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山下乡”十篇

2024-09-12

新“上山下乡” 篇1

对大学生“上山下乡”去当村官, 现行政策是“一村一人”, 其实“一村两人”、文理结合更为合理。大学生所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即文科类和理科类。文科类学生可以担起现代化下乡、教育文化下乡、法律下乡、管理理念下乡、民主政治下乡、经济理念下乡等担子。理科类学生可以担起科技下乡、机械化下乡、环保下乡、卫生下乡等任务。

现代化下乡和教育文化下乡, 指的是文字基础较好、现代化办公能力相对较强的文科大学生能承担农村基层大量的日常事务的处理, 积极改进传统的工作方式, 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工具, 推动当地的办公现代化, 提升工作效率。法律下乡不仅指法律知识, 更重要的是法律理念的传播。人们通常认为:现代农村是依靠习俗和传统来调节纠纷的熟人社会。但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是城镇, 而城镇里生活的人依靠契约和法律调节相互关系。所以与其等待, 还不如趁早做好转型的准备。管理理念下乡, 带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 能给农村的发展带来新气象、新面貌。民主始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农村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民主在农村生根发芽, 人才条件不可少。

理科类学生特别是以农科大学的学生为主, 可以给农村带来实用性较强知识和人才。科技下乡, 特别是科技人才下乡, 能给农村带去科技知识和新技术, 比如大棚技术、无土栽培、绿色环保蔬等, 缩小城乡间的技术和信息鸿沟。机械化下乡, 农村生产力现代化的需要, 机械化是提高生产力的最佳选择。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因此环保下乡也相当必要。卫生下乡, 主要是对农村中的不良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矫正。

这场新“上山下乡”运动, 不但需要有新的思维, 更需要一系列制度来保障。首先, 财政保障是前提。保障工资需求和福利待遇, 只有解除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才能对大学生, 特别是优秀大学生具有吸引力。其次, 完善机制是保障。给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顺畅流动的渠道, 使大学生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走得顺。如在规定工作年限期满后, 可“搭直通车”进入公务员队伍, 让大学生看到好的前景, 坚定走此道路的决心。再次, 恰当的时间是关键。现行规定的两年时间太短, 对村庄的发展、大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不利。第一年大学生了解基本情况, 第二年才开始摸索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刚形成一定的想法却要离开村庄了, 完全没有发挥大学生作为人才应有的效用。大学生任村官起码应干满一届, 时间以4~6年为宜。这样才能给大学生发挥自身才干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能否留得住大学生, 是政府作为与不作为的问题。再次, 信贷政策应该予以恰当支持, 为此类大学生出台信贷优惠政策, 大学生才不会因手中无钱而“望钱兴叹”。最后, 形成一种人才接班培养的保障机制, 使得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建设不仅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暂时性的手段, 更是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措施。严把村官选拔环节, 选拔出具有真才实学和适合在农村创业的人才, 才能发展乡村经济、推进乡村民主与乡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针对当前大学专业设置不对口和大学生到农村后适应能力不强的现实, 大学可以考虑设立村官对口的专业, 比如农业大学可以设立农药、种子、化肥无土栽培技术培养专业等, 农业机械化专业, 经贸管理类院校可以设立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等专业、现代管理专业、特色财会专业, 政法类院校可以设立专门针对农民土地纠纷、山林水库等实用性较强的法律对口专业、乡村民主政治专业。

新“上山下乡”运动的大学生, 最好是先到城乡结合部地带的村庄去任村官。因为这类地区条件参差不齐, 情况较为复杂, 涉及到村庄内部的“三农”问题, 同时也涉及到城市化的问题, 土地纠纷和城市征地问题。人口流动性较大, 村民的市场化意识较强, 很多先进的理念深入人心, 村民易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等。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仍有许多大学生不愿去担任村官, 或部分大学生仅仅将此作为“跳板”。这不是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的问题, 而是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结果。随着国家关于大学生村官制度、措施和政策的不断完善, 大学生“上山下乡”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到那时,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才不会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新“上山下乡” 篇2

一、乡镇图书馆、档案馆共建的重要性分析

1. 资源共享, 节约成本。

乡镇图书馆以及档案馆要想形成共建, 首要做的就是要建立起共同的数据库或是资料库。我们知道, 自建资料库或是数据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于乡镇财政而言, 这显然是一项份额较大的“工程”, 而且还需要进行长期地维护。作为乡镇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两翼”———图书及档案相互协作以及共同建设共有的信息库或是数据库, 这就能够形成资源共享, 节约成本, 笔者认为, 具体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便于实现乡镇文献及参考资料进行交流、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优势互补, 能够为生活在乡镇的人们查阅资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而且对于档案的统一管理以及查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乡镇图书馆—档案馆共建还能节约相关的信息化软件, 如硬件和软件, 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能够更好地为乡镇各个企业、学校的技术研发及教学服务; (3) 随着网络技术广泛地运用于乡镇图书馆—档案馆共建过程之中, 网络技术可以将图书资源以及档案资源共同地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交互, 互相链接, 实时地发布资源利用及共享, 从而为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及促进作用, 为二者的共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图书、档案联合起来, 建立共同的计算机网络。积极加强馆藏文献的电子化和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实现信息数字化, 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实现网络化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全方位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当前时期下,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对各类型的信息进行获取, 从而能够得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价值高的信息源。依托现代网络技术, 读者不仅能够很轻易地查询到档案资料信息, 而且还能够随时地在家里或是办公室等地点进行档案信息的搜索以及查询等。这就不仅需要能够对原始的档案资料加以科学、合理地应用, 又要能够对系统的理论依据、参考资料以及数据资料等方面加以最佳的利用。而且, 图书以及档案工作的具体的服务对象以及目标非常相似或是相同, 二者的工作性质均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即主要表现在专业性, 又表现在服务性。在宏观方面, 主要目标是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文献信息方面的保障;在微观方面, 又可以根据读者个性的差异或者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提供各类的服务。无论是在宏观方面还是在微观方面, 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 即二者均是为了对档案及图书信息进行存储、开发以及利用等, 以不断实现信息的价值, 从而最大程度上对用户的不同层次的方位的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给予充分地满足, 而读者的这种信息需求反过来也会促进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实现。

3. 积累经验, 为真正的乡镇图书馆—档案馆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图书和档案方面的理论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和成熟, 然而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之上, 对于实践的指导和研究却是一片空白。乡镇档案馆及图书馆这两个部门共同合作对数据库进行构建。这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体系, 从而为档案及图书的一体化坚实积累丰富的经验, 通过合作共建的实践, 完善和健全图书及档案一体化理论等知识体系的探索及研究, 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指导一体化实践。与此同时, 乡镇图书馆以及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数据库坚实等的过程中, 主要对档案以及图书各个系统的独立性以及二者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制定并应用涉及馆藏信息资源的形成、整理、保管、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方面的处理方法、规范和标准等, 为一体化做好准备。

二、影响一体化管理的因素及基本条件分析

1. 影响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因素。

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虽然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但是二者真正实现一体化管理还需要许多工作要做。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速, 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而且在很多基层如乡镇还将图书及档案相关的理论付诸实践过程之中, 但是在讲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时往往会存在着各种问题, 那么这就使得二者的融合的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因此一体化尚未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笔者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 当前影响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 管理体制的束缚。在乡镇, 图书与档案管理机构历来分立, 互不统属, 由此形成了档案、图书机构各自独立、封闭、纵向的隶属、指导关系, 基本上无横向联系。 (2) 二者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设置不统一。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 使得乡镇的档案与图书一体化管理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在图书以及档案整理的方法和原则、分类标准、标注以及著录等方面均存在着不一致性, 那么这就会使得二者混合存取以及协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分析。

乡镇图书及档案内在因素是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乡镇图书以及档案在组织方法、检索技术以及加工处理等方面均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因此, 这些内在的因素也就成为了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乡镇图书以及档案有着本质属性, 均是由一定的物质载体对信息资料进行存储和传递, 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乡镇图书及档案有其各自的特征和优点, 图书突出的是它的系统性功能, 而档案图书的是它的本源性, 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性。正因为图书、档案有许多共同之处, 实现一体化才有坚实的基础;也正因为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实现一体化管理, 才能发挥各自的特点, 达到优势互补。产生大于图书、档案的功能性和整体性的效果。

三、乡镇图书及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1. 共建信息数据库———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根本对策。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我国乡镇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已经成为了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在构建数据库时, 主要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进行: (1) 对商业化的数据库进行购买和引进; (2) 不断地通过其他途径对乡镇图书馆的信息数据库资源进行扩充和丰富。乡镇图书馆的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参考高校图书馆的一些实践, 如可以对相关的数目、文摘、各类职称论文以及期刊目录等具有学科特点的专题全文数据库进行构建, 这是当前时期下我国各大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某些发展较好的乡镇而言, 完全可以效仿高校图书馆的自建的实践进行,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数据库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统一进行文献的检索等。我们知道, 图书馆和档案馆面临的客户群基本上没有多大差别, 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互补性, 为了使自建数据库收录数据更全面, 在高校管理体制等其他方面尚不具备的情况下, 可以从两者的契合点入手与档案馆合作, 挖掘本校特色资源, 加强特色资源的深层次的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 并为图书、档案实现真正的一体化积累经验, 做好准备。

2. 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基础。

乡镇图书、档案系统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的融合, 而是一种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的融合, 即所谓虚拟图书馆和虚拟档案馆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 原来文献信息与载体之间从一而终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信息作为文献的本质属性和真正内涵, 已经摆脱了对载体的专一性的依赖关系, 开始实现信息自身的独立与自由。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技术条件下地域、时间和行业的限制。使得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目前, 使用最多的现代信息技术为VPN技术, 指的就是一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的技术。这样的网络既可以是某一个区域内的局域网, 又可以是整个因特网。VPN技术的主要优点为网际互联安全性高、经济实用、管理简化。VPN技术运用于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一体化管理中的具体原理可以概括为: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资源及数字管理系统首先在VPN服务器及路由的作用下, 然后通过VPN隧道的信息传递作用, 将图书馆与档案馆中的数字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管理方面的动态消息传递至乡镇的各用户以及其他的客户端。

综上所述可知, 当前时期下,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 基层建设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在基层建设中, 图书、档案的一体化建设及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二者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二者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 (2) 加强二者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 在基层工作之中, 要高度重视图书及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江琳.加强协作推进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J].兰台世界, 2006 (5) .

[2]张燕.乡村图书馆发展应随机应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19 (7) .

新“上山下乡”主义 篇3

教知识=卖蜂蜜

商周

7年前,蜂采馆开业的当天,前来道贺的朋友忍不住问馆长黄东明:“这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挨店,会不会有人来哦?”但是,蜂采馆年收入却从500万元(新台币,下同,折合人民币约114万元)一路飙升到近亿元。当年4000万元的投资,在第三年就悉数收回。

开发校外教学市场

黄东明不希望蜂采馆像一般的休闲农场,卖餐饮和住宿。他决定把蜂采馆设计为蜂蜜生产过程的体验课程,以卖知识的方式来卖蜂蜜,把服务变成促销。

开始并不顺利。蜂采馆开业第一个月,广告费花了不少,吸引来的却只有当地民众,每月50万元的收入只够支付水电费和工资。为了增加客源,黄东明与太平山风景区、福山植物园以及几家家庭旅馆联盟,让蜂采馆成为宜兰太平山一日游的其中一站。但是,仍只在周末假日才多一些参观者。

卖蜂蜜知识到底能不能带来客源?黄东明决定先找出蜂采馆的主要客户群,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委托宜兰大学在蜂采馆内做了三个月的问卷调查,发现70%喜欢蜂采馆的人,年龄在二十岁以下。

原来,蜂采馆最能吸引的,是小学生!不久,宜兰县所有合法公私立小学,都收到邀请:蜂采馆提供一个钟头免费讲解、免费喝鲜采蜂蜜,活动时间为一年。

这刚好符合学校户外教学的需求。于是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约500名小学生把蜂采馆挤得满满的。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黄东明设计了深浅不同的认识蜜蜂课。三年级以下的学生,解说手册上还特别加印了拼音。

黄东明发现,一般主题博物馆偏重静态展示不是太吸引人,就特别增加蜂采馆的动态过程。他在室内放置四面透明的蜜蜂观察箱,箱内密密麻麻地爬满蜜蜂。

户外,则把采蜜过程做成体验营。观众戴上斗笠及黑色罩纱(防止被蜜蜂叮),看解说员燃烧樟树皮用烟熏蜜蜂,接着,拿起一片爬满蜜蜂的板子,用塑料小汤匙戳破乳白色蜂蜡,舀出蜂蜜。解说员挖出新鲜蜂蜜那一刹那是活动高潮,参观群众的情绪还没有从惊讶与疑惑中恢复,一勺又一勺微温的新鲜蜂蜜已含入口中。

带进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

然而,小学生消费力不足,蜂采馆最便宜的产品,600g包装的蜂蜜蜡都要250元,他们根本买不起。从给每个小学生发放一本解说手册,到最后一人一杯蜂蜜试喝,蜂采馆每天至少亏损两万元。

黄东明却坚信小学生是蜂采馆的种子,可以带动成人消费。即使一小时就会来一批小学生,把蜂采馆员工忙得人仰马翻,黄东明仍继续招揽小学生参观。

果然,三个月后,蜂采馆的参观者“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甚至有孙子拉着爷爷一天跑三趟,只是因为想喝从蜂巢挖出的温热蜂巢蜜。

蜂采馆对小学生免费开放那一年,宜兰所有小学共约13万人次到蜂采馆参观过。就是这些小学生为蜂采馆带来如今每年六七十万人次的客流量,是其它休闲农场平均来客数量的80倍以上。

如今,90%的顾客,是具有购买力的大人。购买比例超过25%,最高达到40%,逼近百货公司搞特价活动时的顾客购买比例。而蜂采馆的自产品牌“养蜂人家”蜂蜜,销量从三千瓶增至数万瓶。

蜂采馆的每一部分都做得很细腻。一般生态农场通常就是简单的图片加上解说,就挂在墙上,但是蜂采馆的图文,从蜂种的来源到峰毒是否致死,都详细陈列。立墙上摆满六十张蜜蜂照片,照片里连蜜蜂的舌头都清晰可见,那是黄东明花了五年时间跑遍全省,把蜂蜜涂在花朵上引诱蜜蜂、再用相机一张张辛苦微距抓拍来的。

因为蜜蜂生态文化行销的创意,蜂采馆馆长黄东明还获得了2007年度台湾神农奖,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来参观学习。

“用农人沧桑岁月的双手,欢迎每一颗渴望自由的心”

耿军曾嘉

进入宜兰县大同乡境内,公路的护栏上就呈现出创意——一尊尊形态逼真的“茶壶”提示您:茶乡到了。

茶香随之飘来。游辉真的“茶之乡度假农庄”坐落在公路旁,主人在开放式的茶叶店兼饮茶室以自产茶叶招待我们。

农庄后倚茶山,游辉真有3.5公顷茶园分布在茶山上。“我家从1997年起考虑经营转型,开办观光休闲的农场。”主人说:“最初的难题是客源,口口相传作用有限。”后来,他想到了互联网,在各种网页上进行宣传,很快见效。

之前,和其它台湾早期的休闲农场一样,游客只是来参观一下,看完拔腿就走,效益不高。此后发展到“深度旅游’’_让游客参与茶叶制作过程,乐趣和体验并重。游辉真结合自己的茶叶种植加工,设计推出了“自助制茶体验活动”。

“制茶体验活动,重在亲自动手,满足客人对有关茶叶的各种知识的需求。不仅向客人介绍茶树的种植与培育,还要在我们的指导下,参加茶叶的采摘、杀青、揉捻加工。当客人喝到一杯自己制作的茶并满心欢喜地带回去,那味道、那心情,真是美极了。”说到此,主人的脸上也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游辉真以土地作抵押贷款500万元,建起舒适温馨的客房,庭园内添置了面向山川风景的躺椅、泡茶闲谈的凉亭、自助烧烤的炉台。主人请我们品尝他自制的茶熏蛋、茶果冻。一份风味茶餐的菜单上,写“茶鸭”、“绿茶虎咬猪”、“乌龙茶香豆腐”、“雪茶炖土鸡”等特色菜肴,可谓乡土茶餐。

“宜兰自然环境无污染,茶质好。客人品茶之后,常常再买许多茶。有些台商回大陆之前,也到我家来买茶。自产的茶叶很快就不够销了,我就鼓励乡亲们也转型办观光休闲农庄。”主人说到此,指给我们看墙上高悬的“茶界楷模”大匾。游辉真是社区里第一家实现经营转型的茶农,并带动社区转型成功,为此他被评为“十大杰出农民”。

他说:“过去做茶农,只钻研种茶、制茶的技术,茶叶农交会去销售,我不直接面对客户。现在,直接面对客户,要学习专业管理。转型初期,茶叶收入占八成,现在茶叶与观光休闲的收入已各占五成。”

城市喧嚣之外,体味淳朴的农家生活,身心双重放松。游客仿佛主人的朋友,安闲悠然做客。农庄客源自然不断。“用农人沧桑岁月的双手,欢迎每一颗渴望自由的心。”一句话已经表达了主人所有的心意。

“土”到位的农业嘉年华

李联王丰

“如果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自己喜爱的工作,不用一大早追公车、赶打卡、无精打采的加班,孩子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做的爱心晚餐,饭后到公园散步,星空下孩子嬉戏,大人下象棋话家常。温馨和谐的氛围,一个家庭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气氛,知足常乐。金钱不再是人们唯一追求的目标,

享受生活珍惜生活才是重点。”

这是广兴农场的曾馨谊写的一封信里说的话。

又名“鸭母寮猪哥窟”的广兴农场原本是一家养猪场。1997年,口蹄疫席卷台湾,养猪场倒闭,场主曾先生欠下巨额债务。个性坚韧、乐观的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率领全家共同面对危机,找寻新的出路。大女儿曾馨谊辞去台北的幼教工作,回到家乡为父母分忧。女婿阿辉则是个全能型的人材,一人独揽农场的环境规划、景观设计、植物栽培和施工管理。

他们的特色,就是“土”到家,“农味”特别浓。处处有让城里人新鲜的乡村娱乐,体验一场农业嘉年华!

两公顷面积的农场还可以看出当年养猪场的痕迹,一排排顶棚下原来都是猪舍,现在被分成不同的区域。用泥块累积起来的土灶台可以烧出食物的原汁原味,以稻草和竹子搭建的简易棚复原了以前养鸭户临时居住的“鸭母寮”,几只憨态可掬的麝香猪与大公鸡、小鸭子、小兔子们和睦相处。农场的“宝贝”——涌泉池塘是蛤蜊和鲷鱼的乐园,也是游客餐桌上的美味。

孩子们可以下池塘摸蛤蜊、喂鱼、喂小猪,也可以彩绘一头小瓷猪领回家。大人们则可以在花草掩映的池畔品茗聊天,或是对着池塘发呆。

最初,他们也不知道休闲农场到底该怎么经营。几个人到处去学习观摩,接受各种辅导,思路才开始明晰起来。为了方便排水,养猪场原来的地面都是斜的,他们想整平。台湾世新大学的陈樨吉教授来指导时却说,斜板地才是他们有二十多年历史养猪场的特色,应当保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把所有能用的材料都用上,靠着全家人的齐心协力,农场渐渐像模像样了。

农场2002年4月一开张就兴旺,也凭借了一点点运气。一是,刚好赶上台湾开始实行一周两天休息,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游玩。5月,又有一家电视台报道了他们的农场。之后陆续来了五六十家媒体,给他们做了免费宣传,游客接踵而至。

现在曾先生老两口主内,负责烹调乡土美食;馨谊和阿辉主外,负责招呼客人,周末以外客人不多的时候,侍弄花草,修修整整。馨谊说,把客人当成朋友,从朋友的角度去考虑客人的需求,这样就有了不少回头客,节假日人多的时候能达到五百多人。不过,将来可能会限制游客的数量。一方面为了保证服务的品质,另一方面也不想让家人做得太辛苦,在她看来家人的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链接:

迷宫也是好生意

Jane Garmey

我们似乎漫无目的地在田野里穿行,2米多高的茂密玉米把我们夹在中间。时间已经接近傍晚,我正身处康涅狄格州Ellsworth Farm农场一个5公顷的玉米迷宫里,尝试找到藏在迷宫某个角落的一片大豆。我的导游艾伦·科克林是这个迷宫的设计者,那片大豆也是他亲手所种。转了无数个弯之后。一条路豁然出现在眼前,通向的正是一片宽阔而茂密的大豆田——科克林在迷宫内精心布置的四个探索目的地之一。然后我们重新出发,寻找另外三处目标:用来榨取糖浆的高粱,用来做扫帚的高粱,和一大片合苞待放的向日葵。

科克林是当地一个农场主,八年前开始设计迷宫。他觉得做迷宫是个有意思的主意,既可以挣钱,又能激发孩子对农田的兴趣。他在迷宫里栽种下不同种类的作物.把它们当作“目的地”。科克林经营的第一个迷宫在劳动节至万圣节期间的周末开放,空前火爆,从那以后他每年做一个。去年夏天他举办了两次“月光迷宫”晚会,也大获成功。

过去20年,玉米迷宫不仅在美国风行一时,在欧洲也是难得的好生意。英国人阿德里安·费希尔是普遍公认的迷宫游戏鼻祖,在20年间,他不仅创作迷宫,还把它变成一项深受大众青睐的娱乐项目。他的个人网站上列出了一大串客户的名字,还详细描述了他设计过的一些最奇特的迷宫:有的形似一面州长徽章,有的是一顶皇冠,还有一个设计成霸王龙的形状,里面架有世界上第一座嵌在玉米田里的双层桥梁。

迷宫世界的另一名大腕是布雷特·赫布斯特。他的第一个迷宫是在自家的农场上完成的,1996年他开了一家公司。专门设计迷宫。从那时起他已经设计了1200个迷宫.光是今年他就完成了200个方案,收费方式要么是一次性收取(底价4500美元),要么是迷宫经营收入的6%。赫布斯特也对像海盗船这样的花哨设计情有独钟。他告诉笔者,他设计的一些迷宫,一个游戏季就能吸引五万名游客,而一季一般不到两个月。赫布斯特把这个游戏叫作“娱乐”农业。赫布斯特在犹他州的农场是“麦当劳儿童游戏场”概念和“农家乐”的结合。除了迷宫——今年的主题是加勒比海盗,还有奶牛火车、小鸡唱歌表演、猪赛跑,甚至还圈出一个射击范围,供游客练习射击玉米棒子的技术。

那些针对个体消费者的农场娱乐项目,如亲手采摘、草车游、宠物动物园、南瓜节等,被统称为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已经成为小农场谋生策略的最新招数,现在很多农业学院都开始教授这门课程。

碥辑李洁

新一轮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篇4

记者联系到王静(化名)时,她正忙里偷闲在宿舍里看书。去年,王静从济南大学毕业,报名并被选拔参加了“三支一扶”项目。,中组部、人事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通知,从当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至3年,简称“三支一扶”。

9月,刚离开校园没多久,王静拎着行李来到槐荫区吴家堡镇工作。王静的家在城镇,之前她对农村基层的接触并不多。毕业时,爸妈已为王静联系到工作,回当地人民医院工作,但王静却悄悄地拿定主意——— 去基层工作。

“我曾看过不少知青上山下乡的小说,感觉激情澎湃,我也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在农村做些事情。”王静说。王静刚到单位就碰上换届选举,忙得不可开交。因为王静文笔好,主要负责镇上和村里的文字工作。

当激情过去,王静开始发现一些不适应:不懂当地“土话”,自己说普通话和农民交流时显得文绉绉的;村里和镇上娱乐项目少,王静觉得自己和以往在学校里追求的时尚越来越远;王静希望为农村做些事情,却总感觉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

“相对于城市,农村还有很多需要发展和转变的地方。”王静说。

记者从山东政法学院了解到,该校成功报名“三支一扶”的毕业生约占总毕业生人数的十分之一,比前几年有所增加。

就业压力下就业向基层分流

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对于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背负着全家人的期盼和资金投入,过五关斩六将地进入大学学习几年后,总希望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觅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但从,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校毕业生以惊人的速度开始激增。,我国将有611万高校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开始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他们同样面临着就业窘境。

日前,腾讯网针对高校毕业生做了一项“你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吗”的调查。截至12月21日,表示“愿意,基层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被调查人为1097人,占29.35%;“不想去,没前途,没出路”的被调查人为702人,占18.78%;“坚决不去!我上大学可不是为了回农村”的被调查者为701人,占18.75%;“不去有什么办法?为了生活只能去”的被调查者为608人,占16.27%;“愿意,听说有很多优惠政策”的被调查者为303人,占8.11%。

基层生活条件艰苦、待遇相对要低……在市场调节失效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走进基层。日前,教育部拟定政策,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教育部还将制定对参加现有各类基层项目的毕业生实行考研加分的政策。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加严峻,大学毕业生抱着“先就业”的心态,开始选择通过到基层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在基层企业单位的招聘台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身影开始出现。“现在工作太难找了,我希望去基层锻炼一下,寻找发展机会。”山东财政学院大四学生小王说。

高校期盼与基层需求对接

20就要到来,王静开始有些焦虑。她担心自己结束“三支一扶”工作后,将何去何从。

王静告诉记者,第一届“三支一扶”期满后,很多到基层工作的师兄师姐会在“优惠政策”下考公务员和研究生,其他的人则选择了离开原来的单位,重新开始面对就业压力。

无论是“三支一扶”还是“西部志愿者”,当期满之后,是否继续留在基层工作,大学生们将面临再次选择——— 留下,编制、待遇、发展平台都是要考虑的问题;离开,基层将再次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相对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的官方下基层的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就业、创业,也是拓展大学生到基层的另外一个渠道。记者从山东财政学院、山东政法学院等驻济高校了解到,毕业生自主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比例在上升,但人数还有待提高,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来实现的。

新“上山下乡” 篇5

1调查内容

供应室的制度建设 、建筑布局、基础设施、人员配备 、操作流程、 监测流程等。

2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供应室建筑布局、流程不合理, 使用面积不足

13所乡镇医院中, 有6家是在原有房屋上进行改建, 其中有2家是在省级专家指导下进行改造, 其他4家是借鉴以上2家的经验并在我市专家指导下进行改造, 其供应室使用面积与患者床位数之比 (0.8-1.0:1) 基本达到要求。有4家医院将1间较宽大的房间作为供应室, 无污染、清洁、无菌区域划分, 有1家医院至今无专用房间进行消毒灭菌, 仍在伙房进行消毒灭菌。有些医院在总体面积不足的情况下, 再分隔成若干小间, 有的房间只有3~5个平方米, 面积过小不利于操作。在布局及流程上, 大部分医院的供应室是人流、物流走同一通道。收、发物品为同一窗口。收、发物品窗口距离过近, 甚至一个窗口回收、发放。

2.2 规章制度不健全, 人员配备不足, 管理滞后

大部分医院供应室各项制度有, 但与本院实际部分脱节。 13所供应室中, 供应室无专职人员, 均由其他人员兼职, 兼职人员中护理人员为4家, 占30%, 其人员经过培训上岗。大部分人员, 专业知识缺乏, 不能掌握标准操作流程。如感染控制、消毒灭菌技术、消毒锅性能、使用注意事项、灭菌效果监测等方面知识缺乏。操作不规范, 如操作前不洗手, 清洗方法不规范, 洗涤剂、消毒剂选择不当、浓度不正确, 灭菌包外包装没有做到一用一清洗, 包装松紧不适宜, 随便打包等等, 直接影响灭菌效果[1]。器械清洗不彻底, 关节、齿槽有锈迹及残留异物。仅有4家医院有酶清洗剂。13所医院以指示卡代替生物监测试剂, 在新锅使用前后未做生物监测。大部分医院每一锅次的工艺监测及化学监测记录不全, 无灭菌后物品安全追溯制度。

2.3 设施老化, 设备陈旧

大部分供应室的清洗槽为洁、污分开的两个水池, 均为手触式水龙头, 13家医院均无蒸馏水冲洗器械程序。9家医院的压力灭菌器为小型桶式下排气高压灭菌器。4家医院为中型下排气压力灭菌器。小型压力灭菌器干燥功能较差, 多家医院发现湿包现象。无一家乡镇医院购买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清洗时无高压水枪、气枪及超声清洗设备。无生物监测试剂。

2.4 职业防护意识淡薄

大部分供应室人员未采取防护措施, 防护用品如防水围裙、面罩、橡胶手套、防水鞋等必要的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

3管理对策

3.1 领导重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供应室消毒质量控制组,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 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领导定期监督、检查, 并与奖罚挂钩。选调工作认真, 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 专职担任供应室工作。人员配备充足, 以便于下收、下送、待消毒物品的集中处置。对全院整体来说,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供应室人员要持证上岗, 定期培训、考核, 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

3.2 改善条件、增加设施、提高供应室硬件水平 一个合理的布局流程, 不仅是便于操作, 更重要的是防止交叉污染, 控制感染隐患[2]。乡镇卫生院供应室在改建、新建时, 要科学选址, 合理布局。供应室的位置要接近临床科室、门诊、手术室。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三区之间要有实际屏障。严格工作流程, 避免人流、物流同一通道, 物品传递由污到洁。不得逆流。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用肘触式或脚踏式水龙头, 有冷、热水、蒸馏水供应。添置小型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气枪及加酶洗涤剂等必要的清洗设备, 保证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前提。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设备要定期检修、维护保养。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

3.3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规范操作流程, 提高专业水平及技能 2009年卫生部颁布了六个新的卫生行业标准 (规范) , 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三个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 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即《第一部分:管理规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消毒供应室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以上三个标准, 按标准要求, 规范操作行为, 做好清洗、消毒、灭菌、监测、存储、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清洗、消毒监测资料要记录齐全, 保存6个月以上;灭菌质量监测资料要保存3年以上。

3.4 加强督查管理, 建议市级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全市供应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颁布的六个标准 (规范) 、消毒剂的配置及使用、消毒隔离措施、标准预防、监测方法、职业防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 工作流程, 下发实施。组织有监测能力的医疗机构每年2次统一对全市乡镇医院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实地督促检查, 可以促进乡镇卫生院供应室建设的改进和提高。并在知识更新、技术操作、管理水平上予以帮助指导。根据存在的问题, 落实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供应室管理逐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郑柏湘, 龚科.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评估及防范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54-856.

新“上山下乡” 篇6

1 乡村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业是地区的重要收入, 占总收入的很大比例。因此各个地方都大力发展旅游业, 以求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 提高农村的综合生活水平。因此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改善环境, 建造度假村、海滨浴场、农家院等。例如, 有的乡村, 不管条件是否允许, 为了想通过旅游来发展经济, 投入巨资打造旅游景观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优势。有的乡村通过自身的情况来开发, 靠近海边的, 就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来建造度假村、游泳场、海滨沙滩, 并增添了很多度假及休闲的好设备, 沙滩及游泳场也建立了很多活动。像沙滩排球、海上冲浪、快艇等, 使得游客来到这里玩得开心。政府还组织当地的农民把自家的房子改成度假小屋, 供游客住宿, 提供用餐, 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特产的销售, 农民不用再为产品销售不出去而发愁了。农民可以把产品制作成各式各样的, 作为游客送礼或自用的礼物, 这样同时又带动了食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增加了当地的就业率。整体提高人们的收入, 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旅游业的发展给很多的乡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使那里的人们摆脱了贫困。但是旅游业影响乡村经济的同时也在破坏着那里的环境, 他们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的后果, 他们只是认为旅游业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 他们违背了自然规律, 大肆开发旅游业, 导致资金大量流出, 影响了乡村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入, 阻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2 如何开展和管理农村的旅游业

在旅游业带来如此大的财富的同时, 各地政府都开始策划旅游业的发展。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当地的旅游项目, 对农民给予补贴, 通过广告、电视剧等, 大力宣传, 并且和多家旅行社联合推出旅游线路。如何策划和管理旅游业的发展呢? (1) 确定方案。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当地是否适合开发旅游业, 有没有开发性。如果有, 应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 如何建设, 如何管理。 (2) 扩大知名度。在新建的旅游胜地时, 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样就需要让大家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 使大家慕名而来。 (3) 优质的服务。一个地方的好坏, 首先体现的是服务, 如果工作人员能够热情地招待, 这就是更好的宣传。 (4) 合理的管理。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合理地管理旅游业。环境的管理、游客的管理都是旅游业发

潍坊学院王晓斐

展中将要面临的问题。

旅游业的开发能否给人们带来好处, 就需要看旅游业的开发者与管理者。好的旅游业不仅仅是设计的新颖, 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 更重要的是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 合理地管理。例如很多旅游景点, 刚开始的时候空气清新, 环境优美, 吸引了很多游客光顾, 而开发者和当地的人们也得到了巨大的收益, 他们便因此而沾沾自喜, 认为以后靠旅游业就可以生活无忧, 根本没有考虑到景点未来的发展, 因此对于旅游景点不管不顾, 长此以往, 旅游景点越发枯燥, 没有新鲜感了, 而且环境越来越差, 游客也就越来越少, 导致旅游景点占用了大片土地却没有收入, 当地的经济急剧下降。通过此例可以看出, 旅游业的发展不是仅仅创造了就可以的, 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开发与合理管理, 使旅游业能够长久持续地发展, 这样才能给乡村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3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同时要了解环境和资源的承受能力, 要不断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断追求资源利用与开发在同代人之间乃至代际之间的公平, 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 盲目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生态稳定和有控制的经济增长以及保持社会公平, 可以说, 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属性。所以说无论是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政府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 大力开发旅游业, 但是也应该考虑合理的开发, 注意当地的环境、人文, 不要因为单纯的发展而破坏了原有的景象, 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于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开发经营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 必须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不用生态环境的恶化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 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为代际间的公平享有, 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 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最为可取的, 所以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大力发展乡镇经济, 使乡镇的旅游业成为长久的财政收入之一。

3.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好处

旅游业是乡村经济的主要来源, 所以说坚持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由于环境的污染或是人为的原因, 旅游业走下坡路, 会导致乡村经济迅速缩水, 旅游设施荒废, 前期投资浪费, 大批农民下岗, 在当地发展的企业也因为经济萧条而搬迁或是倒闭。所以说维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例如, 有很多地方由于自然的景色而出名, 也因此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来参观旅游, 但是他们只顾通过旅游来挣钱, 却忽略了管理, 导致

参考文献

[1]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2]李周等.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王玲娜.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4]杜江, 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 1999.

新“上山下乡” 篇7

少数民族现代化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治富、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而乡村旅游开发为广大农村地区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促进自身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来促使乡村社会的变迁,使农民利用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运用各种资金进行资源整合,发展经济,改变生活方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民就地发展,让农民走向富裕的道路。

本文就新农村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与作用、出现的问题等,以青秀区伶俐镇独岭村渌口坡为实例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些现实依据。

一、青秀区伶俐镇渌口坡基本概况

青秀区伶俐镇地处南宁市东部,距南宁市区35 公里,东接横县,南毗南阳镇,西连长塘镇,北与宾阳县接壤。全镇总面积264 平方公里。辖1 个社区、8 个村、64 个自然坡、188 个村民小组,共8894 户,3.6 万人,其中农业总人口3.2 万,非农业人口0.4 万。全镇共有耕地面积37098 亩,其中水田15551 亩,畲地21547 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约1.2 亩。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西瓜、花生、玉米等。林地面积214856亩,森林覆盖率达71.1%。建有柑果、网纹甜瓜、蔬菜、竹笋、剑麻、花卉、速生桉等种植示范基地,建有三元杂猪、野猪、黑山羊、温氏鸡、七彩龟、罗非鱼、河鱼养殖等养殖基地,规划建设伶俐工业集中区,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伶俐糖厂、绿顺林木片加工厂等工厂座镇境内。

独岭村渌口坡坐落在伶俐镇南部,地理环境优越,距柳南高速公路伶俐出入口处3 公里,县际柏油路从该坡穿插而过。全坡农民总共53 户,人口214 人,全部为壮族。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玉米、花生、西甜瓜。近年来,该坡因地制宜,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大棚网纹甜瓜和温氏鸡等特色种养,有力地促进全坡经济发展。2013 年,全坡实现人均纯收入8010 元。坡内树木环绕,环境优美、整洁。农家乐、农业生产体验区、烧烤场、健身休闲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布局错落有致。2006 年10 月29 日温家宝总理到南宁出席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曾来此视察,对渌口坡“村在绿中,绿在村中”的人居环境充分肯定,对渌口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青秀区伶俐镇渌口坡乡村旅游开发的目标与作用

乡村旅游发展能够促进我国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对少数民族村寨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了渌口坡的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必然要建设满足旅游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需要大力加强乡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2008 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渌口坡先后筹集资金300 多万元,建设了人工湖景区、乡村记忆馆、民族文化长廊、百果园等景点,新建了大门、旅游接待中心、公厕等公共设施,在客观上加大了该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该坡内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乡村旅游发展增加了渌口坡村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该坡现代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可以为原住民提供无需离开家园的就业机会,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及家庭的经济收入。自从开发乡村旅游后,促进了渌口坡的餐饮、特色农产品和养殖业的发展。在渌口坡旅游收入的构成中,以周末、节假日的餐饮收入为主,特色的有机无公害蔬菜、水果,如青菜、南瓜、茄子、西甜瓜、火龙果等也深受游客喜爱。

“农家乐”经营者韦明昌谈到旅游开发带来的变化时说道:“在我们坡旅游开发以前,我们家的收入主要靠我在外打工为主,我在外面开货车,妻子在家里种地,一家人一年辛辛苦苦奔波,收入只不过万元,自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农家乐’,每到周末、节假日,特别是每年渌口坡举办的百家宴,生意非常红火,一家人就忙得不可开交。一年算下来,不用像以前那样,在家一年就能挣到3 万余元。”

3、乡村旅游增加了渌口坡村民现代信息的交流

随着城市旅游者进入渌口坡,他们也带来了大量的城市现代信息,从他们的衣着穿戴到价值观念,都给渌口坡的居民带来影响。乡村旅游的消费者中,可能有领导、教授、学者以及各种专业文化科学技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当他们到村庄旅游时,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给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渌口坡村民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从游客那里了解到许多外界的信息。渌口坡接待过来自国外和国内各个地方的客人,在与客人的交流中了解到外界的信息。

4、乡村旅游增强了渌口坡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乡村旅游的开展促使当地政府加强旅游村的环境建设,激发村民共同维护村寨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村民们主动整治和美化乡村的居住环境,爱护森林、树木、花草和动物。渌口坡的旅游开发得到了伶俐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筹集和投入资金完成了两座垃圾池的建设,对全坡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并安排相应的环卫工人专门负责渌口坡的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在政府部门的这种号召下,也激发了渌口坡居民自觉注重自家周围环境卫生清洁的积极性。旅游开发使大量的游客进入到渌口坡,打破了渌口坡长期相对封闭的状态,渌口坡的农民在参与旅游开发中接受新观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活方式,市场经济意识和商品意识得到增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青秀区伶俐镇渌口坡乡村旅游开发出现的问题

乡村旅游开发在促进了渌口坡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当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1、乡村旅游开发导致渌口坡的耕地减少

渌口坡的旅游开发需要大力加强乡村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湖、烧烤场、公共娱乐场、停车场、公共厕所等修建,或多或少的占用该坡农户的土地,从客观上造成渌口坡农民耕地面积的减少。除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外,有经济实力的少数农户在政府的号召下修建“农家乐”接待外来的游客,也必须占用耕地,所以渌口坡的耕地正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2、乡村旅游开发导致渌口坡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渌口坡旅游的开发,外地旅游者越来越多,生活垃圾、污水排放也会增多。渌口坡地处广西的南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一年四季坡内总是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所笼罩。近年来,渌口坡旅游开发的一些农户在家中办起了能为游客提供饮食服务的农家乐,如创办了明昌农家乐、环仔农家乐、雄哥农家乐。但是,这些农家乐在节假日或者重大活动中接待外来游客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筷子、大量塑料饭盒、泡沫饭盒,这些生活垃圾堆积在垃圾池,如果不及时处理,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时间久了,垃圾堆积腐化变质会臭气熏天,对渌口坡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

3、渌口坡旅游的开发导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保持传统文化稳定性和完整性的客观条件。人类社会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居民与旅游者的交流互动也日益增多,传统的乡村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遭遇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电视、广播、录像、网络等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娱乐方式使得作为渌口坡传统文化的传统服装、壮歌、抛绣球等等失去了原有的强势地位。在渌口坡,他们传统的婚恋方式、生活方式也在改变,逐渐向都市生活方式靠近。在他们看来,都市化和城镇化意味着更现代、更文明、更先进。外来文化的介入、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使得渌口坡群众从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现代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渌口坡居民的传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日益衰微。

4、渌口坡乡村旅游开发造成村民的心态失衡

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一直是乡村旅游开发冲突中的关键问题。虽然渌口坡乡村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像很多乡村旅游发展成熟的村寨那样长期收取入寨门票费,但举办节庆活动(百家宴)期间也是由镇政府组织人员收取费用的。渌口坡村民抱怨说,开发旅游业占了他们的土地,但没有得到实际收益。同时,政府把钱都投在渌口坡搞旅游,其他村寨一点好处都没有沾着,其他村寨的村民就会有意见,容易造成村寨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群体性冲突事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开发给渌口坡村民带来了收入的同时,也会导致村民以旅游作为发家致富的方式过度地追求经济利益,造成村民的心态失衡,这与渌口坡淳朴的民风向违背,以致当地壮族的好客文化受到了冲击。

四、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渌口坡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乡村旅游开发适应时代的发展,理性地思考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对策是指导渌口坡旅游开发的重要保障。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规划先行,科学策划,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少数民族村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经济普遍比较落后,乡村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强。乡村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完全靠农民很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渌口坡的旅游发展中,首先要防止标准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政府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的项目,以避免盲目开发投资所带来的浪费和低效益。在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经济价值的基础上,制定渌口坡旅游开发长远的土地使用政策,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

2、立足当地的环境与条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把环境保护纳入渌口坡新农村建设的管理范围内,制定渌口坡环境保护规划,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规定负责人和管理者对渌口坡的旅游开发进行管理,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当地居民来说,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的宣传、教育、培训,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广告、以环保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对于旅游者来说,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按照民族村寨旅游服务的要求,自觉维护当地的环境卫生。

3、注重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突出 “ 民族性”, 保持乡村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乡村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是吸引都市人群和外国游客最直接的动因。渌口坡旅游实质上是以渌口坡的自然环境、特色农业、音乐、舞蹈、民族习俗等内容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经历的旅游活动。渌口坡旅游的开发,传统文化的挖掘变得尤为重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仅靠村民的自觉行为很难达到目标,这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渌口坡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保护。可以借鉴广西河池南丹县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成功的经验,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保持生态博物馆社区的完整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获得经济收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接纳并积极地参与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提高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渌口坡旅游开发为例,就新农村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目标与作用、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一些现实依据。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篇8

结合“新常态”的特征,以郴州市“三合村”旅游景观规划为例,从旅游景观意象规划、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空间的概念规划四个方面探讨乡村旅游景观如何传承历史文脉,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乡村景观 景观规划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29-02

1 概念解读

1.1 何谓“新常态”

新常态的“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新常态的以下几种特征与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密切相关: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要求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的乡村旅游景观。

2)“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提高新技术、创建新的乡村旅游产品、新的乡村旅游消费模式成为必需。

3)“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建设差异化的乡村旅游景观、提高安全与卫生质量标准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

4)“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生态性与景区承载量是保证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

李迪华教授说,新常态下景观设计学行业必须实施“反规划”,保证城乡建设项目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游憩功能。乡村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唯有主动转型、继承传统并坚持创新,才能冲出传统发展方式的“重围”,实现提质增效的“新生”。

2 郴州市“三合村”旅游景观规划实践

2.1 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部办公厅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最终确定了1100个乡村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郴州市北湖区三合村有幸入围“美丽乡村”创建试点。2014年,三合村又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中国生态文化村”。

在国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的帮助下,三合村积极整治西河河堤,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合作社,建设绿色农庄等,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目前,三合村正为创建4A级生态旅游名村做全面规划。

2.2 三合村概况

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位于郴州城西北面,距市城区21公里,盛产粮食、烤烟、林果、瓜菜、煤炭等,是生产农业重村。三合村建于明清年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风景秀丽,鸟语花香,西河两岸古木参天,古桥古戏台隐于青山绿水之间。近几年,他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发设计出集乡村休闲、婚庆摄影、蔬菜观光、古文化欣赏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模式。建设标准化农家屋28家,完成了村内环境绿化美化、道路改造、供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但三合村离创建4A级生态旅游名村还有一定距离,留下了诸多问题使现在的评价标准大打折扣:

1)村庄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景区中却感受不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村中原有一排古老的大青石板台阶反映了村庄的历史与沧桑,现已经被破坏殆尽,反映村庄文化的节点太少;

2)村民住房被“穿衣戴帽”,丢失了原有的古香古色的韵味,也可用“古韵新风”自圆其说;但部分住房被整体推翻重建成安置房形式,“小洋房”代替了“炊烟袅袅”,缺少“乡土气息”;

3)基础服务设施比较落后,加油站、诊所等公共建筑缺失,环境卫生不达标;

4)旅游开发类型比较单一,仍然以观光为主,游客在村中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目前为村民创收的途径仅有现在的蔬菜主题餐厅。

以上所存问题直接影响了三合村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三合村必须把握好现有资源,做出相应的规划整改,打造新型乡村旅游景观。

2.3 三合村旅游景观规划策略

2.3.1 三合村旅游景观意象规划

意象是由“每一个感官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形成的”,一个可加工的意象必须与周边事物有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与“新常态”下追求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相吻合。提起江西婺源的景观意象,就会想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以及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提起周庄便想到集驳岸、拱桥、水巷、古宅等水乡之美于一身的“中国第一水乡”。

笔者认为,三合村的乡村意象应以本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核心,使人们头脑里形成整体感觉和印象,应从以下四点规划:

(1)三合村村名的由来。三合村是由三条河汇聚在村前而得名,现今人们依然可以欣赏到汨汨的河流拍打撞击,不得不对三合村的历史产生漫无边际的联想。因此,可在村口立石注明三合村的由来,引导游客前去参观,并把三河交汇处设计成特色景点。

(2)三合村的“五古”元素。三合村的“五古”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其一,古名人。据说历史上这个小村庄曾出7位省部级干部,可以通过村中老人的叙述将名人故事记下,起到教育感化作用。其二,有三百年历史的古戏台(目前正在修葺)。可将古戏台作背景,在不影响古戏台功能的情况下表演当地的昆曲,作为招牌节目。其三,树龄达几百年的古树群,古树多以侧柏、枫杨居多,树龄高的已达460年。古树群的规划已经较成熟,目前划分出了爱之林、爱之路,并将两树相依的婆娑姿态定为“情投意合”、“珠联璧合”、“百年好合”,成为恋人喜爱的婚纱摄影基地。其四,流淌在村头的古西河。人们都有亲水性,但目前的西河还属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姿态。沿着西河设一条健康步行小道是非常有可取的,适当点缀一些亲水平台。其五,建于清代的古花桥(如图1)。古花桥用石木建造,桥亭相间,不仅可以过河通人,还可避风挡雨。桥身中躯设有观音送子的神座。桥身由七个大石墩支撑着,在每个石墩上均雕刻有雅致的龙头,其寓意为龙在风浪中追波逐浪的雄风壮态。走在古桥上可以感受到三合村前辈石艺家高深的文化和艺术水平,体会祖辈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nlc202309030103

(3)三合村的村落建筑。乡村建筑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是乡村历史发展的见证。三合村村落建筑因山就势,建造随意,不同于北方乡村规划整齐的布局形式。建筑青瓦屋顶,青砖砌墙白泥灰勾缝,马头墙顶上点缀着白色线条。部分建筑已被粉刷装饰,暂且可当作是古村新貌。而被推倒重建的“小洋房”若布置成城里的小旅店,便会“农味不浓”,使得体验乡俗民情的成分降低,必将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三合村不是浙江的诸葛村、不是皖南的宏村、西递,新常态下必须塑造出典型的湘南民居特色,才能给游客留下鲜明印象。

(4)三合村的景点设计。三合村应该把反映传统农耕文化、农村生产的典型景象提纯、集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再现于景区中。在民居建筑与道路之外的空间上,布置一些“软组织”景物,如井台、石碾、篱笆、菜园、水塘等,以过渡和缓解民居和道路之间的生硬冲突。景点的夜景照明宜突出明月的清辉、星光闪烁的夜幕掩映,正是时时处于光污染包围中的城市游客所追求的新奇体验。景区停车场的建设可对车位进行隐性处理:可设计成“稻谷堆”,使停车场呈现“稻谷场文化”;可设计成拱顶绿坡,使乡野大地呈现起伏之美;也可荫蔽于豆棚瓜架之下。

另外,三合村的产品体验性设计也是形成乡村意象的重要方法(将在下一节讲述)。

2.3.2 三合村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

经济“新常态”下,要想在激烈的乡村旅游市场中获胜就必须创新,营造新奇的、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背景的产品,形成主题明确、个性突出的风格。三合村的旅游产品设计应给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性。例如,做豆腐是常见的农家活,但湖南南岳开办“农家乐”的农民却吸引游客参与豆腐的加工制作过程,让游客一边学习做豆腐,一边品尝鲜豆浆,引起游客的浓厚兴趣。笔者认为三合村的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仍然以观光性、体验性较强的采摘柑橘、草莓、蛇瓜等蔬果活动为主;其次,依托烤烟生产基地,创造供游客参与熏烤农家烤烟的全过程,并让吸烟人士品尝乡土气息的香烟。也可以依托湖南传统陶瓷产业的优势,再现陶瓷制作活动。如收取合理费用让游客动手制作自己想要的坯体形状,并在坯体上绘制图案,并参与烧制的过程,不仅可以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并能了解传统陶瓷的生产工艺;最后,景区中再现村民制作本土特色清明糍粑的农家活动:古朴的农具,农家的稻米,充满乡野气息的野菜,穿着整洁朴素的村民用精湛的手艺将这一活动不断演示,将大大提高游客参与的积极性。总之,村落中天人合一的环境,健康、朴素、简单的生活,可以读到的历史,可以看见的美德,正是其独有的魅力所在,形成了乡村与现代化城市间的巨大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乡村的旅游吸引力。

2.3.3 三合村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发展分为介入、探索、发展、稳定、滞长和衰弱(或复兴)等六个不同的时期。三合村旅游还属于探索、发展的起步阶段,基础设施由于经济不发达,建设也比较落后。三合村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加油站、医疗所、商店等公共场所,外观形象上维护和突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路灯、垃圾桶、公厕的数量应适度增加,卫生情况需要定时检查并设专门的监管室。

(2)村落内建设垃圾转运场、集体沼气池,进行环卫处理、污水处理。

(3)三合村旅游景观的食宿设施建设虽然不能追求“原汁原味”,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应与当地的民情风俗、乡土特色相吻合,在保证安全、舒适、卫生的前提下,在“奇、野、土、特”等方面别具一格。提供给旅游者一种“完全的乡村的生活”。

2.3.4 三合村景观空间概念规划

三合村拟规划面积5520亩,总体规划沿着西河布置成折线形状(如图2),三合村的主题定位为打造“唯美三合·森林湿地生态村”,“爱尚三合.婚纱摄影艺术村”,“和美三合·绿色发展特色村”。

总体结构为“一心两区三园”六个功能区,“一心”即综合服务中心,“两区”即民俗风情区和水上娱乐区,“三园”即赏花养生园、湿地文化园和生态农业园(如图3)。

综合服务中心拟建设入口大门、综合服务楼(内设商店)、停车场和加油站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俗风情区当以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为主(前文已论述),设观光油菜花田,体现农耕文化的活动如烤烟、做糍粑等,并以农家特色民居建筑为依托。水上娱乐区设乡土特色的游泳池,再现童年河边洗澡的场景。赏花养生区以老年人为主体目标,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垂钓平台及各类花海苗圃等,是休闲养生的圣地。湿地文化区以宣传展示生态湿地为主,目标定为婚纱摄影基地,设爱情殿堂、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等主题景点,并沿西河打造20公里的慢行景观步道。生态农业区设蔬果示范生产基地生产脐橙、黄金梨、板栗等,设蔬菜加工厂。蔬菜主题餐厅已经较成熟,提供天然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游客可以亲自采摘,亲手下厨,体会农家活的乐趣,同时也是村民创收的方式。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自查报告 篇9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自查报告

西安市碑林区财政局:

西安市碑林区中小企业局: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我公司自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监管,维护广大公民的切身利益。我公司按照西安市碑林区财政局和西安市碑林区中小企业局<碑财发(2011)35号>要求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数据汇总

我公司从2008年12月开始试行家电下乡政策,截止到2011年7月,开元商城共累计销售家电下乡机型3985台,累计销售金额952.4万元,享受国家补贴金额116.9万元。

我公司从2011年4月试行以旧换新政策,截止到2011年7月,开元商城共累计办理以旧换新机型1303台,享受国家补贴金额38.7万元。

二、办理程序

我公司自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补贴对象,严格按照标准兑付补贴资金,从未出现降低标准、截留和挤占补贴资金的现象。

家电下乡:

1.在办理家电下乡时,要求办理人本人出示发票、户口本、身份

证等相关证件原件以及产品标识卡,留下申报相关复印件。确保审核无漏洞。

2.专人专项负责。在上机操作前,严格培训,熟练掌握系统录入程序。并有专人负责汇总、盖章、签字。

3.建立系统台账,及时与各厂家供货商联系,补充库存,保证上报品牌机型中无零库存、负买现象。

以旧换新:

1.在办理以旧换新回收旧机过程中,我公司制定三不收原则(缺件不收、迷你不收、组装不收)。加强管理,杜绝以次充好、骗补行为的发生。

2.在办理过程中严格审核以旧换新申报人手续,所以身份证复印件、发票复印件上加盖注明“再复印无效”印章,无漏洞出现。

3.兑付补贴款时,严格审查本人领取或代办人领取的各项证件。

三、手续资质

我公司经严格检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办理各环节手续齐全,资质完整,完全符合国家政策相关规定。

四、台账管理

我公司自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建立进销存台账,并设有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专员负责维护管理台账,确保办理的每笔销售和补贴都有账可查。在日后工作中会继续加强台账管理工作。

五、政策宣传

我公司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期间,首先组织工作人员,业务办理人员学习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相关国家政策内容,其次将补贴产品、流程等政策信息,特别是补贴申领发放程序及所需证明材料等信息制作成展板、印发成文件下发给营业人员学习宣传。以便让消费者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六、监督检查

我公司严格按照碑财发(2011)35号文件分别对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有关商场,柜组的工作内容进行了严格自查,先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我公司不存在以非家电下乡产品作为家电下乡销售并以此向财政部门骗取申领补贴的行为。

2.我公司不存在抽取,私自购买,违规申领,倒卖,伪造标示卡或者通过上级奖卡,返卡等违规形式获得标示卡,并以此向财政部门骗取申领补贴的行为。

3.我公司不存在私自留取,复印,收购农民或国有农林场职工等补贴对象身份资料,并以此向财政部门骗取申领补贴的行为。

4.我公司不存在为实际销售而需开发票,并以此向财政部门骗取申领补贴的行为。

5.我公司不存在按照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代垫直补申领委托书填写的农民身份资料,代农民签字的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查实农民未购买产品,且网点获得清算补贴的骗取行为。

除上述,同时我公司也不存在其他形式的骗补骗取行为。

在日后的工作中开元商城会持之以恒地加强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控回访制度,防止骗补行为的发生。

特此报告

西安开元商城家电下乡办公室

新“上山下乡” 篇10

文化大革命进行两年后, 城市停课的中学毕业生连续三届近2000万人无处可就业。为了解决这2000万学生的就业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的指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 遍及各城镇的每一个角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 相当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来到了农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全国城市家庭中, 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知青告别了父母来到了陌生的农村环境, 生活习惯吃住行和城市差别巨大, 从事着从来没有干过的劳动, 他们的心理、精神、体力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有的地方温饱存在问题, 有的地方生产生活安全保障不到位, 有的人精神压力过大酿成疾病。在婚嫁年龄不敢恋爱, 春节也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

进入70年代以后, 开始允许知青返城。下乡时是同坐一辆车, 返城时却原因各异:招工、病退、顶职、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名义。因返城的原因不同, 返城后的命运大相径庭:有的人被推荐成了工农兵学员得个大学文凭, 有的人进入政府机关成了公务员分房子、高薪、高待遇, 有的人顶职因老子位置的不同进到了不同单位、从事了不同工作, 有的人没有着落在家待业, 有的人疾病缠身……恢复高考之后有的人进入了高等学府, 成了国家栋梁之材。知青结婚时都到了晚婚年龄时不待人, 造成一些无奈婚姻、失败婚姻, 有人与当地青年结婚又抛妻弃子返城。他们又赶上了独生子女的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 又赶上国企职工下岗。有些知青在改革开放中凭借各种背景、利用各种方式经商创业, 成了企业家。如今都到了退休年龄, 已有千年靠家庭养老的历史被迫转变成靠社会养老。文革、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返城、晚婚、独生子女、创业、下岗、养老的每一个阶段, 都是知青的人生拐点。人生的任何经历都是一种财富。

上一篇:低年级趣味识字下一篇:意外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