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管理十篇

2024-05-04

电梯管理 篇1

1 电梯费用的主要构成

(1) 采购以及安装费用等前期一次性投入; (2) 三项在投入使用后的主要费用:维护保养电梯的费用, 其中包括电梯修理的费用、故障排除费用、维护保养费用以及日常检查费用等;以相关的规程检验内容为根据, 国家相关的行政检验机构每年一次的对简体进行检验的各种费用;关于电梯运行的费用, 主要是指电费。

2 电梯的选购与电梯管理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 电梯的寿命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 电梯本身的管理、维修与保护、设计等都与这个时间段的长短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电梯本身的设计和质量, 而电梯的管理与维修同样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电梯具有较高的安装质量, 与此同时, 在管理和维修方面的工作也比较好, 就能够有效的促进电梯寿命的延长, 甚至还可以超过电梯的预算寿命。同时质量以及安装都好的电梯还可以促进电梯管理与维修费用的有效降低。作为一种长期性的费用, 电气的管理以及维护运行费用一直要持续到电梯报废为止。在这里, 我们就先针对电梯用电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2.1 对电梯能耗的情况予以充分关注, 促进技能降耗的进一步实现

在运行中的电梯肯定是要耗电的, 其中主要有两个部分是产生耗电的根本因素, 首先是电梯的主机曳引机, 然后就是电梯的门机。交流调速电机以及直流电机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已经在曳引机当中逐渐的被淘汰了, 而现在市场的主流是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方式的电梯, 相对于过去直流电动机而言, 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方式的电梯具有耗电少以及结构简单的特产店, 相对于变级调速异步电动机而言, 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方式的电梯还具有控制简单以及乘坐舒适感提高的特点。不带减速器的直接拖动以及带减速器是两种不同的曳引机的拖动方式, 带减速器的曳引机电机在通常情况下会具有耗电小以及功耗低的优点, 而相对而言具有较大的功率的就是不带减速直接拖动的曳引机。在轿厢顶上进行门机的安装, 到一层楼, 该门机就必须运行一次, 其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中一种是小型交流转矩电动机, 而另外一种则是小型直流伺服电机。其中的直流电机具有十分简单的调速方法, 在低速的情况下很少出现发热的现象。而采用加涡流制动器的调速方法的交流门机在低速的情况下经常会有电机发热厉害的情况出现。维护简单以及节能是调频调速电机的最为主要的优势。

3 对与自己项目适合的电梯予以选择

在对电梯进行选用的时候, 必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在对电梯进行选择的时候, 并非是越贵的电梯就会越好, 比如将豪华电梯配置在豪华住宅当中, 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对豪华的建筑装潢, 如果采取较低的配置, 豪宅自身的档次也就下降很多。 (2) 在对电梯速度进行选择的时候, 必须要以提升高度以及层高为根据。电梯的乘坐舒适感与电梯自身的提升速度是成反比的, 采用加速度的方式, 电梯可以自动的实现额定速度, 而电梯位于平层的位置时就会利用负加速度的方式予以有效减速, 直到能够在平层位置时实现零速度为止, 一般情况下, 在单位时间内出现变化越大的加速度, 就会导致人感到越来越难受。所以在进行电梯设计的时候, 为了使乘客的身体舒适感得到一定的满足, 就需要采取将加速度做小的方式来进行, 与此同时, 加速度的整个过程也会变得较长, 最终可以使乘客的舒适感以及电梯本身的速度要求能够同时得到满足。然而, 大部分情况下, 还未能够实现额定速度的电梯加速, 电梯就开始逐渐进行减速了, 在这种情况下, 根本无法将电梯自身的高速性能有效的发挥出来。由于高速电梯具有相对较高的对设计以及材料等的要求, 所以自然就具有相对较高的价格。因此, 在对电梯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要对电梯的速度予以盲目的追求。作为对电梯产品进行衡量的最为主要的一个目标, 舒适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楼层具有十层楼高的情况下, 按照平均三点三米的层高来计算, 只需要采用每秒1.0-1.2米的电梯速度就可以了, 一旦电梯速度达到了每秒2.5米, 就会导致一些乘客出现头晕耳鸣的现象, 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 以使用环境为根据进行电梯的选用。在井道当中上下运行的电梯轿厢, 就好像是存在于打气筒中的活塞一样, 会利用门厅将存在于井道外的沙子以及灰尘等杂物吸入到井道当中, 从而严重的污染了井道之内的门锁机构以及电器等。再加上井道之内设计不好的电路板密封盒等, 就会导致门锁开关的防护罩等根本无法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出来, 最终严重影响到维修保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是遇到大雾返潮天气, 水珠会挂满在厅外的墙面以及不锈钢厅门上, 灰尘存在于电路板上就会因为变得湿润而成为带有电阻的导体, 最终会导致故障的情况出现在电梯当中。 (4) 对电梯自动门机故障予以关注。每达到一层的电梯, 角门以及厅门就会通过机械联动机构带动进行一次启闭, 与此同时, 整个电梯上最容易遭受到撞击的部位就是电梯的厅门以及轿门, 其占到了高达百分之八十的电梯故障总数。所以必须要对是否安全可靠工作以及是否科学设计的厅门的自闭装置以及门机的机械联动机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在对电梯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与维修技术力量相结合。各种电梯具有基本相同的工作原理, 但是电梯的科技含量以及电气控制技术手段在不同的控制系统当中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对一部分电梯生产厂家的调研, 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厂家的电气控制部分主要是由继电器构成的, 在对其中的配件材料进行购买的时候还是非常方便的, 所以基本上可以由物业公司或者维修部门将完成对电梯的维修工作;而还有一部分厂家的电气控制部分主要是由电路板构成的, 如果电梯一旦出现故障的情况, 就必须要投入大笔的资金以及人力对之进行维修, 所以具有相当高的维修费用。

4 促进电梯维护保养费有效降低的方法

4.1 促进电梯维护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 对电梯进行科学使用和管理, 促进维护成本的降低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

电梯的安装对于电梯的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安装时的纰漏可能会造成电梯的使用故障, 加大维修的难度。电梯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对电梯进行维修和保养。良好的维修保养要求电梯维护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能够对电梯进行科学的维护和管理。我国的相关规定对于电梯从设计到制造、销售, 以及之后的安装和维修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 实行许可证制度, 以此来保障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良好的维修保养技术对于电梯的使用寿命来说有延长作用。

我国目前的电梯维修模式主要有两种, 分为全包模式和非全包模式。一般全包模式就是由一家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来承包电梯维修保养的任务。主要是提供定期的上门维修服务、进行定期的运行检查和故障排查。当电梯出现故障该公司要立即进行处理, 直到电梯故障解决。这些服务的所有费用都由协议合同中规定的数额一次性付清, 不进行次数的计算。非全包模式一般则有电梯的使用单位自己配备一支专业的队伍, 包括电梯的管理人员、电梯的日常保养人员和维修人员。只联系电梯维修保养的单位对此进行定期把关, 这样对于电梯维修保养的费用就可以大大降低。

4.2 对电梯公司的选择

对电梯公司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确定其相关资质, 尽量选择技术强、资质高、资金雄厚的大公司。好的电梯公司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还能在关键技术上给予支持。当然, 总的原则还是要使用单位量力而行。

4.3 建立健全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

电梯的使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故障, 甚至会出现一些突发性事故, 这就要求要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 在日常做好电梯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对电梯故障进行定期排查, 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实施安全有效的救援。

结语

要想保证电梯的安全顺利运行, 必须要对电梯的安全使用常识进行普及, 避免人为损坏。同时, 同一单位中最好使用品牌和型号一致的电梯, 以提高维修保养的针对性, 也方便对于配备零件的共享, 节约经费。

参考文献

[1]仇勇.浅谈电梯的安全隐患原因及监督检验对策[J].装备制造, 2012 (08) .

[2]李建忠.关于电梯维护保养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3 (07) .

[3]李明阳, 王晓光.关于电梯维护保养与安全运行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7) .

[4]贺清.完善电梯行业法规标准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创新[J].企业标准化, 2013 (12) .

电梯管理 篇2

一台电梯在安装并投入后, 由于安装、保养工艺的局限性, 受使用条件和环境影响,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故障。最为常见的是机械部件调整不良原因, 和厂家设计时使用的各种保护功能起保护作用。前者与产品、安装、保养质量有关, 一般来说主要是机械部件机械强度不足、设计缺陷和松动产生位移造成。后者相对较为复杂, 电梯的运行是一个复杂过程, 必须具备设定的条件后, 电梯才能起动, 在一定的条件下, 才可以持续运行, 达到一定条件后, 才能正常换速并停车。因此, 电梯如果在人为强制驱动运行情况下———强行满足其并不具备的条件 (比如取消某一检测功能或短接某一检测回路) , 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轻则对设备造成进一步的损坏, 重则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事故。可见, 如何对电梯设备进行正确、及时并彻底的维修, 是非常重要的。

二、电梯的保养与维修

1、电梯的保养是以机械调整为主,

通过不断校正各部件的安装标称尺寸要求, 使其在规定范围内正常运转, 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部件及时予以更换;同时进行必要的整机清洁、运转部件润滑和结构件除锈、防锈, 而到达安全可靠、延长设备寿命的维护目的。对电气部分而言, 保养工作需要保持其良好的绝缘性, 保证供应充足的电源给设备运行。、

2、电梯的维修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

工作, 既要包括调整保养工作没有做到的内容, 也要根据电梯的故障特点和原因所在, 结合实际情况, 对电梯结构和性能进行必要性的改进。

3、一个合格的电梯维修工, 除对电

梯的工作原理完全理解之外, 还必须具备较好的机械作业能力 (钳工、焊工技术) , 对电气原理有相当理解能力, 对电子技术更要懂得并能够应用一些基本功能。目前更要求掌握一定的可编程控制原理、数字电路、微电子技术原理及应用, 更深层次还要懂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三、电梯有哪些安全装置

1、刹车。控制电梯曳引机器部分起动停止的制动器, 可使电梯的轿厢及时停止上升或下降;

2、限位开关。限止轿厢开到最高位置或最低位置不能继续运行的装置;

3、越程开关。

轿厢行驶到最高位置或最低位置时, 如限位开关失去控制, 轿厢就会继续上升或下降。为了防止轿厢冲顶或沉底, 应装置能切断电源和不能自动复位的越程开关, 并装在机房内, 而不能装在井道内;

4、缓冲器。

为了减少轿厢冲顶或沉底的能量, 应装设具有吸收运动机构能量并减少冲击的缓冲器。同时, 在缓冲器与轿厢触碰处装置橡皮或海绵, 以减少其冲击能量;

5、安全钳。

为了防止由于吊重钢丝绳断裂, 绳槽打滑等导致轿厢突然坠落事故, 应在轿厢上装置能同时切断控制电源和使轿厢停止下坠的安全钳。没有安全钳的轿厢不可乘人或带人。如是简易电梯, 应有防止人有轿厢内装卸货物时轿厢突然坠落的安全装置 (安全停止销等) ;

6、限速器。

为了防止行驶速度超过正常速度, 凡三层以上 (含三层楼) 的乘人或带人电梯, 应装速度控制器 (二层以下 (含二层楼) 可不装) 、这种机构一般与安全钳联成一体;、

7、安全门。

为了防止人员头、手、脚伸出井道和物件坠落竖道, 乘载厢进出口应装安全门。公共场所、家属宿舍和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等使用的电梯, 其竖道门应是封闭式, 其轿厢应是满门, 井道 (厅门) 不低于1.8米高;

8、门电开关。

为了防止由于竖道门、乘载厢门、轿顶门未关而发生事故, 应在竖道门上和乘载厢门上装置门电开关;

9、门联锁。

为了防止有人把竖道门和乘载厢门开动进出或将头、手、脚伸出而发生事故, 应在竖道门和乘载厢门上 (二个以上门) 安装门联锁;

四、电梯日常使用管理常识

电梯是楼房里上下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垂直运输设备。管理中特别要注意使用中的安全, 因此必须建立规章制度。根据电梯的运送任务及运行特点, 确保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人身和设备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确保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人身和设备安全,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加强对电梯的管理, 建立并坚持贯彻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2. 有司机控制的电梯必须配备专职

司机, 无司机控制的电梯必须配备管理人员。除司机和管理人员外, 还需根据本单位所在地具体情况配备维修人员, 条件许可的单位应配备专职维修人员, 不能配备专职维修人员的单位, 也应指定一名钳工和一名电工兼任电梯的机、电维修工作。维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保持情绪相对稳定。

3. 制定并坚持贯彻司机、维修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

4. 制定并坚持贯彻维修人员的日常维护和预检修制度, 各负其责。

5. 司机、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等发现不安全因素时, 应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使用。

6. 停用超过一周后重新使用时, 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和试运行后方可继续使用。

7. 电梯电气设备的一切金属外壳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或接零措施。

8. 机房内应备有灭火设备。

9. 照明电源和动力电源应分开供电。

电梯管理 篇3

关键词:电梯;运行;管理;事故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电梯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前我国建筑中使用的电梯在安全性、稳定性上都存在较大的不足,且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对电梯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督管理。文本通过分析电梯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通过电梯使用管理手段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及稳定性的措施,希望能为电梯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1.电梯故障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1电梯故障种类

电梯的故障种类有许多种,按照发生故障的部位可主要分为顶端故障、门系统故障、底部故障等。其中,门系统故障是所有故障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约占到80%。

1.2案例分析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说明电梯故障的起因、影响及故障处理方法等。案例的主要分析对象是2011年出厂的客梯及货梯,合同号为:DHN-100348T,项目名称:石家庄金谈固便民超市。据观察,大型超市的这两台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出现过多次故障,且故障类型包括了门系统故障,冲顶故障,开关故障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据了解,这两台故障频发的电梯主要用于超市内部的货物运输。由于超市客流量大,货物流繁忙,因此电梯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由于超市内容设置的货梯数量较少,在人流量过大时时常出现运货人员争抢使用电梯,或电梯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另外,由于超市工作人员的电梯管理意识不强,对这两台货梯没有配置专业的操作人员,一般通过运货人员的自行操作来进行电梯的运行。而超市对运货人员也没有进行专门的电梯操作培训,在使用电梯时,运货人员往往会出现许多违规操作,在没有专业人员规范和纠正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习惯,长此以往,对电梯造成了很大的损坏。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电梯中还经常出现垃圾遗留的问题,不仅破坏了电梯内部的环境,还会造成电梯门被堵塞等安全问题。

1.3故障原因分析

电梯门、厅的故障。电梯门的故障一般是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冲击,从而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另一种常见的电梯门故障是轿门无法正常闭合。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有异物掉入地坎中,造成门厅受阻。

电梯门关闭后死机。电梯门的死机一般是由于电梯系统启动了自我保护程序造成的。当地坎中出现异物无法正常关闭或完全关闭时,为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电梯系统会启动自我保护程序,将电梯门锁定。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这种故障在电梯实际运行过程中较为少见,在分析案例中仅出现过两次,且两次都是由于人为的强行开门导致的。人为的强行开门会导致电气回路断开,从而出现保护性停机。

平层不良。平层不良主要指感应器出现位移的情况。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电梯箱受到外力撞击,导致平层出现松动、位移、变形等情况,最终造成了平层不良。

冲顶。冲顶的现象主要是由平层不良引起的。平层感应器失灵后,电梯顶端无法感应位置信号,从而造成了冲顶现象。

2.电梯管理上的缺陷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电梯使用单位在管理上的不足是造成电梯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许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电梯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些单位尽管设置了一定的管理体制,却没有规范化的管理标准,没有将制定的安全管理规范在实际操作中严格地进行执行。电梯管理上的缺陷一方面容易导致电梯故障的发生,降低电梯使用寿命。

3.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3.1电梯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为切实提高电梯运行管理效率,相关单位和企业必须制定出合理的电梯管理制度。我国近期颁布了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为企业单位及住宅楼房的电梯管理制度建立提供了思路和标准。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国家标准及要求,在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应用规范的电梯管理标准。

3.2电梯管理措施

为确保电梯管理制度得以严格的执行,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具体可行的电梯管理措施来规范电梯的使用。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首先应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给每一部电梯配置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对电梯的性质也应进行明确的分类和界定。客梯与货梯不可交差使用,货梯则应设置专门的电梯司机进行电梯的操作。电梯司机应负责电梯内部环境及安全的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及垃圾清理。

其次,应设置专门的检修人员,完善电梯日常的检查制度。检修人员可协助电梯司机进行电梯的日常检查,在发现电梯故障时,及时对故障进行检修,避免电梯故障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秩序。

电梯使用单位还应确立电梯操作人员及运营服务部门的培训及考核制度,使电梯的操作规范能够得到有效、正确的执行。同时,对于用户单位的电梯使用人员也应进行一定的宣传教育,避免出现不良的电梯操作行为和恶意破坏行为。一旦这一类行为出现时,管理部门可根据国家标准,对恶意毁坏人员进行索赔或惩戒。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长期的实际积累,我国的电梯安装、调试及维护技术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如今,限制我国电梯使用安全及效率的主要是管理制度上的不足。电梯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或故障排查效率低下都与电梯管理制度的缺陷有关。为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建立合理的使用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减小故障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常国强,余新生.提高电梯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J].质量探索,2011(06):73-75.

[2] 白丽艳.电梯维修保养管理工作浅析[J].科技风,2010(06):49-52.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含杂物电梯) 篇4

(1)

一、单位负责人职责

1、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关于电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电

梯操作规程;

2、全面负责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工作;

3、组织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电梯管理体系

4、组织制定并审批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并经常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

5、审批本单位电梯选购及定期检验计划和修理改造方案,并督促检查其执行情

6、经常深入使用现场,查看电梯使用状况;

7、组织电梯事故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防范措施。

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电梯使用管理方面的规定;

2、负责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工作,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3、组织做好电梯使用管理基础工作,检查电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情况;

4、抓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节能培训和考核工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

5、根据本单位电梯使用状况,审定电梯定期检验情况和维护保养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6、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本单位电梯使用管理情况;

7、参加电梯事故调查与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

三、电梯作业人员

1、认真执行电梯操作规程;

2、精心操作,防止超载运行;

3、努力学习操作技术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2)定期报检和日常检查制度

一、定期报检制度

1、电梯维保单位必须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完成检验前准备工作,并协助电梯使用单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2、申报时应向检验机构提供 所需资料。

3、电梯停用一年后重新启用,或发生重大的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经受了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水淹、地震、雷击、大风等),应进行设备大修,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放可投入使用。

4、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二、日常检查制度

电梯操作规程

1、电梯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工作;

2、电梯维修人员应按照《电梯维修保养计划表》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

3、开启厅门进入轿厢之前,需注意轿厢是否停在该层;

4、严禁在电梯运行中开启厅门;

5、每日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6、电梯因故停用时,必须将轿内照明、风扇开关断开,必要时关断电梯主电

源;

7、严禁在正常情况下用检修档来替代正常运行;

8、手动盘车,必须先将电梯总电源断开,同时注意轿厢位置,以免电梯冲顶

或蹲底,盘车完毕将专用工具放回原处;

9、维修时,如机房无人必须锁上机房门;

10、检修或进入轿顶、底坑作业时,必须整机停用,并有两人以上,同时穿戴好

防护用品,协调配合、相互提醒确保安全,同时务必保障各层层门厅门关闭;

11、检修时的短接跨线,完工后必须拆除;

12、更换保险管(丝)必须与原规格相同,严禁用铜丝替代保险管(丝);

13、电梯机械钥匙、操作面板钥匙必须由维修人员保管和使用。

电梯应急预案

(一)当电梯发生故障,由服务总台首先通知工程部负责人及维修人员,工程部维修人员或救援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设法先行释放被困乘客。

(二)电梯困人的救援程序:

1、救援人员可通过对讲机,或手机喊话与被困乘客取得联系,务必请乘客保持镇静,耐心等待救援,被困乘客不可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轿厢外。如果轿厢门处在半开闭状态,救援人员应设法将轿厢门完全关闭,以防不测。

2、准确判断轿厢位置,做好援救准备。

应根据楼层指示灯、PC显示、选层器横杆或打开门判断轿厢所在位置,然后设法援救乘客。

(三)救援步骤:

3、轿厢停于接近电梯口的位置时的援救步骤:

① 关闭机房电源开关;

② 用专门锁匙开启外门;

③ 在轿厢顶用人力慢慢开启轿门;

④ 协助乘客离开轿厢;

⑤ 重新关好厢门。

2、轿厢远离电梯口时的援救步骤:

①进入机房,关闭该故障位置的电源开关;

②拆除电机尾轴端盖,按上旋柄座及旋柄;

③救援人员用力把住旋柄,另一救援人员手持制动释放杆,轻轻撬开制动,注意观察平面标志,使轿厢逐步移动最接近厢门(0.5M)为止;

④当确认刹车制动无误时,放开盘车手轮,然后按

三、1中所列方法救援。

3、遇到其它复杂情况时,应请电梯公司帮助救援。

4、援救结束时,电梯管理人员须填写援救记录并存档,以积累救援经验。

(四)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

电梯发生异常情况,乘客须冷静,保持清醒头脑,以便寻求较为安全的解决方案。

4、发生火灾时的处置办法:

①当楼层发生火灾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设法按动“消防开关”,使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电梯运行到基站后,疏导乘客迅速离开轿厢,并用电话通知工程部,同时拨打电话119、中控室。

②井道或轿厢内灭火时,应立即停梯并疏导乘客离开,切断电源后用干粉灭火器或1211灭火器灭火;并用电话通知工程部;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以便保证人员及财产安全。

5、电梯遭到水浸时的处置办法:

①坑道遭水浸时,应将电梯停于二层以上;

②楼层发生水淹时,应将电梯停于水淹的上一层,然后断开电源总开关并立即组织人员堵水源,水源堵住后进行除湿处理,如热风吹干等。

③最后,用摇表测试绝缘电阻,当达到标准后,即可试梯。试梯正常后,方可投入正常使用。

杂物电梯应急使用说明

当杂物电梯发生故障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切断电梯的供电电源:

这可以通过设置在机房(机罩)、控制箱、操作面板或井道内的各急停开关和空气开关实现。在断开电源之前,最好先观察记下显示器显示的状态,以方便查找故障。

2.报告有关部门领导:

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3.手动盘车:

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用抱闸扳手松开抱闸,盘动电动机尾部的手轮,使

轿厢脱离故障区。

4.开层检修:

如果开层门检修,轿厢又不在本层,需用三角钥匙以打开层门机械锁。检修完毕,立刻关闭层门,拔下三角钥匙。

5.手动上、下行:

先把自动/检修开关拨向检修,然后再合闸通电,按动上、下行按钮,可点轿厢上、下行。

6.排除井道中故障:

包括:导轨、导靴、开门刀、门轮、厅门、轿门、钢丝绳、缓冲器、抱闸、各种电器支架等。

7.排除控制系统故障:

包括:门联锁开关、极限开关、安全限速开关、按钮、显示器、电动机、抱闸线圈、控制器等。

电梯管理 篇5

一、国标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启迪和参考

(一) 维保合同中的故障率要明确计算单位是运行次数还是运行时间

随着客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很多客户在维保合同中会对故障率提出要求。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 通常合同双方都是按照电梯平时的故障率来考虑, 而且按照运行次数还是运行时间核算常存在分歧, 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由于电梯通常为中短途运行, 都是以秒来计时, 而修梯时间即使去除维修到场的时间, 也通常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因此盲目核算出的故障率很难赢得对方的认可, 为合同的执行留下隐患, 而产生纠纷时又难以辨别。

对此, 本人认为可以参考国标GB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第4条, “可靠性”有关描述:

1) 整机可靠性:运行60000次中失效 (故障) 次数不应超过5次。“每次失效 (故障) 维修时间不应超过1H, 由于电梯本身原因造成的停机或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整机性能要求的非正常运行, 均被认为是失效 (故障) ”。

2) 控制柜可靠性:控制柜可靠性检验为被其驱动与控制的电梯起制动运行60000次中, 控制柜失效 (故障) 次数不应超过2次。由于控制柜本身原因造成的停机和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非正常运行, 均认为是失效 (故障) 。与控制柜相关的整机性能项目包括:

a.起动加速度与制动减速度;

b.最大加、减速度和A95加、减速度

c.平层准确度

通常见到的客户提出的合同故障率描述多为:故障率= (系统设备总运行时间-设备故障停机时间) /系统设备总运行时间×100%

以11层站电梯为例, 提升高度约30米以内, 速度1M/S全程时间为30秒。但通常乘客是中短途运行, 按照平均10~15秒为标准核算, 结合以上国标条款, 60000次运行时间为167~250小时, 按照整机允许5次故障核算, 即允许5小时停机, 以时间为单位核算出的国标允许故障率就是2~3%。

同样的计算方法20层站电梯完好率在98.5%左右。

当然, 如果故障率的描述中时间改为次数, 直接参考国标就可以了。

(二) 对于电梯公司维保人员数量的设置, 同样可以参考以上国标来核算

很多精细化管理的公司, 都将电梯的日常保养和维修分开管理, 而维修人员数量的设定, 由于缺少标准, 多凭经验。本人结合对国标的理解, 提出以下计算方法, 对人员的设定提出标准数值:

以12层站的住宅电梯为例, 按照每梯2户、每户2人、每人每天乘坐2次为例, 即每天运行96次, 每100台每天运行9600次, 按照国标60000次故障5次的故障率计算, 每天的故障次数为0.8次, 而由于每次故障国标又明确了维修时间在1小时内, 因此, 如果一个小组负责200台12层站的电梯, 其每天的故障次数应该在1.6次左右, 如果超过此系数即意味着保养或产品质量有一定的问题。因此, 可以就此定员2人维修。

当然, 这还仅是个数学模型和故障概率问题, 还有很多的细节和情况要具体化考虑, 而且前提条件是各电梯情况基本一致, 还要排除特殊情况 (多台电梯集中发生故障后长时间的不再故障, 导致故障率同样不超标) , 但作为管理角度的参考意义并不受很大的影响。在人力成本不断提高的今天, 希望对同行对人员的管理有参考作用。

二、国标在施工中的反向思考

国标规定了很多的具体数值, 但在实际施工中, 有些地方还没有明确的标准, 甚至需要逆向思考。本人结合实际处理过的工作, 谈谈国标的反向思考。

本人在某项目中碰到客户井道制作尺寸偏小的难题:货到现场, 测量中发现, 即使将厅门侧各层最大程度进行修井, 后部的对重块距离井道壁在有些位置也仅有10MM左右, 而该井道后壁客户已经是尽最大可能进行了剔凿, 主体的钢筋几乎裸露, 没有进一步修井的可能。

对于这个最小尺寸, 是否能保证安全, 是否能符合国标验收的规定?本人组织人员进行了讨论, 翻阅了与电梯安装和验收有关的国标, 发现除了两个相对运动部件间的最小尺寸, 对于活动部件与静止部件及井道间的最小尺寸, 未找到具体的描述和规定。对此, 经过几番讨论和思考, 本人决定反向思考, 先找到运动部件和静止部件间尺寸方面国标已经明确的最小数值, 最后发现竟然是门刀和厅门地坎间的水平尺寸, 只有6~8MM。对于这个尺寸, 此时本人有了全新的认识:既然作为乘坐人的轿厢的部件都可以用这么小的尺寸, 说明在此国标对安全的风险评估是足够的, 那么作为不载人的对重侧, 其安全风险评估要求应该相对低些, 用同样的标准来约束肯定是不存在安全问题的。

为进一步保证该对重框与井壁尺寸的安全性, 本人又现场查看了对重框的结构, 发现在对重框的靴衬被完全磨损完的极端情况下, 对重框的前后偏移活动量也仅有4~5MM, 即对重运行的轨迹内不会发生受阻的情况。就此, 本人确认该尺寸是符合国标对安全的要求的。后经与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的有关专家探讨, 也得到了认可。

三、结语

通过以上问题的处理, 使本人对国标有了新的认识:国标规定的各种数据, 主要目的首先是保证乘客和设备运行的安全, 其次是使用中的故障率和对建筑物内其他设备、结构的影响, 以及乘客的便捷等, 如果能兼顾到这些方面, 即使国标没有相应的细节规定, 也完全可以本着标准制定的初衷参考处理。如果标准的使用者能如此思路应用条款, 很多技术难题也许就会柳暗花明。

参考文献

电梯管理 篇6

关键词:建筑,电梯,施工安装,管理

1. 引言

当前,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各种高层建筑的建设飞速发展, 而在高层建筑中, 电梯设备毫无疑问, 成为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应用日益广泛。传统的电梯施工方法一般是借助脚手架进行施工, 这种施工方法由于存在不少弊端, 为此现代电梯施工中也出现了无脚手架的施工方法。为保证电梯施工顺利、提高施工质量、确保使用安全, 就必须分析各种施工方法的特点, 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施工管理。

2. 电梯的传统安装方法及其弊端

传统的电梯安装方法, 是首先在电梯的井道中搭建脚手架, 施工安装人员需站在该专用脚手架上实施电梯的安装作业。经过多年的施工经验, 笔者发现这种传统的电梯施工方法有着很多缺点, 在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施工上表现更加明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脚手架要重复搭建, 浪费较大。其次, 会长时间占有脚手架, 例如某栋建筑有40层, 其整个施工周期一般要3年左右, 那么脚手架的占有时间也会长达3年左右, 如此长时间的占有, 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提高。其三, 存在安全隐患。在电梯门口要采取保护措施, 以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电梯施工时没有办法挂安全网, 而这种施工方式又属于高空作业, 安全隐患堪忧。

3. 电梯的无脚手架安装

为了解决传统电梯施工方法的以上弊端, 出现了不需要使用脚手架安装电梯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和土建专业协同施工。在土建专业进行施工时, 可以将电梯的井道看做是普通的楼板, 只不过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 不对井道进行浇筑, 而是留出和井道大小完全相同的钢筋网络, 在其上面铺上坚固的木板, 这样的结构承载能力, 可以达到1000kg, 这样对于施工人员来说, 与普通地面无异, 而且比在脚手架上安装更加可靠、安全。

在电梯施工时, 可以根据放线的要求, 把导轨部位和支架处的钢筋截断, 由于截断只是一小部分, 大部分的钢筋网络仍然和井道连接, 其承载能力并不会有明显降低, 完成可以支持4人左右的施工队伍, 且有较大安全裕量, 能够保证安全。直到井道内部的桥架、导轨、对重架和厅门均安装完成后, 再把剩余的钢筋全部截断, 开展后续的工作。

该安装方法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能够节约成本, 其次, 该施工方法安全性好, 主要是由于电梯口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4. 电梯的施工管理

4.1 前期施工管理

在施工进行前, 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 要深入理解合同条款, 做到心中有数, 确定重点监管方向。其次, 要进行充分的现场勘查, 了解现场情况, 例如井道的清理状况、设备材料的运输路径、电源设备是否正常、需要的工具是否齐全、土建后井道的尺寸大小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等。在完成上述工作后, 编写组织计划, 做好技术交底, 对当前状态详细记录。

4.2 中期施工管理

在电梯的施工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对每个环节予以重视, 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 清点设备材料。设备和材料到货之后, 应组织施工方和供货方对设备进行清点, 仔细审查产品的合格证、技术说明等资料, 并进行仔细检验, 方能进场。清点完毕后, 体积小的材料应办理入库手续, 需要时取出, 体积大的根据现场情况将其布置到合理区域。

(2) 如果用传统施工方法, 则在进行脚手架搭建时, 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设计搭建, 并对搭建后的脚手架进行质量检验, 将相关数据详细记录。直到验收合格后, 就可以安排施工人员依据设计图纸制作放线, 做好相应记录。

(3) 施工的细节要谨慎细致。首先依据测量报告, 在施工人员和土建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做好井壁上的标高;其次, 导轨安装完毕后, 要进行检验, 吊装前管理人员应对所有接头和导轨支架进行检查;上述工作完成后, 进行厅门的施工安装, 此时要特别注意厅门关闭后的门缝及其垂直度;此外, 轿厢安装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其中钢丝绳的安装, 仔细观察其放气情况;最后, 还要特别注意电气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量。

(4) 电梯施工初步完成后, 要进行试运行和调试, 首先进行慢车运行, 排除安全隐患, 此时各方均应在现场;慢车运行成功后, 可以将感应器等尚未安装的设备进行安装, 并对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重新检测, 之后进行快成试验, 完成试验报告。

4.3 后期施工管理

电梯施工的后期管理, 主要包括检验、验收和交接使用等工作。首先是组织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进行自检,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自检完成后, 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和文件, 汇总成验收报告, 由各方进行集同评审, 完成竣工验收;验收完成后, 即可获得检验部门的检验合格报告, 就可以办理电梯设备和文件报告的移交, 正式交付使用, 此时要注意签署移交文件, 以留档备案。

5. 结论

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 电梯的使用日益广泛。传统的电梯施工方案难以胜任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本文推荐采用无脚手架的施工方案。而无论选取何种施工方法, 都需要加强施工管理, 以保证电梯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及使用过程的平稳安全。

参考文献

[1]毛怀新.电梯与自动扶梯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2]詹克让.电梯安装质量问题的探讨[J].企业标准化, 2008, (17) .

电梯管理 篇7

关键词:公共场所,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公共场所主要指商场、医院、车站、体育场馆等公众聚集的地方, 由于这些场所的特殊性, 使得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电梯安全管理产生了一些难题。

一、公共场所电梯安全管理的问题

1. 使用场所的特殊性

出入公共场所的人员具有不固定、多类型等特点, 且往往数量较多、较集中, 对这些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必然相对困难一点;另一方面, 公共场所的电梯使用频率一般较高, 出现故障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大。

2. 使用管理单位方面

目前我国很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想当然地认为电梯的安全管理责任在于维保单位一方。另外由于人员的流动等原因, 持证上岗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使得电梯日常巡查不到位、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场时有发生。

3. 宣传报道方面

近年来, 国内民众对于电梯安全事故关注度较高, 但是对于相关安全知识并不了解, 而且更为令人担心的是, 一些媒体平台的宣传报道, 造成了误导, 产生了恐慌, 较为典型的“停电轿厢缺氧”、“扶梯第二块盖板不安全”等不科学说法甚嚣尘上。

4. 维护保养方面

一方面, 我国电梯的原厂维保率不高, 仅有30%左右。另一方面, 维修保养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电梯协会的调查显示, 我国有超过85.5%的维保单位缺乏维保人员, 由此造成的事故也是屡屡发生。

二、公共场所电梯安全管理的对策

1.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 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要求, 真正做到保养频次要求,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稳定、统一、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 杜绝维保市场价格恶意竞争现象, 鼓励行业协会对低价保养电梯的监督抽查, 将维保不到位的企业纳入“质量诚信黑名单”。同时, 以市场手段推动制造企业向服务业发展, 强化“原厂维保”, 提倡维保企业“一条龙服务”构建以制造单位为主的维保体系。

另一方面, 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大专院校合作, 培养电梯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通过市场调节, 适当提高从业人员待遇水平, 吸引高水平技能人员的加入。

2. 推进电梯责任保险统保项目

建议新加装的电梯统一投保电梯责任保险统保项目。电梯所有人、使用人、生产厂商、管理方、维保单位之一均可作为投保人, 约定一旦投保, 相关电梯的所有人、使用人、生产厂商、管理方、维保单位均同时成为被保险人。

在电梯责任保险统保项目合同条款中说明, 无论是停电、火灾和爆炸事故以及电梯超速、超载、坠落、超越行程的保护、运动部件伤害、不平层、安全保护失灵、轿厢意外运动等原因, 而导致的第三者跌落井底、夹伤、夹亡、摔倒等伤亡事故, 包括因发生电梯安全事故以外的其他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都能得到理赔。

3. 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1) 建设物联网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维护保养单位三方面信息公开共享, 可实时查看电梯运行状态和安全保护装置状态。

(2) 建设信息查询系统。电梯乘客, 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网站查询的方式, 查看到电梯制造信息、安装维修保养信息、检验信息。使用单位可通过网站查询到电梯制造单位名单信息、电梯安装保养单位信息, 便于选择适合的品牌和专业单位。

(3) 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 加快建设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

4. 正确地宣传引导

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联合媒体、校园、医院、商场等单位团体加强科学宣传。开展电梯安全公益课程、安全使用和救援现场示范等活动。让电梯使用安全深入人心, 离开知识误区, 了解正确使用知识,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5. 落实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1) 利用电梯大数据和网络数据共享平台, 监管人员可重点加强对超期未检设备、未告知安装设备、未检使用设备的检查,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条款, 严格作出处罚;

(2) 利用移动网络平台, 加强电梯使用单位责任义务的告知。如定期报检、安全管理人员上岗、应急救援到位等;

(3) 推广电梯安全管理举报热线, 让乘客参与到对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监督中来, 发现超期未检、未检使用、无人监管的电梯时, 有渠道反映问题。

我国已是电梯数量世界第一大国, 公共场所电梯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工作任重道远, 这需要电梯制造、维修保养、使用管理、政府部门一起各司其位、合力负责, 才能创造一个安全的电梯使用环境, 让乘客放心。

参考文献

[1]王黎国.电梯安装工程中质量安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23) :76-77.

[2]陈皓.浅析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 (3) :178.

[3]孔伟.我国电梯安全管理问题及监管对策研究[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4, (5) :56-60.

电梯管理 篇8

相信这个问题大家都曾想过,以速度本身来说,升降电梯是比较快的,但需要加上等待的时间,所以根据日本作家堀井宪一郎的调查发现,不同楼层有不同的结果,若从一楼到六楼的话,扶手电梯是比较快的,因为无需等候;七楼到九楼的话,碰上电梯到达及时或电梯没有人的情况,胜负是各自一半。十楼以上的话,升降电梯较快,比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狗会数数吗?

最近,奥地利的狼科学中心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狼和狗狗比赛数数。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奶酪放在不同的碗里,让它们选择多的那碗,如果选对了,碗里的奶酪就归它们。

结果在这次奶酪计数挑战中,研究人员发现,狗狗们对数量完全没有感觉。它们基本上都无法选出奶酪多的那碗,只有当一份奶酪超过另一份2倍的时候才勉强能判断。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是根据食物占用的空间大小,而不是数量多少来判断食物的多寡。

而狼几乎都通过了测试,这暗示当狗狗从危机四伏的大自然搬到温室里后,有些能力丢失了。在人类的庇护和照顾下,它们不需要自己觅食,社会性的技能更加重要,比如如何跟主人相处,讨他们欢心,其他认知能力可能已渐渐退化了。

猪和狗谁更聪明?

最近,科学家发现猪比狗更聪明,它们可以像黑猩猩一样解决问题。艾默里大学的神经系统学家洛里·马里诺表示:“我们发现猪有一系列认知能力,就像其他高智力物种例如狗、黑猩猩、大象、海豚甚至是人类。”

总体来看,研究表明猪有很强的长期记忆力,并且具有解决迷宫和其他涉及物品位置的测试问题的能力。它们也可以理解简单的符号语言,学习行为和事物符号的复杂组合。最新的研究发现,猪喜欢玩闹并且经常和同伴嬉戏打闹,就像狗一样。它们有复杂的社交生活,善于合作学习。

股价波动与人体激素有关?

对于股价波动、金融市场不稳定背后的因素,经济学家已作了不少深入探讨。不过科学家发现,从生理学角度看,这或许与人体内两种激素的作用有关。

在各种激素中,皮质醇和睾酮在人们面对压力和挑战时都会发挥不少作用。前者在人们遇到各类压力时,会提升人体内血糖水平,让身体及时作出反应;而后者水平越高,一个人在竞争环境中就会更有自信、对前景更乐观。

为测试这两种物质对金融市场交易者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模拟交易实验。研究人员说,从对比分析看,这两种激素都起到不小作用,其中皮质醇能让志愿者更偏好高风险资产,而注射了睾酮的志愿者明显对资产价格的前景更乐观。参与研究的埃德·罗伯茨说,研究结果显示,皮质醇和睾酮在短期内对人们的高风险投资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验血可知痴呆风险?

阿尔茨海默氏症被认为与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过度蓄积有关。在发病前近20年开始,就会有β淀粉样蛋白在脑内逐渐蓄积。β淀粉样蛋白会给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并影响承担记忆和认知功能的突触发挥作用。在健康状态下,β淀粉样蛋白会从脑内通过脑脊髓液排到血液中,具备不让β淀粉样蛋白蓄积的机制。

日本筑波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排出β淀粉样蛋白和遏制其毒性的过程中,补体蛋白、载脂蛋白和运甲状腺素蛋白这3种蛋白质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研究小组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成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老人与没有发病的老人相比,血液中这3种蛋白质的含量在逐渐减少。研究小组在实验中确认,采集数毫升血液检测其中这3种蛋白质的含量,就能以约80%的准确率判定被检测者认知方面的健康水平,并且推测出将来的认知症患病风险。

大脑是由什么组成的?

人类的大脑由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构成,相当于银河系内的恒星数量,总重量与一个罗马甜瓜差不多。大脑内的血管总长度达到16公里。虽然大脑的重量只有身体的2%,但却消耗了身体大约17%的能量和20%的氧。清醒时,大脑产生的电量在10~23瓦之间,足以点亮一个灯泡。大脑中75%的空间被水占据,脂肪比重占到60%,连接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超过100万亿,数据存储量达到1000Tb,是《大英百科全书》的5倍。

什么时候大脑更活跃?

大脑在人睡觉时更活跃。进入梦乡时,大脑会处理白天经历的所有事情,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会做梦的原因所在。一些科学家表示,大脑以做梦的形式处理复杂的情感和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其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这是大脑将信息归零的一种方式,就像电脑一样。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做梦,但白天打个盹就能够让人精力更加充沛。

不同的人吃同一种食物,味道一样吗?

电梯管理制度 篇9

2、电梯钥匙使用要有登记制度。以防物品丢失,设备损坏,事故发生等有据可查。

3、电梯钥匙使用需由主管领导同意,方可使用。

4、不能私自借给与电梯无关的人员使用。

5、电梯厅门外开钥匙必须由电梯专业人员(如维保人员)使用,其它人员不得使用。

6、电梯顶层的控制盒钥匙必须由电梯专业人员(如维保人员)使用,其它人员不得使用。

电梯管理 篇10

关键词:电梯检验,人因事物,管理对策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后, 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国民经济水平逐渐提高, 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 电梯行业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展。尽管电梯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很大的便捷, 但是不断发生的电梯安全事故却也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根据电梯安全事故分析数据表明, 现如今, 电梯行业的硬件技术在不断更新的同时, 在电梯检测过程中人因失误的影响越来远大。根据电梯安全事故分析数据表明, 因为电梯检验工作人员的疏漏或是错检等人因失误造成的电梯安全事故正在逐年的上升。

1 当前我国电梯检验的发展现状

电梯检测过程中的人因失误指的是检验工作人员因为没有严格地遵守电梯检验规定或是检验操作不合格, 而导致电梯安全事故的出现, 造成了检验人员的伤害。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这类事故的出现, 国家严格规定了电梯检验的标准, 由于对电梯的检验会涉及到电梯制造商、使用企业、检验企业等方面, 属于一个多人参与的、集合电梯检验技术与管理的综合过程[1]。尽管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可是根据相关实践数据表明, 漏检或操作不合格等人因失误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2 电梯检验过程中出现人因失误的原因

根据当前我国电梯检验的发展现状来看, 只有有效控制或减少人因失误, 才能充分地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出现几率, 提升电梯使用的安全系数。根据电梯检验的实践数据得知, 在电梯检验过程中出现的人因失误, 涉及到了电梯管理力度、电梯使用环境、电梯检验技术水平以及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等因素。

电梯使用环境可以划分为企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电梯的应用环境。其中企业环境指的是在电梯企业中电梯检测工作人员之间具有的技术指导、学习与监督的工作氛围;社会环境指的是群众及社会舆论等对于电梯检验的关注程度。

电梯的管理力度指的是管理电梯检验的领导对于检验工作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从而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电梯的检验操作。

检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指的是心理、身体以及工作能力素质, 例如电梯检验工作人员在电梯检验的过程中, 需要保持精力的集中, 并且需要科学的面对工作压力,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能够及时利用专业知识解决[2]。

电梯检验的技术水平指的是电梯检验技术的发展, 因为电梯行业的硬件技术在不断地更新, 所以如果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技术不能与时俱进, 可能会导致电梯出现安全事故, 从而减小电梯使用的安全系数。

3 解决电梯检验过程中出现人因失误的有效对策

3.1 增强对电梯检验的管理力度

第一, 安全第一。对于可能在电梯检验中出现的人因失误, 应当在事前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 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上, 严格实施电梯检验安全的管理系统, 从而达到保障电梯检验安全管理的目的。

第二, 从工作整体出发。检验人员需要对电梯检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个流程与环境进行全面地分析, 无论是从检验工作的安全需求方面或是工作特性角度, 都需要对可能出现的人因失误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从整体出发, 制定出科学、严谨的电梯检验安全管理系统。

第三, 综合性检验原则。检验工作人员可以将电梯的检验过程当做具有系统性的综合体, 从全局角度出发, 深入分析可能出现人因失误的原因, 将电梯的检验过程与安全管理进行有机结合, 深化失误分析, 从根本上减少人因失误的出现。

第四, 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电梯检验安全管理制度, 鼓励电梯检测工作人员全都参与到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检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促进电梯检验企业的积极配合,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健全的电梯检验安全管理制度, 提升电梯使用的安全系数。

3.2 创建有效的电梯检验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 制定健全、严谨的电梯检验安全管理系统, 每个电梯检验部分都需要按照这个管理制度进行, 不管是定制的管理内容或是管理方式, 都应当严格遵守电梯安全检验的要求。如果出现了违规操作, 无论有没有出现安全事故或是造成安全危害, 都要追究电梯检验工作人员的相关责任。这样既可以进一步确保电梯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又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梯安全故障的出现几率。

第二, 定期地对电梯检验进行抽查, 按照一定的比例对电梯的检验进行抽查, 可以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 避免安全故障出现。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 有些问题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例如, 随行电缆出现老化, 容易导致电缆断开、漏电等问题[3]。如果出现这些问题, 很容易导致电梯不能正常、安全的运行。另外, 接触器也容易出现问题, 工作人员在检验时需要检查接触点那里是否有杂物, 如果存在杂物需要及时的予以清理, 这样就能避免因杂物而导致电梯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出现。对于电梯检验进行定期的抽查同时也是电梯检验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发现电梯检验过程中是否含有人因失误, 找出电梯安全故障的原因, 并针对这些原因加以改正, 保障电梯能够顺利、安全的运行。

3.3 提升电梯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电梯检验企业委派的检验工作人员, 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有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安全故障, 导致人因失误的出现。所以需要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例如, 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电梯检验安全意识培训;针对电梯出现安全事故时采取的救援措施以及在电梯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另外, 在进行电梯的检验过程中, 需要至少两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人员进行工作, 并且在具有检验资格证书的前提下, 配备电梯检验防护工作用品。在电梯检验完成之后, 工作人员需要确认全部的接线都已被拆除, 全部的电梯部件都被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出现不能继续检验或是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时, 应当及时告知电梯检验工作人员, 从而能够让工作人员提前知晓危险, 并做好防护准备, 提升自身安全系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想要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需要进行科学、合格的电梯检验。而人因失误是当前我国电梯检测安全的重要问题, 如果能有效控制或减少人因失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梯使用的安全性。所以, 提升对电梯检测的管理力度, 对电梯进行安全、合格的检测, 制定完善、严格的电梯管理制度, 定期对电梯检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检验技术的培训, 提升工作人员技能操作能力与职业质素, 从根本上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英俊.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人因失误分析与管理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5, 13:65.

[2]林伟.论如何减少电梯检验中的人为失误[J].广东科技, 2014, 16:170-171.

上一篇:专注个性化解决方案下一篇:中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