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机械安全十篇

2024-09-10

木工机械安全 篇1

近二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年,随着中国民营家具企业的迅速崛起、港台企业的转移和外资企业的进入,推动了中国家具业的迅速发展。2008年,中国家具全年生产总值达到54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全球家具生产总值3070亿美元的25%,全年出口226.17亿美元,占当年世界家具贸易量1000亿美元的22.6%。但是家具企业由于安全技术落后,事故隐患多,作业环境差,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也相对较为严重。因而安全和健康成为雇佣者与被雇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据资料研究表明,家具企业生产事故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阶段。工伤事故不但给工人们在身体上造成了伤害,同时它也给家具生产者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事故所带来的高昂的代价归因于许多支出,包括降低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耽误了生产进程、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使企业的名誉受损。据估计,在全欧洲,有超过十万名家具工人由于工伤事故而缺工,导致了将近1%的工作时间损失,这为家具企业和社会增加了巨额成本。因此,研究家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降低家具企业事故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理论基础

家具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其涉及的人、机、物较多,作业环境中的噪音、木粉尘、采光的因素较复杂,因此本研究以人-机-环境系统理论和事故致因中的综合论为基础,对家具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员工的不安全操作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状态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2 资料收集

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的方式调查了27家家具企业,其中实木家具12家,占44.44%,板式家具15家,占55.56%;企业规模大小在100至500人的为6家,占22.22%,501至1000人的为4家,占14.81%,1000人以上的为17家,占62.96%;民营企业23家,占85.19%,合资企业4家,占14.81%;产值小于1000万的1家,占3.70%,1000万至5000万的6家,占22.22%,5000万至1亿的2家,占7.41%,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18家,占66.67%。

调查所用的问卷共分为5个部分,并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内部一致性分析,删减后的问卷调查表员工的能力素质部分8个题项,用来调查家具企业员工的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员工的不安全操作行为部分13个题项,用来调查家具企业员工不安全操作行为出现频率的高低;“机”的不安全状态部分19个题项,用来调查家具企业“机”的不安全程度;环境状态部分14个题项,包括了微气候、作业位置的采光、噪音的影响和木粉尘的影响四个子项目,用来调查家具企业中作业环境对员工的作业影响。问卷共发放315份,回收308份,有效问卷303份。

3 调查结果及讨论

3.1 员工的能力素质

家具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并且在工作中能够集中精神,也能够自觉自制。但是确定企业员工对操作木工机械的对工作的兴趣的得分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木工机械的加工相对是比较危险的作业位置。因此影响了员工的作业兴趣,但在同时,员工为了保证自身的作业安全,在工作中就必须是认真的,否则就有受伤的危险。在技能训练方面,员工认为企业提供的技能培训还需要加强,再次,员工对木工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机械的组成的了解还有欠缺,需要加强。

3.2 员工的不安全操作行为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在木工机械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比较多的是操作员工身体的某些部位会越过裸露的道具去东西和加工小尺寸工件时,使用手工进料。这可能是由于将加工的材料放置于工作台面上,可以减少弯腰摆放和拿取零部件的时间,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产量从而提高工资的收入,同时,可以减少由于弯腰而导致的身体疲劳。而在加工小尺寸工件时,不使用其他的夹具或辅助工具,可能的原因也是使用了这些辅助工具会降低生产效率,减少工资收入。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相对较少,这说明员工在主观上对木工机械的危险有一定的认识;错误的操作机械控制按钮的情况相对也要好一些,表明木工机械安全的布局较合理,能够适应人的操作习惯。

3.3“机”的不安全状态

“机”的安全状态较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木工机械的转动部分都有保护装置不全。这可能是由于保护装置虽然能够起到保护员工的身体不受木工机械的伤害,但是在另一方面,有些保护装置妨碍了员工的生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将保护装置拆除。或者是有些零部件的加工不得不要拆除转动部分的保护装置,如在立铣上加工曲线和曲面的零部件时,很多工厂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挡环和模板配合成形铣刀加工,这时,就必须拆除铣床上的安全保护装置,才能完成加工。其次,木工机械或个人防护的安全防护装置没有做到齐全有效。表明在加工工程中,有些员工拆除了机械保护装置,还有一些保护装置虽然没有拆除,但是当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处于危险状态时,保护装置也不能有效的动作,达不到有效保护员工的目的。在家具企业,员工的个人防护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木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大多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在家具企业中,给员工提供耳塞的企业很少;有些企业的木粉尘浓度很大,但是很少见到员工带口罩。再次,通过抬升机械设备或在脚下加垫平台,避免操作者弯腰或抬高手臂操作,在家具企业里没有得到管理者和操作员工的足够重视。在家具企业中,木工机械的操作台面偏高或者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员工的身高较矮,相对应的操作台面偏高时,有些工人能够通过在脚下垫上垫板来增加高度,但有些工人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在较高台面上加工,会加速操作人员的手臂和肩部肌肉的疲劳,从而降低操作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容易使人处于危险状态;当操作人员的升高偏高而木工机械的台面相对较低时,在家具工厂里面很少见到将木工机械设备抬升的情况,这就使操作人员必须弯腰操作机械,加速了操作者要不肌肉的疲劳。当操作人员的手或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时,木工机械的保护装置也不能完全及时有效的阻止人受伤害,这可能是由于木工机械的安全防护不齐全,木工机械在设计时对可能产生的危险没有考虑周全,或者木工机械的保护装置没有及时得到维护而失效所致;也有可能是木工机械的保护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所致,自动化的保护装置在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上较机械式的保护装置好。但在现在的木工机械的保护装置中,大多使用的机械隔离装置,自动化的保护装置(如红外感应保护)除了在一些CNC加工机床中使用外,在普通木工机械设备上使用的还较少。

3.4 作业环境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家具企业的作业环境在以下这些方面还需要加强。首先,在微气候方面,车间需要有足够的门窗,使车间内空气良好自然流通。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家具企业的机械加工生产车间设置在楼房的第一层,且楼层偏低,门窗设置不合理,影响了车间内的空气流通。有些家具厂的机械加工车间虽然楼层较高,同时门窗设置也较为合理,但是为了保证家具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含水率,而将车间的门窗紧闭,造成车间内空气流通不畅。其次,在采光方面,许多机械设备所放的位置,天然采光不好。要使家具企业内所有的木工机械都能保证有足够的天然光线来满足加工需要是比较困难的,由于家具生产的工艺特点,家具企业的厂房一般建筑面积较大,除了少数的靠近窗户的木工机械天然采光基本能够满足加工外,在不靠近窗户的地方,木工设备的天然光线的照度绝大多数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需要利用人工照明来增加作业位置的照度。第三,在噪声方面,工人们都能自觉、正确的使用噪声保护装置。由调查可知,在管理者虽然使用了一些技术用来降低噪声对人的影响,如隔离噪声源、定期对机械维护,但是,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家具企业内的噪声还是远远大于规定的标准,因此采取个人防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所调查的家具企业中发现,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噪声的防护措施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没有提供用于个人噪声防护设备,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资料和信息,而员工也适应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可能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的危害,绝大部分员工没有采取防范噪声的个人防护措施。第四,在对木粉尘的影响的调查中,家具企业员工认为车间内的木粉尘对人体产生影响,使人感觉不适的得分最低。虽然现在很多的家具企业都安装了中央集尘系统或者为每台木工机械设备配置了布袋吸尘器,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中央集尘系统的设计不是十分合理,有些企业在木工机械位置移动或者新增加了木工机械时,直接在吸尘系统的主干管道上随意开口的现象非常普遍,这降低了吸尘效果,而布袋吸尘的袋子没有及时清理也导致吸尘效果降低。

摘要:本文以事故致因综合论和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全国27家家具企业的员工能力素质、员工的不安全作业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状况等不安全因素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中的最不薄弱环节,对提高家具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木工机械安全 篇2

(1) 了解防治对象的病虫草害特点及施药方法和要求。例如, 要了解病虫害在植物上的发生或危害的部位, 药剂的剂型、物理性状及用量, 喷洒作业方式, 喷雾是常量、低量还是超低量等, 以便选择植保机械类型。

(2) 了解防治对象的田间自然条件及植保机械对它的适应性。例如, 田块的平整及规划情况, 是平原还是丘陵, 是旱作植物还是水作植物, 果树的大小高矮及树间空隙、作物株行距, 考虑所选机具在田间作业的适应性及在果树间的通过性能。

(3) 了解作物的栽培及生长情况。例如, 作物的株高及密度, 喷药是在苗期还是中、后期, 要求药剂覆盖的部位及密度, 果树树冠的高度及大小, 所选植保机械的喷洒 (撒) 部件的性能是否能满足防治要求。

(4) 根据经营模式和规模及经济条件选购。是分户承包还是集体经营, 防治面积大小与要求的生产率, 购买能力及机具作业费用 (药、供水、燃料或电费、人工费等) 的承担能力, 以确定选购机具的规格大小和生产率, 是选用人力机械还是动力机械。

(5) 购置时进行仔细检查。选定好机型后, 购买时应按装箱清单检查包装情况是否完好, 随机技术文件与附件、配件是否齐全。

2 植保机械的安全操作

(1) 做好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仔细阅读并理解所购机具的使用说明书, 准备好橡胶 (或塑料) 手套和口罩 (或防毒面具) 。

(2) 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制药液。乳剂农药要先在药箱中加入清水, 再加入农药原液至规定的浓度, 并在拌匀、过滤后使用;可湿性粉剂农药应先将药粉调成糊状, 然后加清水搅拌、过滤后使用。

(3) 背负式喷雾器作业时应先揿动摇杆数次, 使空气室内的压力达到工作压力后再打开开关, 边喷雾边揿动摇杆。如果揿动摇杆感到沉重, 不能过分用力, 以免空气室炸裂伤人。

(4)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作业前应先按汽油机的有关操作方法检查油路系统和点火系统, 然后启动, 确保汽油机正常工作。喷雾作业时, 机器应处于喷雾状态, 加药液之前, 先用清水试喷一次, 检查机器各连接处是否有渗漏现象。药液不能超过最高水位刻度线, 加药后一定要拧紧药箱盖。机器启动后, 先怠速运转2~3 min, 再调整油门开关, 使机器达到额定转速后打开开关进行喷药。开关开启后严禁停留在一处喷药, 以防对作物产生药害。

(5) 喷雾作业时, 操作者的前进方向应与喷洒方向垂直, 以防药液侵害操作者。作业过程中, 一旦出现恶心和头晕现象, 应立即停止作业。

(6) 在作业过程中严禁吸烟和进食, 以防中毒;作业完毕, 操作者凡与药液接触的身体各部位均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再用肥皂水洗干净。

(7) 凡身体上有未愈的伤口者、哺乳产妇或孕妇、少年儿童、体弱多病者均不宜进行喷药作业。

机械作业安全 篇3

机械事故造成的伤害种类

1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做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主要形式是绞伤和物体打击伤。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做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主要有压伤、砸伤、挤伤。

3刀具造成的伤害。主要有烫伤、刺伤、割伤。

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伤害。

5电气系统造成的伤害。工厂里使用的机械设备,其动力绝大多数是电能,电气系统对人的伤害主要是电击。

6手用工具造成的伤害。

7其他的伤害。

如有的机械设备在使用时伴随着强光、高温,还有的放出化学能、辐射能以及尘毒危害物质等,这些对人体都可能造成伤害。

机械事故的常见原因

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自制或人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2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

3缺乏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5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6检修、检查机械时忽视安全措施。

7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8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理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械加工等。

9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

10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起重机吊钩等)。

11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2穿不安全装束,如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着过于肥大、宽松的服装;操作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穿高跟鞋、凉鞋或拖鞋进入车间等。

13不具备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机械事故的预防

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工伤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因其种类不同而内容各异,但其基本安全守则包括以下几点:

1必须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要穿戴好紧身工作服,袖扣扣紧,长发要盘入工作帽内,操作旋转设备时不能戴手套。

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定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检查紧固的物件是否由于振动而松动,以便重新紧固。

4机械设备严禁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

5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要求正确调整和使用,不准将其拆掉不用。

6机械设备使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装卡牢固,不等松动。

7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如必须进行时,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

8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防发生问题吋,无人处置。

9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

机械伤害的急救

1机械手外伤的急救

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接触最为频繁。发生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对伤者伤口要进行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

对断手、断指应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包好,不要用手冲洗,忌将断指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

将包好的断手、断指放在无泄漏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周围放上冰块,或用冰棍代替。

将包好的断手、断指,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2头皮撕裂伤的急救

发生头皮撕裂伤可采用以下急救措施;

必须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及其他对症措施。

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

使用抗菌素,注射抗破伤风血清,预防感染。

木工机械安全 篇4

机械制造生产行业,存在大量的机器设备,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隐患和潜在的而事故,也许我们都经历过,机械事故,目睹过机械事故给员工造成的伤害,其实在我们安环圈的前期更新中也有关于调试机械设备时候,由于衣服被卷入转轮中整个大腿被带进去,结果导致腿部折断的悲惨事故发生,(有兴趣可以站内搜索一下);

根据前辈们的管理和现场操作经验,在满足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机械安全;今天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冲压机械安全相关的技术,来保障制造型企业员工的安全;

本人在电动车车架制造型企业待过一段时间,了解关于机械生产安全,设备安全的内容;车架制造车间主要是从备料,下料,弯压(其中包括冲压工序),焊接,检验等,主要的生产设备有,起重器,切割机,冲压机,曲弯机,打磨机,焊接(人工或机器人焊接),根据管理经验和当年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统计分析,90%的事故都是发生在备料区域的冲压机和曲弯机上面,最严重的一起事故是把一个年仅20周岁的小女孩的三根手指压断,导致残疾的严重机械事故;在频繁发生事故后,高层决定对全厂的机器设备进行安全升级整改,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的: 第一,使用安全的工装模具,根据不同特点大致分为五类:弹性夹钳、专用夹钳、磁性吸盘、真空吸盘、气动夹盘,但是使用最多的是磁性吸盘,这样防止人手进行固定物料,减少手伸入冲压区域的频次,减少安全事故,机械伤害发生;

第二,模具作业区域防护,主要的模具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改进模具减少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代替手工进出料的方式,将操作者的双周隔离在冲压区域外,实行作业防护;特殊的区域采用复合模具,整合单个工序的危险模,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不仅能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方便操作,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此方法是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冲压安全保护的根本途径;

第三,对机械冲压设备安装安全装置,例如:双手启动按钮式保护装置,机械防护装置,光电式保护装置等,之前的车架制造车间,整改后都采用了双手启动按钮式保护装置,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当时的统计,车间整改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机械安全事故,说明安全整改效果还是显著;

电力起重机械安全问题浅析 篇5

电力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典型安全事故包括挤压碰撞事故、触电电击事故、高空坠落事故、倾翻事故、欠缺有效防护设施或设备失灵事故等。由于司机操作方式不得当, 会使得电力机械运行速率并不稳定, 令吊装物品形成明显的摆动, 或是指挥人员不利, 采取了不科学的吊运线路, 影响吊装物的稳定性, 最终导致挤压事故。 (1) 触电电击事故一般来讲是滑触线同电力机械的操作室处在相同方向, 进而在上下起重过程中同滑触线碰触造成触电。而在露天环境下作业则会引发电力起重机械碰触高压线事故, 另外电气设施存在漏电现象或是钢丝绳同滑触线碰触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2) 高空坠落事故主要是在安装电力起重机械或是维修施工中发生, 例如吊笼坠落、跨越起重机过程中引发坠落或是拆卸安装部件时发生坠落事故。而机械坠落导致的伤人事故则更为常见与普遍, 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导致的后果通常极其严重, 经常会导致施工人员人身伤亡。 (3) 机械倾翻事故主要是电力起重机械施工作业过程中导致整体起重机发生倾翻, 通常会引发人员伤亡或是机械设施最终损坏。而具体成因则包括电力起重机械操作过程中臂幅过大、负荷高出标准, 令起重机无法保证稳定的重心, 而操作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应用安全支撑装置也是导致该事故的重要诱因。

2 电力起重机械安全问题成因

导致电力起重机械安全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 有员工自身资质的因素, 也有分工不明确的因素。另外, 没能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准备部署不充分也会引发一些安全问题。起重工作是一类特殊工种, 只有取得相关单位的证书方能上岗工作。一些单位受到减员增效的影响, 并不情愿在这些特种工作的安全教育培训上扩充投入, 导致专职司机人员不多, 进而埋下了安全隐患。当前, 较多企业起重指挥、司机在电力起重作业过程中并没有精细分工, 经常导致一人多职的问题, 由于员工精力无法全面集中因此较易引发安全施工问题。电力起重机械设备系统结构较为复杂且类别多样, 再加上负荷较大, 因此损耗现象极为严重, 尤其是对于承重部件的磨损应给予更大的重视。而一些单位由于施工生产进度压力, 并没有委派专业人员按时进行周期检修, 忽视有效的保养维护, 进而较易引发安全事故。

3 电力起重机械安全对策

3.1 安全管理对策

为提升电力起重机械安全应用水平, 首先应完善制度建设, 履行问责管理机制, 创建安全技术档案以及操作规程, 使得员工作业、施工行为更加安全规范, 安装维修工作更加及时快速, 确保电力起重机械设备保养管理到位, 杜绝带病作业问题。另外, 应强化教育培训, 依照我国特种作业工作人员安全技术管理考核有关规定要求, 各个起重司机只有在通过政府职能单位举办的资格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后方能上岗作业。起重工作人员在作业期间应严格依照有关规章体制进行, 杜绝违规作业的不良问题。对于电力起重机械的重量以及上升位置、运行极限位置、过流保护参数、短路现象保护或是力矩应进行严格限定, 确保安全保护系统更加可靠、优质。再者而言, 可有效实施系统安全管控, 由设计制造、维修管理、安装操作、报废处理等环节入手针对电力起重机械实施全过程有效合理、整体全面、有序规范的控制管理。应确保各类应用的电力起重机械均做到设计结构科学合理, 体现先进的工艺技术水平, 高质量、安全舒适以及优质的应用性能。对于机械管理部门机构的设置应全面依据我国法规制度标准, 创建形成电力起重机械拆卸安装、运行操控、维护检修以及分析检验等四个团队。

3.2 电力起重机械应用对策

对于电力起重机械应委派专人操作, 员工需要经过特种培训并取得合格凭证后方能持证上岗。负责人应承担起应用电力起重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定期保养清扫、评估核查的重要任务, 针对查明的问题应登记在缺陷记录表之中, 并快速通知检修工作人员及时检修, 将缺陷隐患尽早消除。电力起重机械各类电器设备的表面以及金属结构部分应安全接地, 移动金属结构则要利用行车轨道完成接地处理。在电力起重机械的门型吊或是天车之上应配备充足的灭火器, 并依照电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操作应用。

3.3 电力起重机械维护检修对策

对于电力起重机械设备的维修检验、安装改造等环节均应由具备资质并获取安全许可凭证的专业团队承担, 同时应定期做好起重机械系统的维护管理, 确保所有设备均处在良好状态, 应用单位则应创建维护管理台账。对于正常应用的电力起重机械设备应每隔两年做一次检验, 而对于新安装或是经过改造以及大修的电力起重机械设备则应在投入应用前期做好检验评估。电力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标准验证应由相关技术监督单位负责, 而应用企业则应给予充分的配合。

另外, 起重作业的现场人员应全面掌握有关设备系统的操作规范、信息数据、整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熟悉相关的安全操作步骤以及具体的注意事项。但凡违反相关规定的工作人员则应由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考核与评估。对于维护检修等相关工作, 生产计划科应依照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实施严格考核, 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4 结论

总之, 电力起重机械设备始终为一项特种工具, 我国规定对该类设施应执行强制定期验证。仅有在各层面均全面注重电力起重机械的操作运行, 细化贯彻并全面落实有关安全管控对策, 方能确保生产建设的整体安全。除此之外, 智能化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将令更加先进科学的检测分析手段融入到电力起重机械生产工作中, 构成集中化的管控体系。

摘要:本文针对电力起重机械常见事故进行研究, 探讨了引发安全问题的成因, 并制定了有效的防控管理策略。对提升整体生产建设水平, 创建安全可靠的作业施工环境, 增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编,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于淼, 付琦, 付红改.电力起重机械的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 2012 (17) .

[2]芦江.起重机械作业中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建筑·建材·装饰, 2009 (10) .

[3]杨宝杰, 寇伟, 张辽.加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防范群死群伤事故发生[J].电力安全技术, 2011 (01) .

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 篇6

1 农机发展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 在农机作业领域, 围绕耕地作业、收获作业、播种作业, 由人畜力田间耕作方式向干旱地铺膜保水保墒、滴灌渗灌施水抗旱、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作业方向迈进, 由粮田作业向有固定障碍物的果园等多产业进行机械作业生产方向发展, 农副产品加工向多种农作物品种精细加工方向迈进。在农业机械动力领域, 机械由低功率向大功率方向发展。在作业生产环境条件许可下, 群众积极购买或更新使用新型的农业机械, 机具种类、数量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善也在不断的增多[2]。

2 农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矛盾日益凸现。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 监督手段单一, 监督措施缺乏力度, 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 群众安全意识较低, 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 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 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 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 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3 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来加强依法管理体制, 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机户遵守法律法规, 进行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安全生产, 但仍然存在不可轻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3.1 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 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农业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 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对这类大批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3.2 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 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行政村对农业机械作业生产的动态活动情况了解掌握的比县乡2级更全面、更清楚, 可是在村里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 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 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 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 在实际管理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 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3 农机安全性能差

近几年来, 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平均抽样合格率在70%左右。偏低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甚至危及人身安全。有些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 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 对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作业生产, 这类农机的技术性能不可靠, 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机到了报废期, 却依然投入作业生产运行, 给出现“黑车非驾”现象带来隐患。

3.4 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农民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 留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一代, 文化水平低, 安全生产意识差, 法律政策意识淡薄。为了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 节约生产成本, 切实增加收入, 势必要让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经营使用农业机械, 搞好农业生产。由于这部分中老年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 不能诚恳地接受农机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 出现逃避、躲藏等不愿接受安全管理的不良行为。

4 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4.1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要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全面依法管理, 依据政策规定扶持发展农业机械,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现有农业机械管理法律法规基础上, 全面研究制定出台与各类农业机械相对应的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另外, 对农业机械按种类、生产出厂的技术规格要求、材料的属性等内容综合测定, 并依法明确规定各类农业机械或重要零部件的最长使用寿命, 以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机具的安全使用, 以免使到报废期的农业机械在市场上买卖流转或继续投入作业生产, 从而以健全的法规政策机制来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4.2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

从国家到县级都专门设立了农机监理机构, 配齐工作人员, 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配齐人员和设备, 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保障,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真正全面地掌握和监控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 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作业生产[3]。

4.3 完善统一农机安全管理机构

为了管理好本辖区的农业机械, 从上级到下级都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农机安全执法活动, 按照管理职权和范围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贯彻落实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 为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安全管理规定, 要进一步完善对县乡农机管理单位的合理规划和设置, 统一管理体制, 统一工作职责, 统一人员管理, 规范行业形象, 规范执法行为, 规范办事程序, 从而以完善统一规范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来促进农机法规政策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4.4 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

为了杜绝使用年久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作业生产, 鼓励社会上成立合法守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 国家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扶持和监督废旧农机收购站, 以保证废旧农机收购站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国家也要对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 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报废, 进一步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观念, 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安全管理法规,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投入使用的认识水平, 从而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业机械安全良好的运转。

4.5 加强宣传, 提高广大农机手的业务素质

农机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农机安全监督职权和依法管理权的职能单位。农机监理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监理员业务技术和熟练的机车操作。所以, 农机监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机监理员业务培训, 加强农机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法规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提高农机监理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 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

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是调节农机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可以通过举办农机员培训、驾驶员考证培训、农机修理工培训等方式, 培训各类农业机械操作手, 进一步提高农机户的操作使用维修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机手的法制观念和安全作业生产意识[4]。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要特别强调安全宣传教育, 坚持安全教育领先于法规管理, 并寓于法规管理中。

摘要:就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以期为农机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瑞新, 阚建华, 朱云才.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 2006 (5) :26-27.

[2]杨锁红.泾川县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10) :32-34.

[3]黄和祥, 刘守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 2005 (3) :39-40, 43.

木工机械安全 篇7

在日常生产工作中, 固定机械设备承担着一个生产矿井的主要工作, 更直接地说, 固定机械设备是一个生产矿井能够保证正常运作的命脉所在。矿井的通风机、排水设备、主提升机、压风机 (简称通、排、提、压) , 其中的每一项的安全运转无不关系着矿井生产的正常进行。而现在生产实际工作中, 许多陈旧、落后的设备一直都制约着矿井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如:日式的矿井提升绞车, 其最大提升速度为3米/秒, 且由于其设计制造工艺上的落后, 已多次造成主轴断轴事故, 不仅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而且容易使职工的生命安全、国家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又如:旧式的70B2系列轴流式矿井主通风机, 由于设计上的缺陷, 造成其在工作上的不稳定性, 容易产生激噪和喘振现象, 致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而且正在同等工作条件下 (即在同等电耗, 同规格叶轮等) , 旧式的轴流式主通风机与新式节能型对旋主通风机相比, 其效率相差可达30%左右。

2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所产生的效益

矿井固定机械设备更主要地担负着矿井正常生产的需要, 矿井生产过程中, 更广泛地要求固定机械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以用来配合各种生产需要。如:变频技术在矿井生产中, 有着很大范围的应用, 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和效益。在皮带提升机上使用变频技术, 可由原2米/秒的带速提高到2.5米/秒, 其运输能力比原来提高了25%。而投资要远远少于重新安装皮带提升机。而且应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皮带提升机的起动速度, 可以实现带速从0~2.5米/秒的平滑过渡, 有效地降低了起动时对皮带的冲击, 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转。

3 设备的更新改造原则

设备不该不该更新, 什么时间更新, 用什么样的设备来更新。取决于更新后的经济效益是否良好, 其更新后的生产工艺是否满足实际需要, 其更新后的设备性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一般设备更新原则可按如下掌握:

(1) 原有设备剩余价值较大或受客观生产实际约束较多, 则应以更新改造较为有利, 不宜于重新安装及更换。

(2) 原有设备的使用、维修费用增长较快时, 则愈提前更新愈为有利。

(3) 设备在生产中虽可继续使用, 但已有了更先进的设备可以取代原来的设备, 且经过分析, 提前进行设备更新效益更好时, 则应提前更新。

(4) 设备在生产中虽可继续使用, 但由于生产的发展, 要求改进其效能, 提高生产能力或保证安全可靠运转, 提高安全性能, 降低能耗。经过技术论证后, 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时, 则应进行更新。

在现场实际工作中, 对机械设备是否需要更新, 必须进行采取技术经济分析和技术可行性论证。同时在设备改造实施过程中, 必须经过方案论证、设计和必要的方案比较分析, 经不同方案对比后择优确定。

4 对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优点

对老旧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 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对设备的改造是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生产的具体需要, 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 或给旧设备加装新部件、新装置, 以改善其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 使之基本达到新型设备的水平。如:提高设备转速, 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率;提高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以缩短设备辅助时间;提高设备的精度、耐用性和监测手段, 增强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改变旧设备的基本工艺用途, 扩大设备的工艺可能性改善设备的工作条件以消除公害, 以及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等等。设备改造具有如下优点:

(1) 设备更新改造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的, 技术上针对性强, 生产上适应性好。

(2) 设备更新改造比研制新设备所用的周期短。

(3) 设备更新改造所需要的投资比购置新型设备要少, 经济上相对比较合理。

(4) 设备改造一般由本企业自己进行或委托其它相关辅助施工单位进行, 有利于实现设备维修标准化, 同时维修和操作工人易于掌握其性能。

(5) 设备更新改造可以有效地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花钱少、见效快。特别是某些矿井设备, 如:主提升设备、主通风机, 更换新型的设备时矿井需要停产的时间比较长。若改造原有设备, 相对停产时间比较短, 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

5 固定机械更新改造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 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现代的煤矿生产环节中, 几乎每个环节都和一定的机电设备相联系。因此, 搞好设备的安全运转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重中之重。而之所以要加强固定机械的更新改造工作, 是因为固定机械一方面关系着矿井生产的主要环节, 而另一方面固定机械也是煤矿安全运作的一个命脉。固定机械的安全运转不仅保证了一个矿井正常的提升、提供动力等, 也保证了一个矿井良好的通风、排水等辅助工作。

杜绝机械顶管施工的重大安全隐患 篇8

【关键词】机械顶管施工;临电;吊装;深基坑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地面资源及可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少,城市地上空间的拥挤程度大大增加,进而产生诸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诸多城市问题,地面空间的利用逐渐趋于饱和。合理利用和开发地下空间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地铁、隧道及地下管线等市政工程也越来越多。城市地下建设所遇到的问题亦日益复杂,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工程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施工方法分为开槽明挖法和暗挖法。

所谓暗挖法,是指在地下管道铺设中无需由地表开槽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顶管法、定向钻孔法等。顶管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暗挖法的施工形式。顶管施工技术,由于施工不开挖地面、不受气候及环境影响、不影响交通、拆迁及管线改迁小、工期和工程量可控、一次顶进的距离长、穿越构筑物影响小等优点,在工程实践中体现出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顶管施工环境潮湿,频繁的吊装管材,出渣等,安全隐患较多,易发生安全事故。

一、现状调查

我们对分公司机械顶管施工现场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辨识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共计232项;又用LEC风险评价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了危险度评价,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确认深基坑机械顶管中临时用电隐患和不规范吊装为重大危险源,是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机械顶管施工重大安全隐患因素控制措施

通过对深基坑机械顶管中临时用电隐患和不规范吊装进行分析,总结以下原因:

一)原因分析

1、线路受水浸泡。由于深基坑受地下水影响、土压平衡顶管工艺所采用的触变泥浆减租技术,使得顶管坑内、管道内常有积水,线路浸泡在水中;2、机具临电不规范。现场使用的小型机具存在防护罩缺失、绝缘部分破损等缺陷。3、奖罚措施不健全。项目部制定了《安全用电奖罚措施》并能严格执行,但针对吊装安全虽然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奖罚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使得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不能将吊装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工作来开展,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4、吊装指挥不规范。吊装指挥人员随意更换并且由于缺乏培训,不能用正确的手势与门式起重机操作手沟通,存在乱指挥、错误指挥的现象。

二)改进措施

1、针对线路受水浸泡。1)基坑四周设置30cm高挡水墙,购置水泵及时对坑内积水进行排除(见图一);2).安排专门人员检查管道注浆情况,发现漏浆及时抽浆,保证无积浆;3).管道内线路沿管道壁中部敷设,坑底线路沿工作坑壁敷设,必要时线路做埋地附设(见图二);4).电工不定期检查临时线路,发现线路接头裸露及时做防水包裹;5).定期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现场临时线路进行专项检查。

2、针对机具临电不规范。1)购置正规厂家生产的具有合格证的机具,从进货渠道保证机具临电的规范性;2)机具进场履行安全验证程序,由安全员、电工、设备管理员进行三方验证程序,其中,安全员、设备管理员检验机具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电工检验机具的接地接零、线路布设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只有三方共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3)除了安全员、电工日常检查外,项目部定期由项目经理带队,安全员、设备管理员、电工参加检查机具临时用电;

3、针对奖罚措施不健全。1)对深基坑吊装安全的具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奖罚项目和金额数量化,细化,并与具体负责人签订责任书;2)每月生产会上严格兑现当月奖罚情况并对奖罚情况进行公示;

4.针对吊装指挥不规范。1)购置光碟,组织吊装指挥人员进行规范性吊装的学习;2)对吊装指挥人员进行专项的现场考核评分,根据名次对吊装人员进行不同的处理;3)项目部定期现场检查吊装指挥人员规范性指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4)针对项目部的深基坑吊装规范性编制示意图(见图三),供人员学习执行。

三、效果验证

经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项目部机械顶管施工中安全生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现场杜绝了临时用电安全隐患和不规范吊装。安全管理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调动了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木工安全操作规程 篇9

一、模板支撑不得用腐朽,扭裂的材料,顶撑不得使用弯曲变形支柱,底端平正坚实,并加木垫。木楔要钉牢,并用横顺杆和剪刀撑位拉牢。

二、采用桁架支模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修复。

三、支模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程序。禁止利用杆、支撑攀登上下。

四、支设4米以上的立柱模板,四周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不足四米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五、支设独立梁柱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

六、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工完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防止钉子扎脚。

七、安装二层楼以上外墙窗扇,如外面无脚手架或安全网,应挂好安全带。安装窗扇中的固定扇,必须钉牢固。

八、不准直接在板条天棚或隔音板上通行及堆放材料。必须通行时,应在大愣铺上设脚手板。

木工机械安全 篇10

通过日常安全管理, 对隐患、不安全行为等进行归纳, 识别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分析,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 降低风险事件导致的后果, 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1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第5章对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进行了描述: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对策、检查和评估。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可重点采取以下流程。一是风险管理基础信息。包括风险管理的范围、深度, 相关规章制度、标准要求, 问题库数据、安全检查数据、各类故障和事故案例数据等。二是风险辨识。从作业、设备、管理等方面辨识风险点及控制重点, 分析现有控制措施。三是分析评价。建立风险模型, 对风险事件查找原因、对事件后果进行全面分析, 得出事件发生的频率并对严重性进行分析, 对风险进行分级。四是风险控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五是持续检查评估。对风险辨识、分析和控制过程进行记录, 对风险源 (事件) 持续进行检查, 监督风险可能的变化, 评估风险措施的效果并改善。

2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2.1 风险因素分类

在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中, 安全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人、机、环境、管理等方面。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可以分为:人的因素 (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业务不熟练等) 、物的因素 (设备故障、质量不良、运监装置失效等) 、环境因素 (气候环境、作业条件等)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等) ;参照事故类别,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有列车冲突、脱轨、车辆伤害、火灾、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等。

2.2 风险辨识方法

针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 风险辨识方法主要包括:检查表法、头脑风暴法、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系统安全分析法等。简单实用并且在风险管理初期首先采用的主要是检查表法、对照经验法、类比法, 这些方法可以初步了解风险事件概况并揭示主要风险。如果对风险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后, 可采用更为严谨的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风险识别。

2.3 风险辨识主要信息依据

支撑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要求、问题库数据、安全检查数据、历年各类典型故障和事故案例数据等。

2.4 安全风险辨识重点

针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辨识以基于防范一般C、D类事故 (列车冲突、火灾、刮碰路料及工机具、脱轨、相撞、耽误列车、挤道岔、人员伤亡等) 的发生为重点, 根据其安全风险基础信息和安全特点, 按专业负责、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 从现场作业、设备质量、安全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 采取分析作业流程或分析原因的方法, 分岗位、管理类别排查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类风险因子、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等。

3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

3.1 风险分析评价及分级

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中风险源辨识采取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方法, 逐一明确每个风险点的原因、可能的潜在后果和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频度和后果严重程度, 逐项 (个) 确定风险等级。依此将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分为A、B、C、D 4个等级, 其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A级风险:风险程度很高, 具有突发性、源头性、系统性的特征, 可能直接导致列车冲突、火灾、刮碰路料及工机具、脱轨、相撞、耽误列车、挤道岔、人员伤亡等后果极其严重的事故。

B级风险:风险程度较高, 具有易发性、阶段性、子系统性的特征, 可能导致出现A级风险中的意外事件, 但是后果为次级严重的事故或事件。

C级风险:风险程度一般, 具有局部性的特征, 可能导致后果较为严重的其他事故或事件。

D级风险:风险程度较低, 具有个别性的特征, 可能导致后果较小的风险事件。

定性风险及分级分析示例: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冲撞接触网杆。近年来全路已发生3起以上撞断接触网杆事故, 已明确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操作失误, 而机械设备本身缺少误操作和防撞装置 (本质安全) 也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同时在管理上也存在缺陷。已发生的后果:接触网及杆损坏;可能的后果:人员触电伤亡、列车大面积延误。列为A级风险。

3.2 风险控制对策

3.2.1 风险控制分析

可以选择故障树分析法 (原因) 和事件树分析法 (后果) 建立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模型。通过定量计算获得所分析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 并找出最可能发生的原因与最严重后果, 也就是风险事件中的短板, 然后针对其中高风险事件采取的控制措施才是最有效的。

针对风险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按照“成因消除、频率降低、后果控制、后果减轻”的优先顺序进行选择。对风险控制措施本身还要做出有效性分析及对其他风险事件的影响。

3.2.2 风险控制措施

对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源明确分级后要实行分层、分级管理, 并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体系有序衔接, 按风险消除、事件预防、后果降低、事故应急的策略, 逐项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段层面 (专业科室) 负责对专业系统内的风险源进行管理和监控, 重点监控A级、B级风险源;车间层面负责对本车间、班组风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主要措施有以下4个方面:

(1) 风险消除措施。针对导致风险事件的各类原因, 采取工程改造、设备更新等各类根治措施以消除、规避风险, 达到本质安全的效果。

(2) 事件预防措施。针对风险事件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尽管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但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频度。

(3) 后果程度降低措施。在不可避免发生事故的情况下, 采取措施消除事故后果或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4) 事故应急措施。既不能减少事故频率、也不能消除或降低事故危害, 但能减轻发生事故后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的措施。

4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安全风险检查及评估

4.1 风险控制措施落实

武汉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 (简称武汉大机段) 各专业科室对安全风险管理涉及的相关制度与现有管理制度办法、考评体系进行修订完善, 有效衔接。各级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干部包保和检查把关量化标准, 开展日常、专项、定期的检查指导, 通过落实干部包保、现场量化检查、现场跟班等管理制度,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4.2 风险检查评估

从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作、风险源的控制和成效等方面, 依据《安全风险分布表》和《管理岗位安全风险控制表》、《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控制表 (提示卡) 》、《分类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表》, 开展安全风险管理评估。武汉大机段对所有风险源每半年组织1次全面检查评估;专业科室重点负责A级、B级风险源的检查评估, 对C级风险源组织抽查评估;各车间负责本车间、班组各类风险源的检查评估;各级管理干部每季度对岗位安全职责范围内的风险源进行1次风险评估, 确定风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对管控措施失效和长期不落实的, 要及时组织分析, 查找管理原因, 迅速采取措施, 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车间、科室要利用月度安全例会汇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维修段每半年不少于1次组织对《安全风险分布表》和《管理岗位安全风险控制表》、《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控制表 (提示卡) 》、《分类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表》进行修订, 动态完善。

4.3 坚持持续改善

安全风险管理必须适应施工生产发展变化要求, 不断改进完善。针对设备设施、人员队伍、规章制度、生产组织等变化, 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分析安全风险, 完善控制措施。结合分析日常发生的事故、设备故障及重要安全信息, 及时评价安全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补充遗漏和新认知的风险源, 调整完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根据现场实践经验, 对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检查评估方法进行修订, 使其更具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5 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手段, 是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实施风险管理体现了安全关口的前移, 有助于促进铁路施工单位尽可能全面发现问题、暴露问题等安全理念的转变。与现有安全检查、事故管理等基于事后责任追究等理念有很大区别。

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现有安全管理中的日常安全检查、设备设施检修、问题库管理等是安全风险事件识别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安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不可将风险管理的作用无限放大。离开现有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 风险管理将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而无法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景良.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1

[3]罗云.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4]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S]

上一篇:科技银时尚下一篇:网络广播节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