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的功能定位九篇

2024-04-30

适宜的功能定位 篇1

港口功能作为海岸基本功能中重要的一类, 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开展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 可为海岸基本功能的适宜性自动分区模型构建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首先建立了以海岸自然条件和海岸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影响要素的, 由多个指标因子构成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各指标因子的定量分级标准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然后基于GIS软件平台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和数值计算功能,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构建具有科学化、定量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等特征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此研究成果不仅完善了海岸基本功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体系, 而且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为科学确定海岸的基本功能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1 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理论

1.1 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港口的作用和特点, 港口功能区宜选择在基岩埋层较深、掩护条件好、泥沙运动较弱、交通便利和腹地经济好等条件的地区[2,3]。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 主要包括海岸类型、水深、水文、气象、掩护条件、工程地质、水下障碍和冲淤状况等海岸自然条件, 以及吞吐能力、区位条件、泊位、堆场面积、交通条件和腹地经济量等海岸社会经济条件[4,5,6]。

依据影响因素间的层次关系, 建立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其架构图如图1所示。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层, 其中目标层为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数;准则层为主要影响要素海岸自然条件和海岸社会经济条件;指标层为从属于准则层两个影响要素的多个指标因子。指标因子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代表性和空间差异性。

1.2 评价指标定量分级标准

因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定量和定性的指标, 且定量指标量纲不完全统一, 为实现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的完全定量化, 依据各评价指标对港口功能的影响程度, 将其划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 对应的适宜性分值分别为3、2、1和0, 由此建立评价指标定量分级标准[7], 见表1。

1.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为确保评价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对各层指标相对上层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判断, 构建比较判断矩阵A= (aij) n×n, aij一般取1~9定量化的标度值, 其意义为:1表示两元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3表示前者稍重要;5表示前者明显重要;7表示前者强烈重要;9表示前者极端重要;2、4、6、8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aij>0, aij>1/aji, aii=1 (i, j, Kn) 。保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最后计算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对判断矩阵A, 计算满足AW=λmaxW (λmax为A的最大特征根, W为对应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 W的分量Wi就是对应元素相对上层相应要素的权重值) 。应用方根法求解归一化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即首先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标度的成绩的n次方根undefined, 将方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特征向量W的第i个分量undefined, 最后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undefined (nWi) 。利用各层指标间的相对权重关系, 可以计算指标层各评价指标相对目标层的权重值Bn=undefined。式中:Bn为指标层权重;aj为准则层各要素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bundefined为指标层各因素相对于准则层的权重。

无论是计算各层指标间的相对权重值, 还是计算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 都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具体方法参见相关介绍层次分析法的文献[8]和文献[9], 在此不再赘述。

1.4 适宜性评价模型及评价等级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各因子的综合适宜性, 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如下:undefined。式中:S为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数;Bi为第i种评价指标的适宜性得分;Wi为第i种评价指标的权重;n为参加评价的指标数量。

为了与评价指标的适宜性等级相协调, 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等级同样划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4级, 通过对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综合指数S分类获得。

2 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2.1 评价模型的构建平台选择

本研究主要是对海岸空间进行港口功能的适宜性评价, 选取的评价指标都具有空间分布特征, 如海岸类型、水深、靠泊能力和腹地经计量等。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实际上是一系列对大量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运算过程, 因此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需要借助具备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的技术平台来实现。

GIS是一种采集、管理、分析和显示海量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在海洋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GIS软件众多, 其中由美国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软件中的ArcToolbox工具箱, 不仅提供了大量可直接使用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 并且可基于这些工具构建实用的空间地理数据处理模型, 模型构建简单, 执行容易, 可较好地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因此本研究选择ArcGIS软件作为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平台。

2.2 评价模型的构建原理

构建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目标是根据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分布信息及其权重值, 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空间分析运算, 自动实现研究区内的港口功能适宜性分区。在ArcGIS软件平台的模型构建窗口中, 通过将ArcToolbox工具箱中多个空间数据处理工具集成, 为各工具赋上相应的输入输出数据及其他参数信息, 以实现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的全过程。此模型运行时生成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输入内容选择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分布图层, 输出选择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结果的保存路径等信息, 经过几分钟的自动运算, 即可实现研究区内的港口功能适宜性分区。

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核心是多因素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空间分析运算, 在ArcGIS软件平台中是由空间叠置分析工具来实现。空间叠置分析是对于同一地区、同一坐标系、同一分辨率的2层或多层栅格图层叠置, 将对应像元的属性值进行算术运算, 本研究采用权重叠加运算。在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中, 为进行多因素空间叠置运算, 必须将各评价指标的图层转换成具有相同分辨率的栅格数据结构。

2.3 评价模型的构建流程

在建立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定量分级标准和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 基于GIS平台构建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

2.3.1 新建模型

在ArcGIS中基于ArcToolbox新建一个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 设置公共的环境参数, 如空间分析范围和栅格分辨率等。

2.3.2 评价指标的图层化

ArcGIS软件是基于图层对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 因此应制作可表示各评价指标空间分布信息的GIS图层, 主要为矢量图层。

2.3.3 评价指标图层的栅格化

对于数值型或描述型指标, 如水深、海岸类型等, 首先根据指标定量分级标准分类, 然后以适宜性等级为字段转换成栅格图层;对于距离型指标, 如临港工业区、道路等, 首先生成距离栅格图层, 然后再根据距离值进行指标适宜性分级, 距离越近, 分值越高。各指标图层的栅格分辨率应保持同样的大小。

2.3.4 多因素空间叠置分析

对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栅格图层进行权重叠加运算, 输入各栅格图层及各对应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输出栅格值为各像元的权重叠加运算结果, 输出栅格图层范围是各栅格图层的重叠区域。

2.3.5 栅格图层转换成矢量图层

将多因素空间叠置分析输出的栅格图层转换成矢量图层, 根据适宜性分值将港口功能分类, 适宜性等级为最适宜、中等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4级。

3 实例应用

3.1 研究区概况

钦州湾位于北部湾顶部, 广西沿岸中段, 由内湾茅尾海和外湾钦州湾所构成, 中间狭窄, 两端宽阔, 东、西、北三面为陆地所环绕, 南面与北部湾相通, 是一个半封闭型天然海湾。该湾口门宽29 km, 纵深39 km。全湾海岸线总长336 km, 海湾面积为380 km2。钦州湾沿海岸线曲折, 港汊水道纵横, 潮流流速大, 水文和地质条件良好, 泥沙回淤少, 水域宽阔, 天然屏障良好, 水深条件优良, 天然港址较多[10]。自亚公山至青菜头潮汐通道两侧沿岸和果子山至犀牛脚和三墩沿岸一带, 水深为10~20 m, 具有建设深水良港的自然条件。

钦州湾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港口资源, 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钦州市“以港兴工, 三化互动”的发展战略均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立足点,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港口为钦州港, 根据《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钦州港的功能定位是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 是环北部湾经济圈重要港口之一, 近期主要依托临港工业开发, 形成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港区;远期发展以服务临港工业为主, 兼顾为港口腹地利用国际国内2个市场、2种资源服务的多功能现代化港口。预测2010年钦州港的吞吐量达到3 532万吨, 2020年钦州港的吞吐量将达到9 858万吨, 基本上实现亿吨大港的发展目标。

3.2 评价模型的应用

本研究以广西钦州湾海岸为例, 对此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 给出相应评价结果。首先根据钦州湾沿岸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考虑各评价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 舍去在钦州湾沿岸均值分布的因素, 如气象、水文等方面的指标, 建立了由2个影响要素14个指标因子构成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指标定量分级标准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并分级。本研究假定相对于港口功能适宜性而言, 海岸自然条件和海岸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根据层次分析法, 计算的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如表2所示。

制作钦州湾沿岸表示各评价指标空间分布信息的GIS图层, 结合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运行已构建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 得到港口功能适宜性等级分布。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最适宜建设港口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钦州港附近, 中等适宜的区域分布在龙门港和犀牛角港附近, 与钦州湾沿岸的自然条件、港口开发现状与开发需求基本一致, 适宜性评价模型分区效果较好。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GIS平台构建了具有科学化、定量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 考虑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差异, 集成了一系列空间数据处理工具, 通过一个可视化界面选择模型输入输出数据, 即可自动实现研究区内的港口功能适宜性分区。该模型易于构建, 封装性好, 运行方便, 且运算速度快, 效率高。另外, 根据需要可方便地调整模型的评价指标及相应的权重值, 扩充性好;还可直接拷贝此模型到其他已安装ArcGIS软件的计算机上使用, 移植性好。

此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海岸地区的旅游、渔业、建设等功能的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可实现海岸多种功能的适宜性自动分区, 为海岸基本功能的适宜性自动分区模型构建提供研究基础, 为科学确定海岸的基本功能, 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技术支撑, 模型评价结果可为海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以GIS技术为支撑, 以港口功能适宜性为评价目标, 构建了以海岸自然条件和海岸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影响要素的, 具有科学化、定量化、自动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 并以广西钦州湾海岸为例, 对此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此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理论和方法可为科学确定海岸的基本功能, 建立以海岸基本功能管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模型评价结果可为海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港口功能,适宜性,评价模型,空间分析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国海管字〔2009〕97号) .2009.

[2]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JTJ211-99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999.

[3]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JTJ213-98海港水文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999.

[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108-2006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5]洪承礼.港口规划与布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6]严恺, 梁其荀.海港工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6.

[7]李纪宏, 刘雪华, 朱建州, 等.基于GIS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自动实现[J].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4 (1) :24-32.

[8]林绍花.海洋功能区划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6.

[9]梁湘波.海洋功能分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05.

适宜的功能定位 篇2

1. 中外人事档案概念、属性和内容比较。

我国对人事档案定义是组织、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 记录和反映人员社会经历及其德才能绩等方面数据和信息的, 以个人为单位集中起来的, 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和有机联系的原始历史记录。具有集合性、认可性、专门性、真实性、机密性、现实性、动态性、权威性等属性。我国的人事档案内容是按《干部管理条例》中的十大类收集。国外对人事档案定义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活动中形成的, 记述和反映人员经历、德才水平和工作表现的, 保存备查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另外, 某些专业部门形成的公民状况文件、健康状况文件、财产和收入文件、刑事和犯罪处理案卷、基本统计文件等涉及个人秘密的档案文件也被视为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1]

由此可见, 中国人事档案与外国人事档案, 特别是外国在职人员的人事档案的概念、属性基本是一致的。

2. 中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比较。

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尽管各具特色, 但管理模式的共性在于对现职、离职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分类管理。现职人员的人事档案大多由任职机构或组织的人事部门进行保管;退休或离职人员的人事档案, 往往由文件中心或档案馆集中保管。

在美国, 各级政府机构和其他公立组织的现职人员, 其人事档案均由所在机构的人事部门集中统一保管。联邦政府各机构都统一设置了人事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现职人员的人事档案。州政府以及其他地方政府中也类似地设有管理现职公务员人事档案的机构。美国联邦政府系统的非现职人员, 其人事档案则由“国家人事文件中心” (National Personnel Records Center) 集中保管。政府雇员和军人, 无论职务高低, 在死亡、离职或调动工作120天后, 其人事档案也统一向文件中心移交。可见, 国家人事文件中心就是联邦政府集中保管非现职人员人事档案的机构。[1]法国公务员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负责制, 公务员管理以政府各部门为主, 因此公务员的人事档案也均由政府各部门自行保管。[1]日本的人事管理机构主要有中央人事院、省厅人事机构与地方人事机关。中央人事院主要负责掌管公务员的待遇改善、考试、任免、福利、进修、奖惩等相关事务。各省厅人事机构的名称不一, 有的称为“人事局”, 有的称为“人事课”, 也有的叫“人事部”, 它们负责保管各省厅机关的人事档案;地方政府的人事机构多为“人事委员会”, 负责保管同级机关的人事档案。[1]

我国目前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的国家干部、教师、科研人员等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模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强调“人档不分”、“档随人走”。由于我国实行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 我国更强调党的指导, 因此忽视了档案管理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

3. 中外人事档案服务对象和方式比较。

中外人事档案服务对象和方式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由于我国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强调人事档案为上级组织、人事部门, 中组部在《干部档案管理条例》上明确规定了查阅人事档案条件:“查阅档案者必须是党员干部;下级人员不得查阅上级人员的档案;任何人不得查阅本人及其亲属的档案;查阅档案限在档案馆人事档案阅览室, 不得外借;查阅档案严禁涂改、圈划、乱加批注, 不得抽取、撤换或添加任何材料;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不得泄露档案内容;查阅档案者必须持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党办负责人签字盖章的介绍信。”这种规定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保密人事档案。最大的缺点是完全忽视了人事档案相对人的权利。

在国外, 大多数国家把政府机构与人事档案的相对人视为服务对象的主体, 但对利用者的限定措施同样严格。比如在美国, 利用人事档案的程序主要包括三步:第一步, 提交书面授权。如果是相对人本人, 提交一份附有正式签名和日期的申请信。如果利用者不是本人, 并且相对人健在, 提交相对人授权的签名信。如果相对人死亡, 提交死亡证明。假如相对人年龄已超过百岁, 则无需提交死亡证明。第二步:提交便于文件中心确认文件所需的信息, 包括相对人任职期间使用的全名、出生日期、社会保障号、任职机构的名称, 任职开始时间和离职时间。第三步, 列出所需利用的文件或信息, 说明利用目的。国外利用人事档案的方式, 体现了既保障相对人的权利又保护了人事档案机密。[1]

4.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下我国人事档案功能的重新定位。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与我国不同的是,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事档案制度是紧紧围绕各国的人事制度进行设置的, 人事档案突出的是社会服务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 这对于改变我国人事档案中重“政治”轻“能力”、重“历史”轻“现实”、重“控制”轻“服务”的弊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下我国的人事档案功能应定位在信息记录功能和信用凭证功能, 而不是中国传统人事档案所强调的政治身份功能和评价考核功能。

重新定位人事档案功能, 对改革我国人事档案体制和制度确定了方向, 我国人事档案的改革应把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出发点, 赋予人事档案相对人相应的民主权利, 包括按照规定程序了解档案内容的权利、对有异议的数据信息提出申诉的权利、要求维护个人隐私的权利, 等等。这些改革思路对我国传统档案相对人无权查阅自己人事档案的规定而言, 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和突破。

总之, 重新定位我国人事档案的功能, 可以推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和完善, 为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持和保证。

参考文献

适宜的功能定位 篇3

[关键词]生态位;生态位适宜度;资源

1、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Niche)在现代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1917年Grinell将生态位定义为“生物在栖息地所占据的单元”[1],这是最早出现的生态位概念。而1957年Hutchinson提出超体积生态位概念,将生态位拓展为既包括生物的空间位置,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又包括生物在环境空间的位置[2]。

2、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

如果将土地利用方式比作环境中的生物行为,则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目的就是寻找最适宜生物生存的空间位置,即最适宜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区域。因此,本文把区域发展中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及物资资源等需求所构成的多维资源需求空间称为该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需求生态位,简称需求生态位[3]。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资源构成对应的资源空间,称为现实资源生态位,简称现实生态位。现实生态位与需求生态位的匹配关系反映了现实资源条件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程度,用生态位适宜度来衡量。当评价区域的现状资源条件完全满足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要求时,生态位适宜度为1,而当现状资源条件完全不能满足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要求时,该生态位适宜度为0。

土地利用方式对资源的需求通常有三类,第Ⅰ类必须满足其最低要求,而且越丰富越好,比如商业发展目标下的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第Ⅱ类是在资源可供给的范围内存在一个适宜区间,既不能高于一定值,也不能低于某个值,资源供给过少或过多都将成为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如工业发展目标下的路网密度,一方面交通条件不足会影响工业发展的产运销衔接,另一方面在寸土寸金的工业发展区,交通用地占地面积比重过大影响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第Ⅲ类则是要求资源的现状值越低越好,如环境保护目标下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等。对于三类资源,评价区域的生态位适宜度表达公式如下:

第Ⅰ类:

(1)

第Ⅱ类:

(2)

第Ⅲ类:

(3)

式中,Sk为土地利用中资源k(k∈[1,n])的生态位适宜度指数;Xk为评价单元中资源k的现状测度,即现实生态位;Dkmin为资源k现实生态位集合的最小值;Dkmax为资源k现实生态位集合的最大值;Dkopt为资源k的生态位理想要求值。

由于区域发展中土地利用的资源需求生态位是一个由多种资源所构成的多维空间,土地利用资源空间的生态位适宜度数值的测度可通过式(4)实现:

(4)

式中,S为区域发展中土地利用N维资源生态位适宜度;n为约束该种土地利用的资源维数。n维资源生态位适宜度的大小反映了评价单元各资源条件对发展目标的适宜程度,可以根据某区域生态位适宜度数值的大小初步确定该区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3、结论

本文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使分区过程和结果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打下理论基础。但仍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①如何进行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指标体系,其指标因子如何选取。②由于基础数据资料有限,本文未以实例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希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选取合适的案例做出区划方案。

参考文献

[1]Ouyang Z,weisman J,wang R.ecological niche suitability model with an application in taojiang land use planning of environment science.1994,6(4):449-456.

[2]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1996,16(2):113-120.

[9]Liu M F,Zhang J.Appraisal on logistics park niche fitness based on gray relation analysis[A].The Paper Corpus of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Management Science and System Dynamic[C].Shanghai:System Dynamic Soc,2007.1393-1398.

作者简介

方瑞欣,籍贯:浙江金华,毕业学校:华中农业大学。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 篇4

来源: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2005年第8期

文/何晋秋章琰清华大学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将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为推动知识生产、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组织。

我们在为大学科技园进行定位时,应该明确:大学科技园不是大学的一部分,也不是从属于政府机构、或者社会公益团体的组织。具体来讲:

1、大学科技园虽然不是大学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与大学有着十分特殊和密切的关系,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应充分向大学科技园开放,而大学科技园更应充分保障大学的合法权益。

2、大学科技园不应是政府机构,也不从属于政府机构,更不行使政府职能,但由于科技园的产出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因而政府应通过多种手段尽力支持科技园的发展,如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申请政府用于科技开发的资金;有条件地提供风险基金或协助引入风险资金等,使科技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大学科技园不是社会公益团体,应允许其合法经营并从中赢利。鉴于大学科技园在国家高新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应该获得国家和社会对公益团体的某些方面的支持和有关政策方面的优惠。

4、大学科技园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职能,并应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同时它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孵化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职能。

因此,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和互动于大学,为培育高新科技企业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支持,具有一定社会效益,并且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盈利性组织。

创建大学科技园的目的是要发挥大学的科技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大学与经济界的联系,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技术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为依托是大学科技园的一大特点。依托大学的知识、人才和科技优势,利用大学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积累的人文环境、区域特征和基础设施条件,真正形成知识经济规模效益,这是其对经济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原因。

关于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一般而言,我们通常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官产学研金结合的重要基地。其中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可以说是大学科技园的本质,也是其最核心、最重要的功能定位。

大学科技园与一般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依托大学的知识创新源的优势,利用其人才优势、科学技术和创新思维优势,着眼于大学科技—产业链中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孵化部分,从策划项目开始,形成培植技术、培育企业、最后形成退出机制的链式发展模式。-1-

一直以来,有人将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科技产业的一个大规模生产基地,这实际上是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错位。从应用研究开始、经过小试、中试、直到产品化这一技术创新的过程,乃是大学科技园活动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科技园正起到了一个孵化器的作用。至于产业化的过程则应由下游的高科技企业来实现,而不应该作为大学科技园的任务。因此,可以形象比喻为,大学科技园在本质上是一种“孵化器”,而不是“养鸡场”。

一般而言,大学的R&D成果往往通过技术许可的方式导入企业,这种方式呈现出静态、间断的特征,一般只适应用于已有的成熟技术,如专利技术、R&D成果和设计图纸等“可编码的”、文件化的技术,以及表现为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的体现型技术(Embodied Technology),而难以导入技术诀窍、经验、技能等往往体现在成果开发者身上的隐含技术,而这些隐含技术又往往决定着成果转化的成败。大学科技园恰恰为大学的R&D成果导入企业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平台和界面。作为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的师生或校外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或创新项目来到大学科技园创办企业,实现R&D成果的“带土移植”。并且通过依靠大学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大学科技园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下,将科技成果或创新项目产品化,并逐步推向市场,使企业成长壮大。知识则在这一过程之中,由技术形式物化为产品形式,形成知识流,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略)。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首先,要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这一大学科技园最核心的功能定位。其次,一般来讲,在我国现实情况下,一所或几所大学其科研实力相对不足,具有市场潜力的大学R&D成果数量相对有限,以及其他相关配套的创新资源比较欠缺和分散的实际情况,大学科技园还要承担起弥补这一不足的重要任务,确立起“创新资源集聚基地”这一独特的基本功能定位。通过这一功能定位,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外地、甚至国际的创新成果为我所用。再次,建园要素主要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三个方面,上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创新资源集聚基地”两方面的功能定位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方面,而人才的培育及汇集和资金的引入等在科技园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包括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汇集、创新创业资金的引入以及促进高校技术创新、园区土地利用和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辐射、促进官产学研金结合等,形成了科技园的“要素集聚和培育的综合服务基地”的综合服务功能定位。

综上所述,大学科技园的基本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三个最主要的方面:

其一,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核心功能定位)

其二,创新资源集聚基地(基本功能定位)

其三,要素集聚和培育的综合服务基地(综合服务功能定位)

大学科技园的以上三个方面的功能定位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如图2所示(略)

以新的功能定位提升工会履职能力 篇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近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对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必须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强调要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一新的功能定位开展工作。同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还深刻阐述了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理论,为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企业工会要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广大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不断提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居安思危,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准确理解全会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为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

作为企业工会,要想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到企业中去,取得实际效果,就必须首先做到认真学习、融会贯通。在具体学习中:

一要及时向企业党组织汇报宣贯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主动争取企业各级党组织、行政的重视和支持,加强和改善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为实现十七届四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要严密组织学习活动。工会要制定详细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把学习贯彻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和工会十五大精神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讨论会、报告会、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把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组织辅导报告与专题研讨交流结合起来,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各级工会干部要带头学习,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学习氛围。

三要全面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要通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意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查找不足、转变作风,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要以加强各级工会建设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努力解决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与推动科学发展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不断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提高领导机关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水平,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在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用中体现新作为、展现新风貌。

四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大局发挥工会作用。各级工会要结合实际,将开展迎接、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活动与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总体工作思路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企业重点项目施工组织为主线,积极促进经营开发、施工生产、成本管理、安全质量、队伍建设等五项重点工作,以十七届四中全会为契机,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充分展示主力军风采,以实际行动再创佳绩,全面推动企业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们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同时,还应看到,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着眼于国情、会情的新变化,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工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真正体现为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和企业稳定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企业工作的大局。工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行动在前面,要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切实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企业工会干部要在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体系、完善维权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切合实际开展有特色的“职工之家”建设等方面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努力使工会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工会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活力,建设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工会。工会要在党委的领导下,配合行政,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工作重点,抓好协作队伍、民工的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在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中展现工会组织的新作为。按照“党政所愿、职工所盼、企业所需、工会所能”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落实好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为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推进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中铁五局六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适宜的功能定位 篇6

摘 要 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机理出发,探讨了其公众传播的私密性、安全性、多元化、即时性与延时性等传播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其自身的角色定位及功能研究做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角色定位;功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3-0124-01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微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发展了多个外语版本,并遍及了国际上的100多个国家地区。微信公众平台是基于私人微信发展起来的无公众传播壁垒的微信功能模块,具有极其明显的互动性与黏贴性,至今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其健康发展与公众的舆论情感导向、社会民众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网络营销产业中产品品牌的推广等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与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研究,以促进其合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理

1.1 传播方式

对于微信公众平台而言,传播方式是推动其信息流动的源泉所在,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影像等方式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特色产品及交流互动等,该信息传播方式直指用户,使用户能够及时收到最新推送信息,实现精准营销。传播方式不仅会影响微信网络信息的流动,同时也影响用户体验产品信息的正负心理,所以运营者必须实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适时推送,关心和呵护用户体验,防止用户对频繁接受信息感到困扰。

1.2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对于账号用户收到信息的反应设置了互动、分享和不理会3种形式。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对于互动方式中的“关键词回复”使用频率非常高。在日常实际生活中,人们所接收到的图文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运营者一定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机制,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同时运营者也可以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功能进行深度挖掘,让用户在进行账号交流互动时不必承担由于言语过失所造成的社会责任,避免群体意见与自我意见的相悖压力,防止用户由于独有认知产生被孤立感。

1.3 分享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分享”有分享至朋友圈、腾讯微博及其它APP等接口,直接为微信平台信息的传播扩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得微信公众信息能够在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之间进行扩散传播,范围极其广泛。由于用户在微信客户端的使用初衷可能是因为其简单的操作方式及私密信息的安全性等,公众平台分享至腾讯微博或其它客户端的操作存在跨平台或隐私公开的需要,明显不能满足这类用户的信息需求,所以大部分用户可能更加偏向于“分享至朋友圈”的分享操作。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

2.1 私密性和安全性

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传者之间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传播通道,虽然关注相同的公众平台,但不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像QQ空间或人人网一样暴露自己的存在,即使相互之间是微信好友,也不会知道对方在关注什么,形成了相对私密的信息互动环境,利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想法,同时,这种信息的流动形式及其安全保障机制也确保了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

2.2 传播形式多元化

与其它媒体交流方式相比,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更加多元化的传播符号和更加主动的参与受众2方面的特点。关注平台的账号用户可以收到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的一系列文字图片或视频语音等信息,直接满足了用户对于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享有是否关注这一公众平台的权利,可随时选择对推送信息的关注或放弃;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回复来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甚至有些公众平台为了更好的运营,还配专人进行回复,以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问题。

2.3 即时性与延时性并存

人际信息的传播包括了即时性与延时性2种,通过微信公众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的推送,即实现了信息传播的这2种特性:一方面,信息在发送之后可以被用户同步接收,而且电脑、手机等多终端设备的应用也帮助其实现了信息群发,移动设备的便携特性大大提高了微信平台信息的即时性效率;另一方面,在微博、社区等社交类网站,信息堆积容易造成有用信息因没有及时查看而淹没,而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消息推送的方式传播信息,利用历史记录内推送信息的相关记录,直接避免了信息的搁置遗漏问题,提升了信息传播效果。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定位与功能策略

3.1 树立品牌特色,找准受众目标群体

迄今为止,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包括了新闻综艺、科学技术、生活交友等多种类型,涵盖了极其广泛的门类内容,尤其是媒体品牌、公共服务及电子商务这几类的发展十分迅猛。作为“第五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发挥了其相对于传统媒介的针对性优势,更加能够及时抓住用户的兴趣所在点,而由于信息的篇幅及数量方面的限制,微信公众平台以综合性咨询中心的方式吸引用户关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微信公众平台要做到“小而精”,以业内知名度和精准的服务来吸引和不断扩大受众目标群体。

3.2 坚持创新性的经营理念

目前,许多微信公众平台都拥有自己的专业运营策划团队,以专门从事信息编辑制作及营销推广工作,但脱胎于传统营销模式的运营团队需要重点关注2个问题:一方面,运营团队必须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吸引微信用户添加关注公众账号,激发出用户深入阅读了解的期望,将其发展成为具有黏性的公众平台用户;另一方面,运营团队必须走出传统营销思维的禁锢,进行创新性思维转变,通过与用户之间的实时互动实现微信公众平台的个性化发展,塑造出有别于传统媒体、企业、论坛等实体单位的独特人格特征。

3.3 明确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

微信公众平台是大众传播信息的有效途径,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是其必须担负的责任与义务。然而互联网对现今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海量资讯良莠不齐,常常会出现侵权、谣言及隐私泄露等不良情况,成为微信等网络传播平台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方式是病毒式多层级裂变,内容把关不力,将会对社会及受众造成极大的负效应。因此,微信公众平台需要正确认知自己的媒介地位,加强自己的媒介素养,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处理能力,以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3.4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升管理能力

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所蕴含的信息也十分丰富,所以用户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未雨绸缪,防止因细节上的疏漏而为不法分子提供犯罪机会,让自身蒙受不必要的损害,同时也为社会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影响。结论

总而言之,微信公众平台要想达到预期的信息传播和品牌营销的目的,必须重视其角色定位与功能分析,从自我防护、品牌意识及经营观念等各方面努力,以促进微信公众平台的充分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 篇7

专业论文

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

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郊旅游悄然兴起。本文运用点―轴理论在对城郊旅游发展的条件和赣州城郊旅游现阶段的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对赣州城郊旅游的功能定位。

关键字:城郊旅游;功能定位;文化休闲;休闲度假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向中部转移,境外投资也不断涌向中部地区。使得中部地区经济得以飞速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休闲意识,养生健康意识也在转变。在国家实行周末双休制度下,时间的分散性使得短距离、短时间的城郊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尽管城郊旅游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一个对城郊旅游的合理准确的功能定位,这也使得有关部门在做城郊旅游规划或者制定一些旅游政策时没有针对性,而潜在旅游者和旅游者对当地城郊旅游的形象感知也不深,总之吸引力、感召力不够。

一、城郊旅游的概念

城郊作为城市的后花园,是距离城市居民最近的自然区域,但其范围或边界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城郊是一个社会、经济区域以及行政区划的综合概念,而且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城郊难以用明显的分界线来界定,本文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来定义城郊旅游。城郊旅游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车程一般在2小时以内的,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乡村旅游类型。城市郊区凭借其近距离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优势,成为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周末度假、短时间出游的目的地,由此给城郊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二、赣州城郊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活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密度增加、城市污染、噪音加剧、城市公园饱和,使得人们更渴望离开闹市来放松自己。从1995年新《劳动法》规定五天工作制到新的带薪假期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黄金周格局。经济条件的许可,时间的分散性以及旅游公交和私家车的发展都为短时间、短距离的城郊旅游发展提供了可能。

据专项调查显示,赣州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539.38元/人)远远低于南昌(645.28元/人)、九江(629.38元/人),甚至低于省内平均水平(566.26元/人)。旅游消费结构方面,赣州游客的长途交通费占的比重较小,这清晰地反映出赣州游客市场近域性特征,游览和住宿的花费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都反映了赣州目前主要是以近距离的城郊旅游为主。

三、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的分析

点―轴理论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沃纳.松巴特等人提出。其中心内容是:随着连接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铁路、公路等)的建立,形成了新的有利区位,方便了人口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运用点―轴理论赣州市城郊旅游发展可以以323国道和京九线为两条主轴线,赣州市、瑞金市、龙南县作为三个增

长极。

(一)以赣州市中心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在赣州周边县市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其中市近郊、赣县、于都、兴国以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为主,包括多种古建筑(郁孤台、八境台、文庙、白鹭古村、七里镇古窑遗址等)、古代工程(宋城墙、福寿沟、古浮桥、古炮台、大余梅关古驿道等等)、古文化(赣巨人文化、古戏曲文化、石窟造像、摩崖题刻文化、风水文化、客家文化等等)、古街(灶儿巷、南市历史街区、中山历史街区、八景台古玩街等等);革命遗址遗迹:兴国六园、于都长征出发地――长征第一渡遗址、信丰陈毅广场、通讯社等等。而南康、上犹、崇义主要以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为主,包括南康黄龙村水库、上犹陡水湖、崇义阳岭、上堡梯田等等。基于赣州城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比自然生态景观更具有比较优势,以赣州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自然生态游为辅。

据江西省旅游局《关于2010年江西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赣州游客出游目的以休闲观光为主,商务、会议、宗教、疗养、购物等其他类型游客比重非常少,仅占到10%左右。这虽然暴露出目前赣州多元化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相对不足的现实,但也可以看出以休闲观光游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基于此,城郊旅游发展的规模和范围才能更好的与市场对接。

(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所在地,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曾还作为中国的“京都”。江西省有14个中央苏区县,其中有11个分布在赣州,而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都是中央苏区县。这些县市都因为曾经作为战场,或者伟人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而留下众多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这里是战略转移的根据地,万里长征的出发地,无数英雄豪杰的诞生地,红色歌曲和红色影视剧作的发源地。各县市城郊旅游资源数量、品质不同,具体可以归纳如下:瑞金、兴国、于都红色游占明显优势,而会昌、石城、宁都、信丰、寻乌绿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所以把具备这两种特色的景区归纳为红色+山水综合型景区。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中,每个县市可以把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一分高低,如瑞金城郊旅游资源中红色资源要多于绿色;而信丰绿色旅游资源要多于红色旅游资源等等。但是从品质和声誉度来说,这些县市都是中央苏区县,首先因红色而闻名,绿色只是起到“绿叶”配“红花”的效果。居于红色革命遗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是记录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独特的教育功能(公务考察学习、在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殿堂、军队训练场所、企业管理),结合绿色山水,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为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生态文化休闲区。

2.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市场条件分析

“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协会”的召开,“红三角”区域旅游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作机制形成之后,区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瑞金、兴国、信丰等作为中央苏区县,“红三角”地带之一,其影响力的增加,客源也会不断增加。323国道正是与福建和粤北革命老区连接的一条交通要道,承载了很多互动客流。这些客流当中有很多是政府部门、国营企业、教育机构的人群,要充分把握他们之间公务交流、商务游憩、教育培训的各种不同需求等,设计出不同的时尚线路。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的城郊地区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和自然生态城郊旅游资源有条件设计一个符合社交需要、文化休闲的接待场所。基于此,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仍着重于红色文化休闲。

(三)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以客家文化为重,主要包括客家建筑、客家民俗风情和客家方言。龙南县人把客家母亲雕像和客家围屋建筑微缩到了龙南县龙翔广场上,浓缩了客家围屋文化。客家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大多座落在农村(郊区),客家民俗文化大多起源于农村,客家人借助农村(城郊)文化这个载体充分挖掘和推介客家文化。开展舞龙、舞狮、客家山歌、客家厨艺比赛等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活动,让人们通过通俗易懂的文艺活动品味客家文化的厚重,通过生动活泼的竞技比赛获悉客家文化的成果,使农村(城郊)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舞台。而相对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自然景观资源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如龙南小武当山、定南九曲度假村,安远三百山,寻乌青龙岩风景区,全南宗教旅游胜地天龙山、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龙兴湖、瑶族山寨等,信丰脐橙林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森林公园型,温泉度假型,宗教型和农家乐型。它们都具有绿色、生态、休闲的特性,是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居于此,可以将它定位为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而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的总体功能定位可以定位为: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

2.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龙南是闽、粤及海外客商人的原居地。这一历史渊源,加上客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爱国爱乡、不忘祖宗的个性,吸引了大量的闽、粤及海外客商人回乡探亲访友或者寻宗问祖。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地区,龙南、全南、定南、安远、信丰、寻乌基本上都是全县通客家方言。而这些地区以客家文化为纽带,以旅游节庆活动为契机,吸引了来自赣州周边地区、广东、福建、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外的客籍华侨游客。其中有大部分是客籍商务客人,他们要求高档、舒适、省时、别具一格的行程。根据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来设计一个高品质的专门为商务提供服务的休闲度假场所可以满足其要求。因此,从市场的角度看,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还有“商务休闲区”。

五、结论

综上三个区域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以及赣州市城郊旅游现阶段的功能定位分析,本文给赣州市城郊旅游总体功能定位是:

1.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以生态游为辅的旅游区。

2.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文化休闲区。

3.在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及商务休闲区。

参考文献

1.张波:《赣州市旅游局局长张波谈赣州旅游发展》.中国赣州网.时间:2007年6月14日9:10.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2.钟朝阳:《谱写赣州旅游业的新篇章》.中国赣州网.2009年10月.3.魏薇:《小城镇建设》基于城郊休闲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09年第07期第1页.4.刘丽梅,陶都:《我国城郊旅游的动力分析》北方经济,2005年第8期.5.郭勋凯:《以旅游节庆为载体,促进赣南多元文化的创新与融合》中国赣州网.2011年5月20日.------------最新【精品】范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XXX旅游项目功能定位设计分析 篇8

目标: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与一体;

主题: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地域民俗特色、欢乐、浪漫;

开发:一期重点打造,二期功能提升,三期最早深入;利用湖泊、森林、田园、山村等自然社会条件,遵循“山有气脉,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串联各大功能区块,实现本项目的天人合一。

生态休闲游四季果蔬园,休闲渔业,种植业,农业生产观光(生产温室、花卉基地、苗木基地、室外农业、水上农业);

功能区定位划分:

古镇游

历史文化古村落、购物休闲文化古街、特色餐饮及配套;

养生度假游(名流商汇休闲区)具有餐饮、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科研教育、艺术创作交流等功能,配备有商务酒店区,养生区,疗养区,健身会所区,烧烤野炊区,可拥温泉、SPA、雪茄吧、红酒吧、艺术创作园等有情调低奢华的享受;

主题公园游拓展训练(真人版CS、攀岩),动感玩乐区,欢乐演艺区,水山游乐区;

主题文化游影视度假基地,婚纱摄影,蜜月休闲,文化科普区,民族风情展览,民俗工坊,酒庄(贵州酒文化,酒特色)。内容可以有欧洲古城堡,日式花园,欧式罗马教堂,荷兰风车,欧式长廊,地中海沙滩,玫瑰园,薰衣草园等;

远古森林奇妙之旅(国家森林公园游)实地考察挖掘当地的山体资源,建庙宇,筑水库,将人文、瀑布、峡谷、奇石等山景串联成景点,增设漂流、登山、当地历史人物雕像等景点,比如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孝道融入到森林之旅中,设计山下孝道体验区,山上休闲静养区,山顶行愿礼佛区,开发纪念堂、报恩堂、养心斋、放生池、养生殿等建筑景点;

适宜的功能定位 篇9

前言: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既是连接县、村两级卫生组织的桥梁,又是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在全市抗击“非典”和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功能发挥关系着我市农村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09年以前,由于投入主体的不明确和政府职能的缺失,乡镇卫生院为了生存和发展,走上了“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偏路,导致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弱化,不能很好地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部分卫生院没有很完整的体现公益性质。09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正式出台,确立了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随着新农合和基本药物制度以及一系列重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加之食品安全事件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以及农村疾病谱的变化,使乡镇卫生院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服务功能多元化和细化的调整也愈发显得迫切。特别是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产业规模和分配方式的转换,带动了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转变,给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功能,切实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对乡镇卫生院的功能进行重新明确、调整和定位。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卫生院承担全市39.71万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其中新农合参合人数37.89万人,参合比95 %以上。全市共有18个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8个,一般卫生院10个;国家一级甲等卫生院4个,国家一级乙等卫生院1个,甲等卫生院5个;其中通过德阳标准化乡镇卫生院验收的9个。核编床位总数498张,实际开放床位数745张;医务人员总数7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0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2人,初级职称546人;本科15人,大专320人,中专186人。

二、现状与分析

——人才短缺,流动性大。从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我市乡镇卫生院高、精、尖人才短缺,医疗服务还处于低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只能够胜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造成人才短缺的原因一是收入不稳定,不愿意到基层来工作,得不到保障,有能力的跳槽到市级或收入较高的民营医院;二是自身素质不高,很难继续提升;三是很多人员都是身兼数职,难以在本专业专注发展。

——管理能力及政策性不强。

乡镇卫生院在发展上参差不齐,发展不好的单位在管理能力上存在不足,一是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上不到位,特别是没有很好的运用关系到切身发展的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政策制度;二是在对辖区群众的宣传不到位,农民群众

还不能完全体会到有关的民生政策。三是个别单位管理涣散,人心不安,很难拧成一股绳,没有攻坚克难的信心。

三、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新医改政策明确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由重医轻防转变为医防并重,要进一步重视医疗安全与服务,要进一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把握发展的尺度作好战略定位,合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增添医疗设施设备等。

——基本医疗服务职能。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乡镇卫生院最根本职能。新农合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为缓解农民看病就医负担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如何提高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破解这个难题,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农村卫生技术队伍。要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有效落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加强人才的培养、吸引、稳定,认真落实好中央补助农村两个能力培训工作,落实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落实好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以及专业进修等等一系列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工作,全面提升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扩展基本医疗服务内容,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上一篇:女性健康杀手下一篇:工程管理的建设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