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克服论文十篇

2024-09-05

心理克服论文 篇1

小洁的表现属于典型的害羞心理。害羞作为一种性格特征,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由害羞内向而导致自卑害怕,由退缩失望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一生的成长。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害羞心理表现出以下特点:

(1)不懂的问题从来不问,课堂上躲躲闪闪,总怕点到自己的名字,学习成绩多不佳。

(2)不愿参加课内外活动。偶尔在老师的说服下勉强参加,也孤僻离群,不与人交往。跟人说话脸红、不自然,遇见生人躲避。

(3)遇到困难和挫折,灰心丧气。作业或考试得了低分,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信心。

(4)什么事情都依靠父母,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害羞心理呢?我从以下几点作了一些尝试:

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克服害羞的信心

我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原有严重的羞怯心理,但经过不懈的努力战胜自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为例,向同学们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即使害羞心理已经形成,也应坚信它是可以调控、能够克服的。此外我还在班级开展“我是谁?为自己喝彩!让我更多了解你!”等系列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健康心理的表现、特点、危害和矫正方法,并通过自测、自评、写心理日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剖析,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批阅学生日记时,我每次都细心读,详细批注,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害羞的小洁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你在活动课上讲得很精彩,同学们的表演真令我羡慕,我也很想像他们一样表现自己,可是我不能,我从小就怕在人前讲话,更怕在众人面前表演节目,我为自己有羞怯心理而苦恼,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你能帮帮我吗?”看完小洁的“心得”,我很兴奋,我终于发现她有积极的心态,需要老师帮助,这正是教育的契机。于是我在她的日记中写道:“看完你的日记,老师被你的诚实和勇敢所感动,你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这些都是克服害羞心理、战胜自己的有利条件,你没有必要为自己的羞怯而苦恼,其实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只不过你的羞怯心理稍微重一点罢了。老师相信你,也愿意帮助你,你一定能战胜自己的!”此后,我经常在日记中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或鼓励、或建议、或要求,逐渐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为后续的转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制定训练计划,走出心理围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害羞心理不能指望立竿见影,而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精心训练。针对小洁的表现,我帮她制定了如下计划:

(1)今天上课一定要主动举手,争取回答3个问题。(2)在课外活动时间,主动跟同学聊天,话题不限。(3)主动在阅读课上当众阅读。(4)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主动跟老师交换意见。(5)在班队会上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大家。在这些有意训练后,对自己的进步要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坚决改进,坚持训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持之以恒就能使自己大胆起来,从而有效地克服害羞心理。

三、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扬起自信的风帆

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离不开自信,越自信,越成功;越成功,越自信。自信是进取心不可缺少的根基。

每个人总有所长,总有所短。丰富多样的活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害羞的学生大胆地参加集体活动,我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才艺表演、手工制作、书画展览、故事大王擂台赛等。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激烈争论的感染下,有害羞心理的学生也逐渐投入到活动中来。如小洁手工做得很棒,在进行树叶贴画比赛之前,我先让她知道活动的内容,并派一名组织能力强、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帮助她准备和训练。这样,有充分准备的她在活动中成功地介绍了自己的树叶贴画作品的构思,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看到她在台上落落大方的表现,我由衷地感到,昔日的“丑小鸭”已变成展翅欲飞的“白天鹅”。成功的喜悦悄然升起,在一次次成功体验中使“我能行”的自信在学生心灵之中生根、发芽。

四、委以重任,给予信任和鼓励

害羞心理较重的学生往往胆小、心细、爱察颜观色,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些可取之处,创造各种让他们发挥作用、表现自我的机会,从中发现他们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给予鼓励,明确表示老师的信任。让他们担任集体工作或活动中的某一角色,如做班务记录员、图书保管员、卫生监督员等,发挥他们的作用和特长,并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即使在他们犯有错误时,也注意不挫伤其自尊心,“没关系,要相信自己,老师坚信你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用这类语言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告诉他们学会承受失败与善待每一次机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克服缺点,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心理克服论文 篇2

一、巧上首课, 激发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在学生刚接触高中地理学科时至关重要。

开学第一节课, 教师可以开设一节专题课:“听地理老师侃地理”。与学生聊一聊诸如一年四季为什么更替, 天气为何阴晴不定, 我们当地为何以种植水稻为主, 我们当地可以发展哪些优势工业;也可以谈谈当下热门的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粮食短缺、物种减少、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实质。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不仅可以揭开生活中的许多奥秘, 也能为将来经济建设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还有利于正确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二、巧选导言, 激发兴趣

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导言可采取的素材很多, 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地理之最、地球现象、时事政治、诗歌、歌曲等等, 都可以设计为导言。如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时, 教师可以采用这样一则素材作为导言:近十年, 美国进行了三次战争, 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以及利比亚战争, 后两次战争中萨达姆与卡扎菲都在战争结束后不久被俘获或击毙, 但本·拉登一直隐藏, 直至十年后才被发现击毙, 这是为什么呢?一下子, 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三、巧用诗词, 激发兴趣

我国许多古今诗词、谚语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在分析锋面时, 可以引用宋代赵师秀《有约》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反映我国六七月份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 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来说明春雨是由暖锋形成的天气。而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则是形容冷锋下的暴风雪天气。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的巧妙运用, 使课堂增彩添色,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四、巧用谐音, 激发兴趣

在地理的学习中, 记忆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 记忆量大, 而逻辑性不强, 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 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诀, 学生就会产生兴趣, 提高记忆效果。如在按顺序记忆长江流经的11个省份时, 可这样进行记忆:青藏 (杖) 川 (穿) 云渝 (鱼) , 鄂 (呃) 湘 (香) , 赣 (干) 皖 (完) 苏 (舒) 沪 (服) 。

五、巧设问题, 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 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 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时, 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很凌乱, 这时可以采取“化繁为简”的方法, 巧设一个探究活动:有三个好朋友在沙漠里迷路了, 身边只有一壶水, 他们如何才能做到共同走出沙漠呢?

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 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 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水要三个人匀着喝;水要省着喝;三个人要互相帮助;身体好的人要少喝, 多帮助别人。

这时, 教师再适时总结, 匀着喝说明要公平;省着喝说明不能超过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要做到持续发展;互相帮助表明要共同合作;“身体好的人要少喝, 多帮助别人”则是表达不同的人处在不同阶段, 所尽的责任和义务也不相同。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以及阶段性”则跃然纸上。

六、巧用活动, 激发兴趣

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功感会进一步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常见的自然灾害———以洪水为例》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化学实验室, 在实验室的洗手池里分别放上干、湿两大块海绵, 让学生自己动手, 看什么情况下水会漫出洗手池。通过活动, 学生很快发现水龙头开得太大、水池豁口放置湿海绵、下水道阻塞、下水道弯曲时水容易漫出。洪灾的形成原因也就迎刃而解。接着再让他们想办法怎样不让水漫出, 有学生疏通了下水道, 有学生拿盆把水舀到一边, 还有学生拿手堵住豁口, 甚至还有学生清理洗手池上的垃圾。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了解了洪水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增强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巫谢香.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 2009 (4) .

[2]张志宏.兴趣是学习地理的原动力[J].考试, 2011 (11) .

恐惧心理如何克服 篇3

一、害怕失去所爱的恐惧

无论男女,对于爱情,都怀有一种战战兢兢的心理,深怕爱情会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对女性来说,这种恐惧心理尤为强烈。要克服这种恐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所爱的人,千万不要毫无理由地批评、挑剔或妒忌,而应主动地在生活中表露自己对对方的关怀爱护。当对方对你的表示作出回应时,你便会有安全感,不再恐惧会失去所爱。

二、害怕穷困的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以勤奋努力的工作去避免被认为不能胜任而使生活陷入贫困:同时,要养成储蓄的习惯,这会为你带来安全感。

三、害怕被人指责批评的恐惧

这种恐惧会削弱一个人的勇气,破坏创造力,使你失去雄心壮志。克服的方法,是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批评,将之看作是鞭策自己进步的动力:同时,也要肯承认错误,勇于负责。能够面对批评,自然不会再产生恐惧。

四、害怕失去健康的恐惧

这种恐惧往往会使人变得神经质,任何轻微的身体不适,都会以为有了大病。要克服这种恐惧,最首要的是要消除大惊小怪的心理,停止无病呻吟,忘记一些轻微的不适或痛楚。

五、害怕年老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可以理解的。唯一对付的方法是在心理上必须接受老化是生命的必然过程,同时必须保持自己在精神上和体能上的活跃。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持良好的体魄,延缓老化:另一方面,即使在生理上老化了,但在智慧与精神上,却可以日趋成熟,逐步达到“老而弥坚”的人生胜境。有了这样的准备,年老又何懼之有呢?

六、害怕死亡的恐惧

心理诊所-克服虚荣心理 篇4

实际上虚荣心很强的人,他(她)的深层心理是心虚。表面的虚荣与内心深处的心虚总是在斗争着。因此有虚荣心的人至少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心灵折磨,一是没有达到目的之前,为自己的不 如人意的现状所折磨;二是达到目的之后,为唯恐自己的真相露馅的恐惧所折磨。因此他们的心灵总是痛苦的,是没有幸福可言的。有 虚荣心的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反社会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个体极有必要克服虚荣心。

虚荣心是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来克服的:

1、正确理解权力、地位、荣誉的内涵和人格自尊的真实意义,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努力追求真善美。

2、要本着清醒的头脑,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处理问题,摆脱从众的心理困境,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3、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崇尚高尚的人格可以使虚荣心没有机会抬头。同时还要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珍惜自己的人格。

4、学习良好的社会榜样。从名人传记、名人名言中,从现实生活中,以那些脚踏实地、不徒虚名、努力进取的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社会名流、学术专家为榜样,努力完善人格,做一个“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人。

5、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偏。

钢琴演奏紧张心理的成因与克服 篇5

一、钢琴演奏紧张心理的成因

1、钢琴演奏技巧不熟练导致心理紧张

出色完美的钢琴演奏是以娴熟的演奏技巧为基础的。德国著名钢琴家冯·彪罗曾经说过:“钢琴演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技巧, 除了技巧还是技巧”。不难发现演奏技巧的重要性。在演奏过程中, 很多人都会碰到演奏曲目难的问题, 这就是技术上的“拦路虎”。随着快速跑动乐句的增多, 如果专业水准不过关, 演奏者内心便立刻变得紧张起来了。再加上小臂肌肉的僵硬与紧张和肩膀的耸起与收紧,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演奏者手臂的重量无法借助于手指传送到琴键上, 全身始终处于悬浮的状态演奏让力量根本就不能借助于手臂传送给手指, 以至于对手指失控, 那么, 紧张也就无法避免了。同时, 不恰当的追求速度也会给演奏者心理上带来负担。从演奏者的演奏速度可以看出演奏技能的娴熟程度, 不少钢琴练习曲、奏鸣曲以及乐曲都在速度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或从头到尾, 抑或是曲子的某一部分。演奏者演奏速度的把握要根据自身能力情况来定, 然而不少演奏者往往因谱面上的速度标记或音响资料中演奏速度而求快, 这显然是不理性的。甚至还有演奏者将谱面上的速度标记作为标准, 忽视了钢琴演奏家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以至于演奏者在演奏训练时力不从心。在演奏速度超出了自身可驾驭能力的情况下, 演奏者心理紧张也就成了必然的了, 最终导致演奏者心跳加速, 手指弹奏混乱, 从而影响演奏水平的正常发挥。

2、临场经验不足, 环境性导致心理紧张

不少演奏者在平时演奏都比较出色, 然而一旦上了舞台面对陌生的面孔和钢琴, 心理便会不自主的紧张起来。这是演奏者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表现。一般情况下, 从小的环境一下子转为大而陌生的环境会使得演奏者对琴键、座位以及光线、音响上等诸多方面产生不习惯, 最终导致心理紧张。特别是性格腼腆的人, 会羞于在正式或众多人面前表演。还有不少演奏者对背谱演奏有一种恐惧感, 背谱主要分为手指记忆和大脑记忆。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 一般要反复练习某一段落, 在练熟的同时手指也就有了一种反应上的惯性。可是这一方式并不可靠, 一旦紧张, 便会出现大脑记忆空白或混乱的状态, 致使演奏终止。一个人要准确地把握演奏, 需要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将谱子的结构层次、调性以及段落予以分析、理解和全面掌握。在大脑记住谱子的结构层析、调性以及段落的情况下, 就算临场出错, 也能淡定地接着弹下去, 不会因心理紧张而忘记谱子, 从而避免“抛锚”尴尬场景的出现。

二、应对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对策

1、掌握娴熟的演奏技能技巧

作为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艺术活动, 钢琴演奏过程中娴熟演奏技能技巧是表现作品主题的基本要求, 同时对减轻演奏者的紧张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因而, 钢琴技术上的准备是确保演奏者演奏过程中淡定自若, 获得出色表现的重要砝码。有著名钢琴家曾经说过, 对于开音乐会前胆怯的表演者来说, 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在练琴过程中更加努力、更加认真。首先, 要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包括读谱过程中的音量、和弦、旋律、音乐的速度等。其次, 在练琴过程中, 演奏者还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发挥心理指导和大脑操控作用, 避免机械性练琴, 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获得进步。总的来说, 不断提高演奏者演奏水平和演奏技巧是克服紧张心理的重要途径。正如“艺高人胆大”, 唯有熟练掌握和积累演奏技术, 才能在演奏过程中淡定、自信地表现。

2、培养良好的演奏情绪

良好演奏情绪的培养包括演奏过程中的淡定、从容, 心理、身体和技术保持最佳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让演奏者的创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音乐表演称得上是一种情感体验艺术, 在正式演出前, 演奏者需对乐曲有准确、稳定的整体认知感, 特别是对乐曲的情感和内涵有所感受和体验。此外, 在演奏的过程中, 演奏者的思维活动要牢牢集中在音乐本身和钢琴演奏操作上, 不然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错误。

三、结语

总的来说, 钢琴演奏是一门集技术和思维于一体的表现艺术。在钢琴演奏过程中, 人类高级神经系统始终参与, 同时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因而, 在正式演奏前, 演奏者要加强技术技能训练,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持轻松、淡定情绪, 这样才能获得出色的表演。

参考文献

[1]、黄瑂莹.新编《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实用辅导 (二十七) [N].音乐周报.2008年

[2]、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刘敏.《斯克里亚宾第五钢琴奏鸣曲》中神秘主义音响的钢琴演奏探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如何克服学生中长跑心理障碍 篇6

中长跑项目是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也是锻炼、测试学生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心肺呼吸系统功能的主要项目, 并且此项运动还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然而, 由于该项目运动量相对较大, 平时部分教师使用的练习方法欠妥等原因, 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此项目已经丧失了兴趣, 没有了练习的积极性, 甚至都持有排斥、厌烦的逆反心理, 为此给学生的测试增加了较大的思想包袱、心理负担。所以, 本文以测试1000米/800米跑为例, 并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 经过对比和分析总结出一套学生在测试之前克服中长跑项目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一、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 项目本身的特点。

1000米/800米属于中长跑项目中的中跑项目, 是极限下强度的项目,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血乳酸大量增加, 最大吸氧量、肺活量也均达到很高值。因此,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有很强的心肺功能才能具备承受后半程高浓度代谢产物———血乳酸的能力和调整p H的能力。然而, 大部分学生在没有经过系统、长时间的身体训练, 身体各项机能都不高的情况下, 运动时就必然要承受因为身体机能不强而产生的在身体方面的压力, 这就更需要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品质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这样才会完成比赛任务。也就是说, 1000米/800米跑超出了学生的运动能力范围, 所以学生就对它产生了心理方面的障碍。

2. 学生体质方面。

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中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长期以来, 学生因为体质下降使得平时的教学目标或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与学生测试的成绩差距越拉越大, 要达到教学目标或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时力不从心已经是学生普遍的反应。这使得学生在心理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以前练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难以忍受的生理现象, 测试时未能达到教学目标或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时失利的沮丧心理, 体质方面的“力不从心”与要完成教学任务时必须要“迫不得已”地练习的矛盾心理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心理形成消极的影响, 使学生对中长跑项目逐渐地产生了心理障碍。

3. 教学方法方面。

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沿用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 循规蹈矩、较为呆板、缺乏变化。显然, 在教学观念还未彻底转变的情况下, 教师在设计中长跑项目的练习方法时更多地会让学生顺着跑道一跑到底, 时间久了学生就觉得内容枯燥、乏味。即使学生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埋怨情绪, 部分教师也不会很好地接纳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进行分析、总结, 尽快创新或者变换教学手段, 采取行之有效的、能使学生更乐于接受的练习方法, 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动员和教育, 而是谴责、批评学生的“懒惰”, 间接地打击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学生的身体还要承受各种不良反应, 致使学生很不喜欢, 也极力逃避这项运动。

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学生对中长跑产生心理障碍其实可归结于赛前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称为赛前状态。比赛或训练过程中, 比赛场地、器材、观众、广播声和对手的表现等信息不断作用于运动员, 并与比赛或训练中肌肉活动时的生理变化相结合。久之, 这些信息就变成了条件刺激, 只要这些信息或刺激出现, 赛前的生理变化就表现出来。有利于发挥机体工作能力和提高运动成绩的赛前状态有准备状态;使运动员工作能力下降或者不能发挥工作能力的赛前状态有起赛热症和起赛冷淡。由于赛前状态是自然条件反射, 因而它的可塑性很大。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是如何调整学生不良的赛前状态。下面便是本人根据教学实践, 总结出的几种具体实用的方法。

1. 制订学生测试前的最低目标成绩。

可根据学生以前测试过1000米/800米的成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来制订本次测试的最低目标成绩。这就要求学生至少要清楚两个成绩, 即以前测试过的成绩和本次测试的最低目标成绩。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 身体的不断锻炼, 他们的肌肉、骨骼、心肺功能等方面都比以前更加健康、全面。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本次测试的最低目标成绩肯定会好于以前测试过的成绩, 让他们首先从心理上、思想上接受这一事实, 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减轻他们心理方面的负担。

2. 解释“极点”以及“第二次呼吸”的生理现象。

“极点”是在跑的过程中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活动的需要, 而出现的胸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跑速降低、难于继续跑等现象。当“极点”的难关被突破后, 身体运动能力便会逐渐提高, 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教师应通过解释“极点”以及“第二次呼吸”的生理现象, 让学生认识到“极点”的出现是人体机能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将身体内脏器官的神经提高到一定的兴奋高度, 可使内脏器官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当“极点”出现后要注意呼吸节奏, 要有意识地加强呼吸, 特别是加深呼气, 让身体吸进较多的氧气, 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3. 引导学生在运动时达到最佳境界。

测试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达到忘记周围环境的境界, 即“看不见”运动场边的树木、建筑物等, “听不见”周边的喧哗声, 更不去想测试项目的“可怕性”, 而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测试当中, 要全身心地投入测试, 跟紧前面的学生, 并且要超越前面的学生, 提醒自己每一刻都不要被其他的学生“抛弃”、“甩掉”, 每一刻自己都在进步。让学生明白通过本次测试可以挑战自己的运动能力, 鼓励学生要用坚强的意志品质来实现征服对手的喜悦和快感, 从而使他们享受运动的快乐。这样, 学生会只想着如何克敌制胜, 如何进入教师所说的最佳境界, 而渐渐放松紧张的情绪, 形成放松的心理状态, 从而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运动能力。

4. 创造跑前轻松的环境氛围。

(1) 促成一对一的相互帮助小组。测试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相互帮助。要求帮助者在搭档测试过程中要全程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途中为其加油、助威, 并注意有没有摔倒等异常现象, 到达终点后要马上搀扶自己的搭档, 并且慢走一段距离, 以免其因体力不支等原因而发生昏厥晕倒、重力性休克等情况。这样, 可以让学生感到有可靠的后勤保障, 没有了后顾之忧, 使他们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从而可以顺利地完成测试任务。

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的紧张心理 篇7

一、声乐演唱中过度紧张的原因

一般来讲,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造成演唱者心理紧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准备不足, 基本功不扎实

同其他的表演形式一样, 声乐演唱也十分注重基本功训练。没有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 不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 很难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更难以达到艺术上的成功。但事实上, 很多演唱者常常抱有投机取巧的心理, 总想着不劳而获, 不是骄傲自满就是惯于应付, 久而久之, 根本无法自如地演唱歌曲, 更不要说传达歌曲的情感了。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改善, 他们便会由于准备不足, 产生紧张心理, 演唱效果自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 过分看重得失, 心理压力极大

有时, 演唱者会因为成名心切, 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心理压力, 反而在一些重大场合的演唱过程中出现失误, 结果不仅没有成功, 还严重影响了水平的发挥, 得不偿失。究其原因, 主要是演唱者过于看重个人得失, 心里的杂念过多, 压力过大, 不知不觉中, 紧张感远远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范围, 从而降低了演出效果。

(三) 缺乏自信心, 对能力没有把握

很多演唱者表示, 自己在演唱过程中总是有各种担心, 害怕出现不可更改的问题和失误, 对自己的演唱完全没有把握, 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结果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完全没有勇气登上舞台。这种情况同样是由于紧张心理造成的,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 久而久之, 这些人便会降低甚至失去自信心, 每次演唱都会焦虑不安, 最终离开舞台, 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四) 演唱经验不足, 对环境转换不适应

演唱经验不足同样是造成紧张心理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刚刚接触舞台的新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并没有参加过很多的演出或比赛, 十分缺乏比赛经验, 一旦表演场地、观众、评委等稍有改变, 便面露难色, 适应环境能力差。有时, 甚至于伴奏声音的强弱、评委老师的表情等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演唱效果可想而知。

二、如何克服声乐演唱中的紧张心理

任何声乐作品的感情、艺术处理和美好的艺术表现, 都需要良好的心理因素作为基础。因此, 我们必须在实际的训练和演出中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强心理素质, 克服紧张情绪, 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一) 充分准备, 扎实基本功

众所周知, 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 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 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对歌词不熟悉, 害怕忘词;与伴奏没有配合好, 当众出丑……那么,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情况呢?首先, 要有足够的视练时间。当要演唱一首非常生疏或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歌曲时, 演唱者必须在之前就做好准备工作, 背熟歌词, 牢记乐谱, 找准节奏。有了这些准备工作, 演唱者才能在演唱时做到心里有数, 减少错词、忘词等现象的产生。其次, 要彻底解决歌曲的难点。对于要演唱的歌曲, 演唱者必须事先找出其中的难点, 对某个音、某个字、某一唱段、某个间奏逐个击破, 这样才能在演唱时心中有数。再次, 尽量避免超出自己音域的歌曲。每个人的音域不同, 所以在选择演唱曲目时, 演唱者应重点考虑自己的音域, 如果无法完美演绎, 就要果断抛弃, 选择切合自己音域的歌曲。如果无法避免, 演唱者就要在演唱前反复尝试, 学会扬长避短、驾轻就熟, 尽量将歌曲的效果最大化。有了这些准备之后, 演唱者还要在登台前将歌曲在自己的脑海中静过一遍, 进一步熟悉曲目, 减少紧张感。相信做好了以上几点, 演唱者在演唱时便会信心百倍, 收放自如。

(二) 调整心态, 看轻得失

“没有音乐修养的演唱是苍白的, 毫无感染力的, 因此, 也是没有艺术灵魂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如果将名利、个人得失看的过重, 那么结果必将适得其反。同样的, 一个演唱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演唱动机, 如果过于看重自己的名利得失, 那么他的演唱只能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调整心态, 通过基础训练, 与歌曲建立感情, 明白演唱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名, 而是通过自己的“用心歌唱”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完美地呈现出来, 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只有这样, 才能减轻心理压力, 将歌曲的艺术效果发挥到极致。

(三) 建立自信, 沉着演唱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声乐演唱。演唱者如果能够建立“我一定要演唱成功”的自信心, 那么其在演唱歌唱时便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大大降低紧张情绪, 沉着、冷静地进行演唱。一般来讲, 演唱者的自信心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首先, 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每个人的优势各不相同, 演唱者在平时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寻找自信的支点, 树立成功的信心, 这样才能在演唱过程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获得观众认可。其次, 要增加心态的稳定性。有了对自身的正确评价之后, 演唱者还要对歌曲展开全面分析, 了然于胸, 不断增加心理的稳定性。再次, 要时常进行自我调适。在学习演唱技术、方法的同时, 演唱者还要重视和学习自我心理调适, 以应对和控制紧张的情绪, 提升心理素质, 沉着演唱。

(四) 加强实践, 增长经验

实践表明, 许多演唱者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舞台经验少, 实践不足。所以, 要想克服舞台上的紧张情绪, 演唱者必须战胜自己, 积极参与舞台实践, 增长经验。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 演唱者便会逐渐找到舞台感, 迅速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 从而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演唱中, 把握住成功的命脉, 完美地把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出来, 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超常发挥的情况, 将演唱效果演绎到极致。

总之, 声乐表演心理来源于演唱者大脑中的反应, 又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在声乐演唱中, 演唱者常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但良好的心理又可促进歌唱的发挥,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因此, 作为声乐演唱者, 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 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适时地应用各种有效手段, 激发演唱激情。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内心的紧张情绪, 轻松自如地驾驭歌曲, 使演唱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

摘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演唱者的心态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深入挖掘演唱者的潜能, 帮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实现声情并茂、唱表合一。反之, 则会产生紧张心理, 难以达到理想目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 对造成声乐演唱中紧张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措施, 望与广大同仁共勉。

关键词:声乐演唱,心理素质,紧张心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徐中睿.声乐学习和演唱的心理素质训练[J].民族音乐, 2009 (02) .

[2]郗洪标.浅探声乐演唱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因素[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04) .

体验科学探究 克服心理疲劳 篇8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制造快乐

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心理障碍是畏难思想,或者说是缺乏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创设自主空间,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长久以来,初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在于做实验,实验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精神,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克服学生心理疲劳,就要使学生乐于探究,如:在“测量固体密度”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提出实验目标后,让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确定实验目的、器材、步骤,然后走进实验室,动手操作,经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得出被测固体的密度;最后让学生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去充当演员,教师充当导演。这种创新型教育观,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学生的愿学、乐学、会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面对着多种多样的物理现象,从幼年起,就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总想把它们解开,学习物理正是解开这些迷的途径。在教学中,素材应尽量地贴近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如在讲物理公式时让学生不是光靠肉眼来辨析,更要靠心智去体验公式能给人带来的方便和简洁美,从而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一堆死气沉沉的公式,而是一串串令人赞美的珍珠了。这种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的授课方式,既是对探究活动的反思与延伸,也充分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克服学生心理疲劳。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篇9

多做深呼吸如果您在人多的场合感到羞怯、恐惧时,可以立刻做几次深呼吸,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听听他人的谈话。要牢记住,别人也与您一样关心着自己留给周围人的印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羞怯心理。事实上,可以说没人真正彻底地克服了羞怯心理。

但是,大多数人学会如何带着它一起生活。向别人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像政治家、名演员这样一些大部分时间都在众目睽睽下度过的人也承认,面对公众时,也常出现羞怯感,他们每天都在同羞怯心理作斗争。努力克服和控制着羞怯心理,会带来很多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是向别人提供一个进一步了解你、关心你的机会。

无疑,在克服羞怯心理的初期,会使羞怯者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但一旦成功克服羞怯心理,便会在和别人交往,或个人前程上铺上平坦的道路,

实际上,克服羞怯心理并不困难,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最有智慧的生物。

1、将自己的内心活动用文字记载下来,找出真正使你害怕的根源。

2、写个脚本,把自己想象成为戏剧中的一个大方沉着的角色,事先进行训练。

3、社交前先来一番社交侦察,或者找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聊一聊。

4、注意自己身体语言表露出来的信息,尽量使你显得热情大方,易于接近。

5、敞开心扉,说出你的隐忧,你的心理顾虑肯定会减轻不少。

6、设想一下最坏的结果,你会发现事情并非你 想象的那么可怕。

7、循序渐进,逐步树立自己的信心。

羞怯心理一般由两种情况引起,一是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或对自己期望过高;二是过分考虑自己将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担心会因此而被别人看不起,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情,就会导致羞怯心理的出现。

如果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而造成的羞怯,那就应该着重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比如,去参加一次野外生存训练,或在别人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一件过去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并逐渐达到可以自己完成的程度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摆脱松懈的心理。

心理克服论文 篇10

1 基本理论依据

心理教育学中一个基本观点是人的心理只有经过教育才能得到发展、提高。这表明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心理教育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要手段。学习活动中, 积极、健康的心理能使学生意志力增强、想象力丰富、智力潜能得到高效发挥。

但在英语教学中, 往往将重心放在外在因素, 如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内容上, 对影响学习效果的内因, 即学生的心理活动注意不够, 忽略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 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2 心理状态分析

心理学认为, 意志是一种心理状态。其主要特征是自觉确定目的和为实现目的克服困难。根据观察与访谈发现, 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意志薄弱, 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2.1 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和自觉性

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应付差事, 不能集中注意力, 极易受外界干扰, 导致学习效率低。同时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易产生沮丧情绪, 形成畏难心理。

2.2 缺乏学习的持久性

部分学生存在矛盾心理, 虽有努力学习的愿望, 但缺乏毅力与耐心, 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 且很少通过反省学习行为寻找错误原因, 经常重复犯错。

2.3 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情绪低落

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其心理大多处于抑制状态, 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存在自暴自弃和自卑心理。

2.4 存在逆反心理

由于教师不尊重学生, 或处理事情方式不当, 导致学生心理受到创伤, 使他们对教师产生厌恶感, 进而形成心理、行为上的对抗, 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

3 对策

针对上述分析, 应从教和学2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从教的方面来讲, 主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培养其坚强的意志;从学的方面来讲, 重点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教师首先要明确工作重点应放在大多数学生教育上。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学生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具体表现为反应能力的快慢、理解与记忆能力的强弱、表达与创造能力的高低等方面。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 提出不同要求。切忌用简单的一刀切方式试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习惯。

3.1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主要由人际关系构成。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增强人格魅力, 公平、公正处理学生问题, 爱护学生。教师的信任能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3.2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形成长期学习自觉性的最好动力。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过渡。 (1)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因素, 把语言因素与文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2) 贯彻学以致用原则,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文对话创设情景, 进行复述与写作练习、组织小品演出等, 从而逐渐增强学习自信。 (3) 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 可避免学生因学习方式单调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与疲劳, 并用优美、生动的画面来激发学生想象力, 增强其记忆效果。

3.3 指导科学的记忆方法

很多学生提出英语单词难记, 容易遗忘。这是造成学生挫败感最大的原因。教师应根据艾宾浩斯等人提出的记忆原理和遗忘曲线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要加强对旧内容的复现。复现不是机械重复, 而是旧内容的逐渐深化, 要求教师设计课堂复现训练, 做到新旧内容有机结合。

3.4 预防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要预测和掌握学生学习心理, 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并且要多观察学生在课堂、校内的活动, 与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要关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找到问题的焦点, 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心理疏导方法和建立自我学习策略。主要有以下方法。

3.4.1 学会自我分析

可围绕英语学习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英语的原因、英语学习的优势和劣势、英语学习最大的困难、是否有近期的英语学习目标。

3.4.2 消除畏惧与厌恶心理训练

学生可进行自我心理疏导, 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如想象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开始学习时许诺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做喜欢的事, 不断给自己一些有益的言语暗示等。

3.4.3 放慢学习速度, 克服急躁心理

要让学生明白,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不要期望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获得显著效果, 从而克服急躁心理。

3.4.4 耐心检查问题, 反省错误

在每一阶段学习中, 要花一定的精力检查存在的问题、反省错误、总结教训, 避免重复犯错, 造成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作为中职英语教师, 必须端正教育思想,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改革教学方法, 努力运用心理学原理, 研究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 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心理进行矫正, 消除其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针对中职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注意结合心理学原理, 帮助学生克服或预防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 以便快乐、科学地学习英语,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上一篇:微核细胞下一篇:中药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