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十篇

2024-09-12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 篇1

1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应用分析

所谓电力系统,是指电能的生产和消费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受电力能源特殊性的影响,电力系统的结构相对复杂、规模十分庞大。在电力系统中,存在有大量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从而实现了电网的全面覆盖,满足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

由于电力的生产、传输和使用是同时进行的,因此电力系统需要24h不间断的工作,以满足社会的用电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和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将会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所有能够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的新技术,都应该得到电力企业的推广[1]。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电网的中心地带,设置相应的自动化调控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向周围辐射网络系统,通过网络节点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反馈,实现对于整个电网的远程控制和调节。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之后,会形成非常方便的信息反馈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在系统中,调控中心可以根据网络节点传输的各种信息,对电力进行调配,也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控,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探讨

在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快,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可以分为电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这里对其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2.1 电网调度自动化

现阶段,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核心,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控制系统。在调度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了对电网运行实时信息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为系统操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而现阶段,电网自动化调度多是利用相应电网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实现的,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电网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网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隐患,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能够减少人工调度中存在的滞后性和效率低下问题,提升供电效率,实现节能降耗[2]。

2.2 配网系统自动化

在配电网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电网改造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伴随着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配网系统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形成了配电主站、子站以及光纤终端的三层结构,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促进自动化系统性能的提高。

2.3 变电站自动化

输电线路与变电站是沟通发电厂与电力终端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变电站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实现无人值守。从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考虑,应该将传统设备替换为计算机设备,同时以光纤和网络电缆替代信号电缆,实现对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数字化管理,进而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管理。

3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方向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对于现代电力系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能够保证优质的电能供应,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为电力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二是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输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快速恢复,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三是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在电力系统运行中,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而且影响因素众多,通常观察范围较为广泛,闭环控制内容丰富,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引入自动化技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在保证电网稳定可靠的同时,实现经济运行。

3.1 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一是在控制策略上,逐渐向着最优化、智能化、协调化、适应化以及区域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在理论工具上,开始更多的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三是在设计分析上,要求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面对多机模型,对现实问题进行处理;四是在控制手段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技术,如远程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看技术等;五是在人员构成上,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加广泛,愈发需要实现多兵种的联合作战[3]。

3.2 供电方式发展方向

现阶段,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力系统供电方式的发展和转变。传统电力系统中,采用的是集中供电,分散配电的形式,以区域为中心,通过输电线路,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传输到变电站和配电所,经变电及配电处理后,输送到电力用户。这种供电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旦配电网络或者发电厂出现问题,则必然会引发大面积的停电事故,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使得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可再生能源等得到了应用,促进了供电方式的变化。例如,分布式电源的存在,使得电力系统中的电力来源更加广泛,供电距离更短,供电效率也更高,而且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等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网的备用容量,提升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而微电网主要是以区域为对象,对其中存在的分布式电源进行统一,对用电负荷进行整理,形成以区域为中心的微电网,这样,当区域内的电网结构或者负荷容量变化时,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调控,能够切实保证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电能供应。

3.3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动化发展也备受关注。从目前来看,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结合各类先进技术与设备,能够实现对于变电站二次设备功能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进而实现对变电设备运行状况的监督、测量和控制。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中的各种设备能够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结合远程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运行监视和远程控制。可以说,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能够对变电站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进行有效处理,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降低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成本,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4]。

3.4 通信方案发展方向

在电力系统中,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各种需求,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对系统事故进行预防和应对的关键,也是电力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从目前来看,通信系统的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其发展方向主要是从满足电力系统的通信需求出发,注重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常来讲,对于电力通信系统通信方案的选择和通信设备的配置,应该满足自动化业务、调度通信业务等的相关需求,具备至少两种不同路由的调度通信通道,设置专用不间断电源,保证通信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

3.5 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发展方向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整体发展方向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的转变,其典型代表为系统功率总加向自动发电控制的转变;二是电压等级的扩展,如能量管理系统EMS到配电管理系统DMS;三是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四是由单个元件向区域乃至全系统的发展,如SCADA的发展以及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五是追求目标的改变,逐渐向着协调化、智能化和最优化的方向发展,其典型代表为潮流控制、励磁控制等;六是装置性能的拓展,逐渐向着灵活性、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如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演变[5]。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减轻电力工作人员的负担,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应该立足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推动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隆娟.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158-159.

[2]马吉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213.

[3]杨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35):42.

[4]张利.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及其发展[J].电子制作,2013(18):197.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 篇2

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密切相关的电子工程技术学科。并且到目前为止,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网络的逐渐普及, 智能控制的出线, 这些都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从最开始的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渐渐的发展成熟, 并成为一门能够实际应用的技术。

在很早之前, “自动化”, 这一概念就被一些研究学者提出, 并且由于电的出现, 以及相应的一些产品 (例如电动机) 的出现, 都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之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继电器和接触器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 并且逐渐的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这使得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控制机器, 通过编译和设置编程语言, 能够让机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 并且还能够通过事先编排好逻辑语言来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 进行控制, 而这些给电力系统的控制带来了变革, 并且使得电力系统的控制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开始发展。之后, 由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开始普及, 并且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通过将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起来, 使得自动化开始进行集成优化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由于微电子技术在上世纪70 年代开始兴起, 并且IT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使得庞大而又复杂的电力系统能够实现更多复杂的功能, 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后来,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快, 越来越成熟,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电力部门的发展, 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的可靠, 更加的经济, 并且在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至今,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 这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得到了新的发展。由于电力系统规模庞大并且还相当的复杂, 其中包括有发电站发电、输电线路进行输电、变电站变电、配电网进行配电以及用户用电等环节, 因此,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 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 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2.1 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础和指挥中心, 电网调度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目前, 在我国, 一般情况下电网调度自动化会被分为五个等级, 分别是国家电网调度、大区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地区电网调度以及县级电网调度, 并且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网调度的方方面面,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 将电力系统的设备能够全部连接成一个集合, 最终使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到实现, 并能起到指挥电网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在电网调度中不仅能用于及时地收集信息, 还能用于监控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2 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

依靠计算机技术, 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 也实现了电力设备的数值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在变电站的自动化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将进行信号传输的传统电缆替换为光纤, 另外, 还有两个部分需要进行升级和变动, 一个是对电力系统进行操纵, 监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作, 将监视的结果能够在屏幕上进行显示, 方便操作人员的处理;另一部分是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实现自动化, 能够智能的进行数据的记录和统计。进而使得变电站能够更加的智能化, 达到自动化的管理的要求, 最终使得变电站自动化得到实现。

2.3 实现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技术是实现电网的智能化。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 智能电网能够对整个电网进行智能并且精确的控制, 其能够操纵电厂发电, 电网调度, 电力输送, 电力配送等。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也将会是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PLC的应用

PLC, 又称为可编程控制器, 其可以具有运算, 操控和记录的功能。PLC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电路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生的, 其解决了传统控制系统的很多问题, 尤其是接线复杂、灵活性差、可靠性差、耗能高等问题。

3.1 顺序控制

在进行火力发电的辅助系统内部, 其中对流程的控制一般课分为两种, 一种是顺序控制;另一种是开关量控制。将传统的电路控制系统替换成PLC控制系统能够达到更高的要求, 其不仅可以操纵单一的流程, 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个发电厂的生产工作。

3.2 开关量控制

至今, 在工业控制中, 用到PLC技术最多的地方就是开关量控制。通路的开关信号是通过PLC的输入来表示的, PLC的输出代表的是断路的开关信号。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中, 可以利用PLC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通断电的控制, 并且不仅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操控, 还可以通过对PLC程序的改动, 实现对电网局部的通断电控制。

3.3 信息传输

PLC能够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PLC技术, 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尤其是电力系统故障时, 可以故障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 进而方便对故障进行处理。

4 结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 通信技术,借助发达的网络系统,联系发电厂和变电站,通过自动化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共享、整理和管理,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检测和控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配电的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和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1.1 配电的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现代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系统自动实现运行过程中的监视和控制,这样工作人员仅仅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实时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了解运行参数,从理论到实际上实现人机合一,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节约运行的费用,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电力运行的经济效能;另一方面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更明确、有针对性地找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和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对事故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大力改进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使配电网始终处于更优、更安全、更经济的运行状态。

1.2 变电站的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并结合变电站的功能特点对这些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经过技术创新和优势整合,使之转变成适合电力系统运行的技术,进而实现变电站原有功能的改进和优化,实现运行数据的无纸化、系统检测的针对化、层次结构的明确化和人工使用的低耗化。通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使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更全面和便捷,变电站内各设备的运营也更加可控和易于操作。目前,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已日臻成熟,在各规模层次的变电站中广泛使用,使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具备了更好的可控性。变电站系统也慢慢由自动化向全数字化、集成化迈进,最终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的目标,做到真正的全自动化。

1.3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自动化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对电网进行自动的调控。即电网调度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利用先进的操作软件,详细的了解电网运行时的电压、周波浮动频率等情况,全面监控电网运行的状态,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好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准备,保证整个电网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尽快实现电网调度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目前,我国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就是网络安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也日益提升,随之而来的网络攻击也不断发生,这就威胁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就要将调度自动化系统隔离运行,并且各个控制中心的信息需要一体化整合与集成。因此,为了确保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和安全性,就要对电网调度进一步研究。

2.电力自动化主要技术的应用

2.1电力系统信息监测基本技术

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新技术发展速度飞快,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光纤技术与数字处理信号技术也迅猛发展,同时相关人员也研究了电气设备绝缘监测方法,强化了对故障的检测,开发出了与当前发展相符的开关设备及其他设备,确保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实际工作中,电力系统具有数据传输系统的功能,系统可以进行远方自动监视,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现代的调度是利用远程装置满足实时快速便捷的调度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电网建设逐步成熟,满足人们对电能的可靠与安全的需要。

2.2 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是指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其中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实现了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完全借助于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来完成各项任务,不但节省了人力成本,而且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我国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了多项高效、可操作的自动化系统,为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证。通过管理的信息化更有力的促进了信息的及时获取、传递和共享,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电力自动化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无线通讯技术的使用有效的避免了过去的现场布线环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链接就可以实现维修检测人员与控制管理中心的信息共享,实现设备的可视化、远程调控等功能,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实用性,是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人工智能化技术

从当前电力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专家系统的建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及进化理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系统的运行于控制效率,实现了智能化的控制目标。(1)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并具有并行处理能力较强、自组织能力较好等优势,因此也逐渐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法中的常用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机理是将大量的控制质量赋予在连接权值之上,通过自带算法对权值进行调节,并最终达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的效果,从而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使用要求。(2)专家控制系统。专家系统是以模仿电力专家解决电力系统日常问题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方式,它能有效应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功能、系统自动恢复功能、电力系统故障自检測与自动隔离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提供人机接口,供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综合有效管理。然而专家控制系统是基于人工经验而编制的系统,它缺乏有效的创造性与学习型,并难以对较为复杂的情况进行控制。(3)综合智能控制系统。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开发者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与融合,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就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智能控制技术。它在一定程度上集成了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在模型结构与算法上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集成了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从而使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与自组织自学习性能。

2.4安全技术

电力自动化运行的安全性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仅依靠以前的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系统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催生了众多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安全联锁系统,通过计算机进行设备的自动控制,操作人员只需要完成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一系列调整和调度,且万无一失,大大提高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安全技术是电力自动化技术发展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2.5传动技术

主要是指变频器和风电变流器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的使用。通过变频器可以进行变频调速,实现电力的节能减耗,具有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风电变流器可以将风电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上,这种变流器具有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并且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同样适合。传动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电力自动化必将成为国家电力系统发展的总体趋势。为了促进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就要对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研究,不断的探索,实现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庄国贤.浅谈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33) .

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篇4

摘 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抓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而且,电力拖动控制已经走出工厂,在交通、农场、办公室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下面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现场总线;无线通讯技术;变频器

1.引言

现今,创新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着复杂的工艺流程,并确保过程运行的可靠及安全,为先进的维护策略打造了相应的基础。

电力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搜企网版权所有,为电力工业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矛盾创造了条件。随着社会及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与日剧增。传统的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之间的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最新的技术,包括无线网络、现场总线、变频器及人机界面、控制软件等,大大提升了过程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能。

2.电力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而且在220kV及以上的超高压变电站建设中也大量采用自动化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输配电和电网调度的可能性,降低了变电站建设的总造价,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技术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随着智能化开关、光电式电流电压互感器、一次运行设备在线状态检测、变电站运行操作培训仿真等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高速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势必对已有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产生深刻的影响,全数字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即将出现。

3.电力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现场总线(Fieldbus)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工业自动化网版权所有,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4.无线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因其不必在厂区范围内进行繁杂、昂贵的布线,因而有着诱人的特质。位于现场的巡视和检修维护人员借此可保持和集中控制室等控制管理中心的联系,并实现信息共享。此外,无线技术还具有高度灵活性、易于使用、通过远程链接可实现远方设备或系统的可视化、参数调整和诊断等独特功能。无线技术的出现及快速进步,正在赋予电力工业领域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并由此在电力流程工业领域及资产管理领域,开创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纪元。

尽管目前存在多种无线技术汉阳科技,但仅有几种特别适用于电力流程工业。这是因为无线信号通过空间传播的过程、搭载的数据容量(带宽)、抗RFI(射频干扰)/EMI(电磁干扰)干扰性、对物理屏障的易感性、可伸缩性、可靠性,还有成本,都因无线技术网络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很多用户都倾向于“依据具体的应用场合,来选定合适的无线技术”。控制用的无线技术主要有GSM/GPRS(蜂窝)、9OOMHzRadios、wi-Fi(802.lla/b/g)、WIMAX(802.16)、ZigBee(802.15.4)、自组织网络等,其中尤以Wi-Fi和WIMAX应用增长速度最快,这是因为其在带宽和安全性能方面较优、在数据集中和网络化方面具备卓越的安全框架、具有主机数据集成的高度灵活性、高的鲁棒性及低的成本。

5.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

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处长郭子明说,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 2 1机到1 7 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

6.安全技术

电力是社会的命脉之一,当今人类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依赖已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对于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电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运行的安全性,但这个问题在全世界均未得到很好解决,电力系统发生大灾变的概率小但后果极其严重,我国电力系统也出现过稳定破坏的重大事故。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电力工业将会继续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发展。随着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和全国联网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我国必将出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

7.传动技术

实现变频调速的装置称为变频器。变频器一般由整流器、滤波器、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控制器(MCU/DSP)等部分组成。变频器作为节能降耗减排的利器之一,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极为广泛而成熟。对于变频器厂商而言,在未来三十年,变频器,尤其是高压变频器在电力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极为明显,变频器也成为越来越多电力行业改造技术的首选。

在业内,以ABB为首的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导厂商,ABB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变压器生产基地及绝缘体制造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多次参与国家重点电力建设项目,凭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产品性能而获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其公司多种产品,包括:PLC、变流器、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都在电力行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8.人机界面

发电站、变电站、直流电源屏是十分重要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搜企网,单片机技术的日趋完善,电力行业中对发电站、变电站设备提出了更高精密、更高质量的要求,直流电源屏是发电站、变电站二次设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直流电源屏承担着向发电站、变电站提供直流控制保护电源的作用,同时提供给高压开关及断路器的操作电源,因此直流电源

屏的可靠性将直接关系到发电站的安全运行,直流电源屏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从早期的直流发电机、磁饱和直流充电机到集成电路可控硅控制直流充电机、单片机控制可控硅充电机、高频开关电源充电机等,至目前直流电源屏已很成熟。直流电源屏整流充电部分仍然采用目前国际最流行的软开关技术,将工频交流经过多级变换,最后形成稳定的直流输出,直流电源屏系统控制的核心部件是V8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它将系统采集的输入输出模拟量以及开关量经过运算处理,最终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模块使其按电池曲线及有人为设置的工作要求更可靠地工作。

9.结束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 篇5

1 热力系统经济指标

我国火力发电厂常用的热经济型指标主要有效率和能耗率两种。

1.1 全场热效率ηcp:

其中, Nj为净上网功率, B为燃煤量, Ql为燃煤低位发热量。

全厂热效率指标是电厂运行的综合指标, 在进行系统分析是, 常将这一综合指标进行分解, 以区分各厂家的责任和主攻方向, 因此可以改写为:ηcp=ηbηpηiηmηg (1-∑ξi)

其中, ηb:锅炉效率, 锅炉有效吸热量与燃煤低位发热量之比;ηp:管道效率, 汽轮机循环吸热量与锅炉有效吸热量之比;ηi:汽轮机循环装置效率, 汽轮机内部功与循环吸热量之比;ηm:机械效率, 汽轮机输出功率与内部功率之比;ηg:发电机效率, 发电机上网功率与前端功率之比;∑ξi:厂用电率, 电厂所有辅机消耗电功率之和与发电机上网功率之比。

1.2 热耗率和标准煤耗率

热耗率指标综合评价汽轮机发电机组热经济性, 其实质是发电机每发电1kWh, 工质从锅炉吸收的热量值。定义式如下:

煤耗率指标也可以分为两种:发电标准煤耗率和供电标准煤耗率。

2 锅炉自动控制改造

由于高炉煤气中含有大量的不可燃气体, 参与其燃烧的空气也少, 但要产生一定量的热量, 所需要的煤气量就要大, 每吨蒸汽产生的烟气为燃煤锅炉烟气量的1.7倍。高炉煤气的成分和环境决定着火条件要求较高, 但因其燃烧为气气单相化学反应, 只要技术措施正确, 燃烧效率也能达到满意程度。而另一方面, 锅炉改造本着锅炉本体不作大改动的原则, 以及改造后对锅炉性能的要求, 经反复计算, 决定锅炉外形尺寸不变, 为适应燃烧高炉煤气, 其内部结构和尺寸相应变化。由此而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是针对控制对象工作的, 是一件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及仪表、通信技术、电气等。锅炉控制系统的原理设计是整个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 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 其难点主要集中于水位控制和燃烧控制上。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有的放矢, 了解对象的特性, 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锅炉控制主要是满足锅炉的经济型燃烧、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快速适应负荷的变化等要求。随着锅炉自动化的发展, 控制的信息化也成为工业锅炉控制的一项任务。

3 系统方案设计

3.1 原则与方法

由于热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较多的工程应用, 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 安全可靠。对于任何一种工业控制系统而言, 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第一要素, 对一般的控制回路, 可选用手动操作作为后备。对于重要的控制回路, 选用常规控制仪表作为后备。2) 通用性好。系统设计时应考虑能适应各种不同控制对象, 并能灵活地进行扩充, 用户使用时不需要二次开发就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组态。3) 操作方便。4) 实时性强。工业控制机的实时性, 表现在对内部和外部事件能及时地响应, 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出相应的处理。5) 经济效率高。这是客户接受的必然因素。

相应地, 针对复杂的系统设计, 通常采用如下的步骤:1) 确定任务。在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之前, 必须对锅炉生产过程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实际应用中提出来的具体要求, 并画出系统框图。2) 设备选择。根据系统需要和经济性考虑, 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3) 开展设计。在设计阶段, 必须认真考虑硬件和软件的比例问题, 因为硬件和软件往往具有互换性, 但工作时间和成本也有明显的哦区别。4) 系统调试和测试。通过调试排除故障, 必须进一步对设计所要求的全部功能进行测试和评价。

3.2 设计规划

对于大型蒸汽锅炉来讲, 因为锅炉蒸发量越大, 进行控制时, 为了快速消除其蒸汽流量和给水变化造成的千扰, 人们采用汽包液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三个信号构成三冲量汽包液位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 三冲量控制系统采用蒸汽流量信号对给水流量进行前馈控制, 当蒸汽负荷突然发生变化, 蒸汽流量信号使给水调节阀一开始就向正确方向移动, 抵消了由于"虚假水位"引起的反向动作, 因而减小了水位和给水流量的波动幅度。

4 控制系统实现与调试

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满足控制对象特性要求的保证,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则有赖于以下两个方面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系统的软件设计。为了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改造后的锅炉必须遵照有关规定标准进行调试。

4.1 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配置主要有主机、传感器、采集控制模块、执行机构、变送装置与通信介质等组成。锅炉控制系统采用的是I/A series控制系统, 此控制系统是FOXBORO公司推出新一代开放式的DCS系统, 是目前第一个将Unix和Windows NT结合在一起的DCS系统, 它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和操作习惯来选择不同的平台。

4.2 检测与执行

检测装置中, 温度检测采用DDZ-III型温度变送器和WZP-231铂热电阻 (Pt100) , 输出4-20mA信号, 压力检测采用电容式压力变送器, 输出4-20mA DC信号, 液位检测采用电容式液位变送器, 输出输出4-20mA、DC信号。另外, 执行机构采用电动调节阀。

4.3 系统调试

系统设计完成之后, 要应用生产实践中, 必须经过调试保证其可行性。除了锅炉的水压试验、烘炉、过热器吹扫等等调试, 宗华自动化系统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调试:

根据氧化错所测的烟气含氧量调节修正, 同时参考高煤流量和热风流量, 实现燃烧自动调节。

自动:根据生产工艺的实际, 取汽包 (两点水位两点水位均正确时取其平均值;若有一点坏点时通信号选择舍弃坏点) 利用非线形调节器将比例、积分、微分经多次实验已经调至较理想的范围。采用三冲量调节控制方式, 水位定值与就地水位、电接点水位和计算机自动的信号相比较, 当输出值与设定值超出这个范围时则由自动运行方式无扰动切换到手动方式, 从而实现给水自动调节运行良好。

负压自动:炉膛负压自动调节原程序设计有很多限制, 开始时无法投入, 这往往需要经多次对非线形调节器将比例、积分、微分的调试, 现炉膛压力才能够正常地投入自动运行。在燃烧工况有所变化时也能随时无扰动切换到手动运行方式进行调节。

5 结语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 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 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为了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首先要组织好燃料, 使送风量适度, 维持适当的炉膛空气过剩系数, 并使空气和燃料有良好的混合条件, 确保充分燃烧其次炉膛的受热面要适当再次炉膛要有一定的容积和高度。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一个集传统技术改造与现代技术进步于一体的技术总体推进过程。虽然, 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 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 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 还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热力系统节能降耗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可以充分挖掘。

参考文献

[1]罗毅.电力系统安全监控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系统,智能技术,电网调度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电, 电力系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传统的电力系统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需要及时将多种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自动化建设。

1 电力系统智能化概述

1.1 变电系统的智能化

电力系统主要通过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输送电能。在整个过程中, 如果仅依靠人工监控电力供应, 不仅会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还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监控。计算机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监控能力, 还能及时发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计算机电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实现对变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 现在国家电网大力推行的智能电网、新建500 k V及以下变电站、原投运的变电站 (智能化改造) 均采用智能化设计, 这也是电力智能化应用的一部分。根据现在新建变电站的智能化设计, 无论是智能模块, 还是合并单元均存在不完善之处。另外, 由于各厂家通讯标准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 合并单元与常规保护接口会出现通讯阻塞问题。当然, 多数情况下, 上述问题可得到有效的解决。智能化设计将工作人员从枯燥、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调度人员在控制室内就能完全了解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 这是电力智能化应用的一大进步。

1.2 电网调度的智能化

电网调度是智能化管理的基础, 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 通过与打印机和显示器等终端设备连接, 检测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相关参数。在电力生产过程中, 电网调度智能化系统主要用于检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及采集数据等, 以及时反映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电力负荷等, 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1.3 配电网系统的智能化

应用计算机技术等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造, 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配电智能化和网络化。配电网系统主要分为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和光线终端三级结构。电力系统通过配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实现资源共享, 从而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智能化。

2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真正实现系统的稳定、高速运行。实际中, 应用较多的智能技术有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控制技术和综合智能系统。下面分别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

2.1 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是智能技术中的一种, 它是由模糊理论演变而来的。在传统的控制过程中, 控制效果受控制模式精确度的影响较大, 因此, 要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就要有较为详尽的系统信息。而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较为复杂, 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变量, 所获取的动态信息不够详细。采用模糊控制技术能有效处理信息, 并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有效信息传递给工作人员。

2.2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也是一种智能技术, 它以模仿动物的神经网络为主要特点, 是对信息进行分布式并行处理的数学模型。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 该技术依靠复杂的系统不断调整内部节点间的连接。对于神经网络来说, 这一技术是通过相互连接的大量神经元, 按照一定的算法调节系统的权值, 由此实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在电力系统中, 我们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这一特点进行自动化管理和处理图像。但是, 对于电力系统中更为复杂、更大规模的管理, 神经网络的硬件设备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也不具备更加完善的算法, 从而使该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因此, 相关研究人员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的软件和硬件产品。

2.3 专家系统控制技术

专家系统控制技术指的是通过在智能计算机内输入相关的程序, 一旦电力系统遇到问题, 就可以模仿专家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面对复杂的问题时, 该技术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但是, 专家系统控制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专家库密切相关, 专家库中的知识不可能兼顾到各方面, 一旦出现本行专家无法解决的问题, 系统就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通常, 系统能解决的都是较为简单和常见的问题。

2.4 综合智能系统

将现代控制方法与上述智能技术或其他智能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就是综合智能系统, 它能有效解决系统中的各种问题。电力系统具有复杂程度高、规模大的特点, 只用一种智能技术难以满足工作需求。如果将多种智能技术相结合, 就可以有效解决系统中的各种问题。比如, 可以将模糊控制技术与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相结合, 从而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或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与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相结合, 从而为专家系统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 结束语

智能技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 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还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当前,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电力系统面临新的挑战, 只有将多种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 才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使电力系统提供更安全、更稳定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昊亮.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研究[J].科协论坛, 2013 (11) .

[2]肖云峰, 刘立英.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12) .

[3]韩东平.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2)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前景

1 引言

近些年, 随着各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工业生产中对于电能需求量逐渐增多, 于此同时, 农业生产也逐渐进行自动化阶段, 其对电能的需求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另外作为居民用电量也在当下逐渐增多, 所以当前对电能的需求量远大于从前, 其配电工作以及对应的管理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不断更新, 通信技术逐渐发达, 在这些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电力系统电网控制自动化应用已经越来越广。自动化控制下的电力系统电网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因此, 作为电力系统的科研人员, 需要进一步探索自动化应用, 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2 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

电力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粗犷发展状态, 对于发电部门各方面重视程度高, 投入的经费力度大, 管理水平也相对较高, 却往往忽略了电网配电工作的重要性。电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大机组建设工作、大电网建设工作, 使得电能产出量逐年增多, 但是产出的电能是否能够合理配置到用户那里, 电网是否能够稳定地、高效地供电, 却不是这些设备能够决定的, 需要加强电网配电工作的投入力度。当前, 部分地区的配电网络技术发展缓慢,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 造成供电可靠性差、效率低、安全性低。

当然, 随着近些年, 各部门对电网自动化控制重视程序的逐步提升, 大部分地区的调配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功能。出现了大量无人值守变电站, 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 由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电网自动化的主要功能包括:

2.1 控制电量与功率

配电自动化可以实现对电量的控制功能, 同时还可以实现配送功率的控制。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2.2 实时监控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 实时监测电网中的每条线路, 监测线路的负荷情况, 运行情况, 监测不安全因素, 这样就可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 通过监控系统还可以监控终端用户的用电情况, 通过电表监控, 可以发现用户窃电等行为, 避免电能的不必要损失。

2.3 故障处理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实现配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功能, 当电路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检测, 并及时反馈给控制平台。同时还具备自动化修复故障的能力。这一功能是通过故障控制器来实现的。故障控制器FDR可以在恶劣自然环境下进行故障的排除工作。

2.4 监测电能损失功能

对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来说, 可以自动监测并计算线路上电能的损失, 并做出调整, 使得线路以最优模式运行, 以最小的损耗工作, 以保证更大的经济效益。

2.5 具备扩展功能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实现结点的逐步拓展功能。当电网需要扩大时, 一方面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方式, 实现设备的扩展, 另一方面通过软件操作, 使新的节点加入到原有的网络中, 实现电网的扩展。

3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建议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是当前电网建设和热点, 无论是大型、中小型城市都是把电网建设改造及自动化的实施列为工作重点, 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其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供电能力, 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化电力服务。从目前的应用情况, 有些内容只限于开发、研制和试用阶段, 因此, 各地应本着从实际出发, 统筹安排, 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本地配电网的网络结构改造入手, 做好规划, 根据效益反馈, 来逐步建设, 完善适合于本地区电网发展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未来, 电力系统电网自动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不断提高电能质量的同时, 加强电网的自我管理、自我修复能力, 实现电网无人操作将成为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最终目标。

4 总结

总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地理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必将迎来更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陆志雄.我国配电自动化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06) .

[2]李守志.浅论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23) .

[3]许笑.试论当前配电自动化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10 (12) .

[4]宋红泽.我国配电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 2010 (36) .

[5]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全省首个“集约型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J].电力与电工, 2010 (04) .

[6]王建华.浅析配电自动化的发展[J].中国外资, 2012 (09) .

[7]梁新国.研究配电自动化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 2012 (13) .

[8]韩世臣.配电自动化的难点分析及发展现状[J].科技与企业, 2012 (15) .

[9]赵伟.配电自动化的关键问题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7) .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电力营销;电能自动化系统;分析

电能计量表的出现及发展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电能计量表最早出现在1881年,人们根据电解原理制成了最原始的电能计量表,虽然当初体积很大,很笨重,重达几十公斤,精度也很差,但对于当时的科学界作为一项重大发明倍受各界人士的重视和称赞。随着交流电的发明和发展,对电能的计量提出了新的课题,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感应式电表诞生了,感应式电能计量表优点很多,如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价格低廉又耐用,还适合批量生产,同时精度能够达到0.5-0.2级,所以发展很快。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电子技术应用到电能计量表上,研制成电子式电能计量表,这种表的特点为计量精确度高(到现在为止能够达到0.01级),使用寿命长,小巧美观,并能多路遥控测量,为电能计量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为电能计量表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一、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涉及很多的技术和学科,其功能包括许多方面,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电能计量系统,如:其中包括电网装置电能遥测计量系统、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統及配变检测计量系统等。

1.电网装置电能遥测计量系统

它包括3个方面,即:终端计量电能装置、通信网络系统及主站系统。

(1)终端计量电能装置是电网电能遥控计量系统的核心设备,它包括电网中接入的有效计量点信号的采集、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加工,并且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后进行保存。同时终端计量设备还支持远程和本地电力系统间的通讯,使远程和本地间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利用网络传输数据的形式改变参数并保证远程控制的有效落实。

(2)通信网络系统。通讯网络是连接终端计量设备和主站管理中心的纽带,起着数据交流传递的重要作用,通信网络包括无线网络、光纤网络及PSTN网络系统。

(3)主站系统。主站系统是电能计量系统的管理中心,是对各个站点计量数据的上传下载、统计分析、数据汇总及存储。

2.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

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是电能自动化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负荷、远程抄表及终端电量等数据。在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包括: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其目的是对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该系统采用在线监控技术和终端采集技术,达到负荷管理系统和客户抄表系统由有机结合。

3.低压集中抄表系统

主站通过传输媒体(无线、有线、电力线载波等信道)将多个电能表电能量记录值的信息集中抄读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采集用户电能表电能量信息的采集终端(或采集模块)、集中器、信道和主站等设备组成。集中器数据可通过信道远距离传送到主站计算机。

二、电能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能计量过程中,电表的准确度很低,抄表采用人工现场作业,不但由于精度低而出现纠纷,还会经常出现盗电的现象,因此工作效率低下,使电力企业的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电能计量采用自动化系统后,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工作业,同时电能计量精确度高,深受用户的信任,同时还降低了盗电的可能性。

1.采用电负荷计量电能在实际电能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电能计量过程中,对电负荷数据的实时计量和保存都比较困难,也不能对电负荷相关的特殊性进行科学的分析,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具有很强大的自定义分析系统,可以根据设定不同的自定义对象,如不同行业使用电能的状况的不同实现对电负荷的特殊性质:温度、密度等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力求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使用电户更加信任和满意。

2.自动化系统在用电系统检查过程中的应用

在用电系统中,对电力线损异常、窃电行为的检查在没有采用自动化电能计量系统之前往往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操作的,既麻烦劳动强度又大,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准确性很差,采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被迎刃而解,因为电能自动化系统对电负荷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如果用电系统出现异常现象,自动化系统马上进行报警,为检查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对系统及时的检查提供有效的依据,不仅提高电捡过程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检查的精确性。

3.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错峰用电中的应用

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可以对电负荷实时进行检测,因此电系统何时出现用电高峰和低峰都能在显示器上明显的体现出来,并且对数据进行精确地统计,从中找出其电能使用的规律性,对制定错峰时间提供准确的计划,同时电力营销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进行接口,利用短信在用电出现高峰时及时的通知用电户或者电力监督人员。采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还可以24小时实时对电的运行情况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可以科学的提高电力错峰工作的效率。

4.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线损检测方面的应用

线损检测在电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采用电能自动化系统对某区域进行分线、分台和分压等方式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电力营销管理人员可以对分析的结果在出现线损大的区域进行认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电能在无形中的损失。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电力的营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对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维护,杜绝自动化系统出现不稳定和系统故障。

三、结束语

自动化系统在电能计量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电力营销部门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大大的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使用户更加信任和满意,为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毅明.智能化电力营销与配网管理系统的研究[J].陕西电力,2009年12期.

电气及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 篇9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我国电气设备、电气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配合下,电气及仪表自动化控制取得了极大进步。因此,介绍了电气及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模块,包括PLC、中控及通信等模块;分析了电气及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研究了电气及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仪表自动化;智能监控;远程管理

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进程中,国内电气系统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仪表自动化系统。在测量和生产等多个环节,都可通过该技术的操作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建立更完善的网络系统。因此,需将电气及仪表自动化控制与其他多项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进而形成更智能化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技术应用效率。

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析论文 篇10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概况及主要要功功能

在电力调度工作中使用的自动化化系系统集成了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代计计算机科技技术,其组成部分包括调度中中心心主站及远动终端;远动终端负责采集变变电电站或发电厂的电网运行信息,主站则负负责责控制电力的经济调度、自动发电及负荷荷预预测等。为了能够实现电力的自动调度度,,所所采用的自动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功能::电电力力信息数据采集及处理功能,电力调度遥遥控控功能、电力故障报警功能以及电网安全全管管理功能等。另外,由于调度主站在自动动化化管理及监控系统当中处于核心地位,,所所以以应确保调度主站能够充分发挥协调远远动动终端的功能,以便使整个系统处于可靠靠以以及安全运行状态。图1为自动化系统结结构构图。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

2.1目前常用的调度系统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常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三种,即0PEN- 2000系统、SD-6000系统以及CC-2000系统。以上三种系统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为了推广应用自动化调度系统,笔者将详细分析0PEN-2000系统、SD-6000系统以及CC-2000系统的发展现状。(1) 0PEN-2000系统。目前0PEN-2000系统主要被应用于管理大范围电网调度工作, 如省调等,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性能完善以及适用范围广的优势,因此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前景。另外, 0PEN-2000系统中建立了电力系统及电力信息数据存取模型,同时采用了双网机制,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数据;面向对象也是0PEN-2000系统具有的优势之一,该系统的软件设计语言及方法均以面向对象作为依据。(2) SD-6000系统。可靠性良好、稳定性较高是SD-6000系统的主要优势,在SD-6000系统诞生之初就已经集成了卫星云图技术、自动拨号技术以及调度投影技术等, 因此使用该系统可以为电力调度工作提供分布式支撑平台以及开放式支撑平台。 除此之外,在应用SD-6000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同时获取电网运行拓扑结构、元件模型以及单线图等,因此能够提高调度效率。(3)CC-2000系统。目前CC-2000系统被应用的范围较广,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事件驱动性、继承性以及封装性,且支撑系统的通用性及专用性较强,因此不仅可以用于管理电力系统,还可以用于管理其他行业。另外,CC-2000系统还能够与电网应用类软件实现相互融合,因此可以发挥EMS系统的功能。

2.2自动化系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且大部分自动化系统也已经正式运行,但是仍无法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对于电力管理的需要,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系统运行效率较低。由于专业维护人员以及运行监测人员较为缺乏,所以不能顺利开展相应的维护工作以及运行监控工作,这就直接导致无法有效保证系统处于稳定运行及安全运行状态,也同时对系统效率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2)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应用自动化系统之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力调度工作,但由于系统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系统运行管理以及维护管理工作处于分散状态,且不成系统,这就可能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造成了轻管理及重使用的问题。例如当系统出现运行问题时,需要依赖生产厂家才能排除故障,这就会系统连续运行造成不良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虽然电力调度系统已经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管理好自动化系统当中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备,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影响到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还要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从而为系统维护、管理提供人力保障。

2.3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

目前计算机科技技术正在不断发展, 应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自动化电力调度系统必将朝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方向指的是系统实现智能调度,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能够自动整合电网动态及稳态信息,自动识别与处理故障,并可以优化及检测电网运行过程。数字化发展方向则是指实现电力调度的可视化、电力信息采集的分区化以及数据的分类化以及分层化,数字化发展是保障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经济运行、安全运行及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3结束语

上一篇:习题评析下一篇:英语教师课堂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