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审美分析三篇

2024-05-08

中学历史教学审美分析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地实时转变教育思想, 以全新的人才意识和实践探索精神配合国家人才战略。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科学构建以提高历史实践思维分析能力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环境, 以提高历史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 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审美观, 是完成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世界观的组成要素, 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就是要以全班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力求巩固好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 在强化实践应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在历史知识应用方面的技能, 在巩固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发展观与实践分析判断能力, 激发差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培养优秀学生的探索精神, 尽量减少同学之间的差距, 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因材施教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要为每个学生都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不同程度的教学实践环境, 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与支持, 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历史知识潜能, 最终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课堂教学是美育教育的主阵地, 是提高学生美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 经常结合我校的艺术特色, 采用讲故事、同时极力拓宽本节课涉及的多方面知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 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历史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 巧妙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历史知识智慧,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把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的实现来源于实践,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发展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培养每一个学生良好的被历史实践证明成功的科学行为方式, 并把这些实践经验转化为历史判断力。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现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 在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规律的习惯, 增强应用历史知识的意识, 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最关键的一项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尽可能选编一些有利于巩固知识的问题, 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生进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化训练, 从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历史发展规律, 在科技进步与市场经济结合中发现有历史价值的问题, 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夯实历史基础,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 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能力

历史教学中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是以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开启学生心灵的闸门, 充实美感的空间。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 富有思想性、情感性。在讲美国内战一课时, 课前请同学通过收集资料, 了解林肯的生平事迹, 为了使学生了解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杰出贡献和他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如在清明上河图中桥头遍布饮食摊, 刀剪摊和各种杂货摊, 两位摊主正在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桥下汴河两侧, 茶馆酒楼林立。教师在做出示范后, 要求学生以第三部分都市城景中某一组画面的内容为素材, 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 或编一段小故事等等。通过学生为《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 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 使学生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 培养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 发展了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 接受了一次审美教育。

四、发挥课堂教学资源整合优势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有效拓展历史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思想才能对事物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和正确判断, 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生活实践中历史问题的最佳方法。历史发展观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灵魂,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问题的途径,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发展理论思想, 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历史科学发展思考方法, 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和文化素养。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历史思想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长期锻炼的结果, 同时也是学生巩固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渐渐成熟的标志, 是教师充分挖掘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中提炼的精华。历史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过程中, 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 尽可能设计有利于促进正确历史思想方法形成的教学演示过程, 结合教学内容用历史思想方法武装学生的头脑,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探索精神, 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强化历史能力训练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体操锻炼, 因为历史发展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切合于生活实践的科学思维方法。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历史的这一优势, 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始终把历史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结束语:

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是当前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广大历史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历史分析判断能力的方法, 寻求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浓厚兴趣和实践探索中, 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强化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引导学生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探索精神, 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真正把美育功能与历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为有效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 教师应善于从历史知识中把握审美因素,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使其感受愉快, 自由舒畅, 在快乐中接受美的教育, 这应该是历史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通过历史课本中的美育实践教学, 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中学生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建设者, 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对美好事物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加强历史教学中美育功能的实践至关重要。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篇2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何发现美,如何审美,又如何创造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的内容。让学生审视历史中的自然美,其根本落脚点就应该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譬如在讲解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时,一定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急速推进带来的是人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人类在频频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命题。

2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美的内容。思想美是一种心灵的情感美,审视思想之美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就在于其有着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了解历史人物也就走进了思想美的长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雄才大略一统天下的秦王赢政;勇闻西域的张骞;边疆建功的班超;耿直忠贞、敢于进谏的魏征;无畏东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鉴真;求学西域的玄奘;精忠报国的岳飞;七下西洋的郑和……屈原忧国忧民写下了“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顾炎武胸怀天下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这样通过审视思想之美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其他诸如近代民族的屈辱、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无不激励着莘莘学子为民族振兴而读书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科学美的丰富内容。科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审视科学之美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进而跃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的创新史;一部大国的兴衰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史。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科学美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科学创造之美必将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确立把个人的人生奋斗与科学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人生信念。

4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意识

中学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美、艺术美的内容。审视生活美、艺术美的内容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走进历史,那造型雄伟、工艺精巧的青铜器;那或气势雄浑或洒脱飘逸的书法;那穿越时空的乐舞和编钟;那令世界为之叹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那清新恬淡的优美诗篇……它们以其独有的神韵,向学生传播美,激励学生向往美、创造美。在审美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生动灵秀;使他们认识到只要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便处处充满阳光。

但历史上也不乏蔑视生命、践踏生命的例子:从南京大屠杀到犹太人集中营;从鸦片的泛滥到毒品的猖獗;从奥姆真理教到恐怖组织……人类历史充满着美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审视生命的美好与脆弱,必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的人文情怀。

5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中学历史教学也蕴含着社会美的丰富内容。人类社会在千回百转、曲折向前中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人物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体现出坚韧和顽强。审视社会发展之美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

人类由原始走向文明、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中充满着真善蓑和假恶丑的斗争,充满着新旧势力血与火的碰撞。资产阶级革命波澜壮阔却反复曲折,如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拿破仑帝国的覆亡;社会主义潮流蓬勃发展却遭到重大挫折,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上无数的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就在于其受挫折时不灰心、遭失败时不气馁,始终充满信心,怀着坚定的人生信念,如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不懈奋斗四十载,虽屡败屡战却不屈不挠,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审视历史发展过程中美的因素必将激发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推动他们去执著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中学历史教学审美分析 篇3

浅谈农村中学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者/ 兰永媛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事件和年代的教学,还应该在历史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本文试图从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初中历史审美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审美教育 必要性 可行性

初中历史的教学向来注重历史事件的教学,与之相关的是事件发生的年代,然后是一些事件的历史意义,这样的教学思路固然能抓住考试的脉搏,然而,却把历史之美忽略了。这于学生未免是很大的损失,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让学生既能学到历史知识,又能体会到历史的美。

史学专家柳诒徵在《国史要义》中谈了“史统”“史权”“史德”“史识”“史义”“史例”“史术”“史化”等十个问题,其中的“史德”“史义”就透露出历史并非是板着面孔说教的学科,它有其本身的内在美;明朝遗民万斯同参编《明史》,是怀着对故国的一种浓浓的爱,这也是一种美的表现;钱穆、傅斯年等老一辈史学专家对历史无一不是出于一种对国家的深沉的爱来研究的,只有了解历史,才能了解我们先人的伟大之处,才能让我们的民族记住历史,开拓向前。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的实施。那么,对于一般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是否有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呢?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原因如下:

一、能增强农村中学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农村中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如城市学生丰富,城市学生有条件享受的爱好,农村中学的学生因为条件的限制都不能实现,因之有许多学生虽然志向远大,但因条件的限制仅仅能心向往之而不能付诸实际。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从城镇中学高中招生的情况我们也能看出――从农村中学来的学生,虽然在分数上与城镇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还好于城镇中学的学生,但是,在一些方面,比如审美情趣方面,却比城镇中学的学生要差得多。

而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可以增强农村中学学生的审美情趣。历来,农村中学美育的任务都交给了音乐和美术,可是,在一些学校,美术和音乐的设施并不十分完备,这就让本来审美教育就缺乏的农村中学的美育雪上加霜,而在历史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恰恰是为农村中学的美育提供了一片新的天地。既能提高学生的情商,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二、能拓宽农村学生的知识面

据统计,城镇中学学生个人图书的占有量大大高于农村学生图书的占有量,这也使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知识面上远远比城市学生狭窄。当他们进入城市高中学习后,会在很多知识上都觉得比城市学生差,特别是知识的迁移上,这很容易让农村中学来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严重的甚至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爱好,而兴趣爱好则是最好的老师,有助于他们在课外对历史知识进行拓宽学习。笔者在读高中的时候,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这兴趣不仅仅让我对教材上的历史知识钟爱,也让我对本地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回到家后,都要向村里的老人询问关于本地的一些传说故事,对与历史有关的书籍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就我个人来看,这种兴趣不仅仅让我对历史更加喜爱,还直接影响了我对语文的兴趣,因为,有些历史资料,必须得有一定的语文基础才能看懂,这个问题就不用我多说了,学历史的同志都清楚,对史料的理解正确与否常常能产生不同的历史观点。

具体说来,譬如在讲到宋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宋词之美,介绍不同风格的宋词的特征,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去背人名。甚至可以举几首宋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枯燥的历史知识,还能体会到宋词的文学之美,既能比较轻松地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在讲到龙山文化时,我们不是光注重那几个年代,而是找出龙山文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龙山文化,让学生既能了解龙山文化的特质,又能领略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陶器和玉器之美,让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文化上的自豪感。这样的教育,较之用生硬的方式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三、可以运用创造美的环境的方式

这样的方式对设施的要求并不高,优美清新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初中学生很难体会。在他们眼里,只有原始的野蛮、贫穷、落后,遗址是乱草丛生的废墟,文物是灰色,无光彩的。历史教材中有许多美的实际的意境可发掘。

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可把平时收集的古代文物遗址的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光彩耀眼的银器气度不凡;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美的光环在这里闪烁,美的意境由此产生。

教师还可将自己到古代遗址旅游参观时拍摄的彩色照片给学生观赏,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看看原始本色美,观察地理地势,体验生态环境自然美,动手敲敲打打感觉劳动创造美。学生从这拓开的广阔空间里,增加了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视野,学科浸透贯穿其中,能力得到培养。

或者从网上寻找有关的图片打印出来给学生鉴赏,网络也是一座无穷的宝藏。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龙山文化中的玉文化,如果去买画册的话可能比较昂贵,但我们却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地找到。再比如,很多历史事件到了历史教材中都成了孤立的事件,而如果我们能够把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告诉学生的话,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但对于大部分历史教师来说,也不大可能都备有合适的历史资料,网络资源就成为历史教师的`好帮手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中的美。

四、使用美的语言

优美的语言是初中历史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任务大多要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优美的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新鲜有趣的导入,发人深思的提问,天衣无缝的衔接,动静交错的起伏,耐人寻味的结束语,是教学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历史教学最后的落脚点。在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教师可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步步诱导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可选有代表性,优美的古诗词让学生合着音乐吟诵。有准备地精编一些有趣的寓言神话故事讲给学生听,讲述中不时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让学生用美的语言来完善故事,看谁回答得最精彩。教师语言生动得体,就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激起学生表现欲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授课中教师还可以用些精彩的录音片段。例如:《长征的胜利》一课,用录音机播放长征主歌,那发自肺腑、开启心扉、优美动听的解说词让学生感动,长征的经过历历在目,铭刻在学生心里。教师用美的语言开启智慧,学生在美的语言中激发情绪接受熏陶,领悟爱憎,培养能力,创造美感。

而这样的方式则只须历史教师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就能做到,也不必要高、精、尖的教学设备。

五、萌发美的创意

据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当代青少年喜欢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虽然少年儿童对书本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许多青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他们接受了经常为他们安排的学习内容和采用的学习方式,但他们更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做实验,用电脑和读课外书籍,使用现代电子读物,所以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要有美的创意。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学生爱玩什么就用什么,学生感到美在哪里,就从哪里下手导学。现在青年人非常喜欢谈论“星”,教师教学就应从现代青年崇拜的青春偶像、形象大使中提炼出美的素材,纳入教学。在设计课件时尽量留有机会让学生上台习作练习。同时,还可从生活实践、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宣染、表演体验、语言描绘等入手,创设教材美感情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去具体感受人格美、感情美、形象美,去享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去领悟浸透在学习中的美味,去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美的创意糅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使学生思想、品德、情趣都得到陶冶和感悟,课堂上让学生能较客观辨证地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对著名的中外名画也能进行简单点评。美真正成为一种内在动力,驱使学生去追求、去创造、去实践。

只要历史教师去接近、了解学生,我们就总能找到课程的突破口,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爱学、乐学,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上一篇:骨性Ⅲ类错牙合下一篇:过氧化氢等离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