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校七篇

2024-09-12

特色名校 篇1

一、摸清家底, 找出优势, 准确定位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凸显优势呢?校长要摸清自己的家底, 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因校制宜, 科学定位。多数学校都无法与老校、名校媲美, 我们就要善于运用“不对称战争”理论, 发现自己的优势, 本着“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理念, 将本校的优势打造成特色, 将亮点做靓, 以点带面, 就可以在短时间形成自己的品牌, 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描绘愿景, 凝聚情感, 宣扬形象

学校的“共同愿景”就是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 它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目标, 鼓舞着大家为之不懈奋斗。因此, 在描绘学校愿景时, 要广泛征求全体师生的意见, 使之成为大家共同的价值取向, 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 为特色学校的建设打好基础。

打造亮点, 提升形象, 还要有效地宣传学校形象。从宏观的办学理念到微观的班级文化建设, 都要进行系统设计, 编成《学校形象设计书》, 并通过学习解说、媒体报道、系列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 使之深入人心。山东胜利油田四小的“幸福教育”、杜郎口现象、綦江东溪中学的课改, 这些农村薄弱学校的成功改革, 与其成功的设计宣传不无关系。

三、落实理念, 狠抓管理, 深化拓展

打造特色学校不能急功近利,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 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内化积淀, 使之逐渐成形, 深入人心, 因此, 一定要抓好“落地”与“生根”, 也就是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从宏观转化为微观, 从概念描述转化为行动落实, 从轮廓演绎到细节管理, 在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 做好文章。

江苏省溧阳市后六中学, 提出了“规范科学, 求真务实, 低耗高效, 追求卓越”的管理宗旨和“常规抓好, 细节从严, 过程求实”的管理策略;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努力实现备课的精细化和学生学习的高效化, 创造了“讲学稿”教学模式。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势的发展, 以及领导班子的调整、教师学生的改变等, 学校特色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需校长审时度势, 不断调整发展策略, 在坚持中发展, 在发展中深化, 在深化中创新, 如此循环往复, 亮点才愈加鲜明, 特色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四、以文化人, 和谐发展, 提升幸福感

重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朱福荣说:“办教育就是办文化。”要打造学校品牌, 就必须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 一一落到实处, 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行走在山东昌乐二中的校园, 你能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生态化的校园, 诗意的空间, 随处可见的“新编”哲言, 无不诠释着昌乐二中的教育理念———把每个孩子的一生都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增强师生的归属感, 为师生搭建一个成长、发展的大舞台。正如杜威所说:“教育是天空,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由飞翔的鸟;校园是大海,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游动的鱼。”

特色名校 篇2

我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高奏以创新求改革, 以改革求发展, 以发展求特色, 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打造学校品牌, 提升学校品位, 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独占鳌头的办学理念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 我校一方面实施持续发展策略, 认真树立和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走“和调发展, 全面发展, 内涵发展”之路,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优化学校管理, 打造学校品牌, 提升学校品位, 创建特色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有恒有信, 无限精彩”;办学宗旨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名校,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文化主题是“诗书吟天地, 龙舞中华魂”;办学目标是“立足铜梁, 面向重庆, 辐射西部, 走向全国, 争创中华名校”, 坚持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彰显双语特色, 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平台, 立志培养具有多样能力、开阔胸襟、世界眼光的“国际人”。办学特色是打造双语教育品牌, 进行双语教育实验, 以英语学科优势为基础, 努力培育双语学科特色, 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拓展国际交流空间, 推进教育国际化。学校将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价值, 激发起学生生命行为的涌动, 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的发展。

二、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

我校坚持“以德育心、以德育人”的理念, 在德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常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 撑好一个支点, 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和课程育德工程, 全力促进育人。

德育显成效, 队伍是关键。各班完善了家长委员会, 充分发挥了班级博客、腾讯QQ的家校联系平台作用。大队部及各班队注重了少先队小干部的培养, 坚持每期通过学生自荐、演讲、投票产生班队委, 每学年改选大队委, 定期召开班队干部例会, 组织相关培训。学校成功举行了六届班主任工作论坛, 编辑发行了班主任工作论文集, 率先在全县建立了班主任师徒结对机制, 全校教师积极响应何校长提出的“教师首任制”德育, 各学科教师积极学习《重庆市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做到了内容在墙上, 实践在课堂, 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二) 树好一面旗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搞好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窗、校园网站、校报等宣传育人作用, 每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以“相亲相爱一家人”、“班级明星”、“班级格言”、“班主任寄语”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展示台, 特别是班级明星, 许多班坚持做到了每周或每两周评比一次, 学校布置展示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光荣榜”和“六一表彰”橱窗, 肯定了学生的成绩, 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 积极营造了“让墙壁说话、让空气出声”的育人氛围。学校的校报《龙乡雏鹰》的出版发行, 再现了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的风采。

(三) 抓好一条主线, 狠抓德育常规, 推行行动德育, 打造德育品牌。

继续利用升旗仪式、节日、纪念日、专题活动月、三面流动红旗评比、优秀集体个人评选、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建立值周中队制度等德育常规, 注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集中安排班队活动课, 保证了同年级班队更好地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习惯在行动中养成”系列活动, 二是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其中, 三年级联合中队到77128部队洛阳英雄连开展的“红领巾心向党·四好少年我争当”主题集会教育意义深远;组织学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同保‘国卫’”系列教育活动得到了县政府领导和县教委的充分肯定。学校各班组织开展的文明礼仪系列活动、“文明你我他·幸福铜梁人”等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强化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组织开展“快乐坚守·铸造坚强”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为学校300多名留守儿童送去了亲人般的关怀。学校各班还组建各类假日小队到社区、街道、单位、门市等地方募捐和开展卖报纸、学做零活等劳动体验活动筹集爱心基金,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能力, 还为贫困母亲、残疾人献出了爱心。

(四) 塑造一个亮点,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为学校赢得极佳的声誉。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的重大活动, 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圆满成功, 其中县一等奖征文篇数占据了全县一等奖总篇数的五分之四;“颂歌献给党”校园诗歌创作大赛成绩斐然, 获奖篇数占据了全县评奖总数的三分之二;在重庆市“中国精神颂”征文大赛上我校共有三位学生作品获一等奖 (全县共四位) ;参加重庆市“我心中的低碳生活”征文大赛, 我校共8名学生晋级决赛, 是全市晋级决赛学生最多的学校;在铜梁县第十五届中小学艺术节上, 我校选送的经典映画《小英雄雨来》、合唱《在灿烂阳光下》、学生舞蹈《大家都来ABC》、教师舞蹈《绒花》、部分学生现场书画作品等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铜梁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幸福铜梁行”暨“红领巾心向党”2011年六一主题集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我校学生为全县各级领导和全县部分留守儿童奉献了一台丰盛的文化大餐, 再一次向铜梁人民展示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教师舞蹈《绒花》在“永远跟党走”铜梁县万人红歌会上与国内知名歌唱家同台演出, 精彩无限, 影响深远, 得到了国家级艺术届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学生童俊杰、陈怡悠和雷燕老师在铜梁县读经典唱红歌大赛上夺得了一个第一名和两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先进集体”的荣誉牌上又一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

我校的办学特色是“双语教学”。近年来, 学校坚持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彰显英语特色, 搭建基础教育国际化平台, 立志培养具有多样能力、开阔胸襟、世界眼光的“国际人”。

(一) 优化环境, 创设氛围。

学校购置了一批电脑, 购买大量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英语图书, 订阅各种英语核心期刊、英文报纸和其他英语杂志等保证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学校建立起文化墙、橱窗、板报、墙报、校刊、校报、校园网、广播站、等英语文化宣传阵地, 在学校张贴英语特色建设的有关标语, 教学楼内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警句的牌匾, 把各办公室、教室和功能室的牌匾配上设计活泼、极具特色的英文版名称。餐厅里、操场上,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英语, 让整个校园文化充满英语气息。建立了校园英语广播, 利用中午短课时间通过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地道英语新闻、师生自编自播的英语节目、名著、名片精彩片断欣赏、英语科教片、动画片以及学生的优秀英语作品等。利用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营造英语学习的家庭氛围, 调动家长力量, 让家长协助检查学生每日英语、每周英语学习情况。利用铜梁报、铜梁电视台等校外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了我校浓厚的双语特色教育氛围。

(三) 加强培训, 优化队伍。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先后派出100多名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 走访10多所双语教学学校, 派出全校英语教师到北碚中山路双语实验小学跟班上课。请重庆市教科院、县教科所领导专家到校讲座、开专题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赛课、献课、讲座及网络培训。组织教师撰写经验论文、教学反思, 对教师提出明确的业务进修要求, 并定期考核评比。引进激励机制, 用各种方式及时奖励优秀教师。多渠道、多方面落实青年教师培养措施。通过近一年的努力, 学校双语教学教师队伍正在发展壮大起来。

(三) 改革教学, 提高质量。改革教学内容, 精选教材, 开发校本课程。我们选的重大版的英语教材, 学生小学毕业就能达到初二学生的英语水平。精选各年级的精读、泛读和听说辅助教材,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自编教材,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拓展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扩大他们的信息量。引进了外籍教师到学校任教, 成立英语“口语特训班”, 突出口语训练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为学生学习外语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除开展常规的课文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故事会比赛、英语诗歌朗诵、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外, 正在筹备“英语活动节”的大型活动。

(四) 重视教研, 科研兴教。

我校每期都要举行英语优质课竞赛。通过优质课的准备、授课、评议, 使教师的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让学生得到更大的收益。2011春期, 我们举行的“魅力英语”观摩活动, 邀请县内外兄弟学校到校观摩, 受到一致好评。英语教研组注重校本小课题的研究, 及时发现问题, 研究对策。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的有关课题研究, 探索英语特色教育的办学规律, 寻找英语特色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及时获得具体的帮助, 以科研促进发展。

四、独领风骚的历史跨越

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名校, 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促进了教师、学生、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 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一是我校教师参加赛课, 语文、数学、思品、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均获一等奖, 其中, 数学课和思想品德课还分别获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冲出铜梁、步入重庆、影响全国的目标;二是我校教师在市级、国家级的核心报刊上发表300多篇论文, 还有20多篇文章被中央教育科研所等单位精选于大型论文集之中, 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学苑出版社、长城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三是我校教师参加各级比赛, 获市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1000多人次。如教师参加重庆市教科院组织的“重庆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 共设一等奖15名, 共有97名电脑高手参加比赛,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 我校两名教师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 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并为我县教育夺得团体一等奖的第一名。在15个一等奖中, 只有我校取得了两个一等奖。几年来学校涌现出县级骨干教师30名, 市级骨干教师9名, 中学高级教师8名, 有15名教师先后被调入重庆市朝阳小学、人民小学、巴蜀小学、树人小学、珊瑚小学等名牌小学工作。

(二)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近几年,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评比, 每年, 学生参加县综合素质测查, 均获第一。学生参加市小能人比赛、电脑二维动画制作比赛均获一、二等奖。学生参加重庆市网页制作比赛获一、二、三等奖, 小制作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比赛, 2人获电子报刊类一等奖, 2人获电子报刊类二等奖, 3人获网页作品类二等奖, 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 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一, 受到教育部部长的高度称赞和亲切接见。无论获奖的数量及等级均居全国第一。学生参加全国第五届信息技术实践与创新大赛笔试140人获奖;学校代表重庆市参加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澳门大中华选拔赛, 喜获一等奖。学生参加参加重庆市艺术节文艺调演, 演出的《春》《巴川腰鼓》《美妙的小音符》荣获三个优秀节目奖;学生参加中国━日本少儿国际美术大赛:5人获银奖, 10人获铜奖, 8人获优秀奖;学生参加中国━新加坡国际美术大赛, 6人获金奖, 12人获银奖, 29人铜奖, 45人获优秀奖;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世纪星杯”少儿书画大赛, 共384人获奖, 其中, 21人获金奖, 38人获银奖, 105人获铜奖, 220人获优秀奖, 学校获特等组织奖。2009年, 我校男子篮球队参加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 (小学生) 篮球赛勇夺男子组第一名。

(三) 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艺术教育实验基地、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少年儿童计算机培训与等级考试基地、全国少年儿童“剑桥”英语培训与等级考试基地、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重庆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联合国教科文卫创新学习与实验学校……

(四) 促进了学校辐射作用的发挥。

立足壮族特色 打造文化名校 篇3

“和谐、先进的校园民族文化对小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个性和品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校校长滕开华说。三塘镇中心小学位于壮族人口占比82%的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近年来,该校以“传承壮族文化精华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为文化品牌建设方向,将“壮乡文化探究之旅”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依据学生的兴趣,打破年龄界限,开设了绣球、山歌、飞竹操、壮画图腾、芦笙等多个兴趣小组,逐渐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壮族风情路”。

巧手做绣球,人人传文化

“牛代表爸爸,羊代表妈妈,他们紧挨在一起,表示爸爸妈妈永远相依,永不分离。鸡代表我,猪代表弟弟,我们围在爸爸妈妈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该校学生王程琳这样介绍自己制作的绣球,她利用在绣球制作实践课上学到的知识,将一家四口人的生肖绣在球瓣上,制作出了这件令人称赞的工艺品。

绣球制作实践课是三塘镇中心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元老”课程。早在2008年,该校就成立了课题组,开展《壮族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在制作绣球等活动中感受壮族文化。从2009年起该校正式开设了绣球制作实践课,目前共有黄娟、蒙超英、李卫嫦三位指导老师。“学校将课程目标定位为让低龄段学生了解绣球的起源、发展、意义,让中龄段学生了解绣球的基本制作流程并制作球瓣,让高龄段学生学习绣球的基本制作流程并在制作上有所创造。”该校科研主任蒙超英向记者介绍道。

2010年暑假,蒙超英作为学校第一批学习做绣球的老师,有幸跟“中华巧女”黄肖琴学习。八十岁高龄的黄肖琴来到该校,从浆布、裁剪到拼接,为该校教师们完整展示了绣球的制作流程,并手把手指导教师制作绣球。黄肖琴的讲授让蒙超英对绣球的制作工艺“顿生崇敬之情”。课程结束后,蒙超英与黄肖琴互留联系方式,并与学校的其他几名老师一道奔赴黄肖琴的家乡靖西——“绣球之乡”,向黄肖琴学习手艺。

通过向黄肖琴等人学习,蒙超英等教师渐渐掌握了制作绣球的要领,并将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蒙超英等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学习制作绣球,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球瓣图案的制作上,鼓励他们绣上诗文、英文、壮文、寓言故事和卡通人物等。学生把对刺绣的喜爱倾注到绣球上,制作出了一个个精致的绣球。三(1)班的罗广孟是一个活泼的小男孩,他很喜欢制作绣球,一上课就精神抖擞,捻针穿线的技术毫不输给女生。六(2)班的王玖丹学了两年的绣球制作,她告诉记者:“在制作绣球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细心、耐心、恒心,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现在,每到节日庆典,该校便会把精心保存的学生优秀作品拿出来展示在特设的展示台上,既激励了学生,又弘扬了民族文化。“绣球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也让我们的学生更自信了。”蒙超英说。

平话山歌大声唱,学校飞出“小百灵”

“来呀来,唱支山歌开心欢,山歌好比开心果……”在该校每周五下午的山歌综合实践课上,该校学生都会放开歌喉,学习、演唱一首首纯朴热情的壮族山歌。

松柏坡是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唯一的汉族村落,全村以汉族平话为日常用语。松柏汉族平话二声部山歌是以南宁市单声部平话民歌为基础,受壮族双声部山歌的影响发展而成的多元文化成果。2010年11月,该校经上级批准挂牌成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柏汉族多声部平话山歌传承基地”。该校立足当地实际,大力开展山歌教学,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拥有80名成员的“僮娃”山歌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该校音乐教师滕艳是山歌组的负责人,她曾在2012年登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演出平话山歌剧目《阿妈的嫁衣》。学校开设山歌综合实践课后,她挑起教学的大梁,带领音乐组教师学习平话与平话山歌。“原先我不会说平话,教学生说平话、用平话唱山歌对我而言是一个考验。后来,我主动向我母亲及会说平话的老师和学生学习,这才慢慢走上了正轨。”滕艳笑着回忆当初学习平话山歌的历程。

为加深学生对平话山歌的了解,唱出动听的山歌,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滕艳等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走访等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壮汉融合的历史与文化。师生们实地采访了松柏坡的山歌歌手,深入了解平话山歌的发展历程,还邀请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系党支部书记覃乃军、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黄宪等人到校指导。

八十多岁的潘英雄是松柏平话山歌的“忠实粉丝”,她爱唱山歌,还热心参加山歌义教活动。多年来,她多次亲自到该校教学生唱山歌,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山歌奶奶”。她说:“我很高兴能教学生唱山歌,希望松柏平话山歌能世代相传。”

在音乐教师、“山歌奶奶”等人的教导和帮助下,该校学生演唱山歌的兴趣越来越浓,演唱水平一天天提高,“僮娃”山歌组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南宁市第八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银奖等荣誉称号7项次、南宁市第十三届中小学艺术节银奖、南宁市第二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决赛二等奖、南宁市兴宁区第二十届中小学艺术节金奖等。

荣登大舞台的“飞竹操”

“在综合实践课程里,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飞竹操’,这套在壮族铜鼓舞基础上结合广播体操改编而成的校本操,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农耕生活,蕴含着壮族历法、图腾崇拜、节日祭祀等多方面的文化。”说起该校的“飞竹操”,该校副校长韦琼珍一脸兴奋。

每周二、四上午的课间操时间,该校学生都会手持一根短竹筒,踏着音乐节拍从各班教室向操场聚拢,伴随着“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的激越节拍,迈开整齐协调的步伐,舞起朝气蓬勃的“飞竹操”。

2008年4月,该校成立了“壮族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课题小组,教师们根据三塘镇附近竹林丛生的地域资源,萌生了利用竹子“做文章”的想法。回顾“飞竹操”的创编历程,其中一位负责创编工作的教师罗雨燕感慨万分。她说:“创编初期,我们苦思冥想,几乎挠破了头皮,不断上网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2008年,听说骆越文化项目《骆越点兵舞》在广西师范学院彩排,我们还去现场观摩。”观摩回来后,罗雨燕等教师决定参照铜鼓舞进行二度创作,借鉴壮、瑶、苗三种铜鼓舞的一些动作元素,结合“操”的特点,以竹筒为道具进行“铜鼓操”的创编。期间,该校请兴宁区教育局原教研室主任党雪妮、原教研员余萍等人作指导,请民族舞蹈专家提意见,根据这些建议与意见进行创编,最终凝结成一套完整的校本操。

2009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该校负责校本操排练的教师把报名参演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抓紧排练,终于在“六一”联欢会上为全校师生和家长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随后,该校根据校本操所用道具为竹筒的实际,将“铜鼓操”更名为“飞竹操”。紧接着,师生们又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紧张排练。罗雨燕说:“有学生因为训练艰苦产生了畏难情绪,我们就通过讲故事来鼓励学生,例如讲述女排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故事等,最终坚定了学生的信念,磨砺了学生的意志。”

该校开展的综合实践课活动得到了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等几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南宁电视台还到该校拍摄了专题片。如今,“飞竹操”已成为该校特色办学的示范品牌,小小的竹筒敲出了富有韵律的节奏,敲出了学生对壮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敲出了一所乡镇小学的独特风采。

如今,该校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突出的成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践课题先进课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国先进实验单位”“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进学校示范校”“南宁市青少年爱科学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等称号。滕开华校长对记者说:“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更自信、更勇敢、纪律性更强,而教师也在民族文化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创造与争取更多机会,将本地的民族文化推广出去!”

(责编 秦越霞)

学习名校特色教育经验 篇4

——赴京津鲁三地教育参观考察报告

莱州市土山中学 孙万刚

近日,莱州市组织部分学校校长赴京津鲁三地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考察组通过听取经验介绍、实地参观、相互交流等形式,先后参观考察了诸城市龙源学校,寿光市新世纪学校,天津市第十四中学、昆纬路第一小学,北京市十一学校、第四中学和第二实验小学七所学校,重点就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考察学习,并听取了《‚新学校‛关键词解读》的专题讲座。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进一步认清了与先进地区、先进学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其中诸城市龙源学校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说,这次京津鲁考察的名校办学水平之高,校长们教育理念之先进,我们的收获之大都是空前的。下面就这次考察活动的所见所闻谈几点感受和思考。

一、以校长的人格魅力引领学校的品质建设。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校长的人格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人格魅力的提升与学校的品质建设息息相关。好的校长,应懂得:深思熟虑,用知人善用的才能管理人;公道正派,靠无私无畏的品质感染人;心胸坦荡,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厚待人;以身作则,凭扎实过硬的作风信服人;善达人意,用坦诚亲切的情感亲和人。在这方面,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她是一位极具魅力的领导者,她以自己‘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思想,还有那‘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的做人原则,带出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一支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在实验二小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这——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心中的李烈校长。在教师们眼里,李烈校长除了有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领导艺术,还有让教师们景仰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之外聊天娱乐时,感觉她是朋友;遇到困难找她倾诉时,感觉她是家长;研究教学时,感觉她是严师!‛ 她说:我做校长,不是要‚管‛教师,而是要为教师成长服务,要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因为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这是李烈校长的做人原则,将大爱融入教育,这是李校长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的和谐发展。

管理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办学思想和管理理念是否先进。从管理的角度上讲,人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关键,办学条件再好,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全体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求实奋进、拚搏创新,办学水平肯定上不去。

管理从尊重开始,这是龙源学校一直倡导的情感管理信条,全员育人导师制,全方位、亲情化的教育服务,用爱心和智慧呵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诸城龙源学校倡导‚以人为本,德法兼治‛的和谐教育理念。龙源学校的前任校长孙立平说:教育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个体。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学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全体教师人人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师生们在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基础上,以赏识、接纳、包容、训练、管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来营造一种整体和谐、温馨的氛围。学校倡导‚亲子教育‛,把当好学生的‚父母、导师、朋友‛作为教师的行为准则,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 和名校相比,我们土山中学这几年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学校确立了‚立校为公,质量立校;执教为民,精诚执教‛的办学宗旨,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自主合作,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始终把‚讲正气,求和谐‛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的思想精髓,形成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员学生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优良风气。学校每年对入学新生进行军训,学生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崇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进行全面的学校管理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实验能力、知识水平、合作精神、世界观都有显著发展和提高,有力的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领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 寿光世纪学校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名校,它的发展得益于‚教师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个性张扬、师生把学校当成生活的乐园‛,通过这三种方式,学校在不断提升着育人质量和品位,也使寿光世纪学校成为‚最能代表寿光骄傲的品牌学校‛。

请进名师,更新教师理念。世纪学校始终坚持教师第一的思想,实施‚请进来‛战略,朱永新、李金初、任小艾、李镇西、窦桂梅、余映潮、魏书生等几十位名家大师,先后都到学校讲学。他们的前沿理论和敬业好学精神熏陶、感染着老师。几年下来,学校‚富脑工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走出去,提高教师素质。为建设高效课堂模式,学校组织大批教师到北京十一学校、上海建平中学等名校考察。通过学习,将先进经验与学校实际结合,逐步探索出富有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教学互动力度和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龙源学校践行的是‚有教无类,出类拔萃,面向全体,尊重个体‛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心,经过反复探索,构建了具有龙源学校个性特色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表现为:由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型教学,由教师‚教‛为主变为学生‚学‛为主,教学由‚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此基础上,龙源学校又提出了‚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课堂教学‚两导‛模式,以此为依托打造龙源独有的高效课堂。在参观考察期间,我们亲身体验了龙源的高效课堂氛围。龙源的‚以评导学、以点导讲‛模式,简称为‚两导‛模式或‚2455‛模式。综合而论,可以讲该模式的内涵作如下界定:二点四字五原则五步骤。

二点即两个基本点。一是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二是解决学生知识落实问题。或者说,一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二是保证课堂高效。

四字即四个关键字。评、学、点、讲。

五原则即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尽量减少讲课时间的原则。二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的原则。三是增加学生动笔时间的原则。四是立即落实、反复落实的原则。五是科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

五步骤即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一是巩固旧知识:作业点评、预习展示、预备知识回忆等。二是学习新知识: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三是落实新知识:记忆、练习、学生讲解、教师点拨等。三是检测新知识:堂堂清。五是延伸学习指导:布置作业、公布下节学习内容等。

‚两导‛模式的研究,提升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走进龙源,你就会感受到这浓浓的课改氛围,深受启发和启迪。

我校自2008年以来,积极推行 ‚教师导学,小组合作‛的新课堂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落后教学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成绩,保证了教学质量。今年,针对前一阶段探索研究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我校新课堂模式做出了修订与完善,把课堂分三个基本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并制定了各模块具体的操作流程。现在,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我校的重点工作,或者说是特色工作。课堂改革已成为土山中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校教师正享受着课改带来的喜悦。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了,积极性高了,坐在一起就讨论怎样上课,怎样管理学生,怎样改革;学生的面貌焕然一新,感到学习有滋味了,课堂有意思了,自己能主宰课堂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辍学率降低了;课堂教学改革也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赞赏,学生家长说:现在的学生星期天轻松了,但学习劲头比以前足了,老师比以前忙了,等等。

特色名校 篇5

关键词:双师,技能型特色名校,会计专业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国家示范院校、骨干院校以及技能名校的评建,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努力将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引向深入。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对人才培养的成败意义重大。本文从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出发, 探讨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

1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随之取得诸多成果,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 双师型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就会计专业而言, 包括以下方面:

(1)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规范统一。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等诸多文件中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但却对"双师"的内涵缺乏详尽的解释或量化的指标, 这直接导致双师的认定多为院校行为, 不规范统一, 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双师采取"双证书"法, 即需取得教师资格和会计师 (或注册会计师) 资格;有的院校则采取"双能力"法, 即要能胜任理论教学, 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还有采取"双证书"和"双能力"并重的"双融合"型, 即既需要有"双证书", 也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出要求。

(2) 会计专业多为"应试型"双师。目前, 由于企业骨干薪资待遇相对学校优厚, 从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较为困难, 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还是来源于各高校毕业生。虽然有的毕业生具有短期会计实习实践经历, 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必须经过院校的再培养才能胜任实践教学。然而, 囿于高职繁重的教学压力和学校双师任务指标, 许多青年教师盲目通过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应付双师任务, 但这种"应试型"双师往往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实践锻炼效果不理想。目前, 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仍然以"走出去"为主要策略, 主要模式有:一是继续教育模式, 一方面将实践能力相对弱的教师输送到示范院校甚至国外参加职业教育相关培训,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如参加各种国陪、省培项目, 另一方面将理论水平欠缺的教师选派到相关专业的名校或国外深造, 学习专业理论,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如各种访学项目、在职攻读学位等;二是产学研合作模式, 依托学院的产学研平台, 对社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 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如参加各种横向课题研究;三是企业顶岗实践模式, 教师以脱产、半脱产的形式, 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 提高实践能力。但是, 会计专业的社科性决定了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劣势, 很多企业对研究认识不足, 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而职业的特殊性又使得企业不愿过多透露财务信息, 教师只能接触简单的业务内容, 短期培训和挂职效果不甚理想。

(4) 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科学规划。尽管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的共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是,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只有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没有3-5年甚至更为长远的科学规划, 从而导致双师型教师培养停留在低层次, 没有上升为教育教学发展的战略高度。

2 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

当前, 我国高职教育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建设重点,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引导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其中,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主导化"教学改革既是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热点, 又是技能名校建设的主要改革内容。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职业岗位调研基础上, 制定了"课岗融合、虚实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了课程体系, 对核心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改造, 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双证", 而且还应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

(1)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 即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丧失了基本素质则失去了教师的本分。根据《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 教师必须承担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教学质量测评达到合格要求。

(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特性素质, 即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指导能力, 能够胜任实践教学的需要, 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 双师素质教师每年至少组织或全程参与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活动一项或全程指导学生专业社团活动一项;每年密切联系一家以上的企业或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在企业兼职等。

(3)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 即可以依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围绕工作任务和过程进行课程改革, 并进一步序化教学情境, 从而能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能力。《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 双师素质教师每年至少参与或主持校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或在教学改革项目中承担一定的工作并取得实效。

(4)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即能够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或技术研发推广, 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力量。《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 双师素质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项社会服务工作或至少承担一项横向研究课题或在企业兼职2个月以上。

总之,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 双师型教师的现实选择应是"双证书的多能力型", 既要有资格认证方面的要求, 还应通过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对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

3 技能型特色名校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途径与实践

教师队伍的质量, 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得好与坏, 将从根本上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各高职院校的迫切任务。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 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基础上, 深入研究探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一) 制定科学的双师队伍建设规划

为了保证双师队伍建设效果和师资培养的可持续性, 各高职院校必须顶层设计、长远规划, 对师资培养建设科学设计。各教学系部则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制定本部门的双师建设规划和目标, 做到"一年一计划, 三年一规划"。为此, 会计专业根据技能名校建设要求,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 制定了详细的双师培养计划和三年建设规划, 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方面强化双师培养要求, 并进一步细化为建设任务书, 按任务确定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 按项目指派责任人员。

(二) 建立以人为本的双师培养体系

(1) 建设教师成长工程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 提升内涵实力, 学院出台了《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施教师成长工程建设指导意见》, 遵循教师发展规律, 以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 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见习期、适应期 (助教) 、成长期 (讲师) 、成熟期 (副教授) 和再提高期 (教授) 五个阶段, 以课堂、科研、生产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着陆点, 明确各阶段教师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以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以制度落实各项任务的质量评价, 并通过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历程。

(2) 搭建教师成长锻炼平台

根据院校实际认真分析双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正视制约双师队伍建设的不利因素, 努力搭建双师成长平台。为此, 学院制定了《关于教师进修培训等暂行规定》, 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的政策导向,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更新观念, 树立终身教育意识, 规范教师进修培训管理。

(1) 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增加业务知识储备。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学习, 考取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并根据证书级别或含金量进行物质奖励;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 如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培训、国际合作培养计划项目的培训、专业发展提升培训等, 学费及住宿费由学院全额负担, 差旅费等其他费用按标准执行。近3年, 会计专业每年至少选派1人到高校访问进修, 每年至少选派5人参加国陪、省培等各种项目, "双证书"比例也逐步提高至90%。

(2)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增强实践教学能力。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不小于六个月的企业顶岗实践时间;无实践经验的新教师, 进校三年内, 在企业顶岗实践时间不小于一年;学院寒暑假期间, 专业教师由系部自行安排不小于一个月的顶岗实践时间。同时, 为了保证实践效果, 会计专业每年至少安排1人脱产实践4个月以上。

(3) 重视教师团队建设, 发挥团队带动作用。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会计专业坚持发扬"传、帮、带"传统, 并根据专业特长组建会计教学团队, 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 带动青年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要求。2012年会计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三) 构筑科学可行的质量保障体系

(1) 制定考核标准, 强化考核监控。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提高双师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考核, 制定了《专业带头人培养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办法》, 详细规定了考核标准, 客观、科学评价教师师德和工作业绩, 尤其加大了教师参加企业工作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奖评优、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依据。

(2) 调整收入分配, 完善激励措施。加大岗位职责考核的同时, 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 调动教师实践锻炼、参与教改项目的积极性。如根据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师实践进修管理办法》规定, 经批准参加脱产实践进修的教师, 实践进修期间岗位工资按照教师的平均工作量乘以0.8的系数计算, 报销相关路费;取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者, 学院给于一定奖励;在职称评聘时, 同等条件下有实践进修经历者优先。

(3) 深化校企合作, 保证培养效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方向, 也是"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鉴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 只有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途径, 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才能保证实践锻炼的效果。会计专业依托粮食职教集团, 以企业需求为突破口, 根据行业特点积极发挥专业优势, 急企业之所急, 通过社会服务寻求深度合作契机, 目前已与几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威海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例, 一方面会计专业教师不仅帮助其建立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且量身制定纳税筹划方案, 年节余资金达几十万元, 另一方面公司年均接收毕业生10人, 先后投入20多万捐助贫困学生、奖助教科研项目, 并定期开展校企联谊活动, 接纳教师实践锻炼, 良好的校企互动有效保证了双师培养效果。

4 结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各高校必须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有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建立以人为本的双师培养体系, 构筑科学可行的质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清.基于三维管理理论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J].教育与职业, 2014 (4) :78-80.

[2]张惠芳祝频.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探析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 2014 (2) :23-24.

特色名校 篇6

【摘要】根据应用型特色名校课程建设要求,对《植物逆境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目前成效显著,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  植物逆境生理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47,XJG2013089)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9-01

《植物逆境生理》是研究恶劣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它们的抗御能力及反馈机理的学科[1]。该课程不仅传授学生关于植物生长中逆境产生原因、植物抗逆生理机理等基本理论知识,更注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贯穿、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农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农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2],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故在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3]背景下,开展《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非常必要。

一、《植物逆境生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就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不断增多,课时偏少。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学科间交叉渗透不断增强,《植物逆境生理》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不断增多,但该课程传统教学课时偏少,这增加了教学难度,若不进行相关教学模式改革,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应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传统的《植物逆境生理》教学中理论教学偏重,知识应用教学环节薄弱。主要体现在课程配套实验学时较少,同时受实验教学条件限制,实验内容多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创新能力未能得到较好锻炼,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并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三是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改革,应用实践教材缺乏。传统教学方法中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如:知识传授效率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等。特别是应用实践教材缺乏,不利于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培养。故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编写课程相关应用实践教材,对提升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围绕《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应用型特色名校《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1.确定实施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该门课程改革的实施内容和总体目标是以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为突破口,编写配套讲义,设计《植物逆境生理》多媒体课件等并上传至我校教学网络平台共享,构建并实践以提升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与水平为目标的多媒体同步教学、案例分析、网络自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实验实践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手段多样,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从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拓宽专业面,立足学科发展最前沿,不断补充、精选授课内容,以传授科学思维方法为重,为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即修订原有教学大纲,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生理最新研究动态、现代逆境栽培育种理论及技术等作为即时和主讲内容,同时将与农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植物科学、生物科学、种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植物逆境生理》教学内容中。采取静态+动态内容、通用+即时内容、经典+学科前沿内容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下,了解更多现代植物逆境生理最新研究进展。

三、认真实践教学改革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路线是通过补充、精选授课内容、编写配套讲义,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逐步向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首先,优化了课程内容,增加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山东盐碱地分布较多,而干旱和盐胁迫常常同时发生,增加了干旱和盐胁迫共同存在下植物生理生态效应。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实验实践部分由验证式实验已转为设计式实验,注重逆境调控,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拓宽了实验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授课对象专业特点,编写适用讲义,录制视频课件,精讲课程内容;最后,在课堂讲授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并运用了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快速掌握本门课程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過对《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前成效初显。

参考文献:

[1]赵福庚主编.《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江绪文,李贺勤.种科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0-21.

[3]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内部发行)[Z].青岛农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贺勤(1981-),女,安徽阜阳人,讲师,博士,从事农学教育研究。

特色名校 篇7

——2014民办学校年检汇报材料

唐县六一小学 二0一五年四月

突出办学特色 深化教学改革 争创市级名校

唐县六一小学2014民办学校年检汇报材料

唐县六一小学是由唐县教育局批准、保定市教育局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寄宿制学校。本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坚持办学“三特色”,坚持“四育人”。秉承“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个儿童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继续不断深化“快乐课堂”教学改革,丰富“书香校园”建设内涵,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德育活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使“唐县六一小学”这一民办教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得到社会认可,在争创市级名校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面就学校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请多提宝贵意见。

一、基本情况

学校始建于2002年,原处县城东环南路,办学条件简陋,占地面积狭小。2011年8月六一小学喜迁新校区,现占地面积115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超亿元。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宜人、文化氛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施一流,是一所高标准、高品位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

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35名,本科学历的教师45名,专科学历的教师65名,中师学历教师25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在校生2600余人,有教学班52个。

教学成绩连续12年稳居全县前列,多次被教育局授予“县调研考试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小学调研考

试质量先进单位” “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荣获“保定市绿色学校” “青年文明号”“保定市优秀少先大队”等称号。

二、本主要成绩和主要做法

(一)主要成绩:

1、投资300多万元,创建全县第一个标准塑胶运动场。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休闲和运动场所。投资500多万元扩大校园占地面积,增加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2、两项课题研究顺利开题。《唐县六一小学“快乐课堂”构建研究》课题被确定为保定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并顺利开题。快乐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思想教育策略研究》课题被批准为河北省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并顺利开题。六一小学在科研兴校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3、课改工作进展顺利,被教育局批准为唐县第二届课改实验校,促进了学校“快乐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利用“五课一赛”规范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4、成功承办2014年唐县中学生篮球赛、小学语文“国培”河北省送培到县项目、唐县中考体育测试点等,印证我校综合实力,六一小学的社会影响力正进一步显现,六一小学这一民办教育品牌正在不断做大做强。

5、特色教学添新枝:与舞蹈学校实现联合办学;吸纳唐县民间书法家刘成家执教六一,并开办书法教学特色班;音乐体育教学实现目标管理,学生全员参加特长学习,达到每个学生都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3

目标。

5、进一步完善“书香校园”建设特色,楼梯文化——唐诗宋 词系列、名言警句系列、立志誓言系列、阳光学习系列等“百梯”文化为书香校园又添新彩;“百树”知识集锦系列,使校园书香气息更加浓郁。

7、素质教育结硕果:暑假中6名同学代表唐县参加保定市小学生拼讲习写比赛;刘金蝉等5名同学在县经典诵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贾怡婷等6名同学荣获县课本据比赛一等奖;我校乒乓球代表队在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男女团体、男子团体、男子单打、三项冠军和男子单打季军;6名同学获县六星追梦少年荣誉称号;10月份成功完成教育局指定的全县中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团体操表演任务;杨伟静老师获全县教师诵读比赛一等奖;刘凤芝等8位教师获小考单科优胜奖,郝晶老师在唐县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中获小学组第一名并将代表唐县参加保定市班主任基本功素质大赛。六一小学集体被县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

(二)主要做法

1、大力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完成标准全塑胶运动场建设。本学期初全塑胶标准运动场工程启动,至学期末顺利完工,运动场内设有GPU篮球场、人工草坪足球场、全塑胶环形跑道、容纳3000人的大型看台等。运动场的建成,填补了全县无塑胶运动场空白,为全县举办大型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5月23日——28日我校成功承办了2014年唐县中学生蓝球比赛,张显了六一小学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综

合能力。运动场的建成还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休闲和运动场所。投资500多万元扩大校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使校园布局更加合理。

2、以课改实验校申报为契机,深化“快乐课堂”教学改革;以“五课一赛”为抓手严格教学日常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良性发展。自2013年我校启动“快乐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校务会始终坚持一手抓思想,一手抓教学的方针。每周例会都从正面引导,大力宣传课堂改革,同时在工资改革中予以倾斜,倾向课改的教学奖励工资由去年的100元增至今年的200元,以坚定全校教师的课改信心和勇气。在教学管理上学校又先后出台的《六一小学教师课堂评价标准》、《六一小学主辅备课制度》、《六一小学教案三板块要求》具体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今年11月,教育局开展第二届课改实验学校申报,我校积极响应,认真开展了课改实验校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对课堂改革向全体教师做了要求,全体教师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我校的“快乐课堂”改革之中。学校还通过开展“五课”即: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走廊巡视课、过关课,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今年11月我校承办了河北省农村中小学送培到县国家培训项目,我校全体教师适时参加了学习。“国培”结束后又举行了 “国培提升汇报课比赛”,多途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形成了以李佳颖、张献红、李苗娟、臧世欧、崔凤仙、赵玉茹、朱伟宁、刘凤芝、杨伟静、赵影、石倩颖、董得为课改带头人的课改先锋团队,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各科教学中大力课改,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3、解放学生时间和天性,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减少学生课业负担,是我校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规定除语数英外,其它各科不留课外作业,当堂问题当堂解决。语数当天作业不超过(30)分钟,英语当天作业不超过(25)分钟。提倡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在校自习时间成为学生自由阅读时间或自由学习时间,图书室全天对师生开放。教务处每天巡视课堂,每周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对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对怎样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说”起来,“动”起来,思考起来,辩论起来,作为对教师评价的另一重要指标。评价标准的变化促使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教学思想的转化。在特色教学方面我校与动之美舞蹈学校实现了联合办学,由学生自愿报名,动之美舞蹈学校教师借用我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流动教学,每天开展专业舞蹈训练。学生学习兴趣浓,家长满意率高。今年9月我校还吸纳了唐县民间书法家刘成家到校从事书法教学,开办软笔书法特长班,开辟了传统国学的新天地。元旦前夕刘成家老师还成功组织了六一小学“书写经典、传承文明”庆元旦书法展。刘成家老师个人书法展即将在县文化馆择日开展。我们还与全体音体教师签定特色教学目标责任书,开辟了葫芦丝、口风琴、集体舞等特色课堂,每个音乐、体育教师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开展了特色教学,最终实现了班班有拿手节目,个个有自己“绝活”的目标。在今年的“庆元旦迎新年文艺晚会”上学生们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人事的高度评价。

4、注重教师培训,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上半年我校派出20

多名教师到邢台威县人才学校学习交流三天。2名校长到衡水二中学习参观。暑假开学前一周是我校的教师“暑期集体充电周”。今年的培训中对新教师做了关于教师基本业务素养的2天专题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3天职业道德培训。培训中学习和解读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六一小学师德工作要求》《六一小学常规制度》《六一小学教师一日工作要求》《六一小学生活教师一日工作规范》等。11月份利用“国培”小语送培到县有利时机,所有语文教师参加了全程培训,其他教师也适时听取了相关专家讲座,从而提升了教师综合能力。12月张校长又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做了《做一名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专题讲座。12月学校还派2名教师参加保定市了品社课堂教学专业培训,派出3名教师参加了保定市小学语文年会。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手把手的教,心贴心地学。今年3、4月份,我校领导干部还到山东即墨28中、衡水信都学校学习参观。一项项培训活动为教师不断营造了学习机会,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才干。

5、抓实常规德育,以活动促发展

每学期的第一大周是我校的纪律强化周。以《六一小学学生管理制度》《六一小学学生日常常规要求》及《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规则意识、守纪观念、规范行为。日常坚持开展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课前一支歌、周日舞台展示,使学生在常规活动中促进思想上进,能力提升,审美进步。上半年我们开展了,学雷锋活动月、敬老爱老月、环境教育月

安全教育月活动。下半年我们开展了教师节献礼——尊师重教主题墙评比;关爱老人——福康老年公寓慰问活动;国防教育周——国防知识手抄报展;学校经典诵读比赛;高年级课本剧表演赛;古诗词背听写比赛;庆元旦书法展等活动。元旦过后是学校“秩序强化月”,通过一个月的纪律、卫生、秩序整治达到学期工作善始善终的目的,同时为下工作开展做好准备。

6、安全管理常抓不懈。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坚决落实全员一岗双责制度。每天一名学校领导8名教师和30多名安全员课间在学校各个区域值班巡视,确保学生一旦有事教师在身边,一旦有危险活动教师能及时制止,一旦有安全事故有责任人承担,一旦有不文明行为有人来劝阻。作为3000人的寄宿制学校每次休假学校都坚持做好不乘三无车宣传工作,还结合警校共建的民警值勤、宣传。学期中开展了“三防演练”(防震、防火、防停电),通过演练师生们掌握了逃生知识和技巧,熟悉了逃生路线、清楚了停电发生时应对的方法,使全体师生练在平时,用在一时。同时结合教育局开展的“明厨亮灶”工作要求对食堂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完成了明厨亮灶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入网络工作正在进行中。

7、“书香校园”建设。本学期,书香校园建设的主要工作是丰富楼梯文化,实现“百梯”。我们分四个区域进行:启智楼为1-4年级,我们在楼梯上张贴了唐诗宋词系列名句,使学生在行走间感悟中华文化的美韵。在博学楼西楼梯张贴名言警句系列,使5年级同学感 8

悟人生、感知现在。在博学楼中楼梯张贴阳光学习系列文化“百梯”文化为书香校园又添新彩;我们还发动师生广泛收集校园植物知识,形成“百树”知识系列集锦,悬挂于各种植物上,供师生学习,增长见识,在校园感悟植物世界的奥妙。现在的六一校园已形成“百花”“百树”“百墙”“百梯”系列,校园书香气息更加浓郁。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课改虽已启动,但部分教师课改意识还不是很强,思想有局限性,步子不大,存在观望态度。

2、教师数量还不足,新聘教师专业不对口中,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自学,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3、音体特色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进一步规范。特色教学应扩大到美术及书法范围。

4、学生体检等一些细节工作需进一步完善。

唐县六一小学

上一篇:高分子絮凝剂下一篇: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