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人物细节描写六篇

2024-05-28

作文中人物细节描写 篇1

一、人物通讯究竟如何刻画细节

(一) 用典型的情境细节再现现场氛围, 增强主题表现力。

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 用典型的情境细节表现人物形象, 是挖掘作品深度的有力方法之一。如刊载于《中国青年报》2008年1月6日 (王前喜刘冰) 的报道《冲向火海的身影--追记乌市德汇国际广场火灾中以身殉职的3名消防官兵》, 作者为了抒写“冲向火海的身影”, 开头就作了这样的描写:

“报告!六七层之间有人被困。我们去救援。”26岁的朱晓雷通过对讲机向舒海疆报告。这是朱晓雷的最后一次通话。

当时是1月2日23时30分, 现场一商户反映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一期大楼7楼内还有人员被困。

作者的叙述笔法令人回味, 他让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主角、让活生生的人走在报道的前排, 紧张而有节奏的笔调,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简洁的“话语情境”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又如通讯《风雪中, 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 (工人日报, 2006年1月24日付海厚) , 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冰天雪地中的故事。四位普通的农民工被老板拖欠5000多元的工资, 缺衣少食, 生活无着, 却仍坚持义务看管老板仓皇出逃遗留在工厂内价值近百万元的物资。作者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 是用这样的情境细节来营造现场氛围的:

打了两三个月的工, 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没有油了, 蜂窝煤也快烧完了, 四位农民工每人每顿饭只能吃两个馍。

更要命的是, 王营村那家馍店向他们赊了25元钱的馍后, 告诉他们:不清账, 就不能再赊馍吃了。现在, 掏遍四人所有的口袋, 摆到桌子上一数, 只有6元1角钱。看着案板上仅剩的一棵大白菜,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他们说:“这里的任何东西我们都不会损坏, 做人要厚道, 这是原则!”

四位农民工, 置身于如此情境, 却还为欠薪的负心老板着想, 这是何等可贵的情操!坚守原则的被欠薪农民工与不见踪影的欠薪老板, 无形之中给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画面, 强烈的对比, 令人信服的再现了那个朴实而撼人的主题——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

(二) 用深切的情感细节凸现人物形象, 强化主题的穿透力。

2005年7月15日, 《河南日报》刊出长篇人物通讯《和你在一起——记当代孝子张尚昀》 (张立新刘哲张华君) , 正是从贴近大众心理情感的角度, 报道了当代孝子张尚昀背着有病母亲去打工而又不误学业的事迹。

妈辛辛苦苦在湛北乡畜牧站上班, 每月只有200多元工资……

尚昀记得报到交学费时的一幕:妈把报名费缝在一侧裤腰上, 取钱时感到难为情, 便让独生子遮住自己, 费了好大事才取出钱。人家交的钱在点钞机上“哗哗哗”地响, 而妈交上去的是皱巴巴的票子, 收费员只好一张张手工清点。……

他呆在家里为妈做饭洗衣, 端屎端尿。

报道中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 揣思之余,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张尚昀能够在读者中掀起如此波澜?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事迹被省委书记关注并批示过吗?显然不能说全部是。更重要的是, 从张尚昀这个“小”人物身上我们得到了不“小”的启示, 他做到了许多人“易说却不做”的“孝”, 在更深层次上反照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内心的点滴缺失, 唤醒了那些逐渐被淡化、被遗忘、被冷落的美德, 从而激起了人们“善”的良知, 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久未触动的弦线。

还有《人民铁道报》2005年5月3日的报道《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到位的细节描写, 字字句句所反映的总理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形象, 为该文增色不少, 如:

“来, 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 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 难度最大的铁路, 非常不容易。……我向大家表示致敬和感谢!”

总理的这些话, 读起来亲切、自然, 充满着浓浓的“情”味,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爱民情怀。

(三) 用轻松的朴质细节展现人物个性, 深化主题的吸引力。

典型人物特有的语言, 最能表现其思想境界、性格特征, 在人物通讯中, 把典型人物新鲜活泼、个性化的语言抒发出来, 是增强思想性和说服效果的有力方法。一般来说, 新闻通讯的写作“不喜欢”语言的僵硬和呆板, 语言的平静、鲜活, 笔调的轻松、纯朴, 才是优秀稿件理应秉承的风格。《人民日报》 (2005年12月15日) 刊发的《“做命运的主人”--洪战辉在升旗仪式上立下的誓言努力学习, 回报社会》中, “我的路还很长。我要像蜗牛那样, 为了心中的理想, 负重前行。”“我会一如既往”等, 作者没有将笔头对准当时场面的渲染, 而是摘取洪战辉所说的话, 简短的语言描写, 细腻刻画了他在众人与媒体的“高捧”之下的自然、质朴之美, 不折不扣, 平淡真切, 使人物形象更加贴近自身的本来面貌, 给人以深刻的回味。

再如《潇湘晨报》2006年4月21日对某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桂的报道:去看李桂上课, 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他带着学生唱歌。这对于一贯严谨、唱歌跑调的李桂而言, 算是一大新闻, 他还未开始唱, 我全身就准备好了鸡皮疙瘩。他唱了, 而且唱得激情高昂, ……学生更是唱得地动山摇。这段文字用语活泼诙谐, 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一个个性鲜明的校长形象, 不知不觉, 在笔下活灵活现。

(四) 用优美的文学性细节呈现人物特性, 凝聚主题的向心力。

在新闻作品中, 通讯是最能看出记者的新闻素养和文字功底的一种文体。它可以融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于一体, 篇幅一般较长, 侧重挖掘新闻事实背后的故事, 满足读者对报道对象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知。因此, 通讯的写作要求就比消息的写作要高、更深。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新华社北京2005年6月3日张严严田刚) 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三个家, 三种情, 三份爱。王顺友因它们而流泪, 也因他们而歌唱;因它们而痛苦, 也因它们而幸福。有人问, 这三个家哪个最重要?他说:“哪个也放不下。”放不下, 是因为连得紧。三个家, 家家都连着同一颗心, 一颗为了马班邮路而燃烧的心!…………

5月凉山, 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片一片火红的花儿, 如彩虹洒落在高原, 恣意烂漫。同行的一位藏族朋友告诉记者, 这种花儿叫索玛, 它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 矮小, 根深, 生命极强, 即使到了冬天, 花儿没了, 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 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

噢, 索玛花儿……

几个颇富文学韵味的场景描写, 真实而传神, 使人在品评其报道之时, 心头荡漾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美的回味, 留给人的启迪和感染, 是深刻而难忘的。

再者, 通讯《杀人嫌疑犯的人生自白》 (南方周末2005年11月24日) , 报道以倒叙的方式开头, 将事件娓娓道来, 他的命运--所处的环境、努力、失败、家庭破碎、犯罪、自首, 整个报道似乎就是这样自然的铺陈, 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如:家人再次凑钱买了辆二手富康, 但后来, 无法戒赌的易平, 将车押在了赌桌上, 再次输得净光。细节描写毫不吝啬。又如:一位身材高大的警察已经等待在那里, 而在进入派出所的一刹那, 他突然抱住记者, “你一定要去看看儿子, 他很可爱!……”用语平实, 张弛有度, 淡淡的笔触, 别样而生动地把人物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除此之外, 在人物通讯的报道中, 我们还可用白描、独白、旁白等方式, 来表现人物形象, 提升人物形象在读者脑海中的记忆深度、时间长度, 从而达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学表现手法在人物通讯领域的运用是有相当空间的, 能运用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还需要我们去努力, 去探索。

二、独具人物个性的细节从何而来

(一) 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细节

生活处处皆学问。现实社会中, 进入我们视野的各种新闻人物事件肯定不少。面对众多的“典型”, 就要求报道者必须有和平常人不一样的眼光、视角, 深入生活与报道对象进行零距离接触、沟通, 甚至成为他 (她) 们生活的一部分, 多方面、多渠道地搜集素材,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炼细节。也就是要具有“发现力”,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谈到记者的发现力时, 是这样说的, “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发现力’。”而精彩的细节总能打动人。如焦裕禄为了与病痛作斗争, 经常用一块硬东西顶着时时作痛的肝部, 以至于天长日久, 他经常坐的藤椅上、右侧面顶出了一个大窟窿。这样的细节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二) 从饱含人情味的描写中萃取细节

鲁迅说过, 写作“选材要严, 开掘要深”。写作中不必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都一一罗列, 只须选择最突出、最动人的几件即可。而人的感情又是极为丰富的, 要写好人物通讯, 必须把人情味写来, 再加上丰富精彩的情节, 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如, 中国石化新闻网 (2006年11月24日) 的报道《冰糖葫芦酸又甜》, 作品以故事的形式描写了一名老石油工作者郭林祥, 在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 所进行的各种生活尝试和感受。文章只有短短2000字, 但作者很善于抓人。文中有这样的细节, “中午, 妻子做了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捞面, 喊了一遍, 他在床上不起来, 喊两遍, 没应声, 又叫儿子喊第三遍, 他说, 不饿。妻子急了, 上前, 他这才起来, 挑来挑去, 咽下半碗饭。”作者没有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而是用典型的人情味细节, 举手投足间反映着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 从平易、亲和的交流中获取细节

纵观一些人物通讯的写作之所以失败,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道者往往以高于受访者的姿态出现, 总认为采访谁, 谁就应该对自己毕恭毕敬, 为了写稿而生硬的“挖思想”, 逼问人家“当时是怎么想的”。撰稿时以“说服者”自居, 很少为读者着想。作为一名记者, 必须热爱自己的采访对象, 无论他们多么平凡, 处境多么糟糕, 都是值得你尊敬的人。如果你高高在上, 势必会引起采访对象的反感。

三、细节描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细节在本质上必须求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通讯中叙写的是真人真事, 哪怕一个细小的情节也来不得半点虚假。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告诫, “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做到真实地反映生活, 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不仅要做到报道的单个事物的准确, 尤其要注意从总体上、本质上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因此, 写作时必须选用生活中的真实细节, 但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在写作过程中, 不一定用得上, 因为细节的描写还要本质上的真实, 就是说你所描画的细节还必须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品性, 进而突出主题。而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只能危害新闻的生命, 玷污记者的职业道德。

(二) 注意把握通讯中细节的精髓

所谓人物通讯中的细节, 指的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有高度凝聚力和说服力的事实片断或情节。它的精髓有三个方面的意思, 首先要有一定的含义。二是细小的事实情节。三要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或感染力。如果选择的细节不能表达所要体现的意义, 必然是无用的细节。如果不“细”, 只是简单地概括材料, 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样的细节也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有的细节, 虽有一定意义, 也很细小, 但平淡无奇, 读者看了“没感觉”, 同样不能称之为细节。

(三) 运用细节要知“度”

首先要在“细”上做文章,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采访对象是有着不同职业,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采访中应做到对每个人的“细节”进行透彻的了解, 用特定环境里的特殊材料、特殊语言和神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然, 没有细节, 就无法展示画面、打动读者。因此, 对每个细节都要精雕细琢, 也就是要有细有节, 细而有节。要把采访到的材料进行比较,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 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 而不必去展开过细的描写, 如把大量细节一股脑进行“垒”“堆”, 就会使细节成为“有肉无筋”的干巴躯体。

总之, 在写作过程中, 我们要综合运用典型情境细节, 深切的情感细节, 轻松的质朴细节和文学性细节等方法, 精于从现实生活中, 从现场交流中和富有人情味的细节中获得有益的瞬间, 让饱含人性光华的细节片断在读者的视线中流淌。同时, 也要注意把握一个度, 要适时而为, 以独特的新闻敏感, 深入挖掘和提炼具有特色的新鲜细节, 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 求真、唯美, 让细节描画真正成为人物通讯中闪光的珍珠, 从而使报道“自成高格”。

摘要: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中心的新闻体裁之一, 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 细节写作在人物通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典型的环境烘托, 用深切的情感描绘, 在轻松的文字氛围中塑造真切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一些饱富人情味的描写和与采访对象的切身交流中获取点滴细节。从而真正从理性上感知受访者的心灵世界, 挖掘细而有节的事实材料, 并在运用细节时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文学,人物通讯,细节描写

参考文献

[1]施大鹏.新闻写作浅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2]周胜林.新闻通讯写作述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5.

[3]汤世英, 薄瀚培, 劳沫之.新闻通讯写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4]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

作文中人物细节描写 篇2

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基本的人物细节描写技巧;能够将人物细节描写运用到作文中。教学重点:

1、人物细节描写的类型和技巧;

2、人物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在作文中恰当使用细节描写反应人物精神世界。

【导入感知】

1、名人的话

你是在看,而我是在观察,这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别。---------福尔摩斯

2、名人的事

莫泊桑初学写作的时候,就拜老作家福楼拜为师。有一次他去拜访福楼拜,福楼拜热情地接待了他。莫泊桑说:“我想了几个故事,讲给你听——”“好的。”福楼拜点头说。当莫泊桑讲完了他自以为十分生动的故事以后,等待着福楼拜发表意见。福楼拜想了想,摇了摇头,然后建议说:“我不主张写这些故事。我希望你骑上马,到外边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记下来。”“好吧。”莫泊桑用这个办法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一年以后,果然有了很大的长进。

你知道为什么福楼拜要莫泊桑去做这件事吗? 后来,莫泊桑又将自己的作品十分虔诚地送给福楼拜,请这位前辈指教。福楼拜很快读完了这些作品,他读得很认真。然后,对莫泊桑说: “当你从一个坐在他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跟前走过,从一个吸着烟斗的守门人跟前走过,从一个马车站门前走过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状态,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是不同的,这需要长久地坚持。”

福楼拜又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类似的语句去敷衍了事。”这就是世界文学史上闻名的所谓“一语说”的来源。

3、写作成功的诀窍——细节描写

坚持不懈、体察入微、精心提炼和准确使用语言,是写作成功的诀窍。

【知识精要】

一、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

人物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人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服务。

二、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

1、刻画人物性格;

2、深化主题;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

三、写好细节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发现细节。(细致观察)

第二步:选择细节。(紧扣主题)

第三步:描写细节。(放大放慢)

四、如何进行人物细节描写呢?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1、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动作)例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那天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例2:我能感觉到妈妈在看我。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2、方法二:细察神韵,善用修辞(神态)例1: 拟人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例2: 比喻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

3、方法三:细写外貌,抓住特征(外貌)

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① “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4、方法四:细腻心理,具体可感(心理)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如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同学在老师选择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就会祈祷不要叫到自己。

第二,要防止滥用心理活动。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的心理描写才更能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第三,要注意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常用的简单心理描写方法有两种:

①内心独白:

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②幻觉描写:

例: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5、方法五:细构语言,真准活简 ①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例: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对面坐了两个女生,听到一位对另一位说:“我还没吃饱,想再吃一点。”另一位说:“想吃什么,我去买。”前一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 我暗想:清华的女生确实不一样,我们平时只是称那种饼为三角饼。这样的女人不敢娶,要不结婚以后叫老公吃饭,喂,那个不规则多面体,过来!

清华的教授更牛,我有一次去校医院看眼睛,就听见前面一个教授在跟医生描述症状:“呃......恩......就是那个物体跟它的像不能重叠在一起......”他们大眼瞪小眼了许久,大夫阿姨突然顿悟了:“您是说看东西有重影吧!?”

还有一位医生阿姨,有一次她去买菜,对卖肉的大师傅说:“师傅,来一个猪肾。”搞得师傅一头雾水,没有理她。

这时旁边过来一个人说:“这个腰子我要了。”

于是,肉摊上剩下的唯一一只猪腰子,被人买走了。阿姨郁闷不已。

有一次,献血,某同学和医生的一段对话: 大夫:“同学,请把胳膊弯一下。” 同学:“弯曲角度是多少?” 大夫:“同学,请把手一握一放。” 同学:“频率是多少?”

②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同志,你踩了我的脚。”

“我知道,你刚才不也踩了我的脚?” “我也没看见。”

“那现在请你把脚挪开。” “往哪儿挪?”

“你总不能把你的脚一直放在我的脚上吧。” “你也可以把你的另一只脚放在别人脚上呀。” 我实在忍无可忍,一用劲把脚抽出来。

③人物的语言力求简洁,以极简洁语言反映人物心态,揭示主题。例:“爹„„” “恩„„” “学费” “„„”

“爹,今天是限期的最后一天了,老师说再不交学费就停我的学。”

委屈的泪水,在女孩怯生生却充满灵气的眼眶里盘旋。她苍白的脸上写满了祈求与惶惑。“没说过吗,你老子没钱!” “爹,求您了”

泪水,伴着哀求,终于滑落,一滴滴溶进了脚下那片叹息着的土地。“„„” “妈„„”

女孩哽咽着转过头,将残存的一丝希望投向门槛上的女人.可母亲也终于绝望了,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绝望了.她无动于衷地坐着,呆滞的目光还是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好象周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热身练习】

你还记得中央电视台那个《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吗?选取使你最感动的瞬间或片段,以“孝”为主题,写一段细节描写吧。

参考答案:

一位年轻母亲在给自己的儿子讲小鸭子的故事,讲完后,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那个孩子看见了这 个情景,便跑到卫生间„„当妈妈给孩子的奶奶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时,发现儿子不见了,原来她的儿子也去端一盆水来给妈妈洗脚。母亲回头一看,啊?!在昏暗狭窄的楼道那头,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向前走来。那纤弱的小手显然承受不了水的重量,可他依然固执地用双手紧紧握住盆边,背向后弯,肚向前顶,用胸口抵住水盆,努力地维持着身体和水盆的平衡,就像一 只刚爬出蛋壳的小鸭子般,左右摇晃,步履蹒跚。水盆左右晃动着,水不断从盆里泼洒出来,晶莹透明的水花四溅,溅到他稚嫩的小脸上。他却腾不出手来擦一下,任由水从他细小的肩膀滴下,落在手臂和衣服上。终于来到母亲的跟前,分不清是水还是汗顺着他额头流到下巴,他却毫不在意,一脸孩子气地笑着,奶声奶气说: “妈妈,洗脚!”那满脸的喜悦,仿佛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是呀,是件伟大的事——它的名字就叫做“孝”。

参考讲解: 儿子吃力地端水来给妈妈洗脚的情节最让人感动,导演特地在这 放慢了节奏,并对努力抱住盆子却被水泼洒一身的儿子端水的镜头定 格画面进行特写。其实不仅这是最动人之处,更因为这是最能劝导人 们关爱长辈,将“孝”的传统美德代代传递的关键之处,当然要作为 细节,细细表现。正所谓“关键处驻足,慢绘细微处”。

【深入精讲】

一、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参考答案:

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 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克格勃、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 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参考讲解:

学生完成上面的题目后,教师可以不着急将参考答案讲给学生听。可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引导学生:

第一步:添加“语言描写”——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第二步:添加“动作描写”——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第三步:添加“肖像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 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第四步:添加“心理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 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最后一步:添加“场景描写”——同“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一、试着在这句话中添入细节描写。

温馨提示:放慢过程,放大细节, 精选词语,妙用修辞。

孩子们手牵手过河去上学,虽然路途很艰辛,但他们还是很开心。

参考答案:

秋风乍起,宽阔的河面漾起了阵阵涟漪。孩子们飞快地脱下鞋子,卷起裤脚,小脚丫刚一碰到水面就不自觉地缩了一 下,然后又坚定地踏了进去。他们手牵着手,谈笑间早已忘了脚下的冰凉,脚步也不觉轻快起来,像跳跃的琴键,弹 奏起一曲水的乐章。

【佳作赏析】 材料1: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朱自清《背影》

材料2: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材料3: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悉悉窣窣悉悉窣窣片刻不息。

——史铁生《我和地坛》

材料4: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

材料5: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们洗得纯粹而又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侯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变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又迟钝,她摇晃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扇子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着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他儿子讲着他小时侯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大清晰的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他自从医生宣布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母爱如粥》

材料6: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下来,把菜篮挎在臂弯里,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担心我的安危,总是要送我过马路才折身赶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过马路,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和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母亲的细嫩软手,已成为一双枯干节深的粗手,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开,但对儿女关爱的情肠却永远也掠不去。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一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只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不知孝顺、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母亲臂弯里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手则伸出来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妈!你腿脚不灵便,车多人挤,过马路千万要左右看清楚,别跟车子抢时间。家里有什么难事,不管多忙,我们都会回来的。我是您一泡尿一泡屎养起来的儿子呀,你还客气什么?” 母亲便背过头揩泪。

——《我牵母亲过马路》

【当堂总结】

1、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

2、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

【自我测试】

一、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200字左右)

1、写出一个老师暗示我上课注意听讲的一个细节。

2、写出一个家长安慰我考砸的一个场面。

3、他对老师说“我错了”

描写人物细节的作文 篇3

那老太太站在猪肉铺旁仔细打量着,然后似将军下令般地指着一块肉说:“15块钱!就15,卖不卖!”说着,两手插腰,眼珠子死死地盯着屠户,屠户也丝毫不让的喊到:“不卖!就20!”顺手拿着刀向案板猛劲地一砍道。老太太用她那树枝般的腿用力地跺着地,那一刹那,感觉整个菜场都在晃动。双方互不让步,那场面好不热闹。

屠户用那充满腥味的手抓了抓那灯泡般的光头,“爱买不买,不买抓紧走。”那声音惊天动地,仿佛要吞了那瘦如柴木的老太太。那声音马上要刺破耳膜,但老太太仍不认输,“买你猪肉是看得起你,少收5块钱会要了你的命?”那布满血丝的眼球眼看着就要迸出了。被老太太用手扣着的案板也早已出现个洞,屠户看着周围围观了好多人,他不想惹麻烦,不耐烦地说道:“行吧,15就15吧,走吧,走吧!”老太太那坚硬的双腿顿时变得放松了许多,仿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她从兜里缓缓地掏出了15块钱,还在手是用力地握了又握。屠户把肉递过来,她快速接过,抬头,瞪着屠户,把钱扔到了案板上,一摇一摆地离开了。

作文中人物细节描写 篇4

南漳九集老官中心小学

王丽君

教学内容:如何用细节描写人物

知识目标: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情感目标:感悟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体现人物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知细节

(多媒体出示)1.猜猜他是谁?

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同学们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呢?)(哦,原来是抓住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2.学习经典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在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这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这段文字的描写,大家感受到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蓝体字)——父亲的艰难,对儿子深沉的爱。

正是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来一起讨论:如何用细节描写人物。

二、阅读,理解细节

1、仔细观察,捕捉典型细节——清楚(多媒体出示图片、文字)

张宁激动不已。你看她攥紧拳头,举起有力的双手,像举着一面骄傲的旗帜,又像做着一个胜利的V字手势。她的脸兴奋得通红,嘴巴张开,嘴唇颤抖着,眼睛更是闭成了一条线,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不

断地涌了出来。那是幸福的泪水,那泪水是春天怒放的鲜花,是夏天灿烂的阳光,是秋天高挂枝头的石榴,它把张宁在羽毛球道路上十几年的艰辛和曲折一扫而光。

1学生思考: ○这段话围绕_____,作者从__、__、__、__、__五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2找出比喻句、夸张句、排比句。○3结合学生的回答稍做点拨,分析细节。○抓住特征,动作分解细化——具体(多媒体出示学生提到的文字)

如:举起、张开、颤抖、闭成。、正是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文中的张宁才会栩栩如生。那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要注意些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投影:)

A仔细观察,捕捉典型细节——清楚 B抓住特征,动作分解细化——具体 C运用修辞,展开联象想象——生动

三、细节片段练习:(任选一题)

学以致用,学了就要会用,现在我们来练习写片段:

1、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来描写:起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我睁开眼一看,还有十五分钟就上课了,而我平时从家里回到学校的时间至少也要十分钟啊。天哪!要迟到了。•

我 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很怕吃辣的人吃辣椒后。

• 先自己写,写完后小组讨论,相互修改,然后推荐一个代表 四、提高,评改片段。

1、小组再次合作学习,推选一篇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是最棒的,也可以是能给人一些思考或者是教训的。注意写好推荐理由。2、选好了吗?哪个小组先展示?

请你读一读。

谁来分析?(问小作者本人)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3、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自己的片段。

人物细节描写教学设计 篇5

——人物细节描写讲评教案

新泰市汶南镇第二初级中学

刘长华

一、导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关于“亲情”的话题作文,其中,有些温柔细腻的母爱的,有些深沉厚重的父爱的,也有些表达含蓄的爷爷奶奶的爱的„„,多数同学都能围绕中心选材,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写的各有千秋。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评析一下这些习作。

二、回顾目标

在评析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次的作文目标:

1、围绕中心选材。

2、通过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

三、述说难点 同学们,在这两个目标中,认为第一个目标较难完成的举手?好,请放下。认为第二个目标较难完成的举手?好,请放下。通过举手,多数同学认为发现第二个目标较难完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来表现亲情。

四、评析例文

(一)范读例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王浩宇同学的《天堂里有电话吗》,看他是如何突破难点的,在听读例文时,请同学们认真听,并思考一下问题:

1、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哪些段落运用了细节描写?

(边听边用小括号括出细节描写的部分)现在,我们带着这些要求,听老师范读《天堂里有电话吗》。(配钢琴曲《夜的钢琴曲》,老师范读全文。)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生:回忆了爷爷生前的一些往事,表现了爷爷对家人的爱,表达了我对爷爷的爱和深情怀念。

师:其中哪些段落运用了细节描写? 生:

5、6段。

(二)师生共评

1、这些段落详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的?

3、其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六、互评互改

(一)互相交换修改 评改指南:

1、对人物进行的细节描写是否符合主题

2、是否抓住人物的特点

3、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的?

(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六、自评自改:

1、自我修改,自我完善。

2、毛遂自荐,展示自我。

七、讲评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八、二次作文

根据这节课评析例文的方法,修改原来的作文,进行二次作文。

附例文:

天堂里有电话吗?

王浩宇

①2012年10月2日,爷爷走了。

② 不顾他的妻子、儿女,及他最疼爱的孙子。

③还记得那只大大的布满老茧的手牵我在田野放风筝,还记得那布满皱纹与胡茬的脸在我脸上蹭痒,还记得那为了摘我爱吃的酸枣扎在手上的根根木刺,还记得„„

④我和爷爷的感情真的很好。每年暑假,我都迫不及待地如飞鸟回巢般“飞”回到爷爷身旁,山间小溪,农家大集,老家的每一处都曾有过我们爷俩的身影。十几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那点点记忆,却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退,反而在我脑中连成完整画面。

⑤那是2006年夏,我坐着爷爷的大梁自行车来到镇上赶集,看着集上那琳琅满目的玩具、漂亮的头花,我迫不及待地就要跳下去,不知情的爷爷却仍骑车前行,结果我的脚在此时被卷进车轮,车子顿时停下。爷爷一看,平日镇定的他竟无措起来。他慌张地叫喊他人来帮忙,众人却也无能为力。此时,却见爷爷疯了一般使劲掰车辐,一根又一根,爷爷的手已被勒出血印,丝丝血渗出来。终于,空隙可以将我的腿拿出来,爷爷却不顾手上的伤,抱起我便往医院跑。此时的我年纪还小,却也深深地感受到爷爷对我浓浓的爱。

⑥2011年,爷爷的母亲病逝。爷爷没哭,但我分明看到他的身体在颤抖。晚上,我听到爷爷起身,看到他坐在书桌前,拿着老奶奶的照片。月光下,颗颗晶莹的泪珠沿着他脸上布满的皱纹扩散开来,竟不落下。他端坐着,身上披着一层银色的月光,在静谧的夜里,形成一尊完美的雕像。终于,爷爷将照片抱在怀里,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最后,忍不住哭出声。此刻,我看到了爷爷为人子的一面,看到了他至孝的一面。

⑦时间飞逝。2012年,爷爷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⑧记忆在时间的轨道上穿梭,我努力搜寻爷爷的每一个画面。他生气时的“吹胡子瞪眼”,他笑时露出的颗颗大金牙,他教鹦鹉说话

时专注的神情,他走路时日渐驼背的身影„„

⑨天堂里有电话吗?如果有,请告诉我号码,我要告诉爷爷:“时间会弥补我心灵的创伤,却永远不会使记忆风化!爷爷,我永远爱你!”

片段一:

我怔住了,呆若木鸡的站在那儿,双眼直盯着转角处,许久,许久„„我终于吐出那两个字“妈妈”。她有些腼腆尴尬的笑了下,说道:“噢,那个,那个,我怕你在路上摔跤,所以„„”她没有继续说下去,一定是怕我烦她。于是,雪地里又恢复了宁静,我们俩伫立看燕去燕归在那儿,始终无语,可是我的目光注视她未曾离开,她那单薄的身子靠在墙角,双脚还在瑟瑟地颤抖,脸色显得有些苍白,眼中交织着不同的情绪,有关爱,有尴尬,有担心,还有一丝委屈,我也不知道该开口说些什么了„„

——《转角处的爱》 片段二:

爸爸平生无嗜好,唯一所爱者酒。星期天,节假日,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海阔天高地神聊,然后喝酒,每喝必醉。一个星期天朋友相聚,先打麻将后喝酒,喝得酩酊大醉。那天晚上他坐班,上自习的铃声响起,他匆匆真奔课室,抓起黑板擦往讲台上猛拍,嘴里嚷道:“白皮!”闹得学生们好几个星期见他就叫他“白皮”。

人物的细节描写摘抄及分析 篇6

一、场景细节描写

(1)“葛朗台太太给苦恼磨折得比疾病还难受,尽管祷告也没法把父女俩劝和,终于在暮春时节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隐痛告诉了两位克罗旭。”

(2)祷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坚信的,也是她在这样一个艰难处境下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来祷告是具有无穷的威力的,但现在连“祷告也无法把父女俩劝和”了。

(3)“要是他起身继续散步,她便凑趣的坐在窗前瞧着围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

二、语言细节描写

(1)林黛玉初见王熙凤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神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髫,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3)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老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去歇歇。”

三、动作细节描写

(1)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 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 咬紧, 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吴敬梓《儒林外史》

(2)他抬头一看,船头上站着好几个雄赳赳、深目高鼻的外国兵,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两只腿上想要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忙找了三四个人,拿他架着送到船上。 他此时魂灵出窍, 脸色改变,早已呆在那里,拨一拨,动一动,连着片子也没有投,手亦忘记拉了。

李宝嘉《官场 现形记》

(3)那野人喝了酒,又听见自己已经获救,不觉精神为之一振,居然马上坐了起来。不料,星期五一听见他说话,把他的脸一看,立刻又是吻他,又是拥抱他,又是大哭大笑,又是大喊大叫;又是扭自己的两手,打自己的脸和头,继而又是高声大唱,又是乱跳狂舞,活像个 疯子。他那样子,任何人看了都要感动得流泪。

[英]笛福《鲁滨逊飘 流记》

四、心理细节描写

(1)(小福子死了,祥子的希望破灭了)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老舍《骆驼祥子》

(2)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想,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巴金:《家》

(3)(母亲第一次散发传单)她每次把小册子递出去时,那个宪兵**的面孔就闪现在她的眼前,象一个黄色的斑点,仿佛火柴在暗室中发出的亮光一般。她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感情,在心里对他说:“给你,老总……”她递出下一包传单时,心满意足地又补上一句:“给你……”她心里琢磨着怎样把她第一次的体验告诉儿子,但是在她面前总要出现**那张狐疑的险恶的黄脸。他脸上的小黑胡子惊惶失措地索索抖动,翻着上嘴唇,下面露出一排紧紧咬着的.白牙。母亲心里高高兴兴,象有只小鸟在那里歌唱……

〔苏〕高尔基:《母亲》

让我们先来品读两则经典的人物细节刻画

(1)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节选自《儒林外史》)

(2)本区的教士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节选自《欧也妮·葛朗台》)

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作者既嘲讽又怜悯的人物形象,因此,作者写他临死前伸出的两根手指,既是他猥琐可怜一生的最生动写照,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家产和妻儿前途的重重顾虑和担忧,更是他那操劳忧虑的心境在临终前的最后展示。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一个善于投机,同样生活猥琐而吝啬的人,因这两个原因,他积累了大量财产。然而,他与严监生还有所不同,他没有严监生那种为妻儿担忧的人情意味,一生只是一门心思地积累金钱,完全丧失了人性。妻子女儿并没有因他的富有而享受幸福,相反。他为了更多地聚财断送了妻子的性命和女儿的婚姻。甚至,他聚财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唯一的目的就是欣赏他堆满金库的金子。这个视财富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在临死前去抓神甫手里的镀金十字架而断送生命的动作刻画。非常鲜活地表现出葛朗台赤裸裸的贪婪本性。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可见,在记人的作品里,动作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描写人物的动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描写动作要注重细节

莫泊桑的《项链》描写玛蒂尔德在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同意她借走那串“精美的钻石项链”之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里的二十多个字,描写了玛蒂尔德“搂、亲、跑”三个连串的动作,把她那份狂喜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2.描写动作要抓住特征

大千世界里的人是形形色色的。而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人物的动作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比如《荷花淀》的开头,描写水生的妻子在月下边织席边等丈夫回家:“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当得知水生要上前线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同样在写织席。可写出了不同的动作细节,前者表现出人物恬静美好的心情,后者却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复杂并为之掩饰的心理。

3.选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当动词独立存在时,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但在特定的人物身上,就有最佳词选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用。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写到:“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对柯瓦连科“抓”、“推”的动作体现出了新生力量的强大,而别里柯夫“滚”、“摸了摸”、“看了看”的动作却表现出旧势力的顽固与在被摧毁前的垂死挣扎。

上一篇:生药学课程下一篇: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