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四篇

2024-08-1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篇1

1 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发展, 钢材、彩电、摩托车、数码产品等170类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多年高速增长, 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 中国产品享誉世界。但是, 中国目前只能是“世界加工厂”而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因为我们缺少自己的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 产品附加值低。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从国际上看,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猛发展。国际间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 并且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 已经由原来的生产产品竞争, 前移到科技环节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上, 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

从国内看, 第一, 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没有完全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产业技术水平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多年来的粗放扩张生产, 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扩大。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有力地推动了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然而, 由于一段时间以来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和创新, 造成了大量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性依赖。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着各个国家。从百年危机的历史看, 各国往往把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作为克服金融危机的手段和利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 也提出了采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的策略。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主体地位的意义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 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要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以企业为主体。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 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正是充分发挥技术进步作用的重要途径。世界工业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历史, 就是一部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演进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历史。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创新能力强的跨国公司在当今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中扮演着主导角色,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生产、拥有和控制着世界上大部分的先进技术。目前, 全球跨国公司投入的研发开支占全球研发总投入的50%以上, 占全球商业性研发总投入的2/3以上。

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 正是由于一大批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动, 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 从而提高了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 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正是由于一大批企业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 把发明或其它科技成果引入生产过程, 形成规模产业, 把知识、技术转变为物质财富, 又形成新的研发投入, 从而促进了知识更新和技术的升级, 实现了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主要因素

(1) 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不佳、动力不足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增加企业创新能力, 既需要企业有持续的动力, 又要求有相应的创新环境。从整体环境看, 尽管全国上下对科技创新有一定认识, 也制定了一些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 但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市场环境, 如投资环境、教育和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还未形成。激励创新的政策支持环境还有缺陷, 既有政策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也有政策的操作性不强和执行不力的情况, 如在产学研如何结合、科研成果如何转化等方面仍缺少具体而可操作的配套政策措施。由此导致主要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的程度严重不足, 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难度很大。此外, 创新是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 许多企业经营者出于稳健考虑, 对创新不积极, 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以创新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也没有构建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从而影响企业自主积极性的发挥。

(2) 企业的研发经费不足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 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比例低于1%的企业难以生存, 企业要保持生存, 研究开发费用须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据统计,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0.76%, 大中型企业中, 有科技开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 有研发机构的仅为23.7%。这说明, 我国企业尚处于维持生存的状态下,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尚未成为研发的主体。政府对企业研发资金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规定, 我国R&D/GDP比重2010年要达到2.0%, 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要靠国家财政的拉动。2007年, 我国R&D/GDP的比重为1.47%, 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中支持企业的比例仅为10%, 而发达国家在同一发展阶段有50%左右的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3) 企业创新基础薄弱

从研发机构看, 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 虽然上千个政府所属的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成企业, 加之一批新兴高技术企业的不断崛起壮大, 增强了企业总体的创新能力, 但规模以上企业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仅占25%左右, 也就是说, 目前我国3/4左右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 更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能够集应用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与一体的大型企业。在发达国家, 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 80%建立了研发中心;从研发人员数量看, 近几年中国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不足10%, 而美国和日本平均超过30%, 甚至超过50%;从研究开发人员的配置来看, 我国尚属于政府研究机构主导型。据统计, 目前我国约40%的研究开发人员分布在政府研究机构, 约27%的研究开发人员分布在企业, 约22%分布在高校, 其余约9%分布在其它单位。与此形成明显对照, 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属于企业研究机构主导型, 其特征是研究开发人员的一半以上集中在企业。

(4) 企业技术研发重引进, 轻消化, 少创新

目前我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 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4%, 而创新型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低于30%, 美国仅为5%左右。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9%, 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75%的水平。在全世界近50个主要国家中,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仅居第24位, 排在印度与巴西之后。我国在企业技术开发中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少创新的倾向。工业化成长时期的日本、韩国也是非常重视技术引进的, 但和我国不同, 他们更重视消化吸收和创新。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确立企业主体地位的主要对策

(1) 加快企业自身体制机制改革, 引导企业确立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要加快和深化以市场为导向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制度改革及制度创新, 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使企业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 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一是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 引导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二是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使经营管理者真正着眼长远利益, 把创新活动作为其经营活动的核心, 把建立健全研究开发体系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构建经营、创新、生产、服务有机联系的创新体系的核心。三是要改革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国有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 把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与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任期、奖惩挂钩, 同时把知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切实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四是要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 重点要加强对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人员结构及开发成果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 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 逐步使我国科技体制由政府研发机构主导型转变为企业研发机构主导型。

(2) 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创新思想, 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弘扬尊重人才、保护创新者权益的价值观和创新文化, 倡导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新精神, 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平等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 树立民族自信心, 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形成自主创新的发展观。

明确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大力宣传企业自主创新, 打造自主品牌的典型范例, 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摒弃那些抑制自主创新能力的思想, 转变片面重视资金引进、忽视核心技术引进的思想, 这会使企业丧失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要转变片面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的思想, 自主创新的初期投入虽然较高, 但从长远来看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使企业掌握自主发展的命运;要转变片面重视跟踪模仿、不愿自主创新的思想, 跟踪模仿国外先进技术虽然具有风险较低、时间、成本节约的优势, 但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落在别人后面, 丧失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权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3) 政府要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有利的政策支持环境

政府应在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为本地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 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一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协调组织的功能和优势, 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环境, 要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加强技术市场的组织建设。三是国家应设立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金, 专门用于与引进技术有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四是在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时, 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 在科技投入、研究计划和人员配置上向企业倾斜, 将企业的重大技术课题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五是要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国家财政科研投资方向应从主要投向科研机构转为主要投向企业,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幅度, 尽快实现企业研发费用与GDP同步增长, 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六是对于国内已有技术要重视其推广应用, 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 要建立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 扩大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 优先购买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装备的产品。七是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政策, 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 加强保护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建设。

摘要: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主体地位是关键。围绕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环境不佳、动力不足、科研经费不足、创新基础薄弱等问题, 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主体地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企业主体地位,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清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考[J].管理世界, 2006 (7) :1-3.

[2]杜祥琬.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社会的共同责任[J].求是, 2006 (6) :29-30.

[3]黄栋梁.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 2008 (7) :54-56.

[4]刘瑞霞.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探析[J].经济问题, 2008 (12) :43-45.

[5]尚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J].体制改革, 2008 (6) :29-33.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篇2

摘要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张新民

全国政协委员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产学研结合是个谈了很多年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得很清楚:“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而且报告中提出“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这就鼓励我们科研人员要把成果付诸于实际,这个导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非常好的话:创新创造关键在人。强调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谈到怎样来分享成果的收益,在物质上给予鼓励。大家知道,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创新思想,有了思想成果才会产生。所以对于创新驱动发展,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在“人”上多下功夫。

韦飞燕

全国人大代表

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新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出路,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企业要审时度势,抓住一切创新发展机遇,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韦飞燕,对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表认同。

韦飞燕指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花红药业不但在产品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还注重加强管理、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同时,公司还鼓励年轻人进行创新创业,通过提供线上购买平台、分成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

“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韦飞燕表示,国家要加大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严格规范商标注册法规,打击冒用别人品牌的行为。公司在塑造自身品牌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监督打假的义务,让品牌在一个健康环境中得以延续发展。

张涛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委员

民进中央常委

北航大学教授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保护民族品牌,当务之急是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

一些外资企业对待知识产权保护采取双重标准:当自身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多指责对方法律保护制度不完善或执行相关法律不严格,要求从快从严制止侵权,维护其不断扩大的市场利益;当外企市场竞争行为涉嫌对本土品牌知识产权造成损害时,它们往往忽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试图影响对方修订相关法律条款。这样的双重标准进一步启示我们,加大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已刻不容缓。

张涛代表建议:1.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族品牌、自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坚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用好用足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规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2.调查国外企业取得冠以“中华”等特定意义品牌的合法性。利用法律和政策阻止国外企业采用不合法的手段对我国企业利益甚至国家利益的侵害。

田力普

企业的科技成果专利,转化率非常高。我们曾有调查,企业要搞研发,它本身就瞄准了市场应用,研发和改进,都是瞄着产业方向,转化率能达到80%;转化率低的是个人发明,只能达到百分之几。主要是因为个人没有能力转化,专利技术成果的转化,不仅仅是动动笔、动动脑的事情,它需要很多资金的支持、条件的保障,个人是没有能力的,所以造成了转化率很低,但全世界都是这个状况;还有一种就是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转化率在20%~30%。我认为还是比较正常的,国外也基本是这个水平,因为他们的研发和市场有一段距离,有一些属于超前的,有一些属于储备的。不能要求专利是百分百的转化,这从制度设计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不要片面地强调转化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是要让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得成果转化,如果不转化,成果都在论文里,都在专利里,那不行!那形成不了驱动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要让技术创新的目标朝着转化这个方向走。

宋心仿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营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创新贴近现实、走向市场,让创新成果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只有通过创新驱动这种常态创新,才能够使经济体制充满活力,才能够给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使创新驱动成为常态。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激励创新的积极性。要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三方协同创新机制,让科技人员享有自由的创造空间,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篇3

作为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版权协会。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新传媒产业联盟联办的以“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2009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冯并、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 中国版权协会会长沈仁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王守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秘书长王斌主持。

此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商标国际论坛”、“版权保护论坛”和“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组成。

田力普局长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重点谈到了我国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使用,转化、管理和保护等情况。他指出,从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接近30万件,全部的专利申请加在一起80万件左右。很多企业都注重创新,注重研发,也注重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它们的申请数量的增长是最快的。

田力普局长称,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很关注专利的质量问题。尽管中国企业在专利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说国内的企业在申请数量方面比国外要多,比如**开的话,那么,授权时候就会反过来,变成四六开。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所申请专利的质量,发明创造的水平、含金量技术含量可能和国外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田力普局长指出,专利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专利的维持有效数量。因为要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必须被授权,第二,必须维持有效。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不仅要把它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还要把它形成权利,同时,还要把这个权利运用,使它形成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总体上看中国企业有效专利数量还偏少,和申请的数量相比,只有几分之一。

田力普强调了三个问题。第一,从申请不申请专利以及专利申请的数量可以看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第二,专利的授权可以反映出企业创新的质量,创新的水平,申请如果没有被授权,那显然这个创新不能算成功。第三,更重要的就是专利的有效数量,这体现出企业创新成果,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化水平、市场价值和产业化程度。他认为,自主知识产权能有效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在开幕式上作了“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工商总局关于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已制定,不久将公布,工商总局已经启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国家已经将商标法的修改列入了立法计划。他还着重从六个方面谈到了工商总局在推动商标战略全面实施方面所做的工作。

付双建副局长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标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商标强则企业强。如何运用商标战略促进企业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马秀山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武晓明应邀在“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作了题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及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的主题演讲。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篇4

一、企业应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

1.企业能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广阔的实训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迅猛发展,企业有了长足进步。各类型的企业蓬勃发展,门类齐全,规模不等,技术水平不同,这些企业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容量巨大的平台。

2.企业有充足的先进设备

职业技术院校由于资金短缺、场地狭小等种种原因,实训设备少,种类不全,跟不上技术更新,不能反映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实训要求。而企业则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生产设备数量多、门类全,技术先进,能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实训条件。

3.企业能传授实际生产技能和经验

学生在校学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多是模仿性的实训。而到企业参加实训,能得到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的精心指导,能通过大量、反复的实际生产活动,提高熟练程度、工作速度和工作质量,尤其能学到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和一些生产技巧,形成职业能力,掌握未来所从事职业(工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这些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4.学生在企业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尽早进入角色

学生进入职业技术院校不仅要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还要学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拼搏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了解企业的环境、要求,做好心理准备,提前进入角色。企业文化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只有到企业参加生产劳动,亲身体验,才能领会。

二、激励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

1.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职业技术院校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人,企业是职业技术教育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按照权利和义务相等的原则,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职业院校贴近企业,贴近生产,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入企业会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和职业技术院校进入良性循环,达到双赢。

2.修改和完善职业教育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的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滞后于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可见,只有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才具有举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资格,企业不具备实施职业教育的资格。而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成功范例,它的成功依赖于法律的规定。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和《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强调了企业参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两个主体之一,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应修改职业教育法规,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3.走校企合作之路,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我国的职业技术院校大多独自承担培训任务,专业理论课全部在校内上,技能训练也以校内为主,基本功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基本在校内完成,只是安排一定时间下工厂实习,从而出现学生技能训练不全面、不充分,与生产实际相脱节,技能水平低等问题。应加强校企合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技能。校企合作能发挥各自特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学校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在企业利用先进的设备,参与实际生产,学到真正有用的专业技能。

4.制定相关政策,激励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技术教育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一是对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实行教育附加费减免。教育附加费是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向企业征收的一种税。根据企业参与的程度,或减少或全免教育附加费,使教育附加费就地投向职业教育,以此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二是对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对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依据其接纳培训学生的数量、培训质量和培训时间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以此激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政府将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直接补贴企业。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每年拿出巨额资金支持职业院校,兴办实训基地。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四是实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合同制。职业技术院校、参与培训的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三方签定职业技术培训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违约应承担的责任,以保证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

(作者单位:王效范,山东淄博市技术学院;

上一篇:桥梁现场施工管理下一篇:75%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