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十篇

2024-08-14

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1

一、正确认识培养体育兴趣对终身体育的意义

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而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必要前提。在体育学习中, 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有限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影响体育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持久性的主要心理动因。[2]200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和保持体育兴趣, 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培养体育兴趣的目标, 在不同学龄段应该有不同的分解目标、任务。围绕培养体育兴趣主要目标, 还应有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分功能和分目标。体育兴趣对终身体育的意义是, 学生将来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 仍然凭借自己在学校形成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而能继续自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改善自己的健康。这里要特别强调“在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时”, 因此体育兴趣的培养应该是一种终极目标, 应该分阶段、分目标来实现, 而不能在每一阶段都把体育兴趣作为主目标。小学和中学的体育目标是不同的, 但都是为了实现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后拥有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 即小学的体育目标应该为中学的体育目标服务, 中学的体育目标应该为大学的体育目标服务, 经过层层递进, 最终确立体育兴趣、体育习惯, 使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时能够开始终身体育锻炼。在培养体育兴趣过程中,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 尤其要重视运动技能的学习, 它将为中学阶段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兴趣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运动技能学习是中学阶段体育兴趣实现、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生时代是体育兴趣、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而体育兴趣和体育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体育知识包括四种类型:知晓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综合性知识、道德性知识。在体育文化中, 身体基本活动技术、运动项目技术方法、战术、安全保护的方法、锻炼身体的调控方法等都属于操作性知识。[3]为了培养体育兴趣, 小学学校体育传授的知识主要应以操作性知识为主。这是因为, 首先, 运动项目是体育文化的主体和高级形式, 而运动项目则主要是由具有操作知识性质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战术构成的。其次, 体育文化首先表现为身体活动文化, 而身体活动则主要是依靠操作性知识来完成的。再次, 操作性知识是其他类型知识得以实现的基础。如道德知识主要是学生在运用操作性知识实施体育行为的过程中实现的, 知晓性知识则是建立在操作性知识所形成的运动体系的基础上的。[3]

学校体育的最基本的特征为:它是一个体育教育过程, 因而“增强体质”始终应该是学校体育中最本质的功能和最主要的目标。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有赖于专门的学习和练习, 更与学生体能的提高密不可分, 而提高体能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才能获得。技能的学习需要各种体能作为支撑, 可以想象一个既跑不快, 又没有下肢力量的中学生是不可能较好地掌握跳高、跳远等技能的。同理, 一个柔韧性较差、又没有速度、腿部又没有力量的中学生也是不可能较好地掌握跨栏技能的。例如对济南大学学生的调查表明, 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 一是自身素质差, 技能差;二是怕苦怕累。[4]所以, 要发展相关的技能只有通过不间断和科学的体能锻炼才能得以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必须兼顾体能锻炼和技能学习, 为中学阶段的体育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减少中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难度。如果没有小学阶段坚持不懈的训练, 到中学阶段, 学生会因为体能、技能不足, 而不能、不愿进行体育学习。

三、相较于中学阶段, 小学阶段进行技术和体能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1. 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时量大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本的教育活动, 要达到运动技能学习和应用的目标, 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强化。因为动作是组成技能的一个个环节, 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质量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应用, 这是由运动技术的特点、技能形成的本质、学生的心理决定的。而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 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定的信心、勇敢果断和坚韧刚毅的意志等心理品质为基础。要想使体育锻炼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 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质量和时间要求。每次锻炼时间要在30分钟左右, 运动量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3个月为一个周期, 进行两个周期以上才能有效。[5]可见运动技能的学习必须有训练时间上的保证, 必须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和练习强度, 否则就不利于运动技术的形成。在中国的各科教学时数中, 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仅次于语文、数学和外语, 是学科的第四位。而且年级越低, 课时量越大, 具体参见表1。

所以, 要利用小学阶段大量的体育课时, 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严格、系统地训练, 积极和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身体,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 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安全和保健的本领。重点解决学生身体的“软”“硬”“笨”“晕”等问题, 为中学体育学习打下基础。

2. 小学生的天性有利于进行技能训练

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 都是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来实现的, 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各年龄段的儿童、少年他们参与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虽然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的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因为他们天真好动、好胜心强、好模仿、逆反心理相对较轻, 加上容易忘记痛苦的训练经历, 喜爱各项体育活动, 所以在小学生看来体育就是游戏,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体验运动快乐的过程。即使是那些辛苦的体能训练内容, 小学生也能从中发现快乐并很快忘记辛苦。针对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应该优先学习那些娱乐性不强、需要长期基本功训练、相对比较辛苦、枯燥的项目, 如武术、田径、体操等。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 即青春发育期。生理机能的迅速发展, 引起心理、行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很容易出现焦虑、羞涩、逆反等不利于体育参与的心理。学生会因焦虑而转变为对体育训练的恐惧, 他们会找各种借口和理由逃避上课;或者由于害羞而不肯参与, 甚至由于某次示范或提问而弄得面红耳赤。尤其是女同学, 不善于表现、怕出错误、对合作表现得力不从心是他们的普遍现象。[6]对体育持逆反心理的学生,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顶牛”现象, 故意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顶撞教师成为他们的乐事。相较于小学生, 中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判断想法, 懂得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而且也懂得逃避不喜欢的运动。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和体能基础, 而体育教师仍强迫学生参加他们不喜欢、不胜任的运动, 中学生就会感觉力不从心, 产生逆反心理, 讨厌体育课, 逃课, 出现“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奇怪现象。

3. 相较于中学阶段, 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压力小

在现阶段, 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带来了严重冲击。在不停舞动的应试指挥棒下, 大多数学生都“忙得不可开交”, 根本无暇参加体育活动, 这对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而且年级越高负面影响越大。中学生的升学考试压力要明显大于小学生, 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 学校、家长包括学生自己都最重视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平常的闲暇时间, 教师一般都会要求中学学生多抓学习, 少把时间“浪费”在他们不注重的体育活动上。

应该承认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推动学校体育有一定难度。有人认为, 只有完全消灭应试教育, 青少年的体育才能发展, 体质才能增强。其实,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譬如, 在我国许多学校的体育就开展得很好;日本等国的应试教育也很严重, 但体育同样也开展得很好。因此, 体育教师不能消极等待, 更不能怨天尤人。既然应试教育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学校体育人应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努力从自身做起, 从学校体育改革入手。首先小学体育教师应做好小学阶段的运动技能、体能的体育教学, 从而使学生在中学时有能力保持和发展体育兴趣, 顺利参与体育运动。中学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课时, 让学生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 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 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 从而就能更好地化解、减少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之, 小学体育教学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过程, 可以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身体机能的后天基础。小学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 充实的教学”, 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 但更强调在技能和体能方面要有质和量的保障。合理的身体练习负荷, 无疑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 从而为中学体育学习和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宋荣, 卢考纯.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J].体育学刊, 2000 (2) .

[2]高洪.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 .

[3]毛振明.实用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王华.部分大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分析———以济南大学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 (9) .

[5]王志明.心理缺陷的运动疗法[J].养生保健指南, 2012 (4) .

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2

在小学阶段落实学生体育锻炼主要是通过小学体育课来实现的。就目前小学生的现状来看,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据不完全统计, 近几年我国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呈明显下降趋势, 肥胖、近视、体弱多病等问题在小学生的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一方面与孩子们家长的溺爱以及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网络对于学生的吸引;但另一方面,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 甚至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也是重要的原因。这样的社会现实以及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无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和挑战, 科学的开展小学体育教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势在必行。

我们常说,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来看, 主观认识对于他们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因此, 关注学生的兴趣,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动学生参与小学体育课的热情, 来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和关键。那么, 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培养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呢?结合教学实践和反思, 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措施。

一、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 对于课堂教学要求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那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事实上, 在小学体育课上, 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最大的参照往往是教学内容和教材, 学生的实际往往处于次要地位, 这无疑会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距离拉大, 不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发挥。所以教师要多关注学生, 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从学生成长的过程来看, 表扬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但同时因为自尊心的影响又害怕自己做的不好, 学生们这样的心理无疑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 并且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学生们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而高兴, 进而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其次,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既然学生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主体, 那么就应该使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尤其是体育课本身更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来科学地安排, 创设情境, 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样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会更高。

再次, 走进学生, 了解学生。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学生的实际需求是需要教师去了解和关注的,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多走近学生, 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既能够使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意图, 也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这样教学的针对性会更强, 也会更加高效。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进而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来整合设计教学

就目前来看, 体育教材更多的是针对大众群体的, 而和学校自身的实际以及学生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出入的, 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有灵活性, 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进行教材的整合, 这样教学设计针对性才会更强, 才能够更符合学生实际。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要关注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需求, 尽可能的能够使孩子们都能够参与进来, 即注意教学要面对所有学生, 全面育人, 这样所有的学生们才能够参与进来,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灵活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课要提倡多组练习的组织形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加强个别指导的同时, 要有计划地培养体育骨干。例如, 一堂篮球课, 既有组织集体新授, 又有分组复习, 结合个别指导, 穿插教学比赛等, 使整个课堂教学展现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我们不必担心不好组织, 不要怕“乱”, 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我们在小巷里不是也经常看到成群的孩子自发地、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游戏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既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 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四、训练、教学更加的个性化, 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愉悦心情和满足感主要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然而, 对于体质、基础、技能掌握状况、兴趣爱好等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学生个体来说, 都按照相同的课程标准和任务目标统一要求, 按照同样的训练方法严格训练, 必然导致一部分同学每每不能达标, 经常性的失败在所难免, 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丧失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不愿参与体育运动。因此, 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情况, 并根据他们的体质和水平特点, 为其量身制作任务目标,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 充分体验成功和进步, 逐步培养体育后进生的兴趣。同时,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长, 努力使他们更加自信, 特长得以发现和培养。

总之,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学生们的全面成长和健康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要本着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需求, 科学地设计、合理地安排, 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出发点, 面向未来, 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 2002.

[2]体育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1999.

如何培养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教学;生动形象

现在的中学生多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的性格都比较有个性。这一点从上课时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他们怕吃苦,怕被人耻笑。特别是上体育课,教师让学生做示范时,有的学生害羞,不好意思做,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做,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采取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鼓励他们遇到困难不能畏惧,遇到挫折不能气馁。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成长,快乐地学习。

一、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清楚体育教学的目的,激发其主动积极性

大多数小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没有实际教学意义,所以在体育课上他们都表现得比较随便,没有认识到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因此,体育老师应针对这种不良现象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在体育室内课上,给学生讲述有关体育课的真正目的,让学生了解体育教学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进而增强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使学生遇到困难勇于挑战,不畏缩,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其整体成绩和自身素质。

二、教师要善于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保证教材科学性的基础上,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连续性和内容的编排。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体育课程的运动量,并详细讲述运动中的要点、难点,分清层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示范动作要标准规范,由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把技术的关键部分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课程上想给每位学生一个器材,我把器材随意放置在操场上的各个地方,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使学生得到它,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比教师对每位学生依次发器材的效果好很多。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大多对某一事物缺乏长时间的兴奋状态,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这样在不自不觉中就在学习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身体的兴奋度,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练习奔跑能力时采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练习掷准能力时采用“穿过封锁线”游戏等,并不断在游戏中改变游戏的规则,改变游戏的难度。

(三)运用鼓励的话语对学生做出评价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可以进一步坚定其学习信心,获得新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教师应重视激励教学评价的运用。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全面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教师要善于运用和体育相关的课程锻炼学生

和体育教学相关的课程属于学校体育文化,具体说更偏向于非学术性,如,校运会、体育社团、体育广播、体育游戏、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科普读物、体育宣传队等。作为一种隐性存在的体育课程,它总处于意图性的预期性状态。通过实体性和非实体性的学校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精神给学生传授思想、体育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行为奠定基础。

四、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应把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俗易懂,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学生并不缺少体育活动的器材,而是缺少体育活动的场地。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多为小范围的,如做体操、跑步等,都是比较少的几个学生在课间自发组织在一起玩。教师应多组织有多个学生一起参加的熟悉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这些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相近,自然而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体育课程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的精神。

通过培养小学体育兴趣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热爱体育,热爱学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陈敬敏.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23).

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4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这对于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作用极其巨大。因此,一个体育教师应在每一次教学中重视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展体育思想教育,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兴趣源于对事物的充分认知。要想在体育课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必须从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入手,做好体育思想教育。

体育,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首先要从一个国家和人类的体育历史出发,充分挖掘体育历史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次要从祖国的体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上,引导学生去深切体验。如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便是教育学生的最好体裁。体育老师要从申奥、备奥和办奥等几个重要的环节,指导学生认识体育本身,理解这件体育盛会中所展现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百余年前李长春悲怆的奥运历程到今天的体育骄子之扬眉吐气,历史的沉重和今天的辉煌,学生如同身受,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便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历史责任感和对体育活动的由衷热爱。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熟知的不同人群的对比,通过对日日相处的同学们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状况的统计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让他们从自身的状况产生学习体育的内在需求,最终转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

可见,体育思想教育并非是空洞的大道理,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把教育做得更加全面,一定会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体育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构呆板、形式简单、内容单一。虽然重视了体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体育的人文教育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了体育锻炼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紧密结合。改变体育教学的结构,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环。

1.巧设前奏,诱发兴趣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好奇心强、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所以,我们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必须将学生引向兴趣的大门。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好奇心强。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行进入角色当中,教师的语言及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如《龟兔赛跑》可用录象或精美的语言来展现课的前提,也可以在教学前布臵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通过景象,让学生去思考龟兔是如何赛跑,比赛结果又是怎么样?如果你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你是怎样做的?学生会带着想象和急切地想表现自己,于是就会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自身能力。在每次上体育课时,我们都要有意培养一个个小“老师”,由教师讲转变为学生讲,由培养一个慢慢翻番,从单个慢慢发展变成集体。这样让整个体育课堂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了。

比如说:在体育课整队的时候,我们适当培养学生自行整队,告诉学生的规则与要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当“小小体育老师”,在他们整队的过程中体会到要求别人的同时更会注重自己的言行举动,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既提高了自己的体育素质,又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指挥能力。学生也学会了比较自己在实践当中的优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观察,无须教师过多的讲解,很自然的陶醉在成功的喜悦当中。

3.动手创新,升华兴趣

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以此来获得表扬。当老师拿出器材摆出来的时候,学生会很积极地凑到老师面前问到:这节课玩什么新的游戏?这时教师就需要耐心地讲解操作方法或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如果是你用这些器材,你会玩些什么活动?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给以足够的锻炼时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趣味花样跳绳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拿出绳子自己舞动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起来,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情绪非常高涨。但学生会说:“老师,我们这样乱跳就是趣味花样跳绳吗?”老师接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跳绳是趣味花样跳绳?”学生会说:“我跳来跳去就这几样。”老师说:“同学们说得很好,趣味是一种游戏,花样是把单个的动作合起来,也可以好几个人在一起,正跳、反跳、双摇跳、单绳双人跳、双人双绳跳等方法层出不穷。不同的组织就有不同的结果,就会玩出不同的花样。”然后带领学生练习,这样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教师的引导示范,学生们对这样的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改变体育活动形式,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我们所采取的一切练习形式不仅要生动有趣,更要科学性,这样既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又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心理中“快乐学习”激发和保持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1.快乐游戏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把体育教学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游戏,他们不但能在轻松中获取知识,体验喜悦,而且对这种知识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如30m快跑可设计成“捉尾巴”、“找朋友”、“追逐跑”等,立定跳远可设计为“兔子跳跳跳”、“石头、剪子、布”等。都是很好的教学例子,记得在二年级教学“穿越时空回落地球”的游戏中,通过一个个穿越的过程,忘记了路途的漫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落地球,在喜悦中完成任务,赶走了短距离跑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体格,进一步让学生形成对体育课的渴望。

2.趣味比赛

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每个学生都想在愉快的学习氛围内展现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益感。如在“两人三足跑”中,因为这样的比赛很常见,可是十人十一足跑的配合就比较难了,这样才能进一步唤醒体育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在编排比赛项目的时候,要选择一些趣味而有富有活力的活动。以便体育教学更好的开展,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到团结、协作、积极、成功的愉悦勇于超越的品质,达到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课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欢。因为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 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能结合课堂的主题使每一节体育课, 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 提高素质。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上进的心理特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 能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根据每次课的题目, 适当贯穿有竞赛性的体育项目来配合教学, 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 使他们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 巩固技术动作,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学除了教学智力方面的引导, 更重要的是体现非智力因素的引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随机抽查了本校男生1058名, 女生942名, 对他们的体育态度进行了调查, 本篇论文是以农村小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状况为研究对象, 并采用体育实践活动为前提调查学生对当前体育兴趣的现状。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据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初中陈浩然老师对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作1~4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 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每周3次, 每次15分钟以上) 的占15.65%;少量参加锻炼 (每周1~2次) 占27.91%;基本上的或根本不锻炼占56.44%。可见, 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比较被动, 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体育兴趣尚未形成, 以至走出校门后, 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2. 调查法。

这里就本校小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来看一下:我随机抽查了本校男生1058名, 女生942名, 对他们的体育活动兴趣进行了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

(一) 研究结果

1. 营造学校体育氛围, 大力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几年来, 我校举办了全校性的体育节, 以校田径运动会、校学生广播操比赛和各年级的趣味性的游戏比赛为主线, 融小型的体育观赏、体育卫生知识讲座于一体,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使同学们不断地从中汲取知识, 锻炼体魄, 积极营造了体育与文化于一体的氛围, 使学生在这良好的体育氛围中, 加强对体育的认识、理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体育与社会, 体育与人类, 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2. 创设有利的体育教学、活动、选项课的条件,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

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 我们实行了体育教学课, 体育活动课和体育选项课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 体育教学课:在《体育与健康》教材中, 安排的都是田径运动, 篮球运动, 排球运动, 足球运动, 体操运动, 健美操和舞蹈, 武术等, 根据农村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反复的练习课本内容, 有一些厌倦, 对于现在的小学生, 了解地方特色的内容比较少, 既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生活, 又推广了地方体育项目。

(2) 体育活动课:充分利用好体育活动课和每天大课间的时间,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由各组的组长带领他们进行锻炼, 针对各个小组的兴趣爱好不同进行锻炼, 教师巡回指导, 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体育热情, 效果甚佳。

(3) 体育选项课: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特点, 已开设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排球、棋类、健美操等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 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体育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奠定了基础。

3.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 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新科学, 努力钻研新教材, 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 体育组全体教师相互开设教学公开课, 相互观摩、相互学习, 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以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正如教育上所说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 再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上课, 尽量当好课堂中的导演。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 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给予优先指导和帮助, 讲解时要精讲多练, 示范动作要优美、大方、准确, 多鼓励, 少批评, 让学生感到“我是活动者, 我乐意参加, 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 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 研究分析

我国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体育馆, 每遇到刮风下雨, 室内体育课就不能正常进行, 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就名正言顺地改为“文化课”, 或自习课, 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 同时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常规, 如果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多学习、多摸索、多研究、创编一些适用于室内体育课教学的游戏在。体育教学中, 结合体育卫生知识, 这样既增加课的容量, 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经过实践证明, 多给学生实战并区别对待地让他们身临其境的练习, 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求知欲。

体育教师在创编体育活动内容时要生动活泼……

1. 室内体育课:理论和游戏相结合, 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让学生始终具有新鲜感。

2. 趣味性要强: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用游戏与比赛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 让学生了解游戏与比赛规则、方法及要领, 教育学生发扬团结协作、协调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3.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设计的体育活动要适合学生的生理、身心特点, 方法要简单易行, 可操作性强, 容易开展, 学生乐于接受。

结论

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6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 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重智轻体”是多年来遗留下的错误思想, 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阐明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主管部门在体育方面的要求, 使他们认识到有了强健的体魄, 才能完成艰苦的学习任务。通过体育基础知识课使他们明白体育的重要性。

二、创建民主的课堂气氛

民主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的, 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中, 教师要有平等意识, 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 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 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秩序, 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还要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 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学有所疑, 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

三、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中, 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它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掌握和调节课堂氛围, 安排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 如比较欢快的游戏、幽默的语言等都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四、科学地处理教材

目前, 体育教学中很多教材不是过于单调, 就是技术性太强, 使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消失。因此科学地处理好教材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单调的教材可以从提高它的趣味性着手, 比如改编成游戏, 采用多种手段使教材变得丰富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欢乐, 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灵活运用组织教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都是好方法。例如, 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 让学生到前面来带操, 这样带操的学生心理上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 就会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使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而对其他学生则是一种促进作用。因为他们也会有带操的愿望, 从而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7

农村小学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性别、身心发展特点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她们的体育行为习惯和体质健康状况普遍差于男生,如不对其重点关注,势必阻碍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整体推进,并将对她们的体质状况和今后个人学业成就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阳光体育背景下农村小学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加以改善,是关系阳光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普通农村小学女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本校3~6年级共63名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情况和相关态度进行了调查。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研究采用由笔者自行设计的农村小学女生体育学习兴趣情况调查问卷,在本校组织了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获得最终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63份,回收6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5.2%。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表1所示,农村小学女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5%,而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比例却达到了45%。由此可见,农村小学女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不容乐观。笔者通过访谈得知,虽然学校体育课活动内容充实,组织形式灵活,但是由于学校体育课施行统一组织与管理,没有采取特别措施对男、女生区别对待,女生们普遍觉得体育课不好玩,不适合自己,因此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由表2可知,技术动作差、无体育特长是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缺乏自信;运动太辛苦、懒惰是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不足,主观上对体育学习不接受;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学习负担重、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等则是制约农村小学女生参与体育课的客观因素。在调查中,62%的女生解释自己动作不到位、不美观,不想在体育课上丢人;55%的女生反映体育课设施少而老旧,没什么体育活动可做;还有52%的女生则直接表示上体育课太累、太辛苦所以不喜欢体育。

2.原因分析

第一,内部因素。(1)传统观念影响。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对女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如“轻柔纤细,文静之美”等。在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子们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导致了明显与“轻柔纤细,文静之美”相悖的体育课被她们排斥。(2)心理因素。小学女生比较内向、害羞。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怕苦、怕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怕别人嘲笑,在完成滚翻、倒立等技巧性较强的动作时,自以为不雅观,不愿意练习。小学女生的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与胆大、敢闯、敢于尝试的男生有着较大的心理差异,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往往充当观众的角色,很少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3)生理因素。农村小学女生身体发育相对较差,骨骼肌肉不发达,生理负荷量小,如胸腔、肺活量小等。在体育课上表现为协调能力差,动作迟缓,力量、速度、耐久力等素质也较差。不少女生在参与某个体育活动时因自身力量、速度等方面不能达到要求,力不从心,产生了恐惧和厌倦情绪。

第二,外部因素。(1)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场地器材。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内容一般以田径、技巧、篮球为主,这些内容反复教授练习,大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逐渐失去兴趣,影响了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并且,田径、技巧、篮球都是传统的运动项目,在教学内容上往往缺乏创新,也大大降低了女生参与的兴趣。农村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讲授加上学生的模仿练习,缺少能吸引学生独立探索、积极体验的教学途径,因此在起始阶段女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体育课的场地比较简陋,器材配置也跟不上阳光体育的需求,造成了体育课程实施的资源紧缺,女生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导致她们的学习兴趣持续下降。(2)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对小学女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鼓励和帮助,难以激发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不重视自我教育,知识更新速度慢,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女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发农村小学女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

1.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组织体育教学、体质健康测试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与阳光体育的推广。因此,应加大相关资金投入,改建、扩建体育场地,补充必需的体育器材设备,并做好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修理。同时,建立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规范,实施合理使用与有效配给机制,对女生体育活动有所侧重和特殊关照,在特定时段女生适宜并热情参与的体育活动采取女生体育场地专场专用、专项专人的具体措施,为女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2.加强理论引导,帮助女生建立明确的体育认知

体育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追求。教师要加强理论引导,帮助女生不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拓宽知识面,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只有当她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后,参与体育锻炼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学校应努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以女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她们进行体育知识教育。同时加上体育手抄报、校园广播、体育宣传板报等加强对女生的影响,使其主观意识得到熏陶,树立终身学习观。

3.丰富组织形式,促进女生良性体育参与行为倾向

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通道”,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客观条件独立地从事科学体育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女生喜爱节奏鲜明、轻松愉快、对抗性不强的体育项目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有针对性地设计,用科学性、实效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组织形式上灵活多变,增加娱乐性较强的项目,降低团体竞赛项目的难度,加强教师指导,使学生更多的经历过程,培养主动参与意识,促进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

4.减轻学生负担,保障女生体育学习的时间

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我党教育方针的深入贯彻。在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评价体制下,课程表上的体育课往往是一个点缀。平时,只要语文、数学、英语课需要占用课时,体育课必须“无偿转让”;到了复习迎考的时候,体育课的课时更是被“瓜分一空”。这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农村小学女生的成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少孩子发出了“还我童年”的强烈呼唤。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全力保障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不减课、不缩课,而其他科任教师也应全力做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不占用学生宝贵的体育运动时间。反对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坚决不把体育课变成写作业课、复习课、考试课,做到“还孩子体育课,还孩子童年”。

四结束语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协调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阳光体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成为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需要。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激发农村小学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致力于提高她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从而全面推进小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

摘要:阳光体育对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 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科研方法, 研究了本校3~6年级共63名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情况, 分析了农村小学女生体育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 并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入手, 提出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理论引导、丰富组织形式、减轻学生负担等策略以激发农村小学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关键词:阳光体育,小学女生,学习兴趣,策略

参考文献

[1]靳润成.着力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高水平完成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J].天津教育, 2012 (1)

[2]公伟.影响中学女生体育课兴趣因素浅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6)

[3]刘飞平、龚秋玲、魏四成.高校女生阳光体育制约因素分析与实施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2)

[4]冯艳.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高年级女生课余体育参与的优化组织模式[J].体育科技, 2011 (4)

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表现,当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很快乐,并很享受体育课中所学的项目;反之,如果不感兴趣,学生就会表现的懒洋洋,一点精神都没有,不愿意参加老师所教的体育项目。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合理利用教学器材和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爱玩的本性,增添一些有趣的娱乐体育项目。如,在体育课上,让小学生分小组去玩不同的项目:投沙包、踢毽子、跳绳等,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不至于就只有一个项目,学生玩一会就会觉得没意思了,多个项目就可以让学生始终都处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享受体育课的乐趣。当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进行友谊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丰富多彩。

积极参与,合理分配任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无论是从心理的角度,还是从体能的角度都要全面地顾及到大部分的学生,让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位学生的特长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对不同项目的擅长程度,选出一个小班长,比如,有的学生热爱打篮球,而且打得特别好,就可以让他当篮球小班长;有的人喜欢踢毽子,就可以任命他为毽子小班长等。这样分工明确,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加学生的责任心。而且教师在分配完任务以后,学生可以自由组队玩耍,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跟学生一起玩耍,减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去上体育课,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教师需要去努力的一个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去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因为小学正是学生为以后的成长做铺垫的一个时期,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责任心和聪明才智,让学生从小就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徐敏.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6).

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篇9

摘要: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以及身体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因此教学中应以兴趣为先,增强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在体育活动中渗透美育,以游戏、竞赛和课外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爱上体育,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兴趣;新鲜感;美育游戏;竞赛活动.

一、兴趣为先

如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几乎是所有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体育教学也和其它学科一样,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从内心喜欢上体育课,就会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学习的内驱力就会被激发。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始课教学的兴趣激发,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抓住每个起始课(入校第一课,新学期第一课,各教学内容的第一课等),形成极富吸引力的体育教学氛围,给学生良好的印象,达到兴趣为先,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目的。

二、赋新鲜感

摸清了兴趣所在,就要想办法保持这种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强,他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大好时期,因此教学时通过讲故事和通俗易懂的讲述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每天都存在对体育的新鲜感。不能一上体育课就是“一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态,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因此保持体育课的新鲜感很重要,它使学生对每节体育课都有无限的期待和好奇,这种好奇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渗透美育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过:“美育者,应用美育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者也。”体育课上渗透美育教育,能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技能教育的同时,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这样在美的教育和熏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体育课上也是可以进行美育教育渗透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健身也可以让学生接受审美的价值观教育,它可以使学生体格和谐匀称,肌肉发达有力,肌肤滋润有光泽,身手矫健,工作敏捷,而且也能塑造学生形体美、心灵美,举止潇洒大方,线条流畅优美,作风果敢刚毅,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强。他们浑身都洋溢着生命的力量和向上的昂扬精神风貌。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动作要领都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美的教育。比如:排队、做操要注意队形整齐,感受其中透露出来的明快、有力、刚强、振奋的审美愉悦。这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最佳契机。学生体态姿势正确、优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形式美、风度美,这样对学生身心健康才有利。只有健才有美,只有刻苦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再如体操的每个节拍的动作示范、篮球三步篮的动作要领示范分解等,教师矫健的身段,舒展灵巧的动作及潇洒自如的姿态都会给学生以美的示范和美的享受。健、力、美的和谐统一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四、加入游戏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他们对于体育的学习主要是依赖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保护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热爱。所以体育课上适时穿插体育游戏,就能使课堂不至于枯燥无味。因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游戏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很快融入到课堂,融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鉴于此,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竞赛和游戏的方式,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如在小足球的教学中,首先强化学生的“足球意识”和游戏概念,如边路战术,通常采用画板战术图、石子摆战术阵型或是利用班班通的资源,来进行讲解,把他们跑动的路线、位置、任务定下来,再按图解要求进行实战演练、有球训练。从讲解示范,到战术路线、跑位等,教师都亲自示范操作,并与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就立即停止,并及时进行示范。学生通过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他们的天性在“游戏”中得以充分释放。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丰富了体育课,同时也避免了学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学生获得了学习体育的无穷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育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引领下得以激发。

五、竞赛引领

体育课在游戏的基础上,可以用体育竞赛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热情。因此,每节课我都会采用竞赛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如在教学100米跑时,为了达到竞赛的目的,首先强调友谊第一,竞赛第二。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组员每人一个五角星,以此来激励他们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竞赛带来的乐趣,我对于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进行了分组,把他们合理地分在每个小组里,同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让他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比赛中他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热情分外高涨。学生在比赛中不仅掌握了体育知识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呐喊着,欢呼着,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六、课外活动

根据学校的活动安排,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课外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体育的“小篮球”“乒乓球”“舞蹈”“田径”“体操”“游戏”等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和开展活动,学校在市、区级的体育比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成绩突出的学生被输送到高一级的体校深造。与此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课堂上结合游戏、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和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愉悦的心理反应。体育此时已成为学生在学校里一种特别的“享受”。

作者:张军 刘建民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黄泥岗镇中心小学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西涧小学

参考文献:

[1]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

小学体育的兴趣教学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素质教育下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素质教育”、“小学生”“体育兴趣”等为主题或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又通过图书馆查阅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相关书籍和相关报告及文件,最后,对所得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走访小学体育教师和访谈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设计小学生体育兴趣调查问卷,其中涉及到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喜欢锻炼的项目、和谁一起参与锻炼等基本问题。选择郑州市中原区、金水区、惠济区、二七区、高新区等五个区域的10所小学,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6份,有效问卷895份,有效率为91.7%。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调查数据通过计算机统计并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素质教育下小学生体育兴趣缺乏的原因

2.1.1 小学生自身因素

就小学生身体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来讲,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处于同一环境或不同环境,其接受或适应新事物的能力都存在差异性。不难理解,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或相对较弱的小学生,其对体育的爱好和接受也存在不同。根据调查显示,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小学生,其对体育的爱好程度较高,喜爱运动的项目也较广泛,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小学生,体质较弱,运动起来相对较少,首先表现在体育运动的体力相对较弱,再者就是长期缺少运动,其协调能力也相对较差。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讲,不但协调能力好,而且运动项目的接受能力也强也快,所以,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也表现出积极向上,勇于参与。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其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过程中担心被老师和学生嘲笑,再如一些身体异常的小学生(如体型偏胖、力量差等),一旦运动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悲观的情绪,很容易对学习动作和技能失去兴趣,也很难体验到体育运动学习的快乐,其体育兴趣很难激发。

2.1.2 家庭因素

从对家长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76.32%的家长还是比较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但还有3.21%的家长认为体育锻炼有时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虽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家长有时还是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国家倡导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可有部分家长会利用这些空闲时间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他们还理气状的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有部分小学生是减少了家庭作业,但又背负着家长众多的希望和负载。在调查中还发现,有部分家长认为体育锻炼无非就是打打球、跑跑步等,这多是男孩子的活动,女孩那样太疯了,女生应该文静些好,之所以家长有这些误认偏差,才导致男、女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2.1.3 教学环境

从统计结果来看,许多学校近年来体育场地、设施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器材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选择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开展和进行。在对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走访中得知,有部分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教学中缺少耐心,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内容缺少新颖性,使本来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技能的抵触情绪。

2.2 素质教育下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对策分析

2.2.1 增加小学生体育运动中的成功体验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驱动力。要想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加小学生体育运动中的成功体育很有必要。小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很简单,他们只想着“玩的快乐”、“玩的开心”,便会还想着有下次,所以,要让小学生觉得参与体育学习首先是一种很“好玩”的运动,在技能学习和运动中要注重“因材施教”,设立多个运动标准,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快乐,也即是运动中的成功体验,在小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时,教师要多用激励和表扬的语句来鼓励他们,使其建立运动学习的自信心,我们知道,成功体验和成就感在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时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此外,小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期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所以,在整个运动技能学习和锻炼中,教师要做到:保护及时、帮助到位、表扬恰当!

2.2.2 转变家长观念

研究表明: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锻炼锻炼的重视程度,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家长体育参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锻炼参与。也就是说,家长的体育习惯会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产生重要影响[3]。所以,转变家长观念,更新素质教育理念,对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致关重要。家长的“重文轻体”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家长是小学生个体思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决定和想法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的形成都是很关键的。所以,家长要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体育运动的重要和体育兴趣的关键。如果家长对体育拥有了科学合理的认可态度,支持孩子从整体育活动,这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2.2.3 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体育是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课外体育活动是小学生巩固体育技能,培养体育兴趣的主要渠道之一。小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会了自己喜欢的技能,在课外活动中能很好的进行训练和展示,会极大促进他们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建立。所以,课外体育活动保证了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边贯性和继承性,。因此,这就要求,作为家长,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多给学生做一些正面的体育健身宣传,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作为为学校,不但要给予减免课堂作业的支持,还要给予场地、器材的支持,要多增添适合小学生的运动器材,多引进些安全流行的适合小学生的运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还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组织和指导,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通过组造体育活动兴趣小组、体育小社团来进行丰富课外体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3 结论

通过对素质教育下小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有小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等。为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首先要增加小学生在体育运动的成功体验,再者是要转变家长素质教育的理论,还要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小学生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素质教育下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的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是制约小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增加小学生体育运动的成功体验、改变家长观念、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等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EB/OL]:http://baike.haosou.com/doc/5381204.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教体艺.(2007)7号.2007.5.7.

[3]刘莉,阮盼盼.家庭体育对北京市大兴区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J].教育管理,2014,(4):44.

[4]邵丽华.小学生体育游戏中创造活动类课程的设计与指导[J].教学与管理,2013,(11):95-97.

上一篇:幼儿园德育教育之创新下一篇:行为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