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八篇

2024-04-30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 篇1

油田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油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之一。特种设备在油田企业应用及其广泛, 因此, 不断加强对油田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积极探索和创新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的方法, 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是摆在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工作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也是我们从事义不容辞的责任。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现状:

1.1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种类多、范围广、技术性强、难度大。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有场 (厂) 内机动车辆驾驶员、起重车辆驾驶员、压力容器操作工、司炉工、锅炉水处理工、电焊工等多个工种。因其工种多, 工作范围不同, 操作技术各有特点, 技术要求高, 理论性强, 给培训造成相当大的难度。

1.2 学员文化水平, 技术水平程度不同。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存在很大差异, 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相互协调一致, 有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 但缺乏理论, 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 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技术不熟练, 但接受能力较强, 理论水平相对较高。

1.3 时间短, 内容多。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 长的为一个月, 短的才一周。但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技术、应急救援知识等等。

1.4 学习不习惯, 自觉性差。

有的学员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接受能力差, 对听课产生厌烦情绪, 有的学员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得过且过, 有的学员事务多, 注意力不集中, 精力分散, 教师授课过程中, 死板教条, 不能创新授课方法, 对新技术, 新设备不甚了解, 不能引人入胜, 导致学习的自觉差。

1.5 流动性大。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用工制度改变, 企业对作业人员要求也很高, 要求其要一岗多能, 有的流动性较大, 导致特种作业人员队伍不稳定, 流动性大。

1.6 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重视力度不够, 投入力度不够, 管理相对不严格。

使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够重视, 接受知识不主动, 促使培训效果不好。

2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存在问题原因

2.1 认识不到位, 主观能动性差。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是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近几年, 安全培训已经得到各层面的高度重视。任何形式的安全培训都需要油田各级主管人员的重视, 需要他们的支持与鼓励, 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 培训人员才能自觉地遵守必要的规则参加培训。送培单位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意识起决定作用, 油田各二级单位的主管领导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基层员工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 主管领导重视, 员工必然也会重视起来。而现状是部分二级单位对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为“证”是图, 只重视员工拿到特种作业上岗证的人数, 肤浅地认为培训只是为了拿证, 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为了取证而取证的消极安全培训模式。甚至有的二级单位为了应付检查, 急于取得特种作业证, 要求部分培训单位缩短培训时间,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质量。而且尽管几乎所有二级单位领导似乎都支持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但支持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发现, 当生产与安全培训相互矛盾时, 往往是重生产、轻安全培训, 不注重员工安全技能培训, 害怕安全培训耽误生产时间, 能压则压, 能拖则拖, 其安全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培训学员的安全意识、学习意识等起关键作用。操作人员是特种设备的直接操作者, 直接决定着设备的安全性。只有他们明白进行安全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 并自觉参加培训,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培训走过场的问题。而目前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操作人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不能认识到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必要性, 甚至有的学员还厌烦培训, 认为给他们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都不愿意不参加培训, 或者找人替学, 目的只是拿到操作证。这种为“证”而学, 为“证”而考的态度和做法完全曲解了安全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也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2 缺乏约束机制。

部分送培训单位在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方面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奖励措施, 比如, 如果某个人没有参加培训有哪些惩罚措施, 如果在操作中出现违章行为有哪些惩罚措施, 对于在培训期间取得良好成绩的学员也缺乏奖励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操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 培训不培训无所谓, 培训好坏无所谓的现状。

2.3 专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安全培训教师大多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 所以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部分培训教师缺乏现场实践知识, 部分培训单位由于缺乏教师, 就让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上讲台讲课, 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2.4 培训模式缺乏灵活性。

有效的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方法是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学员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关键, 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存的培训需要, 现阶段的油田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只能是形式第一、内容第二。因此必须革新现有的培训方式方法, 探索新的培训模式。而现状是缺少必要的培训设备设施, 使得一些特种作业培训依然是课堂教学, 没有实物可看, 没有实际设备可操作, 单纯依靠多媒体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必须要有实际的设备,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存在, 才可能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油田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建议

强化油田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他们彻底明白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价值。

3.1 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约束反馈机制。

提高送培单位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意识;定期了解培训学员的学习情况, 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奖惩, 进行定期的回访, 及时掌握培训的效果, 并对培训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价。

3.2 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教师在安全培训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必须重视培训教师的作用, 强化师资力量, 重视培训教师的再培训过程, 积极探索安全培训新模式, 探索新的培训方式方法。

3.3 建立事故关联制度。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建立事故关联制度, 即送培单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 不但要追究事故当事人的责任,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追究相关培训单位的责任。现代企业的发展愈来愈依赖设备的支持,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设备管理也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主要依靠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来维持, 只有加强设备管理, 搞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现场管理, 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奠定基础。第二, 设备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企业产品是通过机器设备生产出的, 设备的技术状态对企业产品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第三, 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设备管理既影响企业的产出, 又影响企业的投入, 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是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第四, 设备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是导致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及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 就必须重视设备的现场管理和隐患整改。油田设备管理与勘探开发水平、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劳动生产率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因此, 只有充分认识设备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才能为油田的发展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涂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探讨[J].劳动科学保护技术, 1996, 16 (5) :21-22.

[2]孙怀通, 高荔.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4) 下:89-90.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 篇2

1 目前石油企业的生产状况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 石油化工企业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 分析其原因发现, 大量事故都是有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造成。其中, 人为原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据有关数据显示, 平均每年石油化工企业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近千起, 而且数量呈增加的趋势。这些安全事故给企业和员工甚至社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不仅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对企业也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2 事故案例分析

2010年7月2日, 福州市福清魁星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卸载的过程中, 液化气钢瓶发生爆炸, 造成1死1伤。经过调查发现, 引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车上的气瓶超过检验周期, 没有合格的标志, 气瓶充装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违法充装液化石油气。

2012年2月28日, 石家庄市赵县克尔化工厂的硝酸胍车间发生一起爆炸事件, 造成13人死亡, 43受伤。事故原因:

(1) 反应釜底部的放料闸处发生漏油;

(2) 操作人员对生产工艺不了解违章作业, 温度参数设置错误;

(3) 工人擅自拆除釜内的温度计, 对温度没有进行及时的测量和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2013年6月2日,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爆炸伤亡事故。事故造成2死2伤, 经济损失58万元。事故原因:

(1) 作业人员违章操作, 气割动火作业不符合规定要求引发爆炸;

(2) 动火作业管理混乱, 火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3) 特种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无证上岗。

这些事故为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表面看是因为职工的麻痹大意, 违规操作, 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存在失误, 归根结底还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造成。因此, 笔者认为, 企业安全生产要从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做起, 职工安全教育要抓住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思想指挥行动, 只有安全意识增强了, 就会扭转企业要安全为作业人员要安全, 从而, 实现人人讲安全、要安全, 处处都安全良性循环。做到这些仅仅靠一心一意的努力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三心二意”才能做到这些。

3“三心二意”的内容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的工作者, 要想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就需要做到“三心二意”。三心即信心、恒心、细心, 二意即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也会是说安全培训的老师要用信心、恒心和细心做好安全培训工作, 对学员进行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培养。

3.1 三心

(1) 信心。我们发现, 尽管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 事故依然频发, 而且, 同一地点、同一设备相同事故屡次发生。上面的三个案例, 无论是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差, 还是粗心大意, 不负责任, 监管不力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 安全教育者要认识到这一点, 对职工进行不厌其烦的教育, 纠正其违章操作。虽然, 工作的难度大, 但安全教育者还是要迎难而上, 不退缩, 用信心迎接自己的工作, 不能被频发的安全事故吓倒。

(2) 恒心。油田生产需要长期的安全环境做保证, 石油企业生产区域面广、线长、点多, 特种作业工种多、人员数量大。要对上万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因此, 无论是操作人员, 还是安全培训授课人员都要齐心协力。要用自己的恒心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进行大量的现场岗位操作培训, 对于员工的作业素质差的状况不要失去耐心, 要耐心施教, 重点提高作业人员现场风险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 细心。事故都是不约而至的, 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要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进行安全检查, 同时对特种设备、安全设施、风险较高的系统和装置不能掉以轻心, 进行周期性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没有经检测检验或检测检验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不能使用。安全培训工作人员要对作业的过程做到全面的熟悉, 对每一个小小的安全隐患因素都不能放过。及时作好安全教育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有针对性的开展案例教学。

3.2 二意

(1) 创新意识。只有不断的创新, 才会适应安全教育的步伐。在开展安全培训时, 教师要创新教学, 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 打破“一张黑板, 一根粉笔, 陈旧的案例”这样的教学, 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例如, 在进行《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安全技术》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合油田生产特点和身边的典型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授课, 这样有利于学员的接受, 学的更快, 记得更牢, 用起来更熟悉。同时, 要将讨论式的授课方法引进课堂, 确定一个题目, 规定一定的时间段, 让学员开展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再对讨论的状况加以总结, 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

(2) 忧患意识。安全培训要长期树立忧患意识, 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 安全生产这条弦必须紧绷。忧患意识的培养能让员工保持一种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比如:开展HSE危害辨识活动, 提高作业人员现场风险识别能力。做好事故应急演练, 加强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忧患意识, 让员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4 结束语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在企业安全工作当中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 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理念, 才能真正实现人人讲安全、要安全, 处处都安全良性循环。只有在安全的生产条件下, 企业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安全培训工作者, 要切实实践“三心二意”, 做到对工作有信心, 细心以及恒心, 让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长记于心。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周军, 王永民.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需要“三心二意”[J].安全.2010 (15)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 篇3

摘 要:目前国内使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油田增产的项目一般使用拖车式液罐、搅拌器、水合动力撬、压裂泵等设备,仅能用于陆上油田增产,局限性比较大,且设备接口需重复拆装,自动化程度低。由我公司承建的8 000 hp油田增产作业支持船,集成油田增产设备及管路于一体,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可在海上作业,是国内首艘海上集成油田增产设备的船舶。该船固定甲板特种设备所用的部分基座在海工船上也是首次使用,具备固定效果好、拆装方便、可重复利用的优点。

关键词:可拆卸;通用;紧凑;集成

中图分类号:U674.3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il production was increased in China commonly with water fracturing technology by trailer type tank, mixer, hydration power package and fracturing pump,these equipment can only work on land, the interfaces of them have to be removed repeatedly and the automation level is very low. Our company has built an advanced 8 000 hp well stimulation vessel, the first offshore well stimulation vessel in China. It integrates all the well stimulation equipment, piping, accessory as a compact and high-automation level unit and can operates offshore. Some foundations firstly used to fix special deckequipments in it have good performance and can be removed easily and used repeatedly.

Key words: Removable; Common; Compact; Integration

1 技术背景及存在问题

特种用途工程船特别是海洋工程船,常会遇到需要改变作业类型的情况。因为选择的作业类型不同及转换,需要配合进行模块化、撬装式特种设备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且要保证船舶在各种航行及作业工况下设备能良好固定。通常,海洋工程船的特种设备采用专门的焊接在船体结构上的整体式设备基座并配钻螺栓孔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和拆卸。此种常规安装方式,基座庞大、焊接工作量大、安装工时消耗多、拆卸不方便、设备微调位置困难。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安装基座及管路和接口布置方式。

2 基座及设备安装

本船设备达24个,其基座及安装既要满足设备的使用需求和管线布置,也要考虑到人员行走通道和维修空间。同时,设备的装配顺序也很重要。

(1)压裂泵组基座及安装

压裂泵组安装于船体尾部(左、右舷各3台,右舷靠船尾布置)甲板载货区域。压裂泵组柴油机端通过螺栓与集装箱燕尾槽(焊在单燕尾槽底座上)连接固定,而压裂泵侧则通过螺栓与集装箱立式底座连接固定。

本船在安装过程中发现泵组较长,其自带基座框架大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在悬空的部分增加槽钢作为支撑,放置泵组运行过程中跳动过大对设备带来的损坏,如图1所示。

(2)撬组( 混砂撬、混配动力撬、混配主撬、混配水合罐撬等)基座及安装

混砂撬安装于船中右舷区域液罐旁,采用集装箱扭锁固定,两端配眼板和绑扎索(链),另设限位支座固定。

液罐框架式货柜、高压软管滚筒、混配主撬、混配动力撬、混配水合罐撬、胍胶存储箱、交联剂罐柜、1方胍胶罐柜和数采控制房等,采用螺栓方式固定,在设备底座侧面焊装螺栓安装面板,并与焊接固定在甲板上的安装支座用螺栓连接,如图2所示。

在安装过程中,为防止设备跳动过大,在混配主撬、混配动力撬下方基座间增加垫板。

(3) 液罐基座及安装

酸液罐、泵和管路区域下方的甲板,应设有抗腐蚀材料制成的衬里,高度应至少为500 mm。相邻的液罐柜之间、交联剂罐柜之间,在其顶部角隅处应采用集装箱桥码绑扎件将其相互固定。

酸液罐安装区域及装卸货区域设置围堰,围堰及围堰内的上甲板都涂有耐盐酸腐蚀涂层;在装卸货接头处装设防溅板和有足够容量的收集盘以便处理收集物,防溅板和收集盘都需为耐盐酸腐蚀衬垫或涂层,或用耐盐酸腐蚀材料制造。

在安装过程中,由于4台液罐紧靠中间无法焊接,采用增加螺栓固定支座的方法,另在顶部增加固定角隅件,使其设备间的震动减小。取消绑扎索,因为绑扎索紧固效率低,且影响管线的布置,仅保留固定管线的眼板,如图3所示。

(4)砂罐的基座及安装

4个砂罐并排于船中65肋位处,贮存支撑剂为陶粒或石英砂。

砂罐框架底部设置复板并通过定位支座或搭接板与甲板焊接固定(见图4),相邻的砂罐柜之间,在其顶部角隅处应采用集装箱桥码绑扎件将其相互固定。

在安装过程中,砂罐采用直接跟垫板焊接的方式,为保证基座不被锈蚀,需将设备间缝隙焊接。为防止设备内积水,将封闭垫板开流水口。且砂罐下方铺设格栅,方便人员行走。

(5)高压软管滚筒基座及安装

高压软管滚筒通过螺栓与高压软管滚筒螺栓安装支座(焊在软管滚筒底座复板上)连接固定见图5,安装于尾部左舷。

(6)绑扎件及紧固件

为本船酸化压裂作业设备所配的集装箱固定和绑扎零部件应与现有设备相配,集装箱燕尾槽座、扭锁、绑扎眼板及绑扎索(链)的配备和安装应符合专业供应厂商的要求。

立式底座、燕尾槽座底座和支承座的安装高度须考虑与扭锁的配合,以及甲板实际平整度等因素的影响,保证扭锁和支承座的支承面在同一平面。

3 甲管系及接口布置

本船设置的特种系统主要具备支撑剂压裂、酸化、酸化压裂、防砂等专业功能。

(1)支撑剂压裂系统

本船支撑剂压裂作业流程分为低压侧管系和高压侧管系。

低压侧作业设备主要包括:液罐;混配主撬、连续混配水合罐撬、混砂撬。

作业工况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作业前胶液舱内存放配制好的瓜胶液,作业时直接供液至甲板上的4个液罐,从液罐向混砂撬供液。此时,砂罐通过输砂带把陶粒运送到混砂撬中,与瓜胶液搅拌均匀后输送到6套压裂泵组;

第二种为胶液舱存放过滤好的海水,作业时将海水供至甲板上的4个液罐,4个液罐向连续混配撬供海水,由连续混配撬配制瓜胶液,配制好的瓜胶液向混砂撬供液,陶粒通过混砂撬与胶液混合送至压裂泵组。

考虑到胶液的强碱性和陶粒的耐磨性,低压侧管系采用复合橡胶软管(内胶采用天然橡胶,外胶采用氯丁橡胶,中间为钢丝骨架及四层天然橡胶帘子线),两端带4" CAMLOCK型接口。

(2)高压侧作业设备主要包括:柱塞压裂泵组;高压软管滚筒。

高压侧作业主要是指从混砂撬来的压裂液(胶液与陶粒的混合物),经压裂泵组加压后,通过高压软管滚筒直接输送到井口压裂。此处的压裂液不仅具有低压侧介质的性能,还具有100 MPa左右的高压,该高压管线采用高强度合金钢(105 MPa)焊接连接。

(3)酸化、酸化压裂系统

酸化、酸化压裂系统与支撑剂压裂作业系统差不多,也分为低压侧管系和高压侧管系,唯一区别是酸液通过混砂撬时不需要与陶粒混合即可输送至压裂泵。

4 结论

(1)目前大部分设备是通过焊接在船体结构上的整体式设备基座并配钻螺栓孔固定方式进行安装。针对模块化、撬装式特种设备需快速安装和拆卸的问题,本文提供一种螺栓式的设备固定连接件,如图6所示。

通过旋动螺栓,调整面板3和面板4的间隙,即可对设备位置进行微调和适配。螺栓拧出后,面板3和面板4脱开连接,设备即可拆除。

本可拆卸式设备固定连接件的优点:

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用性好,可快速安装、固定或拆卸特种设备;

安装工艺性好,可通过螺栓调整两块面板之间的间隙,使座板与设备紧密贴合,保证受力均匀;连接件的安装或者修改工作量相对小;连接件拆除后可重复使用;

(2)由于压裂泵组设备重而且长,集装箱运行过程中振动大,采用燕尾槽与集装箱立式底座组合使用,可使设备框架底座在XYZ三个方向上受力均衡,增强设备使用安全系数,为图7所示。

(3)绑扎索固定效果差、成本高,且其布置影响设备正常使用。采用此桥型连接件固定效果好、成本低、拆卸方便。

(4)采用软管连接,便于根据不同作业情况调整管子布置方案,同时也便于管系迅速拆装。此外,由于输送介质具有强碱性,软管比钢管更具有耐酸防腐性能,延长管子的更替周期。再者,所有特种设备/阀门接口统一采用4”法兰式CAMLOCK接头连接,便于迅速拆装管路和具有同类型设备接头互为替换功能。

参考文献

[1] 延长油田增产改造特色工艺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2] CCS.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水力压裂技术新发展[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4] 实用紧固件手册(第三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 篇4

依 据: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200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2010以上依据确保有效适用。

1、定义: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由特种作业目录规定。本规定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作业人员操作的环境或者操作的行为会发生较危险的后果和操作的对象为特种设备的人员为特种操作人员。注重的是人员作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有关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可以理解为:指操作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紧要相关的人员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注重的是作业对象是特种设备。主要有三类:特种设备操作员,特种设备制造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

2、区 别:

A:培训考核考核发证机关:

特种作业人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安全监管总局)指导、监督全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是由安监系统认定的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由安监系统组织考试,其培训机构虽经认定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是由质监系统的下设事业单位如锅检所、特检所组织培训,质监局的下设行政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科组织考试发证的 B:范围不同

特种作业人员:新规中减少了一部分原属于特种设备操作,如大型游览设备、起重机械等 但是部分又有重叠。C:管理部门:

特种作业人员: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监局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质监局特种设备质量管理部门技监局 D:复审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到期60前申报取证。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4年复审一次。到期90天前申报取证

特种作业及特种作业人员包括哪些?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

(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矿山井下电钳工。(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

(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含起重机械(含电梯)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含在企业内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5)登高架设作业。含2米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物表面清洗工。(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

(7)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8)制冷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9)爆破作业。含地面工程爆破、井下爆破工。

(10)矿山通风作业。含主扇风机操作工,瓦斯抽放工,通风安全监测工,测风测尘工。(11)矿山排水作业。含矿井主排水泵工,尾矿坝作业工。

(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含安全检查工,瓦斯检验工,电器设备防爆检查工。

(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含提升机操作工,(上、下山)绞车操作工,固定胶带输送机操作工,信号工,拥罐(把钩)工。

(14)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凿岩机司机。(15)矿山救护作业。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 篇5

关键词:特种车辆,座椅部位振动,允许暴露时间,振动防护

引言

特种车辆驾乘人员作业环境中的振动伴随着行车作业的整个过程,引起车辆振动的因素很多,包括路面激励、牵引负荷、车辆的行动装置、动力装置等。由于特种车辆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车辆的振动体现出的更多是一种随机振动,描述随机振动基本特性的主要统计参数有均值、均方根值、概率密度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等[1,2]。一般的试验研究中对车辆振动的主观感受的衡量通常用乘坐舒适性来表示。在评价振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时根据四个重要的物理因素,即强度、频率、方向和承受时间,国际上通用的舒适性评价标准综合这四个因素制定出评价的3个基本指标,包括保持工作效率(疲劳-降低工效界限)、保持健康和安全(暴露界限)和保持舒适性(降低舒适性界限)[3,4]。本试验研究根据相关标准选取“保持工作效率”作为评价准则。通过实车测试座椅部位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等指标分析陆地行驶试验中因振动方向、测点位置以及车速的不同,驾乘人员“疲劳-降低工效界限”的允许暴露时间(以下简称允许暴露时间)的变化特征,并提出提高特种车辆驾乘人员振动防护水平的措施。该研究对于指导特种车辆的科学作业和人员作业环境的振动防护设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试验方法

试验道路为平直、路面干燥、纵坡不大于1%的水泥混凝土路,长度不小于1km。设计试验车速为40 km/h、60 km/h和80km/h,车速允许偏差为试验车速的±5%。被试车辆为A、B两个型号的特种车辆,车辆运行状况良好,试验中为满载行驶[5]。两辆车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分别进行陆地行驶试验,每辆车的被试人员包括驾驶员和乘员各1名,人员健康状况良好。振动传感器布置于驾驶员和乘员座椅面上,试验时驾乘人员保持正常乘坐姿势,全身放松,背部靠于座椅靠背[5,6]。本次试验共采集座椅部位x、y和z三方向振动信号,x对应车辆前后方向,y对应车辆左右,z对应车辆垂向。

试验选用坐垫式振动传感器4个,量程均为±50g,频响为1k,分辨率为1mg,试验使用的振动信号测试与分析系统可进行振动波形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提取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方差、1/3倍频带中心频率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等参数。该测试与分析系统由前端的数据采集单元和后端的后处理分析单元组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 试验分析

2.1 数据处理

根据人体对振动承受的特点,G J B59.15-88推荐了运用三方向合成振动评价和运用单方向振动进行评价两种方法,均适用于特种车辆的陆地行驶振动测试试验,前一种方法要求横向振动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最大值的1.4倍与纵向振动加速度加权均方根值的最大值近似,不适用于本次试验的数据,故本试验的数据分析选用后一种方法。这里的纵向为车辆的垂直方向,横向为水平的x方向和y方向。在运用单方向振动进行试验数据分析时,需按如下方法获取单轴向1/3倍频带中心频率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aw和相应的允许暴露时间Tfd。

aw j=aj·wj,其中aj为中心频率为fj的1/3倍频程带宽均方根值(m/s2j=1,2,……20);wj为与振动方向及中心频率有关的加权因子[5],如表1所示。

对各测点的振动时域信号进行1~80Hz频段的频域分析,得采样时间段内单轴向1/3倍频带中心频率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a j,图2为经动态数据后处理分析得到的单轴向a j值谱图中的一组。

依据上述公式得两辆被试车驾乘人员座椅部位单轴向1/3倍频带中心频率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的最大值a max,如表2和表3所示,并参照相应标准获取“疲劳-降低工效界限”的允许暴露时间,如表4和表5所示。

2.2 结果分析与结论

A车的驾驶员位在三个轴向上对应的允许暴露时间以z方向最长,y方向次之,x方向最短。乘员座椅部位三个轴向上对应的允许暴露时间在z方向最长,x方向次之,y方向最短。B车的驾驶员位在三个轴向上对应的允许暴露时间亦以z方向最长,y方向次之,x方向最短;B车的乘员座椅部位三个轴向上对应的允许暴露时间也呈现z方向最长,x方向次之,y方向最短。试验数据表明,在车辆前后方向即x方向最快达到人体的“疲劳-降低工效界限”。

随着试验车速的提高,驾驶员座椅部位z方向振动对应的允许暴露时间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对x方向和y方向允许暴露时间影响较小;车速变化对乘员座椅部位振动的允许暴露时间影响不大。图3、图4分别为A车和B车驾驶员座椅部位振动在三个轴向上随车速变化的允许暴露时间对比图。

综上所述,各座椅部位振动对应的允许暴露时间均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差异,两辆被试车相同作业工位的座椅部位振动对应的允许暴露时间呈现出变化规律的一致性。被试特种车辆驾驶员座椅部位前后方向的振动环境较为恶劣,车速变化对驾驶员座椅部位z方向的振动影响较大。

3 讨论

振动激励经车体的减振系统减振后传递至不同座椅部位时出现差异,这与整个车体的结构特征和车内作业工位的布局不同有很大关系。受技术水平的限制,降低发动机本身的振动强度具有较大难度,一般采用在动力舱与人员作业舱之间进行隔振设计的减振方法[7,8]。特种车辆实车振动测试分析是进行车身振动环境评价的重要方式,该阶段要进一步提高作业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和作业工效,可通过改进座椅系统减振效能来吸收振动能量。由于特种车辆不同座椅位置的振动状况不同,若采用一种性能固定的座椅显然不能满足不同位置的减振要求。通过本次试验发现,根据不同座椅部位振动的特点对座椅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减振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本次试验条件下的特种车辆应重点加强该型车驾驶员座椅系统的减振性能,特别是驾驶员座椅部位振动在车辆纵向的衰减程度。

研究表明,一种钢丝绳减震器可利用钢丝绳之间的干摩擦产生的滞迟阻尼消耗行车中的振动载荷,具有三维隔振功能,优势频带宽,能充分体现减震的非线性及振动过程中的耗能特性[9]。此外,座椅安装腰托装置比弹性元件更能够改善人体腰部的支撑,有利于提高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从而提高作业工效。座椅与车辆的连接部位增加柔性约束装置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座椅系统的振动传递率。此外,可开展具有减振和缓解肢体疲劳功能的新型作业服装或护具的研究,以消除或缓解特种车辆作业人员因持续承受振动出现的人体不适症状。今后应重点开展特种车辆三维隔振座椅的设计研制,并使座椅在x、y、z三个方向的振动传递率可调,对于提高减振座椅在不同车辆上的适应性,同时提高不同位置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潮,杨晖,苏艳等.装甲车内部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28(4):37~38.

[2]王正华,喻凡,庄德军.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J].汽车工程,2006(9):817~819.

[3]龙升照,黄瑞生等.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5~176.

[4]吴铭权,陈浩宇等.坦克振动的测试与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2):81~83.

[5]GJB59.15-88.装甲车辆试验规程-野外振动试验[S].国防科工委军标出版发行部,1992.

[6]刘瑞之.装甲车辆道路行驶路面谱、振动谱测试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19~26.

[7]杨兴武.汽车的振动控制设计[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5(4):16~18.

[8]张丙强.竖向环境振动对人车路系统耦合振动的影响[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2.10(2):187~188.

油田特种作业人员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规范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生产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用锅炉、压力管道、起重机械。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及管理人员。包括以上设备操作人员、电工、焊接工、切割工和行车司机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日常维护保养、改造、报废,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复审等。上述各项管理工作,由生产部负责。

第二章 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

第四条

在安装新购置锅炉、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之前,应当先将安装单位的安全资质证书、安全施工方案与安全保证体系(含施工安全负责人、安全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名单及相应证书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与监督检验证明等有关资料,同时书面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确认由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签署安全责任书后,方可施工。

安装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锅炉、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进行校验和调试,并且向具有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资格的机构申请检验。检验合格后,使用单位(合同有约定除外)应当在30日内,到规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且将安全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第五条

特种设备的维修,在签订维修合同前,应先将维修单位资质证书、维修、维护保养合同文本内容、维修人员的资质证书等材

料报生产部门审查。经审核同意后,签署生效。

第六条

改造锅炉、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按照新安装特种设备审查报批、持证施工、检测验收、建立档案等进行。

第七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经检验合格,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在30日内,将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将原始资料及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三章 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八条

使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第九条

生产部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十条

生产部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第十一条

使用部门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且定期自行检查,作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

生产部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安全性能年检的周期按有关规定执行:锅炉一年;起重机械二年;压力管道、各类气瓶应按相应的安全监察规程要求的定期检验周期执行。逾期未检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否则视为无证运行或使用。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

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及时申请予以报废,并且应当向最近一次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前,使用部门应当向所属公司设备部门书面申请,并按公司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处理与注销手续等。

第四章 特种作业人员

第十四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且立即报告生产部有关负责人。

第十五条

锅炉、起重机械等的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即: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应当按规定审验,一般每二年复审一次。逾期不审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自动失效,继续从事特种设备操作或管理工作视为无证上岗。

第十七条

离开特种作业操作岗位达六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聘用退休的特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凭区、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检查证明),可以从事特种作业的指导或示范性操作,但是不得直接顶岗作业,年龄应控制在男65周岁和女55周岁以下。

第十八条 凡特种作业人员,在初复审合格后,应当及时将审验合格手续复印上报人力资源部办理登记手续。特种作业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动,应征得本部门安全生产主任同意。

第五章

特种设备管理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特种设备人员管理由生产部负责。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内容 篇7

一、施工用电安全注意事项

(1)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件必须保证在有效期内,且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进行复审,超出有效期的证件必须及时进行更换,严禁无证操作。

(2)电工必须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及绝缘工具(如绝缘手套、鞋等),并要定期检验,不合格的要及时进行更换。(3)非电工人员严禁从事施工临时用电作业。

(4)施工现场临时施工用电必须符合三级配电、TN-S接零、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5)在TN-S接零保护系统中,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不得将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支接。(6)任何用电设备必须设置末级用电保护(即开关箱),不得将设备电源线直接从分配电箱中引出。

(7)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或漏电保护器直接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8)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要接好接牢保护零线。

(9)手持照明灯必须使用(36V及36V以下)安全电压,潮湿作业场所照明应使用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照明应使用12V安全电压。导线接头处用绝缘胶带包好。(10)电缆不得拖地,过路要进行套管埋地处理。(11)施工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12)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13)施工现场严禁使用普通简易碘钨灯(铁外罩)。(14)施工现场严禁使用室内用护套线、多孔插板等。(15)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

(16)分配电箱和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17)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端正、牢固。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为1.4~1.6m。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其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0.8~1.6m。

(18)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钢管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19)严禁私自乱拉乱接电线,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热得快等电器设备。

二、起重吊装安全注意事项

(1)汽车吊必须经过检验部门年检合格方可使用,否则不准进入工地作业。

(2)吊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非本机司机禁止操作机械。(3)指挥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高处作业应使用信号传递。

(4)6级及6级以上大风禁止任何吊装作业。(5)吊钩保险装置必须完好无损。

(6)起重机作业地面承载力必须符合说明书要求,地面铺垫措施必须达到安全要求标准。

(7)吊物下严禁站人,吊物严禁从有人的上空移动。

(8)钢梁起重吊装作业时必须设置警戒标志,设专人进行防护。(9)吊装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高处吊装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10)吊装所使用的钢丝绳应按规定选用并保持完好,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若发现钢丝绳有断丝现象,应立即进行更换。绳端固定若使用绳卡连接,绳卡数量不少于4个,绳卡间距为钢丝绳直径的6倍并设安全弯;绳端固定若使用编结连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但最小不得小于30cm。

(11)起重机严禁越过无防护设施的外电架空线路作业,在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吊装时,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在最大偏斜时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12)严格执行“十不吊”(即超负荷、未试吊、超跨度不吊,歪拉、斜吊,吊钩不对吊物重心不吊,非指挥人员指挥不吊,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埋在地下的物件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捆绑不牢稳不吊,重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

三、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凡经医生诊断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严重贫血、癫痫病以及其他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2)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经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取得《特殊作业操作证》后,方准上岗操作。

(3)高空作业必须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确保作业安全。

(4)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禁止赤脚、穿拖鞋或硬底鞋作业。使用安全带时,必须系挂在作业上部的牢靠处。

(5)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6)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洒后操作。

(7)任何人不准向下乱丢材料、物资、垃圾、工具等,工作中不准打闹。

(8)遇六级以上强风或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严禁高处作业。

(9)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脚手板下层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和立挂安全网。(10)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梯子横档间距以30cm为宜。使用时上端要扎牢,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单面梯与地面夹角以60~70度为宜,禁止二人同时在梯上作业。如需接长使用,应绑扎牢固。人字梯底脚要拉牢。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四、电焊工

(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2)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4)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5)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

(6)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

(7)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挡板等隔热措施。

(8)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9)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不得用手持把线爬梯登高。

(10)清除焊渣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11)多台焊机在一起集中施焊时,焊接平台或焊件必须接地,并应有隔光板。

(12)二氧化碳气体预热器的外壳应绝缘,端电压不应大于36V。(13)雷雨时,应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14)施焊场地周围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盖、隔离。(15)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

特种作业人员绞车工试卷1 篇8

考试试卷

姓名:得分:

学号:单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按照传动方式的不同,绞车可分为传动绞车和

2、按照纲丝绳缠绕方式的不同,绞车可分为 绞车。

3、劳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人体长期吸入矿尘,轻者会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会引起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

5、为了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和。

6、根据伤亡人数、经济损失情况,矿山企业事故分为以下等级:特别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

7、钢丝绳的公称直径是指钢丝绳断面上外形尺寸。

8、《规程》规定倾斜井巷提升装置滚筒上缠绕的钢丝绳层数不得超过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层。升降物料的层。

9、升降物料的钢丝绳,自悬挂时起个月进行第一次试验,以后每隔一次。

10、提升钢丝绳以钢丝绳标称直径为准计算的直径减少量达到时,必须更换。

11、钢丝绳锈蚀严重,或点蚀麻坑形成沟纹,或外层钢丝松动时,必须

12、对使用中的钢丝绳,应根据井巷条件及锈蚀情况,至少

13、主要提升装置必须能有正、付司机,在交接班升降人员的时间内,必须由

14、提升速度超过

15、钢丝绳按丝在股中和股在丝中捻向分为钢丝绳

16、新钢丝绳悬挂前,必须做和

17、企业安全教育中的“三级教育”是指。

18、倾斜井巷串车提升时必须加装保险绳,保险绳分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升降人员和物料用的钢丝绳,应每隔()检验一次。

A.6个月 B.8个月 C.12个月

2、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单绳缠绕式提升装置,在升降物料时的最小安全系数应为()。

A.6B.6.5C.7.5

3、提升钢丝绳必须()检查一次。

A.每班B.每天C.每周

4、使用中的钢丝绳,应根据井巷条件及锈蚀情况,至少()涂油一次。

A.每周B.每旬C.每月

5、倾斜井巷用的矿车连接装置(车梁、碰头、连接插销)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A.6B.8C.10

6、倾斜井巷中升降人员和物料的提升装置滚筒上缠绕的钢丝绳层数严禁超过()层。

A.1B.2C.3

7、钢丝绳绳头固定在滚筒上时,滚筒上应经常缠留()圈绳,并留有作定期检查用的补充绳。

A.3B.4C.5

8、根据《矿山安全法》,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的,方可上岗作业。

A、操作许可证书B、操作认证证书C、上岗证书D、操作资格证书

9、处理事故中应坚持的原则是()。

A、预防为主B、四不放过C、三同时D、责任追究

10、卸矿地点挡车设施的高度不得少于该卸矿点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

A、五分之一B、五分之二C、五分之三D、五分之四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左捻钢丝绳是指钢丝绳中各股按左方向捻制成绳。()

2.有接头的钢丝绳只可用在450以下倾斜井中专为提升物料的绞车。()

3.井口信号装置必须与绞车的控制回路相闭锁,只有在井口信号工发出信号后,绞车才能启动。()

4.对使用中的钢丝绳,应根据井巷条件及锈蚀情况,至少每周涂一次油。()

5.绞车司机在执行停送电时,应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中间不得换人。严禁约时停送电。()钢丝绳的公称直径是指钢丝绳断面上的最大外形尺寸。()

7.绞车滚筒上应经常留3圈绳,并留有作定期检查用的补充绳。()

8.操作绞车,不允许电动机在不给电的情况下松闸下放重物。()

9.绞车长时间停车或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将保险闸闸住,切断电源。()

10.斜巷运输,必须坚持“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

四、问答题(3题,共30分)

1、简述提升装置必须装设的保险装置。答:

2、绞车司机应遵守哪些停电制度? 答:

上一篇:农业劳动力农业经济下一篇:货币结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