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实效性论文十篇

2024-09-09

安全实效性论文 篇1

各企业要树立“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 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的理念, 做到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内容, 真正做到“缺什么, 补什么”, 并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从培训方式和培训方法上下功夫;做到因材施教, 学与练相结合, 学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既要注重培训前期和中期的管理, 也要注重培训后期培训成果的转化, 着力解决“学”与“用”脱节的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 以增强安全培训的实效性, 发挥安全培训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 达到“人才兴安”的目的。

现状分析

第一, 部分煤矿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安全培训的兴趣不高。一些煤矿企业领导对安全培训不够重视度, 认为培训需要花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培训占用工作时间, 影响生产进度。有的单位甚至出现“替学”“假学”现象, 将一些老弱病残人员作为安全培训的“主派对象”“学习专业户”, 这就失去了安全培训的真正意义。

第二, 学员对培训内容不感兴趣。部分安全培训的组织者 (既包括企业, 也包括安全培训机构) 在培训前没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没有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 学员的岗位职责要求、专业技术能力等因素选择培训内容, 造成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应用联系性不强。学员只是为了应付而去参加,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 培训方法单调, 缺乏互动性。部分企业的培训方法千篇一律, 仅仅是照本宣科, 老师在台上讲, 学员坐在下面被动地听, 方法单一, 学习方式枯燥, 难以引起学员的兴趣。

第四, 培训组织工作不到位。一些安全培训的组织者只注重培训的数量, 不注重培训的质量, 在培训需求调研, 讲课内容的设置, 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方面不到位。存在考核不严格的“人情考”现象。

第五, 忽视培训的跟踪问效。很多煤矿企业仅仅将安全培训作为一项任务来抓, 培训过后便不再进行调查跟踪, 使安全培训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六点建议

认识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和培训机构都要充分认识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第一, 企业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尤其在煤矿经济效益下滑的背景下, 企业领导更应该重视安全培训工作。由于效益下降带来的职工收入下降, 会导致部分职工思想波动大, 出现职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所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安全培训搞好了, 职工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了, 就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减少相关费用的支出。各煤矿企业领导应该积极配合安全培训机构, 提前做好培训计划, 在不耽误生产的情况下, 保障参加培训的人数和培训的天数, 使培训考勤及成绩与绩效相联系, 提高学员对于安全培训的重视程度。

第二, 培训机构应以“安全培训不到位, 就是安全隐患”的高度责任感, 抓好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机构作为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单位应坚持依法培训、按需施教的工作理念, 加强安全培训过程管理、严格教考分离, 扎实推进安全培训内容规范化、方式多样化、管理信息化、方法现代化和监督日常化, 实现高质量、有实效的安全培训。

按需培训

安全培训的组织者应贯彻“按需施教”的理念, 对学员分级、分类、分岗位按需培训, 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确保学以致用。

安全培训工作的成绩不仅是看办了多少班, 培训了多少人, 更重要的是看安全培训是否满足企业需要、是否真有实效, 是否真正做到了“缺什么, 补什么”。安全培训项目在设计和策划时, 要在企业及学员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曾经接受过的培训等因素,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计划与大纲, 选用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例如, 对企业“三项岗位”人员 (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 的持证上岗培训中, 要使其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悉行业领域标准规范、掌握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对于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切实从管理层面解决不愿抓安全、不会抓安全和安全抓什么的实际问题, 解决企业领导思想层面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扼住事故发生的源头。厂级培训应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教育为主, 结合企业实际, 宣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讲解必须知晓的一般性安全生产知识、解读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等需要普遍周知的内容。车间级培训应以安全知识教育为主, 结合所在车间的生产任务、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车间环境等实际情况, 重点培训工艺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设施设备使用与维护、安全设施配备与使用等方面的具体知识。班组级培训应以安全技能为主, 培训岗位操作规程、隐患排查与整治、劳保用品的佩戴与使用、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实际操作能力。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安全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与否,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全培训的实效性。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 也要考虑与教学内容的相适应性。只有变单一的被动灌输式讲授为启发参与式教学, 变生硬的培训为快乐式的培训, 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 只有让学员成为主体, 参与到教学中, 才能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变灌输式教学为参与互动式教学。如厂级安全教育的“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等安全技能训练知识, 可运用演示教学法, 即先由教师讲要点, 然后找学生上讲台演示, 加深实操的印象;在操作规程的教学中可运用研讨法, 以对学生启发和引导, 即采用主题座谈讨论的方式进行, 先确定一个讨论主题, 然后学员之间相互启发, 就某一项工作讨论应该怎样干, 不应该怎样干, 怎样干才符合安全要求, 通过学员参与互动讨论达到学学相长, 师生相长的效果。

参与互动式教学还包括:换位式教学法, 就是采用让学员自己担任教员, 轮流讲课, 自己提出学习主题, 在备课中学习, 在讲课中提高, 这样可以调动全员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再现教学法, 即选用具有典型代表性、时效性的案例, 将其全面生动地展示给学员, 组织学员对案例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各自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最后由培训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形成统一意见的教学法。案例再现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再现, 让学员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拓展了理论功底, 又提高了实践技能, 能极大地调动学员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变“粉笔加讲稿”为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运用电化教学法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形象、直观性, 可以使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容易, 印象更深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远程教育网教学法:使用模拟仿真、三维建模技术, 真实再现煤矿生产场景, 职工学习时犹如身临其境, 通过计算机模拟操作, 还原工艺生产流程。远程教育网的开通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企业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同时职工足不出户, 就能收看到来自各地煤矿安全专家的精彩授课。

三是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对新进企业的员工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 使新员工对企业有个初步认识, 可以通过参观先进典型、召开事故现场会等方式, 进行直观的安全培训, 这样有利于职工联系实际, 增强安全意识, 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

理论实践相结合

学员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只有在学员积极主动地参与下, 才能实现理论知识向操作技能的转化。因此, 在培训工作上要加大由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过渡的力度, 一改过去那种就理论学理论的方法, 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实践课, 各煤矿企业应利用自身实训基地、综机车间、机修厂等场所, 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教师在讲授理论时应侧重于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 让学员多积累一些实践知识, 同时在现场进行实物讲解, 实地操作。这样教、练结合, 可以使学员的视觉、触觉、听觉同时投入学习, 既有感性认识, 又有理性认识, 不但易懂而且记得牢。

抓实培训综合考核

抓实培训考核, 是杜绝“三违”行为、避免带病上岗、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的前提和基石。目前, 无论是“三项岗位人员”培训考核, 还是三级人员培训考核, 大多还是以书面考核为主, 侧重知识的学习与领悟, 忽视了知识的运用、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实战的能力, 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平战结合”, 也就是说要进行综合考核。既进行笔试考核, 也进行面试考核, 还要进行实战考核, 要让学员通过心想、眼看、手写、口述、身练等多种考核方式, 实现学习的入脑、入心、入手, 学到真功夫、练出真本领, 从而提高安全培训的质量和实效性。

加强培训成果转化的跟踪问效

安全实效性论文 篇2

安全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综合国力稳步增强。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 是生产力的粗放, 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 特大事故的数量有所减少, 但总量依旧居高不下, 安全形式严峻。大量的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由此可见, 对安全事故绝对要予以重视。

安全事故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对我国的国际形象也造成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受损的国际形象, 反过来又会影响我国的经济。例如, 由于我国安全事故多, 职业病严重, 所以部分西方国家提出对我国产品进行限制。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 有人们的自身原因, 如安全意识不足、自救常识不够等, 但是公共场所和生产现场配备的安全标志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提高安全标志的有效性, 对减少事故发生有重要意思。

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

研究安全标志有效性的文献非常多,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影响安全标志有效性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两个个角度进行论述:安全标志本身特征、个体特征。

(一) 安全标志本身特征

安全标志自身的物理特性会影响人们的感知, 这些特征包括:颜色、形状、信号词。在以上三个要素中, 信号词被认为是最重要、最显著的。安全标志要想吸引注意力, 主要靠信号词。此外信号词还可以传递危险信息的等级。信号词的出现, 会增加人们的危险感知, 即信号词与危险感知具有相关关系。

安全标志最直观的要素是颜色。研究发现, 有颜色的安全标志比没有颜色的安全标志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此外, 颜色还能传递危险信息, 颜色的安全标志比没有颜色的安全标志能传递更高的危险水平。

最后一个要素是外框。外框可以使安全标志更容易被侦测和感知到, 提高标志的可视性和可理解性。此外, 独立于颜色和内容, 外框也能够传递危险信息。不同的外框传递危险信息的能力也不同, 倒三角传递了最高的危险水平。

(二) 个体特征

研究表明, 个体特征也会影响安全标志的感知, 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其他的个体差异。一般说来, 如果标志是针对某一特殊的群体, 那更可能被其注意。例如, 酒精饮料的安全标志更可能被酒量大的人, 年轻人或怀孕妇女注意。在过去的研究中, 大部分学者发现性别没有显著差异, 只有少数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的风险感知水平要高, 更可能阅读和遵守安全标志。年龄方面的差异, 主要发现的是老年人的差异。安全标志的清晰、易读会有助老人的感知和理解。

另一个个体差异是风险倾向, 即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通常把决策者面对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类型:风险偏好、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喜欢冒险的人不愿意遵守安全标志。而风险偏好者之所以不愿意去遵从安全标志, 是因为他们的危险感知低。

提高安全标志有效性的建议

本文所得结果, 可以为企业加强安全标志管理, 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带来一些启示, 同时对安全标志的设计者和安

(一)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危险等级, 意味着不同的颜色给人的警示性程度不同。为此, 可以选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相应情景的危险程度。这样, 在对某一个可能对人造成危害的地点安放安全标志之前, 首先对该地点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 之后再选用相应的颜色来传递这种危险等级, 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日常生活、施工场所或其他工作场所中安全标志放置混乱的状况。形状和信息词的研究结果可以给我们同样的启示。

(二) 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安全教育是普及安全知识,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技能, 消除不安全行为而采取的一种必要手段。安全教育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保证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教育培训, 能使广大员工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 掌握安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科学知识, 减少人的失误, 控制自身的不安全行为, 从而达到搞好工作场所安全生产, 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健康的目的。

(三) 营造积极的安全氛围。

组织内安全氛围对成员的安全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组织管理层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支持、增加员工的获取安全信息的渠道、以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措施来营造积极的安全氛围, 从而达到增加人们遵守安全标志的意愿, 提高安全绩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晃斌、陈瑞莉.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的意义和方法[J].职业卫生, 2004, 22 (4) : 208-209.

[2]、王路.我国安全标志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J].煤矿安全, 2007, 33 (7) :79-80.

安全实效性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 成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许多到县城务工、就业的农村人口进入县城,大量农村小学生进城就读,县城小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华安实验小学的安全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目前,华安县实验小学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安全是无价之宝,我们是始终把学生安全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本校实际做法,谈谈如何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一、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的认识

在安全教育工作中,我们认真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对学校安全负总责任,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主任以及工作人员是安全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我们成立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安全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1、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学校要通过张贴各种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教育黑板报,上安全教育课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安全知识,在学校浓郁的安全氛围感染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安全逃生、自救技能等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让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就有这种意识。开学的第一节课,我们上的是安全教育课,强调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在楼梯扶手上面滑到下面,注意安全。

3、认真做好班级安全教育工作。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校的安全已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要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课前一分钟的在校安全教育,放学一分钟的安全交通警示教育。在班级要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班级每周要开一次主题安全教育会,学校每月要开一次安全教育会议,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正确做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危。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学习一些有关的安全小常识,以便应急。

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自觉维护个人和周围人群的安全,通过教学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常识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我们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的:

1、常预测。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查找不安全因素及各种事故隐患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基本方法。

2、常提醒。每开展一项活动,都先说明安全注意的事项,每天利用晨会时间,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在安全教育中,安全思想,安全态度的教育最为重要。

3、常教育。要认真做好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增强安全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4、常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常抓不放,小题大做。经常检查教学、生活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检查学生是否携带违禁物品,严禁刀具,易燃易爆及危险性物品进入校园。

三、教给学生自救自护的知识

学校要教给学生自救自护的安全知识,让学生牢固树立自护自救的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的技能,锻炼自救自护的能力。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时,能用学到的有关安全知识,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危险。

1、教给他们用电防火的知识。

2、教给他们网络安全、防盗、防骗的知识。

3、教给学生饮食卫生常识。

4、教给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办法。

5、教给学生交通安全常识。

我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活动,尤其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使他们尽早养成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预防和彻底杜绝安全事故。

四、按質按量完成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增强学生在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是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使命。我校为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与保卫工作,注重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将学习与演练有机结合,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1、常规教育活动突出新内容。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从家庭生活安全、户外活动安全、社会生活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及消防安全等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办安全板报,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2、紧急疏散演练突出实战性。学校制定迅速启动火灾、地震等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警报响起,总指挥、协助指挥、楼道疏散人员、救护人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互相默契配合。全校学生按照预定路线,在各个岗位老师的指挥下,沉着、有序地迅速撤离,到达安全区域,各班及时清点人数报告总指挥。学习与演练安全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各种基本的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如何增强煤矿安全培训实效性 篇4

安全是煤矿生产发展的前提,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的基础。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之外,煤矿安全是由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所决定的。但物的安全状态要靠人来把握,人的安全行为才是最根本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要坚持思想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的原则,思想的牢靠程度是最有保证的。因此,煤矿企业在抓安全培训工作中,重在培训实效性,笔者认为应坚持做到:

提高认识是培训的思想基础

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职工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人人都明白安全生产关乎切身利益,安全工作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职工行为是由他的思想意识支配的,只有思想上重视了安全,才会有行为上的安全;只有行为上的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和物的安全落到实处。许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调查结果表明,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与事故发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重视安全的单位,事故发生率低;反之,事故发生率高。

因此,重视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是提高职工素质的核心。煤矿企业要坚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职工要树立“我为自己抓安全、我为他人抓安全、我为矿上抓安全”的安全理念;管理者要树立“质量是基础、素质是根本、投入是保障”的管理理念;

企业领导要树立“安全是发展、安全是政治、安全是稳定”的价值理念。

抓职业特点,增强培训针对性

培训工作有其自身特点,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有利于抓好安全培训工作。在培训实践中,应把握好如下特点:

1.由于煤矿采场条件不断变化,人员的更替,职工心理、生理的变化决定了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安全培训必须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全过程。

2.煤炭生产工艺复杂决定了工种多、岗位多。许多岗位属于单人作业,人人都有发生事故的可能。因此安全培训必须要有广泛性,全员参与性,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岗位工种的不同需要,安排不同内容的培训,并使之形成有机统一。

3。煤矿安全培训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独特的内容和其教育方式、方法。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多门学科,对同工种同专业要按照法规要求,“统一教材、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发证”,把好培训关。

4.培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培训时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同时针对时间、地点、职工文化参差不齐等因素,采取随人、随事、随时、随地的培训方式,才能提高培训实效性。

5.培训要做到“因势利导,未雨绸缪”,掌握安全生产和职工的基本情况,培训部门要有预见性,力戒培训工作“临时抱佛脚”,要为企业长期发展着想,做好各工种各岗位技能人才储备工作。

抓职业关键,增强培训效果

增强培训效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机构设施落实。煤矿培训中心(学校)是培养职工岗位技能的基地,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场所作为现场教学基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层单位要设立培训教室,作为班前培训基地。

2.师资队伍落实。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除专职的教师外,技术区(科)长、安检科长、技术员可以兼职做相关专业的培训教师。

3.培训管理落实。健全各项教学制度应做到五严。即严把入学关:严格按照新界定的培训工种范围安排好培训,严禁重复培训或任意扩大、缩小培训范围。严把考勤关:凡脱产培训人员一律由培训中心考勤,保证培训时间。严把教学关: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认真编写教案,做到结合实际,内容充实,有计划、有考勤、有试卷、有档案、有总结,建立单位、、工种培训档案数据库,掌握全矿职工培训情况。严把时间关:按照课时安排,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严把考核发证关:认真落实培训考核发证的相关规定,培训负责人落实好矿下达的培训计划,矿安检部门负责出题、监考、审核、发证。

4.培训内容落实。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技术知识、灾害预防、紧急预案处理、紧急救援、事故案例分析、装备更新等。重点突出“一通三防”知识教学,对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瓦斯检查员、放炮员、安检员进行脱产轮训。突出特殊岗位工种培训,各工种全部持证上岗。

5.培训方法落实。其一,坚持理论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物教学等方法,使职工爱听、易懂、易记。培训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学习,而是安全思想与安全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始终强调思想教育重于技能教育,把安全思想放到首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其二,因学员来自生产一线,虽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功底浅,应通过举一反三启发式教学,使培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其四,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引导职工学以致用。

6.培训人员落实。应做到全员参培,使各类人员全面受到教育。对决策者、管理者,要通过举办干部安全教育培训班,加强《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对技术人员,主要是实施安全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教育。对基层管理干部及班组长,目的是使他们提高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操作工要重点做好岗前教育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转岗时,提前做好新岗位培训,以适应新岗位需要;随装备升级,做好岗位更新教育,以适应新装备

需求;及时做好换证工作,如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到期,要组织本工种培训考试,更换新证件,做到持证上岗。

健全机制保障培训稳步推进

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前提,是企业升级管理的保障。因此在工作中,要始终把培训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建立完善机制,保障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将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重要举措,纳入矿井安全发展规划,编制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

二是建立两级培训体系,即以党委负责的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和以安全矿长负责的培训管理体系;明确基层单位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安全培训的第一负责人,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和操作。

三是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对基层单位提名任用的班组长,必须由矿安全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不及格者一律不得担任班组长;参加安全培训的班组长考试不及格,送培单位要免去其职务;班组长和有关“一通三防”等特殊工种人员,要持有培训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件,否则,一律不准上岗。

四是建立严格奖罚机制。要将培训工作同职工利益挂钩,凡脱产培训的职工,考核合格者由所在单位支付本单位、本工种的全额工资及奖金,成绩优秀的要给予奖励;不合格的则不支付奖金,只发给生活费并重新培训。在分配上注重向技术全面、基础扎实、贡献大的技

术工人倾斜;坚持召开培训总结表彰会,激励相关单位和职教培训工作者。

五是实行管理者定期考核制。把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和依据,优胜劣汰。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对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坚决撤免或不予提拔,并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

油田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有效性分析 篇5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分析法

针对以往文献对于油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内容等方面, 可以发现国家和油田企业对于安全技术管理一直进行调查分析, 并作出了相关规定,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对于油田企业制定了6大章规则, 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经过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经验总结, 也对安全技术管理手段总结出很多经验, 比如中国科学报指出对于油田安全技术管理需要从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出发, 找到针对性解决办法, 主要内容集中在管理机制、管理方式、人员技术、安全技术的预防和安全程度评估等几大方面, 这些经验内容对现今油田企业的管理改进有指导意义。

1.2 调查访谈法

经过对现今油田企业的整体调查, 发现七成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违规操作引发的, 油田企业对于技术标准要求高, 而随着现今技术的革新改良速度加快, 工作人员对于技术操作的流程缺乏完善了解, 所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那么基于油田企业的HSE, 需要对技术安全管理进行完善分析。并且针对专业人员的调查, 可以了解多年来油田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发展变化, 改良措施、历史问题和操作规程等, 在经验和实践并行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分析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指导意见。

2 安全技术管理有效性分析

2.1 针对安全意识问题, 激发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来源, 只有拥有安全的防范意识, 才能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而油田企业的工作时刻伴随危险, 更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的管理。现今有很多油田工作人员认为如今技术非常发达, 很多开采、勘探、生产作业等方面只需要利用电子设备或是高新科技就能完成, 不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就是这种不在乎的意识, 导致工作人员行为的随意性, 安全事故频生。所以, 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事故模拟和视频模仿等形式, 给工作人员讲解工作过程易出现的技术安全问题和后果, 并制定相应的安全奖惩制度, 从实际经济管理手段上告诉工作人员生产作业的要求的精准完善。从根本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安全技术管理理念, 保障企业机制的正常运行。

2.2 针对技术革新问题, 加强人员的培训考核手段

由于石油开采过程对于技术和科学的要求较高, 所以在进行能源生产作业时, 需要不断增强技术的革新, 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员工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并不到位, 导致工作时易出现问题。所以, 在进行油田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时, 应该定期开展油气作业的新技术培训, 面对生产作业中新技术的运用和技术问题展开讨论, 完善应对措施。并且处于一线工作岗位的职工最容易出现事故, 必须加强对其工作内容的考核机制, 考核内容应该涉及工作中的建议反馈、实际操作如何预防问题、管理机制的改进手段等。此外, 现代油田企业处于国际化交流阶段, 各国的联系比较密切, 所以, 也需要对企业人员不断加强素质和语言的培训, 提升员工的文化涵养和技能交流应用程度, 通过了解他国的安全技术管理手段, 总结借鉴经验, 更加促进生产安全管理。

2.3 针对勘探开采安全问题, 提高科技智能化运用

油田企业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生产作业管理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石油勘探技术、钻井技术、开采中的技术安全等方面是油气产量的根本来源, 想要提升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注重生产作业环节的各项安全问题, 才能不耽误工程进度和产量, 并且浅层油田的开采基本已完成, 想要继续深化油田企业的工程进度, 必须加强对深层油田和岩气层的开采。针对此问题, 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多研发智能化的安全技术可以有效解决, 因为深层油田的风险系数人工把握程度不高, 但通过科学技术手段, 利用智能化的机器下井监测, 既能保证人身安全, 也能促进生产效率。并且在进行安全技术管理时, 最重要的是预防, 机器探测具有时间长、全面系统化的特点, 而且现今电子设备传导方式可以实现故障警示功能, 能够使安全技术管理进行有效管理和修缮。

3 结语

油田作为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关口, 其勘探、开采、炼化等过程都需要有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手段, 只有使油田企业的安全系数增加, 才能够实现我国对于安全生产理念的实施。油田企业出现问题, 不仅对整个能源产业产生影响, 更会阻碍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所以, 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实现油田企业的科学管理, 促进其技术和效益的双倍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这些手段是对油田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我国作为资源大国, 受到人口基数的限制, 无法满足人均需求, 所以对于油田开采一直不断加强技术管理。但是油田企业在进行管理工作中, 盲目追求工作效益, 经常发生安全事故, 在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 如何使安全技术管理和经济效益并行发展成为研究重点。本文针对油田企业现今发展情况, 研究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关键词:油田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有效性分析

参考文献

安全实效性论文 篇6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国家重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 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建立起相关培训机构。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 煤矿开采人员的素质明显提升,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培训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最终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1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现状

1.1 企业认识不深刻, 责任意识不强

现阶段, 仍有一部分煤矿区不注重煤矿的安全培训工作, 没有制定培训计划, 安全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表面上打着培训的幌子, 缺乏实质性的培训工作内容;安全生产条件较差的煤矿企业, 未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培训工作, 导致矿工缺乏必需的安全常识, 难以保证矿工的人身安全。

1.2 煤矿安全机构发展不平衡

煤矿机构依附相关的煤矿学校, 煤矿学校中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设备齐全, 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做好铺垫。而某些区、县的煤矿机构师资力量、设备相对欠缺, 这对培训效果带来了负面性影响, 导致我国煤矿安全机构发展不平衡。

1.3 培训效果差

矿工的岗位培训工作与实际操作存在明显出入, 培训工作的内容无法解决岗位实际问题。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走马观花, 存在应付处理的不良现象, 同时不重视考试把关工作, 只注重岗位理论知识的培训, 与实际联系不密切。

1.4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标准不完善

国家对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划分范围过小, 瓦斯监测工等未被列入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标准有待完善。

1.5 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工作进程较慢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工作人员均应当具备专业的岗位资格证书, 而且证书务必是全国通用的。煤矿工作人员非常之多, 工作流动性相对较强, 这便给工作人员的证书发放、管理工作带诸多来困难, 由此使得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工作进程缓慢。

1.6 从业人员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培训内容无法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机构与学员沟通工作不到位, 未进行需求预测和分析, 培训工作抓不到重点, 学员出于应付的心理参与培训活动。企业的激励制度不健全, 对安全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很多煤矿技术人员的业务处理与培训标准不匹配, 培训内容难于解决实际问题, 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正是因为上述问题, 企业忽视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激励机制, 培训与否并未对员工的待遇带来任何影响。

1.7 教学方法单一, 内容不新颖

培训教学工作, 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教师的备课方案一成不变, 讲述的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旧方法、旧技术, 不利于新技术设备的推广, 这便使得员工仍然无法适应岗位的迫切需求, 无法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2 提高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2.1 切实落实安全培训工作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煤矿企业。煤矿要切实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尽快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 加强煤矿安全的培训工作, 制定培训计划, 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参与培训工作, 保证培训质量。与此同时, 应当根据岗位需求对从业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工作, 应当注意的是, 培训考试内容要严格把关。

2.2 加强基础建设和监管工作

1) 全面改善安全机构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加大对区、县的培训机构的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对培训机构加以定期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 对培训机构实施监管。对不按照规定开展培训工作的机构, 取消机构的培训资格。检查评估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 加强培训机构的基础建设, 改进教育培训方法。

2)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 对煤矿从业者的学历、工作年限都进行了明确限定。加强煤矿安全的基础管理工作, 并且培训机构要对申请人员予以严格审批, 杜绝未达到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员参加培训。

3) 统一考核标准。应当严格控制培训人员的质量, 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成效。大力推行教考的分离政策, 统一考核标准, 统一试题题库。

2.3 完善煤矿安全培训标准

国家应当明确特种作业的培训、考核和监管工作, 对特种作业的范围进行合理划定。由于煤矿基础条件受到地域的影响, 监管机构应当切实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明确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范围。

2.4 全面推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有效手段就是煤矿安全培训信息化。要加快安全培训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尽快制定计划,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 而且还应当加强煤矿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2.5 完善激励机制

煤矿企业应当建立起培训激励机制。参加培训之前, 煤矿企业要提前为员工设定目标, 让员工有目的的参加培训。要明确在培训中应当掌握什么样的方法, 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并对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 还应当做好学员的后勤工作, 为学员全身心投入培训工作做好保障工作。

2.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改进教学方法

培训机构应当聘请专业的教师, 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教师应当定期深入煤矿现场, 了解现场的工作状况,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聘请知名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培训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灵活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现对几种典型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 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是通过典型的煤矿生产安全事例开展教学。通过学员共同探讨, 从多角度对学员进行启发, 要求学员提出自己的独特方法, 最终老师将学生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 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员的课堂互动。案例分析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做好备课工作, 而且还要求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该方法有助于形成课堂良好氛围, 有助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2) 启发讨论教学法。学员大多来自煤矿生产线上, 具备一定的岗位经验, 但是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学员的特点, 在培训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讨论教学法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独到的见解, 有深刻的体会。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提出自己在现场作业时的感悟。采用此类方式进行教学, 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 学员可以分享企业在煤矿生产中的好方法, 并且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 由此提出合理科学的改进策略。

3) 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设定场景, 要求学员进行实际模拟。通过角色扮演, 学员清楚知道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所需具备的素质。情景模拟教学法适合建立企业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

4) 参观教学法。通过参观典型煤矿进行安全培训工作, 将培训内容与实践联系起来,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带领学员参观之前, 要注意提出相应的问题, 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参观, 以便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并非一蹴而就。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实现企业高效管理的保障, 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煤矿安全培训。所以, 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 并且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从而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创新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0 (21) :16-17.

[2]何伟.煤炭安全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管理观察, 2011, 11 (4) :12-13.

安全实效性论文 篇7

伴随着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对安全的要求日益提升, 既包括对安全人员优化配置的需求日趋强烈, 也涉及提高员工安全培训的有效性。从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来分析, 在当今企业员工培训呈现高科技和高投入的趋势下, 近年来培训的重点由注重员工技能、能力培训转变为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此背景下, 本文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 在分析专业安全人员培训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调研培训需求, 丰富培训形式, 规范培训实施, 注重培训反馈等, 构建专业安全人员的学习路径图, 以探索安全培训的有效性。

1 探索与研究

1.1 员工培训特点

企业员工大都带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参加培训, 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不仅应当把员工作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去考虑, 而且应当把他们放在学习主导的位置上来, 这就要求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的基本特点, 才能从中找出一些员工培训的规律性运作机制。

(1) 工学矛盾突出。一是培训时易产生骨干少有参加培训;二是工作清闲员工被反复指派培训;三是培训期间请假处理公务。

(2) 学员文化参差不齐。即接受培训的员工知识或技能水平差异较大, 如初中学历的人员与硕士学历的人员一同受训不足为奇。

(3) 专业跨度过于分散。由于工作岗位分工较细, 个人专业面过于狭窄, 只了解本岗位知识, 相关的岗位了解少, 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照顾大家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存量, 教学安排难度提升。

(4) 培训员工年龄偏大。参加培训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大, 生理特点和生活阅历, 使得他们的记忆力降低, 理解力增强, 但家室生活负担普遍较重。

(5) 学员的“升级”动力推动求知欲。不仅员工上岗要考核, 不少的石化企业多采用结构性薪酬, 技术等级与薪酬关联度强, 员工考试通过的动力大。

(6) 独立性强, 患得患失。成人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自我负责。希望具有独立人格参与活动, 期望在学习中被人看重, 又有害怕学习失败, 害怕考试的内心焦虑感。

1.2 学习路径图构建

学习路径 (Learning Path) 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 根据学习的目标、内容、基础与环境条件, 对所需完成的系列化学习活动 (含活动中的各环节) 进行排序, 形成学习活动的路线与序列, 即“学习路径”。

(1) 学习路径图的功能。包括:一是提升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即加快员工胜任工作的成长速度, 提高员工胜任工作的合格率;二是设计学习者的成长路径, 即能力素质模型基于单个能力的提升而设计, 而学习路径图通过任务模型来提升员工的多项能力;三是量化培训需求和任务, 也就是学习路径图通过很多模型和数据来实现, 通过分析培训需求, 寻找能力需求, 设计任务需求, 量化培训任务。

(2) 学习路径图的构建方法。包括:工作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课程学习方案以及地图绘制。学习路径图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 需要动态更新, 不断地进行PDCA的循环改进。

首先, 工作任务分析, 又称工作流程分析, 是描述工作流程、流程级别以及流程中的典型任务;其次, 学习任务分析, 即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学习难度、执行频率、执行不当后果、缺欠可能性以及准入水平等标准, 找出应知、应会的学习内容。可根据工作任务分析直接建立, 也可参考能力素质模型建立;还有, 设计学习方案, 即根据学习任务目标进行前期分析, 包括学习者分析, 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序列 (即具有时序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再有, 绘制路径图, 乃是根据不同职业发展路径的要求, 汇总其所有的学习内容, 用生动的图画、动画或多媒体等形式体现学习路径图。

1.3 安全培训学习路径图设计

以企业环保水务部低硅水车间安全技术管理岗位为例, 设计普通员工从从接受培训开始到独立胜任工作为止的学习路径图。

(1) 分析工作任务。其目的就是描述工作流程及流程中的典型任务。该岗位典型的任务有: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消防、气防、应急演练、隐患治理、承包商管理、职业卫生等。

(2) 分析学习任务。我们以安全技术管理岗位典型的任务中安全检查为例进行分析。包括:围绕日常巡检、特种作业检查、消防/气防检查、应急检查、职业卫生检查和季节性检查工作内容, 进行安全技术管理岗位安全检查任务的学习任务分析 (见表1) 。

(3) 设计学习方案。培训约占10%的比例, 具体包括:参加内外部的课堂培训, 取证并熟悉制度, 如在岗培训;阅读资料 (MSDS、应急预案、安全教育材料等) , 网上培训;实践约占70%的比例, 具体包括:接受一项任务, 如组织一次专项安全检查;在岗实践或模拟练习, 如模拟开展新进员工车间级安全教育, 接受导师带徒、辅导;总结约占20%的比例, 具体包括:总结分享, 如组织应急演练并模拟讲评等。

(4) 绘制路径图。现根据前期步骤, 绘制出以下学习路径图, 以此作为日后改进的起点 (见表2) 。

简而言之, 学习路径图能将工作任务知识点分解出来, 使得员工在带教人员的指导下, 先在岗实操, 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有机结合, 融合强化。在员工经过培训以后, 还可根据学习路径图的要求, 担任讲师和教练, 这是更高层次的分享与总结。即一方面可以作为学习地图, 一方面可记录学习履痕, 记录学习感悟。

1.4 对策与建议

(1) 强化培训激励机制。学习路径图不仅可以作为学习发展路径, 还可以作为企业选、任、用、留、培的标尺, 但要激励机制和其匹配。在用人选人时, 要把培训资历纳入考虑范围, 把其工作胜任能力作为用人重要标准, 激发员工参加培训, 提高个人绩效, 推进部门绩效。

(2) 采用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采用脱产培训、半脱产培训、师徒带教、岗位练兵、网上练兵、远程教育、业余自学、头脑风暴、工作轮换法、特别任务法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要倡导学习参与与分享。学习路径图就是要鼓励员工走上讲台, 不仅充当学员的角色, 还担任讲师或教练, 在授课和辅导他人的过程中, 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 成立多部门参与的培训项目组。学习路径图的构建是将隐形知识显性化, 显性知识培训流程化的过程。但由于公司各部门间的技术和人员的壁垒, 工作任务的全面准确分析难度较大。可组建课题组, 由岗位从事人员、部门管理人员、上级安全部门管理人员、相关工作配合部门人员、部门培训人员、上级培训管理人员一同介入。在确定项目进度时, 可用甘特图 (见图1) 其进行进度计划编制和跟踪进度。它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 它以横道来代表具体的各项工作及工作的时间安排。

(4) 提高培训评估的有效性。在学习路径图中,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 培训方式选择应与培训目标、受训者特征 (如职务特征、技术及心理成熟度、文化水平等) 构成匹配战略。在随后的评估中, 要通过反应评估、学习评估、行为评估、结果评估来检验学习效果, 修订学习路径图 (见表3) 。

2 结语

(1) 安全培训不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企业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强化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更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只有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的基本特点, 才能从中找出一些员工培训的规律性运作机制。

(2) 学习路径图具有提升员工培训的有效性、设计学习者的成长路径和量化培训需求和任务等3 大功能;学习路径图的构建方法包括:工作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课程学习方案以及地图绘制。

(3) 针对安全培训有效性的对策与建议包括:一是强化培训激励机制;二是采用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三是成立多部门参与的培训项目组;四是提高培训评估的有效性等。

参考文献

[1]刘恩法.从企业特性谈技能培训的实效性[J].石油教育, 2008 (5) :4-6.

[2]周冠伟, 余健, 白建兵.船舶建造师学习路径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2) :60-61.

[3] (美) 威廉姆斯, (美) 罗森伯姆, 朱春雷.学习路径图[M].朱春雷,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陈智高, 刘红丽, 马玲.信息系统的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5]张文贤.人力资源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1.

安全实效性论文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意义;法律实效

自古以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论述不胜枚举。其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明确指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自“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加大了对食品的重视力度,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及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实践证明,遵守、执行、适用是《食品安全法》法律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客观秩序、民众满意度是评判其好坏的标准。就《食品安全法》而言,其法律实效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强制力、社会三部分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实效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笔者从“食品安全委员会”监管机构、“食品召回制度”、“‘十倍价款’惩罚性赔偿”三个方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实效做了深入探析。

一、明确政府监管权责归属

《食品安全法》施行之前,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失效主要包括责任体系、预防机制、监管力度等内容。毋庸置疑,《食品安全法》与民生,在规划、制定过程中,“监管体制”在民意征集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根据民意结果显示,很多人反对监管分权,换句话说,多个部门分管食品运营各个环节,其表示:部门职责划分不明,极易产生监管盲区;监管部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逃避责任;监管成本高,执行效率低。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建议设立唯一监管主體,对其责任作出详细的规定,以实现“权责统一”,进而达成全过程(产地、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监管的目标。

修法之后,食品安全法中增添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机构,其主要功能是 “议事协调”[1]。这难免与卫生部职能有所交叉,不利于划分权责。由此可见,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是致力于部门建设、完善,而是依托法律对各部门权责做出明确的规定。例如:任定卫生部担任监管主体,严格遵守、执行法律,以得到民众的高度认可,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用。此外,卫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如需与其他部门合作,“食品安全委员会”则可以发挥其“议事协调作用”。如此,便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平稳、有序,从而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现象。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起步比较晚,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因此,西方国家优秀的监管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例如:欧盟监管层历来坚持监管公开化、加大公众参与监管力度。以提高民众对食品法律的满意度。为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应切实遵循“质量和独立性原则”,也就是说,欧盟食品安全局与欧委会界限分明,并做到执法透明化。

二、细化食品召回制度

经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出台了多部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其皆忽视了对食品召回条款的制定,即便涉及到食品召回,大都过于笼统,毫无规范作作用。笔者以美国食品召回制度为参考标准,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细内容进行了总结。

1.健全食品召回法律体系

我国在食品召回法律方面较为匮乏,主要表现为食品召回等级划分、食品召回类别、食品召回程序、召回食品的处理方式等[2]。因此,我国应根据风险对食品召回等级进行合理划分。此外,还应丰富食品召回的类别,设置具体的食品召回程序、处理方案等,从而实现健全食品召回法律体系目标,以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确立权责统一的食品召回管理机构

极度欠缺食品召回法律法规的现状,导致我国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的食品召回工作机构。因此,我国食品安全法有必要任命相关部门对食品召回进行监督、管理。当企业未及时、主动开展食品召回活动时,相关部门就可对其进行适宜的惩罚,以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从而将不达标的、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产品清除。笔者和大多数人的意见相同,一致赞成卫生部门担任食品召回管理主体,如需其他部门配合,可向议事机构寻求帮助。

三、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赔偿作了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其对他人财产、人生等造成损害,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生产过程中产品不达标、故意销售不合格产品,除赔偿消费者损失,还须向其赔偿十倍支价款。就这条法律来讲,其虽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其表达的意思不够明确:监管机构是否作为依法承担责任的主体组成部分,精神损害是否进行赔偿、惩罚赔偿适用条件包括哪些内容、惩罚赔偿金的具体计算方式是什么[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法法律条文存在着很多问题:权责不统一、法律规定不明晰等。近年来,极具危害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对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经济发展等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应加大对食品安全法律的规划、制定,进而促使食品法律体系得以健全。我国应通过采取明确政府监管权责归属,细化食品召回制度,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等有效措施,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效,进而切实为人民谋福祉。希冀,在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我国能够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乐.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实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朱文鑫.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法律实效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陈利.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田凤华,辽宁大学2015法律硕士(非法学)。

注重实效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新局面 篇9

1、安全目标要贴近实际

班组的根本任务是安全、文明、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施工任务。因此,班组在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目标是班组技术与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应从班组的实际出发,制定相适应的安全目标。目标过高,无法实现,会导致班组成员失去信心;目标过低,容易实现,又会失去鼓舞作用,使班组成员没有干劲。因此目标制定应来自于实际,又略高于实际。

2、安全教育要突出实效

电力行业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与人的因素有关。因此,必须把安全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使职工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安全。安全教育可分为:

①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为榜样,促使职工自觉增强责任心。

②反面教育。以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时刻引以为戒。

③奖励教育。对工作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制止三违行为、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有功人员,要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重用。

④处罚教育。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麻痹大意或有三违行为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处罚和处分。

3、技术培训要重在实用

①、要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技术培训,合格后才能跟班见习。班组业务培训内容包括本班组所辖设备的构造、原理、技术状况,运行维护中的操作要领以及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

②、班组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体现在班组成员对本岗位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行能力上。因此,班组要对全体职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4、制度管理贵在落实

制度管理的目的在于贯彻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规范安全行为,促进班组安全生产,因此,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极其重要:

①要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安全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对于生产一线的班组来说,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②要结合本班组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如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等,加深班组成员对有关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安全实效性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6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儿科患者, 其中, 男性67例, 年龄在3~12岁, 平均年龄为7.4岁, 女性53例, 年龄在5~14岁, 平均年龄为7.7岁, 对所有患儿用药的品种、数量、规格、用药安全性、用药有效性等进行评估, 分析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2 方法

对于所有患儿的用药情况进行评估, 分析患儿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对于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治疗因素、药物因素及社会因素。

治疗因素, 主要是指药物控制权在医务人员或者患者手中时, 任何可能导致药物应用不当的事件, 这主要与医疗产品、医务人员的专业活动、相关的程度、制度有关[3], 在我院, 儿童用药错误主要有遗漏用药、处方错误、给药技术失误、依从性差等, 总而言之, 药物治疗出现的错误大多都是由于违反了治疗的原则和规定所导致的, 其中也有少数是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约束所致。治疗错误发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水平高低、医务人员工作的认真态度及操作规程的完整程度等, 对于这些情况, 医院应当加强义务人员的培训, 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及效率, 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药物因素, 主要是指儿童的用药品种较少、缺少专用规格、缺失剂型等, 对于这些因素, 医院应当完善药品种类, 对于缺少专用规格的药品应当做到零使用。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合理性。

社会因素, 当前, 很多种药物都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儿童和成年人当中, 但是也有一些药物在儿童用药方面缺乏充足的资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而且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对儿童用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此外, 医师在对儿童进行给药时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进行, 由此也就对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 只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才能够满足儿童的用药需要, 保证其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5]。

3 讨论

儿童正处于成长期, 其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非常关键, 因此, 应当针对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以实现儿童用药安全性的提高。首先是针对药物治疗错误, 对此, 关键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同时, 针对不同的医务岗位, 应当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严格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 制定出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 减少用药失误, 对患者实行全程的药学服务, 确保患儿用药的合理性[6]。此外, 还应当加强对患儿的教育, 并对其实行随访, 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对于药物因素及社会因素的解决方法, 首先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儿童用药再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的构建要根据药品上市后的评价体系进行建立, 同时拓宽儿童的用药范围, 确保更多的上市药物能够应用于儿童人群, 更好的满足儿童用药需求[7]。应当建立关于儿童用药的补偿机制, 鼓励医药的生产企业生产出更多适合儿童临床应用的药物规格和剂型,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8]。医学会还可以组织医学专家编制统一性质的儿童指南作为儿童给药的依据, 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9]。综上所述, 建立起有社会、患者、医院三方组成儿童合理用药的评价体系, 以更好的满足儿童用药需要。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6年9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儿科患者, 对所有患儿用药的品种、数量、规格、用药安全性、用药有效性等进行评估, 分析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于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治疗错误、社会因素及药物因素等。结论 儿童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 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应当建立起合理的儿童用药评价体系, 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儿童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影响因素,合理用药,医疗水平高低

参考文献

[1]殷娟英.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 2011, 20 (2) :57-58.

[2]易洁梅.儿童用药状况与安全性调研[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 26 (1) :54-55.

[3]赵瑞玲.儿童用药现况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 2011.

[4]王敏华, 吴总海.我院住院患儿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 2009, 18 (8) :45-45.

[5]叶飞跃.儿科合理用药综述[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2) :12-13.

[6]胡德荣.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9, 84 (1) :78-79.

[7]倪韶青, 寿洪初, 王珏.关于儿童用药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69 (6) :39-40.

[8]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合理用药, 确保儿童用药安全[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8 (5) :14-15.

上一篇:高效阅读教学下一篇:传统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