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方案十篇

2024-06-13

适宜方案 篇1

拟建楼为A、B、C3栋高层建筑, 均设二层地下室, 结构类型均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0标高1 7 8 7.8 m, -2层地下室底标高1 778.8m。

1 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水城坡立谷岩溶盆地的南段, 地貌形态组合类型属岩溶盆地, 其特点是盆地内地形平缓, 阶地和斜坡不明显, 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高陡坡, 上覆第四系湖积、残积层, 厚薄不均。

1.2 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水城盆地区域地质图 (1:50000) , 场地基岩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灰岩、泥灰岩和泥岩, 其中灰岩和泥灰岩属可溶性碳酸盐岩。拟建场地位于区域断层F20的北盘 (上盘) 约200m, 受区域断层影响, 场地内岩体破碎、竖向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岩溶发育规模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 形成较复杂的岩溶地基。岩层呈单斜产出, 地层产状:倾向235度, 倾角75度左右。场地内地层连续, 无断层构造发育。

1.3 地基岩土的构成及分布规律

在钻探所揭露的深度范围内, 场地自上而下主要分布有如下地层: (1) 杂填土 (Q4m l) :灰色、灰黑色, 主要由粘土、碎石、建筑垃圾及耕土组成, 结构松散, 钻进时孔壁易垮塌。 (2) 泥炭质土 (Q4l) :灰黑色、黑色, 有腥臭味, 软塑, 切面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 干强度高, 底部含大量砂、角砾及碎石; (3) 软塑粘土 (Q4l) :浅灰色、灰白色, 软塑, 切面无光泽, 韧性低, 干强度低, 砂质含量较重, 底部主要为角砾及碎石; (4) 粘土 (Q4e l) :黄色、灰黄色, 可塑, 切面有光泽, 韧性中等, 干强度高, 底部含大量砂、角砾及碎石; (5) 1强风化灰岩 (C1d2) :灰色、灰白色, 中厚层状, 层状结构, 节理很发育, 岩体破碎, 岩芯呈碎石状、碎块状, 少量短柱状; (5) 2中风化灰岩 (C1d2) :灰色、浅灰色、灰白色, 中厚层状, 隐晶质结构, 偶见方解石脉, 有少量贯穿性节理发育, 含铁质, 岩体较完整, 岩质较硬, 岩芯呈柱状、短柱状; (6) 1强风化泥灰岩 (C1d1) :灰色、灰黑色, 碎裂状结构, 节理发育, 岩体破碎, 岩质较软, 岩芯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 (6) 2中风化泥灰岩 (C1d1) :灰色、灰黑色, 中厚层状结构, 节理发育, 偶见方解石脉, 含铁质, 岩体较完整, 岩质较软, 岩芯呈短柱状、柱状。

1.4 岩溶

根据对拟建场地勘察结果得知, 下伏基岩为岩溶类型, 主要表现为溶沟、溶槽、石芽、悬臂、陡壁等, 相邻钻孔间岩面相对高差>5.00m的地段较多, 说明场地岩溶溶蚀作用沿节理裂隙面竖向切割强烈。

2 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按研究场地的地下水埋藏条件, 场地地下水可分为土层内的孔隙水 (上层滞水) 和基岩中的岩溶洞隙潜水, 两者具有一定水力联系, 在场地钻孔中反映为地下水具统一混合水位, 水位相对高程1 784.40m (2012年4月测的水位为枯水期, 已剔除异常值) 。上层滞水赋存于土层中, 该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的影响, 并受季节性影响明显。而岩溶洞隙潜水赋存于岩体岩溶洞隙内, 并受岩溶发育控制, 地下岩溶洞隙是天然储水空间和运动通道。土层内的上层滞水与下伏岩溶洞隙潜水连通性较好, 可下渗补给岩溶洞隙水。由于该建筑物有2层地下室, 底板和侧壁应采取防渗措施, 并考虑地下水对结构物上浮作用的影响。

场地地下水静止水位高程约1 784.40 (枯水期) , 根据水城地区水文长观资料, 丰水期与枯水期水位涨幅相差在1.5m左右, 即丰水期水位为1 785.9m。场地最高洪水位为1 786.50m, 该洪水位可确定为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 因此, 建议场地抗浮设防水位为1 786.50m, 并对地下室底板采取防渗措施, 同时加强底板刚度, 防止地下水对底板上浮作用的影响, 同时对拟建物的裙楼及纯地下室部分, 地下水通过底板上浮作用对桩产生一定的上拔作用力, 所以针对裙楼及纯地下室部分应对桩有一定的嵌入深度 (或产生一定抗拔作用力) 。

3 基础方案建议

拟建楼为高层建筑物, 单柱荷载大, 荷载集中对地基持力层的要求相对较高。综合分析场地内岩土结构, 岩土特征以及岩溶洞隙发育特征, 建筑物地基持力层的分析如下: (1) 土层:场地主要由杂填土、泥炭质土、软塑粘土、可塑粘土组成, 其中杂填土结构松散, 不宜作地基持力层;而泥炭质土土、软塑粘土、可塑粘土层厚度变化大, 压缩性高, 承载力低, 不宜作该拟建楼地基持力层; (2) 基岩:根据钻探资料及调查结果, 场地基岩分为灰岩、泥灰岩和泥岩三个不同区域, 分布连续。对灰岩、泥灰岩区域的桩基础, 由于岩溶地下水丰富, 人工挖孔不易进行, 建议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对泥岩区域的桩基础, 其水量较小, 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 成本低, 且便于施工, 易成孔, 对周边的建筑物影响较小, 因此, 泥岩区域的桩基础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

根据拟建物结构特点和场地岩石地基埋藏情况, 以及岩溶发育情况, 将拟建物基础类型、埋深、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处理建议详见基底标高建议表。

4 场地稳定、适宜性评价

4.1 场地稳定性评价

六盘水市区在新近历史时期无重大的地震活动记载、拟建场区无活动性断裂构造存在、无内动力地质作用, 区域构造的整体稳定性较好;外动力地质作用方面, 场地中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砂土液化、无土洞和地基土振陷失效等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在自然状态的稳定性较好。

4.2 地基稳定性评价

场地分布的土层主要有杂填土、泥炭质土、软塑粘土、可塑粘土组成。无湿陷性土、液化土及不良人工洞穴存在, 土层分布连续, 厚度变化大。当揭穿洞隙、破碎岩体后下伏基岩连续, 无岩溶洞隙, 承载力较高, 宜作地基持力层。场地地基稳定性良好。而岩溶洞隙及破碎岩体是制约岩质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钻探揭露, 场地基岩局部发育岩溶洞隙及破碎层, 其岩体完整性差, 洞隙发育, 充填粘土, 局部破碎间夹小洞隙, 不受附加应力作用的情况下, 稳定性较好, 增加荷载后其稳定性较差, 须针对溶蚀洞隙进行地基处理, 方可进行工程建设。

5 结语

由于拟建场地周边环境较复杂, 在进行基坑支护前, 建议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及施工。

对开挖基坑形成的人工边坡处理应遵循, (1) 采取主动防滑支护; (2) 坚持先设计后施工; (3) 先支护后开挖或边开挖边支护; (4) 外围先排水后开挖等原则。

摘要: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双水片区人民路与钟山大道交汇处。该文分析了其工程地质条件, 对其基础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对其场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关研究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场地,基础方案,适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恩福, 谢周敏, 赵国存, 等.地基基础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5 (1) .

适宜方案 篇2

1 犊牛出生前的营养

泌乳后期和干奶期的营养影响犊牛, 应注意饲粮能量需要。干奶期避免过肥, 体况评分高于3.75可能导致犊牛的死亡, 饲喂不足的干奶牛会优先将营养分配给胎儿, 体型过小的初产牛生产正常体重的犊牛, 出现难产。干奶牛的营养也影响初乳的质量, 维生素E低, 犊牛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 显示白肌病的症状, 干奶期每日补充1000~1500U的维生素E。产犊前三周饲粮应有14%~15%的蛋白质, 其中35%~40%的过瘤胃蛋白。干奶牛应接种埃希氏大肠杆菌、轮状和冠状病毒以及梭菌肠毒血症的疫苗, 提高犊牛生后几周预防下痢的免疫力。

2 犊牛出生后的营养

初乳是母牛产犊后第1天产的奶, 第2天和第3天所产的奶称为过渡奶。初乳是犊牛抗感染需要的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来源, 且含有较高水平的脂肪、乳固体、蛋白质和维生素。犊牛出生后肠道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最高, 随后迅速下降, 约在生后24h几乎没有吸收能力。应在细菌进入之前得到免疫球蛋白, 细菌主要来自粪便, 犊牛生后尽早单独饲养。经产牛比初产牛产较高质量的初乳, 因其经历较多的疾病, 且免疫球蛋白的转移机制也更成熟;母牛也产生特异的免疫球蛋白, 对犊牛抵抗特殊的病原微生物更有效;缩短干奶期降低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数量;母牛产的初乳多于8.2kg, 免疫球蛋白被稀释, 最好不用于新生犊牛;产犊前已挤奶或漏奶较多, 初乳仅有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用初乳计测量比重评估初乳的质量, 使哺喂初乳免疫球蛋白高于50g/L。

犊牛出生1.0h内用奶瓶哺喂2.8L以上的初乳, 12h后再哺喂一次。达不到喂量则应用食道饲喂器, 将初乳置于瘤胃而不是肠道, 吸收较为缓慢, 用食道饲喂器应比用奶瓶多25%的初乳。生后2~3d每天哺喂1.9L初乳或过渡奶, 2次/d, 即使24h后免疫球蛋白不能被吸收, 但初乳或过渡奶有利于保护肠道免受感染, 且初乳中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对应激犊牛有益。

3 4日龄至断奶的营养

犊牛饲养目标是对犊牛的维持和生长提供合理的营养, 促瘤胃发育, 促使犊牛逐渐从谷物而不是从牛奶中得到大部分的营养。

3.1 全乳、发酵初乳或代乳粉

4日龄至4周龄或8周龄喂全乳、发酵初乳或代乳粉, 2次/d。全乳按体重的8%~12%哺喂;代乳粉0.23kg、43℃温水1.9L;发酵初乳1.9L, (发酵初乳75%、水25%) 。

3.2 犊牛开食料

4日龄提供开食料, 2次/d。犊牛喜食具有质地和糖蜜的饲料, 评估开食料应按营养含量和进食量, 犊牛开食料应含有16%~24%的蛋白质。瘤胃发育取决于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 特别是丁酸和丙酸, 促进瘤胃乳头状突起的生长。较多的脂肪酸产生于谷物而不是干草, 犊牛断奶或6周龄前不喂干草。因其稀释了日粮中的能量, 断奶或6周龄以后, 瘤胃吸收能力增强, 干草有助于犊牛胃壁肌肉发育, 最好选择柔软适口的禾本科干草。

3.3 饮水

为犊牛提供清洁自由的饮水, 促进干物质采食量, 瘤胃细菌需要在液体环境中才能生存。犊牛吮乳时形成食道沟使奶通过瘤胃直接进入真胃, 犊牛饮水时不形成吮乳反射, 水进入瘤胃。1~2月龄犊牛每日需饮水5.7~9.5L。

3.4 断奶

中医适宜技术方案 篇3

1、毫针疗法:

又称“体针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调营卫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而治疗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我国传统针刺医术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疗法,是针刺疗法的主体。

2、电针法:

是指在刺入腧穴的针具上,用电针机通电,将电流刺激和针刺结合起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电针的适应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故其治疗范围较广。临床常用于各种痛证、痹证和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

3、拔罐疗法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4、推拿法:

推拿又称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外治疗法。推拿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已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基本作用是:

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2)调整脏腑 3)理筋散结 4)正骨复位 5:水针疗法:

水针疗法指在经络、腧穴、压痛点,或皮下反应物上,注射适量的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腧穴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由于应用药液剂量较常规小,故又名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如采用麻醉性药物(如普鲁卡因)者,则称为穴位封闭疗法。

6、艾条灸:

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灼的艾灸方法。

7、艾炷灸:

艾炷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8、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9、热敏灸: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因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却超过临床针灸而出名。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临床18年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06年10月28日经国家技术鉴定评选为原始创新技术。同年,获准为全国重点推广技术,并在江西首次成立“全国医疗协作网”全面推广。时任江西省省委书记的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指示,要迅速推广这种“简、便、验、廉”的承古创新型医疗保健技术,并建设成“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产业格局。该技术因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副作用,效果却超越临床针灸而闻名,属于临床针灸替代疗法。临床上对男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性冷淡、肠胃不适、肩颈不适、腰腿不舒、腰肌劳损、女性妇科炎症、月事异常、痛经、小叶增生、风湿类风湿、面瘫等各类慢性退行性、功能性病变有非常独特的疗效。临床用于针灸替代疗法,疗效显著,治疗范围广泛,对临床100多种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应用热敏灸技术治疗20余种病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枕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等,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灸疗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

10、火针疗法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胃脘痛、泄泻、痢疾、阳痿、瘰疬、风疹、月经不调、痛经、小儿疳积及扁平疣、痣等。

11、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

12、穴位贴敷法:

创设适宜情境促进学生“生长” 篇4

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创设教学情境当做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点缀,创设的情境不合时宜,而造成学生“水土不服”。譬如,古诗教学中,教师创设动感强劲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整饬的节奏边拍手边念古诗,把古诗念成儿歌的味道;古文教学中,播演造型夸张、语言简洁、快速变化的动画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让学生表演英勇跳崖的壮举;学习“亮晶晶”展示冰凌图片,朗读“瀑布”出示庐山瀑布的画面;学“霜”字,老师找来了再现“霜”的形成过程的录像……这些情境或是破坏了古诗文特有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或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浅薄;或是用图解替代文字学习,对语文教学学什么认识肤浅;或是迷失了学习的方向,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歧途”。

看来,“语言描述”“图画展示”“实物演示”“角色表演”“音乐烘托”“生活再现”……诸多创设情境的手段,不在于新与异,而在于是否恰到好处地贴近文本、贴近学生,是否有效地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让学生的确“生长”了。因为“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一、创设适宜情境,“引起”

即便有了教材,有了教师,有了学生,教学也未必真的发生了。如果仅仅有你的讲,没有适宜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没有“引起”学生想学的愿望,那教学根本就没有发生,也谈不上学生的“生长”。适宜的情境应该是教师把教材上的内容,通过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自然的情境展示给学生,将学生无痕地引到文本的学习轨道中,触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动机。比如,文言文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人教版的第一篇小古文《杨氏之子》时,笔者在异地上课时,创设了相互介绍的语言情境:

师: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王,同学们喊我——

生:王老师。

师:在座的有很多老师都是我的朋友,朋友一般直呼我的名字“王玲湘”或者“玲湘”,“玲珑”的“玲”,“湘江”的“湘”。我呀,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特别有意思,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王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姓王人家的女儿。

师:对,氏,指的是姓,“之”就是“的”。非常想认识一下同学们,(指一男生)你姓什么?

生:姓李。

师:用老先生的称法就是——

生:李氏之子。(生笑)

师:(指一女生)你姓什么?

生:姓杨。

师:哦?你也是杨氏之子?(生大笑)

生:不是,是……是……杨氏之女。

师:真会变通,女儿就用“女”。

这样的交流与认识,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巧妙地把鲜活的对话情境转化为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揣度、运用中不知不觉消除了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和抵触感,感受到文言文原来这么有意思!由此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引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创设适宜情境,“维持”

儿童有意注意力不够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游离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定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于是,教师要改变课程知识纯认知活动的缺陷,善于把抽象的、无生命的知识转化为有血有肉,包含情感因素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让情感进入课堂”,始终包含情感体验的“维持”。

可创设唤醒情境,“维持”。

如果学生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点儿能与教学内容“挂起钩来”的思想,学生只会产生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导致注意力的分散。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唤醒的情境,让学生过去阅读时、生活中留下的思想,在此时的课堂中苏醒过来,向新的知识竭力靠拢。如教学《乡村四月》中“绿满山原白满川”一句时,教师把文中“白描”变成“工笔细描”的生活还原,创设悠扬的丝竹配乐、精细的语言描绘情境:“山原是什么?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平地、小山,小山、平地,交错着,这就是——(生:山原)”“什么叫绿满呢?让我们来到山间,看啊,山脚的原野——(生:绿了);往山脚下看——(生:绿了);往上看,山腰——(生:绿了);再往上,山顶——(生:也绿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生:绿了),一片又一片的原野——(生:也绿了),小山平地、平地小山都绿了,这就是诗人所描写的——(生:绿满山原)。

可创设激励情境,“维持”。

成就感是学生把注意力持久“维持”在特定学习轨道中的另一条有效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激励法精妙、纯熟,譬如在指导学生《学写对话》中,于老师用他的“惯用伎俩”——“加分政策”边指导边评价:“原因写得好,加5分;‘说着,指指自己的牙齿’写得好,加5分;读得有趣,加5分。”于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长处,幽默风趣,让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把学习维持在积极的状态。

三、创设适宜情境,“促进”

引起和维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让学生每一节课上都学有所获,真正地发展和“生长”。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根。

创设适宜情境,促进感悟。

语言的揣摩和玩味是学生充满情感的情境体验活动,教师所要做的是为学生学习创设情真意切的情境。笔者执教《搭石》文中的关键词“协调有序”时,先用拆词法、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感悟得都不够到位。于是,我创设“想象”和“体验”的表演情境:搭石可是不好走的,要“紧走搭石满过桥”,让坐在教室里一竖组的同学扮成走在搭石上的一行人,学生反复接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身临其境地感受这样一个紧接一个地走,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指挥,却配合得那么好,走得那么有秩序,就像有人在指挥似的,是不容易做到的。由此,山民自觉地相互去配合,相互去谦让,谦让与默契的美好民风深入学生心田。

创设适宜情境,促进积累。

语言的积累更是不能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兴趣。于永正老师执教《草》创设生活情景,激活学生的积累堪称经典。他从妈妈、哥哥、奶奶三种身份入手,突破了多个方面的重点、难点。在背给哥哥听的时候,教师故意把作者白居易说成是李白,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记忆;在背给奶奶听的时候,教师故意反问“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啊”,引导学生回答草很顽强,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又故意把“枯荣”说成“窟窿”,两个词音相近、义不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可谓一石三鸟!

创设适宜情境,促进表达。

语言的学习旨在运用。创设适宜情境就是在学生的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户,成为学生创作和情感流露的推动力和源泉。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去想象故园的生活场景,音乐与语言,丰富了学生想象创作的空间:

师: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播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 篇5

1 玉米生产中密植栽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密植栽培技术已经被我国各大地区广泛的采用, 尤其是东北地区, 通过科学的调节玉米的群体结构, 增加植株的光和作用, 不仅节约了土地的利用, 还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 实际上, 密植栽培就是通过增加叶片对阳光的吸收效率从而达到高产。然而在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传统的种植习惯所造成的障碍, 也就是说, 东北地区习惯栽种高秆大穗的玉米种子, 甚至一些抗倒伏的品种也由于成本过高等原因而放弃种植, 这样就忽视了长远的高产利益。其次就是管理不够科学, 一些施肥与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不能够在广大东北村民中得以普及, 使得田间作业不能高效进行。最后, 就是玉米品种对密植栽培的制约, 东北地区惯用的品种不适合做密植栽培, 同时, 价格问题也是制约密植栽培的关键, 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一些辅助手段帮助农民意识到密植栽培所带来的玉米增产效应。

2 密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1 密植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密植能够使玉米作物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壤与阳光等营养来源, 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玉米植株的高度与种植面积呈现一定的规律, 这种类似于正态曲线的分布形式表明, 当种植密度处于一个特定值时, 玉米作物的发育状况最好, 当然, 这也会受到地区和玉米品种的影响。另外, 对玉米叶片的面积进行测量可知, 在玉米拔节后, 栽培密度对叶片的影响也出现了与杆高相同的态势, 而叶片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叶片生长态势的良好有利于玉米整体质量的提高, 我国东北地区地域辽阔, 非常适合大面积的种植玉米, 只有掌握了密植栽培技术, 就能够提高玉米产量, 改善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

2.2 密植对玉米生产水平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就对农业的研究极为重视, 尤其是东北地区对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探究, 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 农作物的生产水平受到土壤、施肥、光照、虫害以及杂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那么, 对于大面积的玉米栽培应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从而提高玉米总体生产水平, 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合理密植, 其原则就是在肥力较强的土壤中种植晚熟高秆的玉米品种, 反之亦然。我国地域辽阔, 东北地区在生产力水平上相对落后, 以往的种植方法会产生很多的空杆玉米, 自杂交技术推广以来, 玉米合理密植得以实现, 当然, 这种方法需要因地制宜, 我国借鉴美国的玉米栽培技术得知抗倒伏玉米的栽种方法, 而正是这种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使得玉米的生产水平得以提升, 因此, 东北地区应该广泛的采用密植栽培技术。

3 对密植栽培技术的建议

首先, 普及东北地区对耐密玉米品种的选择, 尤其是抗倒伏的玉米品种应该被广泛的种植, 农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应该从长远的角度以获得玉米的高产, 同时, 适宜的栽培密度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单一植株的生产力。其次, 在种植方式的选择方面, 应该根据东北地区实际的地域情况采取适当缩小行距或增加种子密度等手段, 我国辽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就是很好的典范, 通过配套的机械设备与良好的管理模式, 使得玉米总产量得以大幅提升。最后需要强调的就是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杂草与虫害, 尤其是对于精细的播种模式更应该严防玉米植株之间出现以强欺弱的情况, 力争让每一株植物都最大限度的摄取养分, 与此同时, 北方地区的农民在施肥方面要注重选择含有钾元素的化肥, 这样能够增强植株的抗倒伏性状, 可以适当的使用包衣技术, 防止虫害泛滥或发生。

4 结语

总之, 本研究对东北地区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合理密实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 其中, 现实性合理密植就是按现有的各方面具体条件统筹考虑上述各项因素, 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同时, 积极性合理密植, 努力创造条件提高生产水平, 从而提高适宜密度, 获得更高产量。相信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普及, 一定能够使我国的粮食作物得到增产,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春, 边少锋, 任军, 等.提高春玉米主产区玉米单产的技术途径[J].玉米科学, 2007, 15 (6) :133-134.

[2]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玉米“一增四改”生产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用适宜的目标为课堂导航 篇6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点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 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点, 切合相对应的学段要求。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常常会出现“失度”现象, 即不能准确定位目标, 有的教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浅显的重复训练, 对需要深度解读的内容则作肤浅处理, 有的将教师本身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生硬地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如坠入云雾中。

例如:《石头书》一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课文情趣盎然, 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因此, 读好对话, 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但有些教师拓展无度, 大量引进地壳演变的资料, 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 偏离了教学目标。当然, 采取适当的实践活动是可以的, 但对于中年级学生, 更多的是有所感悟, 激发探求科学领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教材的编写意图为支撑

选编进教材的课文, 大多文质兼美, 它能给学生带来审美的享受, 获得人生的教益。但是, 这仅仅是教材其中一方面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作为例子, 让学生习得语文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使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 都具有不同特点, 都潜藏着编者的教学意图。所以,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就要善于发掘教材背后蕴含的教学价值, 或者学习典范的优美的语言, 或者感知人物鲜明的形象, 或者习得一种写作的方法。

例如:《石榴》这篇课文, 是状物类文章的经典范例。对于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 片段描写和模仿迁移是非常具有实效性的。借助石榴, 将仿写水果确立为教学目标, 就是对编者的教学意图的匠心独运。《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写得很美, 尤其是色彩美。色彩不一定是美的, 但将色彩与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 色彩便有了生命的意义, 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态内涵。引领学生去赏读品味这些美的语言, 想象这些美的画面, 感受这些美的情感, 就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享受到审美的乐趣。这篇课文承载的任务, 就是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 并通过朗读、背诵将这些典范的语言内化积淀。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为参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 而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与生俱来的能力当然要靠在自身的基础上去生长发展。所以, 语文学习要依据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 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 以学生原有的基础作为参照, 联系旧知, 转化为新知。

在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联系三年级的课文《三顾茅庐》中的环境描写片段, 了解环境描写对课文主题或者人物的渲染、烘托作用。联系已接触过的课文, 学生很容易触类旁通。这样反复训练, 并呈螺旋式上升, 学生会逐步领悟到潜藏于文本中的种种精妙。

中医适宜技术 篇7

主讲人:毛明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年龄在18~70岁之间,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尤其适用于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口苦而渴,脉弦等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患者愿意接受,易于推广使用。

三、治疗方法

1.取穴

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

2.操作方法

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淤型,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患处局部有时可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或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具有针具特殊、手法新颖、见效迅速、疗效显著、适用病种多、范围广、使用简便、安全稳妥等特点。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钩针:特制。

测力握力器:中国中学生比赛专用,上海金甸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NL-90人体肘部扭力侧力仪:特制。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度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距离适度,便于操作为宜,确定痛点部位,并做出记号,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示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经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拨”手法,随即作“震 1

颤”手法10次。

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

3.疗程

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需要两个疗程。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易操作,且较经济。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LH202H型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

2.取穴

肩周炎患侧穴位一一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外关与合谷。

3.操作方法

刺激仪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cm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0±2mA。隔日治疗一次。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

2.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3.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

4.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至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天至第90天)者。

5.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有较大的刺激量,同时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长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寸~1.5寸(25~40mm)。

2.取穴

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2.操作方法

3.操作方法

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 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酒精棉球拭擦针刺部位的皮肤。用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度~30度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而,将针迅速拔出。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4.疗程

每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有排尿踌躇、夜尿增加等现象;直肠指检可摸到两侧叶或中叶有增大,表面光滑,可向直肠内膨出,质地中等,韧度有弹性感,两侧叶之间的中央沟变浅或消失;残余尿量在60ml以内,否则为手术摘除前列腺指征;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膀胱颈部前列腺增生的部位和程度,最多是两侧叶增生;超声波断层显像可见前列腺腺体明显增大;尿流率每秒在10ml以下者。

2.中医诊断标准:癃证、闭证。(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取穴精练,能减少针刺之痛苦,且疗效较好,具有很好的依从性。

三、治疗方法

1.器具

28号5寸毫针和28号2.5寸毫针;艾条。

2.取穴

秩边穴,中极穴。

3.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对进行针刺点作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取用28号5寸毫针,作60度刺入秩边穴,针尖向内侧会阴部进针,针进深度3~3.5寸,以针感向会阴部生殖器放射为佳,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留针2O分钟,期间每隔4分钟,作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起针。然后改为仰卧,常规消毒进针点,取28号2.5寸毫针直刺中极穴,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取艾条2cm长一个,点燃插入针柄上,灸2壮。

4.疗程

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颈型: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Χ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

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

椎动脉型与交感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

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臵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普通治疗床。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度~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

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

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

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

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

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

3.疗程

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推广联系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施仁潮 0571-88911628

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0~80岁之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

二、技术特色

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技术操作方法

1、器械准备

采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

2、详细操作步骤

(1)腧穴定位

阿是穴

(2)针刺方法

①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

② 使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

③ 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

④ 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3、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头痛严重者可延长至60分钟。

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3个月~5岁患儿,性别不限。

2.糊状便,蛋花样便,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

3.或伴有呕吐,食欲不振。

4.病程不超过2周。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投资少、安全、疗效好、见效快、取穴精、手法简、耗时少、患儿乐于接受。

三、治疗方法

1.揉腹

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

2.揉足三里

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

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

3.揉背俞穴

患儿俯卧。医者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

4.捏脊

患儿俯卧。医者两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

5.疗程

以上方法,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年龄3~14岁,性别不限。

2.一周内的新鲜股骨干骨折。

3.X线表现骨折移位明显。

二、技术特色

1.独特的手法、整复方法在复位骨折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2.皮牵引可持续保持整复后骨折的对位对线,有利于骨痂生长,缩短治疗时间。

3.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塑形又能防止骨折侧方移位,能保持复位后良好的固定。

4.杉树皮夹板轻便透气,各夹板间有一定间隙,可减少因固定而引起的循环障碍,较对照组石膏固定肿胀消退快,疼痛缓解早。

5.与石膏固定相比,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便于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对固定松紧度可及时调整,有利于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减少断端移位。

6.治疗中并发症较少。

7.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简单经济,治疗费用较低。

8.便于临床护理、拍片观察,适用于各级医院。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杉树皮夹板采用本地产,选用清明后取下的大块杉树皮,压平整凉干后备用。制作时削除粗糙外皮,厚度一般3mm左右,修剪光滑后备用。

普通医用绑带(大号)、橡皮胶布、脱脂棉及牵引架、牵引绳。

透气柔软的本地产桃花纸。

2.操作方法

手法整复(以左侧为例)患儿仰卧,近端助手双手按住患儿骨盆两侧髂嵴,远端助手以右手扶住患侧腘窝膝外侧,左手握住患侧内后踝,术者立于患侧,左手由内侧握住骨折远端,右手由外侧握住骨折近端,与远侧助手一起屈膝外展,同时嘱远侧助手拨伸牵引,当重

叠纠正后折顶、反折;同时回旋触顶手法使断端吻合,使下肢中立位,远端助手维持牵引,使骨折复位。屈膝屈髋外展角度:上中段骨折屈髋大,屈膝小,下段骨折反之。3天内达到功能对位(断端重叠小于2.0cm,前后成角小于15度,无侧方成角及旋转移位)以上,必要时在X线透视下进行复位。

皮牵引 选用两条橡皮布胶,宽约4.0cm,长5.0cm,正中断开贴于下肢内外侧上下缘皮肤,其顶端低于骨折断面下1.0cm,胶布长出足跟部下7.0cm左右以利于贴住牵引板,牵引重量按体重设臵为2~3kg。膝内外侧及双踝部等骨突部位放臵少许脱脂棉花垫,牵引皮肤区有软组织挫伤者以无菌纱布覆盖后行牵引,胶布粘贴皮肤后用绷带包扎固定以防脱落。胶布远侧3~5cm处附牵引托板、牵引绳和滑轮。根据X线片复查,有中等量骨痂生长时,予拆除皮牵引,而仅用杉树皮夹板固定。

杉树皮夹板的制作和固定 治疗时用杉树皮夹板前、后、内、外侧共四块,后侧、外侧块,长度为患肢臀部或粗隆顶点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内侧块自腹股沟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上边斜形,形状与腹股沟走向相似,前侧块长度腹股沟至膝上2.0cm,四块夹板宽度为肢体周径的1/5~1/6,并将各夹板边角压软变钝,放臵少量脱脂棉花衬垫。按加垫原则,在相应处加垫,以纠正成角移位,各骨突处加棉垫保护。下段骨折,在相当于骨折断端处加垫,每块杉树皮夹板均在腘窝处塑形,并在腘窝处加棉垫,使膝关节略屈约15度左右,以对抗腓肠肌牵拉而致的股骨远端的向后成角。夹板放臵完成后,助手手持夹板临时固定,术者用1.0cm宽胶布条至上而下螺旋形环扎固定后,外以绷带螺旋型重叠环扎固定,绷带外再用胶布环扎固定。臵患肢于外展位,下肢内外二侧用沙包固定,根据体重情况,安臵2~3kg重的牵引锤。

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外伤后影像学证实为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发病在2周之内就诊者。

二、技术特色

本疗法由于杉树皮的特性,在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病人痛苦少,消肿止痛快,透气性好,压迫感少,并发症少,夹板松紧便于调整,疗程短,功能恢复快。杉树皮夹板作为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简便,易于学习,适宜于推广应用。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每当清明至立秋季节,取树龄在10年以上,树干直径超过15cm,杆挺拨直,生长在阳光充足山上的刺杉树,将树干截成若干段,除去树枝分叉的以上部分,在1周内剥去外表绒毛状的表皮,用铲刀将皮纵向剖开,然后小心地用力将树皮整块的剥下来,将剥下来的树皮晒干,压平待用。挑选出无虫蛀,无桩节、无霉变、干燥、平整、厚度10mm,清洁的树皮,根据肢体长短,粗细、剪取4块并剪成:背、掌、尺侧的上宽下狭呈楔形,桡侧块上宽下狭并呈刺刀形。然后除去夹板外表的皮层,使其厚度为5mm。夹板的长度和宽度:根据患臂的长短,粗细的不同,制作不同的长度和宽度的夹板。

2.操作方法

复位后患者坐或立于医者对面,患侧手心朝上,医者左手食指扣住骨折远端背侧与第3、4、5指同时使患者掌屈于30度,手向上向尺侧牵拉。左手拇指在骨折近端掌侧向背侧尺侧按压,助手立于患臂外侧准备包扎,医者用棉纸将前臂包裹好,保护皮肤,防止擦伤,然后先将掌背侧块夹板放好,远端齐掌指关节,掌侧块远端齐腕横纹,尺侧块远端齐尺骨茎突,桡侧块远端齐第一掌指关节,固定于腕屈曲30度尺偏位,夹板之间间距1cm,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助手用胶布由近端到远端作螺旋形固定,然后用绷带包扎,外面再用胶布固定。然后前臂屈肘90度旋后位悬挂,掌心向上。

3.治疗时间及疗程

坚持适宜医疗的举措与成效 篇8

关键词:适宜医疗,“五四一”创新模式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1]。而目前,由于补偿机制扭曲、医疗信息不对称、医学道德失范和社会信用缺失等因素,造成一些公立医院存在着过度医疗、诱导医疗等问题。过度医疗淡化了公立医院公益性,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激化了医患矛盾,促使医学逐渐丧失道德的制高点。过度医疗的这些种种弊端呼唤着公立医院要坚持深化开展适宜的医疗技术服务。

1 适宜医疗的定义与内涵

1.1 定义

适宜的医疗技术服务可简称为适宜医疗,英文将其翻译appropriate care。美国学者Naylor C.D[2]将其定义为具备优质、便捷、可承受性三个要素构成的医疗活动。国内学者张鲁忠[3]、杜治政[4]有提出类似的概念,称之为适度医疗,杜治政教授将其定义为向病人提供有效、安全、便捷、耗费少的医疗活动。综合以上两种含义,适宜医疗应具备有效、安全、便捷、可承受性四个要素。

1.2 内涵

适宜医疗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医疗角度出发,适宜医疗应具有科学性,符合医学规律,确保安全、有效;从适宜医疗的对象-患者的角度出发,医疗服务的市场化、人性化及人们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要求提供的医疗服务应与患者的需求相适宜,满足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水平等因素产生的个体需求;从社会的角度出发,适宜医疗受地域、经济、文化等限制;从公立医院的角度出发,适宜医疗应体现公益性,具有可及性,适合当时、当地的大多数人民医疗需要。同时,我院深化研究“五适宜”中的适宜医疗又赋予新的内涵。适宜医疗的开展始终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全民健康为目标;引进及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强调科室之间技术的配合、协调,而且紧密结合医院功能定位。避免出现设备闲置、配套技术落后、中医科室变成西医科室等现象。

2 坚持适宜医疗的主要举措

2.1 提升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适宜医疗首先要确保安全、有效。我院自2004年更名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后,在注重引进学科精英的同时,加强了高层次、高水平临床技术人才培养,促进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品牌内涵建设。一是在医院实行《临床医生导师制培养制度》,按照“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要求,采取“名医带高徒”的形式,名师言传身教,带思想、带作风、带技术,加强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定向培养。二是我院通过携手国内各学科“国家队”及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国际一流医疗机构,引入激励机制,加大资助力度等多举措,鼓励医务人员进修深造。

2.2 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2.2.1 严抓医疗质量管理:

合理、健全的组织架构是医疗质量的保证。我院于2007年通过ISO9001认证,成立了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建立了全员参与、多层次(质控员、科室质控小组、质量管理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同时,借助退休老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敢于批评的工作作风,于2007年成立了以全国十大医德楷模、十七大党代表王玲主任为组长的专家组,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服务质量监测和病历质量控制。

2.2.2 实施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强调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用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5]。这正符合适宜医疗的有效、安全、便捷、可承受性四个要素的要求。自2009年,我院由院长亲自挂帅,针对27个病种在21个科室力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经统计,我院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病人住院日平均缩短了0.8天,住院费用降低了9.7%。

2.2.3 统一医师医疗权和患者自主权:

尊重医师医疗权是患者自主权实现的前提,实现患者自主权是为了医师医疗权更好地实践及落实。我院通过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及会诊制度,加强科内协作、科间合作,优化门诊及住院病人疑难病人治疗方案。针对疑难、复杂、高风险、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实行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组织、医疗管理部门视情况参加的重大手术术前谈话制度,给患者及其家属一个充分的酝酿空间,使其在做好思想准备的前提下签署明确意见。

2.3 加强应急医疗建设,强化医院功能

2004年,我院被确定为广东省应急后备医院,承担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任务。接到任务后,我院将应急医疗纳入到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应急医疗体系建设已从应急技术、硬件、科研、教学四方面全面铺开。首先,成立了突发应急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应急医疗管理办公室管理机构;组建了一支60人的广东省应急医疗队,并于2010年10月被卫生部正式确定为全国6家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之一;独立设置感染内科、呼吸内科,加大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创伤骨科、NICU等科室建设扶持力度。其次,由省政府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应急医疗病区将于2011年年底投入使用,并已投入近2000万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再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题应急医学课题10余项。加强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广东省创伤救治科研中心等机构科研合作。最后,与暨南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办了华南地区首个应急医学专业,并于今年招收第一批学生。

2.4 制定、完善与适宜医疗相支撑的配套制度

具有协同性的配套制度强有力地支撑着适宜医疗顺利开展。在我院“五四一”创新经营模式(五个适宜、四个确保、一个核心)中,首先确立了“一个核心”改革目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促进全民健康。坚定的目标,指引着医院兼顾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同时,我院本着适度发展的原则,从医院的品牌不被稀释出发,不盲目兼并医院、建立分院;并结合医院的功能与医疗市场原则,采用“扩、缩、并、分、增、撤”等方式调整科室,加强内涵建设,保持适宜的发展规模,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在成本控制方面,我院保持在军队时艰苦奋斗、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工作作风,按照因岗设人和满负荷工作原则,编配人员;并通过加强科室绩效考核,控制科室成本,建立了节约型低成本运行机制,降低医院的成本压力。在建立适宜的激励约束方面,通过建立“十佳”年度评选制、科研创新奖等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开展适宜医疗,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健全电子病历、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并针对发生医疗事故、医德医风问题等情况在职称聘任、纳编、评优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加强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

3 开展适宜医疗的成效

3.1 提高了卫生资源使用效率

2010年1月《柳叶刀》在其网站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46.2%,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上限3倍以上。我院通过严把剖宫产手术指征、积极开展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技术、加大健康教育等措施,剖宫产率由2001年的42.52%下降到2010年的26.29%,10年平均剖宫产率29.80%,达到国内三级医院领先水平。

3.2 促进了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适宜医疗有利于改善以药补医的恶性循环机制,避免盲目地引进高精尖医疗技术、设备,促进规范治疗。在我院“五四一”创新经营模式[5]的形成过程中,开展适宜的医疗技术,对保持适宜的发展规模、保持低成本运行、适宜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医院的公益性、实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促进全民健康的改革目标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推动了优质、高效、低耗的运行机制的形成。

3.3 推进了行风建设

卫生系统行风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反映在一些医院以过度医疗谋取高额回扣、一些医务人员收受红包。适宜医疗的开展,促进了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形成。我院于1993年率先打响向“红包”开战的第一枪,2005年向社会公开承诺要建设一所“不收红包的医院”。据统计,近五年来,因过度医疗、收受红包的投诉保持在零记录;拒收红包2117人次,计90多万元;收到患者表扬、感谢信282封;锦旗和镜匾238面(块);涌现出了以全国劳模、医德楷模血液科主任王玲同志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医务工作者。

3.4 和谐了医患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我院骨科采取分组护理和责任制管床制度,将护士工作站前移,主动熟悉患者病情、提供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并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熟练掌握防跌倒措施、术后腰围的正确使用等自我护理技能。优质护理和亲情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近5年来骨科一直保持着零投诉,患者满意率98.9%,2011年被卫生部评为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病房。

3.5 推进了医院持续发展

适宜医疗有效解决了医院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2007年我院围产医学科、创伤显微外科被评为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建设终期验收工作,并已初具省医学重点专科条件。同时,应急医疗体系建设从技术、科研、教学等方面全面发展,应急医疗特色逐渐凸显,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厉传琳,部琼,田丹,等.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内涵界定[J].中华医院管理,2007,23(10):652-653

[2]Naylor CD.What is appropriate care[J].N Engl J Med,1998,338:1918-1920

[3]张鲁忠.过度医疗:一个急需综合治理的医学问题[J].医学哲学,2003,24(9):1-4,9

[4]杜治政.过度医疗、适度医疗与诊疗最优化[J].医学哲学,2005,26(7):1-3,16

[5]陶红兵,刘鹏珍,梁婧,等.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概况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28-30

秸秆腐熟剂适宜用量的研究 篇9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按照土壤高中低肥力情况, 共设置3个试验点, 分别位于解州镇西元村 (Ⅰ) 、席张乡席张村 (Ⅱ) 、王范乡王范村 (Ⅲ) 。

试验点基本情况见表1。

1.2试验设计

处理1:常规对照 (秸秆还田) ;

处理2:“腐秆剂22.5 kg/hm2+秸秆还田”;

处理3:“腐秆剂30.0 kg/hm2+秸秆还田”;

处理4:“腐秆剂37.5 kg/hm2+秸秆还田”;

处理5:腐秆剂45.0 kg/hm2+秸秆还田。

试验处理采用对比排列, 每个试验点设1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30 m2, 所用腐秆剂均为上海联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谷霖”牌微生物腐秆剂。田间管理按大田常规进行。

1.3 观察记录

1.3.1 秸秆定性腐解度测试

在冬小麦播种后的10, 20, 30 d, 观察记录秸秆定性腐解度。秸秆定性腐解度按颜色中黄、微黄、褐黄、黑黄分别定为1、2、3、4级;按秸秆气味中的霉味、氨味、酒味、腐烂味分别定为1、2、3、4级;按手感软化程度中的硬、微软、软、腐烂分别定为1、2、3、4级。统计时, 各处理中的腐解程度数值为三大指标级别数值之和, 数值越大表示该处理秸秆的腐烂越快, 腐熟作用越明显。

1.3.2 失质量率法测定

失质量率法的原理是作物秸秆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等的综合降解作用, 其所含的有机物逐步被分解, 秸秆质量亦逐渐降低。通过测定秸秆失质量率, 就能反映其腐解程度, 并由此进行秸秆腐熟菌剂效果的比较和评价。具体测定步骤: (1) 选取粗细与长度接近的完整的作物秸秆, 将其裁成3~5 cm小段。称取50 g秸秆小段, 放入尼龙网袋中, 准备好试验所需要秸秆样品若干袋, 并进行编号。另将5袋样品置于85℃下烘干处理6 h后, 准确称量并记录每袋样品的质量N0。 (2) 试验设置施用腐熟菌剂和不施腐熟菌剂处理, 每一处理重复15次;将上述秸秆样品 (尼龙袋) 放入农田土表或埋入5~10 cm土层, 分别在试验的10, 20, 30 d随机取出样品5袋, 4℃冰箱存放, 样品应在3 d内进行烘干。 (3) 样品烘干前, 需用自来水进行样品冲洗, 直至滴下的水无色 (表明泥土等异物被冲洗干净) ;然后将样品置于85℃下烘干处理6 h后, 准确称量并记录每袋的质量NX。 (4) 按公式计算出任一腐解时间 (10, 20, 30 d) 的秸秆失质量率WX (WX=100 (N0-NX) /N0) ,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5) 施用腐熟菌剂处理的秸秆失质量率与不施腐熟菌剂处理的在同一时间点进行相比, 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则表明该菌剂有良好的腐熟效果。不同腐熟菌剂处理在同一时间段内, 若其秸秆失质量率之差达到5%以上, 表明不同腐熟菌剂产品之间的腐熟效果存在差异。

1.4 测产

夏玉米成熟后及时田间测产, 并选择3个点位, 分别采集1 m2玉米秸秆称鲜质量;小麦成熟后, 各小区单打、单收, 计算产量。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对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

通过定性比较法和失质量率法, 观察记录和测定秸秆腐解度, 施用腐秆剂处理秸秆的腐熟效果优于未施腐秆剂 (常规对照) 的处理, 主要表现为腐熟早、腐熟快、腐熟程度高。

2.1.1 秸秆定性腐解度测试结果

通过定性比较法观察记录秸秆腐解度, 10 d后施用腐秆剂处理与常规对照比较, 秸秆腐熟程度变化不明显;20 d后施用腐秆剂处理后的秸秆腐熟效果逐步开始显现出来, 其中用量45 kg/hm2 (处理5) 的腐熟效果最好;30 d后用量30 kg/hm2以上处理的腐熟效果均明显, 其中用量37.5 kg/hm2、45 kg/hm2处理秸秆的腐熟程度相比较不明显。

玉米秸秆腐熟程度调查结果 (定性比较法) 见表2。

2.1.2 失质量率法腐熟度的测定结果

玉米秸秆腐熟程度测定结果 (失质量率法) 见表3。

通过失质量率法在施用腐秆剂后的10, 20, 30 d分别测定秸秆腐解度, 将同一时间点的失质量率测定值进行方差分析, 玉米秸秆还田施用腐秆剂的处理与常规对照相比较, 10 d和20 d后秸秆腐熟程度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30 d后秸秆腐熟程度差异均达显著水平。30 d后不同用量腐秆剂处理间比较, 用量30, 37.5, 45.0 kg/hm2间的差异不显著;22.5, 30.0 kg/hm2差异不显著。不同用量腐秆剂37.5, 45.0 kg/hm2处理间比较, 10 d和30 d后差异不显著, 20 d的差异显著。

2.2 对冬小麦产量因素的影响

玉米秸秆施用腐熟菌剂处理后, 加快了秸秆腐熟速度, 为冬小麦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 优化了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提高了作物单产, 主要表现在不孕小穗减少了, 穗数/m2、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所增加。从成熟期田间调查结果看, 施用腐秆剂处理与常规对照相比, 不孕小穗减少了0.2~0.3个/m2, 穗数增加了1.5~7.5个/m2、穗粒数增加了0.5~1.0粒, 千粒质量提高了0.2~0.9 g。

冬小麦成熟期的田间调查见表4。

2.3 对作物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小麦产量和产值结果分析见表5。

通过测产结果可以看出, 施用腐秆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常规对照, 平均增产102~339 kg/hm2, 增产率幅度达1.94%~6.49%。腐秆剂用量37.5 kg/hm2 (处理4) , 45.0 kg/hm2 (处理5) 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664 kg/hm2, 758 kg/hm2, 增加纯收入184元/hm2, 188元/hm2, 产投比1.39, 1.33。

将试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采用L.S.R法对各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进行多重比较, 施用腐秆剂30.0, 37.5, 45.0 kg/hm2与常规对照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施用腐秆剂22.5 kg/hm2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用腐秆剂37.5, 45.0 kg/hm2与22.5, 30 kg/hm2差异显著, 施用腐秆剂37.5, 45.0 kg/hm2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3 结论

(1) 在本试验条件下, 高、中、低肥力地块施用秸秆腐熟剂, 都能加快夏玉米秸秆的腐熟速度。夏玉米秸秆还田后施用腐秆剂, 播种冬小麦, 改善了小麦产量构成因素, 从而增加了小麦产量。试验结果表明, 在运城市盐湖区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腐熟技术模式中, 腐秆剂的最佳用量为37.5 kg/hm2。

(2) 施用腐秆剂30 d后, 无论是采用定性比较法, 还是采用失质量率法, 处理4 (施用腐秆剂37.5 kg/hm2) 和处理5 (施用45.0 kg/hm2) 之间的差异均不明显。

(3) 施用腐秆剂增加了下茬作物产量, 其中处理5产量最高为5 558 kg/hm2, 较处理1 (常规对照) 增产758kg/hm2, 增产率达6.49%;其次处理4产量为5516kg/hm2, 较处理1增产664kg/hm2, 增产率达5.68%。将试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处理4与处理5之间差异不显著。

适宜夏季养生的凉茶 篇10

将干橘子皮10克洗净,撕成小块,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入,盖上杯盖闷10分钟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凉后,放入冰箱中冰镇一下更好。常饮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桑菊茶:

将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锅中稍煮,然后去渣叶,加入少量白糖即成,可散热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对风热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荷叶凉茶:

将半张荷叶撕成碎块,与中药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搅匀,冷却后饮用,可防暑降温。

香兰凉茶:

藿香9克、佩兰9克洗净,和茶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500毫升开水冲溶,上盖闷5分钟,加入冰块冷却待饮,能解热祛风、清暑化湿、开胃止呕。

此外,喝凉茶也应分清体质。体质差及寒体型的人不宜喝寒凉的凉茶;而热体型的人应分清自身热上火的原因。

上一篇:国内生态移民下一篇:职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