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九篇

2024-07-07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 篇1

关键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模式,构想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 (含气瓶)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 (厂) 内机动车辆。特种设备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特种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第一类可控危险源。诸多因素的影响, 都会降低特种设备的安全容量。而人致因素却占主导作用。例如,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以下简称“作业人员”) 对特种设备的操作, 将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容量。作业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可操作性, 即是对危险源的可控性。又如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安全管理等人致因素,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容量都会产生影响。特种设备在设计寿命内的安全运行过程中, 作业人员是安全管理的终端。作业人员素质的优劣决定特种设备能否安全运行与环保。以此, 如何提高作业人员的素质, 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模式, 提高作业人员的可靠性显得重之又重。对此, 本文构想如下。

1 构建法制化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平台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 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因此, 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依法向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强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作业人员依法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法制观念, 强化监管力度。

(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的种类分布及对特种设备操作班次和应持证上岗率进行核定。确定其最低持证作业人员的数量。

(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 使作业人员获得安全生产培训和培训的权利。

2 构建新颖的安全培训教育方式平台

(1) 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大纲》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 选择不同的 (A、B类) 的培训内容, 力求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能将教材统一。目前, 培训教材是在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大纲》的前提下, 进行选择或编制教学课件。但内容要有趣味性, 要把典型事故、经验教训等融入教材或课件中。

(2) 培训形式需求多样性、灵活性、丰富性, 尽可能采取多样形式对安全知识的教育。如: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事故现场会和浏览各种事故图片、幻灯片、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对技能教育则通过现场实际操作, 以达到从“知”到“会”的收效。

(3) 建立考试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应由培训系统和考试系统组成。

培训系统应具有的功能:模拟练习、课后作业等。作业人员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和巩固, 加深理解和记忆。考试系统应根据设置试题的难度, 从题库中随机索取试卷, 作业人员上机考试答题, 作业人员的试卷评定及成绩统计可由系统自动完成。题库的试题侧重于判断题和选择题型。

(4) 建立仿真考核系统, 借助仿真技术可演示或反演示系统的操作过程和运行结果, 可仿真出系统的特性、安全、快捷、经济。有些事故运行人员可能很少遇到, 平时难以有练习的机会。

(5) 建立培训实验基地, 根据《大纲》的要求、设立不同的专业、建立实际考核系统。实战演练, 达到理论与实际完美的结合。

(6) 建立地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技术交流网站。通过网站实现对作业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作业人员间的技术交流、信息发布、供求信息、在线学习等。

3 构建强有力的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平台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应加强对授权的培训机构在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的环节上的监管力度。对招生对象的条件、培训教师的素质、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核成绩等重点监管。

(2) 授权的培训机构, 应当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

授权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质量管理手册。

(3) 特种设备的检验机构, 需认真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持证人员上岗率等安全管理现状。并将信息及时反馈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4) 建立一支适应培训要求的、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 不间断知识更新, 不断完善教案, 不断改进教学课件, 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

(5) 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考核的严肃性, 公平、公开性。

4 结语

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 克服人致因素, 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容量, 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治本措施之一。用高质量的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体系, 培训高素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是授权培训机构的宗旨。为此, 授权培训机构也力求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 走科学创新培训之路。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S].中国标准出版社.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M].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4]刘鸿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材[M].工业出版社.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 篇2

一、特种作业相关证书

1安全培训合格证的适用范围

根据《电力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办法》 (国能安全 (2013) 475号) , 由国家能源局负责指导全国电力系统安全培训工作, 电力企业负责本企业的安全培训主体责任, 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保障安全培训投入, 对从业人员对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培训, 未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相关负责人, 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到安监局培训并取证。

培训取证岗位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副总、总工程师、生产部门主任和副主任、生产班组长 (含值长、单元长、 机组长、点检长) 和安监人员等。

2电工作业证的适用范围

允许持证人员对电气设备进行运行、 维护、安装、检修、改造、施工、调试等作业 (不含电力系统进网作业) 。

(1) 高压电工证。允许持证人员对1k V及以上高压电气设备进行运行、维护、检修、安装、改造、施工、调试、 试验及绝缘工器具进行试验的作业。

(2) 低压电工证。允许持证人员对1k V以下低压电器设备进行运行、维护、 检修、安装、改造施工和试验作业。

(3) 防爆电工证。允许持证人员对各种防爆电气设备进行安装、检修、维护的作业。适用于煤矿井下以外的防爆电气作业。

培训取证岗位包括:电气运行人员 (集控人员) 、电气检修人员 (点检员、检修工) 等。

3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的适用范围

允许持证人员对运用焊接和热切割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作业 (不含《特种设备安全监查条例》规定的有关作业) 。

培训取证岗位:焊工等。

4高处作业证的适用范围

允许持证人员对专门或经常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培训取证岗位:架子工等。

5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证的适用范围

(1) 氯碱电解工艺作业。允许持证人员对氯化钠和氯化钾电解, 液氯储存和充装岗位的作业。适用于氯化钠水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 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氯氧化钾、氢气等工艺过程的操作作业。

培训取证岗位:化学专工、化学值班员、制氯值班员等。

(2) 氯化工艺作业。允许持证人员对液氯储存、气化和氯化反应岗位的作业。

培训取证岗位:化学专工、化学值班员、制氯值班员等。

(3) 合成氨工艺作业。指压缩、氨合成反应、液氨储存岗位的作业。

培训取证岗位:脱硝专工、氨站值班员等。

6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员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 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 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自然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培训取证岗位:燃料检修工、除灰检修工、锅炉检修工、汽机检修工、电气检修工、化学检修工等。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 目录 (2011第95号) 的公告, 火力发电企业在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取证方面, 主要针对如下特种设备进行培训并取证。

1特种设备管理负责人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指使用单位及其下属机构经法人代表授权, 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的分管领导人员。

(1) 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2) 制定年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

(3) 履行法律、法规和质监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完成法人代表交办的其它任务等。

培训取证岗位:企业负责人、生产副总、总工程师。

2特种设备质量管理负责人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负责人是指生产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管理负责人。

培训取证岗位:生产副总、总工程师、设备部长。

3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培训内容:危化品分类、 容器介质特性、气体的危险特性、常用介质的主要特性用途与危害;压力容器相关专业知识;压力容器的相关管理知识;19项法律法规。

培训取证岗位:设备部主任、主管机务副主任、机务点检长、发电部主任副主任、锅炉专工、化学专工、脱硝专工以及安监人员等。

4电梯安全管理

电梯安全管理A4的工作职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续签到期保养合同, 设备报检;检查维保工作的质量, 查阅工作记录, 有效处理并及时排除维保工地电梯产生的故障;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能够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熟悉电梯行业国家标准、管理能力强。

培训取证岗位:设备部主任副主任、综合专业点检长、综合专业特种设备点检员、安监人员等。

5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安全管理知识。

培训取证岗位:起重作业相关机务点检员、安监人员等。

6场 (厂) 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

场 (厂) 内机动车辆是指作业区域内 (农用机动车除外) 行驶, 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 最大行驶速度 (设计值) 大于5km/h, 或具有起升、回转、翻转等工作装置的机动车辆。

需培训取证岗位:叉车、电瓶车等相关岗位。

7锅炉司炉证

根据TSG G6001-2009《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规定, 锅炉使用单位从事锅炉运行操作的人员需要取证。其分为如下三个等级, 工作范围如下:

G1: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者等于0.4MPa且额定蒸发量小于或者等于0.5t/h的蒸汽锅炉以及额定功率小于或者等于0.7MW的热水锅炉、有机载体锅炉;

G2:额定工作压力小于3.8MPa的蒸汽锅炉。

G3:额定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3.8MPa的蒸汽锅炉。

注:G3级锅炉操作人员可以从事G2、G1级锅炉操作, G2级锅炉操作人员可以从事G1级锅炉操作。

培训取证岗位:集控运行人员。

8锅炉水质处理

根据TSG G6003-2008《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考核大纲》规定, Ⅰ级, 热水锅炉和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者等于2.5MPa的蒸汽锅炉;Ⅱ级, 锅炉参数不限。

培训取证岗位:水处理工作人员、 化验员和化学专工等。

9锅炉能效作业

根据《锅炉能效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2013版) 》规定, 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是指从事锅炉能效测试并出具结果或者数据的人员, 分为Ⅰ级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和Ⅱ级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 其职责如下:

Ⅰ级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

(1) 从事测试大纲所规定项目的测试测量工作;

(2) 根据测试项目正确选用测量仪表和测量方法, 并对测量结果负责。

Ⅱ级锅炉能效测试作业人员:除正确履行Ⅰ级人员职责外, 还具有以下职责:

(1) 对Ⅰ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工作指导和考评;

(2) 负责现场测试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安排, 监督测试过程与相关规范、 标准的符合性、审查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等;

(3) 编制和审核测试大纲、测试报告, 并对报告内容的正确性负责。

培训取证岗位:此证是针对特种设备检测机构设置, 火电企业的节能工程师、热试组人员等可申请。

10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作业

储存压力的容器, 是指装有气体或者液体, 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储运容器, 反应容器, 换热容器, 分离容器均属压力容器。培训内容含空压机操作, 容器装瓶操作等。

培训取证岗位:辅控运行人员、热控人员等。

11压力管道巡检维护作业

压力管理巡检维护作业主要涵盖: 管道系统的诊断、检查、定期检验、检修维护等工作。

培训取证岗位:运行巡检、综合点检员、检修维护人员等。

12带压封堵作业和带压密封

焊工和管道工应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取得《带压封堵通用工艺资格证书》后, 方可从事带压封堵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培训取证岗位:机务检修工等。

13电梯作业

根据TSG T5001-2009《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电梯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至少有一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

培训取证岗位:电梯安全管理员等。

1 4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

指卸船司机。

15场 (厂) 内机动车辆作业证

主要涉及叉车司机, 蓄电池观光车司机等。

三、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管理

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分布较广, 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 各司其职共同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1人资部组织制定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依法、依规督导各部门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包括培训、取证、复审、继续教育以及档案的建立维护) , 对于未取得相应资质上岗作业的人员有权按实习岗位发放薪酬。

2安监部负责全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并对全公司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指导。组织实施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上述两种人员的教育培训, 每年不少于1次。对于没有上岗资质的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 有权停止其工作, 并报人资部调整岗位。

3使用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的部门 (含项目部) 应建立健全本部门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管理档案。汇总统计本部门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 各部门 (含项目部) 不得随意变动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的岗位。如遇作业者本人不适合该工作岗位或本单位因生产实际需要变动, 必须事先报告人资部评定并同意, 方可变动。另外, 审核项目部及外来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的资质, 对于没有资质的人员有权拒绝其入厂作业。组织本部门 (含项目部) 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教育, 每年不少于2次, 保证其相应的工作技能。

结论

发电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 相对于社会上的特种工种, 属于特种作业中的特殊岗位, 从业标准更高, 安全风险更大。本文针对火电企业现状, 结合火电企业工种和安监、质监等政府管理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较为完整地整理了火电企业应取的证书, 方便了火电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可以促进火电企业的安全生产, 依法经营。

摘要:特种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火力发电企业的重中之重, 必须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严格地培训和管理, 防患于未然。本文对火力发电企业特种 (设备) 作业人员持证进行了梳理, 对火力发电企业中的安全生产人员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持证

参考文献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浅谈 篇3

关键词:特种作业 培训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X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b)-0248-01

特种作业事故频发,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分析了1510起特种作业伤亡事故,发现由于特种作业人员的过失造成的事故占67.6%,死亡人数占69.46%。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白皮书》:2009年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380起,死亡315人,受伤402人,其中违规使用特别是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总起数的66%。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总结了大量伤亡事故后提出了88∶10∶2理论,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为因素造成的,有10起是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在统计数字和案例面前我们错愕,都说机器无情人有情,但是造成一起起血肉模糊的事故的罪魁祸首却正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够改变这一状况。

1 特种作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仅仅从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出,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因而对其有更高的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事特种作业时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2)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3)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较高工作的可靠率,避免失误;(4)特种作业人员需要较强的应急能力,遇到异常情况时,能果断正确的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

这就表明特种作业人员有着超乎一般作业人员的要求。他们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作业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因而为特种作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培训已是刻不容缓。

2 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现状

我国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使用的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更加规范,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但随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逐渐展开,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安全培训流入形式。这在企业和培训机构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不少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培训,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没有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2)只重技能不重意识。现在很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只是专业技能知识的讲授,而不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殊不知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亦是十分重要,国内外对特种作业工人安全胜任力的研究中均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为此,我们的安全培训要注重安全意识的教育,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只有作业人员真正从思想上重视了安全,从能在工作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安全技能,才能真正实现“三不伤害”。

(3)培训形式单一。虽然现在很多培训机构也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还是很单一,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这种培训方式的效果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培训教师的个人能力。并且受训学员的文化层次和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统一的大课堂讲授难以实现培训的针对性。

3 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

3.1 质量反馈评价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的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及时和持续的改进。所谓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对培训效果的反馈信息收集处理,对培训活动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的系统过程。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培训工作及其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其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检验效果、诊断问题、引导方向的作用。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不仅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更是新一轮质量更高的培训工作的开始。

3.2 质量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目的,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受训学员是培训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反馈质量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受训学员,评价的出发点建立在是否有利于学员的“学和用”上。特种作业培训质量反馈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制定目标、过程管理、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改进。其中每個部分相对独立运作,又密切联系,相互通信、互相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制定目标。培训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基础。培训目标,既要考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作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又要考虑受训对象的接受能力,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培训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且该目标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应该根据反馈数据持续改进,逐步趋向理想。(2)过程管理。培训方式的选用、培训时间的控制,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通过对培训过程的管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3)信息收集分析。收集整个培训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例如受训对象对培训的反应、对培训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评价,培训是否使受训人员的行为发生改变,生产过程中存在特种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等。通过对有效信息的分析,准确了解活动各环节与预期效果的差距。(4)反馈改进。将信息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相应环节,不断修正偏差,最终达到预定目标。反馈改进系统是链接整个体系的链条,其运转效果是该体系能否持续改进发挥作用的关键。

4 结语

特种作业人员事故频发,尤显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之重要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训、考核等方方面面。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虽已逐步走上正轨,但却仍存在种种不足。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建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与教育,2010(2).

[2]李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浅谈[J].现代职业安全,2009(6).

[3]王绍铭.“经验之塔”前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4]丁卫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内部动因[J].药学教育,2004(1).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篇4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2002]124号之规定,煤矿特种作业人员范围如下:

(一)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

(二)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三)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

(四)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种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

(五)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

(六)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七)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

(八)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的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

(九)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十)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

(十一)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十二)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查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十三)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主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十四)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

(十五)矿山救护作业;

(十六)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

(十七)经国家局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范围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2005]66号之规定,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范围如下:

1、煤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副局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

2、煤矿企业各级安监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3、煤矿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生产、技术、通风、机电、运输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 篇5

大量事故调查表明,由人员不安全行为或人因失误引发的煤矿事故占90% 以上[1],这些人员失误行为的发生与作业人员对煤矿生产系统中所蕴涵危险源的判断失误和错误响应显著相关[2,3],而且这种失误是人员风险知觉能力不足的外在表现[4],因此,通过评价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案,提升人员风险知觉能力,从而降低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可能性,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有现实意义。

目前有关风险知觉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5,6]、作用机理[2,7]等方面,关于风险知觉能力量化分析的研究也多以建筑工人和汽车驾驶人员作为研究对象[8,9],涉及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及其量化分析的相对较少。为此,本文在分析风险知觉能力和人因失误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痕迹理论,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从危险信号辨识敏感性( α ) 和反应偏好( β ) 两个指标对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提升人员风险知觉能力提供参考。

1风险知觉与人因失误

现有研究中,一些学者将行为个体对危险信息的感知和相应的响应行为界定为风险知觉[7,10]。笔者认为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是指,作业人员对煤矿生产系统中危险源的变化信息及时准确地感知和判断,形成正确反应的能力。煤矿人因失误主要是因为作业人员无法准确、及时感知复杂多变的井下作业系统中危险源的变化信息,从而做出及时响应导致的[11]。由此可知,煤矿人因失误行为是否产生,取决于作业人员的感知、判断、响应和操作行为。因此,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Wickens信息加工模型对人员行为过程建模,分析人因失误机理。

由图1信息加工模型可知,人因失误的形成不仅和行为输出结果相关,还和人员对危险信息( 刺激信号) 的感知、判断及反应偏好相关,也即人因失误是由人员未能正确感知系统中危险信息变化或者选择不正确的响应方式导致的。而人员对危险信息的准确感知和响应方式的正确选择是人员风险知觉能力的构成要素,表明人员风险知觉能力和人因失误密切相关。

2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

信号检测理论( 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 被心理学家用于测量测试对象的反应倾向,也用于描述被测试者辨别能力,因此,笔者将该方法引入煤矿人员风险知觉能力测度。煤矿生产作业时,作业人员对物理刺激感应表现为对作业环境危险状况的感知和判断,如果作业系统中存在危险,而作业人员准确判断系统状态为危险,则界定作业人员这一判断结果为击中( Hit,H) 。由此,组合作业实际危险状况和人员判断情况,可形成4种不同的结果,如表1所示。

信号检测理论用于分析人员知觉能力时,需要涉及危险信号辨识敏感性( sensitivity,α ) 和反应偏好( bias,β ) 两个信号检测理论的重要指标。其中, 敏感性( α ) 是指作业人员正确辨别刺激是否为信号的能力; 而反应偏好也即倾向性( β ) 表示作业人员对刺激判断的偏向性。信号检测理论在描述信号状态发生概率时,常采用正态分布形式,因此,这两个指标可以通过图2进行数值描述。

敏感性指标( α ) 反映的是作业人员对危险信号的敏感程度。该指标可表示为图2中安全状况和危险状况的分离程度。因此,敏感性指标( α ) 可以通过分布图横坐标表示,即以两状态分布函数距离表示:

式中: μu和 μs分别为两状态分布的均值,σ 为分布的方差。

因两状态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函数,结合分位数和标准正态分布相关概念,变化式 ( 1) 可得如下结果:

式中,Φ-1[p( H) ]和 Φ-1[p( FA) ]为击中和虚报概率的反函数,击中和虚报概率可采用式( 3) 和式( 4) 计算:

同理,反应偏好指标( β ) 可以通过击中和虚报的条件概率在正态分布上纵坐标表征,则有:

式中,Y(p( H) )和Y (p ( FA) ) 分别为击中和虚报条件概率对应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值。

传统信号检测理论通常采用“二值”法描述人员判断结果,而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涉及的信息刺激往往具有模糊特性[8],且模糊痕迹理论认为人员在对信息加工时具有模糊加工偏好[12,13],从而采用传统信号检测理论测试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会不可避免形成一定误差。为此,本文采用能表征模糊信息的三角模糊数描述作业危险状况,建立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煤矿人员危险知觉能力分析模型,主要过程如下。

1) 危险作业情境评估

危险作业情境评估是指对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情 形评价,本文综合 人员访谈 和相关文 献[14],确定煤矿井下作业危险情境的危险度评语集为 {很小、小、一般、高、很高} ,同时,采用三角模糊数描述上述语义集合元素。本文将所采用的三角模糊数界定为 μA( a,b,c) ,由该三角模糊数定义,采用模糊标度法对评估语义集合进行变换,结果如表2所示。

2) 指标计算

模糊信号检测理论相较于信号检测理论的不同在于对信号的数值描述上,因此,模糊信号检测理论对于敏感性指标( α ) 和反应偏好指标( β ) 的计算方法与信号检测理论相同,可用式( 2) 和式( 5) 。

3实例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井下作业人员对危险知觉能力, 笔者以井下电工为例,考虑作业人员在实际生产系统中面对的风险主要来自人员、机械、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因此依据风险源辨识,总结可能形成电工作业事故的12种危险情形,如表3所示。风险知觉能力测试的原理在于依据作业人员对危险信号的判断和危险信号的反应两个方面,同时,结合12种情形设计调查问卷。因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危险信号和危险信号的反应两个方面,危险信号的判断表现为作业人员对危险情形风险程度的判断和所采取应急措施。因而,所采取的调查问卷包括危险情境的风险判断和采取措施情况两项内容。

以黄玉川煤矿机电队某电工作业人员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对其风险知觉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数据,首先用式( 4) 计算该作业人员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分别为0. 71和0. 19。查表可得该作业人员的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反函数为0. 533和 - 0. 877,因此由式( 2) 可得其危险信号辨识敏感性指标( α ) 为1. 43; 同理,查表得该作业人员击中和虚报概率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值为0. 272和0. 3424,由式( 5) 可得反应偏好指标 ( β ) 分别为和0. 79,由文献[9]中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得该机电作业人员的危险辨识能力属于中等,在对危险信号的危险程度判断和响应时偏向于冒险, 因此,该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相对较低,从而保障安全生产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同理,采用上述方法评价黄玉川煤矿10位机电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 部分数据见文献[14]) ,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4结论

1) 信号检测理论是一种决策过程度量方法,通过测定危险信号敏感性( α ) 和反应偏好( β ) 两个指标值,用于分析人员对刺激感知和响应的能力,同时,考虑人员依据模糊信息进行信息感知和处理,提出模糊信号检测理论实现定量评价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相较于信号检测理论更符合生产实际。

2) 以某位机电作业人员为例说明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运用过程,结果表明,该作业人员危险信号敏感性( α ) 为中等,而反应偏好( β ) 相对较大,则其对危险信号危险程度判断和应对行为选择偏向于冒险,从而该作业人员生产过程安全性较低。通过该方法测定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可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3) 该矿10位机电作业人员的危险知觉能力评价结果表明,10位机电作业人员的危险信号敏感性 ( α ) 整体均值为1. 62,属于中等水平,且差异性较小; 而反应偏好( β ) 整体均值为0. 75,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反应偏好指标能更好区分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

摘要:为了定量分析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采用Wickens模型分析风险知觉能力和人因失误作用关系,基于此,结合模糊痕迹理论,提出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从危险信号辨识敏感性(α)和反应偏好(β)两个指标对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进行评价。以某煤矿机电作业人员为例,设计调查问卷,并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信号检测理论对机电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用于评价煤矿井下作业系统中人员的风险知觉能力,能为提升煤矿作业人员风险知觉能力提供参考。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6

(一)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目的

为了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提高本公司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外来人员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考核要求。

3、职责

安全部门应根据各部门、各经营岗位上岗资格条件及培训要求,提出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由总经理批准。

4、内容

(一)本单位新进员工必须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率应达到100%,培训学时24个学时。

(1)一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h,其教育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 2)本单位的性质、经营特点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消防知识及有害气体防护常识; 4)职业安全卫生有关知识;

5)本单位和同行单位的典型事故教训。

(2)二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h,其教育内容:

1)本单位概况,经营特点,主要设施设备的危险源和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2)本单位安全经营实施细则及各岗位安全上岗规程; 3)安全设施、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器材、消防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

4)以往的事故教训。

(3)三级安全教育:由班长或班组安全员负责教育,可采取讲解和实际经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于8h,经班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经营服务。

1)本岗位的经营程序及经营特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2)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本岗位用电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安全设施、安全监测、监控仪器的作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方法;

4)发现紧急情况时的急救措施及报告方法。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考核情况,要逐级填写在三级安全教育卡片上,建立安全教育档案。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经公司安全部门效果评估后,方可上岗作业。

未经三级安全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分配工作,否则由此而发生的事故由分配及接受其工作岗位的部门领导负责。

(二)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等)培训

本单位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未取得合格证的,禁止从事特种作业。对于已持证的特殊工种,严格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定期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再教育培训学习、复审,复审合格的方能继续上岗。安全部门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台账,资格证书和定期复审记录统一归档。

(三)外来施工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外来施工作业人员入公司时均要进行单位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入本单位作业,且必须办理入本企业临时证件,凭证出入,遵守本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主要内容有: 1)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本公司相关安全规定,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特殊危险部位及特殊要求等。

2)与生产/施工作业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安全事项、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和对劳保器具的特殊要求等。

3)针对本单位的特点提出安全要求,以及工程项目的有关专业安全要求等。

(四)管理人员培训

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点内容是:

1)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2)消防及职业卫生防护知识

3)事故应急逃生和疏散知识及安全注意事项 4)典型事故案例

(五)全员再教育培训

培训时间:每年对全员进行一次脱产学习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

培训内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经营规程、危险危害的预防和处理、自救互救等相关消防知识。

5、归档管理

每次培训后,进行考试,将成绩表和试卷归档。对考试不合格的要重新培训,仍不及格的,不准上岗,继续培训直到考试合格才可上岗。

6、记录

6.1.培训需求识别记录 附件5-1 6.2.培训计划表 附件5-2 6.3.各项员工培训记录(新进员工、转岗和离岗、特种作业等)

附件5-3 6.4.外来人员培训记录 附件5-4 6.5.培训效果评估记录 6.6.评估报告(文件)附件5-5 6.7.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登记表

6.8.三级安全教育卡 附件5-6 6.9.安全生产活动记录 6.10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6.11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台账 附件5-7 6.12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6.13考核试卷 附件5-10 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范围

为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及其记录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2.引用标准、术语

2.1特种设备:本单位使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等特种设备。2.2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2.3特种作业人员: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本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有:电工。3.特种设备管理

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 3.1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领导批准后,由采购部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部门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3.2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3.3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本单位安全办负责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3.4安全办和后勤部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5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特种设备档案由安全办负责管理,当需调阅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严格照章办事,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3.6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1)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应政府管理部门培训后持证上岗,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

2)各设备使用地点、公司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

6)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7)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8)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9)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填写检修记录,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著位置。

10)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对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

11)单位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组织安全检查和巡视,并做出记录。

12)特种设备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由X部门向AQ区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注销手续。

f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

b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

d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4.1本公司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有:电工。

4.2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以上,身体健康,没有妨碍从事本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具有本特种作业所需的文化程度。

4.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关管理部门指定的专业培训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才能从事特种作业。

4.4工公司安全管理部对持证的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外,还应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发证部门或其指定单位进行定期复审。

4.5体检中发现患有禁忌症者应及时调岗,人事行政部将其安排其他工作岗位。5.附件:

5.1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7

第1条

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2条

企业现有特种作业人员的作业种类如下:

1、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

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

3、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操作、储存保管、经营)

4、锅炉作业(二类司炉)

5、压力容器作业

6、起重机械作业(行车)

7、特种设备管理(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

第3条

生产技术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取证、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综合管理处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调配及安全培训取证的监督协助,各二级单位负责本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日常管理和培训教育工作。

第4条

各单位应定期识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每半年报厂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汇总制定企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实施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价。

第5条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独立作业。

第6条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训)考核,根据工种分别委托市化工安全环保协会、市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等部门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可进行补考1次,补考费用自理,补考仍不合格者,下岗处理。

第7条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市安监局或质监局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

第8条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原证由厂部统一保管,特种作业人员保管其复印件,在操作过程中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不得丢失或损坏。一旦发生丢失或损坏,必须立即报告技安部门,缴纳工本费后补发。

第9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规定的本工种作业范围内从事独立作业,并随身携带其复印件,接受上级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第10条

每年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培训、考核,及时进行知识更新,考核情况记入企业内部发的《安全技术操作证》。

第11条

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准随便调离,如需要调离,应严格执行企业《变更管理制度》,经企业主管厂领导同意。

第12条

对违章作业或管理者,按企业《安全生产奖励制度》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记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内;对以下情况,由发证部门吊销“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并追究责任。

1、持证作业人员以考试作弊或者以其他欺骗方式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

2、持证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或者管理造成事故的;

3、持证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报告造成事故的;

4、持证作业人员逾期不申请复审或者复审不合格且不参加考试的。

第13条

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14条 本制度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如有争议时由厂安全生产委员会仲裁。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篇8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施 工 单 位:

工 程 名 称:

日 期: 年 月 日

资料员(章): 资料员

证号:

关于印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的通知

总公司所属各单位、项目部:

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发挥特种作业人员的职能作用,确保总公司的安全生产,经研究决定:制定下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望各单位接到通知后,及时传达,并严格落实。

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年 月 日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凡属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电气焊工、登高架设工、塔吊起重工、信号工、急救人员、机械操作工等工种),必须按国家建设部规定要求持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除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应接受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严格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经有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凭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由企业每年进行一次复审教育和参加体检,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进行考核,自发证之日起定期到发证机关进行复审考核。

4.工种发生变化时,应经企业安全有关部门同意,进行备案,一般工种转变为特殊工种时,应接受特殊工种安全技术教育,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责任心强,熟悉本工种业务技术和本工种安全知识和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不冒险蛮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存好自己的上岗证件,如有丢失及时汇报。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申报材料 篇9

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新考试):

1、《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结果汇总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申请表》原件;

3、身份证复印件;

4、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历证明原件;

5、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

6、《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焊接操作技能考试检验记录表》;

7、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证明;

8、用人单位或者有关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实习证明(与申请项目一致)。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复审):

1、《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结果汇总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复审申请表》原件;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及复印件;

4、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

5、《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焊绩记录表》;

6、《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焊接操作技能考试检验记录表》;

7、持证期间用人单位或者专业培训等机构出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证明。

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以外的作业人员新考试):

1、作业人员考试成绩汇总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申请表》;

3、身份证复印件;

4、毕业证复印件或学历证明原件;

5、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适用于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

6、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证明;

7、用人单位或者有关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实习证明(与申请项目一致)。

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焊接操作人员以外的作业人员复审):

1、《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复审登记表》(需加盖考试机构公章);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复审申请表》;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及复印件;

4、医院出具的含有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等内容的本体检报告(适用于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

5、持证期间用人单位或者专业培训等机构出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证明;

上一篇:自己的乐趣下一篇:媒介融合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