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招生六篇

2024-07-26

对口招生 篇1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2013级对口招生护理专业的110名高职学生, 他们均在高职教学阶段学习近一年半时间, 已经完成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的学习。

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完成, 调查开始前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设置问题, 针对问卷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并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 调查开始前对调查对象进行了统一培训等, 从而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本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4个封闭式问题;第二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中职课程内容掌握、中高职课程对比、课程增减和课程需求情况, 共12个封闭性问题、3个半封闭性问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 收回有效问卷10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6.4%。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生3名, 女生103名;年龄为18~20岁;农村生源68人, 城市生源38人;3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88人一般, 15人较差。

2.2 中职课程内容掌握情况

调查对象在中职学习期间各门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如下:26名学生认为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课内容掌握较好;25名学生认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专业课内容掌握较好;48名学生认为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掌握较好, 见表1。

2.3 中高职课程对比

针对高职和中职课程的比较, 21名学生认为有较大差别;77名学生认为差别不大;8名学生认为无差别。

中高职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 学生针对重复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的调查显示:40名学生表示因为中职阶段学过一遍, 现在听讲没那么认真了;38名学生表示中职阶段没有学好, 很愿意现在再学习一遍;21名学生表示虽然中职阶段学得不错, 但是现在仍愿意再认真听一遍;7人表示无所谓。

2.4 课程增减

91名学生认为中职生源的学生高职学习年限应缩短在1~2年较合适;27名学生认为应减少基础课部分, 3名学生认为应减少专业课部分, 16名学生认为应减少实践课部分, 77名学生认为应减少临床实习部分;82名学生认为中职临床实习内容应与高职临床实习内容不同;59名学生认为中职阶段安排了临床实习, 进入高职后无需再安排。

2.5 课程需求

调查显示, 进入高职学习后, 44名学生希望加强基础课知识的学习;90名学生希望加强专业课知识的学习;69名学生希望加强操作技能的学习。60名学生认为在高职护理教学中, 中职生源和普通生源应有所区别。虽然高职和中职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现象, 但仍有57名学生认为再学习一遍还是有必要的, 收获也很大;23名学生认为基本都是学过的内容, 重复性太大;14名学生表示如果不是为了文凭, 3年时间挺浪费的;12名学生表示无所谓。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亟须引起重视和改革

此次调查发现, 学生在中职教育期间学习基础较好, 通过一年半的高职学习后, 多数学生虽认同高职教育, 但满意度并不高。高职教育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方面与学生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高职阶段和中职阶段的临床实习内容重复, 多数学生认为应缩短高职学习的时间。目前, 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 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 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 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5]。护理专业对口中职生的高职教育存在的课程衔接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3.2 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专门编写护理中职升高职教材

在调查中, 80%的学生认为高职和中职课程设置差别不大或无差别, 38%的学生觉得中职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在高职阶段重复学习, 听课没那么认真了。中高职课程设置的关键是在教学内容上加强有效衔接。中职和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同, 中职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上, 高职教育应注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的综合学习, 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应遵循“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主导”的原则, 即高职教育以中职教育目标为基础, 设计高职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以点到面, 由浅入深, 突出中高职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应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中高职教育培养方案, 准确定位中高职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体现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层次性[6,7,8,9]。通过岗位能力与课程内容对接的课程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学生的见习、实习。学校要重视教材的选择或调动中高职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 应依据中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明确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材重点, 避免过多重复, 并对中高职教材进行有效衔接[2,3,4,5,6,7,8]。

3.3 做好中高职教师队伍的衔接工作

随着高职教育中对口招生比例的逐渐增大, 做好中高职教师队伍的衔接应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学校应着力培养一支以中高职教育衔接为目的, 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这支教师队伍应能正确区分中高职教育的不同教学目标, 熟悉中高职课程体系, 重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把握中高职教学的特点, 帮助学生完成中高职教育的跨越[4,5,6,7,8]。

3.4 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调查中, 55%的学生对护理高职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不认可, 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讲解过多, 枯燥乏味, 与学生互动和范例解读较少。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教学在内容上要注重连贯性和职业性, 可采用视频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 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公开讨论等方法, 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其兴趣[4]。

3.5 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引导和心理疏导

中高职教育间缺少有效衔接, 导致学生在高职教育中遭遇许多难题, 有些学生感觉现在不学也会, 有些学生认为高职学习收获的只是一个文凭。学校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引导, 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 认识专业特点, 培养专业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理想。

综上所述,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护理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平台, 做好中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衔接, 既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又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婕, 李淑君.对口单招机制下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实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9) :54-56.

[2]卢广巨, 刘铁.卫生类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5) :17-20.

[3]邢小喜.中高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 2014, 28 (12) :13-15.

[4]程小萍.浅议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的制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5) :122-123.

[5]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S].教职成[2011]9号.

[6]刘端海, 谷道宗.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立交桥构建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 20 (5) :16-19.

[7]周凤华.中高职课程衔接:来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J].职教论坛, 2012 (7) :44-47.

[8]刘雅斌.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4) :148-150.

对口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篇2

【关键词】对口招生 中职 高职 衔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18-03

对口招生是高职院校针对中职学校毕业生进行招生的一种形式,是高校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重要举措。本文拟以广西为例,对当前对口招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对口招生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成了“断头”教育,即“终结型”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只有因为学习成绩差,没有希望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或者有碍于家庭经济状况等时,才有可能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因此,中职学校就成了无奈的选择,也是末位的选择。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到中职学校就读,其学习的态度等,都不可能是很好的。在我国社会,大专的学历比中专学历更具有吸引力。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从制度上完善了中职毕业生的升学途径,改变了中职教育“终结型”教育的性质,延伸了中职毕业生的学习时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这有利于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增强中职学校办学吸引力,有助于吸引一些成绩相对好的生源来中职学校就读,也有助于改变中职教育的社会形象。即当人们了解到中职毕业生有升学、继续深造的可能,又有就业的优势的时候,就会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缓解高职院校生源危机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部的关联性,教育也不例外。当前“普教热、职教冷”的现象,是人们选择教育类型观念的一种反映,是社会对教育的一种选择,其结果是职业教育的生源越来越紧缺,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正常发展。又加上实施计划生育后带来的适龄人口减少和普通教育扩大招生,生源的缩减,校际之间生源的竞争愈演愈烈。过去以招收高中起点学生为主的高职院校,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就必须适度扩大对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另外,每年从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除就业外,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有升学的需求。不过,这些有升学需求的中职毕业生往往因为政策的壁垒等原因无法升学。实施对口招生,适当扩大对口招生人数在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中的比例,对于解决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普通高中教育与中职教育是同一层次的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型,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教育,是跨类型的教育;而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是同一教育类型由中级向高级的递进。就技能学习来看,中职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有优势。高职院校以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为主,其专业技能的教学只能从零开始,是中职学校技能教学的重复,不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在有限的三年学制里,把没有经过任何职业技能训练的人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可能性不大,也不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只有通过对口招生的形式,招收条件比较好的中职毕业生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培养、锻造,才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四)有利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技能的学习与知识的学习一样,有一个认知的过程,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职业教育体系里,就应该有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就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来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初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比较小,很多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初等职业教育。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

中共中央在1985年就提出发展职业教育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011年教育部要求:做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定位。中职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职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做好对口招生工作,解决对口招生中出现的不协调的问题,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条件。

二、当前对口招生存在的问题

(一)对口程度不高

现在的所谓的“对口招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专业对口”衔接。考生在接受中职教育阶段,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都可以重新选择专业,不考虑中职所学专业。这不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口”,而且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没有实际意义。中高职教育之间还没有形成体系,两者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基本处于脱节的状态,各行其是,无法体现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连贯性和递进性。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为主,教学的设计是从高中起点的高职生的需要来考虑,没有顾及中职起点的高职生的需要,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后,仍无法“对口”学习,仍然处于竞争劣势。在技能培训方面,受设备设施等条件以及高中起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限制,技能课的设计基本上相当于中职的技能课,没有体现高职的“高”。

(二)管理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对对口招生入学的高职生,在管理上是存在问题的,如没有针对这些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进行教学,有的甚至还与高中起点入学的高职生混合在一个班里学习,即使人数能够单独成班教学,但是教材、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技能培养等方面都还是按照普通高中起点入学的要求来对待这些中职起点的高职生,比较侧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理论的学习。这使得中职起点的高职生在文化学习中无所适从,感觉回到了初中阶段,在中职学校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受到了影响;在进行专业技能学习时,由于基本是在中职学校所学过的技能,因此容易产生厌倦。所以,由于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对口升学的学生,即使上了高职院校、接受了高职教育,也还是没有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endprint

(三)宣传力度不够

对口招生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对于国家实施的对口招生,不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就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很多的家长是持怀疑态度的。2013年广西1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组织对口招生,录取数能够完成招生计划的只有6所院校,报到数都没有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数。全区对口招生计划数6002人,报到仅3797人,只完成当年计划数的63.26%。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广西15所院校对口招生计划数、录取数和报到数

资料来源:2013年广西高职高专示范院校单独/对口招生联合测试工作资料汇编。

三、对策建议

(一)改革对口升学考试模式

高职院校招生应该自成体系,中职毕业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生源的主体。对口招生的考试内容应以“知识+技能”为主,考试的形式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广西在对口招生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对口招生实施单独测试,考生成绩分为综合素质测试600分,特长成绩及附加分150分,合计750分。首先,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分为:基本文化素质400分(语文200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职业潜能)200分。从基本文化素质测试要求来看,语文、数学、英语要求是高中、中职毕业生共同掌握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不超过高中或中职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包括能力、心理、人格和兴趣测试。其次,特长成绩包括: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指地市级以及全国或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国家发明创造专利(高中阶段获得国家或自治区发明创造专利);高中阶段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职业技能证书;高中阶段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称号;高中阶段参加体育比赛获个人或团体奖;高中阶段参加文艺比赛获个人或团体奖;运动员称号;立功受奖(针对退役士兵)。再次,附加分获得因素有:少数民族、归侨子女、华侨子女、烈士子女。不足的是,技能的测试主要看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如果在中职学习阶段没有机会参加技能大赛,就无法体现在中职所学技能的优势。建议在综合素质测试以及特长成绩方面加大对中职生技能学习方面的分量,制定技能考试标准、专业综合理论大纲,细化各专业科目的技能考试权重等内容。

(二)建立中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相联系的学生学分信息库,以及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相应的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相同课程或相近课程的学分可以互认;也可以跟不同专业互认,不过要设置权重予以折算。制定技能标准,根据统一的标准,制定相应的学分。中职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的前提下,可以提前学习高职的技能,达到统一规定标准,就给予承认学分。比如,一般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考取中级工技能证书,要求高职生考取高级工技能证书。如果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考取高级工技能证书,高职院校不仅要承认,而且要给予记录学分,以资鼓励,从而推进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以便实现中高职的全面衔接。

(三)扩大对口招生的规模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应,现在各地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对口升学的指标控制在本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但是,这一规定在近年来有所松动,比如,2010年广东、浙江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大到15%。广西2013年单独/对口招生的计划是15000人,不超过当年计划总数的10%,其中,对口招生计划6002人,占4%;实际完成3797人,仅占当年计划数的2.53%。对口招生人数占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很小,使得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技能不高。对口招生的规模应占高职院校招生50%以上,成为高职生源的主体。以促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在观念上改变人们普遍认为中职教育就是终结教育以及中职毕业生没有升学机会的观念,以吸引更(下转第43页)(上接第19页)多的优秀学生接受中职和高职教育,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证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说,扩大对口招生的规模,高职教育的生源主体为中职毕业生是构建和完善职教体系的重要措施。当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在主流媒体进行专题性的报道和宣传,请政府主要领导讲话,鼓励、推介对口招生工作,增大人们对口招生的信任度,让全社会了解到,对口招生不仅可能,而且已经成为现实,是中职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捷径。

(四)加强中高职院校的“对口”合作

中高职院校之间,不仅是招生时期的“对口”,还要加强非招生时期的对口合作。现在中职学校的专业数要比高职院校多,很多中职学校有的专业,高职院校没有,给中高职对口招生后的学生教育带来了许多不便。笔者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的中高职院校,组成专门的团队,梳理和规范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名称、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教学计划、实施方法等,按照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划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作用,界定技能型人才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区别,高职专业技能的教育应在中职教育基础上提高或深化。

(五)加强对口升高职生的管理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实质上就是将同一教育类型的中级、高级两个阶段连接起来,真正体现职业教育“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递进过程。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高职院校应该将这些学生单独编班,实施有别于普通高中起点的高职生的教学。挖掘对口升学的高职生技能强项,帮助高中起点的高职生学习技能。彼此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对口升入高职学习的中职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培养,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专业理论上都有所提升,并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只有这样的高职教育,才能发挥引领的作用,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才有可能办出与普通专科学校不一样的特色,并在社会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地位。

总之,对口招生是高校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高职衔接的重要举措。只有采取多方面对策,才能完善对口招生形式,实现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1985-06-01

[2]牛君彦.关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探讨[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3]刘爱英.中高职衔接主要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4]刘爱英.基于欠发达地区中职高职衔接高职阶段管理问题研究[J].广西教育,2012(4)

【作者简介】刘爱英(1966- ),女,广西平南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对口招生 篇3

对口招生是指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历届毕业生,主要考试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达到一定分数线后,由本省自行选录。有专科、本科两种选择。统招学历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全日制普通本科,包括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四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全日制普通第二学士学位和通过统招专升本考试录取的二年制本科、全日制普通专科。

对口招生 篇4

山农大“3+2”招收80人

2014-05-16 07:29 本网原创 我要评论0

字号:

核心提示: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今年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任务,包括试点学校、专业及招生规模。山东农业大学第二年参与“3+2”贯通培养试点,招收80名夏季高考考生。中华泰山网5月16日讯(记者 张振男)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今年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任务,包括试点学校、专业及招生规模。山东农业大学第二年参与“3+2”贯通培养试点,招收80名夏季高考考生。

对口招生 篇5

一、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

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省教育厅指定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拓展模块)为主要参考教材,分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含文言文)”、“阅读和文学鉴赏(含文言文)”、“作文”三个部分,重点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及古代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为书面闭卷测试。

二、试卷结构

(一)试卷内容比例

基础知识约占25%,阅读约占25%,写作约占50%。

(二)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占33%,填空题约占9%,简答题约占8%,作文约占50%。

(三)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一)普通话知识

1.能够运用普通话规律正确识别现代汉字的字音。2.准确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和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3.正确识别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指形近字)的字音以及多音字(也属于多义字)的读音。

(二)汉字 1.了解汉字的音、形、义。2.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3.掌握汉字工具书的查找方法,学会辨别错别字。

(三)词语

1.掌握词义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运用同(近)义词、反义词和多义词;能够正确理解词语的不同特点。

2.掌握常用成语的特点和含义。

(四)标点符号

1.掌握标点符号的书写特点及作用。2.能熟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五)句子

1.能分清病句类型,正确辨析病句。2.能够运用语文知识修改病句。

(六)表达与交流

1.语言表达要清晰明白,前后照应、衔接,语气贯通。2.能根据语境恰当地表达语意。

3.能根据所表达的内容需要仿写、变换句式。4.正确地判断和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5.了解并掌握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常用应用文体的特点及写法。

阅读和文学鉴赏

(一)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1.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及其文学体裁知识。2.了解课文涉及的浅显的文言知识和古代文化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

1.能够把握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2.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句意。

3.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基本思路,概括要点,评价内容和语言特点。4.能够对文章辨识异同、综合评价。

5.能够对信息资料进行检索、筛选、摘要、分类和应用。

(三)文言文阅读

1.了解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特点;能够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主要文言句式。

2.了解古诗文诵读的基本方法,能够记忆和默写课文所涉及的名句、名段、名篇。

3.掌握《大纲》所规定的110个常用文言实词和12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词义。

4.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现象。5.能够运用所了解和掌握的文言知识读懂浅易文言文。

(四)文学作品欣赏

1.掌握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2.能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及艺术手法。

3.能够把握散文的总体特点,了解散文欣赏的一般方法。4.能够体验诗歌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

5.了解小说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小说的三个要素在具体作品(主要是基本篇目)中的展现方式。6.了解戏剧和戏剧文学的特点,理解基本篇目中的戏剧冲突和戏剧的“潜台词”所蕴涵的意义。

作文

(一)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二)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书写规范(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正确。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附一] 常用文言实词(110个)安 被 倍 本 兵 察 长 朝 乘 除 传 辞 从 殆 怠 当 道 得 度 短 方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过 恨 后 胡 或 疾 及 即 假 间 见 解 进 尽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临 名 莫 内 判 期 奇 迁 请 穷 求 去 劝 却 如 若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数 遂 说 私 素 通 徒 图 退 亡 王 望 微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徐 许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引 逾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卒 左

[附二] 常用文言虚词(12个)而 乎 乃 其 且 所 为 以 于 则 者 之 [附三] 基本篇目目录

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单元:《我的母亲》 《好雪片片》 《卖白菜》

第二单元:《我的空中楼阁》 《离太阳最近的树》 《窗前的树》 第三单元:《哦,香雪》 《项链》 《荷花淀》

第四单元:《读书人是幸福人》 《拿来主义》 《文艺随笔二篇》

第五单元:《爱情诗二首》 《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

《永远的蝴蝶》

第六单元:《<诗经>二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劝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基础模块下册

第一单元:《合欢树》 《善良》 《人生的境界》 第二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 《中秋月》

第三单元:《边城》 《林黛玉进贾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四单元:《荷塘月色》 《世间最美的坟墓》 《洛阳诗韵》 第五单元:《现代诗二首》 《雷雨》 《窦娥冤》 第六单元:《唐诗二首》 《宋词二首》 《师说》 《促织》

拓展模块

第一单元:《胡同文化》 《废墟的召唤》 《过万重山漫想》

《内蒙访古》

第二单元:《过秦论》 《鸿门宴》 《寡人之于国也》 《兰亭集序》

《阿房宫赋》

第三单元:《祝福》 《春之声》 《一个人的遭遇》 《老人与海》 第四单元:《文学的趣味》 《米洛的维纳斯》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五单元:《想北平》 《肖邦故园》 《古希腊的石头》 《奥林匹克精神》 第六单元:《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 《国殇》 《孔雀东南飞》

对口招生 篇6

财经商贸类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

专业综合卷满分为3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科目及分值比例如下: 《基础会计》约130分

《市场营销知识》约110分

《经济法律法规》约110分

二、试卷结构

1.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66分,多项选择题30分,判断题60分,会计综合题约占89分,案例分析题约占60分,简答题45分。

2.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占40%较易题占30%

中等难度题占20%较难题占10%

三、命题建议

1.会计综合题考虑出题内容:《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的填制,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主要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资产负债表个别项目及利润表的填制等,突出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题,主要针对《市场营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两门课程,突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简答题主要针对《市场营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的相关问题出题;

4.高考题,应以所附样题题型、分值及难易度为标准。

四、考试范围和要求

【基础会计】

第一部分概述

1、掌握会计的涵义;

2、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

3、掌握会计的特点;

4、掌握会计的对象;

5、了解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6、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7、了解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第二部分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1、熟练掌握会计要素的概念、构成内容和会计等式;

2、掌握不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

3、掌握会计等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企业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的影响;

4、了解会计核算方法。

第三部分账户与复式记账

1、熟练掌握会计科目及分类;

2、熟练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3、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特点,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4、熟练掌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5、掌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与联系。

第四部分会计凭证

1、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及种类;

2、掌握原始凭证概念、种类,原始凭证的内容;

3、熟练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实作要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制、银行结

算凭证等原始单证的填制;

4、熟练掌握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实作要求:根据给出的原始凭证编制通

用记账凭证;

4、掌握记账凭证汇总的方法;

5、了解收、付、转记账凭证的填制与使用要求;

6、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与保管相关知识。

第五部分会计账簿

1、掌握账簿的概念及种类;

2、掌握账簿的使用规则;

3、熟练掌握日记账、分类账的设置及登记方法;实作要求:日记账、分类

账的设置及登记;

4、熟练掌握错账的查找与更正的方法;

5、掌握对账、结账的方法。

第六部分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1、熟练掌握投入资本和借入资金业务的核算;

2、熟练掌握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3、熟练掌握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4、熟练掌握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5、熟练掌握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6、掌握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7、掌握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第七部分财产清查

1、掌握财产清查的概念及种类;

2、掌握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3、掌握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及实物资产的主要清查方法;

4、熟练掌握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实作要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5、掌握现金长、短款的账务处理;

6、了解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7、熟练掌握财产物资实物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八部分会计核算程序

1、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方法、步骤、优缺点;

2、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操作方法、步骤、优缺点;

3、了解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及选择。

第九部分财务会计报告

1、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种类及编制要求;

2、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编制方法;实作要求:根据本期经济业务

计算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的期末余额;

3、熟练掌握利润表的结构与编制方法;实作要求:根据本期经济业务编制

利润表;

4、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和审批;

5、了解会计档案的管理。

【市场营销知识】

第一部分概述

1、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的概念、特点;

2、了解营销观念的含义;

3、熟练掌握营销观念的演变;

4、熟练掌握现代营销观念。

本章纳入案例分析范围

第二部分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影响企业营销的宏观环境;

3、熟练掌握影响企业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

第三部分 市场分析

1、了解消费者市场的概念、分类、特点;

2、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3、掌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类型及其购买决策过程。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调研与市场营销预测

1、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内容;

3、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方式;

4、熟练掌握市场营销调研方法中的调查表的设计;

5、掌握市场调研的询问法、观察法;

6、掌握市场营销预测方法中的定性预测以及定量预测中的一次移动平

均法。

本章纳入计算及案例分析范围

第五部分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1、熟练掌握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的标准及有效市场细分的条件;

2、了解市场细分的程序;

3、熟练掌握目标市场的概念和企业进入的目标市场的条件;掌握企业占领目标市场的方式;

4.熟练掌握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含无差异营销、差异营销、集中性营销;掌握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应考虑的因素;

5、熟练掌握市场定位的概念;

6、熟练掌握市场定位的方式、步骤、策略;

本章纳入案例分析范围

第六部分产品策略

1、熟练掌握产品整体概念及层次;

2、熟练掌握产品组合策略;

3、熟练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熟练掌握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营销策略;

5、熟练掌握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策略;

6、熟练掌握品牌与商标策略;

本章纳入案例分析范围

第七部分价格策略

1、掌握商品价格的构成,了解影响企业产品定价的因素及定价程序;

2、熟练掌握定价方法,含成本导向定价、需求导向定价、竞争导向定价;

3、熟练掌握定价策略;

本章纳入计算或案例分析范围

第八部分分销渠道策略

1、了解分销渠道的概念、特点、职能,掌握分销渠道的类型;

2、了解中间商的类型;

3、掌握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了解分销渠道的选择与调整;

4、了解商品销售的新形势;

第九部分促销策略

1、掌握促销的概念、方式、作用;

2、熟练掌握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掌握促销的目标;了解促销预算;

3、了解人员推销的特点、任务、组织形式;掌握人员推销的方法;

4、掌握广告宣传的基本要求;掌握广告媒体及其选择;

5、掌握营业推广的含义及方式,掌握公共关系的概念、种类、原则、特点及形式。

【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部分经济法概述

1.掌握法、法律规范的概念;

2.了解法的分类;

3.了解法的渊源;

4.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5.了解经济法的作用。

第二部分经济法律关系

1、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及种类;

3、熟练掌握经济法律关系内容中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

4、掌握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特征、种类;

5、熟练掌握经济法律事实的概念、种类;

6、熟练掌握经济法律责任的含义、特征以及经济法律责任的形式;

7、了解经济仲裁的概念,仲裁协议及仲裁程序;了解诉讼程序与诉讼制度;了解人民法院收案范围及案件管辖。

本章纳入案例考试范围

第三部分公司法律制度

1、掌握公司法的概念、特征;了解公司的不同分类;

2、熟练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掌握其组织机构;

3、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掌握其组织机构;

4、了解公司财务和会计的相关规定;

5、了解公司股票、债券的概念与发行规定;

6、掌握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本章纳入案例考试范围

第四部分中小企业法律制度

1、了解中小企业的概念;

2、掌握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

3、掌握普通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合伙企业财产的概念及其管理与使用的规定;

4、熟练掌握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与竟业禁止;

5、了解入伙与退伙;了解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6、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7、掌握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及一人公司的区别;

8、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及事务管理。

本章纳入案例考试范围

第五部分合同法律制度

1、掌握合同的概念、合同的法律特征;掌握合同法的概念;掌握合同的种

类;

2、熟练掌握合同的订立,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资格、合同订立原则、合同订立程序、合同的形式及内容等;

3、熟练掌握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判定(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

4、熟练掌握合同的履行的概念、原则、规则;

5、掌握合同的担保方式,含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

6、掌握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终止的条件、程序;

7、熟练掌握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包括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则、条件、主要形式、违约免责等。

本章纳入案例考试范围

第六部分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

1、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了解国家、社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争议的解决;

2、掌握侵犯消费者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了解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生产者和销售者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本章纳入案例考试范围

第七部分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1、掌握税收及其特征,了解税收法律关系;

2、掌握税法的基本结构;

3、熟练掌握税收的分类和我国当前的主要税种;

4、掌握税务管理与税款的征收;

5、熟练掌握税收违法行为的类型、税收法律责任的形式,了解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注:考试内容以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原则上不指定考试教材版本,参考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即:

《基础会计》第四版,张玉森、陈伟清主编,2009年12月第7次印刷; 《市场营销知识》第三版,主编冯金祥、张再谦主编,2010年12月第11次印刷;

上一篇:数学区材料的投放技巧下一篇:瓶颈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