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论文十篇

2024-07-14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论文 篇1

课堂评价是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要求建立“注重过程, 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各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的主要目的, 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行为、态度与效果,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获得真实的成就感.目前,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普遍偏重分数,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忽视了主体学生多向潜能的发掘, 把本身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那么,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呢?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 笔者努力寻找课堂评价与教学的和谐互动, 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思考如下:

1 尊重数学课堂评价的主体——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 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拘泥于认知范畴, 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 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 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知识重构, 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生命发展的课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是高中数学课堂评价的灵魂.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支持学生开拓创新, 宽容学生的个性, 理解学生的苦恼, 例如对学困生的课堂评价, 我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学生的缺点做起, 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稚嫩, 甚至不着边际的想法, 都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由于老师把每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 才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 与老师进行和谐互动.

2 丰富数学课堂评价的手段——多元整合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生问答、教师评价的形式, 老师成了评价的权威, 是学生学习行为唯一的评定者.随着课改的深入, 大家都意识到, 这样的课堂显得不和谐, 这样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老师并不能主宰课堂, 不能把自己的评价作为学生唯一的评价.对此, 新课程标准丰富了“多元整合”的操作策略, 要求课堂评价要能够兼顾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互存, 引领学生走出消极被评的尴尬局面, 调动其批判反省的潜能, 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参与评价, 使数学课堂氛围更加和谐.

案例1 一道不等式证明例题教学片段.已知a, b, c∈R+, 求证:ab+c+bc+a+ca+b32.

师: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再全班讨论.

结果大多数学生用作差法完成了该不等式的证明, 证明略.

师:请生A对这个证明做个评价.

生A:因为a, b, c对称轮换, ab+cbc+aca+b可以看作是地位相等的, 所以应该把32平均拆开, 即把32拆成3个12之和, 然后组合作差化简, 这是这个证明得以完成的关键, 这个证明思路很基本, 容易想到. (学生自我评价)

师:根据此题对称轮换的特点有无其它证法?

生A停顿了一下, 继续说:“我感觉这样的式子除了对称轮换的特点之外, 可能还可以考虑倒数关系, 不过我还没有想出来.”他的评价得到了几个学生的认同.

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让学生从倒数关系的方向去思考.

果然, 不出所料, 由于有了倒数关系的提示, 有学生给出了一种新的证明.

Bab+c+bc+a+ca+b=12 (a+bb+c+a+cb+c+b+cc+a+b+ac+a+c+aa+b+c+ba+b) -3212 (2+2+2) -32=32.

证毕引起了全班轰动, “真太厉害了”表扬声不绝于耳.

师:他非常巧妙地构造出x1x这一倒数关系, 然后用均值不等式完成了证明, 这两种证明思路是非常基本的:从条件出发, 分析其式子的特点, 对称轮换式强调地位相等, 求值域要善于构造不等式, 其中倒数关系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关系. (教师评价)

接着我请一个同学对此作评价, 他是这样评价的:这个证明非常巧妙, 我可能完成不了, 所以我不是很欣赏这种证明思路.难道构造倒数关系一定要这样复杂吗?一个新的问题抛了出来. (学生互评)

瞬间,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我也没有多说, 因为我也懂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道理, 我用目光示意学生们继续思考.

稍许, 有人给出了如下的证明。

生C:由均值不等式得

2b+c+2c+a+2a+b33b+c2+c+a2+a+b22b+c+2c+a+2a+b9a+b+c

思维的火花一旦被点燃, 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 又有人给出新的证明.

生D:利用柯西不等式证明

ab+c+bc+a+ca+b (a+b+c) 22 (ab+bc+ca) =a2+b2+c2+2 (ab+bc+ca) 2 (ab+bc+ca) 3 (ab+bc+ca) 2 (ab+bc+ca) =32.

师:利用柯西不等式的变形公式证明, 你的数学化归能力很强!

至此, 就这个命题本身而言, 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完成它的证明分别用了作差比较、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 (综合法) 等.此时, 离下课还有几分钟, 同学们似乎很满足今天的表现, 或许觉得对不等式的证明有了一些心得.

3 挖掘数学课堂评价的智能优势——多维分层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8种智能, 只是这8种智能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存在于每个个体, 从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 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多元智能要素, 并应尽可能挖掘这些智能优势从多角度去评价, 建立“多维分层”的评价标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案例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教学片断.

师:已知等差数列:40, 37, 34, …的前n项和为Sn, 求使得Sn取最大的n的值.

(许多同学马上拿出纸笔埋头计算, 但也有少数同学陷入了沉思……)

师:大家能否说出你们的解题思路呢?

生1:我是先列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32n2+832n, 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求出Sn的最大值.

师:能熟练运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再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说明你的数学基本功很扎实, 真棒!

生2:我是先判断等差数列的公差d<0, 得出此为递减数列, 所以只要求出它的转折项a14, 第15项后均为负项, 因此S14为最大.

师:你真了不起, 能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求解, 绕开求和公式, 抓住了数学的本质解决问题, 说明你是一个很会深入思考的同学.

这时又有一个学生发言了, 但解法是错误的.

师:你的方法虽然错了, 但敢于发表意见, 值得表扬.

案例中, 我非常珍视前两位学生所表现的不同智能倾向, 确立了“多维”的评价标准, 生1能熟练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以及从二次函数的角度求最值, 说明他的数学基本功很强;生2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洞察到无需用求和公式, 只要找到由正项变为负项的转折项, 就能求出Sn的最大值, 说明他的数学洞察力极强, 不被Sn的表象所迷惑, 数学思维比生1更高一层次, 而对第3个学生的错误回答, 教师没有从解法上去评价, 而是转为从态度方面给予表扬, 更是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性.挖掘“多维分层”的评价标准, 是通过课堂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保障.

4 把准数学课堂评价的时机——恰到好处

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新课标教材中, 有许多开放式的教学情景, 学生往往会产生丰富的个性化想法,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该怎样评价?评价时要因地制宜, 恰到好处地把准课堂评价的时机, 善于发现评价契机.如学困生在某一问题上的瞬时闪光, 要及时凸显亮点给予鼓励.这样, 才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其自信心, 学习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的延迟评价原理认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教师在课堂上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终结性评价, 往往会变成学生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 扼制其探索的欲望.如果教师此时能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 合理“慢半拍”评价, 就能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

案例3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学片断.

师:已知x, y>0, x+y=4, 求1x+4y的最小值.以下解法对吗?

解 因为xy04=x+y2xy1xy12, 所以1x+4y4xy2.

过了一会儿, 有的同学说对, 有的说错了, 意见分歧很大, 对此, 教师并没有即时评价, 而是让学生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

师:对此解法有不同意见, 可以开个小辩论会, 认为对的为正方, 错的为反方, 请正反双方各推一位代表阐述自己的理由.

于是两方各派一位同学上讲台说明其推理依据, 正方振振有词:“此解法用了2次基本不等式:a, b>0, 则a+b2ab, 再用1次不等式的传递性, 合情合理!”反方同学见状急于反驳:“第1次不等式4=x+y2xy等号成立时 x=y=2, 这时1x+4y=522, 显然2不是最小值!”这时正方同学都“咿”了一下, 意识到此解法可能已经有问题了, 但是没有找到错误根源, 就这样双方僵持不下……

师:同学们根据反方意见, 此题解法显然是错误的, 问题在于连续用了两次基本不等式, 同时取等号时才取到最小值, 即x=y=2且, 这样的x, y不存在, 所以是错误的, 看来在同一个题目中连续用2次基本不等式容易出错, 要尽量只用一次, 那么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考虑……

对于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 教师没有简单地评判谁对谁错, 而是组织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引导学生分清是非, 通过正反方富有竞争味的“PK”, 逐渐理顺数学课堂知识, 这种立足逐步同化的知识感悟, 学生在“慢一拍”评价所留下的间隙进行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 远比教师即时的直白评价要有效得多, 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评价更是一门科学艺术.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高中数学课堂评价, 将有助于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发挥其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信息反馈等功能.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 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丁朝蓬.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论文 篇2

一、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去评价

第一种认识, 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或者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这种看法就是认为教学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去直接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 而是通过前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来认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 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行为过程, 是教师在有选择地讲解、说明和演示, 教师自身也自然地成为知识的代表, 成为学生效法与模仿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讲———听”式, 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说, 学生记.而在当今信息时代, 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涌现, 对于这种只强调“讲———听”式教学, 不仅无法顺利完成传递文化的任务, 而且会使学生因其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而无法适应网络条件下的人类生存方式.

第二种认识, 认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 这一种看法主张教学的本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基于现代教学的课堂教学, 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这一认识包含以下四层意义: (1) 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 所以, 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 是一种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 (2) 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 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 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放录音、放录像不是教学, 教师讲而学生不听、听不懂也不是教学, 只有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 才是教学. (3)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 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指向性很强的学习活动.所以, 学生随意阅读不是教学, 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教学, 学习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认识、感悟、发现, 等等, 更不是教学. (4) 这里所说的教师的组织活动, 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 也包括展示、演示, 还包括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 包括释疑问难、激励评价, 等等.总之, 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进行的手段, 教师都应该利用, 而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 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

三、如何让学习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关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活动以后, 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应是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促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一般地讲, 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 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 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组织实施科学的教学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 精心处理教材, 设计独具匠心.一堂好课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果一堂课中, 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和教参的内容与设计, 不仅不能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 而且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在新课程中, 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 而并非唯一依据, 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 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 加以灵活的处理, 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 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第二, 体现课程理念, 过程流畅自然.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 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 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 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 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第三, 激发学生情趣, 课堂活泼有序.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看一堂好课必须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 甚至可以议论纷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 教学方式多样, 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 使课堂上人人参与, 个个活跃.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都有参与的愿望, 使每一名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获得心智的发展.第四, 展示教师素质, 塑造教师形象.新课程的实施, 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新课程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 这样的课堂变得灵活多变.课堂上, 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 还必须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第五, 设计完美提问, 思维延伸课外.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 而且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 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 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 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高中数学的课堂评价 篇3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所以课堂评价,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评价。

课堂的教学评价,不应该是简单地听听,记录一下授课教师的板书,不是简单地看看有多少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而应该是在整个教学互动过程中,做到恰当合理的量化,那么这种量化的细节就是我们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從三个纬度展开,分别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

纬度一:学生学习

1.学生的课前准备

(1)是否为这堂课提前预习,提前准备了学习的辅助教具。(2)从准备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观察他们的学习习惯。

2.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1)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讲课,注意力大概多长时间。(2)听课和听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有多少学生有相应的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3.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有哪些互动,互动的目的是什么,问题解决得完成情况。(2)参与教师的提问,观察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参与互动的人数。(3)观察学生互动的习惯和相互协作的情感行为。

4.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多少人参与。(2)自主学习的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多少人。(3)自主学习是在什么情形下完成的,是否是有序的。

5.课后学生总结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多少人能完成这个目标。

纬度二:教师教学

1.教师的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是如何有序进行的,是否经过了合理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2)教学环节是否是为教学目标而展开的。(3)教学环节又是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4)有哪些教学行为能够证明这是一堂有创新的课。

2.教学展示和呈现

(1)语速、音量、简洁、节奏,清晰等是否合适?(2)板书呈现了什么,是否工整合理,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3)多媒体呈现了什么,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4)教学的肢体语言是否恰当且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3.师生的对话

(1)提问的时机,问题的类型,认知的难度,与课程目标的结合程度是否恰当。(2)候答的时间,及时的评价、引导和鼓励。

4.教师的引导和指挥

关注教师如何把握课堂的节奏,适时地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指挥引导的过程是否适时恰当,是否是围绕着教学目的而有序展开的。

5.教师的课堂应变

课前准备的再充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个别的突发事件,如何适时地调整教学设计,互动模式,问题类型,评价机制。

纬度三:课程性质

1.课程的目标

(1)学习的目标是怎样逐步呈现的。(2)课程的目标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授课的内容

(1)教材的处理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课程的知识容量是否适合学生,又是如何兼顾到不同学生的。(3)如何处理例题和习题的,是否有助于学生巩固加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3.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法

(1)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的适合度。(2)怎么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4.课堂的及时评价

(1)学习目标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2)如何获取教与学的评价信息并及时地调整、解释、反馈和改进。

高中数学教育评价 篇4

高中数学新课程在结构上有很大的改变,在结构上采用“领域——科目——模块”的形式,这对数学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新课程认为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因此,教学评价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学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新课程倡导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就在于把评价看作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指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明确提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业评价要求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不排队不排名次,不分优劣等级,应该以学生为本,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这名学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学段落后,经过努力后又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跳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二、构建以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的评价机制 动机心理学和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包括个人发展、个人激励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持久动力。当学生的需要与兴

趣被尊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起学习与发展的动机。作为课堂学习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个体最主要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评价,在集体的目标范围之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前途,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创造和提高。因此,当前的教学评价改革应“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生存价值和学业发展价值,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自信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获得资助,从而提高学业水平,得到适当的发展。教师应以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学生,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选择、人格等,和学生对话、沟通,相互理解和协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更多的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体验自身价值机会,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最好的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只是评等、分类的工具。

三、建立评价标准、方法和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其需要、年龄、经历、家庭背景、学习风格等表现出个性差异,用一把尺子、从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模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教师应该根据总的课程目标,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差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同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评价内容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评价过程是持续的,周期性的,应多次评价,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实践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应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的成就。要重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作业类型应多样化,例如常规作业,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问题,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题研究作业,专题总结报告等。特别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具有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四、科学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各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运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本无可厚非。但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被异化为考试分数,运用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许多学校和地区表现为运用纯粹的学生期中、期末或升学的考试分数。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有认知领域,也有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单一的考试成绩测评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能力、态度等却无法靠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学是不分家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认知领域,而有更广阔的空间,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变化。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学习、变化的信息,如学生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学生的进步状况、学生作品集、学生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来评价学生。另外,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其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准备情况,与学习习惯、目的、方法、态度、兴趣等个性特征有重要联系,同时也受家庭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对学生的起始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仅凭某次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不仅不科学,而且会误导学生的行为。所以,要科学地利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必须多方面收集学生信息,并做具体的分析。

五、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采用物质奖励,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此外,随着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

总之,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终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改革我们的教学评价。美国一位课程理论专家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9年7月2日

高中数学学习评价实践点滴 篇5

一、评价应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新课标认为, 数学教学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 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相对于结果, 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 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 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 更要重视过程.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多方面.评价中, 我着重抓了三点:第一, 独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 评价中我很关注学生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地改进思考的方法与过程.我觉得, 一个学生, 无论做什么事情, 缺少了独立思考, 可以说什么事情都难以办成, 学数学也是一样.无论是复习巩固还是讲授新知, 我都注意留有一定的空余时间, 让学生去思考问题, 同时也关注学生有没有独立思考.第二, 注意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和能够与同伴交流数学学习的体会、与他人合作探究数学问题.我们都知道, 当代社会要做成一件事, 有时不是单凭个人的力量就能成功的, 它需要众人的智慧、集体的努力.学生时代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是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学生要想能圆满地完成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任务, 主动学习是关键, 合作探究更是关键.我的具体做法就是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流程, 对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生及时给予“即时评价”, 并将其列为评价的重要一项.第三, 把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当作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内容.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个成绩落后的女生, 开始学习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等内容时, 一遇到困难就烦躁、忧郁.其实, 她脑袋瓜挺聪明的, 就是自信心明显不足, 缺少磨炼.我多次找她谈心、与她一起分析她的优势与不足, 让她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她在学习中有了毅力, 决心大了, 数学成绩也很快得到了提高.

二、评价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因为学生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是其自主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能力的评价应贯穿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 比如在日常的数学学习, 尤其是数学探索与数学建模活动中, 是否具有问题意识, 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联系相关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 进而尝试解决问题;能否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质疑、调整和完善.在众多能力中, 我抓住了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关键.我觉得, 抓住了这一点就等于抓住了对学生能力评价的核心.《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能力评价”中以“数学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价为例, 给出评价中应关注的几个方面”里, 第一条就明白地提出:“在日常的数学学习, 尤其是数学探索与数学建模活动中, 是否具有问题意识, 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我常常鼓励那些好问好钻研的学生, 让他们敢想、敢问、敢思考、敢探索, 并将其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不仅要有教师的积极性, 也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引导学生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还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比如, 讲完“集合”后, 约有30%的学生提出了当时还没能搞通的问题,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教与学的成功还是失败?互评探讨中, 大家一致认为, 学贵有疑, 不懂就问这是好事.相反, 保留疑问, 也为今后的学习保留了障碍.这次探讨不仅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 而且也为学生重视质疑和释疑能力的培养, 重视这方面的评价作了思想上的铺垫.

三、评价应重视多元化, 以促进学生发展

多元化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 本文仅从主体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谈我平时的一点做法.

主体多元化, 是指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在众多主体多元化评价中, 我更重视的是自我评价.我认为, 自我评价最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个性态度、心理活动.通过评价, 可以反馈学生的不少信息.曾经有个学生, 在他的自我评价中这样写:我的成绩不好不差, 不上不下, 高中阶段这样的成绩足矣.很明显, 这个学生思想消极, 上进心不强.教师也就可以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目标多元化, 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 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 多个标准对学生的发展有利.考同样的分数, 我的评价不会完全相同;同样, 活动中的不同表现, 也许我的评价会出现类似的语句.其中的原则就是一条, 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能向前奔跑.多元化评价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与激励,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形成性评价探析 篇6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监控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 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自评、互评和师评紧密结合, 让学生通过自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师评中纠正偏差、增强内在动力和自信心。右图为形成性评价的结构图。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可以围绕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多方面展开, 着眼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根据任务要求分析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 选择合适的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工具有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合理应用工具有效表达信息的能力, 对活动过程中相关信息问题的价值判断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协作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体的评价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形成性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 还应对作品中体现出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小组合作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灵活运用自评、互评、师评

1.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等的评价。学生可以从课堂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提高自评的水平, 在教学中, 我经常会介绍一些有关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学习风格、思维习惯等知识的介绍, 让学生确认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方式, 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行为, 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例如, 培养学生反思:“今天所学内容与曾经学过的内容有哪些联系?还能应用到哪”等。

2.互评。在互评中, 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 互评重在“评”而非“价”。评价的目的是指出对方的优缺点, 促进对方的进步和发展, 所以,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 不只要求学生简单说个等级, 更要求他们说说为什么, 要让被评的人心服口服。第二, 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 还要看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 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评价的内容。第三, 教育学生要公正、公平。在学生群体中, 最有影响的关系就是伙伴关系。如果学生把这种关系带到互评中去, 势必会影响评价的真实性, 所以, 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 教师应教育学生做到公正、公平, 评价仅限于作品本身。

3.师评。这里讨论的师评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包揽大权的评价, 从某个角度来说,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纠错或者教师鼓励。教师全身心地参与到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 纠正评价中的知识性错误、情感态度上的偏差等。但对于作品的美丑等方面的讨论, 我一般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只是鼓励, 很少置身于美丑之辩中。因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让我们为学生多保留点个性吧。

●运用激励性语言, 把握时机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评价机会, 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而且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适时、恰当的课堂评价用语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更能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语言激励可分为口头语言激励和书面语言激励。口头语言激励是课堂中最常用的激励方法, 而书面语言激励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自身的特点, 信息技术不像其他学科有练习本、作业本, 书面激励可以直接在上面表达, 我在教学中一般是通过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或者电子邮件, 对学生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一段时间的表现、作品等给予简单点评, 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利用分享环节, 深化评价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品分享有两种, 一种是课堂作业分享, 一种是综合作品 (单元作品) 分享。课堂作业一般都是小作品, 通过课堂探究后, 单独或者小组完成作品, 传到指定空间。我把这类作品分成两方面展示:首先是没有全面完成、“卡壳”的学生作品展示, 主要表达“我为什么做到这里就‘卡壳’了”, 然后班里的学生给予帮助与回答;其次是展示所谓成功的作品, 主要表达“这个作品需要作哪些改进”,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对于综合作品, 则先把作品放到校园网平台上, 出示评价标准,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 (一般是两周时间) , 让全班学生为作品打分, 学生作品成绩由全体学生为其打分的平均分、自评得分、教师评分构成。评分结束, 再进行一堂优秀作品欣赏课, 由作者介绍作品中使用的特色技术、技巧, 团队的分工合作等。通过多次综合活动作品的制作展评, 明显看到学生综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计算机技能的提高, 制作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抓好课堂反馈, 发展学生能力

课堂反馈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的理念, 同时也赋予学生评判教师得失的权利。课堂反馈有很多通道:师生通道, 生生通道, 生师通道。师生通道是一种极为普遍、直接的信息反馈渠道。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 甚至从学生的表情变化来判断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课堂作品、单元作品也是有效的反馈方式。除此之外, 还可利用问卷法、谈话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要求。有时候教师不可能从每个学生那里直接取得反馈信息, 但可以通过个别学生间接获得, 如让信息技术课代表定期反映情况, 了解学生共同的学习障碍, 这些就是生生通道。生师通道主要体现在课堂反馈评价表。

通过课堂反馈建立一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学生在这种平等的气氛下进行评价, 更容易发扬自己的优点, 改正缺点。教师通过课堂反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各种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 使教学过程保持动态变化, 努力做到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探究 篇7

教研工作性质的关系,听课、评课,与教师交流、研讨是经常的事。研讨中老师们问得最多的,同时也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从事的活动问题之一,就是怎样评课。评课属于教学评价范畴。确切地说,它应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形成性评价。评课的目的并不是评出上下高低,给教师下一个评价结论,而是通过一节课的实践,为听课教师与讲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教师们可以就这节课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中各校活动的安排与实施是否合理有序、效果怎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进,教师们可以充分交流。那么,怎样来评价一节课呢?这是我们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学评价没有固定的方法。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的评价差别很大。因学生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师的水平、教学风格有别,教师评价时所站的角度也会不同。但这并不是说,课堂评价可以随意进行,他总还是有一定的依据和方法的。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课标》),结合自己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总结出的高中英语课评课实际操作方法,笔者提出来与同行们交流。

评价一节高中英语课,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 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课堂活动的设计应有理论为依据。《课标》的理念是要认清的、达到的,但又要考虑现状,各校的发展现状是不平衡的。从根本上看,这节课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是否得到了重视,即是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是不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各方面:(1)是否根据学生心理因素来提高学习的兴趣;(2)是止步于知识,还是注重技能、和技能的运用和发展;(3)在文章的内涵和外延上是否都下了功夫;(4)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吸收;(5)是否注意了人的四个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 看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也是终点。

课的类型、内容不同,教学目标自然有差异。但无论是什么课,制定教学目标时,都要依据《课标》。《课标》是我们国家高中英语教学的根本大法,是高中所有教学活动总的指导方针。根据《课标》要求,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多维度的,具体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分量适中;(2)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要准确、具体,操作性强;(3)思维能力的训练。《课标》首次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学设计是否考虑到怎样提高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英语思维的训练怎样进行;(4)关注情感态度、注意文化意识;(5)教师要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2.2 教学方法(1)练习的形式应多种多样;

(2)是否进行了最大可能的多项输入;(3)所设问题的深浅和宽窄是否合适;(4)不应搞过多的分割式练习,而要还应该是综合式的整体教学:文章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技能的训练,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交流是否真实有效等等各个方面是否整体解决。

2.3 教学手段一切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媒体的运用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适当运用。

3 看教学过程(这里指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

如果把教学设计是图纸,教学过程就是施工。如果教师的课堂执行力不够,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没有意义。观察高中英语课时,要认真听,仔细看,勤思考,及时记录课堂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精彩之处、出现的问题、自己的思考和看法等,以便与讲课教师、听课教师交流。看课堂的实施过程一般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看课堂管理。a)是否建立了学生话语机制,营造了师生交流的气氛。交流不必精彩,而要真实,自然;b)各项活动的度的把握是否合适;课堂的节奏、各种技巧等的调控是否恰到好处。(2)学生的话语量。课堂上学生有效参与量是否多于教师;伦次交替的自然程度;深度怎样;(3)教学活动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效果如何;(4)各环节的连接是否紧凑,自然;(5)应注重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训练;(6)内容的多少、难易;(7)板书书写规范,突出重点;(8)是否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9)教师是否注意自己的非语言行为;(10)对教师的作用定位够不够。

4 看布置作业

(1)是否有课堂的延伸;(2)是否含有研究性学习;(3)能否挖掘学生潜力;(4)注意思维的扩展。

5 看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有效突破;(2)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怎样;(3)课堂各环节的过度是否自然、紧凑。

6 看教师素质

(1)专业水平,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强不强,语言错误多不多;语言的运用生动还是单调死板;语言交流的真实性怎样,英语的音、调、节奏、速度、英语功底深浅;(2)教师的专业自信心如何;(3)责任心怎样;(4)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论文 篇8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 课堂评价 有效教学 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教育背景下,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音乐老师具备有效教学的意识,却无法很好地调配诸多因素,部分老师表示自己对备课的内容很自信,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却总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变低效性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很多老师们的困惑问题。

在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呈现中,没有善用课堂评价是一个普遍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已经融入到新课程理念。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们在课堂评价方面的确难以把握——新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课堂评价语言单一,很难很好地接应学生的回答;部分教师的评价过多,使得课堂节奏缓慢、显得拖沓。那么,如何善用课堂评价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用课堂评价的多元性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新课标所需要的教学评价和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的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了师生多元;评价的内容从单一的评价学生的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评价的过程从静态的评价结果转向了动态评价的整个过程。”评价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不同类别:按内容分,可分为肯定式、否定式及肯定加否定式和零评价;按教师情感来分,可以分为平静式与激情式。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好的评价不仅仅对知识技能进行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可以说是关注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下面罗列的是本校青年教师周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的记录:执教《鼓乐铿锵》这一课(高一年级)过程中,运用到肯定式评价(42次,80.8%),否定式评价(9次,17%),肯定加否定式评价(1次,1.6%),零评价(0次)总计52次。

在一次授课教堂上,教师可以将多种评价融合到一起。在听课过程中,有些老师也会做零评价,即运用肢体语言对学生作肯定式的表示,当运用恰当时,课堂上无声胜有声。

二、把握课堂评价的度

高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关注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评价,不但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对其他同学的表现也是相当在意。当别人比他勇敢时,他们会觉得这些同学太幼稚;当他们觉得同学表演得不好,就觉得没有意思,丢人。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不仅给回答或表演的学生以鼓励,也给在场的其他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例:“这个也被你发现了,耳朵很灵”——表扬能力的评价

“你的声音音色很好!”——演唱能力上的评价

“想法不错,其他同学还有别的意见吗?”——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能力

“你可以想象一下爸爸的声音,并往那个音色上靠。”——排练中引导评价

从以上几句罗列的评价语中发现,前三句评价都属于肯定式评价,像这样的评价语,老师们在课堂上可以多用,试想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要是受了打击,那还能有什么理由让他们喜欢上你的音乐课?而第四句评价语,可以说是模糊式评价,此时的评价既点明了学生的演唱目标,又鼓励学生努力的方向,能够帮助学生开动脑子,主动参与学习,这抓住了学生乐学、好学、求进的心理特点。

三、实施学生对音乐的有效反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对教师而言,有效反馈是对有效教学的一个检测,通过有效反馈,可以发现在上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使之改进。对学生而言,有效反馈是他们在音乐实践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这是音乐学习中的较高境界,也是学会终身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

例: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一年级《丝竹相和》这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了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特点以及书本上的相关作品后,给学生们再播放了四首乐曲:《步步高》《姑苏行》《旱天雷》《喜洋洋》,并让学生根据其音乐风格来判断其属于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实践证明,学生们在这一类环节中,立刻能给你展示出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你的教学是否有效从中便可知晓。

当然在有效反馈的真实反映中,教师的反映也是有差异的。在这一环节实施过程中,教师经常感叹:“学生太聪明了!”“今天的课我上得很带劲!”,同时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我没有想到学生会这样的”“我准备的材料看来不够”等等。就是通过教师在有效反馈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到解决的有效办法,并为下一次的有效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课堂上的有效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期中与期末的两个阶段,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性的调查,我称之为“学生自评”,自评内容参考各校一些有效反馈的问题设置,表格如下:

学生音乐课堂学习自评表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科任教师_________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课堂评价可以有多种成分组成,有效适度地实施课堂评价,其结果是师生双方得到双赢。当一名教师要将评价进行得合理有效,必须要做到其评价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评价的及时性和融合性。当真正做到评价的有效性,那么我们离有效教学的目标就又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2.金文亚主编.《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论文 篇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

2、定位准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安排;

3、体现三维目标(在设置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能够设置相关学生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展的目标)。

整体设计

1、教与学内容科学(深度、广度合适,容量适当);

2、教与学重点突出(注重语言的积累与整合;注重语言的感受与鉴赏;注重语文的思考与领悟;注重语文的应用与拓展;注重语文的发现与创新);

3、教与学流程畅达(环节清晰、节奏和谐、结构完整)。

学生行为

1、思维活跃,学习积极;

2、能较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

教师行为

1、注重教学常规(教态亲切自然;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教学内容表述准确、生动、有感染力;板书规范、清晰、合理;意识民主平等);

2、注重教学内容(内容正确,无知识性、科学性错误;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达成目标的过程分析能够紧扣重难点进行;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和培养;注重扩大文本教学容量,有效运用相关教学资源;内容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3、注重教学程序(过程安排合理,层次清楚,环节紧凑,活动转换自然、妥当;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注意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突出交际能力和谐发展);

4、注重教学方法(能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教学;教与学方法的选用符合内容需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注意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5、注重教学机智(教学组织及应变能力强,课堂活跃,教学灵活、机智,善于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得当的课堂调控)。

学习环境创设

1、围绕学习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2、学生能否参与学习环境的创设;

3、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参与。

学习组织

1、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内容;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学调控及时有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学习评价与反馈

1、教师能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

2、教师能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学习兴趣高,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谐;

4、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注意力集中;

5、反馈及时;

6、学习目标达成度高。

电教媒体运用

1、能熟练操作电教设备;

2、电教媒体的运用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3、电教媒体运用恰当、合理、有序;

4、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5、电教媒体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学习。

教学特色

优质数学课堂的评价标准 篇10

我个人认为, 一节好的数学课, 首先必须能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能够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通常可以从情感角度、学生的好奇心角度、改变课题情景角度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兴趣.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 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 觉得难, 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 首先得让学生喜欢教这门课的教师.马卡连柯说过, 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 用爱心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积极向上, 用耐心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获得成功,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 还要消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 并处理好许多的“超常发挥”的积极作用, 让一些后进生在成功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 仅有学生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 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教学中告诉学生: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 能正确解出一道习题, 都算是小有所成.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对待自我, 学会自我竞赛, 自觉地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 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 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 教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 少批评、少讽刺、少歧视, 不断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 鼓励学生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鼓励学生走向成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个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使班里的后进生跟得上, 使基础好的学生能“吃得饱”.让所有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 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学习劲头.

好的数学课, 不一定是在当堂达标训练中学生不出错, 一些错误的产生往往是一件好事,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发现薄弱环节, 并在纠错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简单得没有必要做的习题, 以满足听课教师和评委的达标要求, 孰知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 会让学生厌烦, 且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认为, 一节好的数学课, 不是当堂达标不出错, 而是教会学生一种数学思维方法, 让学生通过上数学课, 在方法、思维等方面有所突破.如学习因式分解时, 可给出下列题组: (1) x2-11x+24; (2) x4-11x2+24; (3) (x+y) 2-11 (x+y) +24; (4) (x2+2x) 2-11 (x2+2x) +24; (5) (x2+2x-3) (x2+2x-8) +36; (6) (x-1) (x-2) (x+3) (x+4) -36.由 (1) 题过渡到 (2) (3) (4) 题渗透了换元的思想, (5) (6) 题渗透了化归思想.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 使学生的转化意识及消元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日趋成熟.再如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进行类比, 使学生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学会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 在初二学分式及其运算时, 学生会运用类比的思想由分数的性质和运算可以自主展开对分式的研究.

一节好的数学课, 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推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 要注意挖掘新教材的优势, 增加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例如, 在§4.3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中, 对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索.

1.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都有6个一样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透明胶布.

2.授课方式:

分组合作学习.

3.探索步骤:

(1) 将6片硬纸板围成正方形, (2) 将正方体剪开, 与同学对比, 得到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是否唯一? (3) 讨论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哪些可能情况? (4) 讨论由6块一样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一定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哪些情形不是?

这样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经过动手操作, 虽然学生在理论上的理解还不深刻, 但能让教师感到学生都在愉快地学习, 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 然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点拨, 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职责已由传授知识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一节好的数学课的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积极钻研教材, 领会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设置理念, 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锦义.对初中数学能力把握的几点认识[J].学科教育, 2000, (04) .

[2].郭天成.成功教育探索[J].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04) .

上一篇:结构式课堂教学下一篇:智能建筑电气安装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