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生的意义十篇

2024-05-17

追求人生的意义 篇1

两年前,笔者怀着梦想,揣着企盼,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工作。如今提笔回味笔者在校本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的教育,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体现出“21世纪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孩子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的神圣使命。在这里,我见证了人大附中为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创造个性发展空间,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任意挥洒灵性与潜能。人大附中也为广大教职员工营造了自我升值的空间,使广大教职员工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尽情发挥创造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职员工将创新教育的理念应用于实践,结出了累累硕果。

与刘彭芝校长面对面,与人大附中零距离接触,我感受更多的是震撼,“把知识教给学生”的观念占据了我大半的教育心理空间。现在看来,这样只能算得上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在人大附中的经历让我真正感悟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享受教育幸福人生”。

一、让尊重展现自我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人大附中的老师们在校长的带领下,视学生为孩子、视学校为家庭、视同事为手足,共同营造了爱的氛围。是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唯有常怀大爱之心,才能真正投入到培育人的事业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师者的人生价值。

人大附中倡导“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办学理念,其根本在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正因为有了这样立志高远的目标,才能使人站得更高、跑得更远、视野更宽阔。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然而,什么是人才?怎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我想,人才必须首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情系祖国的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宗旨正在于此。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其主旨亦在于此。人类社会的发展、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呈现多样化的色彩,既保持共勉,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突出尊重个性,挖掘潜力。

二、让爱心开启智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爱心开启智慧”。教育专家说,中国需要教育家,中国的教育更需要智慧。爱心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大凡行业家的成就均以挚爱自己的事业为前提。

把心融入童真的梦想,用爱托起生命的灵动。教育家之名不在于“名”,而在于“明”,也就是智慧。也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那么,教育家的智慧,便是给他们的孩子们以幸福、快乐和健康成长。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的爱,就在于师生的共同成长。人大附中办学理念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爱之精神。正如刘校长所言:“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教育者自然流溢的奉献。爱学生,就是爱未来。”面对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品质资质的学生,人大附中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们,孩子们融入了人大附中开放的校园中,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大爱的气息,分享成功的喜悦。

要感动别人,先要燃烧自己。“爱心投入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爱心的老师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和他们一起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基于这种想法,促进教师经常和学生商量教什么、怎样教,而对于一些心里没有底的问题,总让学生们举手或投票表决确定怎么办。

爱心开启智慧,传承开启未来。从简单的道理中获得为人处事的灵感。

三、让团结凝聚力量

“团结是基石,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团结是幸福,它使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中得到享受。团结是财富,它会结出心灵沟通的硕果。”学校校长与书记正是这样一对好搭档,一个外刚内柔、一个外柔内刚,她们配合默契,团结如一人,把整个领导班子、整个干部团队、整个教职员工队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人大附中的每一个教学团队,都能很好地理解和贯彻刘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在人大附中的校园里,总能让人随时随地感受到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如刘校长自己所说的:“我一直努力着要做一个这样的校长,我要让工作在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充实的、幸福的。”

刘校长曾经说过:“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让智者能尽其谋、让勇者能竭其力、让能者能显其才、让贤者能彰其德,这充分体现了刘校长是个“用才”高明的人。慧眼识人才,人大附中造就了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团队,更激活了每一个“细胞”,使人大附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事成于和谐,力生于团结”,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为什么人大附中的学生大学毕业后仍愿意回到母校任教?也许正因为刘校长做到了“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使得人大附中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才使得人大附中的广大教职员工有了幸福感和成就感。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深深理解刘校长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们辛勤工作并快乐着,全身心投入到人民教师这个光辉的事业中。有这样一支和谐的团队、敬业的团队、奉献的团队,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四、让创新引领成长

“不满”是创新的源泉,“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刘校长始终坚持一流的办学思想,始终在人大附中实践着一流的发展规划。在教育理念上,她很好地把握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继承性的常规教学,一手抓教学创新,坚持两手都要硬。因为她知道,没有常规就没有稳定,没有稳定就难以创新,而没有创新教育则将失去发展的动力,教育的生命就将走向枯竭。她并不认为常规与创新是一成不变的,在人大附中,实验班经常承担教育创新的任务,而当教育创新走向成熟时,教育创新则往往成为新的教育常规。人大附中的教育最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开发,从早期的分层教学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试验芬兰“模块式教学”到制订特色课程表,从强化实践教学到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时时处处无不让创新燃起智慧之火。刘校长通过“华罗庚学校”开辟了超常教育的绿色通道,为“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办学宗旨搭建了优质平台。刘校长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育人理念,面对被舆论成为“万恶”的奥数,她坚持组织参加奥数竞赛;在人大附中,有专为一个人设立的班级,也有可以不上课的学生。当被刘校长特许转回人大附中学习的小画家王羽熙在人大附中的操场上高呼“人大附中,我回来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是人大附中给了学生一个多彩的世界!人大附中、刘校长和她的团队为了学生的发展付出了一切。

追求人生的意义 篇2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运动员,跨国流动

1 NBA赛事案例分析

勒布朗·詹姆斯在ESPN直播间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后, 沃尔什沮丧地发现, 尼克斯再次沦为全美笑柄。纽约, 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灾难, 或者可以换种说法, 彻底的灾难。ESPN谢里丹阴阳怪气地说, 他们有追赶2009-2010赛季篮网12胜70负的机会了。猜猜吧, 迈克·德安东尼下课和唐尼·沃尔什退休, 哪一项会率先发生?尽管非常失望, 但我们尊重他的决定。沃尔什第一时间发表失败声明, 我们会继续前进, 让球队进入争冠行列。前一句是酸溜溜的失恋祝福, 后一句是阿Q式的自嘲?不能否认, 这场失恋对尼克斯打击很大, 但熟悉沃尔什的人应该知道, 他绝非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倔驴。沃尔什早有心理准备, 他一方面和勒布朗相言甚欢, 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为小斯找副手。“我们还有B、C、D、E甚至F计划。”沃尔什夸张地表示。哪怕布泽被公牛劫走, 为小斯找星级搭档已无可能, 沃尔什也没乱了方寸, 一句“只是没想到这么快”了事。以谢里丹为首的反派忘记了一个史实, 上世纪90年代, 沃尔什掌舵的步行者只有雷吉·米勒一个全明星球员, 却在1994-2000年5进东部决赛。沃尔什迅速改变口径, BIG 3在迈阿密聚集, 让堆积球星的模式变得盛行起来, 可我不认为这是打造冠军的唯一方式。保持天赋的同时, 球队深度同样重要。可以这样解读沃尔什的话:尼克斯的首要目标是起码拥有小斯和勒布朗 (或韦德) 两名球星, A计划破产后也不能破罐子破摔, 而是根据德安东尼的体系要求, 围绕唯一的球星小斯组队。事实也是如此, 沃尔什迅速开放招聘入口, 先后进行了如下操作:用大卫·李换安东尼·兰多夫、图里亚夫和阿祖布克;签菲尔顿;签莫兹戈夫;签罗杰·梅森;签肖恩·威廉姆斯。

2 NBA赛事与美国球员的人生价值追求

有研究对美国职棒大联盟的球员退役后的职业数据进行了研究, 这些数据主要来自报纸的讣告和全国棒球图书馆的资料。有78%的球员退役后能够确保获得一份白领的工作, 3.4%的球员变为农民, 13.4%的球员滑落到蓝领职业。余下的4.4%或者百病缠身, 或者英年早逝。这些运动员同时具有很强的阶级意识, 这从佩戴在他们运动衫上的联盟徽章上就可以看出。有学者研究了巴西的足球运动员, 发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 80%的职业运动员招募自较低层的社会阶级。这些运动员是穷人家男孩子心目中的榜样。这些男孩希望可以步他们心中英雄的后尘, 进而走出穷人家而步入有名的足球俱乐部。

教育界担忧青少年黑人把过多时间花在体育上, 而没有把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把体育作为跳出贫民区的跳板。尽管历史学家在体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但是把体育因素作为研究社会流动工具的学者却是社会学家。社会学家不但关注职业体育, 而且也关注业余体育。业余体育作为一种社交途径, 一种往上流社会流动的方法, 其影响比职业体育更为隐晦。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流动研究, 不像大多数以往的社会流动研究。以往, 学界认为体育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途径。但是在过去10年时间里, 学界开始质疑这种看法。这反映出体育不但成为学术研究的领域, 而且也反映出体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忧郁。和历史学家对黑人运动员的淡薄态度相反, 记者和社会学家却非常关注黑人在职业运动中的经历。他们意识到黑人在今天的团队运动中虽然不是主流, 但是至少是有代表性的。

尽管如此, 还是存在一些重要问题。直到最近对黑人带有偏见的教练还是把黑人摆在非主力的位置, 并把黑人排除在主力位置之外, 譬如四分卫或后卫位置。有学者对34个街区的黑人球手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70.6%的人最终能够取得一份白领的工作 (不包括管理棒球队) , 尽管大多数不是一些薪水很丰厚的职业。为了加入职棒大联盟, 黑人运动员必须要比白人运动员表现优异得多。同时, 能力同等的条件下, 黑人运动员的薪水往往比白人要低。直到二战结束, 在所有的团队运动中, 退役的黑人才会被聘用为教练、经理或前台人员。

业余体育有几个方法可以提升人的社会地位, 包括业余体育为将来的教练和职业运动员提供了训练场地。影响一个人选择某一个运动并在该运动中取得成功的因素, 诸如阶级、地理位置、社交地位等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体育中取得成功可以体现文化适应和结构同化的模式吗?同时, 需要更多地研究以往运动员退役后的活动情况。另外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是工人阶级出身的年轻人的机会, 因为工人阶级是从体育中获得社会向上流动最大的社会群体。出身低下的美国白人并不存在被歧视而很难在体育中获得成功的问题, 但是他们缺乏打球和充分提高自己技能的机会。诸如闲暇时间、发展环境等因素制约底层阶级很难积极参与到运动中。除了屠夫和其它工作时间没规律的体力劳动者外, 只有工匠活跃在体育活动中, 因为工匠具有充足的闲暇时间而且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工作条件。

参考文献

[1]黄璐.NBA停摆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28 (1) .

[2]黄璐.博斯曼法案的国际政治经济本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5 (5) .

[3]黄璐.世界足球主要联赛球员国际流动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8 (5) .

[4]李涛.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 (5) .

[5]黄璐.运动员跨国流动的文化边界问题:李娜澳网夺冠的身份政治释义[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4 (1) .

追求人生的意义 篇3

生存不仅映照天空

让周围的垂柳和紫云英

把我汲取干净吧

缘着树根我走向叶脉

凋谢于我并非伤悲

我表达了自己

我获得了生命

我的快乐是阳光的快乐

短暂,却留下不朽的创作

在孩子双眸里

燃起金色的小火

在种子胚芽中

唱着翠绿的歌

我简单而又丰富

所以我深刻

我的悲哀是候鸟的悲哀

只有春天理解这份热爱

忍受一切艰难失败

永远飞向温暖、光明的未来

啊,流血的翅膀

写一行饱满的诗

深入所有心灵

进入所有年代

我的全部感情

都是土地的馈赠

诗言志。这首《馈赠》描述了诗人自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抱负和志向。

诗人的自我是一个多元的整体,包含了“我的全部感情”,分为“梦想”、“快乐”与“悲哀”三个部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具体追求和向往。

“池塘的梦想”荡漾着感情的波涛,浸透了心灵的汁液,有血,也有泪,有美好,也有幸福。诗人认为“生存不仅映照天空”,还要抒发她的情思——“我表达了自己”。按她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让周围的垂柳和紫云英/把我汲取干净吧/缘着树根我走向叶脉”。她以感情的汁液哺育了“垂柳和紫云英”,“表达了自己”,在失去的同时也“获得了生命”,所以“凋谢于我并非伤悲”。

“阳光的快乐”燃烧着理想的火焰,阳光单纯、朴素,却普照万物,孕育着生机。在诗人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理想、希望,让理想、希望照亮人生的行程,让人生充满意义、价值。理想、希望像阳光一样能以“金色的”火照亮生命的行程,点燃爱的火把,点燃光明的火把,能以“翠绿的歌”唱出生命之理想、人生之欢歌。光明的理想使“我简单而又丰富”,具有深刻的“内涵”。

“候鸟的悲哀”充满了诗人自我在追求人生意义过程中的苦痛、徘徊与愁怨。人生意义、价值、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辛的探索。不“忍受一切艰难失败”就不会达到“温暖、光明的未来”,没有追求,没有“热爱”,就不可能实现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理想。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能“深入所有心灵”,要进入“所有年代”,就得不断振起“流血的翅膀”,飞向“春天”。

“池塘”、“阳光”和“候鸟”是“我”的三个变奏,它们奏响了一个奉献与追求的艺术主题,其中饱含着诗人的渴望、自信和艰辛。最终,诗人的自我意识,总是要归为“大我”与“小我”在心灵上的体系,在追求“大我”的过程中实现“小我”。而诗人这一切的动力来源于“土地的馈赠”。诗人的自我,它既然“都是土地的馈赠”,那么诗人就要把它还给大地,还给人民。

因此,《馈赠》是艺术家深沉的自我反思,也是诗人纯情的求索之歌。

[作者单位:山东莱阳柏林庄

追求人生的意义,发现存在感 篇4

■存在感缺失的年代

在20世纪代的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还没来得及享受这其中的欢愉就陷入困惑和恐慌之中,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希望获得心理的安慰。他们发生了什么?

当时的人们和我们的今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是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平淡、乏味,生活对人失去了吸引力,而且很多人常常怀有情感丧失的困惑和对不安全感。正如,我们先如今一样,物质和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生活丰盈之时,却让人愈发的迷茫。现代生活,让人感到空虚和孤独,生活中有不少人,经常感受到一种心烦意乱的焦虑和失望。在医学上将其界定为“精神萎缩症”,不过,这些诸多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由于生活艰辛和物质匮乏所导致的,而是源自于对人生意义的丧失和存在价值的怀疑。

很显然,我们这个时代遭遇了20世纪20年代一样的境地,这是一个存在感缺失的时代!

■找到内心世界的钥匙,发现存在感

在今天很多人就在此时此刻还游荡在网络上,刷空间,逛贴吧,混脸熟,刷存在感。但我可以告诉你,存在感不是刷出来的,而是需要寻找和发现的。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洛・梅曾经就是生活在那个缺乏存在感的时代,为此他对存在感进行了研究。主张在治疗心理患疾的时候还需要发现通往患者内心世界的钥匙,理解和阐明个体的存在结构,发现存在感。那么如何发现存在感呢?他对此提出了几个原则。

□“自由”是人的存在的基础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自由,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由,在心理学意义上就只剩下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论,如同动物。所以,时空对于个体的重要性足以彰显。现代很多人陷入了一种没钱没时间的境遇。自然也就没有自由,很多人想去旅游,但是去不了,

不是没时间,就是没钱。谈不上心灵和身体上的自由,被一些繁琐的事情给缠绕着,很难感知到自己的存在,也感受不到外界的存在。所以,除了工作,除了赚钱,希望你可以多一些独处静思,多看书多交流,少玩手机少泡吧。

□自由的个体是充分“个体化”的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思想独立的人,要做一个有个性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各不相同的。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独特的生命形式之前,他必须这样接受自己。接受,对,完整地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各种意识和潜意识,还有身上的诸多特征,然后才能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自由的个体必须是“社会整合”的

罗洛・梅觉得正常人的特点就是他能发现对社会有建设性的和可以接受的活动方式,并以这些方式来表现他的存在。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想要成为他自己或实现个体化,就必须与他人建立联系,与社会相互依赖,在一个能创造自己的健康人格和发现生命意义的世界中完善自我。所以,这不仅要依赖于个体,而且个体要对社会有成熟的责任感。关注社会,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爱和责任,你的举手之劳恰恰可以力证你存在的价值。

□创造性的生活,是健康自我的表现

当下绝大数人都处在在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下,很难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在罗洛・梅的观点中,健康的自我应该包含自主性、真诚、富有创造性、选择、责任心等。不但要有这些特质,而且还要有发在内心深处的存在方式,包括爱、意志等。这样人才会拥有健康,才会体验到成熟的存在感。所以,提倡人在工作之余,多一些发现,多做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比如,写作,烹饪,音乐,花艺等等,让自己感觉是自己在过生活,而不是被生活过。

生活环境已然是这样了,如果我们还自暴自弃的话,那么对于自己是一种不负责,更谈不上有什么人生的意义和存在感了。

人要为所有而乐,不要为所无而忧

寻求自己的存在价值,远离“灵魂病”

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生活

追求人生的意义 篇5

只有当教师有正当的价值追求, 教育才成其为教育, 教师的行为才能区别于蒙蔽、欺骗、愚弄、操纵、控制、宣传、灌输、洗脑以及蛊惑和教唆。而这正当的价值追求就是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为自由社会培养人。

教师有必要遵从并切实履行基本的社会与道德义务, 始终恪守人的尊严、平等和尊重个人价值以及反对无知、偏见、歧视与剥削人、奴役人等民主原则, 身体力行并进而自觉地去影响更多的人践履这些原则。这是我的梦想, 我也希望它能够成为更多教师的梦想。我相信人们因为梦想而努力, 因为努力而成就自我, 因为许许多多卓越的个体而成就一流的国家。

这种努力从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开始, 并进而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正的读书人, 看待问题不虚妄, 不臆测, 有着理智的诚实, 不满足于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更不会哗众取宠、不懂装懂。从读书人的通情达理到知识分子的自觉地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普世价值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这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

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份挥之不去的人间情怀。学术论证因人间情怀而温热和灵动, 人间情怀因学术论证而厚重和深挚。抑或可以说, 学者的殚精竭虑、奋笔疾书、大胆放言竟是发端于他们对人间大地的深爱, 和因深爱而感觉到的责任。真正的知识分子拒绝赞美现状, 却并不粗暴地愤世嫉俗, 他们以宽容而温柔的心接纳和理解一切, 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理想的标杆和使命的召唤。

对于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的贫瘠, 虽然这不是我们的过错, 但我们却有责任去改变它。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尽可能使他们摆脱贫穷和困苦, 是与犯罪作斗争的最好手段, 也是建设一个祥和的社会的有效措施。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写作了《马加爵, 我可怜的兄弟》《假如我是民工》《我们必须面对》《成为知识分子》《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我所期盼的未来》《心存感激》《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受过教育的人》, 希望老师们《走在通往博学的路上》《懂得尽可能多一点》等等。

李文采:追求卓越的冶金人生 篇6

秉承父亲的“化工血液”

李文采,1906年9月9日生于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乡毛坝村一个仅够温饱的农家。其父李烛尘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文采3岁时,李烛尘离开湘西赴北京会试不第,漫游京、津、沪等地,随后又去了日本求学。李文采的母亲郁氏带着几个儿女一直生活在毛坝。李烛尘虽然一直在外,但要求孩子都要上学读书,特别是对长子李文采教育更严。李文采从小聪明伶俐,被送到当地最有名望的私塾读书,先后师从宿儒彭哲臣和胡鸾胡,通读《四书》《左传》,研习古文章法。他总是将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身体力行,放学之后很自觉地帮家里干活,照顾弟弟妹妹。小小年纪,李文采经常受到邻里乡亲的赞誉。

1918年,李烛尘从日本学成归国,受聘于化工实业家范旭东的天津久大精盐公司。次年,回乡探亲,李烛尘就把李文采接到天津塘沽读高小三年级。这个湘西娃崽由此得到接触新知识的机遇,踏上了新的人生之旅。

李文采从小生活在农村,吃得苦霸得蛮,经过短期补习便跳级考入美国人在天津办的成善中学(后改名汇文中学)。1926年,李文采转入南开中学。他的语文教师钟伯良,是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的高足。钟伯良发现李文采的文化素质很高,便把熊先生的力作《唯实论》介绍给这位青年学生。正是这本著作中的理论观点,影响了青年时期的李文采,也为李文采后来信奉马列主义播下了种子。

虽然成绩优异,但作为长子的李文采不能不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南开高中毕业后,李文采听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职业有保障,便放弃了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读书的机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在交大学习期间,李文采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和科技新著,并参加由中共交大支部组织的读书会,积极要求进步。此时,他还在交大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自然科学的转变》,通过对光是电波也是物质粒子的具体分析,支持辩证唯物论。

10年间,李文采由一个懵懂的山村少年成长为优秀的知识分子。

深藏心中的救国梦

1930年底,李文采在上海交通大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校参加了张贴传单和报道红军在苏区的斗争情况,以及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种种革命活动。

1931年底,李文采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毅然向党组织申请到斗争残酷的苏区去工作,党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1932年,他被分配到湘鄂西苏区洪湖边一个叫瞿家湾的地方协助建立电台,贺龙等领导同志接见了这位勇敢的知识分子。李文采满怀激情,迅速建成电台,为恢复洪湖根据地与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之间的通讯联系做出了贡献。就在这一年,洪湖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接连几次激战后,红军大部队转移,电台被敌人破坏。到了年底,李文采虽从洪湖突围出来,却与部队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昼伏夜行,到汉口、上海等地寻找党组织,未能如愿,只得回到天津家中隐蔽。

1933年,李文采由父亲资助去德国自费留学,以免被敌人暗害。李文采到了德国,先在西门子公司实习,后来进入德累斯顿高等工业大学当研究生,以论文《在电炉内由高岭土制取硅铁及氧化铝》获特许工程师学位。不久,他又得到洪堡基金的资助,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火花式高频电炉的研究及改造》。在此期间,李文采始终在寻找党组织,终有幸与中共柏林支部书记王炳南相遇,从此与他建立了联系,并参加组织的社会活动。当时德国的钢铁冶金工业居于世界前列,而我国的钢铁工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奇缺。这种反差促使李文采以最大的精力刻苦钻研冶金技术,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道路。

1939年,李文采以优异成绩获得德累斯顿高等工业大学机械系电热专业的博士学位。同年,李文采为了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夙愿,毅然回国。他辗转回到抗日的大后方重庆寻找党组织,由人引见和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建立了联系。从此,他在中共南方局负责人徐冰等人的领导下,以自己在知识界的影响和与工业界上层人士的密切关系,积极发展进步群众团体——“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协会”。在“青科协”,李文采一方面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做团结青年科技人员的统战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为了建立党的秘密交通机构,由中共南方局出资兴办一些矿山、企业,以作为掩护。他奉命利用巴山石墨公司的业务作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原料公司,出任总经理。为了建立党的秘密交通线,李文采曾多次以勘察石墨、石棉矿和铅锌矿等为由,到川北大巴山区、马边、越西等地考察,相机开展党的工作。几年的社会活动使李文采在重庆的科技界中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1944年,李文采到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任教一年。在此期间,为满足各大钢铁联合企业的矿石、煤焦、耐火材料检验等方面的基本建设工程的人才需要,他组建了冶金系。

1945年9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红岩村接见了“青科协”骨干李文采、罗沛霖和张兴富等人。毛泽东听完他们的汇报后,说:“中国革命即将成功,你们要团结好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强与工人的密切联系合作,在科学技术和发展工业上努力做出贡献。”毛泽东还饶有兴趣地谈到,江西钨矿丰富,用途很广,将来可以用它换取外汇,应积极开发利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原料公司很快在天津开设了业务机构,李文采任总经理。他先后在包头、台湾花莲、上海等地经营各种工业原料和商品的销售业务,也从事一些工业成品的制造。这些业务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完全由共产党控制的企业经营,其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回国10年里,李文采当过工程师、商人、教授、经理,参加了党的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949年初,经上级组织批准,李文采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

积极探索冶金工艺

1949年4月,李文采在北平参加了南下干部团。他清楚地记得毛泽东在1945年对他讲的那番话,于是向周恩来建议,希望党中央派科技干部参加接管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作,使之迅速恢复生产,以巩固革命胜利的大好局面。周恩来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与刘少文、刘晓一道南下,参加上海市的接管工作。5月,李文采担任华东财经委员会重工业处副处长,主持了上海市各钢铁厂的接管,建立了上海国营钢铁公司,筹建了京、沪、杭的电力并网工程,并开展了上海、沈阳之间工业产品交流等工作。

完成上海市的接管任务后,熟悉西南工业情况的李文采,向邓小平提出到西南去参加接管工作的请求。李文采随军到达重庆,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协助段君毅、万里,为接管、恢复和扩建重庆的钢铁、军工、煤矿、化工、造纸、造船等工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0年,党和政府为了加快发展西南经济的步伐,批准修建成渝铁路,李文采的任务是负责成渝铁路所需钢材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他知道重庆大渡口钢铁厂存有全国唯一一台蒸气动力大初轧机,能轧制钢轨,便迅速组织力量,从鞍钢将5万吨钢坯运到重庆,加紧生产。仅用3年时间,成渝铁路顺利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第一项重大建设成就。由于国内一穷二白,国际封锁,李文采所承担的工作之艰巨,所做出的贡献之巨大,都是可想而知的。在此期间,李文采还主持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越西石棉矿。

1952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撤销。李文采为了潜心冶金工业的科学研究工作,谢绝了中央调他去行政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好意,主动请求到不足200人的轻工业部重庆工业试验所去工作。1954年5月,李文采调到北京任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所长,不久又被冶金部调到该部钢铁研究所任所长。在全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形势下,他有机会熟悉钢铁冶金流程,并学习、推广苏联氧气转炉、钢水真空处理、连续铸镜等新工艺,为我国钢铁工业科研院所的创建做出了贡献。

由于李文采具有渊博的学识,深广的阅历,在科技界的巨大影响,以及对新中国建设和科学的贡献,1955年由冶金部推荐,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李文采被聘为第一批技术科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李文采长期从事钢铁冶金研究和科研组织工作,成果显著,曾先后在中国金属学会、北京市金属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冶金学科组担任领导职务。

1955年,李文采在研究所建成了一座半吨顶吹氧气转炉。1956年,李文采组织开展了当时世界领先的钢铁工业的三大新工艺技术试验,即半吨氧气顶吹转炉的炼钢试验、80毫米圆坯半连续铸钢试验及钢水真空处理和真空铸钢试验。当时,这些新工艺技术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也才刚刚起步。同时,李文采与鞍钢合作进行了平炉氧气炼钢试验,又与抚顺钢厂合作进行了电炉氧气炼钢试验,推动了我国用氧炼钢的发展,为各钢厂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提供了技术参数和操作经验。

1957年,李文采组织建成了我国最早的连续铸钢和钢包真空处理实验装置。这是一项重大钢铁冶金新技术,它在世界各先进工业国家的冶金行业中也是刚刚起步。不幸的是,这一新工艺受到当时浮夸风的严重冲击,参加专题研究的成员纷纷调离,研究被迫中止。但钢铁冶金三大新技术项目都列入1956年我国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草案)》,经国内外继续对其开展大量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推广,现在已成为炼钢、铸钢最主要的生产工艺技术。

1958年,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改名为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李文采担任副院长、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学术活动。他经常查阅最新科技资料,及时掌握当代冶金技术发展的动向和信息,设计冶金新工艺,开展专题研究,并先后培养指导了4名博士生和3名硕士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后,李文采被迫停止研究。直到1979年后,李文采才重新开展新课题研究。为了挽回浪费的十年光阴,他把工作重点放到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创新、国产化方面。为使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李文采努力开发自己的钢铁冶金生产新工艺,提出“优化、连接化、自动化和防止公害”的三化一防标准,以改进现有工艺。20世纪80年代,李文采和博士研究生们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炼铁、炼钢、精炼、连铸等工艺的意见。1983年,在国际上薄板坯连续铸钢的试验研究起步不久,李文采即指导博士研究生选定了“薄板坯连铸及其快速凝固机理研究”的课题,开展试验研究。由他培养的博士与攻关组一起,在“七五”完成了半工业性试验。此项目被列入“八五”科技重大攻关项目。至今薄板坯连铸的装备已大量引进,薄板坯连铸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生产应用。1985年李文采指导研究人员开展“钢锭的快速凝固”研究。当时模铸法占的比例很高,钢水因为凝固速度慢,内部存在许多缺陷且生产率低,需要研发钢水在铸模中快速凝固的方法。他组织了在锭模的钢水中加入冷铁粒或块的试验,有效减少了钢水凝固过程中带来的中心偏析和疏松,改进了铸锭的内在质量。此后国外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

李文采在多年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多项具有变革性意义的重大新工艺研究。他主张中国在新建、扩建钢铁企业之前,应尽快开发由各种新工艺组成的系列生产线,即A线:熔融还原炼铁、吹氧炼钢、精炼、连铸、连轧、后处理;B线:负责铁矿预还原、废钢准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后处理。他认为,A线、B线都达到最优化的工艺,才能争取钢铁冶炼生产的更大效益,成为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品种多、质量高和能够提供巨大经济效益的先进钢铁生产线,使中国钢铁生产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他还提出和组织进行了多项对钢铁工业具有变革意义的重大工艺技术的探索研究,如高炉炉外还原、电炉炉底出钢、汽化冷却炉顶与炉壁等。他诸多的前瞻性新技术思想为我国冶金新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上述成就以外,李文采从1957年开始撰写了《钢铁工业的新技术及对推广新技术的一些意见》《中国中小钢铁厂的技术改造》《中国钢铁生产工艺的改革》《钢铁冶金新技术》《用煤炼铁半工业试验》等数十篇科研论文,对中国钢铁科研和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

在钢铁研究院的45年中,李文采兢兢业业为中国冶金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1998年,李文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

追求创新的人生感言经典人生感悟 篇7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说一句话,那就是说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创新,创新是什么意思,也许,人们也需要来探讨一下。

关于追求创新的人生感言,首先第一步就应该明白什么是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的物质基础上有另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在已经拥有了的方式方法上,有新的途径去达到目的,并且比老方法拥有更加便捷,或者是简单操作的特点。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创新,也是为了去追求创新那种改变以后的便捷,简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大范围内传播,推广,达到众人皆知的目的。

追求创新的人生感言,对于一个人来说,每个人也需要不断的去创新自己的方式方法。每个人的一生就那么短,如果说墨守成规,十几年的时间一成不变,那么一个人的效率可想而知。所以人们才要追求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

在这人生的.感言中,创新意识很重要。首先需要有一个意识来支撑自己的理论,才能够在之后的目标中有的放矢,让自己能够有具体的规划,同时也有决心去抛弃过往,接受新鲜的事物。

情绪追求在初中教育中的教学意义 篇8

【关键词】情绪追求 初中教学 趋乐避苦 自我调节控制 双刃剑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情绪波动最大的阶段,步入青春期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常常受到情绪的制约,认识和了解情绪追求的教学意义,利用、引导、点拨叛逆期学生的情绪活力投入到正确的学习活动中去,对指导初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初中生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即趋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尤其是当适应性行为能力成熟时,初中生会努力学着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去行动,以便得到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或尽可能少的消极情绪体验。所以,相应的情绪体验本身,似乎已经成为初中生所追求的目标,并构成其行为的直接动因,这也就是所说的情绪追求。

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容易在适合其情绪追求的各种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导动机常常与某种能给自己带来即时的积极情绪体验的情境性活动相联系。初中生物课,学生不重视,内容抽象,在我校一节生物公开课《神奇的微生物》上,老师有效的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幅幅色彩艳丽生动的生物图片,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微生物病毒以具体的色彩鲜艳的图片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大脑被激活了,顺利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尤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河地貌、人文景观,旅游风景,令学生产生去看一看、游一游的激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探究地理学习,那艰涩难啃的地理课就有了学习原动力了!例如 ,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连锁塑造方法,把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的教学目标,让“差生”虽然没能力一下子爬到大树上去摘很多果子,但可以“跳一跳”,就能摘到“小果子” ,让“差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喜欢不断地跳一跳,越跳越有劲,让“差生”“跳一跳”后就能摘到的“小果子”越来越多,一不留神就实现了大的目标,这样不仅让 “差生”有了成就感,而且还培养了“差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还经常指导学生建立自我奖励系统:每周列学习计划清单,每顺利、按时完成其中的一项就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如果一周下来完成了全部的学习计划,那就大大的奖励自己一次,并联系家长配合实行,一学期下来,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向上的,长期坚持下来的学生不仅取得了好的学习成绩而且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也看到一些“差生”因为没有及时的引导,让“差生”对学习从发愁、畏惧到放弃,最后步入歧途、染上网瘾、辍学等等,给学生的人生涂上了黑色,给家庭带来了苦难,给社会造成了负担。所以对待叛逆期的初中学生,特别要注意调拨好他们的情绪,利用他们的情绪化特点,诱导、点拨、培养他们的情绪能力,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快乐健康的成长。

情绪追求有利也有弊,在强调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重视对情绪追求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将之引导到教学目标所指引的方向上。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目的在于利用其积极作用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决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而单纯迎合学生的情绪追求倾向,否则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导致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曾经听了一节心理健康公开课,授课者旁征博引,甚至穿插了一些色情的笑话,说学逗乐,学生是从头乐到尾了,课堂也很热闹,学生除了“乐”,内心没有思考、没有沉淀,空空的,这样的“乐”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乐”是有害的,会误导学生。教学中寓教于乐是对的,但“乐”一定是为“学”服务的,是为了帮助教师顺利、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既轻松愉快,又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指向教学目标所指引的方向,使“乐”成为学习的动力源泉。叛逆期的中学生常常是情绪优先于理性思维,很容易“乐”昏了头,有时候“情绪”更像一匹野马,把握不好就会横冲直闯,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调节好情绪,指导他们掌控控制情绪这匹“野马”,让这匹充满活力的情绪“野马”顺着健康的、知识的阳光大道前进,防止情绪“野马”脱缰后撒野伤己伤人,让叛逆期的情绪“野马”驰骋在学习知识的原野上!

鉴于情绪追求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影响和情绪追求的发生上总是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这一特点,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绪,了解初中学生情绪追求的意义,指导初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快乐的接受初中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昭兰主编. 情绪心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儒德等.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

人生追求的是什么? 篇9

焦虑、浮躁、愤懑等不良情绪充斥着大街小巷,如今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己,芸芸众人到死都不明白这一生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只有不断拼命去占有更多的物质,才能平衡心中的失落,传统社会在解体,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物质生活丰富以后,又不断地用外在的金钱去追求更大的快感,于是更大的焦虑又产生了,如今,人人拼命向前看,所有人与事,没有利益,永远也产生不了交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通过对外学习与交流,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我们的文化修养却是第三世界,因为在如今的社会,文化贬值的一文不值,唯有金钱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于是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路却丰富细腻;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度;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春之色为冷的绿,如嫩竹,如碧波,储满了无限的希望。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绿叶,标志着万物的终极。秋之色为暖的黄,如金穗,如高粱,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有的人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结果名声扫地;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却享誉神州;有的人要写长留世上的文字,结果却被遗忘了;鲁迅惟愿文章速朽,却光耀千古。闻天下文章几篇能留住?繁星满天,只取一勾月。有的人千方百计地追求生命,结果一生平庸。王勃英年早逝,却留下千古绝唱。问世上几人名传天下?恒河沙数,唯有钻石闪光,问古往今来几人垂青史?大浪淘沙,只剩些许真金。

世界如同一颗玫瑰花,悲观的人,只想到它的刺的可怕;乐观的人,只想到它的香可爱。世界如同精美的食物,人只有少量的时间进食,大部分时间在消化,独处就是消化世界。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获得成功与幸福,要想过的快乐和欢心,首先要把挫折、失败、不幸和痛苦读懂。

上帝是不公平的,于是便有了世间的穷和富、善和恶、美与丑、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上帝又是公平的,它给了你金钱,往往要夺走你的真诚和善良;他给了你成熟,往往就要夺走你的健康和幸福。

人生,是一列向前行驶的单行车,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回顾,是检点走过的路,憧憬更美好的前程;不是为了沉浸一段美景,回味咀嚼,百般缠绵;也不是空想一段坦途,就是遐思,千中羡慕。只有不懈追求,向今天要成果,才是苦乐人生的新感受;只有努力前行,才是丰富生活的真感受。因此,我们必须告别昨天,昨天的经历,有甘甜也有苦韧,有成功的辉煌,也有失败的心酸;有温馨的慰藉,也有冰冷的失意。人生走过一段路,风景毕竟不相同。这段惠风和畅,那段雨骤风狂,人生之旅本就风雨兼程,是要说曾经拥有,也不要说曾经失去,市区的不是永远失去,得到的不是永远拥有,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地向昨天告别,满怀信心的投入每一个崭新的今天。

反映人生追求的励志名言 篇10

2. 人往往取吉祥的错误而抛弃恼人的真理。

3. 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4.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6. 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

7.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8. 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是个失败者。而一向努力奋斗,坚韧不拔的人会走向成功。

9.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10. 一时的失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11. 我始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要继续奋斗,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12. 青春的寂寞是生命的点缀,没有寂寞的青春是悲哀的,然寂寞的青春不是没有幸福,而是我们不懂幸福。

上一篇:烹饪专业理论课下一篇:中夜班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