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抗感染九篇

2024-09-11

妇产科抗感染 篇1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摘要

患者, 女, 44岁, 因“精神病史20年, 再发10d伴尿少5d”入院。患者20多年前诊断“精神分裂症”, 一直予以口服抗精神药物治疗, 症状控制良好 (具体用药不详) 。10d前, 患者“感冒”后, 精神失常再次发作, 就诊于我市精神病院, 予以抗精神病治疗, 精神症状有所改善。住院期间患者出现饮食差、尿量减少、肝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继而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 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拟“多脏器功能衰竭”收住ICU。

1.2 入院查体

T:38.9℃, P:101次/min, R:42次/min, BP:155/88mmHg (1mmHg=0.133kPa) , SaO283%。昏迷, 体型肥胖 (卧床) ,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 双瞳孔等大等圆, 光敏, 颈软, 颈静脉无明显充盈,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 心律齐, 腹软, 肠鸣音存在, 双下肢无水肿。肌张力较高, 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3.2×109/L, 中性粒细胞91.9%, 血小板47×109/L;尿常规:红细胞+++, 蛋白质+;心肌酶谱:ALT 241.57IU/L, AST 1 317.00IU/L, 乳酸脱氢酶5 831.00U/L, 肌酸激酶36 488U/L, 肌酸激酶同工酶25 812IU/L;肾功能:肌酐793.5μmol/L, 尿素氮44.66mmol/L;电解质:K 5.28mmol/L, Na 153.5mmol/L, Cl115.3mmol/L;血气分析:pH 7.405, PCO223.1mmHg, PO279mmHg, HCO3 15.2mmol/L, TCO2 16mmol/L, BE-10mmol/L;胸部CT:右下肺坠积性肺炎伴胸腔积液。

1.4 入院诊断

恶性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

1.5 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时情况较差, 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结合患者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具体情况, 予以抗感染、保肝降酶、抗精神治疗等全身综合性治疗。在整个病程中抗感染治疗是主要的出发点, 先后予以美罗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伏立康唑联合利奈唑胺, 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 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感染症状较重, 住院周期较长, 前后使用抗菌药物50余天, 停用抗菌药物5d后患者一般情况可, 生命体征平稳, 神智清楚, 精神、饮食尚可, 无发热, 能下地行走, 无特殊不适, 予以出院。

2 抗感染治疗分析

该患者入院时发热、昏迷、血常规检查异常、胸部CT提示坠积性肺炎, 提示存在感染症状, 鉴于患者呼吸急促、心率偏快、合并酸碱代谢紊乱及电解质紊乱, 提示患者感染较重, 对于病原菌不明的可危及生命的重症感染, 经验性治疗可选用高档抗菌药物。患者肝功能损害, 不宜选用经肝脏代谢的抗菌药物。对于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 应禁用肾毒性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 ;对于经肾排泄的药物, 应根据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用法用量;对于行腹膜透析的患者, 如果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低, 在透析完毕后应追加一剂用量;而对于持续性血液滤过的患者, 最好透过监测抗菌药物血药浓度来调整抗菌药物用量[4]。该患者虽有重度肾功能损害, 但目前正行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 鉴于患者感染重且我院暂未开展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按正常剂量治疗, 监测肾功能并完善相关细菌学检查。临床医师予以美罗培南1.0g q8h治疗。

美罗培南使用5d后, 患者症状稍好转, 痰培养未培养出致病菌,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等均好转, 向临床医师建议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 建议选用药物应覆盖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药物, 鉴于患者血小板计数偏低, 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使用时可加重诱发出血风险, 建议选用诱发出血风险低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医生采纳该意见。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d时出现皮疹, 不排除药疹可能, 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 此例患者在用完当天所有药物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皮疹, 且同时使用多种静脉药物, 综合考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发皮疹的几率低;鉴于目前患者感染症状控制尚可但未完全控制, 未达到停用抗菌药物标准, 建议暂时继续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同时加强抗过敏治疗。患者再次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已有4d, 仍存在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症状, 感染控制情况不好, 鉴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绿脓杆菌具有强抗菌作用, 此次感染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诱发产ESBL酶的阴性菌继发感染有关, 也不能排除合并MRSA或真菌感染, 建议立即行细菌学检查, 必要时先经验性针对产ESBL酶的阴性菌抗感染治疗。

患者连续2次血培养均培养出鸟肠球菌, 结合患者突发严重感染症状, 可排除污染的可能, 应尽快投入针对阳性球菌药物治疗,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及肝、肾功能情况, 建议选择利奈唑胺。

由于患者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且患者痰培养中培养出霉菌, 且该患者胸片提示双肺重度炎性病变, 加上患者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曲霉菌感染的可能性高,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应覆盖曲霉菌菌种, 故抗真菌药物建议选用伏立康唑。停用了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予以利奈唑胺联合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由于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在抗菌谱上缺乏对阴性菌, 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抗菌作用, 建议医师暂不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医生未予采纳。治疗4d, 患者尿培养检查出鲍曼不动杆菌, 痰培养检查出弗氏柠檬酸杆菌, 患者目前粒细胞缺乏, 仍发热, 考虑与肺部感染控制不佳有关, 鉴于患者肝功能正常、肾功能较前好转、血小板计数正常, 建议加用肝肾双排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

患者血培养及导管血培养检查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证实前次分析存在阴性菌感染无误, 与经验性治疗相符, 很好的把握治疗时机。鉴于患者现一般情况尚可, 生命体征平稳, 感染得到控制, 粒缺得到纠正, 且痰培养未再检查出真菌及阳性球菌, 停用伏立康唑与利奈唑胺。

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5d, 患者体温、血象、肺部听诊完全正常, 抗菌药物停药指征明确, 停用抗菌药物, 患者神智清楚, 精神、饮食尚可, 无发热, 生命体征平稳, 能下地行走, 无特殊不适, 予以办理出院。

3 药学监护点探讨

精神分裂症HAP发生率为4.17%, 高于总体水平[5], 对于精神病患者, 家属的教育与管理是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学监护, 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 是摆在临床药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3.1 指导合理应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 选择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量, 直至出现最好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为止。不可不顾药物反应, 无限制地应用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这种过量用药的做法不仅浪费了药物, 而且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

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 可换用另一种药物治疗。换药过程中切不可将原药一下子全停, 应逐渐减量撤换, 新药也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量, 至达到治疗剂量为止。一般不主张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 因为联合用药不一定增加疗效, 而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更突出。

服用抗精神病药一般应缓慢递减剂量, 不能突然停药。突然停药有可能引起戒断反应, 如全身出汗、震颤、焦虑、紧张, 有的恶心、呕吐, 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等, 此时应迅速恢复应用原药的原剂量, 戒断反应才可消失。大部分抗精神病药会引起口水多、震颤, 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等不良反应, 这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一旦发生, 应向患者耐心解释, 安慰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自理能力差的要给予生活上的支持, 多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改善其睡眠。

3.2 加强患者出院指导

应告知患者规范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每日定时给药, 保证血药浓度。饮酒及食用某些食物 (如柚汁) 会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 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 避免药物浓度发生大的波动达不到治疗效果或发生药物毒副反应。

3.3 合理开展患者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 使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熟悉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告诫患者不可随意换药、停药, 应避免有较大的精神波动, 防止受凉, 加强营养, 提高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是一项操作性强的工作, 药师除了掌握一定原则和技巧外,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扎实的医、药学专业知识, 掌握与医药有关的相关资料, 如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 只有这样才能把健康教育的工作做好, 所以要求药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需要,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通过参与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的药物治疗实践,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抗精神药物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抗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 探讨该患者在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临床药师下一步深入临床实践, 探寻临床药师如何对精神病患者开展临床药学监护的工作切入点提供参考。结果:通过药师有效的药学监护, 能够改善HAP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开展药学监护, 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 切实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关键词:抗精神药物,HAP,药物治疗,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参考文献

[1]温鹏, 魏敏, 徐玉荣, 等.医院获得性肺炎148例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2) :280-281.

[2]梁玉丽, 刘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0) :2816-2818.

[3]龙定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12) :2275-2276.

[4]杨传辉, 仲华, 王凤林, 等.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28.

妇产科抗感染 篇2

关键词:妇产科,感染管理,对策

1 医院感染原因

1.1 领导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

如果医院发现住院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需要付首要责任的就是医院的领导。出现感染想象的原因就是预防感染措施没有做到位。医院的领导需要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感染预防措施。

1.2 医院内交叉感染

大部分患者的疾病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 医生也看不出来, 如果这种病人存在潜在的感染病, 在感染病暴发出来之后就会传染给其他病人, 这就会使病人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如果有很多病人都出现感染病的情况, 想要寻找病源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这是非常危险的[1]。例如, 小孩出现腹泻情况, 这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并, 大部分医生都会按照单纯的腹泻安排住院, 但是婴儿体内如果潜在其他的病菌的话, 问题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了。

1.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制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抗生素和抗菌制剂不断地更新换代。各种各样的药物层出不穷, 这样给药物使用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的使用药物的体征, 所以医生在用药上都是盲目的, 有些抗生素并不适合在局部进行用药, 加入在药物的配用上不合理, 就会给抗菌群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繁殖环境, 这时候不光病情治不了, 可能还会感染到其他病菌。现在大部分医院在给病人开药方面都开一些抗生素药物, 因为觉得抗生素药物效果显著, 可以很好解决问题。

1.4 医院消毒隔离及灭菌操作不严格

医院必须要建立一个消毒隔离区域, 还需要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灭菌操作流程规章体系, 这些办法对避免住院患者感染很有帮助, 如设立专门的发热门诊、因为通常的传染病都存在发热症状、设立发热诊所就可以有效地检查出发热患者中是否有传染病患者, 从而及时隔离治疗, 避免交叉感染, 但是很多医院在门诊这方面形同虚设。儿科, 妇科部, 妇科部都到专门的科室去看病, 没有人要挂发烧诊所, 因为病人们知道他们不够专业, 只是一个筛选诊所, 他们也没有意识自己可能是传染患者。医院没有让病人强制去挂发烧门诊, 给医院传染病提供一个绿色通道。有些医院忽视了一些医院的消毒工作, 也使用了一些旧的消毒设备, 不想再这方面进行太大的投资, 因为消毒消毒部门是医院的一个不能获利的部门, 只有开支, 所以部门不重视[2]。因此, 医院领导必须改变这种错误认识, 认识到医院消毒的重要性。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医院领导的重视

医院领导也要加强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 要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对于医院的重要性, 最大程度上减少医疗事故纠纷, 不断加强科室的安全工作,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领导加大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 才能让妇产科在无形之中形成预防感染和无菌隔离的意识, 才能让感染管理制度更好的在妇产科落实下去, 贯彻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只有医院的领导加大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 相关的医务人员也将参与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中, 执行系统, 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活动。通过加强医院领导的注意力, 让整个部门建立一个无菌消毒制度体系。实施医院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病的散播, 想要控制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就需要建一个明确的妇产科医院感染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的目标, 和控制内容, 负责监管的人员也需要对感染控制系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把他们有效的与经济效益联系到一起。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还需要召开季度会以, 通过对上个季度的感染病的控制情况的总结, 不断地积累经验, 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2.2 加强专职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感染管理质量的好坏与管理小组成员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就需要妇产科的管理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 只有有专业的资格证书以后才能上班。哎呦, 就是要定期的让组安置人员去三级医院去参观学习相关的感染管理情况, 取其精华, 要让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岗位, 自己的责任, 做好本质工作, 可以让感染管理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进行定期的学习, 可以让他们都能主动积极地参加到感染工作的管理钟来, 加大感染防控意识, 让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还需要对手术室和妇产房等容易发生感染的地方进行整改工作。

2.3 加强医院灭菌消毒的监督

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就要加大消毒灭菌的监督工作, 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可以避免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 对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大有帮助。

3 结论

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病率比其他的科室都要高, 这与患者自身的生理特征有关系, 与医院的管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对薄弱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病房加大管理, 可以很好的减少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石小春.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感染危险因素和防范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01:100-102.

妇产科抗感染 篇3

【关键词】 产后;抗支原体治疗;切口感染;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62-02

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无论是会阴切口或剖腹切口,都会给产妇的健康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由于手术切口范围较大,表皮的切口在手术后5-7日即可拆线或取除皮肤夹,但是,完全恢复的时间大约需要4-6个星期[1]。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64例孕期支原体检查阳性且生产过程中存在切口的孕妇,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64例孕期支原体检查阳性且生产过程中存在切口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6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抗支原体治疗,术后8h起口服用药,予阿奇霉素片1.0g顿服,保持泌乳并嘱咐其停药3d后方可哺乳。观察两组产妇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和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切口没有感染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即药物不良反应),对必乳无明显影响。

3 讨 论

产后切口疼痛是临床上产妇分娩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产妇手术后切口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将刺激作用于机体感受器从而产生疼痛脉冲,引起机体激素逐级放大,从而使得神经系统活动功能增强,使得产妇情绪兴奋,处于激动状态,造成心率加快[2]。产生切口疼痛的原因很多,依照引发原因不同,常见的有水肿性疼感染性疼痛。目前产科多主张初产妇阴道分娩常规作会阴切开。因此,大多数产妇阴道分娩后的会阴部都留有伤口。会阴区组织疏松,血管、神经丰富,对疼痛极其敏感,因此会阴伤口疼痛成为产妇常见的主诉,主要表现如下[3]:

会引起会阴伤痛:皮肤的完整是保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切口局部的红、肿、热、痛绝对不可轻视,只要不适感持续未改善或者出现脓性分泌物时,记得赶快回到医院检查。大量出血或者排出多量血块也是不正常的情形,应尽快就医。切口水肿时,在拆线前缝合线勒得很紧,疼痛持续不减。可用浓度为95%的酒精纱布或50%硫酸镁溶液进行局部热敷、湿敷,每天2次。

影响恶露的排出:剖宫产的妈妈不能像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一样,在产后24小时就起床活动。因此,恶露相对不易排出。这对子宫复旧没有任何好处。

切口近期、远期影响:近期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剖宫产术后并发症要比阴道分娩多,如生殖道感染、切口感染、产后出血、其他组织器官被损伤,或导致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等危险并发症[4]。而且,在分娩时要比阴道分娩的产妇出血多,有时甚至需要输血。对于产妇的远期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剖宫产术后很多产妇患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宫外孕,再次妊娠时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或形成前置胎盘引起大出血等现象的发生率较高。目前,产后切口感染临床比较多见,但是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较轻,或者没有明显症状,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多数产后切口感染是由于生殖道定植支原体污染手术切口造成的。

抗支原体抗生素(antimycoplasma antibiotics)是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5]。可用于支原体肺炎。有四环素类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等。本组资料采用口服用药,予阿奇霉素片1.0g顿服,并保持泌乳,阿奇霉素是一种氮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构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抗菌谱较红霉素广,作用较强。口服吸收很好。能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和器官。抗菌机制同红霉素。对衣原体作用强,对支原体、恙虫病也有作用[6]。用法常为500mg每天,顿服。不良反应常见为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等,偶可见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反应。产后加强抗支原体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农跃.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J].当代医学,2013,06:96-97.

[2] 周爱华,梅苏,许晓霞.产后抗支原体治疗对产科切口感染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14:2141-2142.

[3] 李晓丽,杨万慧.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7:300-302.

[4] 孙晓虹.抗支颗粒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28:9-11.

[5] Jordan W,Forrester CA,Hodge A,et a1.The comparison of all queous preparation of tilmicosin with tylosin in the treatment of 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 of turkey pouhs[J].Avian iseases,2009,43(3):521-525.

妇产科院内感染管理自查报告 篇4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院内感染管理自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妇产科院内感染管理自查报告1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医疗机构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增强医院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亲自组织,抓好落实,从建立组织,完善制度,职责,到一线督察,有重点,有部位,有措施,全面规范科学的开展了院内感染管理,自查自纠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院成立了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在以一把院长为首的院感组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进行指导。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领导小组汇报。各临床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通过几天的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职工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浅薄。

(2)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备不全。

(3)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不全面。

(4)院内感染控制细节做得不够。

(5)院内感染登记不全。

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院内感染管理小组逐一进行分析,想办法,找措施,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2)健全完善制度约束人。

(3)安装紫外线灯管,配置消毒液等。

(4)制定院内感染培训计划,提高职工思想意识。

(5)开展室内室外卫生大清扫。

(6)做好院内感染相关活动的登记工作等。

三、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院内感染管理、各科室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报告、危重急死亡病例讨论,特殊病例转诊,污水污物处理等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加强了消毒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消毒室的建设,为改善消毒条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购置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后勤科经常检查室内墙面、天花板,保持光滑,无裂缝、不落尘。消毒室的安排合理,坚持做到“三区”、“三分开”。

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分开:污物回收物与发放净物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

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五、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院内感染的规定》等,医院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半月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发现传染病人,要及时登记报告疫情。有毒有害和有传染性的污水污物必须经过消毒处理。除对查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除有的科室偶有漏记录或记录不全外,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2、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等的监测。

3、院领导小组每天到科室了解有无院内感染病例,有无漏报、错报等。各科对发现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登记并上报院办,并进行相应处理。

4、医院应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卫生、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加强对病人的卫生宣传教育,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肃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

六、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院领导与库房保管负责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内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对抽查所发现的个别未毁形现象,给予严厉批评,并立即补做。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尿袋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

七、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预防院内感染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输血有关法律、法规及输血知识学习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但由于我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起步晚,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如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等方面做得不到位,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妇产科院内感染管理自查报告2

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医疗机构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现将科里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科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科里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科室由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层层落实,保证了我科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通过自查我们还存在诸多问题:

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淆不清。

2、诊疗处置操作后快速手消使用不及时。

3、处置患者时口罩佩戴不合理。

4、院感染登记有时漏项。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并加强培训管理

1、可室认真学习《医疗垃圾管理办法》,并进行提问考核,做到人人明确,人人掌握。

1、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提倡七步洗手法,讲解快速手消毒液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加强监管,处置患者时口罩正确有效佩戴。

3、各项登记本责任到人,定期、不定期检查如有漏项及时改正。

妇产科院内感染管理自查报告3

根据上级下发的《北京市卫计委关于开展区医疗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专项督导的通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对各科室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自查结果

1、我院已经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工作,制定了医院感染三级管理体系,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岗位职责,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监控措施及医院感染在职培训工作,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每月进行一次院感质控并有登记。

2、加强对重点科室,如: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检验科、口腔科、妇科等科室的感染质控工作。

3、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对各种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并认真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督促相关科室做好消毒液更换、紫外线灯管擦拭、紫外线消毒等工作的登记、记录工作。

4、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与北京二清集团签订医疗废物转运协议,按照规范流程收集、暂存、转运医疗废物,并做好交接记录,确保我院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规范到位。

5、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日常做好清洁卫生及空气、物表消毒工作,并做好登记。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每月做好空气培养工作。

6、口腔科严格遵守口腔科消毒规范及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隔离制度,做到一人一机,进入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需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的要求,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7、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后处理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凡购入我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三证”齐全,有消毒灭菌标志,生产日期,失效期,产品包装符合要求。药库建立登记账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处。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采取毁形消毒措施。

二、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手卫生依从性不高

2、干手设备不完善

3、缺少医用织物管理制度

4、缺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三、医院感染管理下步工作计划及整改措施:

1、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及手卫生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2、配备一次性干手巾

3、制定医用织物洗涤制度及管理制度

妇产科抗感染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象为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出院的患者共1 575例。妇科955例,产科620例。

1.2 方法

根据病历、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进行分析和统计。

1.3 诊断标准

按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2 结果

妇产科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共发生院内感染34例,妇科29例,感染率为3.03%;产科5例,感染率为0.81%。

3 感染因素分析

3.1 易感因素

留置导尿、年龄>50岁、住院>9 d、化疗、妊娠合并症、抗生素使用等(表1)。

3.2 感染部位

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宫腔、切口等(表2)。

3.3 院内感染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妇科感染29例中,年龄24~82岁,平均47.38岁;感染率为1.88%,占构成比为62.07%。产科5例患者中,年龄20~37岁,无特异性。妇科955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8.26 d,29例院内感染病例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87 d(4~42 d),产科620例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4.76 d,5例院内感染病例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2 d(5~13 d),所有感染病例均大于平均住院天数。本组病例均使用了1~3联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达100%。

4 护理对策

从以上院内感染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院内感染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多数是有诱因可寻的,我们可以进行人为的干预,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院内感染率。

4.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规程、探视制度等。无菌技术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操作,贯穿在整个诊疗护理工作中,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该从医院感染、患者健康出发,按章执行,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共同遵守。

4.2 呼吸道感染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妇科和产科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分别占41.37%和40.00%。从感染部位来看,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率较高。据文献报道[2],我国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老年患者多数呼吸肌萎缩、胸廓变形、顺应性下降、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排异功能减弱,加上长期卧床,不利于排痰,易发生感染。妇科患者老龄化,组织器官老化,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力下降。妇科手术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行全麻需气管插管,属于侵袭性操作,易损伤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染。妇产科患者手术或分娩后,因机体免疫力下降,体质虚弱,更易受外界病原菌的侵袭。由于麻醉、伤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咳嗽受到限制或减弱,易发生肺部感染。产科由于传统的产后休养习惯,常紧闭门窗,忌讳开窗通风,再加上产后亲戚朋友探视不断,致使病房内空气浑浊形成生物气溶胶,以致呼吸道感染[3]。探视后室内必须适当通风,又要避免受凉,告知家属遵守探视制度,搞好病区消毒隔离,空气消毒,保持房间清洁。

4.3 泌尿道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下降,致肾功能减退,女性常由于骨盆底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导致尿潴留、尿失禁,会阴部清洁不佳。插导尿管动作不轻柔损伤尿道等又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增加。手术后留置尿管极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导尿管材料刺激尿道黏膜、插导尿管时无菌技术不严格、留置导尿后护理不当等,这些都是泌尿道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66%~86%的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4],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为了预防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实施插管术,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选择粗细合适的硅胶尿管,以减少对黏膜的刺激。无禁食、禁水者留置尿管期间,嘱多饮水,增加尿量以作生理性冲洗。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防止尿液逆流。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两次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争取尽早拔管。每次大便后均应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以免粪便中的细菌侵入泌尿系统。

4.4 抗生素的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比率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治疗过程中应用多种抗生素或集中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使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宜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取综合疗法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4.5 一般护理

妇科感染29例,易感因素中,年龄>50岁的有14例,占48.26%。老年患者机体带菌状态多,基础疾病多,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年龄越大,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越低,抵抗力差,越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有报道表明,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5]。产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年龄则无显著关系。对老年患者、化疗患者和有合并症的患者及孕妇,要治疗基础疾病,根据疾病特点,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如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等[6],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妇产科出院病历、院内感染登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29例,感染率为3.03%;产科发生院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0.81%。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加强病房管理,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妇产科,院内感染,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任旭,吕一欣.1184例老年外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96.

[2]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159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12.

[3]糜琛蓉,李和姐,张丽君,等.妇产科院内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2):16-17.

[4]喻学红,任旭东,杜燕.导尿与尿路感染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6,11(6):12-13.

[5]李贤卓,阳丽华,蒋海波,等.老年医院患者5865例院内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111.

妇产科抗感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慈溪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 妇产科腹部手术资料共9 070例, 年龄在21~68岁, 平均年龄35±5.8岁。住院时间5~35天, 平均住院时间8.6±3.2天。其中剖宫产手术5 669例, 子宫切除术365例、附件切除术451例、卵巢囊肿切除术405例、宫外孕病灶清除术2 180例。共发生感染62例, 感染率达0.6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5例、发病率40.3%, 泌尿感染18例, 感染率29.0%, 切口感染7例, 发病率11.3%。子宫内膜感染6例, 感染率9.7%, 胃肠道感染6例, 发病率9.7%。

1.2 方法

1.2.1 对象

统计2014年1月15日-5月15日, 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与上一年同期的4个月内发生院内感染的频率对比分析。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单因素分析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法,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2001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诊断。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患者感染原因结果显示, 年龄46岁及以上、住院时间>10天、产科存在妊娠并发症、术中气管插管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见表1。多因素回归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6岁及以上、住院时间>10天、术中气管插管是感染的高危因素, 且具有代表性。见表2。

2.2 预防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经统计, 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15日-5月15日期间共有3 023名腹部手术患者, 发生院内感染的有3名, 发病率0.09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感染2名, 泌尿感染1名。2013年1月15-5月15日, 共有2 997名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 发生术后感染19名, 发病率0.63%。经统计学分析, 两年同期患者术后感染发病率比较,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 该问题得到多方关注[7]。医院感染的发生既降低了医院的周转率和利润率, 影响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加重了社会、患者及家属的负担[9]。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与抗生素的使用、护理措施不当、侵入性诊断、环境消毒杀菌不彻底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素质等方面相关[8]。

妇产科手术因妇女妇科特殊的生理特点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很高[2]。妇产科腹部手术可分为剖宫产手术和妇科疾病行腹部手术两大类。其中剖宫产手术是因怀孕无法自然阴道分娩而进行剖宫, 产妇经历漫长的怀孕、生产期, 身体机能发生一系列改变, 剖宫手术时腹腔密闭的环境遭到破坏, 身体内环境紊乱失衡, 机体防御功能下降, 所以易引发院内感染[3]。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都会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机体防御能力下降, 行腹部手术打开腹腔时极易因内环境紊乱发生院内感染。有研究认为, 切口感染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4], 多由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引发[5]。

本次研究中发现, 院内感染发病率最高的是上呼吸道感染, 这与部分患者手术中需要气管插管有关, 也可能与季节或手术准备时的操作有关。发病率居第二的是泌尿感染, 因为女性生理特征的特殊性, 很多妇科手术术后都要留尿管, 消毒不彻底或者操作部当都极易发生泌尿感染。其次是切口感染, 可能与术前消毒准备不足、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再其次是胃肠道感染和子宫内膜感染, 胃肠道感染可能与疾病导致的患者消化功能受影响有关, 另外如果术后饮食搭配不当也会出现胃肠道的感染。子宫内膜感染因素通常因条件致病菌引起自身感染或手术过程无菌操作部当而引发。很多研究中发现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感染是妇产科院内感染的高发疾病[6]。

研究中根据相关因素分析制定的护理措施分为:营养护理、卫生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其中营养护理能够通过饮食调整患者身体营养水平, 增强患者抵抗力, 同时减少便秘发生, 能够有效避免胃肠道感染的发生几率。卫生护理, 针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两个方面, 对病房、患者床褥的消毒和患者身体入手术切口、外阴以及护理人员手的消毒都能够有效降低各种感染。康复护理通过按摩、帮助患者翻身等可以提高患者抵抗力而减少感染发生。心理护理, 通过调整患者心态, 让患者有足够的康复信心。结果中, 2014年1月15日-2014年5月15日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比较同期发病率有了明显下降, 说明护理措施的效果是肯定的。

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内源性与外源性多方面因素有关。加强医院的环境消毒、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得当、以及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力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10]。由于医院人流量比较大, 是各种疾病的集中地, 发生感染的因素和机制也比较复杂, 应普及院内感染的知识[11], 加大贯彻实施的力度, 每个细节都被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率才能真正被降低。

参考文献

[1]赵月宝.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分析及早期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0) :61-63.

[2]宋敏.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和处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21) :86.

[3]胡少华.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3) :6-8.

[4]Anderson DJ.Surgical site infection[J].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1, 25 (1) :135-153.

[5]阮晓翠, 周毛婴, 张腾飞.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 (7) :935-936.

[6]朱晓玲, 张娅娅, 李利菊.妇产科院内感染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 (9) :876-877.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实行) [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81 (5) :314-320.

[8]何伶俐, 雷学忠.医院感染控制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3) :283-286.

[9]谢小蔓, 林福秀, 吴美宁.院内感染患者医疗费用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9) :1397-1398.

[10]李群, 贾跃红, 饶右华.层流手术间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1) :1947-1948.

妇产科抗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盆腔炎55例,胎动不安45例,先兆流产43例,早期妊娠25例,子宫内膜息肉15例,子宫肌瘤12例,子剖宫产5例;年龄15~45(30.23±2.12)岁;病程7~35(25.36±0.33)d。另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200例。其中盆腔炎65例,胎动不安40例,先兆流产33例,早期妊娠22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子宫内膜增生11,子宫肌瘤6例,子剖宫产3例;年龄17~47(31.51±1.23)岁;病程10~37(26.22±0.28)d。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常规方式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并同时对常见的院内感染进行常规性预防。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采用全面护理管理方式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的护理因素:

依据已有资料对妇产科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类型进行全面分析,并总结发病的综合性原因,以利于总结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护理工作中有效避免。

1.2.2 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重视: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加强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程度,并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认识到院内感染对患者的严重危害,及对有效护理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1.2.3 健全护理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

将护理管理进行制度化,对加强护理管理的各相关方面分别制定详细的规定,并通过相应的规章约束保证有效实施,对违反规章并导致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人员给予必要的惩处,以利于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1]。

1.2.4建立护理管理分级体系:

加强护理管理质量,分级建立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由分病区的护士长及护理经验丰富的专职护士各1名组成,对本病区内的具体消毒及隔离工作、无菌操作技术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管理和监督,并重点对新生儿科、产科等加强检查和监督。二级管理由各病区的护士长组成,加强不同病区相互之间的监督作用。三级管理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及重点护理科室的护士长组成,对整个妇产科护理的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等进行抽查与监督,并对妇产科院内感染的控制进行整体性的调控和评估,以随时进行护理方式的调整,不断促进护理方式的完善。同时,对不同的管理体系均严格强化责任意识,并加强责任制,以督促所有责任人严格按既定的要求强化落实[2]。

1.2.5 加强无菌操作的具体落实:

在妇产科的所有科室中均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理念,督促所有的护理人员均严格按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完成每一个护理环节。提高洗手频率,并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定期对环境的清洁度加强监测,通过微生物监测方式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3],一旦出现消毒不到位的现象,应及时予以彻底性消毒处理,以防止因此引发院内感染。

1.2.6加强重点区域的护理管理:

对新生儿室及产房等要重点加强消毒处理工作,以全面加强细菌的隔离,对使用的所有向医疗器具均随时做好监测工作,防止使用不合格或受污染的医疗器具[4];对使用过的医疗器具应放置到规定的地方;在使用器具发放中应保证其安全性。

1.2.7 加强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沟通: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疗器具的消毒及发放科室,与妇产科发生院内感染有重要的相关性,妇产科在护理管理中应注意与消毒供应中心及时加强沟通,对回收的物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处置,并对新发放的安全性物品按照规定发放和使用,以尽量减少因医疗器具引发的感染。

1.2.8 加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医护人员分别进行专门的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定期通过召开会议等方式,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以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程度和预防能力,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熟悉掌握,并提高对院内感染的敏感性。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以利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我,态度认真,提高对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

1.2.9 对职业暴露加强管理: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由于不可避免地接触污染器具及各种感染源,因此,应严格对职业暴露加强控制,提高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御意识,以减少和避免医护人员自身受到细菌的侵染[5]。

1.2.1 0 加强患者自我防护的指导:

应向患者讲解院内感染基本性的相关知识,以利于患者能加强日常警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一旦发生感染患者能有基本的心理准备及应急性处理意识,以减轻发生感染的程度。

1.3 评价指标

比较2个时间段的院内感染发生率,2个不同时间段均分别对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测,对物体表面、空气以及手部的洁净度分别进行合格率评价;同时分别对两个时间段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合格监测和评价,并对不同时间段的以上两项指标予以对比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选取55d进行检测,2011年1月-2013年1月选取56d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发生率

2000年1月-2005年1月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高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2011年1月-2013年1月比较,*P<0.05

2.2 环境卫生及消毒效果

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和消毒效果合格率均高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2000年1月-2005年1月比较,*P<0.05

3 讨论

院内感染在妇产科的发生率较高,如不能有效加强控制,不仅造成女性患者及新生儿的严重痛苦,且增加发生意外情况的几率,严重者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充分对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院内感染致病因素的全面控制,并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及无菌操作落实程度等,对于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护理管理可通过从妇产科的卫生环境、消毒处理效果及医护人员自身的无菌操作落实等各个相关方面,全面加强对发生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并通过护理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和提升医护人员的基本素质等各个方面,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起到有效的保证和促进,与常规方式进行基本的院内感染预防工作相比,采用全面的护理管理,更能从整体上提高院内感染的预防力度,并提高妇产科的整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nbsp;观察护理管理预防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nbsp;2000年1月-2005年1月采用常规方式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基础性护理,并同时对常见的院内感染进行常规性预防。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采用全面护理管理方式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比较2个时间段的院内感染率、环境卫生合格率及消毒效果合格率。结果&nbsp;2000年1月-2005年1月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高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环境卫生检测合格率和消毒效果合格率均高于2000年1月-2005年1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sp;加强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妇产科,院内感染,预防,护理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nbsp;卢恩军.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96-197.

[2]&nbsp;钟书芹.妇产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7):4814-4815.

[3]&nbsp;习改梅,张平.妇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慢性病学杂志,2010,5(1):46-47.

[4]&nbsp;黄小英.妇产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154-155.

妇产科抗感染 篇8

【关键词】产科;感染预防及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13-01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家的健康意识也随之提升,患者越来越注重住院期间的感染问题。在妇产科治疗过程中,感染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为了降低妇产科患者的感染率,需要提升在护理质量,在现有病情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本次研究特就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10月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患者50例,年龄21~65岁。22例产科感染患者,28例妇科感染患者。

2感染因素分析

2.1手术感染:手术感染主要从医疗器械、手术技巧等因素造成的。有研究表明,手术口处感染原因之一为内源化污染; 其次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医疗器械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不到位; 最后由于医生技能不熟,导致患者创伤面长时间暴露,增加了与细菌的接触机会。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切口处的干燥,避免患者汗湿。

2.2呼吸道感染:由于妇产科患者手术或分娩后,机体免疫力下降,体质虚弱,此时如受外界病原菌的侵袭,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妇科患者老龄化,老年人组织器官老化,黏膜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力下降;再者,妇科大手术或疑难患者,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需行气管插管,属于侵袭性操作,破坏会厌部的正常屏障,损伤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染。

2.3泌尿系统感染:在对子宫切除的患者进行手术中和剖宫产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内置导尿管,手术后留置尿管极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导尿管材料刺激尿道黏膜;插导尿管时无菌技术不严格;留置导尿后护理不当等;这些都是泌尿道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2.4年龄因素:从各年龄段感染率来看,5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机能也在逐步下降,新陈代谢能力和病情恢复能力均不如以前,免疫功能抵抗能力均处于逐步下降趋势,而且许多老年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等各种老年慢性基础疾病,从而导致体质进一步下降,因此当面对病菌时,老年患者就成为最易受感染的群体。

3预防及护理方法

3.1心理护理: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排解,提高其配合度和治疗积极性。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出现剧烈情绪波动以免对康复进程产生不良影响。

3.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并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喝咖啡、浓茶,不饮酒,不抽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多饮水,每天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量。

3.3手术操作:若手术患者病情具有感染性,需要另行安置手术室,以避免对其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若条件不具备,需要先对不具有感染性的患者进行手术,然后再对具有感染性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应该遵守隔离预防规定,完成手术后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消毒。为了使手术室细菌的密集度得到有效降低,需要定时对手术室进行换气处理,每小时不得少于15次。手术进行过程中需要减少人员走动和流动,同时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手术进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物品或者手术器械受污染或者破损的情况需立即更换。不得直接用水冲洗开放性伤口,采用具有较好吸附能力的缝合材料进行切口缝合。

3.5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卫生宣传的力度,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澡,勤换衣物,适量锻炼增强体质。罹患宫颈炎与外阴道炎等妇科炎症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产后出血、产道受损、胎膜早破以及滞产现象的发生。对产妇的日常生活用品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适量使用抗生素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3.6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妇产科感染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对染的体征、症状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使患者明确感染预防和护理的意义和目的,同时告知患者在进行感染预防过程中的各种禁忌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使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

4结果

产科1例泌尿道感染患者,占4.5%,4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占18.2%,7例胃肠道感染患者,占31.8%,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占40.9%,1例其他感染患者,占4.5%。妇科2例宫腔感染患者,占7.1%,4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占14.3%,6例胃肠道感染患者,占21.4%,7例消化道感染患者,占25.0%,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占32.1%,1例其他感染患者,占1.75%。2例低于30岁患者,占4%,10例30~40岁患者,占20%,15例41~50岁患者,占30%,23例超过50岁患者,占46%,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

5讨论

产科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关系,预防感染是保证产科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应重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通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分析出产妇易感染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如何避免出现各类危险状况,采取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才能降低感染率,这对妇产科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感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泌尿道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对妇产科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有助于为护理人员改善和优化护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并进行预防,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魏艳.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0).

[2]仇晶晶.60例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3,6(23).

妇产科抗感染 篇9

【摘 要】 通过分析克拉霉素致口腔溃疡的详细致病过程,了解其过敏的发生发展机制,以期引起对其发病的重视,避免此类不良反应的再发生。

【关键词】 克拉霉素;药物性口炎;口腔溃疡;过敏反应

【中图分类号】R781.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40-01

1 病例介绍

患者某某,女,52岁,因“胃脘胀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1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史1年。有磺胺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及其他接触物过敏史。2015年9月28日济南市中心医院检查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胃多发息肉;萎缩性胃炎。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考虑目前萎缩性胃炎多与胃中感染幽门螺杆菌(Hp)有关,故建议患者行碳13尿素呼气试验,2015年10月28日山东省中医院检查结果为DOB=11.6‰。上级医师考虑Hp若持续感染,会导致发生溃疡的机会增加,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增加,并促进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1]。而根除Hp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炎症程度,同时能阻止肠化的发展。故于10月30日应用PPI三联7d疗法[2]: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520)100ml,日1次,静滴;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辽宁诺维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602)40mg,日1次,晨起空腹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603)0.5g,日1次,口服。

服药第二日,患者主诉头晕、头痛,以后项部、眉棱骨疼痛明显,伴有恶寒、手心发热,周身乏力。查体示:Tmax:36.5℃,双颊面部轻微潮红,无明显肿胀,未触及颌下淋巴结肿大。与患者沟通病情后,得知既往感冒时亦有此类症状,因近日天气转凉,不排除感冒的可能。嘱患者多饮温开水,并行针刺治疗,取穴如下:双侧合谷、列缺、外关、昆仑。20min后,患者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服药第三日,患者舌体疼痛,舌下可见多个溃疡面,其边缘不规则,表面有黄白色伪膜,无渗出液。头晕、头痛,双目发红、流泪,时冷时热,乏力感加重。查体示:Tmax:36.8℃,面颊潮红,肿胀,有疼痛感,双侧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有按压痛。特请口腔科会诊,会诊印象:复发性口腔溃疡;会诊意见:清吹口散(患者于药店自行购买),吹敷患处。患者吹敷患处1日后,诉无明显改善,且舌体疼痛剧烈,难以进食,双目红肿,寒热往来,乏力感倍增。查体示:Tmax:37.0℃,舌体充血明显,间质糜烂、不规则溃疡面,表面有淡黄色渗出物。双眼球结膜轻度充血。面颊红肿明显疼痛,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明显。遂自行前往山东大学口腔医院门诊,诊断为:药物性口炎;阿弗他溃疡。建议:停用克拉霉素,去除一切诱因;局部治疗及全身抗过敏治疗;择期药物免疫检查。我科上级医师综合考虑后,暂停所有抗Hp治疗,停用常规用药。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0403)10mg,日1次;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50605)0.2g,日两次;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河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524)5mg、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50420)8万单位放入氯化钠注射液(华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52503)100ml中漱口,每天至少4次,每次漱口至少1分钟。VC(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517) 2g、VB6(山东新华制药,批号:150609) 2ml入5%葡萄糖(湖北科伦药业,批号:C150514D)250ml静滴,日1次;核黄素磷酸钠(江西制药,批号:150703)30mg入氯化钠注射液(华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524)250ml静滴,日1次。三日后,溃疡面逐渐缩小,舌体疼痛明显减轻,面颊部红肿消失,余症均减轻。1周后,溃疡痊愈。

2 讨论

克拉霉素是抗Hp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体外实验证实其可快速杀菌活性,并能保持24h,且能形成高细胞间浓度,因此寄生在此的细菌不能进行复制,从而克服表型耐药[3]。也是由于克拉霉素的优势,近年应用率逐渐升高,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本文中患者药物致的过敏反应多属Ⅰ型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分致敏及发敏两个阶段[4]。患者首次口服克拉霉素时,可刺激机体产生以lgE为主的相应抗体。IgE抗体可高亲和力地结合到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5]。此时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服用克拉霉素时,过敏原即与这些细胞表面的IgE结合后可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为特点的病理变化。根据上述过敏反应机制,一般发病需经4~20天,而本文患者仅在服药第二日就出现了明显的反应,且仅为最低服用量,可见患者为高敏人群。患者有“磺胺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本属过敏体质,加之患者正处更年期阶段,平素情绪易激动,易焦虑抑郁,精神紧张可引起T细胞功能缺陷,导致免疫力低下;lgE水平升高以及细胞膜受体反应异常等,都有可能导致此次的过敏反应发生。临床中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但不能因此便放松警惕和密切观察,应当引起重视,保证安全的用法、用量,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尤其是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更当注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08,13(l):42-46.

[2]Megraud F. Update on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Helicobacterpylori-related diseases[J].Curr Infect Dis Rep,2005,7(2):115-120.

[3]Graham DY,Shiotani A. New concepts of resis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s[JJ].Nat Clin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5(6):321-331.

[4]黄祥,李军,郑丽娜,等.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2):84-86.

[5]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

上一篇:理解行为下一篇:信用风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