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雨节水

2024-05-30

集雨节水 篇1

模式特点:该模式采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实施对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聚集蓄存, 对丰水年季和干旱年季间的雨水进行调控。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发展旱井集雨微灌技术, 解决干旱山区农业用水紧张问题,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要点:采用微小型水利工程集雨开源技术, 该技术结合坡改梯工程和土壤改良, 进行坡面水系治理, 根据地形和集雨面积, 系统地搞好“三沟” (截流沟、边背沟、排洪沟) 以及“三池” (蓄水池、积肥池、沉沙池) 、山平塘等微、小型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坡面水系治理配套工程;应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旱情需要, 通过提灌将低处的集水抽到高位蓄水池, 再采用固定的低压管道对各位置相对较低的蓄水池进行水源补充, 能有效地解决土渠输水损失大和山丘区“土高水低”的问题;田间采用高效节灌技术, 在微、小型水利工程集雨开源技术基础上, 针对不同作物, 可根据自然水压因地制宜采用微灌、微喷灌和浇灌等不同的节灌方式, 也可采用移动式多功能喷灌机, 充分利用山丘区各种小水源进行移动式喷灌和浇灌。同时, 还可与中、大型养殖场的沼气建设相结合, 将沼液提灌到蓄水池中稀释后进行灌溉, 可有效缓解养殖场的污染问题, 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适用条件:适用于年降雨总量较丰富, 但季节性干旱突出、地形条件复杂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区, 特别是集约化条件下的高效益经济作物。

集雨节水 篇2

1 地理气候条件

1.1 荣昌县地理气候条件

荣昌县是重庆市的西大门, 地处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铁路等交通要道的中段, 位于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区交界处, 县境南北长44.2 km, 东西宽39.1 km, 幅员1075.37 km2。中南部低山以黄壤为主, 北部丘陵以紫色土为主。境内最高处为与四川省泸县交界的古佛山脉三层岩, 海拔711.3 m;最低处为与四川省泸县交界的濑溪河清江场桥下, 海拔293 m。全县地势平坦, 海拔多在300~450 m。气候温和,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7.8℃, 年积温5633℃, 年降雨量1099.2 mm, 最热月平均温度27.8℃, 极端低温-3.4℃, 年日照1282 h, 无霜期327 d, 有的年份全年无霜。

1.2 观胜镇地理位置

观胜镇地处荣昌县北面, 距荣昌县城27 km, 距四川省内江市35 km, 镇境西南与四川内江市东兴区平坦乡接壤, 东北与吴家镇相连, 东南毗邻盘龙镇和远觉镇, 幅员面积42.5 km2。

1.3 观胜镇土壤条件

玉米适宜的土壤p H为5~8, 以p H值6.5~7.0最适宜。观胜镇土壤种类繁多, 以紫泥为主。北部土壤主要是遂宁组的低丘中谷红棕紫占92.81%、中性土占1.13%、微酸性土占4.66%、酸性土占1.40%。南泥由发育的红石骨梭沙土、大夹泥土等组成, 多呈微碱性, 其中微碱性土壤主要是方山中丘灰棕泥发育的沙土、黄沙土、斑鸠沙土、油沙土、大眼泥土等组成, 其中微碱性土占27.29%、中性土占44.23%、微酸性土占19.23%、酸性土占9.25%。

2 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推广

为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步伐, 全面实施、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结合多年玉米生产经验, 观胜镇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广适宜当地高产种植的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

2.1 遴选示范户

2012年秋季, 在荣昌县农委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专家组的指导下, 我们到辖区内的睡佛、凉坪2个社区和云峰、银河、许友3个村分别选取种植玉米0.67 hm2以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玉米种植水平较高、有独立通讯设备、乐于助人的10户农户, 作为科技示范户。全镇共遴选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示范户50户。

2.2 辐射带动

2013年秋季, 通过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示范, 由每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20户。50户示范户共辐射带动1000户农户。

2.3 咨询与培训

2012年秋季, 根据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示范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 邀请荣昌县农委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专家组的专家, 在观胜镇睡佛社区对全镇50户示范户进行了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现场培训。同时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派出2名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个村 (社区) 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全镇采用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的33.33 hm2玉米比露地栽培增产20.17%, 取得了初步成功。

2013年秋季, 再次邀请荣昌县农委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专家进村入户举办5期集中培训班, 培训500余人次, 发放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材料1000余份, 技术咨询5000余人次, 及时把农民急需的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新技术传授给了示范户和农户, 提高了技术入户率。同时镇农业服务中心派出2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全镇推广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的种植面积达到333.33 hm2。

3 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

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是将全膜覆盖的70~80 cm幅宽地膜改为侧膜覆盖的40~50 cm幅宽, 盖膜后把玉米栽于地膜两侧, 它既能节约盖膜成本40%以上, 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植株间土壤水份蒸发, 提高地膜增温保墒功能, 抑制杂草生长, 利于蓄水纳墒, 提高玉米移栽成活率, 进一步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 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的抗旱节本增效技术。

3.1 主要技术措施

3.1.1 品种选择

推广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应选择适宜荣昌种植的‘安特3000’、‘先玉508’、‘高瑞1711号’、‘奥农玉’、‘同玉11’等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品种。

3.1.2 播前准备

播种前秋翻土地深度25 cm以上, 结合耕翻, 将秸秆和绿肥茬还田, 并将全部有机肥料、40%~50%的氮肥及70%~80%的磷肥深施到垄内作基肥, 然后起垄覆土, 冬春季节进行冬灌或春灌。

3.1.3 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

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 g或90%乙草胺80~100 g对水30~40 kg, 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封闭土壤防除杂草, 1周后精细整地, 使土壤达到“齐、平、松、碎、净、墒”。

3.1.4 规范开厢, 抢时早播

秋季小春播种时, 实行“双二五” (小春作物带和玉米带各占0.835 m, 玉米带种2行玉米) 、“双三○” (小春作物和玉米带各占1 m, 玉米带种2行玉米) 、“三五二五” (小春作物带宽1.17 m、玉米带宽0.83 m, 玉米带种2行玉米) 中带种植;也可实行“双五○” (小春作物和玉米带各占1.7 m, 玉米带种2行玉米) 、“双六○” (小春作物和玉米各占2 m, 玉米带种2行玉米) 宽带种植。在小春 (小麦、油菜等) 八成熟时, 及时在预留带播种或栽植玉米, 中带种植的株距为13.3~16.0 cm, 宽带种植的株距为6.7~8.0 cm。

3.1.5 中沟施底肥和底水

玉米播种或移栽前7~10 d, 在预留带正中挖1条深20 cm、两端筑有档水埂的沟槽, 同时将比利夫复合肥或玉米专用肥按40 kg/667 m2撒施到沟槽内作底肥, 或每667 m2用磷肥50 kg+尿素10.5 kg+猪粪1000 kg对水500 kg浇施于沟内作底肥和底水。

3.1.6 小垄双行

结合沟施底肥和底水后复土起垄, 垄高20 cm, 垄底宽40~50 cm, 垄面呈瓦背型, 在垄的两侧双行栽植玉米。

3.1.7 等雨盖膜

施用底肥和底水并起垄后, 在春季大雨或持续3~5 d累计降雨20 mm以上后, 土壤地表干土层明显减少时, 立即将40~50 cm幅宽的超微膜盖在垄面上, 并用泥土将薄膜四周压严, 以保水保肥。

3.2 膜侧栽苗

玉米栽 (播) 于盖膜的两侧边际, 每垄栽植玉米2行。

3.2.1 合理密植, 优化种群结构

在示范地垄的两侧按照确定的株距点播玉米种子2 kg/667 m2, 通过多次间苗, 先间小苗, 再间大苗, 最后每667 m2保留壮苗5000株。

3.2.2 加强田间管理

在推广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的玉米田间管理上要突出“四早一多”, 即早放苗、早封土、早中耕、早定苗 (在3~4片真叶定苗, 每穴留1株) 、多中耕 (2~3次, 深度16~18 cm) 。

3.2.3 科学管水, 拔节期灌水

推广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的玉米苗期比较耐旱, 早期可适当干旱蹲苗, 但在拔节期到雌穗吐丝 (特别在抽雄前后20 d) 期间遇旱, 一定要充分灌水保证有足够的水分, 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

3.2.4 看叶管理

3叶时间苗, 4叶时定苗, 5~9叶时加强中耕管理, 10叶时进行水肥管理。

3.3 及时防治病虫害

3.3.1 病害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为黑粉病, 其防治方法是在病瘤未破裂前摘除、深埋, 消除病原;加强栽培管理, 避免偏施过量氮肥, 以免病菌侵染。

3.3.2 虫害防治

玉米主要虫害有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 (1) 农业防治。消灭田边杂草、铲埂除蛹、轮作倒茬。 (2) 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3) 化学防治。在玉米小喇叭口期, 用阿维菌素和龙攻0.5 g/株点施于玉米心叶内, 可有效防治玉米螟、玉米蚜等害虫。

3.4 防止倒伏

播种45 d左右喷施多效唑, 降低株高, 可防倒伏。

4 产量分析和经济效益对比

通过推广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可以达到“五省一增”的目的, 即省种子、省肥料、省用水、省农药、省用工、一增产。荣昌县观胜镇许友村有位种植大户2013年露地种植玉米3.2 hm2, 没有采用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技术, 玉米苗前期长势差, 后期千粒重低, 籽粒不饱满, 平均667 m2产量只有425 kg。而2014年该大户采用集雨节水侧膜栽培新技术后, 玉米苗前期长势好, 后期千粒重高, 籽粒饱满, 色彩光泽度好, 产量达634 kg/667 m2, 产量具有明显增长。

上一篇:物流税收下一篇:农村职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