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业院校十篇

2024-08-05

高级职业院校 篇1

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 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 扩大学生知识面, 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席位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1]在这样的要求下,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高级英语的教学也要以此为标准使学生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根据高级英语的教材的特点和教师的经验, 具体做法如下:

一、词汇

“1978年, 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外语学院、综合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以及高等师范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 明确培养规格是:使学生具有准确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2]而这五项技能都是基于词汇的基础之上, 词汇不过关, 这些技能就无从谈起。大纲规定:八级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达10, 000-12, 000个;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 000-6, 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独立学院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相对其他院校学生较低, 据初步调查统计大学三年级学生词汇量不足6500个, 这对高级英语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扩大词汇量是高年级学生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完成大纲规定的词汇量, 然后在向下一个目标迈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 渗入词汇教学, 如词汇记忆法中前缀、后缀派生词、合成词等知识, 便于在阅读中克服障碍;对于独立院校学生,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词汇记忆中分清学术词汇和普通词汇, 掌握近义词之间的区别, 这样在五项技能的使用中就更精准了。

英语短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好这部分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也是在翻译练习和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之一。综合教程高年级课本教材涉猎广泛, 大多取材于专栏作家名篇, 其中不乏大量短语的使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应注意短语的积累, 并学以致用。体现在翻译中就是拿到句子县分析套用什么样的短语使句子表达简单明白, 有位翻译增添不少色彩。

二、阅读

基础阶段的综合教程课本多以小故事、事件为题材, 内容比较浅显易懂;综合教程高年级学习阶段旨在通过第一手的英文材料从教育、语言、科技、文化、人生哲学、社会问题等;收入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经典散文, 提供给大家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素材。“能够体现英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开始反映在语言文学功底上。”[3]语言文学的功底是建立广泛的涉猎基础上, 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受英语底子薄、词汇量较少的影响, 同时也因为文化差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阅读中出现大量的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反复阅读、反复理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以及隐含寓意的理解, 重点强调修辞手法的解释, 便于学生在会话、翻译和写作中很好的利用各种修辞手法, 来为自己的语言文学功底锦上添花。

三、翻译

随着科技的进步, 传统的翻译中已经有计算机辅助, 然而到目前为止计算机辅助翻译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翻译。冯建文 (戴炜栋, 2003:164-168) 认为:翻译是检阅阅读理解与准确程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为它无法像完形填空和选择题一样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回避和猜测.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 翻译尤为重要。在中国, 流传最为广泛的翻译标准是严复的“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 然而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 翻译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而是教师可以通过翻译练习检测学生的语法, 短语的掌握情况。因为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教师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 帮助学生掌握句法结构以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达到“忠实、通顺” (faithful, smoothness) [4]。但这对初级学者, 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四、结语

英语题材广泛,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哲学、教育等方面, 而高级英语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获得, 也学要综合技巧的培养。考虑到教学的对象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主, 学生基础薄弱, 且院校所在地可供学生锻炼的机会有限, 教师必须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 将词汇、阅读、翻译的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训练学生, 衡量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 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摘要:高级英语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基础课程, 对于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达到质的飞跃一个挑战, 汇量大, 句子复杂, 难以理解, 词汇练习和翻译练习较多。本文从词汇、阅读理解和翻译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教好高级英语这门课程。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级英语,词汇,阅读理解,翻译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赖铮.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十个指标[J].外语语文, 2009 (5) :128

[3]赖铮.高校英语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十个指标[J].外语语文, 2009 (5) :129

高级职业院校 篇2

学校财会专业创建于1992年8月, 原名金融专业。2013年8月, 学校撤销年级组, 组建专业部, 财会专业部成立, 为学校五大专业部之一。财会专业部目前共有15个班级, 在校生600余人。财会专业部共有教师54人 (其中专业教师22人, 均为本科学历“双师型”教师, 取得会计师资格3人) , 中学高级教师14人, 中学一级教师21人, 中学二级教师18人, 余杭区青年岗位能手12人, 余杭区教坛新秀10人, 余杭区学科带头人3人, 杭州市教坛新秀5人。

财会专业部拥有专业实训室4个:会计电算化机房2个、财会平板实训室1个、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室1个、手工做账实训室1个, 均已投入使用, 在建的专业实训室1个 (会计分岗实训室) 。目前已经完成“会计电算化、用友公司会计信息化教学软件”“用友T3系列管理软件”“大连爱丁数码翰林提传票翻打设备”和手工做账系统的建设。这些实验实训设备已经初具规模, 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技能训练需求, 将为财会专业学生搭建更广阔的专业学习舞台。

二、学制课程

财会专业, 学制三年, 开设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 (含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专业理论课 (含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 、专业技能课 (含会计基本技能———珠算、点钞、小键盘, 会计电算化, 会计实训课等) 。

三、培养目标

为各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输送优秀生源, 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会计、统计、出纳、收银等中级财务人才, 为各类中外商业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培养中级财务操作、证券理财、客户经理等专业人才。

四、教学特色

面对新课改, 财会专业本着“以严谨为生命”的原则, 全体教师团结协作, 在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学严谨的前提下, 追求教学创新, 寻求学生喜爱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注重理实结合, 简化学科理论知识陈述, 强化财会实践技能训练,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领悟理论, 掌握技能。

财会专业教师教学特色明显, 效果显著。严侃、冯娜、陈笑聪、马琴老师的案例教学法, 吴魏康、何佳、沈益英老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翁颖、卫春英老师的角色扮演教学法, 徐慧仙、魏霞锋老师的纠错教学法, 孙燕燕老师的学案导学法等, 各有千秋的教学风格, 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成效显著, 促进了财会专业部的教学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2013学年, 财会部开展了“财经专业‘翻转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成果

1. 会考:

历届会考通过率都很高, 如2014级的学生参加杭州市《财务会计》科目会考, 通过率100%。

2. 高考:

历届高考成绩都不错, 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考上宁波大学、金融学院、经济学院、经贸学院等浙江省高职名校。本科上线人数年年大幅递增, 2011年考取本科2人, 2012年考取本科5人, 2013年考取本科11人, 2014年考取本科16人。

3. 竞赛:

《高级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篇3

摘 要:英语专业是远程教育中辍学率较高的专业。四川电大对2010年春英语本科学习者的辍学调查揭示学习困难是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以《高级职业英语》课程作为教学模式探讨的对象,提出引入课程导学导师制,利用网络技术,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习者完成学业。

关键词:辍学研究;学习困难;教学设计;高级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48-02

已有的远程教育辍学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是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率最高的专业之一[1]。四川电大对本省2010年春季入学的101名英语本科学生展开了为期18个月的调查,发现学习困难是导致英语专业高辍学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习基础较差;专业词汇较多,学习困难大;面授辅导环节缺失;学习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如何减少英语学习者学习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是亟待远程教育英语教师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

《高级职业英语》为英语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学习者工作生活紧密相关。杜亚琛指出,成人的学习特点就是要学以致用[2]。

《高级职业英语》课程学习目标是满足学习者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英语的述求。根据开专业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分析如下:学生应该掌握比较正式的、用于工作场合的英语基础知识,包括医疗保健、行政管理、教学、烹饪、商务、警务等方面的单词、句型与习惯用语以及常见职业语境的语言知识等;学生应学会应用职业英语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中交谈,并能够体会到不同语体的特点;应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职业英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研究者根据《高级职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基于前期辍学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以下的教学模式设计。

二、教学设计

1.推行课程导学导师制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内容繁多是学习者面临的主要困难,尤其是对于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生源分散,办学机构减少了面授次数,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按照传统教学策略,辅导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充分讲解。面授辅导环节对于学习者理解学习课程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有效地为英语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课程辅导呢?研究者认为,课程导学导师制可以有助于解决问题。

课程导学导师制是四川电大在探索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实践。基本做法是:学校选择学习人数在10人以下的课程,为学生安排导师教师,要求教师第一次集中辅导,其余时间、地点、方式由师生自主协商确定。同时,学校规定导师最低辅导次数和联系学生的次数。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检查,教师按要求定期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质量,督促学生学习。2008年秋,四川电大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参与导学导师制课程学习者进行了适应性分析调查。“不影响工作”、“ 不受时空限制”和“导师制的人文关怀”是学习者选择该学习方式的最重要三个原因。因此,导学导师制有效地解决了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有效地为学习者提供了专业辅导[3]。课程导学导师制仍然要求保证一定次数的面授辅导,方便建立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联系。鉴于英语学科对学习者的语言基础要求较高,课程对语言技能培养的全面强调,建议对《高级职业英语》的面授辅导次数每学期不少于4~5次。那么,教师应如何安排面授内容呢?

首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得当的导学。张妙华指出,为了降低辍学率,要注重课程设计,课程需要有清晰的课程概要,恰当的学习目标,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帮助学习者了解和把握所学课程[4]。《高级职业英语》每章阅读量大,辅导教师要适当精简学习内容,突出重点,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见表1。

课程导学内容帮助学习者对所学课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快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突出学习重点的导学内容让学习者对学习结果有比较明确的期待,同时就学习困难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在后续辅导中做更有针对性的讲解。

其次,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精讲。以《高级职业英语》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对面授单元重点内容展开说明。蒋国珍指出,在面授课时少、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师的面授策略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5]。四川电大2010春学生中约有95%选择教育方向,工作多为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的职业英语比较熟悉。因此,研究者认为面授辅导教师与作为教师的学习者之间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展开教学话题讨论。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工作体验的基础上,很容易掌握新知识与技能。

表2清楚展示了教师对第二单元内容所做的教学设计,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有效地引导学习者组织学习活动。

2.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

远程教育系统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关注的连续性。大卫·西沃特提出在远程教育中对学习者“持续关注” 的观点,他认为远程学习的学生不是天生就会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能力和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都需要在院校和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6]。学习监控和管理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由师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所自然完成的,但是在网络学习条件下,因为学习者自控制能力比较低,学习效果甚差。网络技术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教师利用电子邮件和网络课程论坛对学习者进行持续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进程和困难,及时反馈信息和提供帮助。《高级职业英语》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措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

第一,使用一对一的电子邮件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个别化指导。面授辅导后,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习者对辅导内容的反馈意见和练习的完成情况,这样既可以形成教师对学习者学习进程的监控,也督促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一对一的电子邮件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特殊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者学业进展良好,得到教师的鼓励,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提高。

第二,加大对网络课程论坛的参与度,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网络讨论。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定期在课程论坛上面提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答复,形成积极互动。

第三,采用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在网络技术条件成熟的地方,对《高级职业英语》课程进行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既可以发挥网络迅捷灵活的技术优势,又让教师随时了解学习者作业完成的情况。

三、结语

为了解决远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研究者以《高级职业英语》作为个案研究,提出运用课程导学导师制。同时,在面授辅导以外的时间,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关注学习者的问题,让学习者产生一种集体的归宿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朱祖林.现代远程教育辍学率的挖掘分析——基于安徽地区1999-2009年数据[J].远程教育杂志,2011,(4):18- 25.

[2]杜亚琛.从成人学习的特点看教师的导学支持[J].开放教育研究,2008,(8):65.

[3]张景韶,龚静.远程教育课程导学导师制的学生接受度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5):39-43.

[4]张妙华,罗发奋.远程学习者辍学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6,(6):39-41.

[5]蒋国珍,李方方.面授辅导中如何促进学生参与[J].中国远程教育,2011,(2):46.

[6]武丽志,丁新.学生支持服务——大卫·西沃特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5-29.

高级职业院校 篇4

一、项目名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审核

二、审核对象:

申请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认定的人员

三、审核机关:

荆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荆州市江津西路18号)

承办部门:荆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荆州市荆东路54号)

联系电话:0716-845312

4四、审核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69条

2、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湖北省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考评实施意见》(鄂鉴指[2005]4号)

3、《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鄂劳培[1997]56号)第40条。

五、审核条件:

(一)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在本职业工作满5年,经本单位出具从事本职业工作年限证明可申报高级职业资格鉴定。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本职业工作满两年可申报高级职业资格鉴定。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技师资格考评:

1、取得本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3年(含3年)以上,经本职业(工种)技师培训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时,取得毕(结)业证书者。

2、取得本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5年(含5年)以上。

3、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并取得本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2年(含2年)以上。

4、取得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并在生产一线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2年以上者。

5、已获得本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具备下列四项条件中的两项者,可破格申报技师资格考评:

(1)在国际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或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得前lO名,在全省技能竞赛中获得前3名,在地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得第1名的;

(2)具有较高技能水平或有被社会承认的绝技绝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

(3)在开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4)在指导青年工人或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传授技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参加高级技师资格考评:

1、取得本职业(工种)技师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2年(含2年)以上,经本职业(工种)高级技师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学时,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5年(含5年)以上。

3、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并在生产一线本职业(工种)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4、取得讲师专业技术职务,并长期在职业技术院校(或技工学校,下同)教学一线从事实习指导教学;

5、取得一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并在职业技术院校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3年以上者;

6、取得相同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并在生产一线从事本职业(工种)工作3年以上者。

7、己获得本职业(工种)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具备下列四项条件中的三项者,可破格申报高级技师资格考评:

(1)技艺高超,有被社会承认的绝招绝技,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或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攻克技术难关和预防排除重大事项隐患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省有重大影响的;

(2)总结出先进操作技术方法,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

(3)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培养后备技能人才,传授技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得金牌、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得前3名或在国际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

(4)荣获过国家和省级技能人才荣誉称号的;

上述条件中,取得“高级工职业资证书”的年限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某些特殊从业人员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的条件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后可适当放宽。

鉴定成绩合格,申请人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且成绩合格(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两项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以上)。

六、申请材料:

1、须填写《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申报审批表》一式二份,并提供学历、上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及一寸登记照5张,本岗位工作年限证明;

2、技师、高级技师还须提供荣誉证书及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鉴定等有关资料;申请人所在单位对申请人的考核报告;

七、审核时限:20个工作日(不含省厅审批时限)。

八、收费依据:

元/人(鄂价费[2004]196号、计价格[1999]406号)

九、审核程序:

(一)受理: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规范、真实、可行、有效,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即时受理,对不能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填写《荆州市劳动保障行政审批事项受理通知书》,加盖行政审批受理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后,交申请人。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补齐的全部内容。

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审批,或者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向上一级主管领导备案。

时限:5日

对于国家统考工种的受理时限:按部、厅要求办。

(二)审核:荆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承办部门:培训科电话:0716-851249

3按照审核标准进行审核,对符合标准的,签署审核意见,加盖印章,将申请人的《申报表》和申请材料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对不符合审核标准的,签署意见并注明理

由交受理人员退还申请人。

时限:5个工作日。

(三)告知

1、将省厅审批意见即时告知申请人,2、对审定为终止核准的不予批准件,必须将理由及申办人的相关权利、投诉渠道等内容通过《荆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事项不予批准通知书》告知申办人,同时将申办材料退申办人。

3、将所有审批过程中的文书材料按要求归档。

十、监督、咨询:

咨询电话:0716-8453124

高级职业院校 篇5

笔者对中学高级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长达3年的调查研究,通过不同的方式走访了128名不同年龄段的中学高级教师,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1.35岁现象日益严重:他们失去了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生活行为取向。一个刚刚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人一定是踌躇满志的,他清楚地知道今后几年里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知道自己该怎样努力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他们在为自己准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资格所必须具备条件的同时也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表现出最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从中学高级教师资格审查,到撰写述职报告,到填写评审表,到等待评审结果,中学高级职称的评审很少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们会比较顺利地拿回一本期待了五年的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证书,也理所当然地提高了工资水平,但也会成为一部分高级教师教育生命的终结之日。按照正常的年限计算,一名教师大约在35岁时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暂且把文中叙述的现象称为35岁现象吧!

其实,这种35岁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追求的态度。一般而言,拥有端正人生态度的人在为自己设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时会做到长短结合、高低相宜。他会主动地把已经实现的目标作为实现下一个奋斗目标的条件和准备,会自觉地提升奋斗目标的层次,会自我反思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所得与所失,之后,他会自觉地选择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努力。而恰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为自己设置奋斗目标时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比较低层次的位置。没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就没有了生活的动力,于是,松懈、马虎、木然就成了一种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2. 内外因综合制约:学校管理者的工作缺少必要的制度支持

在中学高级教师陷入“35岁现象”深渊的事实面前,学校管理者表现得最高兴,但也最伤脑筋,主要是因为高级职称是学校师资水平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却又眼睁睁地看着年纪轻轻的高级教师不如人意的异常表现。一方面,中学一级职称系列的教师为了五年之后的高级职称“奋发努力”,凡是自己能够承担起的工作抢着干、争着做,唯恐落后于别人。学校管理者们也顺其自然,把能够给予的表现机会一股脑儿地推到他们身上。另一方面,已经具备了高级职称的教师懒散于工作,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学校管理者干脆采取自己以为适当的管理策略——只要教师努力工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使学校想促使高级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来引领年轻教师的发展,也是无计可施的,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制度来支持,未能真正促进高级教师的学术研究热情。

从高级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会得出十分相似的结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求为层次最高,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高级教师是不是同样需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当管理者把一次次追求成功和进步的机会赋予年轻教师的时候,高级教师们“自我实现需求”就会变得十分的单薄无力。站在其他教师的角度上看,你已经是高级教师了,还与年轻人竞争什么呢?于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在心里渐渐地萌生了,高级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应然而生。

3. 技术培训滞后: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技术上的支持

美国教育家斯蒂菲把教师生涯分为五个阶段,即预想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和退出生涯阶段。其中,退缩生涯阶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而更新生涯阶段则是其专业发展的又一次难得的契机。而要突破这一瓶颈,有时候单靠教师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应该说,拥有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比较高的能力,但是这些经验与能力是与中学一级教师的各项工作相适应的,中学高级教师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素养远远地高于中学一级教师的素养。从这个角度讲,获得必需的专业化发展技术支持在突破这个瓶颈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实现这些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即是相应的培训与学习。目前,大多数学校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要求进行相应的形式上的培训活动,脱离了本学校的实际,脱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缺少培训最基本的针对性原则。高级教师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充,自然也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后劲。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制约着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即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相当数量的高级教师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如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有的教师的确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可以说与高级职称名符其实,是实至名归。可也有相当数量的高级教师申报职称发表的论文是以版面费的形式换取的,甚至自己根本不能独立地写出一篇随笔,更不要说含金量高的科研论文了。

4. 职称评审体制局限:人为地缩小了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空间

目前,我国实行的高级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终身制的。不管一名教师在拥有了高级职称资格后的工作状况如何,他基本上都能够一直享受高级教师的工资待遇,这给职业倦怠感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很多省份对评审中学高级教师的基本条件不算过于苛刻,门槛不是太高,中级教师只要稍加努力即可“进入”高级教师的行列。而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这些更高层次的荣誉称号对绝大部分高级教师来说应该是无缘的,即使他们继续加倍付出,其结果很大可能是不如人所愿的。政府部门为高级教师的继续发展搭建的舞台过于狭窄,让绝大多数高级教师不敢有“梦想”。一方面,特级教师申报所应具备的条件并不是一般的高级教师能够拥有的;另一方面,纵观近几年的特级教师和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教师,大多工作在中等以上的城市里的名校、大校,对于广大的中小城市、县区中学的高级教师只能是“桃花源记”一般的梦想罢了。这一矛盾的形成是产生高级教师职业倦怠的又一个原因。

二、蝴蝶复活——缓解高级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高级教师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与指导。如果学校把他们置于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里、恰当的平台上,他们很有可能产生继续发展的强烈愿望与想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架设这样一个平台,解除捆绑着高级教师停滞不前双脚的绳索,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蝴蝶”,让他们继续绽放一片美丽的天空!

1. 更明确的自我角色之定位——完成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和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一般而言,高级教师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经验往往是感性的、较肤浅的、俗化的。其原因在于他们缺少科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很难实现自我经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此时,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和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是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心理的当务之急。例如,组织高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系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给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插上飞翔的翅膀,帮助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洗涤”和“沉淀”自己的经验,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目的,自觉地把自己的经验科学化、理性化和系统化。

对此,学校管理者应对高级教师的倦怠心理进行缜密的思考,积极探索尊重其心智、唤醒其心中“蝴蝶”的良策。一是为高级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技术与资金支持,突出高级教师领头羊的作用;二是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种专业化发展培训的机会,拓展其理论视野,促使其心中生成新的目标和动机;三是赋予他们担当众人的机会,定期举办高级教师论坛,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等。学校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位置,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从良知、道德以及情感上激发他们继续发展的愿望。

2. 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观之提升——积极的生活态度决定了高级教师的发展水平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社会时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学习,高级教师亦然。他们也会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种种评价,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端正人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态度,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高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大凡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教师,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乐观的、自信的;而那些职业懈怠的教师,往往缺乏生活需要的最基本的热情和激情,不仅仅工作上消极怠工,而且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里也表现出一副颓废不前、疲惫不堪的模样。

事实证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级教师持续发展的前景和方向。学校管理者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把校园文化丰富起来,把校园生活繁荣起来,把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谐起来,把学校教书育人的主旋律唱响起来;用积极的学习生活环境来影响他们,用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感染他们,用领导和社会的期望激励他们,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导他们,帮助他们重新认识教师职业之神圣,再一次感受自己历史使命之重大,帮助他们克服职业经历过程中的“高原反应”,顺利度过“高原期”;引导教师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重树教育理想,重拾教育信心,重塑个人形象,从而获得终身专业发展的动力。

3. 更有效的评价机制之建构——产生专业化发展的新的内驱力

目前,许多地方教育部门在教师有效评价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例如,成立高级教师工作室,制定专门的工作制度来约束和指导高级教师的后续发展,为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制定相应的高级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实行德、能、勤、绩的定期考核,建立高级教师工作、考核档案;在促进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实行倾斜政策,为其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2010年江苏省沛县教育局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实施“百名党员干部帮扶学校、百名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其中的“一百”是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具体内容是:“县教育局以成立专家讲学团的形式送教下乡。讲学团由骨干教师、教研员等组成。每年年初,根据基层学校上报的学科需求情况,安排相应的骨干教师讲学团开展送教下乡活动。采取专家报告、名师讲学、观摩教学、个案诊断、同课异构、说课评课、专家咨询、校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骨干教师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帮扶、长期指导和跟踪服务,力求培训活动的开展贴近实际、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取得实效。骨干教师按照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每学年承担不少于8学时的送教任务,送教下乡活动情况记入骨干教师培养档案,年终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荣誉称号。同时,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优秀课案通过沛县教育网上传,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从个人的角度上看,这项活动的开展为高级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机会,既让高级教师感受到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与接受,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让他们感到来自各方面对自己的一种期待,使其不得不思考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4. 更科学的职称评审制度之完善——让希望引领目标和行动

高级职业院校 篇6

一、学习曲线、学习效应与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美国学者怀特等人20世纪30年代提出学习曲线。学习曲线描绘了企业积累产出与生产单位产出所需投入数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工程师随产出的积累增加而不断“学习”,能够更加合理地组织生产。学习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或一个企业重复地生产某一产品时,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会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才趋向于稳定。

学习曲线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学习效应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的曲线来表示:

图1学习曲线是基于以下的数学关系的:L=A+BN-θ (*)

式中,N是产出累计单位,L是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A、B和θ均为正的常数,θ学习效应系数,其数值介于0-1之间。

由 (*) 知:当θ=0时,L≡A+B,累计产出水平在上升时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保持不变,学习效应不存在。由图1知:曲线L1、L2的学习效应系数分别为θ1、θ2,且θ1<θ2。θ越大,学习效应越明显,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时间越少,相应单位生产成本越低。

由 (**) <0知:L是单调减函数,累计产出水平在上升时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存在学习效应。

由 (***) >0, (****) =A知:由于学习效应引起的成本递减的速度越来越小,即学习的边际效应越来越小,并且所有的学习发生后,单位产出的劳动投入将达到一个恒定值。

按照规模报酬理论,规模经济使长期平均成本逐渐降低。一个企业已经达到了最佳规模,企业要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学习效应将成为推动因素。学习效应引起的成本降低因素有:(1)非熟练工人逐渐成长为熟练工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工程师提高了工艺水平,将生产过程组织得更加高效。以及(3)工程师积累了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高新企业来说,总是希望得到“即招即用”的高级技术人才,即有“经验”的技术人才,以便在最低成本处生产,获得高额利润。下面在学习效应存在的情况下,分析企业取得利润的情况。

由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M R=MC知:企业刚开发出某种产品,其产量Q1、价格P1时,利润为ABCD的面积,即π1= (P1-C1) ×Q1。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边际成本 (MC1下降到MC2) 和平均成本 (AC1下降到AC2) 都显著下降,这时产量为Q2,而企业因垄断势力仍可以以原来的价格P1销售,其利润为AEFG的面积,即π2= (P1-C2) ×Q2。因此,图形中阴影部分B E F G D C的面积即为企业由于学习带来的利润增量△π=π2-π1= (P1-C2) ×Q2- (P1-C1) ×Q1。

根据垄断企业学习前后利润对比图,对高新企业来说,面对的市场结构是垄断竞争 (如高档轿车制造商:戴姆斯勒-奔驰和宝马) 或寡头垄断(如大型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中客车)。此市场结构的特点是:激烈的竞争和差异化的产品。这种环境中的企业面对外部竞争时,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企业要想实现高效开发产品,快速占领市场,这时高技能的工人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便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

企业获得高级人力资源有两个途径: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内部学习。根据前面的分析,高新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时,强烈的竞争和利润动机使得企业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分析学习曲线与成本之间以及学习效应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在高新产业中:尽管企业力图开发它的人力资源,积累知识掌握技能,企业还是希望从劳动力市场上直接获得θ值高的人力资源,以便快速形成高水平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用供给-需求理论来分析高新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对高级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

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计算机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现代制造业将运用最新的、最高的科学技术,生产附加值大、利润高的大型设备。现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产业,该产业吸纳的高技术人员在所有的高技术人员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这些产业仍需要大批高精尖的技术人才,“知识”工人也将代替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人。这就意味着在现在及将来的劳动力市场上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下面分析我国产业工人的需求情况,2003年,我国高中低人才在所有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5%、16%、79%,未来十几年里,我国产业结构与人才供需如表所示。

从表1知: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的缺口在1746-2665万之间,按照2003年的高级人才比例,那么未来十几年里,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缺乏87.3-133.25万。参照发达国家高级技术人才的比例(一般在30%以上),保守估计我国将缺乏高级技术人才约660万,这个数字尚不包括新兴产业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口量。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及中科院理工科研究生相关专业培养的数量上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规模远远不能弥补此缺口。而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上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不是定位不明确,沿袭普通高等教育,就是停留在诸如一般的机器操作、驾驶、烹饪等中低端的技术人才培养上,在高级技术人才培养领域,基本上还是一篇空白。

按照供求理论,巨大的供给不足,必将引发高级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但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高价格也未必能够获得高级人才。下面从供求角度并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来分析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

从目前我国高级技术人才的供求关系上看,如上图所示:在供给曲线上S1上,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量为Q*,在企业的需求曲线上,需求量为Q1,即我国的高级技术人才市场上存在(Q1-Q*)的缺口,甚至连供求平衡点E1也未达到,只有当供给曲线向右移到S0,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此时,企业对这种资源的估价为P1。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使得企业宁愿付出更高的价格P1′去购买高级人力技术人才。但由于高级人才培养的刚性,短期内Q1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上便出现“硕士易找,技师难求”的尴尬局面。

从未来看,企业的需求曲线将会向右移至D2,而劳动力的供给曲线理应移至S2,以满足企业对高技术工人的要求。从市场平衡点E2可知:高级技术人才缺口量(Q2-Q*)是巨大的,薪水也将会比目前的价格P1提高,很大可能比P1′还要高,达到P2的水平。从图3可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有明显的大幅度上升,增加到Q2。

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将会引导着“市场”生产此“产品”。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能生产这种产品的市场无非是高等院校、中科院。但高等院校、中科院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需要。另一种职业技术学院有望培养此类人才,这种机构采用的不是目前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模式,而是未来的能够培养硕士级技术人才的高级职业技术学院。

三、结合学习曲线理论和劳动力供求理论两方面,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与硕士级职业技术教育接轨的必要性

根据学习曲线理论和供求理论的分析,高新产业更倾向于利用“学习后”的高级技术人才,作为一种内部成本的外部转化机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开发与高级职业技术院校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接轨的动力。

从德国的经验看,让企业和职业技术学院互动起来,将会有效避免理论脱离实践。从亚洲四小龙的经验看,政府是职业技术院校进行高级技术教育的引导者。

在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硕士级技术人才培养,将会极大改变人们的看法。尤其是像中国儒家文化熏陶的国度里,人们普遍看重普通高校,重理论轻技术,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二流教育”。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与硕士级职业技术教育的接轨将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高新企业的联姻培养模式将为培养技术人提供得天独厚的实践环境。无论对任何一方,这种双选模式无疑是一种“双赢”。

四、本文需注意的问题及结论

(1) 硕士级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硕士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宗旨。后者是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学科。

(2) 企业的高级人力资源包括高层管理者和高级技术人才。本文把高级人力资源的范围限定在高级技术人才,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在硕士级人才的培养上也限定在高级技术人才方面。

据学习曲线图,高新企业生产产品时,总是期望学习阶段尽可能短,甚至一开始就在标准阶段生产,这就需要大量已经拥有熟练操作技能的高技术的人才。而供求关系告诉企业,市场上缺乏此类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所以设立硕士级职业技术教育,以满足未来高新产业及新兴产业的要求。

摘要:本世纪我国的高新产业, 如航空航天工程、通信工程、高级数控车床等, 需要大批应用型高精尖技术人才。但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停留在低端人才的培养上, 该模式远远不能满足高新产业的人才需求。本文从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的学习曲线、硕士研究生层次技术人才供给需求的角度, 论证企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与硕士级职业技术教育接轨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级人力资源开发,硕士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习曲线,供求理论

参考文献

[1]、常小勇.试析亚洲“四小龙”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 :49-51.

[2]、张健, 李笑梅.德国“职业学院”的双元制培训[J]..中国成人教育, 1998, (4) :40.

[3]、赵敏.从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0, (6) :68-74.

[4]、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级职业院校 篇7

《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主要培养面向软件企业的.NET程序员, 同时也兼顾培养软件测试员。

1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 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项目为载体, 用任务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的原则, 与企业同行一起进行科学策划,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主要采用以下措施:调研软件研发和企事业单位→考察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制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能力培养目标体系→跟踪毕业生, 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确立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项目。

2 NET程序员的任职要求与岗位技能

根据软件研发企业、各专业招聘网站和毕业生的市场调研, 得到.NET程序员的任职要求是: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和软件设计文档实现软件产品;从事具体的软件开发, 模块代码编写;开发和维护统一的软件开发架构, 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软件设计问题;按软件工程流程编写和提交设计文件相关文档;熟练掌握VS.net的使用;熟练掌握C#语言。从而得出对应的岗位技能是:熟悉或精通C#语言;熟练掌握VS.net的使用;熟悉Windows平台下的程序开发;熟练使用ADO.NET实现数据库访问操作;熟悉数据库后台管理和SQL编程。

3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NET程序员的岗位能力需求, 从而确定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我们以真实的典型项目“WebShop电子商城后台管理系统”为载体来学习本课程, 内容主要有: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各种控件的使用;数据库访问技术;主界面设计;数据的增删改查;文件操作;报表制作;系统发布和应用程序安全。根据教学需要, 将内容重构为用户登录、数据管理、主模块和系统管理4个大教学情境, 大情境又细分为9个子情境 (系统分析与设计、登录界面设计、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和数据导入与导出、主界面设计与系统整合、报表制作、系统发布) 。各个学习情境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又有相关性, 环环相扣。按基于真实项目“WebShop电子商城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实践, 学生在完成各情境的开发过程中, 掌握基于C#的Windows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本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特点:系统性、独立性、完整性、扩展性、通用性。系统性是指学习情境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分解而来, 任何的信息管理都必须具备这些功能, 对学生开发类似的软件具有借鉴作用。独立性是指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小系统, 可以将其移植到其他系统中使用。完整性是指在实施学习情境的过程中, 我们完整的模拟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让学生体会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扩展性是指所有的情境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 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扩充和完善系统功能, 学生还可以在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模块。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用性是指软件的设计严格按照软件设计的标准, 让每个模块具有通用性, 以保证代码的可重用, 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积累经验和资源。

4 教学环节设计

以一次课堂教学为例, 课程教学的环节设计是:课前准备 (点名, 教学资源和任务单分发) →情境教学 (情境描述、情境需求、情境分析、情境实现、课堂点评、情境实施、情境完善、情境扩展) →考核评价→机房清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并结合角色扮演法、小组学习法、设问解答式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每个子情境都有一个教学任务单, 说明本教学单元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各任务完成后取得一定的平时成绩分, 每个任务要说明任务名称、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评价方案。其中评价项目中一般有需求分析、项目设计与答辩等, 通过答辩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如果项目有创新, 经老师核准可加分。项目设计中, 测试员发现一个错误加1分, 程序员扣1分, 项目组长根据工作业绩及工作表现来评定本小组同学的成绩。

5 教学方法

《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以4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实训场所完成, 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营造真实的软件企业工作环境, 提供真实的客户需求, 按照真实的软件开发流程和技术规范, 以项目制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角色化的实战训练。将软件的开发流程 (系统调查、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审、系统维护) 转换成情境教学的每一步骤, 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实现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 (2) 角色扮演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开发组中的各个成员, 分配不同的角色, 如技术总监、研发总监、项目组长、测试组长、美工组长、程序员、测试员和美工员等, 一人也可兼多个角色。研发总监岗位职责是:了解本领域行业软件的发展及趋势, 负责参加项目调研, 编写软件需求说明, 负责整个项目的系统规划、项目细分, 并制定项目任务和项目进度表, 制定软件的开发规范并监督执行, 负责对研发组长进行过程考核, 完成服务部交待的其他任务。技术总监岗位职责是:组织实施系统架构设计, 负责整个项目核心框架的设计, 并完成核心代码的设计, 进行各类提升研发人员的整体研发能力的培训, 组织并参与技术攻关, 指导成员进行疑难问题的处理, 完成服务部交待的其他任务。研发组长岗位职责是:参与项目调研, 参与编写软件需求说明, 参与系统分析、架构设计, 负责某个项目模块的项目细分, 并制定项目任务和项目进度表, 监督软件开发规范在本研发组的执行, 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过程考核, 完成研发部交待的其他任务。测试组长岗位职责是:参与项目调研, 参与编写软件需求说明, 负责选派测试员到各研发组, 为每个研发组制定测试任务和测试进度表, 监督软件测试规范在本测试组的执行, 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过程考核, 完成研发部交待的其他任务。美工组长岗位职责是:了解目前流行的网页美工技术, 负责选派美工到各研发组, 为每个研发组制定美工任务和美工进度表, 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过程考核, 完成研发部交待的其他任务。 (3) 设问解答式教学法。在实施情境教学中, 老师首先给学生呈现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 学生也可自己发现问题, 然后由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可小组加分, 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这样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成为软件开发主体。 (4) 小组学习法。将学习班级看成一个软件服务项目部, 设研发总监1名, 技术总监1名。研发部下辖研发组若干, 测试组若干, 美工组1个。每个研发组3~4名成员, 设研发组长1名, 程序员2~3名。每个测试组3~4名成员, 设测试组长1名, 测试员2~3名。美工组为临时机构, 设美工组长1名, 不设常驻人员, 美工通常由各组程序员、测试员兼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的角色, 各角色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否则会影响项目开发进度, 导致全组人员或个人扣分, 这样形成小组竞争, 易于形成学习合力。同时利于发挥尖子学生的带头作用, 以点带面, 带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考核设计

学生的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 (登录设计、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各占10%) 、综合考核 (50%) 与职业素养 (学习态度、课堂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等, 占20%) 组成。综合考核可以先告诉学生题目和考核内容, 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查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开发项目, 教师主要通过项目答辩形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这种开放式考核方法更能提升学习的学习兴趣,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7 结语

在教学各环节中, 既注重学生的整体教学, 又积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程网站提供大量的拓展资源、拓展案例、虚拟项目以及选拔学生进虚拟公司和软件公司承担真实项目的方法, 激励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 学生能熟悉软件开发流程, 了解企业开发方式, 具备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 具备表达、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具备自我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养成规范编码、按时交付软件的工作作风, 能够综合应用Windows技术、数据库技术、测试技术、软件工程方法, 独立开发小型的C/S模式的Windows应用软件, 同时也能胜任软件开发岗位上的其他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宁雪静, 沈泽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整合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9 (2) .

[2]温雅敏.数学专业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 2008 (5) .

[3]王淑霞, 田丽艳.兴趣教学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 .

[4]曹蕾, 吕庆文, 张煜, 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与设想[J].计算机教育, 2007 (12) .

[5]赵志敏.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沆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

高级职业院校 篇8

关键词:高职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设置必要性任务驱动

引言

随着日常工作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办公应用能力已经是企事业单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根据对就业单位的走访,我们了解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好多就业单位的部门负责人都提出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刚毕业的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办公应用都不能得心应手?这是摆在我们高职院校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也是给我们每一个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办公处理能力,才能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一、《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设置的背景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现状

在高职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在本科的基础上进行压缩,其教学模式和结构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设计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需求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都围绕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纲要求,课程教学很多时候是应试教学。只要学校获得高及格率,教学就获得成功。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

2.实践环节单一化

目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实践的主要形式为使用计算机对理论知识的上机验证,知识点相对分散,缺少综合实训的机会,实践环节单一化,缺少对计算机硬件和常用设备的了解和使用。在以后的实际工作工程中,除了利用Word做简单文件的编辑外,可能经常会碰到诸如:制作营销分析报告、利用演示文稿做销售情况报告、设备更换、打印机和传真机的使用等问题,如果没有经验的话,容易造成工作的被动。

3.考核形式与实际应用不符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形式主要是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以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应试教学必然导致教学知识面的狭窄,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缺乏全面的了解、对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掌握得不够,也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大部分职校学生在学完这些课程后,仍然无法顺利使用当前最流行的一些办公软件。

(二)应聘单位的需求及反馈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能够对教学内容有直观的感知,并且这些感知材料较传统教学来说是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重复感知和可视的。在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方面,基于课程资源库的教学比传统教学都要好。

为了讨论基于HFSS仿真软件的课程资源库对学生在电波与天线课程学习情况方面的影响,在实施这种教学后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问卷为五十份,结论分析如下:

选择“通过基于HFSS仿真软件的课程资源库更好地理解了在电波与天线课程中普遍存在的抽象概念”占 90%;

选择“喜欢老师仿真演示+多媒体辅助+师生讨论这种教学方法的”占 94%;

约30%学生在课后借助于仿真模型资源库和配套教材,在自己电脑上仿真自学课程相关内容,加强理解。

由以上调查可看出,基于仿真模型资源库的电波与天线教学的实行,提升了课堂教学活力,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在电波与天线课程中普遍存在的抽象概念,在内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其专业素质。

此外,电磁波与天线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如:网络分析仪、微波器件、各种天线、微波暗室等,而一个微波暗室往往要几百万、普通矢量网络分析仪也要几十万,致使微波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来说成本较高。采用基于HFSS和仿真模型资源库还可以做些仿真性实验,节约教学硬件成本。

5.结束语

开发了仿真模型资源库并编写了配套教材,其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可供相关院校参考,一定程度上能加速推进高职院校相关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库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在基于课程资源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库,采用仿真模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利用相关知识应用分析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教学效果整体上要好于传统教学。

但是电波与天线相关课程涉及新兴技术,我们还要根据相关技术后续发展及相关学生情况,不断地调整我们的课程资源库及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铮, 顾京, 尹洪. 共享型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的构建——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4): 9-12.

[2] 王新稳, 李萍. 微波技术与天线[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

[3]谢拥军.HFSS 原理与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

[4] 方东傅. 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的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6): 157-159.

[5]金忠伟.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 中国教育信息化: 高教职教, 2011 (3): 33-33.

[6]杨国诗, 贾群.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构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2(3): 85-86.

高级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 篇9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06动画4班的张媛,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高技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如何去走?”记得以为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以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北京实用高级技术学校是一个大的百花园,我知识百花园里的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可小小草有一个大大的理想,就让我在这里畅想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吧!

二.自我盘点

我是一名高级技术学校的学生,平时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喜欢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骑自行车。喜欢看杂志类的书籍,更喜欢看小说,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交好,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大渔,两天晒网”,以至于不能成为好学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气的气质和个性。

三.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优势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恒心不够,但可凭借那份积极向上的热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酒会慢慢的培养起来,充分利用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庞大亲友团的优势,真心向同学,老师,朋友请教,即使指出自我存在的各种不足,并制定出响应计划针对改正。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四.未来人生规划

扎实学习专业技能,开拓视野,扩展知识范围,尝试不断创新。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未来应该回向动画方面发展,本人对未来十纪念作了初步规划如下:

1.2006~2011年学业有成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为就业作好准备。

2.2011~2014年熟悉适应期;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初步找到合适自身的工作环境和岗位。

高级职业院校 篇10

2012年, 我校开设了《我的专业我做主———高中生的专业规划与设计》校本选修课程教学实践, 旨在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培养学生职业兴趣, 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寻找学生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职业定位。2013年, 我校将家长资源、社会力量有机整合, 开设了《职业体验》实践活动课程。2014年, 必修课《职业素养与心理》被纳入我校高一教学计划,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形成。在此基础上, 学校又进一步规划完成了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 探索并开展“135”生涯教育实践活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 什么是“135”生涯教育实践呢?

一、做好“一”个顶层设计

(一) 构建高中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989年, 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 (NOICC, 1987) 制定并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分四个阶段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与指导;新加坡教育部ECG职业规划系统从小学开始, 以网络体验方式协助学生做好升入心仪中学的准备;日本则从2000年用3年时间培养专业教师, 2006年始发布《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扩大职业选修课程;在澳大利亚的中学, 学习计划在高中会考中占10%;加拿大的学校有“职业日”, 有职业技术课程, 有专职的学生顾问, 小学到中学, 职业教育引领深入人心, 到了大学, “读书—工作—再读书—再工作”模式非常流行。[1]

而国内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滞后的。与国外的自上而下重视整体规划与指导相比, 国内正处在摸索阶段, 是自下而上的, 无序而重复劳作、无效劳动的可能性不小。所有这些, 都证明了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从顶层设计出发, 整体构建“学职融合, 三位一体”的高中生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二) 我校职业生涯教育顶层设计的内容

简单地说, 我校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顶层设计 (见图1) 就是一个核心、两个角度、三门课程、四个方向、五个关键维度。一个核 心 , 即生涯教育, 它是整体规划的目标指向与灵魂 。两个角度, 一是学职融合, 是从学业与职业关系角度的思考;二是三位一体, 是从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两个角度考量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教育的思考。三门课程, 一门是专业规划课程, 一门是职业体验课程, 一门是职业素养 (心理) 培育课程。四个方向, 专业规划课程是从中学到大学, 从学业到专业;职业体验活动是从课堂到课外, 从校本到社会;职业素养 (心理) 培育是从理论到实践, 从外在到内心;导师团队辅导是从学到教, 从个体到团队。五个关键维度, 一是基于学科渗透, 二是基于主题教育活动, 三是基于校本选修课程建设, 四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 五是基于职业咨询与指导。

二、实践“三”门选修课程

(一) 专业规划课程是核心

我们将专业规划课程主要落实在《高中生的专业规划与设计》选修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学团队上。高一、二年级学生分四个学期, 以“大小课”的不同选课方式分期全员修习完成。

与大学、职高不同, 普通高中面向的第一需要不在就业, 而是专业选择与对应性的学业选择。在当下, 学生已不可能临到高考再谈志愿填报, 也不可能到高三再来选择必考科目,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的接轨, 已经让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至少是专业规划从高一开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3]我的高考是怎样的, 对我的学习提出了怎样的指向性要求;我是谁, 将来我想 (能) 做什么;当下的大学都有哪些专业, 怎样的专业与我的兴趣、性格与实际课业成绩匹配;面对新高考招生“7选3”的模式, 我将如何从职业生涯规划出发, 从职业到专业, 从专业到学业, 整体规划我的高中学习课程。《我的专业我作主———高中生的专业规划与设计》课程整体构建的主要内容正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 如表1所示。

以绪论课为例, 学生选择成为此选修课学员后, 除了排定座次, 教师把学员分成了5个小组, 分别让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群 (不同年段层次的学生, 不同年龄构成的社会, 不同职业的人群) , 以“职业”“专业”“职业理想”为关键词, 寻找概念理解的不同答案, 通过走访人群, 一方面让学生感性理解三个概念, 为接下来的对整体课程内容的学习作铺垫;另一方面更是体现了这门课程“我的专业做作主”的教学思想。

课堂上, 我们的教学除了教师的自我介绍, 其余的是学生分别叙述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程的三个理由, 选择这门课程学习的三点希望, 而核心就在于学生课前完成的寻找关键词理解的分组报告。这样的教学组织, 课堂都是学生的, 理解也是学生的。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是助手, 是规划师, 也是引领者。

(二) 职业素养 (心理) 培育课程是基础

职业素养 (心理) 培育课程, 落实在“心语工作室”。一方面, 我们继续开展常态职业与职业心理咨询, 在全体学生中普及职业规划相关知识, 向全体学生提供职业咨询与心理辅导、职业生涯测评与指导等。另一方面, 我们将职业课程规划纳入高一年级必修课的教学计划中, 课程名为《职业素养与能力》, 一学年18个课时, 教学内容包括职业素养的培育, 从自信心、责任心、感恩之心到意志力、阳光心态、诚实守信;职业能力的培育, 从时间管理、创新思维到合作能力、交往能力、选择力、学习力。[4]

(三) 职业体验课程是保障

职业体验课程, 落实在学生处、校团委与年级组、家委会。如果说核心课程是从学业到专 (职) 业回归学业, 那么基础课程则是从课内到课外回归课堂, 而保障课程则是从理论到实践回归理论。这都需要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 而且是知识的创造者”, 为达到这个目标, 需要我们“帮助儿童及早发展各种技能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使“儿童能够进入到一个实践共同体中进行学习”, 并最终“建构起专业领域知识”。[5]

职业体验课程由校团委牵头, 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日或假期, 分校内、校外两种方式开展。在校内, 学校提供《高中生的领导力训练》, 供有志于从事事业型 (职业倾向测试中称E型) 职业目标的人群选修, 学校提供青年志愿者、学生干部等岗 (职) 位供学生体验, 学校还引入家长和社会职业人士开设《分享:我的职业》专题讲座或课程。在校外, 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普通本科学院建立高校高中合作关系, 通过开设课程与建立生源基地、《大学教师说专业》以及大学先修 (基础) 课程进高中, 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了解专业、了解大学课程, 为学生的专业选择作辅助;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职业走学、职业讲学、职业体验, 让孩子们先行一步, 了解职业, 为孩子们的专业选择作铺垫;学校和家长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通过开展带着孩子体验自己的职业的“职业日”活动、介绍孩子与他的同伴, 以小组合作体的形式进入企事业单位作短期职业体验见 (实) 习。学生边体验、学习, 边记录、思考, 并通过撰写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问卷与调查报告、职业体验实践报告等途径, 使学生既增长了见识, 又深入了解了职业, 这对他们的职 (专) 业选择以及就职 (专) 业而进行的高中课程学习与选学产生了弥足珍贵的实践意义。表2是相关情况记录表。

三、落实“五”项保障策略

我们知道, “汲取东西方关于生涯发展的理论精华, 结合我国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形成中学生的生涯规划体系是困难的。将自己思考成熟的生涯规划体系, 付诸教学实践, 变成教师教授职业生涯课的可操作性工作, 更是难上加难”。[6]它需要学校落实切实有效的整体保障策略, 我校则主要落实五项保障策略。

(一) 学职融合

新高考招生制度背景下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 必须走学职融合之路, 这既是新高考的必然选择, 更是学生个性化学业进步与职业幸福人生的必经之路。

我们对学职融合的一般性理解是:学业是职 (专) 业的起点, 是“学”;职 (专) 业是终点, 是“用”。高中时期对学业的选择与选学, 将来必然会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专业和职业, 并以此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石。换个角度来看, 职 (专) 业的规划与设计对于高中三年的学业学习而言, 同样也是一个起点, 生涯规划与指导是“学”;因为生涯规划好了, 将促进科目选考与课程选学, 学业也就成了“用”, 高中三年的学习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

(二) 三位一体

在美国的学校, 取得社会力量 (包括家长) 的支持, 探索更多的教育模式与方法, 甚至上升到国家行为, 发掘未知的教育领域, 运用各种最新的互动科技教学方式为全州 (学区) 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资源与平台, 是一种常态。[7]

之于我校, 无论是家长进校开设的《分享:我的职业甘苦》讲座课, 还是学生走入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职业体验、青年志愿者行动, 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平台。虽然, 因为家长“授课”水平的欠缺, 社会单元对于学校开设相应课程等的不理解、不支持等诸多不足, 但只要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起来, 就一定会有逐步完善的时候, 而这也必将对学校、家庭、社会共擎教育大旗的明天产生显著影响。

(三) 导师培养

美国高中都配有职业指导教师, 负责对学生的选课指导。[8]从当下我国的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来看, 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了解专业、职业知识, 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队伍, 并使之逐步专业化、专家化。这支队伍的工作主要是:一方面做好学生的专业、职业知识普及;另一方面则是做好专业、职业咨询的指导, 以此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9]

(四) 有效评价

有效评价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高中生的专业规划与设计》选修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引入科学、专业和符合时代与高中生特点的职业测评工具, 建立和完善高中生生涯规划的职 (专) 业测评系统的问题;一个是如何评价学生职 (专) 业规划的适切度、如何评价学生职业体验活动的效度、如何评价学生选课和选科高考的准确度的问题。目前, 我校就此方面的探索正在研究与实践中。

(五) 学科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 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挖掘蕴藏在学科教材中丰富的职业生涯教育素材, 努力创设职业生涯教育情境, 进行适时的有机的灵活的渗透,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素养、职业能力, 储备职业知识, 训练职业技能, 培育职业理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外中学生职业规划情况一览[EB/OL]. (2014-05-08) [2014-11-10].http://www.career120.com/archives/1269.

[2]美国中学开设的课程和教学目标及其内容[EB/OL]. (2014-01-02) [2014-11-18].http://fls.bnuep.com/gjjy/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377.

[3]施久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面向高利害的挑战[J].人民教育 (特别策划) , 2014 (19) :18.

[4]张纪元.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83.

[5][美]苏珊·纽曼.21世纪需要怎样的儿童教育[J].人民教育 (域外名家思想录) , 2014 (3) :16-17.

[6]张纪元.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3.

[7]杨建超, 孙玉丽.国内外高中教育的改革及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管理) , 2014 (6) :32-34.

[8]金华定.美国高中选修课与走班制概况与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管理) , 2014 (6) :67-70.

上一篇:医学伦理道德下一篇:业余合唱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