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十篇

2024-09-12

中学学校 篇1

一、一个理念

在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有无核心的理念关系到制度建设能否有序、有效、有针对性, 有系统性地展开。基于此, 一个理念便成为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核心理念, 即学校的管理理念——责任立己, 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 其明确了责任心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制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巴蜀中学谨遵“尊重与爱心是师德的灵魂”的教育真谛, 要求所有教职员工, 用最强的责任感来挖掘自身的教育智慧, 驱动教育行为, 成就教育事业。

1、“责任立己”, 是从教育者的角度确立教育事业的理念,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教育事业, 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发自内心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种信仰, 是一种形而上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人生, 它是在“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前提下形成的, 是在对教师形而下层面问题的有效解决基础上形成的, 它配合着教师物质上的殷实, 精神上的愉快, 工作中的踏实, 生活中的美满, 是在“幸福巴蜀”事业理想的基础上对全体教师提出更高的教育激励, 更广的教育视野。

2、“制度立校”, 是从学校管理者角度确立的学校管理规范, 它不仅涉及分门别类的学校制度, 更是从普泛意义上保障学校各个领域的规范运作, 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规范、考评制度, 更多的是一系列激励制度。制度, 不仅仅是诸多条条框框的规范, 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管理文化, 所谓“文化管人管灵魂”, 巴蜀中学“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 并不仅仅停留在制度条例的层面上, 而上升为一种浓厚的、具有巴蜀特色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范畴。加强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 实质上是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树立一种体制性的价值观, 建立健全长效的制度机制, 规范学校管理。

二、三本书籍

“制度立校”的理念, 需要物化的规章制度, 用以体现法治思想, 杜绝“人治”现象。这既是学校管理者对于自我角色的准确定位, 又是集全校教职员工之智慧制度的符合巴蜀校情的制度规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需要“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不能将制度描绘成为一种务虚的典章, 而应该成为实在的深入人心的规章制度。在广大教职工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 能够有科学的、合理的、民主的、明确的制度可依, 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充分体现公平、规范、有序原则。在此基础上, 巴蜀中学举行了学生、教师、职工、行政人员及干部等各方面关于制度建设的座谈会、讨论会20余次, 充分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 反复审定、修改, 将学校各个方面的制度规范, 物化成三本重要的书籍, 即《尺正明道——巴蜀中学规章制度汇编》、《重庆巴蜀中学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重庆巴蜀中学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这三本书籍的编订充分依据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 绝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结合巴蜀中学的自身实际, 充分细化、内化、特色化其中的相关条例。在征求广大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 仔细审定, 报校长会讨论并最终编订, 全校师生人手一册。

1、《尺正明道——巴蜀中学规章制度汇编》, 主要针对教职工编印, 内容涉及“党政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师资队伍”等各个板块。在不同的版块下, 又设计到许多具体而实在的条例。如《巴蜀中学党委制度》、《巴蜀中学年级目标责任制》、《巴蜀中学安全检查制度》、《巴蜀中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巴蜀中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巴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试行方案》、《巴蜀中学教研室工作条例》、《巴蜀中学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巴蜀中学学术年会成果评奖方案》、《巴蜀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巴蜀中学名师激励机制及名师职责试行方案》、《巴蜀中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内容详细, 涉及广泛, 成为学校运行、教师工作、后勤保障的重要依据。

2、《巴蜀中学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巴蜀中学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则》两书, 则是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下, 进一步细化巴蜀中学的学生管理工作。结合学校“善为根, 雅为骨, 志为魂”的育人理念和“挖掘潜能, 张扬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不同层面, 引领学生成长, 规范学生行为, 激励学生志气, 是巴蜀学子赖以约束自身行为规范, 立志做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龙的传人”, 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素质的现化文明人, 崇尚科学、勇于开拓、富于创新、善于协作的智慧的人, 能参与和主导国际潮流的开放的人, 脚踏实地, 勤奋实干的求真务实的人。

总之, “三本书籍”将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外化为有章可循的典籍, 完成了制度建设从理论构想到现实实践的跨越。

三、四条原则

一所现代城市中学的学校制度建设, 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巴蜀中学的学校制度建设遵循科学、民主、人本的大原则, 结合自身的建设需要, 结合巴蜀中学的实际, 形成了四大原则, 即科学性、人文性、激励性、系统性。这四大原则从根本上保障了巴蜀中学的制度建设。

1、科学性。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不仅应当是一种正确的理念, 正确的价值导向, 更应该是一种健全的规范尺度。其保障了现代学校在制度的引领下沿着规范、特色的道路发展。巴蜀中学的学校制度, 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符合本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理性原则, 充分体现科学性原则, 融入了巴蜀历史传统, 并及时关注理论前沿, 在传承中发展。

2、人文性。

学校制度建设的人文性原则, 其实是在深层次体现制度建设的“人情味”, 让制度建设脱离冷冰冰的毫无人情味可言的“镣铐”“锁链”, 从而让制度变成一种鞭策性、激励性、保障性的文化, 能够确保每一个制度下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关爱、关心、关注, 更加自觉自愿, 动力充沛地参与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人文性原则, 体现巴蜀中学“三本”理念, 因而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努力追求自己的教育事业, 感受“幸福巴蜀”在各个方面对于教育事业的塑造。如鲁能编制教师八万元的安家费按期发放, 住房公积金足额保证等, 保证全体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 营造了“幸福巴蜀”的大氛围。

3、激励性。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建设一种具有活力的制度用以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 将会对学校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巴蜀中学将制度人性化, 演化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动力。激励性原则, 就是体现在调动全校教职员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 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地激发出来。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集中全校所有的力量, 共同思考, 深入研究, 寻找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之路。巴蜀中学的学校制度的激励性原则在教师节表彰大会、学术年会表彰等上充分体现, 丰厚的物质奖励, 高层次的精神激励, 激发了教师上进的动力;学生各种评选优秀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4、系统性。

一所学校制度建设能否全面、科学、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在于有无系统的制度。只有从理论上形成系统的制度建设规范, 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 就一定能够有成效。巴蜀中学制度建设的系统性表现在覆盖面广, 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的领域, 能够在各领域之间保持合理、密切的配合、协作。所以, 巴蜀中学制度建设是从点到面, 依次铺开, 不断调研, 反复讨论, 分步部署, 不断补充, 系统运行的。它不仅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 也为学生的序列化学习、中学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激励与引领。

四、五项措施

一所学校制度建设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更需具体落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将反馈经验纳入到理论修订的体系之中,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的理论和构想。所有的制度建设实践必须由一项项的措施来保障制度运作的科学、公正、合理、全面。其五大举措为:

1、制度理念:

经典借鉴研究制。一所学校在制度理念方面是否能够科学、先进, 必须在理论选择上照顾到两个层面:第一, 经典案例的借鉴;第二, 自身实际的反思。巴蜀中学在制度理念的创新上紧紧抓住这两个方面, 既不断向外看, 开阔视野, 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学习、借鉴优秀的、经典的学校制度建设经验, 并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研究、学习, 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巴蜀中学的制度理念,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在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之中。这正是“现代”这一词汇的价值内涵, 它意味着不断开拓进取, 大胆创新, 敢为人先。

2、制度反馈:

学校定期评议制。制度运行的状况如何?需要适时地反馈。所以,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大规划中, 少不了制度反馈的相关程序。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 需要有一定的人和部门来监督, 来调研, 来发现问题, 来调查意见, 进而将这些真实的信息反馈到制度建设的相关部门。在收集相关问题的基础上, 召集代表协商评议, 并做一定的科学、合理的修订。巴蜀中学的制度建设, 在程序上有专门的制度反馈环节, 在学校教职员工中成立代表大会, 负责收集对制度运行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上传下达, 形成制度反馈机制。在一年一度的制度修订前评议各规章制度的短长, 并形成书面的报告, 报校长会审核, 进而修订制度。制度的反馈、评议是学校制度得以定期修订的前提和保障。

3、制度修订:

学校年会修订制。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不能是固步自封的、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及时修订和完善。巴蜀中学的制度修订措施, 主要是学校年会修订制。每一年, 学校都会针对制度建设的相关成果及问题召开专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 认真听取不同层面、不同身份的教职员工对于过去一年制度建设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修订方案, 报校长会研究、审议, 并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修订方案, 全校通报。

4、制度实施:

年级目标责任制。年级目标责任制是学校的重要制度文化。以年级为基本管理单位, 三年为基本管理周期;以年级党支部、年级领导小组为领导核心的年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年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 学校制度建设实施的核心部门, 也是学校各项制度落实的第一要道。制度的实施, 以年级为单位, 目标明确, 责任到位, 保障了学校制度的有效实施。

5、制度协调:

职能部门统筹制。学校制度建设门类广泛, 涉及学校党政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后勤工作等诸多领域, 制度建设能否将所有领域协调起来, 是关系到学校制度能否在各个环节有效链接, 协调的重要手段。巴蜀中学制度建设中, 各个职能部门如学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教科处、课改处、总务处等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 统筹规划, 协调解决, 保障了制度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

[2]周俊主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

[3]罗生全、敬仕勇编著:《现代学校制度新论》,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

中学学校 篇2

赵以良中将希望西安中学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广泛开展航空特色教育训练,将青少年航校办出特色、建出成效、打造品牌优势。

庄长兴要求,西安中学要秉承110年积淀的优良校风和学风,选派最一流的师资和管理队伍,为培养一流飞行员做出贡献。

中学学校 篇3

关键词:中学 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 相互影响

一、前言

学校是给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特定的文化,随着中学学校的快速发展,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逐渐显现出来。学校文化的建立已成为中学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内容。现在的中学学校管理正在渐渐受到学校文化的持续影响。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两者相互影响,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相辅相成,是当今广大中学教育者研究的新课题。

二、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内涵

学校职能中一项重要的功能便是文化功能。因此现代中学学校的功能之一便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加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中学生传播适应时代的文化知识和思想价值观。中学学校要达到这一功能,就必须具备自身独特的价值观、文化态度、信念等文化特质。这便形成了学校文化。一般说来,学校文化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显性文化,显性学校文化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物质环境中,如学校建筑、学校布置、学校活动等。第二部分是隐性文化,顾名思义,学校的隐性文化是指学校的校风、班风、校园人文环境等隐性的精神要素,学校隐性文化对学生影响较大。

学校管理是学校对于自身各种教学活动的内部管理。中学学校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活动,是以“育人”为最终目的。学校管理包括学校自身的建设管理、对学校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其中学生管理是重中之重。中学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各种行为都尚未成熟,在学习、生活中都需要来自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有序进行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管理理念,这就与学校文化联系起来。

三、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的相互影响

(一)学校物质环境体现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建筑、一草一木,学校物质环境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水平。整洁、规范的校园环境从外观上反映出该学校良好的学校管理。学校各个角落的规划都体现着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布局是否合理、建筑风格是否符合学校校风、卫生状况是否良好等等都反映着学校管理的深入程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着处在环境中的人的心理状态。舒适的环境总能使人心旷神怡。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师生的高尚情操,进而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使得学校管理顺利进行。

(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反映学校文化

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而进行制定,这也决定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信念。中学学校要首先根据学校具体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情况来确定自身的管理目标,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校的整体文化水平。此外,学校的文化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重点工作。比如在小学,学校管理主要是对小学生行为的规范。而在中学,学生已经具备完善的行为规范,这一阶段的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中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管理,此外还包括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此外,中学的学校管理必须基于正确的管理理念之下,这样才可以使得中学生真正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学校隐形文化影响学校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中具体的思想理论基础存在于学校的观念文化之中。因为,在一定的学校文化熏陶下,学校的教育者会基本形成一致的管理理念。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文化下,学校的管理者就不会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会通过各个方面的锻炼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最先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之后被用于中学课堂的教学中,是在从事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然后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层面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渐渐兴起。“以人为本”要求在学校管理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四)学校管理塑造着学校文化

在中学学校文化推动着学校管理的同时,中学学校管理也在塑造着学校文化,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首先,学校管理中对于学校环境的整治、建设可以起到改善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从学校周边环境来看,学校周围的社会风气会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学校对于周边环境的管理可以间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对于学校内部,班级的黑板报、教学楼上的各种标语、学校的广播或者校刊等等,都在无形中建设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比如,每年的雷锋活动月中,学校积极开展各种雷锋学习活动,班级之间举办“雷锋”主题的黑板报评选活动,以及校园广播播放歌颂雷锋精神的歌曲,这些活动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影响着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中学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两者关系密切,是不可分割的。学校文化不应是置之高阁的文化摆设,学校管理也不应该是冰冷无情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学校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工作的精神内涵,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是进行学校管理的一种途径。反之,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在促进学校文化不断提升,也可以说,学校管理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学校文化建设。一个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工作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田文娟.文化管理视野下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张瑾.学校文化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以苏州中学为个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傅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4]凌解良.让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同行[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12).

中学学校 篇4

捆绑发展2013年秋季教学帮扶具体安排

一.时间:2013年12月6日(星期五)

二.地点:彭水县民族中学

三.参加教师:民族中学全校英语、化学、历史、地理教师,新田、鹿角中学相关学科教师教师

四.听课时间:

1.初中化学:8:00—8:40听课班级.初三2班地点:教室

2.初中英语:9:40—10:20听课班级.初三 2班 地点:语音室

3.初中历史:8:00—8:40听课班级.初三 3班 地点:语音室

4.高中地理:8:00—8:40听课班级.高三 4 班 地点:教室

五.讲座交流时间、地点(听完课后接着交流)

初中化学:交流时间:8:50---10:20,地点:小会议室

初中英语:交流时间:10:30---12:00地点:语音室

初中历史:交流时间:8:50—10:20地点:教导处

高中地理:交流时间:8:50—10:20 地点:招生办

六.接待:行政办、教导处

七.各组衔接及主持人总联系人:张国强

初中化学:王旭龙兴跃初中英语:侯春燕庹德朝

初中历史:李容赵广红高中地理: 王建国

八.听课内容:

初三英语阅读课联系人:侯春燕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联系人:王旭

初三历史“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联系人:田峰

高三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联系人:陈亚林

试谈如何做好中学学校德育教育 篇5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 如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带给学校的种种冲击, 这是每一位从事德育工作的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处理, 又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改革的新时期, 对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笔者认为, 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清现状, 增强抓好学校德育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从总体上, 这些年, 学校在抓德育教学、实践、主题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 毋庸讳言, 面对新形势,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严重挑战。

1. 从学校看, 应试教育冲击了德育教育

由于中考、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 使得大部分学校从初中开始就忽视德育教学, 文化课挤占了品德、文体课, 更谈不上关于德育教学的课外主题实践活动。

2. 从家庭看, 家长把德育教育寄希望于学校

家长与子女沟通少、理解不够。一方面, 大部分家长存在“只要子女成绩好, 其他方面无所谓”等心理, 对非智力以外的能力、心理、伦理道德等方面关心重视不够;另一方面, 大多数子女听不进去父母的说教, 往往一句顶撞、一件实例就会使父母所做的一切苍白无力。

3. 从社会看, 德育教育几乎成为空白地带

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 一部分学生就会寻找必要的释放压力、缓解紧张的娱乐场所, 于是, 迪吧、网吧、游戏厅便成为他们的首选。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使, 一些迪吧、网吧、游戏厅无证经营、违法经营, 且经营环境较差, 因此对那些进入上述娱乐场所的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危害。

德育教育滞后造成的后果是:部分学生智商高、品德低;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不清;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把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犯罪低龄化等。对此, 各级、各部门, 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好与否的关键, 因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 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所以, 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 从小事做起, 从自我做起, 率先垂范, 做出表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 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 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 自己必须谈吐文雅, 远离粗俗。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学生, 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学生, 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乐其道”。因此,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使更多的教师德才兼备、爱生敬业, 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我们的中学教育才会塑造更多、更纯洁的灵魂。

三、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学校可以采取书面联系、家访、家长接待日、家长会等形式, 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 从家长那里反馈学生在家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班主任或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 必须坦诚相见、推心置腹, 如此配合必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可以体现在课外活动上, 通过当地的文化馆 (站) 、博物馆、执法机关、部队、团委等建立联系或聘请校外辅导员, 组织更多的学生所喜闻乐见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爱护公共财产、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提高思想品德的觉悟。

四、加强活动指导, 实现活动育人

学生道德品德的塑造是在各种社会实践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 但目前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不敢也不愿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造成学生被禁锢于校园里, 约束于课堂上, 导致学生的活动空间被大大缩小, 这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在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领导及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年龄特点, 将时间及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社会, 增强实践能力, 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 学校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升旗仪式活动、国旗下讲话、进行植树造林、当一次义务交通员、参加义务劳动、慰问孤寡老人、开展春秋季学校运动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向灾区捐款等, 同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级的条件和中华民族丰富的德育资源,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德育教育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陶冶情操、明辨是非、树立美德。

五、完善德育常规, 开展专题教育

学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根据不同年龄阶层的学生, 适时适地开展不同的德育常规教育。如新生入学时, 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平时的队会、晨会、班会校会、校刊、板报等渠道, 更要积极渗透德育内容。每逢“六·一”“五·四”“七·一”“九·一八”“十·一”等节假日,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今古时事大力开展德育工作, 进行革命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明确富强民兵的意识, 自觉地担负起历史使命赋予青少年一代“振兴中华, 实现四化”的时代重任。

中学学校 篇6

一、学生理财意识现状透析

(一) 学生的理财意识缺乏

理财, 很多人把它与存银行、按计划花钱等概念等同起来, 其实, 理财还是累积存储和投资再生的元素。“理财”这个专用的术语名词对广大学生来说虽是陌生的词汇, 但理财的意识应当从小就树立。很多孩子认为钱是万能的, 也是容易赚取的, 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节约;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养成了悖“财”傲物, 唯我独尊的心理;也有的孩子谨遵教诲, 勒紧口袋, 不愿也不敢花钱;却没有一个孩子想到怎么去投资, 让自己的钱越积越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没有接受现代理财的教育, 缺乏理财意识。

(二) 学生的理财能力低下

大部分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花销计划和花钱记录, 能够节制地花钱的学生也只是懂得要勤俭节约的道理。分析其原因就是因缺少对孩子的管理钱财、计划钱财、投资钱财的教育, 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 更没有学得一些花钱的艺术。许多家庭, 孩子得到客人馈赠的钱物后, 家长会马上把钱塞进自己腰包, 却失去了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机会。孩子一旦有机会接触到钱, 便大肆挥霍浪费, 毫无管理自己财力的能力。有的家长认为, 给孩子零用钱就是让孩子花销的, 孩子的消费由父母包办, 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 导致在花钱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有的不让孩子经手, 孩子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

(三) 学生的理财教育苍白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财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少之又少。而且, 教师在课堂中的渗透也是少得可怜。对学生中存在的花钱不合理等不正常消费现象, 也仅仅是教育一下而已, 造成不应有的教育空白, 分析其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理财概念的了解甚少, 理解偏差, 甚至认为教师没有干预学生用钱的义务。因此, 理财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中严重失衡。

二、学校开展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理财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 从小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 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 钱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也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 学校教育中对钱的教育是回避的, 学校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理财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需, 在现实生活中, 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财教育是适应时代、接轨国际的需要, 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每个公民都面临着如何尽快成为具有国际化素养的现代人的课题。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在市场经济中的理财意识, 让他们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 能为科学的人生观奠定基础。理财教育也适应了中学生主体意识的需要, 理财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理财知识、技能, 领悟理财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目前, 各地的学校未将理财教育纳入教学范围, 就是在大学也难以有机会接触到系统的个人理财教育。在美国, 有28个州把理财教育列为必修课, 在英国, 5至7岁的学生, 要学习钱的不同来源和用途, 7至11岁要学习如何管钱, 11至14岁重在学习影响花钱和攒钱的诸多因素, 从2010年9月起, 英国的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个部分。没有理财知识的学生是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的。没有正确的理财意识, 就没有聪慧的经济头脑, 就不能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未来世界站稳脚跟, 更好地生存。国外有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小孩早早学会跌爬滚打, 会奠定他一生的运动机能,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投资理财是人生宝贵的一课, 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会怎样攒钱, 如何投资, 但这些本领却非垂手可得, 需要从小培养。国内外儿童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 学会了理财, 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 关键是如何教会孩子花钱、理财。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新型人, 必须掌握经济知识, 成为现代人, 才能适应经济环境。21世纪的孩子, 更将不可忽视生存的必备基本素质———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精湛的理财能力。

三、积极开展理财教育

(一) 开设理财讲座及理财知识的校本教材

为丰富学生理财知识, 学校请银行、保险公司的一些理财专家来学校作专题报告。比如银行人员首先为部分学生办理“阳光爱心卡”, 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存钱、取钱、修改密码、挂失、利率计算及ATM机的使用、POS机上的消费。这些活动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学生了解了很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财知识, 从而对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参观证券交易市场, 加深了对证券交易的感性认识。同时, 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开发理财知识读本, 作为校本课程。在不同的年段开设理财教育课程, 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读本从识财、用财、惜财、蓄财和创财5个方面讲述理财的基本知识、方法、技能, 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理财品质。读本的内容主要由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撰写和提供。为保障理财教育的顺利实施, 每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理财课。授课形式有理财实践活动, 理财知识讲座, 理财技能辅导, 编理财手抄报, 参观金融、证券公司和工商部门等。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开展了读本读后感评比活动,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我理财的兴趣, 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理财教育氛围。

(二) 班级管理中的理财教育

成立班级理财小组, 开展一系列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在主题班会中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爱护课桌椅等理财意识的培养, 以及学会花钱、学会消费等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每学期的班费支, 要求班干部要先进行预算, 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 然后每周公布开支情况。运动会、国庆节等重大的开支要先讨论, 并列出清单。每学期的水费及旧报纸等的费用管理, 都是对学生理财能力的极好锻炼, 以及在购买班级日常用品时学会尝试货比三家、怎样购物、如何退货、小心街头购物上当和支票、信用卡、个人所得税等理财能力的培养。此外, 班级活动的理财活动还有:开展理财知识竞赛、编理财手抄报、理财演讲比赛、理财主题班队会、捐资助困、评选理财小能手等。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财教育活动

中学学校 篇7

1. 农村中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的原因

体育意识就是在一定时空内, 人们对体育的内容、方法、形式各种关系等方面精神活动的总和, 是主体对客体一种自觉整合的认识。它是学生在体育活动里对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过程中, 产生于对体育本质和规律的高级认识活动中, 并通过其具体行动表现出主要的特征和作用。由于中学生目前在学校首先要完成繁忙的文化学习任务, 再加上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升学要求的压力, 学习竞争十分激烈, 因此将体育的学习放在了第二位甚至更后。虽然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初中升入高中要加试体育, 但还是不能达到增强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他们对学会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树立终生受益的体育观等意识, 处在一种朦胧的感觉之中。

其一, 目前, 中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基本上出于兴趣, 他们对运动项目的选择性差, 所以必然产生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泛化现象, 凭兴趣跟潮流盲从选择锻炼项目现象较严重。其二, 中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主要处于感知觉阶段, 是一种被动的学习, 在体育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强自我锻炼、自我养护的能力较差。其三, 由于中学生的情感在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他们可塑性强, 接受新鲜事物快, 但坚持的意识较差, 因此, 社会效应、校园氛围对他们影响巨大。如校园里某一项体育活动开展得较好, 就会增强他们对这项活动的参与意识, 并踊跃参加。

2. 在体育教学中培育中学生体育意识的措施

体育意识是学生对体育的本质和规律的主动认识, 它可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 可起到延伸学校体育教育及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独特作用。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科学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培养, 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 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终生受益。

2.1 改革体育教学, 突出兴趣培养。

青少年进入中学后, 新的老师、新的体育项目、新的学习要求都促使他们迅速提高心理水平, 以适应新的生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积极参与, 终生受益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理论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实效性、针对性、趣味性。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内容, 启发学生认识自我, 提高自我, 达到不断完善体育理论知识, 增强体育意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 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教学的心理、娱乐和审美效应, 大胆改革教材内容, 增加一些简单易行、趣味性浓的运动项目。在教学中贯穿“快乐”二字, 培养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教材安排丰富多样, 利用学生感受性强的特点, 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 一般不在提高运动成绩上过多地下工夫。主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他们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问题, 扩大知识领域, 增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

2.2 教学手段多样化。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 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 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课堂中, 体育方法的改革随着教育教学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 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 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 容易出现的错误演示, 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 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 呈现出多样性。因此, 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 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 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从小喜欢体育, 乐于进行体育活动。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关键。只有让学生了解运动的价值, 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及价值创造活动。

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它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 只是我们一直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认识过程, 而未顾及学生的价值心理活动, 因而削弱了学习效果。针对此现象, 教学中首先要将学生作为价值主体, 使他们知道作为跨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既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又要有强健的体魄。只有体育运动才具有使他们强健的价值属性。只有使二者完美结合, 才能使体育教学具有价值, 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2.4 教书育人, 完善教师角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在学生中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所以, 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在积累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 努力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要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要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 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更多的受教育者自觉地加入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行列之中。

3. 利用学生的“四好”心理特征,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1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好动天性引发学习的需要和愿望。

青少年精力充沛, 活泼好动。体育课的身体练习最易与学生好动的天性产生“共鸣”, 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充分运用体育教材的不同运动方式, 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 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使他们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

3.2 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培养学生直接体育意识。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 他们一听到比赛, 就会摩拳擦掌。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好胜的心理, 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 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 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 在乐趣中形成直接的体育意识。

3.3 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 培养间接体育意识。

在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 一方面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 使其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 把对体育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 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

3.4 积极开展各项竞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 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 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 向外校学习先进经验, 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要组织请进来比赛, 让学生们增长见识, 通过较内、校外的各项比赛, 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主动, 逐步增强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 结语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调动学习的主体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生时代有“一技之长”, 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体育是一种文化, 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中离不开体育, 体育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挖掘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 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 积极引导, 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摘要:中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表现出对体育课学习目的性不强, 对运动项目选择性差及自我评价、自我锻炼能力较弱等特点,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十分重要。教师要以体育教材为内容, 从教学方法、价值观念、社会效应、校园氛围、教师角色等措施入手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农村学校,中学体育,体育意识,体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季浏.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法[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8.

[2]于素梅.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4.

试谈如何做好中学学校管理工作 篇8

关键词:中学;学校管理;方法

学校管理首先是教师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递者、实践者,学校通过教师把学校文化传递给学生,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培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这并不能代表学校教育管理已无弊端,它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学校教育者、管理者不断改进。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做好中学学校管理工作。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其他一切工作必须服从这个中心;3.管理就是服务,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4.学校管理同样具有一般管理活动自身的要求,即按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高效率、高质量、合法地开展管理活动,所以,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新的学校管理理念中的应有之义。

实行以人为本,能使学生以及教职员工意识到领导与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摆脱以往的消极被动依赖的状况,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以及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

在一个组织机构稳定的学校里,往往组织机构的程序和规则很多,很具体且常常是成文的、正规的,但也有一些非正规的、不成文的规则在发挥作用。韦伯曾描述说:“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僚体制的,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成员的行为。结构是等级性的,而且有各种角色相一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他所描述的官僚体制,仍然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最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局面,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全体教师能从严格的他律逐渐转向自律,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和理论。

三、培养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使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就教师而言,新的教育理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如何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用鲜活的知识来充满课堂是每个教师面对的课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旺盛的学习精神,强烈的接受新知识和新思想的愿望,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反思来时路,理性地思考和总结教学实践。这样的教师队伍是永远富有朝气的队伍,是学校发展中的宝贵财富。

要开展集体备课形式。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起到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把个人备课、集体研究、理论学习、公开课及听评反思结合在一起,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全体教师的智慧火花、听评课后的反思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教学常规的检查融为一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整体提高课堂效率。

四、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保证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管理工作者承担着管理的角色和目标实施的角色,因为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首先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動,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其次,作为管理者要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工作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育人目标的实现。

中学学校章程 篇9

第一条 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推进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内部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尊重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第三条 学校全称为xxxx第一中学,简称为“xx一中”。英文表述为xxxxxxxxxx。

第四条 学校住所为xx市xx区xx村xx街xxx号,邮政邮编为xxx;官方网址为xxxxxxxxxxxx;官方公众微信号:xxxxxxxx。

第五条 学校是由xx市人民政府举办,主管单位为xx市教育局。学校是经登记批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校长为学校法定代表人。

第六条 学校举办单位依法核准学校章程,任免学校负责人,对学校资产、经费、学校办学活动等提供支持、指导、监督和评估。支持学校法人自主地位。

第七条 学校为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初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完全中学。学校根据省市有关文件招收学生,招生规模以xx市教育局核定的班额和人数为准。

第八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 学校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向社会公开学校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第十条 学校实施校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制度,拓展教育视野,发展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结对帮扶薄弱学校。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管理制度,设立信息技术中心,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校园网、国际互联网的使用和管理规定。

第十二条 学校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健全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综合治理,确保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

第十三条 学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室和校史室,切实做好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十四条 学校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积极发挥法律顾问在学校处理法律事务工作中的作用,完善学校法律顾问聘用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第二章 治理结构

第十五条 学校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副校长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分管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等具体工作。

第十六条 校长依法行使下列主要职权:

(一)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要求,组织起草学校章程,主持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常设机构,完善岗位设置,维护学校秩序;

(三)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主持校务会议和校长办公会,审议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

(四)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五)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

(六)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

(七)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对学校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

(八)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九)组织协调学校与政府、社区等方面的关系,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十)相关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七条 学校实施校长办公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校长办公会是校长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研究处理重要事项的决策会议。成员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组成,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校务委员会是学校重要事项决策前的咨询和民主参与机构,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其他方面代表组成。

第十八条 学校实施党委监督制度。学校党委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的政治领导,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支持校长依法开展工作。

第十九条 党委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监督学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二)参与讨论决定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财务预决算和教学科研、招生录取、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学校内设机构负责人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任用,协助上级党组织做好学校领导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等工作;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参与讨论决定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服务和奖惩工作,对教职工聘用考评、职称评审等提出意见;

(五)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六)完善学校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七)领导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规定,加强对违纪违法问题的预防、监督和查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八)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九)履行党章党规及上级党委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条 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每五年一届,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第二十一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听取学校章程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听取学校年度工作、财务工作、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讨论通过学校提出的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等办法;

(五)审议学校上一届(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

(六)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校领导干部;

(七)通过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八)讨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学校工会是教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根据民主原则,选举工会委员成立工会委员会。工会委员会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根据需要,下设若干工会小组,组长由民主推选产生。教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需要临时解决的重要问题,经学校党政工负责人研究同意,由学校工会委员会联系工会小组和有关人员协商处理,其结果向下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第二十三条 学校工会的职权是:

(一)负责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筹备、组织工作,并贯彻执行教代会的决议,承担教代会闭会期间工作机构的有关工作;

(二)关心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向学校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三)关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和开展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

(四)履行好监督智能,为搞好学校校务公开发挥积极作用;

(五)提高广大女教职工的整体素质,依法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工会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遵守和健全工会工作和会议制度及工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收好、管好和用好工会经费,充分发挥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七)完成党组织和上级工会交给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四条 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层次的学术性研究与评议机构,成员由师德师风端正,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公正履职的人员组成。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两名,委员若干名。

第二十五条 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负责起草学校课程研发、课题研究、学生生涯规划、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行动规划;

(二)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发挥学术咨询、指导、评估等作用;

(三)负责教师职称初评,特级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或者其他学术荣誉称号获得者的推荐;

(四)参与新教师招聘工作,对选聘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进行考核评议,并提供公正意见;

(五)完成其他学校认为需要听取学术委员会意见的事项。

第二十六条 学校根据需要设置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各职能部门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工作人员按岗定员。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干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任命,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机制产生。

第二十七条 学校依法组成共青团组织,接受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开展工作。

第三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八条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其他各项工作均要以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原则。主要内容有:

(一)实施富有校本特色的层级德育课程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开展传统美德和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实施教育教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加强常规管理,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三)开发并优化校本课程。开设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身心健康类、生活技能类、学科拓展类五大类校本课程。

(四)依照《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正常开展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重视学生特长培养,鼓励“人人有爱好,个个有特长”,大力培养定向越野、篮球、足球、田径、跆拳道、声乐、舞蹈、美术等特色人才。

(六)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

第二十九条 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

(一)学校建立健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机制。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的全面管理工作,教研组长负责领导、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究,确保学科教育质量。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所在年级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二)学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将班级制与导师制有效结合,不断完善“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全员育人机制,形成良好的班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校实施内部督导制度,校长聘任教师担任专职或兼职督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学校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完善学生“三自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制度,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作用。

(五)学校努力推进走班制教学管理,形成以生为本的个性化课程管理体系。

第三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教育教学常规制度。

(一)实施教学常规督查制度。严格常规教学管理,科学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落实教学计划制订、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检测、质量分析、教学研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二)建立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实施“四级”课题研究,即省级以上课题、市级课题、校级课题和自主小课题。

(三)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建立健全实验、信息、体育、音乐、美术、通用技术教学的管理制度。

(五)实施学生成长指导制度,对学生的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三十一条 学校努力构建 “智慧校园”,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强功能室建设,努力发挥现代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满足教育、教学和文化建设需要,满足师生自主发展需要。

第三十二条 学校建立医务室,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完善卫生工作制度,定期体检,预防传染病、常见病及食物中毒;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和习惯。

第四章 学生

第三十三条 凡在本校就读,并按有关规定取得本校学籍的受教育者,为本校学生。

第三十四条 学生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依规自主组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主题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与学校和班级民主管理与监督,评议学校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参与学校各级各类学生自主管理的岗位竞选,如学生会与团委、年级与班级、社团等自主管理的岗位;

(四)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

(六)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五条 学生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

(二)遵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三)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

(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五)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六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依法办理学生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手续。学校对修完修学年限内规定课程且综合素质、学业成绩合格的学生,准予毕业。

第三十七条 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考核评定制度,开展多元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

第三十八条 学校实施“校园之星”评选制度,设立文明之星、学习之星、服务之星、艺术之星、文学之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实践之星等各类奖励,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多元成才。

第三十九条 学校实施助学金发放制度,对符合入学条件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金等形式提供资助。

第四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制度,重视心理活动室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服务。

第五章 教职工

第四十一条 本校教职工包括学校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第四十二条 教职工享有下列权利:

(一)公平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享受福利待遇;

(二)公平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相应工作机会和条件,公正获得品德、能力和业绩等方面评价,公平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三)公平获得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

(四)知悉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及关涉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五)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对职务、福利待遇、评优评奖、纪律处分等事项提出异议或申诉;

(七)法律、学校规章制度或聘用合同所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 学校教职工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七)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义务。

第四十四条 学校执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第四十五条 学校实施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学校根据编办和人社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岗位数和岗位任职条件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关规定聘用教职工,实行合同管理。

第四十六条 学校建立教职工专业发展服务制度,主要有:

(一)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岗位晋级制度。岗位级别聘任、职称评定、评优等做到程序规范,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二)学校依法建立教职工考核制度,对教职工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或者解聘、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

(三) 学校实施教职工培训进修制度,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参与学术研究、考察交流和进修培训,促进教职工专业成长。

(四)学校设立“六星教职工”奖(即教学之星、服务之星、导师之星、科研之星、青蓝之星、班主任之星),定期进行表彰。

第六章 学校与家庭、社会

第四十七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学校主动与社会、家庭联系沟通,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第四十八条 学校努力丰富教育资源,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聘请兼职教师和校外学生辅导员。

第四十九条 学校实行家长委员会制度。

家长委员会的组成: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班级、年级和学校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在学校的指导下适度参与班级、年级和学校管理,定期与班主任、年级组、教育处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或活动,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

第五十条 学校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学校依托社区,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服务社区和实践体验的机会。学校配合社区开放校内文化设施和体育场地。

第五十一条 学校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德育、科普、法制等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校外教育实践活动。

第五十二条 学校建立校友会,发挥校友的宣传、桥梁、教育、助学、咨询等作用,促进学校发展。

第五十三条 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接受督学、督查专员依法对学校工作的督导和督察。

第七章 经费、资产与后勤

第五十四条 学校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学校实行财务预算制度。

第五十五条 学校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第五十六条 财务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规范管理行为;随时接受检查和审计;每年向教代会报告学校财务收支情况一次。

第五十七条 学校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出售。转让、拍卖、报废等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确保国有资产不受损失。

第五十八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校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物品采购、保管、使用和借出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损坏、遗失需按规定赔偿,做到账、卡、物相符。

第五十九条 学校依法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建立健全受赠财产的使用制度,加强对受赠财产的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十条 学校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

第八章 学校标识和校庆日

第六十一条 学校校徽核心理念为“奠定基础,奠定人格,照亮前程,照亮社会”,以灯泡为造型元素,融入“C、T、1、中”和xx标志。

第六十二条 校旗为蓝底白字的长方形旗帜,中间印有校徽。

第六十三条 学校校庆日为10月2日。

第九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学校建立健全本章程统领下的规章制度体系。学校按照本章程制定或修改校内各项规章制度。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不得与本章程相抵触。

第六十五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按照法律法规政策执行。

第六十六条 本章程的制定与修订经学校教代会讨论、党委会审议、校务委员会审定后,由校长签发,报xx市教育局核准。

第六十七条 本章程经三分之一以上教代会成员提议,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同意后,可启动本章程修订程序。

第六十八条 本章程由学校校长办公会负责解释。

中学学校 篇10

一、事实呈现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 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简单和淳朴, 但不可否认的是总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如纪律性不强, 目标感淡漠, 学习方法不得当等等。多年来最让我们老师头疼的事就是学生的管理, 尤以班主任最为突出。“该说的我都说了几百遍, 却还是屡教不改!”令老师们大发牢骚, 最后学校出面, 又请来家长, 共同对学生批评一通, 才使事情暂时地平息, 可没过多久, 学生又依然如故。对我们的教师而言管得是心神疲惫, 而学生方面则造成了逆反心理, 厌学、弃学直至辍学。更为严重的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使学习风气每况愈下, 而学校上至领导, 下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仍在苦口婆心地在教育、管制、管制、教育中重复并痛苦着。上面的种种现象, 我们归为一个大概念: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弊端, 或者说是养成教育的低效, 这令我们倍感困惑和紧迫。

二、原因诊断

基于对学生养成教育上的这种低效, 原因方方面面, 学校、老师、学生和管理策略等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学生而言, 他们的思想认识是主观因素, 其他则是客观因素, 二者互相作用。由于学生思想习惯无法形成正面的影响力量, 致使学生表现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而一些客观因素, 如地域氛围, 校园文化, 各种管理制度及实施的方法策略等, 这些因素中, 有的是我们人力无法改变的, 而当这些一旦失去了威信力与吸引力, 那么客因会发生转变, 必将带来适得其反的后果。其次, 养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习惯的培养, 换言之, 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进而引导他们的正确行为, 形成良好的习惯, 只有学生从心去做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养成。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最后经过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我们的学生也一心想改, 一心想往好的方向发展, 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自尊期待, 我们的老师也不遗余力地教育着自己的学生, 这个过程, 教育策略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的共同体, 这才是根本原因。更明白一点说, 就是我们的教师和管理者只把目光放在了对学生行为的“堵”上, 却发现, 堵的越厉, 危险系数就越大, 待到崩溃所造成的危害就更严重, 不妨我们学会“疏”, 如同昔者大禹治水所采取的策略, 充满艺术性的“疏”才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最有效策略。

三、策略实施

1、以人为本, 转变观念

我们都清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从两个方面诠释。首先, 教育的以人为本是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照学生的知、情、意、行的成长, 其次, 学校的以人为本是教师, 这是关注教师养成行为的思考。养成教育的主要实践平台是课堂, 所以要格外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培养, 就更需要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 树立课堂角色新定位,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善教学行为, 并做到为人师表, 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实践证明, 我们的教师这样做效果更好一些: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教材文本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素;努力营造活动化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纠正……通过这样的处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教育他们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实现愿望的办法。这是教风的转变, 是“疏”的前提。

2、学生人性化管理

以“教风带动学风”的理念转变, 进而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 严而有度, 管是为了不管。所谓人性化管理, 主要体现在管理过程中注意人性要素, 是以人的心理需要为前提以, 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如开学初的集中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活动, 最好能以生动形象的典型实例和丰富活泼的呈现方式打动学生, 不可年年一样, 陈旧老套;班级管理中要强化班集体文化的建设, 我们可以采取学校主导, 差异对待, 比如一个统一的班会主题, 方式方法自主,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常规管理中通过一帮一的方式, 把督促管理的力量融入到学生自觉的生活行为, 使其形成自省的良好品质, 而绝非一味地灌输和惩戒。这是策略的转变, 是“疏”的关键。

3、增强制度的效度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相对完备而具体的制度来为学校的养成教育保驾护航, 但不可否认, 我们的制度存在太多硬性要素, 缺少弹性和人文关怀。许许多多的规章制度只有深入人心, 才能起到约束和保护的作用, 基于这一点考虑, 我们在制度效度上稍稍做一做文章, 便可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具体做法可用三个字概括:智、情、恒。首先要彰显智慧, 在各种奖惩与评比制度上, 人为地设计一些变化:奖是惩的高级形式;劣比优更值得深思更有价值;多与少的弥补, 先与后的抵消……这种智慧最大的特点是激励, 是治本。其次是要充满人情味,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是呼唤人、教育人、改造人的两条基本途径, 学校的各种制度更要以呵护生命, 塑造灵魂为出发点, 课堂纪律多关注学困生, 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校规校纪努力做到温暖感化学生的多重表现;让爱激发学生的自尊与自爱。最后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因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更需要反复指导和训练, 而改掉一个不良习惯, 更需要长时间地耐心纠正, 制度实施的合理性正在于这个持续过程中所显现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制度观念的转变, 是“疏”保障。

4、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可操作性较强的养成教育途径, 更是全员尽心尽智营造和谐氛围的方式, 因为校园生活是学生形成认识, 增长知识, 锻炼能力, 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判断最重要的地方,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把侧重点倾向于此。我们的做法可以是这样的:发挥“一站两报” (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 的宣传阵地, 传播优秀, 弘扬典型;构建新“三室” (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和文体活动室) , 使之走进学生的成长与心理, 关爱学生的困惑和烦恼, 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文体“1+2”模式丰富学生活动形式, 迁移有害注意, 正确引导他们的行为;通过校本课程开发, 让学生各显其能, 各尽其才, 培养学生的兴趣……校园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 融会贯通。这是的途径的转变, 是“疏”的创新。

上一篇:信号放大处理和控制下一篇: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