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转化策略论文十篇

2024-08-10

差生转化策略论文 篇1

在农村初中, 差生现象更为严重。正视差生现象的存在, 积极努力帮助差生, 乃是教育者正的良心所在。闪烁其词, 避而不谈, 绕道而走, 涂脂抹粉, 都是自欺欺人罢了。下面就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 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学中, 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总务主任想要检测学校旗台底座的正面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 但随身只带了卷尺。 (1) 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 如果量得AD的长是60厘米, AB的长是80厘米, BD长是100厘米, 问:AD边垂直于AB边吗? (3) 他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50厘米的刻度尺, 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

波利亚认为:数学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兴趣。本例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 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 这符合“数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改精神;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 感受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 激发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二) 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教师应分析教材, 从问题入手, 设置悬念, 引起惊讶, 诱导学生从疑到思, 由思到知。如在讲“乘方运算”时, 教师由一张厚度仅0、01毫米的薄纸把它进行对折, 教师提问:“如果对折三十二次后, 将有多厚?”学生兴趣油然而生, 纷纷估计, 有的说:“有讲台那么高”, 有的说:“有教学楼那么高”, ……当教师指出, 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8844.43米还要多时, 学生无不惊讶, 并不相信, 此时, 教师顺势导入, 指出在学了乘方运算之后, 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如此独特、优美的引入, 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

(三) 运用趣味问题, 激发兴趣

如在讲方程组时, 可先引入民间流传的趣味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组, 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降低要求, 加强指导

(一) 降低要求

差生不是一天形成的, 而是一天一天形成的。差生不是一天就可以转化的, 而是一天一天地转化的。对待差生我们要耐心, 要降低要求。我们要研究差生, 找准其最近发展区,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他们逐步提高。要尽量换位思考, 差生在课堂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不要期望他们都认真听讲, 也不要期望他们整堂课都遵守纪律。

(二) 加强指导

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很多老师往往认为差生之所以差主要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认为差生只要端正了学习态度, 差生就能转化了, 其实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很多差生并不是学习态度问题, 而是学习方法问题。差生没有形成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学习被动, 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筋, 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 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 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 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呵护自尊心, 培养自信心

(一) 呵护自尊心

李镇西老师说:“看起来无论多么不可救药的孩子, 其内心都燃烧着做一个好人的愿望”。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差生的自尊心更强。呵护差生的自尊心应要注重尊重教育。教育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的方式实施, 学校中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以尊重的方式行事。任何有损学生自尊的行为, 诸如嘲笑奚落、独断专行、性别歧视、贬低性比较、体罚等等, 都不允许在学校中存在。

(二) 培养自信心

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要让差生看到希望。自信源于正确的自我评价。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到自我的优点和长处, 不要拿差生的短处同其它学生的长处比较。其次, 要让差生取得成功。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 因为差生所经历的往往都是失败。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要让差生经历成功, 让她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差生取得成功。要用其它方面的优势来转化学习方面的劣势。

差生转化策略论文 篇2

关键词:教学,差生转化,策略

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是中小学生顺利成长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小学教师作为少年儿童的启蒙老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但由于受到某些先天智力因素或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突显出来,并且严重地阻碍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差生转化为优生,或者改善差生的学习状态,以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可以说,普通中小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问题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

一、鼓励差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很多差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存在很强的自卑感。在实际教学中,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碰到必须参与的活动也会采取逃避或应付的态度。有些学生上课干脆睡觉,或者自己在下面做一些小动作,很难集中精力听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差生相信自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应该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将所学的知识层层细化,化难为易,对于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讲精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差生被良好的学习气氛感染,进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这些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应给予及时鼓励,例如,当一个课文朗读不流利的学生能够顺利朗读课文时,应该给予热情和真诚的鼓励。

二、在家长的配合下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家长是学生行为的第一任导师。学校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形成教育合力来促进学生良好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帮助差生转化为优生的重要条件。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交流,如果有必要可以和家长一起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差生转化工作中。例如,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训练,需要家长的监督配合才能帮助差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关心方式不当,就会导致差生更差。因此,教师应该多和家长沟通,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和他们取得联系,争取改变家长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家长有时间多观察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平时多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以此促进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差生辅导工作

很多差生都是“笨鸟先飞”,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带他们先飞,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差生辅导功课,让他们提前预习新课并温习课文。教师和差生一起预习课文能够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辅导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观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差生的作业采用面批的方式, 让他们了解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更正,以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浅谈“差生”转化策略 篇3

一、对待“差生”,首先从老师本身不能歧视他们,不放任自流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他们在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班内出现部分差生纯属必然,作为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点。要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做他们信任的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了解“学困生”。首先:要深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大的,部分学生“双差”的原因往往与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教师要从各方面彻底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在以后的转化工作中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其次,“学困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为习惯难以矫正的特点。教师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真诚理解学生,真诚对待学生。教师既要有严父式的家长形象,对他们从严要求,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明确的要求;又要有慈母般的家长心理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宽容所犯错误,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小进步,循循善诱,让他们在曲折前进中将“差生”的帽子与心理抛在脚下,找准人生的坐标,勇往直前。而那种靠家长施加压力或由个别学生暗中监督的方法,不仅收效不大,反击会使他们变的更加自卑自私,得不丧失。

二、给差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有些教师课堂上不提问差生,日常琐事不理睬差生。我认为:学习、生活中对差生主动要求做的事,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一些成功者的喜悦。比如对他们降低难度提问,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担任课代表等,这样就会使差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在各方面都进步的愿望。差生因老师与同学都讨厌他们,他们失去表现自己的信心。教师的关爱是最起表率作用的,往往可激起同学的关爱。教师的信心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信心。因此教师要处处关心差生,发现他们的能力与特点,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架设表演的舞台。

2009年开学初,我收到了一位双差生张晓立。此位学生语文成绩上学年末是26分,在原来班级里,借他父亲是村支书,母亲是本校代课老师的权力。在班级里无所顾忌,为所欲为。打架、欺人、吸烟,简直是无恶不作。当时我决心教育好张晓立。可是这种想法给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非议。他们说:“不要白费心机”、“要教育好他除非铁树开花”。我就不信,为了实现教育好他的愿望,我订好计划。从关爱入手。处处为他架设表演的舞台,让他树立人格威严的信心。有一次我要举办本校最大规模的中队主题会,为了让他树立人格威信,问他:“你能读好开幕词吗?”他从来未曾受过如此的尊重,信心十足的点了点头。于是,我把预先写好的开幕词让他回去背诵。这次,他可没让老师失望。他很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背这篇文章。听他母亲讲,这是她看到的儿子最努力的一个场面,他经常读到晚上十二点,最后把一篇长达2000多字的开幕词背得滚瓜烂熟,在主题会上,他的宣读,赢来了一阵阵掌声。于是他在同学们的眼前找回了自信。

三、充分信任、循循善诱

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对他们充分信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于肯定,并及时给于鼓励,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教师要适时地、不断地鼓励他们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去照亮那些偏“暗”的方面,把在某一方面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面,全面发展。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应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在讨论、接触中将思想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的形成,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的重要地位,从而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他们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观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四、密切配合,落实措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内因外,还需要外因的作用。首先是发挥师生的帮教力量。教师除了自己直接教育外,还要培养学生骨干,使“差生”成为同村或邻近村的优秀学生的帮助对象,并经常了解情况,安排内容,指导方法,及时总结表彰。其次要充分挖掘家教的潜力。“学困生”家长怕进校门,怕见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主动与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制订转化方案,互相联系,互相督促。教师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学困生”转化得到家长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达到转化的目的。再次必须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经常与村委、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取得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的教育体系。让学生生活在健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健康发展。

五、多加激励,促其转化

对于许多学生,特别是“双差生”,批评漫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入心田。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更能体现这个原则。教师要多点循循善诱,多点表扬激励。“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个体始终在一个兴奋状态中。要使“学困生”持久地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励是最为有效手段。多数“学困生”除了学习相对或暂时落后外,他们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还有许多一些优秀学生所没有的特长。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对他们的特长肯定、奖励,以激励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向他们提出希望。他们会在学习上也能象发挥特长一样,要求上进,坚定地迈出前进的步伐。

如何转化差生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4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差生的种种表现及这种表现的背后的成因。叙述了一线教师在转化差生中切身的感受,总结了一些真正实用的方法和价值观。[关键词]差生,纪律,尊重,惩罚

差生向我们走来

在刚开始的几个星期,大部分学生都能保持安静,基本上能遵守课堂纪律。哪怕是最不好的班,在最初的一个礼拜也能保持课堂的安静。这对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来说,并不意味一切顺利。因为没有哪几个班,能总是保持这样让教师感觉美妙的状态,如果总是这样,那教师实在是一项美妙的工作。但对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实事并非如此,开学初的安静顺从期,只不过是孩子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合适的对待,这一切将会荡然无存。

从小学到初中最初的几个星期,大部分孩子都保持着自己的本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几次单元考试、月考、期中考试之后,成绩差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班集体中的问题。这种问题在那种差班里更显突出。

在很长一段时间,学校都会分好班和差班,有的甚至会分得更细,好中好,差中差班。有的把好中好班叫实验班,差班叫平行班,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叫法,实际就是分各种各样的快慢班。

纪律问题在慢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问题在开学后的蜜月期过了以后逐步暴露出来。

差班的孩子本来就差,差班里最差的孩子就更可想而知。

前一阵有一些教条主义者,说什么“差班差生”提法“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不让用,改成“问题生、学困生”,似乎这样一改问题就解决了,思路就变新了。其实,改来改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更新理念不是更新词汇,仅仅更新词汇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就像是不能用道德问题解决老百姓坐车难的问题,实际生活困难的问题。

老人乘车没座,正确思路应该是,赶紧的多造公交车,多设老年专座,多开老年妇幼专车,这才是正确的解决思路,整天讨论这个小伙子没让座,那个年轻人没让座,还扯出道德问题来,这就是思路不正确。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容易,互相包容最重要,就别互相打压了。

有一个年轻人到国外,坐车的时候还学雷锋呢,见到一个老头,给人家让座,那外国老头很诧异,你给我让什么座,外国老大爷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老,用不着你给我让座。

这就是先进的文化。中国文化看上去面面俱到,特人性化,老吾老幼吾幼,特美妙动人,实行起来特别累人,所以培养了很多偷奸取巧的所谓道德典范。真正照着做的人,不仅是自己折腾自己,而且大多没有好果子吃。

回到正题,所以对差生问题的关注,不是从更改词汇开始,而是要从转变理念开始。差生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也不是职业操守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它的本质是一个技术问题。

很多时候,差生问题出现了以后,教师往往被误解为一种职业道德问题,其实职业道德在这里根本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为职业道德短时间内代替不了技术。

战士上战场之前,首先要经过培训。转化差生和战士上战场的道理是一样的,也是要经过培训,然后才能有最终取胜的机会,否则必败无疑。把一个连抢也不会放的人派上战场,就等于变相的屠杀。据我所知,有些教师在走上转化差生的战场时,并没有接受多少专项培训,或者说接受的培训非常的不充分,他们在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要么不实用,要么早就过时了,匆匆忙忙的登上转化差生的战场,结果可想而知。

教师面对过了蜜月期的那些学生突然的破坏性行为,有一种不知所措、措手不及、岌岌可危的感觉,差生把课堂变成了底狱。也把教师的生活变成了灾难。自由的生活,幸福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感到个别差生简直是无耻之极、毫无责任心,破坏性极强。根本不努力学习,极端蔑视教师的要求和指示,总在课堂上找麻烦。这些人的理论是与其被别人当成笨猪还不如被别人当作**分子。虽不能好好学习却可以好好捣乱,并会联合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引发进一步更大规模的违纪行为。

那些差生高声交谈,大声喊叫,洋相百出,投掷物品,胡打乱闹,不做作业,当面和教师顶嘴、挑衅滋事、乱举手、随意讲话、敲打铅笔、丢弃书本、不参加班级活动、离座、假装无能、装摸做样、问无关的问题、四处乱翻、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断表现出敌视和侵害。

有些甚至在身体上或言语上攻击教师、学生或者破坏公共财产,做一些与公认的社会道德相反的行为,如欺骗、撒谎、和偷窃等,更有一些不乏违法犯罪。

不断和差生斗争所造成的挫败感及所产生的愤怒、疲惫、绝望,一点也不次于战场上战士对战争所产生的恐惧疲劳无助和绝望,看不到希望和未来。许多老师被迫转行或提前退休,甚至许多是英年早逝,主要原因就是个别愚蠢的管理者和差生的无耻卑鄙。

当面对那些地痞流氓似的学生,教师总是很难控制自己的痛恨之情,正如子之言,“痛之过甚,易为乱也”。常常怒不可遏,又力不从心,霍乱频生,无法控制,无法忍受。常常让教师变得愤世嫉俗,痛恨差生。进而痛恨教师这个工作,觉得这个工作毫无意义,是对人的尊严的践踏,是对生命的亵渎,是地球上最黑暗的角落。这个工作的酬劳,与必须经受的种种无耻和侵犯毫不相称。多少年来,教师们总觉得自己在进行一场孤独无助毫无意义的战斗。

差生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差生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一直面临着一种危险,像垃圾一样的被淘汰掉,在此危机时刻他们奋起反击,任课教师成了受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差生和任课教师都遭到应试教育铁蹄的无情践踏,各自伤痕累累。

所谓差生都是些学习成绩不好的,正是因为无法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来满足自己正常的对尊重和权利的需要,才转向了错误的目标,既然不能好好的学习,与其被别人当成弱智笨蛋,不如开辟新的战场,好好的捣乱。这和阿Q的逻辑如出一辙,挨了打就拿小尼姑出气。

应试教育的线性思维方式本身就决定了这样一个事实,不管这些学生怎样努力,总有一部分被淘汰,这是一种绝对淘汰的竞争,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产生改变。这本身就限制了这些差生的努力程度。与其好无意义的挣扎不如奋起一搏,享受破坏捣乱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

应试教育造就了差生,滋生了差生文化。这种文化充满了无奈辛酸、满心的悲凉,满腔的仇恨,万古的怨怼。差生和教差生的教师感觉是一样的,彼此痛恨,彼此又有相同的感觉,彼此又最不认同。学生觉得只有最差的老师才教差班。老师觉得差班的学生鲜有好货。

差生首先是值得怜悯的一群,他们已经在获取好成绩方面失败了,现在的行为不过进行一种战略上的防守、逃避以维护自尊。

他们通过违纪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满足对关注的需要,随便说话炫耀自己打断其它人,并引起教师的注意。

满足对权力的需要,故意拖拖拉拉地嘀嘀咕咕的发表意见,并且在某些时候向其它人显示即使老师也无法让他做任何事。

满足被动的寻求权利的需要,表情漠然对老师要求置之不理。

满足寻求报复时的需要,对同学老师以牙还牙。

满足精力过剩的需要,乱搞男女关系,胡打乱闹。

满足自暴自弃时的需要,不学习退出班级活动。

差生的所有需要实际上都是对爱的需要。一种可以双向接受的爱的需要。这种爱是合适的有分寸的,不是像贵阳一所中学地的女教师把他的两个学生当午夜牛郎,又因为他在两个学生之间不恰当的表达,引起仇杀,发生致死一人的惨剧。而这个教师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班主任。我们不仅深思,教育和现实的欲望之间到底有多远,还有多少像这样的女教师在深夜哀鸣。

教师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信任尊重这些应试教育的弃儿、受害者,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给他们光,给他们温暖,给他们爱,如果我们的教师有这些东西的话就不必吝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东西与别人分享你会变得更加富有。

怎样做才算是信任和尊重呢?

有的教师也是恨铁不成钢,看见差生尤其是尖嘴猴腮的特烦人那种,上去就一“金光灿烂”,对膀大腰圆的差生就不敢随便用这种方式尊重和信任。其实这两种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任和尊重,在信任和尊重的词典里,绝不容许体罚。

对差生也不能斥责嘲笑,斥责嘲笑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不要公开指责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要指名道姓,你需要合做而不是敌视,体谅并不断提供帮助,他们会注意你仿效你的行为。

面对违纪行为首先要冷静、镇静,什么也不做也比做错了好,什么也不做,以后还有可能有挽回的余地,做错了容易招致速败,有很多时候教师还不知道怎么会回事呢,差生们就爆发“大起义”,造成课堂崩溃,教师觉得莫名其妙,自己都闹不清自己犯了什么错。

教师要特别注意身体语言,良好的风姿有力的动作,预示着你权力在握,会给你增加威信。疲软无力的姿态,萎缩的表情,胆怯的眼神,都会招来差生的“**”。为师者不可不察,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诚哉斯言。

任何真正的纪律都应当是内化的自律,如果你想靠嘴来维持纪律,即使喊破了喉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大喊一声就是失败的开始,于无声处才是惊雷之功的发端。

利用人际关系,来维持纪律。那些不擅长人际关系的人我建议,最好是别做教学工作,转化差生更是不行,很多时候一个良好的班机秩序,是靠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来维系的,教学本身有时候也是靠人际关系来维持的,不研究人际关系,不可能教好书,更不可能转化差生,教书和转化差生,都是靠人际关系来运行的,如果不研究点这方面的知识和规律,必败无疑。在其他领域,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成功90%靠人际交往,10%靠自身的能力素质。为教师者不得不察。

惩罚和恫吓对好学生来说尚有威严,对差生来说早已司空见惯,惩罚和恫吓并不能根本上消除违纪行为,只能是怨恨加深,对峙升级。好的纪律,并不依赖更多规则和更苛刻的惩罚。即使要用惩罚,也应该用全班通过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由老师一个人承担责任。

教师尽量不使用惩罚,也尽量避免使用表扬。

惩罚会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抗拒和师生之间的对抗,会让学生失去合作的愿望,会让学生想办法逃避惩罚,从而犯更大的错误。由于主观的原因,表扬也会引起学生之间的误解,最好的做法是客观的陈述事实。

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接纳受到信任的班级环境,纪律问题就比较少。不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出现失败者。应多运用没有失败者、双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违纪学生做出强迫命令,最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这样做毫无作用,老师的压力挫败感依然存在,如果处理不好,有些差生在办公室也表现出顽劣的攻击性,让教师在同事面前更显难堪,尤其是当人际关系不是很和谐的时候,所以把差生往办公室叫要慎重,可以选择其它的地方,和学生友好的交谈释放出善意,并表达不放弃继续提供帮助的愿望,表达良好的期待,这样也许更好,谈话要简短有效,切忌重复长篇大论式不知所云式的谈话。

当和学生对峙时,教师要主动退却,一定不要和学发生暴力冲突,这种冲突没有赢家,教师不应树立这样的典范,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在这种问题的处理上,瘦弱娇俏的女教师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选择正确的方法,身体健壮的男教师容易犯急躁暴力的毛病,这样反而会把事情搞糟。这会对学生本人处理类似的行为树立一个不好的典型。一定不要在班里当着其他同学,暴力对待犯错误的差生。这样做只能离你想达到的目标越来越远。

教师对学生好的行为要及时强化,不及时强化,错过时机,好的行为就会得不到巩固。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强化,学生的星星之火就会呈燎原之势。

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他们并且认真对待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时他们也就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了。

当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他们就感到了权力在握,就会避免不必要的权利争夺避免一部分不必要的违纪行为的发生。

武林中高手出招,一朵花,一根针,皆能成为手中利器。

初中信息技术差生转化简析 篇5

我们学校是一个公立学校,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我们学校的生源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生源不是很理想, 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大。学生进入初中后, 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 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 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 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特点, 才让我们有机会把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心和和自信心, 他们就会成为“可教育的人”, 成为我们期望的合格的人才。

所谓“差生”, 按照经验分类, 那些“听话、守纪、成绩好”的即是“优生”, “成绩低劣”或“违法乱纪”的便是“差生”。但是我们却忽视了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独特之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不应把差生拒千里之外。

差生的形成原因是十复杂的, 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差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 教学中应针对差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 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于那些学习勤奋, 但是成绩不近人意的“差生”, 他们大多是从农村来的学生, 小学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接触过电脑, 因而对电脑既是好奇, 又有点害怕。常常是在上课的时候, 给他们讲很多遍, 都不知东西南北。在我们看来一个小小的操作, 对他们可能就是天大的困难。在不伤及其自尊心的情况下 (很多情况下, 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 , 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工作, 指导他们对实践的操作, 帮助他们分析学习的方法和存在的不足。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操作和生动形象的课外设计和制作, 让这类学生更具体, 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操作步骤、方法, 并迅速地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技巧。对这类差生重点是通过个别辅导方式, 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辅导,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及时补习好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听课时注意理解重点和难点。给他们以浓厚的师爱, 既爱而显亲, 亲而取信, 使他们树立起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信心。对他们少一点指责讽刺, 多一点关心理解、爱护和帮助。

2.对于那些头脑比较灵活, 但是就不肯用功学习的学生, 上机的时候打个游戏, 要么干脆不来上课。这个时候要首先弄清楚他们的心理想法。通常情况下会与他们的家庭有些关系, 这时要与家庭相配合, 让家长意识到子女教育好的重要性。除此之外, 还要弄清其他的原因, 例如, 是否对信息课不感兴趣, 或是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 如果这时是教师的问题, 那么作为教师, 应意识到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 自己也是一名学生, 师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所谓的教师权威, 早已被网络文化冲击的粉碎。在网络文化面前, 教师的优势已经丧失。在信息技术面前, 教师在知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将逐渐丧失, 年轻人的敏锐性和接受能力快的特点, 使教师反而会处于劣势。我们说,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或许也正因为这样, 教师反而真正成为了教师, 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功能, 反而凸现出来了。因为教师的功能并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 而是要把知识和信息转化为方法, 是要教给学生方法。不要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另外, 利用信息技术课的独特特点, 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使他们产生对这门课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了学习的动机。

3.在学生中间有不少的硬骨头, 他们有时是对学校的纪律不管不顾, 还经常和教师顶撞, 这类学生如果对他们进行处罚, 甚至打骂, 这样就越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期, 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 自尊感明显增强, 做事喜欢自作主张, 不希望成年人干涉, 渴望独立, 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 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 太啰嗦, 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学校不切实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一种反叛惩罚。这个时候, 我们不能以“马太效应”来解决问题, 即“多的给予更多, 没有的把他已有的也夺过来。”作为教师, 应当理解他们, 包容他们, 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遇到学生违反纪律或与教师“顶牛”时, 教师要冷静, 出现僵局时更要先冷一下, 拖一拖, 这样有利于使双方都冷静, 防止把话说过头, 伤了感情。另外, 教师还要做一些思考和调查工作。之后再处理时就容易心平气和, 且更客观一些。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顶撞行为。最关键的是, 要让学生主观上消除这种心理, 教育者要经常从学生的行为、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 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 把握教育时机。重视心理疏导, 努力控制消极的逆反心理, 教会学正确认识自己, 努力升华自我。

在信息技术课上, 我们一定要注意对于那些差生, 切勿冷嘲热讽, 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致使缺乏自信心, 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另外, 也不要宽严失度, 严格要求规范“差生”, 所谓“严而爱”、“严师出高徒”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学生也迟早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能过度纵容学生, 必要的时候还是要给他们敲一下警钟。

转化差生, 教师要富有五心 篇6

一、爱心

造成某些学生暂时后进的因素有很多, 有的是家里父母关系不和, 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娇纵溺爱或太过苛严;有的是受到不良伙伴的影响。如何促进差生的转化, 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爱是教育的基础, 教师只有用发自内心的关爱来引导学生, 将偏离轨道的孩子吸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积极争取进步, 才能让掉队的孩子慢慢前进, 跟上班级前进的脚步。

最近, 我发现班里平时成绩不错的李松经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去网吧玩游戏, 不思学习, 成绩直线下降, 视力也下降了。一次, 在课外活动中, 我了解到他父母刚离婚不久, 没有人照管他, 失去了父母的爱, 没有家庭温暖, 所以才出现前面的不良行为。于是, 我经常到他家里帮助他料理家务, 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 又经常打电话同他父母联系, 希望他们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与孩子沟通相处, 让孩子切实感受到父母的爱。通过多次努力, 李松变了, 他不再感到孤单, 不再迟到、早退、旷课, 学习也比以前努力了, 成绩直线上升。

二、童心

教师要学会做学生们的“大朋友”, 经常同他们一起进行各种活动, 尤其是差生, 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差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增强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 不惧怕老师, 使其无拘无束, 使差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的作用, 同时, 使其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从而, 使差生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真正的良师益友。

三、恒心

就是要坚信学生一定能够进步, 坚持不懈地努力, 从差生的实际出发, 切实地为他们考虑, 积极推进差生的转化工作。

学生万军, 性格内向, 不善言辞, 一次上课, 由于闹肚子, 不敢向老师请假, 结果出现了“问题”, 引得同学们嘲笑, 由此, 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心理, 成绩十分差, 半学期后, 死活不愿到学校来读书。家长十分生气, 经常对其打骂, 结果事与愿违。我及时走访家长, 希望家长改变教育方法, 以说理代替打骂, 请三好学生现身说法, 请家长给万军制定学习计划, 还每周抽时间到他家里辅导。为了激发他的语文学习兴趣, 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入手, 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 还组织了一些演讲比赛、自编故事的活动, 鼓励他积极参加。同时还把他当做知心伙伴一样, 跟他谈心, 交流……渐渐地, 他变了, 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四、细心

就是要细心观察、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对他们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微小的进步, 这样才能抓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 我们转化差生的工作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信心

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够让差生变好, 也让差生相信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 他们有能力做得更好。要把转化差生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差生的“差”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心理上的障碍, 二是学习方法不对。因此, 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纠正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错误, 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学习。

刘志文本来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由于贪玩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当, 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好, 慢慢的时间长了, 他就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好了, 成绩也越来越差, 也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后成为班里的差生。我了解了情况以后, 就先在其他方面关注他, 当他做得好的时候就表扬他, 鼓励他, 让他对自己有信心, 相信他自己能够做好, 这样消除了他的心理障碍, 再给予他学习方法上的点拨和引导。慢慢的他的成绩有了进步, 也就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并且能主动学习, 对学生也产生了兴趣, 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他的学习成绩也就上来了。

教师应经常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多想想如果我处在差生的那种环境及心理状态, 将会怎样。所谓“以师之心度生之腹, 以师之爱暖生之心, 以师之情唤生之诚”, 就是要构建起良好的师生情感, 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师生凝聚力增强。这样, 差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育有度——差生转化工作之我见 篇7

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不是管理大多数, 是管理少数。好生不需要管只要引, 差生需要耐心长期地管理。差生不差了, 班级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如果差生管理不好, 班里差生就会像瘟疫一样“一带两, 两带四”迅速蔓延增多。所以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是差生转化工作, 然而转化差生工作不像1+1=2那么简单明确, 是既复杂又富有艺术性的工作。这艺术的核心, 我认为是“度”一字。要把握好“度”, 需讲究几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远近适中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父母既要给吃给喝尽到抚养的义务, 又不要怀有“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的溺爱心理。家庭教育是这样, 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就是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就是学生, 学习知识学会做人者。当然教师是服务于学生, 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教导, 对于教师的教诲应有感激之情。既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属于不同角色, 属于不同的圈子, 那么他们之间就有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的存在, 师生之间不可以像朋友那么随便;因为距离要适中, 教师不可以像对陌生人那样对待学生。总之, 一位称职的教师应该既有恩又有威;既能明确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又能明确学生的权利与责任。把握好师生间的距离尺度, 教师就如同一块磁石, 用自己充满魅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 学生怎么会“虽令不从”呢?

二、严宽相济

学生以学习知识为过程, 学会做人为最终目的。由于学生年龄小, 经历少, 是非观念本来就很淡薄, 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跟踪、管理不到位, 导致他们形成自由散漫、任意妄为的坏习惯。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他们, 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他们, 培养他们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提高明辨是非能力。这是一项艰巨而且长期的任务, 不要指望着一朝一夕会有所改变。学生毕竟是孩子, 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甚至再犯同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所以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格, 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宽以待人、因人而异, 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能齐刷刷地剃平头。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 对学生要求过高, 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会产生对着干的思想。

三、进退有度

戒尺早已退出教育的舞台, 教师说一不二的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了。素质教育下的学生, 是提倡鼓励对着教师说“不”的。部分学生滥用了说“不”的权利, 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不分是非大胆表达了“不”的愿望。“虽令不从”“不令又行”, 总是与教者的期望背道而驰。面对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学生, 教师需要冷静, 不应一时冲动, 只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应着眼于全局;不应为了维护师道尊严而置学生自尊于不顾。否则只会导致师生矛盾的激化。细想想, 教师是成人, 应该能很好地调度全局, 是进是退都是为了教育学生, 犯不着跟学生计较。“退一步”才会有“海阔天空”的美景。

四、奖惩结合

差生并不是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 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 也有进步的要求。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做到位, 教师的工作是否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奖励与惩罚的结合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差生身上的缺点比常人多, 教师往往给予太多的批评, 而批评的话听得太多会引起差生的反感情绪, 甚至使他们自暴自弃。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差生就越来越差了。要改变此状态, 只要反方向行之即可, 也就是从表扬入手。寻找差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 让他们成为成功者, 享受成功者的喜悦, 促使他们产生自我表现的愿望。

教育教学中, 有时适当运用惩罚对学生也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惩罚不是体罚, 它们的最大区别是我们内心深处升腾起的那绵绵的爱, 没有一丝恶意, 又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伤及他们的身体, 不会让他们失掉人格与尊严。惩罚用得恰到好处就是教育的艺术。

总之, 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是充满艺术性的工作, 是恰到好处把握一系列“度”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善于把握“度”, 做一位会随时随地调整尺度的教师。

如何转化差生 篇8

一、差生产生的原因:

1学生

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上不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就有可能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暂时不会学习、还没有找到正确学习方法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注意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甚至可能成为差生。

2教师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升学有希望的少数学生身上,就会对其他学生忽视。再加上教师喜欢好学生、讨厌差学生的自然感情控制不好,使学生产生讨厌教师进而产生讨厌这一学科的心理倾向。这也是产生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教法

现在许多教师依然在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老办法,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有的教师不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法改进教法,使一些学生厌倦学习而成为差生。

二、学生差在哪里?差在哪些环节?

1阅读能力差

有的学生只会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不知道在阅读过程中去进行积极思维,只是怀着依赖心理去等教师讲解。尤其在一些古文阅读上,根本不去用心思考,其结果自然不能达到展卷而自解的境地,即使教师讲解以后,脑子里依旧是一潭死水。由一而百,如此反复,便造成了恶性循环,阅读能力更加下降。

2思维方法单调,不能举一反三

有些学生只会墨守陈规,不去积极思考问题,极容易产生思维定式,思维不能展开。导致他们不能通过一事物进而去认识其他事物,认识面狭窄,长此以往造成思维的单一化。

3记忆方法差

由于记忆方法不对头,造成一些学生在记忆广度、速度、精确度、时间等方面均低于优等生,时间一长,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导致他们认定自己技不如人。殊不知,这是没有掌握好记忆方法,也因此使得学习成绩显著下降。

4写作、表达水平低

在表达、写作上,由于部分学生缺少扎实的写作功底以及教师没有及时地加以辅导,造成他们在写作上很难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甚至造成语句不通、句意不清、表达不对,标点符号也很难正确使用。这些更加加重了学生认为自己“差”的心理负担。

三、转变差生的方法

既然清楚了差生产生的原因及差在哪里,那么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就比较容易了,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开展智力抢答、多讲一些笑话幽默等,创造利于激发学生转化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以表扬为主,对好作文给奖励,展览读书笔记,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差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施以必要的鼓励,激发差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对差生进行必要的学习辅导

增加辅导时间,对差生进行适当的辅导。此时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及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差生的学习个性等问题,辅导形式主要为课前辅导以及课堂巡视辅导,及时收集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信息的输出以及为学生排忧解难,并从中归结出差生转化的规律。

3通过培养使差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使差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如,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差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坚持写观察日记和生活日记的计划,搜集报刊杂志上的名言警句、随感录等的计划,指导他们仔细揣摩这些短小精悍的随感录的意味和表现技巧,让他们掌握写作入门的途径。

4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

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差生设计练习,要根据学生能力分层次,灵活多样地设计出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多种练习,使差生在训练中敏于观察、强于记忆、勤于思考、富于想象。练习设计还要体现多角度性,即设计出目的在于巩固基础、锻炼胆量、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训练技能、引导发现、鼓励创新等各种练习,用来训练差生能力。

5要对差生的作文教学精心设计

引导差生作文,为学生精心选材,多加鼓励,激发兴趣。在差生作文评阅方面可使用多种激励方法。如找差生作文中的亮点加以鼓励,或让差生点评其他好学生的作文,在评讲中让差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作文能力。

6优化教法

针对各种教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教法,实行因材施教,转变差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差生要多鼓励、多诱导,对差生要抱有信心,把温暖洒在每个学生的心灵。这才不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如何转化数学差生 篇9

哈局庆阳农场子弟校 姜跃丽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差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下面就如何转化“差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谈一点粗浅意见.

一、教师对“差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

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二、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差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差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凑成一平角,从而发现定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差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差生上进,增强学会的信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讲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结合学生们喜欢的战斗故事,问学生“炮兵是怎样击中敌人目标的,站在大炮前面摆小旗的人起什么作用?”还可以告诉学生,学习了相似形的知识,我们不用过河就可以测出河对岸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只用一根标杆就可以测出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

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激发差生的学习动力

一般说来,差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对于差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介绍张海迪顽强学习的事迹,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逆境成才的故事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学好数学的热情.

四、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对于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可以结合学生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是搞高质量,减轻作业负担的根本途径.如几何题目繁多,就其类型来讲不过证直线的垂直和平行、证角的相等和不等、证线段的相等和不

关于“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篇10

那么, 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我想, 关键在于实现“差生”的转化, 只有绝大部分“差生”真正地开始学习了, 我们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搞清楚教育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之后, 我的班主任工作就紧紧地围绕这个重点展开。应当说, 一学年下来, 本班的“差生”转化工作是收到了明显效果的。7月10日, 好消息传来, 本班考试通过率为95.83%。其中, 我接手这个班之初的两个“差生”张琳琳和汤子林两位同学, 居然名列班级第一、二名。这, 真是一个奇迹。

现在回过头来看, 关于“差生”转化工作, 我就结合张琳琳和汤子林两位同学成长的事实来谈谈我的想法。

本班班额不大, 只有48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 张琳琳同学九大学科521分, 班级排名第15名;汤子林446分, 第35名。第二学期期末, 两人分别只有252分和336分, 分列第48名、第45名, 而且两人九大学科均不及格。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张琳琳432分, 第46名;汤子林316分, 第48名。12月份月考, 张琳琳316分, 第48名;汤子林428分, 第35名。可见, 这两位同学的学习成绩确实不尽如人意。

但是, 2010年元旦前后, 张琳琳和汤子林两位同学出现转变。学习上, 变得勤奋好学了, 用同班同学对她们的评价来说就是“张琳琳、汤子林两人, 搞学习是搞疯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张琳琳679分, 第3名;汤子林592分, 第20名。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 张琳琳725分, 第1名;汤子林655分, 第7名。高二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 张琳琳750分, 第1名;汤子林706分, 第9名。可见这两个学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现了质的飞跃。那么她们的积极变化是哪些因素促成的呢?我以为, 班主任要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要尽可能做好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人生理想与目标, 实现人生价值观的转化

“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 原因很多, 极其复杂, 但是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人生理想与目标的迷失、价值观的扭曲与沦陷。治病救人, 医“心”为首。所以, 要想实现“差生”转化的目标, 还得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人生理想与目标, 实现人生价值观的转化。

为此, 在我的引导下, 本班先后开展了以“爱, 就是责任”“男性的肩膀为什么比女性的宽?”“做得好与嫁得好, 哪个更好?”等为主题的班会或大讨论。利用作文教学的机会, 先后写了题为“时间啊, 时间”“超越苦难”“挤”“勇于优秀”等的作文。我的意图很明确, 想借助这些手段廓清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一些错误的认识,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经过讨论与写作, 班上的学生在亲情、恋爱与婚姻、珍惜时间、竞争等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另外, 我还经常利用机会给学生强调读大学的必要性———接受大学教育, 是现代社会中的人进一步发展与提升自我的必要平台;在现代社会, 读了大学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有好的前途, 但不读大学, 其拥有好前途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每个人都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差生”也有对未来的种种幻想, 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将这种种幻想变为他们的人生目标与追求。我想张琳琳与汤子林由注意所谓的外在美到不事张扬、勤勉好学的变化, 与她们重树人生理想, 转变价值观不无关系。

二、严格要求, 进行人性化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差生”之差, 关键不是差在学业, 而是差在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两者相辅相成。担任班主任, 抓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就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两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放。为此, 本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规范, 强化对学生的管理, 但是这种管理又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 给学生改正的机会, 一种表现好而获得表扬与奖励的机会。元旦前, 有一段时间, 天气阴雨连绵, 寒冷异常, 学生生病请假不上晚自习的现象很常见。有一天, 张琳琳趁我不上晚自习的机会早退, 但被我知晓。第二天, 我就找她谈话, 鉴于她长期以来的表现, 要求其请家长来校共同对其教育。但最后她只是要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尽管她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位, 我还是给了她一个台阶下, 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后来, 张琳琳告诉我, 班主任这次对她的教育处理, 给她很大的触动, 她觉得老师的管理很人性化, 尊重了她的人格尊严, 于是她觉得自己是真正地需要改变了, 再不改就对不住老师了。你看, 这台阶给得好不?一给, 就促成了一个“差生”的转化;一给, 就创造了一个奇迹。

三、推行赏识教育, 多加鼓励, 培养学生自信心

“差生”是很少有自信心的, 但是他们却有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 要多培养“差生”的自信心, 少伤或者不伤他们的自尊心。为此, 在教育教学中, 我不放过每一个表扬、赏识“差生”的机会,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主要手段有以下几种:其一, 利用成功案例鼓励学生。担任班主任十多年, 高三也送过六届, 手中积累了很多落后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成才成功的案例。一有机会, 就给他们讲一个有关故事, 或者说说身边同学进步的事实, 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二, 利用外界的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班主任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是很有限的, 科任老师是一笔宝贵资源。我的经验是多与科任老师联系, 了解他们对班级和学生个体的看法, 听取他们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科任老师对班上某个同学的积极评价, 我都会及时在班上予以通报, 这对当事人和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是一种鼓励。有老师在办公室说, “重点班270的同学, 对张琳琳同学的评价是‘她创造了一个神话’。”后来我对张琳琳同学进行个别教育时, 就告诉了她这件事, 当时她脸上的表情之兴奋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趁热打铁说, “重点班同学对你有这么高的评价, 说明你进步快, 影响大, 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如果你能进一步努力, 顺利考上本科大学, 那才叫真正‘创造了一个神话’, 你有这个自信吗?”她的点头非常有力!

四、协调教育教学, 形成合力, 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是班主任的“个人单打”。班主任要善于协调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形成合力, 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差生”转化工作, 尤其如此。班主任不但要善于利用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班级科任教师资源, 还要善于利用班级资源、家庭教育资源。例如, 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电话家访, 还到部分学生家进行了家访。张琳琳家长就告诉我, 女儿问她, “妈妈, 你说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她问我该怎么回答女儿。我说, 高中只要一年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更何况她还有将近两年的时光, 一切都还来得及!事实证明, 班主任与家长的适时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力量是多么的强大。而汤子林的家境一般, 父母都打工上班, 无暇顾及她, 对她家的家访, 我只特别强调了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性。现在看来, 她和她父母对我所说的话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否则, 汤子林同学就不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 本班还根据学校的要求成立了学习小组, 学习与日常管理都以学习小组为基础。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管理模式, 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班上的第六小组, 范长红同学担任组长, 该学习小组整体进步最大, 高二第一学期全组6个人, 有5个人成绩在班上前25名, 而之前的期中考试他们组只有2人进入前25名;他们的口号是“在合作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可见, 转化“差生”, 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上一篇:单侧置管引流论文下一篇: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