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十篇

2024-08-22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1

但高分子材料同时也可用于环境保护,比如:在水处理方面可以制造水处理设施、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膜等,在废气处理方面可以制成抗菌网等净化材料,在噪声控制方面可以制成消音材料。

所以,高分子材料对于环境保护起到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正确利用这种材料就显得至观重要。高分子专业的教师尤其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专业系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精选组织教材内容

本课程所选教材是刘天齐主编的《环境保护》,课程内容全面丰富,主要分为环保基础知识、各类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法等内容。针对本专业特点,专业系挑选了前三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着重介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大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各类污染的产生机理、治理方法、国内外最新治污技术和设备等内容。另外还对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保法规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通过合理分配教学时数,使学生学起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样就能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适应工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还特别补充了一些从网络、报纸和杂志上能反映当时环境现状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特别注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如在讲固体废弃物污染一章时,介绍什么是高分子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让大家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垃圾”,询问这些污染物产生污染的原因、途径及危害,让学生思考治理途径。此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因为与其所学专业有关,所以会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大家提出各自的见解,发言踊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治理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筛选综合治理的最佳途径,这样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启发讨论,使学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讨论。如现在的家庭装修热中,要注意哪些室内环境污染?其中有哪些又是因高分子材料引起的污染,如何避免呢?这些问题的讨论都使学生受益匪浅。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与学更加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三、在其它教学过程中穿插环保知识

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既要强化素质教育,又要拓宽知识面,这样可以考虑将环保教学的一些内容融入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高分子专业系的另外一些专业课,比如《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成型模具》等,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对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污染产生机理、治理方法等作适当介绍,对常用及最新的环保设备也可作部分介绍。

例如,教师在讲授《高分子合成工艺学》时,除了讲解各类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工艺过程及工艺设备等内容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两面性,即有可能在合成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穿插介绍各工艺的循环利用及废物处理的过程,并加入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利用等内容,这些应用实例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环保知识。这样既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阶段将环保现场教学穿插其中,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和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加深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教学趣味性。

在实验教学上,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引进应用新实验技术,更新实验内容,选用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反应,实验微型化、系列化研究等手段,推进高分子专业的实验向“绿色化”方向进行改革。从点滴入手,不断研究、发现和探索绿色反应及条件,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和环保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这样,学生不仅会对实验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切身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意义。

四、改进考试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在考试方法上,常规的闭卷考试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背诵一些基础概念,但考试过后可能会遗忘掉很多内容,教学效果并不能体现出来。我们采取开卷形式,内容灵活多样,包括用大作业检查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作社会调查,提出环保治理方案或无污染生产方案;设计出新型环保设备,等等,既能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又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提出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体会

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可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必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教与学要协调一致,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也越发显示出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广大高校教师应该把握一切传授知识的机会,将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在对高分子专业学生讲授环境保护课程的过程中, 作者积极探索教改方法, 通过精选组织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利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相关课程的讲授、实习及实验等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环保知识,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分子专业,《环境保护》课程,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天齐, 黄小林, 邢连壁等.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林肇信, 刘天齐, 刘逸农.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2

关键词:责任意识,学生干部,载体

一、责任意识培养的现实必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 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都是无所谓的”[1]。这说明了责任作为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定,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 客观存在于社会之中, 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 这是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 促进社会、国家、民族、和家庭和谐发展的的基石。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明确规定。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提高和深化青年学生对责任的认识, 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 自觉将个人发展融于社会和国家发展之中, 切实增强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大学生当前的思想意识形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激烈的竞争不仅冲击陈腐、守旧、错误的价值观, 同时使自主、自强、自立的价值观、竞争观、效益观、时间观深入人心。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后, 技术的革新, 西方思潮的涌入, 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深刻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等价值观有泛滥的趋势, 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逐步淡薄。

三、以学生干部为载体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可行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切教育方法的归结点都在于激发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责任意识的培养必须着重突出学生这个主体, 注重激发和引导学生主体意识。要更新教育理念, 改变单一的说教式方法, 强化体验式教育, 加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达到责任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

担任班干、踏上班委的舞台是每个同学进入大学后接受锻炼的一个重要渠道, 对学生而言既充满诱惑, 能以最快的速度展示自我, 同时, 与高中阶段相比, 大学的管理中更多体现了民主、人性, 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同学个性突出, 也促使大学的学生干部工作更充满挑战!然而对于管理者而言, 班干是班级组建的核心力量, 是班级管理者的有力杠杆, 班干的价值观能否积极向上直接影响杠杆支撑点以及班级的发展方向, 因此, 班干的选择, 除需具体基本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以外, 品德、责任才是一名学生管理者最根本的要求!

案例一:辅导员刚接触两个二年级班级时, 经济学班长杨同学, 为人自信、豁达, 在班级里面颇有号召力, 也是同学们民主决议选拔出来的一班之长。但是辅导员经过几次接触下来后发现, 该生缺乏纪律性, 习惯性差, 价值观存在偏差, 有时与学校相关管理制度意见不统一, 自我的性格较突出, 这样的一个班长长期以来必然极大阻碍班级的正向发展。然而, 为了保持班级稳定性, 新上任的辅导员还需要这样有班级号召力的同学稳定班级, 贸然地更换不仅得不到同学的支持, 也无法使下届班委顺利进入状态, 因此, 新来的辅导员不得不陷入两难的境地!

为了及时解决此问题, 辅导员想通过深入交谈, 从关爱的角度上, 给该同学提出建议, 望其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渐脱离自我为中心的不良风格。然而, 真心的交谈并未使该生认识自我, 反而打击其积极性。看来经验式的教育就是没有事实为载体的空话, 无说服力。因此, 要使鞭子能起作用, 就务必触及到目标对象, 同理只有当鞭子触及到自己时, 教育的作用才会突现。明白这个道理后, 辅导员老师只有等, 等到一个能触及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换句话说也叫偏颇的价值观必然会酿成严重的错误, 只需要耐心等待而已。

学期期末某科补考中, 辅导员晃见考试单有杨同学的名字, 却不见学生本人, 而总人数却无误, 心里又惊又喜——有人代替该生考试, 再次强调将相关证件放在桌面接受检查, 如有替考现象严惩不贷。此时, 替考的学生因事情已经露出马脚, 也就悄悄地走出考场。以杨同学高傲的态度自然也放弃此次补考机会, 避免一桩实质性作弊的发生。此后, 满以为辅导员会借题发挥, 好好地让自己上两个小时的政治课杨同学主动找到老师承示不追究, 而是一声不吭了三天与该生玩起了心理战, 杨同学每天如期地到老师办公室深认错误。然而, 出乎该同学意外, 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也没有表刻忏悔, 仍然得不到老师的一句回话。三天后, 老师开口了, 要求将前三天的忏悔写出来, 每份忏悔均需要不同。此次, 狠住机会使其冷静地思考三天, 以错误为例子, 深入分析自我错误, 加深自我的思想认识, 层层揭开错误的本质——价值观偏颇、待人处事虚伪、投机取巧、纪律性涣散, 以现实的案例分析价值观, 使其不得不重新认识自我, 这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现实案例结合起来, 教育有理有据, 学生的接纳便水道渠成。

然而, 为免于该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引导其以不称职为理由自动辞去班长职务, 并主动配合班级工作以保留两人所有的其它资格。这样一来, 虽然杨同学内心有一百个不情愿, 但也没有任何可以反对的理由, 给同学们一个理由了无声息地退出班委舞台。然而, 这并不是事件的最终结果, 此后, 辅导员通过其它同学从侧面引导其抽出学生干部的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增加经验值, 练就品性, 同时私下里时刻关注其变化。走下舞台也失去舞台的光环, 注意力开始逐渐转移到校外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中, 由此渐渐认识自我不足。当辅导员正为如何说服该生重新回到体育赛场为集体夺取名誉而犯愁时, 该生的一句话“只要是为集体, 肯定参加!”消除辅导员的一切疑虑, 通过舞台的反作用, 杨同学是彻底认清自我, 将自我解放出来。

舞台的诱惑力强, 每个同学都想在台上一展身手, 然而内功的修炼不足, 往往会自觉地走入另外一个极端, 班干所具备的素质里品性比能力更重要。当面对能力强, 但品性欠佳的学生, 反向利用舞台的诱惑, 任其犯错使之自行下台的方法也许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成效, 反之, 如果借助舞台的诱惑力, 帮助学生走上舞台, 更能激发积极正向学生内心深处的集体责任感, 起到教育的正向作用。

案例二:与上一个班级情况截然不同, 该班班长有能力却无耐力, 极力想卸下这个担子, 可纵观全班在当时能勇于站出来承担责任, 为全班同学服务的寥寥可数。国不可一日无君, 班级不可一日无带头之人, 经过慎重思考后, 辅导员决定赶鸭子上架临时指定一位。经与部分学生交流, 班委推荐的方式, 认为同班一名刘同学, 性格随和, 成绩虽然不理想, 行为较为懒散, 但是为人大方, 多与大局为重, 在同学当中有一定群众基础, 辅导员当下决定以班委会会议记要的方式在全班范围公布此事!在同学们的信任、老师的支持下, 该同学勉强踏上班委这个舞台。起初不适应改变的刘同学仍旧缺乏主动性, 找不到工作思路, 为此, 请其它的班委大力协助, 事事与之商量, 让其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在其位, 谋其职”, 舞台上的责任促使该生不得不以身作则, 端正学习态度, 积极寻找个人发展目标, 从在台下的年年挂科, 到任班长后的每科顺利通过, 名次上升近三十名, 刘同学在舞台上感受到责任的力量, 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这样的例子说明, 学生中没有天生甘于落后的, 只有懒于追求的, 善于利用舞台的力量, 有时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成效。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这样简单的道理成人都能明白, 然而, 谁又能轻易洒脱地走上台, 用十年功的时间到台上展示一分钟呢?这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不是谁都有, 需要外界的肯定与支持;反之, 也不是仅有勇气便能上台展示, 更需要观众搭建的舞台。以上两个实践证明, 大学生不缺乏责任内涵的了解, 更多的是不能自觉、习惯地去践行。而以学生干部为载体, 创新了责任意识培养的方法, 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反复践行, 切实把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与责任意识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使他们对承担责任产生认同、形成习惯, 并内化为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329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篇3

关键词:专业意识 培养途径 技能素质

不久前,学校对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五年来学生在毕业两年后,仍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只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50%。无独为偶,焊接专业二年级在校学生要求调换专业的比率也在增加。经调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行业不景气,收入与付出不对,工作条件差等,有人觉得不适应岗位,有人感觉个人发展不畅等等,当然,这与行业发展的状况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但学生个人因素是主要原因。这是一个值得专业教师深思的现象,它应该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改进,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经过调查,学生在入学时选择专业时就存在问题,原因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对焊接专业不感兴趣;另一种是自己无所谓,有学上就行的心态;第三种是遵从家长的意愿。当然作为专业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是自愿并且喜欢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但事实不是这样。学生的茫然,家长对职业学校的不理解,虽然学校在招生时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教师,我们是无权选择学生的。“教师”的科学定义就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所以我们只有积极应对这种局面,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自己的个人魅力和智慧实现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首先要破除“我的任务只是教给学生技能”的片面认识。只有成功塑造了学生成熟的专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和态度,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二、提高兴趣是培养专业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1、培养学生学专业的兴趣

专业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以自觉地产生各种情感,专业意识的形成前提就是学习的兴趣。所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及时传递行业最新信息及适当介绍就业前景,通过学生关注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是培养兴趣的最好途径,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愿望进一步深入学习。

2、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专业教师在传授技能过程中应加大对焊接应用、焊接构造、焊接工艺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一开始就对焊接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地从感性到理性,从笼统到具体。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的依托,也是学生形成专业意识最直接的手段。技能教育同时要伴随情感教育,把专业思想的培养贯穿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自觉深入学习,形成把握知识或技能后的成就感与在此领域从事工作的信心,逐步形成专业意识和职业观念。

3、拓展视野是培养专业意识的延伸

在掌握必备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在专业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拓展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考虑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展。就业只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人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才是教育的宗旨。项目教学是一种是培养学生拓展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成功经验。专业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整个教学过程应贯穿于车间、企业参观、市场调研、观看音像视频资料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强化专业意识。

(二)通过非技能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1、非技能素质是专业意识的重要载体

培养学生角色定位、价值观、自我认知、品质、动机等非技能素质,意义十分重大。事业成功与否,往往是这些非技能因素决定的,富兰克林说“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梭洛则认为“只有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非技能素质是专业意识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反映学生专业意识。心理学研究证明,非技能素质直接关系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在人们的认识和行为之中,意志品质就起着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讲,意志品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按照科学和规范要求,经历内心冲突,以正确的动机、目的战胜非正确的动机、目的,自学确定正确的行业目的,二是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排除内部障碍、外部困难,执行由首先动机引出的行为决定,努力地实现既定目的。良好的非技能素质,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所重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局限在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还要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

2、发挥专业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非技能素质

学生由喜欢老师而发展到喜欢这门课程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也是一个教育法则,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同,教育才能真正实施。在专业教学中这个现象尤为明显,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品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亲师、敬师,使教育于无形中。要充分展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品质,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思想。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传授专业技能和塑造专业意识的基础。

3、加强专业教学中的美育、德育

把握专业教育中美育、德育的渗透,重点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要在专业教学中加强责任与义务教育,传达有关企业文化的内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整合。让学生成为专业素质受企业欢迎、人文修养让企业喜欢、职业态度受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

三、发挥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力量,为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创造条件

(一)科学的教学理念

从1999年中央提出推进素质教育,到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国的教育已走向快速发展规道。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人才是我们教育人研究的课题。教育前沿的专业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适当地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技术与艺术并重。

(二)创造良好的学知识、学技能的教学氛围

教育是个大环境,需要学校、企业、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职业教育更是需要社会有志者广泛理解、各级领导化大力气投入、教师精益传导授业才能办好的事业。因此社会舆论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机构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子,教师要在学校环境里创造胚育学知识、学技能、树专业的教育理念,因势利导、因人利导,遵循教育规律,完成对学生灌输专业思想的理念。

(三)利用先进的实验、实习教学手段,强化专业技能

焊接专业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应熟悉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搜集本专业的相关信息教学手段,,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让学生广泛接触焊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用最前沿知识和信息授予学生,为学生提供新的創造土壤、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让他们自由探索,培养学生批判性创作思维能力。

(四)培养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体现在教学中所采用的创造性教学方法上,具备项目设计的能力。专业课适当地采用合作式专题讨论,突出学生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地位角色的转变,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发挥主动性的教学策略实施等,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4

举例:一个班级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男生大多是性格活泼好动,自觉性较差,上进心不强,课上易分心,课下爱打闹,作业拖拉,书写马虎,犯了错误,接受教育,当面表态改,转身接着犯,保证一大堆,就是没效果。

对于这样一群孩子,我觉得他们个个都很聪明,接受能力强,思维敏捷,但他们由于家庭条件较好,又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总是娇惯,有些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力不从心,导致孩子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缺乏纪律观念,最终形成今天这样的状况。我知道改变这些孩子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需长期慢慢教育改造,要从他们的点点滴滴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让他们明白是非,形成纪律观念,树立责任意识。这些大量的细致的教育工作,单靠老师是忙不过来的,我从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那里得到启示,应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习惯。

一、针对班级特点,结合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应该着力在建立班级干部上做好文章。

1、通过民主推选,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班干部组织。

我开学初就在班级宣布,将要在同学中民主产生十位班干部,它们分别是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安全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并分别说明了每个委员的职责和条件,让大家作充分的酝酿和商讨,一周后正式投票产生。大家都很兴奋,在思考着评论着谁适合当什么做什么,甚至同学间因不同的人选产生激烈的争论,我暗自高兴,说明大家对此非常的重视,一定会选出最适合的人选。一周后,选举正式开始,我首先把被推选的每个职务的候选人名单写在黑板上,从班长开始进行正式投票,为了避免因盲从、碍面而含虚假水分,我要求每位同学闭上眼睛、趴在桌上,不许相互偷看,同意时单举右手即可,每个职务中只能同意某一个候选人,该候选人得票数超过班级人数一半(15人)即可当选。前面职务落选的候选人若愿意可以加入到后面职务中竞选,若出现票数相等不能确定需重新选举,若出现票数均不能超过半数的,从得票数最多的两位同学中再竞选。通过这次公正、公平、公开的选举,终于选出大家满意的班干部。随后,各科课代表,各组小组长也参照这种形式相继产生。

2、大力加强班干部的管理和培训。

着力解决班干部的责任感、学生的责任心、奉献精神、集体荣誉感等。注重班委干部培养和建设,通过接触和了解推选一些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做班委干部。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卫生委员、体育委员、宣传文艺委员等六人组成,班长为班级第一负责人,负责讨论和决定班级日常事务。明确各个班委干部的分工,使他们懂得各负其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作好,树立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思想,同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在班上起到榜样的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本学期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培养班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作为班干部就更应该学会如何自主管理。现在的学生干部需要根据班级情况自主制定班级管理规划,自己完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不能够凡事都等待老师去处理。当然班干部更应做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工作,及时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师生之间能够得到及时的沟通,这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发展。作为班级干部凡事要以身作责,时刻关心班级,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管理模式。目标: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高效讲奉献。期末评选出“优秀班干部”一名。

3、充分下放权力,树立起班干部的权威。

既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班干部,我们就要信任他们,给他们应有的权力,树立起他们的权威。我当众宣布,班干部在执行工作时,任何人都要尊重他们,听从指挥,服从领导,有什么不同意见,事后解释或向老师反映,绝对不允许不听从甚至当面顶撞。班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和同学发生矛盾,不论何原因,老师都站在班干部一边,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样大家慢慢形成了习惯,养成服从的意识,无形中树起了班干部的权威。

4、明确岗位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

一方面赋予了班干部很大的权力,同时又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总是平衡的、对应的、相互关联的。我根据班干部的不同职位确定不同的责任,在班干部管辖范围内出了问题,一方面要追究违规的同学,同时也要追究负责该工作的班干部。例如,劳动委员XXX负责整个班级教室和保管区的卫生,如果哪位同学工作没有做或不到位,不仅该同学要受批评纠正,负责该职责的XXX也同样受批评追究,他们两人都要各自被记一颗黑星。再如,纪律委员xxx负责整个班级纪律,如果哪位同学没有佩戴红领巾被校大队委检查发现扣分,XXX和该同学一样都要受批评,被记黑星。这样就迫使班干部不敢懈怠,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5、定期进行信任投票,接受民主监督。

赋予班干部较大的权力,有的同学就担心班干部的权力太大了,有可能出现滥用权力,故意吹毛求疵,刁难同学。我说不用担心,他们的一切工作均在大家的监督之中。有两种解决途径:(1)每个班干部在执行工作中,如果处理问题不合理,受委屈的同学可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应,或拿到每周的班会课上提交,充分地向大家说明缘由,请同学们给于评判。(2)每过一个月,要对班干部进行一次信任投票,超过半数的将继续留任,没有达半数的要重新评选确定,这样就约束了班干部,使他们的工作更加合理,公正,一切出自于对同学的真正关心。二月的第一次信任投票,生活委员XXX同学因在宿舍里不守纪律,熄灯后仍然讲话,受到生活老师的几次批评,投票没有通过,不能留任。体育委员XXX由于管理力度不够,能力较弱,组织整队常出问题,较为混乱,同学们意见较大也没有通过,重新选出能力更强的XXX同学,现在看来后任的同学确实表现不错,大家很是满意。总之,建立起一套强有力、认真负责的班干部,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同时还能更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当然仅仅通过学生干部的作用想要完全管理好班级学生是不够的,我认为还要做好几下两点。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自然会认真听你的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备课,吃透两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引入课堂,必要时还可运用电化教学,用鲜艳的颜色和动感的画面来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使其手、眼、脑一致。最后,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注重亲切、生动、儿童化,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愉悦地接受知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奖惩考核办法。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所以,从开学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告诉学生上课时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同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当场批评,课后及时进行耐心的教育,对课堂纪律好的学生要多表扬、多激励(如:发放绿星卡)。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5

一、揭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现实世界是产生数学知识的“源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过积累、归纳、筛选、提炼,最后上升为数学理论知识。事实上,数学知识都是因应用而产生,为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当我们传授数学知识时,就该把知识再一次还原、回归,融入丰富的实际生活之中,仿佛它就在自己的身边,亲切之感就会油然而生。

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老师应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被广泛用于建筑设计、美术、文艺等领域。主持人站在舞台的一个黄金分割点,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把绘画艺术与黄金分割理论结合起来,使他创作出了许多稀世珍品; 我国国旗上的五角星也应用了黄金分割的知识,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美。如图1,点N和点P都是五角星上的黄金分割点。

又如,在学习《位似图形》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位似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例1:幻灯机是老师常用的教具之一,它把精致的图片投到银幕上,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如图2,光源A就是位似中心,它发出的两条光线与幻灯片上图形的两点B、C和银幕上图形的对应两点D、E组成了两个位似三角形△ABC和△ADE。

实例2:照相机是大家熟悉的东西,它能够把大家美好的瞬间及时拍下来,它的工作原理也是利用了位似知识。图3是它的工作原理: 两条光线与相机透镜的交点A就是位似中心,底片上的点B、C和对应大树上的点E、F, 以及A点组成两个位似三角形△ABC和△AEF。

二、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渗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 ,是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重视情境的应用,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独立探索及合作交流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个定理时,由于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新课导入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生活情景:“在A、B两个村庄之间要建一所小学 ,要使该小学到两村的距离相等,应将小学建在何处? ”从这个实际问题引出学习这个定理的必要性,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又如在认识《证明的必要性》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实际情境:“如果用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绳子给地球加个圈,那么在地球与绳子之间必存在一个缝隙, 这个缝隙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此时,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计算加以验证,发现前后差距很大。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证明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 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例题、习题让学生加以训练。

例如在方程的学习中,我们常设置与储蓄、保险等相关的应用题。

例1:去年小李买了年利率为13.2%的债券,今年本息和正好够买一部学习机,已知学习机每部售价566元,问一年前小李购买债券多少元?

又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应用题:

例2:如图4,请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方案来测量这条河的宽度AB,并说明设计的原理。

分析:构造两个全等的△AFB和△EFC,再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即可。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应用题:

例3: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圆和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矩形中画出你设计的方案。

四、注意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老师要注意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在学习轴对称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剪制匀称美观的图案布置教室;又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旗杆的高度,征集不同的测量方案;再如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并用七巧板拼写出各种不同的图案。通过上述这样的亲身实践,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而且能学以致用。

另外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读一读”,其中有“代数的由来”、“棋盘上的学问”、“负数小史”、“黄金分割”等内容 ,不仅起着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引申作用 ,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6

当前, 由于社会多方面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严峻。在此背景下, 部分无良用人单位利用当代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法律知识匮乏、维权意识淡薄等弱点, 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而大学生伪造证书、随意毁约、随意违背就业协议上所约定的条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的法律意识淡薄所造成的。

所谓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关于就业问题的法律心理、思想、观点、知识和理论的总称, 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态度、评价和信仰等内心体验和外在行为。[1]由于就业法律意识的薄弱, 学生不了解我国法律对相关问题的具体规定, 缺乏对法律的内心信仰, 使得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不能分清合法与违法的界限。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或者忍气吞声、不敢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或者采用报复、“以暴制暴”、“以侵害对侵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给社会给自己造成很大伤害。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诸多因素中, 高职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的欠缺使得培养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土壤缺少养分。但高职院校现行的法律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就业指导对当代大学生的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 高职学生整体法律意识薄弱

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日趋广泛与紧密, 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进入了学校, 侵蚀了部分学生的心灵, 使其偏离了正常健康成长的轨道。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 而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过程中, 也最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陈腐思想观念的影响, 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就业竞争等的矛盾发生, 极易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个人化倾向, 使在学生对法律缺乏信仰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难度加大。

(二) 高校课程整合背景下高职就业法律课时较少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高校独立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 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突出。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 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 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与自己在求职择业就业过程中息息相关的国家相关政策条例的了解知之甚少。但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 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

(三) 学校各方面对就业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 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工作, 还局限于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 内容仍局限于宣传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进行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 未将就业法律意识作为一种必备的个人素质的培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在实践过程中, 在教学方面,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及学生的实际相分离, 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学生自身方面,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部分学生急功近利, 忽视法律素养的提高, 局限于求职技巧、人际关系的经营。

三、对策探讨

就业问题是一个政府所要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 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则是一个社会就业的主力军。[2]新形势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必须加大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改变以往就业指导工作短期化、表面化、片面化的状况。经过多年的探讨与实践, 我认为, 以“两课”教学为主阵地,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精神, [3]通过系统化、纵深化、长期化、完整化的教育, 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

(一) 把法律就业意识培养贯穿于“两课”教学及高职教育全过程

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问题是毕业时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是不用考虑这一问题的。但思想意识的转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对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培养更应该尽早做起。“两课”教学穿插于一、二年级的基础教学全过程, 对学生产生就业意识、明确就业目标、正确认识自我有关键的启蒙作用。如通过结合“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章节、人生价值的选择章节、公民道德的培养等部分教育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为法律就业意识的培养打好基础。

(二) 强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渠道作用

要通过“两课”中法律基础部分向学生灌输系统的就业法律知识。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讲解基础法律知识, 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外, 还要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让其充分认识和把握就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法律权益:平等就业权、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救济权等。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多种形式, 比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理论联系实际, 尽可能地透视社会就业现状, 使学生既掌握法律基础知识, 又形成正确的就业法律意识。

(三) 提高学生法律维权技能

在诸多用人单位中经常会有一些无德用人单位出于各种动机采取违法违规的行为侵害刚步入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对于这种情况, “两课”教师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情感的同时, 通过详细介绍维权的手段与路径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法律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 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可以以法律基础教师为主体, 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法律师资力量, 或外请律师等法律工作者, 采取多种形式, 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法律指导, 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为毕业生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通过这些手段, 毕业生能提高在求职过程中的“用法”理念, 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总而言之, 通过“两课”教学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法律意识, 可以改变就业指导工作短期化、表面化、片面化的现状, 通过系统化、纵深化、长期化、完整化的职业教育, 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法律技能, 使学生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对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开亮.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法律教育之我见[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12) .

[2]王萍涛, 肖红伟, 徐晓东.为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7

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理工科院校。外语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本校较强的理、工、管学科的优势, 构建具备“科学工程”特色的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体系。所谓“科学工程”特色, 是指英语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一定水平的自然科学知识、经历一定的工程实践锻炼, 使他们除了具备坚实的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和能力外, 还具有科学意识。通过人文与科学文化的融合, 使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具有逻辑性, 使他们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使英语专业的学生能适应并服务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

外语系从修订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入手, 通过科学论证, 利用理工科院校现有的科技与工程教育资源, 确定“科学工程”特色培养的课程设置和实习计划,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科学与工程意识。

一、注重专业内涵发展, 凝聚N模块的特色

外语系根据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 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 采用“平台+模块”结构, 即“二平台+N模块+素质拓展”的结构模式。专业培养计划设置外贸英语工程英语翻译、英语语言文学三个模块, 供学生选择。外贸英语依托我校经济和管理专业。工程英语翻译依托我校采矿、土木专业教学资源。采矿、土木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 办学经验较丰富, 教学资源充足, 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 我国许多行业需要工程英语翻译人才, 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英语翻译人才很受欢迎。我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基于我校特色学科和专业为依托而设计的。

二、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依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大纲》) 对课程结构和课程教学目标、学时、学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要求, 按照“2平台+N模块+1拓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的总体思路, 全面修订了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块由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构成。专业方向是外贸英语和科技英语。三种类型的课程模块如下: (1)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 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语音、写作、语法、口译、笔译等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使学生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词汇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这是培养复合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基础。 (2)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 如: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 (3)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 即有关经贸、商务、科技、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如:外贸英语方向有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作业、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科技英语方向有工程图学基础、建筑工程概论、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英语专业动态实践教学体系

动态实践教学把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 以英语为实践课程的教学语言和目标语言, 加强计算机技能训练, 从而融合英语语言训练和N模块课程知识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的设置特别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 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英语实践教学各个环节, 如课程技能训练、暑期专业实践等, 进行合理设置,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三种技能模块, 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的是应用型高等英语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系统的、完整的技能。外语系成立了“翻译实践与教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以黑龙江省的采矿和建筑行业为依托,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翻译能力提供实践平台。

2.改革毕业论文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 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语系重视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选题质量、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责任心以及毕业实习的落实等工作, 强调论文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加强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规范管理。根据英语专业的N模块教学模式, 普遍采用分散自主进行毕业实习实践环节教学的体制, 以保证学生实践环节的时间和单组人数。

3.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1) 外贸英语综合技能实训仿真月

该活动是外语系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大改革, 打破了以往各课程单独实训的界限, 把四种技能的实训糅合在一起。此次外贸英语实训时间长达四周, 内容包括:英语面试;英语跳蚤市场;商务谈判;竞标;合同虚拟商谈;合同履行;英文素质技能PK。

实训旨在充分发挥和施展外贸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与集体才能, 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也为了考察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通过逼真的模拟实践能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多方面地运用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 提高接受就业市场选择的竞争力以及自信心。

(2) 英语文化周实习

该活动打破了单个班级课程实习局限性。实习内容包括英语口语模仿秀、经典电影对白、英语戏剧小品荟萃、英语广告制作展评和英语辩论赛。实习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将所学理论融会到实践当中。锻炼学生的英语组织和表现能力, 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给全校学生创立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此外, 外语系还构建了课外英语学习环境, 如英语角、英语电台、英语报刊。同时组织外事接待、国际会议接待、涉外导游、翻译、基地实习等各种社会实践, 培养实用型的外语人才。

综上所述, 黑龙江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科学工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既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又充分利用了我校的办学优势, 将英语同工程与经贸紧密结合, 加大了实践性教学力度, 突出了我校英语专业模式新、口径宽、方向明、重实践的培养特色, 使培养的人才由“英语专家型”向“广适通才型”转变。学生就业前景好, 毕业学生就业率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 适应能力强, 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表明, 我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明显,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徐品中.复合应用性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1) .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8

一、知识应用,感知生活

数学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生活与学习的互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座位、电影院等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学生接受的亲切自然。学了解直角三角形后,鼓励学生说出测量塔高、河宽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还从中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增长了见识。

二、知识应用,对比感知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学习课本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三、应用竞赛,培养兴趣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不一定以试题的形式出现,可以是测量、制作模型、实际操作等形式。此类竞赛与书面考试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从而吸引许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知识应用,独自体验

实践对于知识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美、数学的价值,就必须要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学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渗透策略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也因全球一体化发展而开始频繁交往,正是趋于这样的大环境,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潮。我们教师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异国文化,学会得体、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广泛的交际,这也是素质教育下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如何实现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呢?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挖掘教材内容,寻求文化信息

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能学好母语、很自然地用好本民族语言,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母语丰富充足的语言环境中。而对于英语的学习,因为不具备充足的语言环境,就需要去刻意的学习。而英语课、英语教材是学生获取英语信息的重要源头,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富含的文化信息,抓住课堂教学的机会,向学生讲解、介绍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等,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富含许多的文化信息,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从教材中发现中英两国存在的社会生活差异,如模块一Unit 1《School Life》一课,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中国学生WeiHua在英国为期一年的留学经历,由于内容较多以及中英文化方面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中有些在完全理解课文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就势向学生讲述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对英国中学作息时间、班级规模、所学科目、课程内容、学习负担等学校生活有具体的了解,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会感到困惑了,同时又增长了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不同而又有趣,更加热爱英语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差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体会两国之间由于国情、历史的不同造成的文化教育的差异,提高学生对其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二、利用现代教学资源,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课改的一大热点。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引导者、组织者,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在富有情境的氛围中给予学生视听的冲击,不仅能有效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以“Asking directions”的模拟情景对话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现代教学资源引导课堂,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了情景对话中必不可少的交通标志图片、地图等教具,真实、熟悉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自己平时所学的语句学以致用,直观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或影片,更加清晰、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中外文化的不同,比如:“You are a luck dog”是指你是个幸运儿,体现出一种亲昵的关系,并不是汉语中骂人的话。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给学生视听上的冲击,同时,还能应用多媒体软件突出任务型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感受语言情景,减少理解困难,又能以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情境中学英语、用英语,真正避免语用失误。

三、拓展课外阅读,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虽然在现有的教材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在每个单元中都有提及,但是对于缺乏外语语言环境的学习者来说,仅仅靠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和教材中有限的文化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所需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求文化信息的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补充相关的内容,尤其是阅读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积累所学语言国家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

例如,《英语报刊选读》《中国日报》《21世纪》《Shanghai Students’Post》《英语周末》《英语知识》《英语学习》《英语世界》《英语沙龙》《学英语》《英语周报》等英语方面的课外书籍,内容丰富,适当的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阅读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做记录,比较两国文化差异。同时,也可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希望英语”及美国的“芝麻街”等电视节目,这些适合学生收看的电视节目也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文化,在原汁原味的作品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大胆拓宽阅读范围,并及时做好记录,一些词汇、语句、语法中都渗透着文化知识,久而久之,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大大增强学生多种文化差异的敏锐度。

四、组织各种英语活动,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和学生死记忆硬背的强制性记忆,是很难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探究兴趣,死记硬背只是“费时多,收效少”的一时的短期记忆,谈不上真正的掌握和运用,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在真实有趣的语言活动的氛围中,既能学习语言知识,又能感受西方化,最终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例如,在《How can I get to thepost office》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以活动化教学给学生创设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更能在活动中将文章中的细节消化,逐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同时,在学生对不同国家、地方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或国家,以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围绕“怎样用英语问路”开展了英语短剧表演赛,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自我表达的欲望,真真切切地让学生在自导自演中了解更多关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特点。

通过组织活动化教学,不仅给学生营造了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也能让学生对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产生积极探索的热情,这样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 篇10

目前艺术设计已不是单纯解决人类物质享受的问题, 还必须顾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而具有这种意识的技术型和知识综合型人才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还比较少, 大多数还是环保意识比较差, 而这又是当前与未来用人的发展趋势。因此, 探索和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环保意识的新方法、新思路, 对完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提高设计类人才的质量, 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等等, 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所帮助。

一、将环保教育纳入到设计课程教学中, 加强学生环保设计理念

作为教师, 应该在教学中把环保设计的理念传达给学生, 并且以身作则地影响学生, 让他们知道, 作为对人类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设计师, 具备了多少环保知识也就具备多少做设计师的资格。

1. 例如在包装设计教学中, 要求学生将生态和环保的绿色设计纳入到包装设计理念中。

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尽量从社会责任感出发, 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包装选取的材料, 以及图形色彩等。

在选材时, 一定要注重包装的无污染性和可回收性。一方面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 可利用纯正天然的材质, 结合产品的特点进行加工改良。如利用椰子壳设计出的碗形容器, 可以巧妙地设计成食品包装等。这样, 不仅材料环保的外形好看, 并且由于材质的相对稳定性, 还确保了储存与运输的安全。另一方面, 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原材料, 使之取之于大自然, 又融入到生态系统的大循环中去。如利用一些纸质材料来代替塑料进行包装, 避免因塑料的不可化解性, 从而导致对我们的环境产生“白色污染”。

在包装的图形色彩上, 坚持“以人为本, 创造绿色环境”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可以让学生将大自然景象融入到所要表达的主题中去, 这样做不仅可以给消费者再现大自然的各种美景, 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 还可以唤醒人们爱护大自然, 进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达到绿色包装设计的目的, 推动包装设计健康发展。

2. 例如在室内空间设计教学中, 要求学生在室内设计中坚持

绿色设计, 即生态设计, 它是指在设计中给人们提供一个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室内环境。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节约创造能源、节约施工能源、节约运行和维护能源, 节约拆除能源等。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采用新材料以及低功率新技术, 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 创造出舒适、清洁、卫生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在选用材料时, 应适当地引入绿化、木材、石材等自然材料, 注意保持其自然地材质、肌理、色彩, 创造一种质朴、清新的环境氛围。这样缩短了现代人与自然地距离, 提高了室内空间环境的品质, 还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二、加强学生创意思维, 扩展学生设计材料范围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利用不同的形式来体现环保意识, 为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1. 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对废弃物进行创新利用, 加强环保意识。

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例如:垃圾塑料袋、商品包装盒、废旧电池、饭盒、饮料瓶、丢弃的易拉罐等, 这些材料在自然界中几乎是无法分解的。然而,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废品的形态和物质特性构思出非凡的创意, 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改造、组合、构成、修整, 将它们设计塑造成有一定审美价值、功用价值的设计作品。这种废物利用的思维不仅能够变废为宝, 而且作品在展出时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也能将环保观念更好地体现出来。例如, 用丢弃的易拉罐制作的装饰小家具;通过对废弃的铁皮进行修剪、扭曲、卷曲等手法, 变成式样古典、造型优美的欧式椅。

2. 引导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作品时,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 加强环保意识。

在学生选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材料时, 不再使用泡沫塑料、KT板、有机塑料片、吹塑纸等无法回收、难以降解的广告材料, 换成例如麻绳、秸秆、玻璃、纸板、布料、泥土甚至树桩、石料、树叶等天然材料, 精心设计出外形奇特、形态优美的手工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在外形上比较奇特, 而且它不会散发出任何有毒的气体。由于它具有装饰的审美性, 能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 在展示结束后, 学生们还可以把它们拿回去放在自己家里作为装饰品, 或者让它们回到大自然中解体, 这样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和障碍。例如, 一位英国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12英里长的毛线》, 作者用12英里长的毛线纯手工编织出来一辆红色“法拉利跑车”。作品与真车实物一般大小, 无论是车窗、车灯还是车胎, 都是作者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 可谓匠心独运, 巧夺天工。

三、根据条件, 院系可以创设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 为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条件

例如可以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设计作品比赛, 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 让学生开拓创新, 对废弃物进行改造加工, 制作出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并且组织作品展览, 从而将环保意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环境保护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问题, 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急切需要每个行业的人都来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希望通过以上探讨, 能够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环保意识的设计人才, 为生态文明建设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显俊.《现代包装设计中绿色环保意识的运用》[J].中国包装工业.2003.2

[2]徐鸿儒.《居家室内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袭著革, 李官贤等.《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购物价值下一篇:开放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