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十篇

2024-06-04

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 篇1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环境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提出了环境教育的设想, 而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实施环境教育的国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 英国的环境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可供他国借鉴的经验模式。

英国的环境教育是基于卢卡斯模式之上的。该模式是1972年伦敦大学的卢卡斯 (A·M·Lucas) 教授提出的。卢卡斯教授对环境教育的概念做出了全面的阐述。他把环境教育定义为“是关于环境的教育, 是为了环境教育的教育, 是在环境中的教育”。其中“关于环境的教育”注重向儿童传授关于环境的知识技能、“为了环境的教育”偏重培养儿童关于环境的态度、“在环境中的教育”注重环境本身在儿童教育中的效用。根据卢卡斯关于环境教育内涵的界定, 1990年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制订了《课程指南7:环境教育》。在这一指南中, 明确指出了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其具体目标内容为:

第一, 知识目标——关于环境的教育。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及掌握关于环境的基本知识, 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在人类的影响下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 ;人与环境及在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

第二, 技能目标——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达到关于环境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 英国的环境教育将环境作为学习资源, 通过在环境中的教育学生可以获得以下技能:交往技能 (主要包括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环境问题和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技能) 、计算技能、学习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第三, 态度目标——为了环境的教育。环境教育的态度目标是重视培养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态度目标主要包括:欣赏、关爱环境和自然万物, 对环境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尊重他人的信仰和观点, 尊重有证据的和合理的观点, 胸怀开阔, 思想开放。

二、英国环境教育的特点

1、环境教育目标明确具体:为了环境的教育

英国的环境教育在卢卡斯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了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通过环境教育, 学生可在知识、技能、态度三个层面达到不同的水平。英国的环境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 规定了不同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相对应, 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 学生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环境意识觉醒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确立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

2、理论联系实际:在环境中的教育

英国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 将环境知识的传授与实际环境中的操作结合起来, 注重在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学习。英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通常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其中校内环境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形式, 诸如游戏活动、生动的讨论等将抽象的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校外教育的阵地使学生从课堂走进真实的环境教育情景, 在校外学生可以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各种自然现象, 体验各种实践活动, 如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等。英国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真正实现了在环境中的教育。

3、以儿童为本的环境教育

以儿童为本的环境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自由开放的活动形式。英国的环境教育形式丰富多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联系。通过丰富多样、自由开放的活动不仅唤起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而且在实践中强化了其知识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第二, 丰富直观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材料。在环境布置上, 许多学校不仅有自己的校外实践基地, 而且校内环境的布置生动形象、教学材料也主要是各种真实的动物、植物。第三, 儿童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主动性。英国的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学生身边有效的教育资源, 在环境中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环境既是教育资源又是学生兴趣的来源。另外, 在环境中的教育问题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在环境中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生成并逐步解决的, 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学生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三、英国环境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启示

“蓬生麻中, 不扶则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形象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英国环境教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已取的了明显的成效。英国环境教育思想及做法对我国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以幼儿为本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以幼儿为本, 要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教师要在培养中力求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形成明确的目标和主动参与的心理需求。教师要明确创设环境的目的不是为了装饰美观, 而要以幼儿为本, 保正创设的环境能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 让环境这种隐形的课程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重视环境创设中的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才能为幼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要形成以幼儿园主导, 家长主动参与的互动模式。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向家长宣传环境资源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大程度地争取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幼儿家长要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环境创设中避免了孤军奋战的独权局面, 同时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能增进亲子关系。

3、可持续的环境创设

所谓可持续的环境创设有两层含义:第一, 环境材料的选取要环保。环境材料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第二, 环境创设只是幼儿环境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要将环境教育向可持续发展教育过渡延伸。在幼儿园实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环境教育就要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融合贯通, 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领域, 注重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让幼儿在环境创设这种细节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秉忠.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特点浅析[J].学科教育, 1995, (12) .

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 篇2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来创设环境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 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相对来说, 年龄越小, 生活经验越少, 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 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差。所以, 创设的环境中必须根据年龄特点, 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要求的环境。

另外,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布置环境, 注意根据幼儿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 采用大量形式多样的刺激, 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如在一次数学活动 (中班) “排序”中, 为了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我们围绕教育目标进行了环境的布置和设计, 环境一:长城背景图, 长城垛口在飘扬的彩旗、空中飞舞的气球、载歌载舞的民族娃娃等都按不同的规律排列着。环境二:植物园背景图, 花、树木都有规律地排列着。环境三:小兔子种萝卜的情景图, 萝卜按两大一小的规律排列。环境四:小熊铺石子路的情景图, 石子按红、黄、蓝的规律排列。环境五:小鸭子筑篱笆的情景图, 篱笆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活动中,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参观长城、游植物园、帮小兔种萝卜、发现小熊铺石子的秘密、和小鸭一起筑篱笆等, 孩子们通过对一个个情景图的观察, 发现了排列的规律。

二、创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

教师必须注意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创设的环境应有利于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不能偏重于哪一个方面。物质材料的提供应是多样的, 富于变化的。如在大班的动手区教师提供给幼儿不同颜色、不同材料 (塑料、木头等) 、洞口不同大小的珠子, 让幼儿有规律地为娃娃穿项链或者是手链, 在活动中让幼儿有选择的可能, 以满足幼儿各种兴趣。还要根据幼儿的需要经常地更换区角的内容。如经常变换计算角的内容, 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加以指导, 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配合常识教学系统地更换科学角的内容, 让每一个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空气、声音、电、力等现象, 从中获得知识。

另外, 我们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环境应促进儿童能力和个性发展, 在同一班级中, 孩子的表现有共性也有个性。创设环境要注意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 有的放矢地进行安排, 以促进每个幼儿在自身水平上的发展。如在大班的美工区, 制作“扇子”,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直接提供扇骨, 让孩子自己穿好, 再贴上扇面, 最后做装饰。能力差的幼儿我们可以提供给他半成品扇子, 有穿好的扇骨, 没有扇面的等。

三、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活动、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环境

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具有教育性。但其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 只有引起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 教育环境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探索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幼儿通过探索活动认识自然和社会, 并在活动中培养理智感、培养良好的人格等。由于幼儿心理的形象化、无意识性的特点, 他们对任何新颖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使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给予特别的关注, 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与相对持久的探究活动。因此, 我们创设的积极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就可以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如自然角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园是很普遍的事, 一般教师只是在一些空地上种上一些容易发芽的植物, 任其自由发展, 幼儿的观察活动全是自发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对这些植物及其生长变化熟视无睹。一位教师在自然角的植物种好后, 她把每个孩子的照片塑封成一个个小卡片, 贴在自然角附近的墙壁上。这些有自己照片的小卡片, 吸引了一些孩子的目光。老师借此机会启发孩子们注意自然角的变化, 答应把孩子的发现一一记录下来, 许诺每记录一次孩子的卡片上就多一个小贴画。开始几天, 孩子们急坏了, 因为总没有什么变化。终于有一天, 一个孩子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 老师, 我看见大蒜笑了。”老师走过去一看, 大蒜开始长蒜苗了, 蒜苗还包在蒜皮里, 把蒜皮撑开了。老师履行了诺言, 马上把这个孩子刚才说的话记录在一张小纸条上, 并把这张记录着孩子所说话的小纸条贴在这个孩子的卡片上, 还奖给他一个小贴画。不久, 自然角引来了许多双眼睛, 他们一个劲儿地盯着那些蒜。接下来的几天, 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大蒜长胡子了;蒜苗绿了;蒜苗长高了……

把整个活动环境布置成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环境, 大大增强了幼儿的认知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篇3

关键词:原则 主体 幼儿园 环境建设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39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一天当中,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刻而持久,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应通过合理地创设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使环境创设不仅具有对话性、互动性、探究性,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在环境创设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参与进来,师生共同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喜爱的环境,富有儿童情趣,同时,又能突出教育的功能,使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涵在环境之中,而且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呢?下面结合我园的做法谈点体会。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这是我园在创设环境时的主导特色,包括使用什么材料,如何进行墙面的装饰等,都要表现出我们的地域特点和生活特色。例如,我园在一楼楼道突出礼仪教育主题,无论是装饰画还是制作的人物形象都与主题相关。有尊老爱幼情节、互帮互助情节、热情好客情节,无不凸显着礼仪教育主题情节;二楼的“河西人家”就是收集我们张掖常见的芨芨草制品:蒸笼、簸箕、笊篱、筛篮进行涂色装饰,教师制作锅台、炕台、灶具,最后摆上河西特产高台辣椒、临泽红枣、民乐紫皮大蒜、苹果梨、山丹黄参和幼儿跟家长制作的荷包、绣球、鞋垫、窗花,形成我园特有的河西特色,幼儿通过环境创设了解家乡,更加热爱家乡。三楼“美丽肃南”则用肃南的绣品、哈达、牦牛饰品,错落有致地挂在走廊顶上做吊饰,墙面装饰一些教师和幼儿用彩纸共同剪出的经幡彩条和肃南草原牧场装饰画,楼道地面摆有小绵羊、小牦牛、山丹马等,还有教师和幼儿用废地毯装饰的草原,又构成了一道西北特有的裕固族乡土风景线。所有这些设计和材料都源自于教师、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这些布置给我园增添了独特的环境氛围。

(二)环保性原则

我园在环境创设时就坚持“旧物改造,废物利用的原则,比如,我们利用旧挂历纸做的帆船,用方便面盒做的腰鼓,用纸盘、纸杯做的金龙;用冰棒棍做的蜻蜓;用废旧瓶盖做的车轮等等;我们还利用郊区幼儿和家长收集的自然材料高粱杆、蛋壳、西瓜子、硬果壳、麦秸杆以及玉米、高粱等农作物果实装饰环境,让幼儿在园内通过环境就能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还利用教师收集的食用油桶、奶粉罐、食品盒制作的体育器械篮球架、滚筒、滚轮等。

(三)师生共同参与原则

幼儿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让他们参与到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中来,他们的兴趣是非常高。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收集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环境,用自己的小手布置环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认识了一些平常不太关注的环境材料,比如:PVC管、瓦楞纸、风筒等,开阔了幼儿的眼界,通过他们的小手和思维创设的环境,就会使他们加深对环境中的事物理解,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自己创设的环境。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独到的创新设计及时加以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让幼儿在参与设计的同时,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四季的交替,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得环境创设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增加了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性。

(四)审美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因此,环境创设无论是画面、颜色还是造型组合上都要让人有一种美感,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比如,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设计,所有的装饰形象都要逼真、可爱,富有童趣,符合幼儿的审美观,从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我园在一楼门厅用油纸伞做吊饰,油纸伞下面挂着一个热气球篮子,里面还放着各种小动物,热气球带着小动物们去旅行,既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又富有童趣和想象力。整个布置,看起来是简单组合,但给人强烈的美感。幼儿每天从那里经过,仰起小脸惊呼:“哇,好漂亮的伞啊!”就因为看到美丽的伞吊饰,激发起了幼儿对伞的兴趣,我们还编了一个小伞舞来跳呢。

(五)体现创造性原则

独特的创造性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我园楼梯间有两根塑料管,突兀而碍眼,教师巧妙地用绿色软纸缠住做竹干,竹叶自下而上分层次粘贴上去,再添加其他材料,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了。让北方的孩子足不出户也能体验身在竹林的感觉,这样的布置独具匠心,别有一番风味。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飞向太空”时,每人画了一幅图,若随便贴显得很杂乱且没有新意,于是教师在通向楼顶的悬梯上用油烟机管和草帽刷成银色制作了太空人,又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成火箭形状粘贴在太空人旁边,再添其他装饰,装饰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环境创设者的智慧。

(六)开放性原则

在创设游戏材料投放区时,设计成开放式材料超市,体现其多样性、可取性、可用性。我园在创设“操作材料投放区”时,让幼儿充分自主选择材料、重组材料,发展幼儿大胆探索、自主创造的潜能。在创设“有趣的植物”主题活动区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自然物,如米、赤豆、泥土等等,引导幼儿亲近大自然,将自然物带进教室尝试种植。幼儿运用各种自然材料动手制作,既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又丰富了想象。

(七)教育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虽然是隐性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在室内外的墙面画上各种图形、迷宫,贴上数学题,引导幼儿去想一想、做一做,贴上连环画,请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大家讲一讲,增加了幼儿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方式。在墙面上创设“晴雨表”,通过每天的气象设置,可以使幼儿认识各种气象标志,每日温度的变化,四季的交替,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创意要更接近于幼儿的兴趣点,创设主题墙饰,并在各区角创设主题环境。比如,小班幼儿刚入园,对幼儿园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设置“我爱我家”主题墙饰,把幼儿的全家福贴在墙上,也可以把幼儿的头像做成“水果”,早上来园时让幼儿自己贴到家庭栏,这种互动式的墙饰,不但提高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使墙饰最大程度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情绪的控制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充分发挥了环境教育作用。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要体现儿童为主体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导幼儿与生活环境互动的,因此,幼儿园环境的设置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把幼儿园环境创设得美一些、装饰漂亮一些,安全一些,更适宜于幼儿生活学习。

首先,从布局方面考虑,无论是在走廊还是活动室内的布置,我园都不是布置得东西越多越好,而是从整体环境的大小、幼儿的年龄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设计。比如,对于幼儿园活动室的设计,没有在室内摆满、贴满、挂满小挂饰,给人拥挤不堪的感觉,而是换一种思考方式,在靠墙的一边放着一排整齐的玩具橱,另一边放着一排小椅子,中间位置空出来,铺上地垫,幼儿可以在上面开展各项活动。在墙壁上悬挂着几幅画,几件饰品,形象简单,色彩单纯朴实,充满童趣。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童趣盎然,使人联想到童话世界的意境。

其次,活动室要给幼儿一种家一样的感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他们是这里的主人。活动室的布置和游戏材料的投放适合幼儿的活动与游戏,显得简单而活泼。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要强调“美化、绿化、净化”,更应该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结晶。每个幼儿园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自己园所的自然资源,发挥自己园所的优势,创设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篇4

幼儿园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每一天孩子们都在班级环境中活动着、发展着、成长着,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实施的课程内容,现代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整体规划和设置班级环境的水平和能力。班级环境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墙面布置、游戏环境、区域设置等几个块面,这里主要谈谈墙饰的创设。

一、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特点

强调教育环境的先驱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大家知道,幼儿是在与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的。我们要重新认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要将班级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实施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决定幼儿园班级环境质量的关键,说到底还是幼儿教师。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是教师和幼儿合作互动,共同创造充实的生活,并在自己班级的墙面上表现、展示出来。

1、教育性——班级的每一平方墙面都应发挥其教育功能,墙饰的创设是在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的特点精心设置的,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适宜性——不同的年龄班应有不同的墙饰内容呈现,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选择符合幼儿需求并有发展价值的教育内容作为墙饰内容。

3、参与性——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其中,用他们喜欢的、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艺术性——墙饰的艺术性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发挥墙饰的审美作用,让幼儿感受到墙装饰的色彩美、装饰美、结构美,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二是幼

1儿喜欢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5、情趣性——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幼儿时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非常愿意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体现墙饰创作的审美愉悦。

适宜各年龄班的墙饰内容介绍——由班级教师介绍本班墙饰的特点及表现方式。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二、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总体来说,应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幼儿园要进行价值筛选,幼儿园骨干团队带领大家研讨,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办园特色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提出设计框架,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全园对教育环境的创设理念达成高度一致十分重要。在每学期结束后或开学前,由各班级自主选择规划,写出设计方案,经年级组论证,提出修改建议,解决班级实际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再由班级实施制作。

1、园本性原则—— 幼儿园墙饰能直接地反映出幼儿园的园本文化构成,园长、教师以及家长的选择和追求的不同,幼儿园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会有明显的不一样。

2、可控性原则—— 班级墙饰是一种高结构性的组合,是由专业的幼儿教师精心创设,教师必须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地将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组织到环境之中,以获取教育效益。

3、协调性原则——幼儿园内班级众多,各班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如何保持班级特点,平行班之间如何体现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幼儿园进行整体协调,以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文化内涵。

4、经济性原则——低成本,高效益是我们墙饰创设的经济性原则最好的解释,从当地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自然物和安全适用的废弃物料进行制作,是大力提倡的,因地制宜,勤俭节约一直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针。

三、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内容来源

幼儿园墙装饰内容来源十分广泛,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体智德美各方面内容都能选择;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幼儿园各领域、学科、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均可选择;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来看,每天的身体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也均可选择。因此,我们很难给幼儿园班级墙饰作恰当有效的组织分类。

墙饰内容的选择质量受教师的观念、人格、专业水平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

园长、教师、家长是环境教育的选择者,而教师是班级环境中墙饰内容选择的主要责任人。教师是否能作出正确、自主、明智、有远见的内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作为教师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老师关心的是什么?老师认为有趣的、值得做的、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是什么?老师赞同和欣赏的行为是什么?引导孩子感知教师认为的重要之事,并为此而努力。这一过程有助于组织幼儿的学习经验,如:培养幼儿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提升幼儿问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等。尽管墙饰内容的选择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多样,从幼儿学习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环境资源分类认知性资源、情境性资源、亲历性资源、问题性资源五类,通过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以连续性(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后续经验要建立在前面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加深)、整合性(经验的组织应有助于孩子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的方式,有效的组织幼儿的学习经验。

现代幼儿墙饰设计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操作化、过程化和精细化。越来越考虑到儿童的兴趣及其思维过程。

墙饰内容可选择建议:

1、自然类:植物(水果、菜、花草树木、生长系列)、动物(家禽、家畜、野

兽)、自然物(泥土、沙、石)

2、人文类:(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城市历史调查、生肖动物调查、放风

筝、成语故事收集、感受京剧、感受水墨画、我身边的~~~)

3、科技类: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建筑工程(亭、台、楼、阁、榭、桥)、神奇有用的小工具等。

4、民间文化类:服装、纸艺、瓷器、扎染、乐器、茶艺、花灯、皮影等。

5、“我----”: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度的观察、追踪、记

录。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逐步产生主体意识,而独立、自制、专注、秩序、合作都是主体意识的体现,这正是我们追求的终身有益的品质。当今世界儿童教育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状况,注重引导孩子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关注、参与和体验,鼓励孩子进行猜测、想象、观察、操作、验证,注重孩子的操作过程。墙饰内容的选择还应符合《纲要》中指出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以下内容 建议不涉及:英语教学、识字教学、幼儿之间的横向评比。

四、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块面设置

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班级的墙面大小、位置以及适合内容了然于心,将属于自己班级的墙面进行分割,选择出一个大块面作为主墙,其它则分成若干块副墙。主要块面有:

 大、小主题墙

 各种作品展示墙

 家园联系墙

 生活游戏墙

以班级为单位了解墙饰的种类。分类拍摄

在墙饰的设置、制作、上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好班级墙饰的整体色调。每个班级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色调,至少是年级组之间不一样。体现出班级特色。

2、预设大主题墙的生长性块面,大小主题墙之间处理好:稳定与变化的关系、全面与特色的关系、丰富与单一关系、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3、出现的文字、数字一定要规范。

4、凡是上墙的一切块面均要注重美感。幼儿每天生活在班级环境之中,墙饰美感的呈现能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孩子得到

美的熏陶和培养。

5、幼儿教学活动面对的墙面要留白,以防刺激过多影响幼儿学习。

五、墙饰中幼儿的自主表达方式

1、调查——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通过提问、观察、倾听和记录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资料,深入探究问题,获得真实经验的过程。(调查内容是墙饰展示的重要方式)

2、交流——教师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帮助孩子发现问、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鼓励同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建构知识。(墙饰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展示是幼儿与教师交流的常态内容)

3、收集——墙饰展示中涉及的主题或问题是发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良好楔机,让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收集的过程是教师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支持幼儿有效地与环境互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过程。

4、图表——幼儿亲手制作的图表在墙上展示能让幼儿体验成功感,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规则图,生活中小制作的流程图,幼儿自主设置的目标进程图表(自然物的生长情况、绳、拍球数量)等。

5、照片——让幼儿围绕主题提供照片展示是常规方法。关键是设计让幼儿自主参与的生成照片,让照片具有过程性和教育性。如“寻找春天”春天哪些花开了?每个孩子去找一种花拍下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的?

6、作品——孩子在幼儿完成的作品数量是很多的,教师选择上墙的幼儿作品一定要注意全体性,作品展示要特别注重美感,墙上的作品展示,功夫应在墙下。

六、墙饰质材的选择和创意运用

1、纸质材料

2、布艺材料

3、软木材料

解析常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要点 篇5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 对于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的教育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幼儿园教育环境的设计, 很多都是缺少一种系统的, 与教育目的和教学活动不相匹配的环境布局。没有起到促进幼儿教育的目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 在环境的设计思路上没有形成鲜明的教育理念教育主题, 在环境的创设上, 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趣味性的设计思路;其次是在设计的主体上, 主要是以教师设计为主, 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 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倾向;第三, 在设计的模式上主要是一些固定的、死板的画面为主, 缺少生动、活泼的文化元素;第四是在资源的利用上, 没有形成资源的合理使用, 对于现有的资源不能有效的开发, 包括活动设施、空余的场地、活动材料等等。这些设计和使用上的问题, 制约了幼儿园的环境优化发展。

二、巧妙使用“公共区域”, 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公共区域”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发掘公共区域的利用价值, 可以拓展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 为孩子们的活动提供互动、合作的交流场所, 加强孩子们的潜意识的教育,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 加强对公共区域的开发和利用。“公共区域”的开发目的不仅是要拓展教育资源, 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提供思想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他们获得宝贵的生活经验。开发“公共区域”要突破原有的空间限制, 充分利用所有的区域, 增加教学内容, 实现思想教育和学生活动的双向发展。具体讲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内开办“儿童走廊”, 在幼儿园的走廊中, 依据孩子的年龄、心理发展特征, 添设一些橱窗, 展示一些儿童漫画, ;在教学楼内的楼梯口、窗口、教师、活动室和大厅里, 依据季节和节日的特点, 防止一些花卉、工艺品、名家画卷、剪纸艺术品等, 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 创设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暗示环境

幼儿园的孩子们身心都处于发育阶段, 对通过空间环境的创设可以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教育。同使用一定的色彩、图画、物品对孩子们的思想进行暗示, 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创设良好的心理暗示环境可以在道德品质和生活行为习惯上, 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因为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 对于行为的控制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差, 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和模仿性, 针对这一特征, 教师们可以在生活学习中对孩子进行暗示教育, 例如, 要培养孩子们遵守公共秩序的生活习惯, 可以在发放水饭菜时, 在地上贴上一排“小脚丫”的画片, 让学生们都站在图片上领取物品, 从而帮助孩子们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

三、灵活的运用教育资源, 突出教育主题

(一) 巧妙的使用废旧材料, 传播环保思想

在幼儿园的各个班级中发动学生进行废旧物品的收集活动, 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到对纸张、布塑料薄膜、毛线麻绳等生活中随处可见, 但是往往被人忽略的物品,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在在教师的指导下, 小朋友们可以动手制作, 废物收集盒、水平小人、水管漏斗等工艺品和具有利用价值的生活用品。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孩子们环保节约的思想意识。通过创设这种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思想文化环境, 可以有效促进对孩子们的思想犯教育。

(二) 创设与班级环境相融合的主体环境

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依据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选择教育的主题, 然后在创设与教育主题相适应的环境。创设班级主体墙, 开展具有不同意义的主体活动, 鼓励学生们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造自己的作品, 选择适合的展示方式。每个班级的活动都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创设有利于活动开展的环境。在活动的评判中, 教师不应仅仅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品水平, 对每件作品的优点都要进行点评, 鼓励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 引导学生的健康审美观, 开展多种多样的创作形式, 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兴趣。

四、加强安保工作, 创造安全的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园一方面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 教授他们文明礼貌的初步的文化知识;另一层面上, 幼儿园还要作为儿童安全的保护伞, 因为孩子们的年龄都非常小, 常常会成为一些社会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 现在社会上拐卖儿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教育和保护孩子的单位, 幼儿园应该完善安保体质, 创造安全的幼儿教育环境。具体来讲幼儿园应该配备专职安保人员, 严禁社会人员进入幼儿园, 幼儿老师也要加强园内的安全检查, 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创造安全和谐的幼儿园环境!

总结

综上所述,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包括多个方面, 既有对孩子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人文环境, 也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人身保护的校园环境。广大幼儿教育者应该注意良好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环境。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幼儿园中老师不仅要照顾学生的生活还会对孩子们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 所以, 幼儿园也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教学资源, 而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部分, 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本文就幼儿园中环境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优化幼儿园环境的办法, 为促进幼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环境,公共资源

参考文献

[1]华娅.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江苏教育研究, 2007 (11)

[2]陈睿祎.浅谈幼儿园教室环境创设的策略[J].吉林教育, 2010, (19)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环境 篇6

通常, 美术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美术兴趣小组建设中幼儿美术特长的引导和培养, 容易忽视教室环境的创新和隐性教学功能, 更忽视幼儿美术作业的收集和展示。其实, 积极进行美术教学环境的改造和创意布置是十分有意义的, 通过环境不教而教的作用, 不但能提高美术学科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还能更好地开展美术课程改革, 有效组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和整理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和教学素材, 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可想而知, 幼儿在这样的美术环境里学习, 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合作程度、成功作品的概率和更好的学习愿景, 对教师的感情都能发生变化, 从而让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步入轻松的良性循环,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我认为, 幼儿园美术教学环境创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艺术源于生活, 保持视觉的敏锐度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保持视觉敏锐度是优质开展美术教学的必备素养。生活充满艺术, 艺术存在于生活中, 充分挖掘生活中多种材料的教育价值, 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美术教育环境中来, 这些材料可以不限材质, 不限用途。人们往往会忽略日常生活用品给孩子带来的艺术体验,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敏感度, 发掘一些普通的和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来制作具有艺术表达功能的作品。柔软的线团、平滑的纸张、各种纽扣、尖锐的镙丝, 用锅制作的吊灯、用水桶制作的凳子、用纸箱制作的书柜, 这些平时不易察觉的物品经过改造加工可以转化为很好的美术作品, 美术教学环境中布置几组这样的作品可以的拉近孩子们与美术活动的距离, 原来美术可以这样“玩”不再是简单的一支笔、一张纸。这些生活中得来的物品一不留神都会变成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符号。通过这些物品可以很好的刺激孩子们的感观,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二、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以人为本的环境氛围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一切以尊重人的自然发展与成长出发, 在设计环境时站在幼儿体验角度看待环境中的任何一个方面, 比如整体环境的色调, 灯光的亮度, 桌椅的高度, 甚至室内温度、装饰品布置等, 将各方面呈现出来的效果作用于每一个参与美术学习的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温馨、和谐、亲和力。

(一) 合理运用色彩元素提高视觉冲击力

在传统的环境布置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粉粉的、嫩嫩的、淡淡的等色彩来迎合孩子的心理, 孩子们都思空见惯, 已经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在美术教学环境中可使用一些简洁、大方的原始色彩, 如大红、纯黑、灰色、白色作为环境的基调, 让任何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第一眼就感受到视觉冲击力。

(二) 环境创设由平面到立体, 运用装置艺术丰富环境内容

环境布置从平面到立体, 打破传统以平面绘画为主的布置。可以将采用悬挂、摆放等形式布置环境, 使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空间感, 积累空间技能。

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 到处都是色彩和造型, 从平面到立体, 从静态到动态, 突破了传统环境的局限性。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 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孩子们的思维会进一步被打开, 与老师的互动更容易开展。

三、创造性美术教学环境离不开发散性思维

“创造”这个词用得很多, 我们所指的是老师的构思与材料的运用, 既意识创造与物质创造的结合。环境创设离不开创造。有了新的想法, 要依靠材料这个媒介加以实施, 这个过程既是环境更新的过程, 也是创造的过程, 环境与创造相互发生作用, 环境的价值通过创造得到提升。一滴落进空瓶子的颜料, 成人也许只会让它垂直地落到瓶底, 孩子们却会观察它游离的轨迹。一根废弃的铁丝, 成人会把它扔进垃圾桶, 孩子却会把它拧成各种形体。在孩子的世界中, 思维没有限定, 创意才会诞生。比如一次性纸杯对多数人而言, 使用它也就完成了杯子的使命, 我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让杯子带点艺术使命呢?利用纸杯本身锥体的特性, 我们可以将纸杯相互粘连, 反复这一过程, 纸杯将会呈现一个巨大的球形, 将这一造型悬挂于教学环境中也是一个很好的亮点。

四、展示孩子的美术作品, 融入美术教学环境

美术教学环境当然少不了美术作品的运用, 很多美术老师注重绘画训练, 题材构思, 忽视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的收集和展示。孩子的每件作品都是他们大胆想象, 富有个性的创造。将孩子们的作品在环境中展现出来, 不仅为环境本身增光添彩, 更是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喜悦, 也会给其他的孩子受到更多的启发。一个班级同一个命题, 就会有几十种不同的构思, 不同的色彩运用, 孩子们会在不经意间观察到这些, 或多或少引起思考, 让孩子们在自己同龄人的作品中吸收养分, 潜移默化。

五、科学、合理的区域设置, 激发孩子创作欲望

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划分区域十分重要, 在同一个空间中合理的设置多种表达形式会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在美术活动室中可开设多个活动区域, 比如:水粉区、手工区、搭建区、纸艺区、版画区等等, 每个区域都有一张大的工作台。并且在教学环境中设置相应的仓储区。文具、纸张、颜料、作品等分门别类安排有序, 也方便孩子拿取。

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废旧物品回收区, 鼓励孩子去收集生活中废弃物品投放到回收区, 孩子们对收集来的物品格外珍惜, 并加以探索, 展开想象大胆创造。

美术教学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 我们一定要把孩子的主体性放在第一位, 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 充分发挥教师和孩子的智慧, 共同创设一个和教育目标呼应的环境, 支持、引导孩子和环境之间的互动, 使美术课程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在创设美术教育环境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的思考, 不断改进方法, 使孩子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更多的艺术体验,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孩子的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迈克尔.西戈 (M.Siegal)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一种新皮亚杰学派观.

[2]姚洪波.环境创设融入美术教育元素.

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 篇7

关键词:幼儿园,观赏性墙面,教育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 墙面环境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因种种原因, 教师们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而影响到环境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对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 当前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墙面的环境创设, 墙面都装饰得非常漂亮、精致, 教师们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与高超的技巧更使人惊叹不已。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 许多幼儿园的墙饰并未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 观赏性墙面大量存在, 忽视了墙面的教育功能

现在有的幼儿班级, 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 许多教师只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去创设墙面环境, 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 过分追求墙面外观的漂亮和形式的新颖别致, 极力突出班级墙面环境的优美, 突出装饰性, 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 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 教师包办墙面环境创设, 忽视了幼儿的参与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 很少让幼儿参与, 即使有幼儿参与, 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墙饰的点缀。为了追求环境布置的完美性, 往往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 没有考虑孩子的建议及感受, 没有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 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教师只是让幼儿充当墙饰布置的观赏者, 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 这样的布置过程, 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包办的另一重要原因是, 幼儿园按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 进行环境评比, 因此必定造成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的现象。

(三)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固定化, 更新不及时

大部分教师在开学初, 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布置了班级的墙面环境, 一旦布置好了, 就认为大功告成, 一学期都难得更换一次。教师不管自己布置的东西是否已经失去教育意义, 是否已经失去时间性, 也不管它是否已经褪色, 让它从开学一直帖到学期结束。有的墙面布置甚至出现与当前季节相反的内容, 有的墙面大主题的画, 整个学期下来都长期固定, 这样的墙饰缺乏新鲜感, 缺乏趣味性、可变性, 不能随时提供教育信息, 对于幼儿显然是没有持久吸引力的, 也难以达到环境创设的教育目的。

(四)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成人化, 缺乏互动性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只注重成人的提供, 忽略幼儿的介入。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来设计班级墙面环境, 而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也很少主动引导幼儿与墙面互动, 幼儿被置身于事外, 没有被真正纳人其中, 忽视了幼儿发现环境、享受环境和在环境中成长的重要性。

二、解决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问题的对策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除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地方, 而大片的墙面环境最能体现班级特色, 蕴含着诸多的教育信息。墙面环境作为“无声教材”, 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墙面环境的真正价值呢?

(一) 教师应正确认识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

不得不承认, 我们的墙面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 基本上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 因而墙面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要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做起, 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改变墙面环境教育的价值停留在审美的角度, 充分认识到环境是儿童的环境, 是儿童身心赖以发展的环境;环境创设应服务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服务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 针对幼儿身心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墙面环境创设, 把教育意图渗透在墙面环境之中, 将教育内容结合在艺术加工后的墙饰之中, 从而吸引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 使墙面环境不再是一种美丽的摆设, 而是更好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桥梁, 有效地发挥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如墙饰“区角活动玩什么”就是一面会变的墙, 教师通过创设这面墙饰, 让幼儿知道, 周一到周五在区角活动玩的玩具是不一样的, 这样就不要每天让教师来分配, 而且这面墙还是会变动的, 当教师定期更换区域盒玩具时, 就相应更换墙面上的图片, 墙上的图片直观, 幼儿一看就明白了, 慢慢便养成了良好的区角活动的习惯。

(二) 师幼合作创设墙面环境, 加大幼儿参与的力度

幼儿园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 是幼儿可以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环境创设的过程应是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 为此教师应与幼儿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材料、作品、风格等, 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建议, 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如开学初组织幼儿讨论怎么让自己的班级变得更漂亮, 引起幼儿布置班级的兴趣。再如春天来了, 可以启发幼儿:现在是春天了, 外面到处是春天的景象, 路边的桃花、梨花都相继开放, 小溪里的小蝌蚪游出来了……想一想怎样把春天也请到我们的班上来呢?从而引导幼儿多发现春天的变化, 启发幼儿集体讨论, 然后定出“春天来了”的主题墙饰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 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 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如何装饰墙饰, 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 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大张底纸, 提供了各色卡纸、皱纹纸、彩笔、胶水等, 让他们在底纸上描绘春天的美景。通过讨论, 教师和他们一起用颜料涂出了一棵大树, 孩子们用绿色的皱纹纸搓成“柳条”, 布置了一棵柳树;用粉红的皱纹纸捏成了一朵朵的“桃花”, 变成了一片粉红的“桃花林”;用绿色的卡纸剪出了一片绿草地, 还画出来一条小河。看到这美丽的春天景色, 孩子们都围着那幅墙饰叽叽喳喳, 一片惊叹声:哇!好漂亮!这是我做的, 这个是我们一起做出来的。在他们的交流中, 教师进一步启发:在柳树上、桃花上还可以增加些什么?在小河里可以有什么?于是, 他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小鸟们都飞到树上来了, 蜜蜂在采蜜, 蝴蝶在捉迷藏, 小河里可以贴上自己折的“轮船”、“小鸭子”……他们商量着, 有的用绘画的形式, 有的用制作的形式等等。于是, 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去找材料, 在“春天”里展示自己的所看、所想, 每天孩子们都有新的发现, 每天的墙面都有新的变化。

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将收集布置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与墙面的互动和对话中, 每个幼儿都参与了, 都获得了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对于有自己参与创作的墙面幼儿更感兴趣, 尤其是对有展示自己作品的墙面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样的墙面环境会引发幼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时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过程也使他们感到满足, 感到有趣, 对幼儿而言, 这是一个游戏的过程。

(三) 适时更新墙面内容, 使墙面环境多变而有趣

生动、直观、动态的墙面环境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成不变的墙面难以维持幼儿的兴趣。因此, 幼儿园的墙面环境要适时更新, 让幼儿永远对教室墙面环境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 幼儿才能经常从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一方面, 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随时变化和增减。可以随着主题的变化或是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 也可以是重新布置;同时还可以不断丰富和更换墙饰创设的材料, 积极投放些幼儿感兴趣的、新鲜的、有意义的材料, 使墙面环境多变而有趣。另一方面, 墙饰是静态的, 墙饰对幼儿的教育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墙面环境创设应追随幼儿的活动, 教师要明确墙面环境与教育教学和幼儿的活动过程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 要根据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发展, 不断变化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 让墙面环境成为一个“会说话的教师”。正如前文师幼共同创设的“春天来了”的案例, 随着幼儿对春天的认识越来越多, 越来越深入, “春天来了”的墙饰也随之变化与丰富着, 不断给幼儿带来惊喜。同样, 当夏天、秋天、冬天来临时, 教师也可以依据季节变化, 让幼儿交流、收集、布置墙面环境, 让教室的墙面在幼儿手中不停地“说话”, 而幼儿在活动中也深刻了解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四) 创设“活”墙饰, 引导幼儿积极与墙面互动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最终是为幼儿服务的, 要让墙面环境与幼儿发生互动, 最好能设计成可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的“活”墙饰。如“三只袋鼠”的墙饰, 在每只袋鼠的肚子上贴上标记, 让孩子通过给袋鼠分礼物的形式去感知大小、多少、形状的概念。袋鼠肚子上的标记可以根据需要经常变换, 让幼儿在与墙饰的互动中主动学习。教师还应积极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 让幼儿主动与墙面“对话”。如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很容易产生入园焦虑,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充分考虑到这点, 创设了“我的家”墙饰, 贴有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的相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 教师可以指着墙面的相片说“妈妈在这儿呢宝宝别害怕”, “宝宝笑得多甜、多开心呀”, 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 篇8

关键词: 幼儿园 绿色教育 环境创造

一、绿色教育概述

绿色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渗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绿色理念,并构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以此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绿色意识的一种教育教学实践。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适时地引入绿色教育理念,通过营造科学、有效的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发幼儿对绿色、环保、低碳、节能问题的关注,是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

二、幼儿园绿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创造绿色三维游戏环境,以感官刺激促教学效应。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教育体系应以感官为基础,以思考为过程,以自由为目的。”她的话阐述了一个道理,即:感官刺激是幼儿进行有效思考的重要源泉,也是幼儿教育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富有新意的绿色主题游戏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感官认知兴趣,成为他们感受绿色教育、接受绿色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在对本园幼中(3)班的教学中,我以立体化、层次化为思路,将教室装扮成上、中、下三维环境体系,融入绿色教育内容,进行绿色教育实践。

实践做法:

首先,在上层绿色游戏环境布置中,我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了大量蓝天、白云的图案,将其打印成壁纸,粘贴于教室内的天花板上。在游戏活动组织中,我以“抬抬头”、“望望天”等语句作为刺激性语言,引导孩子们抬头观赏蓝天、白云等大自然最淳朴的景致,让他们在教室里就能感受蓝天、白云带来的健康、无污染环境气息,激发他们的绿色感官意识。

其次,在中层绿色游戏环境布置中,我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通过手工绘图游戏、剪纸拼接游戏等活动,制作绿树、小动物等反映大自然环境的图片,挂在墙上。在平时教学中,我以动态引导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制作动物衣衫、绿树果实等图片,为墙上的动物“穿新衣”,为绿树“挂果实”,在动态感官游戏中,激发他们对绿色生命的兴趣。

最后,在下层绿色游戏环境布置中,我将地板装点成绿油油的草地,在草地上绘制了“跳房子”的游戏图,并配上树桩木凳、塑料鲜花、绿草等设施,让孩子们在蹦蹦跳跳的游戏中,体会到绿色生命的存在感。此外,在教室空旷处,我另外放置了一些废弃材料制作的手工艺术品,让孩子们认识到废物利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育实践反思:

在上述教育实践中,教师将整个教室布置成三维立体的绿色游戏环境,让孩子们观察、感受,从视听角度认识到绿色生命的存在感与生活感。教室,成为绿色教育的第一阵地,游戏,成为绿色教育的形式,绿色教育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幼儿的脑海中。

(二)创造绿色环境亲子活动,以互动参与促教学效应。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参与知识获取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为此,在幼儿园绿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造一种互动、参与环境,让孩子们激起对绿色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日常实践中,我以“亲子游戏活动”为契机,创设了绿色环境互动教学情境,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绿色教育游戏活动。例如,在对本园幼大(3)班进行绿色教学时,我采用上述方法,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在亲子游戏中获取绿色知识的平台。

实践做法:

首先,我以“爸爸妈妈陪我一起认识春天”为游戏活动主题,活动核心内容为: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认识春天。

其次,我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游戏活动任务,要求他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参与其中。例如,小组1的游戏内容为:通过与爸爸妈妈在野外进行“丢手绢”游戏,感受春天的氛围;小组2的游戏内容为:用自己的画笔,绘制心中向往的《绿色春天》画面,进行组内评比……在他们进行亲子游戏活动时,我则用DV适时记录下一些有趣的镜头。

最后,当活动完成后,我在班上提议:“让我们搜集活动中的成果,用春天的绿色来装点我们的教室。”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活动中大自然绿色的图片、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成海报,有序地张贴在班级墙面上,而我也将录制的DV转化成图片,张贴在班级的宣传角。当整个活动完成时,班级中充满了绿色气息,孩子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教学实践反思:

上述教学实践中,教师以亲子活动形式,创造了互动性、参与性的绿色教育主题教学环境,孩子们在大自然中,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真正体会到了绿色的意味,有效的环境创造,将绿色教育的内涵、思想完全展示出来。孩子们在自主探究、自己动手的形式中,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绿色班级,绿色教学的效应得到了全面升华。

三、结语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绿色教育的理念,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它对孩子们绿色、低碳、环保观念的养成,有积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环境创造作为教学思路,将绿色理念融入其中,不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孩子们能够在充分感受绿色生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汝茵佳.幼儿园环境与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为幼儿创设安全法制教育环境 篇9

具体措施如下:

(一)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建设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的合法幼儿园设施、设备,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环境。

1、我园作为省示范园,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幼儿的教室、电脑房、图书室等重要地点如出现危险或者不良分子,红外线报警器就会立即发出警报,5分钟内就会有警察赶到现场,与此同时,社区街道工作人员也会在第一时间赶到,一起排除危险。该报警体系的红外线报警器安置在校园主要区域,学校门卫和园长室安装手控报警按钮,还有部分学校还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

2、我园已实行幼儿接送安全管理系统。幼儿接送安全管理系统主要采用IC卡技术,按照信息一一对应的原则,将幼儿、接送人的信息统一采集,融入IC卡中,一人一卡,在接送幼儿时主动刷卡,将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送。

(二)我们幼儿园教师应依照《幼儿园管理条例》《教师法》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及教育教学方法,确保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是维护了幼儿的合法权益及人格尊严。

(三)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使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学习怎样注意安全,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害。

1、我园有专门的安全法制教育的园长。幼儿园的安全法制教育由“专业人士”传授,是从专业部门选出主管学校法制教育的副园长。

2、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老师会渗透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如学习正确使用家庭设备或用品玩(玩具、餐具、刀剪等的使用,门窗开关等);防止中毒(远离清洁剂、杀虫剂、不乱吞药物等);不跑出教师要求活动的场所。火警发生的应急措施。

在游戏场上,幼儿显得格外活跃,也特别容易受伤,我们教师需要辅导他们安全地进行游戏活动,如正确使用游戏设备(攀登架、滑梯、蹦蹦床等);遵守游戏规则;有需要时懂得向教师求助。

3、我们幼儿园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别在走廊里布置了“交通安全”主题黑板报。各种交通路标和图示不仅让孩子了解到了一定的交通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安全法制的种子。

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家园合作例谈 篇10

案例一:王老师需要大量的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 列举了诸如瓶瓶罐罐、纸盒、碎布等材料目录, 发动家长一起帮助收集, 几天过去了, 响应的人很少, 即使带来的材料也有许多不符合要求, 王老师正慨叹:“现在的家长工作真难做呀!”却听到有家长抱怨:“幼儿园也真是的, 舍不得花钱, 让我们找这些破烂, 既不美观又不卫生, 不是瞎折腾吗?”

反思:幼儿园与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 强调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平等性, 教师不可以权威自居, 只知道给家长布置“任务”, 而应尊重家长、主动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案例中的家长不清楚教师需要废旧材料的目的, 对废旧材料的开发利用及其意义价值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有效的认识, 对利用废旧物品布置环境是否安全、卫生心存顾虑, 故而响应的人很少, 加上王老师对所需材料的数量、形状、大小等没有具体规定, 因而家长带来的材料大多不符合要求。

案例二:幼儿园要开展主题活动“香香的蔬菜”, 通知家长带各种蔬菜到班级让孩子们认识, 于是家长拎来了青菜、菠菜、芹菜、韭菜……活动室俨然成了一个小菜场。过了一周, 换了主题, 要求每人带一个蛋。紧接着幼儿园对外开放, 又让带花花草草、小鱼、小乌龟什么的, 一时间活动室里摆得满满的。再后来是主题“我们的祖国”, 家长们又接到通知:每人必须带一些有关祖国各地风土人情的特产、照片……家长们私下嘀咕:“今天带这明天带那, 干脆把我们家搬到幼儿园好了!”

反思:教师对材料的收集利用缺少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造成材料的堆砌、重复、浪费, 频繁地给家长下达“任务”, 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案例三:主题活动“水果”开始了, 活动室的柜子上摆满了家长带来的苹果、香蕉、西瓜, 还有家长从超市买来的火龙果、榴莲等本地不常见的水果,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甜甜的果香, 过了两天活动结束了, 有的水果腐烂了, 有的干瘪了, 被扔进了垃圾桶。东东奶奶见了心疼地说:“都是花钱买的, 浪费了多可惜!”再后来柜子上空空如也, 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水果不见了, 有家长疑惑了:那么多水果, 该不是老师吃了吧?

反思:大多数的家长碍于面子一般不会向教师当面提意见, 但是家长脑中有一个个问号:我们配合支持提供的材料是如何使用的?使用了多少?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什么?获得哪些发展?剩余的材料哪去了?由于教师对一些细节关注不够, 反馈不及时, 使得一些家长在背后议论纷纷, 引起对教师的猜忌误解。

案例四:放学了, 君君的爷爷拿着陈老师发的一张小纸条直犯愁:到哪儿去找轮胎呢?原来幼儿园要开展自制晨间游戏器具比赛, 陈老师请家长带各式废旧的轮胎到班级。君君在一旁直嚷嚷:“老师说了, 必须完成任务!”爷爷也没辙。第二天, 君君爷爷将历经波折, 辛辛苦苦找到的几个轮胎运到了幼儿园, 累得满头是汗。陈老师见了君君爷爷点点头说:“谢谢了, 放那吧。”就转身忙自己的事去了。君君爷爷心想:为了完成任务可把我这老头累坏了, 这么不冷不热的, 架子倒不小。而没有找到轮胎的幼儿则挨了老师的训:“让你们带材料你们不带, 好, 玩具做好了你们甭想玩!”结果招来一些急性子的家长非要和陈老师理论, 陈老师又气又恼。

反思:教师未充分考虑家长的职业、年龄、文化等差异, 需要家长配合提供材料时“一刀切”, 导致有的家长勉为其难。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幼儿家长, 教师不恰当的反馈方式引起了矛盾。对努力付出的家长教师未能真诚道谢, 不够热情周到的举动使得家长备感失落, 继而心生不满。

支持策略:

一、耐心沟通, 加强交流

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标、意图、内容, 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如案例一中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开设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 让家长了解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了解利用废旧材料, 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创造的能力等等, 从而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如果是书面形式交流, 则要注意文字简洁、表述清楚、语气亲切, 忌罗嗦、生硬, 不要让家长看得头昏脑胀也不明白个所以然。对年龄大的爷爷奶奶辈的家长和不理解、不愿配合的家长更要耐心对待, 慢慢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二、细心计划, 合理安排

教师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相关物品和资料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活动, 不仅可以扩展幼儿的视野, 丰富他们的经验, 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主动参与的形式, 但不能认为只要活动需要, 家长就应该“一切行动听指挥”!活动前教师应细心计划, 统筹考虑, 避免全班一窝蜂都带同样的材料, 造成重复和浪费。可事先列出主题活动所需材料, 注明数量形状大小, 请家长根据自家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提供, 不搞“一刀切”。还可采用按顺序轮流提供, 和别的班级相互调剂使用等方式, 防止过于频繁加重家长负担, 引起家长反感。

三、精心展示, 有效利用

幼儿园之所以强调家园合作, 家长之所以愿意与幼儿园合作, 着眼点都是一致的“为了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有效利用家长提供的材料,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 及时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如案例三中由于有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品种多样的水果使得小班孩子们对水果的兴趣和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她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许多有趣的活动, 看、闻、摸、洗、尝、榨果汁、做水果拼盘、水果沙拉, 满足了孩子们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愿望。教师可将孩子们的活动过程记录下来, 以视频、照片的形式展示, 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让家人欣赏, 把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存入孩子的“成长档案”, 邀请家长来园参加亲子活动、开放活动, 切身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与心灵手巧, 受到启发, 在家中延续开展相关游戏、操作活动, 这时的家长就不再是一名旁观者。

活动结束后, 有纪念意义的如照片、旅游纪念品、艺术品等, 要如数退还给家长, 剩余的材料不宜保存的, 如新鲜的水果、鸡蛋等, 方便的情况下请家长带回, 如果在班级中集体使用了的活动材料要将使用情况向家长具体说明, 使家长心中有数。易保存的要妥善保管, 避免损坏、乱扔、乱放, 需要时随时方便取用, 使材料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四、真心感谢, 及时反馈

上一篇:新疆石河子下一篇:提高教材编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