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十篇

2024-09-01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1

在比较发达的国家, 人们的生活, 学习, 工作的步伐很快, 有些国家甚至人口分布零散, 于是出现了, 远程教学, 在线自主学习, 还有即使在学校也是使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教学。于是为了适应这种现状的需求, 许多人发明设计了诸如再现自主学习系统, 师生网络互动学习系统, 当然也有试题库自动设计试卷的系统, 在互联网资源库里, 这些系统比比皆是。

而在国内虽然出现了许多题库系统, 如计算机题库和英语试题题库等, 但这些题库系统的只适用于其自己, 无法满足公共数学题库复杂性及合理性的要求。并且中国题库系统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完备, 缺少高技术性的题库。

目前, 在许多综合性高校, 公共数学中心的题库系统仅次于文件存储类型, 没有系统的把题进行分类, 整理, 及管理。老师需要试题时, 一个是从各类参考书上找题, 或者从以往出过的题中寻找, 甚者在茫茫题海中寻找自己理想的题。这样出题经常费时费力, 还可能与以往的题出重, 学生可以投机取巧, 做一下以往的考试题就能得高分, 并没有把考试的真正目的履行到位。

因此, 我们需要研究与设计新的题库系统, 符合综合性大学公共数学中心所需的系统。这样, 既能系统的管理习题集, 又能迅速找到老师所需要的题, 还能使出得的试卷达到一定的公平性。基于此, 研究与设计这样的题库系统是必要的。

1 研究和设计的主要内容

整个系统是一个应用管理系统, 所以该有的功能不能少。对于一般的题库系统, 应具有以下功能板块:【1】

对于管理系统, 以上功能板块在一些正规的教科书都有具体的教科过程及介绍【2】, 所以在这不做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但对于公共数学的题库系统, 其试题录入的时候有一大棘手点数学公式和自动组卷算法, 这也是本论文具体探讨对象。

数学公式是数学题表达方式之一。一般的编辑系统的应用软件 (如java, c/c++等) 都没有数学公式编辑器, 这使得数学题库比其他题库的编译难很多, 也是众多数学题库最棘手的地方。对于该问题, 本论文将以三种录入方式为具体探讨方案, 介绍如何处理数学公式的录入。

自动组卷算法有很多, 有复杂的, 有简单的。但一般简单的算法很难满足组卷的多项指标要求, 复杂的算法虽然能满足组卷的多项指标要求, 却使组卷用时过多。但对于综合性大学公共数学中心组卷来说, 遗传算法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算法了, 它是一种并行搜索最优值的算法, 与其他优化算法相比, 计算强度以及精确度都是数一数二的。因此, 本论文以遗传算法为例, 介绍自动组卷系统。

2 数学公式的录入方式

录入数学题的方式有3种形式, 一个是直接在系统内增加一个公式编辑器, 该公式编辑器可以由在编辑应用系统的同时, 编译一个公式编辑器。这样数学公式可以直接由公式编辑器来编辑;一个是用图片代替数学题, 把数学题用图片形式储存起来, 然后将图片路径用二进制录入到数据库, 再对二进制码进行操作即可;另一个是把原本的数学题用word文档储存起来, 然后将word文档路径用二进制录入到数据库, 再对二进制码进行操作即可。

2.1 方法一 (以公式编辑器录入)

公式编辑器是一个限制功能的图文编辑器。数学公式通常由字符、多边形、线以及其他描述公式结构的外观符号构成。如由字母“a”, “b”, “c”, “+”和一条表示分数线的线段组成, 具有一定的几何外观, 并且在不同的位置出现的字母有不同的含义, 如“a+b”出现在横线上方, 表示分子, “c”出现在横线下方, 则表示分母。使用非线性的数据结构来描述一个数学公式是一个很常见的形式, 这个数据结构至少包括数学公式的几何外观的描述, 符号的意义等。对于分析常用的数学公式, 我们这些非线性的结构体分为上下标 (Over Under Box) 、分式 (Division Box) 、根式 (Root Box) 、层叠式、括号 (Fence Box) 、矩阵行列式 (Matrix Box) 、方程组和字符 (Char Box) 等八类。基本上, 所有的数学公式都可以通过这些结构组合构成。

Web Based Mathematical Formula Editor (WMFE) 是一个基于所见即所得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WYSIWYG) 概念的数学公式编辑模式, 它可以用于远程教学系统, CAI系统, 独立的数学公式编辑器等需要数学公式编辑功能的系统。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二次开发的需要, 采用常用的Web开发平台Microsoft Dot Net Frame Work平台, 使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的C++语言作为的首选的开发工具, 同时系统的设计采用OOA/OOD技术, 移植到其他的平台。目前WMFE具有基本的输入和输出功能。【3】

当调用公式输入功能的时候, 在屏幕上的公式编辑区域显示光标, 这时提示用户可以开始输入公式, 用户需要通过键盘输入想要的符号, 并且立刻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公式, WFME将自动转换输入的字符串, 并转换为公式表示语法, WMFE能够理解输入的字符串并且显示数学公式, 如果需要输入根式、分式等符号可以通过鼠标从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结构WFME会自动在光标位置插入所选择的结构并且使用空白符号作为为占位符, 并自动将光标移动到输入位置。

对于高级用户可以选择采用La Tex输入模式, 用户通过键盘在命令区域输入La Tex数学表达式, WMFE能够理解La Tex公式命令并翻译成内部的公式语法显示公式。

以这种方式录入时, 便于查题及修改题目。对于已经有题库的公共数学中心, 再使用公式编辑器录入试题, 一个是工作量大, 而是重复工作, 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般题量比较少的数学科目可以借用此方案。

2.2 方法二 (以图片形式录入)

将图片存入数据库有很多方法, 我们经常用的就是把图片的路径存入数据库, 在读取的时候再根据路径读出图片。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图片转换为二进制文件存入数据库 (说明:由于varbinary支持的最大长度为8060 Byte, 因此对于大于8060 Byte的图片将不能存入数据库) , 这其中关键就是利用File Stream类来实现图片和二进制文件的转换问题。

以下为对图片路径进行二进制码转换的主要代码:

我们编译的许多公式编辑器都是以图像形式储存在数据库里, 所以直接把数学题用截图方式截图下来, 把截图规格确定了, 然后把图片路径以二进制码录入到数据库, 这样只需对二进制码进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也能显示图像。

相对于第一种方案, 第二种方法减少了不少的工作量, 也方便了整个录入及后续操作过程。但是图片保存时, 如果需要对试题进行修改, 得先找原题, 对原题进行修改, 再截图。使得整个修改过程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2.3 方法三 (以文件 (word 文档) 形式录入)

以word文档为例。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无法将word文档的所有内容直接录入到数据库里。比如word文档中既有图片又有不同颜色的字, 还有表格, 数学公式等多重组合的一段材料, 对于数据库来说是无法整体识别的。因此与图片录入的方法一样, 提取文件的路径, 将路径转为二进制码, 然后对二进制码进行操作即可。代码与方法二给出的代码相似, 不再重复。

比起录入图片, 录入文件唯一一大优点就是修改可以直接在源文件中修改题目, 不需要过多的操作和工作量, 大大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但对于word文件来说, 占用的内存空间比图片大很多, 所以用这种方法, 得需要一定质量的硬件设施。

2.4 小结

三种录入方法各有千秋, 应不同数学科目需求, 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于题量比较少的科目可以直接用方法一;对于已经成型, 不需要过多修改试题的科目, 我们选择方法二;对于题量又多, 并且可以适当修改一下题干, 成为另外一道经典题目的科目, 我们最好选择方法三。

3 试卷生成

3.1 手动生成

对于题库里的题比较少的情形, 我们可以直接手动选择试题, 生成试卷。一个是题量比较少, 再怎么对题目进行自动筛选和组合, 得出试卷的效果区别不大。因此, 老师可以手动选题。

当题目是以方法一 (以公式编辑器的方式) 录入时, 可以在选题的时候根据章节, 内容以及难度系数的多少, 选择题目, 然后给每道题定个分数。最后生成试卷时, 老师可以根据所选的题以及每道题的分数与难度系数的积, 再求和, 得到一个期望分数值。再将这个分数值与学生测试的分数值进行对比, 就可以看出学生的平均水平以及分数分布和老师预想值之间的差别, 可以让老师有一个定位, 好准备下一次授课与出题。

当题目是以方法二 (以图片形式) 或者是方法三 (以文件形式) 录入时, 可以设置在选题的显示框里显示文件或者图片内容, 这样方便操作二进制码的同时了解其所对应的内容。同时也在给章节, 内容以及难度系数编号, 重复上一小段的步骤即可。

3.2 自动组卷 (遗传算法)

自动组卷是根据出卷者给定的约束条件 (考虑试题总数量、总分、知识点分布、难度系数、题型比例, 不与出过的题重复等因素) , 搜索试题库中与特征参数相匹配的试题, 从而抽取最优的试题组合。由此可见, 自动组卷问题是一个具有多重约束的组合优化问题。

初始化设置:

在传统的遗传算法中, 采用二进制编码将问题的解空间映射成一组代码串。用二进制编码时, 题库里的每一道题都要出现在这个二进制位串中, 1表示题目被选中, 0表示题目未被选中。这样的二进制位串较长, 且在进行遗传算子操作时, 各种题型的题目数量不好控制。故采用实数编码方案, 将一份试卷映射为一个染色体, 组成该试卷的每道题的题号作为基因, 基因的值直接用试题号表示, 每种题型的题号放在一起, 按题型分段, 在随后的遗传算子操作时也按段进行, 保证了每种题型的题目总数不变。比如, 要组一份《高数》试卷, 其单选题8道, 判断题5道, 填空题5道, 问答题3道, 则染色体编码是:

(1、8、12、17、3、30、19、21 |45、28、52、31、27 |7、101、11、58、39 | 27、35、89)

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

试卷初始种群是根据总题数、题型比例、总分、筛选往年没出过的题等要求随机产生, 使得初始种群一开始就满足了题数、题型比例等要求。这样加快遗传算法的收敛并减少迭代次数。采用分组实数编码, 可以克服以往采用二进制编码搜索空间过大和编码长度过长的缺点, 同时取消了个体的解码时间, 提高了求解速度。

遗传的约束条件设置:

适应度函数是用来评判试卷群体中个体的优劣程度的指标, 并指导搜索方向, 而且不需要适应度函数连续或可导以及其它辅助信息。因为题数, 总分、历史没有出过的题等要求在初始化种群时已经考虑, 只剩下知识点分布跟难度系数要考虑的了。所以适应度函数跟试卷难度系数和知识点分布有关。试卷难度系数公式:

其中i=1, 2, ....N, N是试卷所含的题目数, Di, Si分别是第i题的难度系数和分数。知识点分布用一个个体知识点的覆盖率来衡量, 例如期望本试卷包含N个知识点, 而一个个体中所有题目知识点的并集中包含M个 (M<=N) , 则知识点的覆盖率为M/N。用户的期望难度系数ED与试卷难度系数P之差越小越好, 知识点覆盖率越大越好, 因此适应度函数如下:

其中g1为知识点分布的权重, g2为难度系数所占权重。当g1=0时退化为只限制试题难度系数, 当g2=0时退化为只限制知识点分布。

遗传算子设置:

选择算子。选择算子的作用在于根据个体的优劣程度来决定它在下一代是被淘汰还是被复制。通过选择, 让适应度高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机会。其具体实现为:规模为M的群体P中各个个体的适应度为P={a1、a2、…a M}, 其被选择概率为:ai/∑ai (i从0到M) 。

交叉算子。将群体中的染色体任意进行两两配对, 对每对染色体产生一个[0, N-2 ]的随机数r, r即为分段点, 将r后的两道题目互换 (保证分值相加一样) 得到下一代。交叉后生成的子代有可能因存在重复的题号而非法。出现这种情况要将出现的题号换成该段中没有出现过的题号, 这样重新得到新子代。

变异算子。在[1, n]范围内随机生成一个变异位置L, 以规定的原则从题库中选择一个变异基因, 变异基因的选择原则为:与原基因题型相同的, 分数相同, 与至少包含原题目一个有效知识点 (期望试卷中也有此知识点) 。【4】

4 试卷输出

4.1 word 文档输出

对于最后生成试卷是以word文档的形式, 这一方法。我们有两种设置方案, 一个是自己新建类, 然后参照office之家给出的教案编写代码【5】。另一个是直接在新建类的子菜单下选择from a type library选项 , 在office word文件夹里 选择OFFICE11, 找到Msword.olb文件, 点击打开即可。

我们以录入方法一为前提条件, 进行下列操作。

把word类型库添加完毕之后, 下面开始定义范围、表格、单元格及图表等对象, 并设置word的字体属性。代码如下:【6】

摘要:主要介绍数学公式在MFC编辑的应用系统中实现方法, 遗传算法在自动组卷过程中的应用, 以及最后组成的试卷以word文档输出的实现方案。

关键词:数学公式,遗传算法,自动组卷,word文档

参考文献

[1]孟庆茂等.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许建龙林霖孙进, 通用试题库设计,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第16卷, 第2期, 1999年6月.

[3]赵燕娟.基于MathML的网络数学公式编辑器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08年.

[4]全惠云等.基于遗传算法的试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 1999, (5) .

[5]snow.用VC写word文件方法[EB/OL].http://office.jb51.net/wordstudy/769_6.html.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2

1、主要原因

1.1 听是说的基础和准备。

在课堂上英语教师的口语都是标准的英语, 学生们也能完全明白, 但在课堂之外的世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学生们往往一知半解, 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

1.2 学生不愿意说, 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怕被嘲笑, 或羞于在众人面前张口说, 处于被动状态。

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不同, 导致了思维方式的迥异。东方人含蓄、聪明, 思维是迂回曲折的, 在进入主题之间经过联想、比喻、类比、夸张等修辞手段;而西方人的思维则直截了当, 直至主体。另外,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性格上也有不同之处, 中国人以谦虚、中庸为美德, 西方人则开朗奔放, 竞争意识强。所以中国人爱面子是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关的。在课堂口语教学中, 学生们怕发音不准、句型不对, 受到大家的嘲笑, 对老师的问题往往要在头脑中深思熟虑, 不做到万无一失决不开口, 或是老师不叫绝不开口, 在活动中永远充当“观众”的角色, 造成“冷场”局面的出现。长此下去, 教师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学生则养成了不开口的习惯, 使教者与学者均对口语交流产生心理障碍。

1.3 学生掌握的口语句型较少, 词汇量小, 难以流利地用英语进行表达。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 没有专门的口语科, 缺乏口语交际训练, 缺少语言交际技巧。在进行课堂讨论时, 学生苦于词汇量小, 再加上处于非英语环境中, 必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所以在发言时, 往往表达不清、缺乏逻辑性, 夹杂着汉语思想。

2、提高口语教学方法探索

学生较低的口语水平源于很多因素, 但最主要的在于教师的决策, 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变教师主导的授课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 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突出英语的交际功能, 使学生在英语的实际应用中掌握这门语言, 故此,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励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1 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口语课, 还是以阅读为主, 教师可以以教材为载体, 创设口语教学情景。首先, 运用听力课的有限时间, 给与学生更多的练习材料去练习, 从而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 使得学生能够听懂教师中的标准英语也能听懂教师以外的非标准英语。其次,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熟悉课文内容和单词,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将预习纳入平时成绩, 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如要求有一份书面提纲, 写出课文大意。尔后在课上教师尽量把看似枯燥的课文内容设计成一定的情景话题, 使学生成为情景中的一个角色, 为此教师要在情景设计中把课文的难点融会进去,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应全面控制课堂秩序, 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是讨论成为口语时间训练的过程, 而不是由教师完全控制的教学环节。因此, 教师不必参与学生的讨论, 只要确保他们是在用英语交流即可。但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 对学生指导要有针对性, 根据切实需要提供解答, 而避免将泛泛的信息提供到黑板上。最后, 教师应在恰当的时候终止讨论, 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评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判断。本阶段可由各个小组推举的代表做间断发言, 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开拓思路, 也可以锻炼学生在公共场合用英语交际的实际能力。此外, 平时在课下教师应有计划地就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日常用语进行练习, 如怎样问路、指路, 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 如何购物、求医等等。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口语句型, 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

2.2 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励者

中国学生在大众面前说话时总会感到紧张, 他们担心自己会犯错, 那么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克服心理负担, 鼓励他们调动其积极性, 所以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 一个人站在讲台上, 学生举手发言或教师点名式授课给人以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的感觉, 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就会退缩不敢发言, 而那些生性活泼、善于发言的学生获得的机会又太多, 教师应以课堂讨论形式为主, 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并且,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 如受母语影响夹杂着一些汉语思想, 教师应避免立即指出其错误, 可以在总结阶段给予纠正。那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第一, 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题目应感兴趣且经历过, 这样他们就有话可说。第二, 教师帮助学生创建一个好的情节,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并且感到能从其他人那里学到知识。另外, 教师给优秀学生以奖励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3 学生积极学习的引导者

口语就像游泳、跳舞、开车一样是一种技能。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英语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知识, 教师和学生几乎不注意练习语言的技能。那么技能与语言之间有什么区别呢?Bygate points out:“fundamental difference is that both can be understood and memorized, but only a skill can be imitated and practiced.”因此口语需要不断地练习。教师应当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 使用小组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增加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内的练习时间, 在小组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每个小组也有其相应的任务, 学生各自持有不同的信息, 他们需要获得别人的信息才能完成任务, 因此他们会很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此时他们的心理负担就被克服了。小组练习是很自然的,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大部分时间与一个人或几个人交谈。此外, 教师需注意不同的小组水平也有所不同。

3、结论

口语作为人们直接交流的工具,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应知道自身对口语过程的理解, 会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同时, 积极探索语言发展规律和弄清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自觉地运用规律去指导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以其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摘要:口语水平较差是现今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 学生的英语处于“聋哑”状态,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指出教师应转变角色, 重新定位, 以学生为主, 帮助、激励、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关键词:口语教学,教师定位,学生为主

参考文献

[1]王蔷, 程晓堂《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孔燕平, 刘海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模式-综合式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2)

[3]Gillian Brown&George Yule.英语口语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康志峰.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9)

[5]许迎军, 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与课堂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3)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公共数学课 应用型教学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应用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将公办院校优质的教学资源、管理模式与社会资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成为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独立学院毕竟是新生事物,同公立院校相比,它的历史较短,理论基础较薄弱,生源为三本招生,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独立院校都将办学模式定位于,除少部分毕业生继续进修走研究型人才培养道路外,独立院校要为社会生产各部门培养大量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应用型的优秀毕业生。它要使毕业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地自主学习,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公共数学课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的预备课程,同时又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课程,因此,它对高等教育的应用型教学及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理论型教学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理论型教學

2.1.1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课程设置及教材选择

在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设置一般沿袭了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作为高等教育基础课的公共数学主要有:文科类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这三门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作了一个铺垫,在大多数独立学院中都是设置为必修课程的,并且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始微积分(高等数学)的学习。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不光在课程设置上沿用公立学院的形式,同时对公共数学课的教材选择上也多数都采用了独立学院的母体公立学校的教材。

2.1.2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教学内容

由于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教材选择仍沿用公立院校的教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与公立院校差别不大。多数都是围绕着考研大纲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制定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例如:微积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极限、导数、中值定理、积分、微分方程等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具体的要求。

2.1.3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教学方式

在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课上老师通过板书演算、推导相应的数学理论,证明数学结论。课下学生自主练习这一模式。

2.1.4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成绩考核方式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成绩考核仍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一套试题来考核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这套试题一般包含了数学理论的结论证明,运用数学理论实践计算等内容。

2.2 现阶段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社会生产各部门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创新能力。而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具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独立思维的创新意识。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考核方法等都沿用的公立学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通过数学理论的概述、推导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理论,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这是侧重于理论型教学的模式。它要求学生必须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理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是三本招生,本身的理论基础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采用理论型教学的模式,会使得学生使用教材自主学习很困难。最终,学生为完成考试,必然会忽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放弃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为了应付考试的试卷而死记硬背。从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

3 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尝试应用型教学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建议

3.1 灵活课程设置,选择应用型教材,向应用型教学转变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公共数学课的设置上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措施。在开设公共数学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公共数学的必修课程中主要内容涉及在后续专业课学习中会用到的基本的知识与方法。在此课程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但要求学生要能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能使学生不会因枯燥难懂的理论而失去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以便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在为公共数学必修课程选择教材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理论叙述简单明确,推导过程较少,而实践应用方面较多的教材。教材的选择能够使学生简单明了地看到需要了解的理论是什么,并知道能够通过这个理论作什么,以及在实践中可以解决哪类问题。

3.2 由单一的教学方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转变

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公共数学课的教学方式上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把一些复杂的理论通过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极限的思想、积分的思想的等等。可以将理论与树形图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地知道为什么用这个理论以及怎么运用。例如:复合函数求导、全概率公式等。还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方式转变为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可以设计某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可以通过已知的哪些数学理论解决。

3.3 改革公共数学课的考核方式

为改变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为考试而死记硬背,忽视知识的应用的问题。可以把公共数学的考核方式转变为理论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在实践阶段,这两种考核方式可以各占总成绩的50%,考核方式发展成熟后,可以相应地调整比例。在理论考核中,可以同现阶段的考核方式一致,采用通过一张试卷来测试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的运用情况。在实践考核中,可以通过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来分析问题,并最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在未来通过相应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有望使得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它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4

鉴于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对数学的要求存在的差异,特别是现代经济、金融和管理学科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学校加强理工学科建设对数学公共课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用这些新的变化以及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促进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提高学生数理与数量分析能力,同时满足学生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需求,我校非数学专业本科数学课程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精神是不仅强调适应不同学科对数学的不同要求,而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为使分类分层次教学有效、有序地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 课程设置

1. 我校为非数学专业开设的公共数学课程分为三类:数学素质课、数学基础课、数学应用课。部分文科专业必修数学素质课,其他专业必修数学基础课,数学应用课为全校任选课。

2. 数学素质课包含一门课程:

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 3. 数学基础课由三部分构成:分析部分、代数部分、随机部分。每一部分分为A,B,C,D四个层次,除去物理学单独设置B层次外,供其他专业修学的基础课分为A,C,D三个层次,每一部分选择一个层次均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基础课方案。

4. 数学基础课程的层次划分(不包括物理学专业的B层次课程)及课程设置为: 分析部分:按要求由高到低分三个层次设置为

数学分析A:共12学分,第1—3学期学分分别为4,4,4 微积分C: 共8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4 微积分D: 共4学分,第1学期 代数部分:按要求由高到低分三个层次设置为

高等代数A:共6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2 线性代数C:共4学分,第3学期 线性代数D:共2学分,第2学期 随机部分:按要求由高到低分三个层次设置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共6学分,第3、4学期学分分别为4、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共4学分,第4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共2学分,第2学期

5. 数学应用课暂开设下列课程,可根据需要增开其他课程。

运筹学:共3学分,第5学期

数学建模:共3学分,第6学期 经济数学专题:共2学分,第6学期

二. 课程方案

1. 新闻学院、马列学院、国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各专业开设数学素质课: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学生可以加修数学基础课程,所加修课程以选修课看待。

2. 除本款第1条指明的各专业外均必修数学基础课。各相关学院应认真领会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精神,分析各层次课程要求的程度和教学目的,结合各专业自身对数学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学生应该修学数学基础课的三部分中各部分课程的最低层次,并在培养方案中做出明确规定。各专业应避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修学过高层次课程,盲目拔高数学要求,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3. 必修数学基础课的各专业,其培养方案规定的每一部分中要求修学的最低层次是该专业学生修学该部分课程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各部分中选择不低于该层次的其他层次课程,培养方案中应该以备注形式对此给与说明。

4. 经与各学院协商,结合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特点,信息学院建议几种不同的数学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代表了各专业对数学基础课各部分课程的最低要求(见附录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每一部分课程层次选择形成多样的、个性化的课程方案。

三. 选课办法

1. 2. 3. 4. 本选课办法适用于物理学专业以外的学生。选课在数字人大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

信息学院将提供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任课教师介绍,各层次课程说明及选课指南。

在新生入学时,信息学院根据各专业要求的最低层次为各专业预设第一学期所开设课程的课堂,各院教务秘书负责将所属学院学生分配进预设的课堂并通知学生。信息学院同时将对每一层次基础课预留课堂供一周后学生改选。

5. 新闻学院、马列学院、国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各专业学生的选课初始状态为数学素质课: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该课程是这些专业的必修数学课,初始状态也是最终状态,学生不能退出。但学生可以加修数学基础课程,所加修课程以选修课看待。

6. 其他专业学生不修数学素质课,必修数学基础课。新生入学时,开课第一周学生进入所指定的预设课堂试听,并在指定时间内(一般在开课一周后的双休日)选定该学期所修课程。如果决定保持原修课层次,应在选课学院中注册原修课程层次和课堂。如果决定改修更高层次课程,学生应注册相应层次课程的预留课堂。学生应认真核对各课程开设的学期,以免错过修课学期。学生在分析部分、代数部分、随机部分等三个不同部分中可以选择不同层次,但每一部分中只能选择一个层次课程。

7. 学生在选课时应该认真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数学(非数学专业)教学指导纲要》了解课程设置和各层次课程的基本要求、开课时间,根据自身条件和个人发展规划,量力而行作出慎重的选课决定,并及时选课。

8. 各专业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结合专业教育向学生解释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各层次数学的基本要求和以及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并提供选课指导。

四. 关于课程退出与改选的规定

1. 新闻学院、马列学院、国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各专业学生所修数学素质课:大学文科数

学,不能退出和改选。这些专业学生作为选修课选修的数学基础课程在开课一周内可以任意退出和改选;其他专业学生所修数学基础课程在开课一周内可以退出原选课状态并改选不低于培养方案要求层次的课程。

2. 开课一周后,所选课程在本学期内不能退出和变更,学生应该正常修课并参加考试,所修课程将按规定的课程性质进入成绩管理。所修课程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再次决定是否退出原修课层次,改选不低于培养方案要求的其他层次课程,但原修课成绩记录将保留在成绩管理系统中,不被删除。原修层次中不及格课程,由改选后的层次相应课程替代,但将被视为重修。

3. 学生学完某一部分课程中的某一层次课程所含各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已经及格,不能退出该部分课程中的该层次课程,并且除转专业学生转入专业有更高要求外,不得再修学同一部分中的其他层次课程。

4. 学生学完数学分析A第一二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均已及格,或者学完数学分析A三个学期课程(不管其中是否有不及格),不能退出数学分析A。

5. 学生在学完高等代数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及格,或者学完高等代数A两个学期课程(不管是否有不及格),不能退出高等代数A。

6. 学生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及格,或者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两个学期课程(不管是否有不及格),不能退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7. 学生退出原修课程改修更低层次课程,课程之间的改选和替代关系的处理办法详见附录二。

五. 关于转专业学生修学数学课程及缓修、缓考的规定

1. 2. 转入专业所在数学院应将转入学生相关信息及时转入到所转入专业的相关教务系统中。

转专业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数学课程应按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数学各门课程的最低要求进行,转入前已修层次达到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其相关记录继续有效并按正常情况处理。转入前已修完层次低于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所含各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均已及格,相关记录继续保持,学生需要再修更高层次课程达到转入专业的要求;转入前已修层次低于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中的部分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及格,学生应退出原修课层次改修更高层次课程达到转入专业要求,原修课相关记录继续保持。原修课程不及格,原则上不应被允许转入数学要求更高的专业。

3. 休学的学生以及其他原因缓修数学课程的学生,可在跟随下一届学生修学相应数学课程,但各学院应及时在选课系统中该学生名下标注缓修,并转入下一届学生选课系统。

4.学生因故缓考,缓考课程应该与其选课一致,不能降低或提高课程层次。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8年3月24日

附录一 建议的数学课程修读方案

方案一:共修24学分,课程设置为

数学分析A:共12学分,第1—3学期学分分别为4,4,4 高等代数A:共6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共6学分,第3、4学期学分分别为4,2 说明:该方案课程接近于数学专业相应课程的要求,有较大的难度和深度。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各专业学生或者数学基础好、对数学有较浓厚兴趣,并有志于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数理和数量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该层次课程。对那些希望转入或副修将该层次课程作为必修层次的专业的学生,建议选择该层次课程。建议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院各专业、财金学院金融类部分专业。

方案二:共修20学分,课程设置为

数学分析A:共12学分,第1—3学期学分分别为4,4,4 线性代数C:共4学分,第3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共4学分,第4学期

说明:该方案课程弱高于非数学理工科专业传统高等数学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建模有较高要求的各专业学生或数学基础较好,并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并有志于在实际领域从事数学建模和定量分析的其他专业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课程。对那些希望转入或副修将该方案各部分课程作为必修层次的专业的学生,建议选择不低于该方案各部分课程的层次。

建议专业: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方案三:共修16学分,课程设置为

微积分C:共8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4 线性代数C:共4学分,第3学期

概率统计C:共4学分,第4学期

说明:该方案课程相当于原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的要求,难度相对较低。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有一定要求的各专业学生或对数学有兴趣的文科各专业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课程。对那些希望转入或副修将该方案各部分课程作为最低必修层次的专业的学生,建议选择不低于该方案各部分课程的层次。

建议专业:经济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等学院各专业,财金学院部分专业、商学院除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外各专业,环境学院除环境科学专业外各专业,政务信息管理、化学。

方案四:共修8学分,课程设置为

微积分D:共4学分,第1学期

线性代数D:共2学分,第2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共2学分,第2学期

说明:该方案课程通过向文科学生讲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思维方法、数学概念与实际社会和经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提高学生理解和抽象能力。后续专业课程要求简单的数学知识的文科(含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全部或部分课程。建议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哲学学院、法学院各专业,档案学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修学线性代数D

方案五:共修4学分,课程设置为

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

说明:该方案通过讲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简单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所使用的数学概念的含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用数学知识去思考一些实际和专业问题。后续专业课程不直接使用数学的部分文科专业可以选择这一方案。

建议专业:新闻学院、马列学院、国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各专业

附录二 课程退出处理办法

一、分析部分课程的退出处理

1. 培养方案规定分析部分课程要求为数学分析A的各专业的学生不能退出数学分析A课程。其他专业原修数学分析A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下列各条规定允许范围内退出数学分析A,其中培养方案规定分析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

微积分C的各专业学生改选微积分C课程;培养方案规定分析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微积分D的各专业学生改选微积分C课程或微积分D课程;

2. 培养方案规定分析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微积分C的各专业学生,原修微积分C,将不能退出微积分C。培养方案规定分析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微积分D的各专业学生,原修微积分C,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下列各条规定允许范围内退出微积分C,改选微积分D。

3. 学生原修数学分析A课程,在学完该课程的第一学期退出,改修微积分C,应从微积分C的第一学期开始修学,原修课程相关记录继续保持。如果原修课程不及格,改修课程第一学期课程按重修课程对待。

4. 如果学生原修课程是数学分析A或微积分C,在学完该课程第一学期退出改修微积分D,原修课程相关记录继续保持。原修课程如果不及格,改修课程按重修处理。

5. 学生学完微积分C两个学期课程退出,改选微积分D,原修课程相关记录继续保持,改修的微积分D按重修处理。建议: 培养方案规定微积分C为最低要求的专业的学生修学数学分析A,或者培养方案规定微积分D为最低要求的学生修学数学分析A或微积分C,如果在第一学期不及格并且确实感觉学习困难,建议退出该层次课程,改选更低层次课程。

6. 学生原修学数学分析A,在学完第二学期退出,学生只能改修微积分C,原修课程相关记录继续保持。如果数学分析A第一、二学期课程均不及格,学生应重新修学微积分C第一、二学期课程,成绩按重修处理;如果数学分析A第一学期不及格,第二学期及格,学生应重新修学微积分C第一、二学期课程,改修课程微积分C的第一学期课程按重修处理,第二学期课程按正常修课对待;如果数学分析第一学期课程及格,第二学期不及格,学生应重新修学微积分C第二学期课程,成绩按重修处理。如果数学分析第一、二学期课程均及格,学生不能再退出该层次课程。7. 学生学完数学分析A三个学期课程,不能再退出该层次课程,不及格的各学期课程,必须重修原修课程。

建议:学生应慎重选择修课层次,过高选择课程层次,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及格记录,退出原选课层次不仅会带来时间上的浪费,还会因为所改选的新层次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学生的其他课程时间发生冲突造成学习安排上的困难,同时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一旦发现自己不适合学习某层次课程,应在允许的范围内及时退出并改选。数学分析A第一二学期均不及格的学生应该退出该层次课程。

二、代数部分课程退出的处理

1. 培养方案规定代数部分课程要求为高等代数A的各专业的学生不能退出高等代数A课程。其他专业原修高等代数A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下列各条规定允许范围内退出高等代数A,其中培养方案规定代数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线性代数C的各专业学生改选线性代数C课程;培养方案规定分析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线性代数D的各专业学生改选线性代数C课程或线性代数D课程;

2. 学生在学完高等代数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及格,或者学完第二学期课程,将不能退出高等代数A,不及格的各学期课程必须重修高等代数A相应学期的课程。

3. 原修学高等代数A,在学完高等代数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退出高等代数A,改修线性代数C或D,新改选的课程按重修处理。

4. 原修学线性代数C,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退出线性代数C,改修线性代数D,新改修课程按重修处理。

三、随机部分课程退出的处理

1. 培养方案规定随机部分课程要求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的各专业的学生不能退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课程。其他专业原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下列各条规定允许范围内退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其中培养方案规定随机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的各专业学生,改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课程;培养方案规定分析部分课程最低要求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的各专业学生改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课程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课程;

2. 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及格,或者学完第二学期课程的学生不能退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不及格的各学期课程必须重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相应学期的课程。

3. 原修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在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退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改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或D,新改修的课程按重修处理。

4. 原修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退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改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新改修课程按重修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浅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篇5

一、优化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程体系确定之后, 教学内容更新就首当其冲。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 训练语言技能, 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 其目标是通过语言的教学, 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起来, 最终把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牢固树立教学改革意识, 素质教育意识, 能力培养意识, 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和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这个根本目标上来。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读、主动听。主要安排包括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动的阅读和视听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和视听材料的教学量大约为课内阅读和听力的三倍以上, “自主听力”可以安排趣味性强、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练习, 并配有全部的录音文字稿和练习答案, 便于学生自学。

课内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这一教学方法的设计, 是从不同侧面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并能引起思考的共同主题, 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 分别采取主题预演、以听和阅读为中心结合辩论、演讲、小短剧、写作文等各种语言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

新教学理念的实施必须由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 采用适合国情和教学实际的新方法。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让课堂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场所, 从而提高他们英语应用能力。这一主题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和听, 一块是课内听、说、读、写、译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改革教学手段。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局域网等现代教育手段, 全面实行多媒体课堂教学和数字语言实验教学。教师采用数字网络英语教学系统, 编制与书面教材相配套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 借助各种电教媒体向学生传输教学资源, 师生之间进行交互反馈, 形成双向信息交流。学生自习时, 教师通过资料管理模块监控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自主完成作业, 实现教学过程优化。除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外, 学生在语言实验室里, 通过各自的终端调用主控台内的各类学习资料, 进行开放式学习。一些知识性、娱乐性强的网络学习课件, 如阅读文库、视听精粹和滚动英文字幕的电影网页等, 有效地配合了课堂教学。

在网络环境中, 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 学习目标的引导者, 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当在“任务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创建丰富的阅读情境, 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 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评判思想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英语水平考评测试后, 突破传统的班级教学, 把学生分为A、B两级, 因材施教。在保证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的前提下, 对A级学员注重“三高”培养, 即:高起点, 体现出英语知识的前沿水平;高难度, 提高语音、语法的讲授难度;高标准, 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统一。对B级学员侧重“三基”训练, 即:基本知识, 强化英语知识学习, 打好语言基础;基本技能, 加强听、说、读、写、译训练, 掌握语言技能;基本能力, 指导学生在英语实践中锤炼基本功, 培养应用能力。还通过举办英语讲座、情景对话、演讲比赛等, 创造语言实践环境, 使学生求知于课内, 砺能于课外。课堂上教师是“向导”、是“导演”, 学生是“上帝”、是“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不能不顾学生是否听懂, 能否接受, 只顾自己教学。课堂上, 教师不仅仅要授课, 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变化。如果学生听课带有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积极主动, 思维异常活跃, 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已认可;反之, 如果学生上课时表现出不耐烦, 开小差, 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等情况, 除可认为这些学生是由于睡眠不足, 提不起精神之外, 一般可认为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持否定态度, 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套路, 想方设法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其他细枝末节, 也要留心观察。

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 外语教学要更加重视“实用性”, 大学生实际使用外语作为语言相互交流的“工具性”, 而把外语作为外国文化载体的特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摘要:公共英语教学劳时费力, 收获甚微。如何扭转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本文拟就如何改进公外教学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6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校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过关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惟一标准。结果很多学生虽然取得了英语三级合格证, 连最基本的日常会话都不会, 更谈不上翻译产品说明书、起草企业常用英语函电等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问题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然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不具备实用性,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需要关联不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问题三: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模式陈旧。

高职公共英语常见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段落解释+翻译”, 或者“翻译+词汇”。课堂上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逐字逐句精写精讲。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

问题四:高职公共英语师资力量薄弱, 结构单一。

高职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出身, 没有行业实践背景, 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知之甚少, 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也不知什么对学生有用。

二、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思路

近年来,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 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思路一, 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高职专业英语是从公共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英语阶段的过渡, 是从阅渎理解向交际表达的转变, 是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可根据学校的方向及定位来确定专业英语的范畴, 对英语设置提出统一的要求。他们在工作环境下对英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在工作中碰到难题, 需要借助工具书或报刊杂志以及其它检索手段独立地解决, 因此, 要把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列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思路二, 在专业差异中求同存异, 尽量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

公共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在开设中普遍存在着一门内容固定的公共课为所有专业提供服务的现象, 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本人提出以公共课围绕岗位、专业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原则, 多次到学生就业的企业一线进行技术专业岗位调研, 和专业教师座谈, 和企业专家进行论证掌握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 根据岗位和专业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 建立课程标准, 完成活页式“教材”的编写, 最后进行实践教学, 完成教学目标。

外语课原先讲授的内容为公共英语, 主要侧重生活中常用的听说读写内容的讲授, 全院各专业通用, 通过岗位调研明确了本专业学生主要能对来访外宾进行接待, 准确阅读使用说明书、写出英文求职自荐信, 为此根据岗位的需求设计了接待外宾、撰写求职信、建工类产品介绍、说明书识读四个学习情境。将公共外语与专业外语很好地结合起来, 做到有的放矢地安排内容、展开教学, 外语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专项培养, 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路三,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学生的实践对于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任课老师如何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也显得特别重要。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提问式”、“小组讨论式”

等多种教学形式, 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同时, 还让学生自愿报名选择章节大胆地走上讲台, 讲授自己经过充分准备的内容, 讲授完了再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点评学生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 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 增加了学生实践和动手机会, 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了自信。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的同时, 应用和创造能力也得到培养。

思路四, 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打破原来的考核体系, 采用过程评价考核方法。基于学习过程的评价, 即完成每一学习项目的同时考评既已结束。评价形式与上课形式相结合多种多样, 打破原来的期末统一进行笔试的形式, 按照学习项目书里每一项目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知识点、能力点以及情感与态度综合考评。考评成绩可以是优、良、中、差或者是A、B、C、D等形式。

思路五, 加强教师队伍建没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构思 篇7

关键词:公共英语,专业英语,英语教学

1. 前言

1.1 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一至二年级)和应用提高阶段(三至四年级)。公共英语教学指在基础阶段进行的英语教学,又被称为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教学。应用提高阶段的教学包括:专业英语和高级英语教学。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开设近三十年,为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英语社会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共核。语言共核是语言学家在对语言功能意念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概念,是指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的那部分语言。这部分语言不受地域、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话题等方面的制约,在词汇、语法和意念功能方面的差异也不大。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在这部分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地由中学英语所承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是在重复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

以我国目前许多高校正在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来看,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等系列教材,其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共核。可是两年大学英语必修课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英语与专业无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帮助不大,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无论在上学期间还是在大学毕业后,都很少阅读英文书刊杂志,更少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用英语交际。即使有机会阅读英文原文书刊或与人交谈,由于对本专业英语几乎一无所知,也很难达到迅速、及时、充分利用的目的。这也成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一大缺憾。

1.2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也叫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这里所说的用途主要有两点: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学术研究的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又被称为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和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它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延伸,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既不是单纯教授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

就教材而言,由于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各学校使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随意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有的是专业书籍的片段拼凑。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多、句子长、概念难,与基础阶段所学的公共英语差别很大,因而产生畏难情绪。

就教学而言,1999年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大部分高校都在三、四年级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由于课时短,专业英语的教学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从师资来看,大部分学校都由专业教师承担,用英语在专业范围内进行交流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专业英语,对专业英语的词汇、语法、文体特点知之甚少,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用大部分时间对文章进行翻译解释,甚至还要进行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因此,很难在专业英语课堂对本专业前沿知识进行讨论和应用。

1.3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在中学英语教学基础上以扩大阅读量和提高阅读速度为突破口,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为宗旨,确实有利于大学生公共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但对直接阅读英语原文以获取重要科技信息和社会信息却显得作用不大。大学专业英语教材既包括各学科基础知识也及时吸收了该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各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通过英语原文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紧跟各个学科发展新潮流,具有公共英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然而,专业英语教学的这种优越性仅仅靠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教学是难以得到贯彻的。它不能使学生去应付各种具体的交际场合。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根据中文或英文的消息编译成文;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国际上先进的管理专著了解只能依赖于译著,等等,这些都是专业英语的素质制约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将大学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并行并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2.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学生对公共英语的掌握程度是顺利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的基础。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词汇量与各项技能要求的提高,中学生对通用英语的掌握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已经掌握了英语基本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译等运用技能。升入大学后,可以在第一学期加大这五种技能的系统训练,到第二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和公共英语的共同学习。这样,经过两或三学期的专业英语基础学习,到三、四年级开设的专业英语课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基本具备了阅读本专业英语的能力,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沟通成为可能。

第二,高等院校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前提。教师队伍主要包括公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就公共英语教师而言,多数高校的公外教师结构都呈年轻化、高学历化的态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实现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中坚力量。另外,就专业教师而言,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不仅可行,而且对于提高其本身的专业素养大有裨益。因此,要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对于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合理化、科学化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科学系统的教材是专业英语教学的有力保障。许多机构对公共英语教学阶段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已达成共识。因此,有许多是从国外引进的,或是国内专家和英语教师合作编写的一系列的高质量的专业英语教材,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牛津专业英语基础丛书、西南交大出版的高等学校专业英语丛书等。同时,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科技使各种专业资料的获得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及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的模式

建立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就是要在不削弱目前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各专业特色,对目前公共英语的授课内容及方式加以改革和更新。根据目前其他高校及我校在此方面的尝试总结出以下模式:首先建立分级测试系统,因材施教;第二步根据学生对本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对专业英语的接受程度,建立以突出专业英语特点的教学模式。

3.1 分级测试系统

由于各大学普遍扩招,在学生方面,数量增加与素质发展显然不够协调,特别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愈显突出。就入学分数而言,不仅专业与专业之间由于对文化素质的要求不同产生巨大的差距,就是同一专业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专业方向的英语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素质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此,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模式首先应建立科学的分级测试系统。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分级测试可以将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作为参考。但是这一成绩并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标准。为了使分级测试更加客观公正,在进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之前,首先应参考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建立分级测试题库,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本学校的学生特点每年增加新题目和题型。其次,就分级测试题型而言,应体现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五方面的能力。再次,建立科学分班标准。按照专业编班是首要的原则,但是具体哪些分数的学生能够直接进入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并行的模式,而哪些分数段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英语能力之后再进入两种英语并行的阶段,则需要长期的实践不断归纳总结。

3.2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

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是要在进行公共英语教学的同时突出专业英语的语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一般地讲,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介绍、阅读和对比,使学生熟悉专业英语词汇,并通过简短篇章介绍专业英语文体特色。专业英语文体相对简单、稳定和单一,比较容易掌握。第二步,在已掌握的词汇和文体知识基础上,借助阅读和教学,进一步扩大专业词汇和专业常识,熟悉专业术语和专业英语中一些特殊用法。第三步是关键的一步,通过教学、实践和大量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和英译汉上。在教学过程中,这三步不是完全截然分开的,对每个环节,根据具体情况,作不同的处理。

3.2.1 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

(1)专业基础词汇和文体特点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专业词汇的补充,和对专业英语中的语法现象进行总体的介绍,对易混淆和误解的地方做必要解释和提示。强调语言的发展变化属性,使学生对语法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进行句型分析,重点分析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不同的表达方法、句型结构和一些特殊形式,通过例句来说明和解释。

(2)专业常识扩充阶段

专业常识的扩充主要来源于阅读理解。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理解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有参考译文和标准答案的阅读材料,建议学生不要过早地看译文和答案,更不能边看译文边阅读,这样对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弊多利少。在阅读的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对专业常识的理解上。同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已经学过相关中文教材的内容,练习使用英语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阐述或讨论。

(3)专业文体阅读与翻译阶段

在此阶段可以增大阅读量,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如翻译标准和方法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主要手段是大量的实践和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翻译,从一个段落开始,再扩大到章节,最后通译全篇文章,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逐步提高翻译水平。同时,在此阶段可以加深专业文章的选材,使得文章能够与本专业在高年级进行的专业英语教材相互贯通。

3.2.2 在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目前的大学公共外语虽然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学生往往只能充当录音机。由于,专业方向的英语知识性强,趣味性略显不足,这样死板的课堂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无法体会到知识增长的快乐,因此,学生上课不配合、缺课、打瞌睡等现象就难免出现。那么,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英语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现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

(1)由师生共同提供专业词汇来源

学生第一学期已上过部分专业基础课,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收集相应的专业词汇并在课堂上分享这些成果。一方面做到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下,使学习氛围更加热烈、浓郁。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补充相应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知识。

(2)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专业常识

这一形式要求学生对该专业常识比较了解,对语言的驾驭比较熟练。适用于学生已经用中文学过的内容。这样,他在对知识的把握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即使有偏差,听的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共同探讨。

(3)将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一定的线索编订专业知识小册

这种形式较适合第三或四学期,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知识手册的主题,或对几个学期以来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分类。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英语,编辑成册使得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 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建立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大学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的建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是师资培养和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协调问题。

第一,为了实现大学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目标,必须对现有的大学英语师资进行改造和加强。要使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的学生认识到专业方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并丰富和扩大大学英语教师的来源,鼓励英语教师学习一门(非英语)专业,使他们能够胜任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

第二,大部分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都以公共英语为主,而专业英语的学习大多在高年级进行且学时较少,学习内容与低年级公共英语相去甚远,无相关性。另外专业英语课教师多为有该专业的教师,他们虽然专业知识扎实,但是缺乏英语语言背景。教师对专业英语文体及篇章理解不能给予有效指导。因此,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产生许多问题,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

总之,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并行并重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发展趋势一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在我国现有的外语高教基础上也能够进行尝试并加以推广。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的模式在许多大学,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都已经有所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建立科学的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模式仍有很多问题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宏,高玉卉.公共英语教学向专业英语教学的过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09-110.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杰.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28-31.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我国开设大学公共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与素质兼备的新型人才。而陈旧的教学模式与改革下的新标准明显不符,因此遵循时代的特征,进行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从现行的英语教学体系中看来,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日益恶化。面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显现的问题,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发展对策的需求也日益提升。

一、大学公共英语存在的问题

1.内容重复,课时少

近年来,大学公共英语存在英语教学内容复杂的问题。大学英语的内容多为基础英语,与高中时学的内容重复,缺乏创新,不仅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没有帮助,还加剧了学生英语水平的下降趋势。英语的学习,关键在于不断的积累和经常的使用,一周两节的英语课时拉远了学生与英语的距离,还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渐消失,甚至阻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2.教学设备不先进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较晚,部分地区仍比较落后,大学公共英语还没有多媒体教室,甚至还仅靠教材和老师的手写板书,教学设备落后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另外大学英语的关键主要还在于英语教师,教师对英语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多数是本科毕业,所以在英语知识方面也达不到相应水平,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这是为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考虑的。

3.教学模式陈旧

小部分学校的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什么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中,学生一言不发,只需要带着耳朵听就可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试教育目前在我国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学英语四、六级仍是考察学生英语能力的方法。这就忽视了学生对实际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这条弯路上越走越深。

二、开设大学公共英语课的目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英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公共英语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培养国家化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之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形势下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

公共英语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高校让每个大学生都学好英语,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所以设置英语公共课是非常必要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今后社会交流中也是很有用的,不仅可以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还可以适应今后我国的发展。

三、大学英语公共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要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模式了。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职业操守了,在公共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默契,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努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其实许多学习不爱学习英语的原因不是讨厌英语,而是讨厌英语老师。如果一个英语老师不喜欢我们问太多问题,甚至敷衍我们,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喜欢上她的课了。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教师也是要热爱学生的,愿意发自内心的与学生交流,这些也是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高度帮助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好感,有利于大学公共英语的进行。

其次,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教师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都受着底下学生的关注。曾经在学生中进行过调查,全英的英语课并不是很受学生的欢迎,而且还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这种教学过程使学生高度紧张。

许多年来,我多英语课堂一直存在教学单一的问题。教师要将自己融入到互动中去,教师要明确的知道,学生才是这个课堂的主体。有些教师只是单一的使用多媒体,想通过生动的图画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学生在课堂上能真能把握的知识少之又少。所以要正确的使用教学方法,还要正确的了解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懂得怎样用亲切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结束语

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的清楚,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首先要将责任铭记于心,还要明确开设大学公共英语课的目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将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科学发展相结合,研究更深层次的英语教学,大学公共英语课的课堂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柳华妮.基于体例演变影响因素分析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李兰皋,鲍德媛.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的思考——河北经贸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调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03(10):123-125

[3]王仁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背景下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9

摘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学生除了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重点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素养,因此这就要求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正确处理好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联系,既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又可以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能力;公共基础课;数学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理念能力,教学理论能力,教学改革能力,教学技术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而教学实施能力又是校重要的能力,教学是集知识、技能与师德师风为一体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准备、教学志向与教学能力关系密切,所以要从深化老教师的传帮带示范作用、科学规范岗前培养、合理调控教学环节以及有针对性地干预和指导教学监控能力等方面来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1]。石丽敏认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以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加强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基础素质教育的培养;要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使基础课课程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基础课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3]。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3]。要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3]。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将从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课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和高职学生数学课堂表现现状两个方面做一些实证性探讨,目的在于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做出对策建议。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制约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样本覆盖四川、云南、广东、山东、石家庄等13所高职院校的92名数学老师,采用问卷法来深入了解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共回收学生卷551份,涉及10余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用数据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借助问卷星平台在网上填答。

(二)测量工具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大致包括公共基础课数学课教师队伍的大致结构,教师自我评价,培训发展期望,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影响自身教学1能力因素等,高职学生数学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对数学的兴趣,与教师的互动和对教师上课方式的满意度,我们采用自编的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课堂表现调查问卷。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更为科学的反映教师与学生现状的调查问卷。此问卷意在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策略。

二、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教学能力

现状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现状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情况,我们设计了教师的教龄,职称和最高学历几个内容,从教师基本情况来看,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老师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拥有副高级和讲师职称的教师最多,硕士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最高,但也有将近40%的老师是本科学历。具体情况见下表:教师教学的实施能力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能力,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又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推进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兴起,学生可以多渠道获取知识,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前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如果教师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上课可为教师上好一门课增色。因此,我们对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熟练程度做了调查,数据结果如下表:除了教学实施能力外,为了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其它因素,我们做了如下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师会认为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与同事的交流合作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更多的进行培训进修也是提高教师能力的核心手段。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基本上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他们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都深深地受本科学习模式的影响,导致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理论形成了单一的学科体系。常规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少部分学生甚至偷偷看手机或者打游戏,极易产生学习疲劳。教师缺乏教学技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时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在知识更新如此快的今天,只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包括自身专业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由于每个老师的擅长点和不足之处不同,我们设计了教师对参加培训的需求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表:从表4明显看出,信息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改革都是老师急需进一步学习的内容,这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另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受试者中77.17%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大的障碍。除参加国家高考外,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实行单独招生录取,其中又有许多学生来自职业高中,所以导致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故我们进一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了调查,首先分析学生对基础学科数学课喜欢和不喜欢的原因,具体结果如下表:表5数据结果显示,几乎达将近一半学生从小就对数学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在小学到中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学习存在畏难情绪。由表6明显看出,老师的教学艺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就数学课本身而言,数学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推理能力,由于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好的思维能力,所以提高自身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表7和表8表明,半数以上学生认为数学还是非常有用的,学生对学习的偏见性强,认为有用的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而对认为无用甚至是枯燥知识的学习效率很低,课堂上,学生对授课内容不太感兴趣,尤其对概念知识缺乏热情和兴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但是上课经常玩手机现象还是非常少见,还有少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出于无奈,只是想混一张文凭,根本不懂所选专业,有些学生去教室听课,是受到老师对出勤的考核,或者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在自身基础薄弱条件下,如果课堂跟不上老师节奏,课后又很少看书的情况下,慢慢的就对学习失去兴趣,越来越不想听了。极少部分同学也会自己认为专业课知识有用才会努力学习,认为公共基础课这些无用的知识常常会不闻不问。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因此,只有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寻求本专业学生教学内容与素质能力培养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构建和谐的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输送,才能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熟练的应用型人才。对照文件要求,下面我们提出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首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找到一种可行性的方法来实践这一理论;最后,还要经过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用数据说话。教师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并自觉将其理论与方法灵活用于课堂教学[5]。高职公共基础课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专业协会,相关技能竞赛,去国内外同类院校访学并与同行进行交流,加大教师学术访学和专题培训力度。积极参与教学观摩活动,积极思考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有什么差异,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自觉及时的进行改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思维,鼓励青年教师晋升学历。

(二)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在当前全球新一轮信息化浪潮下,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报告说,随着智能机器人加速进入职场,美国四分之一工作岗位将受到严重冲击[6]。该报告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大约3600万美国人从事的工作可能实现自动化,至少70%的工作任务可能很快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完成。根据目前的情况,未来一些界别如:工业界,金融界,医疗界,律政界,餐饮界有不少人将会面临智能机器人带来的失业危机。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6]。公共课数学教师必须将当前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以激励学生的思维的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应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以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可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对于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性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完成多媒体微课视频、完整课程PPT和习题库等课程资源的建设,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学生可通过平台自行学习内容,对于存在的问题通过平台跟同学讨论,老师及时答疑,线下主要以老师讲授,学生分组讨论为主,课下通过微信交流平台,为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基础。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教师在任何移动设备上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谈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教师也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和学习成效进行评价。

(三)以“贴近专业、服务专业”为目标,弄清高等数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应将教学内容与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密切结合起来高等数学课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专业方面的提高,还要注重不同专业的专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前景。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自我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丰富到教学中去。明确学生未来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重新组织原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体现针对性,以体现基础课程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性。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 篇10

(一) 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和问题

1、学习认识不足

大学生对公共英语的学习普遍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一方面, 公共英语虽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但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 它只是一门“被迫学习”的课程。换言之, 学生对学习大学英语的重要意义并无清楚的认识, 只是一味地按要求修读教学计划而已。另一方面, 在公共英语修读的目的认识上也存在偏差, 尤其是自四、六级试兴起以来, 许多学生学习公共英语都是基于能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目的, 并希望能以此在毕业就业中为自己增加筹码。

2、学习方法单一

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一把金钥匙, 但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往往存在单一的问题。习惯了高中被动学习的方式, 学生在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中也指望着从课堂上习得丰富的知识, 然而大学公共英语的授课时间是有限的, 并且课堂上老师更多地是从思维方法去启迪学生, 这与高中阶段灌输“死知识”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同时, 学生常利用的学习资源也多限于教材、练习题等, 而对于影视、图书馆及其互联网上丰富电子资源的网络利用则显得严重不足。

3、缺乏应用与实践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应用与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好的检验和巩固, 而大学英语的教学缺乏一种应用与实践的平台和氛围。大学之前, 英语的教学呈现出重视写作、阅读方面的技能, 听力和说话方面薄弱而不重视, 应试教育现象严重, 进入大学后, 课堂交流的机会少, 课后缺乏实践的氛围和平台, 这就导致“哑巴英语”的状态依旧在延续。尽管近年来诸如英语角等在大学校园里兴起, 但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 听不懂、不敢说英语的情况广泛存在。

(二) 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建议

针对本科院校学生公共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和若干问题, 笔者建议如下:

1、转变认识, 正确定位

首先, 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定位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 大学英语的学习是能够通过交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 领略不同国家的文化, 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 人文知识, 同时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介绍出去, 形成一种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和学习, 由此不断开拓自身视野, 提升综合素质。其次, 正确看待四、六级考试和公共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四、六级考试只是英语学习检测的一个平台之一, 它并不是学习的全部, 公共英语的学习应该立足自身实际, 以崇尚知识和发展语言交际技能为荣。

2、主动学习, 自我提升

本科阶段的学习有别于以往任何时期, 大学生应该及时转变学习角色, 由长期以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要主动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勇于探索, 敢于创新, 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本身。正所谓学习是最好的老师, 英语的学习必须要先开发自己对英语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 那么英语学习将很难进行下去;而如果有了兴趣, 带着强烈的欲望去学习英语, 去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学习英语, 这必然就会很快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善用资源, 多元学习

大学英语基本上是采用教师教学这种模式。这种流行的教学模式, 在过去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这种模式也有其显而易见的缺陷。比如, 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能力。在新的社会情况下, 教师并不是英语学习的唯一资源, 大学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英语学习, 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 大学英语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更具个性化、更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4、加强训练, 注重实践

英语, 说到底还是一门语言。因此, 英语学习的目的, 就应该着眼于这门语言的运用。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要注重在实践中加以提高。比如, 大学生需要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通过各种方式, 包括和国外友人的来往对话, 包括英语角、英语沙龙等交流场所的使用等等方式, 提高自己的英语交流水平, 不能让“哑巴英语”的状态继续下去。在日常英语学习中, 还要坚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的听力练习, 同时, 还不能局限于此, 要大胆的开口去说, 每天进行一定量的朗读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和同学朋友进行英语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事关我国与国际接轨, 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必经过程。就目前而言, 本科院校英语教学已经颇具规模, 对教学的探索研究论文也数不胜数。而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我们应该认识到, 学生自己才是英语学习最核心的部分所在。因此, 在面对英语学习的诸多问题时, 需要努力探索, 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同时, 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探索学习英语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大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方法单一、缺乏实践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 笔者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建议:转变认识, 正确定位;主动学习, 自我提升;善用资源, 多元学习;加强训练, 注重实践等。

关键词:公共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陆欣:《对本科公共英语教改的理解和建议》, 载《黑龙江史志》, 2005年第3期, 第51页。

上一篇:国际新闻报道下一篇:智能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