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语言四篇

2024-08-09

鲜活语言 篇1

一、积累书本语言, 让描写更加传神

1. 模仿句式趋规范

课文具有经典性、可读性, 是学生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描写春天的美景, 有郑振铎的《燕子》;描写一种植物, 有季羡林的《夹竹桃》;刻画人物, 有《詹天佑》《轮椅上的霍金》……课文的语言充实, 修辞的运用也准确丰富, 或比喻, 或拟人, 或排比……引导学生把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背诵, 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进而模仿课文语言进行有效地描写, 就能让学生学着运用各种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构词, 让习作的语言更加规范。

如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描写一段人物的动作来反应人物的特点, 有的学生写“忽而跑, 忽而跳, 忽而唱, 忽而笑”来反应人物内心的快乐;有的学生写“忽而皱眉, 忽而搓手, 忽而抓头, 忽而踱步”来反应人物内心的着急。在描写家乡美食《马蹄酥》时, 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式进行了有效地模仿。“马蹄酥甜而不腻, 酥而不黏, 轻轻咬上一口, 香味溢满嘴巴。马蹄酥入肚, 口中仍是甜津津的, 让人回味无穷。有朋友从远方来, 边吃饼边谈心, 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饼香飞溢四周。”

2. 引用名句显意蕴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晓声, 观千剑而识器。”同样, 只有广博的语言积累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宝库。特别是一些名句, 如诗句, 名言等, 学生如果能将有用的材料、生动的语言记录下来, 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自如地运用, 就能做到文字洒脱, 彰显灵性。正所谓:“胸藏万卷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

有学生在描写自己的阅读体会时这样说:最近我看了一本课外书——《纯真年华》, 收获可真不小啊!古人说的果然没有错,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啊!看样子只有多阅读, 多看书, 才能有收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 我一定要踩着这阶梯一步步前进。书啊, 我渐渐地爱上了你。

二、发现生活语言, 让表达更加生动

1. 巧用俗语显形象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让学生从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谚语、歇后语中捕捉、积累语言, 丰富自身的语言储备, 在写作时, 学生就能信手拈来, 觉得有话可说, 有话要说。如在描写生活场景的片段中有些学生这样写:妈妈发现给哥哥订书报的钱被他偷偷地花掉了。哥哥自以为干得天衣无缝, 可是, 纸包不住火, 事情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气得吹胡子瞪眼, 对哥哥说:“你别总是自作聪明。要知道你躲得了初一, 躲不了十五啊。”看着哥哥那垂头丧气的样子, 我悄悄地在一旁说:“哥哥, 你不是常告诉我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吗?怎么这回自己倒糊涂起来了。哥哥难为情地吐了吐舌头。唉, 这个糊涂的哥哥呀!这样的语言表达, 意思明确, 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读来富有情趣。

2. 活用歌词展魅力

歌曲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学生对歌词也有特殊的记忆力, 许多歌词都能熟记于胸。在习作中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一些歌词, 能渲染情感, 更好地表情达意, 也能尽情展现语言的魅力。在小学毕业前夕, 让孩子们回忆一下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写下心里的感受。有个学生巧妙地给了《我爱我的家》的歌词进行了改编:在这离别的时刻, 我想说“我爱我的家, 老师同学一家, 爱就是互助, 大家共同进步。我爱我的家, 老师同学我的家, 爱就是感谢, 深深埋藏心底。我一定会记住我们这个可爱的家。”巧妙的歌词改编准确地表达了他的内心, 让他的习作成为了毕业前夕孩子们反复传唱的班歌呢!歌词在习作中显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三、学习时尚语言, 让叙写更加风趣

1. 借用广告语现幽默

广告语是有声语言, 读起来朗朗上口, 又很讲究韵律美。在习作中偶尔加以恰当地运用更能为文章增添不少色彩。一次教师节, 有位老师突发奇想让孩子们用发短信的方式向老师祝贺节日。孩子们感到新鲜, 一个个自创了很多的祝福语表达对老师节日的问候。习作时学生语句生动。“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只收短消息”。这一句老师趣编的广告语也成了学生习作中的一大亮点。学生这样写道:今年的教师节, 我们用特殊的形式向老师表达特殊的祝福。一张张贺卡消失了, 一个个给老师发去了短消息。真是“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只收短消息”。呵呵, 今年的礼我送得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啊!广告语以其特有的广告效应给学生的习作带来抹不去的幽默。

2. 运用流行语添诙谐

眼下, 流行的事物代表着潮流。语言更是以它的流行性深得人心。孩子们也是流行一族, 对这些流行的事物颇感兴趣。小品是老老少少都喜欢看的节目, 孩子们在小品中笑, 也在小品中积累!记得那年刘谦的魔术给孩子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那几句经典的台词更是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把它们恰当地运用到了习作中, 就为习作增添了几份诙谐的韵味。记得在写怎样区分生熟鸡蛋这一次实验的时候, 有个孩子这样写:“怎样才能来区分生熟鸡蛋呢?有人说用灯光照, 我看他眯着眼睛对着灯光照了半天, 也没看出什么结果来。他居然说是灯光太暗。我胸有成竹地说用转动鸡蛋的方法一定能行。同学们都屏息凝视。接下来就是由我来见证奇迹的时候了……

读着孩子们这样富有情趣的语言, 不禁让人哂然一笑。而这样的句子, 是只有智慧的孩子才写得出来的。智慧, 成就了诙谐的语言;语言, 促进了孩子的智慧发展。

语言, 是我们表情达意的工具。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 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 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是怎样好的呢?”

作文语言话鲜活 篇2

关键词:作文语言 鲜活 关注生活 注重积累 力求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文从字顺。作文表达上要做到“文从字顺”,学生就应该有丰厚的语言底蕴,表达以鲜活的语句,方能行文如流水,文彩飞扬。有时候,一篇作文可能因为一个灵气飞动的段落,或者一个鲜活的句子,甚至于一个晶莹的词语都会让阅读者铭记于心。所以鲜活的语言是作文成功的基石。那么,如何使作文语言鲜活起来呢?

一、关注生活

生活处处皆学问。作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学生生活的反映。学生在学校里应注意老师、学生的言谈;回家里应留心家长、邻里之间的话语;到街市上应留意顾客、商贩的语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笑一侃,都是内心的流露,无不烙上他们身份及时代的特征。同学们应细心品味,加以吸收。劳动人民的俚言俗语,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养儿防老,积谷防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见高山,那知平地。”“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常挂在人们口头上的语言,不仅浅显易懂,而且有的富含哲理、有极强的生命力,假如学生能理解,注意积累并加以运用(要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必将为作文增色添彩。

二、注重积累

1、课堂积累

语文教材内容多选自中外文学的精典篇目,对学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思想有深度,而且在文彩上也各具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嘱咐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生动的词语做好积累。在积累时,应掌握其音、形,理解其词义及其具体语言环境,并学会运用。

2、课外积累

中外文学精典作品,浩如烟海,我们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只是其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要想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必须到书海中遨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有选择的借阅图书,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充分感受中外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感悟其高深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特色的同时,做好富有特色词语的积累,摘抄生动的片断,并用心去体会,去品味,烂熟于心,以便将来学以致用。当代报刊以其内容丰富、报道及时、文笔生动为广大读者所称道。而农村的初中生读报刊的很少,自己订报刊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不能了解文学的时代气息,不能了解一些新鲜的词语,无怪乎一些学生写作文沉醉于陈词滥调而无新意了。所以应动员学生订购优秀报刊,可以让家庭较宽裕的学生订一至二本优秀报刊,困难的学生可几个学生一起凑钱订阅一份优秀报刊,也可动员家中有报刊的同学带到学校,与同学共享。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当代文学的脉搏,开阔了视野。应注意积累其中的新颖的词语和优美的片断,词语要达到掌握其音、形、义,学会运用;片断要达到熟读成诵。

三、力求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篇作文,如果没有一、二个鲜活的词语,没有一、二句灵气飞扬的句子,就会让阅者读而无味,如同嚼蜡。所以要求学生对词语、句子在积累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给作文注入新鲜的血液。

1、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其能力

创新就是不囿于旧框框,打破常规,冲出固有的思维定式,从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去思考。课堂上,老师应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其中“抱、掐、摁、握、衔、扣”等动词运用很有特色。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思考题:①句中“掐”能否换成“按”,“摁”能否换成“压”,“衔”能否改成“咬”,“扣”能否改成“握”?并请说出具体的原因。②句子“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中“半块”能否改成“整个”?并说明原因。③文中“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各种各样”能不能去掉?并说明原因。通过比较,举一反三,才能让学生悟出文中这些词语运用的准确、形象,从而启示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词语时要加以推敲。课堂上应加强对学生词语创新的训练。如给词语造句,用一个句子说一段话,扩充句子等。教学《醉翁亭记》一文时,我在对“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进行解释,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这个句子说一段话,有的同学这样说道: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全世界正义人民的反对,以伊拉克拥有大量杀伤性武器为由,焊然发动了对伊战争,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只不过是为了掠夺他国的经济资源而制造的借口罢了。片断中运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恰如其分,“焊然”、“掠夺”使用准确。通过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2、运用方法创新

⑴、旧词翻新,就是在旧有词语的基础上,更换个别词语。

①、相对或相反:公安——私安天才——地才大小姐——小大姐

②、颠倒顺序:和平——平和 职称——称职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③、谐音替代:默默无蚊(闻)孔夫子搬家——净输(书)

⑵、仿写句子,就是模仿原来句子的形式,运用词语创造出新的句子。

①、垒城不觉晓,处处闻牌倒,夜来推牌声,输钱知多少

②、青春有泪不轻弹

③、男子亦顶半边天

⑶、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创新

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创新词语。如:春天到了,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象梳子梳过一般,齐刷刷的。句中由于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苗的整齐和盎然生机。

⑷、妙用词语求创新

古人写诗文讲究,炼字炼句。诗人贾岛便以苦吟著称,其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推敲”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作文语言也贵在锤炼,一个同学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到,“月牙儿象一把镰刀,悬挂在树梢,那宝石一样晶莹闪烁的星星,镶嵌在蓝色的天幕上。”其中“镶嵌”一词用的非常形象而生动,当老师让他谈谈写作经验时,这个同学说自己之所以用这个词语,主要受到了原来读过的一篇小说中词语的启发,是它们给了自己灵感。是啊,同学们应该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求创新。

鲜活语言 篇3

一篇好文章,语言美是必不可少的。人们所说的美文,主要就是针对语言美而言的。而有些学生写文章时,总是信笔涂鸦,很不注意推敲语言,是导致语言平淡的主要原因。其实,只要在写作中稍稍下点功夫,有时就可以收到化平庸为神奇的效果。

一、要巧于修饰、润色语言

比较下面这两个句子:

①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下来了。

②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下来了。

①句就让人感觉很直白,②句只是加上“性急的”修饰了一下,就把黄叶拟人化了,整个句子就让人觉得充满了情味,意境也就出来了。再如: ①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②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的”,充满了情味)①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漂落。

②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漂落,雨丝长愁丝更长。

(加上一句,情景交融)【动动手】

1、又考砸了,我感到又失望又苦恼。

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2、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二、要学会变笼统为具体

具体是一种美,运用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能不能写具体。而在学生作文中,却经常出现一些笼统的、表达平平的语言。比如写“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语言就是笼统的、抽象的。如改为“这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的磨擦沙沙作响”,这样写就具体些了,但给人的感觉不新鲜。

再如写“胖”,如果写成“这个女人长得很胖。”就很笼统。如写成“这个女人胖得就像刚刚发开的面团。”就具体多了,再看看契诃夫是怎样写的“她的脸胖得发亮,皮肤已经不够用了。睁眼的时候必须把嘴闭上;张嘴的时候必须把眼闭上。” 具体,就是要将事物写得可闻可睹可摸可感,而且要尽量给人以新的感觉,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

【动动手】

1、今天天气真热。注意:描述中尽量不出现“热”字。

水在杯子里沸腾了,柏油马路冒着烟,知了热昏过去从树上掉了下来。周围的空气像熊熊烈火般的燃烧,让人喘不过气来。

2、这只小狗可爱极了。

一只小狗在我家的院子里吃着香喷喷的肉骨头,不时的翻滚着,可爱极了。

三、要善于巧妙地组合语言

有时把一些看似简单、直白的句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也能达到一种“常字见奇,陈字见新”的语言效果。

比如:一同学写一家人走亲戚时,由于意见不统一,爸爸妈妈闹矛盾:“妈妈要走,爸爸要不走。接着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这段文字组合的就很成功,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却于质朴中见到了作者语言的功力。

再如:一同学描写班上的三个女生“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全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巧妙的语言组合同样也别具情韵。

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有语言华美才是好文章,于是拼命地追求一些好词好句,结果却让人觉得华而不实。其实,“话须通俗方传远”,简单朴素的语言组合,也许更能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

【动动手】将学过的古诗词串烧起来,写一段话。

饭桌上,看着堂妹将饭粒撒了一桌,我的脑海立即浮现出农民在烈日下挥汗如雨,辛勤耕作的情况,不禁脱口而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夜深人静,看着月亮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晖,我深深地陶醉其中,吟诵起“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佳句;每次春游前,看着妈妈早早起床,为我精心泡制三明治的背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会萦绕在我的心头,低吟浅唱,象一股涓涓细流在心里静静地流淌。

四、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的“制造”方法

有句话叫“机智出幽默”,也就是说,幽默的语言都体现着某种机智,比如说戒烟很不容易,一般人会说“戒烟很不容易,我几次想戒都没有戒掉。”而马克吐温用完全相反的说法来表示同样的意思:“戒烟其实很容易,我每年都戒好几回。”这样就有了强烈的幽默感。幽默的语言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多读一些幽默故事,在生活中多多留心观察说话幽默的人怎样表达,把他们的话据为己有,对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就很有益处。比如,有的同学把被老师叫去批评说成“老师可器重我了”;把抄别人的作业说成“就是我自己用手写的”等等,就有很大的幽默成分。用的多了,我们就可以摸索规律,掌握一些诸如错位反差、错误搭配、褒词贬用、正话反说、谐音双关等幽默语言的“制造”方法,慢慢地就会使自己文章的语言幽默起来。

例:终于下雨了,等我跑回家时,浑身是水,我只好“阿嚏、阿嚏”地表示感谢。

面前是一锅沸腾的题海,油烟四起,我们在这个油锅里拼命挣扎,忍受着煎熬。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就要在写作中重视语言的学习,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语言技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平时多记、多思、多练,就能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收到“化平庸为神奇”的效果。

【方法】

文采斐然类

有文采,是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对于中考满分文而言,对语言的要求,各地评卷说明中都有明确规定:要有文采。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文句有意蕴。我们不妨看看几则来自满分作文的片段:

1.诗词名句,显示文采美。

片段采撷:记得一个诗人说过:有时,天晴着,心却下着雨;又有时,天下着雨,心却晴着。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2007年山东滨州满分文《让阳光永驻心中》)[眉心飞语]为了说明要“敞开心扉,让阳光永驻心中”的道理,考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此处开头引用的诗句,有情理,有哲理,耐人咀嚼,显示了考生宽广的阅读,深厚的积累,丰厚的底蕴,有着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赏心悦目。

2.生动鲜活,充满生活美。

片段采撷:心中有美,花儿更加鲜艳!心中有美,阳光更加灿烂!心中有美,生活就是春天!

(2007年山东滨州满分文《让美永驻心中》)

[眉心飞语]本结尾以排比形式出现,工整而有余味无穷、余音绕梁的效果。

3.句式多变,富有个性美。

片段采撷:仰望,司空见惯的蓝天就在你的头顶。平淡无奇。可这正是你对美的埋没。无人不头顶一片蓝天,可有谁真正拨开浮尘,深掘到平淡深处,探寻那最壮丽的美?——天空者,静时,天光一鉴,冰心玉骨,一视通明;或万里浮云,千姿百态,风吹云动,风定云集,时卷时舒,似酒入豪肠令人如痴如醉。动时,则狂风大作,乌云四集,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电光闪耀,雷声轰响,暴雨倾盆。这又无不使人尽情领略天之动者的酣畅淋漓!

(2007年淄博满分文《平凡深处,美亦灿烂》)

[眉心飞语]本段巧用修辞,增添了文章的色彩;使用长短句,长句悠扬,余音袅袅,短句清脆,如珠落玉盘,增添了文章的音韵美。

当然,有文采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只要我们平时多多阅读,加强积累,不断模仿,强化训练,必会让文章才情飘逸,文采飞扬!

【白金词语和钻石句子】

1、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一般人造句:

1、下雨了,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真是雪中送炭呐。

2、他的举动好比雪中送炭,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

3、在抗战最艰难的年代,白求恩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啊!优美语句选登:

放暑假时,我们一家外出旅游,却忘了阳台上的花儿,幸亏夏日的雷雨雪中送炭不然,花儿肯定枯了。

2、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一般人造句:

1、花园中,我被这清新的花香陶醉了。

2、真是山清水秀,我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

1、我陶醉于同学的羡慕声中,却忘记了继续努力学习。优美语句选登:

【短句】花香,泉清,炉香使人陶醉,于是作词一首。

她那白玉般的脸蛋儿泛出石榴花般的红晕,她陶醉在人们对她美貌的称羡中了。(比喻句)

3、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一般人造句:

1、上海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2、小街两旁,卖百货的摊子鳞次栉比地排列着。

3、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

4、都市宽阔繁华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交相辉映的霓虹灯令他艳羡不已。优美语句选登:

村子里新建的大房子鳞次栉比,那是春天的背吧?【钻石句子】

句子分析:

①首先,这是一个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②本句运用了一个好词,“鳞次栉比”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词语,在本句当中很贴切,很精彩,使整个句子别具一格。

③“春天的背”短短的四字形象地运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小作者细心体味生活,把春天写活了

④春天的背”与“房子”形成了比喻,形象具体,把春天这抽象的事物写活,易于理解。⑤“大房子”字用得很妙,这个字让人读了此句子,不禁要问:“现在是大房子,以前呢”,通过这一发问,很自然感到过去到现在生活的变化,人们富裕了。此外,为什么不用“大厦”替代呢?“大房子”这一词与“村子里”形成对应,一般农村里很少有大厦,这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严谨。

用五彩斑斓、目不暇接、兴致勃勃、流连往返造句(不超过80字)【例文】

满分例文一

磨炼像一首歌(2007年江西满分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磨炼像一首歌,一首千古绝唱,亘古不变的歌。《孟子》中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古人对磨炼就有了很深的认识。需要担大任者,必先磨炼,如一块材质颇佳的生铁,在雄雄烈火中锤打,冶炼。百炼终成好钢,勿须在意苦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磨炼如歌,如一曲烈火雄心的壮志之歌。

磨炼像一首歌,一首婉约清丽、耐人寻味的歌。“诗圣”杜甫,被尊称为“圣”,何哉?他饱受苦难,饱经磨炼,饱尝人间疾苦。他有“下笔如有神”的才学,虽仕途不畅;他有爱国爱民的志操,虽然壮志未酬;他有幸福美好的家庭,然中年丧子,家破人亡。面对种种磨难,他兼济天下,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心壮志。杜子美笔看磨炼,他用自身的人生经历,把磨炼谱写成了一曲感人肺腑、耐人回味的歌。也因此,他被后人所景仰,流芳千古。

磨炼像一首歌,一首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的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华人民饱受苦难,尝尽欺凌,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就这样而压垮的。我们把磨炼当成一首歌,一首奋进之歌。“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前进,前进。”终于,我们历经磨炼,凤凰涅槃。茶叶需经多次沸水的浸泡,才会绽入芳香;生铁需经反反复复地锤打,才会百炼成钢;幼鹰需要多次折断双翅,才能展翅飞翔;创造需要反复失败重来,才会梦想成真„„ 如果说人生如茶,需要磨炼,那磨炼就像一首歌,一首陪伴一生的歌,一首通向成功之门的歌,一首亘有古不变的,百折不挠的歌,一首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歌。磨炼像一首歌,让歌声陪伴度过每一个春秋。

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 篇4

(一)

老实说,阅读《沙枣花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至少它不是可以斜倚在床头,有一眼没一眼浏览的那类读物。可以说,阅读过程充满的不是愉悦,而是揪心、焦虑、无奈,甚至是深深的挫伤感……

单凭这些,就可以明白,对于这本书而言,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鉴赏者。我把自己给“读”进去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没有出现的一个小角色,陪伴文中的沙枣们一路走来。而文中写的绝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我们的”。

所以,阅读,其实就是回忆,回忆我们这些出身底层农家、努力想“浮出海面”的兄弟姐妹们的辛酸往事。原来往事并没有随风飘逝,随着作者绵长的.叙述,尘封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往事一桩桩、一件件浮现眼前:为我们家人的病痛揪心,为我们求学中的坎坷焦虑,为生活中凉薄的现实而自伤无力无能无奈……

仅就上述而言,我就不得不诚恳地感谢作者,这本书让早届不惑之年的我警醒:我是不是混迹社会日久,早就忘了自己的来路?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苦难中的父母是怎么过早老去的?是不是因为所谓的工作忙,疏远了曾经患难的兄弟姐妹?

不怕矫情,读完书,我心里又空又软,装得下整个世界!一句“沙枣花开”,凤凰涅槃,如苦难中升腾出圣洁的白莲花,对我而言,它是真实的!

(二)

还不仅如此!

书中并不是苦难的集中展示,与苦难并行的还有细小琐碎的快乐,像深冬清晨的那抹阳光,给寒夜呻吟难眠的人带来珍贵的抚慰,让他们忘记病痛。如同炼狱的复读生活中,还有友情的滋润;遥遥无期的煎熬中,姊妹俩同时“鱼跃龙门”;农大中成长的点滴趣事……

在稍嫌繁复的叙述中,苦难的浓雾始终没能完全吞噬快乐的闪光!

从生活层面讲,足见作者成熟而不乏智慧的心智,她没有因饱受苦难而变得愤愤不平、牢骚满纸。她平静客观地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苦难的底色,快乐的点缀,一如生活本身般的朴实厚重。

从创作心态上讲,本书作者也同样令人敬重。躁动的时下,文坛并非净土。本书这样朴素的写法,老实说,并不讨巧,更遑论会迅速出人头地。明知这一切,但作者不跟风,仍愿意沉潜其间,忠实内心的感受,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推崇的。

当然,文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沙枣们在逆境中顽强不屈的强韧生命意志!这一点既支撑他们(应该是我们)挺直脊梁正直生活,也为他们赢到了诚挚的敬意。相信读过本书的人,定会体认深刻,无须赘述。

(三)

自然,如果不嫌冒昧,从专业的角度讲,尽管是散文体小说,本书似乎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摄入文中的素材还可做一番筛选,人物命运的主线还可再清一些。毕竟,艺术高于生活。

但,这不影响我对该书的偏爱,何况上述建议只是一孔之见,不见得正确。

上一篇:寻找真实的世界下一篇:加固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