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群体生活三篇

2024-06-16

宿舍群体生活 篇1

一、大学生宿舍群体的特点和功能

群体也称团体, 即人群的集合体, 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态, 其重要特点, 是群体成员间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 并发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 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 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不同, 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种。正式群体是由官方组织正式设立并明文规定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群体中有由组织任命或选举的领导人, 有严密的组织结构, 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 承担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如大学中的班集体、党团支部等都是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不是经过官方组织正式设立的, 没有明确目的和任务, 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无形组织。它的形成和维持以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情感为纽带, 其成员有利益、观点或态度上的一致性、志趣、爱好相投、境遇、经历相似、群体成员之间心理上相容、彼此了解、情感交流频繁、人际关系密切等。

宿舍作为大学生群体生活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形式, 这种群体具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重性。一方面, 大学生宿舍作为高校组织管理系统中最小的子系统, 有明确的组织纪律, 宿舍成员间有约定俗成的规范, 因此, 宿舍群体可以说是一种正式群体。另一方面, 大学生宿舍中不一定要为了一致的目的而共同活动, 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自由选择活动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不受他人干扰地安排和处理个人的事情。因此, 宿舍群体又具有非正式群体的一些特点, 又被称为“第一社会, 第二家庭, 第三课堂”。

由于大学生宿舍群体的特殊性, 这个群体也就兼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一些独特的功能。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满足大学生的安全需要和归属需要。求得安全和归属是人的基本需要, 大学生在宿舍群体中生活, 可以避免孤独恐惧感, 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通过建立和宿舍同学的友谊, 获得别人的支持、帮助。大学生远离父母在学校学习、生活, 遇到困难可以从宿舍群体中得到最迅速、最直接的帮助。如一个学生生病时, 最先照顾他的一般是宿舍群体中的成员。 (2) 情感交流。在情感交流方面, 宿舍更多体现出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由于有更多的时间共处, 宿舍成员间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群体的支持作用, 有时比班级其他成员间要强烈得多, 宿舍成员更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有助于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稳定, 建立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 (3) 解决困难。宿舍群体中成员间交往密切, 容易互相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困难, 互相帮助。

二、大学生宿舍中的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是相对于个体心理而言的。个体心理的实质, 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而群体心理则是反映群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是密切关联的。没有个体心理, 群体心理就没有基础。而个人作为群体的成员, 其心理状况必定会受到群体心理倾向的感染与影响。一个人心情不快时, 和谐愉快的群体心理气氛会使他受到感染, 忘记烦恼。相反, 如果群体有不良的心理气氛, 如嫉妒、猜疑, 这些特征也会最终投射到个人身上, 成为个人的特点。大学生宿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对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群体中其他人的影响而实现的。具体来说, 大学生宿舍中的群体心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众。从众是指个人在群体中, 因受群体的影响和压力, 使其在直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2、模仿。模仿是个体在知觉到别人的行为后, 仿照他人做出相同或相似行为的过程。

3、合作与竞争。

合作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 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大学生在共同的行为活动和相互作用中, 都会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愿望, 这种自发的竞争意识在群体生活中促使个体的活动水平和行为效果不断提高, 也促进了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学生宿舍生活中的竞争既包括个体间的比较、争先, 也包括群体间的竞争、角逐。前者通过刺激个体成员的心理需求而提高大学生的行为效果和活动水平, 后者则可以调动群体成员的行为积极性, 促使群体的团结和维护群体的目标荣誉。作为竞争的结果, 势必促使全体成员和整个群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发挥宿舍群体心理作用,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法国心理学家勒温的“群体动力论”认为: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最能影响群体行为;群体行为的驱动力源自群体内部;群体与成员间的相互影响是群体的动力源泉, 群体的心理氛围都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学生个体。

我国的高校大多实行大学生住宿制度, 宿舍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系统中最小却最为直接的子系统, 宿舍群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宿舍群体心理, 有利于成员之间形成健康向上的团体凝聚力, 从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自我目标的实现。消极的宿舍群体心理, 如宿舍成员间敌对、人际关系紧张, 宿舍文化低俗等等, 都会引发个体心理失常, 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宿舍群体这个角度而言, 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大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宿舍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 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解决大学生住宿制度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充分引导和利用宿舍群体心理, 促进大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1、优化辅导员队伍素质, 发挥辅导员队伍管理作用

学生辅导员是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宿舍管理和建设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沟通桥梁和推动作用。通过他们可以积极地贯彻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举措, 学校的宣传和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宿舍文化状况。

2、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利用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活动, 来影响群体中的成员, 引导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 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从而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 使其自觉地加入到班集体活动中来, 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

3、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 排解学生不良情绪

在学生群体生活中, 每一位学生个体都充当一定的角色, 体会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找到自己的位置, 满足个体的归属感, 从而形成持久的自信心和群体认同感。当学生因一些小事, 引起情绪大幅度波动时, 宿舍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关怀以及群体认同感, 有利于分散或发泄出这种不良情绪, 避免转化为一种长时间的心境, 使人消沉悲观,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大学生良好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宿舍作为大学生群体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群体心理必然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了解大学生宿舍群体的特点、功能和心理状况, 有利于高校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群体心理,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宿舍群体生活 篇2

宿舍群体;宿舍群体效应;学风

【作者简介】张志勇(1979—)男,辽宁义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学生教育管理科科长,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研究。

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宿舍群体成员之间在行为上相互模仿,在思想上互相认同,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统一的群体行为,也就是产生了群体效应。目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有些宿舍所有学生都拿到了奖学金,有些宿舍所有学生都有挂科,有些宿舍所有学生都纪律松散等。学习成绩不好,纪律松懈的现象往往是一个宿舍或一个团体的行为。这说明同学之间,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同学之间,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都在互相影响和同化,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本文意在通过调查研究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不同宿舍群体的学习情况来分析宿舍群体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等,从而探寻如何通过改进宿舍群体及其成员之间的认识和行为,来形成较好的宿舍群体效应,促进学风建设。

为了更准确的把握学生宿舍群体效应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特拟定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69份,其中30份发给宿舍群体成员没有挂科的(A组),39份发给宿舍群体成员中有2~4人挂科的(B组),回收率为100%。个别访谈的对象是高峰、张楠、潘玉伟等20余名学生,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1.宿舍群体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情况的整理、汇总,调查结果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学习规划和专业了解方面:A组的调查结果是97.67%的同学对专业比较了解,87%的同学对学习有明确的规划;B组的调查结果是43%的同学对专业比较了解,36%的同学有明确的规划。

学习态度方面:A组的同学没有经常旷课、迟到的,有86.67%的同学从不旷课迟到;B组有12.82%的同学经常旷课、迟到,仅有2.56%的同学从不旷课迟到;A组的同学有86.67%的同学经常上自习,B组为51.29%。

课堂状态方面:A组有97%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B组有49%的同学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

业余时间利用在学习方面:A组有30%的同学业余时间用于学习,B组有12.82%的同学业余时间用于学习。

网络利用方面:A组有20%的同学业余时间玩网络游戏,B组有43.59%的同学业余时间玩网络游戏。

宿舍学习风气方面:A组有76.67%的同学认为自己宿舍的学习风气较好,B组有38.46%的同学认为自己宿舍的学习风气较好。

宿舍成员间互助方面:A组有90%的同学宿舍群体成员间关系好,B组有71.79%的同学认为自己宿舍群体成员间关系好;A组有70%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先找自己宿舍群体成员,B组有58.97%的同学在遇到困难时先找自己宿舍群体成员;A组有73.33%的同学所在宿舍成员间在学习上经常互相帮助,B组有46.15%的同学所在宿舍成员间在学习上经常互相帮助。

宿舍内部关系方:A组有100%同学认为宿舍群体成员间比较了解,B组有97.43%的同学认为宿舍群体成员间比较了解;A组有86.67%一起或轮流打扫宿舍,B组有84.62%一起或轮流打扫宿舍;A组100%支持宿舍长工作,B组84.62%支持宿舍长工作。

从以上八个方面数据显示可以得出结论:没有挂科的宿舍无论从学习规划、专业了解、学习态度、课堂状态、业余时间利用、网络利用、学习互助等方面都要比挂科的宿舍好,也就说明宿舍群体学风和宿舍学习状态、氛围有关系。另外,宿舍成员间关系良好,且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说明通过宿舍群体效应来改变宿舍群体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是有基础的、可行的。

2.宿舍群体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导致现在学生宿舍群体学风欠佳的原因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自我约束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从小到大是在家长、老师的“看管”下成长起来的。进入大学后,很容易产生“松口气”的想法,面对各种“玩欲”的诱惑和大学宽松的管理,慢慢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表现出在生活上的不自立,自我约束能力亟待加强。

学习方法不当:据调查,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都非常想认真的学习好大学的知识,在新生入学后学校也会安排一些专业介绍,如何学好大学知识等讲座,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生活。但是由于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方法须改善,知识结构理解不透,所以对于新生来说,专业介绍、讲座等太抽象,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接触,理解不深,效果欠佳。非专业课程很少用心去学,对专业课的学习也存在“看”、“等”的想法,影响了其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不理想。

宿舍核心人物的导向作用:据调查,在宿舍群体一般来说会出现一个核心人物,核心人物的行为会影响、辐射到宿舍群体的其他成员,核心人物有的是学生干部,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有的不是学生干部,对他们关注的较少,影响了整个宿舍群体成员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宿舍群体的集体学习活动内容匮乏:通过调研,绝大多数的宿舍经常一起或轮流打扫宿舍的卫生,因为宿舍的卫生经常有人检查,卫生不好会受到通报,说明他们是很有宿舍集体荣誉感的。此外,他们也会经常以宿舍为单位参加一些文体方面的竞赛,而在宿舍间开展学习的活动却很少甚至没有,亟待改善。

对宿舍群体效应的认识不够: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通常只注重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班集体的指导而忽视了对宿舍集体的指导,帮助指导了“问题宿舍”中的个体,忽视了“问题宿舍”群体及群体效应,导致工作不完整,效果不佳。

3.改进宿舍群体学风现状的对策建议

发挥宿舍群体效应,促进学风建设建议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关心个体,关注群体:现在的大学生有主见、重实际,但在情感上表现为孤独、不自立,他们需要学生工作人员的关心和指导,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在学习方面,学好本领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大学的校园里,大多数的学生归属于各种群体之中,不同的群体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些群体之中,宿舍群体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所有群体中非常重要的,把握住宿舍群体对做好学生工作,更好的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风建设,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至关重要。

激励学生个体和宿舍群体坚持完成目标:激励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行为的驱动力。人们的行为可能因激励而发生改变。激励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层次一是行为取向,层次二是努力程度,层次三是坚持程度。[2]在充分了解宿舍群体成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设定个体的目标和宿舍群体目标,不断的激励,以期他们坚持完成目标。在完成宿舍群体目标的过程中,宿舍群体成员的团队意识等都将得到提升。

宿舍群体现状分析与文化建设 篇3

随着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这一群体正在不断膨胀。而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给宿舍文化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以东区二号楼618宿舍为例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

如图所示,618宿舍有A、B、C、D四个成员。其中D是宿舍长,B是班干部。按气质类型来分析,A是胆汁质型,B是粘液质型,C是抑郁质型,D是多血质型。

宿舍长D善交际,开朗,健谈,易共鸣,随和,无忧无虑,对其他宿舍成员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班干部B谨慎,常深思,平静,有节制,可信赖,性情平和,镇静,对其他宿舍成员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由于某种莫名的原因,与C走得较近。成员A敏感,易兴奋,常感不安,易攻击,冲动,多变,乐观,活跃,与忧郁、严肃、刻板的C水火不容,时有口角且与B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通过调查分析,618宿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宿舍卫生条件较差

由于宿舍成员成长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集体意识的减弱,经常出现被子没人叠、地板没人拖、垃圾没人倒的现象。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宿舍的形象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不仅自己受害,还要连累其他宿舍一起饱受轮回之苦。

2.电脑、网络对宿舍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固然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是给群体文化也带来了很大的冲突。宿舍成员C购进一台电脑,本意是为学习之用,不料迷恋网络,不能自拔。每天废寝忘食,不仅耽误了学习,而且累垮了身体,最近又闹起了抑郁。由于整天沉迷于虚幻世界,与其他宿舍成员少了交流,人际关系开始淡化,一度造成了与其他成员的关系紧张。

3.宿舍学习气氛变淡,凝聚力减弱。

由于个人性格的不同和来自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再加上卫生状况不断下降,互相扯皮现象严重,宿舍成员都把宿舍当成了旅馆,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根本来不了学习的心,于是在宿舍就是上网、扯淡、听收音机,出去才有可能学得一些东西。成员间的交流沟通减少,宿舍被一层沉闷的气氛笼罩着。

4.与其他宿舍之间保持着一种不冷不热的关系

由于宿舍向心力不断下降,本宿舍成员开始向其他宿舍寻求感情归宿。而其他宿舍作为一个整体,本来就有排他性,再说“加价有本难念的经”。这就造成了此一宿舍的某成员与彼一宿舍的某成员关系交好,来往频繁。久而久之,不但使本宿舍关系产生紧张,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宿舍成员之间的感情,也疏远了两个宿舍之间的关系,给宿舍间文化的共同构建带来了很大难题。

二、文化构建

宿舍文化的构建归根结底就是“家”文化的构建。要使宿舍成员对自己宿舍产生归属感,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具体简易如下:

1.建立健全宿舍群体规范,加强对学生宿舍纪律、卫生、安全、学习的检查。

宿舍长和班干部应发挥领头人的作用,带头遵守宿舍纪律,加强宿舍安全防范意识,相互监督个人卫生和宿舍整体卫生。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2.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引导宿舍精神面貌的建设。

不仅学校、班集体要有意识地宣传宿舍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而且以宿舍为单位也要加强交流沟通,宿舍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求同存异。

3.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是文体方面的的活动。

组织一场诸如“宿舍文化节”之类的大型活动。开展改善宿舍状况、美化生活环境的活动,充分发挥宿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增强归属感,培养认同感起着重大的作用。开展小型的活动如“宿舍赛诗会”、“宿舍羽毛球赛”等文体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逐渐引导对宿舍这个群体产生认同和归属。

4.对宿舍进行分化和重组

由于宿舍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一宿舍多数为班干部,班干部之间势必为了各自利益产生冲突,而普通同学总会受不了这些班干部整天谈论着彼此的利益纠纷,不仅影响其学习,还影响其休息生活。当这种矛盾达到最大化时,必然冲突加剧,甚至发生流血事件。此时就需要对宿舍成员进行优化重组。对宿舍进行优化重组并不是逃避现实的做法,反而是最现实的策略。正如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整天扳着脸自行其是的人一样,更何况彼此视如仇寇。当然随着时间的淡化我们会重归于好,甚至亲如兄弟,那也只是以后的事了。

5.对大学生进行阶段性心理测试

实际调查证明,大学生的抑郁率在不断上升。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宿舍成员的关系走跌,产生信任危机,故而忧心忡忡不得排解。怎样解决这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呢?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对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心理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具体可用问卷、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在各个阶段都要对其进行心理测试。

三、结语

上一篇:甘蔗原料下一篇:中国企业如何借力英国