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十篇

2024-09-12

民间工艺 篇1

关键词:构成设计课程,民间工艺,渗透,多元化

构成设计课程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在平面设计领域中, 构成设计处于基础地位, 主要学习平面和色彩两大构成。现阶段,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 各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都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进一步加强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 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多元化。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在设计活动中多运用新思维、新方法。

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发展历史悠久, 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下,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我国民间传统工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民间工艺元素, 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 将现代设计和中国民间传统工艺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化, 多样化,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民间工艺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渗透

平面构成理念最初产生于包豪斯设计时期, 它强调运用几何元素来展示简约、抽象风格, 通过图形创意设计来表现具体意象, 图形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在现代设计中, 平面构成设计处于核心地位, 它基于现代科技美学, 并且融合了心理学、物理学等不同学科内容, 给予人们全新的感官体验。过去, 构成设计教学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 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脱离专业实际。民间工艺中的一些图案纹饰往往能够突出表现图形之间的联系, 所以, 我们应当把平面构成设计和民间传统工艺有机结合起来, 深入探究两者之间的视觉审美联系, 从而开拓学生设计思路,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将传统工艺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一) 蓝印花布艺术在平面构成中的渗透

蓝印花布工艺强调图案均匀、对称, 运用大量几何图形, 包括圆形、方形、直线等来表现自然事物, 给人以简约、整齐的感觉 (图1) 。蓝印花布工艺的独特艺术效果,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造型方法十分丰富多样,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点点生辉。

用不同形状及大小的点来组成蓝印花布的图案纹饰, 像梅花点、胡椒点、垂叶点、大混点、小混点等。如果把蓝印花布图案中的点单独拿出来看, 不管是圆点、方点还是尖点, 仅仅作为构图元素, 它本身并不包含太多意义, 必须有很多点共同组成图案后, 才能体现出其审美价值。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往往会营造出移动视觉效果, 按照一定比例把点排列成线条时, 就很像一条虚线, 从而达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效果。蓝印花布中的点往往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的,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构成设计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点的造型特征, 理解点和线之间的内在联系。

2. 线线成形。

蓝印花布工艺中会有很多层次分明的不同长短、粗细、疏密的线条。由于受工艺技术限制, 蓝印花布图案纹饰不能用长线, 只能把长线分割成短线。比如, 蓝底白花图案中会用断点组成虚线, 而白底蓝花图案会用封闭线条组成外部轮廓, 但里面的图案纹饰还是采用断点、断线。经过长期技术改进, 人们逐渐打破传统工艺条件限制, 用断裂的线条来塑造生动图案形象, 虚实线条运用也成为蓝印花布工艺的一种重要设计形式, 体现了虚实结合的中国传统审美理念。这种短线构图设计改变了以往的长线设计形式, 在平面构成课程中能够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启发,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

3. 面面俱到。

由于受工艺条件限制, 蓝印花布中很少会用到大面积图案。所以, 民间手工艺者在处理那些很难用断点、断线构图的复杂图案纹饰时, 往往会按照图案原来结构特点, 把它分割成不同形状大小的面。像花瓣、竹叶、鳞片等, 这些都是比较小的面, 可以丰富完善图案设计, 同时也在工艺技术范围内。通过对该工艺的技术介绍, 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不同形态的面。我们看到, 蓝印花布图案纹饰设计并非只是用单一的点, 更加强调图案纹饰布局结构, 以及点、线、面之间的协调统一, 将局部图案和整体图案有机结合起来[2]。

(二) 剪纸在平面构成中的渗透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产生于人们长期的劳动生产实践中, 形象生动, 富有情趣, 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征, 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纯朴审美价值理念 (图2)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1.夸张和变形。刻意突出表现自然事物的某些特征, 提升审美情趣, 增强图案纹饰的艺术表现力。2.平衡和对称。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强调平面空间结构对称, 增强视觉审美体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作品中经常会用到中轴线对称设计, 通常会把纸进行反复对折, 从而保证作品结构稳定、对称。剪纸艺术和构成设计体现了东西方不同造型设计理念, 它们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但两者也有一些共同点。首先, 剪纸艺术和构成设计都是最基本的造型设计形式;其次, 它们都运用了夸张、重复、对比、渐变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最后, 无论是剪纸艺术还是构成设计, 它们都遵循审美法则。当然, 和构成设计相比, 剪纸艺术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能够直接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3]。而构成设计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媒介才能得到真正应用, 因此, 我们在构成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些艺术媒介, 充分利用好这些重要教学资源。

二、传统民间工艺在色彩构成教学中的渗透

色彩构成设计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进一步拓宽学生色彩构成设计思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有很多色彩设计的经典作品, 是人们长期实践智慧的结晶, 这对于现代设计具有重要借鉴及启发意义, 对于色彩构成设计教学很有帮助。主题色彩设计是色彩构成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于图案色彩表现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构成设计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 为学生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氛围, 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民间工艺有机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构成设计知识[4]。

(一) 蓝印花布艺术在色彩构成中的渗透

一直以来, 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对于传统美术工艺影响十分深刻, 特别是在色彩搭配设计上。古人在早期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 用五种正色来描绘自然现象, 由此产生了中国古代五行色彩观。蓝印花布中的靛蓝色就是古代五行色彩中的青色, 而青色象征春天和生命。所以, 古人在蓝印花布工艺中运用蓝色和白色, 蕴含了美好的寓意, 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纯朴审美思想。

在设计教学情境时, 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课题研究环节, 以拓宽学生思路。像在“骨格”构成设计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基本图形, 然后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色彩搭配来设计图案, 使得构成设计更加丰富多样 (图3) 。因此, 我们可以把民间传统工艺元素融入到构成设计教学中,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让学生自己体会领悟这些美学法则,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构成设计教学中传统元素运用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形资料, 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才能。将民间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构成设计教学,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拓学生视野, 营造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今后艺术设计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二) 剪纸艺术在色彩构成中的渗透

中国传统色彩思想对于剪纸艺术中的色彩搭配设计影响也十分深刻。色彩并非只是给人带来视觉感官体验, 它往往还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传统剪纸工艺中的单色剪纸主要采用红色, 代表喜庆、吉祥, 常见于结婚、过年等喜庆场合, 一般会搭配一些吉祥图案。而彩色剪纸主要采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 多为纯色系, 整体保持着协调与统一。彩色剪纸中的色彩往往比较明亮艳丽, 不同颜色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构图夸张大胆, 反差很大, 以表达鲜明的情感色彩, 传达出作品的设计理念。

当然, 大部分民间艺人都是根据自己主观经验来进行创作设计的, 对于那些美学法则并不了解。往往, 这种单纯自由的设计方式反而可以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成为艺术设计中的经典。民间传统工艺往往采用自然色彩, 追求自然纯朴的艺术美,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 色彩构成设计教学应当改变原来机械枯燥的绘色练习方式, 更多融入民间传统工艺元素, 让学生感受认识传统工艺中的色彩运用, 全面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素养,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从而为今后艺术设计道路打好基础 (图4) 。民间工艺源于生活, 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民间传统工艺, 拓宽学生设计思路,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民间优秀艺人给学生指导讲解, 分享经验, 不断丰富完善构成设计课程的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构成设计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 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形成自主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才能。构成设计并非简单的模仿、再现, 关键在于重新塑造艺术形象, 达到良好艺术表现效果。构成设计教学应当和民间传统工艺有机结合起来, 吸收民间工艺的精华, 借鉴民间工艺的优秀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灵活运用到现代构成设计中,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当然, 我们在构成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民间传统工艺元素, 立足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实际需要。民间工艺历史悠久, 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它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更多活力, 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完善现代艺术设计体系, 通过民间工艺和构成设计的相互融合渗透, 让学生对艺术设计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从而促进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丹.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美术大观, 2009 (11)

[2]赵安.中国蓝印花布平民化特质探析[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白丽平.平面构成与图形创意——由中国传统图形反思平面构成教学改革谈二维构成创意教学[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 25 (02)

民间工艺 篇2

在信息技术时代, 各种工业产品、数字产品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方面, 并日益改变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以手工技艺来延续生命的民间工艺遭遇到了发展历程中最严峻的危机。如何激活民间工艺的内在生命力是急需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民间工艺的传统形态及其当代危机

我国民间工艺有着多样化的传统表现形态, 包括与民俗或宗教信仰、日常饮食起居、生产劳动、传统商业、环境装饰、戏剧表演、游艺竞技等各个领域相关的多种器具制作工艺, 整体呈现为三个方面的基本特性。其一是手工性, 即它是人类的手工技艺活动。其二是民间性, 即它是民众生活智慧的结晶, 往往没有单一确定的创造者, 在生活习俗的延续中得到自身的传承与演化。其三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性, 即并不追求超功利的审美理想和空灵的表现形式, 而是表达出鲜活的生活趣味、丰富的生活场景。这三方面的特性决定了民间工艺能在文化发展中自成一类, 无法被其他艺术种类所取代。

然而, 正是这种独特性, 导致了民间工艺在当代的生存困境。由于民间工艺的生存与发展是植根于手工技艺的, 所以机器生产方式的冲击就使其丧失了生存优势。不仅如此, 由于民间工艺的社会性始终伴随着一种创造的非自觉性, 缺乏学院式的传承模式, 只是以自发的形态随大众的功利生活需要而得以流传, 在机械工艺产品批量生产, 更大限度地为人类生活带来方便之时, 非自觉的传承便有可能将民间工艺带向被遗忘和被淘汰的历史命运。

在我国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 针对民间工艺的保护措施一方面是借助博物馆、展览以及数字化媒体, 将民间工艺原初的发生形态转化为以还原其物质载体形式为重心的直观展示活动中,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对老一辈手工艺人的保护以及小范围的“传帮带”教学活动, 尽可能地培养技艺的传承者。多项保护措施的并举无疑为传统民间工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机会与条件。

但问题在于, 对于民间工艺而言, 保护只是一种外在的力量, 它并不能取代民间工艺的内在发展规律。只有探究这种规律并加以积极利用, 实现民间工艺的自在存在, 才能使当前包括资本投入、市场引导、教育参与等在内的多项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因此, 一种哲学高度的存在论探究对于我国当代民间工艺的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

二、民间工艺的存在论分析

从民间工艺品的物性存在形态出发, 我们将更容易透视民间工艺的存在本性, 因为工艺品作为技艺的物质承载者, 是已经完成的既定存在者。民间工艺品的特殊性表现为它既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作品, 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器具, 它在艺术作品与一般器具的交融中成为一种特殊的物。正如海德格尔所看到的, 实用性是日常生活中一般器具的本性, 而它恰恰是遮蔽艺术作品的艺术性的关键因素, 因为纯粹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要在自身的形式中敞开存在的“真理”, 让人们体验到作为“无蔽的真理”之显现方式的美[1]。正因为如此, 纯粹意义上的艺术作品是在“看”的过程中触及人们的心灵, 而一般的生活器具则是在“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可是民间工艺品的物性存在却是特殊的, 它既要在“用”的过程中实现“看”的快感, 又拒绝让“看”干扰“用”的现实性, 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属性。

在民间工艺品的双重属性中, 实用性是主导, 因为当艺术性压制了实用性时, 民间工艺品就往往摇身一变, 成为贵族工艺品或者个人工艺品, 不再成为大众能够触及到的物件, 已无民间性可言。民间工艺的实用性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它既包含着对民众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 也包含着自然、宗教、道德的精神内涵。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两方面的实用性交织在一起, 让民间工艺存在于日常生活世界中, 形成了民间工艺与民俗活动之间的深层联系。

如果说实用性是民间工艺品的生殖土壤, 那么艺术性则是其生存空间不断拓展的保证。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使工艺之美被带向生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不断滋生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创造乐趣。在手工艺时代, 美与设计从未被分割过, 两者相互生成着;而在机械生产代替手工艺的初期, 普通民众的生活世界受到的最大冲击之一就是生活用品与美的分离。以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为开端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便是人们反复在实用与艺术之间、功能与形式之间重新寻求统一的历史, 人们在剥夺民间工艺的生存空间的历史进程中又试图重建它所实现的审美理想。

工艺品的特殊物性揭示了民间工艺的存在本性——人的欲望、技艺和智慧三者游戏的特殊状态。一切技艺的活动都是人们运用生活智慧、使用工具满足生活需要的过程, 因此它们都可以说是“欲望、技艺和智慧的游戏”[2]。但差异在于, 不同的技艺活动所呈现出来的游戏状态是不同的。

从欲望的层面上看, 民间工艺表现出的以身体性欲望的表达为主导的形态, 在审美形式中传达出了对生殖的祈祷、对个人生命的祝福和对种族生命繁衍的渴望。在此基础上, 人们对钱财、功名的渴求也直接表达了出来, 丝毫不避讳实用功利性。从技艺的层面上看, 民间工艺作为手工技艺活动, 自始至终保持着自身的手段性和工具性, 没有超出自身的边界。相比较而言, 现代机械工艺却往往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情形, 因为人与技术的关系呈现出一种颠覆性的转变, 即人不自觉地为现代技术所规定, 由现代技术支配着生活方式。所以尽管机械工艺占据优势, 人们却总是回到民间工艺那里去, 试图让那种人与技艺之间的本真和谐关系能够在机械工艺中得到实现。从智慧的层面上看, 民间工艺的存在本性表现为它凭借对天、地、人、神的理解设定了人的欲望的边界。我国传统的儒家智慧主宰着民间工艺的欲望表达内容, 以血亲基础之上的内在仁义精神和至善至美的和谐审美理想引导着工艺之美的实现。尽管民间工艺以身体欲望的表达为主要内容, 其表达方式却是间接的和象征性的。其装饰图案是最好的证据:人们尽管重子嗣繁衍、婚丧嫁娶, 却不像西方工艺那样去直接表现人体, 而是以连 (莲) 生贵子、麒麟送子、石榴多子、鸳鸯戏荷等自然动植物的生长形态或寓言故事为装饰图案来寄托对生命的祝福。

三、民间工艺的当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正确对待民间工艺的历史性需要避免两个误区。其一是虚无主义的态度, 即主张放弃对民间工艺的人为保护措施, 任凭它以非自觉的形态发展下去, 将衰退与萎缩看成其既定的宿命。这种态度走向一种悲观和虚无的深渊。其二是主观主义的态度, 即急于为民间工艺的历史价值正言,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签下将历史上曾经出现的诸种民间工艺形态进行还原。后一种态度是积极的, 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民间工艺衰退的步伐, 但是并没有为民间工艺开创出时代性的发展道路。因为传统历史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是无法强加于当代人的生活世界的, 如果不能实现审美情感的社会性和当代性, 人为的举措依然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深渊。

民间工艺的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抗力来自生产力自身的进步, 这种生产力的进步决定了部分传统民间工艺向观赏性艺术转化的事实。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 部分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民间工艺必然会淡出历史, 尤其是民居。当曾经的历史古城不再为人们首选的居住环境时, 相关的工艺必然成为观赏性而非实用性的技艺。不仅如此, 生产力的发展还会带来人类对世界的科学认识, 因此部分与巫史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民俗必然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退, 相关的民间工艺也缺失其本有的存在依据。例如曾经在我国南方盛行的傩文化因其典型的巫史特征已不可能在当代盛行, 曾经的傩歌、傩舞、傩面必然变成了今日的观赏性技艺。

我们必须在承认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可抗力的前提下去挖掘民间工艺的内在发展规律, 从中探寻其当代发展的道路。道路就包含在其本性的存在之中, 也即是说, 民间工艺独特的欲望形态、技艺特征和智慧内涵为其自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 民间工艺的欲望形态特征为其当代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 即必须还原到民众的生活世界中, 鉴于此, 应当加强文化观念上的引导, 使民众对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从自发的素朴感觉上升为自觉的文化意识, 从而成为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的自觉保护者和传承者。引导民众对地域性工艺的价值认识, 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 对于民间工艺的当代发展来说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借助的手段是多样的。一方面, 可以借助发达的数字媒体技术;另一方面, 还可以借助市场的导向作用, 在文化产业的兴办中促进正确的文化观念的形成。市场对于民间工艺来说并不是洪水猛兽, 相反, 它是后者维持与拓宽生存空间必须依仗的力量。民间工艺不是个人的, 而是社会的, 它不能通过个别手工艺人的自由创作活动来实现长久的发展, 而是应当借助市场找到共同繁荣的道路。

第二, 民间工艺的技艺特征也为其当代发展提出了要求, 即它必须要在与机械工艺的矛盾冲突中开创自身的生存空间。“机械必须发展, 但是, 这并不是对手工艺的侮蔑。各种器物都有其相应的领域, 器物相互之间的性能应该有所区别。机械本身就是用机械来生产的, 而手工则应该制作只有手工才能制作的器物。只有到这时, 工艺界才能得以正常的发展。如同人伦那样, 现在的情况应使各种事物的存在成为健全的。”[3]。因此, 机械工艺与民间工艺各自的美学精神并不能一概而论, 两者在当代无论如何都无法取代对方的存在。传统民间工艺的部分纯粹形式因素可以为机械工艺所参照和使用, 但它还拥有无法被替代的手工技艺美, 因此确立民间工艺的美学精神及其风格, 对于其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三, 民间工艺的智慧形态为其当代发展指出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它在技艺范畴内既为传统智慧的传承保留了空间, 更要求新的生活智慧成为技艺的深刻内涵。尽管历史上的儒道关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的智慧依然是今天民间工艺内在美学精神的构成部分, 但这种建基于天地自然或自然血亲关系的理念已经丧失了对于人的思想的统治力量。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智慧形态还有待完善。一些明显的变化已经呈现出来:如传统民间技能与重大历史事件的自发结合便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等都进入到传统民间工艺技能的再现性装饰题材中, 民间工艺因此获得了生动的时代内容。又如, 以十字绣为典型代表的一些民间工艺则是通过改变原始的技艺形态, 在市场中成功转化为人们喜爱的时尚手工活动。此类的变化说明, 民间工艺的言说者是现代的民众, 是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获得生命基础的最广大范围内的人们, 其生命活动丰富而复杂;它的言说内容既包含着人们对生、死、爱等恒定主题的表达, 又包含着人们对历史事件的审美感受;民间工艺的言说方式则是其技艺本身的变化, 涉及到技术的改进、与数字技术的结合途径等复杂的因素。民族的和时代的智慧作为一种非物质的因素, 对于民间工艺来说是其内在生命力的根源。

民间工艺在当代的发展道路无疑是艰难的, 需要在自发的形态转化与自觉的文化引导中找到适当的发展道路。作为人类的欲望、技艺和智慧之游戏的一种特殊形态, 民间工艺的哲学本性对其当代发展提出的要求, 对其当代转型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参考文献

[1]Heidegger.诗·语言·思.英文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56页

[2]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95页

民间工艺重生记 篇3

小工艺大产业

在山东潍坊云霄风筝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摆满了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风筝,展厅后面就是风筝制作间。隔着透明的玻璃墙,客户就能看到风筝制作的全部过程。从烤弯毛竹到绑扎、贴糊、绘画,再到最后的组装,这门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杨再和经理自豪地告诉我们,目前公司80%的产品销往日本、美国等国家,预计今年公司的产值能超过60万美元。

如今的潍坊杨家埠,制作销售风筝已经蔚然成风,每年生产的风筝达到1000万只。而整个潍坊市的风筝企业更是多达300多家,设计生产的上千种风筝以及延伸产品年销售额已达1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世界的60%。

“手艺可以创造财富。早在20年前,传统手工艺制品就开始出口国外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说,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状况,并于2008年对山东省农村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如何把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手工艺保留下来?首先就是要找到得以传承的市场,找到和现代生活的结合点。”

对于这一点,作为山东美术馆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的鲍家虎亦有同感。30多年醉心于民间艺术的研究工作,让他对山东省民间艺术尤其是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其所著《剪纸研究》和《齐鲁特色文化丛书》(工艺卷)就是鲍家虎从事民间工艺、民间手工艺、民间美术研究的智慧结晶。1988年,他被国家文化部社文司授予“民间美术开拓者”称号。

鲍家虎:艺术就是财富。它们可以画个等号。艺术既是物质的财富也是精神的财富。艺术有短期的价值和长期的价值,有显形的价值和隐形的价值,短期的价值就是像流行音樂或其它一些新潮的艺术,它们就是流行一段时间就不行了,但是有的艺术它可以流传几百年几千年,都很有价值,所以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民间美术民间工艺要想长久地发展,就必须有效益,必须能够养活那一带的老百姓。

对于民间艺术,市场就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拓展开民间艺术发展空间的同时,追逐利益的市场经济特性也在无情地荡涤着艺术的本色。现代商品经济尤其刺激了民间艺术的蜕变,使碎片式民艺商品的开发在近20年来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各个地方的旅游点,民间艺术品成为了游人们的纪念品,毕竟民间艺术品或多或少地代表了其所在地的文化特征;各个地方的商家柜台里陈设了来自各地的民间艺术品。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繁荣并不意味着原生形态民间艺术的复苏或重振。

尽管他从不否认市场是艺术的催生剂,会使艺术更加繁荣。但如同许多关注民间工艺的学者一样,鲍家虎也坚持认为一哄而上的市场开发必定是有其负面作用的,好的艺术品是非常珍贵的,比如说过去母亲为孩子绣制的东西,还有少数民族从小就为自己绣的嫁妆。这些东西它都不是商品,所以非常精致、耐看,一旦批量成为旅游纪念品其艺术性将大打折扣。

纯手工最宝贵

作为山东省一位剪纸艺术研究大家,鲍家虎对剪纸艺术的钟爱之情几乎可以贯穿其艺术生涯。剪纸是劳动人民自娱的民间古老装饰艺术之一,是中国流传最广、时间最长的一种艺术样式。其历史可上溯到汉代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久远年代。

到了唐代,剪纸就已经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广为流传了。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诗句。

山东省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剪纸种类繁多,用途不一,既有春节时为了增强节日气氛的门笺、窗花、墙花,也有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既有新屋里的顶棚花,胶东的纸斗、笸箩花,也有送礼用的礼花、喜花等等。山东民间剪纸的题材广泛,不仅表现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剪纸艺术挖掘、整理、理论研究上,鲍家虎有较大成就:他最早发现了代表着东西方民间艺术交流的烟台毓璜顶教会剪纸,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鲍家虎认为,剪纸还算得上是如今仅存不多的“纯手工艺品”。

鲍家虎:现在时代进步了,机械化程度也高了,所以在某些方面代替某些手工是允许的,但是它会有个度。因为机器是人手的延伸,你延伸过头了,就成了机械化生产了,但是你在这个尺度以内的话还是艺术。你想过去琢玉,原来都是手工,现在用电钻了,这样它仍然算手工艺;还有刺绣,现在也会借助机器,像电脑绣花就不是民间艺术了,就是机械化生产了,因为它超过那个度了。所以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机械化和纯手工的民间艺术还是有区别的,人的手生产和机器生产的还是能看出来,机械生产是一样的,大批生产,手工的一件一个样,不重复,这就是它的宝贵之处。

对于提高民间艺术品价值的途径,鲍家虎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想提高民间工艺的水平在于科技水平,材料是很普通的,关键在于怎样设计它、怎么雕刻它、怎么画好它。这是民艺价格提高的根本途径。

民艺教育为本

研究民间艺术,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要身体力行的去实践,民间艺术是百姓智慧的结晶,要深入田间地头去细细品味,坐在书斋里是搞不好民间艺术的。与多位民间艺术专家的意见相同,鲍家虎说,教育才能给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最肥沃的土壤。

鲍家虎:山东省的民间工艺,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很受重视,但在“十年内乱”期间,被当成“四旧”,摧残得很严重,有好多民间美术品类遭到破坏。艺人有的年纪很高,技艺就失传了。过去民间工艺的保护工作,主要还是在文化艺术馆这个系统。文化馆不只研究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也研究戏剧、音乐,舞蹈。“十年内乱”以后文化馆人员也好多不进行民间工艺工作了,工作人员面临断代的局面。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国家已经重视,可是感觉缺少人才,所以在整理材料、上报、怎样开发、怎样保护方面工作比较吃力,写一个文件,写一个报告,主要重点都搞不清楚,很不得力。

许多手工艺都面临后继乏人的现实,手工艺的艺术质量高,但是价廉,养不活人,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像山东省的一些民间艺术,专家老百姓都喜欢,但是他的儿辈就不学了,不生产了,比如济南的兔子王泥塑,原来很流行,现在也看不见了。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就是因为价廉,年轻人就不做了。好多泥人玩具,很便宜,年轻人做这个就不如去打工或别的事情会更赚钱,这是很现实的。民间艺术的教育必须得到重视,从小抓起,中小学的美术课里要有乡土艺术教育,还有书法,也应成为教育的必修课,这都是弘扬中华文化。

其实,鲍家虎先生的心愿并非奢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已经在山东很多小学落地生根。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是“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做得最深入的一个。步入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的南上山街小学的教学楼,民俗文化的气氛就会扑面而来。在教学楼每一层的走道里都能看到各班级的学生们亲手制作的不同种类的民间手工艺作品,荷包、风筝、布老虎、葫芦绘画作品……都一一张贴、悬挂在图案精美的文化墙上。从2003年开始,该校每两年举办一次民俗文化节,让孩子们感受民俗文化。每周五下午学校都有学生必修的“非遗”课程。

10月底,山东省“非遗”美术创作工程正式启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画院以山东省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等41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为题材,组织省内知名画家展开创作,用中国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传说故事,宣传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树立山东文化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非遗保护项目有120多项、省级307项,国家级代表传承人是50名、省级的是200名,其中民间工艺的,包括传统美术和手工艺的传承人50多人,大师级10余人。

传承的责任

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当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对民间工艺的保护主要不是看它的文化内涵,而是看它是不是能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功利性的保护?

伴随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间艺术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民间艺术的生存状况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部分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已经令人惋惜地消亡,而大部分现存的民间艺术资源,也处于将近消亡的危濒边沿。

由于民间文化资源具有惟一性、不可再生性和生存发展的脆弱性,抢救和保护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民间艺术保护采取何种视野,采用何种形态,成为保护的关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第一次专题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会议。民间有大美,民间有大巧,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国家现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采用生产性保护,纳入公共文化保护体系,从原料生产到技艺流程整个的程序,包括艺人的表演过程,都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产品纳入政府的采购。

鲍家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文化强国第一次提出来,说明国家很重视文化。山东要建设文化强省,民间艺术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特征,相信民间工艺会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之下更加繁荣。

现在看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做的民间工艺研究、开发、生产和保护方面的工作是有成效的,比我们当时更加实际、更加踏实。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是我还会坚持理论研究,将我一輩子的经验落实到具体的研究和保护它们的工作中。

保护民间艺术这一中国文化,将其提高到相应的高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就承担了这一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保护、整理、挖掘特色民间艺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和财富。而文化创意产业重在创新,但前提是要保证它原有的特色。而如果只跟着所谓的市场走,肯定远离时代,远离老百姓,不会产生好作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一些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市场遭遇挑战,而另外一些手工艺却迎来新的机遇,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谈及今后的发展,鲍老先生也是一脸的期待:

走进民间工艺1 篇4

主题:走进民间工艺,丰富课程内容

实施学校:乌丹镇东甸子小学

实施年级:六年级指导教师:张国萍

(出示标题)我来自翁牛特旗乌丹镇东甸子小学,我们学校是翁牛特旗比较有特色的一所农村小学。(出示学校简介)特色从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特色,其实就是提升一种行为,创建一种文化,树立一个品牌。因此我校全体师生为把翁牛特旗乌丹镇东甸子小学打造成为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谋求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了乌丹镇东甸子小学几年来的办学优势和特点,确定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教学的特色学校创建为目标。并始终沿着“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的健康轨道发展。我们本着高标准、高品位这样一个基本方针,从新颖的立意到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并且结合我校独有的优势和办学新理念,全方位、多角度,体现教育性,坚持一切面向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型的,它打破知识的界限,加强学习与社会的沟通;该课程把活动、知识融合成一个整体,既保证了体系内部各学科信息的交流,又加强了教学与生活实践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具有全新的观念与视野,具有全面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尤其是我旗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改革的今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奉行学校有特色,必须课程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我们恰恰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关键环节。首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改革试验,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恰恰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环节,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根本。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的功能。,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以班为单位根据任课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组织活动,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又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使得我校的活动花样繁多,我校先后组建了书法组、刺绣组、手工制作组、棋类组、音乐组等,与此同时我们又把剪纸、布贴、十字绣、巴乌这些民间艺术引进艺术课堂,把太极拳、引入体育课,使得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艺术课有机结合,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走进民间工艺,丰富课程内容”。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对民间工艺的课程设置认识不够,而且非常片面,一般的工艺课堂教学只停留在根据民间工艺课本,给学生布置任务,收缴材料应付了事,或者是搞一次活动,整理材料上缴作品应付了事。没有根本解决工艺课应该怎么上,上哪些内容,通过那些必要的形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说教师对于工艺课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此活动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这也就失去了工艺课的作用和意义。民间工艺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灵活性。而且民间工艺与各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内在的和外在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民间工艺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民间工艺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民间工艺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

学同时进行。因此,妥善处理民间工艺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我校认真研究了民间工艺教材,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了民间工艺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和当地资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因此,我校研究决定以“艺术与技能教育”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把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和艺术纳入到课堂中。三年来,我校充分利用本地的丰富资源优势,结合学校实情,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大力开发民间工艺课程资源,并积极组织实施。把民间工艺引入课堂。解决了课堂与实际脱节、知识与实践脱节、实践与操作脱节的难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民间工艺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础,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才能收到效果,这就要求活动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十字绣、剪纸、布贴画这些民间工艺,恰恰又家喻户晓,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以这些民间艺术作为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又喜闻乐见,学生容易接受。2009年第一学期,我校开设了十字绣、布贴、剪纸等民间工艺课程。艺术课便由此展开。我所教的四年级把“十字绣”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之中。为了让十字绣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中华传统工艺世代相传。让“十字绣”在我校绽放,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绣出七彩美好的人生我们师生付出更多的艰辛。

首先,师生一起上网浏览,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了解有关十字绣的知识,上街购买十字绣工艺品交流欣赏。调查访问翁旗十字绣店,调查家长,结果发现50%的家长都会绣十字绣。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因此四年级选择了“十字绣”,作为我们民间工艺的课程内容,内容确定后,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了解这些传统工艺的历史开始,使学生明白这些传统工艺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而使学生从不太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认知,从认知到兴趣。有了兴趣之后,一方面我们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进行民间技法展示。另一方面我们走出去到工艺品店参观作品,把制作好的优秀作品拿到学校来供学生欣赏学习,使学生从兴趣到喜欢,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制作的全过程。当然这些工艺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学起来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小学生,有些学生就退缩了,怎么办?我们就从这些工艺的作用入手,引导学生用他们的双手给同学或长辈绣一个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协作,作品出来之后,虽然很幼稚,但是同学们很有成就感。有了一件作品之后,创作热情被激发出来了,他们一有时间就聚到一起研究制作作品,并日臻成熟,这样使学生从喜欢到迷恋,当然这些实践活动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否则就不会取得成果,初期有些家长对民间工艺知之甚少,认为这些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认为这是瞎胡闹,不务正业。更有甚者直接找到我不让学生参与,但是当学生们把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送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时,他们不仅被孩子们的作品所折服,而且被孩子们在作品中注入的情感所感动,用家长的话说,(看家长是怎样说的)。我也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从而扭转了家长对学校开展民间工艺的认识,家长们不仅在经济上给与支持,而且还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设计、共同制作、共同进步。教师紧紧地抓住民间工艺课程的实质设计活动方案。(看教材)编排一本教材,供学生绣的过程用。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上,我以学生为主体,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操作、技术实践等,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情感的共享。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学会了民间工艺简单的技法。我又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布置任务,调查了解民间工艺的作用,并帮助学生进行整理。我制定教学计划,二、打造精品,展示成果

开始绣小挂件,同学们拿出最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谈自己准备干什么用,心里怎么想的。

我与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体会作品表达的文化内涵,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文化熏陶。

同学们还用十字绣把小珠子摆成字。在学习十字绣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在进一步感受着亲情,思考着如何回报父母。同学们变得心细了,懂事了,明显地长大了。亲朋之间可以作为赠品作为纪念,绣一个小的赠品,教师节给老师绣一个礼品。可以用作小的日用品。如手机包、钱包、钥匙链、手袋、手机链等。老师指导学生展示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侧重谈谈自己准备干什么用,匠心独运。由此生成的课程资源与学习民间工艺关系不大,却对学生人格成长大有好处。学是为了用的,怎么用,大有讲究的必要。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他们跳出“自我中心”,为父母送上祝福、为朋友送上关心、为社会送上关爱,用得更高尚、更有人情味、更有社会意义。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指导他们摆正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多么重要!一件件小小的作品,渗透着学生多么纯真的感情!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一次次联想起自己的生活,感受着正面情感力量的冲击,不断校正自己的动机取向,真善美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播进心田。这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指导,胜过多少虚浮缥缈的品德教育。听学生是怎样说的。(看学生是怎样说的)

三、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民间工艺作为新课改一门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灵活性。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感悟、收获。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具体操作中,采用作品展示、发放证书、建立“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保管好自己的作品,看到自己的进步的轨迹。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民间工艺,知道如何去开展民间工艺,更期盼着下一个活动。我们的做法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看成果录音)。虽然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具体,缺少详细科学的探究,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表层的感性的认识上。今后让他们在活动中总结经验,积累素材。

民间工艺,不能流于形式,我校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充分利用好民间工艺这个课程资源,沿着“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教学”的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把我校民间工艺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我校深化民间工艺课程的目标,绝不停留在建一个窗花,绣一件作品,粘一幅简单的儿童画上面,要在精品上下功夫,不仅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感觉成功的喜悦。我们不仅要打造民间工艺的精品,还要打造民家工艺的精品。民间工艺进入课程领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许多问题还处在探索、研究、摸索、尝试阶段。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科学地探索、科学地研究、科学地指导学生开展民间工艺,在实践活动中与学生一起锻炼,一起成长,一起收获。

乌丹镇东甸子小学

2011年4月

汽车涂装工艺之中途底漆喷涂工艺 篇5

中途底漆就是用于汽车底漆和面漆或底漆之间的专用漆。要求它既能牢固地附着在底漆表面上,又能容易与它上面的面漆涂层相结合,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管是修补漆还是全车喷漆对漆膜外观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中涂层固化后不会降低表面张力,因此对于上一漆层的流平有着很大的影响。中涂底漆所具备的特殊性能见表1。

如何尽可能的发挥中途漆的性能,与其施工工艺方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途底漆的施工分为2部分:喷涂工艺和中途打磨工艺,2者关系相辅相成,都很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二、中途底漆喷涂工艺

1.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在进行喷涂施工以前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能有效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进行中途底漆施工所佩戴的防护用品有:喷漆连体服,工鞋,防毒面具,护目镜及防溶剂手套(如图1所示)。

2.清洁

在进行喷涂前,需要做好清洁工作。首先,利用压缩空气清理表面粉尘。如果有水分,就用毛巾擦干并吹干,保持板件的干燥。

其次利用除油布及除油剂进行除油工作。在除油的过程中,利用一干一湿的除油方法进行除油,一只手拿沾有除油剂的除油布,另一只手拿一块干的除油布。先用湿的擦一个来回后用干的跟着擦一个来回,或由喷壶将除油剂喷涂在板件上后,用干净除油布沿一边进行擦拭。

注意:在除油过程中,不可超过一个来回的除油,否则会出现除油不彻底,就会造成喷涂不平整,会出现砂眼的情况。最后利用除尘布除尘,将车身需喷涂的地方擦拭一遍。不可以让除油剂在待施工板件上自然挥发。

3.调配中途底漆

中涂底漆在使用前需要在漆架上充分搅拌,将所选中途底漆按照厂方所提供产品说明,根据天气情况和车间温度,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比例进行混合并彻底搅拌均匀。将油漆倒入喷枪时,油漆需进行过滤处理,否则会造成喷枪堵死的情况。

图 1 进行中涂底漆施工所佩戴的防护用品

注意:中涂底漆混合后必须在活化时间要求范围内使用,否则会影响施工品质及堵塞喷枪。

4.调试喷枪

因为是进行底漆部分的施工,所以选择口径为1.7~1.9mm的喷枪进行操作(对于一些免磨工艺的中涂施工可选择1.3mm口径的)。

调整喷枪参数:以HVLP喷枪为例,先调整出漆量两圈半到三圈,喷幅可根据修补面积进行调整,气压2bar~2.5bar。

施工前,在试枪纸上进行横、竖试喷涂,检查喷枪好坏和参数调整是否准确。

图 2 中涂底漆三次喷涂的范围

5.喷涂施工

以进行局部修补的板件为例:

第一喷涂层是对底层修补处的初步密封,因此要喷得薄一些(屏蔽涂层)。这将避免含在后续填充中涂底漆的溶剂渗透到旧的油漆层中引起隆起。

第二和第三涂层:这是真正起到作用的填充中涂底漆/中涂漆涂层。施工时要求喷涂表面尽量光滑饱满,但不要流挂。

当第一层经过充分闪干静置后(直到无光泽),便可以喷涂第二层。再经过闪干静置第二层 (直到无光泽),然后才喷涂第三层。

要确保每一层填充中涂底漆/中涂漆的喷涂面积都要比上一层的喷涂面积宽出一掌的范围(如图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每层中途底漆在喷涂时边缘处不能喷涂有过多的中途底漆,必须由厚至薄,这需要掌握一定的喷涂技巧才能做到。对于新板件施工则不需要注意边缘问题,只需正常进行3遍覆盖,达到所要求的膜厚就可以。

民间工艺 篇6

所谓铝洗是指在停车期间或在种子粉料装入反应器时, 杂质可能会被带入设备和管道, 这些杂质会引起催化剂失效, 使生产发生波动, 不利于稳定生产, 因此利用加入反应器的助催化剂进行清除反应, 除去水分等杂质。

扬子Amoco ( 聚丙烯) 装置中铝洗管线在R-201 与D-201 中各设有一根, 由于R-201 与D-201 连通, 气相组成相同, 所以在开工时应对整个系统进行铝洗, 而扬子的这样设计优点在于, 可以实现对反应器系统快速“杀毒”, 尤其在停工后可以快速开工。

2 E - 204 ( 第一反应器深冷器) 、F - 202 a/b/c (排放丙烯过滤器)

聚丙烯工艺中, 设置E-201 ( 扬子是E - 2 0 6 ) 的作用是;将反应器循环气中丙烯冷凝下来, 使气体压力下降, 进而控制反应器的压力, 而生产高熔融指数的R-TPO产品时, 由于第一反应器循环气尾气中氢气浓度高, 丙烯的分压就低, 根据相态方程, 需要的冷却温度低, 仅采用冷却水已无法满足要求, 从第一反应器循环气冷凝器出来的未冷凝气体先在第一反应器循环气冷却罐中分离出冷凝液体, 冷凝液排到第一反应器循环罐, 未冷凝下来的气体进入E-204第一反应器深冷器, 由冷冻水进一步冷却, 深冷器所需要的冷冻水由冰机PK-811 提供, 生产一般产品时不需要深冷。武汉JPP装置生产的产品主要为高抗冲共聚物, 因此需要深冷器来冷凝循环气中的丙烯, 而扬子生产的产品则不需要深冷, 仅一台E-206就可实现稳定操作。 但是目前, 扬子为提高产品竞争力, 已通过技改增加一套深冷装置。

随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器系统中丙烷的量逐步累积, 通过压缩机C-201 ( 第一反应器循环气尾气压缩机) 上游管线上阀Fv-2 0 4 3 B将系统内丙烷排放到火炬, 如果流量过低, 丙烷的浓度将提高, 催化剂活性将降低, 同时产率将降低。 另外, 当高熔融指数向低熔融指数牌号转换过程中, 进行气体排放, 可以快速除去系统中的氢气, 减少过渡料的产生量。

3 开车加热器的副线

武汉JPP的开车加热器没有副线, 只是加热反应器粉料层和反应回路至开车温度, 并使反应器升压至开车压力。

扬子Amoco工艺对开车加热线增加了三根副线, 它们分别为: (1) 去往D-201 上部, 此副线是用来开工时对D - 2 0 1 升温、 升压, 使之与R - 2 0 1 形成整体升温升压, 这样可以缩短开车准备时间。 (2) 去往D-201 下部管线, 当反应器因联锁或者故障停车, 可以通过该线实现快速放空, 以此为故障修理争取时间。 (3) 放空线, 即当反应器循环气需要放空时, 可以通过放空线来进行放空。

4 反应器内部挡板

反应器料位设置在50%, 主要是粉料料位会影响粉料的停留时间, 当产率恒定, 增加粉料料位, 那么粉料的停留时间会增加, 导致催化剂的收率增加, 一方面如果粉料料位降低了, 部分催化剂就会直接喷洒到搅拌器叶片上, 这样, 催化剂的分布不理想, 就会产生聚合物结块, 可能导致粉料输送系统产生不理想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粉料料位相反增高, 那么通过急冷液进行的散热就不能充分进行, 这是因为粉料床层的深度增加了, 并且每个粉料料位就不能充分的与急冷液接触。 为了进行稳定的聚合反应温度控制, 就需要在粉料层的所有部位对粉料进行迅速散热, 根据JPP经验, 粉料的料位设定是在50%~55%。

武汉JPP对一反设置了挡板, 它比搅拌轴高, 从催化剂进料区到挡板这个区域的粉料床位基本是通过阻坝效应来维持的, 相比与扬子的设计, 挡板的好处是防止一反下游因阀的堵塞问题, 在出料时, 不受顺控控制, 没有及时关闭, 造成一反料位下降, 使催化剂直接喷在轴上, 而挡板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5 反应器出料线、E-201 ( E-206 ) 入口线

武汉JPP在第一反应器设有四根出料线, 三根去往气锁器, 一根通向R-251 (第二反应器) , 作为一反停工时将一反粉料紧急排放向二反, 防止粉料结块, 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 而且在E-201 的入口只有从K - 201 (第一反应器循环气压缩机) 处来的最小流量线。

扬子Amoco装置在第一反应器只有三根出料线, 其中由于扬子有两个沉降器 (类似于气锁器) , 不同的是扬子Amoco出料线有一根去往袋滤器, 当第二反应器因故障或联锁停车时, 可以隔离第二反应器, 从第一反应器直接通过该管线向袋滤器排料, 在维修二反时不会影响一反正常生产, 而且在E-206 的入口除了压缩机的最小流量线, 还有从循环气压缩机 (C-301) 来的返回气作为回收单体, 因为当二反发生故障时, 可以单反操作, 这时返回线就会启用, 因为两种工艺生产的产品不同。目前, 武汉J P P是不能实现单反操作, 所以没有直接设置去往袋滤器的出料线, 循环尾气压缩机也只有返回E-251 (第二反应器冷凝器) 回收单体。

6 结论

通过对反应器单元的比较, 都是采用气相法工艺生产聚丙烯的武汉乙烯的JPP HORIZONE工艺生产装置和扬子Amoco工艺生产装置在许多细节上都有不同。本文重点讨论了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两种不同的设计, 一部分是扬子乙烯人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自己的智慧结合长期操作的技术改造, 一方面, 虽然两家都是气相法聚丙烯工艺, 但是不同的公司有自己的侧重点和自己的设计理念, 归根结底, 设计上的差别取决于生产的产品不同, 武汉乙烯根据所需要生产的高抗冲产品, 其工艺在反应器单元和扬子Amoco工艺有所不同。不难发现, 生产装置的设计都是和工艺以及生产装置所处环境都是相关联的。

摘要:聚丙烯工艺包括催化剂单元、反应器单元、粉料分离、脱活、输送单元、挤压造粒单元、粒料输送、包装单元以及公用工程。反应器单元是Horizone工艺和Amoco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反应器是一卧式带搅拌反应釜, 反应器部分填充聚合物粉末, 催化剂浆液送至反应器的上游区域并分散至粉料层, 丙烯在气相状态下实现连续聚合。本文着重讨论了武汉采用日本JPP公司所用Horizone工艺的聚丙烯生产装置与扬子所采用的Amoco工艺生产装置在反应器单元的不同, 并且从工艺的角度上讨论了这种不同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JPP工艺,Amoco工艺,反应器

参考文献

民间工艺 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剑川木雕,数字化保护,云南民间工艺

一、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产于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10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之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技艺。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以浮雕为主。[1]

剑川木雕又称为“西南第一雕”,是云南著名的民间传统民族工艺,也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剑川木雕虽然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产业化品牌,但是真正原汁原味的古老的剑川木雕却已经很难见到。当地产业化的品牌有两家,都以木头雕刻的外表形态作为设计重点来进行设计。

二、数字化技术与剑川木雕

1、当地木雕品牌

在云南剑川本地,有两家做木雕产品的品牌,分别是“段国梁”和“狮河”木雕。

1)“段国梁”木雕

“段国梁”木雕主打艺术家品牌路线,产品包括3种主要类型,(1)陈设型木雕,如花鸟挂屏、座屏、艺术笔筒;(2)实用型木雕,如高档木雕家具;(3)建筑型木雕,如古建筑修复、寺庙佛龛、圆窗等。目前,“段国梁”木雕品牌占据了剑川木雕产业链的最高端,由于其自身的精品定位,产品在木料的选材与雕工技术的要求上都较高,购买群体多为收藏者、政府部门与商贾人士,也成为剑川木雕的一个对外形象窗口,代表了剑川木雕的最高工艺水平。[1]

可以看得出,“段国梁”木雕走的是高端品牌路线,对受众就定位在了高收入层次,并且是依托企业主、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段国梁的个人品牌价值,主要经营的是艺术品木雕而非普通家庭的大批量工业生产产品。

2)“狮河”木雕

与“段国梁木雕”所不同的,“狮河”木雕走的是大众规模品牌路线。产品包括两种主要类型,(1)旅游小件木雕,如笔筒,佛珠等;(2)建筑型木雕,如格子窗、格子门等。在狮河村,村民家中作坊堆积着机雕的花鸟壁画,园林古建筑的格扇门、窗以及各种民族旅游产品等等货品,其制作工艺并不精美,多采用机器雕刻,面向的主要消费是规模性的复古建筑修建。虽然雕工并不精美,所生产产品也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但是“狮河”木雕产量高,总体产值大,规模效应明显。[2]

可以看出来,“狮河”木雕相比起来要更亲民,虽然比不上“段国梁木雕”那么“高档”,但是这样的木雕反而更受到平民百姓的喜爱,事实上这样的产品,数字化程度更高,更便于批量生产,这才是工业设计需要的产品。设计应该是为大众而设计的,这是工业设计发展以来的宗旨。并且这样的设计受到大众的欢迎,能更广的传播剑川的木雕文化,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3)两大品牌的对比

以上可以看出这两种木雕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线,“段国梁木雕”能把产品做的更精美,但是却不够平价,对于大众来说,这样的产品更多的作用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就是所谓的“有面子”,实用性、功能性反而排在了后位,这对于剑川木雕源自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本质有所差异了,相比之下,“狮河”木雕的路线更适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而且,工业设计更注重产品的功能性,把功能性摆在第一位。

2、数字化技术对剑川木雕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数字化对传统文化来说,既是一种冲击,又可以利用其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所谓的数字化保护,指的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简化精化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或者探索传统文化的新形式,使得其精华更便于传播,将被边缘化的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继续传承发扬。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是“数字化保护”。

在剑川木雕中,究竟需要保护的是什么?木雕的形式美还是木雕的雕刻技艺?个人认为,这只是其中需要保护的一部分,但是在几千年的木雕传统中积淀的文化,这才是使得剑川木雕之所以是“剑川木雕”的重要核心。虽然很多人在保护形式,但是却很少有人以内在的文化为主要保护点进行保护,而以文化为保护点进行设计,就不需要拘泥于木雕这一种形式了。

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三维扫描和三维设计技术,能更加方便提取非物质文化的文化元素,和进行设计,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代设计的发展前景,就是传统的、民族的元素被用来构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语言表达形式,或许在未来的学术研究领域中,能更好的将传统文化的概念传承。

3、现在国内木雕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发展仍然落后于产业规模的发展

数字化保护在木雕领域,做的最好的就是东阳木雕,然而即使是东阳木雕,产业化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发展仍然落后于产业规模的发展。人才方面,数字化操控人员往往在艺术修养上较欠缺,而传统手工艺人对数字化很难上手。虽然进行了数字化,但是依然没有在网络方向上有营销方面的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动作,网上木雕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最严重的是,规模庞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却没有跟上,手工艺人、设计师辛苦设计出来的好木雕马上就被其他公司仿冒,消磨了创作者的热情。[3]

2)数字化保护大多数仅仅只是复制前人的模式没有探索的设计新形式

片面强调数字化生产导致产品缺乏创意、缺乏新的形式,这是目前数字化生产导致的一个急需改进的问题。木雕仿佛都没啥大差别,除了装饰画和一些大型贵重家具,似乎就没有其他的产品出现了。提起木雕,年轻人想到的都是“中国的老传统”“中年人老年人喜欢的东西”“和时尚脱节”“就是那些摆着看的画”等刻板印象。而一个文化要继承发扬,就不能停留在过去的东西上,在剑川木雕中就是,以文化为着重点进行设计,就不需要拘泥于木雕这一种形式。传统的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后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形式,否则只能一直停留在过去,最终被时代抛弃,如同那些失传的文化。

三、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应用

1、剑川木雕的数字化保护应用的目的和大致要点

以剑川木雕的数字化保护为实例,着重探索一种新的木雕文化的产品形式。希望能以此提出一点自己的观点,改变保护传统木雕文化就是“制作昂贵的、几乎纯粹是装饰性质的木头雕刻家具”,或者“仅仅重新复制古代的装饰画”的思想。

这里提出一种数字化保护的思路,这种思路主要完成以下主要内容:

1)先以传统的剑川木雕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取采样原汁原味的剑川木雕的图案,并对其进行再设计,提炼出更适合进行数字化的图案,以及研究其图案的含义。

2)探索木雕文化除了一般的装饰画、木刻装饰性家具之外,有哪些合适的新产品形式。

3)设计出一个系列的现代日常生活产品,将再设计的木雕图样和木雕文化元素甚至是特别的手工艺技法应用在产品上。

4)设计出的产品应该体现一定的时尚感和现代感,使得年轻人群也喜欢。同时产品应该符合人机工程学和拥有一定的情感化设计,设计应该全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

5)以系列化设计为切入点,建立一个剑川木雕文化元素为主打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品牌。

2、如何进行图案提取与再设计

1)图案提取与再设计的大致思路

之前的论述中提到,先提取采样原汁原味的剑川木雕的图案,并对其进行再设计,提炼出更适合进行数字化的图案,以及研究其图案的含义。这部分的工作与LOGO设计有一定的相似性,提取后再设计出来的图案不需要像一些logo那样越简洁越好,但是必须是符号化与标准化的产物,同时还要具备美观和文化内涵二合一。可以借助LOGO设计的方法学来进行剑川木雕文化的图案萃取。

2)LOGO设计方法学

LOGO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LOGO设计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方向通过特殊的图形固定下来,使人们在看到LOGO标志的同时,自然地产生联想。[3]

LOGO设计的原则五花八门,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LOGO,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醒目、引人注目、美观,(2)独特、易辨识,(3)传达了某一种或多种的信息、内涵、文化。

这些特点要求LOGO设计必须是简洁的,符号化的,并且图案元素是经过高度的提纯的,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设计的步骤一般经过5个部分:调查研究,发散思维,收束思维,细化设计,最后定案后进行标准化设计。

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于调查,通过调查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主要产品等各种相关信息,提取出非常多可用的元素,进行素材积累。

在通过了素材的积累后,设计师才能开始下笔创造。这个阶段,是一个激发灵感的过程,通过头脑风暴等设计方法,列举出在客户的要求范围内的各种可能性,之后通过交流,开始进行思维的收束、方案的缩减、精简,提取出更核心的元素。细化设计阶段则是将这个或这些元素进行细化,扩展。在反复和客户进行交流后,确定下最后的方案,设计师就可以开始进行图案最后的标准化处理了。

这样的设计过程,在应用于剑川木雕艺术的提取再设计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以LOGO设计的方法学,进行剑川木雕图案提取与再设计的方法思路

剑川木雕图案的提取与再设计,具体的思路我参考了LOGO设计的方法学,也参考了其他人进行的木雕艺术再设计的案例。

首先,必须了解剑川木雕的文化。通过阅读文献、书籍,可以对剑川木雕的文化有所了解,包括文化的来源、核心、演变等。阅读充足的资料之后,还要进一步进行实地考察,找到那些还存在着的传统木雕,根据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图案的收集采样。

例如,在剑川木雕文化中,格子门上的格眼的雕刻,属于文化中非常核心的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剑川,格子门的好坏,往往是一户人家富庶与否的标志,是白族人代代相传的纽带。[4]那么,在进行收集采样的时候,可以重点采集格子门上的雕刻图案。

在完成素材的积累这一步以后,即可开始在已有的图案素材上进行设计。可以从剑川木雕艺术中提取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的装饰元素(例如格子门上的图案),以现代设计的思维和表现技巧进行图案“几何化”的概括与简化,也可以留其寓意,用现代设计的表现手法对此进行夸张或局部夸张变形,用丰富多变图案形式改变某些局部特征,甚至将装饰图案分解、分割、切割、局部截取的方法进行解构,然后从装饰图案的基本形态、构成、特征中提炼新的构造成分、元素符号。[5]

在通过各种方法设计出大量的方案后,进行共同元素的再提取、再扩展设计。最后将设计好的方案在电脑上进行尺寸的标准化,得出的图案或者是可以扩展成为一种造型,应用于各个功能性的产品中,使之既融入生活,兼顾了功能性和美观,又得以系列化。

四、结语

数字化保护是文化保护的整体趋势。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云南剑川木雕文化,既是云南传统民间手工艺,又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在传统文化在缺乏有效保护而不断消亡的背景下,数字化保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护并传播发展文化精髓的方法。

以剑川木雕的数字化保护为例,在调查了剑川本地的两种木雕产品品牌走的不同路线、当地的文化保护情况和其他地区的木雕数字化保护方式后,本文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化保护的新思路。

新的思路即是以LOGO设计的方法学为参考,进行剑川木雕艺术图案提取与再设计,最后将得出的再设计的图案或造型应用在各种功能性的产品上,使之成为一系列的品牌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剑川木雕中的一些文化的元素被保存下来,并通过更广泛的方式传承、重新演绎、发展。

参考文献

[1]楼艺婵.云南剑川木雕品牌的差异化生产研究--以“段国梁”“狮河”木雕为研究对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4):67-68.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4.043.

[2]姚炜.东阳木雕工艺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5,(7):35-36.DOI:10.13939/j.cnki.zgsc.2015.07.035.

[3]苏艳.浅谈LOGO设计[J].科技资讯,2008,23:208.

[4]萧易,袁蓉荪.剑川木雕:中国西南第一雕[J].看历史,2012,08:92-99.

[5]杨勇,任宇.传统手工艺的再设计--巴渝家居木雕艺术创新设计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8):193-196.DOI:10.3969/j.issn.1671-4407.2014.08.046.

[6]裴秀颖.融合现代产品设计理念的宁波朱金漆木雕的设计与开发[J].生态经济,2012,(9):192-194.DOI:10.3969/j.issn.1671-4407.2012.09.044.

[7]肖旺群,余晓流.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和现代工业设计的结合研究[J].包装工程,2008,05:174-176.

[8]李纶,施文丽,张瑞,胡鹏.云南民族民间工艺与工业设计的关系[J].包装工程,2004,02:156-159.

传统民间工艺成失地农民致富金矿 篇8

征地动迁中,厂房拆了,企业改了,大部分通过建厂征地走进工厂的村民重新回到农村,成为无业无地农民。苏州外资企业虽多,但是由于村民普遍文化低,进工厂做工缺乏技术,难以胜任,然而却掌握一门养家的手艺。苏州高新区大力发展传统民间工艺,他们往往引导村民从传统民间工艺这座金矿挖宝。

苏州高新区沿太湖一带的乡镇,具有深厚的吴文化底蕴,刺绣、缂丝、香山帮建筑、青铜器制作、玉石雕刻、红木雕刻等传统民间工艺代代相传,村民们不分长幼、不分男女,大都掌握一门手艺,能工巧匠遍布乡村,其中,队伍最庞大的当数飞针走线的绣女。

苏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州号称拥有10万绣娘,其中刺绣技艺出色的3万绣娘集中在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东渚镇、通安镇一带。“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是这一带农家的真实写照,下至垂髫幼女上至耄耋老妪,无不是刺绣好手。

传统民间工艺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就业灵活,能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保障其基本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仅东渚镇就有四五百人从事玉石雕刻,三四百人从事缂丝,千余名男子是香山帮匠人,精通木作、泥水作、砖雕、木雕、石雕、彩绘、油漆等多种建筑工种,原来靠轧石谋生、从田里刨食的三四千名村妇转而拿起绣针,以贴补家用。

苏州高新区太湖之滨的农村,因为环境保护的需要,工业项目寥寥,堪称无烟工业的刺绣作为当地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镇湖街道总人口为1.9万人,从事刺绣、装裱、绣框制作的刺绣从业人员达1.1万人,其中,绣女8000余人,百余名有较高苏绣造诣的巧手在各项博览会上摘金夺银。2003年,镇湖街道的绣品销售收入为2亿元,占镇湖街道国内生产总值的60%,刺绣加工业为镇湖农民创造了亿元收入,镇湖人均刺绣收入为4000元,刺绣成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2000年,镇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称号。

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东渚镇、通安镇一带的刺绣,不仅占领了国内的刺绣市场,还销往海外,究其原因,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与时俱进,市场定位准确,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民间艺术之路因此越走越宽广。绣女们运用各种针法、色绒、面料,以针作画,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人物肖像、山水油画无所不绣,许多出自镇湖绣娘之手的苏绣珍品,或被赠送国宾,或被珍藏。

除了精美绝伦的苏绣艺术品,苏州高新区的刺绣从业人员还把触角伸进了日本和服、韩国民族服装。东渚镇现有日本和服、韩国民族服装加工厂10余家,有日本和服大王之称的苏州市锦途绣品厂是私营企业,每年设计生产七八千件日本和服,生产的和服腰带占日本国内市场需求量的90%。有韩服大王之称的苏州市江新刺绣工艺品有限公司,也是私营企业,每年接四五万套韩国民族服装订单,因为注重产品质量,讲求信誉,从2000年起,产品在韩国免检。这些龙头企业采用集中生产和外发加工等灵活形式,接绣活的万余名绣女星罗棋布般遍及东渚镇及其周边10余个乡镇,每家每户就是流动的车间,她们在家绣活,年收入平均5000多元,绣技高的年收入逾万元,接活的绣女大都是大龄农村妇女,其中不乏八旬老妪,刺绣成了大龄农村妇女的生活依赖。东渚镇刺绣年出口总额逾亿元,其中,出口到日本、韩国、中东的绣品分别占全国刺绣出口总量70%、35%和30%。靠着绣女的一针一线,村民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并且越来越好。

在苏州,镇湖刺绣之所以名声远扬,在于其在历史传承、群体性、普及率上具有独特优势。镇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因势利导,把弘扬苏绣艺术作为农民增收、繁荣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政府全力搭台,让身怀技艺的绣女唱好戏。镇湖街道修建了长1670米的绣品街,280多家绣庄前店后坊,楼上楼下陈列着精美的苏绣艺术品,作坊内绣工们屏息静气地潜心刺绣。除此之外,镇湖绣品街上还有与刺绣配套的电脑辅助设计、丝线面料销售、装潢包装专业商店40余家。镇湖街道现已形成了集刺绣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刺绣专业市场。镇湖人还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了200余个苏绣专卖店、专卖柜台。据统计,30%的镇湖苏绣艺术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被外国人购买或收藏。

镇湖刺绣协会则担当了培养绣女、提高绣技、管理市场的职责。刺绣是特殊产品,它的质量优劣体现在多方面,其中技术制作水平、艺术含量水平最为关键。镇湖刺绣协会在成立之初就把全面提高刺绣质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定期辅导刺绣艺术、举办学术讲座、评展刺绣作品,绣女们积极参加。镇湖刺绣协会培训具有工艺美术师以上职称的绣女,由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刺绣大师及美术学院教授讲课,原计划培训70人,结果教室里涌进了150余人,连过道都站满了人。

现如今,镇湖街道涌现了一批既有艺术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新型刺绣女工,200多名绣女是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2人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她们大多开办了绣庄、工场,招收的女工多则60余人,少则一二十人,女工们边学刺绣技艺,边绣制订单,绣品按件计酬,既能学到技术又能赚到钱。

东渚镇政府竭力宣传本镇传统民间工艺的优势,以吸引更多海外客商,提高市场分额,一改以往被动等订单的局面,绣女因此有了选择订单的余地,工价因此提高。东渚镇政府筹划修建刺绣基地,把刺绣加工厂集中管理,在租房、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做大做强。红木家具、玉石雕刻、青铜器、艺术灯笼等民间工艺,一并统筹规划,形成传统民间工艺产业链,替代开山采石等粗放型经济。

民间工艺品作文 篇9

它是一种有着浓烈的东方民族风的艺术品,无论是精致的编制方式,仍是精美的造型都令人深深的着迷!

中国结是用红绳编织而成,听奶奶说它代表吉利如意。细心察看中国结,一根根红线,经过三缠两绕,就变成了一个个鬼斧神工、精巧绝伦的艺术品。还可以在上面缀上一些小饰物,比方玉坠、铜钱或者是十二生肖饰品,那更是精益求精了。

中国结不仅是个漂亮结还是个适用结。

经由庞杂的工艺才干编织出一个膀大腰圆的中国结,它是如许美丽啊!中国结不仅漂亮,它还有良多的用途。例如:挂在手机上就是个别致的手机链,手机配上中国结,那火红的流苏飘摇,英俊极了;在香包上挂上个优美中国结给人多少美妙的设想……我常常用中国结来装潢色彩枯燥的手提包,这样就能够让底本款式平凡的提包上多了一抹靓丽的颜色,变得不同凡响!

中国结,表示着中国心,包括着中国情。

很多本国人经常被中国多少千年长久的历史文明所吸引,深深为此着迷。身为一名中国人,我早已被蕴含着浓浓民族风、中国情的中国结吸引!兴许恰是由于它蕴含的智慧和汗水,这就是中国人的魂吧!中国结是由一根红线环绕而成的,不论这根线扯得再远,最后也回到了起点,这个出发点就是自己的祖国,本人的乡土!中国结也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中国结装点着我们的生涯,也编织着真挚的情义跟美好的向往。咱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会把中国结的含意继续下来,一起发明出更美好的来日!

浅谈工艺美术中的民间美术 篇10

工艺美术的造型、色彩及装饰都体现出它的艺术特性, 在我们生活中, 到处都有工艺美术的存在, 一件小小的物件经过精心的装饰之后便成了一件精致的工艺美术作品。它不仅仅体现在外部的造型与结构, 还体现出色彩的运用与形体的完美结合, 从而达到的统一, 又根据不同的外形、颜色、纹理以及形式美的运用, 更好地传达了视觉上的美感。

而我们工艺美术中对其影响较大的要数民间美术。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 自己的民族特点, 在工艺美术上更能够体会至深。工艺美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工艺性, 不同的工艺品无论是从外形还是材料以及手工艺上都是不同的, 有的需要雕琢, 有的需要编制, 根据不同的工艺品体现出不用的工艺性, 而我国的物产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关系, 分布的不够均匀, 更产生了产品的区域性。

而民间美术则是相对于宫廷美术而言的。鲁迅先生称之它为“生产者的艺术”, 当然也有人把它称之为“农民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辉的成就, 在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工艺美术的取之不尽的宝藏, 而不同民族又体现了风格各异的民间美术, 浓缩了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不论时代如何的进步, 不论科学的飞速发展, 我们都离不开衣、食、住、用、行的生活最基本物质条件, 民间美术就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寄托的希望与梦想。而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不仅是工艺上、材料上以及制作上的传承, 主要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丰富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的同时, 也树立了民族的自信心、增强的民族的自豪感。

一、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它就地取材, 通过材料本身的特殊性来完成自身的艺术创作。

民间美术不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 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和手工艺人。

民间美术与地方宗教, 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它并不是迷信的物品, 而是代表这劳动人民的一种情感的凝结。

民间美术在制作过程中, 不论是制作还是流传的方式都是集体的, 在流传中既有原汁原味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异。

在艺术上它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质, 它运用了形式美的原理, 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质需求的结合体。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

民间美术的作品中到处都充满着强烈的民族特征, 继承着我们中国最传统的民族文化, 而民间美术的作者大多都是从事物质生存的劳动人民, 有着最淳朴的思想, 最质朴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对于我们美术工作者来说, 可能略显稚嫩了些, 但它却没有着专业美术的那种束缚, 显得更加没有拘束, 更加自然, 就像一切都来源于大自然一样的淳朴、敦厚!让人感觉就像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完全是出自内心, 那样的随心所欲, 让人陶醉, 它清新、单纯、质朴, 不加任何的修饰。这往往是专业的美术工作者所向往, 所追求的。从而让民间美术具有这独特的艺术气质。

三、民间美术的多种工艺形式

剪纸

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众所知晓的一门艺术, 同时也是流行最广的民间美术形式。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 使用的材料普遍易得, 应用和流传的范围也广, 所以一直被各个民族所喜爱, 不论的逢年过节或者了家有喜事, 常用剪纸来增添喜气, 可见它有多受人们的喜爱。

刺绣

目前我国最出名的要数苏绣、粤绣、湘绣、蜀绣这四大名绣了, 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刺绣工艺, 属于工艺美术。还有一些是散见于全国各地的属于民间刺绣, 属于民间工艺美术的范围。我国的刺绣历史悠久, 刺绣的种类繁多, 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 它存在于多种物件上, 起着装饰的作用。比如:门帘、床单、服饰、鞋帽等等真是数不胜数。不论是在构图上还是用色上, 都体现出广大劳动妇女的勤劳与智慧。

皮影

皮影又称影人, 主要是用牛、羊、驴的皮来刻制的, 它的制作与剪纸有很多近似的地方, 也是一镂刻的形式体现的, 制作完后刷上不同的颜色, 再罩以桐油或清漆, 颜色艳丽且透明。由于皮影及雕刻精美, 极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娱乐价值, 促成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竹编

在美术工艺中竹编可谓历史悠久。由于竹子本身的性能, 又加上取材方便, 我们的祖先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战争中对竹子运用的都非常的广泛, 由最原始的竹编制品到现在较为成熟的竹编工艺中可以体现出人们对竹子的青睐, 而竹编的工艺种类繁多, 技法也在发展中层出不穷, 有很多竹编工艺由于制作工艺精湛而被收藏在故宫的博物馆中。

上一篇:合同法课程下一篇:《刘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