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学排名十篇

2024-05-15

国际大学排名 篇1

U-Multirank个性化排名方案的实现,是以网络工具的开发和使用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U-Multirank是一种网络化的排名。借助于网络环境,U-Multirank开发了多层次的面向用户的使用工具,这主要包括:一是提供了由用户选择参与排名的大学样本的自主程序;二是开发了与用户互动、可选择生成的多种个性化排名列表;三是开发了直观、可视的结果呈现模型;四是优化和完善网络工具,使其在使用上更具“用户友善性”(user-friendness)。这些面向用户的排名方法的全面开发,使U-Multirank成为由用户驱动(user-drivern)的排名工具的典范。本文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来对U-Multirank的排名方法和特点进行初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简要评价。

一、用户自主选择排名样本

随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多样化,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也日益复杂而多样。能否在不同功能和类型的高校之间进行有效排名,学术界一直存在质疑。当前的国际大学排名大多局限于综合性或研究型大学这一单一类型,大大降低了国际大学排名的使用范围和效果。U-Multirank则突破了这个局限性,它通过先识别具有可比性的学校,然后再进行排名的方式保证了排名的有效性。而U-Multirank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在于它整合了由用户选择可比性样本的使用工具———U-Map。

U-Map是旨在对欧洲4,000多所高校进行分类的“透明性工具”(transparent tool),可谓是欧洲版本的“卡内基”。该项目也由欧盟资助开发,于2005年正式启动,2010年初步完成。历时5年的反复论证与测试,U-Map最终确立了包括教学、学生、科研、知识交换、国际化和地方服务6个分类维度和23个关键性指标的一套分类标准与体系。[3]U-Map也是一个由用户驱动的高等教育分类工具,它并不提供一种固定不变的分类,其分类的结果最终取决于用户对6个维度及其相关指标的选择,即由使用者根据U-Map工具所描述的学校活动概览(activity profiles)来选择具有可比性的院校组,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分类。这样,通过将U-Map整合进U-Multirank,U-Multirank扩大了用户主导使用的范围,即用户不仅能够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排名维度与指标,而且还能定义他们感兴趣的学校类型,并从中选择用于排名的样本,这就有效解决了排名样本的可比性这一前提性问题。从图1可以看到,“国家政策制定者”(National policy makers)和“学校管理者”(HEIs/HEI managers)两个不同的用户群(stakeholers),根据各自的偏好,使用U-Map工具进行选择,产生了“A,B,C,D”和“E,F,G,C”两个分类样本组,这两组再根据U-Multirank的分类维度进行排名,最终产生5个维度的不同排名结果(图中白色方块代表得分高组;灰色代表中组;深色代表低组)。U-Map与U-Multirank相结合的排名方法已在先期的可行性实验中通过了测试。

二、互动的个性化排名列表

国际大学排名通常以排名榜的形式发布,即按照得分高低列出大学排名列表,有的还会在列表中附带排名指标及各指标的权重。排名列表也是U-Multirank面向用户的一种主要呈现形式,但不同的是,U-Multirank并非列表的静态呈现,而是引入了与用户互动的方法,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来选择相关维度和指标,由此产生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排名列表。用户可以通过下述三层选择来“自制”专属于自己的“排名榜”。

首先,进入U-Multirank网站,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个默认表格,显示了5个维度及各维度之下的3个指标,共15个指标。这15个指标是实际操作中被用户选择频率最高的指标。这个初始的列表没有名次排序,而是按照学校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列表显示了参与排名的学校在15个指标上的各自得分,得分不以具体数字表示,而以高、中、低分组的形式来表示。

其次,用户可以沿着列表中显示的维度或指标进行深入考察,这就进入了排名表的第二层互动选择程序,这里将产生一个依据用户选择而生成的,具有名次顺序的新排名表。例如,用户选择“科研”维度,该维度包含的所有指标都会显示出来,被选择排名的大学在各指标上的得分组也会随之显示,并根据各学校在这个维度上的总得分(各指标得分组之和)生成一个关于该维度的大学排名榜。列表还可以根据某个维度下的单个指标重新排序,比如,用户选择“科研”维度下的“科研成果数量”指标,列表会按照各学校在该指标上的得分形成一个关于该指标的大学排名榜。

最后,由于用户对各指标相对于排名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并不统一,U-Multirank还允许用户选择他们认为相关的指标,形成个性化的排名指标体系,然后按照这个指标体系来生成符合自己兴趣的排名榜。图2和图3展示了这种排名榜的形成过程,包含了3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用户选择一个或多个维度中的有效数量的指标。如图2所示,用户选择了5个指标,包括“教学”维度中的第一和第五指标(T1、T5)、“研究”维度中的第五指标(R5)、“知识交换”维度中的第二指标(KT2)和“国际化”维度中的第四指标(IO4);第二步,用户通过对每一个指标进行界定,从同类型的样本组中选取进行排名的学校,如图2所示,选取1个点代表只有在该指标获得高分组的学校被纳入排名;2个点代表在该指标获得中分组以上的学校参加排名;3个点则代表有本指标的所有院校都参加排名;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会生成一个涵盖了用户所选指标的院校排名表,如图3所示。图中的▲、、▼分别代表了高、中、低3个档次组。图表中是以“国际教师”(international academic staff)为首要指标所产生的排序表。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在这5个指标中重新选择指标权重顺序,那么,学校的排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而产生新的排名列表。

三、“太阳辐射图”的直观展示

U-Multirank是多维度的复合排名,排名列表相对复杂,往往需要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读懂”结果。鉴于此,开发一种将复杂列表转化成直观的可视结果的工具就成为必要。U-Multirank项目组研发了4种可视工具,并在邀请各类用户参加的研讨会(stakehoder seminar)上一一做了演示,结果是太阳辐射状的图表最受青睐。图4就是U-Multirank开发的太阳辐射图,在这个图中,5组不同颜色的辐射线分别代表了教学、科研、知识交换、国际化和地方服务维度,每组颜色下的每一条辐射线代表各个维度中的具体指标。辐射线的数量是有限的(默认的是用户选择频率较高的几项指标,也允许用户选择个性化指标),这样,U-Multirank的展示才是可识别的,用户也不至于被过于复杂的演示所困惑。辐射线的长短与学校在该项指标上的得分组相对应:辐射线越长代表得分组越高,越短则越低。“太阳辐射图”的特征就是以“一目了然”(at-a-glance)的方式将一所大学的总体业绩状况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吸引人的眼球的呈现方式,一方面有助于用户对其关注的某所大学在整个排名系统中的总体状况的清楚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刺激用户更深入的“探索”排名详细信息的兴趣。

四、面向用户的网络环境

为了方便用户对网络的使用,U-Multirank一直将网络使用的人性化作为项目开发的重点,U-Multirank因而有许多增进网络使用友好性和方便性的特征。例如,Web网页的访问导航按照用户群进行了分类,如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等,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量身定做(tailor-made)的“入口”,使他们直接获得更符合自己需求和水平的分类信息,并引导他们顺利完成整个步骤的操作流程。再如,U-Multirank网站还提供有关基本方法、数据来源和指标的电子描述,它们一般都与排名指标、结果等界面直接链接,当用户对某个问题不清楚时,可以通过链接获得相关的描述和解释,这大大提高了U-Multirank的可操作性、透明性和可信度。此外,U-Multirank还对网络的语言环境做了改进,尽量提供多种语言版本的界面;U-Multirank甚至还考虑到了视觉访问效果的人性化使用。由于U-Multirank排名不是单一列表形式的,因此,丰富的色彩系统被采用,以使复杂结果的呈现更加鲜明突出。但是,考虑到用户可能有色彩上的视觉障碍,U-Multiran排名分组的色彩系统可以被删除,而以清晰的符号来取代。值得一提的是,U-Multirank非常重视对网络工具使用的追踪。排名工具的优化并非一次完成,通过追踪用户的使用行为和效果,可以使Web工具得到系统、持续的优化,同时帮助提高网络工具对用户需求的适用性。因此,在U-Multirank的网站上,“用户如何选择浏览Web工具”、“用户对结果考察的深度以及他们在哪里停止了导航”等都会在使用中被追踪记录,以作为U-Multirank网络工具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的基础。

五、U-Multirank的特色评介与启示

通过上述与用户互动的多层面、多视角的网络工具的开发,U-Multirank将排名指标承载的信息以透明的方式展示在大学排名的实际使用者面前,由他们来选择与自己的使用目的相关的指标,从而产生个体在具体时间情景下“自制”的大学排名榜。这些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使U-Multirank开辟了一种以“用户为主导”(user-oriented)的新式国际大学排名,从这个意义上说,U-Multirank使国际大学排名更加透明化、民主化和大众化了,这对于提升国际大学排名的公信力和扩大其使用的有效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学排名持续升温,林林总总的国际大学排名榜不断出炉。这些排名本欲通过设置一些可比较的客观标准,以提供反映国际间不同大学办学品质的准确信息,然而,不同排名榜的排名结果却有很大差异。例如,香港大学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发布的2011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第34位,而在上海交通大学同年发布的国际大学学术排名榜中连100强都未能进入,这反而使那些想了解外国大学的人变得更加无所适从。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其实是因为不同的大学排名使用了不同的测量标准。今天的高等教育系统已经日益多样化了,关于哪种大学才是真正的好大学还没有定论,因此,不同的排名榜以不同的标准和方式对各种类型的大学进行评估,这本身无可厚非。真正的问题是,它们并未对其所隐含的评估标准的差异做出解释,反而趋向于以客观公正的面貌出现,声称它们的指标体系和数据信息最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的质量标准,这实际是以一个不存在的理论假设为前提的。事实上,它们所谓的客观标准不过是那些最容易获得和比较的数量指标罢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前的国际大学排名使用的指标大都集中在大学的科研方面。显然,诸如科研经费、出版物的数量、版权收入等数据信息是不带有价值评判且最易于统计的标准化数据。按照这种貌似“客观”的方式产生的大学排名榜,导致了人们对“优秀”大学的认知错位,结果是鼓励学生申请排名榜高位的大学而不是最适合他们需要的大学;鼓励学校为争夺排名榜高位向单一的研究型模式聚集而不是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流向排名榜高位而不是真正高质量的大学,等等。这些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大学排名的信誉和说服力,是国际大学排名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以用户为主导的U-Multirank则突破了这种局限和困境,它树立了一种新的排名理念,即并不存在一种绝对客观、公正的国际大学排名体系。因为,不同的使用者对大学排名所要反映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学生关注师生比,而企业的兴趣在辍学率或与商业有关的专业课程;对教师和研究人员而言,信息必须以学科为基础,而对于大学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学校的整体信息则更具优先性;政策制定者对学校总体的绩效执行状况感兴趣,对他们而言,学校保持一块“黑匣子”(black-box)的状态就够了,而大学管理者则对于黑匣子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更感兴趣。面对如此多样的需求,一个真正优质的国际大学排名应该能够以平衡这些不同需求的方式进行。由此出发,U-Multirank力求准确地反映不同用户群对大学不同角色的定位,并赋予用户在整个排名设计和使用中的优先权和主导地位,这才产生了一个由用户驱动的、方法强大的、新的大学排名工具。U-Multirank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尽管U-Multirank目前仍在研发中,社会各界对其排名表的可用性及其产生的未知影响仍充满疑问,但是,他们对这样一种新的排名理念和方法的尝试则表示赞同。杰弗里·博尔顿(Geoffrey Boulton)教授在给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的一篇建议文章中这样评论道:U-Multirank以用户为主导的排名理念和由用户驱动的排名方法,至少提供了一种手段来检验不同形式的卓越,这成为对当前单一、僵化的国际大学排名的一种校正方法。因此,U-Multirank无论能否成功,其开发本身就是更好地理解大学国际排名的潜在价值的一种方式,而它的成功则不仅有可能引发一场全球大学排名界的革命,甚至可能影响世界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方向,即促使其向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5]

摘要:U-multirank是由欧盟资助开发的一个新的全球大学排名工具,它开发了一套由用户驱动的多层次的网络排名工具,通过使用这样的工具,用户可以自制出专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大学排名榜。U-multirank在“以用户为主导”的排名理念指导下实现的方法创新对于提升国际大学排名的质量和信誉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U-multirank,国际大学排名,用户驱动

参考文献

[1]PhilBaty.U-Multirank:ReadytoLaunch,butwillitReach itsTarget?[EB/OL].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story.asp?sectioncode=26&storycode=416493&c=2..2011-06-13.

[2]Aisha Labi.New International Ranking System Has a DIYTwis[t EB/OL].http://chronicle.com/article/Newinternatio-n al-Ranking/127871/.2011-06-09.

[3]Van Vught,F.A.,Kaiser,F.etc.UMap The Europe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EB/OL].http://www.u-map.eu/U-MAP_report.pdf.2011-11-02.

[4]Frans van Vught,Frank Ziegele.U-multirank Final Report[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higher-education/d-oc/multirank_en.pdf.2011-06-30.

国际大学排名 篇2

通过强化教育成层影响社会分层

教育成层侧重于研究教育活动对内和对外的分层作用, 大学排名通过对高校的排名, 用直观的数字强化了教育成层这一概念。高校优劣一目了然, 结果就是高校层次分明, 分化显而易见。排名在前的高校必然会受到较多关注, 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 好的会越来越好, 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显著。

大学排名强化教育成层的结果是对社会分层直接产生影响。很明显, 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期望会随着学校层次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 不同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会相对应于这些社会期望而在就业、流动时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 当然, 那些排名在前的高校的毕业生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机会相对要更大一些。而且, 一些人们不大了解的高校, 如我国一些因更名而不被人们了解的高校、经过高校间的合并实力大增的学校, 以及一些历史较短的高校等, 都会随着在大学排行榜中占据显著地位, 而进入人们视野, 引起社会的关注, 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进而影响到个体 (毕业生、教师等) 社会地位的提高。

对社会流动有直接影响

首先是高考考生的影响。对于考生而言, 高校、专业的报考选择对其个人的流动有直接意义。中国有几百所大学, 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各有优劣, 这些高校间的差别, 如果没有大学排名, 恐怕极少人能了解。所以, 我国多家大学排名都以指导考生报考为主要目的之一。大学排名的这种影响力在短期内作用于考生择校, 长远看则对各高校的生源质量与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 最终影响毕业生的社会地位的获得, 使大学排名对社会流动的影响有实际意义。

其次, 大学排名对社会流动的影响还在于高校人才的流动。高校中, 教师是永远的主角,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水平的高低。在双向选择的条件下, 被选人才的自身意愿就显得格外重要。除去高校的自身实力外, 高校的社会声誉高低、工资待遇、工作福利、优势项目、人文氛围等无疑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大学排名就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意见。因为大学排名的高低不仅反映了高校的自身实力, 更是对高校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一个整体评价。

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学排名的作用在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一方面, 在政府教育经费匮乏的形势下, 政府和社会分配给高等教育的资源有限, 必须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 合理配置, 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才能使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得到保证, 高校才能获得更大发展。而大学排名在这方面就恰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坐标体系, 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 而且有助于帮助政府和社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将有限的资金流向优秀的大学。

另一方面, 中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建设中来, 公众正逐渐从消费主体向投资主体转变, 社会力量和非政府性社会投资的作用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并且必将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大学排名为如何分配这些资源提供了依据, 使他们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增加了社会资本参与高等教育办学的积极性, 也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向高等教育, 从而能够达到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大学排名的负功能

首先, 大学排名有可能造成光环效应, 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大学排名是全面的对高校的衡量。因此, 大学排名指标评价体系的单一会使高校在某些方面丧失判断力, 一味跟着排名制定政策, 从而有意无意的将高校建设带入一个同一的模式中去, 并且可能失去办学的特色, 这就是大学排名的光环效应。大学排名是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估, 但并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唯一标准, 更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各高校要认清这一点, 把大学排名当作学校发展、制定政策的参考, 不能一味追求排名。

其次, 大学排名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误导。由于目前大学排名各方面工作, 尤其是评估指标体系还不够成熟, 在排名中难免出现疏漏, 特别是掌握各高校全面的统计资料存在很大困难, 一些学校的数据指标, 存在不够准确之处, 尤其是一些高校拒绝提供相关资料。这就造成排名不够准确, 不能真实反映高等教育实际情况, 其结果会对公众产生某些方面的误导。预防这种结果的方法是加强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使其能更加合理、科学;同时, 我国各高校也要加强统计意识, 管理工作要公开化、透明化;配合大学排名的研究工作也必不可少。

第三, 大学排名可能使高校在竞争中采用不良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情形加剧。近年来, 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 使得各高校间对教育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这种情况虽然并不是由大学排名引起的, 但是大学排名却对这种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大学排名它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有直接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各高校存在盲目攀比、对公众隐瞒实际情况、虚报数字、学术造假等情形, 以期能够在排名中占据有利地位。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建立起透明、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 把高校间的竞争约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使其朝良性竞争发展。

对于大学排名来说, 其社会负功能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完全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 应该在继续做好大学排名的基础上,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其负功能, 用科学的方法将它所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摘要:大学排名作为非官方评价机构对高等教育的评估, 能够通过强化教育成层影响社会分层, 对社会流动也有直接影响, 还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的负功能包括:造成光环效应、存在恶性竞争、可能对社会产生误导。

关键词:大学排名,社会功能,教育成层,社会流动

参考文献

国际大学排名 篇3

[关键词] 大学排名 世界各国 规范发展

一、大学排名的发展回顾

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美国大学排名以来,美国已有几十个机构发布了形形色色的美国大学排名。世界各国也开始对本国的大学排名,《泰晤士报》于1986年发布了英国大学排名,《明镜》周刊于1989年发布了德国大学排名,《麦克林》杂志自1991年起开始进行加拿大大学排名,《钻石周刊》自1993年起开始发布日本大学排名。此后,这些国家中又有多家机构相继发布各类排名。

近几年来,意大利、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斯洛伐克、哈萨克斯坦、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巴西、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日利亚、突尼斯等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也开始出现对本国大学进行排名的现象。

我国大学排名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目前影响较大的排名主要有:网大的“中国大学排名”、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和“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和“中国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的“中国大学排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级学科评估”。

大学排名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国家都有大学排名存在。从排名的目的来看,大多数排名以帮助学生择校为目的,也有一些排名是为了给大学、政府提供可比信息;从排名的方法来看,选择若干能够反映大学办学实力、办学效益的指标,并赋予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从排名的发布者来看,既有媒体、公司,又有政府机构、中介组织,也有大学、独立研究院所等学术机构;从排名的类型来看,主要有大学整体排名和按学科、专业及院系进行排名两大类。

二、大学排名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大学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相继出现了若干个国际性的大学排名。香港《亚洲周刊》1997~2000年间连续发布了亚洲地区的大学排名。瑞士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年在其网站上发表了全球500余个学术机构的单指标(论文数量或平均影响力)排名。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其网站上用英文发布了世界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500强,并在2004、2005、2006和2007年进行了更新。

2004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开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200强。2004年,西班牙科学资讯与文献中心的网络研究实验室(Cybermetrics Lab)发布了以校园网信息量为主要指标的全球大学网络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2006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等分别在国内中文媒体上发布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

除了对大学的排名外,近几年来还出现了若干个对院系或学科进行的全球性排名,包括全球100强商学院、200强经济学系、200强政治学系等。当然,还有已经存在多年的MBA培训项目全球排名。

此外,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学排名已经扩展到德语区的瑞士和奥地利,并正在进一步扩大范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研究所等大学排名机构也在考虑将它们的排名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大学排名的社会反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其日益增长的市场化导向,使得学生、家长、雇主、研究机构、政府对大学的声誉、质量、投资回报率等越来越感兴趣。大学排名通过对大学间可比信息的加工处理,以直观的结果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的需求。因此大学排名得到了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大学排名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也受到大学自身的重视。一项由经合组织和国际大学协会联合发起的全球大学校长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学的管理者经常使用大学排名,70%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排在国内前10%,71%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排在世界前25%。(注:Hazelkorn,E. Are league tables and rankings influencing higher education decision-making?IAU Horizons,Vol 13,2007(4))

但是,大学排名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批评和质疑。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排名的动机是否正当?排名的指标体系设计是否合理?排名所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排名结果是否得到了正确的解读?等等。来自学术界的深入思考还有:大学的一些重要特质是否能在排名中被反映出来?声誉调查和民意测验是否存在方法上的缺陷?排名结果是否可信?排名是否会导致大学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大学失去特色?等等。

四、大学排名的规范发展

无论人们是否认同大学排名,它们都真实、长期地存在着,并且快速发展着。大学排名对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就不再是大学排名应不应该存在,而是应当如何引导、促进大学排名健康发展。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组织了大学排名的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排名研究,探讨有关大学排名本身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所、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机构的倡导下,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召开了第一届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国际会议。专家组的成员包括排名机构代表、政策研究人员和高等教育学者等。

为了促进大学排名的规范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所、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机构起草了《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并于2006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二届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会议上讨论通过。(注:Bollag,B. International group endorses principles for ranking of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6.6.1)《柏林原则》旨在为各国、各地区和全球性排名的制作和发布提供指南,促进大学排名的不断完善。《柏林原则》共有十六条,涉及排名的目的、指标设计与权重分配、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结果公布等方面。

2007年,第三届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会议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届时将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研究专家、大学排名研究人员、大学排名机构代表、大学校长和高层管理人员、国际组织和政府的官员等100余名代表参会。目前,大学排名的国际组织正在策划成立过程中。该组织在为大学排名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将通过组织自律的方式规范大学排名活动,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排名,使排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大学排名的合理使用

大学排名的使用者众多。学生和家长可以使用排名来缩小备选就读学校的范围,雇主可以用排名作为员工招聘的参考。在政府层面,尤其是对那些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国家,排名可以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为政府资源配置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对大学而言,排名可以成为发现竞争对手、寻找合作伙伴、制定赶超目标的工具,也是大学向投资者和公众说明自身工作成绩的证据之一。

大学排名从宏观上提供了高校间可比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名指标体系中会有不同的名次,因此,要根据排名的目的和指标体系来认识大学排名的结果,理性地把大学排名作为大学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任何过度渲染乃至滥用排名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林晓青,教育部办公厅;程莹、刘念才,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国际大学排名 篇4

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是2014年USNews美国大学排名之研究生国际商务专业排名,关于2014年USNews美国大学排名我还会继续介绍,首先我们先看看国际商务专业的排名院校吧!

1、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南卡罗莱纳大学

2、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 雷鸟国际管理学院

3、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4、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5、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6、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7、University of Michigan 密歇根大学

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加州大学

9、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10、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11、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12、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敦大学

13、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加州大学

14、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15、Temple University 天普大学

16、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

17、St.Louis University 圣。路易斯大学

18、University of Texas 德克萨斯大学

19、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乔治·华盛顿大学

20、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大学排名对普通高校的影响研究 篇5

一、大学排名的概况及普通高校的界定

( 一)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所选取的指标,经过统计测量对大学位次的排序。始于西方并逐渐席卷全球,其产生和发展对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国内大学排名是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产生,适应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大学排名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满足了学生家长选择学校专业的需要,政府制定教育政策的需要和高校完善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大学排行榜有: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 简称“武书连榜”)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 简称“武大榜”) 、网大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简称“网大榜”) 、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简称“校友会榜”) 。(2)

国内排行榜的评价指标、权重设置各有侧重,但也有共性: 都是根据客观的评价数据,综合完善的指标设置,对目标学校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评价。尽管大学排名的指标和权重一直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但也并不能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大学做出全面的评价,因此大学排名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质疑声。

( 二) 普通高校界定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 所(3),包括486 所公立本科院校,其中除了155 所重点高校( 116 所“211 工程”院校和39 所“985 工程”院校) ,由国家重点扶持建设之外其余皆为普通高等学校。本文将“211 工程”和“985 工程”定义为重点高校,将非211,985工程的公立普通高等学校定义为普通高校并将之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普通高校的排名现状及产生的影响

( 一) 普通高校的排名现状

由表1 和图1 可知,在武书连榜和校友榜综合大学排名前100 名,普通高校的比例连续三年不超过20% 。由于两榜单指标体系和权重的设置不同,校友会榜前100 名中普通高校的比例较武书连榜更小。即使在武书连榜独有的能更好体现普通高校特色的三级指标“规划教材”、“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2)普通高校在综合排名前100 名中依然没有优势,不但所占比例小,而且排名大多集中在末尾。

( 二) 大学排名对普通高校的影响

虽然大学排名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随着质疑,众多研究者与一直在讨论关于大学排名存在的价值性,评价主体的性质,指标体系的完善性,评价数据的收集,权重设置地科学性等问题。(1)随着大学排名的日渐流行,其产生的各种影响也越来越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又一重点。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在各榜单中的排名对其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明确其对普通高校各方面的影响,有利于普通高校对于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排名对普通高校产生的积极影响。普通高校可以透过大学排名这样一种第三方的视角,明确排名现状,发现自身的优劣势。有利于激发高校完善自我、提高质量的激情,有利于普通高校确定未来发展的标杆院校,分析并明确差距更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自身的发展。

2. 大学排名对普通高校产生的消极影响。普通高校大学排名现状与重点大学相比存在明显劣势,大学排名对普通高校的影响也显而易见,高校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大学排名,正确的利用大学排名。做到不片面的关注排行名次,透过评价数据掌握背后的规律并得到对自身的启示。根据自身的定位,找到对学校发展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作为制定决策和规划的依据并提高其科学性,不断加强普通高校自身的内涵建设,实现长远发展。(2)

摘要:大学排名时代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排名差距明显,使普通高校在看到自身优劣势,激发自身提升激情的基础上,也对普通高校的招生质量、社会声誉、经费支持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普通高校应理性客观的看待大学排名,明确自身排名现状,通过长远的布局完善自身的发展,达到利用大学排名对高校的积极影响形成高校发展环境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大学排名,普通高校,影响

参考文献

[1]洪晓丽.高校排名兴起发展的原因分析与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14(5):259-264.

[2]王艳丽,陈跃,范锐.大学排名与高校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3,1(2):115-118.

国际大学排名 篇6

关键词:大学排名,教育投入,广东高校,内涵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在省际统筹的层面上全面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引导区域高校特色办学并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以“满意度”为核心的人民高等教育,是当前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1,2,3]。然而教育问题往往涉及经济问题,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经济增长可为高等教育提供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同时也影响高等教育投入的规模和结构[4,5,6]。同时,高等教育投入通过影响高等教育系统产出人才质量、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制约经济的增长[7]。在当前进行高等教育深入改革阶段,如何 “导航”达到目标,前进的第一步就是“定位”。本研究通过分析广东省高校的大学排名情况、广东地区本科院校科研经费投入和产业投教经费状况定位“起点”,为广东省高校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对策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通过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收集我国2008年~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和我国2008年~2012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地区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我国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评价报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金平果排行榜》2008年~2014年连续7年的大学本科院校综合排名榜单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 方法

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广东省高层次办学高校的大学排名情况

广东省高校在我国四个大学排行版的前100名所占比例相对固定,连续7年占比5%~6%左右(见表1)。其次,不同榜单中进入全国高校排名前100名的广东高校名次区间构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P>0.05,见表2),且进入全国高校排名前100名的广东高校名次区间构成稳定,差异不随时间变化(χ2=5.102,P>0.531,见表3)。但不同名次区间的组间比较发现,广东省高层次办学高校的排名主要位于第21名~40名和第61名~80名区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4,P<0.01,见表3)。

注:不同榜单名次构成分布差异χ2=5.307,P=0.257

注:不同年份名次构成分布差异:χ2=5.102,P=0.531不同名次组分布差异:χ2=17.204,P=0.002

2.2 广东省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科研拨款与产业收入投放教育的情况

2008年~2012年广东省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科研拨款占本科教育总收入的比重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且低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和山东等6省(直辖市)。此外,2008年~2012年广东省产业收入投放教育占本科教育总收入比重仍然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且仍低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和天津等4省(直辖市),见图1。

2.3 地区教育投入与地区百强高校的关系

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本科教育总收入平均水平与各地区百强高校比例具有正相关性,本科教育总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其百强高校比例较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927,P<0.01)。科研拨款占本科教育总收入比重与地区百强高校比例也具有正相关性,科研拨款占本科教育总收入比重高的地区,其百强高校比例较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764,P<0.01)。产业收入投放教育占本科教育总收入比重与科研拨款占本科教育总收入比重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665,P<0.05),说明产业收入反馈教育投入与科研开支有一定相互支撑与扶持的关系,相乘相长。

注:**表示P值<0.01(双侧);*表示P值<0.05(双侧)

3 问题与对策

3.1 问题

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广东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匹配。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水平位于全国首位,但高层次办学的高等教育本科院校的数量相对较少,且连续多年的前100名高校占比和排位没有显著提升,显示广东省高等教育后起之秀的后备力量不足,以及广东省高水平院校在自我层级上发展稳定,但没有大的突破,处于发展瓶颈期,需要新的举措和刺激。

地区科研重视不足。科研拨款是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取得的《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科目》第206类“科学技术”科目的科学研究经费。科研拨款占本科教育总收入比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该地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占据“北上广深”两个一线城市的广东省在科研投入比重上不仅低于北京和上海,甚至低于浙江、江苏、天津和山东4省市。

高校科研推进区域产业发展与产业反哺教育投入不够。产业收入投放教育的经费是指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具体指学校举办的校办产业和各种经营取得的收益及投资收益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部分。该渠道是扩大高校教育经费的有效途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地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以及产学研发展的成熟程度。在高校科研推进地区产业发展以及地区产业反哺教育投入上,广东省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和上海,甚至不如江苏和天津。

3.2 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的结果,在促进广东高校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竞争力上有以下几点启示:

优化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院校分类管理体系,分类扶持潜力拔尖高校发展。一方面,建立省域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可以清晰界定省域内每一类型大学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的合理分工、优势互助,最终实现省域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优化;另一方面,建立省域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可以给大学的办学者提供参照,帮助各大学在类型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各自的使命、任务和职能,确定自己与其他大学的异同点,继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此外,可以分类遴选出一批具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和潜力的高校,通过政策、经费、人才等投入,整合省域相关优质资源,共同创建一批高水平大学,形成广东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的增长点。

加大区域科研经费比重,尤其注重对科研人才的投入。从各大排行榜的具体指标来看,近年来广东高校在一流科研创新成果、拔尖人才、重大学科和技术平台等方面缺乏较大的突破。而科研腾飞依靠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才,随着广东省薪酬优势的逐渐流失,科研人才向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聚拢。对接广东省当前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需求,以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为依托,广东省应资助或帮扶区域高校吸纳海外优秀顶尖的科技、教学、管理人才,加强培养和储备紧缺高端人才,帮助广东高校提高整体竞争力,助力广东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省域协同创新文化建设,建立高校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而高校是区域内高端人才的聚集高地,区域产业技术发展往往要依托高校重点学科和科技平台的支撑[8]。因此,应该在认知上转变单打独斗的旧思想,政府通过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加强建设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带动社会形成重视创新、参与创新、服务创新的氛围和环境[9]。此外,加强区域产业对教育投入的反哺意识,破除高校单方支撑区域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的旧体制,建立高校与产业机构创新技术上相乘相长,经济上区域产业收入加大对教育的反哺力度,孵化和营养高校新技术创造。

参考文献

[1]洪成文,李湘萍.建设充满自信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价值、途径及效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有得[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3(2):12-16.

[2]王少媛.整体推进省域大学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3(2):31-36.

[3]丁晓昌.省域统筹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3(2):8-11.

[4]赵树宽,余海晴,刘战礼.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9):11-15.

[5]钟无涯.教育投入与经济绩效——基于京沪粤的区域比较[J].教育与经济,2014(2):64-71.

[6]米红,郭书君.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状况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1):30-34.

[7]罗建平,马陆亭.我国普通高校经费配置情况与教育质量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3(3):20-24.

[8]周浩波.基于竞争力导向的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3(10):10-14.

国际大学排名 篇7

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以196.71分蝉联冠军,实现了三连冠。北京大学以195.92分蝉联亚军,清华大学以189.17分蝉联季军。获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学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第5名复旦大学、第6名南京大学、第7名武汉大学、第8名四川大学、第9名中山大学、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

此前,自1993年武书连发布第1个中国大学排行榜起,中国大学综合实力第1名非北大清华莫属。特别是清华大学,自1997年到2010年,连续14年第1名。2011、2012年,浙江大学曾连续两年夺得综合实力第1名。

支持浙江大学三连冠的主要指标依然是该校以论文他引次数为主要标志的的学术影响力。论文他引次数是国际公认的反映大学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指标,也是武书连科研评价体系中权重最高的指标。自2010年起,浙江大学已经连续三年名列国内外论文合计他引次数中国大学第1名。

加拿大大学2007年排名介绍 篇8

纷繁复杂的排名体系

与美国大学的综合排名与专业排名的分类不同,加拿大的大学排名体系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医学博士类大学排名 (Medical Doctoral Universities Ranking)

医学博士类大学在加拿大指的是广泛开设博士学位课程和研究项目,并设有医学院的大学。医学博士类大学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往往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学校里通常近40%的专业都能授予博士学位,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医学院。

下表是2006~2007年加拿大医学博士类大学前十位学校的排名:

二、综合类大学排名(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Ranking)

综合类大学在加拿大是指能够授予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并进行较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大学。这类学校通常没有自己独立的医学院。加拿大综合类大学的历史相对较短,有些学校是二战以后才逐步崭露头角的,但由于在某些专业领域内的突出成就,很多大学已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如近年来一直名列综合类大学榜首的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就是以其在计算机领域内的精深研究赢得了良好声誉。

下表是2006~2007年加拿大综合类大学前十位学校的排名:

三、基础本科类大学排名 (Primaril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Ranking)

基础本科类大学指的是侧重于本科教育,而研究生项目相对较少的大学。这类大学中的有些学校甚至只能授予本科学位。

下表是2006~2007年加拿大基础本科类大学前十位学校的排名:

加拿大大学名校介绍

根据中国学生的申请实际,笔者选取了医学博士类大学排名榜(Medical Doctoral Universities Ranking)上的8所院校,以及另外两所特色鲜明的综合类大学进行侧重介绍,以供中国学生作申请参考之用。

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

麦基尔大学的前身是皇家高等学院(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成立于1813年,经过近20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一流学府。麦基尔大学地处蒙特利尔市,该区虽以法语为主要语言,但学校的位置正好在英语区的中心,因而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和世界知名学者。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就是在麦基尔大学发现了原子结构,从而使学校的学术地位得以极大提升。

麦基尔大学的医学院在加拿大首屈一指,其学术研究水平之高可与美国长春藤盟校相提并论。由于其辉煌的历史和非凡的学术成就,麦基尔大学一直以来都享有“加拿大哈佛”的美誉。

网址:http://www.mcgill.ca/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多伦多大学的前身是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成立于1827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多伦多大学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校建立了包括理、工、医、农等多项学科在内的庞大的学术研究体系,专业设置囊括了从航天技术到动物园学的范围广泛的各种学科,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人数也位居加拿大第一。

就整体实力和学术声誉来说,多伦多大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就具体专业而言,其真正位居加拿大第一的专业领域却并不多。在历年排名榜上,多伦多大学的商学院一直落后于西安大略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医学院赶不上麦基尔大学,计算机等工科领域比不上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而且多伦多大学学费昂贵,这些都是中国申请者在选校时需要考虑到的因素。

网址:http://www.utoronto.ca/

西安大略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成立于1878年的西安大略大学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尤以其理查德·艾维(Richard Ivey)商学院享誉全球。理查德·艾维商学院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商学院,其MBA项目的排名一直稳居加拿大第一,并在美国USNEWS评选的全球商学院MBA排行榜中位居前十,可与美国顶尖商学院的MBA项目相抗衡。

就学科设置来看,该校比较偏重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其人文学科专业如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都拥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医学院在加拿大也处于一流水平。由于重视文科,西安大略大学没有设立单独的工学院而只有综合性的理工学院,因而其工科专业方面的实力较之加拿大其他名校要稍逊一筹。

网址:http://www.uwo.ca/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是麦基尔大学下属的UBC学院(McGill University, College of British Columbia)。1908年,UBC学院依据省议会通过的法律改称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名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现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已经成为规模仅次于多伦多大学和麦基尔大学的加拿大第三大高校。学校校园坐落在温哥华西面的半岛,风景秀丽,是加拿大西部地区仅有的一所顶尖名校。学校提供的专业和课程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许多学科在加拿大乃至全球闻名遐迩。由于学校所有的工程学专业几乎全部集中于应用科学学院,因而该学院毕业生修读的课程数目超过了加拿大其他大学。虽然学习压力较大,但学校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学术环境还是受到了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诸多留学生们的欢迎。

网址:http://www.ubc.ca/

女王大学 Queen誷 University

女王大学的前身是女王学院(Queen’s College),于1841年经皇家特许正式成立。女王大学素以严谨的学风和丰富的历史而闻名于世。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女王大学接受荣誉学位时,发表了著名的“保证加拿大不受纳粹侵犯”的演讲,这使女王大学成为当时世人瞩目的焦点。

在学术界,女王大学一直被誉为“最注重教学”的大学。学校规模虽然不大,但拥有加拿大一流的商学院和医学院。其应用科学学院下设的工程物理专业在加拿大排名第一,在北美也仅次于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和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由于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享誉全球,女王大学一直有“加拿大的普林斯顿大学”之称。

网址:http://www.queensu.ca/

阿尔贝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阿尔贝塔大学成立于1908年,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目前已跻身加拿大名校行列。阿尔贝塔大学是加拿大为数不多的拥有体育学院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人均图书拥有量位居加拿大各高校之首。

阿尔贝塔大学目前专业学科门类齐全,学生人数众多。学校以工学院实力最为雄厚,设有化学和材料工程(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土木和环境工程(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计算机和电子工程(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四个系,再加上石油钻探和炼制学院(School of Mining 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一共五大专业方向,其中石油钻探和炼制专业在加拿大遥遥领先。

网址:http://www.ualberta.ca/

蒙特利尔大学

Universit?de Montr巃l

蒙特利尔大学有120多年的历史,目前学校设有13个系以及商学院和工学院两个附属学院。学校以英语和法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兼备北美和欧洲风格,在加拿大学术界独树一帜。

蒙特利尔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学科选择,近300个可供选择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包括70多个博士专业)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近年来,蒙特利尔大学的综合学术研究成果在全加拿大排名位居前列:工学院在全加拿大排名第三;商学院荣获了由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大奖,成为第一个拿到此奖项的非欧洲商学院。校内还设有加拿大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英、法双语商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网址:http://www.umontreal.ca/english/

萨斯喀彻温大学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USASK)

成立于1907年的萨斯喀彻温大学一般简称萨省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位于加拿大中部大草原上的萨斯喀彻温省的萨斯卡通市。学校占地面积近800公顷,在校学生约20,000余名,是加拿大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学风严谨淳朴,环境宜人,生活费用也较低。

萨斯喀彻温大学在加拿大素以雄厚的科研实力闻名,学校历史上曾培养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工程学院在北美处于前20名之列,农学院在北美排名第一。

网址:http://www.usask.ca/

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

与上述历史悠久的大学相比,成立于1959年的滑铁卢大学明显有着后来居上的气势。自成立以来,滑铁卢大学仅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就跻身加拿大名校行列,是加拿大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高校。

滑铁卢大学在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与众不同的办学重点——新兴的计算机行业,并于1969年成立了数学学院(Faculty of Mathematics)来全力研究计算机科学。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恰与世界计算机工业的飞速发展保持了同步,这不仅使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学术界和业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而且也带动了其他工学专业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获得了很多在IBM、Microsoft、Bell等世界知名公司实习和工作的机会。在微软公司优先录取毕业生的八所美国大学和五所加拿大大学的名单中,滑铁卢大学一直名列榜首。

尽管其在世界计算机行业地位很高,但该校的传统学科建设却相对较弱,甚至没有设立医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因此学习文科和社会学科的中国学生不太适合申请该校。

网址:http://www.uwaterloo.ca/

约克大学 York University

成立于1959年的约克大学同样是加拿大年轻大学中的佼佼者。学校设立的11个院系为近60,000名学生提供了从学士到博士的完备教育体系。约克大学的文学与专业研究学院(Faculty of Liberal & Professional Studies)是加拿大大学中最大的文科院系,其教育系(Faculty of Education)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实习机会。

在约克大学的院系中,奥思古德·霍尔法学院(Osgoode Hall Law School)和斯古里克商学院(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一直在学术界拥有很高的声誉。前者是加拿大最大的法学院而且排名一直位居榜首,后者也是北美、乃至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对法律和商科有兴趣的中国同学可以考虑申请该校。

网址:http://www.yorku.ca/

对国内申请者的建议

国际大学排名 篇9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加剧, 越来越多的高校热衷于追求综合排名。所谓综合排名, 就是根据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综合声誉等因素进行的排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高校的综合实力早已就不止体现在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方面, 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科学研究是影响学校排名的重要因素, 专利数量的多少能够体现一个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一般认为, 高校的专利数量越多, 对于提升高校的排名作用就越大。本文主要是用相关性分析, 以江苏大学为例, 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有效专利数量对高校排名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不仅适用于江苏大学, 更能为众多高校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为其提升竞争力作出建设性贡献。

1 数据处理

我们通过资料搜集得到江苏大学2008-2013年的综合排名和有效专利总量, 汇总后得到以下表格:

根据表1, 不难发现, 江苏大学每年的有效专利数量正不断攀升, 截止2013年, 甚至已经突破了一千大关, 足以见得高校对于专利的重视程度。相应的, 随着江苏大学每年专利数量的不断增加, 其综合实力排名也由79名上升到了70名。

根据表1的综合数据, 我们可以得到图1和图2, 能清晰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反映出专利数量和高校排名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图形, 不难看出, 高校排名和有效专利的数量有较为明显负相关关系, 即学校的有效专利数量越多, 高校的排名就会越靠前。并且, 有效专利数量上升得越快, 排名的晋升空间就越大。为了证明这一结论, 我们采用相关性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 数据分析

分析方法:

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江苏大学有效专利数量和大学综合排名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分析, 得到以下的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 有效专利数量和高校综合排名呈负相关的关系, 相关系数是-0.963。设置显著水平为0.01, 显著性p=0.002, 远远小于0.01, 该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 即两个变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高校的有效专利数量对于提升高校的排名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3 结论和建议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高校的有效专利数量和高校综合排名是呈负相关的, 即专利数量越多, 学校的名次就越靠前。而高校专利数量和综合排名的显著相关性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时代背景, 二是高校自身追求及相互竞争。

本次研究得到的结论有助于高校对于自身现有条件及未来发展状况进行新的审视和定位, 就此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 高校需要重视对专利的申请, 加大对专利的保护, 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为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专利意识还不够普遍, 这就需要作为专利重要贡献者的高校更加重视专利的申请与保护, 这有利于提高高校在科研方面的能力, 进而提高高校的综合排名, 有助于招揽生源。

(2) 高校应在竞争中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 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学校的硬实力上, 更应该尽快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加大科研投入, 提升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现在很多高校在宣传时会把重点放在校园的硬件设施上, 可是软硬实力同时提高才能使高校处于有利地位。

(3) 一个高校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尽管专利在高校的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学校应该均衡发展, 科研、教学两不误, 最好能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中来, 在实践中全面培养人才。

(4) 高校不能一味地追求专利的数量, 应提升有效专利的转化率, 使各种专利能发挥实际作用, 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目前高校专利的转化率较低, 这可能由于: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高、高校缺乏资金、部分专利不适合转化和缺少交易平台等, 这需要高校进一步深思。

(5) 高校应注意专利申请的质量, 提高专利申请的创新水平, 避免重数量轻质量现象。现在高校中申请专利的有效数量越来越多, 从一开始的少量专利, 慢慢加大重视与科研力度, 使得专利数量上有大的飞跃, 但在这么多的有效专利中, 还是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较多, 而发明专利较少, 这就需要高校提高对发明专利的重视程度, 积极鼓励代表技术创新的发明专利的申请和保护。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人们对专利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专利意识也已经进入众多高校中,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专利这一块, 以提升高校自身综合素质。本文以江苏大学为例, 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的方法, 利用spss软件, 对收集的关于学校有效专利数量和高校综合排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专利数量和高校排名呈负相关, 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针对这个研究结果, 概括了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专利数量,高校排名,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1]聂睿瑞.中国高校专利转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 12:83-84.

国际大学排名 篇10

TOP1

哈佛大学

毕业率:97%

在校生总数:28147人

哈佛大学采取的是学期制教学,本科生在每个学期(也就是半个学年中)需要完成四门指定的科目,且每个学期都要维持这个报读率,才能保证自己作为全日制本科生的资格。此外,每个主修科目均提供基础课程及高级课程供学生选择。另外,每个学期第一礼拜为shopping period,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随意听课,一个礼拜后再确定自己的class。

TOP2

耶鲁大学

毕业率:96%

在校生总数:11906人

耶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教育,因此耶鲁学院是耶鲁的教育核心,所有的教授都开设了本科生的课程。虽然耶鲁十分尊重传统教育,但并未对学生设置特定的课程要求,也没有所谓的核心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宽松的选课制度。耶鲁要求学生的学习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有深度,即学习专业课;有广度,即需要进行三个领域(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三种技能(写作、定量推理、外语)的学习。

TOP3

普林斯顿大学

毕业率:96%

在校生总数:7975人

受老牌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荣誉制度影响,普林斯顿大学也传承了这项伟大的制度,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学生都要签署被称为“荣誉规章”(Honor Code)的学术诚信的保证。因为实行无人监考,所以学生在每一次考试时都被要求写下“我以我的人格保证我没有在这次考试中违反荣誉规章”的誓言。课外作业虽说不在荣誉规章的管辖范围内,但学生也经常需要在作业上写下绝无作弊行为的保证。

TOP4

宾夕法尼亚大学

毕业率:96%

在校生总数:24725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自创立之日起便以勇于创新、善于开拓而著称于美国高等院校,创下了众多“第一”。学校拥有大量不同种族与文化背景的学生,在近年录取的新生里有39.2%为亚洲裔、西班牙裔、非洲裔或印第安人。宾夕法尼亚大学用于资助本科生的助学金预算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时也并未因此缩减。该校目前仍在不断增加助学金和奖学金项目的投入,以实现让更多国际学生受益的长远目标。

TOP5

达特茅斯学院

TOP5毕业率:96%

在校生总数:6277人

达特茅斯学院实行一种叫“达特茅斯计划”的学制,一年分四期。学生可以任选三期在校学习。这就使得许多学生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在校或到外校,甚或外國去短期学习的时间。

达特茅斯的本科人数是常春藤盟校中最少者之一,这也意味着小班授课更能够与教授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英国篇

TOP1

剑桥大学

毕业率:98.9%

剑桥大学的辍学率到现在仍是全英国最低的,在它的课程设置中有3个重要概念,即Triposes、Parts和Modules。Triposes即三年制或四年制的本科学位教育,与学科专业有关。每个Triposes包含不同层次的两个部分(PartⅠ和PartⅡ),每部分包含数个模块(Modules,亦称options或papers)。每个模块包含井座(Lectures)、课堂(Class)、研讨(Serminar)及其他一些学术活动。一般课程模块的容量是每学年54个讲座,或每周三个讲座上三个学期(第三学期只上前两周)。学生想要拿下某一个Tripods的学位需要分别从第一部分(PartⅠ)和第二部分(PartⅡ)中选择2-10个课程模块,某些专业可供选择的模块可达70个。

TOP2

牛津大学

毕业率:98.9%

牛津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导师制”。学生的导师由品学俱佳或在一定领域卓有建树的研究人员担任。导师制要求学生每周与导师见一次面,把自己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向导师宣读。此外还有许多讲座,每个讲座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可以自由发言,平等讨论,当然讲座结束后还要以作业形式提交。在向导师宣读一周内研究和撰写的论文时,如果论文质量不行,答辩结果不理想,将会对学生的成绩甚至毕业造成直接影响。

TOP3

圣安德鲁斯大学

毕业率:98.9%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新生一般会遵从一个独有的传统,即从高年级的学生中寻找一位作为引导自己学术和社交事务的非正式的导师,这些导师一般是从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挑选。如此一来,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紧密联系的情感纽带,这样友好的关系往往能持续整个学生时代乃至毕业之后的人生。

TOP4

帝国理工学院

毕业率:97.1%

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可以说是和剑桥牛津三足鼎立,“文科牛津,理科剑桥,而工程当属帝国理工学院”。当然,它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和每年的淘汰率也是十分引人瞩目。在这里上学,你会发现你的导师可能就是这个领域数一数二的专家,你刚看过的某篇建树性的论文可能就是给你上课的老师所写的,你会经常看到UBS、麦肯锡BCG等知名企业的CFO、CTO、CEO来做guest lecture。

TOP5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毕业率:96.3%

目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每门课程都主要以“专题讲座(lecture)+课堂教学(class)”或“研讨班(seminar)+课堂教学(class)”的方式开展,具体选择哪一种方式取决于每门课程的特点。讲座开始前,教师会列出讲授提纲,包括需要学生阅读的书目、章节、相关的政府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在讲座中。教师主要讲授关键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引导学生思考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如果学生事先没有认真阅读参考书目和论文,就可能根本无法理解讲授内容。课堂教学配合专题讲座开展,是对讲座主题和疑难问题的拓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高度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的表现将会计入期末成绩。学生要想顺利通过一门课程,必须在课下花大量时间阅读文献和撰写研究报告。研讨班发挥着类似专题讲座的作用,但主要是针对选修学生较少的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程度也比专题讲座要高。

上一篇:水环境污染分析下一篇:作文教学的几点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