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宝钢建设四篇

2024-06-05

邓小平与宝钢建设 篇1

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制度建设与现代化事业的探索

(一)关于政治体制改革

1. 要将民主与法制纳入到政治体制改革之中,两者不可偏废

邓小平指出:“民主与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1]只讲民主不讲法制会导致多数人暴政、极端无政府主义。反之,只讲法制没有民主只能达到一种“善政”的局面,而无法造就一种多元共同体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善治”局面。

2. 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的继承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借鉴当代发达国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的、有益的成果,同时要摒弃那些错误的、腐朽的、过时的东西。正如邓小平所指:“社会主义要赢得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2]。在这所说的发展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3. 改革要循序渐进

改革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新的制度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然后不断走向完善。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有它的复杂性。政治体制的改革关乎国家能否具有稳定的局面,能否继续发展。所以,政治体制改革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欲速则不达。同时,制度的改革要求发扬大胆创新的精神,抓住机遇促进改革。

(二)关于党的制度建设

1. 推进党的领导制度的改革,以及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和监督制度的改革

邓小平强调:“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加强党的领导制度改革,首先要避免以党代政,还要精简机构,构建良好的领导班子。其次,进行集体领导制度建设。即要建立集体交接班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对集体领导的监督制度。另外,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选拔任用干部的制度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组织制度的建设;工作制度则根据中央和地方的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完善;党的生活制度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民主生活方面;党的监督制度则涉及到党内监督机制的健全等。

2. 制度建设要有创新

邓小平在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紧紧把握世界创新的潮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创新观,特别是制度方面的创新观。首先,他将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根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并且指出具体制度是实现根本制度的手段,具体制度可以根据时代需要加以改变。其次,他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

3. 制度建设要有整体性、全局性

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它不仅涉及基本制度,而且还包括了一般的制度和具体规章制度。在关注基本制度的同时,对一般的制度和具体规章制度加以配套,才能使原则性制度、工作内容性制度与操作性制度、工作程序性制度统一并且有效地运转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基本制度建设,同时,也注重相应的规章、制度的配套,力求打造一种民主制度化的局面。

(三)关于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步骤

“三步走”战略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依然很多。邓小平领导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时,认识到为经济发展制定中长期战略的重要性,并依据我国实际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邓小平阐述了20世纪末要实现的现代化水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为标准。他进一步指出了实现现代化的期限。“只有二十年,就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如果四个现代化不在八十年代做出决定性的成绩,那它就等于遭到了挫折。”同时,他指明了经济发展到20世纪末的目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而且阐述了到21世纪中叶的目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时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邓小平的多次谈论之中。并强调:“第二步,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恐怕是要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党的十三大正式明确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四)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动力

1. 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邓小平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将国家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并且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针对长期以来人们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作为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的错误认识,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以此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 实现政治民主化

针对以党代政、党政不分以及个人专制的政治弊病,邓小平强调必须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首先,就是要改善党的领导,防止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发生。其次,加强法制建设。纵观党的历史上出现的个人独断、家长制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完备的法律对领导者进行约束。邓小平概括了法制建设的内容,也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

3.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主流文化断层,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现象。为此,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加大生产力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还要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同时还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4. 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是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邓小平强调,要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以此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他还指出,长期的闭关锁国使我们处于落后的局面,我们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打开国门,走对外开放之路。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二、邓小平晚年对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

(一)邓小平1989年退休后对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政治嘱托

1. 强调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正确路线作保证

邓小平指出,我们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依旧贯彻执行,除根据特殊情况对语言表述稍作修改外,基本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我们依旧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的这一政治交代,对于稳定民心、推动改革开放的继续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2. 强调了一个对党诚信、对人民诚信、有改革魄力的领导对于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新的领导班子要给予人民希望,使人民觉得跟着这样的领导走会看到改革的辉煌局面。其次,领导班子要真抓实干,做出成绩。最后,领导班子要有一个核心的领导者,同时要对这样的领导者给予信任和支持。

3. 强调了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性

邓小平指出:稳定的环境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一使我国脱贫致富,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在对外政策上我们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要竭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二)邓小平晚年对中国发展道路与分配问题的思考

邓小平晚年的有关中国发展道路思想主要涉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分配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何把蛋糕做大和如何把蛋糕分好的问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和国家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基于我国物质财富极度匮乏,人民生活还未达到温饱的社会实际状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包括发展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基本途径等方面的内容。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就是解决发展问题,我们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不但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满足人民的生存需求,还要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促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期以来注重经济的发展,而相对忽视了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导致了国家发展的失衡状态。

另外,发展问题被提上日程后,引起我们关注的应该就是分配问题。因为收入差距过大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迟早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把蛋糕做大、做好的同时,还应该把蛋糕分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富裕起来以后,如何分配社会财富又成为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分配不公不但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出现的社会成员收入不高引起的消费不足,不能更好的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是一个例证。

(三)邓小平晚年心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1. 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的复兴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时期我们仍旧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前赴后继,续写新的篇章。

2. 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复兴的自信还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党的奋斗历程的体验上。他在一生中经历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深知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也清楚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所以,他坚定地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3. 社会主义复兴是历史潮流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自信也体现在他对国际局势的把握,对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深刻分析上。他认识到西方和平演变的危害,并且深知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放弃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将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庸。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我们更应该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社会主义,并促使社会主义走向复兴。

4.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漫长的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最初的力量是弱小的,同时其发展要经历一个矛盾凸显和自我否定的过程。当前,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其巨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有目共睹。但是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担负起身上的重担,把握当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社会主义终究会代替资本主义。

三、邓小平探索制度建设与现代化事业的现实启示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重视法治建设

1. 严密可行的制度有利于保证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公开性、透明性,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邓小平一方面肯定了制度是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揭示了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决策的执行过程也要有制度作为保障。例如,我国制定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就必须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合理有效的制度做后盾,才能确保党的各项决策的执行。

2. 只有健全的法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良性运行

没有法治作为依托的市场经济,就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盛行、欺诈行为猖獗、社会公德沦丧,钻法律空子屡见不鲜的状况。制度是人民集体意志的结晶,强调法治的作用,就是强调依靠人民的力量来治理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三个结合”

1.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对马列主义的忠诚,这是坚守原则的体现。同时我们也是把握世界发展的潮流来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借鉴。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使之有利于我国的发展。这是我们赋有灵活性的表现。

2. 引路人与参与者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是现代化建设的引路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新时期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实现现代化的终极目标而奋斗。现代化事业同样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事业,必将失败。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现代化事业的前进。

3. 远大理想与扎实行动的结合

远大的理想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没有理想的指引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所以,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就是我们的航标。有了理想的指引,我们还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建设现代化,就要凝聚群众的力量,汲取群众的智慧,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与宝钢建设 篇2

大客户通道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宝钢-长安大客户通道为例)如图5所示。

宝钢集团的内部企业,通过宝钢集团企业互联区连接在UECP平台之上,进行EAI以及B2Bi集成,长安股份则通过互联网VPN连接到UECP平台和大客户通道(系统)宝钢内部网络之上,通过宝钢内部强大的安全保证机制保证业务数据的安全。

3 应用功能

下面以宝钢供应长安股份为例,叙述大客户通道覆盖的主要业务功能。

宝钢和长安在长期业务协作关系中,形成了紧密的伙伴关系,并通过信息化协同手段,奠定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业务协作平台的基础。系统流程如图6所示。

3.1 计划协同

计划协同提供了客户生产计划到宝钢排产计划的全程协同功能。为了保障对战略用户的供应,下游战略客户的生产计划会导入对应期间的宝钢销售预测系统中。针对每个期货订货期间内的订货需求,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期货订货模型综合已订货量、已生产量、在途量、在加工量、库存量等因素,计算科学订货数量,在保证客户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加工能力、库存等资源。

计划协同模块包括单耗表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需求计划管理和计划定额管理。

(1)单耗表管理

通过汽车零件号与宝钢股份“PSR+APN+规格”的对应关系,建立各种车型单车钢材消耗表,将通用BOM表延伸到对钢材种类的管理,并提供增加、删除、修改等各种维护手段。

(2)生产计划管理

维护汽车大客户给出的整车生产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汽车大客户的内部系统建立集成。

(3)需求计划管理

根据汽车大客户的生产计划与单耗表,计算汽车大客户当期对于钢材的需求情况。

(4)计划定额管理

宝钢的SCM系统包括了两个层次:长期计划管理和需求计划管理。系统可分别将汽车大客户的采购计划与长期生产计划转化成的需求预期传送到宝钢的SCM系统中,对宝钢的排产提供支撑。

3.2 订货协同

订货协同实现“客户-贸易公司-宝钢”全程的订货卡管理流程,实现订货卡到销售合约的转换,实现采购计划与订货卡片的无缝连接,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同时订货协同将客户预合同与贸易公司的订货相结合,以便于贸易公司订货时根据宝钢预合同的制定、生产和出厂情况调整订货量。

订货协同模块包括订货卡管理、合约管理和预合同管理。

(1)订货卡管理

根据采购计划与订货习惯生成订货卡,系统自动将相同PSR+APN的品种合并为一个订单,而不同的零件号对应不同的子项,宝钢业务人员可以根据情况修改订货数量,确认后可通过宝钢在线自动下载到宝钢股份销售管理系统中,生成销售合同。

(2)合约管理

通过与股份系统集成,实现对宝钢股份销售合同状态的跟踪,如财务审核、业务审核及合约生效等。当合约生效后,通过大客户通道系统与宝钢股份系统的集成,用户可跟踪合同的生产状况,如生产中、已出厂或待出厂等。

(3)预合同管理

通过与宝钢股份销售管理系统的集成,宝钢股份销售中心将上海通用汽车的预合同信息(如资源量等),在该平台上发布,贸易代理公司可根据该信息实现宝钢股份预合同与汽车大客户订货卡片间的对应。

3.3 物流协同

物流协同主要实现宝钢产成品出厂物流的跟踪和业务协同,提供产线上用料的物流状况,以全程物流图的方式,综合展现客户合同的生产、运输、库存等各环节的物流状况。

物流协同模块包括供应链库存跟踪、安全库存警示、质保书查询、出厂资源查询与下载。

(1)供应链库存跟踪

通过对以往订货、出厂、转库、消耗和使用等情况的计算,可以得到当前宝钢-汽车大客户供应链上的全程库存信息,包括订货量、在制量、准发量、在途量、库存量等,用户还可查询业务流程环节中的各个子库中具体的捆包信息。

(2)安全库存警示

代理贸易公司业务人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每种零件对应材料的最低库存水平,当一种零件对应材料库存低于最低库存水平时,系统会给出警示。

(3)质保书查询

通过与宝钢股份系统集成,用户可查询物料质保书信息,在取得宝钢股份授权后,可打印与下载用户质保书。

(4)出厂资源查询与下载

通过与宝钢股份系统集成,在该系统中可查询与下载已出厂的供给汽车大客户的资源捆包数据,避免了信息滞后现象的产生。

3.4 加工协同

贸易公司把宝钢发出的原卷捆包信息,通过平台传递到加工中心。在原卷到达加工中心仓库后,根据销售合同的内容生成针对原卷的加工指令,该加工指令将传递到加工中心系统,作为生成生产计划的基础。

加工中心在加工过程中,把原料库存、在制品库存、成品库存信息传递到贸易公司的ERP系统,并在系统内完成委托加工库存和相应的财务处理。

在协同平台上,将客户的采购合同号和零件号作为整个协同平台的管理主线之一,实现客户管理主线的贯通。客户可以根据其合同号和物料管理号实现全程管理。

加工协同模块包括加工指令单管理、加工库存管理、加工进程跟踪和加工计划协同。

(1)加工指令单管理

贸易代理公司根据销售合同的内容自动生成针对宝钢股份发出的原卷捆包信息的加工指令,该加工指令通过大客户通道系统接口,传递到加工中心MIS,并作为其生成生产计划的基础。

(2)加工库存管理

汽车大客户可查询成品库存,并依据成品库存生成给加工中心的要货计划,要货计划明细到天、班别、零件号,加工中心根据要货计划,以先进先出的原则选择成品捆包完成出库。

(3)加工进程跟踪

加工中心在加工的过程中,将原料库存、在制品库存、成品库存信息传送至大客户通道系统,供汽车大客户查询跟踪。

(4)加工计划协同

贸易代理公司可与加工中心在线谈判,形成针对加工中心的加工作业指令。

3.5 JIT配送协同

配送系统负责贸易公司向客户实施JIT配送的整体业务协同。客户的配送计划通过客户的系统传递给协同平台,并通过协同平台传递给加工中心和配套物流企业。加工中心根据配送计划安排加工计划。客户在收货后,将其收货确认情况传递到协同商务平台,跟踪每笔配送的执行情况,保证客户收货和宝钢发货的一致性,有力地支撑月末财务结算业务。

配送协同包括配送计划管理、配送收货管理和配送单据管理。

(1)配送计划管理

通过与加工中心系统集成,大客户通道系统获得加工中心的发货计划,汽车大客户对发货计划进行确认,并做必要调整,以此作为加工中心发货的依据,汽车大客户调整发货计划时,系统可通过手机短信与警示灯提醒加工中心。

(2)配送收货管理

加工中心根据送货计划送货,汽车大客户接收到货物,对货物进行检验,从而完成收货。

(3)配送单据管理

在发布配送计划的同时,将汽车大客户的物料单同时分发,确保配送计划和相应的配送单据送达加工中心和承运商,汽车大客户可查询配送计划的安排情况。

3.6 结算协同

通过系统集成,将与业务相关的财务数据整合到平台上,根据严格的权限约束,向相关业务单元敞开财务数据,供交易双方处理结算数据及财务对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宝钢面向贸易公司开放相关结算数据及财务数据。

(2)贸易公司向客户开放相关结算数据及财务数据。

(3)贸易公司向加工中心开放相关结算数据及财务数据。

保证在最后的结算管理中按照客户管理号和宝钢合同号自动生成结算对账表,在线确认结算对账表,并下载和确认开票清单。

结算协同包括往来对账和结算管理。

(1)往来对账

通过与贸易代理公司ERP的集成,大客户通道系统获得结算清单号、见单付款通知书号和付款凭证号等信息并建立相互关系,以供贸易代理商、汽车大客户的业务员及财务人员查询与确认。

(2)结算管理

以零件号和合同号为主线,自动生成结算对账表,实现结算对账表确认的工作流程,并下载和确认开票清单。

3.7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基于开放的供应链协同商务系统的基础结构,保证了不同业务角色的可替代性,把制造厂、加工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提供商所处的业务环节抽象化,保证了系统在结构上的可拓展性,辅以用户管理和个人信息管理,实现系统运作的基础。

3.8 监控中心

供应链监控中心为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提供了跟踪、分析、管理、控制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8.1 跟踪体系

在订货协同实施后,整个供货业务链路的数据都将在平台上得到实时充分的体现。通过合同跟踪,可以看到合同的下达、生产、运输、加工、库存和结算等情况。参与供应链的各方,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业务管理标准如:合同号、物料代码、批次代码、捆包号等信息查询整个供应链的执行情况。

3.8.2 预警体系

供应链的管理是一个需求和供应不断变化的动态运作体系。在掌握了整个业务流程后,可以对每一个合同所在的业务环节进行跟踪和评估,对处理时间、处理成本等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可以根据各个环节的数据,设置业务关键节点告警,保证对客户订货的实时跟踪与调整,为宝钢面向战略用户的供应链持续优化提供必要支持。

3.8.3 决策分析体系

在战略层面对宝钢销售物流的客户、库存、运输、供应、仓库、运输等活动进行剖析,并通过这些战略指标分析整个供应链的协作情况(如图7所示)。

(1) 客户活动剖析

客户活动剖析是宝钢发展销售物流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通过客户ABC分类,体现不同类型客户(分客户类型、行业、品种需求)对物流管理要求的不同。通过基于客户活动的分析,帮助销售中心更好地分析客户,集中资源优先保障A类客户的需求。

(2) 库存活动剖析

在销售执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库存由于种种原因在各个环节堆积起来。库存剖析可以提供宝钢各个品种、货品区域、代运直发比例、各区域库存、在途库存、库存资源的周转次数和库存天数等信息。

(3) 供应活动剖析

按照订单、品种、流向等指标对物流3PL供应商进行剖析,以便揭示改善物流执行能力的机会。

(4) 运输活动剖析

运输活动剖析为每一流向运输路线的准时装载率、发货率、损坏率、运输效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运输战略和流程改进的机会。

(5) 仓库活动剖析

仓库活动剖析揭示货品活动和客户订单的模式,支持改善存储系统设计、仓库布置和订单分类政策的设计。仓库活动剖析提供包括货品活动和订单活动两个层面的剖析。

4 总结

目前已经实施的宝钢大客户通道系统有宝钢-一汽大众、宝钢-长安股份、宝钢-上海通用三个系统。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宝钢在供应链协同上达到了以下目标:

(1)实现了宝钢与用户的计划协同以及用户的滚动生产计划与宝钢股份的生产计划在各个期间上的协同,直接保证了对重点用户的长期战略供应。

(2)实现了供应链上各个业务口径的统一管理调度,在大客户系统中,协同供应链的任何单元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管理主线,及时获取信息,保障业务执行与业务跟踪的实现。

(3)实现了委托加工业务的深层次协同,委托加工业务可以在加工计划、加工指令、加工跟踪、加工库存、加工结算等方面进行深度协同。

(4)实现了业务全程跟踪与绩效评估。

(5)把用户的物料管理要求变为宝钢的管理环节,从而使整个配送过程、用户验收过程能够在用户的管理要求下得到提升。

邓小平与宝钢建设 篇3

[关键词]邓小平;宝钢建设;卓越的领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 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8-008-02

邓小平与宝钢建设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宝钢建设前期和初期,在上宝钢项目是否正确、是否要下马的巨大争议中,坚定地支持宝钢“搞下去”;二是在宝钢二期工程什么时候上的问题上,明确支持宝钢加快建设二期工程;三是在宝钢一期工程建设的关键时刻,对宝钢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以上三个方面,都体现出邓小平卓越的领导思想。

一、坚定地支持宝钢“搞下去”,体现了邓小平战略上的远见卓识

早在宝钢项目酝酿期间,邓小平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明确支持。1977年5月25日,原冶金工业部部长唐克向邓小平汇报,打算在沿海搞一个现代化的大钢厂。邓小平说:“要搞就搞个大的,花点钱,买些现代化的设备回来。”1978年2月9日,邓小平出席中央政治局讨论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草稿)》经济部分的会议时指出:“引进先进技术,我们要注重提高,这是一项大的建设。关键是钢铁,钢铁上不去,要搞大工业是不行的。引进技术的谈判,要抢时间,要加快速度。”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新日本钢铁公司君津制铁所时,对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和社长斋藤四郎说:“就照这个样子,给中国建设一个钢厂。”他要求日本朋友一定要把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介绍给正在这里或即将来这里实习的中国工人。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开工建设。不久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一直发展到在全国人大质询冶金部领导。对此,邓小平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1979年7月21日,邓小平在同上海市领导谈话时说:“对于宝钢建设,市委第一要干,第二要保证干好。国内对宝钢议论多,我们不后悔,问题是要搞好。”两天后,上海市委副书记陈锦华在宝钢党委会上传达邓小平的谈话。邓小平指出:“宝钢建设,中央已经定了,要搞下去,作用很大。但现在告宝钢状的人很多。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把宝钢建设好。”当年9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当时,邓小平恢复工作不久,还未能影响中央关于宝钢项目的决策。所以,1980年国务院下令宝钢工程:一期停缓,二期不谈,两板(热轧板、冷轧板)退货,损失最小。但是,邓小平的意见并非没有作用,而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一是鼓舞了宝钢人,二是影响了以后中央改变决策。在宝钢老领导的坚守下,在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的努力下,宝钢没有“胎死腹中”,而是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竞争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的钢铁企业。

二、支持宝钢加快建设二期工程,体现了邓小平务实和果断的决策风格

宝钢一期工程是在度过了“下马风波”后,于1985年9月建成投产的。一期工程建成后,要不要上二期工程,如果上二期工程、什么时候上,成了一个国内外十分关注的大问题。宝钢对二期工程的规划,在一期工程建设中就逐步形成了。对宝钢二期工程,国内虽然不像对宝钢一期工程的分歧那么大,但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反对上,多数人赞成上,但认为国家已经给宝钢一期工程投入了128亿巨额资金,紧接着再投二期,在全局的资金平衡上不合理,所以不要在“六五”期间上,而可以列入“七五”计划。这种意见并非毫无道理。但他们没有算过细账,其实宝钢二期工程第一年投资额很小,而一旦建成,对改变中国钢铁工业的落后面貌意义重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意见,对中央决定加快宝钢二期工程建设,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邓小平1984年2月15日视察正在紧张建设的宝钢一期工程。他在听取冶金部副部长、宝钢工程总指挥黎明的汇报后指出:“宝钢二期工程肯定要上,问题是什么时候上。原来国家计委考虑宝钢二期工程在‘七五期间上,如果一九八五年只要两个亿,还可以考虑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误时间。”仅仅过了9天,邓小平在同中央领导同志谈话谈到宝钢二期工程时说:“宝钢二期原来安排在‘七五上马,现在每年进口1000万吨钢材,这种局面怎么扭转?宝钢二期工程早投产一年,就可以减少进口300万吨钢材,进口一吨钢材要300多美元。从长远看,宝钢二期是否能想想办法,争取早些上。如果到‘七五上,要推迟两年建成,这样很不利。宁肯借点债,付点利钱,我们早一点拿到钢材,总算起来,还是划得来的。这事要确定下来,今年就干,争取时间。”在邓小平的直接推动下,宝钢二期工程建设时间提前了两年,对宝钢建设早日发挥投资效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大大加快了全国冶金工业发展的步伐。

邓小平在宝钢二期工程决策的关键时刻,到宝钢作实地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认为宝钢加快上二期工程的建议是有说服力的,是有利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这既是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又是雷厉风行的果断作风。在领导工作中,务实与果断是应该密切结合的,前提和基础是务实。做到了务实,情况明了,就可以下决心了。这就是毛泽东所倡导的情况明,决心大。

三、指明宝钢走学习创新的道路,体现了邓小平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1984年2月15日上午,邓小平在王震和陈国栋、胡立教等陪同下,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宝钢。他在听取汇报后,十分高兴地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他在视察宝钢主原料码头时指出:“我们要把日本的技术都学过来。”宝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按照陈云的说法,“宝钢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第一个大项目,应该做出榜样来。”“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但是,宝钢建设初期,国际舆论并不看好宝钢,有的外国媒体宣称,即使有日本专家直接指导,中国人也建设不好宝钢这样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即使建成了也管理不好,日本专家离开后,用不了几个月,宝钢就会瘫痪。

宝钢一期工程建设最紧张的1984年,宝钢人确实面临着两方面的巨大考验:一是能不能在1985年建成宝钢一期工程,二是宝钢一期工程建成后能不能管理好。客观地看,建不好甚至建不成、管不好甚至管不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宝钢能不能建成建好,能不能管好,这取决于宝钢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邓小平及时地为宝钢指明了方向,要求宝钢走学习创新的道路。邓小平为宝钢的题词言简意赅。“掌握新技术”,是讲宝钢应该追求的目标,也就是他强调的“我们要把日本的技术都学过来”。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办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要善于学习”,是讲掌握新技术是从学习开始的,并且强调学习有一个善于不善于的问题。“更要善于创新”,是讲掌握新技术,学习是重要的,创新则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并且强调创新也有一个善于不善于的问题。

邓小平为宝钢的题词,短短16个字内涵很丰富,充满着唯物辩证法。他从多个视角谈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怎么发展的问题。首先要实事求是承认落后,所以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老老实实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对我们来说是新的技术。但不能停留于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必须创新,走中国企业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邓小平提出的学习和创新都要“善于”,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只有“善于”,学习和创新才能成功。何谓“善于”,我觉得就是邓小平对成功因素的把握,他说,努力加上方法正确才能成功。30多年来,宝钢把学习创新列为企业文化五要素之一,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坚持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的道路。在引进、吸收、消化外国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面,宝钢是做得比较认真的,在创新方面,宝钢更是非常注重的。宝钢是买了外国人的装备和技术后,自主管理、自主生产制造、自主研发的中国企业,宝钢产品是地地道道的民族品牌。宝钢不仅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学习创新,一线员工也学习创新,一半左右的专利是“蓝领创新”的成果。目前,宝钢正在进行二次创业,邓小平的领导思想仍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学风建设 篇4

——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

大家好,我们这次PPT制作的主题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于学风建设的影响和意义。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南方谈话的背景:20世纪末,由于国际形势剧变,加上国内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国家的发展不仅会停滞不前,甚至还会走弯路,错路,出现倒退,邓小平南方谈话由此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正如PPT上所显示的,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过程中发表的重要讲话。

什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被视为新时期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思想解放的“宣言书”。

时至今日,已经20年过去了,经过历史的验证和实践证明,南方谈话的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它引领着中国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和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政治家,南巡这一经过深思熟虑的重大战略行动必将对中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2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南方谈话,结合自身的情况,又有哪些启发呢?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和我们学习息息相关的学风建设问题。

那么,南方谈话的内容对学风建设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呢?我们根据南方谈话的具体内容,逐一进行了归纳总结。

南方谈话的内容对学风建设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1)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大胆尝试,其判断的标准,就是邓小平提出的著名的三个有利于。

当今的高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各高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

方面,而学风建设同样也需要大胆尝试,对于学风建设的标准,我们自己总结了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要加快改革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主要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者都是经济手段。因此,在学风建设中,也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只要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可以尝试的。

学风建设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一切有利于学校营造整体学习氛围与精神建设的措施都可以实施。学风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邓小平在这里强调了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学风建设也要围绕学生展开,一切以学生的利益为主。

在学风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明确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要有侧重点的进行改革。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提出的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的是改革开放,一手抓的是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学风建设,教师和学生是主要参与者,因此,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保持基本方向不偏离。

学校在除了学生之外,老师也是个主要群体。因此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有关学生的相关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也要对老师的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基本方向不偏离。

(5)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根本规律不会改变,学风建设也是如此。也许在建设和改进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一定会找到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便于学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这就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借鉴意义:在学风建设进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和信念。加强学风建设要不断结合学校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过以上的归纳总结,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南方谈话的内容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型代表,而邓小平同志本身更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像南方谈话中所运用到的主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及事物发展的规律等马克思主义原理,都是我们从初中学习到现在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将其与我们的自身相结合,运用到学风建设中去,让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我们所用呢?

我们同样总结了相关的对策:

大学学风建设的对策

首先、要深入学习理论,主要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其次、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再次、要注意继续清除学风上“左”的影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种不良的学风,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清除掉的; 这里的“左”同革命中的盲动冒进不是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同学们在学习中出现的平时不学习,期末使劲补的行为,临时抱佛脚是坚决不可取的。

最后、要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但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也是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力武器。

归纳总结了这么多,我们究竟要建设什么样的学风呢?

要建设什么样的学风?

乐教 垂范 求真 拓新

这八个字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我们的校训。我认为,要建设有学习特色的学风,就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与校训相结合。

我校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在要求我们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外,更注重对我们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应该怎么做? 学校已经率先行动起来,本学期初始,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校风校纪。我们学校开展整顿校风的一系列措施:

一:学校组织检查学生晨起情况 二:以查促建 加强学生课堂管理 三:守规范讲文明 学生干部在行动 四:抓学风整顿初见成效 五:拓展自习教室 服务学生学习六:全员参与抓规范坚守一线促学风 七:创优良学风宿舍建和谐文明校园 八:学生处召开学风建设学生座谈会。九:就文明餐 做文明人

作为学风建设主要参与者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

在这里,我们归纳总结了两点,第一,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11级的新生,因此,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在你们身上尤为重要,第二,就是要学好专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有实践经验。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类似今天的课件比赛这样的活动正在陆续展开,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旨在培养我们成为应用型人才。

最后,我想谈谈南方谈话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从以上学校采取的多项措施中我们可以发现,学校今年对学风建设问题很重视,这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关。今年是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各项评估考察接踵而至,如何应对,我认为同样可以从南方谈话中得到借鉴。

1.教师和学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作为学生,我们要提高学习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及教学水平,双管齐下,方有效果。2. 走出去,引进来

学校发展要有自身的特色,又要重视与各兄弟院校加强交流,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走出去,引进来,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综合水平,更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数据类型转换下一篇:总氮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