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十篇

2024-07-14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1

关键词:汇率变动,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为本币贬值和本币升值两种形式, 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表现为几方面:

(一) 本币的贬值

当本币贬值的时候, 商品的外币价格就会下降, 这时候随着商品需求的上升, 进口就会因为商品价格提高而受到抑制, 贸易的收支情况也就会得以改善;商品的出口价格就会降低, 这时候产品的竞争力就会得以提高, 出口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出口贸易的部门流入更多的劳动力等资源, 贬值的货币也会改善贸易收支, 在外汇储备被扩大规模之后, 外汇在市场上就会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使得汇率保持稳定的状态, 此时央行将会通过发放基础货币于外汇市场的方式进行外汇购买, 在基础货币投放至一定水平的时候, 物价水平将被带动上升。另外货币的贬值使得商品的进口价格提高, 则出口国家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会对进口原料提出更高要求, 从而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攀升, 其价格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升。最后是本币贬值促使出口商品销售的提高, 为出口国的国民收入增加提供基本条件。

(二) 本币的升值

本币的升值对进出口影响表现为使用本国原材料的出口商品生产价格的幅度上涨, 出口量则会锐减。这是因为本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 也就是说, 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与否以及上涨的幅度, 受到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和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的共同影响, 当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 出口就会增加, 如果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等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 出口则不受影响, 如果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下降幅度小于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上升幅度, 商品的出口量则会减少。反之, 本币的升值会使得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 进口国家的商品进口量将得以增加。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汇率变动时的建议措施

(一) 政府方面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进行贸易策略改变, 减少贸易顺差的发生:采取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方式限制低附加值高污染商品的出口;增加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提高的商品的出口退税, 鼓励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行劳动力成本的合理评估, 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引导企业将发展重心转移至产品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 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其次是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通过出口快速增长表现出来, 当出口成为我国经济增加的主要动力, 我国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就会不断上升, 从而出现经济发展的风险。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调节消费税, 引导消费重心转向内需, 扩大产品进口, 缩小贸易顺差。另外通过对贸易方式的进一步丰富, 减少加工贸易, 提高一般贸易的出口总额占有比例。

最后是进行出口企业经营主体结构的优化。目前我国的出口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占有比例, 我国政府要减少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进行其所得税的内外同一, 对于在国内投资的外资企业, 应该对其进行外资引流, 流入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行业, 提高外资质量;对于中小型出口的企业, 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鼓励其出口, 降低对外资企业的依赖程度。当国内的企业出口量得以提高, 贸易顺差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 外贸企业方面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提高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档次, 增强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档次太低, 在进口国的市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在人民币升值之后, 产品的需求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再加上出口企业的互相压价, 使得产品的出口利润空间下降。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 通过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引入, 将其投入到商品的生产流程当中,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商品档次, 降低生产升本, 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是企业通过企业品牌的创建, 改变以往商品技术含量低和可代替商品多的局面。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之后, 企业更加有必要在激烈的出口竞争中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 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

最后是提高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外贸企业的贸易结算风险随着汇率变动程度的加大而增加,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拓宽进出口贸易的地域分布, 分散对外贸易风险;通过外汇交易的方法降低贸易结算的外汇风险;外贸企业还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关注, 尤其是出口对象国家的货币情况, 在贸易谈判的时候以人民币汇率为标杆, 选择汇率比较稳定货币进行结算, 降低汇兑风险。

(三) 其他的建议措施

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生成制度的市场化, 放松外汇交易主体准入市场的条件, 加大外汇市场监管力度, 稳定外汇市场;其次是缩小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范围, 扩大汇率的波动区间;最后是建立国际货币合作的制度, 譬如亚洲货币基金, 一旦任何合作的一方出现问题, 合作主体就会及时提供援助, 在大方向上有利于避免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出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汇率变动表现为货币升值和贬值两个方面, 对国家的对外进出口贸易平衡以及国内经济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角度利用汇率变动的影响, 改善进出口贸易的收支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岩.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财金研究, 2011年11期:58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2

汇率分为三种, 即表面汇率、真实汇率和有效汇率。表面汇率被称为表面交换律。顾名思义, 就是两个币种之间的相对价值, 其实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汇率, 在经济学中用“e”来表示。现今决定汇率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国际之间的竞争力、进出口量、利率、通货膨胀等。一般来说:当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时, 金融界称这种货币为升值;反之, 下降时便成为贬值。有效汇率又称为加权平均汇率, 一般以贸易比重为权数;真实汇率是两国交易商品、评价服务价格的相对比值, 真实汇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如:在日本买一辆车需要242000日元, 汇率为1澳元=110日元, 那么这辆车折合就是2200澳元。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是这样的:表面汇率和本地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抬高真实汇率, 而过高的真实汇率又可以导致进口贸易的增加和出口贸易的减少。

人民币汇率是可以变动的, 而汇率变动会引发后续的一系列问题。那么, 现阶段人民币汇率为什么变动呢?笔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 在了解了国内外经济领域的状况, 研究了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原因之后, 愿意与业内同行共同研讨这个问题。其目的是: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 探索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具体影响, 寻找现阶段可行的解决方法, 在经济复出时期, 抓住机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现阶段人民币汇率为什么变动

众所周知, 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国人非常敏感的话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负面大于正面还是正面大于负面?这是目前媒体和舆论的一个焦点。

目前, 从人民币近期走势来看, 汇率不断创汇改之后的新高, 这个变化值得央行和金融业每一位员工加以警示。人民币汇率为什么变动呢?笔者在分析了国家金融业形势后作出了判断, 这一点与美国推行的金融战略有着密切关系。据笔者所知:目前, 逼迫人民币汇率变动, 使人民币升值是美国政府一个最为重要的金融战略。这个金融战略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

1. 制造舆论。

业内同行都很清楚, 在国际金融界, 美国掌握着世界经济领域的发言权。于是, 美国就制造出世界经济失衡的舆论, 而经济失衡当然是指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太大。这样, 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说成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的。

2. 行政措施。

美国财政部每年都要发表两次货币政策的报告。但无论是前任财政部长保尔森还是现任部长盖特纳都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指责是由于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变动才造成了人民币汇率过低的结果。

3. 立法。

美国试图通过立法对中国加以惩罚。

4. 拉拢欧盟国家联盟。

美国极力游说欧盟国家联盟, 共同谴责人民币汇率过低。这就不难看出:美国实施了这样一个金融政策后, 就等于美国政府与国际投资者签订了一份保证人民币升值的协议。人民币升值就会大大增加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 打击中国商品的竞争力, 并反过来刺激中国大量进口他们的商品。这样, 大量的国际资本就可以持有人民币, 并保证人民币不再贬值。在这样的基础上, 美国央行又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使得英国央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都增加了购买规模, 导致我国央行的利差不断扩大, 而利差不断扩大使人民币汇率产生了变动。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但最近几年人民币处于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不良环境。人民币对内贬值使劳动成本增加, 对外升值使人民币在兑换过程中蒙受损失。而我国劳动成本的增加会使国内企业经济利润降低, 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制造转移、资本出逃, 流入美国和欧洲的结局。而人民币汇率又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进出口贸易收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人民币汇率降低, 对外的比值贬低, 能起到促进出口、仰止进口的作用;假如人民币汇率上升可以使人民币升值, 则有利于进口, 不利于出口。因此,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贸易收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几个路径。

众所周知, 汇率变动通过引起国内外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使贸易收支因汇率变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国际市场中, 汇率变动引导的资产价格变动可在瞬间完成, 但其引导的进出口价格变动相对迟缓, 这种状况导致我国贸易收支先恶化再逐步改善。二是受汇率变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影响。由于进口与出口是相对的, 商品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引起需求的弹性变动。三是汇率变动除了影响贸易价格以外, 还会影响本国一般价格水平, 进而影响贸易收支。四是汇率变化能够通过贸易支出变化来影响贸易收支。人民币贬值可以使国家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而使国家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反之, 人民币升值可以使出口商品增长速度下降, 对低价位、低附加值商品和资源性商品造成打击。

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进出口贸易的条件得到改善。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进口商品的原材料、高级设备的价格降低, 促进国内企业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 提高经济效益, 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二是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轻贸易摩擦。三是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通过这种手段, 有效地摒弃制造业中技术含量低、管理不善的成分, 激励国内企业采用高科技术, 进行管理创新。这样会使那些勇于创新, 竞争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3. 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贸易可能变现出来的负面效应。

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贸易可能变现出来的负面效应同样也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会影响到一些地区居民的利益, 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据笔者调查了解所知, 人民币升值会使资源性商品、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出口增长下降, 这对那些以农产品为主的农民和低技能劳动者会产生不利影响, 使他们的薪酬下降。二是人民币升值给成套设备产品出口造成了困难。因为一些大型的设备产品出口从签约到交付使用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相对付款的时间也会更长。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很难预测远期的汇率变动情况, 所以企业承担的汇率变动风险相比较而言也就大一些。三是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 会使出口贸易下滑, 严重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人民币大幅升值, 会使出口增长速度下降, 对那些低价位、低附加值商品和资源性商品造成打击, 同时, 还可以刺激国外的一些商品大量进口, 冲击国内市场引起通货紧缩。

三、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对策

由于我国实际出口额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的正向变动, 使得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趋于增长状态, 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实际出口又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日益优化, 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 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企业的经济利润;同时, 也要看到我国进口价格需求弹性严重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进口产品主要是国内经济发展必须的机电类和原材料, 这就导致我国进口产品具有较强的刚性。

1. 控制人民币上升速度, 保持人民币平稳上升趋势。

笔者认为, 我国央行必须干预外汇市场, 严格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 保持人民币平稳的上升趋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 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外商直接到我国投资。对到我国投资的外商可以让其享受国民待遇, 这样可以缓解我国的劳动就业压力, 还可用他们的资金增强我国的经济建设。同时外商在我国可以发展他们的事业, 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2) 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在短期内谋求降低贸易顺差。国家应放宽、加大境外投资企业的购汇范围和数量, 鼓励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利用国际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参与世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少经常项目投资收益的巨额逆差, 还可以为贸易收支顺差下降提供广阔的空间。

(3) 发展并衍生金融工具, 保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我国金融界要衍生和发展金融市场, 积极开发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远期合约、外汇兑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借鉴发达国家知名的交易所和金融市场运行的成功经验, 加快人民币兑换主要货币的外汇期货、期权的设计和制度建设, 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2. 采取有效策略, 促进我国贸易发展。

笔者认为, 首先,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资委应努力调整我国外贸的商品结构, 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据了解:由于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对国外的需求量较小, 而进口的高科技产品、环保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国内需求量较大, 这种贸易结构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利因素。因此, 需要国家进行整顿和调整。国家应努力提高进口商品中工业制造成品的比重, 注意研发高科技、环保产品, 努力创造品牌效应, 提高科技含量, 减少光学类、医疗类、精密仪器类对国外的依赖, 通过进出口贸易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其次, 提高国内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以此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冲击。国家外贸机构要充分利用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 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资源的期货储备机制, 鼓励国内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购买国内产品, 以减轻部分行业产品滞销的压力。这样做不但可以缓解大量外汇储备所积累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还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素质, 发挥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的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金融业员工要以敏锐的目光看待国内外经济形势, 力争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 努力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充分发挥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有利作用, 为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谢之颖.浅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 2009 (9)

[2] .张月, 赖应鹏.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经管营销, 2006 (1)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3

关键词:汇率;进出口贸易;对策建议

一、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理论综述

1、托马斯·孟(Thomas Mun)的汇率变动观点

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者托马斯·孟的论述中。托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因为压低汇率的做法会引起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拿少量的外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却要拿出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本国商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

2.弹性分析法

阿弗里德·马歇尔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用来分析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了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竞相将本币贬值,阿巴·勒纳就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恒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调低汇率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必然能改善贸易逆差。两种理论的结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该国货币对外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3.固定汇率制崩溃后的主要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汇率波动贸易效应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调整和贸易平衡的影响,但是,20世纪60年代美元贬值时却存在着美国的国际收支却无法改善的现象,特别是80年代以来,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大起大落而进出口价格却相对稳定的事实,使人们越来越关注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

汇率传递通常被定义为商品的进口国货币价格对进口国货币与出口国货币之间汇率变化的反应弹性。对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主要有鲁迪格·多恩布什和保罗·克鲁格曼的“不完全竞争、产业组织与汇率传递理论”,迪克希勒和克鲁格曼的“沉淀成本理论与汇率传递理论”,费尔特和微南帕尔的“市场份额与汇率传递理论”。

二、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汇率调整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或拥有高流动性、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是长期利好。对于以进口工业产品为原材料,或使用进口设备、配件、辅料的企业而言,升值是一个利好。从风险来看,人民币升值后,将下拉以本币计算的国内价格,可能导致钢材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进口农产品、国外原种猪及饲料的成本将有所降低。人民币升值后,农畜产品及饲料的进口成本将有所降低,对于使用进口原料的企业而言,其成本将下降,效益将有所提高。

2.汇率调整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作为我国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商的积极性。化工、钢铁等原材料行业也容易受打击,人民币升值还会减少原油、成品油、原木、铜金矿等资源型商品的出口。由升值造成的以上行业所在企业的损失,更严重的后果是引发失业率增加、银行呆坏账增多等连带效应。对于制造业从业人员来说,受到严重影响的企业职工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甚至是失业的危险。对制造业的各个行业短期影响虽然是不利,但又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不考虑企业面对升值可能进行的调整,一方面多数制造业公司的产品价格在升值后要一次性的降低,但另一方面原料价格也会降低,因此要看哪一方面对汇率的波动更加敏感。如果制造业企业不变成本如劳动力工资占总成本的比重大,意味着成本随汇率波动的幅度要小,因此从静态考虑的话,人民币的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企业的负面影响会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负面影响。

但是要考虑到升值幅度会比较小,而且很可能是渐进过程,即便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有充分调整的能力和时间,因此整体上而言负面影响完全可以大为减少。尤其对于那些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制造型出口企业,比如鞋类、纺

织产品企业,汇率升值不见得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美元收入。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以及政策建议

1.促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一国经济的增长不可能一劳永逸地依赖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由于我国出口市场集中,出口产品的类型单一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占出口的比例比较低,极有可能出现出口越多,贸易条件越恶化,进而降低本国的福利水平。其次,我国现行的汇率政策虽然能够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但由于国家债务负担率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迅猛上升,财政政策继续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且从中长期看,一方面维持现行汇率政策的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现行汇率政策调节内部经济的有效性也在不断削弱,因而现行汇率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存在着调整的必然。

2.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汇率变动对外贸发展的长期有利效果并非汇率变动本身造成而是以汇率变动为契机,通过比较优势的转换形成。因此,不应把汇率作为刺激出口的唯一手段,从贸易角度看,我们要不断提高出口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进行贸易观念上的创新,要在贸易格局上进行创新。同事要加强贸易工具的创新我国应加大在信息技术上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更多的采用电子商务方式,通过贸易工具的创新,缩短与西方跨国公司在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差距,以效率的提高促进我国出口产品总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琦:汇率调整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新西部(下半月), 2008,(03).

[2]施伟: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8,(14).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4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市场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十分频繁,而且有升值,也有贬值,需要全面分析其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确保国际贸易的持续稳定进行。

1 人民币升值。

1.1 有利影响。

(1)有利于减轻外债压力。人民币汇率上升后,尚未偿还的外债还本付息所需要支付的人民币数量就会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例如,我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中,尚未偿还的外债有30亿美元,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为6.35,则需要支付人民币本金190.5亿元。而如果人民币升值,与美元的汇率变为6.22,则需要支付的人民币本金为186.6亿元,数量减少3.9亿元,使得外债负担有所减轻。

(2)优化外贸结构。人民币升值后,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将会有所上升,有限的资金可以购买更多的资源和商品,从而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扩大我国对于石油、粮食等大宗产品的进口数量,也可以有效抑制初级产品的出口,对我国的外贸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原本10万元可以在国际市场购买8万斤粮食,人民币升值后,变更为10万斤,可以提高进口,缓解我国的粮食压力;同时,原本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会有所降低,从而抑制初级产品的大量出口,优化对外贸易的结构。

(3)推动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我国出口企业长期以来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道路,主要依靠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的消耗大,附加值低,企业仅仅获得少量的加工费用。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苹果生产厂商,依靠流水线作业的方式,生产苹果手机等产品,缺乏技术性,尽管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竞争优势将会减弱,逐渐淘汰那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管理效率低的企业,促进企业向着技术创新型和自主品牌型转变,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我国国际贸易有粗放型向效益型和质量型转变。

(4)促进国际市场的开拓。人民币汇率的提高,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购买力上升,从侧面减少了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开拓能力,推动我国跨国、跨州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不竭动力,促进我国有资本输入国逐渐向着资本输出国的转变。

1.2 不利影响。

(1)产生贸易逆差。人民币升值,可以说是变相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必然会导致出口商品的减少。同时,人民币的增值,加大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进口产品数量,如果出口商品的数量和进口产品的数量对比过大,就必然形成贸易逆差,如果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趋势,就会导致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利润风险上升。如果人民币长期处于升值状态,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不断上升,出口数量锐减,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从而导致企业利润的降低。如果商品出口企业需要自行承担一部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成本,在商品价格降低的情况下,必然会影响其自身所获得的经济利润,需要背负巨大的利润风险。

(3)影响商品出口企业的业务拓展。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走强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想要获得正常的收益,就必然需要适当提高商品价格,这样可能会损失一定数量的客户资源,造成企业市场份额的减少,最终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如果保持商品的原有价格或降价,同样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破产。

(4)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国际贸易中的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因素多为国际游资,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一大潜在因素。在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体系缺乏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升值,容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人民币贬值。

2.1 有利影响。

人民币贬值会使得外币的购买力提升,有效的外币可以购买更多的本国商品,有利于增加出口;同时,会使得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减少进口,从而增加了贸易顺差,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2 不利影响。

首先,人民币的贬值,容易在国际贸易中引发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其次,人民币贬值无法解决外部需求的放缓问题,虽然可以降低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但是却无法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只是单纯延迟了企业退出国际市场的时间。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1 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于企业而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转变经营机制,从而提高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在当前的国际形式下,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摆脱传统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出口价格,依靠数量获得利润的经验方式,就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创建自主品牌,敢于迎接挑战,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首先,要努力转变企业观念,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增强其对于汇率风险的重视,提升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快对于外汇市场的建设,制定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供相应的渠道。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式,对汇率制度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然后,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经营策略,顺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升自身对于汇率风险的抵抗能力。

3 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推行“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可以对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进行改善,恢复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国内市场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在利用国外的廉价材料和能源,弥补我国能源不足的缺陷,缓解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压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 中国学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黄锦明 (2010) 利用1995—2009年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进出口影响进行了分析, 发现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国内收入在长期分别为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在短期内, 进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负相关关系。出口额与国外收入和人民币波动性都为正相关关系。肖龙阶 (2008) 以1985—2005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 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均衡关系, 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较为明显, 且具有同相性特征。张新政采用1980—2009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最小二乘回归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得出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贸易成反向相关关系。

一、构建模型与收集数据

(一) 构建模型

本文以1990年为基期, 选取1994—2010年的年度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因为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 此后的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相对统一, 具备比较的基础。另外, 本文选取的自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 (X1) 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X2) , 因为在以往的研究论文中, 学者们更多的是采用名义汇率或名义有效汇率, 而实际有效汇率以一国与主要贸易国之贸易量占该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为权重, 能更好地反映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汇率的平均变化。因此, 本文使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作为研究基础, 数据来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出口贸易额 (EX) 、国内生产总值 (X1) 经过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消除价格因素影响。构建线性模型如下:

实证分析当中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问题, 取各变量的自然对数。LNEX表示中国出口贸易, LNX1表示国内生产总值、LNX2表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εt为随机扰动项。

(二) 收集数据

本文收集到的数据 (见表1) 。

注: (1) 出口数据、国内生产总值、零售价格指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网站以2005年为基期测算得来的。

二、实证分析

(一)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存在非平稳性, 即存在单位根。对于非平稳数据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会产生“伪回归”现象。因此, 我们在建模之前, 必须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若为平稳数列, 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ADF方法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 (见表2) 。

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 三个变量在一阶差分后通过了显著水平为5%的ADF检验, 即三个变量同为一阶单整, 可以继续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 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 滞后两期时,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都是中国出口贸易额的格兰杰原因。

(三) 协整检验

根据协整的定义, 由于LNEX、LNX1和LNX2都是一阶单整, 其三者的线性组合可能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协整关系) 。本文对出口、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协整检验, 得到标准化协整关系的一个方程:

对所得样本回归模型的残差ecm进行ADF检验, 得出残差是平稳的。因此, 这三个变量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由 (2) 式得到, 从长期来看, 在国内生产总值不变的条件下, 中国出口贸易的实际有效汇率弹性为-1.60976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 出口贸易额将会反向变动1.609765%, 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 中国出口贸易额将减少1.609765%,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贬值1%, 出口贸易额将增加1.609765%。在实际有效汇率不变的条件下, 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生产总值弹性为1.541029, 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贸易额的关系为正向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 出口贸易额将增加1.541029%。可见,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出口贸易额有负向作用, 国内生产总值对中国出口贸易额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结论分析

一般理论分析认为, 一国货币对外升值, 则该国以外币计算的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会下降, 出口量会减少, 而以本币计算的进口产品的价格会下降, 增加本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进口量会增加。但是, 近年来发现, 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 中国的出口量仍然有着增长, 似乎实证结果与现实不相符。然而, 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 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的因素有很多:

(一) 实际有效汇率能更好地反映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实际有效汇率以一国与主要贸易国之贸易量占该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为权重, 能更好地反映一国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汇率的平均变化, 还能更好地表示出汇率的波动性。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到2010年,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长达十几年的时期, 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化剧烈, 且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是不断贬值的, 而从名义汇率上看, 我们一致认为人民币是升值的。

(二) 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格局

2010年10月, 世界贸易组织 (WTO) 总干事拉米, 在对法国参议院的演讲中说, 人们所说的“中国制造”其实只是在中国组装。在全球价值链中, 这些产品的商业价值来自在中国组装前的许多国家。因此, “制成品原产国”这一概念正在逐渐过时。将所有商业价值归于产品生产最后一个国家的统计偏差, 可能将误导就失衡根源进行的政治讨论, 从而导致错误的、事与愿违的决定。

(三) 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

按照中国海关统计, 2010年中国贸易顺差为1 831亿美元, 其中, 加工贸易顺差3 229亿美元。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加工贸易, 中国的对外贸易应该是1 398亿美元的逆差。而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10.2亿美元贸易逆差, 加工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换言之, 如果没有加工贸易, 第一季度中国逆差将达781.3亿美元, 折合年率3 125.2亿美元, 即中国将成为大的贸易逆差国。

摘要:汇率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调节杠杆, 在一国对外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作为研究基础, 采用1994—2010年的年度数据, 然后构建模型, 研究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经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会导致中国出口贸易的减少。此结果与一般理论分析一致, 但是与现实中的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出口贸易的关系截然相反。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出口,人民币

参考文献

[1]张新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1980—2009[J].金融观察, 2011, (14) .

[2]文津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分析[J].中国外资, 2011, (16) .

[3]徐炜, 孙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3) .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6

1 一般理论分析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剔除物价变动的结果。实际汇率=名义汇率×两国通货膨胀率之比,在直接标价法下,实际汇率可以表示为RER=E×(P’/P),其中p’表示国外的物价水平。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非初级产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采用消费物价指数CPI代替物价指数对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汇率进行了核算。

本文参考Krause(1982)的要素密集度分类方法,结合SITC一位数分类标准,采用按要素密集度的分类方法,将SITC 6、8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杂项制品)归为劳动密集型,SITC5、7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归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汇率与中国对各个伙伴国家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本文参考惯用的资本密集型出口额与制成品出口总额比值的方法刻画制成品出口结构。

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取决于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产出结构变动,在汇率非中性的条件下汇率变动在事实上形成了对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贸易价格竞争力的不同影响,导致汇率变动对不同密集度产品产生不同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种贸易产品不同的投入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需要更多非进口投入,所以汇率变动导致了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大幅度的进出口变化,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进口投入的依赖在一般意义上要强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在本国汇率升值时,进口投入成本的下降可以很大程度上抵消汇率升值带来的出口不利情形。因此,汇率变动通过产生不同的价格压力贸易产品的产出结构,并最终引起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贸易伙伴情况复杂,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别以及在时间上的波动等特点,加之出口商品种类的差异,实际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过程。基于广泛的数据信息,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因此,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在不完全替代模型(Goldstein和Khan(1985))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较好地揭示这种差异。

2 面板数据模型

2.1 模型及数据说明

为了较好地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制成品出口的影响,我们采用了1993~2008年中国对20个主要伙伴的实际出口数据形成横截面数据进而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这些伙伴包括美国、英国、泰国、西班牙、新加坡、韩国、荷兰、马来西亚、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巴西、墨西哥。用美元衡量的分类商品出口数据来源于COMTRADE数据库,分别用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得到实际出口额数据。

根据不完全替代模型,实际出口与双边实际汇率和进口国实际GDP现象相关。即EXt=a0+a1RERt+a2RGDPt+ut;其中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为了更好地表明实际汇率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本文采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5、7类产品)实际出口额在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TS做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除了包含模型出给出的中国实际汇率CRER(用美元直接标价法表示);伙伴国实际汇率PRER(用美元直接标价法表示),伙伴国(或地区)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还包含了一个WTO虚拟变量WTO,在中国加入WTO后取值为1,以及在伙伴国市场上,中国主要10个竞争对手国家的加权实际汇率KWRER。所有进出口数据来源于COMTRADE数据库,汇率及GDP指标来源于IMF数据库。

为了计算中国主要10个竞争对手国家(或地区)的加权汇率,我们根据10个主要竞争对手国家(或地区)在1993-2008期间每一年里在进口国市场上不同要素密集度产品的出口份额计算了权数。例如,如果1996年在阿根廷的国内市场上,美国作为除中国以外的10个主要出口国家之一,在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为0.1,则在解释中国对阿根廷出口额Ex Agentina,2006时,美国作为中国竞争对手的加权汇率就为0.1*rer American,1993,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006年其他9个竞争对手国家(或地区)的加权汇率,然后进行求和:

得到2006年中国在阿根廷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加权汇率。类似的,我们可以求得1993~2008年在各个伙伴国(或地区)市场上关于加权汇率值的横截面数据。

因此,我们得到了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个体方程:

方程中TSit表示中国在t年对i国(或地区)出口制成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所占的比重即出口结构,CRERit表示中国t年用美元表示的实际汇率,PRERit表示t年i国(或地区)用美元表示的实际汇率,KWRERit表示t年在i国(或地区)市场上出中国以外中国10个主要竞争对手国(或地区)用美元表示实际汇率,GDPit表示在t年i国(或地区)实际GDP,WTO为虚拟变量,从2002年开始取值为1。为特定国家(或地区)i的固定效应。

2.2 实证及结果分析

鉴于所选样本截面数大于时期数,为避免截面异方差,静态模型分析时使用截面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估计。根据结果可以得到总体回归方程:

模型通过了个体固定效应检验。这表明,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系数与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显著负相关,说明汇率变动显著影响我国对各国出口的贸易结构。人民币实际汇率降低1%,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将提高0.13%。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将有助于我国制成品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提高。PRER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伙伴国汇率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相关,由双边汇率很容易解释。竞争对手国(或地区)汇率为正,表明竞争对手国(或地区)汇率贬值,对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从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在制成品中所占的比重将会提高。伙伴国(或地区)GDP系数为正,表明进口国(或地区)GDP增加,将有助于我过提高出口商品结构。WTO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了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结构产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结果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固定效应存在差异。印度自发的固定效应对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最小,接下来是日本和韩国,从现实中我们不难解释这一现象,中国对印度、日本和韩国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而言比较小,因此其自发因素对于中国出口结构作用不显著。同理,固定效应最显著地是新加坡以及西班牙、荷兰等欧盟国家。这与我国当前的贸易现状是一致的。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适度升值将有利于我国制成品商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对于不同的出口市场,其自发因素对于贸易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应综合考虑出口市场,产品特性以及国内就业等因素,自主决定人民币浮动区间,避免在国际压力面前实行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同时,我国应在继续推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机械、电子、化工等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R&D与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R&D及人力资本投资效率,改革R&D及人力资本投资体制,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企业投资为主,以计划导向为基础转向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转向以政府间接调控为主,以逐步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强.人民币适度升值与贸易问题研究[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毕玉江.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5,(6).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7

关键词:汇率波动,进出口产品,相关性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除了汇兑损益之外,还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影响,包括企业经营收入、预期利润、竞争力、发展前景等。因此,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的影响分析

本文的研究采用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从2005年8月到2008年3月,海关统计发布的每月出口重点商品中一共统计出41类商品,本研究选取其中19类商品进入样本。另外,从中国货币网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取得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元、英镑汇率的中间价月度均值,其中人民币兑英镑从2005年7月到2006年8月1日的汇率,由人民币兑美元和美元兑英镑的汇率套算而得,并计算相应月度波动率。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处理后数据系列平稳,考虑到汇率变化对企业决策的滞后性,出口额为t月的增长额, 而汇率则为t-1月的升或贬值幅度,即出口额比汇率变化滞后一期,表示进出口商的决策时滞。

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对这19类商品的月度出口增长额与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港元和英镑汇率的变化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使用的是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Test of Significance )采用的是计算双尾概率(2-tailed prob),如果检验结果有“*”标记则表示双尾概率2- tailed <0.05,如果检验结果有“**”标记则表示双尾概率2- tailed <0.01[1]。一般来说,显著水平越小,检验越严格,显著水平指的是很少会发生的概率,就是说不相关的概率,相关系数为0的概率。比如计算出来的双侧显著性水平Sig值小于0.01,即说明该相关系数为零的概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如果计算出来的双侧显著性水平Sig值小于0.05,即说明该相关系数为零的概率可以说足够显著[2]。另外,本文在缺失值得剔除时采用的是双举法,即正在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有缺失值时,才将这两个变量所在的Case剔除出去,因此有效个案数各不相同。

(一)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人民币兑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如下:

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与其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之间的呈现出高度相关性,这是由于港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所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英镑汇率波动之间呈现出轻度正相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越升值,人民币兑英镑汇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值。

2.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其它货币汇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波动之间的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而且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波动有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英镑汇率波动之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而且人民币兑欧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英镑汇率波动有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

3.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其它货币汇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前面已经分析过人民币兑港元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除此之外,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英镑汇率波动之间呈现相当程度的正相关,而且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与人民币兑英镑汇率波动之间有一定相当程度上的一致性。

(二)出口额变化与汇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变化与汇率波动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负相关:

1.服装及衣着类产品出口变化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之间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个单位,服装及衣着类产品出口额就会减少0.446个单位,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会导致服装及衣着类产品出口量减少。

2.鞋类产品出口变化与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之间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个单位,服装及衣着类产品出口额就会减少0.397个单位。

3.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出口变化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之间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个单位,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出口额就会减少0.555个单位。研究表明,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不仅与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波动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且与人民币兑港元、兑英镑汇率波动之间也呈现出了较强的负相关,而且受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大,但是没有受人民币兑美元、兑港元的影响显著。

4.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变化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个单位, 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额就会减少0.356个单位;同时该商品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对家具及其零件的影响更大一些。

5.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变化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之间的呈现出较大的负相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1个单位, 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额就会减少0.428个单位; 同时该商品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研究表明,在对旅行用品及箱包的影响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比人民币兑港元汇率波动对其影响更大一些。

通过分析出口额变化与汇率波动之间相关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兑关键货币的汇率波动,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的不利影响比较大,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受到的冲击最大,其次为服装及衣着类产品,另外还有旅行用品及箱包、家具及其零部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它类型的产品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但显著性不够。总体上来说,人民币结构性波动,对我国经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影响最为显著,造成经营这些产品的企业出口困难,摆在经营者面前的是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加强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经营影响的能力。

二、进口产品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进口产品的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从2005年8月到2008年3月发布的进出口统计信息,进口大类商品的金额是以累计金额的形式提供的,月度数据由计算而得,同样其差分数据系列平稳,进行了相应处理,进口额滞后汇率波动一阶。本文关于进口产品的分析是在SITC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表明,进口产品在没有表现出很强规律的情况下,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本文在SPSS分析中使用的是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Test of Significance )采用的是计算双尾概率(2-tailed prob)。分析表明,总体上初级产品的进口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呈现较强的相关性,而工业制成品中的大部分产品并没有显著的相关特征,具体如下:

第一,初级产品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之间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越升值初级产品的进口会相应增加;相反,人民币贬值初级产品的进口会相应减少。由于港元与美元高度相关,所以初级产品类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之间也呈现出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其相关性稍逊色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但也是非常显著的。在初级产品大类下的食物、原料、矿业产品(铁矿砂及其他矿和矿物燃料),也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1.食品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越升值食品的进口会相应增加;同时食物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反,人民币贬值食品的进口会相应减少。

2.原料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说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越升值原料的进口会相应增加;相反,人民币贬值原料的进口会相应减少,但原料在初级产品的进口中相关系数是最低的一个,说明原料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相关性不如其他的初级进口产品。

3.矿业产品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呈现较强的负相关,说明人民币汇率越升值矿业产品的进口会相应增加,反之亦然。因此,矿业产品的进口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相关性比较大,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增加,对减少国内采购铁矿石的成本开支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铁矿石价格上涨给钢铁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3]。

第二,工业制成品大类及其他制成品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说明工业制成品类产品及其他制成品的进口并没有和人民汇率有直接的相关性。但是在工业制成品中 ,有色金属和化学产品却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人民币升值将会引起有色金融与化工产品的进口增多,反之亦然。

1.有色金属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而且也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呈显著性水平,说明有色金属是一种资源类产品,也体现出我国企业决策者的能源节约意识。

2.化学产品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同时也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呈显著性水平,表明国外先进工艺和配方使得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优先选择化学产品,呈现出比较强的正相关的原因。

3.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没有导致钢材进口量的增加,其原因在于国内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张带来了较强的进口替代效应,所以我国的钢铁进口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关系不大[3]。因此,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由于我国企业在结算时以美元为主,它们在应对汇率波动造成的汇兑损益及出口风险时,应有意识地积极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契机,不断增加资源、矿藏等能源性产品进口,既可以减轻企业经营成本,又能对我国的自然资源起到保护的作用,还具有深远的能源节约的战略意义。

三、政策建议

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否成功应对汇率波动影响,企业的能力和外部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这些因素的提高有助于在防范汇率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利用汇率带来的机遇,从而增强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不断提升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

我国企业只有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不断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益,才能有能力和信心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二)改善进出口企业经营环境的途径

1.政府要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重构与完善我国公司运作的程序保障机制,尽快健全和提升我国的法律防范体系,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协调,为进出口企业经营争取一个公平的环境,尽量用磋商的方法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及时了解和分析主要贸易伙伴新近出台的法律和法规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形成的冲击。

当然,我国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科研水平的提高,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形成,各级政府、行业协会、部位也要为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给企业提供及时、完善的法律服务,使企业的经营和纠纷解决有法可依[5];同时,国家要制定和完善关于规范各类专业性的法律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商标、专利事务所等,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法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6],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产业政策,推进法律服务业的市场化,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7],使企业在经营中既有法可依,又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规范渠道,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2.不断完善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满足进出口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政府的货币政策要增加灵活性,出台针对中小进出口企业和民间进出口企业信贷的优惠政策,以缓解这些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满足这些企业经营和应对汇率波动的需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时,对应对汇率波动影响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要有所倾斜,对不重视汇率波动风险的企业要采取偏紧的退税政策,以促进企业应对汇率波动影响的积极性,同时又能促进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从经济结构调整与出口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来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只能起到暂时缓解压力的作用,这些行业要想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我国必须走产业升级的道路[8],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经营影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建琼,于惠芳,朱志洪.SPSS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99-200.

[2][日]白砂堤津耶.通过例题学习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6.

[3]祝慧.人民币升值:钢铁行业难言利弊[N].中国经济时报,2008-04-25.

[4]程家瑜.提升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J].求是,2008(10):51-53.

[5]樊涛.我国公司运行的司法程序机制的评判与重构[J].经济经纬,2008(3):158-159.

[6]刘家胜.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存在问题及规范化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3):436.

[7]陈曦,张嘉为,张,李大伟.2008年我国进出口预测与形势分析[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1).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8

摘要:中国自2005年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波动对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不同行业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中日应对汇率波动的各种策略,通过对比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汇改外汇风险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0 引言

汇率制度改革对于长期处于盯住美元的稳定汇率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全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即将面临的是长期的、难以预期的汇率波动,这将为企业的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在浮动汇率这条道路上中国经验尚浅,仍有许多需要了解以及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通过与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企业的对比,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为中国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 实证分析:以青岛海尔与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1.1 汇率波动 自2005年央行实行了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不断变化,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较之前大幅度增加。下图反映了2002年至2009年4月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变化情况。

根据图表表明,自新汇率制度实行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7.44%,如何消除币值变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2 根据青岛海尔(600690.SH)2004年至2007年年报数据,可得以下结论。(见表1)

1.2.1 2005年之前,由于人民币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2004年,企业并未产生汇兑损益,然而随着汇率制度的改变,自2005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0.04%增加到2007年的5.6632%,而且在绝对数值上2007年的汇兑损益已经达到2005年的55.56倍。三年中,企业汇兑损益对净利润的变动幅度达到142倍,远远超过了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程度,企业也由此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受到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1.2.2 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简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只在基地和贸易公司,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和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事先全球营业额128亿美元。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对于面临的国外经营的风险,海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①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降低汇率风险。截止200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已对海尔集团提供了累计32.5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合作协议,共支持了海尔集团16以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出口买方信贷是出口国为鼓励本国资本性货物出口,向外国借款人提供的一种中长期外汇贷款,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帮助本国企业在商品出口后及时收汇,规避收汇风险。

②主动推行本土化战略,提升企业实力,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90年代末,海尔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其本土化品牌,并致力于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营销的探索。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中,海尔充分考虑了全球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并首先在美国简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试验田。海尔通过低端商品实现了其“走出去、走进去”的目标,在例行本土化的同时,海尔更结合本地生活,经济状况坚持自己的“高端信仰”。最终靠不断创新的高端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将自己打造成本土化的品牌。这样做对于海尔企业自身来说,不仅实现了它的本土化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本土化后,企业一来可以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行为,二来面对中国市场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优势正在消失的局面,以及企业正在遭受的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本土化模式成功的化解掉了这些危险。

1.3 东方航空公司(600115)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见表2)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由于业务性质的特殊性,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有数据显示航空公司一个月内流失其价值1/4的概率是其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值的5倍,航空公司的收益变化受环境变化影响十分明显,使得资本市场对投资航空公司的收益缺乏信心,航空公司的股票价值大打折扣,航空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仅是世界股票市场平均水平的1/3左右。从成本管理方面来说,由于航油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的直接影响,企业受到原油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不够强大,购买飞机时往往由于汇率的波动也会造成企业实际支付金额与财务预算出现偏差;对于企业,无论购买燃油还是购买飞机,其成本都是巨大的,一旦出现了大幅波动,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是有知名影响的。从收入方面来说,国际航线的开通势必导致外币收入,汇率的波动也造成了企业不同程度的收入波动。可以说,在航空公司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保证企业的正常盈利状况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航空运输业自身的高危险性也是导致企业遭受巨大风险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业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航空公司引入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利用各种相应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长足的进步。东航航空公司自2004年以来,通过购买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对利率、汇率以及燃油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旨在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通过外汇套期合约来降低因机票销售外汇收入及需以外汇支付的费用而导致的汇率风险,外汇套期主要为以固定汇率销售日元或买入美元;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其中签订的利率互换是将与LIBOR相关的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减少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

东方航空公司的年报数据表明,在2004年至2007年4年之间,东方航空公司由于外汇波动造成的汇兑损益净额变动幅度呈大幅度增加趋势,与此同时,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说明企业仍然处于很大的外汇风险敞口之中。虽然这4年中企业的汇兑损益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表明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衍生产品自身的高风险性,如何平衡衍生产品的成本与收益是企业在运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

总之,对于航空公司这类本身就处于高风险运营状态的行业,运用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项管理行为的目标并辅助企业的各种制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衍生工具自身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2 如何管理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

2.1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经营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各项决策均应以此为指导,对于跨国企业和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来说,必须对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企业最小程度的受到其影响。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不仅仅局限在外汇管理不受损失的角度上。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政策的时候,应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企业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应从减少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为出发点,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战略。

2.2 外汇风险管理方法 企业在进行事先的风险评估过程时,应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具体情况两方面进行。

2.2.1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 面对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以及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为了保证中国企业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也为了缓解外贸型企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保护外贸企业所取得的经营收益,截至2009年4月,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签署了1800亿元框架协议,与我国香港特区金管局签署了2000亿元正式协议,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了800亿元正式协议,与白俄罗斯央行签署了200亿元正式协议,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1000亿元正式协议。3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总计6500亿人民币规模的人民币互换协议增加了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把部分资金支持,对对外贸易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4月09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市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的进出口总量的下降,对中国许多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亿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海关总署4月10日发布的数字显示,3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当月出口下降17.1%,进口下降25.1%。在这样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政府适时推出的这些举措,毫无疑问将缓解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在贸易中采取人民币作结算货币是避免汇率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此举可帮助出口企业避免国际市场汇率剧烈波动。

基于以上政策的变动,进出口企业应着力拓展在与中国签订互换协议的国家的市场份额,扩大企业在这些国家的进出口比例,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政策给与企业的便利,规避企业的外汇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开始,企业可以人民币试点城市设立子公司或生产机构,将进出口业务转移到政策扶持的城市,将业务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此避免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2.2 企业自身 面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既定事实,企业不仅要紧跟国家的宏观政策,还应该主动的进行风险规避行为。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对于无法直接享受到政策优惠的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应争取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以人民币作为国际间贸易的结算货币,企业在境外的收入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由于汇率波动造成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可以降低在财务决策活动时面临的不确定,增强财务决策的有效性;②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对于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来说,收入与成本的币种相匹配,减少了母公司进行合并报表时产生的汇兑损益,企业还将享受到营运成果明晰化、节省汇兑成本、加快结算速度等实惠,贸易交易成本将大幅降低,此举亦可以使企业对国外子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时做出更公正的评判,是管理人员在做出企业经营决策时以企业的发展为最终出发点,对于企业和管理人员可以起到双赢的效果;③在国际交易中以人民币为结算工具,可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权,促进企业的发展。

其次,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并不能实现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愿望,企业必须采用其他的措施来应对所面对的汇率风险。对于在国外有子公司的跨国企业,由于东道国政府对于外国公司政策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策略:①若东道国的借款利率低于本国借款利率,子公司应尽在东道国进行融资,这样做既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又能抵消一部分在国外取得的外币收入,减少企业所面对的外汇风险;②对于有能力的企业,应尽量拓展在不同国家的业务,由于不同货币的波动并不总是正相关的,企业可以通过不同货币之间自然波动抵消一部分汇率波动,减少由于汇率波动引起的净头寸的变化,保持企业经营成果的稳定。③制造型企业来说,贸易方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于此类企业,如何以尖端的技术,高品质的商品吸引商家客户,成为当地市场的主导品牌,是企业更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成为当地的主流产品,不仅可以扩大在境外的销售额,建立良好的品牌声誉,还会享受到东道国政府对此类企业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④贸易方式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应采取更积极的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对于处于高风险敞口的企业,运用专业的金融衍生产品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采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衍生产品风险的管理也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3 日本企业实证分析:以伊藤忠商事与松下电器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日本企业的影响

3.1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以来,日元开始了至今长达24年的波动时期。下图为1995年3月至2009年4月的日元对美元中间价波动情况。

由图可知,1995年至2009年这14年间,日元对美元汇率波动十分明显且难以预测,币值变动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自然也十分显著,这样的汇率波动背景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2 根据伊藤忠商事05年到07年财务报表可得:

通过对以上两图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汇率波动的确对伊藤忠商事的经营结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汇率仅贬值了15.13%就造成了汇兑损益102.77%的变化。但汇兑损益占净利润的比值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说明伊藤忠商事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伊藤忠商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公司,经营项目横跨纤维、石化、金属、电机、食品、通讯、媒体、航天、物流、金融、保险、不动产等诸多领域,进出口贸易业务更是占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为了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巨大损失,伊藤忠商事采取的措施是:为了维持汇率的平衡,在区分管理合同金额、债权债务和长短期事务的同时,设定外汇风险限度,将期货外汇合同、通货互换合同等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以此来规避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另外,伊藤忠商社的海外业务数量非常庞大,在海外市场上交易所获得的收益在由他国货币换算成日元的过程中往往也会由于汇率波动产生损益,但是这部分换算风险并不会对海外业务本身的业绩产生影响,且投资回收期通常较长,套头交易的有效性十分有限,故伊藤忠商社并未对这部分换算风险采取任何规避措施。

4 日本外汇风险管理

日本与中国一样也经历了被迫由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转变为浮动汇率制的时期,在政策方面也做了许多尝试。

4.1 日本政府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 日本政府担心日元大幅升值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维持较低的利率,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市场资金过剩,过剩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市场,造成房地产、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经济泡沫由此产生。为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日本银行于1989年5月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挑破了经济泡沫,给整个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日本政府在应对汇率波动上政策的失误。但在日元长期升值的条件下,日本的对外贸易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这也与日本政府的相应政策是分不开的。

4.1.1 日本的产业政策 日本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参与产业内资源配置的政策,其政策对象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成果,一般是通过法律和法规来建立及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如限制资本及市场的过度集中,打击控制价格的行为,限制不正当交易,监督市场的公平竞争,鼓励其他新的企业的参与,以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另一方面,为了迅速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大企业的合并,并尽可能地抑制国内过度的价格竞争,在支持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中小企业。

可见,日本的产业政策分别通过产业间的、产业内的资源配置扶植和帮助新兴或衰退产业,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日元迅速升值的非常时期,日本政府仍不忘坚持其一贯实行的产业政策,一方面对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和造纸等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另一方面将电子、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宇宙和海洋开发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大力推动这类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成效。

4.1.2 加速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从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1964年日本正式成为IMF第八条款成员国,开始承担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日元经常项目基本上实现了可兑换,对日元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由原则上限制兑换过渡为原则上放开管制,这是日本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标志。1970年日本出口中以美元计值的交易占绝对优势,比率高达90.4%,日元计值比率仅为0.9%,1980年《外汇法》修改以后,日元计值比率上升到28.9%,到1988年升至34.3%,同时期美元计值比率从66.3%下降到53.2%。出口贸易中本币计值比率的增加,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影响,说明与日本经济基本面的发展相匹配,日本企业在贸易货币选择方面的谈判能力和金融视察发展的完备程度,增强了日本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4.1.3 互补型对外投资 1979年,日本政府对《外汇法》及《外资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形成了《新外汇法》。根据该法有关规定,日本对外投资政策由“严格管制”转变为“原则自由”,一亿日元以下投资项目已完全放开。这项举措无疑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

197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9亿美元,1973年超过了3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1981年达到约90亿美元,1984年突破100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急剧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时间对外投资累计1028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年35年累计对外投资总额的837亿美元。198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44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68亿美元和英国的352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25亿美元(以平均汇率折算)。

此外,由于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企业大多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这就使得日本对外贸易的互补性显得尤为突出。比方说,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绕开NAF-TA和EU的贸易壁垒,而对东亚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这就相当于是利用东亚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其他成本生产商品,再将其出口到欧美国家。这样做,扩大了日元升值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同时由于成本低,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2 日本企业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日本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除以上提到的各种策略外,还有:

4.2.1 日本的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在海外设立自己的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的调整,对整个公司的外汇资产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平衡。但这种方法并不普遍,因为只有大型的跨国公司才有条件实施,而对中小企业并不适用。

4.2.2 对于既有进口业务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重心的调整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可适当减少出口,增加进口;而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反之。

4.2.3 从长期上来说,企业可以利用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事业,形成多边贸易,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对汇率波动的抵抗能力。

5 分析比较

通过对我国和日本在应对汇率波动策略上的比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①企业应力图开发新技术,降低成本,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生产领域。②借鉴日本企业将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与有效的管理方法相结合的避险策略,但也不要一味地为了避险而滥用金融手段。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若无明显效果的方法时,甚至可以实施任何应对策略,在制定策略时应灵活应对,不能盲目照搬。③应对人民币升值可灵活采取进口业务延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提前结汇兑换,出口业务可选择非美元结算货币。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损失。④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适度发展海外市场。日本的许多大型跨国企业都是利用日元升值的机会大举进入海外市场的,而只有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实现多边贸易,对冲外汇风险,或从企业内部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2第22卷第一期张晓全,张永莉航空公司风险管理.

[2]《汇率安排与经济稳定探讨》作者:郑群妮.

[3]加藤寛編『産業と政府の済政策』、勁草書房、1978年、3—10頁;小宮隆太郎など『日本の産業政策』、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2—4頁.

汇率对进出口贸易影响 篇9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二年四月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全球贸易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研究了绿色壁垒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的问题、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措施,强调我国应主动利用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及其形式的分析研究,健全我国的环保法规与规定,引进环保技术,开发环保产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绿色壁垒;

贸易影响;2

应对措施

出口贸易; Abstract

The green trade barrier as a new type of non-tariff barrier, has become a global trade a topic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this paper study the green barriers to the export trade of China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measures of coping, emphasize our country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make use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through to the causes and forms of analysis research, the sound of 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export trade;trade effect;counter measures

目 录 绿壁垒的概念的深层次分析.............................................................................................6 1.1 什么是绿色壁垒....................................................................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绿色壁垒产生的渊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二次大战以后,经济停滞不前,全球性贸易保护浪潮的兴起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环保运动逐渐走向国际化道路,发达国家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当前国际绿色壁垒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6

1.3.1 绿色技术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绿色环境标志..............................................................错误!未定义书签。1.3.3 绿色包装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1.3.4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1.3.5 绿色补贴......................................................................错误!未定义书签。1.3.6 ISO14000.....................................................................错误!未定义书签。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9 2.1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分析..................................................9 2.2 我国出口产品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发展水平的不同..........................................................错误!未定义书签。2.2.2 环保意识的缺乏..........................................................错误!未定义书签。2.2.3 环保法规的不健全......................................................错误!未定义书签。2.2.4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错误!未定义书签。2.2.5 绝对出口量的大幅增加..............................................错误!未定义书签。2.3 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应分析.............................................................................10

2.3.1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10 2.3.2 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11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13 3.1 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13 3.2 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13 3.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强化海关监管....................................................................13 3.4 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14

绪 论

二战后,随着关税水平的降低,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在阻塞国际贸易方面已比关税更加重要,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威胁。发展中国家因其自身技术与管理的落后,在非关税壁垒林立的国际贸易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在各种非关税壁垒中,技术壁垒约占30%,说明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在我国,技术壁垒已成为企业出口商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每年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出口货物金额已超过年出口额的25%,约为450亿美元,是我国扩大出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主要讨论技术壁垒之一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环保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复杂的环保制度和标准。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及执行环保标准的能力相差很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劣势。实际上,在国际贸易中,这些环保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了障碍,限制了进口,在一定程度上本国市场而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准则,这就构成了绿色壁垒。据粗略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7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而且还有逐渐扩大之趋势。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绿色壁垒正日渐成为对外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1 绿壁垒的概念的深层次分析

1.1 当前国际绿色壁垒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2009年1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禁止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部分中国动物源产品的.接着欧盟又提出比以往更苛刻的氯霉素残留限量,要求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超过0.1ppb,比原先严格了100倍.英国食品标准局也紧接着在市场抽查中查出中国蜜蜂含有氯霉素残留,建议零售商店禁止销售所有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蜜.2009年4月和9月,沙特阿拉伯以中国蜂蜜和海产品氯霉素超标为由,两次禁止进口中国海产品和蜂蜜.2009年8月13日,欧盟生效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第2002/96/EC号指令》(WEEE指令)规定:对于2005年8月13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产品,生产者应以提供担保的方式,保证有关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收集、处理、回收和环保处置费用由生产者提供;2006年7月1日,欧盟又实行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第2002/95/EC号指令》(RoHS指令),对电子电气设备中铅、汞、镉、六价铬、聚溴联苯和聚溴二苯醚六种有害物质所容许的最大限量做出了要求。这两项指令涵盖的产品范围几乎包括了所有民用电子、电气产品,都对我国家电和电子产品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

2010年10月31日,英国贸易与工业部消费者保护局向欧盟通报,原产于中国的牙刷质量不过关,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检测结果标明,透明塑料制成的牙刷头接触到牙膏中通常含有的薄荷油就会出现张力裂纹。如果牙刷头断裂,牙刷毛就会脱落,误吞牙刷毛有窒息的危险。在英国曾发生几起牙刷头断裂的事故。为保护消费者的安全,英国和爱尔兰已从去年10月24日起禁止销售该产品,并要求贸易商采取召回行动。

2011年6月1日起欧盟发布了关于修改2002/72/EC与婴儿奶瓶中双酚A限量的指令。该指令规定从今天起,禁止在欧盟境内生产含双酚A成分婴儿奶瓶,禁止将含双酚A成分婴儿奶瓶投放市场或进口。这一指令的出台将使我市上亿元出口面临无缘欧盟市场的危险。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引起重视。

面对一潮高过一潮的国外进出口贸易禁令,我国业内人士纷纷惊呼:绿色壁垒来了!“绿色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一百五六十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各国制定的环保法规 也越来越多。如德国就制订了1800多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对于食品进口,许多国家更加重视。截止至2010年,全世界基本上每个国家都对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制订了标准。对不符合规定者,发达国家纷纷采取禁止、限制进口等种种限制和惩罚性措施。据统计,2009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430亿美元,其中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产品占90%。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限制甚至禁止了许多按现有方法生产的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的有关条款,直接限制或禁止一些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国际贸易。目前,国内外经济界人士、国际贸易专家、环保界人士及新闻界媒休对“绿色壁垒”的研究主要在于一些绿色技术标准、绿色卫生防疫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另外,获取绿色环境标志、IS014000认证也是“突破绿色壁垒”的得力武器。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壁垒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绿色技术标准

它又称绿色环保标准。这一类限制措施主要针对工业制成品,往往是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为由,对进口商品规定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的技术标准。例如:以往对纺织品染料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主要是保护不发生色差、不会褪色等,而现在则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角度进行规定。譬如,中国苏南一家服装厂的出口服装因为拉链用材含铅量过高,白白损失了10万多美元,导致该企业破产。2.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标志又称生态标志制度。它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依据严格的申请和环境标准,颁发给相关的厂商,并附印于商品及其包装上面,以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到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必须注意,发展中国家产品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绿色通行证”,即“绿色环境标志”。这便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严格控制。因此,绿色标志又称“绿色通行证”。自1978年法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Blue Angel)计划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仿效,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White Swan)制度,法国的“NF环境”,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美国的“绿十字”制度,新加坡的“绿色标志”制度,欧盟的“EU制度”等。3.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最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些“绿色包装”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却为发达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它们借口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品包装不符合其要求 而限制进口,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卫生检疫措施涉及的商品种类最为广泛,影响面也最大。它主要针对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餐具器皿以及动植物。其重点是检验这些商品含有或带有的有毒有害成分,如超过规定标准则一概拒之国门外。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要求成员国政府以非歧视方式,按科学原则,保证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环保目标所需程度,而且要有高透明度。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例如:日本、加拿大、英国要求黄曲霉素在花生中不超过20ppm,花生酱不超过 0.7ppm;日本规定茶叶中农药残留不得超过 0.2~0.5ppm;美国和加拿大规定陶瓷器皿含铅量不得超过 7ppm,澳大利亚规定不得超过20ppm。5.绿色补贴

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因而以此限制其产品进口。6.ISO14000

ISO14000是国际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准称,1996年正式颁布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它同以往各国自定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不同,是一个国际性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ISO14000系列标准是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许多国家以外国商品未通过ISO14000认证而拒之门外,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多边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2 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2.1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情况分析

“据联合国统计,2010年中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86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壁垒受阻。”这是商务部科技司副司长单庆江18日在“环境标志与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透露的最新数字。

近年来我国出口的产品频频遭遇绿色壁垒,首当其冲的便是绿色卫生检疫措施。

例如:位于我省东部地区的吉林养蜂科学研究所蜂蜜产品研制厂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每当到5月份一派繁忙景象,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而去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却异常冷清。从年初开始,他们没有签订一份合同,也没有收购一吨新蜜。

事情还得追溯到2002年。原本平静的蜂蜜国际市场风云突变,欧盟以中国蜂蜜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中止了进口中国蜂蜜。紧接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提高了对中国蜂产品药物残留的检验要求。

按照欧盟的新标准,蜂蜜中氯霉素含量不得超过0.1ppb,即10万吨蜂蜜中含有的氯霉素不得超过1克,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由于遭遇绿色壁垒,我国蜂产品出口严重受阻,遭受巨大损失。受此影响,我省蜂蜜出口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出口量大幅度减少。

我国是蜂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年出口约10万吨左右,占全世界贸易量的43%,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销往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均创汇约1亿美元。我省的养蜂历史悠久,特别是东部山区蜜源十分丰富,西部草地蜜源也较好,不仅当地养蜂户众多,而且每年还吸引大量江浙等地的外来蜂农前来放蜂采蜜。全省年产蜂蜜约6000至7000吨,虽然数量不算很多,但多数是优质的椴树蜜,大部分可供出口,成为我省较大宗的传统出口品种,最高年份出口数量达到5000多吨。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对蜂蜜安全卫生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2002年减少到1000多吨,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减少到零,比2001年少创汇200多万美元。2003年,除了延边宝利祥蜂业公司对新加坡有少量出口外,其他企业基本陷入困境。

由于出口受阻,造成蜂蜜收购价格降低,好的椴树蜜收购价格还不足以前的三分之二,不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我省几千养蜂户和数量更多的外来蜂农的生活。

勿庸置疑,影响吉林蜂产品出口最主要的问题,是“药物残留比较严重”。

由于链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对一般的蜂病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养蜂户为了防病治病,便在蜜蜂食物中使用氯霉素和链霉素等抗生素,从而造成蜂蜜中药物残留超标。2002年,我省两家出口蜂蜜的生产加工企业所收购的原料蜜中,在药物残留方面,基本没有达到欧盟要求的。据有关人士分析,这与目前我省养蜂户数量多、规模小、管理难有直接关系。在我省,一般一个养蜂户养六七十箱蜂。这些养蜂户分散生产,生产设备自主选择,地处偏僻,逐花期而居,流动性大,分布地域广,素质偏低,长期沿用“师傅带徒弟”模式,缺乏蜂病防治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防治方法,导致滥用药物的现象相当普遍。

近几年来,虽然养蜂户和生产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药物残留的危害,但是,由于缺乏有关防止药物残留的知识和安全有效的蜂病防治药物,企业又没有自检能力,再加上国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蜂蜜药物残留问题难以控制。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蜂蜜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养蜂户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2.2 绿色壁垒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2.2.1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发展,绿色壁垒日益多样化,在操作上有多管齐下的趋势,客观上保护了发达国家利益,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增加了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一,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测算,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0%。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它们纷纷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因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出口市场不但难以巩固和扩大,而且有缩小的可能。如欧盟从1996年下半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种纺织品和服装退出欧盟市场。接着,日本、法国、捷克、荷兰等国也要求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不使用偶氮染料,使我国市场大大缩小。第二,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1978年到1996年我国外贸出口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达到85%。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增大,影响了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停滞不前,除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外,主要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第三,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而我国的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促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从而增加更多的检验、测算、认证、包装等费用,使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出口经营的经济效益。2.2.2 正确认识绿色壁垒的积极作用

首先,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绿色壁垒可以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壁垒的出现,有利于督促我国企业大力推行IS014000国际认证,搞好标准化工作。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它不对绝对量进行限制,而是关心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因而是消除环境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014000国际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这一标准要求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不仅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而且在设计、原料准备、生产、使用、消费和用后处理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损害。

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颁布后,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96年年底,我国开始进行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海尔冰箱率先通过认证。接着上海巴斯夫、厦门ABB、科龙、大连三洋制冷等企业也相继通过认证。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至今还很不重视ISO14000系列标准,许多企业还对此缺乏基本认识,更谈不上争取通过认证了。没有获得ISO14000认证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将会遇到障碍。如果不尽快争取通过ISO14000认证的话,我国的出口贸易将遭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ISO14000国际标准也给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ISO14000表明的不仅是产品质量好,而且更重要的是生产经营产品 的企业符合绿色化要求。在国内外市场上,ISO14000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绿色保证书。通过ISO14000认证,不但获得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获得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这就会吸引和激励企业按照ISO14000标准抓好管理和科技进步,努力开发绿色产品,争取早日通过ISO14000认证,为祖国的出口贸易做贡献,为企业和国家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

其次,合理采用绿色壁垒手段提高我国相关行业的准入门槛、吸引优质外资,对于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民族工业意义重大。需要认真学习研究WTO规则。发达国家在构筑绿色屏障的同时,又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悄悄地转移到落后国家。由于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环保法规、标准很少,形成环保门槛较低,必然造成一些低标准的外国产品输入。目前全球每年产生的危险有毒废物约有3.4亿多吨,大多产生于发达国家。正是由于我国环境标准太低,进口“洋垃圾”增长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进口量99万吨,到2000年就增加到1750万吨,这无疑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危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有效手段,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可以利用WTO有关条款,将“洋垃圾”进口商品列入国家法定检验对象,明确进行装运前检验等合理绿色壁垒条款。这是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治理“洋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进口、使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郡必须从严整治。对于那些故意进口洋垃圾、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国内外不法商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3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

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垒。

3.1 树立绿色经济理念,应对绿色壁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已成为当今世界应对绿色壁垒挑战,指导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鉴于“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商品对消费者及生态环境无害的绿色经济理念,要大力宣传我国绿色环保国策,如何利用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有效的手段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是当务之急。

3.2 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

随着保护环境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理念建立,当今要求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绿色消费盛行,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国际认证,将主导国际商品贸易的新潮流。因此,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的基础上,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十分重要。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就是对产品从原料生产到消费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或无害认证。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了IS014000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难以应对绿色壁垒挑战。人世后我国企业,特别是有污染的出口企业如不尽快开展认证工作,将会受到绿色壁垒的制约,大部分产品将被拒之国际市场之外。为此,加大我国企业积极实施IS014000和环境标志认证的工作力度,是应对绿色壁垒的首要任务。

3.3 完善环保法规标准,强化海关监管

我国作为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从70年代开始,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关 注资源环境问题,为防止空气污染、森林、土地资源破坏,国家就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仅靠这些环保法规标准,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尤其是环境标准相差甚远。所谓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环境保护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内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是国家根据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和人体的耐受力、控制污染的经济能力和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及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率所作的规定。它是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三级五类与国际标准相比太低,无法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竞争需要。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我国19278 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国外的标准一般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随着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和发展,标准化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依靠先进标准进行商业竞争已成国际贸易的一个新动向。完善环保法规应从关注环境标准高度出发,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人手,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境标准体系。加强对“洋垃圾”进口源头的管理,利用绿色壁垒这一有效手段,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防线。可以利用WTO有关条款,将“洋垃圾”进口商品列入国家法定检验对象,明确进行装运前检验等合理绿色壁垒条款。这是正视绿色壁垒为我所用,应对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治理“洋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进口、使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郡必须从严整治。对于那些故意进口洋垃圾、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国内外不法商人,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坚决打击,严厉惩处。

3.4 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建立绿色核算体系

中国的绿色会计,无论是实务还是理论,都处于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原始的起步阶段。我国会计理论界已认识到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不少学者借鉴国外的做法,对环境成本、环境资源、环境资产及其他相关问题的概念、内容、计量与披露等作了一定探索,这为应对国际绿色壁垒挑战,完善环保法规国际标准化,建立绿色核算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稳定的结构。目前中国绿色会计的理论也还没有能够有效地同实践相结合实施。鉴于我国目前会计改革严重滞后于国际绿色会计改革现状,加快中国绿色会计实施进程问题急待解决,建议国家经贸委为牵头单位组织外经贸部、财政部、环保总局专家组建中国绿色会计学会,选择若干个地区进行 小规模绿色会计试点,借鉴国外绿色会计经验,以便进行适合中国实际的绿色核算课题研究。其内容主要是:把不可更新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研究;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价格的量化,实现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补偿性研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节约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国际绿色会计接轨适应对绿色壁垒举措研究。尽快全面完善中国绿色环保标准,制定中国绿色会计实施指南,为加速建立中国绿色核算体系进程,开创中国应对国际绿色壁垒挑战的新局面作贡献。

随着绿色浪潮的发展,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团结起来,共同拆除绿色贸易壁垒,建立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环保—贸易—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因此,我国出口贸易的前途是光明的,机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绿色产品代表了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全球绿色浪潮给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出口,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保证出口贸易健康、持续、稳定增长。

人民币汇率走势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篇10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因素

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参考一揽子货币定价,人民币兑美元等单一货币的波动将较为频繁,升值并非是唯一的可能。但是,由于长期严格管理的汇率机制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自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升值已成了现在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旋律了。从近五年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变化走势可以看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整体态势,但是回升幅度却远不及下降幅度。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近五年的总体走势依旧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2015 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更是出现了一个快速的增长。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汇率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而这些年来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以下几个方面是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1.外因。美国的施压及日本的叫嚣。作为中国的近邻,天然的地理条件为中日间建立紧密的贸易关系提供了先天条件,但也注定了问题的产生。日方认为中国出口急剧增长,中国向日本输出的廉价商品导致其国内物价水平下降,据此得出是“中国向亚洲输出了通货紧缩”的理论,并以此要求人民币升值。而继日本之后美国也提出是中国对人民币进行操控导致了美国国内制造业失业率的增加,为了控制国内的失业率不再增加,美国政府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迫使人民币升值。

2.内因。国内经济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尽管近些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一直在快速增长,但是主要出口产品仍然是一些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出口产品层次较低,我国实际得到的贸易利益或收益却十分有限,根本无法与增长指标所反映的成绩相匹配,所以促进出口贸易结构转变迫在眉睫。另外,由于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比较低的水平。这样虽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出口,但是也造成了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外需的拉动。一般而言,在一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国内消费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却刚好相反,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得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迫使人民币升值。

二、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影响

1.出口成本增长,出口增速减缓。出口企业的原材料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之一,目前出口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大多来自于国内,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业以及食品行业等生产所需原材料基本全部来自国内采购。因此,国内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决定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变动。近几年,人民币对美元保持了持续升值的态势,在升值预期的带动下,国际热钱纷纷进入中国,导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各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出口企业生产采购成本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导致出口企业出口收入的降低,从而难以覆盖生产成本的上升。我国出口企业出口多数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收到的美元实际价值的下降。同时,人民币升值引起出口产品价格的变动,同样的产品由于升值可能需要进口商付出更多货币才能买到,由于中国企业出口的商品多数属于低端产品,产品替代率较高,一旦价格上涨,出口量会受到较大影响。

2.财务风险加大,出口利润下滑。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结束了以往人民币长期不变的历史,汇率的不确定性波动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我国传统以出口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劳动依赖度高的产品为主的企业由于缺少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手段,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汇率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从近几年人民币升值的现实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一方面通过降低出口品的价格竞争能力导致出口企业销售收入下滑,最终影响出口企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导致企业原本已经下降的出口外币现金流面临着结汇后更大的损失。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进出口合同的签订、执行和最后的收、付款往往有着较长的期限,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出口企业应收货款的汇兑损失增加。应收外汇款项较多的出口企业汇兑压力增大,应收出口外汇款项越多,出口企业结汇时的汇兑损失就越大。

3.市场竞争能力下降明显。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多属于低附加值类产品,降价空间小、议价能力差,汇率变动导致的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出口企业逐步丧失了出口商品的低价优势,大幅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汇率变动本身不影响进出口商品价值的变化,但汇率变动会导致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初级产品,往往依赖廉价取得竞争优势,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带来我国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上涨压力或者说压缩了出口商品可以降价的空间,从而大大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企业的应变对策

1.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一般认为我国企业是以低成本带来的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但是这并不代表企业就没有可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操作空间。出口企业可通过加强管理,理顺内部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利用人民币升值,增加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降低材料成本;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欠发达地区,利用当地较为廉价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 降低生产成本;直接与外商联系,或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减少出口的中间环节,提高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等。

2.改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人民币升值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企业只有加大研发力度,把生产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根本途径。无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都要积极开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加自有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持有比重。一方面把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渗透到传统优势产业当中去,使我国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深、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中国政府应通过政策倾斜扶植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局部领域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逐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群体。

3.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为了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另一关键措施就是实现产品升级,打造自主品牌,从以价格优势竞争转为以质量和品牌等非价格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只有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不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更大影响,利润也能得到提升。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处在求生存的阶段,缺乏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出口产品大多以低价取胜。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额的逐年增加,成为贸易大国同时也成了世界反倾销的重灾区。我国的出口企业正好要利用本次汇率调整的时机,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创建自己的出口产品品牌,走高端名品之路。为做到竞争优势的转变,政府应支持企业在品牌上的研发和自主创新,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宣传,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4.出口企业应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币升值,会使较以前相同数额的本币能换取更多相对人民币贬值国家的货币,为企业对海外投资创造有利货币汇兑上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出口企业应采取全球化战略。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大的市场、更好的资源,出口企业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到国外投资办厂,利用国外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地销售,减轻国内货币升值带来的冲击,维持其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份额。除直接投资建设新厂之外,收购兼并也是有效的投资手段。适度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既可以绕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又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5.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企业对国外某些市场的长期依赖。通过出口到新兴市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争端,并能实现曲线出口和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顺差,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对美元的升值,出口到非美元区,以欧元等国际货币结算也是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为了未来出口贸易的长远发展,除了继续巩固和深入开拓传统的美国、日本、欧盟市场之外,企业还应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目标市场,如非洲、东盟等潜力巨大的市场,推动市场多元化,扩大企业出口量,给出口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来源。

总之,人民币汇率变动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很多影响,为出口企业今后继续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我国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技术创新等创造了有利契机。通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企业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这将推动中国产业向更高一层次跨越,在风云多变的国际市场上站稳、站牢。

参考文献

[1]董国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山东大学.2012

[2]陈平,熊欣.进口国汇率波动影响中国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2006(1)

[3]姚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南方金融,2012(2)

上一篇:抗滑挡墙论文下一篇:毛竹丰产林营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