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语的翻译六篇

2024-09-13

日本流行语的翻译 篇1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词汇。 它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含义, 是对某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娱等方面的流行反映。 它作为社会的“敏感神经”, 反映了社会整体变化和一定群体的心理倾向。 流行语的发生是偶然的, 也是必然的。 它可以投影社会, 大众流传, 有风趣性和流行性, 却同时具有短暂性和一时性。

日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愈发追求个性化, 将固有文化与舶来文化有机融合, 构词较以前更加寻求自由、多样, 流行语亦是如此。 举例如下表:

通过对流行语众多例子的比较分析, 日语流行语的特点可总结如下。

1.省略化

随着经济发展, 呈现出效率至上的倾向, 语言亦是如此。为了快速、明确地将信息传达给对方, 语言较以前更加简单化、省略化。 例如:日语中的“フラ語”就是“フランス語”, “お気に”就是“お気に入る”的意思。 日语中省略语非常多, 特别是流行语经常用首字母缩略语来表示。 例如:“OL” 是“Office Lady”的省略语, “超MM”是 “超 マジむかつく”的意思。 省略语的形式有很多, 主要遵循朗朗上口的原则。

2.委婉性和暧昧性

日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崇尚以和为贵、互敬互让, 尊重他人感受, 因此常采用委婉表达。 例如:“白”、“小白”、“白さん”、“白ちゃん”等表示“馬鹿”, 即“白痴”的意思, 而不说“あなたはばかじゃん”。 另外, 岛国文化的背景使日本流行语呈现出较强的暧昧性, 传达委婉、含蓄、使人愉快、亲切的信息感受。 例如:「やばい」本来是表示“发生了危险或情况不妙”的意思, 近来却流行成「すごい」, 也就是“可怕、骇人、惊人、厉害”等意思。

3.罗马字、片假名等的混用

随着同世界各国的广泛交流, 特别是与美国的频繁交往, 日语中的外来语非常盛行, 这也是爱用罗马字和片假名的背景。 比如:“超MM”就是文字与罗马字的混用。 “エコチュー”是“エコ中心的”的省略, “エコ”就是英语的“eco”。 又如“ゲットする”是把片假名动词化了, 变成“手に入る”的意思, 也就是“到手、归自己所有”, “ゲット”就是“get”。

除此之外, “関ヶ原”是文字与片假名的混用, 如今流行的意思是“10人以上参加的交流会”。

4.比喻、谐音、方言的使用

使用外来语给人很酷的感觉, 方言又会给人带来新鲜感, 因此人人都爱使用。 日本人擅用意思转化、比喻、谐音及方言等。 例如:“圣诞蛋糕”本来是指食物, 但因为过了圣诞, 即24日, 蛋糕的价格会大幅下跌。 因此, 如今用来指代女子本来对结婚对象的期望值很高, 但过了24岁, 就不得不降低标准了。另外, 日本标准语中的“~よね”常用九州方言“寒かー”代替, 而年轻人中广泛流传静冈方言“~ら”。

5.不规律性

日本流行语不遵守语法, 脱离规则框架, 追求自由。 这与社会进步、思想开放、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相关。 如:在名词及外来语的后面, 随意加上“る”就变成动词了。 如:“コピる”、“ミスる”。 另外, 也有形容词的例子:“変チック”就是“変な”的意思。

6.派生力强

流行语的派生力很强, 如:“超~”、“マジ~”、“めっちゃ~”这样的表达, 可以派生出“超人気”、“超うまい”、“マジむかつく”、“マジ受ける”、“めっちゃおいしい”、“めっちゃカワイイ”这些说法。

流行语在短暂的流行之后, 有可能会成为“死语”, 但流行语作为整体永远都不会消失,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 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 流行语会层出不穷、推陈出新。 流行语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人间百态, 具有即时性、客观性。 将中日流行语作比较, 对两国文化、社会现状可窥见一斑。

摘要:流行语作为“敏感神经”, 可以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娱等的热门话题。虽然流行语广泛传播过后会逐渐冷却, 被人们淡忘, 甚至成为“死语”, 但流行语作为整体永远都不会消失,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 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 流行语会层出不穷、推陈出新, 对日本流行语作以分析, 可对其文化、社会现状窥见一斑。

关键词:流行语,短暂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1]糸井通浩.流行語の修辞·造語法[J].解釈と教材の研究.国文学, 1997.

[2]国語学会.国語学大辞典[M].東京堂, 1980.

[3]篠崎晃一.流行語の発生と伝播[J].解釈と教材の研究.国文学, 1997.

[4]米川明彦.新語と流行語[M].東京南雲堂, 1989.

[5]水原明人.消えた言葉·消えない[J].解釈と教材の研究.国文学, 1997.

[6]加藤主税.世紀末死語辞典[M].中央公論社, 1997.

[7]榎本正嗣.ことばを調べる[M].玉川大学出版部, 2003.

日本流行语的翻译 篇2

1 等值理论

第一个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的费道罗夫, 他认为译语和源语是完全对等的。后来, 美国翻译理论家Nida在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一书中提出了新的翻译标准——动态对等。就是指译出语的读者对译语中所包含的信息的反应同源语读者对源语的信息的反应的等同性的程度。[2]简单说, 也就是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应该有同样的反应和感受。同时还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Minimal standard:the reader of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所谓最低标准就是“译语读者对于译语的理解和欣赏应该达到源语读者对于源语必须理解和欣赏到的程度”。Max standard:the reader of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work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最高标准就是“译语读者能够以源语读者对源语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对译语的进行理解和欣赏, 并达到相应的程度”。

2 等值理论的相对性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 存在绝对对等 (perfect equivalence) 和更多的不完全对等 (relative equivalence) 。

2.1 绝对对等 (perfect equivalence)

例1:正能量

参考译文:Positive Energy

分析:“正能量”源于“点燃正能量, 引爆小宇宙, 运气挡不住”, 并迅速蹿红于2012年各大论坛, 成为网络热词。在《正能量》专著中, 作者Richard Wiseman将人体比作是一个能量场, 通过激发人体潜能, 让人们更积极, 更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所有人和事一旦贴上“正能量”的标签, 它就是一个象征意义的符号, 阐释了人们的各种期望。Positive意为积极的, 确定的, 绝对的;Energy精力, 能力, 能量。Positive Energy能完全诠释正能量的涵义。

例2:屌丝

参考译文:Diaos

分析:屌丝指苦2逼青年的自我嘲讽, 但不自暴自弃的人, 也可用于称呼别人。泛指人做了一些无厘头, 不可思议的事情, 说白了就是脸皮厚的人做得出来的事情。典型的“屌丝”, 集自卑、辛酸、自嘲、恶搞于一身。“屌丝”不是有志青年, 更不是精英, 从年龄上看, “屌丝”多是上80后或者90后的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或是在校学生, 随着网络的传播, 越来越多人喜欢用屌丝来形容自己。因此直接音译为Diaos。

绝对对等的网络流行语英译例子举不胜数, 如:羡慕嫉妒恨envious, jealous and hateful;犀利哥Brother Sharp;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Whether you believe it or not, I am convinced.

2.2 不完全对等 (relative equivalence)

1) 形式对应而内容不对应

例3:你幸福吗?我姓曾。

参考译文:Are you happy with your life?My surname is Zeng.

分析:2012年央视的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让“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你幸福吗?”, 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体会, 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由于问题简单而仓促, 很多被采访者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其中一位务工人员的回答是“我姓曾。”如果直接翻译, 会让人觉得答非所问。因此, 不妨考虑直译加注, 如:“Are you happy with your life?”sounds the same with the Chinese question“Is your surname Fu?”So the migrant worker corrected, “No, My surname is Zeng.”

2) 内容对应而形式不对应。

例4: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参考译文:We are like WOW.

分析:2013年6月, 一段讲述端午节由来的小学作文内容截图在微博网友中热传。这篇文章, 最早由新浪微博网友“苏隐衡”发表于2011年11月14日。援引其中的一句话“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被作为网络流行语迅速传播, 短时间内成为了热门话题。比较正式的翻译为:My Little Good Buddies and I are shocked.但如果当时真的是惊呆了, 不可能想出特别恰当的词语来表达, 可以考虑更地道的译为:We are like WOW.WOW可以根据当时的语气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例5:哥抽的不是烟, 是寂寞!

参考译文:What brother is smoking is not a cigarette, but loneliness!

分析:7月初, 在猫扑大杂烩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 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 是寂寞”。之后网友模仿“哥×的不是×, 是寂寞”的句式, 造出各种“寂寞体”, 如:“哥上的不是网, 是寂寞”、“哥爱的不是你, 是寂寞”……感觉世间万物都可以化作“寂寞”, 映射出现当代人需要安抚的脆弱心灵。寂寞是一种病, 我们都在寻找治愈它的药片。

2.3 完全不对应

例6:人生就像茶几, 上面摆满了杯具。

参考译文:Tableware is to the table what tragedy is to life.

分析:直译为“Life is like a tea table, with bitter cups placed all over it.”了无生趣。改译的精妙在于以同音双关将“杯具”取代“悲剧”, 在表达内心无奈的同时又增添了一分自我嘲讽的乐观。即便是直译加注也不能尽情的享受同音双关带来的幽默。

例7:神马都是浮云

参考译文:1.All things are of no consequence just like floating clouds.

2.Everything is nothing.

3.Kamiuma are floating clouds.

分析:“神马都是浮云”源于“小月月”事件, 小月月至今为止被认为是最极品女。遭到网友们的火速膜拜。神马本义可指马之特异美善, 非凡马可比者, 亦可比喻委心随化, 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浮云一词为多义词, 基本解释为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另外, 浮云一词还有其他几种比喻义和引申义。在网络流行语中神马并非一匹马, 而是“什么”的谐音。“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 转瞬即逝。“什么都是浮云”的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 有抱怨感叹之意。什么东西都很正常都无所谓了。可试译为:Vanity also was illusion.

3 结束语

当下热衷于网络流行语翻译的原因有二:首先, 英文资料在网络中占的比重大, 为了更好的诠释中国文化底蕴, 必须找到有效的等值的翻译, 势必给翻译带来巨大挑战;其次, 中国的网民数量和网络文化潜在的市场有目共睹。西方世界也开始关注并积极投身于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力求最大限度的语用对等。[3]分析语用等值相对性的原因有二:一是客观原因, 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 包括字形, 发音, 词汇, 句型, 历史渊源, 文化背景, 民族心理, 民族习俗, 语言传统及表达方式;二是主观原因, 基于译者与读者,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参考文献

[1]李利娟.翻译中的语用等值[J].社科纵横, 2008 (1) :161-162.

[2]Nida 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 den, EJ Brill, 1964:4-7.

浅析日本流行语的翻译 篇3

关键词:日本;流行语;翻译

引言

语言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语言作为人类的独特机能帮助了人类完成了信息的交流、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我们很难现象如果没有语言这么一个智慧的机能,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时会是多么的吃力和缓慢。

由于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独具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体系。根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近百种语言,其中经常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也有数十种。如何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正确传递和表达,避免因领悟分歧而引起交流的不通和障碍,翻译作为语言的桥梁沟通的作用开始凸显。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彼此间的文化、经济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实现彼此间语言的无缝对接,特别是对日本语中流行语的准确翻译是每一个翻译工作者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在100年前,我国著名的翻譯大师严复曾经指出了翻译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最高要求。那就是:信、达、雅。他指出,一个科学的翻译要注重对语言信息的准确表达,这种表达不仅仅停留在翻译句子本身的字面含义,还要注意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所谓知己知彼。所以,如何对日语中的流行语进行正确、恰当的翻译。首先我们要对流行语的概念和日本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和其构成进行研究。

一 什么是流行语

流行语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汇,关于它的概念在语言学界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由于词汇的趣味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在社会中广为流行的词语或句子。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流行语并不是永远流行的,换句话说,它是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的。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在于它的趣味性和它深刻的社会意义。举例来说,中国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你妈喊你吃饭,且行且珍惜等诸如此类的流行语都有这样的特点。

“越是流行的东西越容易过时”,可见,流行语的产生和终结与其所在的时代密不可分。对于某一流行语而言,它的兴盛发达和衰老灭亡都代表着这一时代所经过的历程。流行语的这一特性,使其作为“世相指向标”的意义不容小觑。由于流行语的趣味性和传播性等特点,它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有一个较大大范围的传播。特别是在互联网络的推动下,有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流行语会在一夜之间,在网络中传遍全球。由此可见流行语的巨大魅力。中国和日本在彼此的交流中,从官方到民间的交流也日益的深入,那么日本的流行语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 日本流行语的产生

语言是一个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产物。它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更好的表达和信息传递的功能。从日本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早在1300多年前,日本为了寻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派出大量的留学生来到当时的中国唐朝来进行学习和研究,比较著名的一个人物是阿倍仲麻吕。后来,日本在文字改革时,借鉴中国的汉字,所以在今天的日文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中国汉字的身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那个时候,载入日本字典的汉字算得上是一种流行语。

后来,到了19世纪末,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在这次改革中,日本的语言进行了进一步的填充。很多西方的词汇以外来词的形式开始走进日本国民的生活中。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词汇再生能力是非常强的,它几乎每天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些符合趋势的语言开始得到广泛的利用。相反的是,一些相比较而言,表达功能比较差的词汇慢慢的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减少而慢慢被人遗忘。所以,面对日新月异的日本语中的流行语,掌握它的构成特点是进一步完成翻译的基础。

三 日本流行语的构成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和分析,虽然日本语中流行语的传播和再创造的能力很强。但从总体上来看,日本语中流行语主要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新词新意,顾名思义,这样的流行语属于原创。这样的词汇构成和意义的表达在以往的日语文法体系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鲜度和新颖度非常的高。这种新词新意的流行语主要来自日本国民对外来新鲜事物的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学习。这种来源于生活中的灵感,为日本语中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土壤。另一种日本流行语的构成方式应该是旧词新意,这种构成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原有的词汇的结构不变,该词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引申和拓展。另一种是原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加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具体来说,比如,ダーリン 的意思是“男友”。(ワンパターン 的意思是“老古董”,用来形容人观念的守旧。(キセラー的意思是“吃饭,不交钱,吃霸王餐”等等,这些词汇在原有的文法中并不存在,属于一种创新,所以这种流行语的构成属于新词新意。

同样有些词汇和原有字面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区别,所以它们属于日本语中流行语中的旧词新意。例如,在日文字典中,おっかけ本身的含义是跟随,在最近的流行语编著过程中,它的新的含义被收录就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追星一族”,同样,在日文词典中,地雷本意是一种在战争中使用的军事武器,可是在日本女大学生的创新下,该词又有了新的含义,意思是:反应迟钝的人。

当然,在日常的日本流行语中还会存在借用或者词汇派生的方式来产生。比如,我们比较常见的アイス ,在字典中的本意是冰,在流行语中的意思则借用为“高利贷”,另外,やばい在字典中的本意是形容犯罪之间的一种预警,现在的流行语中的含义则是“危险”。ネッチャン 则是形容“迷恋网络的女大学生”。 ミツグ君则是用来形容那些“使用小恩小惠讨好女孩的男生”。 萌え~则表示“砰然心动或突缀情网之感”。 “萌え~”,“おたく”这类的词汇源于日本青少年在网络中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渐渐变成了流行语。

四 浅析日本语中流行语的翻译

翻译是一道不同语言间架构的一道桥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不同语言间人们的沟通效果。举个例子,在中国,我们信奉的图腾是龙,它是一种富贵、吉祥的象征。可是这一点如果和西方的人们进行沟通则会存在一定的分歧。因为,西方国家的文化体系中龙的概念是丑恶的代名词,它象征着魔鬼和邪恶。所以在语言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匹配要建立在彼此文化相对称的基础上,不追求一字一句的准确,但注重语言表达在各自的文化体系中达到统一的表达功能为核心。这种翻译理论在目前的翻译界比较受欢迎。这种理论的创始人是尤金·奈达,他一生致力于圣经的翻译和普及,是现代翻译理论的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著作《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为我们的日本语中的流行语翻译指明了方向。在流行语的翻译过程中,从最初的纯粹的语言学上的对等,到交际功能的实现,最后到社会象征符号的对接,都是对流行语翻译的层层推进。当然,翻译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完全对等,但是在日常的流行语中的翻译时,这种完全对等的案例存在,但占的比例并不高。我们大多数时间在做的是在语言表达背后的实际含义中下功夫,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意义对接,只有这种接地气的对接,才有利于日本语中的流行语在中国的母语体系中得到准确的实现,从而达到双方文化的进一步的深化交流。

结语

语言的翻译需要的是文化内涵和表达功能的匹配。只有实现这种功能对等的流行语的翻译才会更容易被彼此的文化所接受。日本是一个学习力非常强的国家,这体现在语言方面的就是流行语不断地大规模的出现和传播。虽然,两国之间在文化体系,发展背景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流行语可以轻易的译成中文,从而被我们,特别是那些对日本文化充满兴趣的青少年们所接受。所以,建立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日语中的流行语的翻译,将会是未来中日间语言翻译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侯仁锋(编译),2001,2000年十大新语流行语浅析,第3期

[2] 姜英兰(编译),2001,时髦的女大学生流行语,《日语知识》第11期

日本流行语的翻译 篇4

一.庄园经济与摄关政治

日本在645年经过大化改新的一系列举措, 全面接受中国唐朝文化, 确立了以“公地公民”为基础的律令政治的国家体制, 出现了“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局面。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 以及统治阶级想榨取更多的地租、贡品供自己享乐, 就需要更多的耕地;于是, 统治阶级便多次颁布法令, 鼓励民间多开垦土地、耕田, 并承认其私有化。于是有势力、有权势的贵族、寺庙、神社便积极的开垦田地, 并设置庄园, 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随着大量土地的私有化, 原来律令体制下的公地公民原则就日益受到破坏, 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正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恒古不变的真理所示, 日本平安时代随着庄园经济体制的确立, 原来的律令政治体制就不得不土崩瓦解, 这时就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政治体制。因此, 随着庄园经济的日益发展壮大, 中央贵族阶级的经济基础也日益牢固, 这其中以藤原氏一族势力最为强大, 他们凭借庄园经济这一强大的经济后盾, 排除其他贵族的竞争, 而且依靠外戚政策, 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由此开启了日本历史上的摄关政治时代。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和摄关政治的加强, 社会上的唐风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开始形成国风文化现象。

二.文化———女性教养的提高及假名文字的出现

(一) 女性教养的提高

摄关政治导致的一个间接结果就是女性教养的不断提高。为何会出现这一结果呢?摄关政治实质上就是外戚专权, 因此, 贵族阶层, 特别是上层贵族 (中央贵族) 为了获得政治上的实权, 便从小培养自己的女儿熟读汉诗、和歌等, 增加其文学修养, 以便时机成熟之时, 便把她们送进宫中, 一旦被选中封为皇后, 自己便可作为其父亲、兄长、兄弟借此机会飞黄腾达、光宗耀祖, 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所以, 既然要被送去天皇身边, 除了貌美之外, 便是其修养, 所以上层贵族会不遗余力的培养自己女儿, 让其学习汉学、学习做和歌, 其修养越高, 自己在政治竞争中的筹码就越大, 而且地位就牢固。

另一方面, 上层贵族为了提高其女儿的修养, 在其进入后宫之后, 还会从中下层贵族中招募优秀的才女, 辅佐其女儿继续学习文史, 巩固其在后宫的地位。由此导致中、下层贵族为了巴结讨好上层贵族, 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 便从小督促、培养自己女儿学习汉学、和歌, 只有其文学修养越高, 被上层贵族选中的机率就越大, 自己向上层社会进军的步伐就会更快。像紫式部与清少纳言便分别是服侍皇后彰子和定子的女官 (日语为女房) 。虽说是服侍, 但更重要的是为其讲解中国汉诗、日本古今历史等文史知识, 从这个角度来看, 莫如说这些女官是后宫嫔妃的“老师”。

随着摄关政治的发展, 上层贵族之间为了相互争夺政治实权, 中、下层贵族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 获得更多的权势, 都积极培养自己女儿的才学, 使其成为博古通今的才女, 为自己在政治权势争夺中增加筹码。虽然女性是被迫卷入男性的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之中的, 但不可否认, 在这一时代的政治争夺战中, 女性的文学教养确实得到了提高, 这也算是历史的一点进步吧。

(二) 假名的出现

平安时代, 女性文学可以如此繁荣还要归功于当时日语文字———假名的出现。随着日本政治、经济的发展, 在上古时代全盘接受中国大陆文化影响, 出现了利用汉字音读、训读来书写的万叶假名, 以及用汉字创作汉诗的所谓“唐风文化”,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力的上升, 社会上逐渐出现了排斥“唐风文化”, 转而追求“国风文化”的思潮, 在这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 日本人以万叶假名为基础, 把汉字的草书极度的简略化, 由此形成了日本文字———平假名。随着假名的出现, 日本人可以不再借助汉字, 而是可以自由地用假名来抒发自己心情, 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书写。而且, 在假名文字产生之前, 不管是公文还是个人书信都要借助中国汉字, 所以当时的文学创作以韵文居多, 韵文写法繁杂、文辞华丽, 且需要刻意的修饰, 所以对文章形式以及其写法要求极高, 所以在假名文字产生之前流传的文学作品大多出自男性之手, 其风格雄浑、壮美。假名文字出现之后, 女性便可以借助这一书写方式, 自由的抒发内心的感情, 因次, 平安时期的女性文学呈现婉约、阴柔之风。

因为用假名书写可以不用顾虑文章形式, 也不用考虑其是否押韵、对仗, 只要可以抒发胸臆、自由的表达一己之情即可。这也正符合担任女官的女性心意。她们因为被迫卷入父兄们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之中, 而且身处后宫, 看到了贵族们的丑恶嘴脸, 为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如实记录下来, 排遣自己被困于后宫之中的寂聊、无奈、烦闷之情, 便用假名文字开始记录身边琐事, 进行文学创作。因此, 平安时代产生了诸多流传后世的物语、随笔、日记等文学, 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日记文学对日本近代文学的私小说产生了无法言说的影响。

假名文字的出现为女性自由的抒写见闻, 记录身边杂事提供了可能, 当时女性作家或许只是为了消遣、排解心中的烦闷而写出了在后世流传很广的作品。当时她们并没有明确的创作目的, 不过令她们没有想到的是, 她们的作品不仅流传后世, 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曾如是说:“这本随笔, 只是在家里闲住着, 很是无聊的时候, 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本来也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1]因次, 书中大多记载的是京都一年四季自然风景的变化, 和在这样的自然风景之中的人物活动, 以及自己服侍皇后定子时在宫中的所见所闻。另外, 紫式部根据自己在宫廷生活的生活经验, 加上对当时日本贵族阶层的淫逸生活及男女间的情爱之情有全面了解, 以其细腻、敏感的心灵, 灵动的笔致, 创作了《源氏物语》。日本江户时代“国学”集大成者, 《源氏物语》研究专家—本居宣长, 对《源氏物语》有如下评价:“物语就是讲世上的好事、坏事、稀有的事、有趣的事、可笑的事、可感动的事, 用无拘无束的假名文字写下来, 并且配上插图, 使人阅读时排遣无聊与寂寞, 或者寻求开心, 或者抚慰忧伤。”[2]由此论述可见, 《源氏物语》也是为了记录身边所见所闻之一切事情, 用假名文字来自由抒写的的作品, 是为了让后宫女子调节无聊乏闷的生活, 并非要特意流传后世的。

总而言之, 平安时代的文学被称为“贵族文学”、“王朝文学”,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时女性在文学舞台上也一展才华, 其文学也极其繁荣, 因而平安文学又被称为“女性文学”。这与当时的庄园经济、摄关政治不无关联;而且随着假名文字这一书写方式的出现, 为女性随心所欲的表达情感、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方便。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后世的物语文学创作, 大都是模仿《源氏物语》而创作的作品, 这些作品都无法再超越《源氏物语》;中世的随笔、日记文学的文学形式也是平安时代开创的先河, 而且对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私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叶渭渠著《日本文学思潮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论汉语中“零翻译”现象的流行 篇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语言发展日新月异, 汉语中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那就是大量的外语词 (英文字母占大多数) 出现在中文文本中。如Wifi, ipad, iphone, PM2.5等英文词不仅充斥在人们交流中, 而且出现在报纸广播, 以及严肃的学术期刊里。

针对这一现象, 人民日报2014年4月25日发表文章, 对“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进行了解码。文中指出, 大量外语词不经转换直接使用, 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 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 使语言支离破碎, 从深层次来说, 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该文更提出,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 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 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音, 为什么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

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汉语中“零翻译”现象的热烈讨论。4月26日, 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继续刊登文章《留住我们语言的根》, 文中指出汉语言需要吸收外来语言的精华, 问题是不能用得太多, 更需防止直接搞“拿来主义”, 否则会造成语言的失范和失衡。反之, 浙江日报在4月30日直指对汉语危机嗤之以鼻。该文认为语言存亡具有长期性, 语言活力取决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本身的生命力。

由此可见, 对于“零翻译”现象, 人们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和争议。汉语的纯洁性是否由方块字体现?是语言的实用性更重要, 还是纯洁性更重要? 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二、何谓“零翻译”

“零翻译”这一概念是 杜争鸣在2000年首次提 出的 , 他把这个术语 (zero translation) 定义为不译, 指出:由于不译是翻译的反面, 而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因此音译词就是不译。邱懋如在2001年针对常规翻译概念中不可译的问题提出引进“零翻译”的概念, 还采用“zero translation”这一英文术语, 并认为“零翻译”就是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原语中的词语,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原文中的词语故意不译;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原文的词语。邱懋如认为零翻译包括三类, 即省译、音译和移译。

省译就是用来处理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 从而使目的文符合目的语句法结构, 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同时, 省译可以用于语言的任何层面。省译是翻译中最常使用的技巧之一。在英译汉过程中, 代词、冠词、介词, 连接词、动词, 以及一些句型结构会被省略, 我们称为省译。例如:Liquids have no definite shape, yet they have a definite volume.译文为: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 但有一定的体积。

音译是指用汉语中谐音的字或字的组合翻译英语中的词语, 这些字或字的组合并不是汉语中现成的有意义的词。自从翻译活动出现以来, 音译多数情况下被用于处理借词。音译作为翻译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一种“零翻译”。 这样的例 子举不胜 举 , 比如各种 商标名“诺 基亚”、“摩托罗拉”、“索尼”、“耐克”等都属于这一类。英语里也不乏这样的汉语的音译, 如“fengshui (风水) ”、“mahjong ( 麻将 ) ”、“kongfu ( 功夫 ) ”、“dama ( 大妈 ) ”都已经被 西方社会广泛接受。

移译, 作为一种翻译过程, 也是一种处理文化差异的常用之法。移译即把源语中的词语原封不动地移植入目的语之中, 如CBD, VIP, CEO等诸如此类即属于移译。

由此可见, 汉语里出现的“诺基亚”和“iphone”都属于“零翻译”, 只是前者属于音译, 后者属于移译。

三、“零翻译”现象的现状及原因

“零翻译”在汉 语中大行其 道 , 究其原因 , 主要有以 下方面。

第一, 文化的发展。信息化时代, 地球村的文化交融到达高峰。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 西方文化是强势的一方。比如近些年美剧的流行, 就是美国文化向中国不断输出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 大量新词不断涌现, 人们来不及消化, 未经过翻译推敲就汇入汉语中, 成了汉语中的特殊分子。

第二, 崇洋的心理。不可否认, 尤其在年轻人群中, 崇洋媚外是不容忽视的现象, 语言崇洋是其中一种。他们一般受过高等教育, 懂英语, 容易接受新事物, 所以这类“零翻译”语言的使用人群也是以年轻人为主力军。

第三, 主流媒体的引导。虽然国家广电总局早在2010年4月就下令要求非外语频道的播音主持人在今后的报道中停止使用外语及其缩写词。但是这个“禁令”形同虚设, 我们听到的外语及其缩写词不减反增。媒体使用也对词汇的流行起到助推作用。

四、如何理性对待“零翻译”现象

“零翻译”现象来势汹汹, 而且似乎势不可挡。我们作为语言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应该采取理性的目光看待这一现象。

首先, 大可不必担心中华文化被西方文明蚕食。因为在这个文化频繁交流的时代里, 汉语也在影响英语, 英文里也不乏来自汉语的“零翻译”词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在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现象时, 将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译为“guanggun”;美国《纽约客》中描写关于中国大陆新一代的文章里出现一个词“愤青” (fenqing) ;还有常用词“纠结”被译为“jiujielity”等。中国领导人在正式演讲中的口语词“不折腾”被译为“buzheteng”。

其次, 从语言的经济角度看, “零翻译”恰恰促进了语言的发展。经济原则必须以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为前提, 同时人们要有意无意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也就是说, 在交流过程中, 人们会寻求用最简短的语言、最省力的发音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的发展虽有其独特规律, 但是也和所有生物一样遵循“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原理。如telephone一词, 原译为“德律风”, 而现在则普遍称为“电话”。“零翻译”现象的盛行, 可以说是自然的选择、人们的选择。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大潮, 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了“零翻译”的词汇, 虽然推进了文化的发展, 但同时也对我国的翻译事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是全盘西化, 还是洋为中用, 也许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判断。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零翻译”打破了语言之间的封闭的状态, 促进了语言之间的渗透和交流。“零翻译”不是“不译”, 更不是为译者寻找借口, 而是一种探索中的翻译方法。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国际环境下, 汉语中出现了引人关注的“零翻译”现象。“零翻译”是语言发展的自然选择。本文从这一现象着手, 分析“零翻译”的类别, 并从文化的发展、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及媒体引导等方面,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零翻译,翻译策略,流行词汇

参考文献

[1]董洪亮, 曹玲娟, 巩育华.“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N].人民日报, 2014-4-25.

[2]金丰文.留住我们语言的根[N].人民日报, 2014-4-26.

[3]王玉宝.为何对汉语危机嗤之以鼻[N].浙江日报, 2014-4-30.

[4]邱懋如.可译性及零翻译[J].中国翻译, 2001 (1) :24.

[5]赵明, 王慧娟, 吕淑文.关于零翻译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日本流行语的翻译 篇6

日本酸奶减肥新妙法靠谱吗?

黑糖酸奶减肥法

网络流传:原料来自甘蔗的黑糖,含钾、铁、镁、叶酸等矿物质,其黑色物质能阻止血清中的中性脂肪及胰岛素上升,防止肥胖。1天吃1次,时间不限。推荐空腹时吃,可直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

材料:酸奶50-200g、黑糖10g

做法:把酸奶倒入碗中,加上黑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事实是:黑糖酸奶只能当甜品!

酸奶糖分不足,黑糖能弥补这个缺点。但黑糖热量比较高,根本不适合用来减肥,只能把它当甜品。另外,要格外留意三餐的热量摄取,否则只会增加额外的热量。

成酸奶减肥法

网络流传:为了改变单调口味,最近流行起了成味酸奶,每天3餐前喝,200ml就很有饱足感,能抑制食欲。另外,还有传闻说因为盐水可消便秘,所以成酸奶应有双倍整肠功效。

材料:无糖酸奶100g、盐2g、水100ml;

做法:加一小匙盐到水中搅匀,再把无糖酸奶加到盐水中,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事实是:成酸奶会增加体重!

成酸奶中盐所含的钠会把水分留在体内,反而会增加体重,减肥效果令人存疑。一般来说,一人一天只能摄取6g盐,除了正常饮食,咸酸奶减肥法反而会导致盐摄取过量。

酸奶7日代餐法

网络流传:起床舌先喝500ml温开水,坚持一周就能减少6~12斤。

早餐:新鲜酸奶250g+综合果仁/麦片

午餐:新鲜酸奶250g+时令水果

晚餐:正常餐

事实是:酸奶7日代餐法无法达到一周减少6~12斤的效果

《瘦佳人》:单纯的吃以上食物,会导致营养摄取不均,减下去的体重也只是单纯的水分,减少12斤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瘦佳人》告诉你:正的酸奶减肥法

那么,该如何调整酸奶减肥才能克服以上的难题?《瘦佳人》请来医师给大家推荐了一个改良式的7日酸奶代餐法,这可不像网络所言1星期就能减少6-12斤,但却能帮瘦司们同时拥有好身材和健康身体。

改良版7日代餐法

必须用自制的无糖酸奶,出售酸奶含糖分极高,效果会差许多。

早餐:低热量正常餐午餐:低热量正常餐+酸奶350g晚餐:酸奶350g+烫青菜+水煮蛋

《瘦佳人》Tips:1可以将一天所吃的无糖酸奶提高到700g。2下午3点后身体的新陈代谢会减缓,所以早、午餐正常吃,晚餐以无糖酸奶为主,搭配蔬果、鸡蛋食物等补充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

酸奶减肥法,听《瘦佳人》专家怎么说

听《瘦佳人》中医师朱红岩说

出镜中医师:朱红岩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获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擅长中医脾胃病、肝病和中医减肥、养生保健等。

1、只适合燥热体质的人

酸奶属凉性食物,酸奶减肥法只适合常使秘、失眠、身体常发热、容易口干舌燥的燥热体质,可确保排便顺畅;相反地虚冷体质的人可就会落得不停拉肚子的下场!若坚持以酸奶减肥,不妨搭配上红枣、桂圆茶等热性食材,以免凉上加凉。

2、营养失衡,容易复胖

困酸奶缺乏蛋白质、纤维素,长期实行这种减肥法,会导致营养失衡,造成短暂性脱水、内分泌失调、月经不顺、胃痛。而且就算瘦下来了,之后也容易复胖。

听《瘦佳人》营养师井娜说

出镜营养师:井娜

高级公共营养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战经验。在食补养生,营养缺乏,营养配餐等方面有所专长。

1、1天至少吃700g无糖酸奶才有减肥效果

美国田纳西大学实验证明,每天吃含1100mg钙质的无糖酸奶,配合低热量饮食,12周能减轻8斤。1000mg的钙自加速体内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所以若以酸奶减肥,一天至少得吃700g无糖酸奶,如此还是得小心过多钙质导致便秘。

2、易造成营养不均

上一篇:人事甄选下一篇:猪场多发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