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提高十篇

2024-09-11

发挥提高 篇1

一、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凸显教学目标

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生理特点,在可测性目标中有效的渗透不可测量性目标,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课堂作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为: (1) 使学生通过探索, 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 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后, 我设计如下课堂作业:

1. 下面说法是否正确,错的说明理由。

(1) 平行四边形的底边越长,面积越大。()

(2)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是由它的底和高的长短决定的。()

2.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只列式不计算。

3. 王大爷的一块菜地, 王大爷想用步测的方法计算地的面积, 根据王大爷步测的数据, 你能帮他算一算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吗? (王大爷每步长0.6米)

4.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二、作业设计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 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 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 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而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就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要认真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作业,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下面是两次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案例:

案例一:确定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依据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作业。

1. 竖式计算13÷3、47÷6。

2. 小明的计算对吗?

3. 选择你喜欢的包装方法。

案例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依据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作业。

1.圈一圈,填一填。(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

(1) 有12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只猴子。

(2) 有1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只猴子。

(3) 有14个桃子,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只猴子,还剩()个桃子。

2.圈一圈, 填一填。 (学生自己完成)

(1) 17颗草莓, 每3个装一盘, 余下几颗?

(2) 17颗草莓,每5个装一盘,余下几颗?

(3) 17颗草莓,每4个装一盘,余下几颗?

3.根据算式的意义填空。看看下面的算式中除数、商、余数,你有什么发现?

11÷4= () …… () 11÷3= () …… ()

11÷5= () …… () 11÷6= () …… ()

4. 根据学过的试商方法,下面算式怎样试商?

25÷3= () …… () 31÷5= () …… ()

42÷8= () …… () 19÷3= () …… ()

5. 直接写出结果

26÷4= () …… () 33÷5= () …… ()

40÷6= () …… () 50÷7= () …… ()

比较两个案例的重难点不难发现,教学重难点定位的不同,教学的思想就不同,课堂作业的设计也就不同。案例二注重学生的操作体验,在圈圈、填填、摆摆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逐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除数、商、余数的关系。通过训练,大部分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挖掘知识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有利于沟通新旧知识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六年级复习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知识时,我设计如下课堂作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把剪拼成。

(1) 已知圆的半径是1cm,长方形的长是()cm,宽是()cm,周长是()cm。

(2) 已知长方形的宽是2cm,圆的面积是(),周长是()。

(3)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了10cm,圆的面积是(),周长是()。

(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8.28cm,圆的面积是(),周长是()。

2. 把侧面展开是或。

(1) 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56cm,宽是1cm,圆柱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2)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9.42cm,圆柱的体积是()。

3.把拼成

(1) 已知长方体的长是9.42cm,高是5cm, 圆柱的底面积是(), 体积是()。

(2) 已知长方体的高是5cm, 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20cm,圆柱的底面积是(),体积是()。

发挥提高 篇2

●打造网络教研平台

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需要搭建一个区域性的包括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学校和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互动平台,构建以“教研在线”、“学科教研网站、学校教研网站”为主阵地,“教育博客群、QQ群”为主要交流途径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在线”是一个综合性的官方网站,由教研部门主管,以指导区域网络教研为主要宗旨,版块设置上要有“教研信息”、“教研计划”、“教研方案”等等。“学科教研网站”是基于该学科的信息平台,由学科教研员主办,以学科教学为本位,以“交流、互动、共享”为宗旨,深入开展网络教研,努力发挥引领、示范、推广的作用。在版块设置上,除学科教研的一般栏目外,还要增加具有学科特色的互动内容。如“高中化学教研网”栏目有“化学教研”、“教案、学案、课件中心”、“同步试题”、“实验园地”、“竞赛之窗”、“课改咨询”等。“学校教研网站”以学校教导处为主管部门,以开展学校网络教研、突出学校个性为宗旨,所有学科都可在网站上建立教研专栏,所有教师都可参与网站建设。“教育博客群、QQ群”以开展网络交流为宗旨,内容和形式活泼开放、充满个性、张扬活力。教研平台的建立,为教研员、教师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完善教研运行机制

为保证网络教研的正常运行,要努力建立两种保障机制:一是技术保障机制。通过网络技术保障小组来完成。技术保障小组由电教站技术人员和学校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软件平台的搭建、网站建设的技术指导等工作。要及时对网络进行升级维护,保证网络畅通;二是教研网站建设机制。由网站建设小组规划和建设。教研网站建设小组由教研部门各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本学科教研网站的规划和建设。为使网站内容丰富,切合教学实际,每个学科都可成立网站建设队伍,由教研部门各学科的教研员组织本学科网站的规划建设,吸收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参与栏目管理,定期更新上传内容,保持教研网站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满足教师网络教研需求。

●推行三种应用模式

一是名师引领,广泛交流。

为充分发挥名师专家的引领指导作用,学校建立由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队伍。在组织结构上,由教研员牵头,以名师为中心建立区域性网络教研指导小组。在活动方式上,通过同步互动的博客建立区域教研博客群或QQ群。名师经常性与专家在线接触,关注学术前沿、传达教学信息、宣传教学理念、推广教学经验;同时建立个人主页及博客群,帮助一般教师建立“成长博客”;定期利用博客群、QQ群开展网络备课、网络议课、网上讲座、网上答疑、主题研讨、专题研究等课题研究和交流活动,并做到主题明确、交流及时、追踪跟进、共享成果。在教研员和名师的引领指导下,学校建立起个性化的博客群或QQ群落。

二是开展活动,全员参与。

为推动网络教研的开展,教研部门通过“教研在线”及时将教研计划、教研方案、教研动态、新课程标准、优秀教研成果等进行发布,指导区域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在自己的教研网站上适时发布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工作安排和本校教研成果等,指导和引领全校的教研教学工作。学科教研员利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科教育教学专题教研、示范课观摩、教师研讨培训等活动,并将活动过程录像后存放在网站上共享,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市、乡、校定期逐级组织优秀网络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内容包括教研网站、主题资源网站、博客之星、精华论坛、优质课、教案、学案、课件、试题、论文等等。同时,要组织开展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技能比武活动,内容可涉及网络教研与教学、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多个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三是课题带动,增添活力。

为使网络教研更具活力,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有相应的研究课题,让更多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与研究。以此带动和引领网络教研深入开展,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实验的良好氛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开展“网络教研实践与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建区域教师博客社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建立四项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障网络教研的开展,市、乡、校都要设立技术保障和教研应用两支队伍。技术保障队伍可由市县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的网管员组成,负责网络的安全、维护、软件平台的搭建、技术指导等工作;教研应用队伍可由教研部门教研员和部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网络教研、业务技能培训、网站建设指导等工作。

2.强化培训,提高素养。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才能提高网络教研的水平和实效。为使培训工作有实效、针对性强,教研部门成立了业务培训机构,负责日常网络教研业务培训。可通过教研网站发布培训菜单,规定教师每学期要完成一定学时的培训任务,内容可以自主选择。辅导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和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通过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网络教研水平。

3.表彰激励,激发热情。

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市、乡、校可通过网络及时通报单位、教师个人网络教研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情况。定期表彰在网络教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将教师参与网站建设情况、上传资源情况、发表贴子数量、参与网络教研交流次数等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化考核,并及时总结评比,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表彰奖励,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热情。

4.制定标准,科学评价。

建立长效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网络教研的关键。市、乡、校要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网站建设、资源建设等几个环节实行多元化评价,不同类别的内容都要有相应的评价办法。采用专家评审与一线教师参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合理,以此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网络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发挥教材优势 提高口语能力 篇3

[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训练的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说的训练方面都被忽视了,成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就以教材为依托,从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材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口语的兴趣,发展和提高学生口语的能力。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教材 教材优势 口语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能力,但并不规范、准确、完善,往往是满口方言,语句凌乱。苏教版小语教材在每一个练习中都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配以精美的插图,创设了一定情境,是一套练说的好教材。下面我就对教材的认识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训练的影响,学校对学生说话训练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上。特别是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说的训练方面都被忽视了,成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提高口语能力是生活的需要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学生在学校、社会以至家庭的众多场面中,都要与家人和他人接触、来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其主要渠道还是说话。正因为人人要说话,生活离不开说话,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2.提高口语能力是学习的需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小语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并行不悖的四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

渗透的一个整体。学生说话是从听那里学来的,说话材料的积累,既要靠听,但主要的还是靠读。通过读,学生既获得了说话的样板,也获得了写作的范例。读是说的基础,说的需要又促进了读的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一个由说到写的过程,就必须发展学生说的能力,学生说话能力提高了,就容易指导学生写话训练。因此,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提高口语能力是将来工作的需要

今天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那时候,人们不但要有聪明的头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灵活善辩的口才。商业洽谈,各项谈判,都需要用口语来进行交流,交换各自的意见,用自己的口语恰如其分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并以此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二、认识教材特色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苏教版小语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知识介绍(如:介绍大熊猫),也有学习交流(如我读的一本书)。既有单向的看图说话,(如小羊吃青草,一年之后),也有双向的言语交流(如约请,学会商量)。既有实地调查(如校园绿化情况),也有排演小话剧(如标点符号的争吵)。练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

2.重视口语训练,面向综合素质

这套教材的许多口语训练内容,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发展了学生搜寻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观察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口语能力的发展。

由于苏教版小语教材具有上述特色,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重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优势,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做了以下尝试。

三、多种教法训练口语

1.激发兴趣,促其愿说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也是训练好学生说话的重要条件。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为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较深的文学修养,通过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瑰宝,丰富自己的语言,用规范准确、清新优美、沁人肺腑的语言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增强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其次,我根据教材在班中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学习《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时,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学习《标点符号的争吵》一课时,指导学生自由组合排练小品,并自制头饰;学习《春游计划》一课时,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开展讨论,最后推派代表在班中交流。

2.课前准备,有话可说

学生不愿说的原因是无话可说,或对自己所知道的内容没有把握,怕出错而不敢说。由此可见,要训练好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学习《介绍大熊猫》一课时,我就带着学生走进图书馆翻阅图书,教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并做好记录,各自整理后在班中交流;学习《小笑话》一课时,我先请学生回家各自准备几则笑话,在家中试着讲给爸爸妈妈听,从中选择最棒的两到三则将给同学听。因为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顾虑没有了,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课上个个争先恐后,深怕老师不请自己。在这种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若有几次发言成功,在其幼小的心灵里就将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进一步唤起他们愿说、敢说,积极发言的欲望。

3.创设情境,充分练说

小学生的思维抽象性差,光依靠书本上的插图和简单的要求,学生思维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充分的想象,说的质量也会打点折扣。我尽可能让学生听听录音,看看表演,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情感。对表演的同学是一种锻炼,而底下看的同学边听边看,等表演完了还会议论一番,同样说有所得。如学习《约请》一课时,我多次请学生上前演顾老师和中队长,演完后请其余学生点评。之后,我又让学生离开座位,去向同学发出约请。学生在演一演、评一评的过程中,不但明白了约请的要求,还学会了向别人发出约请。

发挥工商职能 提高服务水平 篇4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对农村基层工商所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积极支持和服务“三农”,是工商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整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农村工商所是工商部门的前沿阵地,是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基层工商所更多的内涵。如何找准工商职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是值得我们农村工商所思考的问题。

一、要把产品特色优势化为市场竟争优势,帮助农民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占有率

宁阳县乡饮乡位于宁阳县东南部,与孔子故里曲阜毗邻,全乡辖1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耕地面积7万亩,95%的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乡饮地质条件差,土壤属砂礓黑土,地下严重缺水,且含氟量较高.干旱、缺水、高氟,严重制约了乡饮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人们称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典型的农业贫困乡,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低,农民赚钱的门路少。近年来,我们乡饮工商所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把解决群众致富为群众寻求门路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我们把服务做到基层村社,到田间地头,综合运用工商各项工作职能,从帮助农民改变观念到正确引导村社经济发展的导向,以“倡

1导合作精神,提高致富能力”为宗旨,先后指导成立了宁阳县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淀粉制品合作社,柳云西瓜合作社,畜牧养殖合作社,建筑住宅合作社等5个合作社组织,实现了农村新经济组织的创新实践。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使农民增收,使农业增效。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回良玉副总理亲自对宁阳县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作出了重要批示,该合作社也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示范合作社”。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种植、经营走合作社模式,是工商部门履行职能、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积极为“三农”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帮助农民积极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我们在打造农产品品牌过程中,既要立足当地实际,又要立足工商职能,既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又要因势利导。我们乡饮所组织人员深入到农户中宣传《商标法》,提供政策咨询,为农民解惑,使农民的品牌意识、商标意识得到了增强。先后帮助合作社注册商标,如“西云”西瓜,“南赵”淀粉制品,“乡风”牌优质小麦等。因为有自己的品牌,他们的农产品价格比以前提高3倍,且销量大增。达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推波助澜效果。

二、要把农产品“自产自销 ”变成“订单促销”,帮助农企树立合同意识,规范合同履约行为

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眼点和经济基础。订单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和纽带,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基础,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因此,工商部门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高度,从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订单农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历来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从1982年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开始,到今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共发出了8个此类文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为此,我们乡饮所按照总局的工作部署,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己任,积极探索开展合同帮扶和订单农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我们乡饮所辖区正在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入社会员已达万人,与外界的经济往来逐渐频繁,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农民与厂家自订合同,一方面双方合同条款过于简单,签定时皆大欢喜,交货时婆说婆有理,造成合同纠纷;另一方面,农企双方履行合同意识较差,一遇市场波动便设法毁约,导致合同履约率不高,不利于“订单农业”的推广。因此,规范合同履行行为,提高合同履约率,保证农企双方的利益,是农村基层工商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我们从提高合同意识入手,深入农村和企业宣传法律法规,共举办合同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达900余人次,在农企和农民中倡导交易活动签订书面合同。针对农民种植的户数多、种植面积大,已形成当地的规模产业这一特点,我们在农企中推广合同示范文本,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形成 “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民通过与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既使销路有保障,又使种植技术得到了提高,真正实现了增收。例如,宁阳县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积极开展生资供应服务,与鲁西化工、华阳集团等农资生产厂家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保障生资货源畅通,并与社员设定了26个小组,设立了6个供应点,对社员所需的化肥实行联购分销,肥料价格低于市场价格5%,社员为此节约成本3.84万元,让社员见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实惠。又如,宁阳县南赵淀粉制品合作社生产的粉皮、粉条制品通过签订合同,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化经营,统一购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升了产品档次,降低了成本,户均减少支出2000多元。实践证明,以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订单农业,有利于优化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转变农业增

长方式,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有利于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推进订单农业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

三、要把农民“困守农门”变为“开放经商”,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宁阳县乡饮乡位于宁阳县东南部,地质条件差,产量低而不稳,效益低,群众赚钱的门路少,我们的登记资料显示,农村个体户只占全乡个体户总数的30%,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发展。经过我们调查,有许多农民想从事个体经营,有的是怕经商失败,背上沉着的债务,有的是不知怎么办理经商手续。工商部门熟悉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是市场主体发展的“推助器”,服务新农村建设,就要从引导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发挥准入便农职能入手,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基层工商所不能制定政策,但是,是贯彻政策的执行者,我们要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范围内依法行政,通过亲民、便民等形式做好服务工作。我们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细化服务内容,采取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派员进入乡村现场为农民办照,让农民在“家门口办照”。随着农村特色经济的不断升温,我所辖区内的传统菜系“四八”席在周边小有名气,在我们的鼓励下,农民利用自家院落,保持传统做法和摆设,开办起的“四八”传统农家菜得到了远近的许多客人慕名而来,已经闻名到济南、泰安、曲阜等大中城市。我们鼓励农民家门口从事起“小加工、小零售、小修理、小服务”等经营活动,实现了农商两不误。今年1-3季度,全乡新增农村个体经营户57户,增幅达59 %。

四、要把农民不知维权变为我要维权,建立消保维权体系,提高农村

消保维权工作水平

根据我们对以往消费者申诉情况统计分析,农村消费者申(投诉)量只占投诉总数的20%,而实际农民在生活、生产中受到的损害远远不止于此。造成农民投诉少的原因,一方面许多农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如何投诉,只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一方面,农民投诉需要到很远的集镇,费时费力,投诉不方便。工商部门是消费者的保护神,提高农民维权意识、提高农村维权工作水平无疑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要把握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摸索监管规律,创新维权方式。今年以来,我们所强化了农村市场的监管,开展了以打击假农药、假农资、假种子为重点内容的“红盾护农”行动,共查处涉农案件17起,收缴假种子200公斤,假农药52瓶;以元旦、五一、十一等节日市场为重点,开展节日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销售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在集贸市场推行业主负责制,督促业主把好商品入市关。针对农民维权意识淡薄,我们将3.15消费维权活动场地设在农村,向广大农民宣传维权知识。为方便农民投诉,将12315申诉举报网络向行政村延伸,实现12315村村通,满足农民消费者“零距离”维权需要。共建立了15 个维权站,维权站做到“五个一”,即:一块宣传牌、一部电话、一个记录本、一名联络员、一套工作制度。今年,我们共接到农民消费者投诉9起,调解 9起,为农民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2600元。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要加强辖区内商品质量监管,营造农民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二是要加强对农资经营市场主体的监管,逐步建立行政执法、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农资市场安全保障体系;三是要健全维权网络,提高农民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联络站工作效率,真正让农民在家门口投

诉,在家门口维权。

发挥朗读功能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篇5

一、在朗读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阅读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 是学生阅读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为情感朗读能借助声音再现文字中所描绘的情境, 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 而且只有通过读, 读出味道, 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使学生认识文中所用的词、句的优美之处, 才能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中, 充当角色, 也只有这时, 学生才能自觉去分析“怎样写的”, 去追究“为什么要这样写”和写作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授课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否则, 教者分析得再细致、清楚, 对于学生来说, 总好像是别人的, 结果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教学中, 可采用范读、配乐读、自由读、竞赛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 在学生理解领悟“我”把鲈鱼放回到湖里去这一过程后, 让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 分“父亲”“我”两个角色朗读, 读出人物的语气, 体会人物的内心。在读“父亲”的话时, 应把握“关心孩子, 严格要求孩子”这一情感基调, 读出说服、关心、坚决、不容争辩的语气;在读“我”的话时, 应把握“内心委曲, 不理解”的情感基调, 读出急切、难受、乞求、无可奈何的语气。学生读后师生评议, 接着再分组朗读, 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在“读、比、评、议”的交流活动中, 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 阅读实效明显增强。

二、在朗读中领悟积累

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 多一点吟诵式的朗读, 让学生自己读, 一边读一边体会, 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感悟和积累也是相辅相成, 真正感悟的东西, 就能慢慢地印在头脑之中, 成为语言储备的一部分, 实际上不仅是语言的储备, 也是一种文化底蕴和思想感情的储备。如教学《趵突泉》一课, 在学习描写大泉一段时, 让学生理解“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 永远那么活泼, 永远那么鲜明, 冒、冒、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这句话的意思后, 指名学生以一定的气势朗读, 感受大泉的壮丽、阳刚之美;在学习描写小泉一段时, 指导学生以活泼的语气朗读“有的像大鱼吐水, 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 有的像一串明珠, 走到中途又歪下去, 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 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 像一朵攒得整齐的珠花, 雪白……”, 感受小泉的秀丽、阴柔之美。接着进行写法的迁移, 让学生模仿句子来描写自己熟悉的景物, 结果学生纷纷用上类似的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内容生动形象, 从而使学生在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中, 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同时也积累了优美的词句。

三、在朗读中培养表达

宋代朱熹说:“凡读书……须读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有多诵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记。”通过朗读文本, 学生可以积累语言素材, 掌握各种句式, 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将习作能力提高。张中行先生说得更是恰如其分:“读, 为的是吸收;读, 更身外之文为身内之物, 并积少成多, 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多读, 熟读, 笔未着纸, 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蜂拥而上, 文章自然天成。比如, 《桂林山水》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作者在描写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时用了节奏明快的排比句式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式, 分别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独特之处描绘得淋漓尽致, 惟妙惟肖。学生反复朗读后, 不但为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所吸引, 而且被作者抒发的赞美桂林山水、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所感染。学了这篇文章后, 同学们纷纷提笔写《家乡的山水》, 并也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 用优美的语句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其中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 溪水真清啊, 清得可要看见溪底的细小的鹅卵石和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耍的小鱼;溪水真凉啊, 在炎热的夏天, 你只要站在溪水中, 一股凉丝丝的感觉便从脚底直透全身, 真是舒服极了;溪水真甜啊, 你只要喝一口, 一股清甜之感便直透心田……”小作者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咀嚼语言文字, 还能积累和发展学生的语言, 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在朗读中升华情感

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使学生在情感方面获得启迪和陶冶, 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赞美, 对假、丑、恶的憎恨和批判,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形, 领会了小女孩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没有食物, 没有欢乐, 没有人疼爱, 她只能在幻想中享受孩子们应有的东西, 从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增强了对小女孩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旧社会的极力不满;在教学《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课文时, 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陶冶爱美的情趣;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 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反复朗读, 从而明白周围的一切都是在不断地改变,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新的方法, 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在教学《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时, 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 了解了神奇的网络世界, 从而使学生从小受到爱科学、学科学, 并立志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不仅文质优美, 语言规范, 而且体现了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 易受美的熏陶, 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发挥情商作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篇6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教师应本着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期望学生成才的真挚感情,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心理上引起共振, 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让学生真实地体验英语, 需要教师真诚耐心地教学, 需要教师淡化教学行为, 用自己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表演和动作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走下讲台, 与学生合作、交流, 共同体验学习的过程。

二、激发情感, 培养学习兴趣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们可以通过创设氛围、情境表演等教学手段, 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注重情感的投入, 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1.创设氛围, 培养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个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创造一个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并从中学习语言、进行语言实践的环境。教师可以用英文书写学校办公室的牌子;在教学楼的楼梯上按着“one, two, three, four...”的顺序标上英语;在走廊上挂每日一练和趣味英语的小黑板, 张贴标有英语的宣传画;在教室墙壁上贴英文标语, 用英文标出课程表;在板报上辟出英文园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用英语问候。力求让孩子一走进学校, 在左顾右盼, 低头仰首时都能见到英语、接触英语, 一步入校园, 耳闻目睹的都是英语, 置身于一种强烈而又自然的学习氛围中, 产生用英语表达感情的要求和较强烈的求知欲。这样, 学生将会处于最佳的心理环境、感情环境、意识环境之中, 亲身感知语言、理解语言, 在理解语言中恰当地运用语言, 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2.情境表演, 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强调语音、听、说, 并通过听、说、唱、玩等活动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如, 在进行万圣节一课的教学时, 可用面具、彩带等道具将教室装扮起来, 带领学生们制作南瓜灯, 一起玩trick or treat的游戏, 使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节日的快乐, 仿佛置身于节日中的美国;也可依据课文内容将课文改成短剧, 创设情景,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生们做符合表演人物身份的动作, 说符合表演人物身份的语言。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锻炼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更可灵活改变对话内容, 让学生们自己创造出有特色的故事, 将它展示给大家看。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积极性自然增强, 这样, 他们的语言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 交际习惯也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3.常换“新招”, 稳固学习兴趣

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是稳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大胆假想设计, 不断提出新思路、新点子, 就能长久吸引学生的目光。如在课堂上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外国风土人情的背景知识, 利用多媒体播放原著电影片段、播放介绍英美风土人情的专题片、播放近期新闻等, 从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不是母语, 又不可能有很多可交流的环境, 这需要学生投入很多精力, 不间断, 日积月累的学习, 充满信心的大声朗读, 力求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感悟语言的艺术, 同时课后多练, 这就需要学生们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讲一些励志故事, 引导学生以身边英语说得较好的同学为榜样, 刻苦练习;也可以发挥集体作用, 让孩子们相互监督谁学习英语最有毅力。当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还需要教师在平时做个有心人, 细致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 及时排除惰性因素和其他干扰。

四、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通常注重的是传统英语语言知识, 而没有把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放在首位, 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不足。众所周知, 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自信心才有可能把学习搞好, 学习外语尤其是这样。

教师要不断对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表示肯定, 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成功——自信——再成功——更自信的良性循环中, 从而产生强烈的、压倒一切的必胜信念和夺取胜利的信心, 即成功的渴望、成功的体验和成功的把握。

发挥提高 篇7

一、党校教育特点

( 一) 以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校教育要将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任务。在党校学习过程中, 学员必须与党中央的基础理论和方针政策高度保持一致, 坚持党性原则。同时, 还应力求做到党性与科学性, 实践性的相互统一, 因为要想理论知识成为指导干部和群众实践的工具, 就必须将其转化为制度、法律和政策。

( 二) 学员担负重要职责, 但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由于局限于工作分工的差异, 尽管很多学员都心系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关心当今世界的形势, 但是没有完善的条件去过多的思考和研究。因此, 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 党校培训要达到速成性与灵活性, 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传授给学员, 以此来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与知识能力。总之, 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观其大略, 突出重点, 注重应用, 解决问题。随着新老干部队伍的交替, 提升了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 绝大多数学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甚至一部分还有更高的学历。但是很多毕业多年的老干部存在着新知识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 为了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和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的要求, 干部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及时调整知识结构, 尤其需要补充工作必需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

二、社区干部在党校教育中要走学习科学发展的路线

( 一) 创新党的干部实践教育

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推进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就必须做好干部教育培训。要全面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 注重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自主创新战略、全面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培训, 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实现中央和省、市委的战略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为首要任务, 真正把学习培训的成果体现到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上, 体现到工作岗位的履行职责上, 体现到急难险重关头的实际行动上。着力于系统学习理论和领会精神实质, 最终实现把科学理论转化坚定政治理想信念, 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 转化为解放思想、推动发展的能力。

( 二) 加强科学发展教育

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的挑战下, 党校要把握一切重要战略机遇, 求真务实, 锐意进取, 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适应党员干部培训的新要求, 是当前做好党校工作以及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从而全面增强党校干部的科学发展能力。 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必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 力求在培训的内容、目标、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利于提升素质, 努力引导领导干部在实践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党校教育提高社区干部素质能力

( 一) 加强党的执政理论教育

党的执政意识是决定执政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程度以及理论上是否自觉的关键。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以及党校工作, 对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是用党的最先进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必要然要求。加强对党的干部培训以及大力开展党校工作是我党的一贯优良作风。改革开放以来, 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用理论武装自己, 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以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大力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 力争使我党干部在理论水平以及政治素养上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实践证明, 做好干部教育和党校工作是推动我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 无论在什么时候, 都只能加强这一工作, 不能减弱, 要紧抓作风不变。贯彻强化宗旨意识、增强观念教育意识, 从而实现干部能力与观念的双重提升, 力求统一作风不变。

( 二) 提高党校教师素质

党校的喉舌代表的是共产党的声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 同样, 党校教师代表的是党校的形象, 服务人民、服务大众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人民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把党的惠民政策及时下传。党校教师的主要业务是解读精神、培训学员。这就要求与多层面的人员打交道, 在培训好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与学员勤沟通、多交流, 了解各界人员的精神需求和想法动态, 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有一定的督促和催化作用。另外, 对于学员的反馈和建议也是完善教师讲稿的最佳渠道、最佳桥梁、最佳方法。当然, 沟通协调也要注重党校内部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交流, 谈看法、谈动态、谈方法, 这也是上层领导指导教师和教师虚心学习的一个过程。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 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正确有效的沟通是讲究方法、讲究原则的, 可以说它既简单又复杂, 是内涵的体现、 能力的展现、思想的再现这样一个过程。

四、结束语

只有始终把社区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认真加以落实, 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 抓好干部的教育培训, 才能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仲清.党校教育的历史沿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 (3) .

[2]王保彦.建国以来党校干部教育历史分期研究[N].组织人时报, 2012.

借“题”发挥,提高小数运算能力 篇8

一、加一加,让知识点更具挑战性

不改变原有知识内容,增加适当的知识情境,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让知识点更具挑战性,这就是“加一加”的奇妙之处。

例如,教学“谁爬得快——循环小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教材情境图如下:

在解读教材时,我们不难发现:蜘蛛3分钟爬行73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只要粗略一看,就可知道蜘蛛比蜗牛爬得快。情境图的主题很难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循环小数”这一核心知识,因为学生一看就知道蜘蛛爬得快。为了情境图和主题相符,也让知识点的学习更具挑战性,教学时笔者在这个情境图中再“加一加”,添加了一个情境图(乌龟7分钟爬行6.2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添加了“乌龟7分钟爬行6.2米”这一情境后,继续书上的数学问题:“谁爬得快?”这样情境图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首先,添加后的情境图让主题更加鲜明。乌龟7分钟爬行6.2米,蜗牛11分钟爬行9.4米,学生就不能仅通过观察就得出结论,继而把学生引向探究“循环小数”之路。

其次,添加后的情境图让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蜘蛛的爬行速度为:73÷3=24.333……解决了循环节是1个数字的情况;蜗牛的爬行速度为:9.4÷11=0.85454……解决了循环节是2个数字的情况;乌龟的爬行速度为:6.2÷7=0.8857142857142……解决了循环节是多个数字的情况。三道题包含着循环小数的多种类型,为学生建立循环小数完整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再次,添加后的情境图让估算变得有价值。在教学时,增加“估一估”环节,学生能很快估出蜘蛛的爬行速度大于24,乌龟和蜗牛的爬行速度都小于1,可知蜘蛛爬得最快,却不能判断乌龟和蜗牛谁爬得快。为了探究乌龟和蜗牛的爬行速度,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这节课的主题。

通过“加一加”的方式,让知识点更具挑战性,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改一改,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学生的学习不是靠教师讲明白就能会的,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激发和帮助学生去发现和创造。

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按照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

1.出示情境图。先算一算酸奶与饼干的总价,再用减法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2.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

(2)集体交流,小结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3.巩固练习,计算并验算、解决问题。

4.课堂小结,让学生说一说收获。

由于情境图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解决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这样的难点只要通过几道竖式的练习就能突破,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一定很高,但可以预见学生对这样的课堂肯定不感兴趣,思维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练练评评一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那么,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怎样才能有所突破呢?

通过分析后发现,本单元的几个知识点都只是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也就是接下去的每一课时都会像前面一样,教学效率会比较低。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情境图的信息进行补充,加大信息量,让学生从进入学习的那一刻开始,就能感受到数学学习对思维的挑战性。

课前,笔者安排一名学生到超市购物,并把所购物品和购物小票都带到课堂,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希望得到同学的帮助。

该生提出的问题是:

(1)买1瓶酸奶和1包饼干一共多少钱?

(2)买1瓶酸奶比买1包饼干少多少钱?

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列出算式,指名一生把算式写到黑板上:

1.25+2.41 2.41-1.25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当你们看到这张购物小票时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班里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生:买1支钢笔和1本练习本一共多少钱?买1支钢笔比买1本练习本多多少钱?

学生列出算式:13.7+4.75 13.7-4.75

生:我想算一算买文具用了多少钱?请大家一起来算一算。

生:我想算一算买哪两样东西花的钱最多?

生:我想算一算买哪两样东西花的钱最少?

生:你们觉得找回来的钱对不对?

……

问题越来越多,黑板上的算式也越来越多:

13.7+4.75

1.3+1.25

13.7+4.75+1.3

1.25+2.41+13.7+4.75+1.3

(1.25+4.75)+(13.7+1.3)+2.41

25-1.25-2.41-13.7-4.75-1.3

25-(1.25+2.41+13.7+4.75+1.3)

25-(1.25+4.75)-(13.7+1.3)-2.41

……

由于提供了较多的数学信息,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性质。

师:列了这么多算式,该怎么计算呢?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兴致盎然立刻行动起来了。有的以整数加减法法则作依据,有的悄悄打开书本,想从例题中得到启发,有的拿起笔凭感觉就做……学生尝试着、轻声讨论着,最终学生不仅发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把整数的运算定律运用到了小数计算中。一张小小的购物小票,略加改动,学生自然地将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的学习中,并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赋予了枯燥的计算教学以生活的气息。

新设计利用小数加减这一课的载体,把本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这样既突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各种关系,重新建构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形成转化比较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加减法的知识体系,让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换一换,让练习变得丰富有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其所理解的知识远比生硬地灌输所得的知识更多。针对教材中的习题,换一换,将“趣”进行到底,激发学生内心的灵光。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比大小”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比较小数大小”的习题,将习题从书面的常规形式变化为游戏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方法是:准备两组0~9的数字卡片,男女两队各派一名代表,每队各摸两张卡片,组成一个小数。比一比哪队组成的小数大就获胜。

师:女士优先,请女生先摸。

女生摸到7,师采访:你准备把7放在整数部分还是放在小数部分?

女生:放整数部分,比7小的数有7个,比7大的数只有2个,获胜的可能性比较大。

男生摸到5,毫不犹豫地放到了小数部分。师:你要征求一下队友的意见吗?

男生:不用,要是放在整数部分,我们就必输无疑了,放在小数部分,还有赢的机会。

女生摸到3,师:你们希望男生摸到几?

女生:0、1、2、3、4、5、6。

师追问:摸到7怎样?

女生:那我们可就输了。

男生摸到6,全体女生沸腾了。

经过数轮游戏后,改成“每队摸三张卡片,组成一个两位小数,比一比哪队组成的小数大”。

每一局游戏出现的情况各不相同,学生在一次次的游戏中自觉应用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加深了对“比较小数大小,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再比百分位,百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的理解,这样的设计,把学生从单调、乏味的练习中解放出来,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换一换教材的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四、分一分,让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生命之间必然存在着众多差异。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存在,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一般可安排如下几个层面的练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手拉手”)一课时,笔者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了一组有层次的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

(1)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基本题):①(40+4)×0.25;②2.1×37+7.9×37。

(2)简便计算下列各题(变式题):①0.125×88;②0.99×101-0.99;③1.93×5.6+1.93×3.2+1.93×1.2。

(3)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综合题):①(1.2×0.43+1.3×0.43)×4;②7.2×5.4+5.4×2.9。

第(1)题是基本形式的习题,第①题是乘法分配律(a+b)×c=a×c+b×c的直接运用,而第②题则是字母公式的逆向运用:a×c+b×c= (a+b)×c,即2.1×37+7.9×37=(2.1+7.9)×37。

第(2)题是变式练习,第①题学生需把88拆成80+8的和,使之符合乘法分配律(a+b)×c的基本形式,即把0.125×88转化为0.125×(80+8)的形式,再进行简便计算;第②题属于不符合简便计算的基本形式,需要将算式补充完整后再进行简便计算,即0.99×101-0.99=0.99×101-0.99×1;第③题则是乘法分配律的推广应用。

第(3)题是拓展题,第①题让学生发现算式中的某一部分符合简算特征,也可进行简便计算,当简算得出(1.2×0.43+1.3×0.43)×4=(1.2+1.3)×0.43×4=2.5×0.43×4时,让学生再次发现2.5×0.43×4还可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第二次简便计算:2.5×0.43×4=2.5×4×0.43=10×0.43=4.3;第②题学生需先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算得出7.2×5.4+5.4×2.9=(7.2+2.9)×5.4=10.1×5.4,然后发现10.1可拆成10+0.1,并再次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10.1×5.4=(10+0.1)×5.4=10×5.4+0.1×5.4=54+0.54=54.54。

这样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分层设计,无疑是因材施教、有效课堂的最好阐释。

总之,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要来处理教材习题资源,借“题”发挥,进行二度开发,变静态为动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本质,提高小数的运算能力,并最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发挥教研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篇9

赵县自强中学

近年来,自强中学始终把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力的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持续、稳定的提升。我校中考成绩连续5年名列全县前茅,连续5年被评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8人因中考成绩突出破格晋升了高一级职称,12人被县委县政府表彰,4人在县级表彰大会上做典型发言。2016年中考,我校再次续写辉煌——参考人数293人,市高上线学生54人,赵中以上学生207人。全县600分以上9人,我校有3人。其中,贾子元同学以612分的优异成绩夺取我县中考状元之桂冠。至此赵县中考状元已连续三年花落我校(2014年王晓阳607分;2015年齐梓佳615分;2016年贾子元612分)。现就我校在近几年里,如何发挥教研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教学工作目标,抓好各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各学科教学的工作目标是做好教研组各项工作的总出发点和总归宿。我校根据学校实际设立了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体音美组、物化生组和政史地组。每学期初,我们都要首先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要求教研组集中全组教师根据学校教研计划,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对全学期本组的工作做出具体的安排,明确本组教师各自的教研任务,还组织教师在学习各年级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材内容,联系本人和学生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好自己的学期授课进度计划。

二、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研组长起着关键作用。教研组长人选的物色要合适,不可滥竽充数,应从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去考虑,只要教研组长选对了,就有感召力,教研组的活动就会有声有色,教研必定会出成果,出经验,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我校每学期都要在教研组内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指导,坚持了“老带新”,“新拜师”,“传、帮、带”的制度,充分发挥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让他们尽快成为学科业务骨干,也使老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跟上了时代步伐。

我们集体备课制度的核心是以“个体—集体—个体”三轮备课形式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这三轮备课,教师把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再把共享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体的实践智慧。

在第一轮备课中,教师运用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一阶段中,有教师个人的原初设想,但不免也有个人的局限性。

在第二轮备课中,备课组教师集体参与,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第一轮备课教师的个性,又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群体与个人的相互交锋、对话和理解的过程。

在第三轮备课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前两轮备课的思想成果,通过进一步的修改,最终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发挥教研组的科研作用,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研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始终以科研为教研的先导,坚持围绕“聚焦教学、关注细节、追求实效”的教研思想,以小型、多样的小问题、小困惑、小课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的课题研究。比如语文教研组针对当下学生的阅读量严重不足、书写极其不规范,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了学生课外阅读和书写小课题研究活动,利用每天下午的第五节课——25分钟的小自习,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练字活动,为此学校在课堂后面设立了图书角,购买了大量的课外读物,供学生阅读使用。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读书汇报活动、学生书法作品展和学生作业评比活动。这样即解决了阅读和书写的问题,又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各科成绩。

檀校长一直关注并参与课题研究,他主持的省级课题《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陈文娟副校长主持的《初中生叛逆心理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和《关于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两个省级课题也已顺利结题。2016年我校8名教师的县级课题顺利结题,5名教师获县级评优课一等奖,3名教师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获县级一等奖。其中张翠芳老师做的物理课获市级评优课一等奖,王建海老师做的生物说课获市级二等奖。陈文娟副校长和赵梦婕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孩子生涯规划意识》获全国一等奖并已结集出书。

四、关注课堂,以教学中的问题为抓手,用新课改的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各教研组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首先是寻找问题。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我们要在自己的课堂上主动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次,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我校七年级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很多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在数学课上不会思考,不会自主学习。数学老师们多次反映这一问题,这是阻碍学生发展的重症。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发更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并且通过师与生思维活动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整个教学活动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掌握数学方法和培养数学思维为目标。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本次年终考试中,七年级的整体数学成绩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五、加强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发展

目前,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因为经验是积累的结晶,教学是积累的过程。只有反思型教师才能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求每一名教师必须从不断的实践反思中积累经验,再把这些经验作用到实践反思中去。我们的教学反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我们每个一线老师都有一个课堂反思手册,我们每个学生每科都有一个错题本)课前反思。就是在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顺序和内容?为什么这样调整?等等。这些反思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的,具有前瞻性,可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实践。课上反思。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你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你是如何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作为课堂资源进行教学的?这些反思属于过程反思,可及时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减少失误。

课后反思。就是在下课后,你感到有那些比较成功、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教学后进行的反思,是回顾性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经验理论化。同时,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欣赏形成的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会成为教师理解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理念的“生长点”。

六、培养教师职业素养,实施“五个一”工程

为了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我校制定并实施了“五个一”工程。

读好一本书。教育在不断的发展,教师的观念与知识随着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更新。只有通过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写一份优秀教案。教案是课前准备的实录,是一名教师对教材理解的真实写照。它不但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还能反映出一名教师的个人素质。教案要课前完成,课后完善;教案内容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活动设计和三个阶段的反思。上一堂研究课。教学中的问题一般都聚焦在课堂上,教研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每位教师都带着问题开设一堂研究课,既给大家提供了研究课堂教学的平台,又给大家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出一份优秀试卷。通过试卷能看出试卷命题者对教育形势是否了解,对知识体系以及学生情况掌握的程度。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试卷要求:

七、八年级为期末质量检测模拟型,九年级为中考模拟型。尤其是九年级的模拟题,当年中考过后,要及时对照河北省中考试卷,找出自己模拟题的得失,来指导下一轮的教学思路和方向。

写一篇反思型文章。一名有责任心、上进心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会不断地进行反思。只要我们把这些反思的积累进行提炼,就能生成有价值的文章。这既是你获得的宝贵经验,也是其成长的具体体现。

总之,教研组工作千头万绪,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日臻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挥提高 篇10

一、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操纵者,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办一切。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比赛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比如在教《雷雨》的戏剧片断时,可以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一个个演出小组,利用课间进行排练,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就必须熟悉课本,了解时代背景,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人物个性,理解作品的魅力。对于一些抒情散文,则可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先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层的理解。除了重现语文活动实践外,我还注重其他形式的语文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然后布置学生写作,进行交流。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大提高了。

二、增加课内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要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不仅要重视智力的活动,而且要陶冶情感,使学生在精神高度集中、情绪愉快和精神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文学作品的阅读,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品余光中的《乡愁》,学生在一段段精美的文学阅读中心灵会受到涤荡,情感会得到陶冶。文学作品的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中一定要诱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他们与作品的主人公共悲喜、共哀乐,与作家的心灵进行无声的对话,让他们在情感的跳跃中发现真善美、假恶丑,并形成扬善弃恶的鉴别意识,潜移默化地丰富精神世界,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塑造高尚的人格。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学生通过这个途径来洞察社会、感悟人生

吕叔湘先生曾说:“多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我们也感觉到大量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认真学习读物中的每一点知识。学生通《牛牤》中主人公坎坷的经历感受到顽强的意志品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从《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中明白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感悟自尊、自爱、自强……从欣赏作品所表现的自然美中感受出山河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从欣赏作品里的优秀人物典型,特别是许多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形象激发他们追求正义,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和埋头苦干,建设祖国的热情;从欣赏作品的主体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培养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教育,具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敢想。想象力能使人插上幻想的翅膀并产生强烈的将理想变为现实的愿望。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满堂问”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脑思考,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这样便变“传授知识”为“探求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此外,实施创造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正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提问。其次,我们要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即“会问”。如教学《荔枝蜜》一文,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然后合作小组互相探讨,合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最后棘手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学生问:“为什么蜂蜜用‘割’?”“养蜂人年龄不大,为什么称‘老梁’呢?”……这样,通过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有耐心。事实证明,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就会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

五、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教师必须把身教和言传相结合。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教师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知识渊博,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影响深刻,其激励作用也是长久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任何章程和纲领,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无数的事实也雄辩地说明,教育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力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格、性格尚不够成熟,可塑性很强,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引导学生作用很大。一个好教师可以影响一大片学生,而一个不合格教师同样可以影响一大片学生,所以教师要明晰自己的示范作用,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树立起必要的形象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具备了良好的师品、人品,树立起了崇高的师表形象,才能成为学生敬仰效仿的楷模。

上一篇:苹果效应论文下一篇: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