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支撑系统存储四篇

2024-07-30

IT支撑系统存储 篇1

当前,电信运营商已经深刻认识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合理的IT支撑系统,是提升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集约式经营的最有效的手段。未来电信运营商取胜的法则不再是电信资源,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以信息技术支持的管理能力[1]。IT支撑系统是电信运营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营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因素。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主要有面向客户服务及业务管理的业务支撑系统、面向通信网络管理的网管系统和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三个系统都是自上而下的全国性大型信息系统。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地推进支撑系统集中化建设,因此对存储设备的需求急剧增长。

2. 数据存储面临的问题

随着运营商服务种类和用户数量的日益增长,企业服务器的数目和存储的数据也急剧增长。2010年日立数据系统首席执行官Jack Domme先生在演讲中称,目前数据正在以每年约50%的速率高速增长,移动应用数据更是爆炸性增长,而处理这些迅速膨胀的数据所消耗的运营成本也在日益攀升———目前已超过存储总成本的65%,企业正面临很大挑战。据估计,目前,企业在数据存储方面的花费超过整个IT成本的75%。高效地存储和访问数据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焦点。对信息提供源的存储系统而言,传统的存储技术受到空前的挑战。就存储而言,大型的信息系统的存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主机设备数量大,数据存储海量。大型的信息系统包含多个业务子系统,每个业务子系统都需要多台主机,用户基数巨大,业务数据规模庞大;

(2)各个业务发展不平衡导致业务数据增长不平衡。每台主机的应用可能不同,随着业务的发展,各台主机对存储需求的增长率也有明显的差异,主机负载不均衡,各个独立的存储设备之间不能自动均衡;

(3)海量数据访问占用了局域网(LAN)的带宽,LAN的带宽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瓶颈。传统的存储数据解决方案通常是将磁盘阵列或磁带库等设备连接到LAN,因此海量的数据传输占用了大量的LAN网络带宽,导致客户端的响应变得缓慢;

(4)传统的独立存储扩容维护困难。由于主机体系结构和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应用协议)的限制,每台主机都只有一定的存储容量,如果存储容量达最大时,就不能再扩容,除非升级主机系统,这势必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

(5)业务数据的安全面临挑战。大型的信息系统存储了巨量的用户资料,尽管系统采用了双机/集群等数据安全的措施,但所有的主机和存储设备都在同一机房,这无疑存在潜在的风险,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和业务的崩溃。

3. 存储局域网简介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是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几乎拥有无限存储能力的高速存储网络,这种网络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FC(Fiber Channel,光通道)+SCSI作为存储访问协议,将存储子系统网络化,实现真正高速共享存储。SAN与服务器、客户机的数据通信通过SCSI命令而非TCP/IP,数据处理是“块级”(block level)。

SAN不但提供了对数据设备的高性能连接,提高了数据备份速度,还增加了对存储系统的冗余连接,提供了对高可用群集系统的支持。简而言之,SAN是关联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网络,它和以太网有类似的架构。以太网由服务器、以太网卡、交换机及工作站所组成,SAN则由服务器、HBA卡、光纤交换机和存储装置所组成。

SAN出现之前,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连接采用点对点的DAS(直接连接存储)方式,通过IDE或并行SCSI接口实现。但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存储子系统变得越来越多,外部存储设备变得庞大起来,磁带库、RAID(冗余磁盘阵列)和其它SCSI设备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同时,更高的I/O速率以及对SCSI连接距离和数目的限制也摆在了人们面前。

为了满足这些新的需求,人们开发了为存储设备提供千兆串行网络访问能力的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协议,并取代并行SCSI协议,应用于存储区域网络。以光纤网络搭建的SAN,具有三个主要元素:接口(FC)、连接设备(光纤交换机等)、协议,加上附加光纤接口存储设备以及服务器就构成了SAN系统。

4. 存储局域网的优点

SAN方案是目前当之无愧的大型IT信息系统存储方案的首选。由于SAN是通过一个高速光纤网络把存储设备和挂接在LAN上面的服务器群相连,当有海量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完全可以通过SAN网络在相关服务器和后台的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对于LAN的带宽占用几乎为零。而且服务器可以访问SAN上的任何一个存储设备,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统一性,不同的物理存储介质在逻辑上构成了统一的存储池,可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满足了企业级用户的需求[2];

(2)采用开放的标准,支持多个厂家的光纤设备、磁盘阵列和磁带库,还支持HP-UNIX、AIX、Solaris和NT等多平台的服务器;

(3)扩展性好,如果现有存储容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在光纤交换机上增加新的磁盘阵列,轻松实现对存储容量的扩充[3];

(4)负载均衡方便,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主机之间动态地调节存储容量;

(5)容错能力强、可靠性高和可用性好,SAN中的存储系统具备可热插拔的冗余部件以确保可靠性,数据的吞吐量大,设备间距可以长达数千米[4];

(6)能提供企业级的备份,备份程序简单,磁带子系统可以被众多的服务器共享,备份时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性能;

(7)能够有效地减少信息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5. 大型IT支撑系统的SAN设计

设计一个企业存储区域网络包含许多相对复杂的技术,需要考虑网络互连结构、管理软件和存储系统等部分的设计。为了得到最佳的实际应用和现有应用程序的无缝支持,规划和集成显得格外重要。

经过业务数据的估算,某移动集团南方基地IT支撑系统的磁盘阵列容量不低于89TB。一期工程配置一台HP XP24000磁盘阵列,368块300GB容量的SCIS硬盘,总容量为100TB。本工程的存储采用存储区域网络方案,主机服务器通过高速光纤交换机与磁盘阵列、磁带库设备相连。脱机备份采用一台HP EML磁带库,容量为96TB。SAN光纤交换机采用一对HP 4-256光纤交换机。磁盘阵列、磁带库和SAN光纤交换机由各子系统共享。根据性能、安全性及使用空间考虑,规划了两种RAID方式:RAID 1+0(4D+4D)用于IO非常繁忙的VG,共10TB,RAID 5(6D+2P)用于IO非繁忙的VG,共79TB。该存储区域网络同时为话务网管、传输网管、数据网管和信令网管等多个网管系统所共享使用,根据各个网管子系统的业务发展,可以调整各自的存储空间大小。

SAN组网如图1所示:

由于整个结构均采用了高速的光纤技术,大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800Gb。而且在整个结构中实现了服务器与存储系统之间的真正隔离,这样实现了整个结构中存储系统被所有子系统的服务器共享,并实现跨平台的支持,实现NT、UNIX等异构平台共享存储。SAN避免了传统的SCSI盘阵连接节点数及节点间距离的局限性,实现存储系统的集中管理。本设计中采用Volume Manage管理软件,实施对整个SAN结构中的存储系统进行集中的管理,包括:RAID级的设置、监控及多路径之间的重新定向等。

其次,本设计方案中每台服务器到存储系统的数据通道均采用了冗余的设计理念,当其中一条数据访问路径发生故障时(包括从服务器到光纤交换机、光纤交换机到存储系统),Volume Manage检测到后,会将当前的数据流通过另一条冗余的路径进行数据提取。从而,避免了系统的单点故障造成应用服务器不能提供连续的数据服务,增强了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该系统试运行一年多以来稳定可靠,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

6. 结语

存储区域网络设备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对服务器和存储进行扩展的弹性空间,极大减少了停工期,提高了数据中心的生产力,同时也提供了初级存储区域网络设备产品难以提供的存储区域网络级别的安全性。在大型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存储局域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摘要:信息系统用户数量和业务种类的高速增长,导致数据急剧膨胀,传统存储无法满足数值增长的需求。具有集中存储和管理的存储区域网成了大型信息系统建设的首选。阐述了存储局域网在某移动运营商南方基地IT支撑系统集中化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存储区域网,信息系统,支撑系统

参考文献

[1]云亮.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05,(30):28-29.

[2]陈俭喜,冯丹,张江陵.基于VIA的存储局域网的设计与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26(09):1488.

[3]韩德志,袁俊红.附网存储与存储局域网技术[J].微机发展,2000,(03):11-13.

IT支撑系统存储 篇2

1 运营支撑系统的现状及不足

1.1 现行运营支撑系统介绍

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通常包括管理支撑系统 (MSS) 、业务支撑系统 (BSS) 、网管支撑系统 (OSS) 。

1.1.1 系统构架布局方面, 电信运营企业基本都是以集团和省公司作为主要系统建设和维护单位, 集团公司更多注重管理、决策和服务职能, 省公司在保有一定的管理职能的基础上, 同事兼顾生产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要求, 对本辖区市级及以下的公司的支撑系统进行规划和建设。市级单位更多的是运用支撑系统进行市场营销和客户维护。如图一:

1.1.2 运营支撑系统技术配置。运营商的支撑系统技术配置基本都是应用垂直型, 即是业务系统、管理系统、网管系统独立, 分别配置, 具体如图二。展示层系统的接入由各子系统分别登录, 未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数据层的应用模型也各有差异, 数据在各系统中分别独立录入。基础设施方面, 每个系统应用一套独立的主机系统和存储设备。

1.2 运营支撑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1.2.1 基础数据数量庞大, 难以共享。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更多的注重于基础数据, 电信运营商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对企业发展的思考、战略决策的制定、网络建设思路的建立等重要决策的数据支撑, 都是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提供的。然而, 电信运营商现行的支撑系统, 在建设思路上缺乏统一的认识, 或者是建设的时间不同而建设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 数据的共享性比较差, 不利于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管理。

1.2.2 系统构造复杂, 内容建设分散。

近年来, 电信业初步建成了大量的OSS业务系统, 建设完成的运营支撑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完整IT系统。这些子系统包括信令监测系统、资源管理模型、本地网管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等等, 基于不同的目的, 每个系统的设计出发点不同, 因而系统之间协调性不足, 各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和协调, 系统构架比较分散。

2 电信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的建设思路

2.1 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 强化资源信息的及时性和共享性

IT系统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主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软件资源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更新, 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逐步完善和成熟, 资源数量也急剧增多, 科学地规划并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1.1 建立信息共享的IT系统资源数据库, 实行动态更新。

在运营商内部建立一个统一认证登录的系统资源数据库, 对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查阅和维护权限, 利用统一维护平台管理信息, 实现的数据共享。对于现有的各种硬件进行盘点记录, 根据管理和系统信息的需要制定内容合理的资源数据的登记表, 记录内容包括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IP地址、起用时间、使用年限、安置地点等静态资料, 在此之后, 对于设备的信息进行动态更新, 比如日常记录的最近健康检查记录、最近重启日期等及时登记。

2.1.2 制定资源变更工作流程。

系统资源的维护中经常会涉及资源的变更使用或者资源更新等问题, 做好流程管理才能实现规范化和有效性管理。一是实行资源变更审批制。比如因新业务的开展而需改变重启周期, 维护人员提交变更操作申请, 由相应审批人审批通过之后再执行变更, 并且对于变更和变更的过程进行记录。二是实施系统预警管理工作流。预先设定预警阀值, 维护人员根据硬件维护人员和应用维护人员根据预警阀值分析和判断设备的应用情况, 进行相应的设备选择和维护工作。

2.2 建立系统故障追踪系统

IT支撑系统是一个同时运载众多业务、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系统, 日常运作中会不定时地出现系统故障, 要是系统维护工作无法深入和及时地充分地总结, 会造成相同故障重复发生, 影响系统运营支撑效果。一是要制定故障管理办法。对于故障管理做出原则性的要求和工作指导。二是要在故障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建立故障跟踪模型, 强化后续工作的控制。故障跟踪管理的时间起点是故障资源重新运行之时, 故障部门出具故障分析报告, 对于故障的模块进行定位, 建立故障跟踪模型, 明确跟踪的关注重点、监控时间等, 由直接维护人员进行故根据故障处理部门出具的故障分析报告进行故障的后续观察, 并且进行相关的信息登记。故障部门定期整合故障模型, 统一分析和跟踪管理, 彻底解决故障问题。

2.3 建立完善的需求流程管理系统

随着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的发展, 电信营运商的产品的更新速度增快, 同时业务部门的IT需求的也扩大。需求的实现过程包含着很多的流程, 包括需求的确认、系统开发、需求测试、系统验收、需求更新等等。建立需求管理模型化, 实行需求类型的规范化管理, 可以实现需求快速、准确地实现。

2.3.1 流程规范。

对于一个需求的各个流程进行具体细化, 对于相关的人员的权责进行规范。

2.3.2 工作衔接规范。

当处于工作流程的上家完成工作时, 系统自动提醒下家接手相关工作。

2.3.3 实时信息记录。

需求模型设定固定的流程可以在具体的需求中查看, 并且记录其需求的完成情况, 对于各项工作的人员、完成时间、归档信息等等详尽记录, 并提供查询。

2.3.4 需求变更管理。

版本和系统升级等工作实施人负责, 并且对于系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需求项目的测试文档、技术参数、系统升级情况等文档建立项目相关人共享制, 便于日后的维护管理和变更升级等工作。

3 结语

在竞争激烈和更新快速的电信全业务发展时代, 运营商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才是立足之道。IT支撑系统作为运营商的内部核心系统, 建立行之有效的支撑系统, 可以提供通畅的业务咨询、及时的信息共享, 提高运营运营管理能力, 同时也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电信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已经由电信资源转变为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 电信运营商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IT技术的支持的应用, 电信运营商的IT支撑系统将在为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而对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运营管理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支撑系统,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亚峰.董正超.浅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云计算化与SOA[J].邮电设计技术.2011 (08) .

IT支撑系统存储 篇3

图1传统IT运维模式与IT运维模式的比较

图2服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此功能设计的作用是监管和控制每个用户在使用时各项功能的实时运行情况与数据。在此平台日常的运行中,对硬件、软件设备配置的管理是负责软、硬件能否顺利运行、功能特点是否完全运行、出现问题时能否自我修复等,以及负责对下指令的发放与管理。还包含对软、硬件设备在运行时各种数据的搜集、整合、管理与分析,另外就是在出现问题时要能够

及时自我报警、提示问题出现在哪里并发出警报,如能完成对出现问题位置的准确定位是效果最好的。最后,还要能实现对系统运行时占用并使用了那些资源能够及时显示,为用户合理分配资源进行数据参考。

(四)对系统平台安全性进行监管

在现在人人都懂一些互联网技术的时代,对于网络安全的管理亦是同等重要,它主要是保障整个系统能够平稳、流畅、安全的使用,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计算机病毒的拦截与删除,利用此功能,使系统在接触陌生用户或者外来数据的传入时能够自我有效的阻拦陌生文件或病毒的入侵,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二是要对系统内每天登陆、录入用户操作等行的数据形成日志文件保存起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三是对用户的管控,主要指新用户的增加、无效用户的删除、对用户详细信息的查询、用户自我修正个人信息等操作。

二、对系统配置、管理、信息发布的管控

(一)对系统配置的管控

此功能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运行中所有硬件之间的配合、相互之间的运行进行保护与分别识认,以便能够更有效的管理日子信息的修改与公开。另外也会保证基本设备、基本服务建立的模式进行一个初步的建设。建立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我们的目标客户提供一种管控数据的方式、展示出整个系统真实的配制数据,使硬件系统的质量能够更好的相互配合,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合理的分配各个存储设备的资源运用。

(二)对系统变更的管理

在整个系统的运行有效期中,不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的配置都有其一定的运行周期,不可能一直无限的运行下去,或者是有时整个系统的为之服务的对象也会有变化,因此对于服务系统的资产和软、硬件配置的改变是必须要依靠相关系统功能来实现的。在系统的设计与搭建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各种变更操作的记录,每一次变更可能引起的风险评估,以及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更重变更操作应当建立起相应规范的、合理的审批和操作程序。这一项中就应该包含对系统物理环境的管控、维修、操作有关的硬件配置、日志文件记录。

(三)对信息的发布管理

在这一项系统功能的实现中,主要是包含每个功能模块、操作程序、系统测试数据的公布和整理。在程序的生产环境情况下,对于何种信息、如何审批、如何公布进行安排。在信息发布过程中,不仅要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提前的安排,同时要对系统的服务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将安排的信息能够切实的运用起来。

三、整个系统功能的有效实现

在IT运维服务系统整个运行过程中,对一些良好的数据库开发工具亦有着很好的运用,也进一步对于整个系统的流畅运行提供了优秀的数据支持。这在系统的真是运行过程中,不仅涉及到软、硬件的配置、系统变更的管控、日志文件的发布等各个方面。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在数据库中保存的程序运行结构图一般都是放在系统界面的右侧,在整个流程的设计中,已经包括了对各个子功能模块流程的显示。基于此,在对系统中的一些字段、数据库内表格的设置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配置。在我们对系统进行整体测试运行时,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整个系统发挥出其最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同时保持住整个系统在运行时保持稳定、维护系统的安全。同时也会使用户在使用系统的时候能够及时了解各个功能的实现与具体的操作流程没从而更好的发挥整个系统的最大效用。

四、结语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软、硬件不断更新、IT技术不断创新,而且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互联网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登发极大地改善,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效率。但是IT系统要想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就需要有良好的运维服务系统做支撑,因此只有把服务管理支撑系统做的合理、有效,才能够有效的对IT系统和IT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参考文献

IT支撑系统存储 篇4

过去一年中, 运营商网管支撑体系的发展有很多值得回顾、总结的地方, 同时也对2012年的运营支撑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 笔者将从网管业务、网管技术、网管管理三个层面分别就移动网管支撑体系进行回顾, 同时对2012年的网管发展进行展望。

2011年完善流程体系

在网管业务层面, 一个最为重要的发展就是从“网管支撑能力水平评估”向“运维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方向转变。在过去, 一般是从网管软件自身的功能完善度、软件处理能力、软件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网管水平的评估, 其核心着眼点是“网管软件”。这样虽然可以对软件本身的能力水平进行完善的评估,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形成对其核心支撑点的有效评估。因为对于网管支撑而言, 其核心就是对网络运维工作的支撑, 而脱离了这个核心支撑点进行软件系统本身的评估就会使得重点把握不清, 也就客观造成了网管支撑的发展与网络运维工作的实际需要存在脱节之处。

随着应急通信保障、指挥调度辅助支撑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 从2008年年初开始, 运营商对于这方面的需求、要求均在不断提升, 而网络运维相应的管理流程、业务需求等也是在不断完善中, 目前已经在2011年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并在支撑系统中落地实现。

就网络质量分析而言, 运营商从偏向于设备的数据获取向监测、拨测、路测等手段获取数据倾斜, 因为这些数据能够更好地体现客户感知, 这也就促使监测类系统的快速发展。

综合信息展现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业务支撑领域, 随着NOC (Network Operation Center) 的建设力度加强, 其也在逐步成长为对外、对内的网络全局信息窗口。

强调“云”网管支撑系统

在网管技术层面, 2011年较为显著的是在网管支撑领域加大了以“云计算”为主要驱动力的IT基础设施的建设。主机层面的“虚拟化”应当已经成为各省公司网管支撑领域的一个普遍现状, 还有部分省公司已经在推进存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的落地建设。

但是, 在此过程中以Oracle推出的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为典型代表的高度集成化的一体机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并被大力推广, 这实际上与业界普遍接受的企业“私有云”建设理念存在着较大矛盾冲突。因为其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平台软件进行了绑定, 与通过虚拟化实现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平台资源分散再组合的理念相冲突。

此外, 基于浏览器的诸如Silverlight、Flex开发技术被大规模应用, 利用富客户端模式来加速对传统的C/S架构的淘汰。元数据管理技术被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尝试, 打破了“元数据”的“神秘”。总之, 无论是业务元数据、技术元数据还是管理元数据的基础概念被广泛了解, 同时也在很多项目、系统中通过各种技术进行了落地实现。

综合型运维人才匮乏

在网管管理层面, 伴随着面向网络运维业务横向划分的综合性网管支撑系统的试验与大力推广, 网管支撑暴露出了专业人力资源的匮乏和后续培养的难题。所谓的网络运维业务方向大体可以分为网络监控、统计分析、资源管理、流程管理四大方向, 而传统的网管支撑人员均是按照话音网支撑、数据网支撑等纵向型的发展, 综合性人才极度匮乏。然而, 横向型网管支撑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却又非常狭窄, 与网络运维主流纵向型发展相冲突, 成为一个亟需破解的难题。

2012年网管以数据交互为重

从2011年中国移动整体发展情况看, 网络运维工作对于IT手段的支撑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也向精细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其支撑手段的需求也会继续大规模提出, 这些都将促使网管支撑系统保持快速发展。由此, 在2012年网管支撑将会重点解决如下四方面问题。

一、数据中心的构建将被摆上议事日程。以往, 无论是所谓的纵向的专业网管系统还是横向的综合网管系统, 都是各自管理各自的数据, 并将需要的辅助数据从其他系统复制一份自行管理。但是, 随着网络运维IT化支撑视角的变化, 势必会提出更加综合性的功能要求, 而这些功能必然会需要综合性的数据支撑, 使得数据的交互难度与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由此, 肯定会迫使网管支撑体系考虑数据中心的构建。

二、网管支撑私有云进一步发展。目前的所谓云计算实际上依然是以基于x86平台的虚拟机为主, 而在2012年将会加大存储资源池与平台资源池的建设力度, 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系统间严格分离的局面。同时, 也会借助云计算的驱动力, 推动网管高可用、备份、容灾的建设, 即IT基础架构的建设规模、建设速度会保持高速发展。而在其中, 对于新环境下“网络”的矛盾会日益凸出, 因为这部分通常会被有意无意的忽略, 而一旦其他资源池应用形成规模, 这一矛盾势必被激化。

三、以ESB为载体的数据交互共享模式会发生大的变革。传统的系统间数据交互共享实际上属于一种非常复杂的网状网结构, 而且更为突出的是其一般采用非标准化的系统间私有接口。随着系统的增多, 数据交互的复杂度和变化性增强, 并结合2011年集成共享试验的已有成果, 将会促进ESB的大规模应用, 打破系统间网状网的连接, 促使网管以数据共享模式变革为突破点, 加快系统服务能力的外包提供, 从而整体向SOA架构迈进。

上一篇:宫颈TCT下一篇:自信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