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人群论文三篇

2024-09-10

农村留守人群论文 篇1

关键词:留守人群,法制建设,体制创新

为了加强和改善留守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国家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仅仅加强法制建设还不能够完全解决留守人群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在正视目前存在这些问题的前提下, 在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人员管理服务机制。

一、农村留守人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也是农村家庭经济方面的需要, 但是, 由于他们长期外出, 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到位, 教育问题令人担忧

由于父亲外出打工, 妻子要操持家务, 比较繁忙, 孩子的监护和教育问题主要由年龄相对比较大的爷爷奶奶来承担, 老人通常比较溺爱孩子, 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有的干脆把孩子交给一些辅导机构, 这些机构通常过分注重孩子的安全问题, 采用封闭式管理的模式, 孩子不与外界接触, 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有的孩子尽管和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 由于缺少父爱, 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 留守妇女的健康状况差,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丈夫长期外出打工, 留守妇女在家里既要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 又要赡养老人、教育孩子, 同时, 又缺乏夫妻之间感情的交流, 长期忍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除此以外, 由于妇女毕竟属于弱势群体, 由于自己的丈夫长期不在家, 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所审理的大多关于农村妇女受到人身侵害的案件中, 这些受害人90%以上都是留守妇女。

(三) 留守老人生活无人照料, 精神慰藉严重缺乏

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 由于养老机构的不健全, 养老的方式还比较单一, 是传统上的家庭养老, 子女在老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子女外出, 老人留守, 精神孤独, 精神抚慰严重缺失。有的老人甚至还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 管理和教育孙辈。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 对子女在赡养、探望老人方面从法律的层面进行了约束, 但是, 在子女外出期间, 老人的生活还是缺少应有的照顾, 还要承受长期见不到儿女所带来的精神方面的煎熬。

二、留守人群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广泛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规范化留守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但是, 从现状来看, 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存在着重经济而轻社会管理的现象。有些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过分地强调地方经济建设, 而忽视了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留守人群的关爱工作。二是留守人群管理服务的法制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 但是, 还不健全。三是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农村社会管理组织建设滞后, 对留守人员帮扶不够中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加之目前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 治安防控力量减弱, 执法力量不足, 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处于瘫痪或者半瘫痪状态, 防范体系不健全。

三、基于法制建设现状的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与创新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留守人员面临的问题, 切实改善留守人员管理服务现状, 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 仅仅依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 应该在目前相关法制建设的基础上, 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完善留守人员服务管理机制, 依据当地实际, 力求创新。首先要改变观念, 深化认识, 提高和增强做好农村留守人群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完善和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确保农村留守人员的各项权益, 比如通过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 授权地方政府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次, 要稳步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理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发展壮大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队伍, 加大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 彻底转变农村公益性支出靠向农民摊派的状况, 提高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的国家补助标准, 加快一些专项和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 丰富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实现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对接。再次, 要加强社会管理组织建设, 改进管理方式方法。大力推进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 健全农村群众性治安保卫、民事调解组织, 有条件的地方要以农村社区为单位建立警务室, 建全农村社会治安防范体系, 通过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农村自我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能力。最后, 完善创新工作机制, 全面深入推进关爱服务行动。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 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 引领关爱农村留守妇女活动走向深入, 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工作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在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落实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赡养责任的同时,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保障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服务,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生活照料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俊章.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 2012 (08) .

让农村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篇2

关键词:留守;培养习惯;陶冶情操

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班主任,作为在农村工作的基层教师,我认为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找根源,有的放矢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

1.亲情缺乏,心理失衡。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习惯不良,学习较差。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3.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相当一部分农村父母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进行“关爱”,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形成。

二、用爱撑起风帆

这些留守儿童从心灵上说已失去某种平衡,他们很可能对失去的平衡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压抑或尽可能发泄。因此,班主任、老师绝不能以疏远、淡漠、鄙视,甚至是漫不经心、肤浅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而应该对他们予以深刻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从而赢得学生的充分信赖,让他们理解教师如同父母般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忘却心理失衡,抛开杂念努力学习。班主任、老师应在开学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好留守学生档案;在平时的生活中,班主任要多花时间和精力,经常对他们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进行了解,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他们倍加关爱,成为他们的好朋友。通过多谈心、聊天等方法,班主任能全面深入了解这些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做他们的贴心人。让他们在关怀和帮助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培养习惯,从点滴做起

有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方式、礼仪交往偏离了方向,表现出厌学散漫、言行不恭和我行我素,班主任就要对学生的行为偏差予以修正,這就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家庭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如每天学生入校,我采取由学生轮流值日的方法,培养学生讲究卫生按时到校的好习惯。有时也需要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行为控制,不放任自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

四、多渠道,陶冶情操

班队活动是一个有效途径和开展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不仅可以把道德教育的内容加以具体化,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手段。班队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实际操作机会多,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教师应改变以往德育教学照本宣科,用压注手段灌输的陈旧做法,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开展内容新、感召力强的活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以学生自己组织为主,教师进行适当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经常精心设计和实施一些主题活动,如“我的学校我的家”“给辛勤的父母写封信”“我成长我快乐”等活动。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爱心真情传播行动、雏鹰假日小队、志愿服务队、学校图书馆服务员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达到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的目的。

五、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

每个留守儿童都渴望得到赏识,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值得骄傲的闪光点,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其独特的长处。只要我们为他们增加一点自信心,多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定会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开启心智,灵感涌动,给留守儿童“戴高帽子”,真心实意地表扬他们,赞美他们,他们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在赏识激励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改变表扬内容,变表扬优点为表扬进步点;改变表扬手段,变一般的笼统式表扬为分等级表扬,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在时时刻刻关注着他;让每个留守儿童都甜蜜地感受到同学们在羡慕他;让每个留守儿童都在表扬与被表扬中树立自信,稳步前进。

总之,在对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性格差异、生活规律等因素,积极探索新的德育工作方法。班主任还应多协作教育,把任课教师、领导、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社会力量等有效结合起来,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留守”。

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人群的调查报告 篇3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有效解决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两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此,笔者对全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粗浅见解。

一、留守人群生活现状

劳务输出是我镇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尤为典型。如,**村5个小组278户895人,其中主要劳动力430个,长年外出务工378人,其中夫妻双方一起外出26户。他们主要从事建筑、餐饮、矿工等体力活,年收入平均3万余元,通过多年的积累,部分家庭经济有了好转,特别是二组临近村活动室的人家,十之八九都建起了小洋楼,但在本地投资创业的很少,地方经济发展显得后劲不足。据统计,**镇现有农村人口1.8万余人,实际在村人口1.1万左右,而且多为儿童、老人和妇女,留守儿童1027人,占农村儿童人数的28%,留守老人923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一)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艰辛

儿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不少老人不仅承担繁重的农活,还负担着照看孙辈的任务,他们多数无力辅导作业,加上孩子上网游戏自控力差,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力监管。除了大部分子女逢年过节回家团圆,平时有些老人连电话交流都没有,有的丧偶老人形单影只,倍感孤独落漠。加之各种老年病的威胁,他们抱病在家得不到及时救助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承受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同时,普遍文化娱乐馈乏,精神世界空虚。另外,由于留守老人防范能力不强,他们已成为一些诈骗分子的青睐对象。

(二)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堪忧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得不到来自父母的道德教化及其有效控制和帮助,就容易在健康、安全、心理、性格等方面产生问题。在营养方面,有的家庭管理粗放,造成儿童身体发育迟缓。在看病就医方面,有的老年人往往用自己一直所信奉的土办法而错过最佳治疗。在安全管护方面,爷爷奶奶疏于管理,容易出现儿童溺水、摔伤等安全隐患。在行为养成方面,隔代扶养孩子纵容溺爱,以物质消费弥补对孩子的亲情关怀,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和享乐观。在社会认知方面,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特别是现代传媒对留守儿童幼小心灵的不良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偏差,如:自卑、抗拒、不服管教等性格问题,影响他们茁壮成长。

二、关爱留守人群工作情况

留守人群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涉及到具体的一户,而且对整个地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生活现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我镇有60岁以上老年人2900人,其中五保供养240人,70岁以上享受老年保健金2100人,将符合条件的老人优先纳入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是建立留守人群档案。学校、村两委会、民政办开展调查摸底,建立0-6周岁、6-l4周岁留守儿童和70岁以上空巢老人信息台帐,对留守人员登记建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干部、党员、志愿者开展代理家长、尊老敬老等活动,采取4321结对帮扶方式,积极为留守人群办实事解难题。

四是实施6+1春风行动。围绕留守儿童和高龄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心理情感、权益保护、环境安全等方面,深化六项行动,开展每月一次的交流沟通、文化活动、情感连线、课外辅导、医疗服务、家访六个一活动。逐步健全监护、教育、社会扶助、医疗保健、安保及维权网络体系,建立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人群的长效机制。

三、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

留守人群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可能是好几代外出务工家庭不得不承受的代价,需要基层政府在充分调动家庭养老主作用、大力张扬孝道文化的同时,承担起管理和保护的.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老年组织。各村成立老年协会,在村活动室建设老年之家,达到有办公场所、有坐班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办公及娱乐设施。结合村两委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平台,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引导他们互相帮助。以组或院落组建老年人互助组,达到一个牌子、一间房子、一部电话、一本登记册,建立详细的成员档案,一年更新一次,让空巢老人有归属感,单身老人每天的动向有人关心和过问。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在学校、村委会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加强留守儿童德育和情商教育,定期讲解法律知识、生活常识、遇险自救,培养他们处理事情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代理家长、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监护人专题讲座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设俱乐部、爱心屋、亲情视频等,在保证正常学习之余,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关怀。

三是建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问题多发凸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弱势群体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社会组织微观层面的事务性服务职能,在社会管理中成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带。

四是构建六大网络体系。建立以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完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网络;健全民政、妇联、关工委为主体,保障农村贫困儿童获得救助的社会扶助网络;健全以派出所、综治办为主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的安保网络;健全以团委、司法所、志愿者为主体,开展亲情关爱及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权网络;以镇卫生院为主体,完善定期体检、及时诊治的医疗保健网络。

五是完善老人医疗报销优待制度。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提高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让他们生活得更加体面和尊严。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的技术下一篇:胸锁关节后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