会丧失, 就无法实现预期的发展战略、投资目标、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 那么企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企业在并购以后必然会出现财务机制运行受阻的问题, 因此, 企业在并购的同时, 还需要承担一系列不可预知的财务风险问题。

1.2 企业并购可以合理地避税

目前我国企业税收机制对各类不同资产征收的税费也是不同的, 在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方面与资本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并购可以为企业合理避税提供有利条件。比如自由现金流量较大的企业, 如果支付股利就会增加股东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回购股票就会改变股票行市, 并对企业及股东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然而当收购其它企业的股票时, 利用股票交易的盈余来抵补亏损, 就可以有效规避由支付股利所带来的即期个人所得税, 从而大幅压缩或延迟所得税额。但是, 如果并购方购买并购目标股票时没有使用现金, 而按照一定的股权比例进行转换, 那么就可以实现资产的转移与流动, 使资产所有者达到追加投资与资产多样化的目的;并购方可以采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 来抽取目标企业的股票, 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再转换成股票, 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资本收益税;另外, 在并购方负债率较低的情况下, 并购后企业的综合负债率会提高, 在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 企业的利息抵税效果将非常可观。

1.3 企业并购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

企业可以利用并购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 可以使企业获得需要的产权和资产。并购还可以实施一体化经营, 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从而保障企业的产品成本优势及价格优势, 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进行交易时, 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交易费用, 比如选择交易伙伴、交易方式以及监督交易进行时所发生的费用。企业并购后会利用其内控体系, 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以便协调相关经营活动, 减少交易环节、生产要素的购置、产品销售的费用等。当企业进入新行业或新市场领域时, 通常需要进行较大的投入, 然而通过并购这种手段, 可以对已有的网络系统进行优化组合, 并充分利用并购目标企业的现有关系网、社会资源、人力及物质资源等, 来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从而降低企业进入新行业及新市场领域的成本风险。

1.4 企业并购可以提高财务运作能力

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规模与经营实力, 并购可以使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使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得到大幅增强。通常被并购企业往往很难直接从外界获得大量的资金或资金成本过高, 缺乏自由现金流量是被并购企业的一大特征, 但是其行业的需求却不断增长, 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这种情况下, 目标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通常有效的并购, 可以运用有效的内部化活动及资金调度, 使目标企业从并购企业处获得大量闲置资金, 保证其投向回报良好的项目, 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使并购后的企业在资金方面得到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这种良性循环也能够为提升企业的内部资金创造机能, 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

2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的有效对策

2.1 重视并购过程的财务整合

成功并购, 并不代表企业并购成功, 评判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就是企业并购以来的财务整合是否成功。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企业的财务整合失败, 企业的战略整合、人力资本整合、文化整合等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并购企业应该借助所有内部资源和外部关系, 不断完善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确保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财务体系保持高度一致,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收益。

2.2 提高并购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 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成功案例及并购经验。企业并购不仅能够推动资金、人才、经营等方面的整合, 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进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基础保障。企业并购能够将最高层面的财务经营理念作为企业财务整合的出发点, 将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作为前提, 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内控措施、先进的资源调配水平, 来保证并购企业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另外, 并购企业也应该以调整企业经营方向的方式, 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3 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购企业不能忽略被并购企业原有的上、下游客户关系, 应该重视对原有客户关系的保持与维护。比如消费者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 如果消费者对并购企业的政策、管理能力不认同, 并购企业就很容易将消费者奉送给竞争对手, 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影响。另外, 当并购信息公开以后, 由于被并购企业原有的客户群对并购企业缺乏全面了解, 很容易让客户对并购企业产生不信任或抵触心理。因此, 并购企业应该使被并购企业原有客户明确和了解并购企业的经营、生产、服务及文化等情况, 以此来消除被并购企业客户的合作顾虑, 并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4 注重财务人员的整合

企业并购结束后, 并购企业首先要处理的, 就是被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从目前许多并购成功的案例上看, 并购企业实现对目标企业良性管理的关键途径, 就是选择忠诚度高、专业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来管理被并购企业。比如委派能力及责任心较强的财务主管。对于企业并购后管理层的甄选, 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如果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异, 且被并购企业原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 便可考虑继续留用这部分人员。如果原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比较欠缺, 则可以考虑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 从而全面保证企业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

3 结语

成功的企业并购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从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但是, 如果企业忽视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效应分析, 不能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措施对财务效应进行整合, 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甚至给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经营危机。

参考文献

[1]陈剑.企业并购财务整合效应实现路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1 (11) .

[2]杨文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效应研究[J].财会研究, 2009 (24) .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 篇7

一、文献综述

(一) 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对并购绩效的研究较为丰富, 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样本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但对于并购给被并购企业的绩效影响, 国外学者的结论基本一致, 即并购能给被并购企业带来显著的正收益;对于给并购方带来的影响, 则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学者研究认为, 并购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Ravenscraft et al. (1987) 考察了1950年至1976年期间美国400多家公司发生的6000次并购, 发现被并购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并购前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但在并购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Agrawal et al. (1992) 研究发现, 经过市场调整后, 并购企业绩效反而有所下降。Kumar (1985) 运用会计研究法对1967年至1970年间的241起并购事件进行的研究也表明, 并购公司在并购后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Manson et al. (1994) 以营运现金流量为标准, 对英国在1985年至1987年间发生的30多次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 表明并购使企业的营运现金流量有所改善。Firth et al. (1980) 、Franks et al. (1989) 和Limmack (1991) 对不同的并购样本进行了研究, 但结果基本一致, 即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远低于目标公司, 并购对目标公司的股东收益影响较为显著, 而对并购公司的股东收益影响并不显著, 甚至有负影响。同时, 部分学者认为并购既不能为并购公司带来收益也不会造成损失。Langetieg (1978) 对1929年至1969年间的约150次并购行为的异常收益进行了研究, 发现并购没有给收购双方的任何一方带来显著的异常收益率。Agrawal和Jaffe (1995) 对纽约证券交易所1941年至1961年发生的132起并购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也认为并购带来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不显著。Franks和Mayer (1996) 对在1985和1986两年间英国发生的共计33起恶意收购事件件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同样的结论。Ghosh (2001) 选取了同等规模的企业为比较样本, 研究了1981年至1995年间的并购事件, 也得出了公司绩效在并购后没有显著增加的结论。

(二) 国内文献

我国理论界对并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并购成为股市资源分配的最重要部分, 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大量的并购事件, 很多与并购后绩效评价相关的文献也得到同国外学者相似的结论。国内研究方面, 余光等 (2000) 研究了沪深两市在1993年至1995年间发生的所有并购事件, 发现并购公司的股东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而被收购方则能在并购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赵红英 (2008) 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民营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证明并购未为股东创造很多价值, 对公司财务绩效也没有实质影响, 所以民营上市 (或非上市) 公司在并购过程中不仅应关注量的因素, 而更应关注扩张质的因素。李善民等 (2004) 选取沪深股市1998年至2002年间发生的40起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表明并购后并购方的企业绩效逐年下降, 而目标公司的绩效得到提升。董继扬等 (2012) 对30支股票的6项财务指标进行处理, 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综合得分, 得到上市公司的并购从整体来看具有积极意义的结论。纪建悦等 (2011) 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 以2000年到2009年期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公司绩效与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表明公司绩效与财务关系相关, 管理者应对公司财务关系在公司绩效的提升中的作用给予充分重视, 并构建完善的财务关系体系, 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但也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并购事件能给并购方增加超常收益, 如李善明 (2002) 等基于事件研究法, 结果得出收购方存在正超额收益率。同时王谦 (2006) 运用财务指标法, 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海外并购方面, 徐静 (2012) 利用2005年到2009年期间210家国内上市公司进行海外并购的数据, 对比了我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情况, 运用会计指标法对公司并购后的长期绩效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并购后整体样本的绩效出现了并不显著的先降后升的结论。何先应等 (2010) 将2000年到2007年7月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海外并购事件作为样本, 利用长期事件研究法 (BHAR) 得出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长期绩效并没有得到改善。张彦等 (2010) 从相对较长的考察期通过财务指标研究法, 分析了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认为长期上跨国并购事件可以为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绩效, 但是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综上所述, 虽然近年我国对并购绩效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并未得出一致结论;并且研究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绩效的文献还很少, 研究国内外并购对财务绩效的不同影响的文献则更少。因此, 本文就对国内外并购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对比。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为使研究更为合理, 本文在综合考虑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的并购动机是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

假设企业的各项活动都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以提升企业的价值为目的, 而忽略经理人与所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等。

假设2:并购行为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变化会产生影响

假设3:不同的财务指标, 对并购行为发生后的绩效影响程度不同

假设4: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并具有可比性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8年~2009年发生海内外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上市公司并购前后财务绩效的变化来判断并购的有效性, 并对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进行了比较。数据来源包括《中国证券报》、《中国并购报告》、《上海证券报》、网易财经和巨潮资讯网等。同时, 剔除了数据缺失的公司、被ST公司、并购企业注册地为“避税天堂”的公司、并购最终未成功的公司等。最终确定了52起国内并购事件、16起海外并购事件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由于并购事件作用于企业内部, 直到体现在财务绩效上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因此本文以收购首次公告日所在的年份为基点, 记为T0期, 将考察期定为4年, 分别为考察并购前一年F-1、并购当年T0、并购后一年T1及并购后两年T2。

(三)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变量定义

基于财务绩效主要用于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改善的情况, 本文在综合考虑了我国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相关绩效评价的文献、《企业效绩评价规则》等的基础上, 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角度, 建立了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对企业并购前后的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状况进行考核。在各个角度的财务指标选取方面, 充分考虑了数据信息的定量性、可获得性和可比较性,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3个财务指标比率进行考察, 具体如表1所示: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中的因子分析法, 对样本公司各绩效周期所提取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出财务绩效。下面仅以国内并购后第一年为例进行并购绩效分析, 其他三个年份的国内并购和全部海外并购的分析过程此处省略, 仅列出计算结果。

(1) 因子分析模型效果的检验。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将总体的原有变量所包含的信息, 压缩成几个共同因子来表示, 实现减少变量的目的。因此, 因子分析的前提是原有变量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般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检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 现在以国内并购后第一年为例进行检验。本文中52个样本和13个财务指标的Bartlett球形检验值Sig.=0.000, 变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同时KMO值为0.673, 小于0.7, 但大于0.5, 效果差一些, 但可供参考。因此, 本文样本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 提取因子及因子载荷矩阵。综合考虑了特征值和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 本文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大的4个因子并获得相对应的因子载荷矩阵。因子分析的初始解如表1所示, 表1显示了变量的共同度数据。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的变量共同度, 全部为1, 表明原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以被解释;第二列是按照一定提取条件提取特征值时的共同度, 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因子方差贡献率如表4所示, 其中, 提取的4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是80.687%, 能够较好的反映原始数据信息。

利用方差最大法对正交旋转矩阵进行旋转, 得到标准化处理后的前4个因子的载荷矩阵, 如5表所示。表5中的各因子载荷都在0.5以上, 说明各个因子的归类效果比较好, 丢失信息有限, 因子提取较为成功。其中, 综合因子1在营业利润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上的载荷值较大, 尤其是对代表偿债能力的指标解释程度特别高, 因此综合因子1可以解释为代表企业偿债能力的因子;综合因子2在每股收益、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上的载荷值比较大, 说明综合因子2主要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综合因子3在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上的载荷值比较大, 说明综合因子3主要代表企业的现金流量能力和成长能力;综合因子4在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上的载荷值比较大, 说明综合因子4主要代表企业的营运能力。

(3) 因子得分及综合财务绩效得分计算。成功提取因子并旋转处理之后, 需要根据因子得分矩阵 (表6) 计算出4个因子的得分f1、f2、f3、f4, 计算公式如下:

将各公司经标准化后的指标值X1~X13带入上述公式, 即可计算出各个样本公司在国内并购后1年的4个因子得分f1、f2、f3和f4。然后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进行乘积求和, 计算出综合得分F1。

经计算, 样本公司国内并购的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的第二年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分别是:

样本公司海外并购的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的第一年、并购后的第二年财务绩效综合得分分别是:

其中F-1, F0, F1, F2分别表示国内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及第二年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G-1, G0, G1, G2分别表示海外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及第二年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

(二) 相关性分析具体如下:

(1) 整体样本的并购财务绩效分析。本文通过取各样本公司在各个时间窗中的均值, 作为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的整体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四个时间窗内, 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的整体样本公司的财务绩效变化状况如图1所示。

图1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在国内并购后的财务绩效相比于并购前并未出现改善, 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在国内并购的当年, 财务绩效较前期有所提升, 并购后的一年绩效略微提升, 但之后一期又出现明显下滑。因此, 如果以并购后第二年绩效值低于并购前一年的绩效值作为失败的判断标准, 则我国上市公司的国内并购交易大多数是失败的。另一方面图1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在海外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呈现出一个波动的过程, 并购当年财务绩效出现下滑, 并购后一年绩效大幅提升, 且幅度远大于前一年下滑的幅度, 之后财务绩效又下滑到并购前一年的水平, 海外并购带来的绩效改善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 海外并购只带来上市公司短期的财务绩效变化, 并未在长期内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没有为收购公司创造价值。

(2) 财务指标与综合绩效相关性检验。下面进行财务指标与绩效综合得分相关性检验以及均值检验, 来分析并购前后的变化。

注:DM-1、DM0、DM1、DM2分别表示国内并购的前一年、当年、后一年、后两年的绩效均值;WM-1、WM0、WM1、WM2分别表示跨国并购的前一年、当年、后一年、后两年的绩效均值。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 盈利能力与整体绩效有较强的相关性。较之国内并购, 海外并购中的相关性更强, 因此盈利能力在考察周期内的变化趋势与整体绩效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海外并购后的盈利能力下降, 降低了股东利益;而国内并购中二者的变动趋势则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国内并购后的整体财务绩效有所下滑, 但股东利益得到了提升。

(2) 营运能力和整体财务绩效的相关性一般, 且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的相关程度相似。在考察周期内, 运营能力基本呈下滑趋势, 表明并购活动使得企业的整体运营在短期内不太顺畅,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财务绩效。

(3) 偿债能力与整体绩效也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与海外并购相比, 国内并购中二者的相关性更强烈。在考察周期内, 偿债能力指标基本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代表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逐渐提高, 表明并购的发生使得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得到提升;但代表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并购后逐渐下降, 表明通过借贷资金来并购使得企业的偿债风险在加大。偿债能力指标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体财务绩效。

(4) 现金流量能力与整体绩效的相关性较弱。国内并购中, 现金流量能力指标呈上升趋势, 但并未扭转总体绩效水平的下滑。

(5) 成长能力与总体财务绩效的相关性也不显著。这表明, 并购对企业的成长能力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短期内效果欠佳, 最终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结论

本文以2008年~2009年间发生的52起国内并购事件、16起海外并购事件为样本,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国内外并购对财务绩效的不同影响。最终的研究结果是, 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对财务绩效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至少短期内未带来绩效的提升;国内外并购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 海外并购对企业的绩效影响波动性更大, 国内并购的影响更为平缓;另外, 并购行为中盈利能力的变化状况对整体绩效的影响最大, 其他四个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弱, 而且这种相关性在海外并购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例如样本选取的时间范围较窄、并购影响的考察期较短等。因此, 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 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Ravenscraft David, J Scherer, F.M.Life after Takeover[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87, 36:147-156.

[2]李善民、朱滔、陈玉罡等:《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配对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

[3]董继扬、田波、王要武等:《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4]纪建悦、李姣:《财务关系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投资研究》2011年第10期。

[5]徐静:《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分析》, 《特区经济》2012年第4期。

[6]何先应、吕勇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长期绩效研究》, 《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24期。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管理 篇8

一、并购前期调研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中,前期调研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常参与的部门包括人事、法务、财务。因前期调研的结果将作为企业决策机构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若调研不充分,未对关键问题做出揭示,可能会对并购决策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作为财务部门,应当更多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情况,存在的财务风险、或者事项等,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1.系统了解并购企业的资产状况。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不同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变化,作为财务人员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并购企业的财务核算情况,避免资产负债表虚胖。重点应该关注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主要的负债、企业表外负担等。通过调研,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大体的评价。

2.了解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在前期调研阶段,应当对财务风险予以充分关注。内部风险包括: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完善与否、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决策能力以及资本结构等,外部风险包括税务风险、担保风险、诉讼风险等。了解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外部相关机构了解、内部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取得。

二、资产评估中的财务管理

从目前并购的通行做法看,在前期内部履行完调研程序后,企业会对并购事宜做出初步意向性方案。资产评估作为后期的谈判基础与依据,往往会聘请中介机构对拟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因此资产评估极其重要,故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也显得举足轻重。从目前来看,资产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几个要点:一是聘请中介机构,应当聘请具体良好资信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通行的做法是选择几家意向性合作伙伴,然后结合报价、资信以及前期合作情况等相关情况进行选择;二是选定评估基准日,基准日的选择对评估结果以及报告后期的有效期造成影响;三是确定评估范围,应当将所有的子公司、孙公司纳入评估范围。四是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从目前来看,评估的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等,不同的评估方法结果可能会相差很远,财务部门应当关注中介机构评估方法的适当性。

由于拟并购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性,以及获取信息的不对等性,在评估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潜在风险。一是担保风险,很多企业因融资的需要,会与别的企业形成互保关系。评估过程中,应当对该事项进行充分了解,识别互保风险。二是或者事项风险,通过现有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论证,与高管、法律顾问、财务人员等多方面人员的交谈,来识别企业存在的或有风险。三是分析重要合同,往往重要合同会对后期拟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应当对重要合同进行重点分析。四是重点关注土地使用权、开发支出、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关注其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从目前多数企业的收购价格来看,评估溢价主要集中在无形资产,但因无形资产评估结果往往很难真正评判,因而成为后期谈判的主要争议点。

三、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

在资产评估工作完成后,参与并购的各方会对并购价格进行商谈。对于财务管理而已,最重要的就是并购价款的支付方式。企业并购会涉及不同的财务方式,这些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对收购企业带来不同的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价值。

在现有金融工具的限制下,已经被采用的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现金支付方式,是指收购企业通过支付现金获得目标企业资产或控制权。现金支付方式需要收购企业筹集大量现金用以支付收购款项,这会给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和风险。二是证券支付方式,是指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新证券(股票或债券)以换取目标企业(资产或股票)的并购过程。它又包括股票支付方式、债券支付方式以及混合证券支付方式,股票支付方式的选择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控制权,而债券支付方式的选择又会给企业带来债务压力。三是杠杆收购,是指少数投资者通过负债(通常是高负债率)收购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份。在我国,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资产置换支付、混合支付、承担债务等方式,其中以现金支付方式为主。收购企业应当权衡各种方式对企业的利弊,若资金流不是足够顺畅,应当尽可能减少现金支付方式的金额,同时选择合理融资方式,避免自身资金流断裂风险。

四、并购后的财务管理

整合是实施并购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没有成功的整合就难以实现成功的并购。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的基础,成功的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成功的前提,是实现并购终极动因的重要保证。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财务目标的整合。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只有在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引下,新的财务管理组织才能正常、有效地运行。收购企业应当通过内部培训、宣讲等多种方式,将企业的财务目标尽快传输给并购企业,同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引起并购企业不满,增加并购后整合的难度,从而实现有效整合。

2.财务制度的整合。

财务制度的整合就是企业所实施的一系列财务政策的选择,包括财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投融资制度、股利分配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整合,指导并购企业建立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吻合的各项财务制度。在核算制度的选择上,尽量使并购企业与收购企业做到一致。

3.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整合。

并购前,基于不同利益主体地位,并购各方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存在较大差异,人员配置的标准同企业各自的经营规模、业务流程、组织目标相适应。并购后需要统一并购各方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通过对合适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派达到对被并购方财务管理的根本控制。首先应当明确各个岗位、各个人员的具体职责,细致分工、权责明确,做到权、责、利均衡对等,防止岗位的冗杂,避免人员的浪费。再次,通过建立健全对各责任中心的考核,统一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统一全公司人员和机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4.资金的整合,特别是货币资金的整合。

资金的持有是有成本和风险的,并购后由于持有资金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资金的结构不合理,持有成本和风险发生了变化,因此,财务整合也应对资金的持有量和资金结构进行合理化整合,以降低资金成本和持有风险。应当尽快建立与并购企业相适应的资金管理制度,采取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等手段,以现金流为纽带,以信息流为依据,防范和控制财务及经营风险。同时,可以结合收购企业的实际管理办法,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5.存量资产、负债的整合。

企业要实现降低营运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并购目的,就必须对并购各方的资产、负债进行整合,重新配置,优化组合。并购的前期,重点应当理顺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对一些带息债务,分析其合理性,减少不合理费用。对于资产,应当清收不合理的占用。

6.预算体系的整合。

预算是一种目标价值,预算体系是一个以目标价值的实现为轴心的运行体系,它不仅把企业的各种资源与实现企业价值联结起来,而且这种联结是以目标价值为基准的,企业的所有行为只有通过预算体系才能整合到实现价值上。企业并购必然带来不同价值目标、不同企业行为的结合,因此,必须通过预算方式的整合来实现价值目标的统一、企业所有行为的协同,只有构筑起科学、完善的预算体系,才能实现并购整合的成功,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浅谈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篇9

1 并购与财务风险的含义

并购, 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 又称吸收合并, 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 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 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 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 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 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2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 虽然企业并购有利于市场资源整合的效率, 但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原因:

2.1 并购前的战略决策失误

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 也是公司战略行为。如果决策者对本公司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 并且对于自身的拥有资源情况不清楚, 对目标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比较盲目, 从而产生并购仅是由于偶然因素或领导者的个性而突然对目标公司产生兴趣, 毫无准备就卷入并购浪潮, 很容易出现战略决策上的巨大风险。

2.2 企业价值评估失准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 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 同时将其作为成交的底价。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有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 其原因如下:

2.2.1 信息不对称

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有意隐瞒。在并购过程中, 目标企业的管理人员会为了提高公司价格, 而有意隐瞒公司的财务潜亏损、负债等不利消息, 夸大技术专利、品牌价值、市场地位等无形资产, 从而造成收购方决策人做出错误的评估结果, 最后导致并购的终结或者整合失败。

并购企业缺乏获取真实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若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 报表等财物信息还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获得, 但真实性不能完全保证, 而且无形资产也很难具体衡量;而若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 缺乏有效地获得对方财物信息的途径和方式, 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 从而导致评估结果偏离企业实际价值。

2.2.2 缺乏合理的并购评估方式

目前常规的并购评估方式主要有三种:账面价值法、市场价值法和收益现值法, 其中由于市场条件的限制和信息的不对称, 无端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和复杂度, 所以很少使用市场价值法, 多采用的是账面价值法和收益现值法, 而这两种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 账面价值法考虑的是目标企业资产目前的价值, 它反映的仅是企业历史的成本, 不能够反映目标公司的未来获利能力;而收益现值法考虑到了企业未来的收益增值, 但它具有明显的缺陷, 即预期收益额预测难度较大, 受较强的主观判断和未来不可预见因素影响。

2.3 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所需的资金, 可以利用自有资金, 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对外举债筹集。如果融资安排不当, 或融资的资金前后不相衔接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以自有资金并购, 可能造成机会损失, 特别是抽调本企业的流动资金用于并购, 还会导致本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困难;利用债务融资, 如果债务比例过高, 而并购后的实际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时, 将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发行股票筹集并购资金, 相应的融资成本较高, 而且, 当并购后的实际运行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 会使股东利益受损, 从而为敌意收购提供机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由于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融资风险。

2.4 支付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 支付是完成并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 并购主要有三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如果选择的支付方式不当, 就会带来财务风险。

现金支付是并购方一次或在指定的时间内分几次支付现金给目标产权的所有者, 借此取得标的的所有权的并购行为。其弊端有两点:一是收购方短期内要有大笔现金支出, 公司压力很大;二是出售方收到现金后, 账面上出现一大笔投资收益, 应交的收益所得税也会增加。

股权支付方式是并购方通过增发新股, 以新发行的股票交换被并购企业的股票, 或者发行新股取代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的股票, 从而取得对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权。股权支付有如下缺陷: (1) 对并购方而言, 新增发的股票改变了其原有的股权结构, 可能减弱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2) 股票的发行、增发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要经过层层审批, 发行成本高、时间长, 有可能延误并购最好的时机。

混合支付是主并企业的支付方式为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组合。由于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资本结构偏离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 而且混合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 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 这样会延迟整个并购进程, 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3 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措施

针对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可考虑采取下列措施, 降低财务风险。

3.1 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

并购前, 并购企业应对自身实力 (特别是资金实力) 、未来经营和发展方向进行客观分析。更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 考察目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前景等。

3.2 审慎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充分重视并购前的尽职调查。为了减少在并购中不慎落入财务陷阱的概率, 在实际操作中, 应该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聘请等, 它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 主要目的是防范并购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同时, 应有针对性地调查目标公司的隐形债务。及时用公告形式对外发布信息, 通过社会反馈了解目标企业的隐形债务问题。

合理选择定价方法。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 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价值。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的资料信息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目标公司的合理评估方法。

3.3 控制融资风险做好并购融资预算。

并购融资需求资金是指并购企业顺利完成并购交易, 并使目标企业能正常运转而需要融通的资金。强化并购资本预算是企业并购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有力措施之一。并购方在并购前应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求进行核算, 据此制定出并购企业所需的资本预算。

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融资方式的选择同企业的资本结构密切相关。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 并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企业内部积累。其次考虑选择合适的外部融资方式, 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最后考虑的是利用证券市场, 发行有价证券获取融资。虽然这一方法有诸多缺点, 但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仍是一个强有力的融资渠道, 所筹集的资金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3.4 采取并购支付方式的多样化

企业应立足于长远目标, 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 在支付方式上采用现金、债务和股权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如果并购方预期并购后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获得较大的盈利空间, 则可以采用以债务支付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 利用债务的税盾作用, 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足, 资金流入量稳定, 且发行股票代价较大, 则可选择以下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

3.5 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 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协议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文件、义务、治理、保密、非竞争、陈述及保证和赔偿等。因为在调查中往往不可能深入到每个细节, 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签定法律协议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 在企业并购的活动中, 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财务风险贯穿并购活动的全过程。因此, 在企业并购中, 应当对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管理和防范, 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通过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 实现并购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毛敏, 张小燕.企业并购的财务分析[J].经济师.2002 (7) .

[2]郑慧, 时杰.企业并购财务问题分析[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

[3]费国平.换股并购引领并购新浪潮[J].2006.

[4]陈共荣等.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3) .

[5]张海涛.知识型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篇10

一、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成因

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 通常包括目标企业 (被并购方) 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并购资金的筹集方式、支付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重要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都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表现及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

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可能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不能准确的评估所造成的损失。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并购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由于目标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充分、甚至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情况, 造成并购企业或评估公司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很难准确的判断, 并购企业有可能会以高于目标企业实际价值的并购价格出价, 导致了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或以更多的股权来进行置换, 由此可能造成了并购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以及过多的现金流出, 使并购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影响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会计政策可选择性

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得目标企业的财务报告或并购本身的资产价值评估可能存在着人为操纵, 并产生相应的风险。如果目标企业不及时披露与自身重大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 就必然会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进而产生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2) 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重要的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

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或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报表中的大部分数据的填制是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主的。出于会计的稳健性考虑, 目标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比例是根据历年的经验数据和相关的税法所规定的, 这就使一些重要的或有事项 (如或有损失) 、期后事项可能被忽略或是刻意隐瞒了, 这将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产生干扰, 使得并购方可能对目标企业估价过高, 以至于现金流出过多。

(3) 财务报表存在的局限性

从多数情况来看, 并购企业着重关注被并购方所提供的年度财务报表, 在分析了年度财务报表以后, 再作出并购的具体决策。但是财务报表存在着不能真实反映被并购企业经营状态的情况。比如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人力资源模式及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对企业价值影响问题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

(4) 外部环境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上市公司股价受投机因素影响的比重较大, 对目标上市公司的并购按照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并购的理论价值。如果按着市场价值并购, 并购企业不是物有所值的付出更多的财务资源, 进而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2. 并购的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融资有内部和外部融资, 企业并购融资一般采用外部融资, 而外部融资又通常采用杠杆并购。杠杆并购指的是并购方以少许本钱为基础, 其他所需资金则是以发行债券或向金融机构借款来筹集。就并购企业发行的债券来看, 由于并购风险高, 并购方为了吸引投资者购买债券, 可能会发行高利率高风险的债券, 以高利率吸引投资者。因为融资成本高, 企业并购后的现金回流可能不够支付本息, 从而导致破产。因此, 杠杆并购存在的融资风险大多取决于并购后的目标企业能否在未来提供足够多的现金流量来偿还企业的债务。

并购企业如果采用外部融资的方案, 还要考虑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我国关于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 例如, 直接关于《并购法》的法律规范还没有形成。《公司法》中关于并购的实施细则也没有颁布, 现有的条款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证券法》中对于公司债券发行有严格的规定, 融资的限制性条款多。实际工作中, 一些试图发债并购的企业往往被审批部门拒之门外, 难以通过杠杆并购来实现资本扩张。

3. 并购支付的流动性风险

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如果采用现金支付, 要考虑现金支付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并购后的资金紧缺, 在短时间内不容易筹集到资金, 再加上企业背负过多的负债, 从而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因此, 流动性风险是企业并购时采用现金支付需考虑的问题, 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比重是企业资产流动性好坏的重要表现, 如果它们占资产的比重越高, 流动性就越强, 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就强, 越能迅速、及时筹集到并购所需现金。并购企业有过高的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比重, 虽然拥有大量的流动性资金, 但会降低企业长期资产的比重, 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能力, 过多用于并购的现金流储备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营运资金使用, 增加企业日常经营的风险。

4. 企业的并购整合风险

并购整合风险指的是并购企业在整合被并购企业经营控制权时所遇到的不确定性问题。实施并购后, 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事、财务和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整合, 尽快实现并购的目标。但是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财务组织机构等有所不同, 整合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摩擦, 如果不能及时、妥当地处理, 不仅会抵销并购所带来的利益, 甚至会对并购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不利影响。财务整合是并购整合中非常重要的整合, 由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财务治理与内部控制制度、适用的税收政策以及合理避税政策不同, 需要整合并形成正能量的财务效应。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的核心, 财务整合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提高, 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依赖企业财务资源有效使用, 财务整合实质是财务资源优化和有效使用。

三、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企业防范并购的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善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合理确定目标企业价值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因此并购企业在并购前, 应该充分调查研究, 聘请相关的专业中介机构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估。并购方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评估机构等审查评估目标企业的发展战略, 可持续经营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 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作出合理、审慎的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请双方认可的权威评估机构对目标企业真实价值进行评估。

对同一个目标企业的评估, 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 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价值。企业价值的估价方法通常由贴现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账面价值法、市场价格法和清算价值法等。因此, 并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并购动机, 明确目标企业在并购后是否继续存在以及对目标企业的资料掌握是否充分等因素, 并与评估机构沟通, 由评估机构采用合适的方法合理评价目标企业价值。当然并购双方还要协商, 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并购价格。

2. 选择适当的融资和支付方式, 降低并购的融资风险

并购方在确定并购资金的需要量后, 应考虑如何筹集并购资金。资金的筹集方式和金额的多少与并购企业采用的支付方式有关, 而支付方式又取决于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目前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 其中现金支付方式的资金筹集压力最大并会产生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因此, 并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能够获得的流动性资源、每股收益的波动、股价的不确定性、资本结构的变化、目标企业的税负等情况, 合理设计并购的支付方式, 也可以将并购的支付方式设计成现金、债务与股权相结合的各种组合, 以满足并购双方各自的资金需求。融资和支付方式一方面要考虑并购的交易规模、并购方支付现金能力, 维持并购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范围, 减轻并购后的巨额还债压力。只有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稳定, 才能保证企业杠杆并购的成功, 避免出现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带来的清算风险。另一方面要考虑让目标企业的股东出于获得现金的诱惑, 承诺尽快出售股权, 从而使并购方尽快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 尽快完成并购。

3. 加强并购过程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并购企业在并购后应充分考虑到自身和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 通过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来完善资本结构, 这就要求并购企业要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来进行安排并购。因为流动性风险指的是企业不能及时提供资金来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所以需要通过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匹配, 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来降低该风险。并购企业需要分析资金负债的期限情况, 调整未来现金的出纳, 找到恰当的时机, 运用现金流入来填补现金的流出, 进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 防范流动性风险。应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 同时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 加强企业的变现能力, 可以满足并购企业债务到期的支付需求, 降低流动性风险。

4. 加强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整合, 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

并购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控制权, 并且调整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事、财务和企业文化等内容, 这只是完成了产权方面的调整。真正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 还需要财务整合, 可谓“并购容易整合难”。整合后的企业要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树立财务管理理念, 优化财务机构设置, 重新划定财务权限, 实行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 使并购双方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财务整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中心环节, 它不仅关系到企业并购战略意图能否得到贯彻, 而且关系到并购方能否有效控制被并购企业, 以最终实现并购目标, 即实现整合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并购方通过并购完成企业扩张, 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被并购方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 是企业实现资本运营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并购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然后针对风险的形式和成因,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66-79.

[2]钱海波.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J].财会通讯, 2006 (1) :30-33.

[3]牛文霞.浅议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财会研究, 2007 (9) :46-47.

[4]李太山.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2) :220-221.

[5]卢占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8) :38-39.

[6]曹德芳, 毕军来.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本质研究[J].科技信息, 2007, (15) :257-259.

[7]卢永红.我国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J].企业经济, 2014 (5) :185-188.

[8]申冬青.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 2014 (8) :117-119.

[9]Jeffrey·C·Hooke.M&A:A Practical Guide to Doing the Deal[M].Wiley, 1 edition, October 7, 1996:34-40.

上一篇:颜料废水处理工艺下一篇:工作结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