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性设计十篇

2024-06-08

商业性设计 篇1

一、体现民族特色和现代感

中国古老的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基础的独立的建筑艺术, 在城市规划、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 具有其独立的特色,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 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其一篇散文《阿房宫赋》中说道“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其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古代建筑的魅力, 体现了古代建筑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建筑是一种文明成果, 我们在建设文明的同时也应建立好我们的家园。我们可以从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中看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 甚至可以作为历史考察的一部分佐证。现代建筑要有活力, 必须与民族特色和现代感相连。

二、提高商业性建筑公用空间设计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的解决方案

1、将人性化理论应用在公用空间设计上

现代商业性建筑不是为神设计的, 不是为皇帝设计的, 也不是为市长们设计的, 而是为那些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在城市中的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老人们等设计的, 这里的人是指普通的人、具体的人、富有个性的人, 而不是词典中抽象的代名词。现代建筑的功能日趋商业化、综合化和多元化。从建筑空间的功能上来说, 它不但要具备传统的购物、后勤、储藏、住宿等使用功能, 还需要有建筑公用空间, 并具有观赏、娱乐、休闲、交流的功能, 也就是说人们在建筑空间中能感到舒适、亲切宜人、自如, 愿意在这个空间里生活。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寂寞的时候, 需要交流、慰藉;在运动的时候, 需要休息;在暴晒的时候, 需要阴凉。同时人也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等, 这就需要我们建筑设计师们在公用空间设计上运用人性化理论, 设计时不是为了突出自己而设计, 应该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 将自己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在公用空间适当的地方设置一个指示牌、一块地砖、一个把手以及休息座椅等, 都会给人以亲切和温馨感, 加深人们对周围空间的印象, 增加人们对于商业性建筑公用空间的认同感, 提高商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提高建筑特色, 增强公用空间的可识别性

传统的商业性建筑都只是单纯的从事一些商品售卖活动, 而在当今社会单纯的售卖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就出现了现在的大型商业性建筑, 其涵盖面非常广, 都不是独门独户的经营, 它往往将百货销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紧紧联系在一起, 形成社区化的商业空间。商业化建筑公用空间往往能使人们在购物的基础上引发一系列活动, 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解决现代物质高速发展情况下人们缺少交流的情况。商业性建筑是城市中欢乐愉悦的场所, 是市民购物、休闲的重要场所, 应该使其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和可识别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首先我们可以确定方向、树立指示牌。现代商业建筑由于体量、空间的复杂性, 如果没有很好的识别性, 人们就会在其中失去方向, 甚至迷路, 人们就会失去购买欲。设想如果你在里面买了一套房子, 但是每次回家你都要找半个小时, 你还会想在里面住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设置休息处, 并设置指示牌, 指示人们方向。其次, 我们可以在每个建筑中做一个向心物, 例如广场、大型商店。人都具有一种向心感, 有着心理归属感。正如地球是一个圆的, 只要我们向一个方向走, 我们绝对会回到原地。最后, 我们可以在设计方面加强表现力。商业建筑要想取得好的收益, 就要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例如楼梯、天台、走廊、内部其他设施等都可以加以艺术化处理, 得到不同一般的效果。

3、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加入到空间设计中

设计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它是需要人的激情的, 设计的生命就是设计师们倾注在其中的感情, 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和美的阐释。生活是设计的主题, 不能反映生活, 不包含生命活力和情感设计的作品, 不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倾注设计师感情的艺术品是生动感人的, 它把生命的活力和情感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表现在建筑中, 是建筑设计的主题。如果你不到北京去看一下故宫、长城、人民大会堂等, 你就不会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含义;如果你不经历青藏高原的缺氧, 你就不能体会为什么那里的人那么豪迈、好客;如果你不曾去过江南的古镇, 你就不会明白为什么江南称为江南水乡。你只有体验当地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才会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商业性建筑, 千城一面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通病, 多少城市都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如果不能依照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缺乏标志性建筑, 我们将缺乏文化, 缺乏城市竞争力, 我们的后代子孙将只能在历史书籍中看到我们民族的骄傲。我们倡导民族特色并不是要一味的仿古, 一味的仿古就跟盲目的欧化是一样的, 我们追求的是建筑现代化。建筑现代化就是要突出时代特征, 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学习和引进优秀建筑文化与技术, 要学会善于利用国外的优秀建筑成果, 不要全盘否定。

三、总结

总而言之, 提高商业性建筑公用空间设计原理在实际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型商业建筑中, 公用空间作为其中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 其重要功能和作用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是购物环境中非营业性的开放场所, 成为市民购物、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它促进了与消费者的沟通, 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并能随时随地向人们发出最新商业信息。将人性化理论应用在公用空间设计上, 提高建筑特色、增强公用空间的可识别性, 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加入到空间设计中等三种措施都能有效的改善公用空间设计原理在商业性建筑中的运用。相关人员应对此多多予以关注和研究, 不断提高商业性建筑公用空间的独特性、人性化、可识别性, 不断发展, 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龙惟定;白玮;梁浩;范蕊;;现代建筑特点[J];建筑经济;2010年02期

[2]李启明;欧晓星;;现代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年02期

商业性设计 篇2

日新月异消费文化的发展, 发达的科技, 使商业空间环境能够得到更高级的进步, 网络、智能手机的日益普遍使购物已经发展成为仅是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 极大的冲击着现代商业。

商业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商业环境, 必须需要在和文化环境有一个完美的结合的前提下, 从物理环境、空间环境、视觉环境、智能环境等等加强设计。可以总结下商业空间设计所要注意的几点:

1 动线设计

动线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固定构造物及摆设, 另一个则是人流、物流的路径。二者可因设计变动而相互影响。商场的通常是以“逛”为目的, 在逛的过程中增加购买欲, 这也是商场比网络购物相比相对有优势地方, 网络购物很难做出逛的感觉, 因此商业建筑需要分析研究商业内部空间的联系, 从消费层次、色彩上整体设计商业环境, 提高视觉效果, 让顾客感受到流畅、舒适的购物空间, 使顾客更完整的逛完特定的流线, 达到设计目的。

合理的动线首先要做好商业内部空间联系, 商业空间是流动的空间, 有顾客的选购的空间、有服务的空间、储存的空间、还有展示商品的空间, 空间与空间之间有一定的序列关系, 但是各个空间的联系也要适中, 服务空间与选购空间太紧密使顾客感觉太压抑, 购物体验不舒适, 储存空间与购物空间、服务空间距离太远, 造成服务不当, 也会引起顾客的不满。

在整个动线中, 除了购物空间、商业建筑的空间还应给予使用者相当程度的集会和行动自由, 公众应能对其使用及发展进行某种控制。良好的空间首先要极大地丰富和美化物质环境, 配备公共设施, 鼓励每个人都驻足停留, 鼓励不同阶层的人进行社会交往并确保每个人都同等程度地自由享受公共空间, 以延长顾客逛的时间, 增加商业空间吸引力。步行区、绿化区、水景区、休息区等, 空间划分得越细致, 领域属性就越强;空间既要面对群体, 也要面对个体。即既能开展大型的群体娱乐活动, 也能让个体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 中庭设计

整个商业建筑中, 中庭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元素。一个大型商场或商业街往往需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庭。中庭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垂直交通, 还能引发人们的各种活动, 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空间。

现代的生活中, 在商场中购物仅仅能满足顾客的少量需求, 中庭所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可以在让顾客在商业环境中享受更多的文化氛围, 这也是现代商业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庭设计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几点:

2.1 色彩

色彩在建筑装饰中可作为一种信号对不同地点、场所的特征给予描绘, 建筑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定作用, 配合人的活动与行为需要促进空间的功能。尤其是商业建筑运用丰富的色彩, 与地面、天空等背景融合在一起,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商业环境。通过色彩的装饰, 建筑空间可以魅力独具。

运用不同色彩, 在营造出强烈商业氛围的前提下, 与新的建筑形式色彩相结合, 创造出更加灵活通透的商业建筑空间。中庭的空间可以体现出城市节日性、娱乐性和社区性, 把它营造成整个购物中心气氛的高潮。在现代商业设计中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情绪内容, 可以把不同的城市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到一起。提到北京首先想到的是红墙黄瓦, 红色、黄色衬托出紫禁城金碧辉煌的帝都气派, 也成了北京的代表颜色。新建的奥运商圈中的下沉广场大量运用红色, 不仅起到了标识作用, 更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对民族文化深厚的感情。就这样通过色彩古老的文化与城市新兴文化, 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现在奥运景观大道中精心设计的下沉广场也成了游览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 下沉广场毗邻的商场把下沉广场作为了整个商场的大中庭, 并打出了公园里的商场的理念, 让顾客把逛商场和逛公园看景点等文化的活动联系到一起, 逛商场也不再是单纯的购物方式。

中庭的设计也可以通过色彩变化与文化更好的交融, 色彩是建筑空间异域特色最好的强调, 本土民俗文化的发掘也是中庭设计很好的选择, 如南夫子庙的秦淮风情、北京什刹海的老北京风情等, 仅仅是黑白两色就勾勒出宁静淡雅的, 给人一种亲切温和感。

2.2 尺度

商业的中庭空间是为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而创造的, 商场的规模不同, 中庭的空间尺度也不相同。小的商场中庭仅仅只是交通空间, 满足交通功能即可, 而大型商业空间的中庭往往还兼顾了餐饮、顾客休息和文化表演的功能, 这样就要求中庭的整体尺度人性化, 满足顾客心理和视觉要求。

中庭空间要尽量亲切宜人, 这样才富有吸引了, 空间高度宽度愈接近, 易使人感觉亲切, 高度过高则会使人压抑难以使人停留, 过于空旷不仅容易削弱空间给人带来的亲切感, 还会占用过多商铺面积, 于整体商业不利。

3 其它套设施设计

3.1 橱窗设计

橱窗设计是整个商业空间细部中最有诗意的部分, 如果吸引顾客去购物的话, 店面设计一定要有吸引力。好的橱窗布置既可起到介绍商品, 指导消费, 促进销售的作用, 又可成为商店门前吸引过往行人的艺术佳作。而富有个性的橱窗设计可以烘托出一个热闹的氛围所以橱窗设计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部分。

3.2 辅助设施

在大型购物中心商场里面辅助配套的设施主要指卫生间、停车场、办公室以及商场里面的陈设品等等。这些也是商业空间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部分, 这些配套设施当中, 要对整个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元素加以提炼, 并利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 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这样的商业空间才能从细节之处体现出设计感, 才会在众多同类设计中脱颖而出。

3.3 商业灯光设计

在商业空间设计中, 灯光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商业灯光设计当中, 主要分三个部分:一个是基本照明;一个是特殊照明;第三个是装饰照明。不同的灯光组合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赋予商业空间不同光影效果。

夜晚的商业空间最炫目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灯光, 好的灯光设计已经成为人们走出家门进入商业空间的重要愿意之一, 仅简单的白色的灯光强调出了光影, 强调了建筑, 树上, 花池边等景观灯组合变化更能衬托出空间或浪漫或热情或璀璨的。因此夜晚的商业空间也更迷人。

4 结束语

在商业建筑的空间效果营造中, 必须调动一切艺术的、技术的手段, 并着重于空间尺度、空间气氛的表现。在室内外空间的结合以及建筑与环境景观的结合等方面达到丰富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综合协调, 并促进人与建筑及空间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空间才真正成为商业建筑的“起居室”。

城市中的商业中心, 它是城市中最混沌的空间, 是多种文化相交融的场所, 也是各种风格的商业建筑彰显他们的个性风格的大舞台, 这里既有大空间的豪华气派、富丽堂皇, 也有小空间的亲切闲适, 吸引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现代商业空间应成为矗立在当地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体甚至城市区域, 并创造延续建筑文脉与时代感相沟通的氛围。

摘要:商业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 商业区不仅能服务周围居民, 其本身具有的生活性、丰富性、开放性、与娱乐性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选择, 进而繁荣一个街区, 甚至增加整个城市的活力。

关键词:商业空间,动线设计,中庭设计

参考文献

[1]冯健, 陈秀欣, 兰宗敏.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报, 2007, 62 (10) :1083-1096.[1]冯健, 陈秀欣, 兰宗敏.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报, 2007, 62 (10) :1083-1096.

[2]R·克里尔.钟山, 秦家濂, 姚远译.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2]R·克里尔.钟山, 秦家濂, 姚远译.城市空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论情感设计在商业性设计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商业性设计;情感设计;情感置入

0 绪论

美国商业性设计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从而诱导消费,增加生产者的效益。从概念上讲,商业性设计是指把设计完全看作一种纯商业竞争的武器,设计不考虑产品的功能因素和内部结构,只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刺激。[1]在商业性设计的背景下,设计者为了博得消费者对产品的青睐,他们早已提出情感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其初衷是为了更好的获得经济利益,然而情感的意义早已有了偏颇。在艺术设计学上的情感化设计的很多研究局限于刺激消费者产生初次购买动机的方向。[2]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书中也论述到产品中的功利性的情感设计。[3]但是在设计中这种功利性的目的愈演愈烈,以至于很多人慢慢迷失了情感设计的真正目的与方向。

1 商业性设计中的情感运用的问题

1.1 情感设计简单置入的不完整性

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这种关注文化价值,趣味性等形式上的情感部分,只是情感的简单置入,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其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4]如美国的汽车设计是“有计划废止制”的典型代表。它象征着速度与激情,只为了满足人们把汽车作为力量和地位标志的情感心理,为达到商业目的。这种设计理念是孤立的看待设计品,并没有结合整体的环境加以考虑,使设计成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设计应该是真实的,仁义的,而不应该是涂脂抹粉的”。[5]

1.2 设计品与情感之间难以融合的界限

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人们不再为了需要而消费,单纯地为了消费而消费。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希望设计能够彰显他们身份与地位等的情感需求,在设计品上置入所谓的“情感”。此时的产品与情感是有明显的先后之分的,是为到商业目的而被操纵的。如美国电话公司设计的米老鼠电话机,这只是商家打着满足消费者对追求新奇的情感需求的旗号,来达到产品畅销的经济目的而已。在功利性极强的目的下,设计品和情感之间有了明显的界限,自然人与物之间难以产生情感交流。

1.3 来自设计师方面的问题

在批量化生产与消费的背景下,设计师为了满足顾主的要求,不断利用公众消费的情感心理,强调趣味和时尚來引导公众消费。在美国第一代设计师中享有盛誉的雷蒙.罗维是一位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师,他宣扬现代设计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而是设计的经济效益问题,认为“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6]在商业文化的支配下,设计师们的推动使设计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把设计推向了永远追逐市场的道路。[7]尽管这种设计体系不被设计界推崇,却已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美国的工业界生根,同时也影响到世界各国。[8]

2 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2.1 对情感设计方法的思考

情感设计不是简单置入的,不是孤立的。产品中情感的置入应该是整体的考虑周围的环境,考虑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日本茶室入口根据门的不同功能,分为不同的形式。其中可钻着出入的小门,是为了达到先抑后扬,使人顿时感受到茶室的高大;服务口设置的拱形门是为了体现从服务门出来的人的谦恭。这种产品中所带来精神上的感受,是暗含着一种礼仪,文化的情感交流;又如中国的茶道器物的使用已不单是为了实现它饮用的功能。人们在使用它烹茶或者饮茶时,远不是为了止渴,而更多地在于通过这些器物以及仪式般的使用过程,使人体会文化情绪与交流信息带来的情感。

2.2 对情感设计过程的思考

兰普尼亚尼说,是用户在与物交互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消费者与物的交互中自然生发的。所以情感设计的过程中情感与物之间是没有严格界限的,也没有先后之分,是使人与物产生共生共存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日式的榻榻米,它不仅有着凉席的功能,而且想睡时可当床,需要会客是客厅,垫子一拉就可轻而易举的实现。这样的情感是在产品与人的交互中生发出来的,是真切的为了人与人的交流更亲近。

2.3 对设计师职责的思考

商业性设计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它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弊端。作为设计师应站在社会职责的高度,更多的为人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沟通人际之间的情感供需关系,作为一种驱动力量,帮助人们选择信息和环境,驾驭人们的行为。目的不是为了,刺激消费,达到过多的功利目的,而是将设计作品视为一种情感表达,唤起使用者的情感,促进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情感交互体验,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结论

商业性设计中情感的运用违背了物与人之间真正情感交流的初衷,而更多的偏向商业性目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在设计上我们应回归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真实的,自然的生活状态。但是这种回归并不是完全倒退,而是在与经济的发展中找到设计中的权衡点。我们要避免设计走到极端,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人未来的发展,真正的做到为人的情感需求,而不是追逐过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王林.基于情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3] 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中信出版社,2012.

[4]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刘哲.“有计划废止制度”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启示[J].艺海,2011.

[6] 何人可. 20世纪50著名设计师传略[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53.

[7] 董翠,王敏.从本土文化来看美国的商业性设计[J].艺术探索,2008.

商业性设计 篇4

天霸设计承接的任何一个广州商业综合体设计项目,均是从当地的市场基础,消费容量和水平来设定个性化和差别化的方案。近几年在广州,各类商业综合体可谓是如后春笋般涌现、天河城、正佳、太古汇、万菱汇、维多利及中信广场以及其他一些正崛起的项目林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状况下,广州商业综合体设计客户如何才能提升项目的商业价值呢?天霸设计认为,除了需要合理的物业组合比列、良好的经营管理策划以及雄厚的资金做支撑外,还需要规划商业综合体项目的视觉形象,做好视觉形象与装饰设计的衔接工作来提升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

1、不同产品物业组合方法,寻找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写字楼和酒店公寓物业最佳位置与比例。

2、在物业比例确定后,寻找最佳业态比例,使商业价值得到最佳发挥。在徐州中央国际广场项目业态规划中,需要考虑注重聚集人气,特别是以购物中心的形式以对面金鹰购物中心进行有效的竞争,共同繁荣中心商圈。

3、通过良好的经营管理策划吸引一流品牌的酒店,尔后引进一流的主力百货商场,最后引进大卖场;招商顺序是让对项目收益贡献最大的业态优先选择位置,提升整个城市商业综合体物业价值。

4、通过主题文化的创新,提升整个物业的品味和价值。

5、通过规划城市综合体的视觉形象,做好视觉形象与装修设计的衔接工作,提升整个项目的商业价值。

天霸设计成立于1994年,位于广东东莞东城科技园,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作为一家专业的商业设计公司,公司于2012年调整发展战略,服务范围拓宽至城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百货商场以及大型专业市场等领域。正所谓“作品见证实力”,相信广州商业综合体设计客户能够透过这些经典的成功案例(如深圳kk park广场、东莞福源商业广场、深圳龙华文丰城广场、顺德德云万象广场、湖南常德丁公桥购物广场、广州百世购物广场、四川阆中嘉华隆购物广场及青海格尔木明珠广场)看到天霸设计背后的实力。

浅谈城市商业场所设计 篇5

关键词:商业场所,非物质空间要素,城市空间

一、引言

近年来, 随着住宅地产略趋式微, 商业地产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商业街、商业广场、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城市综合体等各类规模商业场所方兴未艾。速度之快, 数量之多, 令人颇有眼花缭乱之感。其业态也由原先较为单一的以购物功能为主的零售业转变为多功能的以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零售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甚至结合其它诸如商务、住宅、旅游等“各种天然兼容的相关行业, 形成互动的集合效应, 从而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摘自史博文《商业地产选项》) 。商业场所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 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人们赖以生活生存的城市空间。

二、商业场所设计的双重属性

商业场所同时具有物质空间属性和非物质空间属性。商业地产开发是个复杂的经济、社会过程, 规划设计只是其中一个并不占主导地位的环节。任何商业场所其最终所呈现的物质空间形态是由若干非物质空间因素所影响甚至是决定的, 当然, 任何形而上的非物质空间因素最终也只能通过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空间形态来体现。从一个规划设计师的角度出发, 商业场所的非物质空间属性是我们应该去充分了解的, 而商业场所的物质空间属性则是我们必须极力去探索的, 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合理而又富有想象力的规划设计既能满足各方利益需求, 又能真正创造出优秀的城市空间与场所。

1. 商业场所的非物质空间属性——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的

简言之, 商业场所的非物质空间属性包含商业性、社会性以及人文性。

首先是商业性。商业地产开发的过程首先是个商业过程, 是各个相关的利益集团之间平衡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政府也许希望通过开发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提高城市竞争力, 凸显政绩;开发商毫无疑问主要为了利润最大化, 而他的利润最大化与其相关二级市场 (各级商家、厂家、投资客) 息息相关, 最终是由消费者所保证的;二级市场相关商家、厂家、投资客希望借助一个良好的平台发展自己的利润空间;普通消费者则更多是希望有一个可以购物、休闲、娱乐、交往、放松心情的场所。如果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有着完备而精准的市场定位、商业策划、招商程序, 并且各个团队之间能有效协同, 那么规划设计的时候就更能有的放矢, 最终呈现的商业场所就越成功;但更多的时候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也许开发商初次开发商业地产, 经验匮乏, 也许各个团队之间存在行业壁垒, 不能有效沟通, 这时, 设计师必须对种种利害关系了然于心, 与开发商充分沟通, 以避免重复无用功, 或避免建造几败俱伤的城市负面空间。

其次是社会性。商业场所总是占据城市最重要的地段, 总是规模庞大, 工程浩大, 项目一启动, 就必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也无法忽视其社会效应。这是个城市公共场所, 除了考虑政府的政绩, 开发商的利益之外, 必须考虑能为城市, 为社会, 为人们的生活、生存提供什么。反之, 如果能兼顾社会效应, 短暂牺牲一些商业利益, 最终对整个产业利益链是有利的, 能够获取更大的商业成功。

然后是人文性。这其实已触及设计层面, 更多的是关注商业场所真正的使用者, 消费者, 怎样吸引人流?怎样使顾客流连忘返?怎样规划顾客的行为流线?设计师只有真正深入地

去思考人的各种行为特征, 对于商业空间何时该直、何时该曲?何时该收、何时该放?何时该藏、何时该露?何时该丰富、何时该简洁?才会有更深切地理解和体会。

2. 商业场所的物质空间属性——我们必须极力探索的

商业场所的物质空间属性是设计师一直关注的, 也是研究最多的。笔者仅仅从某些侧面来略窥门径。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 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要素, 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 “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 林奇十分强调道路的可识别性、方向性、可度性以及网状空间体系。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 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 而且有时还会使人形成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区域是人们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点的城市范围, 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 会感受到强烈的“场域效应”。节点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可能是一个广场, 也可能是一个城市中心区, 是人们意象的汇聚点、浓缩点。地标是点状参照物, 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某一方面具有唯一性, 在整体环境中令人难忘。

商业场所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 同样具有凯文林奇所述的要素特征。商业场所目前的趋势是功能趋于综合, 空间趋于立体, 规模趋于扩大, 但不管有多大的规模, 在城市范围内, 首先是一个节点, 当人们议及一个商业场所时, 先有一个整体的意象:高端或中低端、传统或现代、嘈杂或安静、丰富或简陋、富有特色或平庸, 有序或混乱, 平易近人或难以抵达, 人们会这样描绘他的“意象地图”, 模糊而无关精确。人们的意象地图实际上也是由该商业场所的五大意象要素决定的。所以, 当我们设计时, 是否应该像画素描一样, 适时地眯起眼睛, 远远的看我们的图纸, 想象所设计的场所, 未来作为一个整体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什么印象。

逐渐走近的过程其实是交通设计的过程, 选址, 道路设计, 交通组织都直接影响商业场所的可达性, 也直接影响人流的数量, 人流是商业场所活力的源泉, 因此商业场所的交通可达性至关重要。交通的特点是一过性的、嘈杂的、混乱的、还有些许危险, 在享受交通便利性的同时, 又希望能将交通隔绝在我们精心打造的舒适人行空间以外, 所以, 交通的接入点的选择, 停车空间的设置, 货流集散的组织是必须考虑的, 以保证最终空间形态的有序、高效、纯净和完美。

到达后, 地标建筑、建筑风格、建筑表皮、各种商业细节开始变得重要, 这是外围边界要素。给与人们将要进入某一区域的心理期许。

进入商业场所, 空间的构建、流线的组织、内部界面的设计, 成为设计的主体, 也是区域场所感产生的最重要的部分。在电子商务深入人心的今日, 购物不再成为人们到商业场所的唯一目的, 人们到商业场所, 更多的是寻求一个交往、生活的空间, 购物在很大层面上不再是仅仅为了满足生活需求, 而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信息咨询交流的一种途径。因此, 捷得提出的“体验式空间”的理念, 至今仍意义非凡, 但是, 怎样打造一个良好的“体验式空间”, 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发现, 从社会、历史、人类行为学的角度;从空间、景观、界面、材质角度等等。

商业场所的物质空间设计还应该从技术层面上充分考虑, 商业场所以吸引人流为前提, 当大量人流聚集于此时, 设计师必须从技术层面保证人员的安全性,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火设计, 防火分区的划分, 疏散路线的组织, 防火措施的安排, 等等, 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商业场所的空间形态;另外, 由于建筑空间的日趋高大, 中庭、走廊的设置, 倡导“体验式空间”所带来的人员 (尤其是儿童) 活动自由性, 以及由于人员集中带来的拥挤, 一些必要的防坠落和防止伤害的建筑构造及节点设计也是设计师职责所在。

简言之, 一个良好的商业空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体到局部, 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 从立面细节到建筑节点, 从商业利益到人文关怀, 从艺术到技术, 缺一不可。

三、结语

商业场所是人们消费、交往、生活的城市物质空间, 如何规划设计好这样一个城市空间, 不仅需要一些物质空间设计方面的手法, 而且需要深入了解诸如商业、金融、社会、人文等非物质空间方面的原理、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史博文.商业地产选项[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商业房地产的水景设计 篇6

对建筑物配套水景概念的深化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符, 我们可以把与建筑物交相辉映的建筑水景作为音符杠, 从而呈现成起伏的音阶。而进出建筑物的人流和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就有可能形成美妙的城市乐章。

建筑水景可以用千姿百态的方式优化和衬托建筑物的外观和周边环境。从概念启发的角度描述就是可用流动的柔软液体软化坚实浑厚的固体。人们知道, 当建筑物一旦建成后, 其形状、外观和体量必定是固定的。虽然各类建筑外装饰材料和层出不穷的装饰工艺可以把建筑物本身点缀得淋漓尽致, 但如果没有建筑物室外景观的配合和衬托, 建筑物本身潜在的美观和给人们的愉悦诱惑是很难完美体现的。

现代的商业建筑物, 通常会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建筑特征和建筑物周边客观环境等综合因素来设计建筑物的室外景观。但人们对室外景观以绿化为主流的传统观念短期内仍难以有效改变。有些景观设计师在考虑水景设计时通常会因水景需要占用的场地、投资及其运行维护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放弃或回避或淡化水景的设计。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建筑物室外景观分别可以被归纳成:有景无水;有水无景;有水有景但不美的状态。因此, 与建筑物配套的水景设计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们挑战采集梦幻般永不凋谢的鲜花式的难题。有人一直在试图尝试, 但有人却半途而废。

然而, 许多优秀建筑物业的特征都包含了丰富和富有能激发人们心灵的动感水景与建筑物的完美组合。这样的美不是出于建筑物或水景本身, 而是建筑物与水景各自产生的边际效应的完美组合。这种有效组合所形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远远大于设计和建造水景本身的价值。

人造水景存在的问题

在常见的建筑物配套水景确实有不少能给建筑物本身和周边的环境带来协调和柔化的作用。然而对于不少建筑物配套水景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够完美的实况所造成的遗憾之处也应该给予关注。如:

1、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水景的不妥之处:

可能造成室内环境的潮湿度增加, 形成相应的空气污染;可能会给室内的安宁环境带来不和谐的噪音;需占用昂贵的室内建筑面积, 并可能会由此减少经营面积和相应营业收益。

2、简单的把著名的自然水景缩小版照搬到项目中并不一定会带来理想的效果:

对于仿制的人造景观, 本身就已经失去了展现自然的实际意义;可能误导人们对被仿制的自然景观的正确认识;由于是刻意仿制, 项目的投入成本可能会增加不少;搬来的景观很难达到对建筑物配套景观量身定制的效果, 有些根本无法相融合。

3、水景与灯光、音乐等结合不当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水景的柔软特征与高反差光线结合容易造成人们感官平衡的失调。在白天时段, 水景的效应也不能完美体现;水景与音乐结合对非使人驻足区域不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完美的感受。由于人在活动状态下很难同时享受视觉与声响的冲击。从而有可能会把水景与音响同时误判为互为噪音。

4、建筑物入口处设置大型喷泉型水景, 该水景本身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可能会被放大:

需要占用较大的室外面积, 补充水需要的水资源也很大;当雨雪或大风气候时, 水景的功能会因此大大降低;容易给水景周边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优化建筑物配套水景的设计概念:

对商业建筑设置配套水景会营造出不同感官享受的效果已经受到众人认同和接受。完美的水景作品首先要有良好的设计概念支撑。根据水的基本物理和化学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创意和技术手段把水景项目设计的尽可能的完美。可以把水千姿百态的形式通过巧妙的整合融入商业建筑项目中去。针对不同功能或不同体量的商业建筑项目的水景设计应该多样化并具有创意性。就如建筑物业具有唯一性一样。与建筑物配套的水景项目应该是新颖夺目的。以下是对水景设计项目提供的一些简明的设计原则和概念:

1、水景设计应围绕建筑物本身外形所要表达的美观和实用主题, 避免顾此失彼;

2、水景位置的选择可以打破传统的利用室外空地的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考虑紧贴或附设在建筑结构上。如利用入口与蓬、上下台阶、具有视觉冲击的墙面等位置, 使得水景从建筑物外的辅助构造物转变成构成建筑物本身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又可以充分扩展建筑物室外空间的功能;

3、水景与音乐相结合的景观应该充分考虑在水与光组合过程中这两种元素特征之间的扬长避短;

4、水景工程还应该着重考虑投资的性价比和运行维护的成本以及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5、如果有可能, 设计师应该考虑水景的功能及展现效果可以通过最小的投资获得转换或调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冬夏两季的温差及昼夜之间的自然光差对水景效果的影响。

几种水景模式的推荐:

商业建筑物的水景所起的作用实际上不仅是有美化建筑、创造感受环境的作用, 其功效完全还可以通过水景项目的特点被有效放大成具有如和谐社会、人文寓意、激发灵感和科学普及等作用。

为此希望通过对以下几种可以用于商业建筑物水景模式的描述, 能对相关业内人士起到抛砖引玉式的作用:

1不被水扑灭的火球:

功能与基本原理:用水喷淋直接喷洒在带玻璃罩的可调光源强度的带透明外罩的灯光火球, 当水喷淋强度越大, 通过水压传感控制火球电源开关, 使得火被越烧越旺。

寓意---和谐社会:挑战世人皆知的水火不相容的常理, 提示和谐共存的理念皆而有之。

2台阶中的水溪:

功能与基本原理:在建筑物室外台阶中竖向设置水槽, 并设置流动的水溪流, 当人从台阶下往上走时会有上班前先净化心神, 从上往下走时却有如释重负的感受。

人文寓意:办事专注, 做人行善。

3穿行水影洞:

功能与基本原理:在建筑物入口处设置一个横立中空玻璃椭圆环。 (同时可以替代雨篷) 玻璃环中有基本充满的高速流水, 同时伴随优美的水波声, 每当人们进入建筑物时必经这具有通透动感的水影洞, 心态一定可以得到良好的激发。

激发灵感:美好感受无处不在。

4水雾降温:

功能与基本原理:在建筑物室外设置水喷雾装置, 夏季的水雾在高温下吸收热后蒸发, 同时会给附近带来有效降温的效果。冬季水雾受冷凝结成细小冰珠扑面而来会给人带来提神与振奋的作用。

商业性设计 篇7

1 功能平面与地面铺装的设计

1.1 功能平面与交通流线的设计

商业景观的设计不是一个孤立的设计过程, 而是作为一个生命体共生于环境之中, 第一个问题在于和周围环境的结合与自身的交通流线的控制。功能平面设计的原则在于合理的处理与外在交通环境的关系, 商业街内部以步行系统为主, 而外部的交通环境则以车行系统为主, 在处理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转换上, 通过设置地下停车库与在商业街区边缘设置便利的停车位, 使得车行与人行合理的结合。

1.2 丰富的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视觉形象对商业街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采用与商业街风格相和谐的色彩和材质, 配合不同功能区段的划分组织和加强空间限定及导向商业街。良好氛围的营造其地面铺装的选择并不在于其价格的昂贵或材质的时尚和华美, 只要尺度和风格相统一, 往往更容易使人获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突出该商业街的特性, 地面铺装的视觉设计, 不仅要在色彩材质等方面形成与街区的整体统一, 更重要的是在商业街这类具有较强方向性的空间中起到较强的视觉导向作用, 兼顾功能与视觉美的融合。在本项目设计中铺装的颜色多采用鲜艳的颜色作为活跃整个商业气氛及引导消费者产生购物的冲动 (见图1) 。

2 重要节点设计

2.1 入口广场设计

商业步行街入口是人们进入商业街的开端和序幕, 是人们对商业街认知的主要标识, 具有重要意义。商业步行街入口不同于一般的入口空间, 它不具备安全防卫功能, 其位置多为人流和车流垂直相交处, 故交通功能颇为重要。商业街入口最突出的功能是其衍生功能或精神功能, 它界定了整个商业街的空间领域, 也往往成为设计思想点睛之笔。而作为该项目主要入口的新源广场平面采用理性的构图, 同时大量使用变化丰富的硬质铺装, 为人流的通行和停留提供充分的使用面积, 并使用几何树阵的空间绿化形式共同构成具有亲和力的景观空间。

2.2 中心广场设计

在中央的休闲广场是整个商业地块中面积的重点, 也是气氛最为活跃的场所, 与新源城市广场相比较, 能成为参观流线的停留, 并能够让消费及特色喷泉水景乐意在购物中充分享受优雅时尚的商业文化和现代都市生活。解构的图形被有机的融合在广场的铺装之中, 赏心悦目的宽阔草坪和绿树成荫以及大型喷泉水景, 无声的招揽顾客来这里举行集会及观赏精彩的表演;中央的舞台为大型商业展示了充足的空间, 环绕它的是一组C形景观树, 由舞台向三个方向辐射的是四块大型的绿地, 它们构成了中央休闲广场中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之间的缓冲, 其面积产生的距离感还使得处于两种不同形态空间的人们相互吸引, 从而增添了中央广场的吸引力, 环绕休闲长廊设置了环形的景观树——合欢, 成为商业空间在户外的延伸, 并结合绿化设置休闲室外家具 (见图2) 。

2.3 特色节点的设计

我们通过不同的节点塑造风格迥异的节点景观, 让购物者在购物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景体验。其中美食街的景观设计以“火”为主题, 烘托氛围的多姿多彩的花园, 数码城一侧与建筑交相辉映的花园和绿荫, 构成热闹火红的景观。另外, 还布置了残疾人专用坡道, 为了使客人愉快的进餐, 利用宽阔的室外建筑平台布置了阶梯平台花园, 同时为了减轻斜路的映像布置了藤木廊架, “燃气灯”的使用满足了冬日的夜间户外取暖和照明。

而繁华的市场与需要安静氛围的现代城之间的设计采用水作为主题, 以突显其绿色与休闲的设计特点。在时尚百货与生活购物中心之间的街道景观设计以云为主题, 其中使用云状的铺装形式, 并布置简洁明了如云般行云流水, 而由数码城、美食城与休闲长廊共同围合而成的空间极具流动性, 景观设计以“风”为主题, 配上精致的铺地和时装展示窗中的霓裳, 共同营造时尚且飘逸的空间特性 (见图3) 。

3标识系统与植物设计

3.1标识系统的设计

商业街中的视觉识别系统包括了商店建筑的户外广告、店招导视系统等具有识别性的视觉系统, 商业街作为一个整体形象, 视觉识别系统要与商业街的风格相统一, 格调相协调, 但同时每个个体作为宣传或指示的作用又需要突出自身的可识别性, 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中协调好个性与共性的尺度。

3.2植物的设计

商业街植物景观的设计中首先要注重布局的合理性, 非植物景观与植物景观的比例要合理, 要根据商业街的特性和本身的功能性恰当的配置, 商业街人流集中道路相对狭窄, 不宜将植物连片栽种, 设计应多以点线的构成形式为主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间供游人活动, 使人与植物融为一体。在商业街的线性空间中构建出和谐视觉构成关系;其次是植物景观中植物的合理配置, 城市商业街植物配置应以乔木为主, 既增加绿量又有很好遮荫降温效果, 在树种选择时把握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历史人文等突出特色。

4结语

如今, 检验一个商业街景观成败的标准也不只是看景观是否仅仅从单纯审美的角度被接受, 商家利润的实现, 商业使命的完成, 人文关怀的体现, 和谐氛围的营造, 文化内涵的表达, 城市品牌的打造, 这些都是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而笔者在自己参与的项目中体会若干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谨以此与同行共勉, 为“景观设计师”如何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提供一个合理的人性化的且有效率的商业空间环境而共同努力。

摘要: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研究, 重点强调商业景观的体验性, 从平面功能, 主要节点, 立面设计, 标识系统与植物设计等多个角度剖析了商业景观的具体设计原则与方法, 以设计出合理的、人性化的且具有效率的商业空间环境。

关键词:商业景观,体验型消费,景观视觉设计

参考文献

[1]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廷杰.后现代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短暂”的时尚[J].时代建筑, 2005 (2) :10-15.

[3]顾复保.居住小区步行商业街设计[J].城市建筑, 2005 (8) :9-11.

[4]赵仁冠, 裘蒂.斯拉斯基美国捷得建筑师事务所体验性设计和场所塑造[J].时代建筑, 1996 (3) :7-9.

商业插画的设计风格研究 篇8

装饰性风格

虽然商业插画在很多手法上与普通绘画有相通之处,但是,它们又有本质的区别,商业插画会随着商品的消失而被忘记,但商业插画在短暂的时间里迸发的光辉是艺术绘画不能比拟的。因为商业插画是借助广告渠道进行传播的,其覆盖面很广,社会关注率比艺术绘画高出许多倍。而且,商业插画是服务于商品的,具有目的性,这就要求它必须将所宣传产品的信息准确无误的传达给消费者,并抓住观众的眼球,所以商业插画表现出的美感与内涵是其他绘画不能比拟的。商业插画要想抓住观众眼球,首先必须具备夸张强化商品的特性,而插画的装饰性风格就具有此特征。

装饰性风格的商业插画源于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这种风格影响了20世纪直至今天的插画艺术。Willy Pogany(1882-1955)是匈牙利多产的童书和成人书籍的插画家,他曾出版了插画作品:Samuel Taylor Coleridge《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1910)》,Richard Wagner的《Tannhauser(1911)》、《Parsifal(1912)》和《Lohengrin(1913)》,1942年为《鲁拜集》等书配了插画。Pogany的插画很多带有装饰性风格,如1911年为瓦格纳的《Tannhauser》和1912年《Parsifal》绘制的黑白插画的线条。但与黑白插画风格不太协调的是书中那些彩色插画风格,传统唯美,像弥漫着傍晚的雾气。Pogany的《FolkTalesFromManyLands》插画是最具有装饰性的代表作,装饰性风格的合理运用,可以达到赏心悦目的感觉。利用流畅的线条制作出怪异的效果、利用黑白的对比处理、细节的适当处理,总是能达到抓住眼球的效果。近几年,富有表现力的缠绕流线的装饰手法成为了追捧对象,目前很多插画师的作品风格较细柔、富有想象力,画面体现了装饰性特点,其作品得到了很好的认可。

周边的产品比较,如果插画没有强化和夸张商品特性,被其他的商品压倒了,就不会被消费者注意。如奔驰smart插画,夸张的蓝色天空与草地,骆驼群中夹了一辆奔驰smart,表达的内容只有耐渴的骆驼和省油的SMART才能经得起长时间没有"水分"补充的跋涉。作品风格夸张,极具有装饰性风格的特征,同时也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动漫风格

提到动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所有包括商业插画日本都在动漫风格上取胜。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村上隆,其插画处处弥漫着日式动漫的味道,扁平化了的树木、房屋、动物是其作品的特征。村上隆的插图设计趣味性强烈,比如那些疯狂的彩蘑菇,在他心中代表着一种沉重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他对于这个日益“su-perflat”的世界的不安。人们着迷于村上隆的动漫风格插画,不仅是欣赏他天马星空的想象力和不拘束的用色,也被他作品所揭示的表面欢乐下的黑暗面吸引。年轻人在消费那些缤纷色彩和可爱形象本身的时候,似乎也是潜意识里对艺术家更深层面的思考的一种认可。其动漫风格插图的幼稚性,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为宣传的商品带来了很多年轻用户。

韩国的动漫风格插图设计也较有优势,其配色典雅、制作精致、画面清新自然,色调多采用蓝、绿两种颜色,甚为养眼,并深得观众的喜爱。这种类型的商业插画一般由美丽风景、可爱人物、精致小玩意三类。kimjongbok插画设计师,也擅长动漫风格插画和人物设计,风格清新自然。其关于小女巫的插画作品,第一幅,采用白色、粉色两种主色,打造了出清新可爱、十分生动的小女巫形象。第二副插画中的小女巫,用酱色背景,配之黄色皮肤,白色头发,红色可爱的裙子却没有双腿,骨瘦如柴的双臂,手里却拎着肥胖的老鼠,制作出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时尚风格

其实时尚派插画的发展源远流长,美国文化杂志《纽约客》的皇牌插画师也是法国国宝桑贝(Jean-Jacques Sempe)早已建立了这类插画的典范。轻描淡写、活泼调皮、诗意浓郁,永远是代表中产阶级品位的时尚杂志的最爱,包括在国内大热的几本绘本,也是此派代表。杰森·布鲁克斯(Jason Brooks)是这种风格的代表者,他已经将这种风格与新世代的时尚结合得淋漓尽致。在他的插画作品里,游艇、酒吧、派对、简约建筑、城市白领们被一股优雅的气氛笼罩,配以波普色彩的明快,洋溢着物质富足的中产阶级们的快乐。布鲁克斯说:“我承认自己是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我喜欢在作品中反映所处社会的梦想和渴望,而不是真实生活中的黑暗面和恐怖。”这类风格的插画定位就是:商业、渴望、美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获得观众的心理共鸣。

还有一种时尚风格属街头派:黑色、低调、机械、叛逆。其代表人物是伦斯威特,其作品线条简洁流畅,色调低沉淡雅,并常常选用街头青年作为主题人物形象,画面或辅以硬朗的涂鸦字体、或衬有写实的城市建筑背景,带有强烈的街头风格。这些从电视、广告语、街头招贴、朋克文化中吸取灵感的插画生动的表现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街头时尚的流行风潮。

如:Brian Viveros一组吸烟的女人的插画,燃着的香烟和迷离的眼神是她们最致命的武器,瞬间便将你的心紧紧抓牢。黑眼圈、瘀伤、鲜血、剪刀、子弹、紧身衣、纹身、花朵、长指甲,性感到极致,诱惑到极致,美艳与迷离的眼神让受众移不开眼睛。

| 作者单位:河南工業大学

《商业插图》课程设计方案 篇9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

《平面综合设计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置

1、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商业插图 学 时: 32学时

授课对象: 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方向)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前修课:本课程必须在绘画基础、构成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等上开设

考核方式:考试

2、课程性质与定位

(1)商业插画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以绘画表现形式为主的特点,作为专业课程的技法基础,为以后的实用设计课程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其中,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VI设计等平面专业绝大多数的专业主干课程都要用到商业插画的知识。

(2)商业插画本身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作为实用设计课程,其知识内容在商业运作中运用的非常之多,尤其是近几年市场上,商业插画设计作为一门从视觉传达设计中脱离出来的新兴行业,更体现出其专业细分特点和在商业运作中的重要性。

3、课程的培养目标

商业插画》课程针对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通过标志创意训练,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以此激发艺术设计才能,帮助他们获取创造性思维方式。二是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实用的创意方法和设计流程,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这也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三是通过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发展空间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设计

(1)项目驱动教学法:以来自驰梦动画有限公司、科技出版社的生产项目为例,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创新。

(2)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练习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现场体验式教学:增加教学见习环节,课程实践部分采用现场教学方式进行,将抽象的设备和工艺变成亲身体验。

(4)案例教学法:将驰梦动画公司等企业的优秀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理论讲授、实践辅导、现场参观、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等不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电子教学、网上学习、交流沟通的基础上,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

三、教学实施

(1)多媒体教学:利用视听媒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形象的演示出来。

(2)在教学环节上,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构成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3)在教案设计上,要求老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制作 CAI 课件,列出本课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给学生参考,查阅各类参考书目并列在教案上,进行网络资料搜集并推荐相关网站的链接,布置相应的作业、思考题及实践项目。提供主体网络资源库让学生能在线学习,研讨与答疑。要求老师在实验实训课题调试一周布置相关课题任务,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4)按商业插画设计工作要求配套设备设施,教做合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理论分析与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从小的实践项目到较大一点的综合性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乐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这样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四、教学资源

(1)课程内容模块化:按商业插画设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

析表,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模块,并列出每个教学模块明确的教学要求、参考资料,按教师讲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点评,个别辅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或来自企业的技师测评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

(2)能力培养项目化:以来自于驰梦动画有限公司的生产项目为案例,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首先按教师的指导完成相似的项目,然后组织小团队独立地完成新的项目,在解决生产任务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综合职业素质。

(3)实践指导个性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特长,要求学生作品的造型风格,手法各具特色,表达学生对商业插画设计中的构图,表现技法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适应不同职业岗位层次需求的个性化指导,逐步培养特色个体。

五、考核方案

以平时作业训练为30%,期末成绩70%进行作品考试,辅之实际课题设计考查,一般不另作考试安排。

六、教学效果

课程使用性、针对性和开放性较强,理实一体,既让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审美。

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色彩能力的培养,卓有成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管理素质,认为该门课程的教学对他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该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是学校名符其实的优秀课程。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合理运用教具、多媒体和电教授课。辅导答疑认真,耐心;作业按时收交,认真批改,有批语。能够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意见。

七、课程特色

1、课堂教学任务化。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的罗列化,实行课堂教学任务模块化,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任务导向的学习,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设计比赛,锻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参赛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201

文化广场地下商业入口设计探索 篇10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仕途顺利的时候,壮语豪言,指点江山,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显然是一幅入世的姿态。如果仕途受挫,命运多舛,则吟咏“沧浪之水”,如同宋代的苏舜钦,明时的王献臣,隐于闹市,独善其身,感受与自然的亲近和交融,这俨然是超凡脱俗的出世态度。在感性与理性的深度交集之下,他们又产生了慈悲、普度众生的情怀。儒、道、佛三种文化信仰并非对立,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上,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基因。近代康有为、梁启超都颇有禅宗味,看看他们的论著,可以窥探到典型的中国文人,他们的文化信仰是多么的复杂而又丰富多彩。

无论如何,儒、道、佛三种文化信仰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希望与大自然亲近,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这与以“征服自然”为特性的西方文化形成强烈对比。

地中海孕育出的西方文明,天生带有征服欲和钻研精神。它曾经因“征服自然”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今天的地球因此而满目疮痍。未来的世界,人们应秉承怎样的文化基因才能更好的生活。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革命”,鼓吹者的提法往往较为激烈,有矫枉过正的态势。而事实上,无论是鲁迅、胡适,还是蔡元培、梁实秋,不管他们的舆论观点站在哪个角度,都无法彻底摆脱“中国文人”的形象。他们那个时代所了解的西方文明,还远远没有成为自己文化信仰的一部分。但从那以后,中西方文化开始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激烈的碰撞、摩擦、融合,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直到今天,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终于发生了突变。

中华民族诞生于黄河与长江缔造的内陆平原上,她自有谦和、内向、大度的特点。她激烈而不张显,对于外来者的那种热烈情操,“拿来”的同时,也要对其改造和消化,从他们热烈的情操中汲取鲜活的血液,来活跃自己的文化基因。今天的中国人,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文化基因中已经有了来自“奥林匹亚的精神”——那是经过了“中国化的西方文明”。这使发生了基因突变的中国本土文化更加丰富起来。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依然愿意热爱自然的同时,又有了一种孩子般的稚气和天真。正是这种稚气和天真预示着新的生命和活力即将到来,我们的文化和艺术将重新焕发青春活力。在我的建筑实践中,我一直在验证这种感受。

2 文化广场地下商业入口设计

用地位于新区核心地带,主体工程位于天中广场地下。本期工程位于会展中心(已建好)的南部广场部分,即文化广场地带。东西两侧已经设计完成的博物馆和工会活动中心,其建筑形态都是以圆形体量为构图重心。实地考察后,明显感觉到此时此地的城市环境是灰色的,一种沉闷的气息逼迫而来。我希望有一束充满活力的艺术之光冲破这种沉闷。

2.1 立意

立足本土文化,验证文化基因突变的感受。

内心深处有一种对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热爱,因此从大自然的造化之中寻找建筑设计灵感,成为本次设计的寄托和出发点。同时还有一种来自奥林匹亚的声音在呼唤我,我知道这也是我在作品中要验证的重要部分(见图1)。

2.2 构思

驻马店文化广场地下商业入口方案设计主要分两部分:1)地上入口和景观设计;2)地下功能空间设计。地上部分是建筑的形象主体,入口处于天中广场,这就要求它不仅承担入口的功能作用,还要肩负雕塑性的责任,使其本身就成为一处景观。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世界人民的盛会,更是中华儿女的骄傲。祖国的发展如同奥运圣火一样蓬蓬勃勃,成为世界东方最有生命活力的国度。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中小城市也正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硬件的建设是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建筑需要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并渴望展现永恒的艺术魅力。

实地考察后,决定选择红色调,以此照亮周围灰暗的环境。入口东西两边的建筑都以圆形体量作为构图重心。所以入口造型在城市空间中要想紧紧地抓住两边的建筑,就必须采取圆形元素为主。

2.3 三个构想

1)奥运圣火——梦中的鲜花。

东西两边分别是博物馆和工会活动中心,已经设计完成的两幢建筑,在形体上都是以圆形体量作为构图中心。商业入口的造型以圆形火炬形象出现,成为这一区域城市空间的凝聚点和纽带,牢牢地抓住了两边的建筑,使建筑之间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见图2)。

2)绿叶的构想。

根据规范要求,本方案需要多个疏散出口,在地上广场零星散布。所以这些出口应以小品的形式出现,有些出口甚至可以隐于绿化之中。因此,次入口以“绿叶的构想”强调主体,使主次分明(见图3)。

3)空中花园。

下沉广场不仅丰富了立体的城市空间,而且还给地下人防空间提供了出入口和通风口。另外,为延续立体的城市空间,地上广场中的次入口可以采用“空中花园”的建筑形式。这样一方面和下沉广场有个呼应,另一方面使入口造型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见图4)。

最终选择抽象奥运圣火的特征,形成入口造型。作品初步完成后,主入口的造型可以给人多种想象,其中有鲜花的特征,也就是说,无论是“鲜花”的构思,还是“绿叶”(次入口的造型设计)的构想,都是立足本土文化,追求自然之美的结果(见图5)。

3 结语

我们深知,美是生命力的再现,而艺术的灵魂就是美,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力的表现。整个设计一方面追求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另一方面使其张显生命活力。追根溯源,思考设计的文化依托,我用一首诗歌总结。

有一种信仰/我们不曾忘却/它滥觞于黄河/那里有我们的故乡/有一种爱恋/我们忠贞不渝/它源自奥林匹亚/那里有我们固守的情操。

设计完成以后,有人说它像火炬,有人说它像一朵鲜花,也有人说它像诗中的桂冠。无论像什么,它都是美的象征,设计的意图已经达到。

摘要:以研究文化基因的突变为出发点,结合驻马店文化广场地下商业入口设计实例,就其展现本土文化的设计构思作了探究,并指出这种设计新突破最明显的特点是:在融入了“奥林匹亚精神”之后,中国本土文化和艺术将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关键词:文化广场,地下商业入口,设计,本土文化

参考文献

[1]鲁一平,朱向军,周刃荒.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林楠.浅析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23):46-47.

上一篇:水面舰艇部队论文下一篇:泡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