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物理论文四篇

2024-07-09

藏汉双语物理论文 篇1

一、双语教学现状

目前藏汉双语教育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 汉语为主的教学模式, 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 其余课程均使用汉语版教材, 主要教学用语为汉语。 (2) 藏语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藏、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 其余课程均使用藏语版教材, 主要教学用语为藏语。 (3) 口语辅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 对藏族学生的教学用语, 主要以汉语授课为主, 用藏语作辅助讲解。 (4) 先藏后汉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 全部用藏语教学;中学阶段, 全部用汉语教学。目前, 西藏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5) 先汉后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全用汉语教学, 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则使用藏语授课。就物理学科而言, 涉及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前三种。藏汉双语物理教学虽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与复杂性无疑为其实施增加了难度, 因此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缺乏物理兴趣, 阻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学生,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改是无意义的, 学生响应课改的积极性对顺利实现课程目标尤为重要, 而积极性在每一门课程上就表现为对此课程的兴趣。教材上所列举的事例, 由于未能贴近藏族学生的生活环境, 便造成了他们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理解障碍。没有兴趣, 实施就寸步难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培养物理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在物理领域中的呐喊。

2. 教师对课革缺乏深度的理解导致改革流于形式。

大部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调查显示, 34.5%的教师难以把握新课标与教材, 30.9%的教师认为评价体系落后是最大的阻力, 25.5%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实施缺乏教育资源, 还有21.8%的教师认为难以适应新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游离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之外, 教师并没有理解课程改革的“灵魂”所在。

3. 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缺乏与新课程配套的课程资源, 这是目前新课程遇到的最大的障碍。物理课程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缺乏藏语版, 编排也不按照藏族学生熟悉的思维方式, 课本上的教学例子也大多数是藏族学生所不熟悉的。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 影响着正常的教学;缺乏“双语型”教学人才, 在双语教学的学校中, 大多数教师只能单打一, 不能举一反三, 互译互解。双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这是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也是双语教学举步艰难, 成效不卓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藏汉双语物理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1 注重物理教育与情商教育相结合。

物理教育总是强调其科学、严密, 忽略了其中的人文精神。随着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及社会对人才观的改变, 重视学生的情商教育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使命。《情商智力》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认为, 智商至多能解释成功因素的20%, 其余80%则归于其他因素, 而情商则是这其他因素中的关键因素。把情商教育结合到物理教育中, 是提高藏族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一般做法: (1) 在以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的理念下, 首先要求教师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压力,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2) 物理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 细心选择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引入到物理课堂之中, 组织学生有趣地思考和学习, 增加藏区社会乡土知识, 如天文历算中的“日食月食的速算法”、“宇宙结构问题”等。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存在的普遍性, 建立良好的物理意识。

2. 提高物理教育的生态化。

我国大多数藏区物理教育效能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生态性, 具体表现为物理教育以习题为核心。对此, 杨振宁教授认为, “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 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 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与现象有关的。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 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物理教育应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 把物理现象以一种有别于习题的形式呈现, 把习题的严格性移植到自然、真实的物理环境中, 采用原始物理问题教学, 并在其中揭示物理教育活动的因果关系。所谓原始物理问题, 是指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现象和事实。而习题则是把物理现象和事实经过一定程度的抽象后加工出来的练习作业, 两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我国大多数藏区物理习题教学往往注重图1的第三个过程 (演算) , 而缺少第一个过程 (描述) 和第二个过程 (抽象) , 对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把握不够, 致使很多藏族学生只知道根据已知条件去解题, 遇到实际问题则常常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藏族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结构以及思维方式对每一个物理问题有个较全面的理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为了提高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进度, 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1) 提高教师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 (2) 加强教育能力, 大力培养“双语型”人才 (3) 转变观念, 提升广大教师使命感和事业感。 (4) 物理教学意识从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由人以渔。 (5) 对教师建立有效地评价方式。

4.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教师参与课程方案的开发与教学设计, 能使教师有意识地去理解自己的课程思想和实践, 也可使教师对所教的内容有更多的准备和自信。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的过程;二是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以及发展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在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藏区, 地区之间及各地区之内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开发和形成校本特色的藏汉双语课程, 是新课程教育目标的突破口。

5. 加大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率。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而许多藏区学校的实验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使得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空白。这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认识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教师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 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不易操作的实验进行模拟演示, 利用一切可用的媒体资源, 充实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建立有效的教育支持系统。

新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大力支持紧密配合。包括教育部门、政府机构、学校、家长、校级之间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有效支持。对于大多数藏区来说因为受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步伐相对比较缓慢,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有效的教育支持系统, 以达到教育公平。国家主流意识也认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确保藏族地区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有所提高。

整个藏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关系到藏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速度和前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 物理双语教学中将会不断涌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 认真地分析这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索解决的办法, 我们就有信心把藏区的物理双语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为民族地区打造一条特色化的物理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赵跟喜, 杨建成.甘肃省藏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改革2009.8, 24 (8) :131.

[2]张长珍.物理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 2004:4.

[3][美]丹尼尔·坦纳, 劳雷尔·坦纳.学校课程史[M].崔允, 等,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III-IV.

[4]邢红军.物理教育的生态化及其对物理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 2010, (1) .

藏汉双语物理论文 篇2

一、教师可以采用先藏后汉的教学途径

语言只是教育的一种工具, 语言本身并不能阻止教育的开展, 教育者采用何种语言教学由他自身的条件决定。 对学生来说, 藏语是他们熟悉的一种语言, 因此他们会更好地用藏语学习, 教师只要在课堂上使用藏语, 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得到提升。 等学生进入一定学习状态的时候, 教师再慢慢转换为汉语进行教学, 这样在藏语理解的基础上, 学生会更容易吸收理解。 先藏后汉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双语理解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上采用双语进行教学, 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时期主要教授学生藏语, 在教授的过程中也不使用汉语, 这样就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简单多了, 学生在上学之前受到藏语的熏陶, 所以他们在学习藏语的时候会更加迅速。 一年级结束之后, 就可以逐步提升藏汉语言的比例, 逐渐增加汉语教学的时间, 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藏语与汉语存在的一定的共性

藏语与中文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比如发音, 教师教授学生藏语之后, 就可以利用藏语与汉语之间的共通性来进行藏汉双语教学,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藏语从古流传至今, 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许多藏语仍然使用古今汉语章的借词, 这就使得藏文与汉字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 藏语的形式与汉语的拼音相似, 所以学完藏语之后的学生在进行汉语拼音练习的时候会更加有效, 他们学习汉语的速度会更快。

三、藏汉双语之间可以巧妙地转换,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藏语与汉语必将会进行激烈的碰撞, 汉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语言, 必将会被大多数人采用, 因此学习汉语是非常必要的, 而藏语则是藏族文化的一种标志, 藏语也有流传下去的价值。 从这两方面来看, 藏语与汉语都是必须学习的语言, 既然是必须学习的语言, 那么藏汉双语教学就有它的可行性。 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转换藏汉双语教学, 既用藏语进行课堂教学, 又用汉语进行教学,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藏语与汉语在课堂上同时使用,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双语转换, 提高他们吸收语言的能力, 这样藏汉双语教学就可以更好地开展下去, 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藏汉双语轮换使用的最佳时期是小学三年级到小学六年级, 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藏语与汉语基础, 但是学生不能够熟练地使用它们, 教师此时采用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练习, 让学生在不停的训练之中掌握两种语言。

四、语言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已经认识到语言的宝贵, 国家从改革开放时期就开始重视语言文化的传承, 力争做到各个民族和平共处, 彼此之间保持平等。 之所以中国这么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实现藏汉双语教学,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者并没有寻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教学方法时存在很多的问题。由此可见, 只要及时解决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藏汉双语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开展, 教学存在很大的可行性。

五、中国已经完成民族融合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家基本已经实现民族融合的目标, 如今每个人都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 这样民族之间的歧视就不存在了, 歧视不存在, 民族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解决了, 矛盾解决之后就不会发生藏族拒绝学习汉语的事件, 这样藏汉双语的教学自然可以进行下去, 因此双语教学存在很大的可行性。

六、中国的素质教育培养了许多精通双语的人才

如今全球化的发展使许多人对语言学习越来越重视, 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多种语言,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存在, 所以中国有许多人都学习了第二种语言, 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多了, 自然掌握藏汉双语的人才也会增加。 正是因为现在中国有许多掌握藏语与汉语的人才, 所以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 藏汉双语教学有了更高的可行性, 师资力量有着很大的差距, 现在实施藏汉教学会比之前更加轻松, 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 双语教育的可行性很大,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 这样经过一定时间之后, 藏汉双语的教学必然会取得大的进步。

七、结语

多年的发展使中国越来越强大, 民族与民族之间相处越来越融洽, 这种情况给藏汉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及学习环境,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 藏汉双语教学有了更高的可行性。 笔者觉得只要能够做到以藏代汉, 藏汉共用, 藏汉双语教学必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藏语也必将得到很好的传承, 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摘要:中国一直坚持并遵守民族平等, 而民族平等的一种表现就是语言平等。新中国成立之后, 藏汉双语教学的政策及法规就已经制定, 在改革开放之后, 党和国家对藏汉双语教学这方面变得更加重视。本文结合藏区藏汉双语教学的状况, 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 并对藏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可行性,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嘉毅, 许洁英.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 1993年3期.

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3

一、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对于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多练习,还需要有个资深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高效地学习双语。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匮乏,而且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安排充足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还要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让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点和教学思想,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吸引力、高品质的双语课堂。

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跟不上教学的步伐

在每一个科目的教学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很快就接受了新知识,有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迟迟不能理解,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的环境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差异。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还按照原来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后边的学生就很难跟上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会丧失信心,然后失去了对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差异是很大的一个教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在进步。同时,教师还要端正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带着对双语的信心和热情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互帮互助的活动,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这样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整体的提高。

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就行了,问题的解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机会。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问题,不要怕问题带来的后果,只要勇敢地面对、细心地分析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郭燕花.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05).

藏汉双语教育 篇4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双语教学

目前,在青海藏汉双语教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学校都把藏汉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民族学生的范围也从最初的民族班发展为民族学校,但在几乎所有学校在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藏汉双语师资的匮乏问题及藏汉双语教师素质问题。藏汉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藏汉双语教师素质,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是不可能完成双语教学任务。因此,只有对藏汉双语教师提出更完善全面的素质要求,才能实施高素质的藏汉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育的定义与概念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学者们有不同的的解释,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朱浦认为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去不同而存在差异(朱浦,2003)。钟启泉认为双语教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最广义的层面指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所驱使的“双语教育 ”。第二,广义的层面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我国的“双语教学 ” 通常是指汉语为第一语言与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组合,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全球意识 ”,第三,狭义的层面是指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本身(钟启泉,2003)。《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双语教学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 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阶段若干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 综上所述,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能够应用藏语、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部分非语言学科如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性科目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提高藏族同学的汉语应用能力,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学习气氛,是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两种语言与多元文化环境的熏陶。最终能够掌握两种语言,习得用双语进行思维与学习能力;逐渐成为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的双语双元文化人才。

(二)双语教师的概念

关于双语教师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之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种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另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学的任务要通过双语教师来实现。双语教师承担着双重任务:第一向学生传授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内容;第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双语教师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而且必须是双语者。双语教师的学科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综上所述,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课程的教师。

(三)、玉树实行双语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从古至今,绝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玉树也不例外。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山高水低、缺电少通讯、贫穷落后等特点,严重制约着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也 决定了本地区民族教育的落后。教育科技的落后叉制约着生产经济的发展,如此循环,导致经济越来越落后。农牧民地区教育水平总体还不乐观,与国家的教育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共同关心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牧民地区的基础教育,缩小我省农村牧区与西宁的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造福民生,共圆中国梦。

二、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汉双语教育现状

从文献分析与现实考察来看,玉树藏汉双语教师主要面临以下两大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藏汉双语教育的提升。

(一)当前玉树采用的教学模式

玉树采用的教学模式都采用人教版汉文课本,藏文只作为加授课开设。结果是少数几名优生有进入高中就读的机会,其余的则落榜二返回家中务农。又重新沦为文盲或者复文盲。除有一门藏语文外。与普通小学无异。学科知识都是有汉语文授课起点虽高但是无果。

(二)玉树双语教育师资状况

有研究者通过对青海、西藏、新疆不同县区的调查了解到,藏、维聚居区“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双语型师资严重短、缺、比如新疆疏附县缺双语教师900名、青海同仁县缺双语教师400名、同仁县多福顿中学有专任教师52名,学过汉语文专业的教师一个没有;双语师资合格率低,尤其是比较边远的贫困县,双语教师合格率不到10%;教师教学任务太重,缺乏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藏、维民族聚居区基本上都是牧区和边远山区,居住分散,人口密度小,许多学校一个教学班只有十多个学生、甚至几个学生,在民族聚居区,从未学习过汉语、又从未参加过汉语教师占68%。综上分析,青海藏汉双语教师师资匮乏并且藏汉双语教师素质不达标,是制约青海藏汉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藏汉双语教师素质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双语教师素质的高要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藏汉双语教师素质从而促进藏汉双语教学势在必得。

(三)玉树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状况

有学者认为:影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的因素首先是藏汉双语教师的汉语功底不深,所以加强藏汉双语教师的双语培训,培养“藏汉兼通”的双语型教师,就成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县阶段藏汉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从而使整体藏汉双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专业师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所在。其次缺乏缺乏双语版的教材,大量采用汉文版教材也不太现实。使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学生水平不一致,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效果好坏不一致,给教师的教学目标带来一定的阻碍。也有学者提出:教师人格是双语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合格的双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素质要求:第一,热爱学生是前提,教育作为人类创制的一种自我“助长”行为,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应当始终将学生的发展利益放在首位;第二,敬业与奉献精神,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第三,保持谦虚、勤奋、不断追求新址的治学态度;第五,具有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尊自爱的作风

三.玉树藏族自治州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方面

1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政策支持和系统规划

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与制度层面的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科学论证基础上,为当地双语教学的实施制度系统的规划,确定双语教学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特别是在双语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双语课程教材的开发、中小学双语教学的衔接以及研究经费等方面应提供政策支持。2加强双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双语教育要取得高质量。必须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做保证。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师除了熟练的使用两种语言,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双语教学的方法。

3积极推广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

自治区对各级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都有具体的等级的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体现了社会对学校所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对汉语教学起着积极额促进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要完善考试制度,使其响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地方财政困难

加大对玉树教育经费的投入,从经济上给予玉树基础教育支持,为玉树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我省农牧区的教育发展和迈向现代化铺平道路。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要想教出有知识有文化的农牧民新人,必要的硬件设施不能少。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时代,因此没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因此,在大力修建希望学校的同时,不要忘记要提高希望学校的硬件设施,国家的拨款和社会的资助要合理的分配,不要盲目地修建教学楼,在修建教学楼的同时要注意到相关的硬件设施,做到有质量、有水平的教学。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是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机比,逐步完善城域网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州级学校和县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教师专业结构

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双语教育要取得高质量。必须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做保证。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语教师除了熟练的使用两种语言,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双语教学的方法。

1积极推广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

自治区对各级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都有具体的等级的要求,他们必须参加汉语水平考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体现了社会对学校所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对汉语教学起着积极额促进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要完善考试制度,使其响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也有学者认为提高双语教师的的教学能力是提升双语教师素质重要措施学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能力。(1)双语表达能力。双语能力在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基础地位,不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2)用双语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3)用双教学设计的能力。(4)用双语组织教学的能力。(5)教学监控能力,是为了保证双语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四 加强玉树藏族自治州双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1强化政府责任,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2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建立健全州级义务教育“以州为主”管理体制,做到教师队伍由州级统一管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一州一标”,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人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帐户。要以实行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人员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对已有的教师要进行良好的师资队伍,同时招收有大学毕业生支教,要改善教师的待遇,以保证教师资源以及知识的更新,使我省农牧区的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宽广。此外,可以呼吁广大社会青年积极进入玉树支教,使更多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到藏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为农牧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要创建适用于农村教学的教育模式及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基础教育阶段投入主体的不同、教育投入的不对等,这些因素已经让农牧民子女输在了起跑线上,高等教育阶段的门槛设置更是让农牧民的孩子处在劣势地位。全国高考表面上看来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由于阅卷不统一,录取分数线和录取比例存在着诸多不公平。再加上从1996年以来大学并轨,学费增长过快,给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带来困难。实行免费教育,同时加强同民众的交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掘更多的致富途径,加强同外界的联系,带动整个地区富裕起来,为教育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让更多的失学儿童走进课堂,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办学层次,整合教育资源。

加大对玉树教育经费的投入,从经济上给予玉树基础教育支持,为玉树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为我省农牧区的教育发展和迈向现代化铺平道路。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是要改善教学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要想教出有知识有文化的农牧民新人,必要的硬件设施不能少。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时代,因此没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因此,在大力修建希望学校的同时,不要忘记要提高希望学校的硬件设施,国家的拨款和社会的资助要合理的分配,不要盲目地修建教学楼,在修建教学楼的同时要注意到相关的硬件设施,做到有质量、有水平的教学。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2是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机比,逐步完善城域网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州级学校和县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结语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离不开优质的教育体系,而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繁荣,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玉树的经济昌盛,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及人力资本的发展。尽管目前玉树的基础教育状况人不容乐观,但是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玉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玉树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其经济也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六、参考文献:

[1] 杨淑芹,孟凡丽. 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 . 贵州民族研究,2009,(4).

[2] 周 仁. 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J] . 教育与职业,2010,(6).

[3] 王斌华.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施红斌,殷冬玲. 美国双语师资建设经验及启示[J] . 青年教师,2007,(1).

上一篇:原油集输下一篇:廉政风险防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