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听见》五篇

2024-05-24

《让世界听见》 篇1

社团活动开始后,老师宣布了这次自由观察的区域和任务要求,我们便兴高采烈地冲出教室,来到教学楼后面的花圃里。傍晚的阳光洒在许多绿色的植物身上,植物显得那么秀气柔美。辅导老师为我们讲解了高大的水杉,翠绿的雪松,有利剑般叶子的剑兰,矮小的冬青……

在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如此多的植物。我们轻轻地抚摸着龙柏那针形的叶子,静静地趴在矮小的冬青上,记录着这些美丽的植物生长时留下的脚印。离开了教室的社员们都很兴奋,在这些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面前,却又不忍发出很大的声音打扰它们。

听,那些美丽的植物在自我介绍呢。当我们记录完最后一个字,当最后一缕阳光轻轻地划过大地时,我们笑了,那些植物似乎也咧开了嘴在笑。一丝微风拂过,这些美丽的植物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为我们这些竹西学子的收获而歌唱。

《让世界听见》 篇2

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2002 年,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呼吁:“把个体从日常生活的琐屑与平庸中提升到精神的、超越的和形上的层面, 从而赋予生命因为遐思、冥想和憧憬而秉有的灵动、舒展和充盈, 这就是教育可以为个体的发展铺就的现实之路。”2008 年9 月, 钟璞在《信念教育论》一书中, 主张信念教育要基于对人的生命特性的探索与寻找, 基于对信念于人的生命之超越、信念于人对幸福之追求的关系的思索, 追溯信念教育的元基点, 探讨信念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信念教育的理念, 论证信念教育之于幸福追求的终极指向, 并试图构建关于“人”的信念教育体系。它让人们重新深思信念教育的生命品性, 为着每一个生命的未来行进。

汪国真说:“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 永远撕不碎的是信念。”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 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 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 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 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学校要有自己的精神灵魂和核心价值观, 才能不断引领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才能保持学校旺盛的生命力, 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倡导信念教育是学校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我国, 小学生是否拥有信念的一个重要原因取决于学校信念教育重视的程度, 是否擅长做静态的概念定义。在个人行为和理想目标的过程联系和工具价值方面往往缺乏系统的教材、教法和教学体系准备, 甚至停留在笔试层面。这样的教育可以应付考试, 可以形成审美意义上的向往, 但是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现在学生对于正统理想观念的偏离不是证伪意义上的理性见解, 而是一种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的情绪化反应。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 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形势下, 加强小学生道德教育必须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 (以下简称“青园中信小学”) 是创建于2013 年9 月, 由中信地产投入近1 亿元兴建, 移交给当地政府兴办的一所公立学校。学校占地约1.7 公顷, 校园环境优雅, 被誉为“欧式别墅, 童话世界”。学校建校伊始, 便基于顶层设计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建构了以“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办学体系, 探索学校发展的“信念教育”之路。我们为何选择了“信念教育”? 在探索过程中, 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经过一番辛勤耕耘, 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一、建构以“信念教育”为中心的价值系统

2500 年以前,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由此可见, “民无信不立”是教育鼻祖孔子的思想, 也是立国、立校、立身之根本。青园中信小学的办学思想体系由信而生———信则立!

信念教育旨在激发和唤醒学生内驱力, 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 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学校价值系统涵盖了理念系统、文化系统、课程系统、行为系统。以“信念育人”定位了学校发展的十二要素, 涵盖:使命、愿景、价值观、校训、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才基因、办学特色、发展目标、沟通口号、精神、校风。

1. 理念系统

核心理念:我们认为推动世界进步的, 是一种可能性思维, 绝大多数的发明和创造, 都是在可能性思维的推动下完成的。小学是什么地方?小学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不管什么奇思妙想, 相信它, 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 这是信念的力量。

办学目标:国际视野, 湖湘名校, 信念特色,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让校园生活成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师生快乐幸福成长, 拥有安宁、健康、强大、富足的人生信念。

培养目标:以“信仰、诚信、相信、信心”四信为根基, 依托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致力于涵养师生的“中信品质”———信仰内化于心, 诚信显化于物, 相信外化于行, 信心惠化于人。

2. 文化系统

“中”字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代表不偏、中正、好的意思。中是道的大成, 大道之体是仁爱、友善、宽恕、和平。“信”, 诚也, 专一不移也。“中信”二字合二为一即为“仁爱为体, 诚信为用”。学校秉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在核心文化的推动下, 莘莘学子, 终有所成!

我们紧紧把握“信念”教育主旋律,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擎“仁爱为体, 诚信为用”已形成了一个核心 (信) 、两个期待 (童话世界、幸福生活) 、三个着力点 (国际视野、湖湘文化、信念特色) 、四大支柱 (信仰、诚信、相信、信心) 、八个要素 (中、诚、爱、省、乐、活、成、长) 的文化体系来建构学校文化。

3. 课程系统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 反映了学校文化的个性, 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我们不断传播具有中信文化特质的课程价值观, 恪守“五个一”的课程与活动文化操守:面向每一个孩子, 承认每一个差异, 尊重每一个声音, 相信每一个孩子, 激励每一个进步。构建了“放飞信天使”课程体系。在国家标准课程的体系下, 将十二门课程 (地方与校本课程除外) 整合为六门基础课程, 我们命名为“六色树”学科基础课程, 寓意为打好基础, 练好本领, 飞得稳健;同时确保课程的深度, 围绕“阅读、科学、创新”等核心素养开设了阅读、演讲、创新思维、3D打印等七门特色课程, 我们命名为“七色光”拓展延伸课程, 寓意为提升全面素养, 飞得更高更远;在实践与操作、益智与体能训练上, 实施走班选课, 开设了二十二个全员参与的社团活动, 我们命名为“十色蛋”丰富实践课程, 希望孩子们在自由多彩的社团活动中, 体验实践, 学得轻松, 飞得快乐。

二、锻造以“信念教育”为根基的特色品质

1. 信仰篇———信仰内化于心

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 一个是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 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 信仰也是一个人的生命线, 我们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案例】放飞信天使

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 我们都会开展“放飞信天使”活动。孩子们在成长伙伴“小信鸽”上写下自己的梦想, 相约20 年以后再回母校看当初的梦想有没有实现。开展理想教育的目的, 就是让每个孩子有根有灵魂,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 充实学习生活和个人生活。使学生感到所追求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之物, 而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现实, 从而坚定对理想的追求。

2. 诚信篇———诚信显化于物

以诚待人, 以信取人, 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诚, 就是要实事求是, 不扩大, 不缩小;信, 就是要一言九鼎, 说到做到, 不朝令夕改。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根本, 社会之根基。

【案例】开启诚信阅读模式

学校有一个开放式的小葵花读书吧, 从开学第一天起, 就饱受争议, 第一次摆放在书架上的100 本图书, 三四天就只剩下十来本了, 还有一些破损凌乱不堪。不少老师说:“咱们的孩子还难以做到看到喜欢的书不拿回家啊!”刘菲菲校长坚定地说:“既然我们决定了做开放式的诚信阅读活动, 就要坚持到底。”于是, 学校再次购置了200 多本崭新的绘本陈列在小葵花读书吧里, 让孩子们自由取阅, 不过, 这次大队部开展了一次关于“诚信”阅读的大讨论, 小葵花读书吧的书籍管理也交给了学校招募的志愿者们。每天清晨, 都有图书志愿者把书籍清理得井井有条, 不少孩子还自发从家里带书过来, 书吧里的书再也没有减少, 反而是越来越多了。学校“阳光点点”书吧每天下午的借阅也启动了“诚信”模式, 自己找到喜欢的书籍, 自己填写借阅卡, 自己存放借阅板, 自己归还到取书处, 图书室的管理实现了无人监督的诚信管理。

学校秉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宗旨, 贴心为民众服务。行政基于团队“PK”的竞争模式, 实施“走动式”精细化管理, 人人联点到班级, 常常到师生中去了解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和需求, 为老师们提供便捷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寒风冷雨下雪天, 行政校门口值日全勤无缺。教师邀约课, 校长名师争先带头。每天巡堂轻步慢走, 听课评课严谨务实, 作业教案检查认真中肯, 问题处理协作果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老师们的心目中, 信, 由行而立。

3. 相信篇———相信外化于行

相信是一颗博大的心灵, 圣洁宽容;相信是一个激励的眼神, 彼此温暖;相信是一句轻柔的问候, 理解万岁;相信是一个温暖的怀抱, 融化坚冰。

在一块光洁硕大的磐石上, 校训“相信是一种力量”诉说着我们的教育诉求: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里, 首先我们要学会去相信它。相信是一颗神奇的种子, 撒播在每个人的心田, 便会有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陪伴我们一起成长。我们深深相信:无论什么样的生命, 都有各自的禀赋和异彩, 只要努力坚持, 总有绽放的美丽。

开展“相信是一种力量”教育, 涵盖学生、教师、家长各个层面, 从管理、教育、教学、家教等多维度协同, 以信任教育为核心,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思想认知上“相信自己, 阳光自信”, 在情感体验上“相信他人, 诚实守信”, 在意志品质上“相信梦想, 脚踏实地”, 在行为表现上“相信奇迹, 勇于创造”, 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发展, 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案例】小小井盖设计师

一个小小的井盖, 四四方方、圆不溜秋, 可是, 在家长和孩子们的笔下, 却成为了艺术的天堂。有自主精神的孩子们, 提出要做学校井盖的设计师, 他们从网上购买丙烯颜料, 邀约好朋友参与设计绘制, 如今, 学校里的每一个井盖都“长”成了它自己的样子:长着大耳朵的兔子、四信小树、美丽地球……创意无限!从家庭认领井盖绘制活动, 我们看到了相信的力量, 也感受到了民主开放的教育主张潜在的能量。

4. 信心篇———信心惠化于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位教师都是推动世界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潜能, 唤醒生命, 成就自己, 用爱和期待鼓舞学生, 让儿童走向成功, 拥有阳光般的气质。每年秋天, 我们都会开展践行校训“相信是一种力量”的征文活动, 老师、家长、孩子们用一首首诗、一个个小故事、一行行文字记录信念教育如何融入他们的思想与生活之中, 如影相随。

【案例】琴声因相信而飞扬

安逸小朋友:“相信是一种力量。这句话说得好, 可你是否想过, 相信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相信的力量很大很大, 大到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还记得那一次, 我到中央音乐学院去考试。在考场的练琴房里, 我特别紧张。心里想:考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严格的, 还是和蔼的?是年轻的老师, 还是乐理知识丰富的教授?”

“就在我想得认真时, 一下想起我还在练琴房里, 又开始紧张。这时妈妈的话又回荡在我耳边:孩子, 千万不紧张。发挥你的最好水平, 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外面的广播叫到我的名字, 我赶快跑出去。为了给考官一个好印象, 我还很有礼貌地向他问了个好。他木头般的脸马上舒展起来, 也带着微笑向我问了个好。就在坐到凳子的那一刹那, 我又开始紧张, 曲子被我弹得结结巴巴, 我自己都认为自己不争气, 简直侮辱了伟大的作曲家……我用余光扫了一下考官, 他脸上露出明显的不悦, 额头皱成了个‘川’字, 而且越皱越深。我有些不知所措。妈妈的话又开始在我耳边飘来飘去。我一定要弹好, 绝对不能让妈妈对我失望, 也一定不要让自己之前的努力白费!!我一定要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就这样我发挥了原有的水平, 考官也露出了笑容。”

“在考试记录单上, 考官给我提了很多建议, 希望我改正, 并相信我会弹得越来越好。看看!真不知道, 如果没有相信的力量促使我前进, 那结果也不知会是怎样?我不得不又一次感叹:相信的力量真是强大!”

三、涵养以“信念教育”为坐标的生命气象

此刻, 我正对着这样一片场景:几枝凌霄藤, 满校园的阳光, 秋天的季节, 树叶都红了, 那些阳光, 以及阳光透过树叶, 投射到地上的影子, 组成了一个斑斓的世界。整个校园充满生机, 天地浑然一体, 澄明而恬静。泰戈尔曾说“教育就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 这真是对教育最富有诗意的、最深刻的阐述。我崇尚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教育, 一所有信念的学校, 处处弥漫着一种生长的力量, 时时洋溢着生命的温度, 这里有一群有信仰的教师, 阳光自信的学子, 充满信任的家长, 相互信赖的社区。逐步形成八种生命气象:

1. 浪漫的童话校园

心理学家皮亚杰推崇“万物有灵论”:童话就像天使那样伴随着我们出生和成长, 引导我们的精神来到这个物质世界, 并进入人的身体进行协调, 共同完成人的生命旅程, 这样我们的人生可由童话变成真正的心和灵魂的永生。冬日的清晨, 步入校园, 一个小女孩走在我的前面, 正要叫她的名字, 忽然, 看到她停下脚步, 侧着身子, 偏过头, 和学校森林角的小白鸽招招手, 说起悄悄话来:“醒来……醒来……现在是早上了!”

那一瞬间, 我的心都融化了, 多么天真的孩子!多么稚嫩的童心!在这个充满爱与信任的童话世界里, 她是如此快乐, 与小白鸽对话的那个瞬间, 唤醒了世间一切的美好!善良与希望, 这便是童话世界的精髓。

2.清新的书香校园

“阳光点点”书吧的取名源自“相信自己、阳光自信”的育人理念。为了让大家“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我们精心创设了一个清新靓丽的书香空间, 大胆沿用“童话”元素, 赋予丰富的色彩语言, 与整个一楼的“太阳花开”书香长廊融为一体。这个面积达218平方米的图书馆集藏书、阅读、分享、交流为一体, 拥有藏书13800余册、报刊96种。高科技的电子魔幻书, 涵盖了分级读物、有声读物、绘本阅读等200余种电子读物, 让大家充分享受互联网时代的无极限浏览。还有萤火虫阅读馆等班级图书小屋, 如星星之火, 照亮孩子们的阅读人生。

3.宜居的湿地生态园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师生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环境问题是全球化面临的难题, 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校园东南角的“信飞翔”是一座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的两型湿地生态园, 走近她, 可以在竹篱笆上手绘故事;可以亲手截取一节翠竹制作雨水罐, 可以收集玉米杂粮喂食鸟儿;还可以参与“湿地天使社团”;在互动学习区域留下学习笔记;在游览体验区与各种植物谈心聊天;在种植体验区挥洒幸福的汗水;在鸟巢主题区静候鸟儿归巢的佳音……在这里, 一切都可持续地生长着, 一切都在完美地循环着。

4. 教师的心灵家园

我们涵养“相信种子、相信力量”的团队信念。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 相信种子, 就是相信自己, 相信无论什么样的生命, 都有可能开出一朵花来。教育教学常规崇尚“格物致知”, 课堂教学践行“千锤万炼”, 青年教师成长“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何谓“省”?“省”即道德、人格、学问诸方面的内省与反思。反思是建立在教师生命意义上的一种教育品格。基于反思的教师团队逐步形成了一张张个性名片:刘菲菲校长的《校长周记》每周更新;胡超华主任的《教研手记》直击研训;黎玲主任的《一年级怪物日志》童心烂漫;曹永健主任的“萤火虫悦读馆”书香四溢;游晓娅老师的《我与学生共成长》爱如泉涌;周婷老师的《柔声教育》文采飞扬;付东红老师的《从教路上的小蜗牛》步步为营;胡芳老师的《芳心快语》麻辣鲜活;李楠老师的《喃声细语》滴水穿石……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激情奔涌?是信念的力量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使之朝气蓬勃、乐观向上。

5. 创客的孵化园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 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 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我们开设了湖南省首个“3D”打印课堂;DI社团连续两年荣获湖南省DI创新一等奖、全国赛达芬奇奖;刘昊东等4 名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汽车模型科技创意大赛一等奖;参加中国青少年汽车模型科技创意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参加第三届长沙市“中国青少年汽车模型科技创意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参加第八届湖南省机器人竞赛获省二等奖8 人次;参加长沙市机器人竞赛获市一等奖11 人次。

6. 繁荣的学术之园

刘菲菲校长是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 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张文书记是区品德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学校有骨干教师、市区级优秀教师15 人。2014 年“城区新建小学的校训践行研究”成功申报为湖南省教科院“十二五”一般资助课题, 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网络讨论。老师们勤笔耕耘, 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案例, 50 多人次分获省市区级奖励, 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共36 篇。其中刘菲菲校长的专题采访《相信是一种力量》在《中小学德育》杂志上作为封面人物发表。2014 年9 月, 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在青园中信小学召开“新学校文化建设的立意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同行纷纷来校参观学习, 共接待32000 余人次。

7. 惬意的家校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校的合作, 无法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细微的任务。”我们在家校合作中秉持科研的路径, 引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爱普斯坦的研究成果, 用“交叠影响域理论”做指导, 建构以“关怀”为核心的家校合作实践模式, 切实完成“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与社区协作”五大领域的探索。目前, “小学生家庭诚信教育研究”成功晋级为全国关工委重点课题“新时期立德树人研究”A级课题。此时, 如果你漫步校园, 如果你看到爱心妈妈们给大树编织的“秋裤”, 一定会暖意融融。

8. 社区的共享嘉园

青园中信小学由中信地产投资一亿元兴建, 意欲将教育的火种燃至日新月异的天心南城, 构筑湖湘教育更为恢宏的格局。秉持引领我们走进“十三五”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享的理念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59%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和农民子弟。中信地产长沙公司董事长吴金驰先生在庆“六一”暨中信教育图书捐赠仪式上深情地说:“青园中信小学为我们项目增色不少, 就像陶行知先生讲的那样, 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欢笑声, 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活力。你们给中信新城带来了新的活力, 是你们让南城充满活力”。同时他强调如果说中信地产为学校做了什么, 我觉得做得还不够, 未来中信地产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各项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小朋友通过文化知识来启迪智慧, 启蒙人生。如果你走进社区活动室, 还能在墙上看到一个硕大的“信”字, 一句温情脉脉而又铿锵有力的话:“相信是一种力量”!

泰戈尔说:“信念是鸟, 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 感觉到了光明, 唱出了歌。”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待重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的期望。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信念是脊梁, 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明灯, 照耀着期盼的心灵;信念是路标, 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朱哲琴 让世界看见,让世界听见 篇3

朱哲琴

中国第一位以本土音乐走向世界的音乐家、艺术家,《阿姐鼓》、《七日谈》等专辑在世界乐坛享有盛誉。如今更是被联合国任命为“中国亲善大使”,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

这次的采访是一个美好的偶遇。当我们的编辑总监倪雯佳奔赴德国汉堡参加2012年中国时代节时,朱哲琴的演出正好是活动的一部分。又是一场赤着脚的震撼演出,结束后,倪雯佳来到后台,一群狂热的欧洲记者刚刚结束一轮对朱哲琴的“轰炸”,而她坐在那里,穿着白色的宽大袍子、黑色的鞋,还没卸妆,眼角眉梢都是一片红色——“那一刻,我觉得她特别像一只丹顶鹤”,倪雯佳对我说。我笑了出来,那不正是朱哲琴的第一首单曲,讲述驯鹤女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真像是一个轮回啊。

想起第一次听她的声音,只觉得什么都被筛去了,只剩下迫近而又辽远的生命感受。1995年,朱哲琴的专辑《阿姐鼓》问世,在全球56个国家累计销售300万张,音乐MV在81个国家首映播放,为中国和世界乐坛缔造了一座里程碑。那一年,世界为她疯狂。

Dadawa is China’s new voice,他们这样说。是的,她把最中国、最本土、最民族的东西呈现给了整个世界。如今,音乐家已不能概括她,她更是“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的创办人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命的“中国亲善大使”,致力于让中国新生力量去承接那些传统,使命、音乐与她整个人已浑然天成——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然后呢?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然后呢?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走了一万一千里路

朱哲琴6岁时,大人们问她长大后要干什么,她说:“我要环游世界。”70年代,所有人都觉得这可笑得简直疯了。但在《阿姐鼓》成功后,朱哲琴停顿了10年,这10年,她用来信守对6岁的自己的承诺——当你听见了这个世界才能让世界听见,当你看见了这个世界才能让世界看见。

改变朱哲琴人生的三段旅行,是从西藏开始的。“1995年,去西藏真的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观点。”在那个因为匮乏而追求物质化的年代,藏民让她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她意识到,身体之外的东西,感觉、感情、精神,能帮助很多人去超越现实的困难。

而第二段旅行更像是人世之旅。“非洲安格拉,唯一我们没有开车的地方,因为全是地雷,还去了艾滋病高发的地区,我感觉像突然被打了一个耳光。你生活得很好,可是开门却看到你的邻居在挨饿、生病、流离失所,你还能沾沾自喜吗?”应该站出来做点什么,曾经不大愿意和媒体交往的朱哲琴从封闭自我中走了出来。

命运总难料,第三段旅行竟走向了回归。“我花了很多时间存印度的北路,看到死去的人被火化、扫到河边,同时却有人在那里沐浴,我就很震撼,难道生命如此渺小?”最终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解救了她。“我绕世界一圈,竟回到了这个文化的根源。你与世界息息相关,每分每秒看到花朵与树,你不去破坏它,反从中看到了喜悦,我觉得这就是生活与生命,是你能够真正拥有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很乐观,很积极。”她说,当我们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改变呢?

你听见的世界是我要创造的世界

走过了一万一千里的路,朱哲琴说:“我看以前自己的访谈,觉得那是一个人成长的两个阶段。原来我就是一个很个人的音乐家,但到了另外一个时期,我就想融入这个世界,融入分享。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她始于歌唱,却不愿止步于歌唱。的确,如今在她身上,你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强烈而厚重的使命感。

因而,这次在德国汉堡的演唱会也和往日不同。朱哲琴个人演唱的部分并不长,大约只有50分钟,以往她不大会在演唱间隙说话,只是一直唱,但这次她却说了很多,去介绍那些舞台上的众多中国民族歌乐师。“其实你看到的不是我的个人演唱会,而是一个music master的汇演,另外一块是中国年轻的新锐力量。”她看到了中国的年轻音乐人对国外乐坛的追随,却希望他们能够承接住珍贵的传统。“比如吕佳,她今年30岁,我们把这传统的东西交给她,而不是40多岁很成功的人,因为我关心的就是传统的种子在有未来的一代身上怎样去成长。”

朱哲琴说,或许30年来中国一直在摸索也在模仿中,但现存应该到了我们给世界提供文化和智慧的时候。

于是,无论是旅行还是音乐,最终都变成了朱哲琴的文化寻根。她相信其中的力量,所以从不试图改变那些她寻觅到并带给世界的中国民族歌乐师,“我们要还这些民族音乐人一个真实的身份,他们演唱的所有段落都是他们自己的音乐。他们的音乐里传达的不是水泥,不是酒吧,他们讲的是山脉,是河流,像画一样。”

再读《让我听见你的声音》有感 篇4

首先,我想请问:有谁读过《让我听见你的声音》这本书?请你来说说本书内容,好吗?

(一个家庭战胜孤独症的故事)

玛丽和米歇尔是自闭症患者,母亲凯瑟琳积极学习。正是通过行为干预,她成功地帮助一双儿女康复,挣脱了孤独症的束缚。

再读这本书,我有两点感受:

1.没有最好的特殊教育,只有最适合的特殊教育。“适合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适合学生本性和个性、回归人的天性的教育。书中的玛丽和米歇尔都是自闭症患者,但他们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马莉与人交往更封闭、更害怕,而米歇尔与人互动则好一些。语言方面,马莉的交流能力比米歇尔来得容易。所以对他们的行为治疗课程设立也不同。

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今,“适合的教育”已然成为江苏教育界的一种主流话语,并逐渐进入办学管校的日常实践。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准确理解“适合的教育”的内涵并积极探寻其实现的途径和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了“提供基于评估的服务”这一残疾人教育的专业取向。规定了评估实施的主体——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这是一支由跨部门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性团队,他们提供包括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服务。之所以要从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多角度开展评估工作,就是为了以专业评估促进精准服务,为了给每一个残疾学生提供“适合”的特殊教育。此外,台湾地区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能力现况描述”部分包括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学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动作/行为能力、感官能力、社会化及情绪行为等方面,足见其对残疾学生评估的专业、细致和周全。

(二)调整课程

特殊教育的课程并非固定不变。即便是面对同一残疾类别的学生,我们也应该根据不同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切性的调整,生本化、班本化、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举例来说,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就在追求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人性化教育,即尊重人的多样性、充满选择性的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以人为本的“适合的教育”。构成“适合”的特殊教育的基础就是研究适性发展的生态伙伴课程,其中就包括了分科课程、融合课程和康复课程等,与此同时,“一生一课表”的课程运作则在彰显课程多样性的同时,凸显了选择性,大大满足了特殊学生的康复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

2.谈自闭症儿童家庭训练介入

<让我听见你的声音>是本书作者凯瑟琳。有两个孤独症子女的母亲的心声,他的家庭故事激励着世界各地众多有孤独症子女的家庭。坚定信念,不言放弃他的经历启示,人们寻找和选择有科学依据经验证明的干预方法。他的顽强,拼搏告诉我们孤独症的康复。是一个艰难和曲折的过程,需要父母的付出的爱,坚定的承诺,自身学习的毅力。读完这本书,我对这位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每个孩子都一样,家庭是孩子第一个社会文化学习的场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课程的导师。但是如果当孩子被诊断有泛自闭症的特质时,家长可能会开始心慌,甚至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而当家长四处寻求最好的介入方案时,别忘了,其实孩子最好的介入者就是你自己。

父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多数的时间在家中互动,家庭的生活由每日的吃、喝、睡、清洁等例行性活动组成。孩子在居家的活动可以分为游戏、常规活动和情境中个别需求活动。例行游戏例如听音乐跳舞、户外游戏、臬上活动、扮家家酒游戏等等,常规活动例如换尿布、洗手、吃东西、穿鞋等等,转换活动时也会发生例行性活动,例如选择要看的书、收拾玩具、向人打招呼等;对自闭症幼儿来说,如果将社会性活动的介入融人每日例行活动中,学习到的技巧将会比较有功能性也具有意义。

游戏占据孩子生活大部份的时间,因此家中如何和自闭症幼儿玩起来是很重要的。因为孩子生理特质的不一样,孩子喜爱的玩具或游戏的方式也不一样,家长第一步的功课,就是去观察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怎么玩?孩子可能喜欢排列、冲撞、跑跳,看起来象是无意义的游戏,但爸妈先别紧张,先进入孩子的世界中,接纳孩子所有的游戏行为。第二步功课,想办法营与孩子喜爱的活动,大人要想办法在誉与孩子的游戏时,运用生动活泼的动作、声音与表情,吸引孩子的社会性注意力,提供机会让孩子回应我们发出的讯息,第三步才引导扩充孩子的社会性技巧,可以和我们一来一往的互动。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观察到孩子喜欢在家中不断跑来跑去停不下来,提供拼图游戏,拼个两片图,又开始在家中乱窜了。但一放上巧虎的音乐,孩子就静下来听。这时成人可试图进入弦子世界,帮孩子的跑来跑去的动作,以夸张地歌声配个巧虎的歌曲,孩子听到巧虎的歌,也许有兴趣地跑得更快,我们就唱得更快,也许停下来不动,我们就停止歌声。刚开始,孩子可能无法理解我们的互动与自己行为的关系,当孩子开始注意到我们的歌声和孩子的跑步产生了连结,这就产生了互动,孩子故意跑让我们唱歌,我们有时也故意不唱歌,让孩子跑到我们身旁要我们唱歌,原本看起来无意义的活动,逐渐转变成为有意义的互动。

常规活动的进行,也常常让父母很头痛,例如孩子玩具乱丢、随手拿东西就吃、吃饭时到处跑。规律例行活动的进行,能建立孩子未来做事的组织,孩子在家中就有概念在何时伺地进行什么事情,并能遵循指令完成事情,未来入学校才有学习学校常规的基础。规画家中清楚的作息空间,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需要知道吃饭或玩玩具规矩,就给孩子一个固定的座位、将小茶几搬开并铺上垫子变成游戏的角落,如果孩子总是在沙发或床上弹跳,令人难以忍受,就给孩子一个小弹簧床。有时,我们可以将饼干放透明罐里譆孩子看得到拿不到,来向我们提出要求;有时,我们可以故意拿爸爸的袜子给孩子穿,譆孩子表达反对的意见;有时,我们可以故意装傻,不知道孩子到底要看哪一部影片,让孩子在两个影片中做出选择。生活常规需要建立,相对也提供亲子互动的机会。

家庭生活可以一成不弯也可以变得有趣,成人辛苦处理的家务,也可以变成孩子参与的家事活动。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就会看到和孩子互动的良机降低认知的指导、专注让孩子玩游戏,就会看到乐于互动的孩子;带着愉快心情,开心和孩子互动,就会看到情绪平稳的孩子。家庭其实真是可以“好好”玩的地方。

我校31班的刘俊祥同学,就是一个自闭症儿童,最初,他不进教室,四处游荡,破坏公物----后来,因为有爷爷的陪伴,家庭的关爱,当然,他也遇到了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现在,刘俊祥在梁老师的教育下,不仅能坐在教室听课,写作业,还由能捡拾垃圾到扫地。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生活世界” 篇5

下面, 我就以“学生参与教学”为切入点来浅析一下自身于实际工作中的所悟所得。

一、积极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

1. 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能动地走进阅读。

若使学生能以一种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情绪状态进入教学过程中, 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并在积极的思考与感悟中探寻、发现与创造。教学中让学生满眼绽放着新奇的光彩, 并带着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走进文本, 并于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 成为了文本阅读的深度参与者, 这样我们就会听到智慧发芽的声音, 也会看到灵性挥洒的风采。

2. 开拓学生参与的有效空间。

通常情况下, 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浮在文字表面, 有时只能是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因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实质性的课堂探究氛围, 理智地为学生开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空间。操作中, 借助通读、选读、寻读等多种有针对性的“读”, 让学生带着思考自主走进文本语言的“藕花深处”;而后在同伴的相互启发中, 深度品味文本语言的精致与微妙;接着教师要相机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 让他们在一种自然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把属于自己的思考流泻出来。从而在用心品悟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3. 让课堂飞扬人文情怀, 形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内驱力。

一个语文教师, 应该在言传身教中用爱和知识来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大脑, 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用自己的智慧为孩子们构筑灵魂攀升的阶梯, 让课堂充满浓浓的激励氛围, 让学生上课乐此不疲,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出于言。”

二、有效参与:学生实现优质学习

有效参与旨在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并保证学生学习的实效性。那么, 接着我就来谈谈提高“有效参与”的四种尝试。

1. 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

保证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 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 也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 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与文本亲密而又充分地接触, 才能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从而达到将所学真正内化于心的效果。

2. 激活学生思维。

“倾之速悟, 不如引之自悟”。这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关键之所在。在学习中学生只有能多动脑思考, 积极探求, 深入钻研, 思维才能得到启迪, 智力才能得到开发, 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否则学生的学习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3. 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

学生获得为策略以生成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这是有效参与的重要方面, 让学生学会自学, 真正形成自学能力。

例如:在执教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文时, 我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艺术特色及主题都采用让学生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分析的方法来完成, 以此教给了学生简洁易懂的学习策略, 使其以后遇到同类文体的文章就可采用这种方法自学。真正地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搀扶下也能自己走路, 为自己掌舵, 且不迷失方向。

4. 创新素质得到培养。

化意外为难以预约的精彩。例如:记忆犹新的一次课堂教学。教师正在讲析《伟大的悲剧》一文, 将近尾声, 交流中, 师生共颂五位探险英雄同厄运的搏斗中撼人心魄的壮举。忽然, 一个男生理直气壮的说:“斯科特等人为什么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去白白葬送自己, 珍爱自己的生命, 不也能为国家做出许多有价值的贡献吗?”教师在为之一惊的情况下, 顺势灵机一动, 巧妙地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组成辩论小组, 进行了即兴的辩论。正所谓:“水尝无华, 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乃成灵光。”做到了化意外为难以预约的精彩。

上一篇:高中声乐教学有效性下一篇:ZigBee技术平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