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费用管理高新技术十篇

2024-05-07

企业费用管理高新技术 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费用化

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 企业产品和营销手段的同质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以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而言, 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而企业研发能力的高低和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研发费用的多少。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 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是否合理地选择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来体现企业研发业务的实质就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现状

1.样本的选取。本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 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以及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六个领域在沪深股市中进行了样本的选取。为了减少非高新技术企业的关联公司的影响, 本文仅选取了母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 而且只研究其母公司报表中所披露的研发费用。经过筛选, 本文在沪深股市中选取了108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的样本中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有87家, 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有23家。

2.样本的分析。本文根据108家样本企业2013年年报附注中关于研发费用的披露, 对这些企业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情况做了分析。样本企业研发费用处理概况和不同研发强度 (研发费用/销售收入) 的企业研发费用处理情况的研究结果见表1和表2。根据统计可以发现, 在选取的108家上市公司中, 有63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全部予以费用化, 占到全部研究样本的58.33%。仅有一家企业浪潮股份 (股票代码600756) 将全部研发费用资本化, 其余的44家企业将研发费用进行了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区分, 占到全部研究样本的40.74%。在剔除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企业后, 其他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比率平均为30.98%。所有将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的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为146 385 662.8元, 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为84 646 684.43元, 而将研发费用全部资本化的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为36 865 086.41元。

进一步研究发现, 区分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3.06%, 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8.24%, 而将研发费用全部资本化的浪潮股份的研发强度为4.21%。在所有研究样本中, 研发强度高于10%的企业共有33家, 占到所有研究样本总数的30.56%。在这些企业研发强度很高的企业中, 有21家企业对研发费用进行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 比例达到63.64%, 远远高于所有研究样本的40.74%。与之相反, 在24家相对研发强度较低 (研发强度在3%~4%之间) 的企业中, 仅有6家对研发费用进行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 比例仅为25%。

我们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 而是直接将所有的研发支出费用化。进一步研究发现, 将全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企业在三类企业中支出的研发费用最少,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将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的企业所支出的研发费用最多, 将全部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企业的研发费用居中。与之相符的是, 将研发费用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企业研发强度最大, 其次是将所有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企业, 而将研发费用全部资本化的企业研发强度最低。由此可见, 研发强度低的企业更偏向于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 而研发强度高的企业则更愿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

二、研发费用处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客观原因

1. 多项目研发导致项目成本归集困难。

研发项目最主要的成本来自于研发人员的人工成本、研发耗材和研发仪器设备的使用成本。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将一部分研发费用资本化是建立在准确区分每一个研发项目的成本的基础之上的。但是, 对于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为了保证企业的先进性和对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 研发活动的开展非常频繁。这些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往往同时进行几个甚至几十个研发项目。根据政策规定, 如果同时进行多个研发项目, 应该分项目归集研发费用, 否则不能在税前加计扣除。而实际上, 一个研发人员往往要承担多个研发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很多研发耗材会同时被多个项目使用, 一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也不会仅仅为一个研发项目提供支持, 而是同时提供给多个研发项目使用。在这种情况下, 要让企业准确地区分每一个研发项目所需要承担的成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尽管有关规定要求企业对于需要加计扣除的研发项目在研发开始前就要对项目进行内部立项或者外部立项, 从而为区分每个研发项目承担的成本提供帮助。但这在企业中实施起来很困难。如果企业按照一个项目配备专门的人员、耗材和设备, 则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如果企业将这些资源同时提供给多个研发项目, 那么每个项目所使用的资源就很难准确地区分, 而且不同的项目之间可能会相互借鉴对方的研发成果, 进一步造成项目成本计量的困难。

企业会计准则在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中提到,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很多企业在项目的成本无法准确归集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将所有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区分困难。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将研发项目区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多情况都在准则明确指定的范围之外。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或是研发人员的经验来确定一个项目是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 这对于没有相关技术知识的财务人员来说非常困难。一般情况下, 我们认为研究阶段往往与商业利益的获得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企业进行研发活动, 往往都是为了获得商业利益, 而不是纯粹地追求科技的发展。一项研发活动从开始到最终商业利益的获得, 这中间需要经历很多阶段。这些阶段不一定都有明显的先后关系, 很多阶段都是相互交错的。因此很难判定在某个时点以后的阶段都是开发阶段, 在这个时点以前的研发活动都处于研究阶段。而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判断首先就是要基于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要准确区分一个项目的研发费用需要进行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是非常困难的。

3. 开发阶段资本化条件判断困难。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将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提出了五个条件, 只有符合这五个条件的要求才能将这个项目之后的支出进行资本化。但这五个条件都不是量化的条件, 都需要依靠企业的主观判断。特别是技术上对于完成这项研发活动的可行性, 该项无形资产外部市场的存在性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主观判断。在很多情况下, 在研发活动最终取得成功以前, 没有人能预先准确地判断出该项研发活动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一项刚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正式投入市场之前, 也没有人能判断出市场对这项研究成果的接受情况。对于这些条件, 不同的人很有可能给出不同的看法, 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 这五个条件的判断更加困难。对于无形资产的出售和使用意图及公司资源的分配, 往往取决于公司领导对市场情况的判断和战略偏好。而研发活动技术上的可行性, 需要依靠专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出判断。财务人员一般很难对这些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与判断。

4. 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规定缺乏强制性。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研发费用的处理方法需要的条件并没有做出非常严格的规定, 而是给了企业很大的自主判断的空间。这固然使得企业的合规成本大大下降, 也使得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但更大的主观判断空间也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没有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 而不是根据对具体情况的客观判断来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

(二) 主观原因

1. 资本化影响当期可加计扣除的金额。

根据《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当期费用化的研发费用可以按照150%在税前进行扣除。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 应当将无形资产的成本按150%在不短于10年的时间内摊销。尽管最终所有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都能以150%在税前进行扣除, 但税收优惠的幅度却由于扣除时间点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区别。

以浪潮股份为例, 该公司2013年度研发费用为36 865 086.41元。如果公司在研发费用发生当年将所有研发支出费用化, 则可以获得18 432 543.21元 (36 865 086.41×0.5) 额外的税前列支额, 以高新技术企业15%的所得税税率为例, 可以在当年获得2 764 881.48元 (18 432 543.21×0.15) 的税收优惠。如果该企业将这些研发费用全部资本化, 并在未来10年内进行摊销, 那么每年额外获得摊销额为:36 865 086.41÷10×0.5=1 843 254.32 (元) , 每年可以获得的税收优惠为:1 843 254.32×0.15=276 488.15 (元) 。如果将这10年中获得的税收优惠按3%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则所有税收优惠的现值为:8.53×276 488.15=2 358 443.90 (元) 。这个金额比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获得的税收优惠少了406 437.58元 (2 764 881.48-2 358 443.90) 。

不难看出, 研发费用的资本化由于时间价值的影响间接降低了税收优惠的幅度。对于研发费用高、研发强度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会对企业获得税收优惠产生很大的影响。显然,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企业会选择将所有研发支出费用化以获取最大的税收优惠。

2. 资本化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但是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获得条件比较严格, 而且企业获得该资质3年后若想继续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则需要重新提出申请。只有复审合格的企业才能继续享受该税收优惠。根据实地走访调查,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中所提到的研发费用是指加计扣除报告中当年可抵扣的研发费用。选择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企业, 当年可抵扣的研发费用会远远高于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企业。尽管从长期来看, 能够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的总额不变, 但从近期来看, 选择研发支出费用化能够大大提高加计扣除报告中的研发费用, 以利于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

根据上述分析, 我们就可以解释研发强度越高的企业选择按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将研发支出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区分的比例越高。而研发强度越低的企业利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本化条件主观判断的需求, 将全部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比例越高。因为研发强度高的企业能够较为容易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 可以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复审。而研发强度低的企业,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要求周边徘徊的企业, 则更加需要利用研发支出费用化来提高自己的研发强度, 进而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审批。

3. 高新技术企业有足够盈余消化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对于某些企业来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并不能够给企业带来实际的优惠。因为这些企业本身就面临着亏损的风险, 本身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就非常少, 甚至由于亏损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这些企业而言,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并不存在很大的吸引力。但本文所研究的108家研究样本中, 仅3家企业出现了净亏损, 仅10家企业的净利润率不足3%。在这10家企业中就有浪潮软件。浪潮软件是108家样本企业中唯一一家将所有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企业。这样的做法不仅与会计谨慎性原则相违背, 而且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由此看来, 浪潮软件存在通过研发费用资本化来修饰利润, 推迟税收优惠获取时间的动机。

如果剔除10家净利润特别低的企业, 其余样本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可以达到17%左右。可见, 一般而言高新技术企业都有足够的利润在当期消化吸收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不需要因为亏损等原因而通过资本化来推迟税收优惠的获得。

4. 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率高, 利润操纵动机小。

尽管研发支出费用化能为企业带来税收优惠, 但大量的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无疑会给企业当期的利润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大量的研发支出是不能在当期带来显著的商业利益的。对于管理层来说, 最大的利益来源是薪酬, 而且管理层的薪酬往往与企业的业绩直接相关。根据研究统计, 本文选取的108个高新技术企业样本的平均毛利润达到50.3%, 扣除各项费用后平均净利润也达到了15.24%。而企业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减少当期的费用化支出, 从而提升企业利润。显然, 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减少当期损益中的研发费用来提升利润的动机比较小。

5. 资产负债率 (债务契约) 的影响。

研发费用资本化不仅会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 还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无形资产, 从而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尽管资产负债率在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的标准, 但一般具有高资产负债率的企业会受到众多债务契约的制约。这些企业则具备更强的动机来提高企业的资产总额, 降低自身的财务风险, 进而降低企业的债务成本。

在108家样本企业中有15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于50%, 这15家企业中将全部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企业仅有6家。高资产负债率的企业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比例为40%, 这个比例要低于全部样本企业将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比例 (58.33%) 。所有研究样本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6.16%, 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可以很好地解释更多的企业愿意将全部研发支出费用化, 而不是通过资本化来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可见, 债务契约也在影响着企业对于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选择。

6. 公司对无形资产重视程度低。

研发费用资本化以后形成的主要是无形资产。我国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有形资产。这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 我国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企业的核心技术等无形资产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有密切的联系。此外, 无形资产对于商业利益获得的确定性要低于有形资产, 一旦市场趋势发生变化, 很多无形资产往往会很快失去利用价值。在108家样本企业中, 无形资产为0的企业有22家, 占到样本总数的20.37%。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大于10%的企业只有6家, 仅占到样本总数的5.56%。本文选取的108家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比重要比一般企业高, 在这些样本中无形资产的比例尚且如此之低, 我们可以想见其他普通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会更有限。由于企业和投资者对无形资产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没有意识到无形资产所代表的企业的发展潜能, 因此企业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动力也随之减少。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企业会计准则运用的指导, 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从上文分析来看, 研发项目成本归集困难、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区分困难、研发费用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判断困难是导致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因此, 会计准则委员会应该针对这些困难对企业会计准则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我国应该对一些比较常见和普遍的情况做出规定, 从而降低财务人员做出自主判断的难度。同时, 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定期的检查和指导, 帮助企业提升对各项条件的自主判断的能力。

此外, 研发项目成本归集困难等问题可以通过事先立项, 并在研发过程中根据研发人员和仪器设备在每个项目花费的时间来分配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分析成本驱动因素在各个项目之间进行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因为研发费用归集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与制造费用归集困难有着相似之处, 因此也可以采用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来分配研发费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并不具备复杂的归集成本和费用的能力, 因此相关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2.税收优惠应做出一定的调整。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代表着研发成功的可能性的提高, 更能代表一个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从税收公平的角度来看, 在拥有相同研发费用的情况下, 即使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企业不能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 也不应该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企业获得的税收优惠少。但在实际情况中, 将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企业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而且研发支出的费用化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获得, 从而得到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显然, 这样的税收规定是不符合税收公平原则的, 会间接导致企业不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而是将所有的研发支出费用化或者仅仅将很小一部分的研发支出资本化。

税收优惠的调整是维护税收公平, 引导企业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必要措施。企业高新技术资质应该按照企业实际支出的所有研发费用来进行评定, 而不仅仅是按照研发加计扣除报告中的金额加以判断。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甚至可以要求企业出具第三方的研发费用审计报告, 从而降低企业随意调整研发费用来骗取税收优惠的可能性。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有关政策应该考虑到时间价值对税收优惠带来的影响。具体可以通过对资本化的研发费用进行一次性税收补偿, 或是在未来进行加计扣除时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等方式来减少对企业的负面引导。

3.分类指导企业会计处理的选择权。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的最终目的是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如果相关政策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适用方案, 可能会对上述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的帮助。例如对于研发活动非常频繁, 而且研发对企业重要性非常高的企业而言 (例如软件开发公司) , 研发活动就类似于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 因此应该全部予以资本化以突显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研发活动非常少、研发费用低的企业 (例如贴牌加工工厂) , 研发支出往往是偶然性的, 对最终产品的贡献度低, 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成功与否的判断能力弱, 因此研发费用在此类企业中应该全部费用化。

当然, 在实际情况下, 不同行业和企业的情况会有千差万别,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行业都做一个准确的分类。但类似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企业利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刘尚.高科技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会计核算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财会月刊 (综合) , 2008;8

[2] .徐峰林, 李晨晨.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之我见.财会月刊, 2011;2

[3] .刘登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20

企业费用管理高新技术 篇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要素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同时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等。费用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本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费用中最值得加强三项费用的核算,即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也是本文所提及的费用概念。费用预算指企业事先做好费用计划,然后严格按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预算实际发生进行分析,对费用预算达成情况差异分析,通过差异分析,可随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根源分析,经规定的流程审批,及时进行调整,为下一期费用预算提供科学依据。

一、费用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通过费用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通过费用预算,可将费用目标分层次、分部门地分解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并进而细化到每位员工。在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和预警体系的基础上,对费用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有力调动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

(二)通过费用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费用是抵减利润的主要因素。降低费用,可以降低保本点,扩大安全边际,使企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利益最大化,进而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通过费用预算管理,可以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加强费用预算,降低费用是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举措,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例如某些物资是国家或社会的稀有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这些物资的消耗,其实就是对资源的一种保护,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二、费用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费用预算往往只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

企业费用预算模式几乎被定型和固化,费用预算过程变成机械的表格和信息传递,甚至某些企业是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费用预算,未能让企业各职能部门、每位员工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费用预算编制的沟通不细致,降低了费用预算的权威性,造成费用预算约束力不强、可操作性差。

(二)传统费用预算费用测算依据过于单一,使费用预算指标不科学,影响费用控制与业绩考核的合理性

费用预算制定时采取的仍然是粗略估算、简单平均、硬性包干的方式,方法手段十分简单,没有做到逐项费用推敲、研究、确定,不能很好体现企业动态业务过程和费用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能正确分析实际绩效与费用预算指标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影响了费用控制与业绩考核的合理性。

(三)传统费用预算掩盖了以往资源使用的浪费和低效

传统费用预算通常是在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到预算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动,相应调整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金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费用预算。某些企业在编制费用预算一直是采用宽打宽用,这样就很容易将上年的资源浪费情况进一步延续下去。

三、费用预算管理改革模式的探讨

(一)费用预算的编制

企业费用预算编制一般没有设立专职的费用预算管理机构,尤其是组建跨部门的协同团队,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依赖于各职能部门的协商沟通、相互配合。费用预算编制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目的使费用预算工作协商一致,最终形成更好的费用计划和执行效果。在我国,费用预算首先由董事会根据企业总体利润目标,确定费用预算;企业组织各职能部门的经理及相关员工举行研讨会,由各部门根据各自全年费用情况,提出部门费用预算,全体人员对于所报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讨论、修整、确定,最终完成费用预算的编制;而后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通过编制费用预算,促使各部门加强对费用预算相关知识的学习,促使各部门参与编制过程,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如预测能力、计划能力、沟通能力等,避免漫天的讨价还价和博弈游戏。

费用预算一经批复下达,企业要全面实行目标限额控制以及节约奖励、超支处罚制度。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正确确定费用开支范围和各项目开支标准,按照费用项目的性质和可控制原则,归口到各部门,如:营业费用归口由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管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归口由其他各职能部门管理。其次,各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费用预算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环节以及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使全员提高费用控制意识,以达到全面控制费用支出的目的,通过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之差异分析,可以评价总经理、职能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表现。

(二)区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预算管理

费用按可控与否,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指不可控费用和集团有特殊规定不纳入可控范围的费用。变动费用指可控费用。这两种费用的预算要区别管理。

固定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土地使用权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长期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房租、税金等。这些费用除税金外,均为非现金支付的折旧、摊销费用。每月固定费用的金额如不是临时性的变动,应为固定数额,比如企业新购买或出售固定资产、土地及房租的涨落。固定费用预算时,可按自身现规模进行,待变动时,经特定的程序及审批通过后,方可支付或收取款项,及相应的增减其预算金额。如固定资产购置,要经“招投标”程序进行集中采购,以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固定资产建设成本。税金是根据经营业务情况进行交纳的,预算的不确定性强,故可不采取预算控制。

变动费用通常包括工资、社保费用、住房公积金、福利费、劳务费、工会经费、办公费、通讯费、车辆费用、劳保费、运输费、培训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变动费用的预算按零基预算,即不考虑历史或现实的费用水平,以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性出发,以合理的方法逐项确定、测算年度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从而避免各种不合理情况的存在,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每月各项费用实际结余或透支于年度其费用月平均值时,可转入下月;年度各累计费用超当年预算时强制终止。如:工资、社保费用、住房公积金、福利费、劳务费等人工费用可依据预算年度的人员数量,和当年的、本地区的工资及社保、住房公积金比例测算;招待费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测算;差旅费、会议费、通信费、办公用品依据公司制定的相应的费用开支办法测算等。

(三)改进费用预算管理手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费用预算过程中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极大地改变着非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方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编制预算,使费用预算工作变得快速而便捷。电子预算降低了手工编制费用预算时来回交涉的困难度和时间成本,而且通过在线编制费用预算,使得调整数字之类的单调工作不复存在。轻松地编制、更新、追踪监控费用预算,及时、准确提供了费用预算执行后的详实信息,揭示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偏差,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修订和调整费用预算,做到费用预算灵活性与严肃性并存。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较好的起到控制费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可以及时全面掌握费用预算管理信息,随时了解费用预算执行情况,使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考核实现一体化、规范化、系统化,从而整体提高费用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

四、结语

利润是企业生命之主梁,而费用预算管理是企业利润来源的支柱,企业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编制具前瞻性的费用预算;用预算控制费用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任多魁, 胡中艾.成本会计学,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5.

[2]财务预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及实用会计规章制度全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篇3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140-02

新经济环境下,技术的先进程度、创新能力和高效运用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法宝。正是基于此,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了科技研发的步伐,且研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并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现今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已成为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因此,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就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各企业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1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变革的步伐也相应加快,但同时也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如今,研究与开发活动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科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企业只有不断加大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资力度,依靠新的发现、技术、研究和创新,逐渐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占领、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和企业的发展后劲,这对以高新技术为最主要资源依托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并在我国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高新技术企业要想获取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且这些支出在其经营费用中占据相当大比重。而研发费用强度也是界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指标,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对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认定管理的一些测度指标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其中就包括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研发费用构成项目的详细规定。按照362号文件的要求,企业应对包括直接研究开发活动和可以计入的间接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简单来说,研发费用即是指企业在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费用,其中主要包括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设施费、材料费、人工费、外购无形资产的费用以及相关的间接费用等。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大量投入,因此,研究开发费用的合理投入和列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管理决策。

2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科学、合理的会计处理,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还未形成系统公认的理论体系,且不同国家对其有不同的规定。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对其费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分别对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进行会计处理。不仅有利于资产价值确认的真实性、完整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实际操作存在一定难度。会计准则虽然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但由于科研项目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研究与开发可能同时交叉进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无形资产研发业务比较复杂,投资风险比较大,所以要清楚地划分企业的研发阶段与开发阶段存在哪些困难,尤其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更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这就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因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性,而不能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从而导致企业财务处理的模糊性、随意性,更加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难度。

(2)资产标准难以判定。会计准则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只有在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为无形资产,但这五个条件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从企业盈余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专业的判断,因此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加上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研发工作消耗的大部分是人力、智力资本,但其没有具体的对应实物,且其价值不具有市场参考性。这些因素导致对研发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给企业操纵利润空间提供了可乘之机,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因而不能准确反映研发活动的经济本质。

(3)确认计量范围不全面。一般来说,企业的研发项目周期都比较长,并且大多数是跨年度进行的。而会计准则规定,对企业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仅以开发成功年度的开发支出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这种处理方法虽然使会计核算相对简单化,但却使很多有效信息丢失,使得财务报表不能完整揭示企业的研发支出,造成无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无法准确考核研发活动的投资效益,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认识容易产生偏差。

3 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建议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越来越大,且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监管逐步加强,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因此,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恰当的核算办法和业务流程,明确研究开发费用的范围和会计处理,以更好地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1)清楚界定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项目立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实行立项备案制,进一步规范研发项目立项程序,为企业财会部门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提供依据,保障企业取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应成立由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负责对研发活动进行专项管理和审查,做好项目经费预算,这样有利于清除界定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避免实际操作中过多的主观性,减少企业的可操控性。

(2)正确归集和分配研发费用。高新技术应改进相关无形资产的确认与估量,合理分配研发费用支出中具体的研发技术指标,以对人力、智力投入等难以量化的无形资产的归集核算。这样,就能够更加规范会计人员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让财会部门在对研发项目费用进行核算时有据可依,也就能很好地避免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随意性,减少其操控空间,进而促进企业投资者对研发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提高研发费用支出的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3)加强对研发费用的管理及核算。高新技术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财务核算能力和内部管理情况,逐步完善企业自身财务制度,构建起专门的研发费用核算体系,从项目预算的编制、资金的使用、项目决算的编制到验收评审等各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并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和其对研发支出的判断能力,这样不仅规范了会计核算程序,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更准确地度量项目在不同阶段的费用支出,使研发费用得到合理恰当的会计处理,提高研发费用会计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桂平,熊小满.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分析[J].广东科技,2012.

企业费用管理高新技术 篇4

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新区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规范运作和发展,根据辽宁省、大连市有关规定,结合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新区企业改制上市费用补贴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从高新区财政预算中安排列支,用于补贴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第三条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新区管委会)委托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高新区金融办)作为实施机构,具体负责政策宣传、企业组织和筛选、改制及上市辅导、受理专项资金申请等工作。

第二章 申请条件和补贴标准

第四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应为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均在高新区的企业。

第五条 改制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和补贴标准:

(一)已从工商部门取得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营业执照;

(二)与具有境内外证券市场保荐资质的证券公司签订保荐协议;

(三)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补贴人民币50万元。

第六条 首发上市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和补贴标准:

(一)企业及相关控制企业已与具有境内外证券市场保荐资质的证券公司签订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相关协议,且其相关申请已被境内外证券监管机构发行审核部门受理,补贴人民币100万元;

(二)经境内外证券监管机构发行审核部门审核通过并实现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企业,补贴人民币150万元。

第七条 非首发上市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和补贴标准:

(一)非首发上市补贴对象为境内外主要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

(二)国内收购:已将上市公司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迁入高新区,使上市公司自收购后实现再融资;

(三)境外非首发上市,实现融资1000万美元以上;

(四)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补贴人民币100万元。

第八条 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挂牌专项资金申请条件和补贴标准:

(一)企业与具有主办券商资质的证券公司签订新三板挂牌协议,以及与其它中介机构签订相应服务协议;

(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出具同意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的准入文件;

(三)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补贴人民币150万元,按照确立中介机构、企业股份制改制、备案挂牌三个阶段拨付;

(四)对于在新三板挂牌后实现转板(境内外主要证券市场)的企业,补贴人民币150万元。

第九条 对于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因收入调整、资产增值等原因所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高新区财政予以适当补贴。

第十条 每家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别申请相应的补贴。每家企业每项补贴只能享受一次。

第十一条 进行企业改制、在境内外主要证券市场上市、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应当在有关工作完成的6个月内向高新区金融办提出专项资金申请。

第三章 申请程序

第十二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应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并报送高新区金融办。高新区金融办每季度受理一次专项资金申请,受理截止日期分别为每季度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申请改制专项资金的企业提交下列材料:

(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

(二)与具有境内外证券市场保荐资质的证券公司签订保荐协议及其他中介机构签订改制顾问协议。

第十四条 申请首发上市专项资金的企业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

(二)企业与证券公司签订的有关协议;

(三)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出具已受理或批准企业有关发行和上市

申请的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申请非首发上市专项资金的企业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

(二)中国证监会批准文件、境外上市证明文件;

(三)融资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申请新三板挂牌专项资金的企业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

(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出具同意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的准入文件。

第十七条 高新区金融办会同高新区财政局审核企业上报的有关材料,出具初审意见报送高新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审核通过后,即可办理相关资金拨付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享受本办法资金支持的企业,应根据高新区金融办的要求,及时报告企业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

第十九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应当据实报送有关材料,高新区金融办将会同财政局及监察审计部门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编制虚假材料骗取专项资金的企业,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企业加强管理费用控制研究 篇5

企业管理费用是对企业进行管理发生的日常开支,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管理费用也会发生变化。加强管理费用控制, 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效果比较明显, 因而管理费用制度也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多企业的管理费用管理制度基本只是一种形式, 不利于企业的管理费用的控制和企业的发展。而如果这一现象不能得到解决的话, 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 也会更加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管用费用控制现状分析

1.企业费用管理水平低下

管理费用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比例越小, 管理水平越高, 企业运行越有效率。反之, 如果管理费用在企业总成本占比例较高, 那么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较低, 效率越低。而且, 管理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基本支出,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很容易带来企业资源的浪费。比如, 企业会将一些无法扣除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以业务招待费的名义反映;一些企业利用坏账准备或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对企业收入水平进行调节, 进而影响利润。

2.费用报销项目不合理

现在很多企业在费用报销中有些做法不恰当, 如在报销凭证填写的企业业务项目和凭证持有人实际参与的项目不符, 参加企业活动的员工在发票上把属于自费的经济活动改成企业合法的报销项目。例如, 将正常的通话费用或者私人旅游消费计入企业的办公用品、差旅费中。财务报销凭证信息填写不完全, 申请人不按规定在相应位置填写所需报销的凭证项目。例如, 报销住宿费用时, 只填写金额而不填写住宿时间和天数, 而有些人甚至连住宿者的姓名都没有填写;在申请报销金额的时候, 金额数目只有小写、没有大写, 或者大小写不一致;报销凭证上无收款方的盖章, 对凭证上的金额修改但没有经有关部门领导签字等。

3.管理费用核算不规范

首先, 管理费用在计算营业利润时作为扣除项目, 但是却忽略了和投资活动的相关性。如, 企业在投资活动中产生的咨询、评估等支出, 应属于投资活动损益, 贷款、发行股票等活动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该计入筹资成本。然而现行的核算方法则低估营业税和筹资成本, 而高估投资收益。其次, 管理费用和生产部门的成本支出界限不清, 如在无形资产摊销中, 直接和生产过程相关的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摊销, 应该不计入管理费用而计入产品成本中去。此外, 生产部门员工按照工资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 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中。最后, 对于研发阶段产生的耗费以管理费用核算, 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如在研究和开发活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酬、消耗的材料费用等, 由于分期计入管理费用, 难以进行成本分析, 不利于研究开发支出的控制和考核。

三、加强管理费用控制的措施

1.提高企业费用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管理建设, 严格控制企业支出, 是加强管理费用控制的重要措施。在一般企业中, 办公费用在管理费用的分配使用当中起着非要重要的作用, 所以应大力加强对办公经费支配的控制, 从而促进办公经费的节约, 减少管理费用支出, 提高管理费用控制水平。例如对于差旅费报销的管理, 要全程进行管控, 在相关人员出差之前, 就要求填写出差申请单, 并在出差结束后填写出差报告, 提供相关票据, 在有关领导签字后才能报销, 加强相关费用报销的管理。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方面,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制度, 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 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 提高会计人员责任心。另外, 还需要对企业管理费用控制情况进行非定期审计监督, 并提高对企业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确保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强管理费用的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加大对费用报销的控制

良好的销售渠道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因此很多企业用于扩展销售渠道方面的招待费用也越来越多, 管理难度也在加大。针对这一情况,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当前的运营情况, 制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接待方法和费用, 并设置专门机构对业务招待费用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如企业以批发价格购买酒水、香烟等, 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 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向管理人员申请, 避免以零售价购买相应产品, 从而减少支出。加强对结算方式的控制, 比如, 对于1000元以下的招待费用可以使用现金, 对于大额费用支出, 则不能在招待场所签单, 在报销费用时, 要附有申请单、审批单, 否则不能报销。对于超标准、范围报销现象, 应该对其进行严惩, 防止再次发生, 加强对费用报销的控制。

3.改善企业管理费用核算方式

首先, 将与投资活动直接相关联的诸如审计、评估、咨询费等费用计入投资收益或者单独以投资支出 项目进行核算, 而不通过管理费用核算。另一方面, 可以将筹资过程中发生的申请、审计等费用支出作为筹资过程的开支 , 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分别计入财务费用或者在建工程 等科目进行核算,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通过管理费用。其中, 属于固定资产项目的筹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 , 筹资成本属于利息支出部分的则计入财务费用。这种核算方式, 不仅更加符合权责发生制准则, 而且可以正确的反映企业利润和评估投资收益或筹资成本。其次, 应该将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划分界限, 并根据不同的部门将其耗费划分到不同的科目, 其中将管理部门的耗费计入管理费用, 而生产部门耗费如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等, 都应该通过生产成本或其他相应科目核算。最后, 企业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如新产品设计费、设备调试费等, 都不应计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 根据实际情况计入产品开发成本中。而对于已经失败的研发, 则可以直接计入当年损益处理。这种核算方法, 不仅可以更有效控制管理费用, 而且也不会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加强管理费用控制制度建设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也是降低企业管理费用, 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企业,管理费用,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卓.论企业管理费用的控制措拖.现代商业, 2012 (35) .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问题及对策浅析 篇6

关键词: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重要意义,问题,对策

企业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不仅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建设良好的销售渠道,也需要从源头上做好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企业如果采取科学的方法,认真策划各项成本资金在具体项目上的运用细节,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就可以达到节约企业成本的效果,从而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提升。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是左右着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大要素,它的工作内容涵盖范围广,包括对企业在产品制造和渠道运营过程中带来的成本进行核算、分析相关数据、做出科学决策和后期控制等等。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负责成本费用管理板块的工作时,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激发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带动他们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大前提,尽量控制产品生产和售卖等各个程序中的成本数目。成本费用管理是现在许多负责产品生产的企业不可逃避的一个工作板块,高效的成本费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增产节支的效果。做好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可以把控好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及其用途,把钱花到刀刃上,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资金浪费、成本压力大的情况。

二、我国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观念落后

成本费用管理在许多企业中,其主要工作内容大多是以计算产品成本的单位值和总值为主,事前做好全面科学的策划,事后理清产品生产期间造成的成本支出,对此加以核算。中国境内的许多企业现在都无法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达到出色的工作业绩,这是由于企业在处理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不具备先进的管理观念,更多地把重点放在服务财务会计上,而忽略了成本会计是为管理会计打基础的前提条件。

(二)成本费用管理的程序不科学

由于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必须遵从科学的流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现在许多企业所用的管理方法相对落后。比如,现在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都倾向于用分步法和品种法,而类似的方法应该更多地被那些产品数目大、新品种开发速度快的大型企业所采用。当然,很少的企业会用分批法,它本来就是为那些规模和实力不是很强大的企业量身定做的。根据中国企业的经营概况来看,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依然占据市场的主体,大部分企业如果从全局出发,可能会倾向于利用分批法开展工作。费用分配办法采取不力已经成为当代成本费用管理不善的主要症结。尽管现在有很多企业在这个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依然有很多产品生产成本分配不当的情况。

(三)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由于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使即将或正在开展的项目成本最小化,同时获取和反映企业在成本耗费上的真实状况,如果企业手中的成本数据不符合实际,也就弱化了该工作的意义。许多企业在开展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时,往往会暴露出自身成本管理思想落后、成本管理方式不够先进的弊端。企业实行粗放的管理方式,也会导致成本的计算有误,得出的相关结论也通常呈现出和企业的实际成本差距大的情况,这对企业的相关成本控制和决策工作的开展是没有帮助的。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引进新的管理理念

我国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阶段,加之社会主义性质在某些方面的要求,使这种体制对市场环境形成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企业内部在成本费用管理工作领域的许多领导和工作人员应该适当抛弃习惯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理念,以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程度不能得到优化。新形势下,企业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随时更新经济运作思想,认识到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市场竞争意识。

企业可以在强化管理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观念,实施战略管理。首先,认识到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思考怎样使成本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次,是把创造新价值当作企业发展和运营的最终目的。当然,在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方式期间,需要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者随时调整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应该先将中心工作放到全面深刻了解企业自身优劣势上面来,扬长避短。最后,企业应该明确市场上的对竞争企业的运营情况,发掘其薄弱之处,寻找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寻找制胜之策。

(二)实施全面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的实施,要求企业站在系统管理的高度思考问题。企业在开展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扩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畴,比如从设计初期扩展到工程项目结束时期,对整个项目运营全程的成本费用加以管理。全面成本管理,不仅是要求扩大管理的对象,也可以适当地扩大管理的主体,比如当下流行的目标成本管理方式,就是一种鼓励企业内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新方式,这种顺应现代经济发展形势而诞生的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其核心观点在于鼓励全体员工均参与到成本管理的工作领域中来,对成本管理工作全程跟踪处理。这是企业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从而过渡到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方法的整体规范管理。全员要求企业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以成本管理为自己工作的责任和使命,领导部门能科学地发挥指导和带动作用,员工可以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可以把成本管理规划到上级的辐射范围而置身事外。全程要求成本管理必须涉及到企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每一个步骤,在其中所产生的原料成本、输送费用和员工薪酬支付都要囊括到全面预算的大范围之内。

(三)构建成本效益管理机制

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使成本管理工作走向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在建设机制之初,就要强化成本效益管理的意识。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取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优势,就要在控制成本上下功夫。其次,企业在开展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同时,应该全面思考企业的经济利润,在成本管理的工作领域中搭建全程动态管理的平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做好成本费用管理工作。

(四)不断创新成本管理观念

一个企业能否做到持续创新,决定了它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开展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方面,企业也需要保持创新精神,首先要求企业跟进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把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追求高额利润二者相联系,不断增加全新的技术和设施,用于成本管理工作的产品工具,应该是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的。新产品购置所带来的成本,必然会在成本中占据很大的部分,因此成本管理工作必然离不开对设备成本的计算和核查。

(五)创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内部各种项目开展和运营的温床,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孕育优秀企业产品的前提条件,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所耗费的资金同样也是企业成本一大构成要素。企业在建设文化时,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发展的动态,毕竟企业在进行任何投资和生产的决策之前,都会提前搜集行业市场资料、分析经济大背景,以此作为自身决策的科学依据,减少决策失误。再者,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的,只有市场需要的东西,企业才能正常地销售出去。所以,企业在创新自身文化的同时,必须建立完备的包括市场分析与预测多方面内容的大体框架。

其次,企业要在内部营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建设成本管理激励制度。对那些在成本管理关注方面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提高工资待遇、调节岗位等方式加以奖励,使工作人员养成要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干出工作业绩的意识。同时,企业可以搭建成本管理约束制度。把企业员工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要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使每个人能认清自己工作的细节,做好分内之事,以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不能吝惜资本,毕竟在一般的情况下,企业的后期收益与其前期投入是呈正比的。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必然不能吝惜设备资金的输出。加大对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研发高技术产品,运用控制产品定额、分化企业成本目标、管理企业费用支出,以及采取考核制度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目标成本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识到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明确我国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企业成本费用管理观念落后、成本费用管理的程序不科学、成本信息严重失真等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地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对策,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实施全面成本管理,构建成本效益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成本管理观念,创造企业文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冰.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策略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1,(36).

[2]韦娟.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7,(27).

[3]秦玉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7,(21).

[4]汪菊芳.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成果纵横,2009,(4).

[5]徐传国.论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5).

房地产企业项目营销费用管理探析 篇7

一、房地产项目营销费用概述

营销费用是企业实施营销管理与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营销费用的名目繁多, 包括直接推销费用、促销费用、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专门设立的销售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相关费用以及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等。

二、房地产项目营销费用的特点和管理现状

1. 房地产企业项目营销费用的特点

首先营销费用是按销售总额和推广范围来确定, 所以数额一般较大;其次是房地产企业的营销费用是交由项目营销部使用, 按照年初或者月初制定的营销方案由项目经理或者项目销售主管同意提取使用, 使用很灵活;再次由于营销费用是年初制定的预算和计划, 实际使用时和年初公司的预算有较大差异。

2. 房地产企业项目营销费用的管理现状——以XX项目营销部为例

XX项目是由一家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成都开发建设的大型房产项目, 这家国有企业建设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电力建设和零售等民生产业。企业XX项目占地面积近300亩, 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 总产值达50亿元人民币。

XX项目营销部负责该项目的房屋和商业销售管理工作, 项目的销售从09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和一般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一样, XX项目营销部的使用资金基本都是来源于企业的营销费用, 项目营销费用的管理大致是这样进行的:上个年末或者这个年初总公司会根据市场的调研报告做出一年的宣传推广范围和目标销售总额, 在这两个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营销费用的提取比例, 然后算出营销费用额, 最后依据企业开发的项目所在的城市和区位发放给项目营销部使用。

XX项目营销部每个月的营销费用为固定的30万基本开支, 同时销售一个亿可以用一百万的策划费用。一个月按现在的市场情况来讲销售额平均在3000万, 那么就是一个月的营销费用接近60万。这60万要做销售现场的展示牌、价目表、现场的DIY促销活动、行销费用、项目奖励费用、活动公司的酬劳及项目其他的日常开支。

项目营销部这样的开支是很零碎的, 当然也是比较灵活的, 所以基本上对营销费用的处理都由项目经理和项目销售主管或者策划经理来决定使用, 这样的使用就很有人为因素在里面。项目会计人员或者是类似会计岗位的人员往往因为是项目领导报销的原因也不怎么监督只要见票就给予报销入账, 导致营销费用的使用效用大打折扣, 传递给了总公司错误的项目信息, 特别是关于营销费用的财务信息。总结来说, XX项目营销费用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如下: (1) 项目营销部对营销费用的使用比较混乱, 缺乏相应的规章程序。 (2) 营销费用的实际报销额和营销方案的投入制订计划额存在较大的差异。 (3) 销售费用的报销凭证存在问题, 甚至有不合法的现象存在。 (4) 营销费用的使用缺乏监督。 (5) 白条顶库的现象较多。 (6) 项目会计岗位的设置不符合规定, 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三、营销费用管理使用不当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1) 销售市场弱化了会计对营销费用的处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市场瞬息万变, 房地产企业为能及时地对市场情况作出反应, 就给予了项目营销部更多的处置权利以应对市场变化来保证销量, 为全力保证销售额, 这样就会在不经意间弱化营销费用的会计程序。

(2) 营销部会计人员难履行职责。房地产企业项目营销部主要的职责和存在的功能是销售企业的房产和商业, 因此公司对项目人员的配置也主要集中在销售上, 对项目会计岗位的设置更多的是负责收银,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履行会计职能。现行的项目机构的设置弊端也是出现营销费用缺乏会计处理和监督的原因, 往往项目领导的意志起着决定作用。

(3) 税票管理存在缺陷。当前我国对税票的管理缺陷很大, 我国的票据管理问题很多, 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票据代理的公司, 只要给钱就能获得票据, 而且很多时候都能够拿到真实的票据。XX项目营销部在月末需要报账时发现票据不足或者票据丢失的情况就会去这样的公司购买增值税票据或者其他相关的税票, 如果是实在难以处理的会计事项还会请这样的会计代理公司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给他们的酬劳用的是营销费用, 形成了营销费用去买税票来报销营销费用的怪现象。

(4) 会计人员会影响营销费用的界定。会计对营销费用的界定需要用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是目前会计的计量确认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 当会计处理这样的一个需要客观公正的事项有了人为因素的介入时, 存在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2. 主观原因

(1) 项目营销部领导对营销费用的会计处理不重视。许多项目经理都是从销售或者策划做起来的, 关心最多的是项目销售情况, 他们的指导思想是“销售业绩才是王道”, 对销售费用的使用和管理不上心, 甚至有“只要能把房子卖出去或者销售业绩能够超额完成, 怎么用营销费用都是可以的”这样的思想, 这就为项目工作人员乱使用营销费用打开了方便之门。

(2) 企业成本和领导意图会影响营销费用的会计处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不愿意雇佣专业的会计人员, 也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会计培训, 就连上岗前的基本岗前培训也没有。同时很多项目领导为了能很好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行项目营销方案, 也不愿意项目上的会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

(3) 项目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对立。有的项目设置有自己的专职会计人员, 但是许多财务人员并没有将营销费用控制好, 究其原因是很多时候项目领导和会计对事物的理解产生冲突, 项目领导要销量就得花钱, 而会计人员控制着钱, 这样就产生要钱的人和管钱的人的不可调和的关系, 导致营销费用管控不好的情况发生。

四、项目营销费用管理的完善措施——结合XX项目营销部的销售费用管理情况为例

1. 严格规范营销费用使用程序, 建立管控制度

营销费用的投入需要制定一个详细有效的营销方案, 通过流程来核定费用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费用投入和市场效果双向目标实施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加大会计的参与程度, 会计不再是项目营销费用的被接受者, 他需要对营销费用的投入从会计的角度进行审视, 使营销方案对营销费用的使用更加合理。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营销费用控制管理责任制度, 明确营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的投入责任人和责任落实方式, 以保证任何一个环节上的投入都有人为之负责。

2. 完善项目营销部的会计职能

总公司要加强对项目营销部会计职能的建设, 公司对会计岗位的设置要依据会计准则, 应该做到不兼容岗位不相重合, 同时对会计人员的招聘和任用都要其具备相关的资格证书, 公司应该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市场发展对会计的要求。

3. 建立项目领导责任制, 规范对领导和员工的考核制度

规范项目营销部领导对营销费用的会计责任制, 项目经理要保证项目财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并要对营销费用的会计处理负责;规范对项目的考核, 把单纯的对项目营销部的考核以销售额为主, 转变到综合考评为主;将项目领导和员工对成本费用特别是营销费用的使用纳入考核制度, 使项目员工不再盲目地追求销售额而不注重销售费用。

4.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制度

会计岗位和会计人员的配置合理后, 项目营销部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制度。在监督方面要强化项目员工的监督作用, 让员工参与到营销费用的监督中来, 同时公司应该建立财务举报机制, 项目财务人员可以对项目经理或者是项目相关领导的财务问题进行监督举报;其次项目营销部还要加强审计工作, 对项目相关工作人员前来报销的费用, 认真审阅其报销凭证是否符合会计凭证要求, 认真核对其原始凭证是否真实有效, 如果存在市场情况和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形, 有权要求使用人员和报销人员给予解释, 逐步完善总公司相关的内部审计程序。

5. 制定有效合理的奖励机制

项目营销部每个月对为项目作出贡献的人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但是主要是以销售额为参考依据, 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在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时, 应该综合考虑对销售业绩好的人员给予奖励的同时也要对成本节约的员工给予奖励, 因为对项目营销部而言节约了营销费用就是节约了成本。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特别是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 房地产企业及项目营销部应该更加注重营销费用的管理, 对照计划和预算制订营销方案, 编制营销费用使用方案, 严格规范营销费用使用程序, 建立和完善管控程序和项目领导责任制及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制度, 项目营销部的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好职能, 规范对领导和员工的考核制度, 制定有效合理的奖励机制, 改善和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升栋, 李健仪, 姜建华.营销管理会计:一个跨学科的议题[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5 (03) .

[2]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3]加里·柯金斯.作业成本管理[M].谭燕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

[4]晁钢令.市场营销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5]David.Oldroyd.Accounting and Marketing Rationale:The Juxtaposition within Brands[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1994.

企业费用管理高新技术 篇8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成本费用 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的管控工作,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最根本的方法,开展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找出企业在成本费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方法与手段来解决问题,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较多费用,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房地产企业进行成本费用管理问题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是企业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问题概述

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类型较为繁杂,按发生时间分为获取土地阶段、开发建设阶段、转让及销售阶段;按开发产品种类分土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配套设施开发成本、待见工程开发成本;按成本费用项目分为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安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开发税费。想要进行一系列的投资分析与决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企业成本费用项目的确定与构成。某一项目的全部成本与费用,要涉及到项目自始至终的全部过程与内容,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主要是指企业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自身的人、材、机进行不断地优化与组合配置,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项目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是由众多分过程与具体活动构成的,成本费用工作进行的好坏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运用资源的综合能力,对企业从上至下各个部门的工作都是一项考验。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管理问题认识还不尽到位,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起自身的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做到先从思想上摆正观念,再从行动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从而不断保障企业的健康、持久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对成本费用进行管控的原因分析

就目前情况而言,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致使企业不得不以成本费用为出发点,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最终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土地商业用途的供应量进行了限制,土地拍卖价格也在不断升高;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房地产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获取到有限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抬高了地价;近两三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阶段,导致建材成本的不断上涨。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采取紧缩政策,致使很多房地产企业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资金链较为紧张。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房地产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成本管控工作,并以此为基础与核心,来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完善项目的成本管控工作

(1)土地征用与拆迁补偿费的控制。众所周知,土地成本在房地产企业的总体成本中占有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土地成本对整体项目的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公民维护权益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烈,这都给拆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了避免拆迁工作影响项目的总体进度,企业最好选取熟地来竞拍。如果是经由其他方式得到的开发权,那么一定要明晰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2)前期工程费的控制。企业向政府部门所缴纳的各类规费,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企业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企业应该对项目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尽可能地争取存在国家优惠政策的项目。对所缴纳的保证金等费用,到期后要及时予以索回。

(3)建安费用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建安费用支出要占到项目总支出的五成左右,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想要做好建安费用的控制,就必须了解区域经济的形势,认真分析出当前施工企业的总体状况。对类似的项目造价指标进行调研,掌握市场人工与材料变动的具体情况,对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修正分析,科学、合理确定建安成本的指标。

想要控制好建安成本,就应该在设计方案上进行重点分析与研究,努力实现方案的经济化与最优化,尽可能地找到成本费用的最佳点,保障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提升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此外,可以考虑利用固定总价合同,使工程造价能够被有效控制在一定预算范围之内,或通过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中一系列的条款设置,尽可能地将价格上涨、工程量增加等风险转移给施工单位,从而实现企业对建安费用的较好控制。

(4)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控制。基础设施费用通常包含有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照明等,企业进行建设之前,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预算,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各基础设施施工单位。同时,还应合理安排好施工顺序,尽量减少预付款占用资金的情况。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时,一定要深入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具体需求,根据市场定位,制定相匹配的设施档次。此外,还要实现对配套设施的全局性安排,在较近的距离内,尽可能地避免雷同配套设施的出现。

2、健全一套完善的成本费用管控体系

现如今,房地产企业在自身的成本管控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战略规划对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也逐步将其融合与实施到自身的成本管控中来。但在部分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管控体系还不尽健全与完善,缺乏一定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企业应该站在战略性的高度,来看待自身的成本管控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管控体系,并使其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同时配套出完善的奖惩机制,切实做到好要奖错要罚。企业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积极履行企业的各项制度规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最终保障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3、期间费用控制

(1)管理费用控制。管理费用指的是房地产企业为了管理与组织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各项费用的总称,主要包含有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企业应该对各部门制定出费用预算,按月或者按季度进行考核,并且将考核结果与部门绩效相挂钩,从而保障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岗位设置上,要做到全面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满足企业发展,又能达到企业内控的要求。

(2)销售费用控制。以项目策划费用而言,部分企业拥有自己的策划团队,但多数企业还是会选择外包的方式进行策划。企业应依据项目市场定位,完善出一套合理、科学的销售策略与预售启动方案;在广告费用方面,广告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产生效果与费用的不同,企业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与论证,并以此为基础,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

(3)财务费用的控制。房地产企业拥有资金需求量大、开发周期较长等特点,资金借贷是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降低资金借贷的运行成本,从而实现对财务费用的较好控制。

第一,企业应该认识到,国有商业银行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某些政策或利率执行方面是存在差别的,应该从整体与全局上对其有所掌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贷款的审核程序与操作流程将更为严格,企业应该重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特定银行作为自己的业务伙伴。

第二,企业可以考虑制定项目进度的资金需求计划,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根据资金需求,对资金开展分批次借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一次性资金借入引发的资金闲置等问题,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借款期限长短与利率高低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因此建议企业尽可能地利用短期贷款,到期及时偿付,再申请下一次的短期贷款,加强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有利于企业形象与信誉的提升,同时还可以节省利息方面的支出,从而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

4、税费风险的控制

房地产企业在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资金的运筹较为紧张,资金筹集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借款,这就导致企业利息支出的增加。因此,对利息费用的扣除就可以当做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税法对房地产的利息扣除有两种。企业可以对其进行分析与比较,计算出两种情况下利息支付额的高低,同时结合企业日常的管理运营状况,选择是否进行项目利息支出分摊转让或者提供金融机构证明,从而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实现对企业税负风险的较好控制。

【参考文献】

[1] 高扬: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问题与策略[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2] 徐薇华: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以龙信房产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1(5).

[3] 于晶:浅谈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2).

企业费用管理开源容易节流难 篇9

AMT源天实施的某管理咨询集团财务解决方案为例,探讨一种财务部门由传统体制下核算功能向费用预算及管控转变的解决方案。

客户需求:

国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以“管理+IT”的理念,为各大行业的客户提供管理咨询、信息化咨询、服务外包等服务,目前公司正处于上市准备阶段,为了符合上市的需要及长远发展的要求,集团拟加强内部管控力度,实行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增强财务管控力度;同时加强对人力绩效管理的规范性;改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开展的效率,

项目概况:

AMT源天费用管控系统功能模块:

ü 流程改进

梳理流程。对合同审批流程、立项审批流程进行梳理、调整、规范,加快审批效率,同时对备用金/项目/临时借款申请流程进行规范,让审批有了依据。

ü 新增流程

新增非项目费用报销、售后项目费用报销、项目阶段完工/项目结项流程/合同变更等流程,使信息更完善更准确。

ü 预算体系

建立项目预算制定、项目预算查看/变更体系。通过超额偏离度加强超额控制,通过增加领导审批来管控预算金额的变更。

ü 网银接口

浅谈企业管理费用的使用与控制 篇10

关键词:管理费用,可控费用指标,使用与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能源建设仍然处在相对重要的地位。作为煤炭生产企业, 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尤显重要。围绕集团公司“管理质量提升年”的战略目标, 遵循“团结协作、严细管理、超前思维、做大做强”的工作思路, 在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同时, 对管理费用的使用也应做到相对的合理控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贯彻厉行节约的原则,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是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必要手段。

一、建立机制, 构筑管理费用管理体系

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为达到依法管理, 收支有度、使之符合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 为降低管理费用的开支和提高管理费用的运用效果, 必须建立健全管理费用的管理制度。

(一) 细化管理费用指标,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激励机制

完善管理费用指标承包管理机制, 将指标逐月分解到各部门。通过对费用指标的细化分解, 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 逐渐形成“分级负责、分类控制、层层保障、逐级落实”的精细管理体系, 从费用的分解、控制和考核, 实现“谁负责、谁控制, 谁节约、谁受益”的管理机制, 确保责任分解、奖惩考核和管理权限到位,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分解可控费用指标, 建立预算管理机制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将差旅交通费、办公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运输费和宣传费等可控费用, 分解到各部门控制使用, 财务部门将全年费用指标分解到月, 总额控制、月度考核、年末奖惩兑现。明确各部门的年度和月度考核指标,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宏观调控、动态管理”的调控体系, 使各部门在开展经营活动, 进行自我控制, 有了指标数量化的明确标准, 为公司的指标考评提供了依据。

(三) 科学合理使用管理费用,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管理费用的运用效果, 使之符合科学、合理、节约使用的原则, 在编制当年预算指标时, 考虑费用指标的可行性、可比性和科学性, 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分析, 结合本企业不同时期动态的费用支出情况进行了编制。同时, 完善费用支出审批的程序化、制度化, 严格费用指标归口管理, 做到费用支出用前有预算, 执行过程有监督, 执行情况有分析、执行结果有考核, 杜绝费用支出无预算使用现象。

二、抓住重点, 确保管理费用合理有效控制

控制活动就是企业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 是管理费用的使用与控制的过程, 对管理费用进行预算管理, 利用预算对各部门的费用支出进行分解、控制和考核, 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使用, 完成管理费用的控制目标。

(一) 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

贯彻执行财经纪律、财务法规, 严格执行公司财务审批程序、资金预算管理、经费控制管理等办法, 严格审核、层层把关。一是授权批准控制, 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二是权限统一, 财务收支权限的授权应当体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不能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批权经办权同时授权多个人, 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三是职权分离, 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职务分离。

(二) 严格管理费用的核算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 一是建立库存商品和油料备查账, 外购商品全额入库、分类管理, 对出库商品及时办理出库手续, 认真核对, 分期盘点;二是及时准确的完成会计核算的日常工作, 从基础工作做起, 认真处理各项会计业务, 提高公司会计基础管理水平。

行政办公用品的使用, 一律采用计划采购、登卡使用, 按照组织设计原则, 合理设置各职能部门, 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选择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

业务招待费的使用, 由综合办公室统一集中管理, 综合办公室针对业务招待费, 建立统计台账, 根据工作制定招待标准、招待档次和陪餐人数, 在业务招待费的使用上, 做到严格把关、严格控制。

车辆费用的管理, 实行单车核算、单车考核, 车辆修理统一在指定的修理厂进行修理维护, 油料消耗实行加油卡的管理模式, 杜绝浪费, 节约费用。

(三) 按企业管理部门合理划分责任中心

针对公司各项费用支出, 结合各部门年度费用指标和月度费用指标, 严格审核, 控制使用, 做到事前有预测, 事中有控制, 事后有分析, 如遇特殊突发事件超出年度预算、月度预算控制比例的开支项目, 则由开支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按程序逐级申报并经原批准机构审议通过后实施, 确保费用预算的可靠性、严肃性和准确性。

三、促进实效, 提高管理费用管理水平

实施严格费用管理, 确保费用有效合理控制, 就要本着“抓源头、管过程、严考核的原则, 制定出一套科学、严密、有效、可操作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使之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强化费用的事前控制和事中管理, 在费用管理方面始终坚持以事前控制为重点, 使成本管理重心前移, 增强费用使用的针对性、目的性, 提高费用的使用效益。

上一篇:胆道造影下一篇:统筹协调推进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