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虐待三篇

2024-07-11

童年期虐待 篇1

关键词:儿童期受虐待的成年幸存者,自我伤害行为,精神卫生,学生

童年期虐待是指在相关责任义务和能力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躯体或精神虐待、性虐待、忽视及商业的或其他形式的剥削,并导致儿童的健康生存发展以及尊严受到实际或潜在的伤害[1]。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儿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短期的或直接的危害,更多的是对受害者长期身体健康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2],甚至是过早的死亡[3]。自伤行为一般是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 ,是一种不以自杀为目的的直接地、蓄意地伤害自己躯体的行为[4]。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故意自伤行为的高发人群,且青少年自伤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5,6]。本研究于2013年11—12月选择贵阳市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童年期虐待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 为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防控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贵阳市7所中学学生进行身心健康问卷调查。城市样本来源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农村样本均来源于普通中学。每所学校各年级抽取4 ~ 6个班级进行调查,每个年级学生约200名,共计4 800名,其中有效问卷4 617份,有效应答率为96. 0% 。男生2 118名( 45. 9% ) ,女生2 499名( 54. 1% ) ; 农村学生2 279名( 49. 4% ) ,城市学生2 338名( 50. 6% ) ; 初中生2 399名( 52. 0% ) ,高中生2 218名( 48. 0% ) ; 独生子女1 772( 38. 4% ) 名, 非独生子女2 845名( 61. 6% ) 。平均年龄为( 15. 20 ± 1. 81) 岁。

1.2研究变量

1. 2. 1一般情况与自伤行为有关的一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级、户口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自评家庭经济状况( 较差、一般、较好) 、自评学习成绩( 较差、中等、较好) 。本次调查界定的自伤行为包括: 过去1 a中故意打自己,故意拽头发,故意撞头或拳头击打其他物体,故意掐自己或抓伤自己,故意咬自己,故意割伤或刺伤自己,故意过量服用药物、饮酒或吸烟等,故意吞食异物8种自伤方式[7]。询问每种自伤行为发生的次数,任何1种自伤行为发生1次以上界定为有自伤行为。

1. 2. 2童年期虐待采用Bernstein等[8]于1998编制的儿童期虐待问卷( childhood trauma questinnaire, CTQ) ,由赵幸福翻译成中文用于中学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共28个条目,包含5个因子: 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9]。采用5级评分,将“有时”“经常”或“总是”发生的条目作为阳性条目,各因子中有1条以上的阳性条目界定为有该类虐待经历的发生。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种虐待类型均相关( P值均 < 0. 01) ; 故进一步合计各种虐待经历的类型数,如无虐待经历为“0”、各种虐待经历均有发生为“5”,分析虐待类型的增加与自伤行为的发生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1. 2. 3心理病理状态利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 MSQA)[10,11,12,13,14]调查研究对象3个月以来实际感受的不适症状。共有39个条目,每个条目有6个评定等级( 6 = 持续 > 3个月,5 = 持续 > 2个月,4 = 持续 > 1个月,3 = 持续 > 2周,2 = 持续 > 1周,1 = 无或持续 < 1周) ,等级越高表示心理病理状态持续时间越长。 合计心理亚健康状态持续时间 > 1个月( 4,5,6等级) 的条目数,当该条目数≥8,则评定为心理病理状态[13]。

1. 3质量控制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要求学生当场完成问卷,时间约20 min。问卷调查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匿名填写。质控人员现场解答调查人员的疑问,并负责收集、审核调查表。回收问卷中剔除填写漏项较多( 漏填率 > 5% ) 的问卷。

1. 4统计分析采用Epi Data 3. 0软件录入资料,利用SPSS 16.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 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学指标间中学生自伤行为、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对自伤行为的影响,变量入选标准为P < 0. 05。

2结果

2.1中学生自伤行为和童年期虐待的发生状况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发生率 /% ; * P < 0. 05,**P < 0. 01。

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发生率高于女生,而女生情感虐待的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农村地区、非独生子女中学生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的发生率均高于城镇地区、独生子女学生( P值均 < 0. 01) 。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习成绩较差及有心理病理症状的中学生受虐情况较重,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

2. 2不同童年期虐待类型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调查显示,中学生自伤行为的总体发生率为44. 3% 。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的发生率分别为37. 7% ,16. 8% ,7. 7% ,61. 4% ,50. 7% 。任何一种童年期虐待类型都会增加自伤行为的发生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随着童年期虐待类数的增加,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χ2= 181. 9,P < 0. 01) 。见表2。

2. 3童年期虐待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以童年期虐待( 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 及虐待类型数为自变量,以自伤行为为因变量,分别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相关人口统计学因素及心理病理症状后,童年期的虐待( 情感、躯体、性虐待) 和忽视( 情感、躯体) 均是自伤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情感虐待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更为突出( OR = 2. 05,95% CI = 1. 80 ~ 2. 32) ; 随着虐待类型数目的增加,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增加( P值均 < 0. 01) 。见表3。

注: ( ) 内数字为发生率 /% 。

注: 模型 1 为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模型 2 将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与否、家庭经济、学习成绩作为控制变量; 模型 3 将性别、年级、 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与否、家庭经济及学习成绩及心理病理症状作为控制变量。

3讨论

青少年自伤行为是国内外近年研究的热点,许多国家对该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报道[14]。本次调查发现,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44. 3% ,高于唐杰等[15]的研究结果( 31. 2% ) 。不同性别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16], 而前期的有关研究报道女生的自伤率高于男生[17]。 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高于高中生,与雷修龙等的调查结果一致[18]。本次调查中,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及性虐待的发生率低于王永红等[19]的报道。家庭经济条件越差的中学生自伤行为和各类虐待的发生率越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0],可能因为经济状况差的父母迫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的情感需求。本研究中,学习成绩越差的中学生各类虐待的发生率均高于成绩好的学生,可能由于成绩好的学生会从家庭或学校中得到更多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即使在遇到不良事件时也较易得到帮助。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可能归因于各研究在调查样本的选择、文化背景以及自伤行为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本研究结果分析显示,童年期遭受的任何类型虐待均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相关,且以高风险性的情感虐待最为突出。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家庭情况及心理病理状态等混杂因素后,童年期虐待是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虐待类型数目的增加,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与Muehlenkamp等[22]的研究结果类似。童年期虐待与自伤行为的关联可能还具有一些潜在机制。根据自伤的情感调节假说,自伤是一种缓解急性不良情绪的应对策略。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个体早期的不良环境导致他们应对不良情绪的能力较差,比较容易通过自我伤害的方式达到对自我情绪的控制[22]。根据健康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发展路径,家庭抚养环境带来的早期改变,会对个体产生长期或深远的影响,并涉及到个体自身在认知、情感、 神经生物学水平等方面的发展[23]。童年期虐待作为一种刺激,会破坏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重塑大脑海马区的结构,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正常功能, 包括与计划、问题应对、行为的自我调节及情绪控制相关脑区的发育,给儿童的认知、行为、社会及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挑战,从而增加了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风险[24]。因此,儿童在童年期获得家庭温暖和无条件关爱,家长正确的教养儿童的方法,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童年的秘密——敏感期 篇2

——“笔头”的忠实Fans

我给你画个小猫吧!

“姑姑,我想要笔!”4岁的侄子奶声奶气地对我说。

“你想干什么呀?”我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我给你画个小猫吧。”侄子很认真地答道。

看着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我还真想看看他会把小猫画成什么样子呢。于是,给他找来纸和笔。他趴在桌子上认真地画了起来,不过,才画了两个似扁不圆的小圈,就骄傲地对我说:“姑姑,你看我画的小猫,好看吧?”……

这是孩子成长阶段中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如果孩子在某个阶段内对“写字”持续表现出一种入迷的状态,我们称这个阶段为书写敏感期。书写敏感期一般在4周岁左右出现。

书写敏感期的典型表现

◇涂画线条:想写字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喜欢拿着笔在纸上、地板上、床上、门上、镜子上,甚至在面包上涂画。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作品”都是有含义的。如:画了一个小圈,他认为这是鸭子;画了几条线,他认为那是彩虹;若再多画几个图形,他甚至能给你讲出一个故事来。

◇写数字:随着手部肌肉对笔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可以进行简单的书写练习。最简单的书写就是数字。有时,为了写这些数字,孩子会“废寝忘食”。虽然有些数字写得并不是太好,但那股认真劲儿真让人心生敬畏。此时,可以让孩子书写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码等。

◇写名字:这一阶段的孩子尤其喜欢写名字,在写自己的名字时,表现得非常专注。他们坚信自己能够写对,而且出现错误时会自己纠正过来。

◇图中附词:孩子读写能力发展的一个令人鼓舞的阶段是开始在图中题写语句。所题写的语句可能仅仅是一两个字或一句话,但它的重要性在于再一次表明孩子意识到了画画与写字的差别,开始运用图和词一起说明内容,互为补充。比如孩子在看图画书的过程中,也会在图片附近“写上”自己的“见解”了。

◇记录用文字: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已经认识并能书写一些简单的文字,他们会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文字开始进行简单的书写和记录。

书写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通过书写,孩子的手指小肌肉得到不断的发展,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能力,为以后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及在纸上留下的痕迹都让孩子感到好奇、兴奋,他们在书写中体会到强烈的乐趣,而这些乐趣和成就,将会成为孩子以后学习的动力。

爸爸妈妈的功课

◇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

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发展孩子对图形的观察和辨别能力以及空间方位知觉;培养幼儿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

多让孩子玩下列游戏:串珠子,用筷子夹豆子,搭积木,摆魔方,用圆头剪刀剪纸,临摹动物轮廓,折纸,系鞋带,扣扣子,打绳结等。

◇尊重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创作

3.5~4.5岁的孩子正处于书写敏感期,他们对笔头的热爱就像歌手对话筒的钟情一样,他们能在写写画画中体会到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力。孩子的“作品”可能会让家长不甚满意,但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们会将一条“直线”说成是一只小鸟或者是一只蝴蝶,将一个不规则图形说成是自己的床、自己的椅子。家长并不需要纠正孩子的说法,只需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话,体会孩子的意思就足够了。父母的认可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促进他们进一步创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创建良好的家庭书写氛围

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用笔写字了。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维持书写的热情。所以,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不妨坐下来写一写,如和孩子一起写备忘录;写一天中发生的重要或有意义的事情;给书架上的书题写标签(孩子的书可以由他自己写),给不经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信;给过生日的朋友或老师写生日卡等。

行动起来吧!

游戏名称:小动物的名字。

游戏目标:能找到相应动物图片并将其与名字相配。

游戏准备:动物图片、白纸。

游戏过程:

1.将动物图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说出动物的名字。然后,家长在纸上将名字写出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喜欢的这些动物都有与它相对应的文字,产生书写的愿望。

2.家长把这些图片和纸片混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把名字和对应的图片找出来。

3.找出来以后,家长和孩子一起把每组图片和文字用胶棒粘在一起,可以将它作为礼物放在孩子的卧室里。

游戏名称:给老师写封信。

游戏目标:了解写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产生写字的愿望。

游戏准备:信封、纸、铅笔、橡皮。

游戏过程:

1.给孩子念一封信,让孩子知道写信的作用,产生写信的兴趣。

2.启发孩子给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和感谢。

3.让孩子把要跟老师说的话说出来,家长记录。

童年可期作文 篇3

上帝用七天时间创造了我们,创造了这个充满爱意而又虚假的世界,创造了这一片可以包容—切不会说谎的天空。

我小的时候喜欢仰望天空,像仰望着万丈光芒的人,用那种充满淡淡忧伤的45度角,寂静的看着天上的云,像生命中的过客—样——朵朵飘走。看着明媚刺眼的不像话的湛蓝天空——点点染上落日的余晖,再一点点浸满悲凉的深黑。他们说,这是一个忧伤的孩子。

后来,我喜欢秋日的落叶,喜欢秋天枝桠上或红或黄,或是在路灯下死命挣扎不愿变样的绿叶。喜欢走在铺满落叶的林荫道上,树叶不满的发出吱吱的声音,喜欢秋天农民伯伯收获着辛勤汗水浇灌的`果实时的喜悦笑容。他们说,这是一一个形单影只的孩子。

再后来,我和其他孩子无异,乐观、开朗。只是偶然伤心的用那令我发慌的45度角仰望着天空,把心中的委屈,眼中的泪水——点——点逼回去,让它们在眼眶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可他们说,这是一一个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孩子。

小学六年,中学又半年,我认识了太多人,我这一生向他们]挥过无数次手,和他们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和他们一起笑过闹过,也哭过,可终于还是忘却了。也许某一年,我们可能连彼此的名字也不记得了。他们说,这是一一个没心没肺的少年。

某年的某一天,我离开了从小生长的土地,离开了曾经拥有幼稚可又美好回忆的地方,离开了无数个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可也离开了任性的自己。我说,我是一个可悲的少年。

记得刚到新学校,我没有自我介绍,没有主动认识别人,没有去认,去记任何人。我像是被孤独网住了,它越收越紧,我无法呼吸。他们说,这是一一个内向自大的少年。像仰望着万丈光芒的人,用那种充满淡淡忧伤的45度角,寂静的看着天上的云,像生命中的过客—样——朵朵飘走。看着明媚刺眼的不像话的湛蓝天空——点点染上落日的余晖,再一点点浸满悲凉的深黑。他们说,这是一个忧伤的孩子。某年的某一天,我离开了从小生长的土地,离开了曾经拥有幼稚可又美好回忆的地方,离开了无数个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可也离开了任性的自己。我说,我是一个可悲的少年。记得刚到新学校,我没有自我介

像仰望着万丈光芒的人,像生命中的过客—样——朵朵飘走。看着明媚刺眼的不像话的湛蓝天空——点点染上落日的余晖,再一点点浸满悲凉的深黑。他们说,这是一个忧伤的孩子。

【童年期虐待】推荐阅读:

童年虐待06-18

这是虐待!我要辞职!06-27

言语虐待的背后07-31

上一篇:民族身份认同下一篇:关注课堂中的生活性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