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主导作用三篇

2024-05-10

《机械制图》主导作用 篇1

一、在点、线、面中的作用

制图中基本的点、线、面的投影比较抽象, 学生在学习各种平行线 (面) 、垂直线 (面) 、一般位置线 (面) 的投影面中的投影特性时, 点、线、面的投影因缺乏直观性, 大部分学生感到想象实物困难, 就更不要说对实物的线面分析了。但在Auto CAD中可以用坐标显示, 利用图形的不同方位, 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 可以清晰观看点线面的投影位置及形状, 也可用三维建模里实体编辑中的着色线来分析不同位置的点、线、面。直观的投影效果, 对点、线、面在实物中的投影起到了辅助空间想象的作用。

二、在视图中的作用

视图在教学内容上多为补三视图和补缺线, 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常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教学中结合实物模型和挂图进行分析讲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必须在前面点、线、面的基础上充分思考, 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点、线、面, 才可能综合起来想象出视图的各部分的关系和整体形状。对于初学者, 大部分做不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实物相对照, 学生则很难画出正确的三视图和补全缺线。以前, 学生利用切黄瓜、萝卜等方法制作实物, 完成简单的视图, 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复杂的视图就无从下手。而利用Auto CAD软件进行绘制模型, 可以快速、方便地绘制出所需图形, 学生可以通过Auto CAD软件清晰看到视图形状的上下、左右、前后不同方位的形状以及它们的连

调查报告。

在两周的集中教学中, 每天教学一个项目, 重点突出, 并及时评价。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得以增长, 能力得以提高, 视野得以开阔。于是, 他们有了成就感, 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虽然学生基础整体比较差, 有时学习习惯也不好, 尤其是对一些原理的理解和一些检测电路的分析难以理解, 但在学生评教中, 大多数同学是喜欢或是非常喜欢这门课程和这种上课形式的。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 边学边做, 边做边学, 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他们认为, 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上课模式值得肯定, 锻炼了动手能力, 绝大多数同学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接受快, 记得牢。

在传感器的项目式集中教学过程中, 摒弃了“知识点———习题———验证试验”的方法, 通过项目学习, 学生不但对检测系统有了全面认识, 还对抽象的理论有了感性的认识。项目导向式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 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内容, 引导接关系。同时, 也可进行视图放大与缩小, 分析模型后利用直观图形画出三视图。学生可以利用视图和模型中点、线、面的认识, 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点、线、面的关系,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最后, 学生可以独立分析视图, 绘制和识读简单的视图。Auto CAD软件与机械制图相辅相成, 课堂比以前生动了,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剖视图和相惯线中的作用

剖视图用来表达的视图一般为孔、槽、内部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比较多;相惯线是指连接零件处的图形线。这两部分内容, 在机械制图课程里是学习的难点。在讲解剖视图时, 因图形中虚线比较多, 学生则很难想象实物是什么形状, 因剖切有全剖、半剖、局部等形式, 学生不明白剖视图的形成过程与剖切位置, 不知道什么图形, 什么时候采用哪种剖切方法, 剖切线画在什么地方更为合理。而利用Auto CAD软件, 可以在绘图中选择剖切功能,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剖切平面对零件进行剖切。在剖切时必须要经过比较多的孔和槽, 使实物内部与外部形状尽可能显示完整, 这样容易分析实物形状。选好剖切位置后, 应立刻生成剖视图, 则可以更好地分析出剖切位置对剖视图画法的影响, 加深对剖视图画法的认识与掌握。

相惯线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的实物模型图, 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零件连接处的线型, 使用Auto CAD软件绘图在教学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机械制图中尺寸标注、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学习, Auto CAD的使用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总结:《机械制图》课程是工科类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技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学起来比较困难, 想象不出实物图形具体是什么结构形状。同时, 因为他们本身没有一定的基础, 想象空间建立起来也比较困难。而使用Auto CAD软件课程, 则解决了《机械制图》这门纯理论课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相关难题,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Auto CAD软件给制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河南省濮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学生进行学习及练习。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达到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的目的。学生通过对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台的认识活动, 了解常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通过社会调查和网络资源的查询活动, 了解了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及主要技术指标;通过各种传感器应用的实践活动, 了解了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使用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对课程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总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同时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有的知识抽象难理解。因此, 我们必须开拓创新, 引入项目式教学法, 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 从而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

浅谈机械制图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篇2

【关键词】机械制图;零件图;装配图;技术语言

语言、文字、图形和图像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体,而在工程界为准确表达一个物体的形状,主要的工具就是图形。在图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化工或建筑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表达设计意图;制造者通过图样了解设计要求、组织制造和指导生产;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机械图样是交流传递技术信息、思想的媒介和工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生产第一线的现代新型技能型人才,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具备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从以下几方面可以体现其重要作用:

1.从事机械制造行业就须掌握机械制图

学习机械制图感到抽象、困难,其原因之一是习惯于在平面上思考问题,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借助各种媒体,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由平面思维转换到空间思维。把物体的投影与实际零件结构紧密联系,不断地“由物画图”和“由图画物”,既要想象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图形间的投影规律,步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实际工作时,才会通过二维的平面图—零件图(或装配图)想象出来三维的空间物体—实际零件(装配体),只有掌握这种技能,才能顺利完成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的工作。所以,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机械制图的核心内容。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制图标准、及相关规则,严肃体现出国家标准的统一性,无论谁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随着我国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在机械制造行业,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也会逐步一致,使我国机械制造行业技术人才能更好的与之交流,那么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这门技术语言,更便于同行业间进行技术探讨和技术革新,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精通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并且反复强调标准规定的严谨性、权威性和法制性,使技术人员较好地确立标准化意识。

2.机械制图对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机械制图》课除了如何使他们很好地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投影规律及国家标准,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如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这些知识在机械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都要用到。也不是只局限于了解制图上的一些概念、定义和规则,还会学习和掌握到其它相关领域的各种知识,并且会正确、合理、全面地应用好机械制图这门工具,是现代化生产中技术人才最基本的要求,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就要求具备这种让机械制图与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图》是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工具,是对新设计、新构思、新工艺研究探索,反映和表达高新技术、发明创造新生事物的载体。大胆地在该课程教学中融进新思想、新设计、探索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注意贯彻这一主导思想。激励大家勤于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逐步形成了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此较长时间,多个阶段的激发培养,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发生飞跃的认识,培养起创造能力与个性品质,在今后实际生产中进行技术革新、机械设计时起到要作用。

3.在加工制造中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作用

任何一台机器或一个部件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制造机器首先要依据零件图加工零件,再根据装配图,组装成机器或者部件。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主要依据,不会识读零件图,根本无从着手加工零件,所以,识读零件图和绘制零件图是《机械制图》的重要内容。能快速而正确地识读零件的图纸,理解零件的加工信息,是正确实施零件加工的前提,能合理表达零件的结构,正确规范的绘制一张零件的图纸,是在职业岗位上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的必要手段。另外机器或者部件的设计过程中,一般先根据设计要求画出装配图以表达机器或者部件的工作原理、传动路线,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结构形状,然后按照装配图设计零件,并绘制零件图。再生产过程中,装配图又是制定机器或部件装配工艺规程、指导装配、检验、安装和维修的依据。因此识读装配图是在生产交流和技术革新中重要的一项读图能力

4.掌握机械制图是培养其他能力的的前提

识图和绘图能力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岗位的能力要求与机械制图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绘图员、工艺员、技术档案管理员、工程设计人员、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以及机床操作和加工岗位等。在教学中要结合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加强机械制图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零件测绘和计算机绘图软件应用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后,机械制图技术的延伸和应用。么在今天,计算机绘图,AOTUCAD技术推动了几乎所有领域的设计革命。但是计算机绘图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图,同时再先进的设计都离不开运用图形来表达、构思,因此机械制图的作用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工程技术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机械制图技术应用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和机械制造各个环节中。它不但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影响,也随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通过实践的经验积累,才能逐步地达到设计与绘制合理的生产图纸。

【参考文献】

[1]赵大兴.现代工程图学教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何铭新.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机械制图》主导作用 篇3

[摘 要]:本文从学生对学科感受及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入手,提出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中职《机械制图》有效教与学的具体措施,以期达到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和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中职《机械制图》教与学的有效性。[关键词]:有效课堂;有效学习;学习共同体

本世纪初,我国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新课改的引领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始注重各学科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逐渐被运用到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模式的具体化。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搜索、收集资料,分析处理数据,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贯穿的思想——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信息技术下,实现中职《机械制图》有效教与学的必要性

(一)中职《机械制图》教与学的调查现状 为了感知学生对制图课程的具体感受,了解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下面是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表一: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对各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最喜欢的科目 体育,信息技术,音乐,机械制图21% 最不喜欢的科目 机械制图,数学,英语

压力很大的科目 数学,机械制图,数控技术,英语 实用性差的科目 英语,数学,语文,英语

内容太难的科目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数学,英语

表二:数控专业学生最喜欢的《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方式 从表一的数据分析可知:只有21%的学生喜欢学《机械制图》,大部分学生普遍反映制图学科学习难度大,实用性差,学习压力大等。

从表二可看到大约81%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讨论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传统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这种老的教学方式,已提不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再由于我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图》教材,这本教材难度大,对没有学习过立体几何且空间想象能力差的职中生来说,学起来的确很吃力,以致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大打扣。如何提高学生的制图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内在需求,就必须实现《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教学。

(三)《机械制图》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从此概念可以看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它包括有效地教学目的,教师有效地教与学生有效地学,有效的教学评价【3】。在我们的制图教学中要不断地克服低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基本目标任务,追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质教学。

一. 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中职《机械制图》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可创设与课堂教学迥异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开展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述立体三视图的形成时,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间立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如下图a),再使三面投影随投影面一起展开得三视图的动画过程(如图b),并配备语音讲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了学习,为实现制图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信息量,实现《机械制图》课堂的有效性 《机械制图》的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利用视图及表达方法表达各种零件及部件的形体结构及有关国家标准的介绍。为了能有效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往往在课堂中绘制各种模型的视图。这个过程要占用课堂许多时间,往往讲不了多少知识,同时教师也付出了许多体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制图教学,可以利用AutoCAD、3DstudioMax、CAXA等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备课时制作出教学内容素材,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电子教案。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选用各种电子图样,并在电子图样中讲解。教师课后小结时也可以随时调用各种电子素材,达到传统教学中所无法实现的效果。这样可以彻底的从传统板书绘图中解脱出来,节约了大量时间,并可游刃有余的组织教学,增大课堂上信息交流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视图与三维立体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机械制图》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三维立体,包括各种基本几何体、组合体、零件、装配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各种木制教具来做现场演示。这种模式有其局限性:其

一、木制模型往往与教材相脱节,教师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具;其

二、木制教具的体积较小且造型单一,在教室中演示时,只有部分学生能观察清楚。且可选造型有限,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空间型体的结构;其

三、对于大型的零件与装配体,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即使在车间中参观实物也不可能随意进行反转、拆卸、剖切使学生观察内部结构及装配关系。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加工制作出教材中的各种三维立体模型在课堂教学中演示。优点有三:其

一、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点、线、面、体等不同要素设置不同的颜色来加强对所讲内容的表达。其

二、教师在AutoCAD、3DMax、CAXA等环境中可以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其

三、教师可根据实际随意改变对模型的观察视口,并把该视口与视图建立联系。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机械制图》课堂的有效性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读取方便,实用性及交互性强等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多式多样,诸如:以信息技术下学生互动为核心的协作讨论法,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实践操作法和围绕问题展开的发现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集体备课,实现《机械制图》的有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完善,多媒体软硬件、校园网、互联网上网终端等正在成为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而教师已实现了网上办公,教师之间建立QQ群,为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进行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网络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备课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其他教师进行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共同研讨怎样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辨析易混点,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最后把集体的智慧进行整理共享,实现制图课的有效教学。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机械制图》有效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绘图建模”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近几年来,我国中学普遍开展“绘图建模”活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数据,并且用相关的数学教育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期望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学习、研究、实践、学习”的反复过程中逐渐地成长起来。此活动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解决挑战性大的问题中培养了学生克服问题的顽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零件图与装配图的应用意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运用各种绘图软件讲解制图知识时,学生可以直观的通过投影看到虚拟的三维世界,并根据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运用绘图软件将学生的想象变为虚拟的现实来验证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在学生思想中激起强烈求知的欲望,与研究制图学的极大兴趣,使学习的内因与外因有效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认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如左表中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活动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好奇、好动是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独立思维。机器不开要生锈,脑筋不动不会灵活。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学得深刻,例如:已知二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如下图A)。首先,要根据已给的二视图分析物体的结构特征,尺寸、位置和方位关系并想象出其空间形状(如上图B)。

此时,教师先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出思考方向,让学生小组讨论,甚至可以用橡皮泥捏出他们的物体,来进一步分析、判断其相关结构,准确表达出第三视图。形体的表达方法常常不是唯一的,最后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和新获取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制定出若干种不同的表达方案。而在这些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也就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信息技术下,将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那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是否没有了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机械制图》是一门标准性很强的课程。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努力做到板书工整、清晰,线条、板图标准,让学生看后产生信服,由羡慕到效仿,进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和学习动力,从而使绘图质量和技巧的提高得到保证,也强化了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以及活动影像等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化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感、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只有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知识点引入多媒体,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上一篇:职业技术能力下一篇:综合评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