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语言能力十篇

2024-07-22

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1

关键词: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一、营造一个幼儿想说话的环境, 让他们尽情地去说话

每天的活动中, 教师应该设法为幼儿开辟出一个说话的环境, 即给幼儿一个说话的地方, 说话的空间, 说话的时间, 引导幼儿如何去说话。 在一日常规中, 教师要把幼儿的语言科目拿在手上放在心上,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 强化对幼儿语言的训练, 如定期举行语言教学游戏、儿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我是主持人等, 给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想说, 也有机会说。 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 让幼儿在班里说一段话, 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 或者是对事物的看法, 说话的形式不拘一格,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只要语言流利连贯就行。

我在教学中发现, 幼儿最喜欢听的就是寓言故事了, 每当我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 他们的情绪都非常的高昂, 有的激动得大喊大叫, 手舞足蹈。 情节生动有趣, 语言丰富优美的故事, 不仅幼儿兴趣高, 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就经常坚持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 我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比其他班的小朋友要好。

其他班有个小朋友有的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准, 家住哪里都无法表述清楚, 有的教师就说他脑子有问题, 发育有问题, 说三道四, 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后来这个幼儿到我的班里来了, 他们的父母还特意给我说这事, 我说我知道情况, 会好起来的。 我在一日常规的训练中, 特意注意到这个幼儿, 他有的时候表现得也很主动积极, 就是说话时太激动, 自己把自己搞得很紧张。 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后, 这种紧张的心理没有了, 慢慢地在班级活动中能主动参与了。

二、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 让幼儿时时处处能说话

对幼儿的语言训练, 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例如在室外进行游戏活动时, 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语言的教育教学。 先让他们观察园中的各种玩具, 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 进一步再引申说说玩具怎么去玩, 能不能给大家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一下, 这样把玩和说话结合起来了。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站出来说, 他喜欢玩轮胎的游戏。 此话一出很多小朋友都大声地笑了出来。 因为我从没有带领他们玩过轮胎, 是因为我们园里就没有这种玩具的。 我也觉得好奇, 就让他仔细地讲讲怎么个好玩法。 于是这个小朋友讲了在回老家的时候, 和农村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轮胎的过程, 很多小朋友听得很投入, 因为这个小朋友的表述能力很好, 他把怎么玩, 都有哪些小朋友在玩, 玩的是什么花样, 讲得头头是道。 我也觉得惊奇。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大堆小朋友围住教师, 要求玩这个轮胎的游戏。

这里除了幼儿的好奇心外, 与这个小朋友的准确表述是分不开的。 可见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有多么的神奇感人。 于是我就势引导大家, 把他们各自玩过的好的游戏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下可好了, 大家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三、课后对幼儿的语言培养

每当春天来临时, 园里的花草树木开始发芽生长, 我就带领幼儿们观察春天的变化。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我就让幼儿说说小草的形状啊颜色啊, 大多数小朋友不知道小草的形状像花针像牛毛像细丝, 大家都说很小的, 只有一点点。 我想这是我们平时教给幼儿的词汇太少的缘故。 所以我就抓住这个机会, 给他们讲解描绘小草的词语, 如小草生长的情态, 生长的颜色, 旺盛的生命力等方面介绍, 有的小朋友还提出小草的妈妈是谁, 有是说是大树, 有的说是很大的小草等等五花八门的答案。 我听着听着就笑了, 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的是丰富多彩。

等到园里的树发芽了, 树叶展开了, 我又带领他们去观察。 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幼儿只知道是树, 不知道树的每部分, 比如树干, 有的小朋友说是树枝, 有的连枝带叶说是树叶。 这时我就一一给他们讲解。 然后让他们再观察, 再说出自己的感想, 体会等。这一次的效果好多了, 基本上都能描述出树的根、干枝、叶等, 还有的能说出树是喝水长大的, 有的小朋友还能说出树的生长需要太阳光。 这些知识是他们的父母教给他们的。 这样下来, 不但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训练, 而且还极大地提高小朋友认识自然的兴趣, 了解了很多书本没有学到的知识, 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四、注重日常谈话, 加强个别指导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 喜欢问东问西。 但是有些幼儿就是不喜欢说话。 我问为什么不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说话聊天呢! 他们有的说不喜欢, 就想一个人呆着, 还有的说很烦。 我通过了解, 发现他们不善于和其他幼儿交流, 不会交流, 语言能力不够好。 教师这时候就要亲近他们, 和他们交流, 引导他们学会交流, 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教师要加强语言的交流谈话能力, 个别幼儿还需要个别交流, 来达到共同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幼儿教师必须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处处为他们设置语言环境, 让他们勇于说, 也会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加大他们的词汇量, 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为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秀艳.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5) .

[2]杨宵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快乐阅读, 2012 (12) .

[3]陈馥.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能力[J].群文天地, 2012 (6) .

[4]高玉红.关于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J].文教资料, 2011 (6) .

[5]吴爱华.幼儿园小班教学一些心得体会[J].考试周刊, 2012 (11) .

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2

1. 外在因素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如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能够跟自己进行交流的朋友较少;语言学习氛围的浓厚程度;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等。幼儿十分敏感, 如果在一个不能让自己安心的环境中, 他们难以静心学习语言。没有亲密的朋友跟幼儿交流, 大人们也难以跟幼儿“平起平坐”, 就容易让幼儿产生压抑感, 进而不愿学习语言。

2. 内在因素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受内在因素的影响, 如幼儿自身的智力、学习的态度、意愿等。内在因素很多时候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家长或是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以及幼儿所处的环境等都会对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以及主动运用所学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造成一定影响。一个健康、积极的外在环境会刺激幼儿内在因素的膨胀, 进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教师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时候不能片面追求死记硬背, 要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 鼓励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具体来说,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有幼儿主动交流, 喜欢交流和倾听;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意愿。教师还可以对这些培养目标做深化处理,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2. 深入挖掘教材

第一, 幼儿园的语言教材部分内容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因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限, 对文字语言的兴趣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文字语言图画化, 用图画来阐述文字的意思。在面对图画的时候幼儿的兴趣会浓厚一些, 也更有表达的欲望。然后教师再将幼儿表达的意思跟教材中文字语言的意思进行对比讲解, 幼儿就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语言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第二, 幼儿园的语言教材与实际紧密结合, 涉及幼儿的衣食住行多个领域。在教学的时候, 教师让幼儿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表演或自己编排短剧;然后鼓励其他幼儿对表演进行评价, 或复述他人的表演。通常来说, 幼儿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表演, 这也是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意愿的一个过程, 对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有积极作用。

3. 多样教学方式

第一, 家校一体化教学。教师要多与幼儿的家长交流, 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传递一些语言知识给幼儿, 给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如早晨起床穿衣的时候,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表述衣服的颜色、类型、舒适度等;在吃饭的时候, 引导幼儿表述菜名、餐具名、饭菜的味道、制作过程等。

第二, 鼓励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之外, 更重要的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毕竟教师只有一个人, 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跟每一个幼儿都有交流,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共同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朗读和倾听, 纠正对方的错误, 给出改正意见;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鼓励幼儿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并相互沟通交流, 最终达成统一意见;在课后, 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谈, 如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谈谈自己的父母、谈谈今天的天气等。

第三, 游戏教学。每一所幼儿园都有性格内向的幼儿, 他们不喜欢与他人交流, 上课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 这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有严重阻碍。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分析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共同特点,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共性,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用游戏吸引幼儿, 打开幼儿的心扉, 让他们愿意交流、爱上交流, 进而实现提升语言能力的目的。

如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开展“游园会”。在活动中幼儿们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如售货员、医生、游客、玩具店老板、游乐场老板、超市收银员等。让幼儿们自由发挥, 与售货员讨价还价、与玩具店老板交流、向医生询问等。整个“游园会”就是一个游戏,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既体会了游戏带来的快乐, 也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 幼儿时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样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这样双管齐下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对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人际交往都有很大影响。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应该重视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身经验, 谈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能力,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伟霞.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及其途径[J].科技风, 2012 (13)

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3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2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个体天赋发挥得越彻底就会越成功。天赋的力量是与生俱来、无师自通的,每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潜藏着不尽相同的天赋。于教育而言,唯一的问题是父母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尽早认识孩子的天赋,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天赋呢?本文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一、幼儿语言的教学力求与运用相结合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难看出幼儿语言的教学离开了运用则如同皮之不存在毛之安附。所以在平时的幼儿语言教学中,首先是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和主题活动的要求,去设计语言教学的内容,春天到了,笔者设计了一个游园的活动,我们是一个街道幼儿园,他们对树儿花儿草儿十分好奇,在游园时,我就让幼儿用小小的手儿去摸摸叶儿,用尖尖的鼻儿去闻闻花儿的味儿,或是让幼儿尽情地在刚刚复苏的草坪上就地儿打个滚儿,幼儿们一个个感到好舒服啊!孩子们也便一个个尽情地开起口来,简单的叶儿绿啊!花儿秀啊,草坪上软啊!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学语言时注意幼儿去运用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效果会更佳。让幼儿在运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并非是孤立地在教学语言的课堂上,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幼儿在园的所有都可去利用起来,幼儿入园与我们老师见面可以发展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幼儿课间的嬉戏可以发展其语言表达的能力,幼儿午间的入睡前和起身可以发展期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要去放弃这一切皆有的可能,抓住契机,可以去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情趣,可以去养成幼儿语言表达的习惯,可以去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去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水平。

二、注意激发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适当的策略展开与他人交谈,根据不同的情景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语言交往中成功的体验。首先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和有话可说的条件,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其次,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敢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以良好的态度平等介入,随时给予指导。

三、采取多种方法整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引导和支持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感知,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将整个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单一的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地获取与提高。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作记录,学表演,作游戏的活动并与内容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点子公司”的活动,由此题材多样化的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整合,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上的差异,将集体教学改为分组结伴,区角活动、个别交流等方式在不自觉的交流和想象的过程中使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都能不断的发展提高。

四、加强教师的引导职能

除了营造语言交流的环境,还要将幼儿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说话向正确方向引导,而教师自然是其直接的工作者。

因为年龄的关系,这个语言交流环境中的参与者在交流中的表达往往是残缺的不规范的,幼儿普遍无法完整地说出句子,只能够用关联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通過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幼儿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教师的引导职能是幼儿语言表达教学中最关键的部分,起着规范幼儿表达、塑造其正确的语言能力的关键作用。

五、针对幼儿特点,加强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提高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言语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幼儿外部的语言行为来把握幼儿的心理或思维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策略作出及时调整,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躁的情绪得以缓和等。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

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戚红芳.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初探[期刊论文].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

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4

新桥实验幼儿园 浦燕娟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往往这些都是注重早期语言教育的结果,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 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关键字:创造、发展、语言环境、语言能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谈话兴趣,随时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每周一早上,我会给孩子开辟一点时间,让孩子说说他礼拜天遇到或做过的一些奇闻趣事,说到高兴的地方,大家哈哈大笑,一片快乐的气氛,从而让孩子在别人良好的反映中体验谈话成功的乐趣。孩子在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谈,模仿故事中的艺术语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我把孩子当作一个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来交流,平时尽量避免相同的话重复出现,讲故事时,只要不是很费解,我也不把它们翻译成儿童语言,渐渐的孩子在平时的对话中会时不时迸出几个故事中的精彩词汇,如“奥特曼非常机智勇敢”“大雪纷纷扬扬”等,连我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还注意给孩子提供语言锻炼的机会,当班上 1 广播要通知什么事情时,我便请小朋友当小小广播员仔细聆听通知了什么,并完整地播报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仔细聆听的习惯,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训练的兴趣;在平时的茶余饭后,我们的小小故事会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复述上,而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去编出好听的故事,这不但培养了孩子语言创造性,还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还有,我也不放过每次的随机教育。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想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冬天,下雪了,让 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活动的结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的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大量的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这样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

如我在上《小水滴旅行记》时,我把故事与幼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幼 2 儿观察湿衣服与干衣服、湿毛巾与干毛巾有什么不同,请幼儿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了解小雨滴到哪去了时,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试验,并把实验结果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故事时,我结合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我还用故事表演、画故事等手段,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

1、让孩子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 3 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教幼儿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如通过诗歌“客人来了”使孩子知道妈妈不在家时,客人来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样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这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家都应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貌。

另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师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教育,为孩子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在地方戏活动中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在深入贯彻全国第二期早期阅读会议精神,开展幼儿早期阅读课题研究时,我园着力开创富有地方特色的早期阅读新局面。我们大胆地将本土戏剧文化融入到早期阅读中,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幼儿不仅接触并了解了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幼儿的阅读兴趣更为浓厚了,阅读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通过融入地方戏剧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早期阅读中,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阅读环境,提供以图画读物为主要的阅读材料,通过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想象,在阅读中求异,重视阅读理解过程,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使幼儿在获得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使阅读理解能 力也得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在地方戏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阅读。

由于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是低层次的,幼儿阅读一本读物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可见,早期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指导不等于代替,引导不等于灌输。为此,教师应经常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尊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作品及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适宜的阅读方式,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思维通道,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感到无任何压力,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状态,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阅读活动《我知道的高甲戏》,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深深吸引着幼儿。老师与幼儿阅读自制的大图书时,与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书上有谁?你知道他表演的是什么角色吗?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节目?为什么?”等等,让幼儿进行自由大胆地思索、想象、讲述、表达。“我最喜欢《老鼠嫁女》了,那些可爱的老鼠就是由高甲剧团的叔叔、阿姨表演的……”。

为此,在阅读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倾听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你讲得真棒”,“你讲得真好”等语言)、鼓励(“你真会动脑筋,讲得跟别人不一样”、“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甚至奖励(五角星、红点等)。这样幼儿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培养和体现。

二、在地方戏活动中,加强幼儿阅读能力的训练。

在早期阅读中,我们遵循着学与思相结合的思维训练规律,采用“听中带思,阅前必思,说前得思”的阅读训练策略,让幼儿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

1、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善于观察

观察是智慧的窗口,是创造的基础,观察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不能一看到画面就准确自如地用言语来表达。皮亚杰也表明:幼儿的思维源于感知。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图书的画面,让幼儿把阅读的感知、观察与思维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在感知、观察中积极思维,在积极思维中充分感知、观察。例如戏剧阅读活动《玉珠串》,我让幼儿带着 “玉珠串最终被谁找到了?谁最终能得到奖赏?谁得到惩罚?”的问题去阅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幼儿进行了猜测、想象并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画面内容,判断画面之间的发展关系。最后,在师生共同反复的观察与讨论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

活动,幼儿终于找到了答案,理解了原先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画面内容,知道了“善良的人最终得到了善报;为恶的人最终得到的是严惩”,从而使阅读活动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2、引导幼儿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幼儿阶段,由于受认知水平、思维水平的限制,往往对阅读材料中的很多画面不甚明了或曲解图意。为此,在阅读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根据问题找到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看看、想想、说说。例如阅读活动《丑角》中,我采用“感知—探索”的教学结构,让幼儿由故事名称引起思维的想象、推理,带着“丑角是什么样子?”的疑问去观察、查询画面提供的故事情节。当幼儿初步看懂画面时,我又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发现他们是丑角?男丑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女丑的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等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讨论,使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当幼儿掌握故事内容时,我又及时地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迁移,与幼儿同玩“你变我也变”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思维的独特性、求异性、变通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又由集中到发散,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不仅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同步发展。

3、引导幼儿在提问中乐于思考

幼儿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开发幼儿创造思维的潜能。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我认为,在阅读活动中,要鼓励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多想、多思、多质疑,说出自己 的想法和问题。例如在《老鼠嫁女》阅读活动中,幼儿提出:“小老鼠为什么高兴?老鼠新娘为什么伤心?老鼠媒婆说了些什么?最后老鼠新娘高兴了吗?……”等等一些源于故事又超出原本故事内容的问题。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无不渗透着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可见,早期阅读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

三、在地方戏活动中,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

幼儿的阅读活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想象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为此,在阅读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静态的阅读画面变为动态的阅读画面,在动态、立体的信息传递中,幼儿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更充实地把握阅读内容。多媒体提供的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思考。如阅读活动《玉珠串》,首先让幼儿观看玉珠串丢失的画面,激发阅读的兴趣,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刺激下,打开思维的通道;最后当我问幼儿:“玉珠串会丢落在哪里?谁得到了?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呢?”幼儿的思路如同打开的闸门,纷纷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玉珠串被好人拿走了,他还给了公主;玉珠串被坏人偷走了,得到了很多钱…”等等。表演、迁移作品,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可以使幼儿的再造想象力得到提高,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如阅读

活动《老鼠嫁女》,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戏剧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头饰、道具、服装、纸偶等,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对话。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与阅读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得到了最佳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根据所见所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感受与体验,积累阅读经验;争取家园配合,我为每个幼儿建立了阅读联系册,把我在幼儿园所指导的内容写在联系册上,让家长把孩子在家中的阅读情况反馈上来,共同帮助幼儿提高阅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我园幼儿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培养,讲述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幼儿纷纷表现出敢说、会说、愿说,活跃了思维,增强了理解力,真正做到了在地方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了的早期阅读能力。在“福建省特级教师讲学团活动”中,我们设计和组织的中班阅读活动《我知道的高甲戏》,深受省特级教师蔡雅玲的好评。

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5

一、通过直接感知, 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的语言离不开大自然, 离不开社会, 更离不开学校的教育, 它是综合环境下开发引导发展的。幼儿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周围的一切, 学会去表达感知的内容, 从而丰富了语言的发展, 丰富了生活内容。例如教师可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 种植一些白菜、萝卜、小麦等, 让幼儿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 描述出植物的代表性的特征, 像“绿油油的麦苗”等, 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幼儿观察自然角中小金鱼,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金鱼的形状、色彩、动态……下雪的时候描绘雪的颜色, 飘在空中的形态,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积极思考, 例如幼儿会说:“像雪白的棉花”“像白糖”“像白面”“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欣赏雪景, 表情达意。春天还可以带幼儿去室外松土、选种、种植、移植……教师选几种种子, 让幼儿观察, 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小米粒, 有的像桔子瓣……”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找一找, 看一看等方式让幼儿仔细观察, 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幼儿通过观察发现, 说出:“迎春花开了, 柳树条发芽了, 小燕子飞回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等等变化, 这样, 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 思路也就开阔了, 在直接感知中丰富了知识, 发展了语言。

二、通过思维训练, 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与思维是相互密切联系的, 通过强有力的思维训练, 来组织学习语言, 有利于学生表达。同时, 语言的丰富表达更加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和缜密性, 二者相辅相成。所以, 我们在教育幼儿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如我上《白云》时, 先组织幼儿到教室外观察白云的形状, 然后让幼儿说出白云像什么, 有的说白云像小船, 有的说白云像大马, 有的说白云像狮子, 有的说白云像绵羊, 有的说白云像老爷爷的白胡子……然后我问“白云为什么会变化呢?”启发幼儿思考到风的作用。这样, 在实际观察中, 幼儿发现了问题, 得出了结论, 丰富了知识。在此基础上,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画出白云, 同时仿编出自己的散文《白云》并讲述给大家听。这样, 语言和思维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

看图说话也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图画读物形象生动可爱, 色彩鲜明美丽, 深受幼儿喜爱。我在平时指导时就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先教幼儿自己看, 看完后讲讲图画的内容, 这样可以看出幼儿自己的理解, 当然这一理解往往是不全面的, 但只要讲出来就行;二是老师先讲讲看书的方法, 拿到一组图画, 先看页码, 或按情节排好顺序, 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 记住他们的形象, 观察他们的动作, 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编造出自己理解的故事, 鼓励幼儿根据图画讲故事, 即使与原来的故事不同也没有关系, 一定要及时给幼儿鼓励, 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通过讲故事, 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由于幼儿特别喜欢听故事, 利用故事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就更为有效。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 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 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要让幼儿多说、多练。故事不能只由老师或家长来讲, 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肯定幼儿的每一点进步, 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练习, 现在我带的中一班, 我就利用午餐前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 让幼儿自由轮流讲故事, 你别说, 还真发现了几个故事大王;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及时与老师和家长交流感情, 讲真话, 多表达。当幼儿用语不当时, 教师及时予以纠正。创造条件让幼儿听、讲、编故事, 发展幼儿的语言, 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兴趣, 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 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这也有助于养成幼儿大方、乐观、自信的开朗性格。

四、通过教幼儿礼貌用语,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也要从礼貌教育抓起。首先教育孩子尊敬长辈、老师。例如上学时见到老师问声好, 和家长离别说:再见。看见老年人, 知道称呼:爷爷、奶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会说:请您帮我……受到帮助后, 会说:谢谢。当别人在谈话时, 应不插嘴、不妨碍;有急事需要及时谈时, 要打招呼。别人向自己提出问题时, 要认真地回答。速度要适中, 不快不慢;语言要准确, 吐字要清楚。说话时, 要看着对方, 不要东张西望, 不骂人。当然, 要求幼儿做到的, 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另外, 利用文学作品, 如故事、诗歌等,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6

通过分析我认为传统的语言教育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注重幼儿学习语言的技能和结果,如不断地要求幼儿回答问题时讲完整话或运用某种特定的句式,但孩子们就是不领会。

二是,语言教育方式单调,幼儿语言获得时间集中在一周二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语言教育目标、要求,包括教师的指导没有深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缺乏与各领域的整合。

三是,为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少。老师们喜欢把孩子的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使每一位孩子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但这样孩子们便失去了很多自由交往的机会。

如何通过多途径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呢?

一、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图书读物是幼儿的精神食粮,它和玩具一样,是很多幼儿的兴趣爱好,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容易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老师要多给幼儿早期阅读的机会,让幼儿多看书和图片,借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包括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先找出页码,按顺序看书,通过自己对图书中人物形象及环境的理解进行讲述,还要鼓励幼儿根据同样的图书说出不一样的故事。总之,让幼儿有充分的讲述机会,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调动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二、通过讲述和谈话活动,发展幼儿连贯讲述能力

幼儿连贯、清楚的讲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下完成。要求幼儿发音清楚、用词准确、能用完整的句子,大胆、自然、清楚地讲述出来。这些对幼儿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老师需要在讲述活动中,经常利用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让幼儿自由地讲述图片的内容,以此发展幼儿的独白言语能力。

在谈话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围绕谈话主题展开思路,巩固幼儿对所接触事物的认识,使其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讲清楚自己的心情、愿望、想法,从而提高幼儿对话言语的能力。

三、运用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

故事与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情节、生动的语言吸引和感染幼儿。幼儿欣赏文学作品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述与表演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把幼儿引入到文学世界。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幼儿接受丰富的词汇,不只是让幼儿记忆,而要让幼儿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在欣赏完作品后,让幼儿对简单的对话进行模仿表演,让幼儿对作品既有更深层的理解又提高语言表现力。比如:分享阅读故事《小蚂蚁》,读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习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理解和掌握动词“拉”、“推”、“抬”、“撑”、“和”、“摇”的意义和用法,并学会合理运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观察与动作提示相结合的方法。我先带领幼儿逐一观察画面,并分别进行提问。“小蚂蚁在哪里?它们在做什么?”然后让幼儿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学一学画面中小蚂蚁的动作。幼儿们对动作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他们很喜欢模仿小蚂蚁的这些动作,因此有些小朋友在体验动作的过程中很快就想到了“拉”、“推”、“撑”、“和”、“摇”这些动词。但是也有小朋友对“小蚂蚁背对着抬东西”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抬东西应该是两个或三个面对面用手抬。我对孩子们这样说:“抬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就像你们说的两个或三个面对面得抬,还有一种办法就像小蚂蚁一样背对背的。”孩子们通过我的解释立刻就明白了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抬”来形容运饼干的动作。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动词,我让幼儿看着图片讲一讲图片上的内容,并且要求幼儿用上“拉”、“推”、“撑”、“和”、“摇”这些动词,以达到幼儿对这些动词的理解与运用的目的。

四、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手段。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幼儿合理地运用词汇是最能抓住幼儿心理的。当然这个过程需要老师有利的引导,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小蚂蚁》,我将故事创设成游戏的情境,以“蚂蚁妈妈”的身份参与这个游戏、带着幼儿走进场景边讲边操作材料,(即运用和讲述“拉”“推”“撑”“和”“摇”这些动词时进行动作的表演)首先进行语言的引导:“小蚂蚁们,今天气真好,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出去散步,好吗?”“好!”“瞧:在那边的草丛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啊?”“是毛线团。”“是一个什么样的毛线团呀?”孩子们说:“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毛线团。”还有的孩子说:“是一个大大的,像太阳一样五彩缤纷的毛线团。”显然,孩子们从老师提供的这样一个比较形象的毛线团中观察到了颜色、形状、大小等元素。然后我又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对毛线团的观察。比如:在草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毛线团。这时孩子们的语言就丰富了,于是我(蚂蚁妈妈)接着讲:“孩子们,这么一个大大的、圆圆的、五颜六色的毛线团,我们要怎么样把它拉回家呢?”“哎哟!哎哟!拉呀拉!”“哎哟!哎哟!使劲拉!”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之下,形象、夸张地做出了“拉”的动作,也使得“拉”这个动词运用地更加合理,更加形象。

场景中物体的真实与形象,会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体验,加上老师合理的提问引导,能帮助幼儿更完整表述,使得孩子们在讲述的时候有更多想象的空间,就像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有的幼儿能全面地去观察一个物体,然而描述得也很完整,词汇运用得也很合理。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只能描述出一点,针对此,我们可以在游戏中以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一起讲一讲,起到一个示范和学习的作用,从而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丰富词汇。在动词的运用上,我采用“夸张讲述”和“做夸张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拉”的动作。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和老师夸张语言的讲述,感受到了“拉”的力度,由此自然而然地发出“哎哟”这个象声词和“使劲”这个形容词,增强动词运用的形象性。

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实实在在接触到的,在拓展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时间空间方式的同时,更待我们挖掘其深度与广度,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摘要: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 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 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篇7

一、营造和谐的说话环境

其实环境就是教育, “孟母三迁”、“一傅众咻”就是典型的例子。学习语言更需要环境的熏陶。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 利用环境, 环境是最好的教具。”幼儿是独立的个体, 需要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说话环境。那么, 如何给孩子们营造和谐的说话环境呢?首先, 教师对幼儿要表现亲切的情感, 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 更要表现出对他们的爱, 让他融入集体环境。其次,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设法自始至终保持教学活动的气氛轻松愉快, 让孩子们始终看到老师和蔼可亲的阳光笑脸, 听到老师温暖柔和的轻声慢语。因为老师轻松愉快的表情和语言, 可以让幼儿放松, 而身心放松了才能激发幼儿主动说话的欲望。最后, 教师就应该利用一些时间, 有针对性地主动找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交谈, 找到他们喜欢的话题, 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 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讲, 适时给予肯定。例如我班的郑豪小朋友, 平时总是沉默寡言, 我在晨间活动时主动找他谈话, 问他“星期天干什么去了?”在他讲的时候, 我非常认真听, 引发了他讲的兴趣, 并越讲越多, 越讲越好, 把公园什么是好玩的、什么是有趣的、什么是最漂亮的, 都讲得清清楚楚、活灵活现, 下课后, 他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了他的星期天。自那以后, 他经常主动找老师讲一些他喜闻乐见的事, 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二、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中说: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他还明确: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说话是一门艺术, 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习惯, 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就要指导孩子自己说话要大胆、自然大方、速度适当、条理清楚、表达清晰、声音响亮, 眼睛要看着对方。告诉孩子要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保持安静, 眼睛看着对方并适时地点头, 不抢话题, 不插话题, 等别人说完之后才表达自己的看法等。一言一语总关情, 一笑一颦皆学问, 一举一动有文章。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 以前是个结巴, 嗓音微弱, 还有耸肩的坏习惯, 后来天天含着一块石头, 对着大海练习说话, 终于改掉口吃的毛病, 成为著名演讲家。可见好习惯不是天生的, 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三、塑造大方的说话榜样

幼儿的语言是在和成人或同伴之间交流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他们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首先, 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幼儿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崇高伟大的, 不是说“幼儿园是我家, 老师是妈妈”吗?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老师说的话也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说话。因此, 老师在说话时一定要做到姿态端庄, 体态自然, 语音准确, 语序合理。其次, 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尤其是少儿节目主持人, 像鞠萍姐姐、月亮姐姐、董浩叔叔等, 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孩子是看着他们的节目长大的。可以要求家长经常让自己的孩子观看少儿节目, 如家喻户晓的“鞠萍姐姐讲故事”节目等, 让孩子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跟着自己的榜样学习说话。最后, 可以在同学中评选口齿伶俐、有说话特长的孩子为“说话小能手”或“金话筒主持人”。直接从孩子中树立说话典型更为亲切, 更具有鼓动性, 更能激发孩子们说话的兴趣。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证明, 通过评选“说话小能手”或“金话筒主持人”活动, 可以带动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模仿学习, 从而达到全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目的。

四、精选丰富的说话内容

幼儿的语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一定要有新的词汇、句子来补充和完善, 语言能力才能有较大的提高, 而教他们给词汇、句子就要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具体的途径就是老师精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作为丰富儿童言语表达的模仿范例。儿童文学里幼儿可以学到较日常生活更为丰富、更为规范的语言。如小班的《春妈妈》、《矮矮的鸭子》;中班的《雷公公和啄木鸟》、《小熊过桥》;大班的《小雨点》、《大象救兔子》等均为幼儿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提供了样本。利用它们来学习理解和掌握新词, 就可以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如讲述《大象救兔子》的故事, “老虎大吼一声, 窜出森林, 露出尖硬的牙齿, 伸出锐利的爪子, 向小兔猛扑过来”, 幼儿根据上下文内容能迅速掌握新词“吼”、“锐利”、“猛扑”的意思, 并在今后讲述老虎凶猛的形象时, 就会用上这些学过的词。此外, 还可以精选《喜羊羊和灰太狼》、《小鲤鱼历险记》、《哪吒传奇》等经典动画作为丰富儿童言语表达的内容。这些动画孩子们百看不厌, 对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五、开展有趣的说话活动

最经常的说话活动就是开展讲故事活动。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让幼儿多听故事, 让故事里优美的角色对话对幼儿产生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幼儿学习故事里的语言或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尽量做到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例如, 在教学《三只蝴蝶》时可以先让幼儿多听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再让每一个幼儿模仿故事里的语言学习如何有礼貌地请人帮助, 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日常用语。除了讲故事之外, 还可以开展生活主题讲述活动。如“我爱我家”、“我最喜欢的人”、“我最喜欢的玩具”等, 要求幼儿将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既锻炼了胆量, 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另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续画卡通漫画、幼儿简笔画、拼贴、塑泥、剪纸等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把自己画的、做的, 加上丰富的联想, 讲成一句完整的话或编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再根据随机教育的原则, 在幼儿讲述时适时地加进一些浅显易懂的新词、新句及新的表达方式, 拓宽幼儿的语言领域, 使幼儿真正能够做到愿说、敢说、爱说、会说。

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人类的语言》阐述到:语言, 也就是说话, 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可是仔细想想, 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幼儿的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培养幼儿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为他们日后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意义不容小视。当然, 幼儿的语言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 矢志不渝, 锲而不舍, 努力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8

关键词:艺术;语言;互相渗透;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234-01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发展密切相关。”艺术活动中,将音乐、美术、文学等沟通起来,以其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并注重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既能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因素的平衡和协调,又能提高幼儿情感、经验、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本文从音乐与美术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

音乐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还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寓语言教育于音乐活动之中。

1、创编歌曲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的一种艺术,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凭着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可增加简单的创编内容。如:在《春天》歌曲中,可让孩子把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创编歌曲中,启发提示幼儿说说在春天里,除了暖暖的太阳,大自然还有哪些景色?请小朋友讲述,并把它编到歌词里。这样通过提问和回答,既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又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2、创编故事

幼儿喜欢故事,在教唱歌曲后,让幼儿根据歌词进行丰富的幻想编讲富有情节的小故事。比如:《教唱人人叫我好儿童》这首歌曲,可在示范演唱和教唱歌曲之后,让幼儿根据歌词编讲故事:秋天,菜园里的青菜绿莹莹的,辣椒红红得像一盏盏小灯笼。爸爸在忙着锄草,我看到青菜叶上有小虫,就捉起虫来,一只、两只……我捉了许多小虫。回到家,妈妈正在做饭,我就去提水。爸爸、妈妈都夸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这样,幼儿通过讲故事中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增强了唱歌的兴趣。

3、感受表演

音乐能激发孩子的表现,除了语言,孩子更喜欢肢体动作的表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还准备了头饰等道具,满足孩子表演的需要。如:大班音乐欣赏《狮王》,首先,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乐曲ABA的结构,“狮子大王要过生日了,听一听,谁会来帮它过生日呢”?使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进一步增加幼儿的想象,使乐曲内容与故事内容匹配,有效地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其次,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乐曲性质创编动作,他们各自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了故事中狮王的高兴、神气、威猛、害怕等词的理解和掌握。更让每个幼儿享受到故事表演的乐趣。

二、在美术活动中渗透

幼儿的世界到外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制作、爱玩,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的发展。

1、以语入画

教师以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或者启发性的谈话鼓励幼儿对接下来的绘画、手工内容大胆猜想,表述。教师语言的导入是为接下来的绘画、手工制作活动作铺垫的,虽然不可能让每位幼儿都参与谈话,但是却激起了所有孩子的创作热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孩子进入绘画、手工活动,给孩子起到语言示范的作用。

2、画中有话

在幼儿完成美术作品之后,教师充分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解读幼儿的内心世界,激发幼儿有个性的表达自我、了解别人的兴趣,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绘画活动《海底世界》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来说画”的语言活动: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画之前是怎么想的、画了什么、画要表达怎样的一件事等,还可以请幼儿说说看了其他小朋友的画有什么感想?这样,不仅给了幼儿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让幼儿有机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和看法,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

3、区域话画

在区域设置中,语言区和美工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在美工区中,可以鼓励幼儿把自己听过的故事画下来,然后制作成小故事书放在语言区里进行讲述。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制作小指偶,放在语言区进行故事表演。还可以收集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的各种作品布置一个小展览馆,在语言区开展“最佳解说员”的评选活动,让幼儿在介绍美工展览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区域活动的有机整合,借助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9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呢?怎样使幼儿的语言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呢?在这几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中,我认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小班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还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并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课外,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幼

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例如:在《小鸡在哪里》故事里的几个动词:小花鸡蹲在盆子里,小黄鸡钻在椅子下,小黑鸡站在石头上,小白鸡躲在树后面。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我就请四名幼儿分别做蹲、站、钻、躲的动作,使幼儿初步理解这几个动词的含义,然后又通过游戏的方法,将“蹲、站、钻、躲”进行消化。又如在《会爆炸的苹果》的故事中,学习:“勤劳的”小猪、“狡猾的”狐狸这两个形容词,在幼儿理解词义后,我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幼儿动脑筋,尝试运用这两个形容词去讲述:勤劳的„„;狡猾的„„。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词汇量不断增多,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和《百货商场》利用具体地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我还经常利用一些复述故事、仿编诗歌,如《小猫钓鱼》《小猴卖圈》《三只蝴蝶》《云彩和风儿》《梳子》等等,在这些有趣的故事里,首先让幼儿理解故事里面的重点词、重点句,然后表达自己的意愿。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有的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并进行讲述。“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看看那,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幼儿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另外,还利用创编诗歌的方法,让幼儿把话说得更加连贯、流畅。如仿编诗歌《云彩和风儿》、《梳子》,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我抓住幼儿这一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创编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样子。如,有些幼儿编到:天上的风儿真能干,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小蝴蝶,蝴蝶飞呀飞,飞到

花丛中找朋友;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叫,想要捉害虫;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大象,大象正在河里高兴地洗澡。„„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篇10

1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基本工具。当今世界, 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尽管现代化的科技为人们的相互交往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通信设施, 但是语言仍是人际交往最为基本的工具。如果一个人辞不达意、语无伦次, 无疑会使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个人形象大打折扣。一个人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 能够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才能够自由地和他人交往, 也才能更好的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甚至可以说,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社会身份往往能够从他说话的用词、语调、口气中展现出来。

其次,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他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当今世界,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持不同语言的各个群体之间, 其交流的最根本途径是语言的互通。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更加重视学生, 尤其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最后, 语言能力的高低与后天教育是否得当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低, 并不是先天具备的, 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可以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锻炼。教师在为幼儿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时, 应注意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的同时, 也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 使得幼儿能够在失去教师“监护”的情况下, 也愿意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小伙伴们交流, 这样, 孩子们就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 从而使其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组合。可见, 后天的教育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2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

首先, 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进入幼儿园, 因为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系的生疏, 容易“沉默寡言”, 幼儿教师要注意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 让幼儿们有话愿意开口讲。要尽力创设家庭式的教育氛围, 与幼儿平等相处, 尊重每个幼儿, 积极鼓励、引导他们开口讲话。尤其当幼儿主动跟老师说话时, 老师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听, 热情地与其对话, 并善于把话题稍作延长, 这样就能够解除幼儿的紧张心理。慢慢地, 他们就会越来越敢说, 越来越愿意说了。

教师要给孩子提供更多语言交往的机会、体验语言交流的快乐。某种程度上说, 环境本身就是教育, 教师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本身就能够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日常的游戏或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比如, 教师可以从环境设计入手, 以“小动物的家”为主题, 创设小鸡的家、小猫的家、小狗的家、小兔的家、老虎的家等等。把动物的家布置的较为温馨, 让孩子感觉像在自己家里做游戏一样, 孩子就会有话愿说, 有话敢说。

其次, 注意培养孩子用于语言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还要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入手, 因为自信心是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态度和学习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相信孩子能行, 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耐心倾听他们或许还不太连贯的解释, 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 更是要注意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对个别有语言障碍的幼儿, 如结巴、吐字不清的幼儿, 要主动与其接近并耐心听完其每一句话, 对孩子的一点点进步也要多加鼓励。?幼儿在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 他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模仿, 模仿大人的交谈, 模仿家长或老师所讲故事中的艺术语言。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同时要故意把孩子当作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进行语言交流, 尽量避免相同的话语重复出现, 讲故事的时候, 只要不是很晦涩难懂, 尽量不翻译成儿童语言, 这样下来, 你就会发现孩子在平时的对话中会时不时地迸出几个故事中的精彩词汇。

最后, 通过各种游戏, 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多是以传授给幼儿语言知识为主, 在方法上基本以教师的传授和幼儿的机械记忆、反复练习为主。教师往往以幼儿记忆力好坏, 即能否背诵所学的儿歌、故事和能否看图讲述作为评价标准, 认为这就是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实际上, 这些做法只是在向幼儿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 而没有从实践上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素质。

许多专家都认为,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应主要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进行, 最适宜的游戏形式是小组活动。因为幼儿在小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交谈、各抒己见、并有机会自由问答, 此时的教师可作为参与者来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 再过渡到小组讨论或评论。

例如:在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设计的角色游戏中, 要注意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在游戏当中出现, 调动幼儿用角色口吻表达自己愿望与情感的积极性。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 如果演妈妈角色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友好, 同伴就会提抗议:“妈妈说话应该很轻, 不是你这样的。”于是, “妈妈”就可能会与之辩解:“我是假妈妈。”也有的幼儿会改变自己语言输出的方式, 尽力地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 并友好地与周围的人交往。这样, 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就能够自然地得到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 教师也能够从“监护”幼儿的活动中抽身, 着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进行观察, 并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引导。也能够对个别幼儿语言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样一些游戏活动, 幼儿就能够在视觉、听觉、主观感觉、愿望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等实际交往活动中, 使其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发展。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丰富的游戏不仅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 而且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证明, 通过游戏这一途径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可行的, 它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又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幼儿在不同的游戏场景中活动, 与同伴的语言互动效果非常显著, 这样通过游戏活动就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忆萍.家庭育儿宝典[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上一篇:工程网优化设计下一篇: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