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推动产业发展十篇

2024-09-12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1

2013年4月26日, 全国信标委第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信标委肖华主任委员提到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领域标准化产学研的协调合作, 推动产业发展, 由此可见大数据与云计算标准研究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重要。

大数据的发展已是一个趋势, 云计算也已逐渐实现从云端落地。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他们的结合会给未来带来哪些变化?本期特邀从事该领域技术研发的专家友友系统公司总经理姚宏宇来解答这些疑惑。

如果说大数据是一座蕴含巨大价值的矿藏, 云计算则可以被看作是采矿作业的得力工具;而且云计算也是为了解决大数据等“大”问题发展而来, 没有大数据的需求, 云计算的功用也将得不到完全发挥。产业的需求促进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相应标准研究工作的开展, 云计算的标准框架已初步形成, 大数据标准的研究也已如火如荼的展开。

大数据与云计算前景广阔, 但标准化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 标准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 标准研究工作仍需努力。全国信标委成立了云计算标准工作组, 目前已经开展了云计算标准体系研究和具体的标准制定工作。同时工作组也已启动大数据领域的标准研究。本期“大数据与云计算标准研究专题”从产学研各角度, 深入交流所开展的标准研究工作。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2

云计算风起云涌, 正引领新的IT技术变革, 目前云计算已经进入了推广实施阶段。虽然云计算产业链生态系统各主要角色 (服务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用户等) 均已经认识到云计算是未来IT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但云计算领域缺乏统一、普遍接受的国际标准, 导致云计算服务缺乏兼容性、可移植性保障, 可能影响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进实施云计算总体策略, 中国电信积极参与、主动推进云计算标准和规范制定工作, 主要体现在对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和对内制定企业云计算相关规范两个方面。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国内标准

对外, 中国电信跟踪重要云计算相关标准组织工作进展,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协作, 并结合自身优势主导相关国内外云计算标准制定, 输出中国电信在云计算技术与业务方面的诉求、积累与成果, 扩大中国电信的国际影响力。

1.聚焦电信业云计算标准动向

在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局 (ITU-T) 的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中, 中国电信积极参与SG13云计算工作组和SG17云计算安全课题组标准研究工作。从2010年至今中国电信积极参与了ITU-T云计算生态系统、参考架构、基础设施、效益分析等方面的标准制定, 目前中国电信代表作为第一编辑人主导《云计算基础设施需求》、《云计算运营安全指南》两项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此两项国际标准可能于2013年发布。

同时中国电信也密切关注电信管理论坛 (TMForum) 在云计算方向的标准化工作和输出成果。

2.聚焦云网络技术和标准发展

中国电信作为MEF董事成员积极参与城域以太网论坛 (MEF) 和宽带论坛 (BBF) 云网络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目前中国电信重点参与MEF《动态可响应的以太网 (DRE) 》标准项目, 同时主导宽带论坛BBF《云边际网关》、《云宽带网络》两个标准的制定。

3.聚焦国内外先导客户共性需求

中国电信作为开放数据中心联盟 (ODCA) 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该联盟标准化活动, 共同研究涵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政府监管与生态系统、安全等方面需求。

4.聚焦国内行业标准动向

在国内中电信积极参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 云计算标准化工作。目前中国电信在CCSA主导了《营商以太网承载私有云服务的关键技术要求》、《云计算IaaS服务参考架构》、《云计算应用安全运营技术要求》等云计算行业标准制定, 同时也积极参与制定《绿色数据中心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可运营可管理的虚拟桌面系统总体技术要求》等CCSA云计算相关标准。

5.聚焦云计算产业与学术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同时关注各工业标准组织、联盟云计算标准化进展, 积极参与中国云计算技术与产业联盟工作, 积极参与Open Stack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 以及Open Cirrus全球开放云计算测试平台研究工作。

合理制定企业相关规范

对内, 中国电信根据自身内部应用、业务发展需要研究云计算关键技术, 适时制定了相关企业云计算技术规范、业务规范。

中国电信制定云计算企业规范的研究重点涉及总体规范、业务应用和平台、网络、终端四个方面。结合中国电信云计算业务 (云主机、云存储、CDN等) 发展、内部应用需求, 中国电信制定企业自身云计算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总体规范

在2010年中国电信便发布了内部用《云计算技术白皮书》详细定义及描述了云计算概念与分类、体系架构、系统层次、功能定位、关键技术、产业状况等方面, 同时梳理了云计算系统与周边系统 (如IT系统、网管系统、终端设备) 之间的关系。

2.业务应用和平台

在云计算资源层方面, 中国电信已经制定了云计算IaaS基础设施系列技术规范, 涉及:IaaS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要求、云存储技术要求、云计算综合管理平台技术规范、能力开放技术规范等;同时在云计算业务层方面, 中国电信组织制定了云主机、云存储、云桌面、云游戏、云安全等业务规范, 以及云计算业务运营管理规范。

3.网络

在网络方面, 中国电信正在研究并制定适应云计算业务服务交付要求的网络优化、网络安全等相关规范、标准, 包括网络虚拟化, 网络加速技术, 负载均衡技术, 虚拟桌面交付技术, 云计算网络安全, 存储网与以太网融合技术等方面。

4.终端

在终端方面, 开展新型的、低成本的终端技术研究是中国电信引入云计算技术策略的一部分, 包括用户终端交互技术、跨终端适配技术、个性化呈现技术、离线访问技术、终端节能技术、低成本软硬件架构等, 目前正在研究并制定差异化的云终端技术标准和规范, 跨终端服务协同和交互技术规范, 以及云宽带终端、虚拟桌面终端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推动云计算标准发展

当前, 云计算技术与服务正引领IT、互联网技术与产业新一轮变革, 关注并从事云计算技术研究、产品、业务运营的国内外政府组织、科研机构、业内厂商、服务提供商非常众多。很多标准化组织在云计算领域的工作起步不久, 有待成熟, 大部分云计算相关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另外, 很多厂家考虑到自身利益的原因不愿推动云计算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发布, 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计算标准化进程。

贯彻建设标准 推动专业发展 篇3

一、着力把握“五个对接”内涵

只有正确理念引领下的科学建设才能确保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标准》特别强调专业设置要有效对接区域产业,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教学管理、基地建设等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五个对接”原则,体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相吻合、与结构调整相衔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五个对接”是专业建设基本原则,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地方政府作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辖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组建由政府各部门、行业、大型企业和骨干职业院校参加的职教联合体,根据区域内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做好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加强职业教育支撑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能力。职业院校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职业院校要明确主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校企合作,让学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基地,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与企业全方位接轨,增强服务力和吸引力。学校应针对主要服务的行业和企业,不仅要掌握其现状,更要了解未来发展趋势,并据此进行专业拓展或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努力做到用明天的技术为未来的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加快完善专业建设制度

一是健全专业建设管理机制。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之上。没有健全并有效执行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就谈不上专业发展。从市级层面看,各市应有《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市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研机构应从对接区域产业结构、满足人才需求角度出发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并强化对学校专业建设规范管理的指导和检查,确保专业定位准确、建设方向正确、过程管理规范,达到合格专业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大幅度提高这些专业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贡献率和吸引力,发挥引领、骨干和示范作用,成为市域内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为其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建设模式和经验范例。从校级层面看,学校应有《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建立专业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体系,有专业调研论证、教学质量监控、教师团队建设、教材选用和开发等一系列制度。专业应有《专业建设规划》并有效实施,认真执行学校相关制度。

二是建立专业建设路径和发展梯度。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我省职业教育进入了从规模扩大转向内涵提升、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的重要转折阶段。今后几年是实现全面提高质量的关键时期,专业建设水平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应按照《建设标准》要求,从专业设置伊始的调研论证、建设规划与实施,到课程体系的建立,再到专业教学实施的过程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教学团队、教学设施,直至质量评价,形成以时间为轴线的专业建设路径。其次,按照《建设标准》分层次指标体系,形成以合格专业为基准,从合格到品牌或特色的专业发展梯度。“合格专业建设标准”是所有专业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合格专业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无论是品牌专业还是特色专业,都是以合格专业为基础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内涵要求上是一致的,都应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品牌专业必须有专业特色化发展理念,特色专业也应有品牌化发展认识,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接的产业、企业、岗位的不同。品牌专业对接区域内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在专业设置年限、办学规模、校内实训条件、专业教师队伍、合作企业数量等方面有较强优势,能够发挥示范作用,代表区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特色专业对接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可能在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等方面更多地需要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今后,随着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或主导产业,与之对应的特色专业也可能发展成为品牌专业。合格、特色、品牌专业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认真梳理专业发展思路

学校应在广泛开展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实习生和毕业生调查基础上,总结过去、审视现在、分析未来,理清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形成较为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

首先是确定学校专业群(链)发展目标。学校专业群(链)的确立是专业对接当地经济社会、长期建设发展的结果。每个专业群(链)都应以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形成群发或互补发展优势。以我校为例,我们的目标是保持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传统优势地位,结合南京地区支柱产业加快确立电子类专业的领先地位,同时根据南京市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要求发展环保类特色专业,继续提高其他专业的建设水平。同时,每个专业类由1到2个省级示范专业引领,带动整个专业群发展。比如,土木工程类有1个省中职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施工、2个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工程造价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其次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拓展专业。新专业的开办或新专业(技能)方向的拓展应建立在充分调研论证、紧跟产业调整和升级基础之上,而不是招生的需要。有个别学校在确定招生计划时,不是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而是看别的学校哪个专业招生好就办哪个专业,导致现有师资、设备无法满足专业教学需求,造成许多专业只是名称不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基本相同。其中有些学校为保证能申报品牌或特色专业,采取所谓的“技术处理”,将专业群(链)中大部分资源如教师、设备等集于某个专业一身,导致其他专业成“不合格专业”,使专业失去了建设发展的基础,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专业的科学建设和持续发展。

四、大力推进专业特色建设

无论是品牌专业还是特色专业,都应树立根据区域行业产业和学校发展特色打造专业特色的理念。

一是注重专业文化特色建设。《建设标准》指出专业文化既要体现在基地布局、文化陈设等可视环境中,也要有机渗透于课程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等育人过程。学校要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环境、实训环境和教室环境,要凝练具有职业教育特征、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特色、可传承发展的专业特质文化。我校把双元制本土化作为学校核心文化,体现在各专业的文化建设之中。同时,各专业又根据不同建设思路深化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形成不同特色。如: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内化双元制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形成独特的课程建设特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与建邺区环境监测站、北河口水厂、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等部门或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特色的校企双元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注重特色教学团队建设。《建设标准》首次提出基于专业的团队建设理念。我校提出要围绕专业发展,打造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信息素养、科研有力、培养有效的教学团队。既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内外培训相结合,通过专业培训、技能大赛、企业实践、项目合作、技术研发、高校研修、学历提升等形式提高教师个体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又要加强教师团队培育,通过打造由学校的专业负责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青年教师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破解双师型教师紧缺的困境。以技能大师、学生素质拓展、产学研、教师素质能力等四类教师工作室为依托,加速形成跨专业或学科教学团队,创新校本培训思路与方法,构建培训者团队。

三是注重专业信息化建设。《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信息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学校要按照《建设标准》要求,加强教师计算机及网络资源运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提高专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我们应在《建设标准》的指导下,坚持服务经济、质量核心、特色发展、科研引领、成果示范,加强教学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做到常规管理的规范与高效、教学改革的主动与创新,使专业建设走向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4

快递企业综合运用了多种交通工具,实行全程全网作业,因而具有企业数量多、营业网点多、从业人员多等特点,安全管理难度比较大。

“寄递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为原则,配置相关安全生产设备,保障生产经营安全。”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科技与标准处相关负责人对《规范》进行解读时表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是邮政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而安全设备配置则是保障邮政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

据了解到,除了上述《规范》,今年国家邮政局还先后出台了《快递营业场所设计基本要求》、《邮政业从业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邮件和快件投递状态分类与代码》、《快递代收货款服务信息交换指南》等多项行业规则和标准。

2011年,我国快递业第一个国家标准出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同时,国家邮政局也出台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针对快递业务全过程作业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质量控制点,规定了规范操作的基本要求,旨在指导快递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管理,解决因快递作业不规范引发的服务质量问题。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5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1)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4)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 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 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 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 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 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我国的标准化战略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标准化在促进贸易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

(一) 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许多发达国家经常以国家安全、消费者健康等为由, 强制他国产品只有符合本国的特定标准化才可进口。同样, 我国在合适的情形下同样可以运用该协议的有利条款, 实施贸易限制。近些天来的关于中国WAPI之争可以作为一个例证。关于无限域网的一种加密标准,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无线网络标准是Wi-Fi, 但因其解决方案的身份识别过于繁琐、缓慢、复杂, 且成本高昂、保密性依然较差、缺乏可操作性而未得到业界一致认可。因此为了保护国家和使用无线网络者的信息安全, 2003年11月26日,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公告”, 要求无线局域网产品必须符合WAPI强制性标准化。实施该标准既可保障中国安全;又可以对外来企业构成合法贸易技术壁垒。中国政府可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密协议免费授权本国企业使用、拥有, 外国企业要达到中国标准必须自主研发相关技术或同中国指定企业合作。

(二)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由于我国以前对标准化不够重视, 没有认识到标准对于国内经济的重要性, 对于参加国际标准化工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致使在国际性的标准组织中, 几乎听不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及国际贸易极为不利。国际标准化组织总共有187个技术委员会, 552个分技术委员会, 我国仅承担其中1个技术委员会和5个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 中国代表参加的人次远远少于外国。只有加强国际交流与参与, 扩大在国际性标准化组织中的影响, 才能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持, 从而使“专利标准化化, 标准化国际化”。

(三) 将专利战略与标准化战略相结合

企业在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时, 就首先对行业标准化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使技术的开发与标准化的发展同步协调, 并积极运用专利战略, 将自己的先进技术进行专利保护, 并使其及时的转化为普遍接受的标准化。否则, 如果不能成为标准化, 不被广泛认可, 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

(四) 注重专利技术的输出

科技发展的速度如“风驰电掣”, 技术输出可以拓宽自己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 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声誉, 使自己的技术成为广泛适用的标准化。另外, 技术输出还可以加速技术开发资本的回收, 将回收来的资本再运用于技术开发或标准推广方面,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经营路径。上个世纪70年代, 飞利浦率先开发出了激光唱片, 并立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同日本分享这项技术, 交换条件是要求日本人采纳飞利浦的标准化。经过反复磋商, 索尼公司接受了飞利浦的标准, 亚洲和欧洲的其他生产商亦紧跟其后, 采用了飞利浦的标准并支付了专利使用费。最终, 飞利浦通过专利技术输出, 并推广相应的标准化, 飞利浦成了激光唱片世界市场的龙头老大。

(五) 农业标准化战略

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 以大宗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为重点,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 结合优势产业带建设, 按照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全程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有效保障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全面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推广生产经营档案制度, 加大质量监管力度, 逐步建立基地与企业、基地与市场、企业与市场质量对接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促进农业上规模、创名牌、增效益、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结语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6

1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背景

1.1 教育部的两个文件

1.1.1《关于成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

2012年5月,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成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2]19号) , 决定成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正式启动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任组长,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等任副组长, 主要负责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质量监控等。专家组主要负责确定制订标准的原则、规范、框架;指导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分批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参与研究并解决制订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负责专业教学标准的审定、汇总以及整理等。

1.1.2《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

2012年12月,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 (教职成厅[2012]5号) , 文件说明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专业教学标准内容及内容说明, 制订工作的组织及管理等;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调研方案等, 要求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统一规范和要求, 依靠本行业的骨干企业和重点学校, 做好本行业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 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1.2 教育部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两个文件

(1) 2013年2月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编写说明》, 对专业教学标准编写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和规范, 推动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工作。

(2) 2013年6月下发了《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审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下简称标准办公室) 将按3个批次完成已批准立项的专业教学标准审定工作, 第1批是2013年8月, 第2批是2013年12月, 第3批是2014年6月。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各批次审定申请材料的时间, 第1批是2013年7月5日, 第2批是2013年11月5日, 第3批是2014年4月30日。

2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工作程序和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2.1 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工作程序

教育部确定的工作程序包括以下7项: (1) 筹备部署:教育部成立标准制订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2) 申报专业: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相关要求和实际情况, 自主申报分批次制订的专业教学标准。 (3) 成立行业工作组: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获批专业, 组建专业教学标准制订行业工作组, 工作组人员构成包括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高等职业学院代表, 工作组要制订工作计划。 (4) 开展调研:工作组搜集信息, 组织相关调研工作, 完成调研报告, 填写工作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5) 起草标准:工作组根据调研结果研究制订《专业教学标准 (草稿) 》, 并及时与专家组沟通工作进展情况, 解决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6) 内部审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行业内部审定会, 审阅调研报告和专业教学标准, 专家组委派相关专家参加。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有关意见和建议修改并完成送审稿。 (7) 审定发布: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申请专家组审定并提交调研报告、专业教学标准送审稿以及专业标准制订工作报告。专家组通过相关程序分批审定, 经领导小组审批后集中发布。

2.2 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

内容包括: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入学要求、基本学制、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实训实习环境、专业师资等。

3 卫生行指委的制订工作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 做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 卫生行指委下发了《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计划》 (卫行指委[2013]1号) , 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 负责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整体规划、质量监控、专业指导和内部审定等工作。

3.1 教学标准制订计划

(1) 根据教育部的整体安排部署, 卫生行指委计划分3批完成中等卫生职业教育11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 见表1。

(2) 确定了第1批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由甘肃省卫生学校牵头组成工作组负责制订,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标准由河南平顶山市卫生学校牵头负责制订;第2批次助产专业教学标准由辽宁本溪市卫生学校牵头负责制订,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标准由四川宜宾市卫生学校牵头负责制订;第3批次相关专业的教学标准由山东青岛卫生学校、山东临沂卫生学校、江西赣州卫生学校、广东珠海卫生学校和上海市卫生学校牵头负责制订。各牵头学校组建由中高职卫生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和医院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工作组, 全程参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

3.2 前期调研工作

2012年12月, 卫生行指委在天津召开了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研究调研培训工作会议, 安排在全国东、中、西部9个省的卫生医疗机构和卫生职业院校进行调研, 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调查、访谈培训, 牵头第1批次、第2批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4所中等卫校均派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并负责在各省调研。2013年1月至2月, 各参与调研的学校在各省开展调查和访谈, 并将调研资料报送卫生行指委整理汇总。在全国范围内共调研了14个卫生行政管理机构、846家医疗机构和39所中职卫生学校, 收回有效问卷13 097份, 回收率96.43%, 并访谈334人。将这些调研资料下发到各专业工作组, 成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重要参考材料, 各工作组也根据需要做了补充调研, 丰富了调研资料。

4 我国护理事业及中职护理教育的发展

4.1 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近10年来,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十一五”时期, 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 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十一五”末, 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 较2005年增长了5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 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从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 (2) 护士队伍人员学历显著提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51.30%, 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为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

我国《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中指出:2015年全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07, 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指出: (1) 增加医院护士数量。到2015年, 全国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 全国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 (2) 充实基层护理力量。到2015年, 从事基层工作的护士达到30万人,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 (3) 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到2015年, 我国护士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护士不低于60%。三级医院的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 二级医院的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 (4) 开展临床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加大对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力度, 到2015年, 培养临床专科护士2.5万名。

4.2 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中职护理专业一直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主干专业, 其招生量占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总招生量的50%以上。近几年, 通过“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等项目, 使中职护理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末, 护理专业每年招生约50万人, 其中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占66% (约33万人) ,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招生占28% (约14万人) , 本科及以上护理专业招生占6% (约3万人) 。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一直处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每一轮教学改革都在护理专业实施或在护理专业试点, 护理专业的改革发展也成为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 中职学校形成了以护理专业改革发展带动其他专业发展的特点。中职护理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改革等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过程

5.1 形成初稿及第2稿

2013年3月,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组 (以下简称工作组) 核心成员根据调研资料, 梳理了护理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 护理专业教学中的问题等, 确定了制订教学标准的思路, 拟定了《中职护理专业调研报告》、《护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和《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初稿。

2013年4月, 工作组召开由护理行业专家、护理专业教学人员参加的护理专业教学标准研讨会, 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调研报告》、《护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和《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初稿的意见, 专家对护理专业的方向设置及专业方向课程提出了意见, 经讨论修改后形成第2稿。

5.2 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会议

2013年5月21日, 卫生行指委在北京召开了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会议,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教育处负责人出席会议, 并对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与会专家对第1批专业教学标准的标准体例和各项内容的内涵等进行了讨论, 并达成了以下共识: (1) 专业教学标准不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而是专业建设的基本标准, 用于指导人才培养; (2) 专业教学标准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规范, 能够指导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制; (3)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是此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的关键, 培养目标应根据各自专业的实际情况表述; (4) 核心课程设置的门数以8~10门为宜, 课程结构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3个模块进行编排。会后, 工作组根据会议精神修改后形成第3稿。

2013年6月上旬, 卫生行指委对第3稿组织了通讯论证, 专家对调研报告、教学标准提出了具体明确的修改意见, 包括培养目标、学制、公共基础课课时、核心课程等方面的问题, 工作组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后形成第4稿。

5.3 护理和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审定会议

2013年6月29日至30日, 在专业教学标准审定工作会议之前, 卫生行指委又组织专家对第4稿进行指导修改。专家认为, 调研报告应该明确护理毕业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状况及需求, 教学标准中培养目标应该与教育部颁布的护理专业简介中的培养目标一致, 叙述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 教学评价要包括临床第三方评价,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水平, 各专业暂不设置专业方向及专业方向课程等, 根据以上意见修改后形成第5稿。

2013年7月1日至4日, 卫生行指委在天津召开了护理和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审定工作会议, 聘请了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和医疗行业的专家作为审定成员, 对护理和农村医学两个专业的调研报告和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了审定。审定专家对调研方法的科学性、样本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与职业分析的完整规范性以及调研结果在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体现进行了审议, 对教学标准的培养目标、职业范围等内容进行了评审, 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 两个专业组再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形成第6稿。同时, 两个专业组充分讨论沟通, 使护理和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标准在结构和体例上保持一致。

2013年7月5日, 卫生行指委向教育部标准办公室提交了护理和农村医学两个专业教学标准的相关材料, 主要包括: (1) 专业教学标准审定申报表; (2) 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报告; (3) 调研报告; (4) 工作任务与职业分析表; (5) 专业教学标准; (6) 专业教学标准内部审定表。

5.4 护理和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标准第二次审定会议

2013年9月上旬, 教育部标准办公室专家审定意见反馈到工作组, 专家审定意见认为:调研报告缺乏对现有课程体系的分析, 部分表述没有反映调研的实际内涵;教学标准中人才规格的叙述应该更规范, 课程结构和设置应该与教育部模板完全一致;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应该准确定位。

工作组进一步学习了教育部的有关文件, 对照教育部专家意见, 认真讨论、分析了护理专业以临床分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的优势和不足, 认为中职护理专业宜采用以临床分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对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分析表和教学标准进行了修改, 形成第7稿。

2013年9月24日至28日, 卫生行指委在四川宜宾市召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第二次工作会议。在护理和农村医学专业组汇报的基础上, 卫生行指委专家进行了评审, 提出了修改意见。专家认可中职护理专业采用以临床分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卫生行指委专家的具体指导下, 工作组对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分析表和教学标准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 形成了第8稿, 提交卫生行指委。

5.5 最终定稿

2013年10月上旬, 根据卫生行指委专家的反馈意见, 对调研报告、职业能力分析表和教学标准进行规范修改后, 形成第9稿, 提交教育部标准办公室。

2013年11月下旬, 工作组根据教育部标准办公室新的审定意见做了修改完善后, 形成第10稿, 上报教育部标准办公室, 等待教育部颁布。

第10稿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护理专业设置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3个专业方向, 每个专业方向有2门专业方向课程。 (2) 采用以临床分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根据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设置了9门专业核心课, 分别是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药物学基础、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3) 公共基础课程要完成教育部规定的必修内容, 包括德育课 (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 、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 (4) 为使护理专业学生早临床、多临床, 要求在第2学期、第3学期、第4学期各安排1周教学见习, 在第3学期、第4学期开设护理综合技能训练课。 (5) 教学评价要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3个方面, 注意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6) 护理专业要建立一支稳定的行业专家兼职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定期深入护理工作一线进修, 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进一步规范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中职护理、农村医学、助产和口腔修复工艺等9个专业制订教学标准。第1批护理和农村医学2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即将由教育部颁布, 第2批助产和口腔修复工艺2个专业的教学标准正在审定, 第3批医学检验技术等5个专业的教学标准的制订已经启动。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7

在某些领域, 行业标准的格局经过竞争已经形成。比如微机架构系统市场, 当前行业标准是IBM兼容机, 而市场中还存在着Apple公司Macintosh机, 两者之间进行过激烈的竞争。微处理芯片市场, 当前的行业标准是Intel公司的芯片, 市场中还存在着AMD公司的芯片。在微操作系统市场, 当前的行业标准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 而市场中还存在着Apple公司Macintosh系统。在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浏览器软件、56k Modem以及第二代移动通信市场等都曾经历过关于行业标准的竞争。这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一种形成过程, 而通过残酷的市场竞争使标准胜出的模式, 我们一般认为是以市场化的形式进行选择。这种标准选择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除以市场化形式选择标准之外, 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来实现行业标准化。即人工方式, 而人工方式可分为两种形式:基于委员会的合作方式和基于政府的强制方式。基于委员会的合作方式是指通过权威性的、中立的第三方机构——标准化委员会来实现行业标准化。当市场中产品或技术可兼容, 而发起者间愿意合作时, 就可以借助标准化委员会协调, 从而使各生产厂家相互遵守一种共同认可的技术指标或者界面、通过合作而实现标准化, 这称为合作标准。基于政府的强制方式是指由政府指定未来的行业标准, 以实现行业标准化, 这称为强制标准。以政府选择方式大多数为技术落后国家所采用, 在技术落后国家内, 因厂家技术研发能力弱, 在行业标准化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发达国家已实现标准化的产品或技术, 为确保标准化过程顺利进行, 就不得不通过政府来指定未来的行业标准。

鉴于我们国家当前经济的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的阶段,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 我们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相对要少, 更不用谈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有技术委员会187个, 分技术委员会552个。我们国家只承担1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和5个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美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所属的17个分技术委员会中, 负责其中6个秘书处工作。中国代表每年参加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 比国外要少得多, 加之因语言障碍与对国际标准化规则的生疏, 我们在国际标准的标准化过程当中很难起到主导作用。

关于参与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尤其在高新技术行业内取得标准制定话语权的好处, 已经无须多言。不管对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还是使企业产品或技术迅速占领市场, 如果能够成为行业内标准, 那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关键是在我们国家的层面上, 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化战略, 在企业层面上, 如何有效地参与标准的制定, 或者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市场当中已存的标准。加入WTO以来, 随着各方面与国际间的接轨, 日益开放的经济环境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正式面对国际间的标准争夺。而目前来看, 这一点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市场体现最为明显, 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推出的TD-SCDMA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未来行业标准候选方案之一, 直接与欧洲主导的WCDMA标准、北美的CDMA2000标准正面交锋。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8

省委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就委厅机关切实学习贯彻省委座谈会精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一是要周密部署,扎实推动委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高校工委组织部和委厅直属机关党委要结合实际分别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安排、扎实推进工作。委厅各党支部(总支)要立即行动赶来,按照省委要求制订本支部(总支)学习教育计划,推动党员干部认真自学,加强督促指导把关,安排专人负责,各党支部(总支)书记要把第一责任扛起来。

二是要认真落实目标要求,确保取得实效。委厅直属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总支)要全面掌握“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坚持学与做结合、知与行结合。要“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组织全体党员结合持续深入地纠正“四风”、抓好不严不实问题整改,对自己思想、作风和工作进行再对照、再细化。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针对全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等不同对象,明确不同学习内容和要求。要“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用好日常教育途径、教育方式,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党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做到“两促进、两不误”。要紧密结合委厅重点工作和各部门工作实际,努力把学习教育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认真抓好与泸水县上江镇大练地村、新建村开展“机关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机关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活动,扎实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深化“跨越发展当先锋、机关党建走前头”主题实践活动。用学习教育的成效来保证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用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效来检验学习教育效果。

四是要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委厅党组成员和处级党员干部要学在前、做在前,严在经常、做在日常。委厅党员领导要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要深入工作联系的学校讲党课,深入所在支部讲党课。

五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委厅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平台及时推送学习资源,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及时宣传交流做法成效,营造学习教育良好氛围。

邹平、朱华山、廖晓珊、陶晴、杨共和、杨嘉华、郑毅、高翔等委厅领导出席会议。委厅机关各部处室及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云南首个职教改革发展试验区落户曲靖

《云南日报》消息 日前,我省首个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在曲靖市启动,将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力度、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4个方面率先探路。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9

重视矿山企业标准化的观念创新建立以市场牵引和技术推动为动力的标准化建设模

贯标是指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体系化建设不仅为规范企业管理,建立高效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便利,而且为企业构筑社会诚信机制,培育良好市场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矿山企业贯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矿山企业的管理标准,作业文件相对缺乏,不能覆盖质量、环保和安全管理的所有过程.造成矿山项目质量、安全和环境事故不断发生.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标准化建设。

2.标准化竞争意识不强。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把标准化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战略途径。一些企业安于现状,不愿意投入技术力量,增加检测手段,不能有效贯彻和实施标准.部分企业甚至还处于无标生产状态。

3.企业没有制定编制企业标准的规划。大多数企业忙于生产,没有在贯彻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同时.使企业制定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4.没有成立专职标准化管理部门。一些从事新兴产业的企业成立时间不长,由于人才竞争的压力较大,不能安排有效资源

来保证企业标准化的实施。没有建立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制定随意性较大。

5.标准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只重视产品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忽视与产品标准配套的其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标准修订周期长,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差,不适用市场需要。

6.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愿意投入必要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检测设备,迁就落后的技术和设备。不善于参照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企业的内控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较低。

二、如何有效实施矿山企业贯标活动

1.重视矿山企业标准化的观念创新。传统的标准化理念将标准化管理定位在“技术基础”和“管理手段”方面,其管理宗旨为“产品合格”。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企业标准化工作不可能成为构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甚至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改进与提高。

2、建立矿山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战略联盟。一方面,企业领导应把标准化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另一方面,矿山企业的研发部门应集中开发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把标准化建设作为研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研发工作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接轨。

3.建立以市场牵引和技术推动为动力的标准化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包括:第一.建立让顾客满意而不仅仅是使产品合格的标准化体系。第二,根据顾客的需求特性、竞争者的标准体系和国内外标准化法规及已颁布的相关标准来设计企业的应有标准体系。第三,检验企业标准化活动效果的尺度是顾客满意。

三、国有矿山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控制的实践

(一)大型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贯标工作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科学运作

首先,集团公司作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大企业集团,要实现国际化、市场化、公司化的近期目标,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才能解决市场准入和市场竞争的基础问题。其次,针对集团公司系统在工程质量、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要求全系统特别是总部通过强化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来解决。

(二)必须科学、客观地把握贯标的总体策划工作

1.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策划注意以不同层面的协调为切人点。大企业集团总部的特点是层次较多,需要分层面协调。如何从人员和组织上有效地切人策划贯标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保证集团公司贯标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抓住不同层面的协调为切入点,自上而下进行推进。

2.工作总体策划注意构筑以“三突出”为特点的系统运作方式。首先,是确定贯标运作的时间。我们的措施是在保证贯标质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环节,尽可能合理安排运作时间,缩短贯标周期。其次,是重点把握贯标过程的关键环节。我们对领导动

员、全员培训、专业培训、文件编制、接口运作、体系建立和实施内审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策划和认真组织实施。

(三)必须分层次、分重点的做好贯标的培训工作

1.全员培训注重各层次领导的培训成效。根据集团公司工作和人员的特点,经研究决定,采取短期分批集中进行、分层组织实施、外请专家与内部专家相结合授课的培训方式,培训重点是各单位、部门的领导。

2.专业培训注重年轻骨干的培养和锻炼。为适应集团公司人员结构和未来贯标工作的需要,针对集团公司贯标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经过反复研究,确立了以培养年轻骨干为重点的思路。

(四)必须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确定管理体系的设计方案

1.实施自下而上的系统调研。按照《贯标计划》的部署,为了全面了解、分析集团公司总部及相关单位的管理体系现状,研讨相应的完善措施,了解现存管理体系要求的差距,找准工作切入的方向,必须搞好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摸清情况,为贯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以标准要求为决策依据,科学地确定体系设计方案。从标准的要求上讲,集团必须满足以下三条基本要求:

(1)集团体系按标准要求应是一个实体运作体系。

(2)集团体系应具备一个相互协调统一的标准一致的质保能力。

标准推动产业发展 篇10

鲁昕指出,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编制职业教育院校标准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校建设水准的迫切需要, 是解决发展难点问题的重要措施, 要高度认识职业教育院校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鲁昕强调, 职业教育院校建设标准编制和课题研究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 充分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 立足国情, 放眼世界, 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定位和功能;要与职业教育院校 (园区) 建设案例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加强专家团队建设。下一阶段, 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 继续深化职业教育院校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 加强课题研究和标准编制工作的沟通协调,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院校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

会上, 学校建设标准国家研究中心的高职和中职两个建设标准编制组分别汇报了标准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职业教育院校 (园区) 建设”课题组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研究和工作进展情况, 大连市教育局汇报了大连职教园区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上一篇:LED散热系统下一篇:组织化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