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项目确立三篇

2024-09-12

评价项目确立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AHP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但经营的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强。企业在新经济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它任何经济时期的风险都要复杂。财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一旦遭遇财务风险而面临财务失败,企业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都会受损,这使得公司对财务风险愈加重视。

1 财务风险的涵义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公司的举债活动给公司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即在公司的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通常也称为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从公司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1],是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使公司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更能够全面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从广义的视角来研究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广义的财务风险来探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2 财务风险的范围及成因

2.1 财务风险的范围

财务风险贯穿于公司的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收回、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公司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不同行业的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活动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使投资项目的实际投资利润率小于预计投资利润率,从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额、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产的结构不合理,信用政策制定的不恰当而发生的风险。

2.1.2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过程和筹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筹资运用效果的不确定引起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公司筹资的渠道可分为两种:一是借入资金,二是所有者投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公司支付能力下降,即公司不能足额及时的还本付息;(2)公司自有资金经济效应不稳定,即所有者投资资金使用不确定。

2.1.3 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公司在提供了产品和劳务之后不能按期收回货币资金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资金回收是公司财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味着产品销售的实现。资金回收的步骤是:成本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赊销一定程度上会扩大销售,但也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公司遭受损失。

2.1.4 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收益分配可能给公司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偿债能力的降低、公司声誉下降等。不合理的收益分配会大大降低公司的偿债能力,影响公司的再生规模,最终会阻碍公司长远的发展[2,3]。

2.2 财务风险的成因

造成以上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2.2.1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企业无法回避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变动,即市场由于政治形势、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供求关系的改变。(2)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如一国的经济形势变动会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的变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等。影响财务风险的这些外部因素,企业无法回避,但是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监控,可以帮助企业采取措施应对,避免产生较大的危机和损失。

2.2.2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内部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在内部因素中,有些因素在短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有些因素是在长期内将引起财务风险,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由于内部管理不当、财务管理失误、经营决策错误,最终引起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应收账款过多、现金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等财务风险的出现。

因此,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应当同时将能够导致财务风险的非财务性指标诸如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企业创新能力等相关因素考虑在内。

3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在以往研究主要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的若干财务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定量指标,同时引入对公司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定性指标作为对定量指标的必要补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3.1 财务性指标

3.1.1 基础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

由于财务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目标就是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只有保障偿债能力才能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偿债能力的高低是财务风险的直接保证[4]。

3.1.2 辅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指标

盈利是公司承担风险的主要保证,当公司发生损失时,首先要用积累起来的收益来弥补。在收益不能抵偿亏损时,就会使资本发生损失。另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这就要求具备相应的资产管理水平。所以,在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中,还应选取以上辅助性指标。

3.1.3 保障能力指标——成长能力和现金能力指标

公司要想做大做强,不能只考虑短期发展,还要注重其成长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现金犹如公司的血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2 非财务性指标

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过去,而非财务指标则是面向未来,体现公司管理层绩效和发展前景。因而本文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适当的非财务指标作为风险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1)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所谓公司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公司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是公司一项宝贵的资产,是风险评价体系中不可忽略的方面。(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市场占有率是指公司的销售占整个行业销售的比重,其反映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直接影响了公司收益的获取能力。(3)创新和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公司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公司文化最重要的理念。只有创新,公司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开拓新市场,这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4 基于AHP法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确立

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是具有多层次的结构模型[5]。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将与决策紧密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依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6]。本文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4.1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如图1、图2所示。

4.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在建立了以上递阶层次结构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被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元素C为准则,所支配的下一层的元素为u1,u2,…,un。层次分析法所采用的导出权重的方法是两两比较法。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即决策者针对上一层准则,对下一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从而进行评分,至此,对于准则C,n个被比较元素构成一个两两判断矩阵:A=(aij)n×n

公司财务风险(A)为最高层指标,其下一层指标为财务指标(B1)和非财务指标(B2),选择专家对B1,B2进行两两比较后,得到判断矩阵A-B。

同理可以构建B1-C1,B1-C2,B1-C3,B1-C4,B1-C5,B1-C6,B1-C7,B1-C8以及C1-C11,C1-C12,…,C8-C84的判断矩阵。

4.3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

进一步要根据n个元素u1,u2,…,un对于准则C的判断矩阵A,求出它们对于C的相对权重w1,w2,…,wn,并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矩阵A的一致性由一致性比例C.R.判定。

当时C.R.<0.1,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其中,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计算得出各层的相对权重如下:

A=(0.67,0.33)

B1=(0.17,0.42,0.20,0.11,0.10)

B2=(0.41,0.36,0.23)

C1=(0.26,0.21,0.23,0.14,0.16)

C2=(0.32,0.30,0.18,0.20)

C3=(0.48,0.27,0.16,0.09)

C4=(0.56,0.32,0.12)

C5=(0.45,0.28,0.27)

C6=(0.17,0.23,0.26,0.12,0.22)}

C7=(0.75,0.25)

C8=(0.37,0.25,0.22,0.16)

4.4 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为了得到各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将单一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假定第k-1层上nk-1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w(k-1)=(w1(k-1),w2(k-1),…,w(k-1)n(k-1))T,第k层上第nk个元素对k-1第j层上第j个元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设为pj(k)=(p1j(k),p2j(k),…,pnkj(k))T,其中不受j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令p(k)=(p1(k),p2(k),…,pnk(k))T,表示k层上元素对k-1层上各元素的排序,那么第k层上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w(k)由下式给出:

由式(2)计算出C11,C12,…,C84相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A的权重如表1所示。

5 结语

本文在对公司财务风险的涵义、范围及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以往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选取的特点,指出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不应仅仅包含财务性指标,亦应当包含非财务性指标,进一步,运用AHP法对公司财务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确立,该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建立财务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7,(04):28-31.

[2]徐慧芳.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社会科学版),2007,(08):4-5.

[3]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3):33-34.

[4]吴井红,张纯.财务预算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赵春菲,王统林,张宁.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86种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评价项目确立 篇2

关键词:平时作文 评价标准 实施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平时作文怎么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

在现行高中作文教学中,有两种评价标准最为常见。一种是老师个人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往往随意性大,老师评价作文时的心情,时机,对文章风格的偏好等等个性化因素都极易对作文评价产生影响,导致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

另一种是应试作文评价标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使平时作文和高考作文接轨,实际作文教学中作文的评价标准往往紧跟高考指挥棒的指向,用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平时作文。

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在平时作文评价中运用广泛影响相当显著。所以,探讨作文的评价问题,有必要对高考作文评价标准进行一番探讨。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是否合理;这套评价标准能否照搬到日常的作文教学之中,是首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

首先,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而高考作文考试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不仅仅要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还有追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高考的作文标准拔高了中学对作文的要求,使得预设的达标要求和最终评价高度不一致,模糊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定位。

其次,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对所参考的同学一视同仁,绝无二致。在写作活动中,每一个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擅长的文体,想写的内容和想表达的情感都不一样,所以用完全相同的标准去评判完全不同的对象,未必公平。只有让每个人都发挥所长,才是真正的公平。另外,高考对于作文的评价是就文本本身进行的,能否通过一篇作文客观且真实地反映出写作者的能力,也有待商榷。

二、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不适用于平时作文的评价

作文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高考作文却是一个固定的节点,是相对静止的,用静态的标准去评价动态的过程,并不十分适宜。

第一、高考作文和平时作文的评价目的与功能不同。高考作文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数的高低划分层次,选拔所谓的优秀人才。而平时训练时作文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作文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对于写作的态度与心理,检测对习得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对作文教学的反馈,要为之后的作文教与学提供指向。

对作文教学而言,平时作文的评价具备反馈与反思总结,在于记录成长与积极导向功能。对学生心理而言,作文评价还应具备激励功能,发挥鼓励与促进的作用。

第二、高考作文和平時作文的评价对象与基准不同。高考作文的评价对象是作文文本,不考虑作者本身。而平时作文的评价对象除了文本本身外,更要关注写作者。需要透过文本呈现和反映的情况,对写作者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写作意识与写作态度;是否把握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策略;是否能灵活运用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等个性化因素进行评价。高考作文的评价基准是针对学生整体,所有人无差别,绝对一致。而平时作文的评价基准应当是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当下能力强弱,对每个学生视具体情况对待。

第三、高考作文和平时作文的评价者与写作者关系不同。高考的作文评价者是阅卷老师,作为试卷的评判者,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按照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给作文打一个合理的分数,他们只与最终试卷上的作文打交道,与考生没有实际接触,实质上,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也不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任。而作为平时作文训练评价者的语文教师却不一样,他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状况,并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负责。

三、平时作文评价标准的确立及其特征

教师个人评价标准,随意性大,有失客观公允;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也并非完全适用于平时作文的评价。所以,对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做一番探讨极具意义。

经过思考,笔者认为,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应当服务于作文教学的目的的实现,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要与作文教学课程开展的依据相匹配,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以人为本。

第一、作文教学最简单也最重要是目的无非是让每一个学生想写,会写。想写是兴趣问题,所以评价标准应追求激励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适宜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多从正面给予引导、多发掘学生作文的可取之处,进行肯定与奖励(体现在分数上,书面评语或口头表扬上),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从发展的角度表扬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平时作文评价也要追求过程性。“过程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的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包括分数)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进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所以平时作文的评价不是一次性的,不能只做横向比较,单就一次作文结果,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写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而应该把每一次作文评价看作是每个学生追求写作能力提升中间的一个关键步骤,更应该将前后作文训练的评价联系起来,进行纵向比较,记录学生的成长进步,总结得失,以至于逐步提升。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低目标,是多数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达到的高度,规定了学习的内容,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明确界定了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评价的尺度。作文教学应该怎么教?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作文评价怎么评?也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所以要以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学习能达到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能把好文章的标准定得过高,让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

总之,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要以大多数同学能达到的高度为基准,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注重学生持续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致力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篇3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网

[摘要] 本文阐述了多媒体评价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肯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但也透视出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紧迫性,根据评价得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怎样确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尝试搭建多媒体教学评价的基本框架,更好的适应学科和教学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教学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加强现代教育观念,灌输现代教育思想,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有促进作用,为教学现代化教学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且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对发展趋势的调查,近几年具体到各个学校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情况看,多媒体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应用人数、课程覆盖面逐年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发展速度是始料不及的。适应传统教学方式的传统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形成性及总结性评价的建构的模块涉及的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测量性,而多媒体教学各评价要素呈松散结构,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较难确立,必须重新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指导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评价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及现代教育理论、传播理论。其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贯彻教学意图,实施教学方案,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还在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设计的实施。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活动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提供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多媒体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作为理想认知工具,有极佳的交互手段,能构筑开放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多媒体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极大的丰富,新媒体技术赋予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广泛的选择余地和丰富的创作空间。教学内容呈现组合方式的多样化,而且很容易引申上位概念,呈现下位例证,教师容易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加以突破,能控制优化教学进程,提高教学的质与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学习对象、媒体特征选择设计教学方案,并对材料进行加工,提取和编辑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所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促使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去分析实际问题,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包涵更多信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在一定规模数量使用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才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评价能够解决教学中的矛盾。教学评价是将评价的教学内容价值外化并做出正确判断的过程,能够通过反馈信息、参照标准对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总结,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促进教学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实际情况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已经被充分调动,能够参与到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改革实践中,但需要规范教学模式,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这样才能引导现代化教学的健康发展,对教学管理起导向功能。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本质上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对多媒体教学评价理解的正确性,相对于设计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1、多媒体教学要强调教学过程的评价

多媒体教学同传统教学相比,其评价标准有所不同,评价的内容、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方法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在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的同时,更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而教学过程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强调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强调课堂教学与使用各种媒体的协调性和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要求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应该成为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它在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测评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创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的系统性、条理性,把握住课程进度,掌握教学的监控能力,有意识的调整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强调技术性的基础上突出教学的功能性和整体性

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多媒体课件,它的制作要有相应的技术保障作基础,否则教学思想无法体现,教学内容无法反映。因此,制作课件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技术性涵盖了用户界面设计、框架结构设计,包括交互、导航、操作简易性、控制灵活性、运行稳定性、存储安全性、兼容性等内容。但是技术手段的使用要看课程内容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需要,要符合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要求;要看课件能否体现出对学习的潜在影响,如策略性、动机性、迁移性;要看能否达到教学效果,能否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整合,只有把教育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教学课件才是体现其教育价值的好的课件。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服从于教学的设计,实现教学目的,背离这个目标,那么课件传达的可能不仅仅是教学信息,还会有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媒体资源来说,其操作和制作不是主要问题,难的是要从教学的整体中去把握媒体资源技术的整合。成功的课件要通过技术性呈现方式、交互方式等形式特征,去定位于它们所表达的教学意义或达到的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的功能性和整体性,实质上体现了课件是如何促进学习的。

3、强调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兼顾教学各要素的协调性

课件的制作要体现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这是从理性和静态角度上的要求。而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教学组织过程,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辅工具能否真正符合课堂教学的设计意图,实现预期的效果,除了课件本身的适用性外,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整以及其它基本的教学要素的协调起重要作用,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课堂的组织形式,教师表达是否清晰、简洁,分析是否有逻辑性,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等等。这些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动态协调对整个教学效果的产生和提高起关键性的作用。

三、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将各类指标具体化、行为化,使其具有可测量性,一定要遵循教学理论的指导。评价模型要科学及有层次性,评价应做到多元、客观、个性,既要有形成性评价的数理统计,又要有总结性评价的语言描述,对每一个指标项尽量细化,采用是非选择和等级评定的方法,各指标项互不矛盾、互不重叠。多媒体教学评价中对各指标项的收集及权重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评价方案的核心工作。基于上述的分析,多媒体教学的评价指标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课件的评价;第二部分为教学过程的评价;第三部分为教学效果的评价。

1、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指标

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要体现教学意义、逻辑性、可操作性,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控制性和非线性,使教学过程多元化、立体化。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是衡量实际教学价值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对多媒体课件优劣的评价不仅涉及到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案的设计意图等教学性问题,而且涉及到课件设计和使用的技术性、艺术性等问题,另外,课件制作的经济性也是评价必须考证的因素,也就是教学的投入产出比要遵循最小代价原理。

(1)教学性。课件的教学性主要反映教学意图的程度,具体表现在:①教学目标要明确,要符合教学规律,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②要体现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③适应教学对象需要,内容正确“精练”,选题恰当,逻辑严谨,层次清楚,课件承载着教学内容并隐含着教学程序。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能深刻剖析原理,点明教学关键,有助于学生理清教学思路,尤其是传统教学媒体及模式不易表达的内容,却适宜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⑤注重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单一传授型教学,无论是信息的来源渠道、信息量,还是课堂的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多媒体教学为课件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⑥能体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把握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整合。分清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以及所包含的概念和方法,保证课程设计的准确到位。⑦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⑧提供多种教与学的工具和典型教学资料,模拟仿真形象,举例合情合理、准确真实、善于引导。

(2)技术性。课件的技术性是指课件运行中的可维护性和稳定性以及操作中的易用性。技术特征的评价遵循一般的软件工程质量的标准。具体包括:①用户界面设计,框架结构设计,界面友好指协调、综合利用多媒体,画面美观,有动态效果,友好的界面可以使学习者更容易掌握、理解和使用课件,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②维护和管理的方便性,指课件易于维护和管理的程度,各种开发文档,如功能说明、使用说明、维护说明资料是否齐全且内容明确;③操作简单、控制灵活,指使用方便、调整控制容易,且易于安装和卸载;④具有合理多样的交互性和导航功能,交互手段多样和导航方式易控。⑤存储的安全性、软件运行的兼容性强。⑥软件运行稳定、可靠,指课件在满足要求的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能力。⑦提供在线帮助。

(3)艺术性。课件的艺术性主要是指课件的图、文、声、像的美感和协调性。具体包括:①布局合理,整体风格协调统一。②版面设计简洁、美观。③多媒体效果真实。④配音、配乐音质清晰。⑤信息结构的组织符合思维联想方式。⑥文字易于阅读、字型适当。⑦颜色搭配观感舒适。

2、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运用多媒体课件,实施课堂教学方案的动态过程。尽管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但是对于课堂教学基本目标、基本规律、基本要求仍有共性之处。融合个性与共性这是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具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技能和方法、教学组织、教学媒体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①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结合内容适当介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知识的深度、广度符合学习者的要求。②观点正确、概念清晰,重点突出,难点解决有方。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①用普通话讲课,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②讲授过程条理清晰,逻辑性强。③教师的学术水平高、生动富于感情。④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3)教学组织。课堂教学组织主要表现在:①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②课堂组织管理有序,控制教学过程的能力,课堂的讲授与课件的运用融为一体,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得当,过程组织合理。③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

(4)教学媒体。①媒体选择合理性,针对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决定使用媒体的类型。②组合方式、呈现方式是否恰当,看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③教师操作媒体的熟练性,对多媒体设备的驾驭能力,运用是否娴熟。

3、多媒体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评价还注重综合性的模糊指标,量化指标困难,需要进行行为的文字描述,这对于修正具体指标评价上的偏差,整体把握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肯定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明显风格和特色的教学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对教学所取得的总体效益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反馈得到的信息,包括对学生的提问及学生完成的作业等均可提供及时与建设性的反馈。学习评价就是采用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数量化的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学习评价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衡量学生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的状态及行为变化;学习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领域,对学习效果分析可以在师生之间形成双向反馈机制,教师通过评价搜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变化,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经过评价,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学习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效果:包括①学习动机的激发②师生交流和反馈

2、课程教学效果:包括①考试成绩②学习的迁移,认知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拓展教学下一篇:实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